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更好地为全镇广大居民健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结合我镇村级卫生机构的实际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省卫生厅《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健全设备、运行规范、服务到位的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为全镇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总体目标
在200*年底与任杨村部联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200*年,新建和改建完成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镇共建成5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达到设置合理,设施基本满足需要,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社区居民能在社区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原则、资源配置和工作职责。
1、设置原则:
按照行政村或3000-5000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对此,我镇将在任杨、古虹、走马、沈杨、马路等村域内设置建设五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2、资源配置:
①土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建设选址由镇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确定,原则上设在覆盖范围的中心位置,所需建设用地原则上由所在村无偿划拨,同时做好证地的协调工作。
②房屋: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所需房屋原则上由村委会提供,也可由学校闲置校舍或原村卫生所改扩建而来。
③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严禁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由所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配。
④资金:采取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乡村医生个人借资、辐射村居帮扶投资、政府补助资金等多渠道筹资办法,共同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3、工作职责:
①综合运用机构门诊、健康咨询、定期巡诊、康复护理、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措施,为农民就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并及时转诊急危重病人。诊疗行为规范,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医药收费政策。
②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和管理覆盖范围内和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访视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③按照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通过上门服务等形式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④掌握覆盖范围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等。
⑤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覆盖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传染病和外来人员等信息,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看病程序和补助办法;定期公布覆盖范围内合作医疗住院及报销情况。
⑦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来源:文秘站 )⑧协助开展覆盖范围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管理。
(二)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建设。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占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设全科诊断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预防保健室)和计生指导室,七室分开;基本设备包括耳鼻镜、紫外线灯、清创缝合包、组合治疗盘,空调、身高体重器、电脑和打印机、电话、电视、vcd等(具体标准见附件2)。
(三)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站人员继续教育。到200*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全科医学知识转岗培训率达80%,鼓励已取得资格的卫技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学历层次。新进人员统一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关执业资格。
(四)加强标准 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落实服务责任,在责任区域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社区诊断并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五)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内部管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严格按照县卫生局制订的一体化管理办法执行。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开展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工作是解决我镇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镇政府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分解见附1)各村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方针政策,将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年度目标考核,要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层层明确责任,落实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创建任务。
(二)严格标准,规范建设。
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照《__镇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认真细化,逐项落实,按序时进度做好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镇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对创建工作不力,动作缓慢,措施不当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创建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在全镇予以推广。
(三)因地制宜,杜绝盲建。
根据辖区卫生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建设计划。尽量充分,合理利用原有卫生资源,切忌盲目新建,造成资源浪费。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租用房屋或用房尚未达到标准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新建、改扩建。目前初步决定在任杨村范围内进行新建;古虹村、走马村、马路村范围内进行改建;沈杨村范围内根据实际再进行新建或改建的决定。
(四)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督导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08〕40号)要求,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10个督导小组,于2008年5月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察看、座谈等形式对全市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督导。现将督导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各镇街政府比较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本做到了“三个到位”。
1.认识到位
去年10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各镇街政府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了布置,尤其是今年3月市政府召开社区卫生工作座谈会以来,各镇街政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2.组织到位
去年10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各镇街政府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了镇街社卫办。各镇街医院也相应成立了协调小组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型移交。
3.政策到位
去年10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各镇街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镇街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年度发展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措施落实,势头良好
1.深入动员,加大宣传力度
去年10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各镇街政府迅速召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传达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对镇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布置。各镇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莞城、塘厦等镇街在各社区、主要路段悬挂宣传标语;石碣镇定期派出专家深入社区、工厂企业进行宣传教育;麻涌、长安等镇编发社区卫生工作简报,及时通报社区卫生工作进展情况。
2.合理规划,加强网络建设
目前,全市大部分镇街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选点工作。截至2008年6月3日,经市卫生局确认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点达274个,占全市总规划布点的73.3%。设置形式主要有:一是整合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如樟木头镇采取整体转型模式,所要建设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由樟木头医院门诊部转型完成。截至2008年6月3日,全市有127个镇街医院门诊部、12个村(社区)卫生站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是将现有的建筑物改建、重新装修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如道滘镇由各村(社区)无偿提供物业,重新装修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投入使用。三是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中堂、麻涌等镇,由村(社区)提供土地,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在完成选址的确认工作后,各镇街按照“五个统一”的标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筑面积、内部布局设计基本符合有关要求。部分镇街高起点、高标准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如中堂镇的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是由村(社区)免费提供1-2亩土地,统一选址、设计和新建。
3.落实政策,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各镇街都在2008年镇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如东城、万江、南城等3个街道在2008年镇级财政预算中分别安排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3000万元、1000万元、1242万元。各镇街政府均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筹建工作在投入上有保障。
4.制定计划,解决人才问题
目前,各镇街都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求,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发展计划。推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引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等工作均在有序进行中。各镇街医院积极动员、大力支持目前在门诊工作的部分医务人员转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进展比较慢
目前,部分镇街政府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仍然认识不足,个别镇街甚至处于观望等待状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缓慢,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经费不落实;部分镇街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较多,需要办理的征地、规划、招标等手续较多,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进速度;部分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由村(社区)提供或租用已有建筑,由于房屋报批手续不齐,难以完成竣工验收等工作,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进速度。
(二)发展不平衡
各镇街政府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程度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的理解程度的不一致,直接导致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度不一致,部分镇街已经启动业务用房内部装修,但部分镇街还没有完成选址布点工作。
(三)人才缺口大
按照各镇街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发展计划,到2008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然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以公共卫生医师为例,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公共卫生医师888人,但目前在我市登记注册的公共卫生医师仅542人,而且部分公共卫生医师因待遇、晋升、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领导责任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2008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也是我市刚刚启动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各镇街政府务必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镇街政府承担发展本镇街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政府主要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进一步加大推进的力度,进一步加快推进的速度。2008年6月20日前,各镇街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筹建人的任职工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各镇街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安排专人负责,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广大群众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主动接受和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各镇街领导要亲自进行思想动员和宣传教育,鼓励村(社区)大力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从现在起到2008年底,东莞广播电视台和各镇街文广中心要制作并安排播放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公益广告;各镇街要在各村(社区)、主要路段、公共场所悬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宣传标语,编发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简报、宣传单张和宣传小册子。
(三)统筹安排,确保目标实现
各镇街政府要严格按照《东莞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东府办〔2007〕106号),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强化措施,大力推进,确保全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总目标如期实现。一要尽快完成选址工作。2008年6月20日前,各镇街必须完成选址确认工作。二是加快业务用房的建设和改建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报建、招投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镇街要重点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优先考虑转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装修和改建。三要确保经费到位。各镇街要确保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市级财政补助专款专用,确保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镇级财政补助按时足额到位。四要加快设置申请工作。2008年7月1日前,各镇街必须完成规划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申请设置工作,向市卫生局提交申请材料。
(四)积极引进,加强队伍建设
各镇街政府要通过“四个一批”方法积极引进人才,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要结合实际面向社会招聘、录用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动员、鼓励镇街医院医务人员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要采取逐步入编的方法用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在保证基本医疗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建立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需要的人才结构。2008年7月30日前,各镇街要将已录用人员基本情况上报市社卫办。2008年6月底至7月中旬,市社卫办要组织开展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管理培训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前培训。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筑空间 设计
Abstrac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is a new type of medical building space and is quite different in function with the general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specifications and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ace design, function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the main configuration equipment and interior decoration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Building space Design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是指具有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等功能的建筑空间类型,它同一般的医院建筑在功能上有较大区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但可以根据规划要求放在二、三级医院内作为该医院的延办机构,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建筑空间而存在。本文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的建筑空间中的若干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间设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空间大致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全科诊断室、抢救室、医技科室等基本医疗空间,另一个是预防保健室、儿童妇女保健室、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空间,其中基本医疗空间是属于非清洁区,而公共卫生空间是属于清洁区,设计时应注意分开。
(一)基本医疗空间
1.临床用房空间
诊疗空间:它包括全科诊室和中医诊室,每间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9m2,是基本医疗的主体空间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患者在这里完成一般检查诊断环节,该科室宜置于底层,这样可避免患者在中心交叉窜行,要争取良好的朝向,组织好采光与通风,建议开间进深尺寸为2.7m×3.6m,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6m,内设办公桌、检查床、洗手盆、办公椅、污物桶、挂帘等物品。
治疗室(或处置室)空间:一般有注射、穿刺、引流、灌肠、导尿等项目,内设有洗手盆、污物桶、处置台、注射凳、注射床、办公椅、挂帘等家具物品,建议开间进深尺寸为2.7m×3.0m,室内净面积不低于8.0m2。
观察室空间:用于容纳还不能确诊的患者、有传染病嫌疑的患者、重危不宜移动的患者以及暂时不能回家的需要进行观察的患者。建议开间进深尺寸为6.0m×6.0m,空间净高不应低于2.8m,室内净面积不应低于36m2,内可分过渡区、配液区和观察区,家具设备可为病床、床头柜、躺椅、沙发、氧气瓶、抢救车以及操作台和治疗台等。
康复室空间:它不以药物或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而是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力、电、光热、声等来防治疾病,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疗效也好,位置从避免交叉感染角度考虑,应布置在尽端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外部通道干扰,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8m,建议开间尺寸为8.1m×5.7m,室内净面积不低于40m2,内设治疗床、床头柜、自行车、平行杆、训练椅、牵引架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
抢救室空间:应有相对区域,布局合理,急救设施齐备,其主要任务是担负急诊伤、病员的监护治疗,尤其对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故设计位置应靠近入口,室内可直接向门厅。它的面积往往要比一般诊室面积略大,以便担架、病车直接进入,建议开间进深尺寸为3.3m×3.9m,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12m2,内设有综合治疗带、心电仪、吸氧机、抢救推车、洗胃机、氧气瓶、药品柜等设备。
2.医技用房空间
检验空间:主要任务是协助临床科室,迅速地进行化学诊断工作,常规化验一般包括血液常规及大小便的化验等,工作量较大,应安排靠近急诊和大厅入口处,但宜有一定安静环境。检验科最好朝北,室内光线要求均匀,因沿窗可布置化验台和工作台,设备一般有显微镜、保温箱、药品柜、水池、收发取药台等,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8m,或根据需要而定,净面积不应低于17m2,建议开间和进深为3.9m×4.5m。
X光检查空间:它是为患者诊断最为常规的设备诊断空间,一般安置透视用的30mAX光机和一架供摄片用的200mAX光机,它以设在底层为主,但应注意底层的防潮问题,其空间组成一般有登记、存片、透视、拍片、暗室等房间,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8m或根据需要而定。
药房空间:这是社区卫生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患者交来全科医生处方的地方,他们在此进行药品调配,然后发药给患者,该空间要求有良好的通风,光线均匀,避免直射阳光,以便保存怕光的药品。室内的地面,墙面要用容易洗刷并能防酸防油的材料,最好采用油漆墙裙,水磨石地面,便于清洁卫生。主要家具有调剂台、发药柜台、药橱,设备可配电脑等,工作人员的座位最好用旋转升降的圆凳,便于工作时调节高低,房间净高度不低于2.8m或根据需要确定,净面积不应少于16m2,建议开间进深尺寸为4.2m×3.9m。
B超和心电图空间:它是现代医疗诊断设备的常规“武器”且属于无创设备,深受患者的欢迎。房间内家具设备有:检查床、心电仪、B超仪、洗手盆、挂帘、办公椅等,房间净高不低于2.8m,净面积不低于10m2,建议开间进深尺寸为3.0m×3.6m。
(二)公共卫生服务空间
1.预防接种室
主要是根据当地疾控中心规定的人群免疫程序,组织实施各种生物制品的预防接种,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卡,作好记录,不断提高接种率和全面免疫合格率。
接待室:应设有洗手室、文件柜、诊桌、办公椅、沙发,开间进深尺寸为3.0m×4.5m。
接种室:应设有洗手室、电冰箱、接种箱、接种台、办公椅,开间进深尺寸为3.0m×4.5m。
观察室:配置观察床、观察椅、整理台,开间进深尺寸也为3.0m×4.5 m。整个预防接种室的室内净面积不少于40m2。
2.儿童保健室
它主要承担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保健系统的管理。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托儿所业务指导及做好计划免疫,室内设有身高体重仪、检查床、文件柜、洗手盆、诊桌及办公椅,建议开间进深尺寸为2.7m×3.6m,净面积不应低于9m2。
3.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
主要任务是普及新法接生,推广科学接生,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实行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并分析发病因素;做好妇女青春期、婚姻期、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保健,室内设有文件柜、妇科检查床、一般检查床、挂帘、诊桌、办公椅、洗手盆、操作台、身高体重仪,建议开间进深尺寸为4.5m×3.6m,净面积不应小于16m2。
4.健康教育室
有计划地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室内一般设有讲台,电教椅、黑板、电脑台、电视桌等设备。净高根据实际需要,开间进深建议为4.8m×6.6m,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30m2。
5.健康信息管理室
主要是建立所辖区的住户健康档案,通过电脑收集,内设文件柜、办公桌、办公椅、电脑等设备,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6m2,建议开间进深尺寸为3.0m×2.1m。
(三)其他空间
除了主要空间,其他空间还有不少可以参照医院建筑相关规定,但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候诊区,它宜采用集中候诊,利用走廊单边候诊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4m,两侧候诊净宽不小于2.7m,无候诊的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1m。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流线组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功能流程,见图2。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类型、规模、所包容的功能不同,也各不相同,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较大,也可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分层建设;如都在一层可与综合信息管理和收费处放在一起设在中间,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各走其门厅进入,这样可避免健康者与患者的交叉感染,达到理想的流程。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设备
(一)诊疗设备
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手推式抢救车及抢救设备、脉枕、针灸器具、火罐。
(二)辅助检查设备
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x光机)。
(三)预防保健设备
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
(四)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
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等有关设备等。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室内装修设计
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踢脚板、墙裙、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冲洗,不污染环境,有推车(床)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撞措施。踢脚板、墙裙应与墙面平。
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计划免疫室洁净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内装修应满足易清洁、耐腐蚀的要求。
化验室化验台台面、通风柜台面,应采用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亦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药房的配方室、贮药室、药库均应采取防潮、防鼠等措施。
配餐、消毒、卫生间、污洗等有蒸汽溢出和结露的房间,应采用牢固、耐用、耐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蒸汽排放顺利、楼地面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
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耐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卫生间的洗手池和便器应采用非手动开关。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还应注意的问题
(一)拟定合理的发展计划,注意总体布局
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中影响全局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建时注意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包括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功能分区、交通流线、日照通风以及扩展,结合地形和环保绿化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要保证有充分的前期工作时间,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切忌仓促上马,留下遗憾。
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要有计划地选择交通便利,自然环境好,征地成本低,有充足发展用地的地方。
(二)弹性设计,以适应社区卫生中心发展的需要
采用弹性设计方法,把复杂的中心建筑归纳为可扩展的总体,永久不变的标准结构,灵活可变的室内分隔,改变传统设计思路。但灵活之中也有统一之处,所有构件都要符合模数。
选择恰当的中心建筑组合方式。位于市中心区的中心建筑由于发展用地紧张,可以采用高低层结合方式。
要考虑到不断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要,有条件的地方扩大公共活动的空间如门厅、休息厅。
(三)开放性的识别系统
如不迷失方向走错路,就必须依靠内部识别系统――颜色识别标。颜色识别标通常设在中心门厅入口上方,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用房,如黄色代表基本医疗,绿色代表公共卫生,橙色代表医技科室等等,只要跟着颜色标牌指的方向就不会走错,为方便色盲患者,在各种颜色标牌上用中文(同时配英文)注明颜色,方便患者。
(四)注重标准化设计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的研究,不断吸取各国先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方法为我所用。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家具选用建议均由建筑师统一考虑,改变过去那种建筑师只管设计建筑,业主(基建办)管配家具的状况,做到统一协调,使所有构件设施满足使用要求。
未来的医疗卫生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高技术、高情感不断注入的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机能的演变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再认识,努力探索出医疗卫生设计的新途径。
六、结束语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也是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良方。目前,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建设的规范性就显得更加重要,本人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及参考相关文件、规范,提出自己的意见,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间设计,主要应注意基本医疗空间和公共卫生空间的设计。未来的医疗卫生包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高技术、高情感不断注入的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机能的演变将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再认识,努力探索出医疗卫生设计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强化区、镇两级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把卫生投入重点、工作重心转向基层。
2、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3、坚持保障基本。保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
4、坚持资源整合。优化整合区域内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共享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和“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模式。
(三)改革目标
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机构布局合理、服务模式规范、运行机制科学、政府投入保障、医保预付管理、患者就医下沉、考核监督强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基本实现“医疗费用低廉、诊疗水平优质、服务功能规范、监督管理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切实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
1、减免门(急)诊诊查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就诊的居民可享受减免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的优惠,医保对象发生的减免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其余居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村卫生室也享受门(急)诊诊查费减免,费用由市、区、镇财政分担。
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约定服务的对象,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转诊至二、三级医院的,接收转诊的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给予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减半的优惠。
2、规范服务降低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机制上转变趋利性医疗行为,认真执行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3、降低社区的药品零售价格。
依托药品联合采购平台,降低药品成本,控制药品加价率在15%以内,积极推广临床疗效好的廉价药品的使用,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4、巩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补偿标准,人均资金拥有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逐步缩小与城保之间的差距。
小城镇保险参保人员同时参加合作医疗门诊保险的,人均所需资金由医保部门按有关文件精神从其个人帐户中予以划拨。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住院记帐式结算和村卫生室门诊实时结算工作,方便参保百姓。
(二)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1、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机制。制订鼓励和引导三、二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工作的有关政策。
完善骨干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推动建立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力争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下沉到社区诊疗。
2、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执业医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在岗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35%,在岗医技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
3、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力度,加强全科医师社区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临床医生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到2010年,全科医师占社区执业医师数的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返聘70岁以下的三、二级医院退休医师,转岗和返聘的医务人员都要经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并建立管理制度。
4、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和乡村医生培养。
制定和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水平。以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为基础,加强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
5、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要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逐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三)切实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和标准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人群和各类场所提供综合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功能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2、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根据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设置和布点。原则上一个街镇(金山工业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可根据社区地域、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设置分中心;原则上城区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个服务站点,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原村卫生室可予以保留。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设置,门诊以全科门诊为主,不设专家门诊和联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服务项目。
3、推广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居民家庭”“三站式”服务,落实责任区的健康管理责任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以户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全覆盖,实现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临床与预防工作间的信息共享。
4、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巩固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建设,加强达标创建单位建设,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和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四)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改革
1、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核定的合理收入与合理支出的差额部分,政府要予以全额保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全部业务收入上缴区社区卫生服务结算中心专户。
区卫生局、财政局建立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督查制度,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
2、实行医保费用预付制管理。
按照“保证医疗,减少浪费,促进发展”的原则,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预付额度。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医保费用控制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医保门诊均次费用、复诊率和住院床日费用,将费用控制在规定的医保额度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费用增幅控制在全市平均增幅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增医保对象就医所发生的合理超支费用,可由医保基金补助。
3、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机制。
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分配总量,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与服务工作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等挂钩的分配制度,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
4、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实现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的“五个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从事“六位一体”服务。
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挂钩的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提高乡村医生积极性。按照有关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相匹配,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满意度的考核,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区卫生局要加强业务考核和指导,强化行业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对医疗检查、治疗、用药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和医用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健全机构
组建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区政府办公室、区政研室、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规划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各街镇(金山工业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检查指导。
成立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设在区卫生局内,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二)强化公益,确保投入
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建立全区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补偿,并逐年递增。
20*年,确保预防保健经费达到户籍人口40元/人,外来常住人口20元/人;基本运行经费达到户籍人口50元/人,按实核拨,实行封顶;确保社区卫生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维修、人员培训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其中预防保健经费按上级有关要求执行,基本运行经费逐年递增。
(三)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区政研室负责政策调研,给予政策指导,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
区卫生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相适应的有关配套文件;推进区内卫生资源纵向整合,推进双向转诊和就医下沉;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考核,切实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投资,研究制订促进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的综合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收费、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和考核,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利民优惠政策专项经费。
区审计局负责对区、镇两级政府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使用情况加强审计和监管。
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定编定岗、岗位管理;制订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进社区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流动的有关政策。
区规划局负责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用房,并依法加强监督。
区民政局按照有关精神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2010年,卫生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围绕继续扩大卫生信息化覆盖的范围和领域,提高卫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保障系统安全,持续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北京市卫生系统信息化领导小组委托,现在由我向大家做工作报告,总结2010年工作,部署2011年重点任务。
2010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情况
1. 积极推动医改各项工作
2009年国家颁布新医改方案,2010年北京市制定“北京市2010~201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卫生信息化工作,在北京的医改文件中提出:“启动医药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前期工作。探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试点发展远程会诊。推进信息化标准建设,逐步统一规范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接口和信息采集,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
2. 卫生信息化人员机构和队伍建设又见成效
2010年,昌平区卫生局新成立了信息中心,使我市16个区县中,区县卫生局成立信息中心的数量达到12个。目前,只有海淀、丰台、通州、门头沟4个区县卫生局仍然没有成立信息中心。
3. 坚持卫生信息化行业管理不松懈
自2003年后,为避免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数据多头采集,北京卫生信息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原则开展工作。
起草《北京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
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之年,《北京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专项规划是《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改革“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卫生局全面征求区县卫生局、直属事业单位和直属三级医院的意见,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征求意见。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的制订,准备近期。
制订医院门急诊信息系统相关标准规范
完成《北京地区医院门急诊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数据采集规范》(试行稿),于9月19日向北京地区50家三级医院及11家远郊区县中心医院下发《关于建立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12号)以及《关于做好门急诊信息系统接口改造工作的通知》,该规范作为医院门、急诊信息系统改造以及数据采集的规范依据正式试行。
完成了《北京市药品分类与代码规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将其列入2011年北京市地方标准修订计划之中。
完成卫生信息化项目前置审核工作
按照《北京市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京卫办字〔2008〕107号),做好卫生信息化项目的前置审核评审等项目管理工作。2010年共收到各单位上报项目76项,涉及资金3亿元。经市卫生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通过22项。
通过统一评审和归口管理,可以全面了解各单位的卫生信息化情况,做到统筹管理,使得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同时利用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及相关专家资源对于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评估,使得方案在总体设计、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国产软硬件产品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更加全面、科学。
4. 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新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推广实施顺利
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全面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管理机构,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支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系统,符合社区卫生改革的要求。
在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着力建设社区卫生业务和财务等应用系统,实现市、区县和基层三层体系架构。2010年完成了试点项目验收,6月24日启动全市推广。截至到2011年3月6日,在西城、原崇文、原宣武、顺义、朝阳、海淀、石景山等8个区县、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稳定运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26万份,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基本完成实施推广任务,顺义、海淀、石景山、昌平区、密云县进展顺利。
借助医联码系统,实现门急诊信息采集
北京市实名就诊卡完善(医联码系统)项目是我市建立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支撑项目,是我局针对目前管理需求对原北京市实名就诊卡完善项目进行变更后重新启动的项目。该项目在全市三级医院及十一家区级中心医院实施,将为非医保患者建立统一的条码,通过此条码采集门急诊就诊信息。项目实施至今,已在全市推开,医联码发放及信息采集工作业已开始。截至3月15日,已有39家医院完成接口改造,大兴人民医院、妇产医院、同仁医院、房山第一医院等31家医院共计发放医联码28.95万条。朝阳医院、妇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等17家医院已经上报门急诊信息,共计93.8万条。
5. 固化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成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010年的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的重点工作是固化奥运和国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成果,在行业内以推动等级保护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全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各单位圆满完成了2010年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检查
2010年,为督促我市卫生行业各单位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细化各项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网络与信息系统支撑医疗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确保我市卫生行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局对全市大中型医院及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检查。
出台《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2010年,结合近几年信息安全联合检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信息中心组织出版了《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规范了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法,指导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建设中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对搞好医疗卫生信息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展信息安全培训
2010年,在卫生局直属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员信息安全保障知识培训,共进行了8次授课,共4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提高了信息安全员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各单位的信息安全保障奠定了基础。
2011年卫生信息化重点任务
1.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基本任务
未来五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张网络、两级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
一张网络,是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网络;两级平台,是指市、区/县两级卫生信息交换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是指执法相对人数据库、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上述目标,依靠的是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保障两个体系。
2.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电子病历试点工作
卫生部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于2010年9月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85号)文件,决定在北京市等22个省(区、市)部分区域和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确定试点工作时间为1年。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管理、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同时还制定了《北京地区电子病历试点技术方案》,指导试点医院推进电子病历工作。
医联码相关工作
医联码系统为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采集提供了支持,奠定了基础。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建立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12号)文件要求,三级医疗机构及11家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2011年1月起,正式启用门急诊信息上报工作。今年要继续推进医联码相关工作,希望各医院建立院内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医联码接口改造、信息上传、门急诊就诊信息上传等工作。
3. 推广实施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京卫基层字〔2010〕25号)要求,“以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方便居民、有利于加强管理为目标,全面推广应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完善功能。到2011年底,建立起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加强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各区县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年底之前,完成16区县推广应用部署工作。目前,推进较好的区县为东城、西城、顺义、海淀、石景山、昌平、密云、大兴等。
4. 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综合利用
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根据医改要求,把为辖区常住人口重点人群自愿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并逐步试行计算机管理等工作列为本市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的医改任务责任书中,各区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标有所不同,但全市总体要求达到50%以上。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已经提供了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工具,请各区县组织人员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相关工作,以便建立实时动态变化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家庭医生服务。
启动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二期
3月启动妇幼保健二期建设,系统将覆盖北京市妇幼保健院、16所区县妇幼保健院(所)、近800家承担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1000余家托幼园所等机构,以妇幼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与医院和社区信息共享的、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妇女儿童保健信息库。计划9月开发完成,试运行。各区县不需再单独建立妇幼信息系统。
2011年工作要求
1. 领导重视,加快落实信息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仍有部分区县没有成立信息中心,部分直属机构没有信息管理部门,卫生人才队伍薄弱,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尽快落实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问题。
2. 加强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今年市卫生局将继续以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为依托,继续加强全市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继续联合市公安局对行业进行信息安全检查,重点针对电子病历试点单位、重要公共卫生部门进行安全检查。
按照市信息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推动等级保护。
3. 树立大局观念,加快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要求各区县加强组织,落实责任,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推广力度,2011年底之前完成任务。
使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圆满完成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目标任务。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切实增强做好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自去年月份启动以来,在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今年月底,全市已体检万人,折合体检率。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把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强化组织领导,按照有关要求,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体检计划,有效保障了体检工作的稳步推进。二是工作务实。各乡镇、街道和体检组人员在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外出流动等因素的基础上,充分把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与计划生育检查、群众平时就医和征兵体检相结合,把定点体检与下村体检、集中体检和分散体检相结合,把白天体检与晚上体检相结合,做到务实灵活。三是考核到位。市政府对各个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实行公共卫生工作目标考核;同时,各乡镇、街道将体检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并列入对驻村干部和村主要领导的工作考核,充分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技术过关。实施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以来,市卫生部门共投资万元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健康体检必需设备,并对主检医师、B超医生等体检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有效保障了体检质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上级有关要求,我市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总体进度仍然偏慢,离的目标体检率尚有较大距离,且各个乡镇、街道进度参差不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个别乡镇、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二是少数乡镇、街道宣传发动不够到位,导致工作开展缓慢;三是部分农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对健康体检重要性认识不足,客观上给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带来了难度;四是部分体检组人员工作方法简单,往往是一检了之,未向农民群众作详细解释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参检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强化举措,扎实推进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我市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尤其是卫生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抓紧时间,相互合作,密切配合,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重点要突出以下几点:
1.精心组织,着力提高群众参与度。各乡镇、街道是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责任主体,要充分结合前一阶段工作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切实做好相关组织发动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群众的参检积极性;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的服务责任主体,要切实做好有关摸底排查工作,并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着力形成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配合、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共同推进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顺利开展。
2.优化服务,着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卫生部门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要求,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外出流动情况,合理制定体检计划,灵活安排体检时间,把定点体检与下村体检、集中体检和分散体检相结合,尽可能地方便农民体检。同时,体检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及时告知体检对象,对体检结果有异常的对象,要定期随访,通过提供优质的体检服务,让农民群众从中真正得到实惠。
3.把好质量,着力提高群众的信任度。卫生部门体检质量控制小组要加强对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各个环节的业务指导和质控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体检质控培训,确保体检质量;各公立医院要主动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人员和设备支持,指导帮助开展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各体检单位要加强对体检小组的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体检工作,切实加强各项辅助检查质控管理。同时,要重视体检结论,必要时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帮助诊断并提出下一步检查治疗措施的意见建议,以质量取信于民,吸引农民主动参加体检。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任务
参合农民健康体检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做好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狠抓落实,确保完成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任务。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担负起体检工作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的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2.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卫生部门作为主要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和乡镇、街道的沟通协调,有针对性地开展参合农民健康体检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素质,制定体检工作管理规范,推动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社区责任医生和村联系员作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农民达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小病早治疗”的目的;宣传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努力形成农民自觉参与健康体检的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要扎实做好相关组织宣传发动工作,着力提高农民参与合作医疗和健康体检的主动性。
为统筹做好“十二五”期间各项卫生工作,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切实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制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振兴中医事业,努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等体制机制问题,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全区人民健康水平。
二、发展重点
(一)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一是加强基础建设,争取筹资230万元,规划建设荷塘乡卫生院综合门诊大楼平方米;筹资200万元,规划建设板塘乡卫生院住院综合大楼1500平方米;按照科学设置,合理规划的原则,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进一步规划村卫生室的设置,实现一村一室,每个村卫生室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二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创建一批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筹资1250万元,规划建设公共卫生大楼,实现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三部门合署办公(三块牌子,两套人马),加强卫生检测实验室建设,提高卫生检测水平。进一步健全以区预防保健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及城市社区卫生监督服务网络,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监督队伍培训管理,不断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抓好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及相应的经费补偿和报销政策的落实,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的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减轻群众负担。制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方案,建立药品零差率销售长效补偿机制,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医疗保障等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相一致,惠及更多百姓。
2、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效筹资机制,积极推行“筹资委托代缴”工作,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开展农民部分重大疾病二次补偿工作,提高住院保障水平,力争平均住院费用补偿率提高到50%以上。完善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五保户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的基本医疗费用全免。全面推行普通门诊统筹,完善特殊慢病门诊统筹,扩大新农合受益面。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开展门诊费用补偿总额预付和住院费用补偿按病种付费等试点。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严格规范基金封闭运行,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和费用控制,确保基金安全。
3、实施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定编定岗工作,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全员聘用制和聘用合同管理制。在医疗卫生院机构落实绩效工资制,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与其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水平直接挂钩。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基本药物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
4、理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实现非政府办(含市直、厂矿医院承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分离,工作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财务、管理全部独立运行,全面实行区办区管,并按照合理设置的原则,对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适当调整。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公立医院分工合作机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度。
5、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制定并实施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举办公立医院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领导体制与决策议事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合理调整医药价格,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实行全行业监管,建立社会 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促进公立医院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探索建立电子病历,推进施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三)加强区直两院规范化建设
加强区人民医院建设,将中洲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整由区人民医院承办,并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将其打造成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重强化区中西结合医院内涵建设,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多措并举提升中西结合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新培植2-3个特色专科;进一步加强中医整脊专科建设,筹资1200万元,规划建设中医整脊康复大楼5000平方米,深化专科内涵、拓展专科业务,力争创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着力盘活医院资源,科学规划医院发展,积极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进一步加强医院教学科研工作,力争将中西结合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全国中医整脊教育基地,湖南省针灸理疗临床教育基地。
(四)全面加强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争取每年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0-30人,充实医疗卫生人员队伍。认真落实在岗农村卫技人员学历教育制度,积极选送无学历在岗农村卫生人员参加省级学历教育;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培训、社区全科医生骨干培训及社区医生、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任务,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加强人才交流力度,实现两院、两站、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彼此之间人员广泛交流。探索引进市级综合医院重点科室和学科带头人的运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扶持基层医院长足发展。
(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积极落实中央补助农村改厕项目,争取继续完成1500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实现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率达90以上,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巩固除“四害”成果,鼠密度控制在3%以内,争创“灭鼠达标先进市”。继续加强文明卫生单位创建活动,力争每年创建成3-4省、市级文明卫生单位。
(六)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重点抓好区中西结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药房建设,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和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单位创建,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建立和完善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完善师承教育制度,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三、主要任务及目标。
(一)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
1、加强健康管理工作。全面免费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抓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管理)工作,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95%,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90%以上,平均期寿命达到74岁。
2、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做好结核病、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鼠疫、霍乱、人禽流感、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分析,及时发现处置重大疫情,加强重症救治,减轻危害。传染病网络直报率100%,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10/10万以下;肺结核痰涂阳治愈率达到85%以上,dots覆盖率100%;加强艾滋病防治,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工作,艾滋病病人随访率达100%。
3、抓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到2015年,预防保健人员达到1.5人/千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接种合格率达90%以上。
4、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切实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工作,高危孕产妇筛查率、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继续实施“降消项目”,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1/10万以内,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1‰以内;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深入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加大落实孕期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力度,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80%,叶酸增补率达到70%。积极推进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提高婚检率,全区免费婚检率达80%以上。继续开展农村已婚妇女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和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工作,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5、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全面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饮用水卫生以及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认真履行相关职能,积极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5年),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监护、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强化医疗市场监管。加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医托行为及“两非”行为。
6、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快速反应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探索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
(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科学设置,合理规划,强化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卫技人员、医疗技术、大型贵重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机构整体层次。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加强驻区市级医疗机构的规划。合理规划辖区内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市级医疗机构和湘钢职工医院等驻区 企业职工医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
3、规范辖区内民营医疗机构的设置。坚持“控制数量,优化存量、提升质量”的原则,合理规划设置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有专科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公立医院,力争发展10-20家有专科特色或有相当规模的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优化我区医疗资源。
四、保障措施
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市农民健康工程先进镇创建活动,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提升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二、工作目标
镇达到农民健康工程先进镇标准,确保年内顺利过省市农民健康工程先进镇考评、验收。具体指标为: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实际补偿比达到35%以上;
2.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率达到95%以上,其中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内,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0/10万和10‰以下;
3.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到100%,其中6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镇至少建成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
4.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资格合格率达到100%,完成培训任务;
5.农村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到60%以上;
6.农村居民对农民健康工程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主要任务
1.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控制医疗费用,提高保障水平,加强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为重点,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提高筹资标准,扩大资金总量。探索建立新农合筹资动态增长机制,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扩大新农合基金规模,按照省市要求提高人均筹资标准。进一步规范参合人员资金收缴办法,不断扩大新农合覆盖面,确保城乡居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
二是完善补偿方案,提高受益程度。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科学测算和合理确定支付范围、标准和额度。及时调整完善补偿政策,合理设置住院医药费用分段补偿比例,对容易导致因病致贫的高危费用段体现政策倾斜,努力做到当年基金结余率和实际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上级要求,提高参合人员受益水平和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三是加强基金管理,确保运行安全。严格执行基金管理办法、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和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进一步规范合作医疗基金预算、支付、结算和管理。不断完善基金使用跟踪管理制度和年度审计制度,坚持基金安全可靠的运行模式,坚持基金封闭运行,坚持基金的使用和管理相分离,互相监督,保证安全。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医疗行为。综合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督促医疗机构认真执行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落实“四公示”、“五合理”制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健全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过日常检查和年度考核,对定点服务工作进行评价,促进医疗机构为参合人员提供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2.着力抓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按照“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项目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优化奖惩机制,做细抓实三大类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实施综合防治,控制重大疾病。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与主动监测,突出结核病发现与督导治疗两个重点,组织实施血防查灭螺、查治病,强化腹泻病检索等霍乱防治措施,关注人禽流感、重症猪链等新发传染病。规范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建设与管理,探索开展预防接种知短信服务,努力提高预防接种率和服务水平。
二是强化健康促进,完善慢病管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活动,努力提高卫生知识入户率、重点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免费为60岁以上居民及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病人进行健康体检,进一步规范居民健康档案,切实提高慢性病发现率、管理率。积极推行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力争免费测血压全覆盖。
三是坚持重心下移,加强监督监测。配合市卫生监督所力量整合联动,卫生监督触角向村居延伸,提高卫生监督履盖面,增加监督执法频次,严厉打击不法行为。重点加强食品、医疗市场卫生监管,着力抓好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公共场所、学校、职业卫生等综合监督执法力度,切实解决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四是狠抓规范服务,提升保健水平。重点实施妇幼保健计算机网络管理,探索孕产妇服务券运作模式,实行基层妇幼保健“由下而上”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的孕产妇及儿童管理,优化妇女病普查普治方法。巩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成果,力争一级医院妇产科标准化建设申请单位全面达标。抓好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评审,强化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3.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改善基础条件和提高服务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镇村二级、防治结合、多元投资、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设置规划,合理调整布局。以增强农村卫生机构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根据行政区划调整,结合现有医疗机构设置情况,整体规划农村卫生资源布局。办好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个行政村或3000~5000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农村居民出行15分钟内能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加快基本建设,改善服务条件。严格按照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新建、改扩建等多种途径,加快建设进度,全面改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条件。市对过考评验收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奖代补或免费统一配送基本设备。
三是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深入开展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进一步转变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切实承担起为辖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职能。积极探索社区责任医生和双向转诊制度,加快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四是开展在职培训,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乡村医生全科医学转岗培训,扎实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着力提高乡村医生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医生执业活动管理,依法加大对乡村医生超范围用药的查处力度。配合市有关部门探索并出台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努力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维护乡村医生队伍稳定。
四、保障措施
1.加大组织力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列入政府工作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要及时调整农民健康工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要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农民健康工程顺利实施。
2.加大宣传力度。利用镇有线广播、黑板报等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和表彰组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健康工程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