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病案管理

社区病案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区病案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病案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计工作;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95-01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发达。作为社区服务中心里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统计工作不仅是领导进行评价、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相关人员做出决策的重要环节,社区服务中心的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

2 当前社区服务中心进行统计工作时遇到的问题

2.1社区服务中心统计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

许多社区服务中心的统计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人员,而不是统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再加之大多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尽管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对法律法规的深刻认识以及正确把握逻辑关系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服务中心的统计工作无法实现其连续性[1]。而面对着卫生部门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的业务部门派发下来的越来越多的指标和报表,统计人员承受着更大的负担,因此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专题调查,也就无法将统计信息有效的服务于决策、科研和临床中。

2.2社区服务中心相关机构的统计意识非常欠缺

由于许多社区服务中心的领导和管理人员都不重视统计工作,缺乏统计意识,因此在统计部门开展工作时,统计人员经常会为了获取一些数据而东奔西跑,甚至是要软磨硬熬才能得到。受此影响,许多统计人员都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统计出来的数据也常常出现失真的情况。

2.3社区服务中心的统计工作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社区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是对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医疗疗效的真实体现。但受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影响,在病案首页的数据、出院诊断的信息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其中,由于病案首页的数据是社区服务中心在统计质量指标时的依据,而该数据的准确性会对社区服务中心的病案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如果病案首页的数据在录入时出现不准确、或是漏录等情况,就会使统计归类时出现错误。而在出院诊断的信息方面,也常常出现填写的规范性、诊断的主次颠倒,或者是数据录入的顺序出现混乱等问题,使数据的真实性受到挑战,对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疗效的评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 针对社区服务中心统计工作遇到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社区服务中心在进行统计工作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社区服务中心的统计工作能有科学有续的开展下去。具体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统计人员的队伍建设

针对社区服务中心统计人员不足的问题,应该根据社区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与具体规模,加强统计人员的队伍建设,配备相应数量的人员。同时,还应加强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其业务知识,使统计人员能够有效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使统计人员的队伍更加的稳定。此外,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所有部门中,还应该提升统计人员与统计机构的地位,并明确其工作项目,确保统计人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题调查工作,从而使统计信息成为服务社区服务中心运行的依据。

3.2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相关机构与人员的统计意识

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的统计意识要求领导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更新观念,对社区服务中心的统计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加强对统计机构的重视力度,使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顺利的获取到所需的数据,从而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并使统计分析更加的具有可信度,使其能够促进的满足社区服务中心统计事业的发展[2]。

3.3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的统计工作的监管力度

首先加强对病案首页的数据的控制力度,使社区服务中心的临床医师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填写案例首页的重要意义,并树立认真填写案例首页的数据的意识,从而提升统计指标所具备的准确性,对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医疗技术做出准确的反映。同时,还应该完善案例质量的控制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录入时出现的不准确与漏录现象,提高录入数据的真实性[3]。此外,还应该对社区服务中心日常的统计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使数据的采录过程更加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统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后就应及时的解决,从而提升统计信息的质量和统计创新的能力。使统计信息能够为领导进行决策和工作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4 结束语

社区服务中心的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却又非常繁琐的工作,在各社区服务中心都普遍存在着统计人员的数量不足、统计意识欠缺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就需要社区服务中心的领导及相关部门加强统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增强统计意识和加强监管力度,从而使统计工作能有有序的进行,而统计信息也能真正的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赵洪茹.医院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统计与咨询,2012,06(06):56.

社区病案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病案管理;利用率;人员素质;安全意识

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医疗领域的数字信息化。当前各大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了对病案进行电子化管理,这使得繁杂的档案管理工作从手工操作中解放了出来,劳动强度降低,病案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为医院档案管理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信息资料不易被损毁。当然,电子档案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电子档案管理的效率,需要解决。

1建立电子病案管理的必要性

电子病案,即电子病历,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存储的病患在就医机构的医疗记录,这是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病患信息进行搜集管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管理正日益普及,其重要性与纸质病案趋同,甚至有赶超纸质档案的态势。纸质档案具有占有空间大、信息存储量有限、过多使用易对纸质病案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是其稳定性、直观性和阅读方便性仍是电子档案无法比拟的优势,电子档案对纸质档案管理有着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随着医疗信息的增加,传统的纸质病案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医院信息管理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当然社会上也存在对医疗电子档案的质疑与担忧,认为其容易被修改,数据一旦丢失将难以被找回人们。如何使得病案信息被充分开发利用,对病案管理进行改革和提升,促进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缓和医患紧张关系,是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1]。

2我国电子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电子病案利用率不高 当前,部分医院对于电子病案管理还存在认识误区,其将电子病案管理简单地等同于病案的电子化,因而医院对电子病案系统的研发重点也是病案无纸化的管理和应用上。我国医院基本上以WORD文档刑事进行电子病案管理,对病案内容主要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医疗记录和在线信息的重复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对于病案内容结构处理并没有实质帮助,病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利用被忽视。

2.2管理人员保护意识不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电子病案资源共享将逐步成为现实;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电子病案资源共享将使得病患的隐私存在被泄露的可能,同时数据交换使得电子病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一旦保护不当,将给社会稳定和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巨大的伤害。然而,当前我国部分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对电子病案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意识缺乏,在文件传输过程中不注重加密传送,使得电子病案的安全风险系数较高。

2.3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缺乏 由于部分医院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工作态度及能力较差,在记录病患入院治疗信息中记录错误,甚至随意复制粘贴,致使甲病患的信息被套用到乙病患病案中,病患信息资料出现前后矛盾或者记录雷同等情况,电子病案流于形式,没有真实反映患者差异,不能反映患者的健康治疗情况和病情发展情况,与病案记录的真实性原则背道而驰。若后期病患查阅病案,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不利于医院工作的开展和医院形象的提高[2]。

3提高电子病案管理的对策

3.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和传统的纸质病案相比,电子档案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形式规范、操作简单、易于修改和检索,能有效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电子病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临床知识和病案记录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做好电子病案管理工作要求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逐步掌握管理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2建立病案管理数字化系统 医院做好电子病案管理必须以数字化系统管理为前提,改变以往的单一阅读管理模式,及时审查电子病案的记录情况,并将信息反馈到相应记录部门和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到病案信息记录中。医院病案管理数字化系统最具有价值的就是紧急病患搜索方案系统和社区病案数据库的建立,这使得医患之间信息更为通常,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了解,为患者提高高效的服务和治疗。同时,数字化系统还能对病案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归类汇总,自动标记病案信息异常情况,充分发挥电子病案在医疗安全中的作用。病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实现。

3.3提高电子病案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电子病案的资源共享对于提高中小规模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子病案的管理与传统病患纸质档案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必须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熟练掌握电子的档案的使用方法,提高安全意识,特别是提高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密的意识,强化自身修养,切实推进电子档案的信息管理。

4结论

我国电子病案的管理还处于初步阶段,要真正发挥电子病案的作用,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规范病案管理流程,推动医院电子病案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社区病案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卫生管理;病案信息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病案是一种记录患者疾病表现、诊治情况的档案,其中详细的记录了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能够客观的表现出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和最终治疗效果,不仅是患者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凭证,还能够为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充足的参考,是重要的医学科学原始档案材料[1]。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这就对医院中的病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3]。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在我院进行就诊的200例案例中所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对策,现将研究内容及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对2016年12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患者的病例档案进行回顾分析。200份病案中包括儿科病案37份,妇科病案49份,外科病案41份,内科病案73份。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例病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所存在的管理缺陷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1.3观察指标

对比病案存在的各类型信息管理问题的构成比。

2结果

经回顾分析发现,200份病案中,共110份病案存在信息管理问题,所占比例为55.0%,存在的问题可以划分为内容质量问题和管理质量问题两大类,其中存在管理质量问题的病案所占比例为65.5%(72/110),明显高于存在内容质量问题的病案的34.5%(38/110)。内容质量问题主要为内容书写逻辑混乱、诊疗过程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不规范、书写潦草、涂抹较多,所占比例分别为7.8%(3/38)、28.9%(11/38)、23.6%(9/38)、23.6%(9/38)、5.2%(2/38),其他问题所占比例为10.5%(4/38)。管理质量问题主要为病案归档不及时、病案保管不严格、病案借阅不规范、病案深加工不合格,所占比例分别为26.4%(19/72)、43.1%(31/72)、20.8%(15/72)、5.6%(4/72),其他问题所占比例为4.1%(3/72)。

3讨论

病案作为医护人员用于记录患者诊断结果、治疗过程和相关护理措施的载体,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量的疾病通过医生对病案的研究而得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不仅挽救了无数的生命,更是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4]。病案管理是指在法律的要求范围之内,对记录所有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和治疗方案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的过程[5]。病案信息管理是一种针对病案管理混乱现状,所衍生出的新型病案管理模式,其是指在保存病案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将新型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医学病案管理中的模式,其不仅显著提升了病案保存、查询和寻找的方便性和速度,还是体现医院信息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6]。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今各医疗机构的病案管理都存在严重的问题,造成了大量病案的丢失,这不仅严重泄露了患者的隐私,还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阻碍[7]。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病案进行分析,以小窥大,发现了病案管理中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病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本研究对200例患者的200份病案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共55.0%的病案资料存在信息管理问题,具体为内容质量问题和管理质量问题,其中存在管理质量问题的病案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存在内容质量问题的病案所占比例,管理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病案保管不严格,内容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诊疗过程记录不规范。分析得出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首先,医疗机构对于病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导致了病案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且工作人员忽视病案的重要性,往往出现工作人员在进行病案记录时不用心,影响病案质量;其次,病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很多时候医疗机构对于一份不合格病案只是予以少量的奖金扣除处分,甚至只是口头批评,缺乏威慑性,造成工作人员不重视;最后,病案借阅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医疗机构常常出现借阅病案遗失的现象,管理人员往往也不予以追究,从而影响了病案的规范管理[8]。针对病案存在的上述信息管理问题,应加强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强化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病案管理意识,并建立或完善现有的病案管理制度。在医院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大对病案管理硬件设备的投入。总之,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解决措施,以最大程度的减轻病案管理失误给患者和医院双方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董志萍,马丽娜.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8):5-7.

[2]管素香.新时期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28-30.

[3]王达光.病案首页中信息填写完整的价值与意义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11-12.

[4]王红霞.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7):192-193.

[5]刘静.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6-7.

[6]孟建华.病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医疗装备,2017,30(3):188-189.

社区病案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病案统计;问题分析;对应策略

病案统计(ICD-10)信息中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病案统计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并按统计的意义大打折扣。本研究通过进行问题分析和针对性的对策制定,志在改善病案统计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案统计(ICD-10)在我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病案信息、相关统计报表的质量,以及把纸质信息录入电脑形成电子记录文档的质量等。

1.2方法 对我院应用病案统计的科室进行问卷调查和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1.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

2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收集资料发现,病案统计信息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医师填写不准确会造成编码错误,相关报表中出现跨系统性的错误,疾病首页不规范,病案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统计人员素质问题,信息质量难以有效控制等问题是病案统计信息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制定出了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方针。

3讨论

3.1问题分析 病案首页问题。病案首页是对整个病案进行高度概括浓缩的部分,对于患者的一般情况、相关医疗信息以及统计信息进行了准确的记录。而在进行病案首页填写时,常常会出现不规范、不够完整或者存在不够准确、可比性差的统计报表,大大了降低了病案首页的质量[1]。

病案组织结构问题。在进行编制时,多数医院并没有设置健全的病案科。有的是以附属办公室的形式进行设置,有的是以附属信息科的形式进行设置,使得病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的甚至把病案室与统计室分开,使得病案室只对编码负责,而统计人员则拿着出院卡进行病案统计上报[2]。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相关人员的重复性劳动,效率低下,而且还使得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大打折扣。

工作人员素质问题。在进行病案信息记录和信息录入电脑时,经常会出现填写不准确、编码错误等问题。这反应的其实是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作中经常有资料信息不准确和错误等情况的发生。

病案统计信息质量问题。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医院都存在一定病案统计信息、ICD-10编码的质量问题,而且管理部门对于质量的控制措施也十分缺乏,使得病案统计信息中存在严重的编码错误以及遗漏现象[3]。

3.2对策分析 对于病案首页问题,应该尽量的制定统一格式标准的记录方式,形成统一的规范,要求记录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格式进行记录。对于存在特殊现象的病案首页记录,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特殊的病案首页记录规范,对类似的病案采用统一的特殊形式记录。

对于病案组织结构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及时作出对策,把病案管理和医院统计合而为一,应用统一的标准要求进行管理。此外,还应该设置健全的病案科进行病案统计信息的管理,并制定规范的管理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类管理。

对于工作人员素质问题,首先建立对应的管理制度,及时的将责任个人化,通过奖惩措施控制错误和提高准确度。其次是要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逐步把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到相应水平,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4]。最后,在新的工作人员输入时,应该严格控制输入人员,对于其工作态度和素质做出明确的要求。

对于病案统计信息质量问题,首先各级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应该进行深入的基层检查,建立完善严格的统计信息审核制度。分县、市、省、全国建立对应的质量控制专业小组,有计划的进行活动,并进行检查和监督,以确保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其次,各个信息统计点应该严格把关信息录入的质量,细致认真的进行心理录入,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正确性[5]。

此外,还应该通过相应的培训或者继续教育的方式,激励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改善工作态度,使他们以认真负责有激情的态度参与到工作中,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有助于他们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同时,通过继续教育,还能够使他们掌握其他科学的知识,能够更好的适应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还可以通过组织医师进行ICD-10学习,提高疾病分类的准确度,而且能够帮助医师进行疾病诊断撰写和诊断选择。

参考文献:

[1]王茜.某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3:331.

[2]杨小莉.浅析医院病案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06:105.

[3]何金颖.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与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6:144-146.

社区病案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医院病案统计分析;问题;对策

病案管理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医疗全过程的病案进行记录、分析、保存、管理和应用的监督。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和现代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医院病案管理加强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发展。信息技术在医院病案统计中的应用也成为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代医院病案统计管理的实现使得医院职能发生了拓展,开始涉及科研、保险、医疗等多个领域。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医院病案统计分析管理效率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医院病案统计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为医院管理工作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病案统计在对病案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评估过程中得到的有效信息能够为医院管理部门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引导医院管理决策及时发现工作的不足,从而及时解决问题。第二,是评估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医院病案统计中对患者的患病时间、救治时间、救治情况、病情情况等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记录,这些信息是否全面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间接也反映出医院的医疗质量。医务人员还可以通过分析病案的内容来对现阶段的医疗质量管理提出建议,从而更好的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第三,病案统计信息能够为临床管理和医学科研教学服务提供有效服务。临床是病案统计信息的重要媒介,在计算机应用和加工下能够对病案信息进行整理,从而更好的为临床建设服务。在医疗改革的深化发展下,医院迫切需要应用一种新的机制对信息进行管理,在对医院管理的时候还需要向各个科室分配相应的责任量化指标。可见,临床科室不仅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单位,而且也是医疗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医院发展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开拓更为广阔的医疗市场,需要加强对临床科室的成本核算,制定完善的临床科室制度,对医院病患就医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医院各个科室都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第四,病案统计能够为医院考核体制提供核算支持。一方面,病案统计和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密切关联,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等都和病案统计信息存在关联,是从病案统计报表中筛选出来的。另一方面,病案统计和医务人员的考核存在密切关联,关乎医务人员的职称和薪酬。

二、现代医院病案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病案统计查询速度较慢。第一,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下,医院病案统计系统的数据量增加快速,病案统计查询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降低了医院病案统计查询的速度。第二,医院病案的历史数据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为OTLP传统数据库服务的,适用于日常管理,无法实现对病案统计历史数据的充分利用。且这种数据库的应用组织形势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数据多样化处理需求。(二)病案统计机构不健全。现阶段病案统计管理机构的工作安排不合理,一些单位不够重视病案统计工作,医院病案统计部门形同虚设,只是对医院发展的各类信息进行了简单的归类总结,没有对病案信息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应用,长此以往导致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失去了自身的作用。(三)病案统计基础建设薄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下,各个医院对档案统计信息的需求增加,但是落后的档案统计手段和统计信息滞后、制度不规范等无法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统计的需求,加上基层医院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建立的不完全,降低了档案数据信息的时效性,无法保证病案统计数据信息的质量。(四)病案统计人员素质较低。现阶段,一些中小型医院是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病案统计工作的,只是安排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或者人事部门人员负责病案统计管理工作,同时这些人中很多身兼数职,在具体的工作中无法将自己的精力完全的投入到病案统计工作中,业务水平无法估计。另外,一些医院领导没有重视病案统计工作,频繁变动病案统计人员,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病案统计机构。

三、完善现代医院病案统计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深化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改革。第一,为了保证医院病案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相应的法律制度为医院病案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第二,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之外,医院病案统计工作还需要得到医院领导的支持。首先,医院领导需要加强对医院病案统计管理工作的领导、管理,加强对病案统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医院病案统计人员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结合病案统计实际合理安排人员。其次,增强医院领导干部的病案统计理念,为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提供重要的领导支持。(二)完善医院病案统计管理体制。第一,设立职责明确的医院综合统计部门。为了提高医院病案统计管理工作效率,精简机构,在设立独立的病案统计机构之外,还需要在其他相关结构中设立综合性的统计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第二,进一步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要求各部门按照统一的口径、规范来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和报告信息。第三,实现病案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有效运行。(三)增加统计人员编制,提高病案统计人员素质。结合医院床位的比例合理安排病案统计人员数量,保证病案统计工作的质量。伴随医疗改革的深化发展,医院统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为此,病案统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病案统计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病案统计人员要坚持持证上岗,在通过全国性的统计人员考试之后到医院病案统计部门工作。同时,病案统计人员要能够熟练各种统计方法,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对大量的信息资料进行处理,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病案统计人员要能够及时发现医疗质量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病案统计人员在病案统计中不仅要提供简单的信息,而且还需具备对信息的综合评价能力。(四)加快病案统计自动化建设步伐。在医疗改革和医疗事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医院病案统计工作需要能够应用最近的软硬件系统,加快病案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对病案统计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实现病案资源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病案统计数据的质量。计算机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精确度高、层次丰富等特点,将其应用到病案统计中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对大量病案统计信息的快速检索和查询应用,提高病案统计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下,医院管理建设也实现了现代化发展。为了能够保证医院病案统计工作的质量,需要医院领导在思想上带头重视病案统计工作,并结合实际健全病案统计机制,完善病案统计内容,实现病案统计的信息化发展,加强病案统计人员自身素质。

作者:张小怡 单位:上海交大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病案室

参考文献:

[1]刘晶,郑琳,刘克新.死亡病案首页填写缺陷分析及对策[J].中国病案,2015,07:25-27.

[2]刘晓明,阮鹤瑞.终末病案出院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对策[J].中国病案,2015,08:21-24.

[3]王红霞.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27:192-193.

社区病案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档案管理 利用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病、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为肠道病毒coxA16及EV71,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和流行。中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明确将手足口病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管理,

— 医院手足口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传染病的档案同人事、财务、病历档案一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足口病属丙类传染疾病,建立健全其档案是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医院科研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医疗机构管理好.利用好这一资料,不仅有助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减少疾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同时还能为医疗系统广泛开展应对传染性疾病的科技攻关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 手足口病档案管理

1、手足口病档案管理主要的内容

手足口病属丙类传染性疾病,其档案内容从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住院出院指征,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会议记录,上级批示、宣传材料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样和声像记录等不同的材料。手足口病患者的档案应包括患者姓名、家长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居住环境、联系方式、诊断依据、治疗措施、疫情报告及转归情况。

2、手足口病档案资料的收集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生,并可暴发和流行,因此其档案收集归档范围也较广,据其有传染性、流行性、暴发性,可造成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可以从医院、社区、学校来收集资料。

2.1、医院手足口病的档案收集

(1)医院按上级部门的统一布署成立手足口病领导组成员及分管领导的职责和相关科室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治疗工作的标准、指导原则、方法及上级有关部门与本单位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收发文件、内部会议文件、记录、简报、统计报表、重要的电话记录、宣传材料、照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子文件等。

(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方案、工作总结、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疫情报告、隔离、消毒、护理、治疗等资料。

(4)对门诊就诊病人、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筛查、确诊、隔离、消毒处理、治疗形成的材料,其中住院病人形成的病历由病案室保管,门诊病历则由患者本人保管,以便复查时查阅,但医院应有详细的登记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家长姓名、联系方式、住址、治疗、隔离措施等、对疑似病人、接触者要进行跟踪观察,并有相应记录。

(5)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情况,考核的记录,及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医院各项经费的开支,相关设备的利用,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2.2学校手足口病的档案收集,(尤指托幼机构)

(1)婴幼儿每日的体温监测记录,对玩具、用具、餐具清洗、消毒登记。

(2)对孩子可触及的进行消毒,专人负责记录。

(3)流行期间教室、宿舍进行通风、清扫的记录。

(4)发现患儿及时就诊的时间,并对其所有用品消毒记录。

(5)患儿增多时采取的措施、报告、上级指示的记录。

2.3社区手足口病的档案收集

(1)社区居委对手足口病的宣传材料、以及相互间交流的材料。

(2)对预防传染病发生所采取的措施的记录。

(3)社区患儿的就诊、治疗及转归,以及接触者的预防消毒情况。

(4)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报告记录以及接触者家长的心理反应。

3、手足口病档案的归档

(1)手足口病确诊病例需住院治疗的形成的住院病历则由病案室归档保存,保存30年。

(2)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调查、疫情报告、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组、电话会议记录、重要的电话记录及统计报表、简报、各医疗机构、社区、托幼机构的各种宣传材料、预防措施、工作总结、反映防控工作的录像、电子文件、照片等。卫生部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预防指导原则、标准方法、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消毒、隔离措施、接触者、疑似病人的处理记录均由档案室保存,文字材料实行一文一件整理归档,声像、照片使用专用装具归档,电子文件则按国家并实施的《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的相关要求整理归档。

社区病案管理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141-0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124 patients in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or more than 30 days,and to propos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One hundred and twenty four patients in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or more than 30 days from Octo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by hospital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system,including sex,age,hospital stay,hospital discharge department,discharge diagnosis,hospital discharge situation and so on.The reasons of hospitalization time exceeding 30 days were analyzed through “report of patients who stayed in hospital for more than 30 days”an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Result:Among the patients who stayed in hospital for more than 30 days,69 patients were aged over 60 years,which accounted for 55.6%,37 cases were 40-59 years old,accounting for 29.8%,13 cases were 20-39 years old,accounting for 10.5%,patients under 19 years old only accounted for 4.0%.The constituent ratio increased accordi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ge.Nerve internal medicine patients were 67 cases,which accounted for 54%,25 cases were from ICU,which accounted for 20.2%,17 cases were from neurosurgery,which accounted for 13.7%,10 cases were from orthopedics,which accounted for 8.1%,5 cases were from pediatric,which accounted for 4.0%.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the highest,71 cases,accounting for 57.3%,The second was cerebral hemorrhage,accounting for 18.5%,14 cases were fracture,accounting for 11.3%,10 cases were with 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accounting for 8.1%,6 cases w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accounting for 4.8%.Conclusion:The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partment for more than 30 day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lder and mainly neurological disease.The reas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themselves and the disease.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allocation of scarce medical resources rationally,strengthe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hould b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in our country.At the same time,th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shall be giv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so as to make them give care and support to patients from life and mentally,which can make patients return home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return to society.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partment; Hospitalization time over 30 days; Reason; Countermeasur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tong City,Zhaotong 657000,China

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教育、社会、职业的各种方法,使患者尽快地、最大程度上获得机体功能的重建,以达到生理及心理的独立,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1]。康复医学是指应用医学方法为康复服务的专业性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临床治疗理念的转变,康复科已成为医院科室整体水平的重要决定性力量,在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减轻其他科室的病床周转压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3]。但由于康复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存在住院时间过长的现象,连同所带来的高额费用不仅给患者带来影响,同时还会造成医疗资源利用率下降。在2014年卫生部所启动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中,对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患者的管理和评价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到评审体系的48条核心内容中[4]。本研究对2014年10月-2015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康复医学科超过30 d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来源科室与疾病分布进行描述,分析其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医院对患者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超过30 d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51例;年龄7~79岁,平均(57.5±7.2)岁。

1.2 方法

利用医院病案管理系统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出院科室、出院诊断、出院情况等,通过科室的《住院超30 d患者上报表》及电子病案分析患者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对收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及百分构成比表示各部分组成情况。

2 结果

2.1 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在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患者中,随年龄增加患者构成比增加,见表1。

2.2 患者的科室来源分析

神经内科患者构成比最高;其次为ICU、神经外科、骨科、小儿科,见表2。

2.3 患者疾病种类分布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比例最高,其次为脑出血、骨折、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颅脑外伤,见表3。

3 讨论

康复科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各类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涉及到的疾病种类众多。与医院其他科室相比,康复科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患者较为多见。这与康复科的服务对象特点密切相关。有研究在对我国有代表性的100家中医医院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后发现,对住院天数和费用影响最大的是医院代码和疾病种类,而病情严重程度、临床治疗路径等仅为次要因素[5]。

3.1 原因分析

3.1.1 患者年龄 本研究分析发现在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有69例,占55.6%;40~59岁37例,占29.8%;20~39岁13例,占10.5%;19岁以下仅为4.0%。基本呈现为构成比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的趋势。这与老年患者年龄大、各器官组织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有关[6]。同时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对外界微生物及其他刺激的抵抗防御能力也弱,故老年人患病时比青年人更易发生合并症。此外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糠尿病、各类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情况较差,因此恢复较慢。

3.1.2 患病种类 124例患者中,神经内科患者67例,占54.0%;其次为ICU 25例,占20.2%;神经外科17例,占总患者数的13.7%;骨科10例,占8.1%;小儿科5例,占4.0%。此外第一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比例最高,共71例,占57.3%;其次为脑出血23例,占18.5%;骨折患者14例,占11.3%;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占8.1%;颅脑外伤者6例,占4.8%。原因在于脑部损伤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机体功能在病理损伤的基础上进行重整,康复计划涵盖语言、吞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锻炼等多个方面,且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与频率,不可急功近利,导致恢复周期较长[7]。

3.1.3 家庭原因 康复科患者往往年龄大、体质差、恢复期长。而由于人们工作与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子女及亲属往往无法抽出时间对其进行有效照顾,由于缺乏亲属的陪护,部分老年人患者只能延长住院时间,导致住院时间过长。

3.1.4 患者自身心理因素 患者由于专业知识缺乏,对疾病不了解,造成心理负担过重,担心离开医院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护,导致出现虽然病情本身已允许其出院恢复,但仍选择继续留院治疗的现象。

3.2 对策

3.2.1 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康复科的患者多以神经系统疾病或外伤后功能障碍者为主,多为患者在临床科室经过治疗平稳度过急性期后,转到康复科进行功能康复。康复科为患者提供了功能锻炼的专业性合理途径,同时也有利于临床科室床位的周转,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缓解当前人们“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8-9]。由于目前在我国还远未形成完整的康复医疗网络,人们在病情稳定后,无法由社区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因此只能延长住院时间。如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往往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功能恢复期,在此期间并不需要高端技术,但专业的指导必不可少,如果缺乏正确的康复功能训练指导,会导致产生“废用综合征”或“误用综合征”[10]。此时,如能加强社区建设,在社区建立康复中心、家庭病床等机构,便可通过双向转诊机制,转入社区进行治疗,从而减轻综合性医院的住院压力。

3.2.2 家庭支持 对于大部分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而言,由于身体自理能力较差,多需要家人在生活上的照顾与心理的激励[11]。尤其对于其中占较高比例的脑梗死患者而言,在饮食干预、康复锻炼计划的实施方面均离不开家属的配合与支持。此外患者在渡过急性期进行至康复期后,功能恢复锻炼计划中常包括大量被动运动内容,需要家属的配合才可顺利进行。因此在康复期间,要重视与患者家属间的沟通,除了教会其掌握必要的康复方法与注意事项外,还应在观念上进行更新教育,使其认识到患者由于身体的不便所带来的心理上的诸多压力,此时更需要家人的关怀与支持。与医院环境相比,家庭往往更能给患者积极向上的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尽快恢复,真正使家人与患者从疾病中解脱出来[12]。

社区病案管理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84-02

城市综合性医院如何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结合实情都在探讨中。2005年,我院经过政府资源整合成为三级甲等医院二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8年,借助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我院正式挂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省内开创了三级医院以整体兼并的方式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先河。四年来,我院在参与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中,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好做法。

1.积极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院投资400万元新建2450m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楼,包括全科医学门诊、预防保健室、康复理疗科、消毒供应室、洗衣班、食堂等。通过积极争取,获赠麻醉机、听力筛查仪、便携式B超、胎心监护仪、紧急心肺复苏机等设备30余台件,硬件设施进一步优化。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筹建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安装、调试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信息科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进行了点对点培训。

2.扎实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工作

2.1 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协作网络:

2.1.1 我院与辖区内的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协议,医院成立领导小组和社区部,配备5名专职人员和35名专家组成员,担任技术指导,在业务指导、经验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扶持,全年培训86人。医院还开通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参与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13788份、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高血压病档案、糖尿病档案,并对建档病例进行了随访和监测。

2.1.2 实行挂号、检查“一单通”,开设检查“绿色通道”。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疑难杂症病人,可凭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具的转诊证明,直接来我院就诊,享受优先检查、优先治疗、优先住院、免交挂号费等优惠。

2.1.3 实行我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双向转诊”。特别是对于在我院已经接受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但仍需进一步康复的患者,我院就近转到离其住所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康复治疗。

3.依托自身力量,向社区延伸服务触角

我院立足进一步加强自身整体实力,提高辐射能力,牵手周边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建立院内延伸至院外的医疗服务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3.1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技术水平。我院定期派出技术骨干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技术指导,如坐诊、讲座、病例讨论、协助开展手术等。一是由于百姓会认为我们是大医院的医生,医疗水平也高的想法,所以增强了百姓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不信任感。通过我们到基层工作,带动基层医生,提高整个社区医疗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二是遇到需要转诊的疑难重症,可以对口自然转诊。我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前,先到社区工作三个月,使他们了解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和治疗规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轮流到我院进修提高,特别是上岗前必须在我院进行规范化培训。

3.2 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提高管理质量,包括病案管理、处方书写、药品器械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继续教育课程;提供免费进修、学习机会;提供社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支持。每年开展送医进社区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6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2期,给居民免费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接受居民咨询。

目前,我院在参与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有:

3.2.1 综合性医院在人员、技术、设备、培训、管理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帮助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并且,实行综合性医院兼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方式,双方人员在编制和工资划拨上的整合也需要财政支持。

3.2.2 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不同,综合性医院主要承担医疗职能,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医疗”六位一体的职能。综合性医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受到不同程度限制。

3.2.3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技术设备条件和场所环境的不足也制约了综合性医院对其进行扶持的力度。辖区内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只有一家规模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