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 培养方法 创新意识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也面临不少的机遇与挑战,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化学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化学科研力量的水平,通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进一步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水平,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本文对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次,结合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具体教学环境的变化,提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相关策略,达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目的。
1.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质,首先就要增强其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具备获得知识的能力,并在更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现阶段高中教学课堂上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找出解决方法,本章节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1教学理念老旧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理念老旧这一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主要体现在:无论是学校相关领导还是普通高中化学老师都没有意识到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即使有部分老师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是由于大的教学环境和高考制度的影响,无法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相关教学策略的实施。
2.2重复布置作业
通过相关学生反映,在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重复布置作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完成相关作业,不得不牺牲课余时间甚至是睡觉的时间,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3应试教育的大环境
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模式,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并没有改变,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这一问题。为了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部分教师只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接受相关知识,导致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创新这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无法强化。
3.高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本章节针对上文分析的相关问题,结合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具体教学环境的变化,提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相关策略。
3.1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中生化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并在黑板上板写出相关知识点,学生则在下面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记录,一节课45分钟,这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发现高中化学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科目本身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性。很多知识特别抽象、复杂,只利用口头的传授和书写板书的方式进行授课,很多学生都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下降,因此,我们必须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在进行高中化学必修2中《化学键》这一教学内容时,对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原子间如何结合成分子?他们看不到摸不着,抽象。不管老师怎么说,学生也像听天书,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写离子键和共价键电子式经常出错。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相关教学资源,为学生播放相关原子间是如何结合分子的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的奇妙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
3.2将实验与教学相结合
学生初中时接触到化学这一门学科,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我们就要直观地为学生展示相关化学反应现象,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相关化学教学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抓住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教学内容,本文就以加成反应为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3.2.1课堂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加成这一反应原理,并能够结合实例进行相关反应现象进行描述。
3.2.2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为加成反应机理的掌握。
3.2.3课堂教学过程
例进行教学,当中,学生可能对碳原子为何增加6个氢原子不甚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火柴进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将火柴折断,并拼凑成苯的形状,当苯与氢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下,化学键断裂,就可以让学生将代表化学键的三个火柴撤去,这样就多出了六个位置,然后由氢原子补上,学生就可以对这一反应进行深入理解,充分掌握这一知识点[3]。
3.3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不仅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氯水的漂白性教学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探索知识的情境: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试液变红,在向上述溶液通入氯气,红色褪为无色。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这一现象原因的讨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第一个原因是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第二个原因是有一种漂白性物质使红色漂白[4]。进一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求证真实原因。在教师有意识创造的探索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通过对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课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进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具备获得知识的能力,并在更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我们必须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较多问题,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针对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具体教学环境的变化,提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不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亮.坚持核心教学理念,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生物化学教学体系改革及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51-153.
[2]郭玲香,杨洪,蒋伟,房雷,周建成.实施有机化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2:158-159+165.
关键词:高职高专;历史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高专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的学习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史实和历史现象的感知和体验,对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运用独特的观点去认知历史。在高职高专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这就需要高职历史教学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础和前提,是创新活动的强大推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这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高职高专历史学习中,只有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潜能才会被激发,进而产生创新的意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情境:首先,要强化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呈现形象、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其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通过历史题材的影片或者是影像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不断丰富其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次,要强化教学的形象性,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或者是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要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即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两者充分的交流与互动,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从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方面着手,提高自身的亲和力,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同时要对学生多鼓励,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融入到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二、设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就高职高专历史学习而言,关系纷繁复杂,这就需要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相应的思维活动,同时要学习历史的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高职历史教师设疑问难,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提问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
提问设疑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历史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给出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并将问题的出现-问题的解决作为历史课堂的主线。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要结合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二)引导质疑,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高职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提问方式,并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好习惯,使其学会自己质疑。例如,关于“慕尼黑阴谋 的疑点,可以这样置疑:“《凡尔赛和约》不是规定德国放弃普遍义务兵役制吗?英、法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盟国出卖给德国呢?为什么说英法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就是层层递进式的置疑,更能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探索原因、主动认识历史背景。这种提问的质量较高 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三)多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需要对学生进行多维训练,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类比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多种形式,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中,要遵循“一因多果”或者“一果多因”的教学原则,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发挥,对于比较有见地的结论,教师要鼓励和支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强化措施,锻炼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的开展,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科学合理。首先,要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克服学科化和系统化的倾向,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其次,要对考试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对考试的内容进行改革,加大对理解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题目的重视,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对考试的形式进行改革,将考试与考查相结合,不仅要看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测试,尽量做到笔试与口试结合、开卷与闭卷结合、实践与理论结合;此外,还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多开展相应的历史实践活动,为学生感受历史和亲身体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不断的历史熏陶中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进而巩固历史知识。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组织相应的历史学习活动,图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合理构建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师要避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追求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保证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平客观的评价,探索出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开发教学新思路,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结束语
总之,历史教师要结合高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优化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培养能力 创新意识
地理世界充满着未知与奇妙,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挖掘探索。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也是好奇心最强烈的年龄阶段,地理这门学科恰巧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现象和奇妙的自然景观。因此,教师要针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性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进行兴趣引导,点燃创新火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针对哪门学科或者什么样子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的,学生的兴趣才是进行教学的关键所在。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很难顺利进行下去,并且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将地理课堂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兴趣得到满足的同时,内心的创新的小火苗被点燃。
如教师在进行“资源分类”这章节的时候,学生对于生物资源是否属于可再生资源的观点会出现分歧,这时候可以适时进行点播,可以引用语文中的基础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初中生的思维活跃,能够根据教师的有效提示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通过思考和思维运动,能够将原先表层的兴趣爱好转化为思维活动的兴趣,这样一来就为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提供了兴趣基础。
二、鼓励学生质疑,树立创新意识
学生对于知识进行质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创新思维在影响学生的思考,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不同于原来的新思路,这就是所谓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并且要敢于质疑,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天马行空”的质疑采取包容的态度,不能打击学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还能够更加积极大胆地提出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如在进行世界气候类型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很有发挥空间的题目:“在北回归线的附近,有很多沙漠,但我国的东南部为什么以季风性气候为主呢?”这种发散性的题目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对问题进行解答,并且要扩大范围,思考得更加全面一些,让学生在疑问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发现问题线索,这对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三、充分发挥想象,发展创新能力
教师要意识到创新的基础是想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被彻底地激发出来,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提高。针对初中地理这门学科而言,学生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很多地理事物和地理想象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是体现不出来的,需要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将地理事物及地理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来,在这种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灵感才能够得以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冲破阻碍。
如教师在进行西北地区人文地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西北地区的气候、降水、地形等一系列地理现象,让学生结合想象和对于西北地区的了解,向游客介绍西北地区的粮食和住所等人文镜像,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
四、丰富教学手段,深化创新意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学工具不充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地理知识,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初中地理这门学科而言,三维图像展示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地理事物或者地图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在观察图形的同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及巩固自己的地理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人文地理的图片和信息,如在《澳大利亚》学习过程中,投放一些当地代表性的美食,以及特殊的作物和动物,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重新回忆有关澳大利亚的地理知识,并且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这门学科有独特的神秘性和空间特性,它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地理这门学科就是对具象世界的微观研究,这种茫茫浩瀚的地理世界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任学生徜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因为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大胆想象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艰苦又耗时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有足够的耐心。
参考文献:
[1]曾凡强.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关爱明天,2015.1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作为非常需要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之培养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所以,我们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
透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作出探讨的。
1、高中数学教师要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
高中数学侧重于练就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但其较为抽象、枯燥。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题目的场景再现,也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愉悦中学习,增进柒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令学生在自主创新中获得提高。
2、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学生针对社会现象经过持续质疑、思考以及求知的过程。强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已学数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应用,达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能力以及数学语言的交流能力。创新能力是对学生较高的要求,它不仅要培养学生之创新意识,而且要鼓励其树立目标、信念和毅力等方面的人格品质。另外,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无疑教师是主导地位,根据学生资质对其展开培养,建立良好沟通,创造和谐、民主及平等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创新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个艰辛复杂的过程,它会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教师要对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谋划,注意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从学生的细微处的言行展开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实行目标,最后教学反思,这些教学活动全部要围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必须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提出各种相异的观点 ,允许学生先存在错误,对其创新行为要全部采取赞赏的立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及勇于提问要大加提倡,学生的问题质量和重要与否是次要的,关键是首先教会学生提问题,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最终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较高层次的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深入分析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因此,无质疑则无问题产生,也就没有了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没有了素质教育,这是环环相扣的。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的创造思维能力即指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路解决新问题的习惯及其培养。创造思维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及批判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达到:
首先,关注观察力的培养是其前提。仔细观察对学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只有通过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才能开启思维之路。学生在具备观察力的基础上,才会具备创新。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前,必须首先给定观察的目的,以及在观察中需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唯有如此,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按照的顺序、运用的方法等进行指导。进而,引导学生直接运用直观的教具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观察。之后,最终以书面文字表现出来,这不仅利于学生的分析,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得以提高。
其次,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之想象力。列宁指出:“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将自由赋予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发挥其想象。在教授学生分析某些数学问题时,需要通过辅助线等,这是就需鼓励学生大胆创设,其思维愈敏捷,就愈能锻炼其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通过其分析,验证问题的正确,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与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知识产生于前人的想象元素之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创设场景,增进学生的主体性认识,自主学习。
再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需要借助于发散思维这一途径,它是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依据。它指针对同一源材料展开的最广泛的搜寻不同的答案之思维过程。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成正比,高中学生发散思维决定其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途径增加学生的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肯定是高效的,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师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科学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思维,在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可以培养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突破前人,最终达到实践能力、观察力以及想象力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需令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增设情景、激发思考等多种教学方案的运用来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创新教育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有意识的加以渗透、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展其创新能力,不断改善解题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桂枝,齐小军. 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启示[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255-03
高等院校拥有极其丰富的人才资源,大学生不仅是知识传承的载体,而且是崇尚和实现创新的活跃群体,是国家未来高素质劳动者的主力军,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主题,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在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所谓实践教学是指直接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以及相关活动等,是教学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在实际动手和操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走出常规思维的模式,提出新思路,探索新观点,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研究型”大学特别致力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本文旨在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和方法,以便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理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只有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实现预期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创新一般是指通过独特而新颖的思维,从而发现和产生前所未有的结果。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独立思维而产生的思想、见解以及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只要对于本人是全新的,就应该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推陈出新,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做。对于教师而言,创新教育理念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展现学生个性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的求知欲;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建有利于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通过实践教学进行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课堂理论教学是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讲授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学科前沿的信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等,介绍本领域研究的重大意义和科学价值,借以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要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与辩驳,激励学生产生新思维;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授课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问题如何提出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有哪些,最终如何解决,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具体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自己摸索、推敲和推导,互相交流,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强制性”教学活动变为“主动参与型”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强化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实践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应该以现有实验为基础,逐步形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方式共存的实践教学体系。特别要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层次,注重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减少传统验证型实验的比例,增加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将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先进性,形成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完整流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推向实验的主置,由学生自主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教师只提供实验材料,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设计性实验从根本上属于小的科研训练,在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强化实际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科研实验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学习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一是增设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二是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增进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三是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通过设计性实验等充分展示创造才能,调动创新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将理论教学的基本原理付诸实施于生产实际,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也是理论教学在新的层次上的延伸,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必须重视日常课程的实验操作、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堂与课后的技术操作训练等,因为这些实践环节是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原理、知识和技能等进行验证性教育和训练,而这些由浅入深的教育和训练则是学生实践能力由低到高的培养过程;其次,必须重视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因为这些实践环节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依托,对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原理、知识和技能等进行综合性教育和训练。平常的实验课程、课堂讨论、技术训练是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则是综合运用的过程,是对平常单个训练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掘,能够充分发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其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创新能力的训练
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主动性。因此,在高等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对深入开展创新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倡导大学生科研活动,建立和规范大学生科研立项制度,将科学理念尽早植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拓展视野。在学生实施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指导教师将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传授给学生,并划出部分科研内容由学生自行探索,自行设计试验方案,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提炼和升华,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必须营建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应该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并行,鼓励百花齐放。因此,实践教学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院内与院外相结合、培训与竞赛相结合等不同途径,寻找多种实践教学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科技制作、项目研究、社会服务等活动,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多举办一些学术报告会,让学生参与到学术交流中来,将新鲜的学科前沿知识与学术探讨的方法及早教给学生,激发其创新欲望。学校要定期举行一些科技论文大赛、科技制作竞赛、学科知识竞赛等活动,为一批创新意识强、专业技能强的学生施展才能提供机会,使具有创造天赋、创造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五、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实践教学成果,强化创新能力训练
科学研究是生产实践的先导,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衡量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高等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广大企业的需要。为此,高等院校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既要吸收高年级同学参加,也要组织低年级同学加入,使部分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形成由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教学科研梯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需求,与企业对人才的实用性相结合,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吸引更多企业资助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构建新型的校企协作关系,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高校优先为协作关系的企业培养人才。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而且让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项目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六、改革考试方法,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教育评价体系方面,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的重心倾斜于创新能力,彻底改变过去单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评价标准。特别要注重考查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此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继承现行考试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应采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等方法,注重对能力的考核。对于课程考试,让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观点,以综合性大作业的方式或专题论文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的掌握情况,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延伸能力;对于考试内容,尽量减少机械记忆考试的内容,增加探索性问题与综合分析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与独创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评价时,增设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功能越多越实用的实验将获得更高的分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而想法动脑动手,使每堂课涌现出各式各样前所未有的创新实验功能,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长此以往,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必将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对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担负建设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建新.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141-143.
[2]王景翰,姚丽娟.当代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8,(9):197.
[3]王章豹,刘光复,吴玉程.强化工科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11.
[4]水恒福,姚文锐,吕民.化工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0-22.
[5]孟春,郭养浩.加强科研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化工高等教育,2006,(1):96-97.
[6]王德军.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4,(3):83-84.
[7]景丽洁,李英华,王建刚,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化工高等教育,2006,(5):26-28.
[8]闻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51-53.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Ways of Enhanci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HU Jian-hong, CHEN Yu-lin, LIU Xiao-li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在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究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让问题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强化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有趣、诱人、直观且易于接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穿插一个生动的故事,便妙趣横生,引人思考,催人探索: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个山洞,一天,有几个游人带着几条狗来山洞里玩,走到深处,狗一条条的躺下死掉了。游人赶紧往外跑,他们觉得奇怪,百思不得其解:狗为什么会死去呢?教师问:谁能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兴趣盎然,都想尽快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允许他们看书和小声议论。结果,大部分同学都能圆满回答出这个问题。又问:“为什么人能平安无事呢?”学生又进入了紧张的思考后得出:“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在空气的最下层,狗比人矮。所以狗会死亡而人则安然无恙。”再问“如果你处在这种场合,欲知能不能进山洞,可怎么判断呢?”学生根据日常生活及所学知识,有的说,用一燃着的蜡烛放进山洞里试验;有的说,用一燃着的火柴放进山洞里试验;有的说,用一燃着的打火机放进山洞里试验;有的却说,用一个装有老鼠的笼子放进山洞里试验。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表达思维,正所谓:创新意识已萌发。
2.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创新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在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敢闯、敢冒险、敢质疑和批判,积极追求真理的创新意识。例如,空气一节的教学,插入舍勒、普里斯特利对空气成分的探索和实验,特别是拉瓦锡最终发现空气成分与推翻“燃素说”这段化学史讲述,可以激励学生在内心深处萌发崇高的理想,形成进取心理,产生创新的欲望。这样,在教学中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设置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或介绍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化学在工业、医疗、日常生活等的应用,创新意识自然就能嫁接到学生的脑海中,并得到不断强化。
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发展学生的直觉性思维
直觉性思维总是以熟悉的有关知识为根据的。直觉实际上是一种再认识,一个人只有对非常熟悉的东西才会有直觉,才会有想象力。例如,学生在掌握了镁、铁能与氧气反应,就会觉得铜、铝甚至其它金属也能与氧气反应,然后通过阅读或提问的方法找出其反应的方程式及反应现象。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探索知识的创造性学习过程,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因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所谓发散性就是求异,是从多方面推测、假设。它具有灵活性、流畅性、独创性。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即从传统的“维持型学习”向“创新型学习”的转化。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提倡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这些都是开发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初中化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启普发生器的推导过程我采用的方案是:要得到氢气。只须锌与稀硫酸反应即可,接着问:在反应过程中,我要添加稀硫酸,怎么办?这时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有的说用漏斗,有的说用针筒等等,我表扬了这些学生并和他们一起对提出的方案进行分析。但我又接着问:如何来控制产生氢气的量即停即止?我给他们一点提示:不产生氢气就是要锌与稀硫酸分开。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分析讨论得出许多方法和结论。这样,每节课结合具体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增加实验的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实验时,可提问:“你们见过水中倒长的树吗?”学生纷纷摇头。接着教师将弯曲的、银白色的铁丝深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水中倒长地红色的树。”教师问为什么,让学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问:“还有类似的反应和现象吗?”学生思考后,设计出好几种实验方案:如铝丝可代替铁丝参加反应?硝酸铜或氯化铜可代替硫酸铜参加反应?将红色的铜丝插入无色的氯化汞溶液中可看到倒长的银白色的树,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样,通过探究性实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层面,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会了化学研究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07-01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从小培养他们形成具有创新的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也就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老师们要尽全力为学生们创设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坚持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原则
教育教学应该是民主的,民主教学就是指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老师们要通过一种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一种自由民主的教学秩序,让学生可以在自由的教学秩序中学习,按照学生自己的意图和计划做事,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的听着,小心翼翼的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的课堂气氛,除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外没有其他的优点。所以要想让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有所发展,就必须要有自由和融洽的学习氛围。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来说,自由就是指要尽量的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让他们有足够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融洽就是指老师与学生的之间的关系要融洽,教师们尽量不要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意识进行批评和指导,让学生从心底消除对老师的害怕,排除学生害怕老师的心理障碍,从而获得创新的环境,敢于和勇于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既创新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前提是,老师必须要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出民主、融洽、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学生们自由地、敏捷地探求知识,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都希望得到肯定,得到赞扬,所以老师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时,要采用激励的原则。所谓激励原则就是指老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来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等。老师们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要创新动机,树立成功的意识。精神是源于动机的,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学生们往往缺乏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先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让他们树立起创新的意识。老师们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等客观规律,做到准确的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老师要全面地正确地评价学生,以发展的观点肯定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真诚地鼓励学生继续取得进步,老师们不要吝啬说出鼓励赞扬的词汇,这样就能鼓励学生不断地进步,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
2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英语作为一种常用且越来越流行的语言交际工具,它需要不断地积极地练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用语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超越一些语言的限制,成为语言的呃创造者,达到交际目的和丰富自身的同时,创造或创造出内涵深刻、多式多样的语言。当代教学论一致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了整个教学,就英语教学来说,教学的实际其实就是交际,因为英语本来就是一种交际语言。英语如同语文一样包括着听说读写四中语言特有的技能。所以,根据小学英语这门课的特点,老师们可以从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这些技能的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听,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语音听力训练和老师日常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的语言环境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说,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通过教师为其创造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尽情的释放自己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这种环境总无拘无束的发挥想象力并进行创造。读,可以挖掘创新思维的因素,学生们通过读前预测和读后质疑来丰富自己的想象,主动的去思维。写,它是一种表现出创新思维的手段。
3 开展有启发性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老师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英语在自己日常交际的使用。英语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交际,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兴趣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英语的课外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通过学校或者社会举行的各类知识大赛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阶段,通过大量的输入让学生把知识升华成自己的技能。实践阶段,老师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语言交际环境,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主动的去弥补这些不足,变缺点为优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想要学习英语的欲望。
4 结语
学生要学好英语这门课,就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练习,这样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思路,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提高,还能促进他们的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从传统教育中的被动者转变为了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尊重和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知识时代,竞争的主要表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创新人才的来源只能是教育。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从而推动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一旦对某方面内容发生了兴趣,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索取,并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反映,通过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情感、激发学习动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并别开生面地导入,以幽默和谐的语言、充满激情的讲解、耐人寻味的答疑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细致观察,丰富联想,在此基础上置疑启发,启迪学生的思维,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发展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所倡导,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而指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习惯不是命令与灌输,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汲取知识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往往体现为实验,许多物理定律都通过实验得以发现与应证,对许多物理学家来说最困难的不是从实验中得出结论,而恰恰是实验本身,只要找对了实验的方法普通人也能发现物理定律,这就给了学生自主“发现”物理定律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用、善用实验,让学生亲手通过实验而非黑板、教材接触物理定律,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探索发现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科兴趣。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地注重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启发,调动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启发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运用直观启发方法,加强“示范”效应,引入学生“抢答”,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运用设疑启发方法,将设计的疑难问题发掘深化,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运用比较启发方法,抓住可比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运用情景启发方法,抓住关键环节,不断转变问题的情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运用类推启发方法,借助于已知的熟悉对象达到对未知生疏对象的某种理解和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上述种种灵活多样的启发方法,强化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五、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创造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在黑板前边进行演示实验,有时实验现象很难观察,或变化快或现象模糊,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观察到,学生感到茫然。教师用语言表达,更是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来,缺乏直观形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声、光、电的作用下,学生可以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或者演示实验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比如物理实验中有关电力线,交流电信号波形等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实验的结果。又如,在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动态电阻时,可以将万用表水平放置在投影仪载物台上,在银幕上清晰地看到表针转动,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总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物理教学的目的也是手段,尤其对于理科生来说,创新能力直接关乎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因此,物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方法,更要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未来与时代潮流的呼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