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站;冬季;就诊病人

包头市昆区医院共派出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覆盖人群约15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有3~6名全科医师。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有内、外、妇、儿、中医门诊,预防接种、妇幼保健、针灸按摩、家庭病床、心理咨询、慢病管理、转诊、社区初诊、电话随诊等。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测量血糖、血压、体温,做心电图,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口服用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为了解昆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冬季就诊病人情况及服务站业务工作状况,特确立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在2006年12月10日至2007年1月10日期间来昆区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全部病人,记录就诊病人的年龄、性别、询问记录病史、临床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处理措施、转上级医院就医指导等情况,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2006年12月10日至2007年1月10日期间来昆区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病人共4 368人,其中男性1 884人、占43.13%,女性2 484人、占56.87%;就诊病人的各年龄构成:0岁~组240例、占5.49%,10岁~组156例、占3.57%,20岁~组2 232例、占51.10%,50岁~组1 188例、占27.20%,70岁~组552例、占12.64%。

根据就诊病人的主诉、临床症状、体征、体温、血压,经医院确诊的疾病构成见表1。

表1 就诊病人疾病构成(略)

社区卫生服务站给予就诊病人治疗处理方法见表2。

表2 就诊病人治疗处理方法(略)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性机构,是建立集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计生指导、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健康社区”的必要条件。它要求一个社区一个卫生服务站,以确保居民在15分钟内就可以从住所步行就诊。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一定数量、高水平的全科医生,使患者的首诊在社区完成,并根据病情需要能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时诊断治疗。对诊断不明和病情严重的病人指导其转上级医院相关科室或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本次调查发现,在2006年12月10日至2007年1月10日一个月的时间内,来昆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病人达4 368人。其中20~49岁青壮年占51.10%。可能的原因是:儿童得病后病情发展迅速,老年人病情复杂,他们病后首选去医院诊治。冬季就诊病人的疾病以上感、咽炎、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为主,占64.56%。呼吸道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简单,治疗方法确定,病人为了避免在医院看病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见同一位专家医生难的“看病难”问题,首选去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治疗方法以口服用药和静脉输液为主,分别占46.70%和41.48%。一次性消毒静脉输液用品的普及使用,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使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安全有效。因此,我们认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一种途径。本次调查还发现,在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病人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胃病等慢性病患仅占13.74%,原因可能是:(1)这些慢性病的确诊需要相关的物理、化学、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社区卫生服务站无能力提供此类服务业务。(2)多数慢性病的稳定期只需要口服药维持治疗。病人为节省费用选择去药店买药,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较少。(3)慢性病的双向转诊渠道不畅通,经医院确诊治疗后处于稳定期的病人没能及时转入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跟踪治疗。

根据我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病人情况的调查分析,建议应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定为医保定点单位[1]。重点培养全科医生,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

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范文第2篇

一、社区卫生工作进展情况

(一)精心部署、统筹规划。

结合*区实际,我局多次召开会议,传达自治区以及*市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建设的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制定《*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0*年建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区铁路医院转型为新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医院转型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转型为新华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转为*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千钢医院转型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沟医院转型为卡布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筹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即:*镇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办事处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办事处东山北社区卫生服务站、*办事处狮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事处镇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渠南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制定标准、明确目标。

《实施意见》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舍规模、科室设置、设备装配、人员配备等标准,按照“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原则进行改、扩建。按照《<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区实际,我局制定《*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从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妇女保健、社区儿童保健、社区老年保健、社区康复服务、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等12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实行绩效挂钩,健全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

(三)前期准备、加强培训。

为了解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去年4月底,我局对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初步调查,从基本情况、人员情况、卫生服务量以及房屋情况等4个方面33个项目进行了详细地摸底;5月初,选派2名工作人员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社区管理人员培训班;同时,选派34名医护人员参加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今年将选派42名医护人员参加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四)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是项新工作,我们赴临近地区组织参观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区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项目。

(五)摸底调查、认真落实。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区铁路医院、区中医院积极行动起来,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设备装备等,对本单位的人员和科室进行了部分调整;从7月份开始,辖区内的6所医院(区中医院、区铁路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社区医院、千钢医院、平沟医院)和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东山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狮城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北社区卫生服务站、渠南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抽调专人,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各办事处的社区开展摸底调查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截至目前,共建立健康档案5.1万余户,建档率达69%,慢病管理人数1.8万余人次、妇女保健查体人数1.5万人次,产前检查人次数近5千人,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2%,并逐步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

(六)加强督导、严格考核。

按照《*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去年12月和今年9月底,我局组成考核小组,对20*年前3季度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各医疗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督导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各社区服务机构对本社区进行诊断和统计分析,卫生信息较完整;社区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讲座、入户宣讲、托幼机构学校等影像资料齐全;传染病报告卡和门诊登记完整、网上直报及时;对社区慢性病人进行了筛查和分类登记,正在开展入户随访工作;其他工作如社区妇女保健、社区儿童保健、社区老年保健、社区康复服务等工作也在逐步进行中。

(七)落实政策、保证经费

认真落实对社区卫生的补助政策,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要经费,并加强了资金的使用管理。根据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服务人口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数量,按照每人每年8元标准的70%预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194.696万元,剩余30%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作为奖励基金,共计128.768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先进。各项资金专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配置、房屋修缮的方面的支出。

二、妇幼保健

一年来,妇幼保健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为核心,加大了工作力度,开拓进取;以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以为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了我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使全区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一)、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力度,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

以两个《纲要》卫生保健目标为核心,全面落实妇幼保健工作。为了落实新时期两个纲要,今年我区在预防保健工作中大胆创新、任务层层分解、健全妇幼网络,提高"以妇幼保健为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的服务理念,开拓了妇幼工作新局面。

1、加强网络建设、加大妇幼工作力度

我局对妇幼信息统计网络进行了规范,对三级网络服务划片明确,妇幼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同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妇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及时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同时防保人员对15个三级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重点对新地乡、千钢办事处、卡布其办事处等偏远地区进行了业务指导,对筛查出的体弱儿、高危孕产妇进行了特殊的管理,为准孕妇女及早孕期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及宣传资料,以早期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得到了市级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早孕保健情况及产前、产时、产褥期保健和*区3岁以下4、2、1儿童体检工作中,抓重点、抓落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心系儿童、强化管理

对*区托儿所管理实行划片负责,责任到人,并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全区托儿所总数32个,入托儿童5096人,幼教人员302人,我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为3819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检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4人,其中乙肝大三阳儿童2人,扁桃体生理性肥大儿童324人,其中影响生长发育扁桃体iii°肥大儿童5人,沙眼205人,龋齿743人,并进行了健康咨询及指导工作。

3、妇幼双系列管理及三网监测工作

我区妇幼保健工作承担全*区27万人口的妇幼保健业务指导及三网监测工作,15个妇幼保健三级网点所辖46个社区,21个自然村的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及内蒙古卫生厅"三网监测"信息数据统计的工作,并承担4个社区计划免疫,妇女双系列管理工作。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达100%以上,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了100%的管理,儿童的系统管理覆盖率达100%,管理率90%以上,体弱儿管理达100%;加强了计划生育节育手术技能的提高,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全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无孕产妇死亡。

活产数为2652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0.8%,产后访视率为89.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8.3%,住院分娩率为99.2%,新法接生率100%,高危产妇管理率为100%,孕产妇死亡0人,低体重儿发生率为1.7%,死胎死产数13人,婴儿死亡9人,死亡率3.8‰,新生儿死亡9人,死亡率为3.3‰,5岁以下儿童死11人,死亡率4.3‰,新生儿访视率为88.9%,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6.7%,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6.8%,海区出生缺陷21人。

(二)、出生缺陷防治项目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针对全体人群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以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在宣传教育中心的阵地作用,围绕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遗传,孕期及早期保健等知识重点,利用文图宣传品培训讲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墙报专栏、群众活动等宣传形式,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普知识,宣传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文图宣传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让群众看的懂、记得住。

2、发放宣传资料及竞赛试题,精心组织全区开展宣传活动。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任务

为积极推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规范开展,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路和措施:

(一)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重点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确保考核目标的完成。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多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多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形成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大力推广社区卫生适宜技术,继续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和百名医师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水平。

(四)社区卫生机构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主动进入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范文第3篇

泰山区作为市中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制定了社区卫生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确定年年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年,2010年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年,2010年为社区卫生服务创新提升年,探索实践出了一条政策扶持、优质服务、机制保障、人才建设“四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之路,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满意率达到98.7%。我区先后荣获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区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平台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加大投入,把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整体规划同步考虑,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投入机制和途径。强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区委、区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设立专门账户,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每建成1处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区财政给予5万元奖励,四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给予3万元奖励;用于设备购置10万元,人员培训10万元。以社区集体投入为主,规定凡是区、街道、社区需要建设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必须优先列入专项支出,保证资金投入到位。

二是认真落实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公益性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拨出专款投向社区。2010年,全区社区公共卫生补助资金达到人均12元。区政府认真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贴制度,按服务人口人均5元,拨付266万元作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通过卫生、财政部门严格考核,省级补助资金106.4万元、市级补助资金226万元,区级补助资金266.1万元,合计各级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598.5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三是严格准入,高标准建设。规范对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政审批,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我区分别于年、2010年向社会公开招投标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26处,其中辖区内大医院延伸到社区举办6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转型5处,规模较大的社区门诊转型10处,个人举办5处,既避免了医疗机构重复设置,又将区外资本和优秀医务人员吸引到社区,有力促进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快速发展。对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在业务用房、基本设备、人员配备作了明确要求,规定一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不少于150平方米,至少设全科诊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预防保健室、健康教育室、化验室、健康信息管理室,五星级还要增设中医诊室、康复室和值班室,做到各室独立分开;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经过全科医学培训的执业医师和2名执业护士;具备化验设备、给氧设备、快速血糖测定仪、健教设备、电视机、电话、计算机等专用设备,统一配备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准入制度的建立,切实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档次和质量。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对社区卫生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制和聘任制,新进入人员实行公开招考制,所有业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注重专业人员统筹搭配,鼓励跨机构交流;积极引进人才,选拔优秀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千方百计聘请离退休医院专家和学校教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兼职工作和技术指导;积极开展“大医院专家进社区”活动,今年上半年就有200余名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坐诊、会诊、健康教育讲座、带教等活动;注重强化培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中型医院在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方面加强合作,委托大医院和泰山医学院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全区336名社区卫生人员分别参加了省、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班,并全部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

二、创新服务理念,打造居民满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品牌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为此,我们积极创新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力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大网络”。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合理布局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着力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确保居民步行15分钟以内就能享受社区医疗服务。通过机构重组、功能转换、大医院延伸服务和社会参与等形式,每个社区设一处卫生服务站,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近几年,全区先后投入3046万元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改造、改貌建设,共新建32个、扩建16个、装修改造14个,在全区建成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全面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框架,社区卫生“15分钟医疗服务圈”的建立,使全区近七成居民有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极大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二是完善户户拥有家庭医生的“大体系”。拓展服务内涵,注重完善功能,逐步实现服务对象由病人向社区居民转变、工作职责由单纯治病向保障健康转变、服务方式由坐堂行医向送医上门转变,构建起了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大体系”。重点强化了“三项服务”。强化综合服务。把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服务团队,通过签订保健合同、定期随诊、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社区卫生全程便民服务,并根据各社区不同居民的层次和需求,实行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方式。强化连续服务。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慢病防治、妇幼保健、残疾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通讯信息技术“六进社区”活动,全面掌握居民个人健康状况,实行不间断的健康管理,针对出现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目前,为17.6万家庭53.2万居民建立档案,记录每个居民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诊治情况、家庭病史及历次体检结果等。健康档案建立后,社区医生分片管理,对重点人群实施规范化动态管理。目前,纳入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管理人数已达48.5万人,管理率达91%。强化上门服务。引导和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贴近家庭、贴近群众,主动送医上门,努力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全面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主要负责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和慢性病管理。每年对6万名四种慢性病人、14.8万名妇女、1.4万名儿童、4.5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和8742名残疾人实行重点服务,先后上门提供防治服务达40余万人次。

三是强化星级卫生服务评定的“大监管”。为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上档次,我们以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为总抓手,把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公共卫生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等指标全部具体化、数字化,将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划分为一至五星级,全年分两次进行检查验收、挂牌确认,并评选出“十佳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十佳社区卫生服务标兵”、“十佳社区卫生助理员”。同时,对达不到星级规范化建设标准且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予以摘牌。通过星级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精品站点,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居民的信任度。目前,已评出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四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35个,二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并逐个举行了授牌仪式。

三、规范运行管理,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落实机制。“项目化、责任化、指标化”是泰山区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按照“三化”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硬件建设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责任人、具体完成时限,并辅之以强有力的调度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实行“三进社区”,即领导干部进社区。在区级领导干部中实行了“五个一”制度,其中一项就是要求每名区级领导包保一个后进社区,每月15日为包保工作活动日,要求各包保领导深入社区调查研究,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协调资金,加大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并将活动情况一月一通报,充分调动了领导干部重视社区卫生工作的积极性。部门服务进社区。“卫生职能进社区”是“十进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把区卫生局的服务职能下放到各社区,在社区设立服务平台,把各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细化、量化,排出具体形象进度,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健康督察进社区。在全区推行了社区卫生助理员制度,每个社区配备一名社区干部担任社区卫生助理员,负责监督、督查、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协调、组织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落实,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健康督察”。通过实行“三进社区”,真正做到了领导在一线指挥,部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使社区成为了卫生服务的“第一办公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确保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关键,是赢得居民信赖,深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理念所不可或缺的前提。

本文利用2007年全国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线调查材料,对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阐述当前人力资源状况,发现问题及不足,为政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7年10~2008年1月,卫生部组织的全国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线调查中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相关资料。调查对象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以及所抽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方(用以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调查)。

结果

厦门市5个城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达95%。

厦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22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18人,占82.83%,医护比为1:0.4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师分别为89名和50名,中医师分别为56名和48名,每一服务中心平均有4.68名全科医生,2.95名中医师,5.58名防保医生和7.37名护士: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有1.28名全科医生,1.23名中医师,0.47名防保医生和2.87名全科护士。

将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卫生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中心占16.06%,站占18.18%;具有专科学历者,中心占26.85%,站占26.45%其中专及以下学历者,中心占57.09%,站占55.37%。以中专及以下学历者为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率为65.71%,社区卫生服务站为32.48%;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率分别为40.71%和22.32%。全科医生培训的覆盖率比全科护士培训的覆盖率高,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与全科护士的培训覆盖率还没有达到100%。

讨论

按2006年末城区人口109.24万计算,厦门市每万人口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1.25名,其中医生5.41名,护士2.31名,基本能够满足卫生部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的万人配置要求,但要实现卫生部提出的今后城镇居民70%的医疗服务都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承担的目标,显然还远远不够。

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范文第5篇

一、现状和环境

中心城区自年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到年底,共有1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大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时一天到晚都门诊病人,严重亏损,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一两年又“缩回”原,卫生服务力量削弱,病人就诊,恶性循环。究其原因:

“小病买点药,大病上医院”,不信任社区。大医院专家多、设备好,感觉更,而社区卫生服务点规模太小、设备更差、药品不全,对医生的技术不放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心目中位置,大多数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也就难怪“患者稀少门前冷”。

“房屋破旧,设备不全”,被人瞧不起。中心城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公立医院分院“换牌”的,有社会和厂矿、事业医院机构“转型”的,机构与中心城区二、三级医院相比是“火柴靠在电杆上——差距太大”。它们是租破旧房子,是临时装修一两间店面,开张经费,也未添置医疗新设备和更多药品,房屋破旧、设备落后、药品不全。以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被评为全省社区服务示范点,但还比不上乡镇卫生院。

“服务单一,功能不全”,称不上服务中心。,城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完全社区服务的要求,“六位一体”的功能,即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康复服务,80%的都仅是了医疗服务,20%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医疗服务外,还健康教育和康复等服务。地说,社区卫生服务中站其实是功能不全,称不上心目中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是“设置不规范、环境欠宽松”,制约社区卫生发展。一,医疗机构过剩。中心城区人口30万,但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和社会办的全科、专科医院有25家,加上个体医疗诊所上百个,还有不少药房,医疗网点星罗棋布。社区服务站可以说是处在夹缝中生存,更难谈发展了。另一,上门管理、检查、收费的“婆婆”多。据市卫生局医政科人反映,当前到社区服务站去检查的大大小小共有37家。东方社区人说,“买的一台设备花了4000元,但为接待来检查,仅检测和招待费花了上千元,加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水电费是企业的价格收取,真是不堪重负”。

五是服务模式改革,社区卫生机构活力。公办的社区医疗服务点是由区级医院或其门诊点“变脸”而来,是公立医院改革分流或轮流的医护人员办起来的,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服务模式都还沿袭大医院的管理模式,“等病人上门”、人浮于事的,远远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多样性需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说:“‘铁饭碗’的医生、护士,我用人、分配的自。”

六是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服务职能急待。平时讲“小病上社区,大病进医院”,但大病小病,社区居民更喜欢上医院,并且尽上大医院。比如,市医院每天门诊病人500左右,70%来看小毛病的,但不去收费低廉、程序简便的社区卫生服务点就诊。为解决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社区点“门可罗雀”的问题,市卫生主管对社区和医院“双向转诊”也曾作过布置,如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利益共享和信息互传的机制还急待。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向大医院输送病人,但医院从未向社区卫生机构转过患者。

二、建议和对策

个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举措。

一要认识,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内容,居民健康,社区,社会,“医患关系”,发展环境都有重大意义。党、国务院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非常,、总理都作了批示,国务院曾会议并下发《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国发〔2006〕10号)(简称《意见》),决定“财政从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标准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必要支持”。鉴于当前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还不太、不太信任的情况,建议成立分管为组长的专项,,加大宣传;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那样,超前意识,提前工作,使社区居民感受到党和的关怀。

二要搞好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要,铺开。“六位一体”的服务特点是贴近,解决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其服务项目要在社区的。,社区大只搞了医疗,搞了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至于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未,“六项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意见》,要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工作,才能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软件条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定好“入场券”,防止鱼目混珠,“建、调、并、转”四大举措,重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形象。,全科医生培训,加大人员使用、奖金分配的改革,使社区工作人员社区的“病时是医生、平时为亲人、康复当助手”,医患“一家亲”,“电话,服务就到居民身边”,让居民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家门口的医院”、“床边的大夫”。服务和职责,好“双向转诊”。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以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分工协作关系,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和技术支持,医院和社区要的联合与合作,如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飞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观念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与卫生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医学院校应当主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本课题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农村社区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根据农村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积极探索定向农村社区培养的临床医学教育新模式。

1 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分析

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我院组织了专门人员对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医生进行了调查,遂对调查资料、数据以软件SPSS12.0.1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1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医生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农村共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67个,覆盖农村人口190.973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2010人,其学历结构本科不到1%,大专占19.6%,中专学历占47.4%,高中及无学历占32.5%;而社区卫生服务站有2067名卫技人员,多为上世纪70年代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赤脚医生”,绝大部分无正规医学专业学历,占全市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2.7%。卫生服务站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预测未来5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有916名乡村医生退休,占44.3%;未来10年将有1290名乡村医生退休,占62.4%。调研中发现,湖州市各县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进行统一规划站点建设,配置了必要的医疗仪器设备,但软件建设明显不足。实地走访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等工作,多数卫生服务站虽建立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但社区医生在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妇儿保健、卫生安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都未能开展。一些基本仪器设备无人操作。总体而言,目前的社区医生缺乏健康促进知识和能力。

1.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分析 (1)临床医生数量不足。湖州市农村每千人口拥有临床医生数仅为1.25人。可见湖州市农村社区临床医生总量明显不足,与当地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不相称,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而且未来五年内将有916名乡村医生退休。(2)临床医生素质较低。据我们对湖州市农村社区的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的学历以中专以下为主,占66.1%。现今农村80%以上的医生具有乡村医生资格,村医生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初培养的初级卫技人员,即所谓的“赤脚医生”,通过进修考试取得了乡村医生行医资格,还有一部分未经过系统医学教育的人员也在从事乡村医生的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生中仍有约20%的人没有取得乡村行医资格。(3)临床医生职称结构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初级及以下职称占79.97%。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生均无职称,并且湖州市农村社区临床医生的职称比例严重失调,初级:中级:高级为80:18:2。(4)村卫生室临床医生年龄老化。村卫生室临床医生年龄结构不合理,在1843人中,50岁及以上的有1290人。占70%,25岁及以下者只有6人,只占0.3%。

1.3 农村社区医生奇缺的原因分析 (1)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定位于中专层次。从1949年至1999年的50年间,浙江省只有三所医学本科院校和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其余全部是中专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只能满足于县级及以上医院。(2)千军万马涌向大城市。由于我国还在发展中国家之列,城乡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多年来本科毕业生几乎都到了地市级及以上医院,专科毕业生大都到了县区级及以上医院,连中专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向大医院“投档”。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今天,全省大多数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乃至本科院校,大量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医学毕业生拥向了城市,他们宁可改行也不愿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3)“下乡”医务人员保障机制不落实。由于湖州市农村社区部分地区乡镇卫生院“改制”,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尤其是村卫生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工资和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也是造成医学毕业生下不了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定向培养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定向社区医学教育是一种根据社区人群与个体卫生保健需求,组织卫生人员培训的教育制度。为改变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薄弱的问题,我院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社区医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从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定向培养生129名,今年又招收了160名,其中40名是宁波市卫生局委托我院培养的,经验介绍如下。

2.1 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关键 我们从2006年10月到2007年1月对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医生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撰写了《湖州市农村社区医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的调研报告》,市政府根据调研报告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为研究解决农村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不足,提出由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承担为农村社区培养医学人才的任务。2007年3月22日,湖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定向培养农村医生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在市卫生局和湖州师范学院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的设想很快得到省教育厅的批准。2007年9月第一批定向农村社区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29名被招入学,从此,我院为农村社区定向培养临床医生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2008年又招收了160名,其中40名为宁波市卫生局委托我院培养的。

2.2 制订定向培养规划 根据湖州市现有农村平均每千人口拥有临床医生数只有1.25人的状况,而且在未来5年内每年将有近200名乡村医生退休,因此,我们在制订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规划时,本着基本满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则,既要有每年培养的计划,也要考虑到每年有其他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补充。所以我们拟订了在今后5年内每年定向培养临床医学专科专业学生150名,第一年招收120名,加上其他高校,临床医学毕业生的补充,这样就能够满足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2.3 政策保障措施的落实 为了确保落实定向招收学生毕业后能到农村社区安心工作,湖州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工作的意见》,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措施:一是湖州市辖区范围招收的定向生培养费由政府承担;二是逐级上报定向计划,由村卫生室根据临床医生需求量上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由乡镇卫生院上报县区卫生局,最后由市卫生局公布生源指标;三是每一位定向学生在招生录取时必须与各县区

卫生局签订协议书。由于政策保障措施得到落实,能使第一批定向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使学生学习安心、学生家长放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信心。

3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根据《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和湖州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结合当前我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临床医学(社区医学)人才培养应紧扣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为此,临床医学(社区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注重“三种能力”的培养 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大类十二项工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健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根据调研了解到,对于一名农村社区医生来说,基本医疗只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部分,其知识要求是“基础水平,全面覆盖”,为达到这一目的,培养方案除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基本课程外,重点加强了社区营养与保健、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卫生法学、全科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课程的教学,紧缩医学基础课程学时数,着重加强学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卫生管理知识,提高学生健康宣教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

3.2 加强“三种意识”教育 三种意识即专业思想意识、服务农村意识和综合卫生服务意识。调研中普遍反映。作为农村社区医生必须树立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因此,学校应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意识,加强学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理念。使学生把自己从“医生”转变为一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者”,培养学生综合卫生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

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范文第7篇

我州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最先在个旧市于20__年10月启动。截止20__年10月,全州有10个县(市)组建了5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1个。5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自有业务用房的社区卫生机构20个,租借业务用房的30个;有38个社区卫生机构属医疗保健机构派出,4个属一级医院(卫生院)整体转型,7个属个体民营,1个属企事业单位;承担预防保健工作的社区卫生机构38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社区有24个;有17个机构赢利,13个机构持平,20个机构亏损;全州>:请记住我站域名/医生__名,护士100名,其它36名,已经过全科医学转型培训的人员有42名。全州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深入社区的多种形式的卫生服务,如义诊、保健知识宣传、健康讲座,受到了社区群众的好评,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以低廉的收费,创造优质服务”的特点。

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较早的个旧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20__年初,个旧市卫生局与各医院签订了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任务。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按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如市人民医院的五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次深入到乍甸的社会福利院为孤儿和残疾人进行体检和免费诊治疾病,市中医院的社区卫生人员多次为社区居民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据统计,截止20__年10月,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签订家庭服务合同4861户,建立健康档案10079人,体检率达86.64%,建档率达97.1%,出诊抢救病人178人次,转诊128人,举办健教讲座106期,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为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情况,农工党个旧市委20__年下半年在城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44%的市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22%不了解;65%的市居民知道住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不知道;44%的市民信任社区医生,9%不信任,认为社区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好的占62%;认可社区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占30%;患病后有60%的人选择社区治疗,但仅有1%的慢性病病人选择社区治疗。有76%的市民选择“小病进社区(治疗),大病有选择(医院等级、水平)”。由此可看出,个旧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积极而卓有成效的。20__年4月“红河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及20__年8月“云南省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经验交流会及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在个旧市举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通过问卷调查、到居民中走访及到相关部门调研,我州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由于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存在差距,目前我州尚未出台有关指导全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权威性文件,也没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未完全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挂钩,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和补偿机制、全科医生队伍的系统培训机制还未建立。在已建机构的十个市(县)中,除个旧市、开远市初具雏形外,大部分县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形成方便、快捷、费用低廉、以居民健康为中心,集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格局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务人员编制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医疗服务条件差、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按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标准及我州目前的城市人口情况,全州应设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需人员1223名,其中全科医师462人,公卫医师76人,注册护士538人,其他人员147人。现有数与需要量相差甚远,综合服务能力与实际要求有较大差距。

三、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政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但目前政府的投入很少,而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均为公益性无收入的工作,导致目前社区卫生机构中医疗服务比重过大,工作绩效及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还得以其经济效益来量化。在这

种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很难发挥。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在逐步萎缩,甚至出现了春办秋停的现象。四、特慢病的所有病种滞留高级别医院时间过长,许多康复性治疗由于自付比例的不同不得不延长住院天数,不但加剧“看病贵”,而且淡化了社区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社区为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和残疾人为重点的服务功能。

五、资源共享、双向转诊的模式流于形式,已在社区接受过检查的病人,转诊后必须重复检查,社区医生的检查不被认可,同是执业医师却不能获得同样的尊重和待遇,客观上制约了社区卫生人员的业务技能拓展和“设备竟买比赛”,最终多掏腰包的仍是病人。

六、中医中药和传统疗法非常受欢迎,占治疗首选比例高达72%,但实际上极少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立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待遇差效益小留不住人。

为更好地建立和完善我我州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我们建议:

一、尽快制定出台我州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配套文件,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资金投入及补助政策、明确双向转诊的具体政策、建立人员编制与工作量匹配的配置标准等。如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先进地区经验,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的补助,最低限度应让未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能得到每人每年4—6元的补助,保障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条件需求。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认识及参与意识。规范和约定“基本医疗就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这一概念。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舆论媒体有义务按“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分级医疗,各司其职”的要求进行引导和分流。研究、调整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城务工人员和无固定收入城市居民等人群的一般常见多发病和已确诊的慢性病在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单位中医药费的个人自付比例有区别和侧重,如未经社区卫生:请记住我站域名服务站转诊而自行到二、三级医院门诊治疗的应提高自费额度或自费,收住院的增加自付额度等,努力实践政府调控功能。

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准入在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报告互认”,避免重复检查和只见疾病不见人,大力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逐步实现“双向转诊”和卫生执业人员的合理流动——各级别专科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下基层医院进行轮流定期工作,各社区医生在送出和接回病人时配合工作,提高治疗和恢复性治疗的连续性、安全性。

四、尊重和遵循传统医学的发展、演变,研究并逐渐完善科学规范考核,按照服务成本和服务效果补偿的机制,以岗位培训和岗位聘用相结合、“医者仁术”与一专多能相结合、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益相结合,支持和营造人和业精,和谐进步的工作环境,并让不产生直接效益的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等专业人员留得下、出成效。

社区卫生服务站政策范文第8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健康干预

1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承担,她们先承担着在服务站的医疗工作,包括对病人诊断,进行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换药。此外,还需入户为居家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还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因此,人员相对不足。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在社区工作人员中,医疗大多为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护理大多为退休人员,而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更是缺乏。因此,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为缺乏。而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功能,家庭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则比较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缺乏相关的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没有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的护理文书记录;对医护人员入户时所携带医疗物品及着装没有统一要求;对居家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没有进行检查督促与质量反馈。因此,在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给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科研工作带来不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控制只局限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入户干预质量、健康教育成效缺乏监督机制,全凭着医护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来完成工作,但对技能上的差异及处理上的错误就不能及时发现。

        1.4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据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显示,对健康指导及体格检查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需求量相对较少。 

因为传统观念及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均不够了解,因此造成社区居民一些小病也往大医院,而不是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

2对策

        2.1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注意角色转变:根据卫生部新医改的精神,卫生部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工作重点从治疗护理工作转移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帮助病人,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伙伴式关系,而不是以专家自居,要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较工作时间,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将基层医护人员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半脱产,短期集中学习,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与社区服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除巩固原有的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学、健康教育学与促进学、康复护理学等知识,重视社区服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包括专科技能的训练,管理与指导能力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较强沟通技巧,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