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35―01

幼儿的创新意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更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任何一个幼儿,只要发育健康,都会具有对大千世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为满足这种好奇心进行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从这一角度讲,可以说创新是人的一种天赋。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续,完全取决于幼儿教育过程中所受到的训练、熏陶与鼓励。从某种角度讲,在人的发展中,幼儿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指向的鲜明性的强弱,以及创新能力的大小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幼儿早期教育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对幼儿创新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已成为幼教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进行创新教育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任务

前面提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赋。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指向的鲜明性的强弱,以及创新能力的大小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幼儿早期教育作用的结果。

我国幼教工作经过20多年的改革,虽变化很大,但严格来说,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培养目标等关键问题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师比较一致的做法是简单的禁止和否定。“不行”、“不对”、“错了”、“死脑筋”、“笨孩子”等等的语言不绝于耳。幼儿的好奇心、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对未来的幻想与憧憬,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等,都在这一次次声色俱厉的判定声中慢慢消失与泯灭了。在这样的氛围中,是不可能培养出幼儿的创新精神,幼儿也是不可能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创新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家庭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启蒙之地

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浓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基础和条件。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发展。因此,每个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主动调整家庭教育的目标,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并以自身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行为去支持、配合、鼓励、激励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实践证明,父母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会对孩子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欲望的培养起巨大的榜样作用,父母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都会感染和带动孩子。

三、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主阵地

有研究显示,幼儿的“心理自由”是创新意识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应树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形成整个幼儿园宽松、活泼的园风和人际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土壤”、“气候”。所以,把创设幼儿“心理自由”作为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摒弃一些传统幼儿教育中条条框框的束缚,营造适宜于幼儿轻松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基础建设、师资力量、经费投入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因材施教,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力度,创造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层次等,以满足幼儿多种多样的需求,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有较大的学习选择权;在时间上,有较多的时间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思考、感触、体验;在教学方法上,把启发式、诱引式、导学式、开动式等贯穿其中;在教育环境上,要创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氛围,组织各种娱乐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参加。同时,对那些思维反应慢、生理上有缺陷的幼儿,要在人格上平等对待,为他们配备导师,积极鼓励他们融入群体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现状 创新意识 培养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把创新理念放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如实践活动、练习题目等,而不只是跟学生空洞地用语言描述。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一起努力。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创造与逻辑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不断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掘自己的数学思维,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创新,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接下来,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师应该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并把其应用到课堂中,尝试自己作为辅助者,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运动现代高科技手段,多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查找并推荐给学生,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创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增强创新意识,并得到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主动思考时,学生已经处在主动地位。

例如,对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教学时,可以看此题:小明今天放假了,于是他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奶奶,他们买了2kg香蕉和1kg柿子共花去20元,分别求香蕉和柿子的单价?教师首先从生活中找出一个实例,再对学生一一列举后,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要探究的心理,引导学生与现实相结合从而学习。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把班上同学按照他们不同的情况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组织竞赛,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注重课堂内容逻辑性,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式思考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在整体结构体系上是有层次、有逻辑性的,那么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逻辑性推理,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对知识的了解不断深化。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逻辑性思考呢?接下来笔者就具体实例进行列举。

在进行初中数学命题与证明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针对书本上的定义告诉学生什么是命题,让学生找出其中几大要素促进学生学习,那就是命题条件和结论,把它改成“如果……那么……”的结构,然后教师可以找几道相应的判断题加强学生对命题的理解,接下来由命题概念延伸出来的关于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定义,通过情境的创设或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真假命题判断,了解其区别,一步步探究。

三、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进行创新式学习

在当前素质教育盛行的时代,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但是在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真正重视的是学生有没有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这就形成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跟在教师后面一步步走,而不是自己形成超前意思,发散创新自己的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相对应的手段充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主动提出问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针对不同学生情况,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做出问题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从而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例如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共同计算,以下是他们的计算过程,请判断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出错在哪里。然后出示他们的教学过程,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究。

四、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多为学生寻找丰富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案例事迹等,结合数学学科中的理论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材中的知识得到充分拓展,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始学会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探究,最后获得答案,学生可以在这个有趣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

例如,进行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用《九章算术》中的经典问题提问。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这段话后问学生这道题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学习,拓展知识面,主动参与课堂。在中国,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经典知识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数学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主,使学生真正学会创新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并把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创新意识,适应时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邢妍.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

[2]冯兵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途径的探索[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2007.

[3]宋春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

[4]杨礼云.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教师版,2010(7).

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3篇

2 师幼互动,多途径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有时为了孩子的“安全”,往往不让孩子到处乱走,或者碰这碰那,把他们限制在一个极狭小的范围内,这不仅是对孩子活动空间的限制,也是对孩子头脑的一种禁锢。其实不然,现实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事物幼儿并不知道或并不熟悉,教师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身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变化,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世上的一些事物,孩子只有通过自身多方面的感觉才能发现问题,引发兴趣,从而产生创新的愿望,并解决实际问题。对孩子来说,发现就是创新,孩子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的观察和体验都会令他们激动不已。但是,如果没有广阔的天地,孩子又何从去发现,何从去创造呢?

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是指丰富的物质环境,还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儿童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促使幼儿积极探索。在幼儿园通常都是由老师决定今天玩什么、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其实这样的活动并不是孩子主观愿望中想要的东西,教师不仅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更要还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权力。因此,教师应创设多种区域,如教学区、创造区、体育区、语言区等,让幼儿在活动区内按自己的愿望自由选择活动,也可与小伙伴相互讨论,这样,在活动中幼儿才乐于动手、动脑、自我表现、自我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努力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一个人只有敢于幻想,才能超越,才能创新,才能摆脱平庸。对孩子而言,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开始,想象则是孩子改造世界的开始。奇思异想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敢于想象的孩子才具有创造性。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满足孩子创新的欲望。

作为孩子,他们在探索周围的世界时,常常会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常常会不断地用双眼看出问号来,对此,教师就应关注孩子提问,启发孩子提问,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头脑活起来。现如今市场上有关这方面的书刊杂志、音像制品层出不穷,如:《篮猫淘气3000问》、《幼儿十万个为什么》等,它们色彩艳丽,动画效果好,有知识点,又有“问不倒”、“你知道吗”、“谁对谁错”等小片段考考孩子,这种互动效应让孩子一个个瞪大眼张大嘴,全神贯注,乐不思蜀,紧紧抓住了每个孩子的思维。而以此为教材在班上开展“每日一问”的小活动,即每天为孩子讲一个“为什么”,或者每天让孩子看一段“为什么”的录像,就能让孩子以思考为基础,敢于怀疑,敢于发问,充分挖掘孩子创新的潜力。

所谓求异就是教师充分运用变式,引导孩子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多种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克服幼儿惯于一个维度思考问题的心理定势,形成勇于求异、乐于求异的态度。为此,教师就应帮助孩子确立准绳,让他们知道“我要和别人完成得不一样”,并把这内化为一种习惯,这样,就有助于挖掘孩子自身、内在的独特性东西。我们可围绕系列主题活动“小博士”、“小问号”、“小发明”,对孩子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在语言活动中注重看图讲述、创编故事,给每个孩子表达心声、“讲”的机会;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还可通过智力游戏巧设错误,引导孩子激疑、质疑,从而培养他们不受羁绊、不墨守成规的意识,为开拓求异思维打开空间。

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儿童;创新意识

幼儿自主性游戏指的是儿童对自身所进行的游戏拥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游戏的进行不是在教师引领支配下进行的,儿童拥有对某些游戏的决定权和参与权。自主性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有着极大的帮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幼儿对未知的新世界充满着期待,而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在玩耍中学习成长的,儿童的天性就是在各种游戏中玩耍。所以让儿童进行一些自主性的游戏对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一、儿童自主性游戏和儿童创新意识的特征

“自主性游戏”的主要意义在于自主性,而“自主性”指的是根据自我的想法进行各种行为,能力“自主性”就是在自我引导下进行或者参与的游戏。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认为,“应该蕴含能够”,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理性的人,想要成为一名拥有道德的人,他本身的意识必须能够很好地做出选择。统而述之,自主性游戏就是儿童能够对自己所进行的游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参与权。“创新意识”是一个没有确切含义而又被人频繁使用的名词,而当谈到“创新意识”的时候,必须将这个词汇分为“创新”和“意识”来进行描述。“创新”指的是幼儿自身用所拥有的知识和周边事物进行创新和改造,创新涵盖了新颖性、历史性、差异性。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创造动机,创造动机就能促进并激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而创造动机的前提是创造兴趣,当幼儿对身边的游戏感兴趣并且不满足于所进行的游戏时,他们会产生对游戏的兴趣,从而促进创造或者改进游戏的动力。“意识”这一词是诞生时间比较晚的一个名词,十九世纪末之前,人们普遍使用“灵魂”“心灵”的概念来表示如今的“意识”,而在十九世纪末的时候,德国心理学的泰斗――威廉・冯特第一次使用“意识”一词来取代这两个词语。结合来说“创新意识”就是对周边所接触的事物产生创造改进的想法。

二、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和儿童创新意识的关系

当儿童在进行自主性游戏的时候,他们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进行游戏的方法都会促进他们对自我主观看法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自我的想法,自我意识将会得到提高,当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到提升的时候,儿童的创新意识也就相应得到提高。当他们对某些游戏失去兴趣时,他们会重新发掘或者改造某一种游戏,体现出儿童的创新意识。由此可以看出自主性游戏是儿童创新意识得到提升的前提,而创新意识同样也是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的前提,对于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来说,自主性游戏也是唯一的途径,所以儿童的自主性游戏与儿童创新意识是相辅相成的。

三、幼师在儿童自主性游戏中的作用

幼师在儿童自主性游戏起到的是引导和辅助作用,在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时,幼师主要使用语言和行动来指导儿童进行游戏。首先,在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前,教师可与儿童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得知儿童对游戏的构想,从而在儿童进行游戏前,为儿童拟定计划,准备好相应的材料、时间和场地等。其次,在儿童进行游戏时,幼师必须从旁观察游戏的进度和发展,并且保护好儿童的人身安全和一些儿童之间意见不合的摩擦和冲突。在观察的同时,幼师也可以尝试性地参与儿童的游戏,并通过自身的经验推动游戏的进度和发展,让儿童对游戏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最后,幼师必须给予儿童奖励和夸奖,让儿童认为其自主性游戏行为得到幼师的认可和褒奖,从而进一步提高自主性游戏在儿童心中的地位,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褒奖的同时也要提出游戏的不足,从而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让儿童进一步精化自主性游戏。当然,幼师在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的同时除了保护学生的身体不受伤害之外还必须保证儿童所进行的游戏是正确健康的,当儿童做错误、危险的游戏时,幼师必须从旁纠正,耐心教导。

孩子的天性是无忧无虑的,儿童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完善,有很大的塑造空间。幼教工作人员的责任是十分重要的,给予什么样的引导和教导决定儿童未来的性格,所以在他们对世界的主观性和自身的自主性尚未完善的时候,在他们游戏中学习、提升自主能力的时候,幼师要极其耐心地教导并给予足够的爱心与宽容,因为在孩童时代,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创新;生活化教学;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

一、引言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教学需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及人文素养,并着力于提高创新能力等。为了契合创新社会的发展需求,诚然在高中日常教学中就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中教学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既是符合时代趋势的必要措施,同时也对学生今后发展有所助益的积极策略。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我国高中教育始终被功利化思想掣肘,在教学中刻板的知识灌输,导致知识与现实形成较强剥离感,没有达到格物致知和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且功利性很强,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有效矫治如此的教学问题,就需要从教学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

二、高中教学与学习策略存在的问题

科学有效的创新教育活动应该是基于良好的交流而形成的双向学习机制,因此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同时从教学与学习两个层面着手。但是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前,还需要阐释清楚高中教学与学习策略中,有哪些阻碍创新教育实施的因素,具体如下所示:

1.1教学的误区

(1)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往往都以灌输知识为主,没有有效的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感受到教学方法过度单一而无法激发同学主观能动性的事实。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探究意识,所以就很难培养及提高创新意识。因此为了保证高中创新教育顺利实施,首先就应该矫治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病,从而积极实施新颖的教学模式。

(2)教学目标功利化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切为升学服务的教学思想从本质上讲就是扭曲不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所以在高中教育中,教师常常只将“升学”作为教学最终目标,以“提高成绩”为指导思想,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对创新教育重要性,及实施策略的考量,只是一味的追求成绩,没有树立起创新教育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因素也是制约创新教育及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问题。

1.2学习误区

当然为了落实创新教育的实效性,仅仅抓教学是有些偏颇的,学习中的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学习策略与创新教育方法有效的结合,才能提高创新教育的有效性,因此下文将探讨高中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的误区。

(1)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探究

在高中学习中,题型学习及记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解题过程中,某些经典题型的解题思路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解题策略。因此记住某些经典题型的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这对学生提升成绩是大有助益的。

(2)学习功利化,缺乏深入思考

在高中学习阶段,同学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都选择了走“捷径”,在学习上只重视重点知识,与此同时也不愿意过分深入探究,仅仅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学习,不愿意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也制约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策略

2.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与学习观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该矫治以往错误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摒弃功利化的教学与学习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认清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

2.2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源动力,同时兴趣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创新的必要基础,换言之,在高中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应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提升其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极大的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思维活动,从而解放思想束缚提高创新能力。由此观之,为了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首先就需要在高中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怡然自得的学习氛围,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四、生活化教学实现知识与实践相融合

创新活动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却也源于生活,为了在高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在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实质上即是指在教学中实现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师本位教学模式不尽相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中也会积极的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为没有创新就谈不上进步和发展。那么怎样更好地陪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

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见解。

1 开放教学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传统的教学缺乏真诚的亲密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了便于学生的多向交流,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经常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展开小组各做学习,打破约束呆板的学习空间,老师与学生相互之间平等交流,形成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

2 开放教学内容,提供创新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性,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数学,只有开放教学内容,才能紧密联系实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比如:在学习成正比例后,我让学生到是外测量几个不同的杆高和它们的影长,以及同一标杆在不同时间内影长是否发生的变化,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归纳出:同时同地杆高与影长成正比例关系,并让学生利用影长求某个烟囱或楼房的高度。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切明确了学习数学知识的社会意义。

3 开放教学方法,提供创新机会

在教学过成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机会和条件。

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时,我先让学生比较,然后归纳比较方法,大多数同学都是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进行比较,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做法,并表扬他大胆创新。

4 开放课堂练习,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多角度、多信息设计练习,给学生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的空间。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习题的解法上别出心裁,不具一格锐意创新。

例如:在学完分数应用题之后,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甲、乙两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甲每小时加工为零件数是乙零件数的九分之七,乙每小时比甲多加工三十六个,甲每小时加工多少个?我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学生的解法很独特,这种开放性练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创新意识 想象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79

1 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儿童的活动中,不仅是指导者,也是幼儿的尊重者、支持者、引导者。幼儿创造性的发挥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中能否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教师的指导、引导与启发也是必须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的领域,才能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并以此来启发孩子,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以创新的方法,引导孩子走向创新。

2 师幼互动,多途径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2.1 空间拓展

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有时为了孩子的“安全”,往往不让孩子到处乱走,或者碰这碰那,把他们限制在一个极狭小的范围内,这不仅是对孩子活动空间的限制,也是对孩子头脑的一种禁锢。其实不然,现实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事物幼儿并不知道或并不熟悉,教师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身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变化,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世上的一些事物,孩子只有通过自身多方面的感觉才能发现问题,引发兴趣,从而产生创新的愿望,并解决实际问题。对孩子来说,发现就是创新,孩子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的观察和体验都会令他们激动不已。但是,如果没有广阔的天地,孩子又何从去发现,何从去创造呢?

2.2 自主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是指丰富的物质环境,还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儿童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促使幼儿积极探索。在幼儿园通常都是由老师决定今天玩什么、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其实这样的活动并不是孩子主观愿望中想要的东西,教师不仅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更要还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权力。因此,教师应创设多种区域,如教学区、创造区、体育区、语言区等,让幼儿在活动区内按自己的愿望自由选择活动,也可与小伙伴相互讨论,这样,在活动中幼儿才乐于动手、动脑、自我表现、自我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努力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

2.3 大胆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一个人只有敢于幻想,才能超越,才能创新,才能摆脱平庸。对孩子而言,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开始,想象则是孩子改造世界的开始。奇思异想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敢于想象的孩子才具有创造性。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满足孩子创新的欲望。

2.4 好奇好问

作为孩子,他们在探索周围的世界时,常常会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常常会不断地用双眼看出问号来,对此,教师就应关注孩子提问,启发孩子提问,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头脑活起来。现如今市场上有关这方面的书刊杂志、音像制品层出不穷,如:《篮猫淘气3000问》、《幼儿十万个为什么》等,它们色彩艳丽,动画效果好,有知识点,又有“问不倒”、“你知道吗”、“谁对谁错”等小片段考考孩子,这种互动效应让孩子一个个瞪大眼张大嘴,全神贯注,乐不思蜀,紧紧抓住了每个孩子的思维。而以此为教材在班上开展“每日一问”的小活动,即每天为孩子讲一个“为什么”,或者每天让孩子看一段“为什么”的录像,就能让孩子以思考为基础,敢于怀疑,敢于发问,充分挖掘孩子创新的潜力。

2.5 鼓励求异

所谓求异就是教师充分运用变式,引导孩子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多种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克服幼儿惯于一个维度思考问题的心理定势,形成勇于求异、乐于求异的态度。为此,教师就应帮助孩子确立准绳,让他们知道“我要和别人完成得不一样”,并把这内化为一种习惯,这样,就有助于挖掘孩子自身、内在的独特性东西。我们可围绕系列主题活动“小博士”、“小问号”、“小发明”,对孩子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在语言活动中注重看图讲述、创编故事,给每个孩子表达心声、“讲”的机会;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还可通过智力游戏巧设错误,引导孩子激疑、质疑,从而培养他们不受羁绊、不墨守成规的意识,为开拓求异思维打开空间。

3 家园一致,提升孩子的创新意识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和接受教育的天然场所。幼儿园要开发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家长能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创新教育,关心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就能和幼儿园一起形成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整体合力。如:我们以“创新”为主题所开展亲子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探索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家园同步,促进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对教育的重视,参加活动的父母与孩子挤满了整个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吸引了他们。在活动中,有的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并给予一定的启发、引导;有的家长在孩子身旁边讲边做;有的家长则包办代替,扼杀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采用称赞、提醒、引导等不同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的至关重要阶段。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们既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教育,又从中掌握了开发孩子创新潜能的有效方法,而家园一致的创新教育更是加速了孩子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8篇

一营造创新环境,联系实践,激发创新欲望.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现实或某个典型角色,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实际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创新意识,主动获取知识。

1、有需要才有创新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导者、调节者的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打破传统的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冲破传统的所谓好生与差生的界限,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功能,同桌之间互相说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互相检验自编题目的正确与否。如在教学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何比例以及自编用正比例、反比例解答的应用题时,即可充分发挥同座位的这一作用。

在综合练习课上,教师可故意将题目做错,让学生指正,从而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不人云亦云,以激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同时,教者要鼓励学生说出与老师不同的解题方发法,对错与否并不那么重要,即使说错了,教者也要鼓励其创新意识、主体意识。

2、有好奇才有创新引力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对新事物感兴趣,产生创新引力。

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首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体,并配上上底和下底,感觉圆柱体的几个面,这是学生们所乐于做的事情。紧接着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这张纸横着卷和竖着卷得到的圆柱体的表面积一样大吗?同学们答道:一样大。此处教者直接揭示答案:两种方法制作成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不一样大的。同学们很好奇,纷纷进行操作验证。正是这种好奇心理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展开想象,探索未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是发散性和批判性。

所谓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水平往往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体现的。思维发散点越多,思维发散量越大,创新思维出现的可能性也越大。例如,在编完9的乘法口诀以后,我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规律。甲生说:每句口诀中被乘数都是9,后一句口诀中乘数比前一句多l,而积比前一句多1个9。乙生说:每句口诀中积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是9。丙生说:9和几相乘的积,就是几十减几的得数。我问:你是怎么发现的丙生说:1个9比10少1,2个9比20少2,,…¨,几个9比出几十少几,所以……。一般在教学中,编完乘法口诀之后,就是读与算,不会再在思维上提迸一步的要求。我安排了一个能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甲生从整体上观察思考,发现了一条基本规律。乙生从局部上观察思考,发现了一条局部的规律,具有偶然性和特殊性。丙生从整体上观察思考,发现了一条新规律,并通过有根据、有条理的叙述,引导大家经历了发现+验证的过程,显示了一定的创新水平。

三进行有指导的在创造.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为此,我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使学生在经历类似于数学家的探索创造过程中,激发探索意识,养成探索习惯,提高再创造的能力。例如新授“能被3整除的数”,我先让学生任意说说能被3整除的一位数和二位数,有选择地板书(如3、6、9、12、21、30、45、54、78、87)后,问: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只看个位上的数甲生指出:因为能被3整除的数的个位上十个数字都出现了,所以不能只看个位上的数。我再请学生说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如123),问:用1、2、3三个数字组成的一组三位数(板书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吗请大家验算一下。我又问:123加10后能被3整除吗用1、3、3三个数字组成的一组三位数(同上)都能被3整除吗也请大家验算一下。我提出:仔细观察,这两组数有什么特点乙生经启发后归纳出:每一组数字不变,排列不同,各个数位上数的和不变。我最后问:为什么第一组的数都能被3整除,而第二组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发现了什么丙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数学学科教学一般都可以用“再创造”的方法进行,它可视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就其局限性而言,费赖登塔尔也认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已被。‘再创造'的‘再'限制了。

四开放练习,拓宽创新途径

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因而它的解题策略也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