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培训考核意见

教师培训考核意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师培训考核意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培训考核意见范文第1篇

意见把师德建设作为考评学校工作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根据意见,国家将出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制定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规范师范类专业办学,建立教师培养质量评估制度。

意见要求,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意见提出,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出台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

意见提出,我国将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实现教师职务(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意见指出,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推进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

教师培训考核意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分制 县级教师培训 新探索

新时期,实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统一登记管理制度,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参培、提高培训实效的有力措施。我们从县级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视角出发,努力探索教师培训的新路径。

1理论指导

科教兴国,教育先行;振兴教育,教师先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振兴的基石。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每一位教师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2011年11月,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湘教发[2011]61号),对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深化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加强对教师培训的学分管理,充分发挥县、乡、校的引领作用,构建适合农村教师培训的县级管理机制,对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县级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

在“十二五”时期,我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在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主要是:坚持一个制度―“学分制”,突出两个重点―“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加强三级联动―“县―乡―校”,完善四项机制―“指导、管理、服务、评价”。

2.1坚持一个制度―“学分制”。

我县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坚持以“学分制”为背景,根据教育部的意见和省教育厅下发的文件精神,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每一位教师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

县教育局廖明智局长和分管师训工作的曾光明副局长高度重视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学分年检工作,县教育局党委成员在研究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和《关于实行邵阳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后,成立由局长廖明智任组长,副局长曾光明、政工股长周淑娥、进修学校校长曾可爱、副校长刘飞舟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要求县政工股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在认真领会省市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邵东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学分登记工作进行规范和细化。以上措施有力地夯实了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

2.2突出两个重点―“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

我县在职教师总计7800多人,要实现今后五年每一位教师都完成不少于360学分的培训目标,对于县教育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十二五”周期内,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将培训重点落实在“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上。

我们按照省市的部署,计划将在今后五年对全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一轮的全员性培训。这样,我们学校每年将要承担近1600人次的培训任务。对于全员培训,我们学校在培训学员资格认定、培训内容选择、课程开发、师资管理、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强管理,确保参训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同时,我们以“国培计划”为契机,重点培训学科骨干教师。我们学校组织全县教师在省教师继续教育网、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网、奥鹏网开展“国培计划”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今年达到1000人次。其中包括心理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等。对于“国培计划”,我们学校联合教育局在每年年初的师训工作会上动员,认真核对学员报名信息,并遴选县内优秀教师作为各班的辅导教师,全程跟踪服务,强有力地推动全县教师的培训。

2.3加强三级联动―“县―乡―校”。

在每年的师训计划制定过程中,县教育局以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结合省市教师培训的总体规划,依照我县实际,制定配套的措施和政策,以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参加培训,对教师专项培训的240学分和校本研训的120学分的细化认定和注册登记制定政策,在教师培训的经费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县教育局在教师培训中由政工股专人进行指导、监督、评价,将教师培训考核同教师的聘用、晋级和绩效工资结合起来,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培训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师培训的效果。

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则对教师培训的细化管理进行落实。每年年底,我们对整年的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并将制定的次年教师培训计划报送教育局审批。第二年初,开学第一个月内,教育局联合教师进修学校召开全县教师培训工作会议,主要是全县13个乡镇的中心校校长和中小学校长参加。这样我们就很好地将政策贯彻到每一个乡镇,每一个学校,通过校长在学校的行政会上全面落实,从而贯彻到每一个教师。我们认为,县级教育机构是指导,乡镇中心校是桥梁,各中小学校是基地,只有在教师培训中充分发挥三级机构的不同功能,加强三级之间的协调合作,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4完善四项机制―“指导、管理、服务、评价”。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县级教师培训的指导者、管理者、服务者和评价者,我们做到“四到位”:一是指导到位,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在县域内以开放、长远的眼光对教师培训工作作出合理规划和设计,从宏观层面进行指导;尤其对于校本培训,我们学校联合县教研室,安排专人到各中小学进行当堂指导,并做好记录,对校本培训的学分认定仔细评审核对。二是管理到位,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对教师培训的细化管理,如培训项目的规划和审核、教师培训学分的登记、培训档案的整理等都认真对待,指派专人负责,细心管理。培训中严格学员的出勤管理,允许学员请假不得超过一天;迟到半个小时算旷课一节,累计旷课六节算旷课一天,请假超过一天或旷课累计超过半天的,必须重修。严格教学组织管理,每个班的班主任每天不定时清查学员到课情况四次,并登记在册,作为学员考核依据。对于授课讲师,我们学校在每一个班的结束时期,运用量表让学员从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授课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我们鼓励授课讲师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小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尊重参培教师的特性,在实践中探索培训的新形式,保证培训的实效;三是服务到位,我们教师进修学校坚持为教师服务的理念,而不是高高在上。我们学校努力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承担项目的规划、课程的开设、师资的提供、信息的共享和后勤服务的任务,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如构建教师培训“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相结合的计划制定模式,采取“联合”、“托办”方式等,构建为基层教师服务的立体化网络;四是评价到位,教师培训工作长期以来都存在评价难度大的问题。我们以学分制为抓手,着重从科学、合理、全面的角度来评价教师培训工作的成效,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员学习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形成性评价有学员任务(论文、案例、小课题等)完成情况和学员出勤考核。终结性评价则以试卷或者优质课为指标。每一项各占50%,合成总成绩60分以上者为合格。

3反思

我们县级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顺应新时期国家和省市的要求,以学分制为指导,突出了“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强调“县―乡―校”的协调合作,完善了“指导、管理、服务、评价”四项机制,有力的推动了邵东县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但是,在我们县级教师培训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培训工学矛盾突出,学分制管理中校本培训学分的认定有待加强,教师培训内容滞后等。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本着为教师培训服务的宗旨,在培训的实践中创新,努力打造邵东县教师培训的新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01.

教师培训考核意见范文第3篇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能力出众的合格教师。为此,我们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新教师培训意见精神以及本镇实际制订本学年新教师培训计划。

二、预期目标

1、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熟悉学校,熟悉工作岗位,进一步巩固新教师的专业思想,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能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

2、初步掌握学科的教学常规和技能,理解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逐步走向规范化。

3、对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增强驾驭教材、驾驭学生及驾驭课堂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科质量。

三、培训时间

年月——年月

四、培训形式与要求

由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两部分组成。集中培训由镇中心小学统一组织,分散培训由各村小校长直接负责。

五、重点培训工作

1、从抓学习入手,以促发展。师德修养是教师立身立教之本。因此,要先从学习入手,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身找差距,在教育、教学中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从而达到自修、自思、自我提高的目的。

2、从抓考核入手,以促提高。对新教师实行考核制,采取学期考核与学年考核相结合,学生考核、同行考核与领导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新教师提拔、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改意识。深入开展新教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活动,让新教师听课后,能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促其发展。

4、培养与提升新教师课改、科研意识,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采取理论讲座、自修自练、集中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丰富新教师课改、科研理论水平,并根据自身经验及所教学科特点,在工作中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更好地成长。

六、总体措施

1、成立新教师培训领导班子

教师培训考核意见范文第4篇

一、为什么要构建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3个维度和14个领域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提供路线图和风向标。要想使教师专业标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来实现。因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呼唤教师培训的专业化。从专业化的一般理论来分析,教师培训专业化应当包含培训目标专业、培训机构专业、培训队伍专业、培训内容专业和培训评价专业等几个层面,缺一不可[1]。但从我国当前开展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来看,对培训效果的检测和评价往往是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科学地开发培训检测工具,加强对培训效果的量化研究,成为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2.对教师培训进行价值判断的有效手段

一项培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提高和发展,是检验这项培训是否具有现实价值的重要标尺。而在现实中,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多为定性评价的方式,“通常是以培训学员的描述语言、心得体会、研修成果文本为例说明的”,鲜见定量评价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很少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测,更缺少定量检测的专业化的工具[2]。因此,亟待加强对教师培训效果评价的量化研究,提高教师培训效果评估的科学性,对教师培训的现实价值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判断和甄别。

同时,这也是对未来培训开展定位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科学地检测教师培训效果,可以对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和诊断,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为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供依据”[3]。

二、如何构建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天津市中小学“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以下简称“265工程”)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精心谋划并启动实施的一项教育均衡工程,旨在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在农村引领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4],带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在“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实施中,天津市坚持任务驱动、方法多样,将专题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导师引领和自我反思相结合、主体实践与合作研讨相结合,初步形成“专业引领―自主研修―实践跟进―交流提升”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本研究所要构建的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265工程”的预期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对初步形成的培训模式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分解,并按其在培训学习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分布各级指标及权重所获得的指标群体,用以检测在这种培训模式操作下进行培训的效果。

1.指标确定的基本依据

“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为教育学、成人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估等相关理论成果。政策依据为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天津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有关通知》(津教委人

〔2008〕27号)文件等。

2.指标体系构建的主导思想

主导思想是指标体系构建的行动指南。本研究采用征求意见法,与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育行政机构中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专家、一线资深骨干教师及部分学员进行座谈,提出基本观点,确定构建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主导思想。

一要体现培训目标的要求,具有导向性。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因而,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一定要突出开展培训的目标指向。此外,评价指标的确立要紧密围绕既定的培训目标,坚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专业化发展服务的方向,通过评价使学员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引领学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向更高的专业层次迈进。

二要体现学员通过培训获得的专业发展增量,具有发展性。成人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要基于经验。开展教师培训不是从零开始,要在教师原有的专业水平基础上,促进学员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培训效果评价要检测学员在培训中取得哪些实实在在的收获,在哪些地方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同时,由于教育成果显现的后发性,指标体系在考查学员的学术成果和专业成就的基础上,要注重挖掘潜质,从动态发展的视角全面考查学员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素质和潜能。

三要体现培训的过程,具有多元性。“265工程”是一个历时三年、整合多种资源、吸引多方参与、组合多种形式的系统工程,因而,指标体系必须关注培训的过程,注重过程的监测,突出多元评价理念。在评价主体上,将自主与他评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运用多种手断获取准确信息;在评价内容上,既要对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鉴,又要注重对师德修养、学习表现、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查。

3.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根据主导思想,按照教育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进一步确定制定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目标一致原则。教育评价是按照某一特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行为和教育对象所进行的价值上的判断[5]。要想提高教师培训评价的效度,评价指标必须以教师培训目标为根本依据,准确、有效地反映出培训目标的要求及内涵。由于评价本身具有价值判断取向,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因而评价指标及评价指标权重要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且指标与指标的设计相互一致,没有矛盾。

二是量化可测原则。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通常是有原则的和概括的,无法对它们进行直接评价、判断,为使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要尽量使指标易于测评、易于量化,通过逐级分解,使它们具体化,直至可以直接测试为止。对指标的描述要简短精练,不宜过于冗长,否则会失去针对性,导致评估人员找不到评估的重点。

三是同质可比原则。指标必须反映评估对象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规定相应的尺度,否则无法判断所有评估客体的价值。只有有了确定的、客观的尺度,才能在各个评估对象之间和在评估对象与客观尺度之间,形成科学、客观的比较[6]。

4.指标体系的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指标操作。由于评价指标系统的构建是指标体系设计的核心内容,本文会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说明。本研究主要采用主观经验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研制。本文运用主观经验法,依据系统科学原理,初步确定一级指标并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选取10名从事教师培训工作10年以上,在教师培训培养方面有研究成果的资深教师和专家,作为咨询对象,编制咨询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科学综合咨询意见,最终确立“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取5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作为一级指标。分别是:

(1)品德修养。师德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对教师职业的根本要求。一名教师如果不具备高尚的师德,专业水平再高也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因而,指标体系把教师的品德修养作为第一指标,要求学员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高尚,讲究学术诚信,具有大局意识,能够团结协作。

(2)学习表现。学习表现是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现实表现。要求学习态度端正,自我发展需求强烈,勤奋刻苦,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实践活动,遵守学习纪律,出勤良好,认真开展自主研修,按时完成各项研修作业。

(3)研修成果。研修成果是学员在参加培训获得的最直接的收获,反映学员专业水平提高和发展等具体方面和实际程度。主要内容是通过研修升华教学经验,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特色,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专著、论文、案例、课题、个人发展规划等。

(4)专业影响。专业影响是对骨干教师提出的较高要求,是骨干教师专业地位的根本显现,提倡学员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本市及外省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及专业影响力。

(5)作用发挥。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种子”作用,是带动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途径,是实施“265工程”的根本目标。

经过对一级指标进行分解,确定了14个二级指标,形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

三、如何实施教师培训效果评价

本研究在2013年对即将结业的“265工程”一期学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在评估实施的过程中,不但遵循教育评估的一般规律,还在评价形式和程度上进行探索。第一,学员自评。引导学员认真回顾参加培训以来的收获,对照考核评价标准,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撰写自评报告。第二,区县评议。各区县参照评价标准,对学员在工作中的师德表现、实践业绩、专业影响、引领作用及发展潜力等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写出评价意见。第三,日常考核。组织力量对学员在培训学习中的出勤、作业提交、博客交流、自主研修等情况及在各项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议学员在日常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第四,成果评审。组织专家对学员提交的开题结题报告、学术论文、教育考察报告、教育教学案例等研修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及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教育实践情况进行评审。第五,影响评估。聘请专家对学员在培训中产生的专业影响进行综合评议,包括研修成果的推广交流情况、参加本市及外省市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参加教育科研攻关合作项目情况及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情况等。第六,研修答辩。聘请本市及外地教育教学实践专家、教育理论研究专家组成研修答辩专家组,结合学员个人取得的研修成果,现场提问进行答辩,对学员理论认知水平、教育实践能力、专业积淀、发展潜力、综合能力等进行面对面的考查和直观的评议。

此次评估结果验证了“265工程”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265工程”的培训模式可以取得良好成效,会有效地促进学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学员也可通过培养效果评价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综合分析评价的全过程,听取专家、区县和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发现本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一,应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的检测。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对学员结业成绩的测评,先期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这一指标体系为“265工程”设计研制,因而其并没有条件提前选取样本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测。第二,评价过程难免出现评分标准的出入。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本研究比较注重发挥本市专家及资深教师的作用,通过咨询确定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鉴于评估的公正性,参与指标体系构建的专家和教师进行回避,并未参与培训效果评价的实施。由于专家资源的有限,聘请的评价人员对“265工程”的了解程度不同,对指标内涵的理解也因个体经验而有异,难免会出现评分标准存在出入的情况。因此,应加强评估前的培训,使每位评估人员深入理解和掌握评估指标的内涵评估方法及标准。第三,本研究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涉及“265工程”培训的各个方面,但由于评估工作中人力有限、时间有限,每个单项都不能深入地进行。在今后的评估中,可在每个要素下选择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密切相关的1~2个核心指标进行深入评估。

此外,本文是基于天津市中小学“265工程”的个案研究,虽在本地区具有适用性,但作为个案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须扩大实验,给予进一步验证。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训模式及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BE1018)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雷振海.校长专业化需要培训专业化[N]. 中国教师报, 2013-10-09.

[2][3]王远美, 李春山, 钟祖荣. 教师专业素养与培训效果检测的初步研究[A]//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一辑)[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天津市教委、天津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有关通知(津教委人〔2008〕27号)[EB/OL]. http:///cn/introduce_2.asp. 2008-11-18.

[5]王景英.教育评价概念刍议[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3).

教师培训考核意见范文第5篇

党和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高度重视,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加大建设力度、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语教师队伍。同时,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双语教育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培养兼通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师已成为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双语教师培训,提高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双语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加强对新疆幼儿园骨干双语教师的培训,对提高新疆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新疆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前双语教师存在着对教育目标的把握不准确、对学前双语教学的内容定位不准确、授课技能低等问题[1]。教师培训还面临趋势与现实存在矛盾、目标与事实存在差距、观念与行为存在落差等问题[2]。在现有培训课程中,还存在着教育类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低、教育技能课程的比例偏低、教育类课程的内容实用性低、与教学实际工作联系不密切等问题;培训后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偏低、具体的教学能力欠缺、汉语表达能力和汉语板书能力较差、教学评价能力不足等[3]。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前双语教学的质量。

那么,针对新疆幼儿园双语教师的培训应该怎样展开?这需要构建一套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师各方面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本文尝试对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探讨,期望能为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双语教学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学”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杨淑芹认为,双语教学指的是用少数民族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言,通过学习专业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增强汉语能力的双重教学目的。

2.教师培训评价体系

教师培训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它是指在系统、科学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机制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4]。因此,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评价就是对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相关过程和培训结果进行评价判断,为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决策和促进有效培训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同时,教师培训评价体系是教师培训评价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不仅要体现各类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要求,而且要使评价指标最大限度地反映培训过程的信息,充分激发、调动培训方和受训者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培训效果。

3.幼儿园双语教师

双语教师即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从事幼儿园教育的教师。

结合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为主,加授民族语文课程”模式下,以汉语为主、民族语言为辅进行双语教学的新疆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后所能达到的基本水平评价指标。

4.双语教师培训

双语教师承担用汉语传授专业知识的教学任务,所以在双语教师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汉语培训,更要注重汉语学科专业知识和汉语教学能力的培训。考虑到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以及集中培训后评价的可行性,本文将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外延界定为:汉语教学语言表达、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和汉语教学能力三个方面。

根据对以上核心概念的理解,我们对“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评价体系”界定如下:它是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以汉语为主、民族语言为辅进行双语教学的新疆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为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主要是对新疆双语幼儿园教师在专业素质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做出规定,主要包括汉语教学语言表达、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和汉语教学能力三个方面,体现了对合格的新疆幼儿园双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规范性要求。

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评价体系的建构

1.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意见》指出,双语教师培训要以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评价体系的构建就是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根本目的。为使评价体系真正发挥对培训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着“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表述尽量简洁、明确,便于执行。

2.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

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2012年2月下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同时结合新疆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的特殊性。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新疆双语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也必须以此为依据,对合格双语教师应达到的基本规范做出规定。

3.评价体系的指标分解

如前所述,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评价体系主要由汉语教学语言表达、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和汉语教学能力三方面构成。其中,“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和“汉语教学能力”结合了《专业标准》中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疆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汉语教学语言表达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日常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教学口语的汉语表达能力。要在双语授课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等汉语基础知识,还要能够使用规范、简洁、准确、逻辑严密的教学语言讲述知识、表达思想。

目前对民族教师的汉语能力考核主要依据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考试成绩,并逐步向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等级过渡。汉语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采用的是MHK考试成绩与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占总分的30%,其中MHK考试等级占10%,教学口语表达占20%。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对于不同的MHK等级,所得分数也相应不同。

(2)双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

“学科教学知识”简称为“PCK”。“双语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环境下的“PCK”,即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学相关知识的整合,是教师在双语课堂中处理教学内容的一种策略性的知识。对幼儿园双语教师来说,学科教学知识(五大领域知识)掌握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教学文本(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以及教育学理论的掌握情况。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30%。对双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可依据《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进行命题,通过笔试成绩测试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水平。

(3)双语教学能力

双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双语教学能力”。国际上,公认的“双语教学能力”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理论、目的语的历史文化、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技巧和现代教学技术等。在我国,熊建辉的研究指出双语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课程实施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学习网络建立的能力、教学与学习评价的能力、行动研究的能力[5]。杨淑芹等认为,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6]。

按照《专业标准》的规定,合格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七种专业能力,具体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反思与发展能力。

综合已有研究,同时结合幼儿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幼儿园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两个方面。其中,“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流程四个方面。“双语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双语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力,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双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能力,主要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和沟通与合作能力这四种能力。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40%,主要依据教案撰写、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情况,由考评专家给出成绩。

基金项目: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2012-XJJG-215)。

参考文献:

[1]孙明霞.论新疆学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3):23-24.

[2]周欣.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系统培训机制探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1):31.

[3]阴洪杰.新疆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42.

[4]贺安溪,胡惠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6-16.

教师培训考核意见范文第6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全体教师,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实施“名师工程”、“五优工程”、“骨干教师队伍工程”为载体,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以生本教育和校本研修为基础,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二、继续教育对象

取得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的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职、在岗、在编的专任教师。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个方面,结合实际,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学习的必学内容,凡学习必学师德,凡培训必讲师德。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二是广泛学习贯彻教育部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做到教师人人知晓,心中有红线、有底线,对失德行为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三是利用2015年暑假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水平。

(二)开展校长分类培训。一是选派10名小学校长参加提高培训班培训。二是选派1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任职专题培训。三是积极推荐1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着力提高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继续开展学校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在总结前几期初级中学中层干部高级研修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培训初中学校中层干部20人。

(四)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改革班主任培训管理模式,开展初、高中阶段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50人。

(五)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特级教师、科技拔尖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骨干教师队伍资源,探索组建市级名师工作坊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5个,为有志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个性化学习培训平台,促进他们成长成才。二是进一步健全各级骨干教师的遴选、培养培训、使用、考核制度,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初任培训30人,市级骨干教师提高培训40人,区级骨干教师培训220人,从而规范有序地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六)拓展农村教师培训渠道。采取“送教到校”、“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选派农村教师600人参加各类培训。

(七)扎实做好国培工作。积极配合国家、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认真做好2014年、2015年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人员的选派、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组织管理工作,全学年度共选派3000人参加各类培训。

(八)启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选派1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千人培训计划”培训。

(九)认真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课改教师培训。做好2014年高中课改教师跟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展学科教师课改专题培训150人。

(十)扎实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结合我区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含民办幼儿园)培训400人,切实纠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小学化倾向。

(十一)开展全区第三轮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认真总结往届举办教学大比武得失,突出校长带头示范,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比武实效,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014年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2015组织开展高中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结合区教师队伍自身实际,广泛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考核。

(十二)扎实开展新任教师培训。继续实行新任教师培训上岗证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结合实际培训新招聘教师45人。

(十三)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水平。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学位,通过努力,力争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5%,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高中阶段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

(十四)大力开展生本教育培训。结合教育定位,广泛选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500人参加区内和省外的生本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四、组织管理

(一)加强对各类培训的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校(园)长要亲自抓。

(二)强化各类培训的科学管理。一是各校园要按培训要求合理分配培训指标,按时足额选派参培人员,确保应训必训,协调解决好工学矛盾,保障基本的培训经费,加大对外出参培人员的考核力度,建立参培结束后上汇报课制度,健全校本研修与生本研修制度,务实、有效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二是教育局师培中心要加大对培训机构、教研、电教和优秀中小学教师在内的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横向联系,合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三是教育局将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学校年度目标和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过程管理,逗硬考核,。

教师培训考核意见范文第7篇

2011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精神,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起,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各省市积极响应大力落实,通过培训,各级教师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培成绩斐然。在培训模式上,各省均有高校引领、培训机构独自承担、优秀幼儿园浸入式培训等。在培训内容上,主要有通识性、技能型、创新性等;在培训对象上,注重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仅陕西省,从2012年至2014年,通过国培计划接受培训的幼儿园各级各类教师达到2万多人,而省培、市培、区培等各级各类培训也在不断进行,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提升。在制定培训方案时,教育部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作为蓝本,要求各级培训以此为依据,应该说,这是详细科学的大纲,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课程方案。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职后培训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部自2010年启动教师“国培计划”以来,国家将教师培训作为对各地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2014年12月17日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出近年来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解决,不然,教师培训就从“福利”变成“扰民”,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名额分不下去,有些幼儿园园长把不干活的人派出去培训,有许多教师觉得浪费时间,尤其是在节假日更觉苦不堪言,这种情况并非少见,所以除了行政部门的安排监督管理,培训想要教师们抢着来,方案及其实施是重中之重。在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及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步伐中,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数量迅速上升。农村幼儿园的新入职教师分为两大类,一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二是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需要改变,专业水平需要提高。所以,如何科学制定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方案,通过有效课程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学前教育,也极为重要。

二、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方案的设计

1、新入职教师培训的具体目标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规定,转岗教师培训的目标是:基于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实需求,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和专业性,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特点、幼儿学习方式的独特性,以及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工作的共性与差异;掌握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形成初步的保育教育能力。2、课程设计模块与具体课程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一般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模块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逻辑关系。而在实际的培训课程设置中,一般建议增设实践活动模块。在模块形成的基础上,课程根据国标标准,具体设置如图3。这是为期120学时的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集中培训的课程设计,我们以此为基本样本,探讨课程设计的意图。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每个板块都有具体课程作为支持,目标是为了使新入职教师认同幼儿教师的职业,理解幼儿教师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尽量增加保育教育的基本专业能力,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区域活动布置、五大领域的核心价值及班级常规活动安排,通过培训特别是通过跟岗实习及观摩活动,他们可以回园所即上手开展工作。这样的培训,既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职业价值,更可以通过实际跟岗模仿指导教师的基本工作流程,及时开展工作,及时有效。而他们的进步,则需要自身在工作上的探索与反思,以及后续不断的园本培训、以老带新、远程培训等方式的系列跟进培训,逐渐实现。同时,图3中的课程,可以根据具体学员情况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群体,真正实现“按需施训”。特别是在实践活动领域,灵活运用合理安排,在乡土资源的利用上,也应鼓励农村新入职教师大胆探索实践,使课程更为合理实用。

三、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依据及实施建议

教师培训考核意见范文第8篇

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XX—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27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XX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XX年1月4日我院召开XX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资科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