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补充医疗方案

补充医疗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补充医疗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补充医疗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价—效医学;消化内科经济能力;社会承担能力

    循证医学即为以证据为主进行治疗的医学,属于一种新兴交叉临床医学的基础专业学科。主要原理是对于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以现有的疾病研究证据为依据,为患者选择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1]。这种方式主要强调医师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是立足于当前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上的,通过证据以医师的多年诊断经历和患者的体态、体征进行结合并尊重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的综合诊断,在满足以上诸多条件下采用选择最优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1. 价—效医学的发展

    价—效医学是美国著名学者Conti CR在1998年率先提出的,价—效医学主要是以低廉的医疗费用为主,让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实用、经济以及可持续性的医疗服务[2],以此为根据建立的一整套集预防、诊断、治疗为一体的治疗方案。该方式在我国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切实与我国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可以让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效果取得在最佳性价比的前提下节约治疗费用,通过制定符合患者个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有效和经济性的可操作诊疗方案[3]。

      2. 循证医学与价—效医学的联系

虽然循证医学与价—效医学结合所制定的医疗诊断治疗方案并不一定是价位最低廉的,但是综合性价比来说确实最实惠的,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可以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基础上节约医疗支出。有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案虽然可以取得治疗效果,但是患者可能为此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这个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如果采用原始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不考虑患者的实际,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家庭背负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结合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可能会引起较大的社会反映,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果让患者可以通过较为低廉的治疗费用取得更为有效、实用、可持续的治疗方案而且又能与我国现在施行的医保政策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迫切需要循证医学与价—效医学进行良好的有机结合,探求更加节约的治疗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治疗方案中[4]。

      3. 循证医学与价—效医学结合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实践应用

      3.1常见消化疾病的时间应用

对于消化内科的临床循证应用医学创始于1974年,由Cochrane提出的开创性系统评价。该评价主要是系统性的收集消化内科专业的临床实验对比,通过多种实验资料的总结建立消化内科专业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为临床医师提供最佳临床证据。例如对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预防性研究中提出进行根除H.pylori感染治疗的治疗效果远高于单纯使用抗酸分泌治疗,并建议所有患有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患者都应进行H.pylori检查,对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需进行根除性治疗,避免患者病情复发出现再出血。在对于肝硬化急性食管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同步急症硬化剂已经成为了治疗该种病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是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及生长抑素类药物也可以很好的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而且该种方式不仅简单易于操作而且与内镜对患者产生的痛苦相比,患者更易于接受。

      3.2循证医学与价—效医学的有机结合

从上述的循证医学的案例中使用的药物可以看出很多药物多为进口或者是合资企业生产,受关税和生产成本影响,价位较高。特别是近几年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治疗仪器应用导致内窥镜使用频率日渐升高,但是由于现代化的电子设备价格昂贵,同时在使用中还要建立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的维护,投入不菲。这些昂贵的投入本身就增加了治疗成本,所以在遵循循证治疗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兼顾到价—效医学的问题后再制定治疗方案。比如在对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例时也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不一定要选用生长抑素,使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类抑素也可以取得良好成效而且在价格方面也比较低廉[5]。

      4. 总结

在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循证医学因为其严谨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引起了广泛学者和医师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危机的不断加大,与年龄具有相关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不断增多,从而造成社会医疗支出的不断加大。价—效医学在我国受到的关注程度也与日俱增。随着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推广,对于循证医学和价—效医学的有机结合的需要与日俱增,也有更多的医学专家和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消化内科来说,在临床治疗中更加需要将循证医学和价—效医学有机结合。避免治疗后患者出现“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治疗效率最大化,也要考虑费用最低化的政策。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的医师在临床治疗中既要贯彻施行循证医学的治疗方式,又要兼顾价—效医学,采用一种既能保证高质量医疗又能适度的降低治疗经费的治疗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克虎,田金徽,罗小峰,等。医学研究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态度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9(4):396—399。

【2】 周丽萍,陈进,艾昌林,刘关键,李静,康德英,王莉。循证医学教学对研究生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05):241—243。

【3】 林林,王玖,相静,贾改珍,董兆举。临床专业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效果评价[J]. 西北医学教育,2010,(05):114—115。

补充医疗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蛇伤 综合防治系统 应用

蛇伤作为一种罕发性中毒,但死亡率极高。因而,蛇伤治疗和防治应当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蛇伤只要在中毒的前3个小时之内处理得当,一般不会有性命危险,所以蛇伤及时处理是救治蛇伤的关键,而及时处理基于当事人,以及最近可以处理病人的医生对蛇伤知识的了解。

中医在蛇伤的防治方面成就颇高,在我国自古就有治疗蛇伤的中医记载,西医研制出了专门治疗蛇伤的抗血清,但在系统方面,目前没有公共的蛇伤信息系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经过多年蛇伤临床治疗,也已积累了大量的中医药治疗蛇伤的经验和治疗处方等。但目前用于蛇伤综合防治的计算机专家系统尚属空白。因此,建立蛇伤综合防治计算机专家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1 当前蛇伤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匮乏

由于蛇伤为罕发性疾病,专业治疗蛇伤的医生匮乏。

1.2 救治保障缺乏

普通的县级以下医院不具备存储蛇毒抗血清的能力。

1.3 体制、机制建设亟待完善

蛇伤发病多为偏远地区,由于偏远地区医疗条件不发达,交通不方便。一个病人送抵省市级医院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人因此致残甚至丧命的不在少数。

2 蛇伤综合防治系统研究方法

对蛇伤病例和蛇伤治疗方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收集,并达到数据共享,系统汇集蛇伤专家的经验、民间的单方,为治疗蛇伤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可以使医生通过系统迅速找到治疗蛇伤的有效治疗办法,帮助患者脱离危险。系统建成后,将集中全省甚至更广的蛇伤医疗方案,建立蛇伤知识库。通过收集蛇伤病例和治疗方案,应用蛇伤综合防治系统,达到治病救人效果。经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各相关者关系路线,见图1。

3 蛇伤综合防治系统研究成果

3.1 蛇伤综合防治系统主界面,见图2。

3.2 蛇伤综合防治系统主要功能

蛇伤综合防治系统可分为病例收集、病症管理、新病症认证、辅助治疗、专家笔记、专家会诊、医院管理、医生管理等功能。①病例收集:通过对蛇伤基础数据的录入、蛇伤治疗方案的添加等操作实现蛇伤病例收集。②病症管理:通过病例数据的录入、添加、修改等操作实现病症管理 。③新病症认证:通过新病症数据、新治疗方法数据、新治疗方案数据的认证操作,实现新病症认证系统功能。④辅助治疗:通过记录蛇伤治疗基础数据的录入,自动生成病例实现病例收集管理,运用数据搜索功能实现辅助治疗。⑤专家笔记:通过对专家笔记数据的录入、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实现专家笔记管理。⑥专家会诊:当医师在碰到蛇伤疑难病例等问题时,系统提供了供专科专业的专家、教授、同行业领军人物一起进行蛇伤的诊断,治疗商讨。⑦医生管理:通过医生基础数据录入与专家认证实现医生管理。⑧医院管理:通过对医院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实现医院管理。示意图见图3。

4 蛇伤综合防治系统应用

蛇伤综合防治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做大做强蛇伤品牌,将系统推向中国乃至世界。通过系统收集国内外专家的治疗方案、收集病例,规范蛇伤诊疗常规、完善蛇伤路径管理。使蛇伤救治工作普及化,辅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达到避免蛇伤因误治失治致死和减少残疾的医疗效果。

5 结语与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将我院的蛇伤防治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面向蛇伤综合防治系统,为蛇伤防治提供计算机系统工具,为各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蛇伤临床治疗与研究的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本次研究的难点是病例的收集、治疗方案的收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由于该系统正处于试用阶段,知识表示等考虑尚不周全,还需今后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东镇.蛇伤防治与蛇的养殖利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01

[2]杨东镇.毒蛇咬伤.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1989,8:639-648.

补充医疗方案范文第3篇

1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

1.1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2]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包括:药品准确,用药适应证适宜,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实用性、使用及价格适宜,剂量、用法与疗程妥当;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药品调配及提供给患者的用药信息准确,患者依从性良好。

1.2合理用药国家指标(INRUD)

1.2.1处方指标:(1)每次就诊处方药物平均品种数;(2)处方药物使用非专利药名的比例;(3)每百例就诊使用抗生素的比例;(4)每百例就诊使用注射剂(不含预防注射和计划免疫)的比例;(5)每百种处方用药中,基本药物或处方集药物的比例。

1.2.2患者关怀指标:(1)每例患者接触处方者(医师)的平均时间(不含等候时间);(2)每例患者接触发药者(药师)的平均时间(不含等候时间);(3)每百种处方中,患者实得药物的数额(%);(4)药袋标示(姓名、药名、用法)完整的百分率;(5)患者正确了解全部处方药用法的百分率。

1.2.3行政管理指标:(1)有无基本用药的目录或处方集;(2)抽查库房是否确有本地区所需主要药物并可保障供应。1.2.4补充指标:(1)应诊而不使用药物治疗的百分率;(2)每次就诊平均药费;(3)抗生素占全部药费的百分率;(4)注射剂占全部药费的百分率;(5)用药符合病因、对症、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指导原则的病例数(%),抽样调查当地5种最主要的常见病或传染病的现场治疗情况为代表;(6)患者离开就诊单位后,对全部医疗照顾总体上表示满意的百分率(全部是指医疗单位的诊断、治疗、人际关系等所有服务,总体是指患者需求和希望得到了满足);(7)能获得非商业性药物简介、药讯、治疗指导原则、处方集等公正的药物信息医疗机构比例。

1.2.5住院用药附加指标:(1)并用2种及以上抗生素的病例数(%);(2)使用麻醉性止痛药的病例数(%);(3)用药医嘱完整的百分率;(4)用药记录完整的百分率;(5)用药医嘱兑现率;(6)采用标准治疗方案的百分率;(7)为经适当细菌培养而静脉注射抗生素的百分率。

2临床药学的特点是医药结合,合理用药

2.1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临床合理用药服务临床药师是推进合理用药的主体。合理用药比合理治疗更具复杂性也更有意义,因此临床药师的医学知识是合理用药的关键,它是药师开展临床工作的基础,是传统药师角色转变的必由之路。临床药师要主动自我开发,通过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培训,以便尽快做好从事临床医疗实践的准备如,快速补充一些临床专业知识和多学习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跨学科的知识。但不容忽视的是,药师的药学知识也需要通过培训进行提高和更新,对于临床药师而言,药学知识是立足之本,临床知识是桥梁。临床药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才能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才可理解医师选择药物治疗方案的原因、目的,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讨论,减少交流沟通的障碍,以便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临床医疗实践中去。

2.2深入临床,促进合理用药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查房是药学服务的主体。药师要进行专科用药调查分析,收集与反馈有关的药物信息,学习和了解专科疾病的特点与用药规律,并协助处置专科的合理用药工作。与医师讨论药物治疗方案、监测药物治疗过程和效果、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相互作用。通过查房,使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经济。

2.3药学监测对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对医嘱的依从性、给药剂量是否合理。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对一些重点药物和重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并根据测定结果,运用药代动力学理论,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隔,观察患者用药后药效及不良反应,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反馈药品不良反应(ADR)。一旦发生ADR,临床药师应按规定及时收集和填报ADR报告,并及时上报ADR监测中心。及时发现和确定实际存在或潜在存在的药物问题,防止药疗事故的发生,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2.4收集、整理药学情报信息临床药师要通过阅读药学专著、各种期刊杂志、药物手册、药物说明书、新药介绍、药学专著和上网获取药物的最新动态、药物治疗中的最新成果、ADR以及那些最适合临床需要的信息。把以上收集的药物信息按药效学、药动学、不良反应、老药新用、相互作用、禁忌证、药物价格、产品来源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定期制成药讯供临床医师和护士参考,为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方面提出合理化的用药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3]。

2.5向医患提供用药咨询用药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师与医师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是药师走近患者的有效方法。药师应具备较强的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语言技巧,深入到病房和门诊,了解临床的用药情况,回答医师、护士、患者提出的用药问题。做好用药咨询,有效沟通医患双方的信息,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补充医疗方案范文第4篇

桂 冠 陈步伟

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龋齿的患病率约为60%。由于很多人对“拔牙”产生恐惧感,有了牙痛也往往等到实在不能忍受后才到医院去看,结果是小毛病拖成大病,可谓是因小失大。

周女士今年43岁,2个月前发现自己右下后牙有个小洞,吃饭时食物挤入洞内感觉疼痛,尤其在吃冷饮或者比较烫的食物时,疼痛更加明显。因为害怕拔牙,她一直未去就医。

半个月后,周女士突发夜间牙痛伴右侧头痛,服用止痛片后感觉疼痛稍微减轻一点。又过了几天,感觉上下牙已经不能接触,一碰就疼,在药店买了些消炎药服用,牙痛不减,右侧脸倒肿胀起来,并且开始发烧,非常痛苦。拖了三天,实在忍不下去了才赶到门诊。经过检查发现,周女士患了龋齿引起的牙槽脓肿。

牙槽脓肿又称急性根尖周脓肿,是根尖周病的一种类型。当牙根内的感染通过根尖孔作用于牙根周围组织时,就会导致牙根周围的组织发炎,称为根尖周炎。很多患者对有个小洞不以为然,延误治疗时机,拖成牙槽脓肿乃至颌面部间隙感染。

龋齿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成为一个导致自身感染的病灶。所以,发现龋齿,最好在早期就接受正规治疗,避免牙槽脓肿等感染的发生。一旦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感染,既多花钱,耗时间,自己也要多受罪。

周女士这种情况,要立即进行局部开髓引流以缓解疼痛,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在疼痛缓解和感染得到控制后,还得接受根管治疗才能痊愈,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要预防龋齿的再度发生。

龋齿的发生取决于牙齿本身的质量、口腔内存在的致龋菌、口腔内食物残渣、一定的时间等因素,所以龋齿的预防也要从多方面着手。

要合理搭配食物 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多吃粗粮,少吃甜食。对于学龄前儿童,补充维生素、钙剂、蛋白质,注意合理的营养,有助于恒牙的发育;对于婴幼儿,不要让其含着或糖果睡觉;新妈妈要有足够的营养,保证婴儿乳牙的发育。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使用防龋牙膏。尤其是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可以减少食物残渣的存积和发酵,有效减少牙菌斑的形成。对于婴儿,在每次吃奶或食用甜食后,母亲最好喂他一点冷开水,冲掉其口腔中残存的糖分。要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果有条件,最好经常用牙线清洁牙间。

定期做口腔检查 每半年至1年请口腔医生检查1次,以便早期发现龋齿,及时治疗。儿童可做窝沟封闭。

发现龋齿,及早正规治疗 如果是早期龋齿或中等深度龋洞,可以直接补牙;如果龋洞深及牙髓,最好先去除洞内腐物。再临时补牙,观察1~2周后,进行永久补牙。

白癜风一定要用口服药治疗吗

徐小珂

江苏张成:我刚被查出白癜风时,医生就给我开了激素(口服),且吃的时间比较长。我听别人说口服激素有很多的不良反应,请问白癜风这种病一定要口服用药吗?可否只使用外用药?

徐博士:是否需要口服用药,要根据您的病情来选择。白癜风若是小面积、部位局限,仅外用药就能收到理想疗效,不一定非要用口服药。

激素确实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皮质激素用于泛发或散发活动期患者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决定激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之前,医生一般都对患者病情有充分的了解,按理说来患者这个时候是可以接受用药的。所以您不必担心。反而不少初发患者,因过度担心激素的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最终却耽误了治疗。

哪些治疗白癜风的方法不妥

徐小珂

四川吴东先:我爸爸是一个白癜风老病号,去了很多医疗单位,但每家医疗单位的治疗方法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这么多的治疗方法中有没有做得不妥当的?

徐博士:治疗方法不一样是因为白癜风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白癜风的方法确实比较多,好坏难以定论,但以下做法和认识是可以明确给予“欠妥”结论的:

不看病期都给刺激性很强的外用药 合理的做法是,活动期患者应当慎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

不分类型、病期,所有患者都采用表皮移植的方法治疗 正确的方法是,表皮移植只适用于处于稳定期并且最好是单侧型的患者。

认为新的设备、新的药物一定是效果最好的 临床实践表明,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手段或药物能针对不同病期、所有类型的患者。合理的做法应当是根据白癜风的类型、病期,从简单、经济的治疗方法选用起,根据疗效来选择或调整治疗方案。

认为现在医疗水平提高了,短期内就能治好白癜风 说这话的医生显然没有尊重事实,白癜风的治疗,即便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也要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见到明显疗效。

补充医疗方案范文第5篇

    一、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根据实际情况,我国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基本医疗保险。这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医疗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法定性质的政府行为,以强制性实施为主,财源主要来自强制筹集的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只承担基本医疗的保障职责,即限于提供适应绝大多数参保职工必要医疗需求的、医疗服务机构采用成熟的和适宜技术所能提供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支付费用的医疗服务。

    2.补充医疗保险。这是完整的医疗保险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在经济效益许可的条件下,由企业(行业)为职工、职工为个人自愿出资组成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为弥补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不足以支付巨额医疗费而建立的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应抓紧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形式有:一是“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保的是基本医疗,但是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病例又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费用很大,致使单位和个人均难以承受。对于这些“超大病”的医疗问题,既不能一推了之,更不应该把这个包袱再推给用人单位,最佳的解决办法应是面向统筹地区建立“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主要用于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减轻重病职工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采用统帐结合方式实施,其中社会统筹基金要确定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以统筹基金支付为主,但个人同样要负担相应比重。尽管相对统筹支付而言个人负担比例较小,但由于医疗费用相对较大,对于因病不能参加工作、工资收入明显下降的职工本人和家庭来说,还是困难重重。为了减轻重病职工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企业(行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职工大病专项金,实行统筹使用,对困难者予以资助。

    3.商业医疗保险。这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中较为规范、起补缺和提高作用的层次,是被保险人在投保后,在保险期内因疾病、生育或身体受到伤害时,由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在这一领域由人们自由选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当前应重点突出主要的险种有:(1)特种疾病保险。针对一些风险容易预测、发生率较低,但疾病费用较大的疾病而设计的险种,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发生灾难性病症时保障投保者的治疗,以免由于经济原因使治疗受到影响。比如肿瘤、心脑血管意外病症。(2)康复保健医疗保险。主要为满足一些高收入人群或团体超出基本医疗需求以上的高水平的和特殊保健的医疗需求而设计的险种。如有些病房的设施将比较豪华,相应的收费标准也高,基本医疗保险不可能承担这部分费用,部分高收入人群就可通过参加康复保健医疗保险得到相应的待遇。

    二、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险费用筹措机制

    基本医疗保险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考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工的收入水平并不高,财政收入极为有限,企业效益大多数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本着“最基本的筹资水平、最基本的医疗服务”的理念,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基本医疗保险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具体划入比例根据个人帐户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因素确定。

    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由国家给予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积累,资金组合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个人参保,可由用人单位与个人各付一部分保险金,有条件的单位也可全部由用人单位为职工投保,并以此作为稳定职工、吸引人才的有力措施。在此,除了为保证国家公务管理的正常运行,由财政为国家公务员提供一定的医疗补助外,国家不为其他任何社会成员支付保险费,但可通过有关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和个人参与保险。其鼓励政策至少有两条:个人用于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收入免交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用于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费用,可在税前列支。

    三、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医疗保险难搞,难就难在医疗费用的支出控制。医疗消费具有即时性、难预测性、道德风险大的特点。一些试点城市的社会统筹基金大量超支,都与缺乏有效的医疗费用制约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1.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标准。现代的医疗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几乎天天都有新药、新的诊疗手段出现。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根据保证基本医疗需求和与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水平相适应来确定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范围和给付标准。

    在选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诊疗项目的具体方法上,国际最近流行用经济学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和比较药品或治疗技术的成本效果。比如,甲药单价很贵,但很快就能见效,病人不久就能康复、上班;乙药单价很便宜,却在较长时间的服用后有效,自己工作受影响。如果仅仅看单价成本,乙药看起来属于“基本医疗”,但在对甲、乙两种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之后,甲药就可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所以,基本医疗保险的界定是医疗技术问题,但更是经济学上的问题,可以预计,成本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思想理念将影响未来基本医疗的界定和选择。

    2.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板块式”的统帐结合方式。即个人帐户和统筹基金之间割断关系,实行独立分别运作,分别核算,风险各自负责。个人帐户管小病,主要用于门诊医疗服务和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医疗服务,个人帐户用完后,全部自负。统筹基金管大病,主要用于起付标准与最高支付限额之间的住院和门急诊大病医疗服务,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板块式”帐户运作方式首先在小病上设立个人帐户,加强了个人对小病的自我保障责任;其次,由于次数频、难控制的小病费用进不了统筹基金,减少了统筹基金透支的可能性,统筹基金集中解决大病,加强了抵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再次,大病的医疗服务、药品消费具有较强的“资产

    专用性“,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费用高又较易监控的大病部分,集中力量抓主要问题,有利于提高统筹基金的管理效果。

    对于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已不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应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或社会医疗救助等途径解决。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额应是“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起付额,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的封顶额后才进入“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3.选择按病种付费的结算办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医疗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机构之间“按服务收费”的偿付方式,在客观上促使医疗机构以过度使用医疗资源的方式,而不是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服务。“按病种付费”是根据每一种疾病或病程所需全部服务进行事先定价后,按此标准支付给医疗服务提供者。美国的预付制和德国的按点数付费,在本质上都属于“按病种付费”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有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其费用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医疗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科学测算每一病种的标准化诊断、标准化治疗、标准化药品的费用,在众多的治疗方案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并作为医保机构费用偿付的依据。“按病种付费”方式,可有效地限制医生在决策中的“独断专行”,避免提供过度服务。

    四、建立政事分开的医疗保险管理体制

    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制定医疗保险法规和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的运作框架,规范和监督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个人、医院、制药、金融等相关利益群体的行为,确定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有关照顾扶持政策。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基本医疗保险划归卫生部主管比归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更为合理。由于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益和需求总量的控制与医疗服务的供方(医院和医生)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医疗服务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在同一个部门的领导下,相配合而不结合。因此,社会医疗保险划归卫生部管理是比较合理的;将有利于卫生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有利于逐步形成政府卫生部门指导下的医疗保险方和医疗服务提供方双方买卖的格局,促进现代医疗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有利于扩大医疗服务范围,将预防、保健与治疗以及社区服务、医院服务有机结合,为最终实现全社会医疗保险和人人平等享受医疗服务奠定组织基础和管理基础。国际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管理体制也朝着卫生部主管的模式发展,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尤其是新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

补充医疗方案范文第6篇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法下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以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非手术疗法加以治疗,总结对其护理要点。结果:经过护理,57例(95%)的患者及时恢复,有3例(5%)的患者病情有所加重,经过积极对症治疗也及时痊愈。结论:对待非手术疗法下治疗的急性胰腺炎,应该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法;急性胰腺炎;护理;要点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65-01

急性胰腺炎作为消化疾病的一种,由于其病发时病情严重,患者患病期间的表现复杂而且死亡率高,所以必须重视这类病症。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主要的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的风险比较高,容易感染或者复发。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开始向非手术治疗方法转变。同时医院在营养和药物方面的不断改善也带动了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日渐合理化,这极大的提高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健康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善,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此种治疗方法也存在很多并发症,因而合理的护理措施也十分重要,本文就此方法下如何做好患者护理做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来我科就诊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非手术疗法加以治疗。男性患者34例,占研究对象的56.7%,女性患者26例,占研究对象的43.3%,患者年龄介于2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8±1.2岁;患者病情表现:⑴患者伴随腹痛的症状,并且伴随恶心与呕吐感觉,同时有血尿现象,检测淀粉酶时,发现此值升高。8.3%的患者伴随急性肾功能衰竭,11.7%的患者伴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0%的患者伴随电解质紊乱。

1.2非手术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进行治疗伊始就应该确定全方位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治。在治疗时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在饮食上应该采取禁止饮用和禁止食用的方法,减轻患者的肠胃压力。通过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的方法使患者能够维持身体所需的能量。除此之外也要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类药物的注射。只有进行抗生素类药物的注射才能使患者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感染,增强自身免疫力。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的紧密观察,确保患者在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改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2 结果

经过护理,57例(95%)的患者及时恢复,有3例(5%)的患者病情有所加重,经过积极对症治疗也及时痊愈。

3 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患病时心理上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波动,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患病时会伴随着腹胀、腹痛等现象。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使患者心理上容易陷入焦躁不安以及紧张等状态中。这就需要医院的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让患者正确了解自身的疾病以及治疗过程,并在跟患者够桶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慰,使患者心理上得到平复。除此之外,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介绍主治医生的方法,使患者对主治医生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更加放心的配合医院的治疗,缓解病患的紧张情绪。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应该融入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去。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倾听使患者的心理上的不安情绪得到有效的抒发,使负面情绪得到排解。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开展小型的活动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对急性胰腺炎的关注。同时医疗工作人员应该与患者的家属多沟通,多交流,使患者的家属正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以后的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缓解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并最终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并配合医院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使治疗工作能够高效的开展下去。

3.2营养护理

在对异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营养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营养治理是整个治疗方案开展的基础和保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营养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胃肠的压力还可以使患者更容易的吸收营养,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身体的功能来抵御疾病。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医护人员要求的速度进行注射。同时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切实的观察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实时的了解,针对不同的情况不断完善营养治疗方案。当疾病状况消失后,患者可以进行流质食物的补充。在食用食物时应该注意不食用油腻性的食物,以免这些食物对胃肠有所刺激,增加消化、吸收的压力。

3.3对患者治疗全程进行监控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病发时病情严重,患者患病期间的表现复杂而且死亡率高,所以医护人员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在整个监控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一丝不苟的记录与患者相关的信息,例如体温、血压等等。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关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等多项指标。通过实时的观察,当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时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改良治疗方案。例如当患者出现高烧不退现象时就说明患者的病情已经恶化,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快速的调整治疗方案。当患者的血压异常时可以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了体内出血现象。当患者出现感染状况时,医护人员应该进行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重视患者的感染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降温的同时可以兼顾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性的治疗。所以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要重视对患者治疗全程所进行的监控。只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才能使相关的医疗工作能够更好的展开,保证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增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

3.4治疗后的相关建议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医院治疗结束后要认真听取医护人员对自身以后生活的指导或建议。而医护人员要提醒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休息,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除此之外,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食多餐,多吃五谷杂粮以及蔬菜水果等,但不能暴饮暴食。油腻性的食物也尽量少食用。医疗工作人员要提醒病患家属如果急性胰腺病患者在出现以前病发时的相同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

参考文献:

补充医疗方案范文第7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03—2014-04在本科住院的RA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实验组男8例,女20例;年龄30~70岁,平均(50.3±7.4)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平均(18.2±3.6)年。对照组男10例,女18例;年龄25~72岁,平均(47.3±5.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2年,平均(20.3±6.4)年。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RA诊断标准。②排出相关器质性病变。③患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排除标准:①具有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和系统病变的患者。②自理能力评分<40分(按照我院自理能力评分表评定),完全无自理生活能力患者。③存在结核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

2调查工具及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我科正规治疗6个月前后做问卷调查。实验组在征得RA患者知情并同意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更多的护理干预,如:心理疏导、饮食宣教、用药宣教、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和功能锻炼。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病程、经济情况、医疗费别、家庭关系等。第二部分为参考文献报道和风湿专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共同制定的“生活质量评定表”。调查RA生活质量的相关生理、心理、社会、自我健康认识情况。生理功能:①能否自己步行上下楼梯。②能否就地而坐。③病时能否自己洗脸、梳头、刷牙、剃须等日常生活。心理功能:①能否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②是否因为疾病有紧张、焦虑情绪。社会功能:①是否对家庭有所帮助。②是否能够参加社会活动。③近期内是否有一次旅行。健康认识:①对目前生活状态是否满意。②对医护人员是否满意。每项3级评分;是(1分)、一般/偶尔(2分)、否(3分);最后累计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低。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6个疗程。

3护理方法

3.1对照组

采用常规RA治疗及传统护理方法,并根据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宣教。

3.2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护理上加人性化特色护理干预。

3.2.1心理疏导

在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做详细的入院环境和规章制度介绍,进行心理评估,缓解患者因环境改变带来的焦虑感。住院过程中由责任护士专人负责患者的整体护理,各项治疗前后做好告知,耐心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对疾病发展和治疗正确认识,根据入院时心理评估结果,请心理科会诊给出专业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出院时做好出院宣教,并做好出院后的随访工作。

3.2.2饮食宣教

评估患者的消化功能及用药情况,同营养科一起制定患者饮食计划表。向患者做好饮食,宣教合理饮食注重三多、三少。三多为:多补充维生素(绿叶蔬菜、动物肝脏等);多补充纤维素(蘑菇、芹菜、韭菜等);多补充钙(豆制品、牛奶等)。三多可以有利于组织修复,加速多速排泄,改善骨质疏松等。向患者提供食疗方,药膳如龙凤煲,木瓜田七猪蹄汤,牛筋汤等丰富患者饮食。三少为:少食海鲜类食品(海鱼、海参、海菜等),少食油腻食物,少食油炸、甜食(不只是糖果、甜饼,像土豆、山药等含淀粉高的食品都包括)。三少可以减少身体变态反应发生,降低血尿酸;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减少体内湿热加重病情。

3.2.3疾病健康知识宣教

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介绍控制病情稳定的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嘱患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勿擅自停药、改药。护士指导患者每种药物的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协助患者一起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保证按时充足的睡眠,根据天气变化注意保暖,每日早晚热水浸泡病损关节,促进血液循环。

3.2.4功能锻炼

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保持关节功能位,指导患者取正确的卧位或坐位;缓解期,进行适当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使用的床垫不要过软,枕头高度适中。睡觉时前臂保持后旋位,下肢伸展位,避免被褥压迫。平时可以做一些织毛衣、步行等小关节活动度的锻炼。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病程、关节受损程度等来选择锻炼方法、时间、强度,并根据疾病病程随时调整。

3.2.5健康教育

定期展开健康教育讲座,由我科医生采用多媒体幻灯授课和面对面交流、医护人员示范等多种方式讲解RA的发病原因、机制、诱因、治疗、功能锻炼、预后转归以及治疗方面的新方案新进展等知识。根据受累关节不同,指导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发放患者健康宣教手册。让患者以最直接最科学的方式全面了解此病。

3.2.6个体化诊疗

根据每位患者的特殊性,由医护共同探讨制定针对性的指导,根据经济能力及医疗方式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制定治疗计划,并向患者详细告知。

3.2.7人性化护理

组织观察组RA患者召开病友会,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大家共同分享交流经验,增加信心。建立爱心卡,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为一组,对出院的患者负责几个病人,使患者能与固定医护人员保持联系,随时掌握病情动态。每周进行电话追踪、随访,了解患者饮食、用药、心理等各方面状态。医护组也经常与患者家属交流,讲解疾病知识,营养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家庭督促患者用药和锻炼,全方位给予患者心理和社会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知识宣教,发放相关资料。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补充医疗方案范文第8篇

从患方的角度看,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感冒发烧到医院就诊,很快就呼吸衰竭,撒手人寰,面对人财两空的结局,家属自然无法接受。从医方的角度看,H7N9病毒是人类首次发现的新型病毒,在疫情初期,医生根本无法预见,只能按重症肺炎诊治,符合诊疗常规,不存在救治失误。患方提出巨额索赔,没有法律依据。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日益增多,一个重要导火索就是人死在医院里。有人认为,患者到医院花钱看病,医生必须治好,治不好就要承担责任,给予赔偿。而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通常会倾向于同情患者,即便医院没有任何过错,也要给予一定的人道主义救助,这似乎已经成为惯例。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见死不救是道德问题,但能否救活则是科学问题。医学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世界,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虽然人类已经能够遨游太空,但对于生命的认识还处于童年阶段。人类已知并命名的疾病有数万种,能够根治的只有区区几种,对于大多数疾病只能缓解症状。苛求医生包治百病,是不符合医学规律的。人体千差万别,病情千变万化,在疾病面前,哪怕再高明的医生,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患者出现医疗意外,原因非常复杂。有的是因为医学技术的局限性,有的是因为病情的特殊性,有的是因为医生的水平不够高,有的是因为医生的责任心不到位。总之,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责任是非,不能简单地做“有罪推定”。根据《侵权责任法》,假如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并给患者造成了伤害,医院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不管孰对孰错,人一死就让医院赔,极有可能加剧医患对立,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医学是一门探索性科学,而探索则意味着两种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当“农夫和蛇”的故事屡屡上演后,医生就会趋利避害,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最大限度保护自我。一种是采取消极的防御性医疗,即面对病情复杂的病人,能做的手术也不做,该冒的风险也不冒,尽量采取保守治疗方案,而不是最优治疗方案。另一种是采取积极的防御性医疗,即面对病情简单的病人,即便能够做出明确诊断,也要开出一大堆检查单、化验单,用最先进的仪器来验证,以防因漏诊而被。因为在医学上不必要的,在法律上却是必要的。如此一来,最大的受害者还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