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特级教师管理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工作目标
1、大力宣传我区继教工作整体目标和管理思路,不断引导各校管理工作,充分关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发挥管理组、编委会的核心作用和管理网站、继教刊物的平台作用,使“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的动态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立体化”。
2、以区教委加大对校(园)本培训资金支持力度为契机,加强校(园)本培训管理工作,完善申报审批、组织实施、验收评价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制度,本着“参与性、发展性、开放性、服务性”原则,发挥“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实践性”特点,以满足学校提升和教师发展的需要。
3、贯彻落实区教委“创新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质量工程的要求,制定完成不同任教阶段教师教学能力标准,针对区教师队伍的现状和特点,实施“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全面促进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校教学管理能力的提升。
4、加强全区在职特级教师和市区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继续组织、开展“特级教师工作室”、“特级教师讲坛”、“名师讲堂”等各项工作和活动,不断扩大朝阳名师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全面引领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服务于教师队伍建设。
5、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培训者培训与管理,建立并完善我区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做好“朝阳教师研修网(教师专业发展智能支持系统)”的维护、更新、使用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继续参与、推行、开发各项培训项目;继续关注并完善幼儿园教师、职高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20xx1-2月
1、结合区教委《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本培训管理办法》文件,组织各学校、幼儿园做好20xx度校(园)本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
2、结合区教委“教学质量工程”相关文件,制定完成《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标准》,并启动与之配套的培训工作;
3、结合区教委“十一五”继教文件,研讨制定强化职业高中教师新课改理念与课堂实际应用方面的培训方案,启动职高教师全员培训以及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工作;
4、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20xx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回顾工作过程,提炼工作经验;
5、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公共必修课以及各项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培训的招生、报名、组班工作;
6、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封闭培训”阶段总结和年度培训计划。
(二)20xx3-4月
1、组织各学校、幼儿园制定并报送20xx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并实施、开展具体工作;
2、组织、启动“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者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工作;
3、结合区教委“十一五”继教文件,研讨制定幼儿园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方案,并启动与之配套的培训工作;
4、继续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基本功)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封闭培训”、“区教师心理健康导航项目”、“名家课堂”等培训项目;继续参与、推行“春风化雨”等培训行动;
5、继续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全员通识培训和各学科岗位培训;
6、组织“十一五”继教管理中心组、刊物编委会成员考察学习活动。
(三)20xx5-6月
1、结合各学校、幼儿园校(园)本培训项目申报方案,对部分校、园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工作;
2、组织各培训单位和部门进行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培训课程的论证等工作;
3、组织“十一五”继教管理中心组与兄弟区县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刊物编委会培训活动;
4、编印、下发特级教师论文集。
(四)20xx7-8月
1、做好“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者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培训阶段总结工作;
2、做好各项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培训的招生、报名、组班工作。
(五)20xx9-12月
1、组织新教师任职仪式和培训工作;
2、组织“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年度工作检查,并组织核心成员做区级观摩课;
3、按照“校本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建设标准和要求,做好以市、区中学示范校和小学学区为单位建设“教师发展基地”和“学科指导基地”的各项验收、达标工作;
4、组织召开20xx区教委继续教育工作会。
三、保障措施
1、区教委在年度预算中设立教师继续教育以及校(园)本培训专项经费,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2、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协助区教委人事科落实全区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协调培训、管理和考核等工作,并对所有培训项目进行统筹管理;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突出抓好骨干教师培训,重点倾斜农村教师培训,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教育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构建人民满意的和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开展师德教育。通过师德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师德水平达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打造高水平的骨干师资队伍。建立比例合理的省、市、县、校级骨干教师梯队,培养一批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年龄、职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缩小城乡间师资差距和教育差距。
(四)实现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化。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水平均衡发展,教育公平逐步显现。
三、活动内容
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师德教育及业务培训等活动,使广大教师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
(一)建立师德教育、评价、考核、监督机制,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进一步增强教师恪守职业道德意识,自觉规范职业行为。要引导教师学习杨爱军热爱家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优秀品格。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高尚品德,增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做教书育人的楷模。学习要记笔记、写心得,做到真学真知真用。
2、建立师德评价、考核、监督机制。要把师德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师德档案,通过学校评价、学生测评、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师德考核不合格者,本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级。新录用的教师必须经过职业道德专门培训方能上岗。学校要通过设立师德举报电话、开设校园网师德投诉平台,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师德监督员”等,加大对师德的监督力度。对师德出现问题较多的学校,要取消学校和学校主要领导当年各种评优评先资格。
3、开展师德建设评优树先活动。各区市县教育局和学校要及时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继续深化“仁爱之师”评选活动,在教师节前夕,要表彰一批杨爱军式的“仁爱之师”。各学校要举行教师职业操守宣誓签名活动,并在校园显要位置或教师办公场所悬挂宣誓签名内容。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教育工作,强化教师专业成长和能力提高
1、加强市级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培训。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形成一支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骨干教师队伍。要对名教师培训人员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培养出一大批能带领和推动所在地区、学校和学科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力争培养出若干名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和实绩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教育名家。
2、深化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各学校要在继续推进校本研修形式建设的同时全面提升校本研修内涵质量,不断推进校本研修向纵深发展,力求取得明显实效并形成本校特色。
3、持续抓好专项培训项目。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和考试;继续抓好高中课程改革培训,重点抓好市级培训;为职业学校教师提供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加大外语教师培训力度,采取聘请外籍教师来我市培训和选派外语教师出国培训等形式,提高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工作,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导师作用。
4、加快学历提升培训。区市县教育局要认真贯彻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工作的意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以适应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知识更新的要求。学校要主动为教师创造参加提升学历培训的良好环境,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要倡导教师把学历提高与学校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5、全力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各教师培训机构要充分依托网络开展各项培训,定期对信息技术专干进行专项培训;各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构建信息环境下的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引导教师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校本研修;广大教师要主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6、开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活动。校、区(市、县)要逐级开展说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课、自制课件、教具等教育教学技能和职教专业技能比赛和展示活动,在教师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教学氛围,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交流、激励。
7、要充分发挥各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中的各项职能,加快提高研训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学院要重点抓好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全市教师教育特别是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视导,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做好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跟踪反馈工作。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要重点抓好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区域教师培训分片管理、课程指导工作。市教育局今年要对教师进修学校开展教师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考评。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农村教师教育工作。各涉农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农村教师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研究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农村教师教育难点问题和整体素质提高的问题。加快建立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师教育工作所需经费。
2、搞好校本研修指导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要深入职场,组织研训教师“聚焦课堂”进行教学诊断,在研训中开展专业引导。抓好农村教师集中培训,重点抓好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农村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搞好符合教师教育需要的课程资源开发。
3、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各农村学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研活动方式,切实抓好学科、课堂教学研讨,着力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村中心小学要在本学区教研活动中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各学校要保证教师参加教师教育时间,保证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教育工作。
4、建立市级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要积极发挥瓦房店师范学校的作用,与各涉农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破解教师教育难题。不断挖掘驻*的师范院校的社会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教师教育的活力与生机。
5、大力开展帮扶活动。一是开展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二是以订单的方式开展名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三是继续开展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四是建立顶岗、援岗、特岗机制。
(四)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和创新我市教师队伍管理工作
1、严格选录教师准入条件,规范选录教师工作程序。农村小学选用的新教师要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城市中小学和农村初中选用的新教师应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各涉农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和落实中小学教师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2、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岗位设置工作。制定教师职称评审考试办法,促进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市中小学特级教师管理办法》、《*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加强对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切实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研究制定《*市中小学教育专家评选办法》、《*市中小学学科专家评选办法》,评选一批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拔尖人才,激活高级教师职称后成长动力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和校长团队。
4、完善教师交流制度。提高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区域内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交流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加大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优质师资相对集中的学校与优质师资相对薄弱的学校之间对流的数量,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市教育局成立由副局长马瑞春担任组长的*市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由市教育局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具体负责组织有关活动的开展。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市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工作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活动实施方案。要通过报纸、电视、校园广播、教师网站、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和活动部署,营造广泛的活动舆论氛围。
关键词:企业;二级保健;医疗费用;存在问题;对策
福建省二级保健对象是指正、副厅级在职及退休领导干部(含享受同级待遇人员);1937年“”前入伍的及其他同志;抗战时期离休干部;建国前入伍,工改前行政15级离休干部;国家人事部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优秀专家;1985年工改前,高教、技术7级以上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人事部批准的早期回国定居专家;1989年底前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994年底前中小学特级教师。根据闽卫公[2000]75号文《关于扩大干部保健范围的通知》,二级保健对象又增加了年龄在55周岁以上(含55周岁)、聘任时间满5年及其以上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小学特级教师;具有正高级职务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
从财政拨款渠道开支的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相关的管理及规范有关的职能部门对口管理;现在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非财政渠道开支的二级医疗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这部分人员大部分是属于经费自给的事业单位、已经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及企业单位,按照闽卫公[2000]75号文的规定,也就将这部分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的开支和管理归口给原先的单位,给这些单位尤其是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一、存在的问题
(一)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缴纳
标准较高,企业负担沉重
根据闽委老综[1999]003号文的规定,离休干部不参加医改,离休干部医疗费由离休干部“两费”管理专门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分别缴纳,统筹使用,单独核算”的办法管理,每年财政厅会公布非财政渠道开支的离休干部医药费缴纳标准,省直企业和经费自给的事业单位按两费中心审定的金额缴纳,缴纳标准都较高,以2013年省直企业缴纳标准为例,离休干部医疗费用缴纳标准为45000元/年,某印刷老企业有离休及“5.12”干部6人,全年应缴纳统筹医疗费用27万元,即使按照《关于印发福建省省直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社[2000]113号)规定,亏损企业可以减半征收,2013年该企业也缴纳了13.50万元,而该印刷企业2013年账面利润为亏损5万元,离休干部医疗统筹费用缴纳标准较高,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没有专门、专业的管理机构,开支审核不规范
虽然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所享受的医疗待遇已经有相关政策予以明确,但是已经公布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所享受的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医疗耗材项目等医疗费用开支政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作为非财政渠道开支的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开支归口于原单位管理,这些单位缺乏有经验、有技术的专业人员及专门的管理机构,基本上是归于办公室或老干处等机构合并管理,导致相关管理人员对政策的理解不是很全面、很透彻,不能对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规范、明确的审核,也不能对二级保健对象进行符合政策的解释,为了避免老干部产生不理解、不满的情绪,最终只能发展为不管二级保健对象花多少医药费都要报的情况,开支审核不规范,无形中助长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三)没有统筹医疗保险机制,单位负担沉重
由于非财政渠道开支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没有建立统筹医疗保险机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这部分人员医疗费用的开支日益增长,给这些独立承担这部分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医药费用的单位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一些已经改制为企业的单位,可能出现全体员工辛辛苦苦干一年好不容易创造一点经营业绩,但是一个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住院生病花的医药费很可能把大家创造的利润全抹掉了,还有一些单位本身已处于亏损状态,负担职工日常工资等开支已经捉襟见肘了,还要负担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突然发生的大笔医药费开支,真是雪上加霜,难以负担。
(四)节约意识不强,难以避免浪费现象
非财政渠道开支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基本没有事前审核,都是发生后由单位按实报销。福建省省直单位非财政渠道开支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都由原单位负担,原单位基本与福建省保健办签订托收无承付的委托,住院及门诊发生的费用都是从单位账户直接划走,单位不能事前审核,医院、二级保健对象、单位三者责、权、利不清晰,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难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开支,对二级保健对象没有相关的节约奖励机制,节约意识也不强,一些浪费现象不可避免地存在。
(五)费用开支直接影响业绩,存在利益冲突
非财政渠道开支的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开支基本是在“管理费用”科目下开支,直接影响了当期经营业绩,客观上对在职员工的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已经改制为企业的单位基本上每年都有业绩考核目标,造成了老同志觉得国家给我政策我开支医疗费用是合理的,而在职员工觉得老同志医疗费用开支动了自己的“奶酪”,使双方产生了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笔者了解到一家出版社,管理层为了保证经营业绩指标的完成,对该单位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进行了一定额度的管理,引起了二级保健对象的不满,双方由于立场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
二、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生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医疗费用开支的日益增长,对于非财政渠道开支的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管理,无论是二级保健对象个人还是单位都十分关心和关注,采用哪些管理方式、方法,才能够克服目前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开支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解决二级保健对象和单位的后顾之忧?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统一由财政支出
离休干部每年的医疗费用缴纳标准较高,对企业尤其是亏损企业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考虑到离休干部人数已经不多,政府能否考虑将这部分开支在财政渠道列支或继续加大减免力度,切实解决困难企业的实际问题,也给离休干部安度晚年生活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二)从制度上完善非财政渠道开支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开支
各单位可以依据目前二级保健对象所享受医疗保健待遇的政策,制定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管理办法,对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的开支等进行明确和细化,可以对二级保健对象转外就医、使用《目录》外检查、出国、探亲带药等特殊情况进行约定,加强有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加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建立符合二级保健对象所享受医疗保健待遇政策又切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对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的管理在制度上予以健全和完善。
(三)建立医疗统筹,减轻企业负担
可以借鉴我省“5.12”干部医疗统筹机制,建立省级非财政渠道开支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医疗统筹机制,每年由各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准缴纳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医疗费用,建立医疗统筹,通过互助共济方式来分担疾病风险,均衡医疗费用负担,解决非财政渠道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开支。医疗统筹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同时也解决非财政渠道开支的二级保健对象对企业未来经济效益能否负担得起自身医疗费用开支的忧虑。
(四) 建立奖励机制,增强节约意识
可以借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设立个人账户和集体储备账户,将每年缴纳的非离休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费用,按照年龄的不同,以不同的比例,将缴纳费用中的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医药费按规定报销时先在个人账户中支付,个人账户支付完后,在集体储备账户中支付,不受本人纳入集体储备专户的金额数量限制。如个人账户年终有结余的,结余部分累计转入下一年度使用,其中50%可作为支付规定“用药范围”以外的药品费用。年终结账当年个人账户资金有结余的,结余资金的10%以现金的形式补助给个人,40%作为奖励资金计入历年账户;二级保健对象去世时,如个人账户有结余的,可将结余部分50%补助给遗偶和子女。这样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提高了二级保健对象的管理自己医疗费用意识,促使二级保健对象个人在医疗消费中建立自我约束、节约费用、采取合理化医疗消费的制约机制。
(五)预提医疗费用,化解利益冲突
一、整改的思路
整改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明确责任、限定时间,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标本兼治,通过抓创新、促发展,抓管理、促和谐,抓党建、强保障,抓机制、保长远,切实解决一批突出问题,确保南山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整改问题和具体落实项目
(一)关于强化学校的内涵与特色方面:
1.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区”建设。完善实验区实施方案,落实实验区课题经费,以公民养成教育目标来统整有关科目的课程内容,开设公民养成教育专题课程,进行学科渗透式的公民养成教育,初步构建公民养成教育课程体系。成立德育研究室,加强对公民养成教育的课题、政策与制度研究,加强对教师的公民养成教育通识培训,整合、提升各学校公民养成教育的典型经验和模式,进行区域推广,并在推广中不断完善、充实,初步构建起灵活、有效的区域公民养成教育运行机制。
2.积极创建全国绿色教育示范区。继续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活动,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美化校园环境;积极向国家环保部和教育部申请创建“全国绿色教育示范区”,力争在2010年前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创建为市级以上“绿色学校(园)”,争创省级、国家级的“绿色学校(园)”。完成全国第一套中小学学生专用的系统循环经济教材《循环经济》的编印出版工作。
3.启动“幸福家长成长计划”。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实施“南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幸福家长成长计划”工程,创新家长学校办学模式,初步构建家长成长课程,尝试建立各种类型的家长俱乐部和南山区家长协会,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家长培训系列化、专题化,探索“案例教学”、“家长培训选修课程学分制”、“家长义工”等制度,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4.继续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继续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全面落实《南山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决定》。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心理健康网、知心热线、心理咨询室等硬件建设,组织开展心理健康C证和B证培训,充实和提高学校心理专业教师队伍。切实做好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整治,继续做好学生上学放学时段“通道式”的管理,做好学生地震和消防逃生演练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5.继续打造学校特色品牌。认真发扬现有的“春韵”文学网站、“校园诺贝尔”等知名教育品牌,精心挖掘传统教育活动、强势教育项目,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校特色品牌及素质教育特色项目。
(二)关于提升校长和教师专业素养方面:
1.加强高端培训,打造名师队伍。实施校长、教师高级研修计划,制定详细的高端培训方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访学进修、定点交流、导师辅导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校(园)长、骨干教师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推进“三名”(即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程,加强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的培养,开展区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比活动。成立若干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启动特级教师后备培养计划与校长后备培养计划。
2.进一步深化赴港研修计划。继续实施赴港深度研修计划,将副校长、幼儿园园长纳入培训计划,开展多层次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合作,鼓励各学校与香港中小学建立姊妹学校,深化赴港研修的形式和内容。
3.拓展与香港教育交流的渠道和内容。与香港新界校长联合会建立联系,加强与香港新界的合作和联系,充分借鉴新界的先进教育管理经验。积极参加香港幼教联(即世界幼儿教育联合会香港分会)组织的各类学术研讨活动,提升我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水平,组织有关校(园)长参观香港国际学校,实施30名小学教师跟班上课计划。推动与香港保良局的合作,进一步落实双方业已达成的合作项目,包括双方互派官员、校长、教师等参加对方主办的教育探讨活动,互相学习对方先进的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等。
4.继续推进教师海外培训计划。争取在政策层面取得实质突破,积极探索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培训的有效形式,推进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区教育机构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三)关于教育科研方面:
1.研究探索质量标准,构建信息化条件下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积极借鉴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标准,从高中质量标准建设入手,逐步探索、建立各学段质量管理体系。结合课程改革,从初中科学课程和校本课程入手,积极构建各学科质量标准。认真研究教学环节,构建备课、上课、作业与练习、辅导与答疑、实验教学、考试与考查等具体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认真研究中小学生核心素质标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积极参与教育部有关项目,加快推进与中央教科所的项目合作,全面加强对学业质量的检测和评价研究。以参与教育部“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为契机,全面加强学业质量的监测研究,积极创建全国课程改革示范区。加快推进与中央教科所的项目合作,签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合同,建立中央教科所南山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全面加强质量标准研究和建设。与海云天等公司开展相关合作,积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数据评价与网上评卷系统。尝试建设全区和各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数据库,深入开展教学质量的数据分析与评价研究。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和督导,进一步完善质量年报制度。
3.完善教育改革创新奖,试行科研课题资助制,推动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认真总结首届教育改革创新奖评选经验,修订和完善教育改革创新奖评定办法,制定《关于学校重大学术活动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尝试建立科研课题资助制度,推动小课题研究,大力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深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创新等重大课题研究,提炼我区教育科研的经验和成果。继续策划组织好校长论坛和片区科研主任沙龙。
(四)关于解决临聘教师调入问题:
进一步规范人事管理,加强人事干部培训,开展优秀人事干部评选工作,建立人事信息数字化平台,随时掌握和更新人事动态变化情况。加强调研和学习,完善临聘人员、职称评定以及人事编制等管理制度,修订“绿色通道”人才引进标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讲话精神,切实推动解决临聘教师调入和同岗同酬问题。
(五)关于高中阶段教育问题:
加强高中教学改革和研究,保持领先优势。跟踪研究广东高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新高考的特点,以新高考研究为重心,全面深化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对本届高三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扬我区已有的经验,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我区高考在全市的领先优势。
(六)关于幼儿教育方面:
重视幼儿的阅读、科技、环境等教育,开展幼小衔接研究,加强对幼儿园长、教师的培训,规范幼儿教师的管理,提升幼儿教师的素养。
(七)关于特殊教育方面:
对符合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制定帮扶措施,指导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和康复训练,要建立专门档案;对困难家庭的子女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助,落实好资助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经济贫困而辍学;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学校必须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和教师“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不违法犯罪,且其行为有较大转变。
以发展农村教育为重点,巩固义务教育
重点完善“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巩固“普九”成果。一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四川省规定不低于45%的比例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完善贫困家庭学生的界定、审核、公示等管理办法,确保公正透明;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化解农村教育债务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大力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确保小学适龄人口全部入学,所有中小学达到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加强特殊教育,把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成省级特殊教育示范学校,新建2-3个县级特殊教育中心;扎实开展好“随班就读”工作,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发展幼儿教育事业,重点建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一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确保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0%,构建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三是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启动创建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抓好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及艺体、劳技等教育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校园网。
以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提高普高教育
把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定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切实加大优质高中建设力度,基本达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水平。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找准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快高中优质资源建设和布局调整,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普高的带动作用,以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为载体,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级示范高中2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二是探索改革办学模式。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增加政府投入;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考试体制和课程改革,创新改革思路,逐步构建新型高中办学模式。三是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性、综合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为目的,扩大职业教育
科学整合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1:1的发展比例,把乐山建成区域性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更好地满足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开展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打破部门和学校界限,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优化重组职业教育资源,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3所。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创新,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发展壮大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重点职业院校建设、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四个计划”。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推广“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继续探索“提前渗透、职普衔接”的办学路子,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三是增强服务就业再就业实效。主动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突出抓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力争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8万人、高级技术人才3万人,完成各类城乡培训350万人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和农村中学教育有机结合的路子,实施职业预备教育,对初三毕业后不准备升学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引导其参加职业教育。
以实施“行动计划”为载体,促进民族教育
认真贯彻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现场会和全省“两基”攻坚现场汇报会精神,尽快改变乐山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继续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教育“对口支援”工程,帮助民族地区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巩固提高民族地区“两基”成果,争创1个省民族教育示范县。建立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民族地区学校必需的运转经费,全面完成民族地区初中和乡中心完小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加强民族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杜绝随意变更项目学校、变更建设内容和调减建设规模现象发生,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建成“阳光工程”、“精品工程”。
以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为根本,推进民办教育
以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为重点领域,努力扩大各级各类教育中民办教育的份额,力争到“十一五”末,乐山民办职业教育规模达到职业教育总规模的50%,民办学前教育规模达到学前教育总规模的60%,民办基础教育规模达到基础教育总规模的8%。认真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坚持民办学校在公益性用地及基本建设、税收、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用良好的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学校和财团到乐山投资办学。积极引导民办学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力争在乐山民办学校中建成2-3所国家级或省级示范(重点)学校。
以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服务高等教育
加快促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增强高等教育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一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支持乐山师范学院等高校优化教育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大力提倡地方与高校共建共享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艺术馆等大型科技文化设施,使地方与高校的设施和资源合成新优势。二是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每年由在乐高校确定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研究课题,由高校组织实施,开展联合攻关,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高校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定期组织科技项目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科技难题。三是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按照政策要求,减免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性收费,鼓励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高校捐赠,支持高校拓宽投融资渠道。四是抓好高校学生就业。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确定高校发展规模、办学层次和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服务体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到基层、边远山区、民营企业就业。
以增强教师教育能力为突破,加强队伍建设
1.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加大市级统筹力度,落实市级政府对年度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和奖励政策,落实学前教育设施专项布局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编制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各辖市区健全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举办以及补建、回收等管理细则。到2014年底,按省优质园标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8所。丹阳市、新区、丹徒区、句容市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省优质园5所、市优质园7所、市现代化先进园47所。到2014年底,一轨及以上成型园省优质园占比达75%,使80%以上的幼儿能进入省优质园就读;学前教育公益性幼儿园比例达90%,满足90%以上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公益性幼儿园就读的需求。
2.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对各类幼儿园办园成本科学核算,研制生均公用经费、生均经费标准,探索建立财政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设立不低于小学的园舍维修财政拨款标准,设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贴政策,逐步提升政府成本分担比例和投入比例。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拓展经费收入渠道,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比不低于5%;各辖市区在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按一定比例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各辖市区每年按土地出让净收入的10%计提的教育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对公办园(特别是农村集体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障给予适当补助,并逐步纳入财政预算。扬中市继续实施农村在园幼儿免除小班一年保教费政策,新区尝试实施免除小班一年保教费政策。
3.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园学位机制。制定《民办幼儿园设立、变更、终止的规定》,规范民办幼儿园财务管理、园舍管理、教职工管理。制定《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对认定程序、成本核算、限价收费、质量监管和财务审计等做出具体规定;对提供优质普惠的民办园(包括未纳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企事业办园、集体园),实行与公办园统一的办园成本、办园质量考核与扶持政策挂钩,给予“人、财、物”等补助和奖励。
4.加快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配备。协同编制部门按师生比1:16的比例逐园核定全市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数,2014年全市计划集中公开招聘130名左右公办教师。为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可核增5%的调节编制,由当地机构编制部门统筹管理,用于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继续做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2014年全市招收免费男幼师40名,协调做好首届免费男幼师入园跟班实习工作。
5.推行幼儿园非在编教师人事制度。落实《关于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实行人事制度的实施意见》,规范其聘用、待遇及业务管理,对公办园中非在编教师探索建立以县域为单位统一的聘用、配置、管理及待遇保障等制度;全市非在编新教师实行人事600名左右。各辖市区根据教育督导部门对幼儿园年度评估结果发放社会保险、人事等奖补经费。鼓励有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施教师人事。
6.健全幼儿教师分层培训体系。落实《市幼儿教师素质提升培训计划》,将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纳入培训范围,建立园、辖市(区)、市、省骨干教师培养、选拔、管理和考核工作体系,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比例达到1.5%,幼儿园年度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的部分超过5%。其中辖市区幼儿园教师普通话培训500人,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500人,市级《指南》骨干教师专题培训200人、幼儿园园长能力提升培训40人、拔尖人才导师制项目培训30人。到2014年底,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85%、持证上岗率达75%,新评省特级教师1-2名,评选表彰2014年度市幼儿园“十佳”教师。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 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管理;学校制度建设;多元评价;社会效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管理的许多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课程也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学校管理也迎来了崭新的课题。因此,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了。众所周知,一个人所具有的管理水平和层次越高,他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具有前瞻性。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的前身为明德女子职业学校,由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吴仲裔先生在1913年创办,是在世界上享有“物理女皇”声誉的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母校。建校后,校名几经更迭,1998年5月更名为“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2000年4月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10年9月,太仓市委、市政府决定明德高级中学整体搬迁到太仓市区,与当时的太仓实验高级中学合并为新校,杨炳奎成为我们学校的校长。杨校长常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对于教育管理,他主张要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多元成才。由于学校有许多外聘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如何尽快融合,是校领导思考的课题。他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学校教育及管理中。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发展心理学和教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先生创立的。他将智能定义为:“人类在解决难题和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多种文化所珍视的那种能力。”认为每个人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这八种智能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是一组能力而非一种能力。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涉及学校管理的许多层面,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全新挑战,杨校长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指导学校的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
首先,体现在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上。多元智能理论的精彩之处是多元性和包容性,因此,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应该重视从显性质量和隐性质量两方面去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侧重于团体考核,即备课组和教研组的考核,在机制上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合作教学、共同进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我校优秀的外聘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点,他提出“一组(教研组)一品”“一课一品”的理念,加快融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让无论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看到自己教学上的提升空间。他常说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多么的可怕,这个学校就死定了,我们要提倡多元教学,百花齐放,学校愿意为每位老师创设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春风化雨般的话语为老师的课堂改革探索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教室安装了白板,杨校长把省、市各级名师请到学校,请进课堂,一些专家成为我们学校的特聘教师,为每位老师的课堂进行把脉。
其次,我们学校还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完善了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建设。为减轻老师的负担,办公室优化了值班制度。教学上,不仅有教师检查的“六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核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也有学生学习“六认真”评价要点及管理办法。即:
一、评价要点
1.认真上课:提前到位,坐姿端正。
2.认真笔记:手上有笔,重点突出。
3.认真作业:独立工整,不缺不漏。
4.认真订正:纠错到位,留下痕迹。
5.认真考试:思想重视,诚信严谨。
6.认真回顾:收集完整,计划行事。
二、管理办法
1.现场开具:对首次违反学习“六认真”的学生进行提醒,开具处理单,对再次违反学习“六认真”规定的学生进行警告等处分。
2.当日公示:对违反学习“六认真”的学生进行全校通报,并告诉班级、家长。
3.追踪管理:对违反学习“六认真”的学生进行档案管理、追踪统计。
4.纳入评价:发挥学习“六认真”评价在学生评优评先、毕业升学等中的导向作用。
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从“爱学习”之星学科知识竞赛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在逐日高涨。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通过率和得A率大幅度提高;除了文化课考生,近年我校有多名学生考上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名牌艺术学院和其他体育院校。在2014的自主招生考试中,一名学生以文化课和专业课两项第一的成绩被上海体育大学提前预录取;在中央戏剧学院招考中,一名艺术生全国9000名考生中以专业课第四名的成绩为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艺术之路写下了完美的句号。在2014年的全国高考中,我校以超出一倍的人数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极高评价。
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科研课题的引领:学校成立了杨炳奎名师工作室,和成继龙名师工作室,
并以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苏州市名师、学科带头人为依托,参与了多项省重点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的实施,还有许多微型课题的实践,创立了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学校为每位年轻教师配备了师傅,一批青年教师成为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即粉笔字、教案设计和集体会课的比赛,并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和奖励。许多年轻教师在各级、各类的优质课、百节好课评比中获奖。而且,通过教师间的随笔竞赛、读书笔记征文比赛、紫薇论文会、各级各类的和评比,我们学校形成了常读书、勤反思、重行动的良好氛围。2013年12月,我校还承办了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主办的“聚焦课堂 享受课堂”――2013年江苏省高中课堂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校的三位教师蒲丽红老师、金友珍老师和严俊老师一同和来自常州、泰州、盐城、扬州的六位名师为全省的语数外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展示,受到了领导和听课老师的高度赞赏。
对校本课程的二次开发引领者老师从教书转向教学生,既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秉承“爱国奉献、科学创新”的吴健雄精神,学校开设了紫薇大讲堂,成立了紫薇文学社,组建了环保小组。尤其是由全国优秀教师王金云老师指导的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常常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和国际的机器人大赛,连年在比赛项目中获得国际性的冠军和全国冠军。仅仅是全国一等奖就多达20余次,江苏省一等奖47次。今年他们参与创新设计的机器人婴儿床解决了妈妈们的烦恼,苏州日报和苏州教育网为此进行了报道。学校也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成为江苏省机器人省级课程创新实践基地。
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都会安排全体学生踏上寻根之旅,为吴健雄博士扫墓,到吴健雄博士墓前感受科学的熏陶,铺展爱国的情怀。对于德育工作,学校要求除了教师要有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理念,还邀请社区、家长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学校的民主监督和管理工作,举办了“校长有约”的主题实践活动,请家长委员会的部分委员进行座谈,倾听家长的声音,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班主任论坛的举行又体现了多元智能的自我认识和反思,极大地密切和促进了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他们的管理经验又为学校储备了后备干部。每个学期,学校还会邀请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和初中学校的校长等各界人士到学校参加“校园开放日”的活动,从听课、交流到学生饮食卫生、阳光体育展示的各个方面,让社会来参与、评价和检验我们的管理成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阳光体育的多元开展,德育微论坛的实施,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亮点,受到了家长的极大赞许,太仓市民营企业家施昌付先生专门设立奖助学金,来表扬资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拨出部分资金对贫困生进行资助。
良好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后勤的服务保障。总务处、装备室不仅在硬件上为教师做好随时的服务,还每天对学校餐厅的卫生、饮食配备等进行检查,确保师生的安全。学校本着国际化办学的新理念,开设了日语班,与美国亚特兰大查特高中、德国尼古拉斯・冯・维斯一级文理中学结成友好学校,两国师生间的友谊也在不断的互访中得以深化。
第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和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的。相对于考评结果,我们学校更注重对教师过程的评价。学校允许教师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偏差,不允许教师的不作为,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应该帮助教师找到他的优势智能,进行必要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不断有所体验,有所进步,对教科研积极分子、会考标兵、获得减负增效的教师进行表彰,并和年终绩效考核进行挂钩。这样,既重视了考评的过程,也保证了考评的结果更加公正、客观。
作为学校领导,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杨校长倡导的管理理念。学校专门组织了师生合唱团和民乐队,每年都会举办师生迎新年晚会,工会除了建议老师在没课的第八节课进行锻炼外,还鼓励教师每学期参加市里举行的教工体育比赛,在校内也举行一些有趣的比赛,从而既丰富老师的业余生活,又锻炼身体;每学期学校还会请法制副校长、交警队的领导来学校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还被评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
中国多元智能教育协会理事长张开冰女士说过:智能本身是没有道德性的,任何智能都可以勇于建设,也可以勇于破坏,智能和道德结合才能成为美德。多元智能理论的未来走向就是智能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类的全部智能,使之与道德相结合,全面培养出素质教育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杨校长在我们学校的探索已经做了最好的诠释。愿多元智能的管理之花开遍我们的校园,在教改的百花园中增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