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新形势下,要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以深度对接为主线,以“五个对接”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共荣,互惠共赢,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理顺高职教育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

根据产业发展体系的新要求,建立区域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步规划制度,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保持同步。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使得职业教育布局必须与产业布局有机结合,满足社区功能完善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规划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一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培养规模,建立动态高职教育发展机制。

2.理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

建立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推动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职业院校治理,引进优秀企业管理者担任职业院校领导干部。高职院校要坚守“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建立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制度,推动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新型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组成由学校、行业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机构。

3.理顺高职院校与市场的关系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要以区域劳动力市场指挥棒,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全方位对接,高职教育要充分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建立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引导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4.理顺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的关系

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在建立健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行业人才规格标准和行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改革机制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5.理顺高职教育改革与区域经济改革的关系

将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作为区域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优化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环境。积极发挥示范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中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鼓励示范院校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优先支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等建设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集团)投入建设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鼓励行业(协会)开办高职教育,组成高职教育集团,促进高职教育资源与行业的共享。

二、总结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从我们在客户的顾问的过程中总结包括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区域城市结构调查与发展规划、商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区域零售市场调查与分析、典型性调查与研究、未来商业地产的供应量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调查与研究、立地条件研究、商圈的确定和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生活结构研究

开发任何一个项目都涉及到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商业房地产项目,由于其开发周期长、投资大,受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大,其开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出租经营或者销售来实现开发利润,因此其风险很大。所以,在开发商业房地产项目时,对经济环境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调查和研究时应重点对以下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

总人口及地区人口结构、职业构成、家庭户数构成、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

GDP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情况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市商业增加值

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通过对统计局和城调队定期公布的数据进行连续3-5年的分析,基本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总水平。有些资料通过统计年鉴和政府工作报告获得。 二、区域城市结构调查与城市发展规划调查

所在区域城市的结构对商业房地产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商业区不论是同业态的聚集经营还是不同业态的错位互补都可能存在市场商机;在城市中该区域的位置若在行政、经济、文化等人动密集的地方,则城市的机能易于发挥出来,由于人流集中自然能形成商业的经营氛围。以上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还包括:

公共设施状况

交通体系状况

道路状况、通行量

城市性质与功能特点

各项城市的机能

城市规划

通过对区域内实际生活的空间,包括中心地带及周围区域城市结构机能的调查,了解该区域内设施、交通、地势条件、活动空间等环境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规划。例如,交通网的开发计划,交通网密布的地方往往是人口容易集中或流量特别大的地方,所以在调查时对于交通路线及来往的车辆、班次、载客量等均作为调查的要素;城市发展规划对商业将来的发展非常关键,诸如大型社区的发展计划以及商业区建设计划将直接对项目的规划以及未来的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调查必须通过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实地调查了解,由于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同,一般的调查人员很难完成以上工作,调查必须有目的性,如果不知道目的是为什么,这样得到的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参考价值将大打折扣。 三、商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

每一个城市发展都有发展的规划,商业布局和规划也是城市机能完善的标志,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零售服务业的发展有目共睹,尤其是上世纪末百货商场大量倒闭、超市业态的迅猛发展和外资零售商业的“入侵”,既加快了零售业的整体发展,也出现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等现象,对国内零售商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大中城市行业管理部门开始加强商业网点整体规划和布局工作。

为增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科学性、权威性,扩大规划工作覆盖面,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内贸易局于今年一月二十四日,在《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的基础上,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要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要求未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报贸易局备案。凡未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包括含有网点规划内容的商业发展规划)的城市,不得上报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项目。通知要求在2004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的制定及城市商业网点依法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

目前包括北京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已经完成了该项工作,在对大型商业房地产开发 过程中,开发商及时了解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非常关键,避免政策性的风险和重复建设。例如,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关于商业网点的规划不仅考虑目前商业布局特点,而且结合城市发展对限制地区的限制项目都有明确的规定:特别鼓励在四环路周边发展大型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新型零售业为主的商业圈;新发展的居住区,10-15万人要规划建设一个地区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1公里以外的居民区,原则上居住人口1-3万应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商业中心。这些都是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设性要求。 四、区域零售业结构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如果说前面所要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等方面的研究,那么区域零售业结构则是区域零售业实际情况的调查,在通常意义上是我们常讲的商业普查。它不仅反映区域内零售业经济活动的指标和商业特征,而且其综合反映的各项指标和内容为项目的市场定位、业态设计、经济效益预测提供定性的参考分析。

地区间的销售动向

业种别的销售动向

商业地区间的竞争状况

大型主力店的动向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升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促进省内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深化结对关系,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劳务合作,推进项目合作,推动产业梯度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二、思路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年——2010年),加强与以衢州市为主的省内欠发达地区合作交流,在深化县(市、区)结对的基础上,组织和推动一批乡镇进行结对,并帮助省内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批新农村、培训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吸纳一批劳务人员、达成一批山海协作项目。力争实现以下目标:推动20个以上乡镇与省内欠发达地区乡镇结对,帮助省内欠发达地区建设20个以上新农村,培训200个以上农村致富带头人,吸纳5000人次以上劳务人员,完成20个以上山海协作项目。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乡镇结对。在“十一五”期间,各县(市、区)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与衢州市欠发达乡镇结对,也可号召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机关、企业、团体等)与衢州市欠发达乡镇结对。*县、上虞市、诸暨市和嵊州市各结对帮扶衢州市5个乡镇。

(二)帮助建设新农村。各县(市、区)在衢州市已结对的乡镇区域内,各选定1-2个行政村(社区)进行结对帮扶,合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县、上虞市、诸暨市和嵊州市原则上每年给予不少于25万元的建设资金支援。

(三)开展劳务合作。“十一五”期间,通过培训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劳务人员,着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并有组织地吸纳一批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到我市及各县(市、区)就业。*县、上虞市、诸暨市和嵊州市每年各提供5万元以上的培训资金、帮助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10名以上、培训并吸纳农村劳务人员200名以上。新昌县和越城区可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培训资金支援,每年培训并吸纳农村劳务人员各100名以上。

(四)促进项目合作。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按照自愿选择、企业为主的原则,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帮扶合作。要努力推动资源与产业合作,共建山海协作示范项目。市本级每年也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援衢州市山海协作工作。继续鼓励我市企业向以衢州市为主的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和投资,各县(市、区)要力争每年推动实施1个以上山海协作项目,新增投资额不少于10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山海协作五个一行动计划”是我市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重要载体,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激励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市山海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督促和检查,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搞好调查,筛选对象。各县(市、区)要抓紧时间,开展调查摸底,并与衢州市各结对县(市、区)取得联系,开展考察对接,达成结对意向。要筛选合作基础好、参与积极性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乡镇开展结对,并选择1-2个行政村(社区)作为具体帮扶对象。要于11月3日前落实结对意向,并将结对乡镇、行政村(社区)名称、负责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电话、联系人等)报市发展改革委合作交流处(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贯彻落实上级组织有关社区教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化管理,努力构建全民终生学习氛围,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提升,为加快街道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倡导团队精神。营造以法治校、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身作则的良好校园氛围。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速教师适应岗位步伐,全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4、牢固树立品牌兴校战略,发掘学校现有优质资源,突出自身办学优势,加大投入与开发形成亮点。

5、加强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6、积极联合兄弟学校组建社区教育联盟。

三、具体任务

1、集全校智慧、请教育局、安阳街道领导指导,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使学校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好、更快,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学校将通过全员参与,聘请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一个结合实际、紧跟时代、富有远见的发展规划。

2、学校内部管理

(1)坚持依法治校,加快完善学校制度化建设步伐。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社区学校工作制度》、《社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社区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有关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2)发扬主人翁精神,宏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同事间合作,做到有分有合,共创学校优良业绩。

(3)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教职工间的合作与交流。

3、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教育,鼓励教师自学、自修,把教师的学习情况纳入考核。

(2)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努力创设学习条件,提高教师岗位胜任度和服务水平。

4、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教务处按时进行检查上课、备课、教学组织、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2)大力发展教科研工作,深入社区、课堂,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科学研究,开展关于《成人教育学校与社区教学中心联动开展社区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的探讨研究,实现理论引领实践,提高工作有效性。

5、抓契机、树形象,创品牌、谋发展

(1)抓住市合格社区学校评估的契机,积极谋划各类社区教育活动,紧密配合街道办事处,把我校的社区教育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我校成为社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2)大力发展优势项目,成人学历教育已经走下坡路,社区教育正深入人心受到各方关注,要积极打造社区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的品牌。

(3)依托社区教育这一学校优势项目形成辐射,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瑞安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使学校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6、齐心协力、踏实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1)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社区教育工作例会和社区教育年终考核制度。不断开拓社区教育新的思路,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2)组织扩大社区教育志愿者和讲师团队伍,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以及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法制教育、妇女维权、外来人口教育、心理咨询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专题讲座和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活动做到经常化。

(4)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宣传、组织、评选活动,配合上级工作要求,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开展辖区内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楼道、学习型家庭等的评选活动。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型农村;空间;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1.1 时代背景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是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最主要的时代背景。国家已将中原经济区战略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这为“三化”协调发展创造了良机与广阔的空间。要努力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很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按照“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

1.2历史背景

“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历史背景。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河南省的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为全国的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那个时代的背景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如今在河南省的广大农村地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应充分体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这不仅是政府的工作,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工作。

2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及存在问题

2.1空间规划范围

根据《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导则》的要求规划中社区建设范围分为空间范围和社区建设范围。空间范围是规划中涉及迁并整合村庄的土地总面积。

2.2存在问题

在空间范围的界定中,一般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范围的界定比较显而易见,根据整合的行政村的范围就可以确定;但位于城镇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社区,其空间发展范围的界定相对复杂。在规划中建议位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社区,可以编制中心镇(或乡镇)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与部分地段(小社区)的详细规划,也可以取消空间发展规划,而直接依据总体规划和乡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社区建设的详细规划。

3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

3.1农村产业规划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河南省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农村产业结构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选择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2)坚持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农村产业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它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可能性。在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应避免操之过急,要搞好总体规划,循序渐进,有步骤、分阶段地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好。此外,还应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即产业结构发展要从长远目标入手,以服务现在、着眼未来为宗旨,讲求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注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使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与生态保护和环境规划结合起来,寻求农村的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促进长远综合效益的持续提高。

(3)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配合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合理结构。但是,也应该看到市场本身也有一定的弱点,如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和短期性。因此,为克服市场配置资源的弊端,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正确引导。

3.2产业经营模式

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它是一种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龙头,围绕大型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基地,形成龙头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使公司与农户之间以合同形式规定双方在生产、服务、销售、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结成比较稳定的交易关系和合作伙伴。在此模式中,公司向农户提供配套服务,如提供优良的品种、先进技术和产中服务,并由公司制定保护性的价格,集中收购农户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把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增值后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与之前结成契约关系的农户。而农户则按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把大部分产品交售给公司,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相关联,承担生产风险,分享公司经营的部分利润。该种模式能够比较均衡的兼顾公司和农户的利益,农户能够解决农产品销路,获得生产技术指导,也有利于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发挥区域专业化的规模优势。

4 新型农村社区劳动力就业规划

4.1就业分析

(1)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表明,经济增长水平是影响就业状况的决定因素之一,就业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2)社会保障制度对就业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基本内容,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3)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影响: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通过对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的研究,得出了关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的演变规律。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4)投资需求结构对就业的影响:投资需求结构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水平及投资结构的变化。而对于各种资金投入来说,在既定的劳动资本配比关系下,资本投入越多,吸纳的劳动力也就越多。因此,投资对劳动力具有直接的吸纳能力,从而使投资需求结构变化对就业变动具有直接的作用力。

(5)技术装备程度对就业的影响:技术装备程度,即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所构成的比重。从整体来看技术装备程度对就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对于同等规模的产业或企业来说,随着技术装备程度的不断提高,就业机会或就业岗位呈递减趋势;另一方面,技术装备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也大为提高,生产的货物、服务和创造的财富大为增加,促进原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新产业的拓展与成长,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岗位。

(6)工资水平对就业的影响:劳动力供给主要取决于工资水平,工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自身劳动的供给。

(7)教育对就业的影响:现代经济的竞争背后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例如我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但我国的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1/10,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劳动力的质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发展教育便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根本途径。

4.2就业规划

首先,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其次,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第三,消除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歧视,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保障权利。第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6篇

(一)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本期企业总产值已完成了5851万元,完成了计划任务108%,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8%。

(二)工业总产值逐渐向上攀升,本期工业总产值已完成了1375万元,完成了计划任务的135%,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

(三)利润额增多。本期利润额已完成了338万元,完成了计划任务的51%,比上年同期上升12.4%。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认真组织,营造经济发展氛围。社区成立了以总支书记陈文金同志挂帅,居主任李建民为副组长,朱令泉、陈海红、邢兵初、肖爱元、易秋珍为成员的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班子成员把发展非公企业作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头等大事来抓,明确主要责任,实施责任分工,并将年终绩效纳入了个人评先评优考核,实行责、绩、效挂钩。

(二)优化服务环境,使商家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

1、社区支部专门安排了综治专干邢兵初同志协助驻社区警务室干警吴阳泉同志做好落户大小企业的经济环境优化工作,重点是搞好服务环境的净化。社区与每名企业主签订了责任状,对每户企业建档进行跟踪管理,发放信息卡和警民联系卡,定期印发各类政策、法制宣传资料,开通热线服务电话随时为企业排忧解难,保证了“有困难找社区,有麻烦找民警”,极大地优化了企业经济秩序,促进了社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为了促进社区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解决社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社区全体干群人人皆兵,发动党员找线索,发动亲友探信息,借用媒体发消息。到目前为止,社区已在引进的企业中安置剩余劳力50多名。

三、主要成绩

社区企业无论在企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等各方面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以个体企业的增长速度更为喜人,到目前为止比去年新增92家,上规模、上档次的饮食服务业就有3家和旅馆2家,如国际大酒店、庆丰楼大酒店、九重天大酒店、中意大酒店、芙蓉大酒店、惠园嘉旅馆,其年产值设计规模都在40万元以上。各类大小企业落户社区极大了缓解了社区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矛盾,到目前为止,已安置下岗职工近50人,无地少地居民80多人。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龙头,广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一切起步良好。

四、明年经济工作努力方向

(一)在确保上半年经济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部署下半年经济发展规划,在扎实稳妥地搞好现有落户企业持续再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至两个上百万元产值企业。

(二)积极培植三产业的发展,根据社区实际,进一步搞好经济环境优化工作,引导三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产值。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黄蓝战略 问题与优势 系统工程

一、低碳经济发展是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的概念出自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该报告提出要以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发展模式。谢进、张坤民、潘家华、邵伟等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尽管各位专家对低碳经济的表述不尽一致,但是其核心就是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模式,利用清洁能源,保护生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这正是低碳经济的目标所在。

二、东营市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拥有的优势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其建市历史较短,迄今为止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1、东营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1)“黄蓝战略”背景。十七大提出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规划来看,蓝色经济区要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在此框架中,两极之一就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三带之一即为东营城东海域;三组团之一即为东营-滨州组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山东省和国家纳入战略开发的重要规划项目,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是中央和山东省的战略规划中的重点,此时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独一无二的良机。

(2)优越的资源条件。黄河三角洲地区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卤水和地热资源。一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胜利油田目前已探明和开采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截至2002年底,胜利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9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82.39亿m3,其中约85%集中在该区域。二是生物资源。黄河新淤积的沿海地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的河口湿地,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植物物种多样性达到393种(含变种),其中野生大豆等是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天然柳林在国际上同类湿地中非常少见。三是其他资源。全区卤水资源丰富,储存量总计约7.4×109m3,并含有大量的钾、溴、镁等多种元素;既有低温类型的温水(20~50℃),又有高低温类型的温水(50~80℃);还有岩盐、石膏等地下矿产。

2、东营市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东营市是服务于胜利油田而建的,建市之初的各种发展规划都是围绕着服务油田生产的,发展到今天,交通设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港口建设规模较小、功能较弱、配套能力不强;缺少疏港铁路及与周边区域连接贯通的干线铁路;内联外接的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等。

(2)产业结构不合理。东营市的建设长期依赖于胜利油田的开发,以油气开采与石油加工、油田化工为主导产业。根据《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可知,东营市第一产业占3.4%,第二产业占76.5%,第三产业占19.8%。随着石油资源的逐年递减,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城市的转型是东营市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自然生态脆弱。东营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是我国最年轻的土地,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独特的资源禀赋。但由于成陆时间较短,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堤防修复压力较大。

三、东营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思考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各地应充分认识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自身特点出发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

1、加大政府投入,保障低碳经济发展

(1)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制定稳定有利的政策,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面临的选择。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将低碳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具体行动中,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地方发展的总体规划,使低碳经济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地方政府应根据中长期规划实行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具体可采

取一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减排的公共支出。比如: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pm2.5主要是由汽车尾气导致的,而我国私家车的拥有量近几年飞速增加,不仅增加了空气中的pm2.5,也带了诸如道路拥挤、汽车占用人的空间等问题。随着资源税的改革,燃油价格或早或晚都会上涨。作为政府,应当抓住时机,鼓励市民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并加大公共交通的支出,增加公共交通班次、路线,给公共交通部门增加补贴,降低公共交通的费用,让更多的人选择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引进和培养低碳经济人才。现代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一批既有低碳经济意识又有能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东营市建市时间较晚,又是一个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自然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下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低碳经济人才。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树立全民低碳意识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碳的排放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人们树立理性的消费理念,自觉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这需要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低碳经济深入人心。在低碳经济的教育宣传上,应该正视老百姓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在现阶段,大多数老百姓都有了环保意识,但是对环保与自身生存空间的依存度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另外,许多对低碳经济发展有认识的人也只停留在概念上,具体在生活中该如何做还不清楚,这就要求宣传教育要跟上。低碳经济发展教育要进学校,从娃娃抓起;低碳经济教育要进社区,从每个市民做起。同时,宣传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意识教育上,应该给老百姓一些可操作的指导,甚至一些鼓励措施让老百姓知道低碳经济就在每一天的举手投足之间。

3、优化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点

(1)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东营市作为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同时,风能发电项目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建设项目也纳入发展规划,是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础。东营市是一个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地区发展对石油产业的依赖度较高,造成了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第二产业比重过大,是发展低碳经济非常不利的因素。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耗竭,东营市必须考虑城市转型的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问题,东营市要逐渐摆脱对石油资源、石油产业的依赖,发展新兴产业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既是东营市城市转型的需要,也是东营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发展生态海洋产业。《山东半岛蓝色规划》中提出黄河三角洲要发展高效生态海洋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加快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生态环保产业。因此,发展生态海洋产业不仅是东营市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规划。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黄河口对虾、中华毛蟹等都是东营市独特的水产品。另外,东营市有着发展现代海上运输的优势,东营港的开发是列入“黄蓝战略”的重要发展规划项目,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海洋产业,是东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海洋生态产业的发展,必将促进东营市低碳经济的良好循环。

(3)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东营市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在东营市的发展虽然历史不长,但是依靠东营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以软件产业园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引起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被列入东营市重点发展的规划,为东营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流保障。依托胜利油田发展起来的石油装备产业是东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东营市乃至全国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基础。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石油装备产业能为东营市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应该是东营市重点扶持发展的领域。

(4)生态观光农业。东营市地处入海口,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动植物物种丰富,有着珍惜的野生大豆等国家保护性物种,冬枣等特色产品已经是家喻户晓,黄河口桃花节等旅游观光项目也已经吸引了许多人。东营市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制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

施,比如,走进生态园,我们只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步行等,相信在人们日益崇尚自然的今天,在黄河入海口这个独一无二的地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必将推动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

(注:基金项目:2012年度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2ei083)。)

【参考文献】

[1] 谢进:发展低碳电力是减少碳排放、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n].人民日报,2008-07-07.

[2]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 韩恩泽:石油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转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4] 潘家华: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及其地区差异[j].环境政治与国际关系,2003(6).

[5] 邵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金融与经济,2009(2).

[6] 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z].

[7] 王新、李晓萌:国外低碳社会建设经验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10(34).

[8] chiesa v.organizing for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s:a managerial perspective[j].r&dm anagement,1998(3).

[9] 何庆成、徐军祥、张波等:黄河三角洲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8篇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我区遇到爬坡转型和金融危机双重困难,但是取得的成效比预期要好。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区呈现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的良好态势。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15%,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也是多年来首次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年突破200亿元大关后,年达到265亿元,同比增长19%,总量再次跃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20.3%,总额比年净增加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位列城三区首位;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同比增长19%,高出年初计划3.5个百分点。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

项目建设大力推进。89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额突破100亿元,达到105亿元,超年初计划22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额均创新高。君豪国际会所、中银大厦等项目建成开业;新兴戴斯酒店、阳光国际酒店等项目进展顺利;希尔顿酒店、燕兴大厦等项目开工建设;21世纪广场、恒金地产等一批半拉子项目再次启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乐万达广场项目成为最大亮点。作为皇城内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全区10年以前就开始对民乐园片区改造进行策划、呼吁;2007年10月拆迁工作正式启动;年11月在金融危机形势最为严峻的情况下,完成总投资达35亿元的项目招商谈判,12月开工建设;短短一年时间,年12月19日就建成开业。可以说,万达项目无论是在建设速度、投资总量还是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上,都创造了新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历届区级领导、各区级部门、街道、被拆迁群众和建设单位都表现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重振解放路往日辉煌,为了新城的长远发展,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可以说,万达项目凝聚着新城人的汗水和希望。项目的建成也让沿解放路走过的新城人扬眉吐气,充满自信,感到骄傲和自豪!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区上下招商引资意识、税源意识和向上争取资金意识明显增强。多主体、多渠道、多举措的开展各种招商和推介活动。积极参加第13届西洽会。炭市街—南新街改造、金康路地区整体开发、安仁坊地区改造等10个项目成功签约并开始实施;榆林大厦、人和地下商城等20个项目达成意向。引进外资3740万美元、内资21亿元。全区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1.2亿元。区财政、基投、城投、城棚改等单位相互配合,累计融资1.5亿元。取得了争取财政性资金和引进市场项目的“双高”。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0%,比年上升3个百分点。餐饮娱乐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川渝人家等10家规模以上餐饮娱乐名店建成开业。以科技产业园为龙头,引进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公司、成都颐站、七匹狼服饰公司等29家企业总部入驻我区。首届全球秦商大会、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赛颁奖盛典等展会在区内成功举办。“八办”和革命公园周边环境改善明显,旅游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完成了西光污水处理改造等7个节能项目。预计全区万元GDP能耗降低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11.2吨和57吨,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三)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城区

城市提升活动大见成效。领导包抓,部门协调,街道为主,多方筹资,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城市提升年”活动。把提升工作同重点项目建设、特色街区建设、招商引资、遗留问题解决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城特色的提升路子。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三个周边”、“六条干道”提升任务,并两次自加压力完成了11条特色街区建设。投资600多万元,改善市容市貌硬件设施。新城广场、火车站广场周边成为全市提升工作亮点,门头牌匾整治、立体绿化等工作也走在全市前列。“新城不新”问题得到很大改观。

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启动完成了北张村、自强村、胡一村、胡二村等4个村的整村拆除。红星巷二期、安仁坊二期两处棚改项目拆迁快速推进。全年完成城棚改投资15.5亿元,腾迁土地面积600余亩。落实御道项目拆迁安置资金。元丰怡家2栋安置楼建成交付,4000多名群众顺利回迁。玄武路小区、八府庄园等安置项目建设超过计划进度。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秩序、建筑渣土车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开展。成功承办了第20届全国大中城市火车站广场综合管理研讨会。全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三级挂牌”管理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四城联创”积极推进。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16件,提供法律援助156件。投资达1500万元的平安新城信息化工程开始实施。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89.7%,对平安新城创建的知晓率达到73%,较去年有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有效,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积极开展“三无”街道创建活动,群众越级上访量同比下降了30%。国庆六十周年期间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加大社区投入,改善社区环境。开展了居家养老和社区照料试点。在全区范围广泛开展社区志愿者、邻里互助、党员一帮一结对子、扶贫济困等活动,大力弘扬“睦邻文化”。成功承办了全国社区睦邻文化高层论坛。和谐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劳动保障工作不断推进。在全市率先建立大学生和教师家属创业基地,全民创业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年新增就业22079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96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74%,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实现廉租住房保障700户,实物配租99户。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95件,为群众追回损失2750万元。成立了新城区慈善会,募集资金360余万元。

科教文卫全面发展。第四军医大学李云庆等三位专家的医学科研成果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600万元。积极实施“蛋奶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安装健身路径12套。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363场次。“放心馒头”工程顺利实施。胡家庙等6个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省级医保定点。对全区9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低保户进行免费体检。完成4万名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甲流防控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加强人口管理,全员人口库建设位居全市前列。

(五)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确定。以协调、督察、环境保障等三个小组为重点的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五大公司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解决部分街道自收自支人员待遇问题。对国土新城分局、区农工局、区建设局等部门所涉及的职能和财政供养关系作了调整。重视学校移交管理工作,教育系统改革取得进展。建立了与驻地企业、商会走访交流机制。

(六)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工作得到增强

邀请专家就项目策划包装、资金争取、招商引资等进行专题讲座。赴义乌、南京等地学习市场管理先进经验,制定并实施《新城区税源建设实施方案》。摸清全区土地分类使用及闲置楼宇资源情况。用于展示形象和招商引资的新城规划展厅基本建成。第二次经济普查成果已经形成。积极借助外脑,由科技专项经费支持的区总部经济发展研究、区旅游发展规划、金康路项目策划、区财源建设研究、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研究、区产业布局和优势产业选择研究、区域老字号及名人研究、区情电视宣传片、顺城巷周边改造、幸福林带发展研究、“八办”及革命公园周边提升研究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12个软课题研究成果基本形成。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召开政府常务会19次,区政府专题会议56次。累计细化、分解、安排区政府重点工作331项,完成203项。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11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回复。坚持重大工作主动向区人大、区政协汇报和通报。形成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列席区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制度。开展“听政声、察民意、献良策”活动,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65条,逐条进行了回复和落实。通过区政府《政务动态》、《重点工作安排》、政府网站等载体,上通下达,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制定并实施《新城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目标考评体系和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全区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监察、物价、人防、档案、食品药监、质监、残联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先后受到中央、省市政府多次表彰奖励: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中国金融生态区”、“省级文明城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区”、“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区”、“全省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市节能减排评比第一名”、“西安市第14届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一名”等荣誉和称号。另外,韩森寨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西一路街道被评为“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西光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东方社区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等等。

这些奖牌是用汗水换取的,对处在爬坡转型期的新城区来说,我们需要她,我们珍惜她,我们引以为自豪!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之所以能保持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科学发展、全力创优争先、造福新城人民”为载体,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促进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以抓重点为基本工作方法。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城市提升和民生工程等工作基点,攻坚克难,由点及面,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以解近忧、谋长策保增长为首要任务。通过重心下移创新基层工作机制,加大改革力度,既解金融危机、爬坡转型近忧,又谋科学发展之长策,增强发展后劲。四是提振信心凝聚各方力量。全区上下憋足气,鼓足劲,谋发展。各个层面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和支持。这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精神将是我们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动力源泉。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以及各派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始终理解、信任和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新城建设的中央、省、市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全区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全区企业主体数量、规模和贡献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入区企业与外迁企业不能接续,招商引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二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任务仍很艰巨。无论是提升传统商贸业,还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都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三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受企业外迁、财税政策调整以及新税源培育效果有待显现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压力很大,而用于全区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的支出还在刚性递增。四是政府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仍有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面对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抓落实年”。总体来看,我区今年的发展环境好于去年。国内外经济发展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国家进一步支持西部大开发、西安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等等,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和广阔空间。从我区自身情况看,连续多年的大投入、大建设在持续显效,全区爬坡转型加速势头将继续保持。另外,随着市委、市政府的北迁,我们作为省政府所在区的政务资源优势将更加突出,留住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将更为有利。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有不利的方面: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强调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二是今年国家确定投资总量与去年持平,但信贷增量减少了2万亿的规模,资金供给能力会有所下降。三是国家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任务更为艰巨。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今年的工作中,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调整转型,实现跨越发展”为主线,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强化税源建设,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切实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区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8%,力争达到1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力争达到1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0个,总投资67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3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0个,总投资235亿元;新建项目33个,总投资152亿元;前期项目27个,总投资286亿元。策划包装单体投资2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5个以上。争取上级资金1亿元以上。

完成今年目标任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乘势而上。把握大势才能把握大局。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形势、认识形势、把握形势。既审时度势又未雨绸缪,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再铸新的辉煌。

第二,要坚持加快转型。转型升级是新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非公经济大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传统商贸业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在加快区域结构调整中实现“三大板块、六个中心”的大发展。

第三,要坚持狠抓落实。加快发展的主体在人,事业成败的关键也在人。好的思路只有落实才能体现价值,好的政策只有落实才能显现效果,好的项目只有落实才能开工建设、发挥效益。年全区的主攻方向和总体要求已经明确,我们务必全力以赴,细化责任,严格奖惩,抓好落实。

三、年重点工作

(一)以民乐万达广场开业为契机,全面推进解放路商业复兴

以建设国内一流品牌商圈为目标,对解放路沿线街景和商业布局进行再规划、再提升。加快沿线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确保万达商业步行街、新玛特、裕华商厦、保康大厦、国贸大厦5个项目建成开业。加快万达希尔顿酒店、民安大厦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公安新城分局搬迁步伐。启动建国巷周边、市四院周边和市中医医院周边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顺城巷周边改造,打造最具人文、生态特色的休闲娱乐文化长廊。实施解放路和东新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解放路沿线夜景亮化、立体绿化。举办丰富多彩的商业推介活动,聚集解放路人气、商气,营造最佳消费环境。

(二)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为契机,激活城北地区经济发展

大明宫核心区如期开园是今年的一件盛事。我们务必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带动城北。全面完成遗址公园新城范围内自强路以南、西部建材城等项目拆迁工作,确保遗址公园在今年10月1日建成开园。努力构建与曲江大明宫保护办的联合招商引资新机制。借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城市名片效应,鼓励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核心区土地一级开发。在核心区周边加快实施商业、旅游和房地产项目,提升大明宫新城板块经济价值。积极推动南郭上村、火车站北广场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以大项目带动周边区域环境提升和经济发展。

(三)以军工企业搬迁为契机,加快推进东郊崛起

关注军工企业搬迁动态。着手编制区域结构调整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与军工企业的协调力度,争取将企业总部、研发机构、民品生产环节继续留区发展。积极争取幸福林带区域规划方案通过审批。进一步发挥好科技产业园带动作用,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的生产型服务业。重点引进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等新型工业和服务外包业。协助市级相关部门做好企业外迁后的土地储备工作。

(四)以金康路等特色街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城区特色经济

发展特色经济,兑现城市价值。制定出台支持特色街区经济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政策措施,重点发展餐饮娱乐业。继续提升金

康路茶文化一条街、皇城东路历史文化一条街、西七路纸张一条街、长缨西路商贸一条街、西一路秦文化一条街、东新街餐饮一条街、康乐路文化用品一条街、公园南路特色饮食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发展档次,吸引周边行业资源向现有成熟街区集中,壮大街区发展规模。深入挖掘街区商业文化资源,加强宣传,组织特色活动,提高街区知名度。积极开展街景整治、线缆落地、夜景点亮等工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特色街区发展环境。年内引进规模以上品牌餐饮娱乐企业20家以上,新实施特色街区15条以上。

(五)以获得全国金融生态区为新的起点,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出金融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引进证券、保险、信托、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优化辖区金融业结构。延伸金融产业链,积极发展各种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更强的卡中心、数据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发挥金融机构在项目评估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合作共赢。扶持壮大区基司、城司等区级融资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楼宇资源在总部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完善辖区总部楼宇资源信息库、总部企业信息库和拟引进重点总部企业信息库。建立完善对全区总部经济发展的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区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意见,明确扶持政策。年内引进36家企业总部入区发展。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研究出台支持区域会展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营造全区发展会展经济的良好氛围。以索菲特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整合世纪金源大饭店、金花饭店、新兴戴斯酒店等平台资源,统一策划,宣传推广。以“陕西省会展年”活动为契机,配合搞好国内外大型知名展会。精心办好第六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陕西省信用建设论坛等展会。结合商贸优势突出、军工企业众多、医疗资源丰富等区域特点,主动策划具有新城特色的品牌展会。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围绕“八办”和革命公园周边环境改善,积极创建“八办”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国际青年旅社等特色旅游休闲娱乐和住宿业。加大对东岳庙、韩森冢等潜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力度。依托老企业、老厂区品牌和资源优势,探索发展工业旅游和创意产业。

(六)以提升年工作为抓手,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提升年工作由主干道、城市出入口向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的拓展。重点实施门头牌匾示范街、绿化亮化示范街工程。完成环城路、东二环等处立体绿化,新建绿地广场3个,拆墙透绿1000延米,新增绿地1.1万平方米。加强辖区交通秩序治理,开展百日整治专项行动。继续加大渣土车野蛮拉运、占道经营、违法建设及乱搭乱建治理力度。全力推进数字化城管,创建规范化执法中队10个。全面完成“十一五”双减排任务。积极开展“四城联创”,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积极做好存量土地的收购储备工作。启用全区规划模型展厅,打造我区对外宣传新窗口。

全面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坚持拆、迁、建、效并举,旧城改造重点由大拆迁转向大安置、大招商、大建设、大见成效。年内投资44亿元,完成联志村、石家街村2个村的整村拆除,完成南新街—炭市街等7处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全年拆除各类建筑物1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游艺市场、东七八路、安仁坊等已拆迁土地招商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祥和居、八府庄园、玄武路等安置项目进度。年内建成安置房30万平方米,确保5000户被拆迁群众顺利安置。

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做好地铁一、二号线建设和地铁三号线拆迁的配合工作。以缓解辖区南北交通压力为重点,加快道路管网改造步伐,加快实施公园南北路拓宽改造和经九路项目。完成环北路等7条道路7000米线缆落地工程。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消除道路“三烂”。充分利用地上地下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建各类停车设施。

(七)以新城高陵工业园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飞地经济”

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商贸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弥补工业发展“短板”,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对接步伐,明确园区范围、利益分成、合作机制等关键问题。着手编制专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明晰产业定位,尽快启动园区建设。强化与辖区企业和大型商户的衔接沟通,鼓励拟搬迁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入驻园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

(八)以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为引领,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作为老城区、中心城区,在全力爬坡转型的同时,我们将更加关注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造福新城人民。

实施和谐社区建设“八项工程”。全面实施社区强基、温暖、再就业、健康、平安、风尚、敬老、凝聚力建设等“八项工程”。落实政策规定,逐步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问题。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完成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抓好两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20个社区服务站试点工作,年内创建“六好”和谐社区15个。

认真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托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三级平台,发挥大学生创业基地和教师家属创业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就业1.2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00万元。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年内完成廉租住房保障700户以上,其中实物配租100套以上。

全面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投入资金868万元,支持区域自主创新。积极实施“蛋奶工程”和“校园安全工程”,完成华山中学与秦川中学合校工作,完成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内含元殿小学等3所学校拆迁工作,启动2所新建学校建设。年内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260场次,安装健身路径12套。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快区技防信息化项目建设步伐。在解放路、长乐路、西京医院周边等主干道、重点单位新增180个监控设施,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处置和打击犯罪能力。进一步提升“三率”。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全年无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进一步规范秩序,全面创建“三无”街道,争创“三无”区。

(九)以“抓落实年”为统领,着力提升政府效能

全面加强学习。要将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形成自觉读书学习、深入思考问题的良好风气。在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学习基础上,重视学习经济和城市建设管理知识,加强经济运行形势和经济指标分析。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做到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思路,把思路转化为项目。坚决克服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行的倾向,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居民服务、为上级服务、为街道服务、相互服务”等五个服务理念。突出抓好为企业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把主动服务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为企业发展加油鼓劲。全面掌握重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给予扶持。加强督查,确保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强化考评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对部署的各项工作,逐级分解细化,落实到人。政府公务人员每天心里要明白干什么、怎么干。通过考核评比,要让大家知道工作谁在干,谁在承担压力,谁在做贡献;谁向上级争取支持多,谁帮企业解决问题多。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制定《新城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办法》,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做好区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加强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全面完成区属五大公司改革。按计划解决街道自收自支人员财政供养问题。按照国家新医改要求,积极推进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简会议和文件,把精力和时间更多投入到调查研究、项目建设上。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坚决查处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问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