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教师教学总结

高职教师教学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职教师教学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使得我国的社会生产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于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动了相关教育的发展。事实上,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了外聘教师制度的构建,继而以此为基础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并实现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最终带动了相关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生产、发展输出了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1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向社会输出质量较高的技术性人才,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于外聘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但事实上,外聘兼职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1外聘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

事实上,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提高,为社会的生产提供质量较高的技术性人才,其往往聘请在校研究生或者社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研究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沟通,继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其次,就是在职的社会技术人员的授课时间难以与学校正常的教学时间吻合,继而导致相关的教学活动难以高效的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为了推动相关教学任务的有序完成,忽视了对考核以及教学督导制度的构建,继而使得外聘兼职教师缺乏归属感,从而使得兼职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

1.2外聘兼职教师普遍缺乏责任感

在高职院校外聘在职社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实时间的限制以及受时外聘教师教学态度的散漫,使得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调课的情况,并最终对高职院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聘请的在校研究生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实践以及其教学目的的不纯(抱着锻炼或勤工俭学的目的),使得相关的教学效果低下,学生不能从中学习到相关的技能,继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及相关技能的提升。

1.3外聘兼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事实上,高职院校在外聘社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该技术人员都属于其单位中的技术骨干,因而,会因为繁重的工作任务而无法专心进行相关的教学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个别高职院校为了推动相关教学环节的有序开展,逐渐聘请已经退休的老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授课。事实上,老技术人员虽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技术,但是其对于新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得相关的教学内容过于老旧,不利于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而这一状况的出现一方面使得外聘兼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相关的教学效果低下,不利于学生适应时展的需要。

2加强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教育的状况,加强了对于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2.1D变外聘教师管理理念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相关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相关部门逐渐加强对于外聘教师管理理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各大高职院校普遍采取行政管理的方式进行外聘教师的管理。这种状况的出现,就严重打压了外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相关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教学任务的实现。基于此,就需要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进行外聘教师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于外聘教师发展空间的注重,并通过开办教研、说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外聘教师提供学习机会。事实上,通过上述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外聘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相关教学任务的实现,推动学生以及外聘教师的共同发展。

2.2构建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高职院校在打造外聘教师师资队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状况,对外聘教师的聘请、任用、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管理,并由此构建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事实上,高职院校采取上述的措施能够加强对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及分工的明确,从而使得外聘教师的任用和管理有了更可靠的依据。总的来说,这一措施的落实增强外聘教师的归属感,并对教师的教学以及相关环节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并最终带动相关教学任务的完成。

2.3构建多级别、多层次的管理体系

事实上,高职院校在进行外聘教师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教学管理部门与人事处、督导处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问题。基于此,就使得相关部门加强对于多级别、多层次管理体系的构建。仍旧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状况,逐步完善对于外聘教师的管理体制,并最终构建起了多级别、多层次的管理体系。

事实上,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体系,能够搞笑的促进对于该校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任务的划分和明确,从而推动了相关管理的有序进行。该校在该种管理体系之下,明确聘教师的遴选和相P任职材料的收集、审核均有各系部负责外,而外聘兼职教师任职资格的审批工作则是教务处进行相关的管理。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在建设外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逐渐构造起多级别、多层次的管理体系,能够推动相关的使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继而在此基础上带动了有关部门对于外聘教师管理效率的提高,最终由此推动相关教学任务的实现。

2.4加强对外聘教师的培训

在学期初,高职院校应对新进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务管理培训,使他们了解院系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与教务管理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引导和规范教学活动行为;定期举办高职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培养兼职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思想;组织他们参加教学公开课和观摩课,从而使兼职教师熟悉高职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更新教育理念。召开专兼职教师经验交流会,鼓励兼职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教改课题的申报,委派兼职教师参加高职教学研讨会、教师培训会等,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高职教育的规律和人才培养方法。

3加强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前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事实上,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在加强对于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促进职业教育特色等作用。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3.1有利于强化职业教育特色

在实际的高职教育过程中,相关部门加强对于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的外聘,能够以此为基础,为实际的校园教学注入强烈的职业信息。

事实上,外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不断的推动最新技术、规范等相关信息的讲解,并将自身的职业技能以及经验传授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继而推动了高职学生技术技能的熟练以及职业意识的强化。除此之外,外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相关的实践案例进行讲学,继而带动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

3.2有利于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

事实上,高职院校加强对于一线工人的外聘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借助相关外聘教师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加强对于社会各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了解。而这一状况的出现,恰好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于社会、市场的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了解,继而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推动相关部门对于课程以及专业的调整,从而促进新专业的开发以及课程内容的优化,实现对于适应性、针对性较强的技术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并最终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外聘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我国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高职教育必然获的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红霞.加强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策略略谈[J].经营管理者,2014,(32):240-241.

[2]陈雪梅.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究――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57.

[3]张书华.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舞台,2011,(12):278-279.

高职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随着高职教育实用性人才培养优势的凸显,高职教学改革更加深入,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以项目活动的开展为前提,注重师生的教学合作与互动,在高职教学中意义重大。本文以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汽车运用与维修;应用分析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具有社会性活动计划特性的同时更兼顾科技类项目设计的优势,其对比传统的课程教学或者单纯的课题研究,更侧重实践与操作的比例提升。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的教学课程,相比某一问题的侧重讲解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侧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因此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可以实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作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汽车成为家庭比较常见的耐用品,而汽车维修也成为热门行业,高职教学中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一度成为热门课程。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仅仅掌握基础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是不够的,其必须具备专业的问题分析能力与协作创新能力,而这就要求积极做好高职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深化。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更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侧重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还原与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更高,对课程本身的了解把握更到位,对教学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向。

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1、深入市场了解需求做好调研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当前的市场人才需求,如果高职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匹配不到位,高职教育也失去了自身意义。因此必须做好前期调研,最大限度了解市场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定位。高职教师只有在充分明确市场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及该专业的具体发展培养导向后,才能以此为参考制定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目标,而这也是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

2、积极确定项目教学的实际任务

在明确项目教学目标后,必须做好项目教学实际任务的明确,而项目教学任务的明确以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充分了解与把握为前提,以此为依据制定各个板块的教学计划及目标。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将基础知识作为技能训练服务的重点,保证项目教学内容前瞻性与科学性的兼顾,在讲解阐述基本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诱导。我们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中的具体教学模块为案例进行分析,其中汽车启动系统教学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的重点,划分为12个教学课时,教师制定阶段性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首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熟练完成汽车启动系统的启动检查并明确其电路工作原理。其次让学生了解汽车起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再次让学生熟练完成发动机的有效检测。最后保证学生能够维修汽车的对应故障部位并对故障的起因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通过分阶段分层的教学目标分解,实现了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融合,也推动项目教学的实施并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3、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并组织教学实施

在明确了项目教学目标后就必然要做好项目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引导教学实施。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建议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师指定每位小组的组长,负责组内纪律的维护与项目教学计划的引导实施,组长同时负责检查小组成员阅读资料并带动问题的研究,而教师则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引导共同探讨完成重难点的提料与项目总结。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教师明确项目教学的计划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项目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实践,而教师的示范引导可以在该环节中让学生明确项目工作的基本程序并提升学生自身的问题探讨兴趣,提升该专业的课堂学习趣味性与丰富性。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个性与差异的兼顾,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做好因材施教与循循善诱引导。

4、教师积极做好项目教学总结及评价

项目教学法从目标的制定到计划的执行,其最后一个环节当属项目的教学总结,通过项目教学总结教师可以及时了解项目教学中的得失,做好后期教学的借鉴指导,实现教学评价积极作用的最大凸显。要想实现项目教学总结的优化必须着手教师自身与学生两个层面,从教师层面而言,必须做好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项目教学中的得失,总结经验与教训,实现优秀教学成果的共享与教学失败教训的共勉,而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也强化对自身认知的不足,获得更为真实的成长体验。从学生层面来说,必须引导学生自我组织项目教学评价,学生小组组长代表发言就自身项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小组成员项目交流项目实践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明确不足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补救措施。只有做好项目的总结评价才能让项目教学的实际效用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学生认可项目教学,提升课堂主动性,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实现课程复杂理论知识的具象转化,提升自己的实战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课堂教学融入,实现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凸显,学生的课堂参与与实践锻炼积极性得以提升,教学效果显著。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也让学生有了跟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更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对具体问题的自我剖析上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有效推动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

作者:高晓岚 单位:四川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邱亚宇.浅谈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双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

[2]郗宏勋.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方法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246-247.

高职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自主研修;专项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15-02

一、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面对的主要问题

1.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都属于职业教育,具有共同的属性,但是两者的理念、内涵、规律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的过程中,最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对政府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办学方向等缺乏了解;对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不熟悉,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理解不深刻;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把握不准确,对高职学生如何培养、如何管理等现实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对高职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认识比较模糊。这些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问题,导致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往往定位不准、目标不明,容易在实践上产生偏差。有的老师片面强调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同宗同源”,简单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看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提高,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套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强调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机械地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划上等号,轻实践,重理论,最终都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满足不了高职学生学习的需求。

2.知识和能力结构有待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按照培养这些工作能力的实际需要吸收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要具备较为渊博的知识体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较好开展教学的能力。这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明显高于对中职教师的素质要求,使得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应。

首先,专业理论结构不合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初中级操作型技能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定位,加之中职学生专业理论学习接受能力所限,中职教学对专业理论教学的要求较低,中职教师现有的专业理论水平一般情况下都能“应付”得了教学,因而平时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重视不够,对专业理论发展趋势较少给予关注,对专业前沿知识了解不多,导致专业知识更新滞后、知识结构老化。这使得中职教师在向高职教师转型过程中明显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教学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高职教学能力不足。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模式化,习惯于满堂灌的传授式教学方法,缺少启发性、创造性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知识转移能力不够,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技术岗位需求开展教学的能力相对欠缺;开发、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弱,大部分教师的授课还停留在书本上。这些距离高职院校教师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再次,科研能力欠缺。中职学校比较强调教育传递知识的功能,对科研工作缺乏重视,科研工作往往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科研内容更多侧重于中职教育本身的研究,对技术研究、技术服务涉及较少;在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和职称评聘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些工作中,对科研课题、论文及著作的要求不高,因而中职教师多数为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较少。他们一般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学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较弱,特别是科技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与高职教师差距较大。科研能力不足,成为阻碍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

3.面对“转型”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长期从事中职教学,对中职教学驾轻就熟,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型”要求,面对新角色、新任务,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他们要比高职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行。对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突然变化,有些老师并未作好心理上的准备,难免产生抵触情绪,对“转型”持消极态度,不能主动“转型”,甚至“能靠则靠,能能则等”。对“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中等职业的延伸,认为自己昨天能教中专,今天照样可以教大专,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深入不够。

二、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突破点

鉴于中职教师与高职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的较大差距,中职教师要成功实现到高职教师的“转型”,重点应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1.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包括: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办学方针、办学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办学宗旨、培养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并据此明确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特殊要求。

2.完善教育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中职教师在“转型”过程中,既要掌握高等教育学知识,包括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等,又要掌握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了解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还要关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和变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展教学。

3.完善专业知识。要较全面地掌握所在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本专业的先进技术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前沿动态,能够胜任本专业中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4.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要深入社会,了解行业态势,熟悉企业岗位技术要求、生产流程和市场运作流程,及时学习和掌握各种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到的新技术,将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5.完善科研能力。能够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掌握科研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通过教学研究反思总结教学实践,能结合专业开展教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三、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途径

1.明确“转型”目标。由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尚未很好衔接,一些中职教师在转型时要调整专业方向,学校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规划和培训计划,帮助他们确定专业方向,为他们的专业发展铺路搭桥,创造条件。要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学校的专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不能让教师会什么教什么。

2.鼓励自主研修。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最有效的途径是自主研修。“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学校要积极鼓励并促进中职教师从高职角度来审视自己、正视差距,积极主动地按照高校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时间、推荐好的学习材料,并为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和载体。

3.开展专项目培训。专项培训是根据中职教师“转型”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各类旨在提高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理论水平、更新专业知识,拓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轮训。专项培训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效果。专题培训方式包括邀请专家作报告、举办专题研讨会、举办培训班、参观考察、出国研修、学位学历进修以及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

4.强化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促进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实践锻炼的方式包括:鼓励中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安排中职教师通过挂职锻炼、脱产培训、假期集训等方式深入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第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中职教师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参加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安排中职教师参与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方法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等核心工作中体验高职教育教学,提高综合教学能力;实施“导师制”,有针对性地安排高职教师对中职教师的教学、实训以及科研工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5.工作与科研密切结合。要鼓励中职教师将科研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培养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鼓励中职教师结合专业教学,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科技创新和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建立和落实科研工作与教师工作业绩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把科研工作作为评价工作业绩和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从“量”和“质”两方面对中职教师科研工作作出硬性要求,推动中职教师自觉把科研作为工作学习和自身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综上所述,无论从学校角度还是从教师个人发展角度考虑问题,都必须重视中职学校升格或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后教师素质提高和转型问题。要根据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差异以及高职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明确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转型面对的主要困难和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转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只有迅速提高中职教师素质,使之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才能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朱向锋,林文丽.陕西省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

[2]徐晶.中专升格高职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高职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高职教育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文字信息,还能够观看到其中的影像和声音,学习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视频以及音效等生动的效果,将教育教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及教学内容的生动感,同时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刻板性。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广泛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促进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能力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完全依赖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依靠多媒体,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只需要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既简单、有高效。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思维以及灵感是在与教师讲解以及板书过程中碰撞出现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将教学内容一页一页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1]

2.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

良好的利用课件开展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知识,形成良好的能力素质。但是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将课件制作的天花乱坠,只追求新鲜来迎合学生的口味,导致主要的教学内容被一些无关的装饰物掩盖住,学生无法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与原本的教学目的相背离。

3.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当前,在高职教学工作中,不论是否需要多媒体,都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课堂教师只是内容的讲说者,对问题分析以及思考的过程几乎没有,甚至有些教师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开展教学工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但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些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对网络上的课件或多年的课件进行全封不动的拷贝,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以及效果的取得。

二、高职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有效策略

1.要有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

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保证多媒体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类型的不同,合理使用多媒体。例如教学内容中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学生感到枯燥的课程,比如政治课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专业性的课程,则不宜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师通过板书教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复习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的理解记忆得到巩固,但是新课的讲授则不宜使用多媒体。[2]

2.提高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

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也不是万能的,教师应将多媒体作为自己教学的工具,把握好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流程,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方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受多媒体的影响,知道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不是教学内容的讲说员,应通过自己的富有激情讲解、抑扬顿挫的语气来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黑板以及多媒体,实现高效教学。

3.优化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设计的优化来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譬如,课堂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难点是什么以及课堂内容的整个框架是什么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应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学习的思维方式,掌握学习方法。对此,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剖析教学内容,对内容进行层层分析,反复巩固,难点问题重点讲解,并对学习框架进行总结。只有将多媒体教学内容设计得非常生动、有层次、有逻辑,才能够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思维并使之掌握学习的方法。

4.及时更新和完善知识

在高职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拷贝网络上或以前的教学课件,不管课件中的教学内容是否与当前教学任务相符,而且不能及时对课件中的知识进行更新和完善,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职教师应从学生以及当前教育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案,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发展实际相符的高质量的课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逐步形成最新、最实际的能力素质。[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应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利弊,扬长避短,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接受更好地教育,培养素质更高,更加专业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曾楚辉.论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19-120.

[2] 贾红瑜,冀盈.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必然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6,01:67-68.

[3] 胡萍.计算机多媒体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J].医疗保健器具,2007,11:40-42.

高职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能大赛;作用

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也有自己的教学特色,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能型,实用型的技术人才。那么,怎样才能检验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高含量的专业技术呢?毋庸置疑,技能大赛就是最好的平台。最近几年,技能大赛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政府、学校、企业等对技能大赛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技能大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简单地说,技能大赛可以检测高职教育的效果,能将高职教育的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从深度上说,技能大赛可以对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师资力量等进行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高职教育的改革

(一)技能大赛引导高职教育改革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开展的技能大赛,大多数都与实际接近,与企业相关,与生产岗位贴切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目的在于突出高职教育的技术化、技能化,是完全符合现代教育新标准的。在技能大赛中,除了要参加技术竞技的学生外,还会请到一些行业专家、企业人才等,这些专家将直接参与技能比赛,全程观察比赛,并专业化地对比赛做出评选,使整个比赛过程,包括比赛内容、比赛方式、比赛实际操作环节都更加规范。另外,竞赛所选用的试题和项目都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又与社会实际需求贴切,既能完全体现高职教育中的高端技术,还能使选手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更加真实,由此可见,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高职教育重新规划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二)拉动高职教育的进程

技能大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拉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开展技能大赛时,各大高职院校都积极主动地联系企业,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和“就业”衔接在一起,从而实现高职技能教学与岗位就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二、对教师自身的强化作用

(一)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观念

在实际的比赛中,所涉及的比赛项目和比赛内容,都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比较贴近,并且还能更加方便地衡量某些岗位的人才需求量,技能大赛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树立职业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研讨、阅读赛组委的文件,观察、学习比赛项目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经过邀请企业管理者,企业专家来指导比赛后,教师可以更加明确地指导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以及当前学生实际掌握的技能程度等,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的问题,使高职教育更加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在高职院校举办的技能大赛中,教师是领导者,是比赛项目规划,比赛规则制定的直接参与者,在实际比赛过程中,教师通过与企业专家、行业人才进行交流沟通后,能更加讲解企业生产运转的情况,比如,机器加工,维修类的比赛,教师就可以通过专家更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帮助教师开展专业化的素质提升,检验教师固有的教学水平,弥补教师教学的缺陷,让教师的自身内涵持续提升,让教师更加深度地认识行业,从而让教师从纯粹的教学者和指导者变成行业内的专家。

三、技能大赛对学生的素质提升

(一)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素养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通过赛前、赛中、赛后等环节获得不同的职业素养指导;在日常技能训练中,学生也会自主关注相关企业发展的动态,并且制定一系列针对该企业发展的学习计划,同时,在比赛中,学生自身的创新思想和专业技术,通过碰撞和融合,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大幅度的提升,在实际的技能操作中,因比赛规则和好胜心的原因,学生的思维严谨度和学习动力都能有所增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冷静处理突发事件,比赛结束时,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学会总结和积累,从而形成终身职业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技能比赛中,具有创新意识的项目总能获得高分,为了能够在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挖掘新方法、新技术,进而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磨砺,再加上赛后评委的专业化点评,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有很大提升。

四、总结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教师,都能从技能大赛中获得帮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可以得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另外,高职院校的学校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技能大赛的渠道,了解更多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人才培养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高职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高等教育意义重大,一方面,社会对于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且专业实践能力是企业选择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任,只有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才能促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另一方,高职院校和普通大学不同,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技术,提高学生就业率。因此,应当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二、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内涵

第一,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践能力。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中,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技巧性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搜集资料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技术实践能力等。一般来讲,实践操作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应用电脑或者相应设备的能力。所谓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操作能力,从而提升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应当重点培养的能力。第二,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高等职业教师的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是指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发现一些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总结教学经验并且将经验推广。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要求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改革的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是从实践活动中得到。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对工艺或者系统加以改进,对于行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联系相关行业能力。联系相关行业包括:熟悉社会行业的具体背景以及发展趋势。作为高职的教师,应当积极和相关行业的企业进行交流,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吸收相关行业的有益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联系相关行业的能力是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高等职业教师应当加强自己联系相关行业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特性

第一,专业实践能力经验性。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离不开社会活动,教师通过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教师是通过经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教学能力的,没有经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无从谈起,一般来讲,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当中才有意义,才能进入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只有包含经验的教学,才能将理论知识深入浅出传授给院校学生。目前,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应当积极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可以从中积累经验。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能够更快促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并非对立,而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经验不属于理论,但是离开实践经验谈理论不利于知识传授。只有通过经验教训,才能从经验中更深入理解理论。第二,专业实践能力情境性。专业实践能力依赖情境,离开具体实践谈专业实践能力无从谈起,情境是实践的载体,实践能力培养也是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情境才能开展,首先,教师处理具体问题需要设置具体的情境。其次,教师通过具体情境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情境具有其特殊性,在不同的情境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情境下,要求教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的问题。此外,教师实践能力水平具有一定范围,不是所有的情境角色都能够扮演。教师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脱离情境,无法促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

四、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

第一,制度缺乏完善性。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到今天,社会各界人士都认识到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然而,仅仅只是思想层面认识到了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重要性,实际上,我国的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首先,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选拔,没有对实践能力做出相关要求。当前大多数应聘高职院校的教师为应届大学生,相对而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专业型教师非常缺乏。其次,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晋升的考核标准,教师晋升主要看重的是教师的论文数量以及科研成果,对于实践能力忽视,直接导致当前高职教师轻实践重理论。最后,政府部门也没有规定高职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水平不高[2]。第二,内驱动力不足。当前,我国的高职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普遍不高,其中一个原因是内驱动力不足。我国的高职教师一般习惯理论知识传授,对于专业实践能力往往忽略,不愿意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教师认为课堂授课才是教师的基本任务,至于下车间等实践活动不应参与,有失身份;其次,教师发展自身的过程中,一定会考虑投入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有效提高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只有通过科研成果才能赢得尊重,因此,大多数教师针对这样的考虑,选择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忽视实践活动。[3]

五、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对策

第一,政府方面应当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在动力,建立教师准入机制,将专业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应聘考核的一个标准。要求所有教师任职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或者获得相关权威机构的实践能力证书方可以任职。此外,高职教师评审中,应当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促使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第二,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数企业认为,与高职院校合作无法直接创造利润,需要进行培训之后方能创造利润。因此,为了经济利益,大多数企业不愿与高职院校合作,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政策,通过减免税收或者其他手段,促成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高等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第三,作为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平台,举办大型的培训项目,从而提升教师分专业实践能力。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委托相关单位举办教师实践能力培训班,加强教师和培训技术人员的沟通,从而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第四,作为学校,应当建立专业标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相关企业,为企业输送人才,然而这些企业各具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发挥指导作用,根据企业特点、行业特点、行业标准制定出一整套的专业标准。学校方面应当积极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并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从而保障标准能够和实际行业标准一致。第五,学校方面应当积极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首先,重视年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促使其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其次,从相关行业的企业内部聘请一位优秀的人员作为讲师,针对教师专业实践做一个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第六,高职院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考核制度,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根据专业的具体特点,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考核的主要内容应当紧跟行业步伐,体现新工艺的要求。实际考核工作中,可以聘请相关行业中的技术人员出题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考察各位教师之间的差距。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对于院校发展意义重大,实践能力缺乏会制约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应当从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努力,经过三个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翁爱萍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高职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兼职教师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1加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意义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在以下方面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首先,有利于保障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其次,将丰富和提高高职专任师资队伍水平和企业研发能力。通过聘用兼职教师,高职专任教师能够在与兼职教师的共同教学过程中,了解行业的情况,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增强科研敏感性,从而提升自身水平。从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对于保障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建设和管理一支兼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面临着兼职教师数量调控和兼职教师质量保障的双重难题。

2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2.1兼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按照高职院校选聘兼职教师的有关规定以及高职院校办学需要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企业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最主要来源,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此,浙江省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来源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另外,高职院校在企业兼职教师选聘方面,从职称看,呈现出从高到低的金字塔形状。职称状况反映的是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能力,与兼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但是兼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需要其具备一定的理论能力水平,因此,职称状况与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呈正相关的。

2.2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偏弱

高职院校为了能够达到兼职教师比例,往往注重聘用,轻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使用,各项评估、建设验收中,验收指标也只是体现在检查聘书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检验,也无法提高。即使某些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聘用中,注重聘请行业名师专家,但就笔者了解,这部分高水平兼职教师,往往担任的是“顾问”角色,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其兼职教师应有的作用,不是体现在教学上,而是体现在应付各项评估、检查、验收的文字方案中。

2.3承担职责较重,管理考核较多

这些职责包括填写“授课计划”,并将“授课计划”送教研室主任审核;按照教学大纲撰写好教案,并要求教案内容详细写明教学时间、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以至作业布置等;还规定兼职教师的着装应大方,精神应饱满,并要求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规定兼职教师在课后应与学生多交流,掌握学习情况;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也做了详细规定:在学生上交作业后、下次上课前完成作业的批改、评定和成绩记载,并作好讲评

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使用上,除要求其承担较重的职责外,还对其实行较为严格多样的管理考核。不仅有日常管理,还有涉及档案管理。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管理考核方面,牢牢占据了主动权。兼职教师在所有管理和考核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旦考核结果有失公允,兼职教师在学院范围内无法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申诉。

2.4薪酬待遇偏低,人文关怀不够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薪酬标准设定上首先,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不支付底薪,薪酬按照所承担的工作量计算。其次,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薪酬设计普遍与兼职教师的职称挂钩,依据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四个档次设定薪酬档次。实际情况是,兼职教师在社会行业企业中的薪酬标准是按照其能力设定的,兼职教师普遍不重视职称评定,因此,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但非高级职称兼职教师中行业经验技能较强者却大有人在。如此导致的高职院校很难吸引到有能力有水平的兼职教师任教。

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中,主要注重的是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忽视了对兼职教师的人文关怀。这首先体现在对兼职教师的培养力度上。兼职教师的培养一是应该加强对其教学能力的培训,一是为其提供相应的上升空间。在这两方面,高职院校的力度都显得不够。

其次体现在对兼职教师的权利保障上,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管理中人文关怀不够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只有个别高职院校在管理办法中规定实行兼职教师教师午餐补贴制度,为兼职教师在校上课期间提供休息场所和报销部分车旅费。

3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工作改进的对策

3.1宏观政策保障体系方面

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格聘任制度;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提供资金支持,国家要在宏观上对兼职教师培训经费来源进行规定。在兼职教师培训经费来源上,宏观政策保障体系应该明确国家、学校、企业、社会在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建立“全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总库”,将各高职院校分散管理的“兼职教师库”统一起来,从而为各个高职院校动态聘任兼职教师提供方便,同时,也为今后兼职教师培训、考核等工作提供直观参考。

3.2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管理平台方面

来自行业或者企业兼职教师,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在管理方面,必须实行较为特殊的政策和制度,在保障兼职教师原有职业任务基础上,通过与企业协商,确保兼职教师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兼职教师管理平台。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为兼职教师的来源提供保障。高等职业教学的办学强调校企合作,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哉剐F蠛献靼煅В与行业、企业保持着密切的系,有的高职院校甚至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自已较为稳定的企业合作伙伴。通过与“职业教育集团”中的企业合作,高职院校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来源,从而能够较好的解决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流动性过大的问题。

3.3明确聘任程序实行绩效考核方面

有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与兼职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另外,有调查显示的兼职教师都是经熟人介绍来高职院校兼职的,兼职教师是由单位派遣或推荐,只有少数兼职教师是自己应聘的。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聘任的把关上存在着问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首要问题是应在兼职教师的选聘上,实行较为严格的选聘程序,而非“任人唯熟”。兼职教师在待遇上,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将兼职教师视为“临时工”,导致相当一部分兼职教师对薪酬待遇不满意。调查显示,兼职教师认为薪酬待遇偏低的占到了。如何保障兼职教师待遇,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兼职教师实行绩效考核。兼职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从师德修养和职业教育修养的考核、聘前考核、聘期考核三个方面进行。在实行兼职教师绩效考核中,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编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实施能力鉴定、营造学习环境、沟通与交流、展示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等个指标、个观测点。

3.4实行培训制度,提升教学能力方面

高职院校有必要实行培训制度,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培训,可以通过分散培训和集中培训两种形式进行。分散培训。主要是学院人事、教务部分,为每一位兼职教师安排一位专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发挥专职教师对兼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集中培训。主要是针对兼职教师“师范素质”的培训,主要由人事、教务部门组织,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分为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由指导小组组织兼职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讨论与研究,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教师岗位技能,熟悉教师教书育人方法。

4结论

总之,要解决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在数量、质量问题,需要认真总结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经验。应该着手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兼职教师资格聘任制度;应该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明确兼职教师培训经费来源;应该制定相应建设规划,明确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高职院校自身也应该健全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可以结合自身办学,制定发展规划;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管理平台;可以明确聘任程序,实行绩效管理;可以实行培训制度,确保教学质量。企业应该增强参与校企合作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审视教育中的“罪”与“罚”[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7]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卷[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8] 江秀兰.高校兼职教师的管理创新及制度建设[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高职教师教学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

高职教师教学技能指的是教师应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行为方式。国外的相关资料显示,高职教师教学技能包括教育技能、教学技能以及科研技能和基础技能;而国内高职教师教学技能一般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演示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以及组织教学能力等。要给学生传授职业技术或者是职业技能,教师就必须具备某项专业的技能,以便对学生的就业或者是职业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

一、高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现状

1.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对教学没有针对性以及缺乏专业背景和知识

一般来说,高职学院基础课教育的教师几乎都来自师范类院校,教师基本教学技能都比较高。相比之下,这些教师欠缺的是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背景,使得他们不能够针对不同专业或者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够及时地发现基础课程与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联系,还有的教师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共用一套教案。

2.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基本技能不够强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师范类院校,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教师技能训练;而对于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教师技能培训,致使这些教师对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同时影响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导致教师教学质量偏低。现在还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教师过多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授课,学生就像是看电影一样,无法凸显教师的情感以及示范作用。同时教师的书写水平以及口语表达能力逐渐降低。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技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他们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是没有合理地组织教学以及不能够科学地设置课程的难易度,使得高职教学的质量、效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提升高职教师教学技能应该采取的策略

1.提升高职教师教学技能要关注教师个人的发展

提升高职教师教学技能要关注教师个人的发展,在学校相关制度以及规定的前提下,给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通过教师的业务能力、兴趣以及专业知识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然后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查缺补漏,积极改进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且要及时归纳总结,以便提升教学技能。另外,高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要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符合,尽可能多地培养技术应用型和操作型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要为前提,高职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以及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只有高职教师具备了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实际操作运用能力,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2.提升高职教师教学技能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学生对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方面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技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对教师进行评价,就必须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如果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准备充分以及对学生要求严格,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而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辅助作用,可以明确内容的重、难点,以便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思维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提升高职教师教学技能不仅要重视教师个人的发展,同时还要关注高职院校内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并且要科学、合理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但对教师的教学成果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对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有一定的帮助。在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应该强化专业课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基础课进行教学以及增强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知识。

参考文献:

周丙洋.高职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03).

课题名:本文系《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策略与机制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GZC12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