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环保教育

学生环保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生环保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环保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环保教育;现状调查;影响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1 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我国有关领导曾强调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当前社会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少年儿童环保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环境的状况,甚至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为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秉承“生态文明从小抓起,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的理念,全面提升孩子们作为“未来地球小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之切实加强环保教育,这对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2]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环境问题自然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2 化工园区环境污染现状及小学生环保教育情况调查

2.1 化工园区环境污染现状调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不断引进大批化工企业,长期以来,空气、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突显起来,自然也就会给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隐患和影响。而对当地化工园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体现如下:

2.1.1对园区水体环境的影响

水是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迁移、循环的重要介质,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很大一部分是以水溶液的形式进行排放的。一旦化学物质进入水体,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地方化工厂污水经化验,含有酚、氰化物、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2.1.2对园区空气环境的影响

化工园区上方的空气对地方居民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有毒气体也同时被排放到空气中,使得空气质量变差,甚至在空气中迷漫着多种难闻的气味。每至秋收时节,雾霾也将严重影响化工园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2.1.3对园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央视《新闻1+1》曾报道过一条新闻:曾对某一线城市进行食品抽检,其中大米抽检的不合格率超过了40%,主要问题是因重金属超标。随着“镉大米”、“重金属蔬菜”、“血铅事件”、“癌症村”等事件的曝光,引起广大群众对土地污染及粮食安全的担忧。因为,化工园区的土地一旦受到污染,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最终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2.2化工园区小学生环保教育情况调查

为全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意识,激发他们崇尚绿色文明的情感,作为宿迁市宿豫区化工园区唯一一所实验小学,宿豫区启明实验学校切实做好园区小学生环保教育情况的调查工作,并专门对该校200名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水平,课题组设计了两组问卷,第一组问卷针对低年级组(1- 3年级),第二组问卷针对高年级组(4- 6年级)。调查时间是在2014年3月- 4月,发出问卷200份(其中第一组问卷120份, 第二组问卷80份),最终收回问卷182份。其中有效答卷171份(第一组问卷108份,第二组问卷63份),完成率为85.5%。实际调查的样本组成与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组成与分布情况

分组情况

占有效样本总数比例(%)

有效问卷样本数

第一组(1- 3年级)

90%

108

第二组(4- 6年级)

78.8%

63

本次调查所设计的两组问卷,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生所具备的环保知识情况;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情况;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情况;小学生对环境与人类关系的认识情况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大致反映了化工园区小学生环保教育的基本情况。

2.2.1环保知识水平较低

在两组问卷中,关于环保知识的题目各6题,每题2分,每卷共计12分。经过统计,两组问卷均没有得满分的。第一组问卷平均为3.5分,第二组问卷平均为4.2分。其中关于“温室效应”的调查,第一组在108份有效问卷中,“你听说过温室效应吗?”,有32人选择“听说过”,仅占29.62%;第二组在63份有效问卷中,“你知道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吗?”,有31人正确选择了二氧化碳,仅占49.2%。调查结果显示,化工园区小学生的环保知识还处于较低水平。

2.2.2对环保措施了解甚少

在对小学生关于对环保措施了解状况的调查中,课题组调研所涉及的主要范围包括“自然保护区、中国珍稀动植物”两个方面。

表2 对环保措施知晓状况

分组情况

所涉及的主要范围

问卷正确率

第一组(1- 3年级)

自然保护区

21.08%

中国珍稀动植物

3.60%

第二组(4- 6年级)

自然保护区

31.22%

中国珍稀动植物

3.91%

在对“噪音排放”、“ 防大气污染”、“ 生产污水排放”、“施工垃圾分类处理”等环保措施知晓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对我国珍稀动植物保护措施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尤其是在“珍稀动植物”一项更是如此,这一结果反应出化工园区小学在生态教育及保护措施这些环节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3环保意识较为薄弱

结合生活实际,课题组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使用哪种洗衣粉、冰箱?是否应该食用野生动物?”等相关问题。经过统计,低年级组中具有环保意识的学生占39.81%,高年级组中占41.73%,说明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不容乐观。而且,随着小学生年龄及知识水平的不断增加,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未随之增强,而环保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环保行为,所以加强对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刻不容缓。

2.2.4参加环保活动较少

调研中,6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每年的“爱鸟周”、“植树节”以及“世界环保日”的具体时间。这一事实说明,环保活动并未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而致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受教育以及参与环保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将会间接影响到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为今后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3 对小学生加强环保教育的实施对策

通过调研了解到,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还非常片面,因而,作为教育者来说,就需要对学生广泛进行环保教育,并将环保教育的内容不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及活动中,积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爱环境,切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维护好环境卫生工作,培养学生明确的环保认知概念以及独立的环保行动能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现对小学生加强环保教育提出如下实施对策:

3.1 建设打造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环保育人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是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一环。为此,该校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区细分到每个班级,每班坚持早上和中午两次打扫,设立了周评比、月总结制度,对每个班级定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在全校范围内禁止乱丢、乱扔、乱倒垃圾的不良行为发生,每一块清洁区都设有分类垃圾桶,可回收的垃圾定期回收,不可回收的进行填埋处理。此外,让全校师生谨记宿迁文明20条,切实养成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等好习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学校注重校园绿化,并将每一株绿化植物的维护责任到人。校园内,各色花朵争相竞放,绿柳成荫,荷花藕塘一片翠绿,实现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如此整洁、优雅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给师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愉悦,整洁而又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更加激发了孩子们爱护校园环境之情,同时潜移默化地激起他们对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于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起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3.2 进行各门学科整合渗透,形成高效生态环保课程

目前我国在小学还没有开设专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课程,不过可以充分利用其他课堂进行环保知识渗透[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4]。可以将环保教育内容巧妙地渗透到各学科中去,使小学生在学习之余,获得相应的环保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环保技能,不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比如在科学课《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这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适时地渗透环保教育的知识,让小学生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许多物种消失了》、《可爱的地球》等内容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正确对待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在语文、数学以及外语等课堂上,也可以适时渗透、普及环保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班会,通过图片、视频等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不断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增强环保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3 建立学校环保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特色活动

环保实践教育活动是切实推进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行为能力。为此,该校设立了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化工园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化工企业除污原理和流程,知晓做好除污工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农作物生产的大棚内观察其生长情况,从而激发出对环境保护的深厚兴趣。学校利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环境日”等,广泛开展环境教育、主题环保教育等活动;定期举办以节约水电、变废为宝、爱护植物等环保主题才艺演出活动;举行“大手拉小手,共创文明家园”活动,通过上网查资料、画手抄报、文艺表演、特色黑板报以及小发明小制作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向他人介绍环保教育的成功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切实提高其环保素养。

3.4 有效借助环保游戏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游戏进行间接的环保教育最易被小学生接受,从而使他们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们的课外活动中,借助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们有效地掌握一些环保知识,使之集自然教育与娱乐活动于一体,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小卫士。如借助“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玩青蛙捉害虫”等游戏,让学生在追逐活动中,懂得青蛙能够保护庄稼,是益虫,为此,真正树立起共同去保护它的责任意识。同样,通过“猫捉老鼠”游戏,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有关生物链的基础上,懂得关爱动物,并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在主题班会实践课上,利用学生们事先收集的纸盒、纸筒、饮料罐等,制作“小吃店”、“烧烤店”、“娃娃家”等,使这些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提高小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5 充分运用校园舆论媒体,广泛宣传环保基础知识

借助校园电视、校园广播等舆论媒介,对小学生广泛进行环保知识宣传,让他们知晓更多的环保知识,从而养成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断增强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信心和决心,共建化工园区美好家园。通过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情景剧表演、举办环保宣传讲座、发放环保宣传资料、进行环保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唱响保护环境的“主旋律”,吹响人人争做环保卫士的号角,不断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切实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珍惜每一张纸、每一寸土地,爱护花草树木,真正做到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通过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讲,旨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12369环保投诉热线的知晓率,激发学生参与创建国家模范城市、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着力营造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爱护美好家园的舆论氛围,为创建生态宿迁、打造美丽宿豫作出积极贡献。

3.6 开展学校家庭共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环保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性人物[5] 。在开展环保教育之时,教师应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努力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让孩子的生存环境更加洁净,更有活力。家庭成员对环境保护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未来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生活中,家长应引导孩子节约水、电以及纸张等资源,杜绝浪费;讲究清洁卫生,不乱丢纸屑、不随地吐痰,维护好家庭及周边环境。利用学习之余,积极收集废报纸、旧书以及牛奶瓶、盒子等,将之卖到废品收购站,或者巧妙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模型;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在教师及家长的共同教育与引导下,逐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4结语

以学校为阵地,在小学生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使之具备良好的环保素养,对于改善未来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经过全方位的环保知识的教育熏陶,化工园区的小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清晰地认识,使得环保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强化训练,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以及校园环境建设的环保小卫士。环保教育,攻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积极努力,全面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缔造出化工园区绿色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林忠锋.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3(2)

[2].李玲丹;王坤.小学生环保意识启蒙教育推进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12卷5期

[3].温志旺.小学生环保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环境教育,2011(10)

学生环保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学生;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捕捉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比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在引导学生充分领略“鸟的天堂”的美好风光之后,话锋一转说“同学们,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现在有些人却肆意捕杀鸟类,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难于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再也听不到鸟儿婉转啼鸣,看不到鸟儿振翅腾飞,那这个世界是多么乏味,多么冷清啊!所以,让我们来保护鸟类,爱护这些可爱的生灵吧”!又如,在《趵突泉》一文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泉水那么清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泉的四周绿化好,树木多水土流失就不会那么厉害,进而教育学生,要使泉水长清,必须保护林木和植物;再如,讲授《鲸》一文时,告诉学生,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鲸已经到了将要灭绝的地步了,有关组织已经倡导民众大力护鲸,从而使学生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还有,讲授《江总书记到我家》一文时,说到连日暴雨,“我”和全村人都住在山上的草棚上时,引导学生思考,洪水为什么这么猛?这是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的恶果!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要保护生态环境,否则我们也要住“山上”。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是写景的,其中的美景描述让人心情愉悦,如临其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会“读”,在阅读和朗诵中体会“环境美”,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使学生愿意关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草原》一课写道:“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教师可利用放录像片,使学生亲眼看到草原美景,并在配乐朗读中去体会草原之美。

二、课外活动

1.利用升旗仪式和课间操讲话等集体活动形式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每周一的升旗活动,气氛庄严,学生注意力集中,可由值周领导轮流选择有关环保的主题,每周一例或一事进行宣讲。笔者曾就“保护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这一主题作过宣讲,据调查,对学生的启发较大。

2.利用假日野营等形式进行教育。假日野营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可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结合介绍自然、地理知识,让学生在感知花草鸟虫鱼石等自然景观和物体的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如,学生说道:这儿的景色真美啊!老师即可启发引导:把这儿的树砍光,水搅浑,风景就不美了,如果到处变成这样,那我们到哪儿去野营?从而起到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的作用。

三、榜样示范

教师应主动结合家庭教育,身体力行,做保护环境的榜样,以自身形象来影响孩子,让他们知道残害野生动物不文明、不道德,有时甚至会触犯法律。教育他们善待生物等于善待自己,形成一种人人爱环境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是有效的,许多学生反过来会忠告家长不要滥食滥杀野生动物!此外,在校内外设立公益广告栏,宣传环保,也是可行的。注意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

公民意识、爱国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决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德育教育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是对一个人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时期。而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所负载的德育功能,抓住教学中的一点一滴,抓住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

在一次看图写话训练中,画面上是一个男孩正在给小树苗浇水,我预先想的答案是“哥哥在浇水”,可有一位学生说“哥哥在种树”,我刚想否定他的答案,说出自己的标准答案,可看看画面感觉这样说也不能算错。我想不能让自己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思维,就肯定了他的答案,然后鼓励学生还可以怎样叙述图意。学生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小树长高了”,有的说“小树长大了”,还有的说“我和小树一起长”。我很高兴,不仅是因为学生说出了许多与图意相符的答案,更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种求异思维的勇气。还有一次在教低年级看图拼音识字“进”“出”“开”“关”时,在学生基本读懂字意之后,我请两个学生表演出门、进门和随手关门等,再请学生说说哪些场所还有出口和入口,教育他们要按规定,有秩序走。学生表演时还用上了“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这样学生既加深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又受到了遵守纪律和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教育。

学生环保教育范文第3篇

“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这是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充分说明了这本“活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自然环境中的一滴水、一抔土、一口大气、一种生物都是我们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材料、好资源,我们幼儿教师就是要把这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带领幼儿们走出幼儿园,走进自然界,亲近自然,引导他们看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与自然对话,主动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了解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魅力,从而激起他们保护美的环境、创造美的环境的责任感。

二、融入每日生活,培养环保行为

(1)寓环保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平时生活中处处需要环保,可以说环保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环保。对于幼儿的环保教育,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注意引导教育,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完手之后水龙头要拧紧,要爱惜水资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树木等,都是环保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发掘要立足于平时,要做环保教育的有心人,方能取得环保教育的及时、有针对性,进而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寓环保教育于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园班级里,课堂是幼儿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环保教育。如在科学教学中,通过“有趣的水”“不要乱扔垃圾“”环保袋”等活动,使幼儿在操作、探索中获得环保知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说说、唱唱、画画、剪剪、贴贴、做做中逐渐明白人和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懂得环境保护应从自己做起的道理。

(3)寓环保教育于游戏中。幼儿园的活动,很多是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平台。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环保理念,进行环保教育,同样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树立环保意识,在玩中接受环保教育。如中班的“呼吸的大树”游戏,在游戏中用椅子代替树木,只有在“树下”才能呼吸,随着树的减少,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从而让幼儿通过这个游戏明白了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资源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

三、注重榜样作用,增强环保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人无非就是父母、老师。父母、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幼儿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而好的榜样,可以起到好的教育效果。作为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父母,应该认识到榜样作用的重要性与有效性,自觉做好环保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能增强幼儿对于环保的自觉性。因此,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努力做到:一是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不做有损环境保护的事情,如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二是做好表率作用,看见地上的纸屑就来一次弯腰,把纸屑捡起来,或亲自打扫办公室或洗擦花坛等;三要身先士卒,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带幼儿到花坛除草,成立绿色小卫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儿形成保护环境的优点,强化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环保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渗透;环保教育;有效策略

就目前来看,将环保教育循序渐进地渗透于高中地理教学中 十分必要和重要。一方面,这是改善地球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这极大地迎合了新课改提倡“环境保护”的理念。再者,渗透环保教育是地理学科的本质所趋,地理学科研究对象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故注重环保、渗透环保教育是其教育价值所在,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

一、教师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

地理教材是教师渗透环保教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最重要的资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成的教育资源,细致、缓慢、科学地渗透环保教育。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取材丰富、内容广泛,其间蕴含着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其积极参与珍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确保环保教育的科学性、秩序化和有效性。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学习图表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继而了解近年来“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实况,该节课中还重点提及“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教材中大量的内容都向学生呼吁要进行“环境保护”,以改善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总之,这些内容是绝佳的环保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灵活运用。再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是更为直接的环保教育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通过多元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树立全局化、绿色化、节约型的环保观念。

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巧妙渗透环保教育

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渗透环保教育、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氛围机械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这严重制约着环保教育的渗透效率。因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首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其次,巧用小组合作模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在高效的学习讨论中慢慢靠近环保,提高环保意识。最后,分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都是相对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酌情、灵活使用。

例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隐性的环保教育素材,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将隐性环保素材转变为显性素材,灵活科学地渗透环保教育。首先,教师可先讲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其次,要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地理各个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图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整体性”的深层内涵。最后,可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一个因素遭破坏对环境引起的恶性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并播放相关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唤起学生环保的责任感与义务感。

三、丰富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环保实践体验

通过高中地理课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固然可行,但效果毕竟有限,故教师可以尝试着通过丰富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环保实践体验来渗透环保教育。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推荐与环保相关的地理课外读物,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2)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接触大自然增加环保体验。(3)布置地理课外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例如,在《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环保课外读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环保实践任务: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要求学生立足当下,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将其记录下来。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迎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并改善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作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当然,高中地理环保教育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只有立足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途径,才能真正做到对环保教育的渗透,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查玉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

学生环保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环境保护教育;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9-0-01

地球是人類以及其他动植物的共同家园,在人类发展需要下,我们对各个资源的挖掘利用,间接地为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而随着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国民开展的环保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是为我国培养各类人才的主基地之一,高校学生是下一步促进国内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对高校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才能让国内的环保事业可持续的不断发展,为未来人才树立环保意识,为后续我国的环保事业开展奠定基础,维护我们共同的唯一家园。

1高校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现存问题

1.1推广程度问题

在国内高校教育资源有限的状况下,部分高校对于环保教育的重视程度有限,例如:部分高校内,至今并未向非环境专业内普及环保教育。部分高校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标,因此校内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而并未将培养各专业学子的环保意识列进培养计划内[1]。此外,重视环保教育的部分高校,在环保教育中也因师资、政策以及经费等因素影响,导致环保教育受到限制,例如:校内划分向环保教育的资金有限,进而无法支撑更多的宣传、实践活动开展;校内的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在专注专业教育的同时,无法再向环保教育投入更多时间或精力等等。

1.2实践不足问题

环保教育不是纯理论的书面教育,更需要一定实践活动的支持。但结合现状,部分高校中进行的环保教育过于形式化,教育内容单一且更新不及时,教师往往采用常规的方式来进行环保教学,却并未为学生辅以相对应的实践活动,造成学生对环保教育的体会不佳,进而无法培养环保意识[2]。例如:部分高校的环保教育仍停留在随口提及、常规PPT教学的层面上,并未让学生参与如校内垃圾分类、参观灭绝动物墓地等活动,学生无法认识到不环保的危害,进而无法培养环保意识,让环保教育流于形式。

2高校落实环境保护教育的开展途径

2.1增强环境保护的宣传

针对部分高校学生环保意识仍旧不足的问题,高校在进行环保教育时,首先要做好对环境保护的宣传[3]。宣传途径主要以校内宣传、线上宣传为主;宣传内容主要以环境保护意义、环境污染危害、环保实践活动、环保小知识等为主;在宣传形式上,高校要适度摒弃传统的内容模板,利用当代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方式如趣味文案、小视频等等,用学生易于接受、趣味、丰富的宣传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我校在开展环保教育后,对学生经常使用的线上媒体平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对微博、抖音、微信使用频率极高,于是校内在上述平台上建立了环保知识宣传账号,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主要宣传趣味环保知识,并以留言方式收集学生的环保意见,在抖音账号上校内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校内植树、污染调研等活动的视频。这种贴近于学生习惯的宣传方式得到了校内学生的广泛关注,他们积极留言关注和转发,宣传活动的效果较好。

2.2将环保融入课程教学

在高校教育中,课堂仍旧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为了灵活利用课堂,高校要鼓励教师将环保教育融合进课堂教学中。高校要鼓励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环保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途径,例如:组织教师进行融合教学探讨学习,分析优秀融合教学案例,还可以利用各科教材内容、教学主题中与环保有关的知识作为出发点,为学生适度拓展环保知识、环境污染危害以及环保小习惯等内容,长此以往,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笔者所在学校就很鼓励老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合环保教育:语文教师可以从动物类、环境类教材出发,向学生宣传了保护动植物、避免环境污染等知识;化学教师可以从绿色化学角度出发,对学生介绍了环保技术、污染治理等有关内容;政治教师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关内容的介绍。校内教师都积极响应这项活动,让学生在专业学习时也能接受环保教育,这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

2.3鼓励支持环境保护社团

在高校教育中,环保教育的开展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来积极参与。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高校可支持校内成立环保社团,由学生参与社团、设计环保宣传内容,组织环境保护活动等等。为提升学生参与该社团的积极性,高校可利用学分、奖学金来构建激励制度,并结合需要给予该社团一定的宣传支持、资金支持、场地支持等,以此带动高校学生参与环保,培养环保习惯和意识。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就不仅支持学生构建环保社团,还在本校的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内,对这些社团的具体内容、学分制度等进行了宣传。社团内学生不仅会组织在校内的环保实践,如监督督促垃圾分类等活动,还会组织对校外的污染调研等活动,学生们将污染调研的结果、过程以及感想,都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其他学生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也就明白了当下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性,有更多学生能积极响应校内开展的环保活动,校内乱扔垃圾等状况也明显减少,社团活动所起到的引导、宣传等作用较好,最终带来的环保教育效果也较佳,促进了高校环保教育的发展。

2.4开展丰富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实践活动是学生将环保理论应用于实际,深化个人环保意识、习惯的主要途径,该方面才是学生从理论跨进实践,进而培养环保习惯的有效方式方法。高校可針对环保教育,为学生开展如环保知识竞赛、灭绝动物知识竞赛、垃圾分类、环境污染调研以及参观环保局等实践活动。以环境污染调研为例,在调研中,学生可对某地污染前以及污染后的水资源、居民生活、土壤环境以及农作物种植或野生动物状况进行了解,通过实地考察、亲眼所见以及数据对比,了解到如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危害,进而提升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心,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各种环保小习惯。

3结束语

学生环保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七年级;整合;环境;环保教育

How in seven grade geography class to carry 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Qin Wenhong

【Abstract】(Human teaches version in seven grade geography teaching material, similarly hereinafter), many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 content, this explaine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question receives social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also day by day brings to society’s attention. How organically unifies seven grade’s geography content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improves the teacher quality, the conformity course content, the innovation teaching way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to launch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Seven grades; Conformity;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目前,环保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也日趋凸显。因此,如何利用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形成比较成熟的环保教育模式,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1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老师自身的环保素养

教师要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他们打开课本、观察周围环境,对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常常爱问个“为什么?”他们也有尊重大自然、做大自然朋友的愿望,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都比较幼稚,获得的环保知识也比较零碎。如何树立环保意识,如何去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整合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质,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环保教育的重要责任: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另一方面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富有责任感的环保行为和正确处理环保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做到“两个准备”和“一个提高”。

“两个准备”:首先是观念的准备。教师的环保观念直接影响着环保教育的开展。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明确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在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的能力;又要成为环保事业的热情参与者。第二是知识的准备。环保教育涉及面广,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收集多方面的资料,积累大量的包括国内外的环保信息,而且还要熟悉其他学科,比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知识,尽可能向学生提供科学而全面的信息。

“一个提高”:即教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渊博的知识,但并不意味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环保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比如,在所教班级中组织学生成立环保小组,开展环保活动,到学校附近进行调查活动;指导学生阅览图片、资料,举行环保知识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实现环保教育目的。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环保的素质和能力。

2 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开展的针对性

在七年级地理教材中关于环保教育的内容很丰富。首先,教材中有不少的内容是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阐述环保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其次,教材的内容还时常提醒人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必然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第三,教材从行为上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能源、爱护自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内容并加以整合,提高环保教育的针对性。

2.1 环保教育和地理教材的整合。七年级地理教材知识体系,课本上册是从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开始的,重点讲述了与人类相关的自然环境(包括自然资源)和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形成的人文环境两大内容,还讲述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环保内容;下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亚洲等世界重要地区和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多处强调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环保教育就象一条红线,贯穿着整个地理教材。

2.2 环保教育和乡土地理的结合。目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中小城镇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城镇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都急剧地扩大。但由于人们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整合乡土地理中的环保素材进行环保教育。例如,随着我们灵山县经济的发展,位于灵城东北面的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对灵山县城的大气和鸣呵江的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随着县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周围的一座座大石山也没了踪影。通过这些学生身边的素材,不仅使学生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能忽略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2.3 环保教育和地理国情的整合。在学习印度地理国情时,对比我国的国情。既讲我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的一面,又讲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和破坏较严重、人口众多加上资源浪费导致人均资源不足等不利的一面,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我国环境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又比如,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气候由南到北,从热带到温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各种农作物都适宜生长。同时,我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季风气候典型,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容易造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从而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

2.4 环保教育和地理新闻的整合。目前,世界各地各种环境问题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教师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等媒介收集一些有关环境问题的时事资料,让学生明白这些环境问题的危害,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比如,新闻联播报道近几个月以来全球出现天气异常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今年我国南方的旱情,以及紧接着强降雨引起的洪涝灾害的实况录像,了解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分析引起旱灾和洪灾的人为原因:人类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等不良活动引起的气候异常。寻找解决办法:从全球范围内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即“节能减排”,还有植树造林等环保措施。新闻地理的时效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改善环境的欲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3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开展的实效性

在地理学科中开展环保教育,必须形象具体,使学生有切身感受、切肤之痛,使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产生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紧迫感。因此,只有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提高环保教育的实效性。

3.1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地理学科开展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整合,讲授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如运用录音、电视、电影、录像、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把环境问题或化虚为实,或化远为近,或化静为动,有效地开展环保教育。比如,灵城的学生对滑坡、泥石流比较陌生,可以制作以去年在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为主题的多媒体课件,结合课件给学生讲解泥石流的危害性:堵塞江河,摧毁城镇,破坏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引导学生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一是山区多暴雨;二是人类对植被的破环。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通过教育手段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以扩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环保教育的效果。

3.2 创新开展课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热情,激发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如在“世界环保日”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会;“世界水日”和“世界粮食日”则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开展宣传活动;在校园内组织“环保监督岗”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3.3 创新组织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气象、水文观测、地质野外考察,开展当地人口发展、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地污染环境、破坏环境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要求学生写出总结或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节时,为了增强学生对粉尘污染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对灵山化肥厂的排污现状及原因调查。学生经过实地调查,得出现状及原因:灵山化肥厂是灵山县的支柱企业之一,但现在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排出的粉尘大大超标,对工厂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改进及对策:只有加强管理,并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目标。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目前“减排”的重要性,掌握解决环保问题的基本措施,并自觉地投身到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之中。

总之,我们要从七年级开始,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去开展教学,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念,以及认识、解决和预防环保问题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七年级《地理》上、下册.

学生环保教育范文第7篇

一、环保意识,始于唤醒

环保教育,意识现行。当前,中学生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环保意识严重缺失,尤其缺乏环境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日常生活中,中学生随手乱扔乱丢、随手折损花木、任意踩踏草坪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更缺乏对同伴的环保提醒。因此环保教育首先要从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开始。只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唤醒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通过环境破坏的现状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当下,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悲剧频频发生,环境污染的残酷现实呼唤中学生首先要树立环境忧患意识。“每天,世界上有70%的城市居民呼吸着有污染的空气,每天至少有800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每天,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每天,……”这些数据都来自于环保权威机构的,令人触目惊心、心惊胆战。近两年,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遭遇雾霾天气,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雾霾让人们知道了PM2.5。面对空气污染,钟南山院士更是尖锐的指出:空气污染再这样发展下去,若干年后肺癌患者可能成几何级数增加。近几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肺癌患者的确越来越多。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保护好人类的家园———地球环境,已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很多有识之士的忧思。在全民中进行环境教育、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以上这些案例足以说明中国的环境污染确实十分严峻,教师将这些素材及时传递给学生,通过环境破坏的悲剧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直观有效。

2.通过课堂教学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譬如,在讲述人民版《“蒸汽”的力量》一课时,导入可以引用搜狐网的一段网友改编的《沁园春•雾》一段材料:“北国风光,千里尘封,万里霾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不见滔滔。PM二五,连续爆表,欲与一千试比高。须何日,看蓝天重现,分外妖娆。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行人咳弯腰。惜芥子毒气,范围太小;沙林药雾,稍逊。工业污染,汽车尾气,让人想起七三一。具往矣,数肺癌患者,还看今朝。”(搜狐网)是否只有经过一系列的环境悲剧发生之后,人类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才开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呢?这段材料是在雾霾频繁到来时的时候网友的一段调侃,如果能合理的使用,既能激发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一定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时至不迎,反遭其殃。”环境污染在挑战人类的生存底线,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只有首先教师树立环境忧患意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才有可能形成。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环保生态意识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并由他们影响周围的人群,最终以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我们防治环境污染的使命。

二、环保教育,重在浸润

环保教育,重在浸润与渗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浸润,要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既可以立足于课堂教学,也可以依托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1.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浸润。环保教育只有立足于课堂,充分利用文本中有关环保教育方面的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生态知识的渗透,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低碳意识。普通高中历史文本人民版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一课中,就有生态环境方面的描述:“中国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老子》强调的‘无为’,可以理解为不要违反自然的行为。”这些素材虽然内容不多,但非常珍贵,教师要倍加珍惜,充分利用。可以以此为契机,对中学生开展一场环境教育专题讲座。纵观现行高中历史文本,涉及到环保教育的素材少之又少。以普通高中历史文本人民版《“蒸汽”的力量》一课为例,文本只强调了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等等。而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危害却却只字未提。为了有效地对中学生教学环保教育的浸润,在讲授本课时,教师可以进行适量的材料补充。高考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指挥棒,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卷(小高考)第37题,就以“环境保护”为主体进行的测试。教师在讲授本课时,可以将该题的材料引入教学。材料如下:材料一: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摘自汤艳梅的《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材料二: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摘自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提出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这道高考试题主题是“环境保护问题”,对当今社会的环境保护能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在处理以上两个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展示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强调和拓展,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效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从材料中来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史料得出史实,可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意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及时的概括。概括内容如下:问题一:“雾都”之所以成为伦敦的标签,与工业革命直接相关,工业革命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当时的公民环保意识还十分缺失,再加上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环境盲目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将成为必然。问题二:英国政府在针对环境遭到破坏的严峻形势,及时地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法律倾力治污,采取多种举措:依法治污,不断调整能源结构,及时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强政府监管等举措。重新使伦敦的天空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较好的实现了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虽然现行高中历史文本有关环境保护素材存在缺失,但只要一线教师重视环保教育,通过适量的材料补充,定能引起学生反思人类对生态文明的破坏而遭到自然界报复的沉痛教训,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在带给人类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历史教学既要观照现实又要弘扬主旋律。党的十倡导建设“美丽中国”,从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明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也反映了顶层设计对主流价值观引领的考量,英国政府的环保举措值得我们借鉴。

2.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浸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已经进入以博客、微信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传输便捷,这些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接触网络。有关环保教育的素材很多,教师可以将最具代表性的环保素材介绍给学生。譬如,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党的十倡导建设“美丽中国”、钟南山院士的新环保观以及201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网络上检索,也可以由教师从网络下载后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班级同学群,让学生及时知晓国家的环保政策及相关环保信息。知识学习,行之不远。今天的时代不是以量取胜的时代,是以智取胜,知识点再多有没有什么了不起,在网络上输入一个关键词就可以找出来,比老师讲得更加细致、全面。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关注思维方式。“信息革命”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现代社会人人都离不开互联网,这种趋势对中学历史教育同样无法回避。教师也可以利用校园文化,通过文化墙、文化角、科普画廊等宣传环境知识,也邀请环保专家到学校做环保专题知识讲座。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并自觉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行动。

三、环保素养,需要体验

保护环境,善待地球,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环保意识渗透到学生的血液,转化为环保行动。环保教育,一半在课堂,一半在生活。环保教育,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指南。我校先后被评为邳州市、徐州市、江苏省、国家级绿色学校,在环保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习并不局限在课堂之内,把历史课堂延伸到课外,这可能也是历史课堂的价值所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到社区、乡村、机关、街道。通过参观、调查研究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现状。譬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邳州当地的一些污染企业,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近期,随着麦收的进行,许多农民焚烧秸秆的事件频频发生,空气污染严重,让人睁不开眼睛,呼吸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现状,通过召开“秸秆禁烧”主题班会,发放“关于禁烧秸秆,禁止公路打麦晒场”倡议书,让家长阅读,用实际行动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道,通过调查研究,亲身感受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公民的环境行为。当面对农民焚烧秸秆时,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劝阻、向政府部门报告或求助于媒体等各种合法手段,积极主动的保护生态环境,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真正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环境目标。通过一系列研究性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发他们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倡导低碳生活,利用科普画廊、国旗下讲话、环保知识讲座等宣传环保知识。也可以举办环境知识竞赛、黑板报比赛、办展览、搞讲座等形式来宣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爱护自然资源的教育,宣传生态美好愿景。

学生环保教育范文第8篇

新课程改革后的地理新教材中蕴涵了大量的环保教育的内容,新课标明确提出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材中的环保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针对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水平,将地理教学与环保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在学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章节中的《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我国当前的环境资源现状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思考土地荒漠化的特征和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现状公报”引入到课堂中,应用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对大气资源、水资源等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让学生关心我国各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及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我国当前的自然环境下,要如何在永不停步的经济发展中避免荒漠化危害的继续扩大?这种教育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考中警醒,达到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的教育目的。

二、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环保教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是教学的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例如,在教授《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这章节中的《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产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PPT教学资料,并总结出温室效应的影响。通过观看资料,结合书本上的相关内容,学生会进入思考: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人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有害气体的乱排乱放,由此学生能意识到人的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他们就会明白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进行自我约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出现的有关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对策,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改善环境,从我做起。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辅助教学,从而来强化环保教育

环保是一种感性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结合课本知识与环保教育的理论互动。而要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亲身实践的活动也是少不了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以环保为主题的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对工厂排污管道等进行考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环境污染》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去气象站、水文站、对水污染、空气污染指数进行监测,让他们对目前的环境状况有所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将能够将自己所听到、所看到的事物结合课堂所学到的环保知识进行联想,他们会有亲手参与环保的想法和愿望。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大型的植树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了解到环境绿化的意义,同时深化了高中地理课本上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