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教育缺点

传统教育缺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统教育缺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教育缺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电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094-02

新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势必将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正在注入新的内容。但传统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的道理,依然是现代教育改革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网络教学方法的缺点通常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也往往是网络教学方法的优势。所以,在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把电化教学研究的方向定位于如何多元化多方向寻找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点上来。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呢?

要实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就得从深入挖掘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着手,了解实现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具体途径。

1 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开展教学的具体途径

1.1 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讲授优势,突出人文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传统教育中,教学活动具有教师把知识向学生进行讲授的过程显著特征。这样一个讲授过程,更加突出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人文因素作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人文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是任何教学方法所不能取代的。如相当多的数学教学,教师的讲授才会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使抽象的东西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默契传递。

1.2 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亲合优势,突出师生的情感交流作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近,交流的形式丰富。教师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都非常大。教师带着鼓励的表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警示,会约束学生走神;教师的一个暗示,会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教师的一个引导提示,会帮助学生的思维提高。在这些活动和行为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亲合,也才更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这好比一个母亲用自己的或用奶瓶给婴儿喂奶一样,对婴儿的情感和思维影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感受。也好比在电视里看到一个伟人或明星,与大家坐在一起的感觉相差甚远一样。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亲合优势,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健康发展。

1.3 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表演优势,展现教师的示范作用:许多教学知识是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学生认知、体会和理解学习到的。但有的知识是不能完全简单依靠语言和描述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到的,还需要一定的过程演示和真实展现才会形象生动的让学生领会到。如小学数学的列图式加法运算,教师通过板书形式,采用边写边说边演示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领会到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这种示范作用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效果非常突出。

1.4 运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习惯优势,发挥学生的依赖作用:采用传统教育方法,有着深远的 历史 渊源,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传统教育中成长大的。大多数学生都十分习惯于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已经对传统教学方法产生了依赖心理。我们不能一蹴而就否定它,而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心理,合理的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才会充分保证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在采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有机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2 发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优势开展教学的具体途径

2.1 发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媒体与显示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信息几乎不受容量的限制。采用网络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接触书本教材的内容,而且可以广泛的接触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网络媒体的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文本、声音、图画、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因素。多媒体表现形式,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所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不仅内容量丰富,而且学习资源的形式也丰富。资源的另一个表现方式还体现在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教师,它是一种特定的丰富的人力资源。

2.2 发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媒体模拟与放映优势,促进教学形象生动化:多媒体具有很强的模拟和放映优势,可以把真实的教学内容或真实或模式放映出来,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效果突出。如地理火山章节教学,运用网络媒体提供火山爆发的真实情形,所达到的教学效果非同一般。在此基础上开展理论教学,可以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所以,网络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死呆的说教活动和呆板的文字表述,实现向学生展现形象、直观和具体的网络媒体情境。

传统教育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白家;鹿家;家庭教育;传统教育;新式教育

引言:重读《白鹿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脑中翻涌,他们的命运或是颠沛流离,或是短暂辉煌,或是轰轰烈烈,或是婉转离奇… …造就命运多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育。白灵是传统儒家教育和开放式的新式教育下的百合花,一生短暂而美艳;鹿兆鹏是在放任式的新式教育下成长的风信子,一生曲折耀眼;黑娃是在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下成长的郁金香,一生沉浮不定……

白嘉轩把传统教育在他的孩子们身上发挥到极致,这是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小家式教育的缩影。鹿子霖和白嘉轩生活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拥有不同家训理念,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和教育理念。

新式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碰撞,成就了传统的革新,补救了新式教育的不足。是传统教育下的青年能更好的适应人生百态,还是新式教育下的青年更能适应时展的变迁?

一、作家及作品内容简介

(一)作家实

实,1942年出生于西安市灞桥区一位普通的农民家庭。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初夏》、《四妹子》长篇小说《白鹿原》等。《实小说自选集》(3卷),《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1993年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二)作品简介

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 纷争。全书浓缩着民族历史内涵,有真实感和史诗风格。白鹿作为一种纯洁的精神象征,贯穿始终。在这百年村史中,作者从白家和鹿家入手,展开了故事叙述。用人物命运变迁来展示民族史诗,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以族长白嘉轩为代表,包括鹿子霖,朱先生,冷先生,黑娃等,这些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白鹿原》描绘一个家族的苦难历程,叙述人物的悲欢离合、生死沉浮,揭示出中国历史具有恒久性的本质,使这部小说成为民族历史的缩影。

二、白、鹿两家子女性格、命运分析

白孝文和白孝武、白孝义接受了相同的家族教育,性格有很大不同,白孝文在所有人眼里是“孝子贤孙”。在与田小娥的事情暴露后,对原有的文化进行反叛,造成了家破人亡的惨状;白孝武和白嘉轩的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都相似,白孝文的性格和鹿三相似,他一生勤恳在农田里耕作。

鹿兆鹏、鹿兆海和白灵接受的是等同的新式教育。鹿兆鹏爽朗、亲和;鹿兆海专情、单纯、善良、温谦有礼;白灵孤清高洁、敢爱敢恨,个性顽强。生时轰轰烈烈,如夏花般绚丽夺目,死后将革命精神延续如秋叶般静美。

三、白、鹿两家的家庭教育

小说《白鹿原》大幅度地介绍了白家的教育,白嘉轩对子女的教育以及白嘉轩遇事、处事的态度占据了主要地位;鹿家的教育线索穿插在白家教育线索之中,与白家教育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传统说教式教育与新式放任式教育的区别。

(一)白家的家族教育

白嘉轩做出自轻自薄的口吻,又很恶毒地说“咱们祖先一个铜子一个麻袋攒钱哩!人家凭卖尻子一夜就发财了嘛!”――白家精神

白家的家族教育以白嘉轩教育子女为代表,白嘉轩在教育子女时,从始至终都是以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以道家的处世教育思想为辅。白嘉轩的教育成果在白孝武和白孝义身上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在白孝文和白灵身上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效果。

(二)鹿家的家族教育

“那时候,他就是重新得国凌迟吴王的勾践。这个个性化了的勾践精神就一代一代传下来,成为鹿家在白鹿原撑门立户的精神财富。[1]” ――鹿家精神

鹿家的家族教育以鹿子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为代表,他对鹿兆海和鹿兆鹏的教育以放任式的新式教育为主,传统教育为辅,从而造就了鹿兆鹏和鹿兆海的个性,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四、传统教育与新式教育

(一)传统教育的发展方式

中国传统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传统教育思想特色为:一是综合观,即大教育观;二是辩证观,即对立统一;三是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主题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传统教学思想为:一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二是温故知新,学思并重;三是循序渐进,由博返约;四是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五是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纵观中国古代,教育是从贵族教育项平民教育转化,世袭制度向科举制度转化。传统教育重视人文教育,轻视自然教育。

(二)新式教育的发展方式

新式教育的发展方式为中国造就了大批的专才,而且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的新式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提供了多层面的借鉴。

五、从白、鹿两家家族教育看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的短长

白、鹿两家子女在相同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体现出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各自的优势所在。

(一)传统教育

优势:传统教育之所以能在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长存于世就必然有它的优势所在。从白家四个子女的性格特征就可以体现出传统教育的优势,一是重视道德教化,有利于自身的修生养性;二是注重“中和”思想,有利于培养为人处世的生活方式;三是注重言传身教,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

缺点:封闭式的传统教育有很多优点,也存在着很多缺陷:一、恪守传统,缺乏创新意识;二、自给自足,缺乏集体意识;三、惟命是从,缺乏自体意识;四、安于现状,缺乏入世意识。

(二)新式教育

优势:小说《白鹿原》是在新、旧思想摩擦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新式教育以放任式为主,以鹿家的家族教育为代表,鹿兆鹏、鹿兆海都是新式教育下的新人,他们拥有许多优秀品质。体现出新式教育的优势,一是注重自主意识,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二是注重开放自由,有利于平等自由思想的形成;三是注重实践教育,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缺陷:新式教育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过度自由,缺乏沉着冷静的心态;二、全盘否定,缺乏适合国情的实践;三、盲目求新,缺乏与社会实际结合。

结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背景下,传统教育还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新式教育还未与国情结合,教育理念随即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以白家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影响了白孝文、白孝武等传统教育下的人的性格和命运,以鹿家为代表的新式教育影响了鹿兆鹏、鹿兆海等新式教育下的人的性格和命运。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各有优势,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两种教育理念没有很好的相互借鉴,造成了那个年代的命运悲剧。在现今社会,世界融合发展,不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要将国际的思想理念和中国的传统思想理念结合创新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去看待引进的新事物。

参考文献:

[1] 《白鹿原》,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2月北京第2版

[2] 《芳草――文学杂志》,刘醒龙主编,总第575期,“实的文学道路”――李清霞

[3]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4] 《宁静的丰收》――实论,李建军著,华夏出版社

传统教育缺点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人民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且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从希望可以通过适当改变现阶段的教育方法和教理念,让我们国家的学生可以受到科学、合理的教育。促进我们国家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高中学习来说,这一阶段是学生中级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培养至关重要。藉此,本文立足于数学教育及教师本身,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转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数学老师;教学转型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在近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为使我们国家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发展,我们国家在素质教育理论基础之下,进行了新一轮的课改。我们要知道新课改并不是单单是改变教科书内容,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改革。而为了更好的建设新课改任务,教师首先要进行改变。因此,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转型研究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教学综述

(一)高中阶段的学生性格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我们国家的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不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人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发现,传统的教育方法似乎已经不再适合现阶段的学生教育。就高中阶段而言,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步的走向成熟,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的发育都已经趋于健全。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结构已经较为完善,在小学阶段和初中教学阶段所惯用的思维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并且在新时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部分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虽然他们经历了青春期,但是他们的思想仍然“桀骜不驯”。这种现象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情绪并不稳定,并且这种不稳定通常会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当中[1]。

(二)数学学科与数学学习的相互关系

基于数学本身来看,它是以生活为基础,并且以解决生活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源于生活但是却要高于生活的学生。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本身便具有着较强的逻辑性,虽然经过几次改革,现阶段的高中教材要更加的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对于接触中高等数学知识的学生来说仍然具有着很大的挑战性。通过我们对大量高中生的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高中生普遍认为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较难。并且很多学生在数学这一学科上长期没有建树,最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数学学科的学习。然而这并不是我们课改的真正意义。因此,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传统教学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师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为了解决传统教育带来的问题,我们主张彻底革新传统教育。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传统教育同样培育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为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教育的优越性,更不能认为传统教育已经无任何教育价值。本文认为,传统教育本身并没有错误,而出现问题的原因也只不过是现阶段的学生不再适合传统教育方式。我们将基于传统教学视域,总结出高中数学教师的优缺点[2]。

1.传统教学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师优点

传统教学视域下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便是“传导授业解惑”。我们清楚的知道高中数学的难易程度是较大的,因此高中教师的引领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就数学学科本身来说,其入门的门槛相对较高。因此,高中教师则需要扮演引领者的身份,帮助学生首先迈进数学的门槛。并且我们国家对于教师的培育主要集中与大学,并且对于教师的培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也就是说,数学教师在大学的学习中将会主攻数学这一门学科。并且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其从业较为专一,一生中只会教导数学这一门学科。这就使得数学教师随着时间发展,将会积累宝贵的经验,并且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的看法及态度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着鲜明的教学意义。而教师在学生生活中和学习中的榜样作用,也是其它任何事物所不能替代的。

2.传统教学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师缺点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课堂作为自己的一言堂,并且为节省大量的练习时间,教师会省略学生提问的环节。而且压堂的情况更是家常便饭。学生面对这样的课堂,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高中数学教师普遍讲题速度较快,课堂中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跟不上老师思路,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长时间在数学学科中没有建树,使得学生最终选择放弃数学学习,而这都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的原因。并且,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之下,教师往往认为教师应该和学生发展的角色区分开来。并且教师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最终使得学生对于教师没有产生归属感,两者之间的地位差异性也越来越大,学生心理对于教师存在着天然恐惧,即使学习方面有困难,也不愿意寻求老师的帮助[3]。

二刍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转型

(一)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的编写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要求课堂教学活动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促进学生不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减少理论知识的直接灌输。新课改后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原来单调的数学知识,公式符号等,教材上的例题更贴近生活,常常附带有背景知识的引入和清晰的定理的推导,甚至有的模块还有数学历史的介绍,更全面地让学生体验数学,热爱数学[4]。

1.树立现代教育观

在新课标的课程标准当中,一改成绩在教学中的地位,将学生发展作为了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新课标的课程中心思想。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并且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5]。

2.树立新型师生观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台为中心的制度化模式。在这一模式当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演变成为了上下级的关系。学生时刻都对老师保持有高度的戒备心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日后教学任务的开展十分不利。在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合作与沟通。学生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主题,而教师只是扮演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形成了一种和谐、民主、互动的新型教学师生关系[6]。

(二)教师备课时的创新

1.思想观念的改变

我们认为在新时代下,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而教师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才能够真正的建立起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理念。所以教师首先要在备课的教学目的上创新,不拘泥于高中数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制定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容易被学生所理解的教案。

2.课程设计的改变

教学课程设计不要一味的遵循旧例,要依照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拥有的教学资源来进行考虑。在课程设计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练习。因地制宜的对新课导入、讲授以及主要环节进行创新设计。教学的方法不能封闭僵死,可以采用发现法、提问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或是讲解[7]。

三结论

学生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原动力,是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略了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其具有的逻辑性,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可以简单的将教师的工作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在高中生数学中帮助越来越大。虽然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师,转型并不彻底,教学体系也不算完善。但是教育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坚实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冯青青.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鞠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超常生教学策略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王介花.高中数学差异教学下同题异构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张明勇.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6,13:169-170.

[5]刘杰.试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思路[J].时代教育,2016,10:175.

[6]李洪双,孙成亮.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4,91:62.

传统教育缺点范文第4篇

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是园丁、是方向,我们的任务远远不止教育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学习优良的传统美德,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健全、立场坚定的人才!经过几年的实际工作,针对如何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我总结了两个最重要的想法。

一、创新中推进

创新,是指在旧的、尚未完善的体制和方法中大胆开创、不局限于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凝聚而成的宝贵果实,然而,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也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我们工作没有起到应有效果的很大原因就是这些传统美德过于笼统、过于繁琐,相较于当今这个发展迅速、追求卓越的时代,这些传统美德的传统教育早已过时,创新的趋势不可避免。

那么如何创新呢?创新的方式一定要可行有效,盲目的、不考虑实际的创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关于创新,我也曾想过让教育工作跟上时展的速度,但显而易见,这种过分追求速度的方式势必会失败,甚至有可能造成更可怕的后果,所以还需找到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

最有效、最实际的做法则是家长和老师们的“身教”而非“言传”。家长和老师要真实地、实际地用自己的行为去约束未成年人的行为,此想法的思想核心即为“宜缓不宜急”。以持续的、稳定的方式进行教育,不会被过快的速度所累,同时又有效地避免了时间过快导致教育不畅的弊端!

此外,还要注重其他方式的教育,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传媒的教育模式。

我的具体想法主要有两个:

1.我们可以播放我们自己国家的和传统美德教育密切相关的优秀电影,让学生感到民族自豪感。但是请注意,我所说的优秀电影也要与时俱进,老旧的电影只会让未成年人感到无聊、厌烦,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起反效果!

2.我们还要注重电视、新闻的传播力量,家长和老师们应当注重挑选良好的信息,防止未成年人接触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冲击!

还有很多创新的想法,包括举办各种主题日,包括“爱妈妈日”“爱爸爸日”“朋友互助日”。还有多举办聚会、娱乐活动等增进大家的感情,让他们互相熟悉、互相帮助!

二、迷茫中坚定

如果把创新比作传统教育工作的动力,那么在学生迷茫中坚定他们的意识就是传统教育工作的方向了。

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首先便是辩证地接受两种文化,有效地选择出其中真实有效的部分,毫不q豫地剔除掉不良部分,然后再将其传授给孩子们。

其中,对他们传统美德的教育主要注重五个要点:

1.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只有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才能使他们明白传统美德的优越性,孩子们很单纯,只要他们觉得对的、正确的就会主动相信,这是缺点,也是优点,我们正可以利用此来有效、快速地传播给他们好的、优秀的传统美德,从而将传统美德深深埋入他们的心里!

对此,我们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将国家最新的、优良的信息传播给他们,还有就是前文所说的播放影片等。

2.和家长合作,帮助孩子们剔除不良信息的干扰

正如前文所言,孩子们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且一旦干扰,难以剔除,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合作为孩子们剔除这些不良信息,为孩子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创造良好的环境!

3.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内在体验

只要他们真正地、切身地深入其中,才能使他们真正相信和接受传统美德!通过读、抄、做、写、评的反复实践过程,达到“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的教育效果。其中包括诵读有关中外经典、诗词歌赋、格言名句、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故事,并将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部分抄录下来以加深印象,进而按照明白的道理去做、去实践,并将实践之后的体验或悟出的道理写成日记或周记,最后通过自身、同学、家长、邻居、老师的相互评价,使其收获得以升华和巩固。

4.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

以传统“年”与“节日”为载体,统一设计教育活动。春节(中国年)与清明、端午、七夕、中秋、九九等节日,是历史文化积淀,是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世人的向往与追求,宣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的群众性、社会性极强的活动,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教育途径,为对未成年人集中进行历史、文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5.引导未成年人学会“修身”与“自律”

传统教育缺点范文第5篇

教育是21世纪不可少的一门功棵,我们也做到了,随便走进一所小学,琅琅书声便会传入你的耳内。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现代教育大多数缺乏趣味,很难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是现代化教育中唯一一个缺点。

教育,就是培育孩子,激发他们的兴趣,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这句话来看,教育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事情,要想将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变成没有一丝杂质羽毛的“白天鹅”,该怎么变呢?很简单,放弃死沉、古板的传统式教育,提倡新式教育。

在此,我不得不提出美国教育,不是我夸耀他们,而是美国的教育太使我震撼了!按咱们的方式上一堂音乐课,就是老师弹琴,教我们唱几遍,再让我们练习一下就可以了,而美国的教育却冲破了传统的枷锁,以全新的面貌展露在我们面前,每节音乐课都有两位老师上课,一位弹琴,一位教孩子们唱歌,课上了一半,老师让孩子们站起来,手拉手跳舞,剧情里面有一双红靴子,一双长耳朵和一条短尾巴,老师脱下脚上的红靴子,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给一位小朋友戴上,小朋友穿着摇摇晃晃的大靴子,咧开嘴笑了,老师也微笑着看着大家,并赤脚加入跳舞的行列。老师赤着脚在课堂上与孩子们玩耍,这在中国是多么不可理喻的事儿!但是这在美国是十分寻常的一节课。

冲破传统教育的枷锁,让我们用双手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传统教育缺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师角色;更新;转换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9-0020-02

一、内涵及本质

创新,是在真实而精确累积前人既知既得的基础上对未知王国的开拓,是人类文明质的飞跃和人生境界的巨大升华。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创新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迄今为止最高级的一个阶段,是能够揭示、展现和强化人类的最高本质即创造性的理想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创新教育具有下述新的特质。

第一,就价值观而言,创新教育摒弃传统教育机械、单向的“适应论”而走向“超越论”。传统教育往往通过规范有序的流水线铸造出能够完整地继承和内化前人所创造的既有文明成果,但是他们与前人并无人文本质上的根本差异,很难被确认为具有创新人文本质的新人,可以说传统教育只是在发挥着一种“复制”前人的功能,并无深刻、独特内涵的创新意义可言。创新教育则通过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殊流程创造出能够不单纯受役于现存世界之规范且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他们不但能从容自如地适应现实世界,而且能以强烈的创新意识主动积极地丰富、发展和超越前人,从而使人类文明的长河颇有鲜活感地澎湃向前、奔流不息。

第二,就教学观而言,创新教育废除传统教育变相“奴化”学生人格的做法,自觉发展学生以创新为内核的主体性人格。传统教育习惯于使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如仓库一般储存和积累信息,并以既定的答案为最终和唯一的结论,而创新教育则反对学生做书本和分数的奴隶,要求学生主动地、有所舍弃地获取知识,有意识地提炼和加工众多的信息,搜索多种设计方案和多种可能性答案。尤其是在学习观上,传统教育偏重于维持性学习,使学生通过获得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重视学生的模仿继承功能,而创新教育提倡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适应新的情况,并能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

第三,就思维观而言,传统教育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置疑、不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生思维方法上的一元、封闭和聚合。而创新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在思维训练中的独立自,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不移、发愤建构。尤其是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所必须具备的独特的优异品质,诸如对既定学理的怀疑意识、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意识、对学术权威的独立意识、对传统体系的突破意识,追求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等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思维形式,将发散和收敛、直觉和逻辑、侧向和反向乃至经验和超验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这样,创新教育实质上是在教给学生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为其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精神钥匙。从这层意义上说,创新教育才真正是授人以“渔”而非“鱼”也。

第四,就人才观而言,创新教育努力塑造学生智商、情商和谐共融的完美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在传统教育的核心下,学生只是分数和书本的奴隶,个性很难充分舒展、思维不能健康发育,导致思想依附、灵魂萎缩,那种唯师是从、唯书本是从,已经成为普遍性的精神现象。创新教育则追求人格发展的和谐性与特异性相统一。所谓人格发展的和谐性,就是注重德、智、体、美诸方面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有机渗透,培养其高尚亮丽的人生信念、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崇高纯洁的道德品质、超尘脱俗的审美理想、宽广渊博的文化素养和敏捷灵巧的生活技能等;所谓人格发展的特异性,即是从事未来创造性工作所必备的独特精神品质,主要包括坚持探索、不随大流的独立人格,标新立异、破除框格的批判精神,不拘成见、富于变通的灵活态度,博采众长、吸纳百川的广阔胸怀等等。这样,创新教育真正使个体生命成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成为辉煌太阳底下大写的人。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1.观念转换

创新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但是这种潜能的开掘需要以人的独特个性的实现与发挥为必要条件。一个人个性实现与发挥得越充分,他的创新潜能也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开掘;个性越是被束缚,其创新潜能也就越是难以开掘。

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强项的发现者。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实现与发挥他们的独特个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那么他可能是一个发散性思维较好的学生;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那么他可能是一个动手操作能力很强的学生;有的学生写作业很拖沓,那么他可能是一个细心周全的人等等。如果把学生不可忍受的缺点换一种角度去看,就会变成一种积极的品质,一种独特的个性。

其次,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即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那种在教师心灵深处积淀起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观念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

再次,创新需要宽容,这里所说的宽容,指首先应为每个人提供一个个体个性实现与发挥的宽松的外部环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敢想、敢做、敢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想与新方法。进而言之,创新所需要的宽容不仅是指向外部环境,还指向创造者主体自身的内部环境。因为个体的态度是否宽容,直接控制着“智力导入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具有同样创造潜能的两个人,其内部环境不同,实际的创新便不同:往往是思维解放,思维活跃,较少思想包袱的人更具有创新业绩,而自我封闭、陈腐保守、思想负担过重的人,则无法及时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2.能力转换

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才能有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教师具备了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终身学习。这种从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的积累到创新教育注重创造力的形成,势必要求教师具备独特的教育创造能力。

首先是设计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的能力。教师不仅要胸中有“纲”,而且要目中有“人”,即从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水平,把大纲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求知创新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积极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特别是要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空白”,让学生从充分的思考、质疑、归纳、总结、找规律等自主性活动中去予以填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让学生对诸多方法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议、教师点评,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有一些例题还可变换叙述的表达方式、条件或对问题进行深化性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能灵活运用。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对众多解法进行概括,找出共性或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是永远追求新知和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我们必须彻底改变那种视教师知识储藏与传统给学生的知识量之比为“一桶水”与“一碗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奔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识。至于教科研能力则是源于教育实践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它主要包括反思和理论创新等能力层次。所谓教育反思,是指教师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做出严肃的反观和内省,既要敢于正视一己之短或瑜中之瑕,努力探究补救途径,也要擅长总结自己或同行成功的教育经验,从中提炼出某种可供借鉴的东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认真反思,从中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精华,为创新理论夯实根基。从而实现教师自我完善、积极适应理论与实践创新和角色转变的要求,以顺应新世纪全球教育发展的宏观走势。

再次是要具有及时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必须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知识具有了解和掌握的能力,从而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并有效地使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3.方法转换

首先是教会学生学习。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加速更替,传统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即终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自学,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摄取知识并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自主地制订学习计划,总结学习得失,调节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以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学,也是适应未来现代化教学方式的需要;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其次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减其作业量,还其思维和想象的广阔空间,使之有充分的心力和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谋求独特的定向的发展。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求异。不少教师在学生刚有一些超乎寻常的想法时,便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做法不予支持。当然学生的创新求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犯错,但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机会,使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成为不断进取,具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再次是确立新的评估尺度。我们应当采用具有一定程度开放性、弘扬创新智慧的试卷,让自选题、无标准答案题、即兴智能题等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总之,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转换,教育者才能把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种创新的资源来开发,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自尊和自信,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给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方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质才有可能真正获得提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辉.高等教育创新对高校教师新的要求[J].集团经济研究,2005(14)

[2]刘尧.大力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05(3)

[3]李婷.创新――新世纪高校教师的魅力要求[J].沧桑,2004(4)

传统教育缺点范文第7篇

1 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

现阶段,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中考或高考失利的青年群体,在生理或心理年龄上他们大多还是还未成年人。这种生源特点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思想文化上存在缺陷,但是同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的影响,社会、家庭对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培养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技工学校的学生同样是在这样教育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是一群认知能力较差,学习成绩较差的特殊群体,有些学生甚至还未完成义务教育。这种生源特点决定了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表现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在思想行为方面他们没有较强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有时甚至会产生消极思想和暴力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技工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思想文化教育上往往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大多是还未成年或刚刚成年,对于个人和社会还未形成成熟的认识,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未形成定型观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乐于实践的精神。因此虽然技工学校的学生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沾染上吸烟喝酒、打击斗殴、赶时髦图享受的坏习惯,但是他们也易受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易于接受正面积极的思想教育。因此如何在保持技工学校学生思想多元化,性格多重性的基础上,整体提升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将他们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的新型技工人才,是技工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2 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各技工学校已开始认识到社会对技工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也逐渐加大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德育教育仍是其教育工作的难点。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在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相脱离、与时代需求相脱轨,而且在形式上也未能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德育教育过程只注重外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情况下,学生虽然能记住德育教育的内容却不能将其内化为思想认知、外化为实际行动。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当今学校教育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变得急功近利,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另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让技工学校的教育重心发生偏移,其往往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但是德育教育工作无论是在教育力度还是在教育形式上都比较滞后。具体来讲,技工学校在德育教育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三:首先,学校领导对德育教育工作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技工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技工教育行业内的竞争在不断加剧。为了不断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学习,学校领导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办学资源用到了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上,因此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投入,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思想重视程度上都明显不足。其次,学校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难度估计过高。由于德育教育工作中师资力量的局限,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数量很少,但是要负责对较多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巨大的工作量与有限的工作精力相差悬殊。另外由于技工学校的生源特点,学生在思想认知上往往存在缺陷。德育工作者面对学生往往会将其定性为很难教育的人群,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再次,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目前技工学校在德育教育的灌输式方法过于死板,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显得不够灵活,不但不能引起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兴趣,甚至会让他们一提到思想教育就嗤之以鼻,感到厌烦。

3 用传统经典读物创新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

根据以上分析,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其课程内容和教育形式不仅未能反映出学生在道德修养上存在的问题而且也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思想修养上的表现令人担忧,他们虽然在生理和年龄上日渐成熟,但是在心理上,尤其是在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认知上还很幼稚。很多技工学校的学生虽然掌握了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是他们也习得了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斗殴、赌博、早恋、沉迷于网络生活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急需对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全新教育途径。笔者认为,将传统经典读物纳入技工学校的德育课程之中,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熏陶和培养当今的技工人才,将会大大提升德育成果。2008年来我校把《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读物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行为习惯也得到很大改善。《三字经》、《弟子规》等蕴含着深厚的道德观点,将其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不但能对学生的德行起到先导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弘扬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

3.1 在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将经典读物蕴含的思想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道德教育始终是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存在的。例如在《三字经》中就有“首孝悌,次见闻”的说法,其强调的是一个人首先要培养起高尚的道德,然后再去接受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国现代教育虽然沿承了传统教育这一做法,但是现行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在学生心中真正架构起思想道德体系。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可能讲文明有礼貌、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但是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后便会很容易失去社会公德心。出现这种情况正是由于其未有把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质。中国传统经典读物以中华传统美德为立足点,将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和个人美德浓缩其中,形成了一整套待人接物的体系,将其纳入到技工学校的德育范畴,将会大大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采取具体的方式才能将传统经典蕴含的思想为学生所认同。首先要进行环境建设。可以根据技工院校的建设特点,把传统经典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设计在建筑物上,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德育教育的氛围。其次要进行指导教育,即在传统经典读物中选出合适的教育内容,并由老师进行讲解。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传媒播放一些名家对传统经典著作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第三,要让学生通过背诵牢记经典读物的内容。让学生记忆德育的内容,并不是让他们单纯地凭记忆力来学习德育课程,而是让学生在背诵过程中,体验德育内容的意境,从而从内心衍生出更多的内容和信息,这种衍生出的信息才是学生对经典读物的真正理解。

3.2 在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经典读物所阐发的精髓思想

技工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正面积极的道德教育培养出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牢记经典读物的内容并不是德育教育的终点,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践行这些内容才是学习经典读物的意义所在。作为技工学习的德育工作者,要正确面对他们在思想行为中表现出的一些缺点,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耐心的分析来引导帮助他们戒掉恶习,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进行重新定位,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积极接受经典读物所阐发的思想,对自我人生价值观进行重塑。首先,学校应多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可以利用重大事件变故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集体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守信和负责。其次,要多多树立先进的学习典型,让学生在德育学习中找到榜样,通过有利的宣传让学生感受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所带来的无上荣誉,进而在整个校园中营造出一种讲文明,讲素质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传统教育缺点范文第8篇

俗语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的美誉,也是在告知我们的责任。教育是门艺术,灵魂的教育更需要艺术。面对新的教育理念,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已难以胜任时代给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以多种身份、多种角色、多种心态去适应孩子,体验他们的情感变化,倾听他们的内心需求,是新理念下我们教师必须充电的内容。要以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对待童心,用心去体验他们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获取童心的共鸣。有时或许是孩子的心理医生,有时是孩子的朋友,有时可能是孩子的老师,有时可能还是孩子的敌人(当你漠视他的感受时)。“雨中深山雪中烟,看时容易画时难。”做好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需要教育艺术,需要心与心的沟通。

一、请蹲下来看待学生——以亮点催化自信心

传统的师道尊严下的班级管理方式,过于强调学生的循规蹈矩,有意无意地视个性为出风头、出格。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必然。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站在尊重关爱的角度去看学生时,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新时代呼唤班主任蹲下来看待学生。蹲下来看待学生,即以童心去体验孩子的心理需求。在融入他们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中那种至高无上的师道尊严逐渐淡漠,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孩子们在平等、关爱、理解的氛围中不断得到肯定和赞美,自信心大增,自我展示亮点(闪光点、优点、创新点)的欲望强烈。他们能充分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畅所欲言,发表自己自以为深奥的见解,身体力行,适时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大方、勇敢、自信是他们敞给时代的个性。蹲下来仔细体验学生的心理,不漠视孩子的细微举动,你会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可爱之处,即使是调皮捣蛋的孩子。M是班里的一个“刺儿头”,他的“螳螂”腿一扫,哭声一片,好动爱闹是他的一大特点。他还有个小特点,就是看到同学中有他看好的东西,招呼不打一个就拿走。因身上的缺点多于优点,自然而然学习上马马虎虎。学校开运动会,他好动的特点派上了用场,拿了“垒球、800米”两个第一。这一次他可成了真正的英雄,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喝彩与佩服使他信心百倍,决心真正去体验英雄的滋味。周五卫生大扫除,他主动说:“老师,我自己扫地,同学们丢了东西找我。”一次、两次……什么都没丢。以后他帮班级分管钥匙,成了班上的小干部。一次亮光闪烁,改变了M的行为习惯。“东方不亮西方亮”,优点与鼓励是学生产生自信心的催化剂。

二、别让爱心错位——以师德保护自尊心

师德的灵魂是爱。传统教育强调严整的纪律,尊崇鸦雀无声的课堂秩序,注重在方方面面规范学生的行为,视整齐划一为标准。“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至理名言。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严”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讽刺、挖苦、棍棒体罚,它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这里的“严”源于爱。“严师”关爱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关爱学生的人格与自尊;“严师”注重在一定限度规矩方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教育,主张特长发展。班主任老师具备了“严师”的风范,就可以在师德的爱心辐射下,稍加一点宽容心(因为蹲下来,我们发现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犯错误是必然的)和耐心(因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即可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了。

每个孩子都有感情、有自尊心、有意志、有个性、有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都需要榜样、需要规范、需要引导,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教育方式,应百分之百都充满爱意,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在我们善意的、全力以赴的教育历程中,千万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别让爱心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