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垃圾分类总结

小学垃圾分类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垃圾分类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总结扩大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垃圾分类工作目标,以“亚青会”的举办和区划调整为契机,按照“稳步扩面、强力推进、抓住机遇、着力提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加大评估考核,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到2013年底,完成全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70%的目标任务。

2、全面推进机关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区级机关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其他社会单位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70%。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街道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等宣传垃圾分类;妇联、团委等部门要将垃圾分类宣传纳入各类公益活动中,持续广泛地开展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社会氛围。

2、强化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提升居民参与意识。以社区为单位,各街道定期组织开展以垃圾分类工作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社区要通过设立垃圾分类指导站、在楼道告示栏张贴宣传画、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宣传橱窗和宣传展板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全渗透的宣传,实现宣传活动“到单元、入楼道、进家庭”,做到居民入耳、入脑、入心。

3、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区教育局要安排各中小学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开展“垃圾分类——心泉行动”、“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将垃圾分类融入中小学、幼儿园的相关实践活动中,从小培养爱护环境、自觉分类的环保意识。

(二)强化垃圾分类知识培训

1、适时邀请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的领导、业内专家讲课,对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区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街道及辖区内社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培训;

3、街道负责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社区课堂、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分类指导员、物业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家政人员等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能力。

(三)稳步扩大分类覆盖范围

1、有序推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根据2013年度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70%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量化指标,按月推进,明确职责,责任到人。要充分做好垃圾分类前的宣传发动、人员培训、设施配置和分类收运等各环节的衔接工作,做到有序推进、扎实有效,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2、积极推进社会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区级机关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工作,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机构等社会单位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区机关垃圾分类工作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

(四)着力提高垃圾分类率

1、深化试点工作成果。在认真总结扩大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规范分类流程,优化分类模式,创新管理方式,通过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形式扩大成果,不断探索提高垃圾分类率途径。要注重示范典型的树立,把工作推进扎实、管理得法、效果明显的街道、社区作为标杆,引导全区工作的整体推进。

2、加大垃圾分类指导力度。以街道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制定指导员工作制度,落实指导员分片包干工作责任机制。街道、社区干部每周不少于一次进小区监督、指导垃圾分类工作。

3、发挥物业服务企业作用。各街道要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责任,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物业服务企业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好员工培训和所服务小区的居民宣传引导,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区住建(房产)局要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考评体系。

(五)深化服务保障工作

1、引导居民增强环保意识。宣传引导居民购买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袋,鼓励居民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垃圾容器。

2、做好垃圾分类收运工作。城洁公司、清诚露洁公司根据各自的服务保障范围和工作特点,制定收运方案,落实运输车辆,确保垃圾按规定分类收运,并接受市民和媒体监督。

3、进一步完善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区商务局按照市商务部门统一部署,加强回收站点的建设。

(六)完善考核机制

1、加大考核力度。依据《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市垃圾分类考核暂行办法》和《市垃圾分类检查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加大对各街道、夫管局、新管办垃圾分类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

2、开展创建活动。根据市垃圾分类办公室制定的《垃圾分类先进社区和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努力开展创建“垃圾分类先进社区”和“垃圾分类示范单位”活动。

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逐级考评机制,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小区,按照知晓率、参与率、正确投放率、减量率、回收率、厨余收集率等指标评价出分类收集工作的成绩。区、街道设立一定数量的考核奖励基金,对市检查中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好、考核督查成绩优秀的社区,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区长胡洪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孙小忠、区副巡视员蒋兆友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妇联、区监察局、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住建(房产)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工商分局、区环保局、区城管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夫管局、区旅游局、交警二大队、交警三大队、各街道、新管办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城管局局长冯尧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负责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区爱卫办主任焦安宁、区城管局副局长罗勇具体分管区垃圾分类工作,协调各相关单位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的职责和要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二)责任分工区委宣传部负责联系媒体,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并对全区垃圾分类宣传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团区委负责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活动。区妇联协助各街道进单位、社区、家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区监察局负责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的行政监察工作,重点加强对各责任单位履职情况的监督考核。

区政府办负责指导和帮助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城管局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垃圾分类相关的各项工作;负责在区级机关推进垃圾分类。

区发改局负责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垃圾分类相关的配套政策。

区住建(房产)局负责指导协调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指导、督促和协调物业管理单位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监督、指导环境卫生管理单位、房地产管理建设单位按照标准建设(改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区教育局负责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内容并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资金保障。

区审计局负责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基础建设项目投资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的审计工作。

区工商分局负责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

区环保局负责有害垃圾的监督管理和收集、运输、处置工作;负责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过程进行环境污染防治监督;协同区委宣传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

区城管局负责厨余垃圾的收集、转运;负责日常垃圾分类工作监管和考评;指导和督促下属单位按要求处置垃圾。

区商务局负责可回收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对接市职能部门,负责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中心的建设、管理、处置和协调等工作。

区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爱卫办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对宾馆、酒店、机关单位院校食堂、农贸市场等饮食相关行业餐厨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旅游局负责全区旅游系统垃圾分类工作。

交警二大队、交警三大队负责监督指导、协调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涉及行业管理问题及专用车辆的管理、运输通行等工作。

各街道、新管办、夫管局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主体,负责制定本辖区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在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工作;督促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按时上岗履职,引导辖区居民、驻区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定期组织垃圾分类情况评比;及时上报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建立和完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档案。

五、垃圾分类工作模式

垃圾的源头分类、分类投放和收集、运输、处置,按照宁政办发[2011]125号文件、宁政发[2013]153号文件的要求实施。六、实施步骤

2013年度垃圾分类工作分三个阶段:

1、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1—5月)

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巩固40%覆盖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成果。同时,按照市下达2013年垃圾分类收集达到70%覆盖率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开展工作。

2、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6月)

全面启动新增社区、小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上门入户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宣传画册、手册等材料,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强化居民的参与意识。要通过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展开。

3、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7—11月)

从2013年7月份开始,全面启动新增社区、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按照要求建设垃圾分类宣传阵地,配备垃圾分类桶等硬件设施,加强对垃圾分类指导员的业务培训,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确保到11月底,严格按照市下达的目标,完成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详见附表)。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垃圾分类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联络员和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各街道、新管办、夫管局、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向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度。各街道、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切实把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作为年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抓出实效。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街道、新管办、夫管局、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如何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抓紧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三)把握工作时序。要科学统筹地安排好全年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把握好时间节点和工作时序,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小学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国的民间谚语中有不少关于从小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说法,比如“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等,说明了在人类早期生命进程中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而在学校教育中,针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则不仅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水平的优劣,更决定着未来社会接班人在道德修养与行为模式诸多方面的合格程度。

一、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常见问题

手段单一、形式刻板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传统教育模式过于依赖口头讲述的简单手法,通过不断重复以期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种刻板的教育越来越难以适应时展的现实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中,这种与现实差距甚大的教育难以切实有效地养成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更可能因为教育模式的机械陈旧而不断降低教育的成效性,从而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目标。

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原则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也就是根据学生年龄、智力和心理发育阶段性特点、认知程度等采取区别化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本质上就是人性化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提之一。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性在于其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正确定位,而非错误地将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知识和教育的客体、容器。这样的教育原则切实实现了尊重和爱护学生,自然更易使学生提升教育的认同度和接受度。

三、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一)丰富教育手段和形式,通过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没有人真心喜爱说教,尤其是被动接受居高临下、枯燥乏味的说教。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中,未成年人获得海量资讯的渠道早已较前人有了翻天覆地的扩展,中小学生对信息更新的频率和接受程度较成人更加敏感快速。公共场合经常可见年幼的儿童对父母或祖父母的言语振振有词地反驳,其滔滔不绝的程度有时甚至会令成人感到惊讶。在这样的环境影响氛围中,试图固守陈旧的说教式教育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反而极有可能令学生嗤之以鼻而产生抗拒心理。因此,丰富教育手段和形式,通过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是新时期针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当采取的措施之一。例如,当前各省会城市正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行动,不妨以此为契机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组织起诸如“垃圾分类随手拍”活动。让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给垃圾分类时拍下照片或视频,放到班级或学校的网站或论坛上让教师和同学评论;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正确或错误的垃圾投放模式进行拍照,再组织班级的讨论会;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垃圾分类理念和行为的感受发到微信朋友圈等等。这样的行动化教育无疑比课堂上车轮战般的口头宣传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又或者,可以在主题班会上以垃圾分类为背景进行情境设置,以“找朋友”的袖珍歌舞剧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让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手持写有“电池”“报纸”“果皮果核”“塑料包装袋”等的硬纸板,另一组学生则拿着“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的标牌。两组学生一边唱《找呀找呀找朋友》的儿歌,再根据垃圾分类原则找到正确的对应同伴。这种寓教于乐的养成教育既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念,也能够让游戏的教育成果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中。

(二)细分教育对象,开展实践类、生活化的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速度很快,要培养其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成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才能使养成教育有的放矢。例如,对低年龄的初小学生来说,唱歌跳舞玩游戏的过程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过程。教师可以在歌曲舞蹈游戏中培养起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思想和行为。但对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显然这种“小儿科”的养成教育会显得有些难以接受。信息时代下的中学生群体的准社会性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与成人世界相差无几,只是需要教育者一方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固化。因此针对这类教育对象,培养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就需要增加社会实践的比重,通过实践实现对理论教育的印证与检验。例如,志愿者行动就是值得尝试的策略。参与社会志愿活动除了能够培养起中学生热爱社会、热爱人民、关注外部世界的意识外,更有价值之处在于使其了解奉献对于自身和他人的重要意义。而当义务劳动、奉献服务成为一种常态化行为模式后,中学生就能从行为中更好地感悟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就更能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理解和践行感恩与回报。这显然是形成更加高尚和优良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指导意识和理念。

四、结束语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反作用于意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是对具体行为模式的培养,其核心乃是对学生思想品格、个性修养的实践性培育。在中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本质上是为其后续形成更加完善成熟的意志品质作好铺垫。这不仅是具体教育主题的优化,更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思想的创新,是实现中小学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芮彭年.转型期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特征及其价值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13,(12):13-15.

[2]古任平,农贵.探讨学生公寓6S管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轻工科技,2013,(01):133-134,136.

小学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 垃圾资源化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以及商品需求消耗量的迅速膨胀,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多。十新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的建设,强调生态文明问题亟待解决,不可“等闲视之”。如何有效解决垃圾问题,为民众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已成为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放眼世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垃圾成分等因素的迥异,所以垃圾处理结构互不尽同[1]。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一套以降低污染和提升循环再生水平为导向的垃圾处理体系,其中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二、国外垃圾处理方式

1.美国经验

(1)作为标准的环保产业来运作

1998年,克林顿颁发总统令,强制各机构消费回收垃圾纤维制备的纸张,来发展废品循环再利用行业[2]。以此为契机,将垃圾处理作为一种经济产业纳入商业运作中,建立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和销售体系,依靠商业模式来运行。为了减少源头垃圾量,目前美国超过80%的社区采取"垃圾按量收费”的方法,不再收额定处理费,民众开始自觉减少垃圾的排放量。这种体制确保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保证了环保投入和产出效益,也使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2)市场主导

美国与城市垃圾斗争中,逐渐形成以控制垃圾源头为先、垃圾再循环和堆肥处理居次、焚烧和填埋垃圾随后的多层次垃圾管理模式。

目前美国有些垃圾处理公司可以从废塑料中拉出纯净的纤维,这些纤维做成的各种包装材料的处理费仅为纸类的1/9[3]。他们通过对垃圾的科学处理,每年再生利用量达5 亿吨,年营业额达180 亿美元,并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垃圾填埋场数量明显减少,体现了美国对垃圾处理方式和理念的转变。

2.日本经验

(1)政府主导

日本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垃圾回收网体系;制定具体的垃圾回收目录。如政府专门印制了厚27 页项目达518条的小册子,分类精细。同时,日本调整税率来引导居民和公司的行为,以提高废弃物的处置和利用效率。

(2)从小事做起

日本自1980 年,逐步建成苛刻的垃圾分类体制。每到12 月,每家发一部明年的“日历”各个日期颜色不同,每一种颜色表示那一天可以扔特定垃圾。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外国人到日本, 在第一天会收到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明和扔垃圾时间表。

日本幼儿园的第一课就是垃圾分类,把垃圾问题纳入小学课本,甚至让小学生教育大人。

为了改善垃圾处理厂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舞洲工厂采用了独特的外型设计,里面没有丝毫恶臭和害虫[4]。可预约参观,有专业导游带队。

日本存在垃圾监察队,他们搜寻违法的垃圾袋,会把不法垃圾送回主人家,一般政府都会派人上门拜访并说服。日本TBS有一个栏目,在全国专门寻找不处理垃圾的人,然后由节目主持人与之接触,其收视率特高[5]。

3 德国经验

(1)通过立法完善管理体系

德国继1972年的第一部《垃圾处理法》之后,一系列环保的法律和法规陆续出台。全德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共有8000多部。除了本国的法律法规之外, 德国还要实施欧盟的相关法规400多个。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6]。如《固体废物分类名录》将固体废物分为20大类,800 多个小类。

(2)行业协会是重要责任主体

德国回收利用股份公司DSD,是于1990 年由来自包装工业等约95 家工商企业在商会的倡导下成立的。负责回收纸、玻璃等可循环利用垃圾。

德国的GRS是于1998 年由电池生产企业组成的一个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负责处理废电池。

“黄袋子”公司,它向居民免费发放黄色袋子,居民将自家可再利用物质放入袋中,在规定时间,这家公司上门收集,送到相关机构,从中获利。

三、我国实际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用经济指标来衡量一切,垃圾处理行业由于前期投资大建设期长技术要求高利润低且稍有不当就引起附近居民不满、不支持乃至不理解,所以很少有实际行动或不能持久。

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过去低成本的填埋处理方式已不再适用,这迫使人们去寻找更科学的途径。

我国垃圾处理面临的主要难题包括:

(1)我国垃圾基数大、成分复杂、增长快。

(2)专项垃圾处理资金短缺,投入不够。

(3)立法不足,相关法律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4)源头几乎不分类。

(5)配套设施不全面,分类装置远远不够。

(6)政府引导和宣传力度不够。

(7)公民垃圾分类意识不高。

(8)专项处理技术不过关。

四、建议

(1)垃圾源头必须科学地分类,才能高效地循环再利用,进而才有效益,有效益才会有更多人去运作,有运作才能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效益会更好,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垃圾才能变成“矿藏”。政府为了提高效率,会把部分经营权指向市场进行优化配置,故私人占有垃圾处理的比率会在一段时间内呈上升趋势。

(2)如果把个人所产垃圾量与其经济挂钩,奖罚并举,并记录到个人诚信档案中,逐渐改变公民的生活习惯。

(3)积极投入资金研发新一代高科技技术:热解气化技术、富氧燃烧技术将是我国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君,宾晓蓓,彭华涛.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国内外比较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1):12-17.

[2]别如山,宋兴飞,纪晓瑜等.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政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31(5):31-35.

[3]陈丹,唐茂华.垃圾焚烧发电在欧美的实践与在中国的推行[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3-67.

[4]孟帮燕,唐龙.日本、德国的垃圾分选模式及其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5-67.

小学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4篇

一、总体要求

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标,巩固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提高源头分类质量,优先资源回收利用,开展有害垃圾回收,稳妥推进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居民作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着力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逐步扩大各社区垃圾分类范围,清除垃圾分类死角,多管齐下推进符合我街道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二、主要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

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准确率都更上一个层级,人均垃圾产量基本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治理“三化”成效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工作具体实施和计划

(一)

强化源头分类力度

1.强化入户宣传。让居民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们是生产者,同时也是分类投放的责任者,从内心深处愿意做好此项工作;

要求社区因势利导,利用此次派发室内分类垃圾桶的良好契机,开展扫楼入户指导宣传检查,修好居民“内功”,做好宣导工作。

2.宣传注重直观有效。进一步要求入户人员用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方式宣传垃圾不分类的危害性以及垃圾分类减量的好处,让居民看懂想通,主动参与。

3.做好垃圾分类便民措施。针对多数居民怕麻烦的思想,垃圾投放点位的设置和整合要再三斟酌、充分考虑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并进一步设置暖心池、呵护池等配套设施,确保环境整洁卫生和居民身心健康。

4.健全完善奖罚制度。要求各社区进一步集思广益,用正向激励手段评选优秀垃圾分类楼栋、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垃圾分类小达人等荣誉,引导居民树立积极参与的荣誉感。对于违反者,注重说服感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5.持续发动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

利用社区书院、活动中心等平台进行宣传;

继续加强辖内中小学生教育;

要求辖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示范。

(二)重视督导队伍建设

我街道2020年进一步完善了垃圾分类工作考评考核细则,强化督导员考评考核相关要求和规定。2020年,

会进一步把好督导员入门关、培训关和考核关,及时撤换考核不称职的督导员;

细化日、周、月工作安排,注重督导、宣传、履职,杜绝二次分拣,并要求认真记录台账,全面掌握居民参与率与分类投放准确率;

评选优秀“周之星”督导员及优秀督导员团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带动履职积极性和能动性;

同时,结合各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区资源,选聘有责任心、热心垃圾分类工作的党员志愿者、退休人员等群体组建督导管理小组;

加强巡查、监督等方式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

(三)

强化分类硬件设施建设及高层撤桶

2020年街道会进一步加大宣传栏、宣传板、投放标示牌等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投入及维护;

继续对分类桶投放点进行有效整合,规范投放;

并全面硬化垃圾投放点地面,尽快完善设施补短板,确保设施到位,强化督导效果;

对大件垃圾,完善存放的公共大件垃圾堆放点,有害垃圾桶延续专人专管;

同时,抓好高层撤桶及分类。2020年,我街道XX栋高楼,已撤桶XX栋,撤桶率80.36%,已实施高层撤桶的,继续巩固成效,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作为同类小区借鉴;

不定时对高层未撤桶的小区进行检查,并积极协调解决高层撤桶,增加撤桶后的硬件设置投入,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四)

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

街道与社区加强与物业管理企业的互动,将日常暗访结果及时反馈给物业企业,及时表扬优秀鞭策落后,协助推动物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督促物业企业认真解决“混装混运

”问题,各社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保洁单位加强对保洁员、环卫工人等的培训、教育、引导,促使其正确收集垃圾;

发动小区居民积极监督举报,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发生。对屡教不改的物业,要求社区进行督促,必要时,上报城管执法部门开单整改;

积极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做到生活小区内垃圾不遗漏,不留死角,杜绝垃圾落地并强化源头分类等。

(五)扫除分类盲区,健全考评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非星级酒店、沿街店面、无物业小区等盲点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逐步扫除盲点;

持续推进厨余垃圾全面直运和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它垃圾直运面;

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巩固先进小区,提升落后小区,促进中间小区,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同时,健全考评体系,街道延续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各社区的重要任务,纳入城市管理年度考核。街道将结合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通报,对履职不力的社区及个人进行处理。

(五)

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作用

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优势,特别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的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榜样示范带动作用;

并继续协调辖内学校加强中小学生教育,举办“家校社”联动等活动,通过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让孩子们做家里的宣传员、督导员,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四、积极打造各社区亮点特色

各社区要在示范小区经验上,重点打造垃圾分类品牌社区。根据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结合2020年度亮点特色,各尽所长,用特色和亮点引领居民,打造社区品牌效应。

①建立XX社区“房东管理”制度。自建房以栋为单位,制定定点定时沿线统一垃圾收集转运,房东监管、督导员督导宣传方案。整体与社区网格划片分工相结合,建立“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有序、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有效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②打造XX社区“多元融合”垃圾分类特色试点项目。以“多元队伍、多元教育、多元品牌”为切入点,积极聚合辖区资源和力量,分别针对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处理,提升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倾力打造垃圾分类各类型示范小区等,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

③推进XX社区继续携手辖内企业,在XX小区共建立体菜园,采用最有效的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方式,变废为宝,逐步开启小区垃圾桶内无厨余垃圾的新环境保护模式。

③XX社区继续打造“垃圾分类志愿者”等垃圾分类特色品牌社区,多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社区垃圾分类课堂及时充电;

并通过厨余垃圾换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等,引导居民从源头分类,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XX社区深入整合辖内资源,多方合力创建“三特色”打造社区品牌。一是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家庭评选活动”;

二是结合辖内学校及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

三是打造小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打造绿色景观,开展垃圾分类楼户评比活动,建立“绿厢房”等,呈现垃圾精细分类、绿色花园、居民休闲等一体功能,营造社区环保一角。

⑤XX社区探索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生态云+”垃圾分类新社区。采用了“大党委+社工”的社区治理路径,深度融入垃圾分类,打造属于社区的垃圾分类“生态”特色。

⑥XX社区延续发动小区物业、业委会、在职党员等辖内资源,多次探讨、实地考察、通过投票等民主方式进行投放点整合,成效显著;

本着服务居民,提倡垃圾分类的理念,让原本被丢弃的垃圾再次生产再利用。引进绿色小屋,可回收物兑换积分,兑换油盐酱醋等家用产品;

接受闲置衣物捐赠,并通过爱心渠道,把衣物捐赠到需要的地方;

联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各社区要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社区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工作,细化分解管理、层层落实,确保责任到人。

(二)协同合作,凝聚合力。

各社区及物业等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我督查,并落实例会制度,要定期召开推进协调会,做好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凝聚合力,共同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保障经费,有效激励。

街道相关垃圾分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并加大经费督查力度。

小学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针对性 教育性 创新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班级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日常教育形式,使它发挥集体的德育力量,激励学生个体在班会主题活动中主动接受社会的道德要求。衡量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成功与否,除了要看这个主题班会活动是不是生动有趣,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尤其要看这个主题班会活动对本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德熏陶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学主题班会的教育性、针对性、创新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性

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目的都是对学生的思想或言行进行教育,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教育性事主题班会的核心所在,失去教育性的主题班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我班进行了“美丽小区,我的家”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同学们讲自己居住小区的特点,可爱的地方,用几句话来赞扬小区,谈自己的设想,给小区换新装。使他们懂得如何爱护小区的绿化,保护环境,呵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分类的办法,我们举行了“迎亚运,垃圾分类”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从家里带来生活的各种垃圾(包括玻璃瓶、塑料瓶、小纸箱、铁制品、电池等物品),让同学们拿出从课外收集的垃圾分类的方法,进行讨论、总结。对垃圾进行分类,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然后再把它放在不同的几个箱子里。这次活动让同学们非常真实、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并让这种方法运用到学生们平时的生活中去。

爱国主义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如我们开展的“我爱我的家”的系列主题班会。“家”是小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地方,是刮风下雨的避风港,也是学习、玩耍的温馨小天地。有可敬可亲的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在外辛苦挣钱,回家操持家务劳心劳力。让学生收集资料:家人的合照、家庭的趣事、难忘的一天、爸妈我想对您说等。让学生从中感受爱的情感,体验家人的辛苦。主题活动主题浅显,摸得着,看得见,学生有可夸的,可讲的。再把这种爱迁移到“我爱老师”、“我爱同学”、“班集体是我家”等主题班会。从小处着手,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爱心”,使他们的爱不断升华——爱家、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二、针对性

组织好一堂主题班会很不容易,可以说要上好一堂课更难。许多主题班会尽管形式上热热闹闹,但活动实效却总是平平。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班会的选题大、空、旧,针对性不强,要使全班每个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并得到锻炼和受到教育。在主题班会的选题上要有针对性,确定有针对性的主题。因此,班主任在举行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学生所关注的,所需要的,所追求的以及他们正在面临的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比如针对小学生:喜欢打游戏机,看电视,买零食等坏习惯。我们开展了“告别坏习惯“主题班会;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我们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光荣的值日生”,“小事我能做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班集体是我家,还有富士康的跳楼事件接一连三地发生,我们的语文第五单元也刚好讲到有关生命的那个单元,我想何不趁机开个主题班会,“生命!生命!”以辩论会的形式,从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顽强三个方面去讨论。从而举自己生活身边的例子,谈该如何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有的说生命虽然很宝贵,但是非常脆弱,平时要小心呵护。在学校不要追逐,不打架,不爬危险的地方,注意交通等安全。还有的说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可以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今后要认真学习,多做好事。同学们对生命价值的这种认识,大大超出了我的设想,使学生在安全教育,保护自我,自觉遵守纪律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真是一箭双雕。

三、创新性

班主任对班上学生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重复性,如果每次班会都以一种形式出现,其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断丰富选题内容,更新教育方法吸引学生,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我们邀请了上届成绩好的一个同学和本班的前三名同学进行经验介绍,以“登上高速列车“为主题,避免了让学生到讲台现身说法的形式,采用“答记者问”形式。那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后,由其他同学自由提问,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就连平时在班上发话都很少的同学也情不自禁地提了两个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多种多样,不同层面的学生根据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请教主席台的同学,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对自己有启发的答案。不但锻炼了几位优秀同学的即时反应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而且台上台下互动的局面使大家热情高涨,妙语连珠,在轻松愉快中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综上所述,成功的主题班会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蓉芳.借助主题班会管理班集体[N].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2(4)

[2]刘煜民.当前小学主题班会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

小学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项目教学法;案例

在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改造传统的技术教育、设置富有时代特征的技术类课程,又成为众多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主流趋向[1] 。

通用技术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课程,它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2]。

项目教学法简述

项目教学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使其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以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3]。

“项目教学法”理论的出现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儿童教育法,各国的引进均结合本国情况,应用在不同领域。在国内中文文献中,最早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文献出现在1998年。项目教学法经香港传入后,在企业培训、中小学生、职教学生及大学本科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学习者接受任务,收集和某一问题相关的数据并综合数据。学习者可以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但一般都是独立完成任务。它蕴含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等理论。项目教学法所关注的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它要求学生从事的是问题解决,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它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制作最终作品的形式来自主地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亲身参与一个活动项目的调查和研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学员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针对上述项目教学理论的内涵,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及其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使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锻炼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又能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按自己的方式去进行研究性学习。

项目的实施

在通用技术的《技术与设计1》中,第三章的内容为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活动过程,从而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进而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恰好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一个活动项目的调查和研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因此,笔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使用了项目教学法。

一、确定项目任务

近几年,关于垃圾分类的教育在我校持续开展,同学们都有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但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却做得不是很好,这当中有各种原因,其中也包括垃圾桶设计的问题,于是借此引出项目任务――校园室外分类垃圾箱的设计。

二、制订项目计划

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人,选出组长。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创新、实用、美观、易清理、能够垃圾分类、体现校园文化,课时设置为4节课。每个小组根据现有材料填写方案设计表,进行任务分工,如表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参考意见,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三、开展项目活动

学生根据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及分工进行搜集资料、开展调研、模型制作及编写报告。教师检查学生制作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四、项目检查评估

学生自评,每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及本人在组内的贡献进行评价和总结;他评,将制作好的模型随机发给学生,让其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点评,教师根据制作要求对作品进行评价,展示优秀作品,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如表2所示。

项目总结

通过此次《校园室外分类垃圾箱》项目的实施,从教学的实施、教学反馈及教学效果多方面均有所体会。

一、达到了本单元课标中的要求

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同学们经历了一个技术产品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活动过程,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进而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达到了课标中的要求。

二、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

《校园室外分类垃圾箱》这个项目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熟悉的项目,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设计一个分类垃圾箱比较容易实现,并且这个项目制作起来使用的工具简单,省去了对学生进行工具训练的时间,降低了制作工艺上的难度。

三、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

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与在教室中听讲的沉默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在学生的制作总结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一章的内容有了正确的理解,收获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四、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这个项目的制作,学生对于本章知识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技术素养。

五、项目反思

《校园室外分类垃圾箱》这个项目有它自身的优势,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在体现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时候,有关技术的规范原则、道德原则体现得不够明显,并且整个项目的技术难度不高,在承载第三章的整个内容方面略显简单,我想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再追加一个难度稍大的项目,如篮球架的设计、桥的设计或者衣柜等项目的设计,这样使得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顾建军,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中生;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前言

环境是人类社会得到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现如今,我国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草原也在逐渐退化,废气污染、乱扔垃圾等充斥着我国各个城市。但是这些都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人依旧在重复这些自毁环境的举动,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还较为缺乏。故此,就需要我国教育部门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的愿望。尤其是担负着人类发展中小学生,更是要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内心深处能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下文就围绕高中生环保意识,分析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对他们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

1、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

老师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来唤起高中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在网上下载一些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举办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例如,定期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或者是以学校为单位,通过去校外宣传环保,去科普知识讲座,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又能够让社会人士认识到进行环保的重要性【1】。例如可以通过“世界环境日”来宣传活动,使社会人民群众能够有所触动,从而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自觉节约用水、能够不乱扔垃圾等。在学生举办环保主题活动的期间,学校要给予全力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精神方面,还要体现在资金方面。当环保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让参与此次环保活动的学生,将本次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自己的心得。这样一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他们今后争做素质公民打下基础。

2、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增强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为高中生创造实践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去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参加旅游活动,让他们自备袋子。一路上,大家尽情地欣赏风景名胜,同时捡拾游人丢弃的各种垃圾。通过这种活动,不仅使得学生身心得到陶冶,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还可让学生利用假期,自发走进社区,宣传有毒有害垃圾的危害,如油漆颜料、废弃电池、废弃灯管等。这些物品如果随意丢弃会严重影响环境,产生危险,不能随意丢弃,我们应该及时地将此类垃圾丢进有毒有害垃圾桶。学生们自制回收箱,安放在社区每幢楼的单元入口处,并发放和张贴宣传单,向社区居民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并定期回收有毒有害垃圾,送到指定垃圾回收站,经过处理可以被再次利用。

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之中,老师可以根据社会上所存在的一些污染问题,组织学生对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并让他们去整理资料,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看到因为环境污染而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从而更加激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地参与到环保行动当中。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对当地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如果周边有垃圾污染的现象,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是因为居民的素质问题导致的,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最后可以让学生相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促使居民对这个垃圾污染源进行清理。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进而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故此,要想提升高中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让他们亲自去体验自然。

在这当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师所布置的调查的任务不能太难,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高中生虽然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但是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所以不能够让他们去参与一些较难的调查当中,而是从学校周围的环境出发【2】。如,对学校周边主要垃圾污染进行调查,调查垃圾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学生可以通过走访当地居民,让周边居民填写调查问卷表等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又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这方面的能力,却恰恰是学生最为缺乏的能力。

3、结合高中生家庭社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环保当中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故此家长的一举一动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不随地吐痰、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不随便践踏草坪等。家长需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将洗完菜的水用在其他方面,可以用去浇花。家长的这些行为如果再经过学校的引导,那么就能对学生今后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环境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而是社会各界的努力,要做到社会、学校相互配合。例如可以与自己的父母谈谈对环境的看法,通过亲身调查自己居住小区以下几方面的情况:第一是周边的污染情况、第二是小区的用水量情况、第三是垃圾的分类情况等等,从各个角度来了解自己居住小区的环境问题。因此,能够极大的提升高中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在进行家庭旅游时,家长要充分保护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意雕刻,引导孩子在旅游过程中接受环境教育,让自己的孩子在游玩过程中领略自然风光,这样有助于激发他们保护自然的情感【3】。此外,家长要鼓励自己的孩子上社区进行环保宣传,让他们都去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以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建议社区管理者对噪声污染进行治理,建议社区管理者在小区内建立一个环保宣传栏,以便更好的向社区的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从而号召全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之中。建议每个社区居民要爱护社区内的花草树木,家里所丢弃的废弃物,要根据分类回收的原则,将其分类放在垃圾箱中。在上街购物时,要使用环保袋,尽量改变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做法等等【4】。

结语

随着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理。这就需要对每一个公民进行环保教育,要让社会每一个公民都知道,环保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因为他们肩负着我国发展的重任。故此,需要将环保意识深入到他们的内心当中。

【参考文献】

[1]朱清萍.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小学生公民环保意识[J]. 少年儿童研究, 2015(6):63-64.

[2]李永会.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高中生环保意识[J].新课程学习(中),2012,05:140-141.

小学垃圾分类总结范文第8篇

一路看过来,这次垃圾处置流动现场会确实看到不少好经验和典型。所巡视的地方可以说是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相信大家深有体会,也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认真总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前期全县农村清洁工程推进情况,有以下几点基本评价:一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做好农村垃圾处置工作,思想认识层面问题的解决最为关键。特别是省、市、县农村清洁工程动员会以来,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垃圾处置工作,各乡镇也作出了很多的积极努力,为这次农村清洁工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进一步认识到垃圾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和分类处理的方法,并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做到有规划、有人员、有落实。石镇、梓埠等集镇还成立了环卫所,添置了保洁设施,镇区卫生管理和设施配备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有些样板村理事会工作有力,建立各种形式的保洁协会,将老同志、妇女、村内骨干力量吸收进来,凸显了农民主体地位,使垃圾处置工作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宣传发动深入有效。一路看过来,点上的农民非常热情,大多数村民都知道垃圾分类处置的好处、怎么处置和怎样进行分类,说明宣传工作到位。为确保宣传到位,各地采取“立体式”宣传,推出许多有效做法,如召开全乡(镇)动员大会,乡村召开群众大会、群众代表会,各种类别和形式的座谈会、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同时还采取乡村干部与理事会成员包村包片的形式责任到人,并利用宣传栏、致农民群众一封信》垃圾处置流程图等多种形式宣传。三是操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乡镇是不是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理事会存在无从下手的问题怎么解决,包片干部如何协助指导,等等。过去期梳理的情况看,多数样板村均选定了合适模式,垃圾分类流程图也全部上墙。终端处置有选择焚烧的如大源用45天就建成了大型焚烧炉并投入运行,石镇、裴梅的垃圾焚烧炉也在建,更多的样板村采取了集中填埋式处理,湖云乡每个样板村,村村建有小型垃圾填埋场,就近简易填埋,做到垃圾不出村”节约了运行本钱,简便而实用。四是指导精心、服务周到从模式选定、项目确定和建设,制度建立、机制运行等方面,做到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技术指导也很周到石镇、大源建焚烧炉的措施力、行动快,初步建立区域性垃圾焚烧终端处置模式,陈营南岗黄家、裴梅裴家店上垃圾分类管理做得比较到位,青云姚源姚家村生态沤肥、上坊夏营徐家村和珠田库田花燕村理事会人员划分卫生责任区片、终端包干区等做法也很有特色。五是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筹措资金方面各地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有发动村民自筹的有通过民间捐助的还有采取集体投入的解决了垃圾处置工作“钱从哪里来”问题。全县多渠道筹资投入的格局已经形成。

前期农村清洁工程有特色、有突破,总体上看。整个态势是积极向上的但仍然存在一些单薄环节和问题:一是重视水平、推进力度、工作进展不平衡。点上的差别反映出了这个问题,如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进展不平衡;学校、医疗机构与村之间进展不平衡。二是协同推进的体系不全。乡、村、组、民的齐抓共管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体系运转步伐协调性不够,协力共抓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如学校、医院、机关与村组的整体协调运转情况不够理想,存在环节的缺失。三是有的地方存在应付心理和短期行为。少数样板点根本没有基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临时搞突击,长治久洁缺乏手段,极有可能一放手就回到原状。四是局部村组临时坚持运行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如群众教化、宣传氛围营造、处置方法的应知应会、促进良好风尚形成的现实手段方法,经费的临时保证,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长效管理构架,等等,水平不同地存在工作缺失,影响运行基础。五是统筹处置有的做得还不够。有些村点垃圾处置好了但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的现象,需要统筹协调解决好。

二、下步工作意见

要全面完成全年的农村清洁工程各项任务,今年只剩下3个月的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乡镇、各部门要再鼓劲、再加压、再落实,确保完成预期的目标任务。

(一)抓宣传促动。促进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基础。农村垃圾处置工作要把粗活当细活做,关键是要转变农民的生活习惯,让农民自觉参与。要走群众路线,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农村清洁工程的目的和意义,把道理讲明、原理讲透、方法讲清,形成教化于民、群众互促互教的良好局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要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社会各界一起关注农村垃圾处置工作、一起参与农村垃圾处置,尤其要从娃娃抓起,发挥好学校“学习、传达、示范”基地作用,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成为家庭卫生的监督员、上学路上的保洁员、环境卫生的宣传员,让小孩促动大人,进而影响到社会,渗透到每一个农户。同时,还要谋划好临时开展和坚持有效的创评活动,如:把卫生工作与文明农户评比、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额度等载体结合起来;可以建立由妇女、五老或党员组成的卫生监督、创评等专门群众性组织,配合理事会的垃圾处置工作。要真正把自治基础建立起来,变主动应付为主动接受,变突击整治为长治久洁。

(二)抓责任落实。形成“联合作战”态势。

涉及面广,农村清洁工程工作量大。清洁办主要是负责工作牵头和日常管理;乡镇和村点要严格落实责任制,采取定目标、定任务、定进度、定人员、定责任的五定”方法,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位;各成员单位依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整合资源,主动介入,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全力配合,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建设部门要编制农村垃圾处置规划,并为村级垃圾无害化处置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农业部门负责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沼气技术指导,推进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作和乡镇医疗机构依法处置医疗垃圾的指导,乡镇医院医疗垃圾问题由卫生部门负责;教育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卫生环保教育,使学生成为家庭保洁的宣传员、环境卫生的监督员,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开展农村校园及周边环境清洁活动;供销社要制定好回收企业、回收网点、交易市场的建设规划和布局,指导各乡镇建设乡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做到可利用垃圾能收尽收。

(三)抓基础层面。促成临时保证有力。环境整治是基础的基础,环境变好了老百姓就会积极配合下步农村垃圾处置工作。垃圾治理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组织机制保证,重点要加快完善三个方面的制度:一要加快完善农村垃圾处置管理制度。要加快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条例和工作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农村垃圾处置的职责与目标、工作与任务、方式与方法,尤其要明确保洁员职责及报酬、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处置设施管理等制度,使每一个试点村都做到环卫设施功能完备、保洁员尽心尽职、经费来源稳定、管理措施严密,确保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置有章可依,有据可依。二要加快完善垃圾集中处置制度。村庄垃圾收集后,关键是集中处置,要根据垃圾不同成份确定集中处置的方式。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依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税收、财政、用地等优惠措施,实行垃圾处置开放式、低门槛市场准入,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工商企业投入农村垃圾开发市场,增强农村垃圾处置市场活力。三要加快完善村点理事会监督管理制度。要通过理事会细分农户卫生责任区,与农户签定“门前三包”责任状,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同时,还要有党员干部做监督员,进行义务监管,真正做到干群联动,全民监督”

(四)抓工作系统化。实现良性互动互促格局。

要实现良性互动互促格局,农村垃圾无害处置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性工程。关键要抓好四个层面的系统工作。一要抓好部门层面的协同系统工作。各成员单位必需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广泛动员其所属系统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农村清洁工程的顺利推进。如学校,要形成垃圾处置知识的教学和传达基地以及垃圾处置的样板示范基地。二要抓好垃圾处置主体层面的组织系统工作。农村垃圾处置工作主要有三个主体,农民是分类收集的主体,保洁员是集中收集和清运处理的主体,村民理事会是监督的主体,各乡镇、村点要着力抓好这三大主体的建设,强化自我管理,实现农村垃圾处置组织化,形成互相促动、互相监督的格局。三要抓好垃圾处置管理层面的操作系统工作。各乡镇应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村民行为,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适当的位置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备运输车辆,各村设垃圾收集站,并建立保洁员队伍,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垃圾处置方式应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农村垃圾处置纳入城镇垃圾管理系统,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置,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垃圾管理的无序状态。逐步形成“农民清扫,统一清运,监管一体”管理模式。四要抓好各层面的思想支撑系统工作。垃圾事虽小,但解决起来却是个难题,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尤其是垃圾无害化处置,事关农村百姓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对此,各乡镇、各部门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调配合,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明确思路,研究模式,规范流程。科技帮扶、资金支持、制度建设和督查指导上,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力争此项工作短期内在全县能有一个大的推进。

(五)抓操作性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参与局面。垃圾处置模式既要讲求科学、规范,更要讲求简便、实用,使基层能承受、好操作,农民愿意接受,进而让“难事”变成平常事。可以通过编写“卫生歌”顺口溜”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促进村民坚持村庄清理卫生的习惯养成,激发村点群众共同参与垃圾处置工作,共享环境整治带来的效果;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填埋或焚烧的终端处置,距县城、集镇较近的村庄,可以统一运至县城或集镇集中处置点进行无害化处置,离县城、集镇远的村庄,可在村庄附近进行简易填埋或焚烧等办法处理;保洁员配备要根据村点的大小和工作任务轻重确定,要利用好低保政策,优先考虑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人员中聘请;垃圾无害化处置费用要按照“政府补助、农民自助、部门扶助、社会赞助”思路建立“政策扶持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市场运作一点”五个一点”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垃圾处置的有效投入。向村民收取费用,依照“一事一议”要求操持,既尊重群众意愿,更要善于组织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