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发展意义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of Thermal Power Plant

Liu Shang-yong,Zhang Ke-ting

(China Energy Construction Group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TaiyuanShanxi030006)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nergy demand gradually increased, in order to meet people's growing demand for living, you need to expand the scale of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accelerate its pace of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leading power of China's power supply from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rmal power plants, the quality of its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durability has a very high demand, so the need for thermal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ffective management,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with high quality, reliable, saf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rmal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Key word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Technical management;Development significance

厂建筑工程质量与电厂的实际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同时,其对人们的用电安全有着关键性影响,为了保障火电厂建筑质量保持在最优水平,有效地实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则是重要重中之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合理的方法,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生产过程技术的规范性、有序性,让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的质量达到统一的进度。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扶持和实施。

1. 电厂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需遵循的相关原则

工程技术管理主要是指为了保障规范以及合同中的技术标准得以遵循,建筑施工作业得以安全地顺利完成所采取的一系列监控以及检测、管理等等措施手段。在针对建筑工程技术实施有效管理的时候,需遵循相关原则。

(1)质量第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经营首先需要遵守的原则为质量第一,火电厂建筑产品本身具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其需要长年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需时刻保障用电安全。因此,在电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将质量第一的相关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技术管理工作中。

(2)预防为主。

在实施电厂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时候遵循预防为主原则,主要说的是要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有针对电厂建筑实施时候把关检查完转变成为针对建筑施工过程实施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由检查电厂建筑工程质量转变为检查施工质量、工序操作准确度、检查施工材料的应用以及合格情况等等,保障火电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

(3)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在针对电厂建筑工程实施有效的技术管理的时候,技术工程师需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尊重科学与事实的基础上,将实际的数据资料作为主要依据,客观公正地展开技术管理活动,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公平办理,认知对待。

2. 技术管理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工程技术管理的模式创新过程中,如果各个分包的队伍不能如期地执行任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强化对分包队伍的管理的工作:一对于新入场职工和特种作业及其他从业人员都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在招聘施工队伍的时候,要注意技术的考核,才可以上岗工作,进行工程的实施。让工作人员充分地了解到施工的安全知识和重大意义,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让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可靠。二是和履约能力强、合同重信誉的分包队伍进行签约,大合同管理力度,依据合同全面约束分包队伍的各类行为。长期在分包队伍中树立威信,坚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采用技术管理模式后,工作层基本上将采用社会的力量,企业的劳动力将有剩余,这就要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是综合性的大项目也采取技术管理模式,会持续使用旧的设备,会按收取的设备折旧费作为综合管理费挪作他用,这样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一落千丈,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不能忽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

3. 加强工程技术的管理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具有特殊性和时代性。家喻户晓,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规模日益宏伟,它的样式也越来也多,施工工程也越来繁重。它的施工范围多数是属于露天作业,或者是多种工种的交叉式施工,而且任务十分的繁重和艰巨。甚至会受到天气和区域的限制和影响。在实施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可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顺利地如期竣工,适当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使工程项目为职员、企业、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全新的工艺、全新材料和资源设备不断地出现和改进,新工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功能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实效性。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可以改进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成功的技术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利用企业雄厚的的资源和物质的技术力量,健全和完善工程技术的管理制度,可以全面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状况。

(3)确保人力、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利用高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健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办公设施、材料试验室、技术资料室等场地的建设。如有必要,可以如期购买合适的技术参考资料,更新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重视材料的保温功能的强弱和运营成本的高低,有效控制放射性有毒装饰材料气体的排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4)应用全新的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人力、设备和检测仪器等方面的成本支出,提高运营的利润。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分包队伍的施工经验来弥补不足。在进行新的工程时,可以积累更多的施工和管理的经验,提高技术组织的能力,更容易掌握工程的技巧。一支有经验、高素质的队伍,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可以学习怎样去策划一份合适的技术策划,和进行合理的施工M织策略。在工程的合作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开展工程建筑多方面的工作。

(5)建筑工程的技术灵活的管理,有利于扩大工作面,有效提升工程实施的进度。充分利用技术管理型模式多开工作面,扩大分包的队伍,才可以有效缩小工作的周期、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完成多种复杂的工序等。同时还可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谐,可实现部分风险的转移。相对而言,一些比较大型的工程项目的时间比较紧迫,工作十分繁杂。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素质高、经验丰富的队伍,承担资金吧、质量、工期上的一部分风险。比如在一些业主没有先预付定金或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承担一部分的工作压力和风险。

4. 结束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贸易的一体化。就火电厂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而言,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成败影响到到整个施工质量的好坏,建立一套可以循环利用的管理系统,有效合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使项目顺利如期完成。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是工程顺利施工的前提和保障建筑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有效进行技术管理对于火电厂建筑工程水平的优化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建国.浅谈施工中的项目管理田.山西建筑,2006,32(6).

[2]陈永钧.关于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建材与装饰,2007,(10).

[3]林笑孩.公路路面的机械化养护[J].工程机械,2006(5):107.

[4]林立科,王大明.公路养施工管理探讨[J].公路交通,2007,(22).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贯通培养 职教体系 应用型人才 职业技能

上海积极稳妥探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展了各种一体化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以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贯通试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与上海城市科技学校开展了中职―高职贯通试点,已于2014年正式招生。目前,正在积极探索该专业的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贯通试点,今后,有望进一步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教育通道、实现“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1]

一体化贯通培养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它给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同时提供了一个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应用技能可持续学习的机会。贯通培养将专业教学要求渗透到“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升学只需通过重要核心课程考核和专业技能水平等级测试的转段审核即可。这种模式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和考核,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是一种新型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

一、旧的教学体系与贯通人才培养的矛盾

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课程均是传统三段式的课程结构,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课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贯通后,若按此理念设计课程,则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会接触到许多基础课程,如英语、数学等,而且课程要求高,内容较难,课程的理论性强,也不利于学生“工程师素养”的培养,“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人才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让学生早些接触专业,培养专业素养。在现阶段,对有些专业大类,教育界早已达成共识,认为要早些接受专业教育,如对艺术人才素养、音乐人才素养、外语人才素养的培养,而且从选拔制度来看,这些专业大类除了基本的文化课程考试外,也要进行专业素养的选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建筑工程师”的专业。[2]工程师素养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能够早些接触专业,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控制难度,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符合教育的规律。如果开始课程理论性过强,是不利于工程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的,因此必须打破原有中职、高职独立的课程体系。

二、建设“四方共育”培养机制,做好教学体系整体设计

如何做好教学体系整体设计?做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一体化贯通培养?

从国外的经验看,不论是美国的职业大纲衔接模式、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模式,都有一套国家认可的、用以认定和评价技能的职业教育标准和职业资格的体系,由国家级别的行业咨询委员会研发,分为不同的层级,与教育框架相对应,每个层级的内容与相邻层级间都相互联系,形成教育目标明确、层次清楚、衔接配套合理的标准化体系。

做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要依据专业岗位的要求,重新梳理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专业特点,进行一体化的重新设置课程。学校按照国家地方的政策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制定试点方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从一体化培养的角度设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建筑企业的龙头――上海建工集团合作,建立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组织专业教育教学。企业方上海建工集团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包括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及考核标准制定的参与、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评价。企业支持学生进行主要岗位的轮岗培训、顶岗实习,人才的培养尊重行业、企业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教学培养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得贯通培养的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的优势,以尽可能形成教育目标明确、层次清楚、衔接配套合理的标准化体系。

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职业岗位群为基准,以施工管理典型工作岗位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培养方式,明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核心能力,确定学习方向,优化教学结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构建一体化贯通的新课程体系。[3]

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对专业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定位专业面向的岗位,形成岗位调研报告;其次,企业分析专家和课程专家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邀请企业专家对他们所熟知的工作进行解剖和分析,分析出某个岗位包括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形成能力标准;再次,以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由课程专家和中高职教师共同分析课程结构,形成专业教学标准;[4]最后,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由课程专家和教师共同对学习项目进行设计,学校在新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为标杆,强化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在调研的基础上,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

三、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习实训不是仅仅作为学生掌握相应知识而设置的一个环节。在“目的―手段”关系下,从“建构”的视角来看,知识固然重要,但如何利用已有知识,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关键。[5]基于此,实习实训是学生解决问题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实习实训在工程类人才培养阶段必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处于不同学习时期的学生要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不同种类的实习。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训练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复合要求高的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向施工现场,根据岗位需求,重视工学结合,把工程知识技能的训练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有课程内的实验、实习、实训(力学、建筑材料实验实训);有工程专项技能训练(工程测量技能训练、工程绘图技能训练、工程计量计价技能训练、工程质量验收技能训练等),有针对综合工程项目的综合实训(施工组织实训、钢筋工程实训、模板工程实训、砌筑工程实训)等,有企业顶岗实习,并鼓励学生一专多能,考取职业技能证书。[6]为创建良好的学风,学校定期开展工地参观实习、专业认知、专家讲座、实训基地实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连续不间断的、递进式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可以牢固扎实地掌握职业技能。

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属不同的学历阶段,但从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有着必然的客观联系。从应用型人才的一体化贯通的视角出发,探索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建设,将有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寻找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钱啸寅.“高本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6(3).

陈效民.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的外部质量保障框架设计[J].职教论坛,2013(24).

钱啸寅,刘颖.基于协同学理论的中高职贯通与人才培养方案――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5(3).

张园,李玲.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4).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电安装 工程技术 管理 要点

中图分类号:E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45-01

1 分析当前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的现状

1.1 相关人员重视度不够

水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居民住 房质量的重要指标,应该被相关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因为住房的管道是否容易堵塞,照明器具、开关插座等用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反观当前的一些水电安装工作人员,工作时不注意细节,不该省的工作步骤自行省略,只图自己一时方便,只因自己的一时疏忽,很可能会给业主带来很大的损失与不便,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工人职业素质比较低下,工作时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职业道德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建筑安装公司在对员工的管理方面还存在有一些漏洞。

1.2 预控不到位,施工质量较差

水电安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总体安装质量,并长期影响着工程的正常使用,因而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加强对施工工作的控制,提高整个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是做好水电安装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施工时一些工长很少按照施工设计图纸指导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比较低,工程概况只是简单抄写施工设计说明,许多从业人员也总是受到因预控不到位而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困扰。比如,管道把关不严格,一些管道自身就

存在质量问题,管壁的厚度不足,有的管材与管件色彩光泽不一致,甚至将“普通用排水管”用在建筑工程上,这些施工质量问题严重影响1.3、预防措施没有落实好

水电安装工程是一件长期的工程,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管道容易渗水、漏水,管道容易堵塞,照明器具出现破损和漏洞,开关插座漏电等等,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预防措施,在进行施工安装之时,就要对这些问题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比如,仔细核对管道坡度与建筑物的最大沉降量之间是否有矛盾,发现有问题时要及时请设计人员解决,管道坡度要求均匀,禁止出现倒坡现象。在安装管道以及卫生

器具时,首先要先清理管道内和预留的排水口里的杂物,以此保证管道、排水口畅通。同时做好排水管的通球试验,要由上至下进行,在进行试验时,皮球要从排水管的顶部投下,并在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球可以顺利排出来表明合格。但是在进行安装施工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预防技术措施却没有落实到位,该测量的没有精确测量,工作态度、职业素质都不很高.

2 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技术管理要点

2.1 完善设计图纸的审核控制

水电工程安装前,要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控制工作,以保证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和适用性。①确定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国家水电安装的技术标准以及质量控制规范,是否达到国家施工技术的实施条件。②确定设计图纸中要求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是否符合水电安装工程的设备、材料标准,是否依照国家相关程序进行取材和取设备。③确定设计图纸是都设计规范,是否各项工程都能做到合理安排,是否有遗漏或忽视的项目。图纸上的单位、坐标、走线是否与实际施工中相符等。④确定设计图纸中是否存在结构上和安装上的不合理性以及危险性,充分保证设计图纸的准确无误。⑤根据设计图纸的内容进行各部门的分工,做好水电安装工程于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禁止出现单一施工或不配合施工的现象。⑥设计图纸上交到有关技术部门进行审核,确定无误后,召开设计图纸审核大会,就实际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针对图纸的意见进行修改。

2.2 加强水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准备

当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水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准备主要利用“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安排。其中,“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份集施工工程概况、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前期准备以及旖工进度规划集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管理方案。其具有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实施性强的三强作用。①施工工程概况。清楚明了的阐述了施工工程的具置、建筑形式以及工程规模等宏观内容。并详细分析房屋建设的具体结构、楼层设计、墙面处理、水电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安装技术等微观内容。②施工技术方案。这是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关键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施工组织设计’优势的重要体现。其中包括各项工程的实施内容以及施工技术。例如:选择何种管材,配合哪种形式的配件,运用何种接管方式以及对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工序接搭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等。这里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针对控制点的控制和选取。例如:固定保温墙上的热水器、设置管道电盒的位置、安装轻质墙上的管道器件等。③施工前期准备。主要分为人员准备、图纸准备、设备准备以及现场准备。人员准备主要强调实际施工人员的审核以及确定,每位工作人员必须保证严格的施工水平和施工技术,定期进行考核,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图纸准备在上文在已经具体阐述过,主要注重的是对图纸的多次审核,确保实际施工的可行性。设备准备和现场准备都强调了实际施工前期的安排以及规划,做到人员到位、设备到位,材料到位。④施工的进度规划。施工进度规划不仅包括传统的意义上的按设计图纸进行的施工安排,还包含依据具体的施工情况以及施工程序,做出相应的施工调整。例如在实际施工中,水电安装工程与土木建设工程、结构建设工程等部门都有诸多联系,这就需要做好适当的工程安排。采取共同施工方式或单一施工方式,保证每个工程之间的衔接都做到准确无误。

2.3 提高水电安装工程的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保证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工长要做好明确的技术交底工作,提高整体工程的安装水平。①保证技术交底的可操作性。技术交底作为一项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工序,要注意将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技术规范中的书面词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使技术施工人员充分理解和认知实际施工中的各项要点。最后在形成具有实际内容的书面语言上交到有关部门,既保证了水电安装的实际操作步骤的实施,又使得审查部门一目了然。②保证技术交底的科学性。技术交底的科学性强调的是在确保设计图纸、设计标准、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目的的现行有效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合理得技术交底工作,避免交底的无效性和空洞性,真正发挥技术交底的作用和优势。

3 结语

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的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和过硬的工作技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程序和工艺操作,才能保证水电装置安装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才能有效发挥水电装置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才能为企业带来信誉,赢得效益。

参考文献

[1] 冯军.建筑工程水电安装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CAD教学 项目教学法 职业能力要求

引言

我国自从CAD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之后,在建筑工程行业有很大的应用。中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该项技术的使用技能。目前,AutoCAD课程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演示、自学及教师辅导与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以教师讲解结合学生操作为主。这门课程比较抽象,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尤其低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一开始很难建立空间概念,并且学生的社会实践少,感性认识差,无论是空间想象能力还是空间分析能力都较薄弱,在理解施工图纸方面存在较大欠缺陷,作为课程设计的教师是改变这种被动教学局面的设计者。

1、教师结合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精心备课,结合项目,教以致用

项目教学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并且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小组合作,自行组织完成项目,学习过程人人参与,感悟创造实践活动,主动工作,看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因此,教师教学的设计依据岗位需求,实施项目化教学,本着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着眼培养现代化实用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原则,应实施在cad教学的全过程。

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不全按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实例工程项目为中心,譬如建筑装饰施工图,教师演示做出标准的装饰施工图,并把要学习的命令、工程图样的画法、技术标准融入到具体的工程实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在工程绘制的实例中研究命令的用法及软件的基本操作,简单易记,连续性强,增加了学生学习软件的兴趣,抛弃了以往只学习命令,命令全会操作,而不会画标准的施工图的尴尬局面,同时,遵循“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多媒体讲课什么时候上,上什么内容,都应该根据讲解的工程图的过程、标准需要来决定。随着学生绘制的实例图不断增加,学生的操作水平就也得到了逐渐提高。而后每绘出一张图,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满足了学生今后的就业信心。

2、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主体性学习基本原则

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技术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核心。一是技术的运用应该能够引起深度和广度的深刻变化。二是技术的运用应该足够引导学生从教室和书本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三是技术的应用应该能够通过老师采用更好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cad课程的基本操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示教系统的优势,课件和教师的讲解、示范相结合精心设计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cad课程设计则可以采用课件来展示建筑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结合企业的实例工程项目,并要求有所创新,迫使学生加强自己制图的综合技术与技能。

3、教学内容突出岗位的针对性、行业的适应性和职业的地方性

建筑类专业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CAD课程,首先学习AutoCAD制图标准的基本知识,再根据工程实践的需要学习行业相关的其他建筑及预算的专业软件,学习行业普遍使用的天正建筑软件、鲁班软件等。而在与物业园林专业、多房地产经营相关的专业可以安排AutoCAD、Photoshop、景观设计软件等教学内容,以选修课、提高班、考证班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按个人就业方向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按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定单式服务的形式确定CAD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CAD应用水平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能直接上岗就业。

CAD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是动态变化的,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把现代CAD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并注意CAD软件的升级换代,认真研究CAD技术的发展趋势,调研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使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结合行业发展,与职业技能考证对接,与毕业生的就业需要相联系。

4、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就业,作为中职艺术生来讲是面临着很大压力,不仅是学历低,重要的还有专业技能和自我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严峻考验,如果没有较好的心理素养,很难找到合适的职场,因此,辅导的时间给他们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当前学习专业特色与优势,毕业后的专业的发展趋向,就业前景,调整同学们的自信心,前提是努力学习,平时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训练,认真作做好上机训练,积累自己的作业档案;与此同时,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力求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教学的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不仅在交流之中技术得到了升华,也为学生愉快走到工作岗位,学会在交流中沟通,在提高中成长,以及将来所面对的就业竞争市场,尽早地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在岗位实践中动手能力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尽早地体验专业与就业关系,为今后赢得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结语

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cad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结合中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这一的特殊性,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优化教学设计,是开展中职cad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转变教师队伍中专业结构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和实践能力差的状况,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中职教师从学科专业型向专业与技能综合型转变,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因此,结合当前中职院校的cad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企业、社会资源,满足学生见习、实训、实习的岗位练兵的需要,也是为学生今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教育,2006,(22).

[2]黄春英.校企合作深化CAD/CAM专业实践教学[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9).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测量学、工程力学、建筑材料等诸多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对于帮助学生熟悉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形成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阶段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高职类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滞后,多数教师都未从事过建筑施工实务工作;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或是沿用本科教材,或是无伤大雅的适当更改,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案例教学的失衡,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理论教学内容呆板枯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走马观花,等等,都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如下几点构想,并进行了尝试。

1立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搭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设置目标是定位于培养大批具备优秀实践操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银领”。课程设计理念就必须切合3个基本点:①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教学大纲设计应切合工学结合的专业实习教学需求,在归纳行业企业发展及职业岗位所需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筛选、编制教学内容;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应以建筑分项工程施工为线索,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分类将技术课程完整地建构于项目模块教学上;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要坚持校内实践操作教学、校外实习与案例教学相统一的办法,使学生实现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提高,更加适应于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立足于就业、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发展要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开发突破了“学科完整”的教学体系束缚,将教学改革重心调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构设。具体来说,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将依据“多项目、活模块”的学习情境及单元划分原则,整体课程被划分为5个学习领域,包括土方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防水工程施工,以下就具体细分为20个学习情境。在课程内容的筛选、简化方面,以“必需”、“够用”作为基本的度量标尺,随着工作任务由简至繁、层次递进,课程重心也逐渐由理论知识性讲授内容转化为工作任务,使学习单元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更加具体化,更容易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工作技能。以“混凝土结构施工――混凝土柱、墙施工”的学习情境为例,就将该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继续细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如柱、墙模板设计,安、拆,质量检验等。

另外,为保证课程开发适应行业发展现状及新工艺、新标准的应用实际,在课程修订方案过程中,我们征询了相关行业技术专家的意见,力求专业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

2构建立体化知识体系,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统一

2.1课堂讲授与零距离现场教学相结合

根据教学进度,在《建筑施工技术》理论教学的间隙,教师应注意安排好现场教学计划,通过实地观察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建筑施工现场,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同时,将理论教学与施工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鉴于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季节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影响,零距离现场教学的组织很难找到可使学生能从头至尾得到参与的工程。因此,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训模块中,对核心职业能力的课标要求可分为三部分层次递进: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与行业管理能力。在无法联系到合适建筑场地时,就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工程实训场地,通过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与教师讲解的互动流程,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到各项施工工艺的技术标准,对重点内容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实践操作。此外,对于学习单元的工作任务,观摩前学生应填写好理论知识学习内容;操作后要加以总结归纳,使教材知识的学习由感性认知上升至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2.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生产实习组织方式多元化

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形成全面的感观认识,实地的观摩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这一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可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习组织形式。

集中实习即组织专业学生由指导教师联系、分配至各实习工地。这里所提到的集中实习方式,包括两方面内容:对大跨度结构安装、大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等典型工程项目,应由教师作现场教学指导;请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就施工现场的工程案例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分散实习的做法是则是由校教务处发给实纲、联系公函,由学生自主联系接收单位,但施工企业资质、工地施工进程应由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公函才能正式批发这主要为解决集中实习的安排难度,同时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2.3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穿插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设计在很多内容上都涉及到施工环节与概预算、施工工期与成本间的关系,但课程的人为割裂,使得施工技术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在理论教学穿插相应概预算教学内容的同时,在分散组织实习的过程中,应在实纲标注好人、材、机的消耗量计算,工期方案调整等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具体施工技术的同时,对施工组织设计形成初步的感知认识,并具备对应的经济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就业所需面对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是相适应的。

3注重过程考核,完善学生应用能力考核标准

尽管多年来高职教育始终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单一的考试形式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就此,笔者认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强调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技能考核也应相应地提高到与期末考评相平齐的地位。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形式之外,应当将过程考评划分为3个子项:素质考评10分,工单考评15分,实训操作考评45分,总分70分。笔试与过程考评分的比例为3:7。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地巩固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体而言,经过模块化教材的序化、整合,学生接受了理论知识学习与课程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素质结构大为完善,学以致用的满足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自信心与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建筑工程技术类课程的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完善,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才能使高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范臻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意义

针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意义,从企业层面、社会层面两方面予以如下分析:

首先,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及社会稳定。建筑工程建设对象包括公路、房屋、桥梁等。这些设施建设的质量水平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居民正常的生活有相当大的影响。近10年间由于工程质量水平不达标而发生的建筑工程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数量近百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有助于减缓建筑工程上述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见,合理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式可以从细节上、整体上均达到帮助行业现状提升的效果。

其次,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是否具备有效质量管理能力也是如今行业对该企业承接工程能力的重要评估指标。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完成并不是项目彻底合格的唯一标准,其后期的运维及质量水平已经占据评估内容的重要位置。也就是说,相关企业是否可以凭借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方式提升自身所承接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已经成为其业内口碑得以树立的基础。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原则

1、成立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在正式施工前期,必须按其项目的规模、大小、投资额等内容组建一个能够适应于建设的优秀团队。企业通过对绩效的有效管理使工程质量得到平稳推进。

2、加大对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把关

建筑原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项目的根本品质,项目团队的管理人员要从原材料的计划编制开始对其每一个过程加以严格控制。从采购到现场后的各类验收与复检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要加大对这些原材料的进货时间、品种、类型、批次等做好详细的基础台帐工作。对“三无产品”一律杜绝入场,从源头切断流入渠道,防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施工作业现场。

3、建立完成的质量检查控制制度

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项目管理人员都应该做好相关的质量检查工作。例如,技术复核制度、进货检验制度、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验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样板制度、质量联查制度和质量奖惩办法等。及时发现不合格工序,并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管控

作为施工企业只有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在最后保证项目的品质。每一项目施工的各项环节项目管理人员都应按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加大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的交底工作,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都要求制订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树立预防为主的项目管理意识

在项目生产过程中一般人们的注意力都会放在工程的进度分项管理中,把对项目工程质量的检查留到最后,忽视对项目各工序的监管与检查,无法确保工程的质量,项目部只有在施工前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才能保障工程建筑的高效实现。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1、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体制健全性不足,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的发挥。就我国建筑行业的行业特点而言,质量管理这一管理概念虽然引进该行业的时间并不短,但由于企业、行业的种种问题,并未将这一现代化特色的管理方式的效用有效发挥。一些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行业痕迹明显,这对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而言,融合度较低。在管理监督方面、质量公正方面,现有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并不能很好地起制约作用,甚至时常出现由于职能部门失职、渎职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威胁着居民及社会的安全稳定。

2、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内的施工队伍的人员整体素质并不一致,呈现参差不齐的混乱局面,无论从人员职业素养及业务水平上看,还是从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性看,都不能令人满意。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们多数将眼光着眼于处于明显位置的经济效益上,而忽视了对其长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管理效能发挥上。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内的施工从业人员主要由农民工、经验不足的临时人员、极少数技术人员三部分组成,可见施工队伍的专业性欠妥。同时,一些行业内具备经验的技术人员也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新鲜技术人员补充速度远远不及成熟技术人员流失的速度。这一内核因素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念不足

多数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甚至工程项目负责人、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的、有效的质量管理意识及方法。对于建筑工程必要的质量要求得过且过,从表面看,这是职能缺失,从深层次看,这是法律意识淡薄、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多数此类从业者由于受到过去不正规、不规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思想的影响,其应用于当前的习惯性落后管理方式较难改变。换言之,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念的不足俨然已经成为追求高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症结。

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1、建立健全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应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从上到下明确相关人员在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管理中所应承担的各项职责和权限,细化工程项目在岗位设置方面的需求,强化工程技术的复核制度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及处理制度。

2、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控制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项目部必须下大力气严格而科学地控制好每道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而在各工序中设置质量控制点,则是对工序质量进行有效预控的关键。比如,混凝土结构浇筑工序的质量控制点是振捣和及时抹压,如果控制不好,出现欠振、过振或漏振,或未采取二次抹压,就会导致蜂窝、麻面、孔洞和出现不规则裂缝等质量缺陷。

3、强化人员培训

增加完善业务培训环节,增加施工参与者的质量管理经验、提升企业内部员工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意识。建筑工程需要人员工作以完成,因此,为避免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便是将重点放置于对工程参与者的质量管理培训上。不仅要提升各个工程环节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工作内容的业务水平、更要提升整个工程所有参与者对于工程质量有高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理念。从思维上予以改善,帮助相关从业者脱去旧有不完善的质量管理认知的影响。

4、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

机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会对工程进程产生影响。因此,为避免由于机械设备等因素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相关企业需要确保对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完善管理、合理保养。从管理体制上、责任分配上都要落实到实处、落实到个人。以明确、有效的责任制落实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5、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更是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只有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符合设计和质量验评标准的要求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在规定工期内实现工程质量总目标。为此,项目经理部必须对建筑材料、构配件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严格评审,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供应商;材料、构配件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和生产日期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验收合格者应分类堆放或储存,并建立材料档案和领退料登记制度,以避免材料、构配件误用、损伤、变质和浪费。

6、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验收前,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参与本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对工程项目从分部分项到整体工程进行认真检查、预验收和评定;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应迅速予以纠正,并且在纠正后再次进行验收,以确保其符合设计文件和质量验收标准要求。施工企业应向建设单位、质监单位、监理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施工企业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后,应积极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有各有关方面参与的竣工初验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除整理好相关工程技术资料并归档外,还应与建设单位或业主签订工程质量保修书和房屋建筑使用说明书,以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质量是施工企业建设过程中控制的关键点,也是提升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各项新技术、新材料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为工程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要制定周密的质量管理制度,做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提高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管,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志清.浅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4,22:111+336.

[2]郝传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8:63.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岩体工程,勘察;地基处理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管控水平的不断强化,有助于保证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顺利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的数据统计情况为地基的研究提供有力依据。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在某种程度上对建筑整体质量与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国家对其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一、 地基处理与岩土工程勘察之间的联系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主要对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均匀性进行研究。选取地基失效验算方法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有效的评估,获取的数据为设计者的设计提供有效依据,如若出现地基变形会对建筑总体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地基的均匀性在某种层面上对建筑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存在重要的影响,地基均匀性的有效测量能够将地基深层的地质特点充分的反映出,如若选取的地基不够均匀,那么就会给建筑整体造成不可估量的麻烦。

二、 地基处理与岩体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问题

一些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野外岩土勘察技术的原始资料记载的整理能力,缺乏对周边环境的分析能力,不能有效地辨别资料的真实性,在对资料整理时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也比较缺乏。针对少数的勘察技术人员各专业缺乏的现象,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的技术服务内容和发展状况都还处于不了解的情况,在遇到大型的开发项目以及比较复杂化的工程项目时,会导致束手无策现象的发生,不知道应该采取何种技术和使用何种方法去解决所面对的技术问题。

(二)勘察时准备的资料不合理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标准,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周围具体坐标进行了解,包括地形的平面图以及结构特点等一些有效的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但是在具体实际的勘察中,一些工程单位会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力,在收集的资料时只是走走过场,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标准去进行收集,造成资料信息不真实,工程施工设计结构不明确,导致勘察工作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从而也影响了勘察报告的真实性。

(三)勘察工作与地基处理工作没有充分结合

在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些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对地基处理工作不够了解,地基处理人员对勘察工作也一无所知,导致了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不能有效的结合,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现阶段,一些施工企业的岩土勘察工作与地基处理工作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单位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判断,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地基处理人员在工作时对相关的理论依据也比较缺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人员没有充分的将两者的工作有效的结合,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比较少,致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的总体认知的缺乏。

(四)地基处理中没有考虑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地基是建筑质量的根本保证,地基的设计不能只停留在对施工场地的考虑上,还要对建筑附近的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特别是在一些地形地貌比较特殊的施工场地,其对地基处理的影响因素就相对较多,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影响地基处理的外部环境进行全面、以及深层次的分析,确保地基处理工作的有效性。

(五)缺少有效性的勘察报告

勘察工作作为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环节,如若不能充分的做好勘察工作,那么就会导致后续工程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要有效的做好工程的勘察工作。勘察报告是勘察工作的具体表现,主要是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可见,勘察报告的有效性在建筑工程别的重要,但是一些企业的勘察报告中,普遍存在不全面、不彻底的现象,导致地基设计人员不能正常的开展工作。

(六)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现阶段,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仍然采取纸质作为主要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传递,这样不仅导致浪费了多数的时间,还致使各个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不能及时的进行。如若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对探测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那么就会导致测量数据与实际值间存在较大偏差,这样导致对地基的各项数据的分析都是不正确的,从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

四、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

工程企业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将每个数据的交底工作充分的做好,从而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目标。尤其是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工作,这两个工作具有紧密的联系,而且不能分开独自进行工作,也可以说他们是一个结合体,对工程的总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要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勘察技术

勘察企业要加大引进先进的勘察技术,促使岩土工程勘察水平的不断提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与高密度点法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在进行岩土勘察分析时获取正确、有效的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使各种工作变得更简便、更精确。

(三)纲要编写与审查力度的加强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对纲要进行积极、有效的编写,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勘察工作,严格审查相关的勘察纲要,避免报告结果不合理的现象出现,尽可能的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从而为工程施工提供基础。

(四)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每个线上的操作人员与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中关键的参与人员,他们自身的职业素质与技术水平对建筑工程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要想使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所提高,就必须要促进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不断提高。

(五)施工准备工作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

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提供保证,在日后的监察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强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督力度,为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做好基础。

(六)勘察方式的选择要合理

在进行勘察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效的掌握多种勘察手段,不同的勘察方法具备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使用的范围也存在差异。要通过施工现场的具体、实际的环境特点进行选择适宜的勘察方法,这样既能够保证勘察结果的有效性,又能使勘察效率有所提升,以及勘察成本的有效节约。

总结

在建筑水平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工作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建筑单位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出具有性的勘察纲要,根据具体的施工场地选择适宜的施工方式,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景泉.浅谈某高层建筑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3,(21):259-259.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认知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常见问题;技术对策

1、建筑电气安装中的常见问题

1.1 建筑电气施工设计图纸问题

建筑电气安装必须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设计图纸来进行,施工人员在充分掌握施工图纸详细信息后,要明确规划整个建筑电气的安装。然而,由于部分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施工前期走访时未能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良好沟通,加上设计出来的图纸没有做好详细标记,描述不清晰,施工人员误解图纸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电气安装各个环节的有效进行。另外,目前我国在建筑电气安装图纸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之不同的设计人员拥有不同的思维,设计出来的图纸可能没考虑到现场真实情况,从而不利于建筑电气的实际安装。

1.2 电气安装材料质量问题

电气安装材料的选择关系着整个电气工程质量,如果安装材料出现了问题,将会缩短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威胁到用户的生命安全。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电气设备市场竞争,多数厂家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不惜降低产品的质量,加之多数建筑企业对于电气材料的选择过于疏忽,甚至为节约成本而购进不符合标准的电气材料,这就为建筑电气的安装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例如:电线电缆耐压系数降低、耐温性能降低、绝缘电阻严重偏小、抗腐蚀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电气安装质量。

1.3 电气安装工程中安装人员的素质问题

安装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和素质同样影响了安装的质量。这几年,虽然我国从整体来看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入学率不断提升,但问题是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和方向上仍存在很多弊端,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低,工作难找,这当然还有用人单位的要求限制。可是目前人才市场上出现的用工荒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对技术人员的匮乏和迫切需求,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技术性比较强的建筑行业,在人才的选择标准上一再降低,招收了很多技术水平低,甚至没有这方面相关技术的人才,致使施工中技术水平跟不上引发各种质量问题。虽然有些工程单位也进行了提前的技术培训,但技术的掌握并非一两天就可以的,要长期的不断实践在加上相关的理论知识,所以,这批经过培训后的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操作时难免因技术生硬和不够熟悉、熟练导致人为的电气安装各种问题的出现。

1.4 防雷接地相关问题处理不当

为了避免建筑遭雷击,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做好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为此,设置好建筑电力系统的接地装置至关重要。然而,在建筑电气安装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多数施工人员未能充分了解整个电气施工流程,没有熟练掌握整个施工工艺,缺乏丰富的焊接技术经验,无法找准精确的防雷装置位置,安装位置不恰当,达不到良好的防雷效果。另外,对于建筑电气接地系统的安装,很多防腐措施做的不到位,大大缩短了建筑电气的使用寿命,不利于后期电气安装的有效进行。

2、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对策分析

电气工程的实际安装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实际的安装水平,转变现今的电气工程安装的问题,相关的工作部门需要转变传统的认知方式,根据电气工程的安装特点来实现安装质量上的控制,实现针对性问题的对策分析。

2.1材料方面注重质量上的控制

在电气工程的安装过程中,材料对其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为实际安装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这就需要重视材料的质量。相关的采购人员需要充分的把好质量关,从材料的选择、具体的采购、材料的验收以及最终的使用等多个流程入手,掌控实际工作环节,避免出现材料上的非理性使用,对于材料的实际说明以及具体的验收合格证书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和阅读。此外,相关的工作部门需要重视材料选择以及材料验收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充分的把握产品的实际规格、产品的具体型号等等,注重材料采购渠道的正规性,最终保障电气工程安装上的材料质量。例如,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实际技术监督人员以及质量验收的工作人员需要注重材料以及设备等方面的质量合格性,认真的检查相关的生产许可的证明,或者直接从具有质量保证的厂家订货,提供材料质量上的保障,同时还能够不断的降低实际的材料成本。

2.2 在电气工程安装上注重现场的秩序管理

在电气工程的安装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有序性对电气工程安装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之前需要认真的加强相关的管理秩序认知,认知的阅读相关的设备说明书以及材料的实际使用说明,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来进行现场的施工管理,特别是电气设备实际的标高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电气设备的具置是否符合要求,固定的设备上的间距以及具体的高度等方面注重精确性,在最大的程度上降低偏差度。此外,相关的安装人员需要注意,开关以及插座不能够安装在门后边,同时还需要保证具体的开关以及插座在标高上坚持一致性,还需要保证其接线实在接线箱之中并且具有一定的长度保留。例如,在进行单相的三眼插座进行接线的过程中,在右极上需要坚持接到相线,而左极则需要接到零线上,上面的则需要接到地线上,保证安装的科学性以及精确性。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开关以及插座在实际的连接上需要坚持串联,特别是地线的连接上需要坚持单独性的铺设。

2.3 在安装质量上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电气工程的安装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建筑施工安装质量上的重要作用。随着安装工程技术要求上的不断提高,需要更加严格的把控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技术上的交底,根据技术的交底来进行快速而高效的技术培训,同时还需要实现交底日期上的定期性以及不定期性,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充分的熟悉设计的图纸以及相关的安装规范,不断的提供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性水准。在进行技术交底之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工程上的重点以及难点,特别的注意质量上的控制,注重示范以及榜样的作用,在质量的验收方面则需要注重安装质量方面的监管,提高其实际的安全技术水平,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2.4 防雷接地问题的改进措施

对于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的设置,必须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严

格按照建筑电气的相关设计要求进行规范施工。在建筑防雷接地防护的实际施工中,对于电网线路的预埋应进行直线埋设,防止弯路埋设,必须严格按照电网线路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对埋设的线路加以保护,以确保建筑电气的防雷接地设置施工保质保量的完成。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要求,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在做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建筑工程的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在安装试试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对于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乃至生命财产的安全都有极大的威胁,这些威胁的存在导致建筑工程的未来使用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也使得建筑施工单位社会信誉以及未来的市场发展前景受到威胁,因此保障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质量成为了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孙敬超.关于建筑工程电气安装质量控制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5(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