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2001

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认识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及如何更好地通过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需要进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有些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更细的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有具体的载体,比如饮食、服饰、建筑、文物等;社群文化则主要指人们的道德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以及社会规则等;精神文化则指的是传统的学术思想、文史记录、宗教体系、医学积累以及书法艺术等内容。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形式

从小学到大学设置的语文课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有效载体,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高中语文具有承上启下、系统学习的作用,它不同于小学的初级形态,也不同于大学的自学形态,是由语文教师进行系统传授的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的选取以及语文教师自身的修养都是比较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具体如下表。

传统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应用》

古代文学必修的古代优秀诗歌、散文、文言文、辞赋;选修的《先秦诸子散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历代诗歌散文欣赏》

传统学者文章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

传统艺术书法欣赏、绘画欣赏

传统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

具体解释为,传统语言文字包括早期的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以及草行书等传统文字与书法;古代文学则如表中所述,包括优秀的诗歌、散文、文言文、辞赋等,比如屈原的《离骚》、孔子的《论语》、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涉及《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水浒传》《红楼梦》等典籍的诗篇;传统学者文章则有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意味,比如鲁迅、朱自清等人的文章;传统艺术指的是书法、绘画艺术等方面;传统民俗文化比如凤阳花鼓、社戏等。

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我国传统文化以文学艺术为主体,科学技术方面所占比重较低,这主要和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形式以及普及的接受度有很大关系。

三、高中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有冲突的一面。

思考一:多元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有其可取之处,内在文化也有值得珍惜的精华。韩流、美剧、欧洲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浸染,使学生一方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予以传承发扬,内外兼修,平衡发展。

思考二:教师教学功利性的问题。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师大多随社会风气,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高考不考的不讲,高考之外的不讲,只讲高考重点区域,完全失去了对语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重之心与责任,对学生的影响较大。高考看总分的问题不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就难以走上正轨,应该确立单门课程修养达到一定水平就可进入大学的通道,为偏科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也榕嘌高水平的继承者做储备。

思考三:学生兴趣的引导问题。由于社会功利性、世俗风气以及手机、网络游戏等的影响,一些学生专注于外在的炫耀,丧失了内在涵养的培育。我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引导学生欣赏像《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节目。

总之,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造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世英.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高考(综合版),2013(4).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范文第2篇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当代文化浪潮的冲击力逐渐增强,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为了更好地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和教育,在加强传统文化普及同时,最好的教育阶段是在小学,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始,因此,我国应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将传统文化的教学、培养以及传承从小学开始,从孩子开始,逐渐让小学孩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研究

一、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五千年来华夏儿女智慧与精华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荣耀。不过,近年来,随着当代文化的逐渐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低,当代社会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认知越来越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这也不符合十七大报告中所倡导的“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的传统文化口号。因此,我国要加强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促进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较好的传统文化传统起始阶段,因为小学教育属于教学的初级阶段,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塑造民族精神,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下面,本文从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学习的意义、当前传统文化现状问题以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等方面对其做一系列的研究。

二、传统文化概述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按照百度百科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定义可知,擦混同文化主要针对现代文化而言,主要包括历代文化中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以及文化意识方面的内容,像古诗词、民族音乐、曲艺以及国画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

三、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文化凝聚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因此,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传统发展重要作用。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我国文化进一步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建设,推动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四、当前传统文化发展现状问题

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出现了衰微。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像孔融让梨、二十四孝等优秀品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缺乏毅力等问题,在传统文化中,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是比较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当今的社会,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这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文化教育发展和进步,只有不断的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培养传统文化学习精神,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最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这也是解决当前传统文化发展现状问题的核心动力和因素。

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传统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提高重视意识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等两个方面探讨有关加强传文化教育。

(一)提高重视意识

随着当今文化以及外国优秀文化的不断输入,我国在学习他们的同时,更要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当今文化的起源来自我国传统的文化,因此,要加强重视我国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最终提高他们最对传统文化重视意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

生活实际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教学环境,生活又是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尤其是生活中的节日。传统的节日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例如,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加入相应有关传统节日的介绍,介绍有关端午节有关的人物,有关的故事以及有关诗词,让学生通过现实实践加强有关端午节,重阳节有关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讨论有关传统文化对自己的认知,找出他们有关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探讨和研究传统文化与教学的关系,促进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六、结论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当今文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分析了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其发展现状,通过对当今传统文化现状总结,本文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主要从提高重视意识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两个方面。传统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现实实践加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为进一步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发展。只有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建设,才可以真正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中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兰凤.语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李敏.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陶丽艳.小学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于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

[5]秦美玉.两岸小学语文教材古诗编写体例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范文第3篇

>>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纵论 关于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的几点思考 浅谈旅游开发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刍议以旅游开发促进边疆跨境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新疆文化产业与民族传统文化 浅谈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艺术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 浅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下丽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形声字字形与汉民族传统文化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研究 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研究 基于“数字包装”下的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研究策略 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及旅游文化商品化探讨 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论民族传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性影响 浅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刘晖.旅游民族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23-561.

[4]王国明.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9(3).

[5]苏一星,高成军.甘肃特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5).

[6]徐赣丽.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桂北壮瑶三村考察[M].民族出版社,2006:179-184.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范文第4篇

目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共识,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转型,旅游纪念品是向世界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传统文化传承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上的本土化体现也越来越强烈,探索东巴文化在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上的创新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传统东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传承。结论:寓传统于现代,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最具代表性的东巴文化元素与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旅游纪念。

关键词:

东巴文化传承发展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 07-0020-03

“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反映着民族的特性和风貌。只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让一个国家具备独立存在的文化价值,才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流。在现代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在这种国际化的语境下,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流失的严重性,民族文化的核心被渐渐忽视,甚至逐渐走向衰退的趋势,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文化体现已成为热点。

1 东巴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现状

1.1 东巴文化传承的意义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字、东巴画、东巴经书、东巴舞、东巴音乐、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东巴文化又叫作东巴教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的民俗活动。东巴教的祭司叫作“东巴”,有着渊博的知识,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人,世代传承着东巴文化。这种独特的古代民族文化,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东巴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部分。

1.2 东巴文化传承的现状

目前,东巴文化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少量仅存的“东巴”来执行继承工作。在丽江古城纳西族聚居的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东巴文化的传承,东巴文化的相关产业也是丽江的优势产业,不能否认的是,因为丽江的旅游业发展,向人们和世界展示着东巴文化。但是,市场上出现的所谓东巴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普遍都是在肤浅地将一些民族传统符号拼贴在毫无实用价值的产品表面。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还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民族传统符号在现代社会中的拼贴或解构,而不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和民族个性的发展。在当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上并没有很巧妙地将东巴文化融入其中,而是深受快文化的影响,过度地将民族文化商业化,快餐化,使得东巴文化变得支离破碎,人们无法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这是全国各个文化古城旅游纪念品的通病,没有设计和品牌的旅游纪念品充斥在全国各个旅游景点,没有地域文化的沉淀,致使所有古城中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出现了极大地雷同,消费者失去新鲜感,而传统文化也没有得到正面的传播Ⅲ。

2 传统东巴文化的现代体现和传播

2.1 传统东巴文化的传承需要发展的运用和现代体现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体现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是单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这样的传承方式只能在极少数人当中进行,久而久之便会被淡忘。传统文化要走向世界,被大多数人了解并接受,只有寓传统于现代,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才能真正得以继承和发展。融入现代创新设计的传统文化才能深入人心,是对传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

丽江地区具有东巴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就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的激烈竞争促使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产品设计本土化、民族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强。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的本土化尤为重要,但事实却脱离了现代语境。这样的旅游纪念品不仅没有起到文化宣传的作用,也不会被游客所重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发展的运用只会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扭曲。

2.2 丽江地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担任着东巴又化传播的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巴文化越来越被世界认知和接受。这种文化强大的渗透力和关联性,需要借助有形的载体来进行传播,旅游纪念品就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旅游景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在旅游整体消费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据统计,我国旅游景点的旅游纪念品消费收入只有不到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好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正面的宣传作用,被世界了解,同时还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从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上找到突破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以产业化运作和国际化视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地区的商品市场得到提升后,在经济面貌改变的同时,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又能进一步强化当地居民对保护和传承东巴文化的意识和文化自觉,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 东巴文化现代创新设计运用的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法探索

当下,产品设计对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般有三种方式,即完全克隆、局部模仿拼凑和符号元素的提取应用。前两种方式是最无创新性的,而符号元素的提取应用也极易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形。东巴文化在旅游纪念品上的现代创新运用要推陈出新,演绎东巴文化的产品类型定位在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与审美品位的现代产品之上,用现代的手法演绎传统语言,将传统语言进行分析提炼后合理含蓄地运用在现代设计上,突出其现代创新性。传递、继承、沿袭创新,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东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道路。对于其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并在相关专题设计课上进行尝试。

3.1 东巴又化传统符号元素在产品上的合理运用

在本土化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图形符号元素的提取和运用是最常用的手法。设计师可以从地方民俗文化中获取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将这些元素融合到现代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兼具地方文化与时代特征。

在东巴文化中,可见的图形符号元素中东巴文字和东巴画最具有代表性。东巴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包含着独特的艺术美。东巴画是纳西族古绘画中的一种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艺术遗产。

平面的图形符号元素运用在三维产品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直接粘贴在产品表面。我们应该做的是首先找准具有地域文化传统特色的元素。对这些元素用现代的手法进行抽象化的提取,再加以延伸,运用到现代的产品上,与现代的造型语言或者现代材料和成型工艺相结合。运用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来进行。一是元素要经过一定的提炼再加以合适的手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上。不能直接照搬,而是在提取分析过后用现代的手法来进行体现。如图1一图3,该方案以东巴文字的“纳西族”、“藏族”、“白族”(图4)来进行符号提炼和演变,分别设计成红酒注酒器、开瓶器、瓶塞,含蓄地体现了东巴象形文字这一元素,同时表达出云南地区多民族和平共处相互扶持的精神面貌,并不失现代感。红酒器具的产品类型定位也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二是对色彩意境的印象化提炼,创造一种共鸣。在古代,东巴画是不着色的,近代开始用红、黄、蓝三色为主调的矿物质颜料进行填色(图5)。在现代设计作品中,色彩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产品情感表现的载体,不同的色彩搭配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图6,这个方案是一套首饰盒设计,以木材和白麻布作为主要材料,以东巴图画里的神路图作为创作灵感,参照少数名族具有装饰性的图腾纹样,提取出神路图中的主要色调,并加以修饰和延伸,绘制在首饰盒盖的白麻布部分。用这种含蓄的手法,以民族感的纹样配以东巴印象的色彩,很恰当地表现出东巴传统文化的内涵。

3.2 东巴传统材料在现代产品中的再现以及手工艺的继承

传统材料是很多传统民族文化中都包含的内容,比如江南地区的靛蓝染工艺,北方游牧民族的羊毛毡等。将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上,并赋以现代简约的造型手法,传统材料与现代产品设计的碰撞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设计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也来源于对传统材料和手工艺的研究探索。东巴纸,是东巴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用于抄写东巴经。东巴纸用最原始的工艺手工制作,厚实又具有微毒。在中国传统手工纸中,只有东巴纸是可以双面书写的,并且具有抗虫抗蛀性。

如图7-图8,这是一款系列灯具设计,以东巴纸和牦牛皮为主材料,金属为辅材,配以东巴文字和服饰纹样,给人以浓厚的东巴传统文化气息。东巴纸和牦牛皮这两种手工传统材料,用现代的制造工艺来实现灯具的结构细节,是兼具传统材料和现代功能的创新设计代表。

3.3 东巴文化中崇拜自然万物共生的核心思想延续

在东巴传统文化中的东巴教信仰万物有灵。东巴文化中图腾符号都表现着自然崇拜、和谐共生的特征。显露出东巴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拜,怀抱着万物共生的美好愿望。

面对文化,设计者要做的不是被文化奴役,流于表面、单纯图形的立体化,而是要驾驭文化内核,思想层面的精神传达、再现。东巴教中所崇拜的万物共生,正是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真正意义的“万物共生”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丽江这座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在得到客观的经济效益和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丽江地区各个旅游景点都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现代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我们更应该延续“万物共生”这种信仰。

图9-图10便是这样的一个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的是一套组合花瓶配件,与废弃饮料瓶结合使用,以东巴纸为主材,起到装饰和稳固的作用。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China''s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history, all the peoples and regions had formed a colorful, different styles of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s. With its unique talent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fea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ffectively using university resources and actively guiding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关键词:高校;地方传统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传承;创新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the sixth meeting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heritage;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20-02

0引言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战略基础。文化传承与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直面的使命。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在这其中,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我国在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中,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夺目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炽热的思想感情、独特的人文情结。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地方传统文化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观念、习俗、情感以及审美情趣,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文化资源。因此,高校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

1高校在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功能

1.1 大学生是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佳主体当今世界是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构成了当今世界的文化主题。在过度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较偏远地区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对西方文化的过度推崇,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地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热情,让他们接受地方传统文化必然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爱家的情怀,也逐步培养起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欣赏群体和传承者,这是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上的巨大潜力所在,也是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根基所在。因此,大学生是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佳主体。

1.2 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重要力量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高等教育工作者是高层次文化主体,他们生产方式和劳动成果就是在传承和创新文化,因此决定了大学具有引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的足够资源和实力。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大学本身就是社会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最集中、技术和科学密集度最高、文化主体水平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强的重大文化平台之一。高校既是培养高级文化管理及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是智力、技术密集型的文化产业资源聚集地,也天然决定了高校具有发展文化事业的直接关联和优势。高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的主导者、优秀文化的倡导者,也是文化研究的引领者,所以他们具有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具有优越的条件,因此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重要力量。

1.3 校园文化环境是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秀场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传统、环境、氛围、校风、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及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校园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环境同时具有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功能。因此,端正学生地方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学校环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优秀场所。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具有生命力的成分,经过提炼,加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宏扬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发创新,让地方传统文化在的校园特色文化中体现新的时代气息。

2高校在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途径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靖西传统文化;绣球;壮锦;认识和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77-01

靖西地处桂西南边陲,其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浓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全市各乡镇。靖西的民间工艺品丰富多彩,尤其以壮锦和绣球最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由于社会的进步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这种传统工艺品的开发热情不高,甚至面临市场萎缩,工艺失传的困境

一、绣球产品特色

相传,靖西绣球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最早是用来作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随着对绣球这一精湛工艺品的广泛宣传,其逐渐成为旅游纪念品、走亲访友的礼物,甚至成为了一项体育运动――抛绣球。不久前,靖西歌舞剧《抛绣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优美的舞姿,甜美的歌声,让观众陶醉不已。可见,绣球已成为靖西的一个品牌。靖西绣球主要产于新靖镇旧州街。旧州街妇女已将绣球作为重点工艺品进行研制和开发,成立了绣球产业公司,实行农户+公司的合作生产模式,使得靖西绣球由原来单纯的工艺品演变成一种地域文化产业。目前绣球年产量已达二十多万个,年产值达到二百多万元,成为当地旅游产品的主导产业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旧州旅游产业的发展。

靖西绣球以小巧玲珑,设计精美著称,直径大小不一,常见的绣球,其直径在10厘米左右,大型绣球直径在20-50厘米左右。绣球的每个绣瓣上都绣有象征吉祥美好寓意的图案,如梅竹兰菊、蝴蝶、鸟、鱼、龙、凤等,每个图案都凝聚了创作者的宝贵心血,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情感

二、壮锦的艺术魅力

壮锦是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据传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于制作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是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壮锦沿用的纹样主要有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后又设计出“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壮锦的显著特点是色彩丰富、结构复杂多样,而且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采用棉、麻作为编织原料,使得壮锦非常厚实,成为它区别于其他产品的重要标志。壮锦编织需要专业的机器设备,制作过程极其复杂,非常耗时,且效率低、产量少。由于壮锦编织需耗费大量原料,成本高,利润空间小,因此造成壮锦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三、绣球与壮锦传承的现状

靖西绣球、壮锦织造技术是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核心技术需要通过口传心授、师傅带徒的方式传授技艺。目前仅有几位老师傅掌握绣球和壮锦的核心技艺,后辈良徒难觅,传承出现断裂。

壮锦工艺难度高,编织技巧需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刻苦钻研,学习时间长且劳动成本高,效益低下。靠挤压劳动价值的壮锦经产业无以为继,导致靖西壮锦工艺人才短缺。

虽然壮锦、绣球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整体而言,仍然属于被动经营。其产品营销主要依托当地的旅游行业,产品定位、广告策划层次低,没有形成影响力,实现市场产业化仍需下大功夫。

四、促进传承的方法

将传承者组织起来,在靖西定期举办壮锦技艺培训班,亲授编织挑花技艺。继承者要认清自己肩负的振兴靖西壮锦的使命,积极参加技术培训班,到相关院校和织锦工艺厂进行学习,拓展自身视野,激发创造灵感。政府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举办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节目或者比赛,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增进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参与意识,使其能够实现良好的传承。要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通过民族文化艺术节,吸引更多游客到当地体验感受传统文化氛围。要积极进行传统产品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品位,结合市场需求与社会现状,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营体制,形成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并结合现代社会多元化因素,使产品品种更富有现代民族特色,产品品位实现质的飞跃。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靖西壮锦和绣球历史悠久,在产品制作的手法工艺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必须加以重视,在传承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广西壮族民族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卡通化的应用探析[J].北方文学旬刊,2014,(1):166-168.

[2]马丽,陆众志.壮锦艺术在广西艺术高校教育的传承思考[J].艺术教育,2015,(6):59.

[3]石国贤,甘来,黄冬妮.略论传统壮锦工艺技术传承与壮锦知识产权保护策略[J].青年与社会(中),2014,(10):350.

[4]邓卉,黄汉才.“传承壮锦同样是‘织郎’的使命”[J].人事天地,2016(5).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范文第7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如今当代高校大学生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理解,很多人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其对于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在缺失与传承之间产生矛盾。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刻,却也面临着逐渐流失的境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持续的传承下来,但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眼里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的重要。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这个节日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古往今来,在春节期间,我们国家无论各种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祝福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换新、迎新接福、祈求丰年等主要内容,各种各样的形式不胜枚举,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文化。人们在春节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中和亲人们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祝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年味渐渐消退,热闹的春节也渐渐存在于人们的回忆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条件好,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更高,思维的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对生活的态度都有很大的不同。高校大学生已经对春节这种传统习俗已经不感冒,于平常生活没什么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如今当代高校大学生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理解,很多人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其对于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在缺失与传承之间产生矛盾。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刻,却也面临着逐渐流失的境地。

1、在生活当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一种文化的缺失和传承更能体现出一种社会现象,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中国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追求着更快更多的经济利益,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东西简单化,智能化。所以对于某些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礼仪,风俗,手工工艺,放在今天,略显繁琐复杂。在这个信息的时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拿起一支笔来工作是一件及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有好多的工作,我们没法用一支笔来完成,信息量太大,浪费时间。信息时代,将一切文字用计算机代替,节省了时间和空间,节省了大量的纸张和笔的利用。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汉字的记忆,越来越少,提笔忘字成为了常事,这就是一种中国汉字文化的缺失。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消失的主要原因。目前,像这种类似的情况很常见,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在中国各地区,各少数民族及在校大学生已经缺失了很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比如他们的思想,语言以及技能等。

2、在西方文化的冲击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流入中国,当代大学生也接触到了不同的西方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让好奇心重且喜欢新鲜事物的当代大学生不由自主的将重心放在了西方文化上,随着时间的流失,时光的车轮慢慢推移,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在各方面的冲击下有些尴尬。社会在改变,传统文化技能变的无用武之地,学习一些国外的文化而缺失了自己原有的文化,我们也早已经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意义。学习西方文化、各别崇洋媚外,是当代在校大学生屡见不鲜的事实,也是趋势所向,他们对自已本国的传统文化没不太注重,而对于西方的一些文化更加的敏感,综上所述,这些因素都是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够很好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延续传播的要素。

中国文化传统的缺失,无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还是对每一个国人来讲,都一种遗憾。广大高校大学生追韩星,学习西方文化,热衷于一些西方的节日,例如情人节时期待玫瑰花、圣诞节时希望能见到圣诞老人等,对于他们的喜爱超越于传统文化的程度。而这种对中国文化的丢弃更演变成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风气,很多大学生对于本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保持着不关心不在乎的态度,也影响了一辈又一辈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如今当代高校大学生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理解,很多人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多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1、弘扬就是传承

历史的死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生于人类的开始而可延续永生,传统文化有着生命力和诱惑力,不用刻意去弘扬只要不破坏,她就会很好的传承下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有一些人依旧坚持着,传承着,就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将最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用一种别样的方式进行着,延续着。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历史,是中华五千年孕育衍变出的产物,代表着一种不可磨灭的象征。英语在世界上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语言,但是中国汉字则是一种不可替代又极具美学的文字。现在,人们努力地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做出了了很多行动,无论是国际孔子学院,还是前一阶段的国学热、再到电视节目汉语桥等,这些都是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用传统文化本身的精神,来彰显和激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人民心中的地位。

2、保护物质载体就是传承

现在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对外开放的影响下,各种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书籍报刊等渠道传播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生存的方式,各种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当代高校大学生。高校大学生只有率先发动起来,做好引领作用,尽力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才能好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命活力,缔造文化之根、文化之魂。

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对策

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明白了,历史上下五千年,从无到有,从有到延续到至今仍然屹立不倒,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努力,是每一个传承人运用传统文化孕育出的智慧结晶的努力和坚持。传承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传承人用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奋斗精神,为我们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精神更是我们高校大学生应该学习的东西,不忘初心。

2、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一__直存在着不在乎不关心的态度,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存在,多方面还是在于没能及时的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以至于太少数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文化的传承缺少了一个传授、熏陶的过程,在这个飞速的社会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很难生存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需要用时间漫漫积累的过程;文化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沉淀。只有这样,文化才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而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文化的教育则是最好的选择。

3、传统文化需要创新的理念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过于夸大,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我们所有人希望的只是文化上的传承,而不是文化的倒退,并不是要倒退回那些个传统的时代,高校大学生也不能任由着时间推移,忘记对于文化的传承,然而创新,则是最好的办法。中国传统文化相对于社会发展,不能完全融入到社会当中,更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当中,传统文化是一种特定时代文化的持续,存在这一种相对比较的局限性,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一种扬长弃短的过程。对于传统文化不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会摒弃,好的地方要学会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种缺少创新的概念,太老套,高校大学生对于这种缺乏创新,太普通的文化,吸引的程度不够,导致没有人愿意去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深思的问题。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 养生文化 传承 发展 研究

前言

传统养生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经了几千年的实践锤炼后,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理论和技法体系,并且对当代养生体系的形成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然而,现在外来养生文化大肆入侵,使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正确认识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深入理解其精髓,挖掘其深刻内涵及传承方式,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起源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文字记载可以上溯到商代。从对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证中发现,当时人们在生病、分娩时都会祈祷祖宗与神灵的庇佑;对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祸福等各种状况都会不时卜问,并积极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以求保平安。可以说养生思想的萌芽由此开始。到了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甚至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饮食调理工作,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等理论。战国时期我国养生文化发展迅速,各种历史著作都体现出了人们养生的观点。到先秦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等养生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养生思想的范围逐渐变得广泛,养生方法也呈现多样化,我国传统养生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二、内涵

传统养生顾名思义就是运用传统的养生功法,进行身体的自我保健。中华传统养生思想是在汲取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和古代医学思想,特别是先秦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易学思想和古代巫术、神仙方士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有的养生方法及其思想体系。其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从外在的活动身体、就医问药、饮食起居、房中秘术等等,到内在的思想修养、意念品质、蓄精养神都体现着养生的含义。传统养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大概可以分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儒家的养生文化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具体反映,其特点是:以人与社会为核心,以礼为先,注重自身内心修养和社会实践,并且强调修养与修身并重的重要性。孔、孟所提出的“学”“思”就是人主观努力的具体体现,为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道家注重人的发展规律,其养生的重要思想是崇尚自然,寻找“自我”,并积极通过精神修炼、呼吸修炼、形体修炼和内丹修炼等方式进行养生。老子提倡以静养生的理念,庄子编制导引、吐纳的方法,其思想主要以“自身的修行达到肉体和灵魂的解脱,从而使人脱离苦海”为主,追求一种超越的精神境界,其能让人们的精神和情感得到安抚与慰藉。

三、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不仅是祖国科学养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转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当代人继承传统养生的思想,正确运用传统养生的知识和手法,不但能促进人们健康积极发展,而且还能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然而,目前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遇见了很多问题,使其发展较为迟缓。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政府部门没有对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制度、资金和物质方面得不到保障。这是制约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其次,社会对外来养生方式的青睐。目前,在我国养生市场,外来养生方式和项目占据重要地位,极大地挤压了我国传统养生的发展空间。我们应积极探索瑜伽风靡全球的原因,并力争找到传统养生文化与社会的契合点,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后,自身养生观念薄弱,跟风现象严重,也是制约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的因素。我们还应积极转变观念,重视自身文化修养,努力传承传统养生文化。

四、传承及发展对策

任何人类文化系统都是在积淀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创新而建构的。一种文化的积累包括内源性的文化积累和外源性的文化积累。内源性积累指选择性积累,并积极进行整合创新。外源性积累指对外来文化批判性的借鉴,并有机地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这两种结论方式都能增强本土文化的生命力。所以,要构建完整的传统养生文化体系,壮大养生文化系统,就必须开展内源性积累和外源性积累,积极沉淀,并不断突破,开拓创新,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政府应该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为契机,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提供政策支持,并加大对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投入。政府还引导人们积极进行以传统养生方式和手段为主的养生活动,并为其提供优良的场地设施。

其次,社会各界在进行适应时代性变革的同时要积极保证民族性、传统性的东西。社会的发展将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社会在顺应时展的同时,将吸收外来文化,如何协调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保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将是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必须加大内源性积累,辩证地进行外源性积累,以保证养生文化的传统性。

最后,转变人们思想观念,保证传统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个人思想观念将直接关系到传统养生文化传承,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传统养生观念,并积极地进行实践,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资料】

[1]王玉川. 中医养生学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