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道路交通管理 路标 设置 优化
交通路标是向人们传递规范化可视信息,并且用以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和疏导道路交通堵塞的重要设施。其发挥的作用是给人们提供清晰直观并且十分易于理解的交通指示信息,从而满通参与者能够安全快捷便利出行的要求。现实生活的实践表明,合理设置道路交通路标,不仅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排除各种方向干扰,保护车辆与人身安全,防止道路交通堵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而且也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和优美环境的目的。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扩大。目前,交通路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路标的设置,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交通的运输安全和运输效率。把握设置道路交通路标的重要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交通路标的设置
大家知道,交通路标包括标志标线两种形式,二者都是以或图形或符号或文字或线段的形式,向广大的交通参与者传递可视规范的法定信息,是用以管理和引导交通安全的有效设施,交通路标对于广大交通参与者来说,是及时提供道路情况信息的无声语言,也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无形在岗的民警象征。其以图、文、光等直观的特点,为广大交通参与者提供了可视化直观的交通环境。因其本身具有突出引导的特征,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起到了有效的交通诱导作用。
1.1交通路标的分类。
交通路标具有很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主要路标和辅助路标两大类。主要路标重包括可动式与固定式的路标;照明与发光、反光的路标,以及反映交通环境发生改变的临时可变信息路标。辅助路标一般都是附设置在主要路标之下起进一步辅助作用的路标,具体可分为限时路标、限车辆种类路标以及其他警告禁令限制理由等类型的路标。
1.2不断改善、优化交通环境,科学合理设置道路交通路标。
交通路标的设置是以保证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必须认真履行的一项工作职责,其结合所属辖区道路的交通状况,根据路标的不同种类针对性设置,以利于广大交通安全者提供正确的行车走路信息,通过交通路标的引导,快速顺利地抵达所要到达的目的地。
1.3 设置交通路标应注意的事项。
(1)交通路标的设置要有重点。
以人为本,一切以保障交通参与者安全为前提是道路交通路标设置的主要原则。例如:在因突发事件造成的路段、桥梁损毁、道路改建临时施工、陡坡急弯等行车危险处设置相应内容的警告与禁令路标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尽量避免一些毁路毁桥的事故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交通路标的设置要合理。
交通路标的设置应按照国家要求严格进行。
(3)交通路标的设置要与通行环境相协调。
交通路标及其辅助设施的设置,应与所处的自然景观环境相协调。交通路标及其辅助设施的设置,不仅能让人们感到其美化城市风景,与城市今天快节奏的生活相呼应,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方便人们行车走路安全方面创造有利的条件。
(4)静、动态路标的设置要全面具体。
所谓静态路标是指静止状态下使用的标志,例如禁令、警告等指示路标;所谓动态路标是指在限制车流、车速状态下使用的标志,例如限速、限载等指示标志。
(5)交通路标及其设施的管护。
交通路标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后期的管护,目前业已成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治路护路的重要工作环节。其具体工作的实施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努力做得更好。
2. 交通路标存在的问题
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并整改交通路标所存在的问题,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道路交通现有的路标设施存在的问题很多,在各地的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2.1交通路标类型单调并且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各地虽然在道路建设之初都考虑到路标的设计以及设置问题,但实际需要的数量仍然不足,一些服务性和公益性的路标严重缺乏。例如:旅游景点路标设置的数量匮乏,未能充分发挥道路交通优势的诱导功能,达到吸引和召唤更多的人们去旅游景区旅游的目的。
2.2 交通路标设置不规范
一些地方将内容繁杂的多块交通路标并设,导致交通安全信息出现紊乱状态。如果对所提示的交通安全信息不作出及时的反应,就可能因措手不及发生危险。例如:驾驶员在这种情况下反应不及时,并且在极短的时间里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因而导致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
2.3交通路标设置位置不合理
交通路标设置在光线或视线不好的地段,或者内容相近的路标近距离并设,极易造成驾驶员的视觉误差而忽略后者。例如:确认车距路标错设在弯道拐弯处,起不到警示效果;限速路标值选取不合理或设置位置不当的问题;特殊路段路标设置位置不当的问题;快慢车道路标不统一的问题。
2.4交通路标设计不合理
例如“弯道路段、减速慢行”等一些路标采用不明显的绿底白字作法,既不适应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又起不到警示的效果。不符合规范,并且缺少人性化理念。
2.5交通路标设置的其他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重要位置路段道路交通路标的严重缺失。也有原来设置的交通路标被天气环境或者个别人为的有意无意的破坏等缘故造成的。交通路标是国家财政出资设置的设施,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受损失。爱护及保护交通路标设施,应是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应尽义务和职责,道路交通路标设施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乃至每一个公民的重视。
3. 交通路标的优化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而道路交通需求的不断急剧地上升,也对新时期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道路交通路标设施的完善对于减少交通事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交通参与者的角度看,设置道路交通路标不仅是优化交通环境的手段,更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路标设置位置工作进行的优化研究,不仅会促使道路交通路标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还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
3.1交通路标优化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道路周边的交通状况等因素,最大限度地为广大交通参与者提供方便。
3.2交通路标的优化原则
按照现行的国标、国内相关技术标准对路标进行优化设计和设置,并遵照以下几点原则:
(1)依据当地区域的道路交通情况,以现代道路交通管理的全局角度来考虑标志改善问题。
(2)动态道路交通路标的设置不应妨碍静态道路交通路标的使用。
(3)在原有的道路交通路标设施基础上改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投资。
从交通工程学角度说,交通事故是人、车、道路、环境互不协调的反映。所以我们说:
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人、车、道路、环境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而交通路标与这些因素有着极其紧密的相关联系。因此,明确道路交通路标设置的重要性,对于我们采取先进、科学、配套、合理的道路交通硬件设施,优化道路交通路标设施的设置,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道路交通管理和引导道路交通安全的科学体系,有效地管理道路交通,构建和谐、平安的社会交通环境,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摘要:道路运输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中,笔者就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对道路运输经济的管理。
关键词 :道路运输;经济管理;前景;分析
道路运输是一种运输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指在道路上进行的运输活动,是一种最快捷的陆上运输方式。与他并列的有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面对市场高度集中化的形势,深入发展道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是迫在眉睫的。本文就对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一、我国道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运输站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资金、技术),目前我国客货运输站场建设普遍存在进度缓慢的问题,一些偏远乡镇、中小县城甚至是部分大中城市,都存在客货运输站场的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问题。简陋的设备和简单的功能,对车辆运输效率和道路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都造成了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发展。
2.运输效率和组织水平偏低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还存在着落后的地方保护主义,具体表现为地区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封锁,提高了道路交通空驶率,这不仅仅是对我国道路交通资源的一种浪费,更严重影响了开放、统一、有序、竞争等道路运输环境的创建,对道路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3.道路交通管理的技术水平滞后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的技术还存在落后的现状,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关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应用还比较少。道路运输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思想的指导,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大大阻碍了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道路运输与经济管理的关联
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使得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道路运输的重要性,不同地区的差异势必会造成运输情况的差异。然而,道路运输与地区经济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之间的关联总结如下:
1.道路运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运输方面的经济发展,对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不断拓展的现代交通网络,道路交通运输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媒介,对各个城市之间的融合和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发展中的城市来说,道路运输由于其独特的基础性作用,因此相比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它更加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并且能够促进城市各种物品的流通。
2.道路运输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
从我国各地发展局面来看,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普遍存在交通不通畅等问题,而对比那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则发现它们周围的交通四通八达,为当地的民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对发展国民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开发某一地区,首先就要解决交通问题。而道路交通作为最常用的运输方法之一,它具有如下特点,运输灵活、方便、快捷。我国不断完善和建设的道路运输网体现了道路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3.道路运输对发展周边经济有带动作用
道路交通的便利程度严重影响着该地区同外面的交流程度,对该地区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尽管有时候建设道路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开发目的地的资源,但是,最后人们会发现道路的建设能够对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因此,建设道路运输不仅能够增强沿途区域的关联,,更对沿线地域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一个地区拥有良好的交通,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进而帮助自身实现发展。然而假如地区自身封闭,又缺乏便捷的道路交通,那么就算资源再丰富也逃不了经济落后的下场。
三、道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改革措施
不断完善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道路交通运输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当及时调整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以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
1.加大道路运输业管理改革力度
作为做好道路运输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对于道路经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面临着深入的完善和深化,道路交通运输市场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面对这样的新经济形势,相关部门迫切需要加大道路运输业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具体应该通过吸取多方意见、综合考察,进而及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运输体制和政策,以实现道路运输业的协调发展,确保市场经济实现稳健地发展。
2.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利用预算的方法,对运输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的财务和非财务活动进行分配、考核以及控制,就称之为预算全面管理工作,其作用在于帮助考核和协调企业的各项运营和生产活动。要想提高运输企业的资金收益,提高竞争力,只有应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有个全面的认识。结合现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作为预算控制工作的核心,对现金流进行控制的基础就是操控成本。只有高效、合理地对现金流进行控制,才能确保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以及各项费用科学地支出。只有将企业财务结算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严格按照现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才能确保资金高度集中并被合理应用,最终实现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目标
3.进一步做好内部控制和管理
加强道路运输内部管理是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基础,应当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整合和调整相应的标准,确保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能够很好地被满足。内部管理的完善和优化要保证运输企业中市场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具体可以通过设立市场发展部来实现,该部门负责的主要工作就是市场调研、预测和开发。具体实施过程就是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货源以及客流调查,抽选调查样本时可以指定也可以随机,进而对当前道路运输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目的在于为下一阶段企业制订经营计划提供依据。
四、总结
道路运输经济的管理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当明确行业管理职能的履行,找准定位、立足本职,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能,为促进道路运输市场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相比于其他运输方式,道路运输具备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为通达度高、运输装备品种齐全、灵活机动、多样化组织能力以及覆盖面广等。道路运输既是独立的,又可以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疏运服务。具体可以通过干线道路发挥“大动脉”的作用,当通过支线道路起到“微循环”效果时,起到了延伸其他运输方式的作用,因此研究道路运输经济的管理前景是意义巨大的。
参考文献:
档案数字化可以说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计算机技术,档案的生成速度加快,存储空间变小,各种数据能够实现整体分类管理,确保在档案管理和利用过程中档案的真实安全,弥补了传统的档案管理和利用中的漏洞,实现了高效率管理与利用。道路交通档案信息化是实现道路交通信息高效管理利用的必然趋势。道路交通信息具有数据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信息复杂等特点,单纯的人工记录已经难以承受当代巨大的道路交通压力。道路交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可以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减少档案录入和管理过程中的人工失误,提高整体档案管理水平,对于道路交通系统的效率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二、道路交通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漏洞
(一)数字化录入和管理软件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规范格式。道路交通档案的录入要求有着统一的格式和统一的管理软件,这样才能形成整齐划一的档案管理体系。而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档案录入格式不统一,操作软件不一致的现象,甚至是各种档案缺乏统一的规范格式,这就造成了后期档案管理的混乱,也降低了档案利用的效率。(二)档案标准化工作不到位,规范化工作无法落实,重要数据缺少备份。档案数字化管理要求各种档案都有着各自的规范格式,而在管理中也要保证档案的分类和整理准确无误。由于我国电子档案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工作人员对档案规格的忽视,造成档案标准化工作不到位,同时还存在着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分类规范化工作无法落实,各种数据掺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此外,在重要档案的数据备份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工作缺失。(三)数字化管理人员素质不到位,对于各种档案的录入和整理分析缺乏能力。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无法跟上时代脚步,无法掌握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岗位能力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弊端。管理人员对各种电子录入和管理工具不熟悉,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档案生成和管理工作,这也是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四)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缺失,设施不配套或数字化水平低。档案数字化管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没有实现,各种数字化设备不配套,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有的地区还存在着数字化管理水平低,道路交通管理单位不重视,仍旧延续以往管理模式的现象。
三、加强道路交通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重要性;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所依赖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道路交通的畅通,因此,我们需要把城市道路的“区域路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综合考虑,深入探讨其设计的合理性。
二、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是运用交通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系统地对区域内道路进行交通分析;根据道路功能,组织、协调、疏导交通流,平衡道路交通流量,使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流量基本协调,缓解交通需求矛盾。
常规的道路工程设计,只是依据规划对道路工程本身进行几何设计,对影响道路使用质量的交通组织设计未予足够重视,当建成道路发生交通堵塞或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时,交通管理部门只能做些“疏导”管理工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问题。实际上,道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条件不同,吸引的交通流也不同,交通流对道路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特别是中心城市区道路的改、扩建时,道路工程若不做好交通组织设计,等道路建成后发生问题时再想法进行拓宽改造,则恐难实施,不仅对整个交通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存在工程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等诸多问题。交通组织设计有别于“交通工程设计”与“交通设施设计”,是近年来为改善城市交通,提高交通效率而提出的“交通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交通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做好交通需求分析,合理组织区域交通,充分发挥路网功能,保障交通安全。
三、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目的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目的就是使车辆在整个研究区域的路网上的运行更有序,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道路资源,并使车辆的总体运行时问最短,实现研究区域内交通的良性运行。
理想的交通组织涉及了城市规划设计、道路工程设计、交通管理三个领域的知识,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成果是从道路规划开始,贯穿于城市规划、道路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以至于道路交通管理的整个阶段。它为道路设计提供交义口的形式、道路进出口的设置、路段的单双向交通,为交通标志的设置、交通管理,为道路所划分的每一个交通单元的建筑开口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交通组织设计成果来建设、管理道路,使交通流更均衡合理地利用道路资源,避免道路资源的浪费,避免路段或结点道路资源缺少和造成拥堵,即使道路建成后出现问题,也可用较少的资金解决。
四、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法分析
交通组织设计分针对新建道路的交通组织设计和针对现况路的交通组织设计。本文重点介绍针对新建路的交通组织设计。交通组织设计最好是针对与某一区域的设计,若是针对某一条新建路的,也应把这条路放到它所在的区域路网中考虑,区域的大小应是所研究的道路交通流所影响的范围。
1.具体设计流程分析
合理的设计流程应为图1所示。
2.收集基础资料
收集研究区域的路网基础资料,包括规划路网结构、各条路的等级、红线宽度、位置、大型交通发生和吸引点的位置、设计年限的预测交通量、公交线路和停车场现况和规划等资料,还有研究区域的现有和规划情况,包括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规划人口数量、用地的性质、现有和规划人口的收入水平以及出行特点等资料。
3.确定主干道的连接形式
城市主干道的作用是运载长距离、大流量的交通,汇集和疏散次要道路上的交通,必须保证其畅通。在交通组织初步方案的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工程地区施工前后主干道与其它道路的连接形式。一方面将两者加以对比,弥补原有处理方式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相连道路的性质和路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交通量的分配。
4.对道路网流量的平衡进行分析
由前文可知,交通量在道路网上的分配是以道路的不同性质和路况为基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使整个工程地区的交通量能在道路网上得到合理分配,即流量的平衡分配。交通组织中应充分考虑将交通量在各条道路上进行合理分布,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进而消除瓶颈路段。在改扩建的目标干道上,平衡分析的重点在于沿线上潜在的瓶颈交叉口,分析结果则用于向交通组织和交叉口拓宽改善提供指导。
5.注重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是决定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良好与否,对路网上的交通状况有着重要影响。改扩建道路沿线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作为保证沿线交通组织总体方案得以实现的基本手段,是交通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完成道路及网络的交通组织工作后,应进一步分析道路网内各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情况,进行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及设计工作这是工程地区交通组织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最必须的工作,是前述各项工作的最终落实。
交叉通组织设计以保证主干道上的交通畅通及主干道与其他交通干道的连接顺畅,同时兼顾周边地区其它道路的交通状况为原则;以交通量预测资料、交叉口的规划形式和横向道路的规划宽度等作为依据。该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交叉口和路段协调的原则进行交叉口的渠化,并根据信号配时试算来检验渠化方案的效果。交叉口拓宽设计应注重提高通行能力,有利于改善交通秩序,保证道路全线及工程地区道路网上的交通安全、畅通,同量也应避免拓宽使交叉口面积过大而造成车辆行驶距离过长等不利情况。在进口车道数的确定中,应考虑其与路段车道数的匹配,使在信号配时条件下的进口道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均衡,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或造成交通拥挤。车道功能的划分则应根据流量流向预测资料来决定。以达到提高主要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6.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施工期间道路和交叉口的管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改道安排及路线推荐方案,公交线路调整方案等。在实施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时,应根据最终的施工安排的具体情况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由施工单位与交警、市政和公交等部门共同协商,确定最终的交通管制方案和有关措施。施工期间公交线路调整应考虑道路施工时公交车辆的通行和停靠、公交线路原有走向等因素,对于无轨电车,还需考虑改道时架空线的利用和设置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许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从整个道路网络入手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性。交通组织设计成为了道路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的城市,应具体分析城市支路的组织方式,在交通量较少的支路交叉口可采用小环岛的交叉方式,对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的新思路进行倡导,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崔新书.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探讨[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6):21-26.
(一)在服务辖区重大建设项目上推行警企联动,做优服务保障。护航经济发展是公安交警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康山中队在服务辖区重大建设项目上始终坚持主动,做到主动走访项目部、主动了解管理与服务需求、主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主动督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责任,搭建起了畅通的交流沟通渠道,就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管理形成共识,督促项目部履行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责任。项目部安排固定人员协助康山中队做好施工重点路口路段的指挥疏导,康山中队在项目部“协勤人员”上岗前专门组织培训,并为每名“协勤人员”配发了反光背心、哨子、小红旗等必要装备。通过落实项目部的管理责任,既保障了重点路口路段不失管、漏管,又最大限度减少了项目施工对康山中队正常勤务的影响。同时,康山中队在项目施工期间,利用雨天等施工休息时段不定期到项目部开展“交通安全进工地”活动,增强施工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2014年项目施工期间,该施工路段未发生大面积长时段交通拥堵,未发生由于施工原因引发的死亡交通事故和涉及施工人员的交通伤亡事故,既保证了项目进度,又实现了安全生产。
(二)在加强农村交通管理警务上依靠村级组织,推行主动管理。康山街道有行政村10个,农业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5%,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也是康山中队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康山中队主动寻求街道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依靠村“两委”、村治保会等基层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工作。如2014年清明节前,康山中队在走访辖区石泉桥村时获悉,清明节期间来该村公墓祭奠的人数将突破3万人次,且清明期间道路周边还有庙会活动,道路通行压力大。康山中队及时向街道党委、政府作了专题汇报,由街道召集派出所、行政执法、村委、交警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现场踏勘,确定了管理方案,落实了后勤保障,明确了人员分工。充分发挥村里人在本村人头熟悉的优势,由村委每天安排村治保员和民兵,协助派出所和交警开展现场管理,村委负责在空地进行场地平整后施划停车泊位供扫墓车辆临时停放。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清明节期间该公墓的道路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没有发生交通事故,更没有发生因交通原因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周边村民的充分肯定。
(三)在治理辖区交通堵点乱点中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疏堵并重管理。康山中队辖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既有城市道路,也有农村道路,其中还有不少的交通堵点乱点。对这些交通堵点乱点的治理,康山中队依靠街道党委、政府,加强部门配合,注重调动社会力量,疏堵结合,分而治之。如针对农用车占道乱停车,康山中队首先从农用车主的经营需求入手,摸清底数,再主动向街道汇报,为车主落实新的停车场地,并由街道出资完善该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停车场地和禁停标志标线等落实后,康山中队按照“先礼后兵”的原则,先劝告,对被劝告的车辆和驾驶人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引导其有序停车,开展两次劝告式执法后,会同街道行政执法大队开展了集中行动,对违法乱停的农用车、货车一律进行处罚。目前,该路段农用车、货车占道乱停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整治中没有出现一起投诉,更没有因整治而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在强化交通安全源头监管上狠抓主体责任落实,管理服务并重。源头监管是交通事故“控大压量”的主阵地之一,也是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康山中队辖区有浙北高速客运中心、3家客运企业、2家危化品运输企业,警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通过督促和帮助企业落实内部日常监管,落实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康山中队按照“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理念,换位思考,变监管为服务、变强制为利导,在宣传教育、平台监管、车辆违法告知等方面努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增强企业做好内部交通安全工作的信心。如在2014年的亚信峰会交通安保工作和南京青奥会交通安保任务中,康山中队变以往的单纯管理为“管理+服务”,落实民警定点联系企业制度,经常深入企业开展指导检查、宣传教育和提供车辆违法通报情况,做好每天往沪往宁方向客车的安检登记工作。两次重大安保任务期间,辖区重点运输企业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五)在加强学校交通安全工作中发挥个体优势,培育特色亮点。康山中队辖区现有1所小学,共有在校生20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康山街道辖区,农村生源较多。该校交通安全工作特征明显:一是学生接送量大面散,交通安全隐患较多;二是学生生源地域差别大,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参差不齐;三是作为新建校区,学校硬件条件好,开展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础条件好。康山中队充分发挥该校开展交通安全工作的优势,主动争取上级特别是支队的支持,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示范课题——移动式交通安全情景教育装备常驻学校,大大增强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同时,交通安全指导员定期深入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开学初、放假前、“六一”节等重大时间节点,均组织民警开展“送教上门”活动,重点教授安全乘车常识,教育学生自觉抵制“黑车”,并通过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文明交通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交通安全宣传带向周边农村,增强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
(六)在加强交警队伍建设方面坚持“软硬兼施”,提升队伍精气神。康山中队以培育团队精神为主线,从改善办公、生活条件和加强内部教育管理入手,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切实增强民警的归属感、荣誉感、凝聚力,提升队伍精气神。把营造良好的警营环境作为拴心留人、增强队伍归属感、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大力推进文化育警和生态警营建设,中队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民警、协警“以队为家”,并通过好的环境换来好的心境,以好的心境换来好的职业操守,以好的职业操守换来群众的满意。同时,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协警捆绑式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要求,确保严管队伍。经过多措并举,民警、协警的职业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2014年以来,康山中队民警先后多次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投诉量同比下降31%,队伍始终保持“零违纪”。
二、康山中队构建民意导向型交通管理警务新模式的经验
(一)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最大保证。近年来,康山中队围绕构建民意导向型交通管理警务新模式的目标要求,以民意领跑警务,把群众的期待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重点来落实,如乱停车问题、元宝山公墓清明期间的交通问题等。由于紧紧围绕群众的要求和期待,构建民意导向型交通管理警务新模式,使得康山中队在主动进行管理时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在治理乱停车问题的初期,也出现了一部分车主堵路和集中到康山中队反映诉求的现象,但在保障了车主能有地方停车这一基本权益后,先劝告后处罚的执法管理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配合,乱停车现象也得到了彻底的根治。
(二)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近年来辖区破解交通管理难题的典型案例来看,在解决很多难点问题时,均无一例外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而整合这些资源的正是康山街道党委和政府。康山中队通过主动争取街道党委、政府的支持,调动了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中心、村“两委”、社区、行政执法、城建、辖区企业等力量参与交通管理工作。如由于争取到街道党委、政府对康山中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元宝山公墓清明交通安保和七里亭路乱停车整治中,街道为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不仅投入超2万元,还协调增加管理力量和落实后勤服务保障。此外,康山中队的生态警营建设也得到了街道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投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推动了交通管理工作的创新破难和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做强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为做强基层基础工作,康山中队一方面摸清辖区的人、车、路等交通要素的底数,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日常工作网络,依托康山街道的基层组织,推动建立民警联系村、联系企业、联系社区、联系学校联系重点路段的制度,使村、企业、社区、学校逐一确定交通安全工作联系人。如为加强辖区内浙北高速客运中心重点车辆的日常监管,康山中队把主体责任落实到企业,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监管,确定该企业安全科长为日常工作联系人,完善内部工作台账等。康山中队不定时的到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和抽查,既解放了警力,又落实了监管。
(四)优质的环境是激发基层交警队伍凝聚力、提升队伍战斗力的有力支撑。康山中队在队伍管理上坚持“严管厚爱”。“严管”体现在用制度管人,用规章办事,任何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追究责任,这也是优质环境的要求;“厚爱”则指细致入微地关心、爱护每一位成员,包括建立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制度、维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营造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和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简言之,就是让民警把中队当成家,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家的温暖,用好的环境来拴心留人,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让每一个人找到职业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最终实现提升队伍战斗力的目标。
三、推动交通管理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按照学术界的讨论,治理的概念应包含共管、共治,即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来管理社会。换言之,治理实际上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合作,共管共治。交通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之一,交通管理工作也必然面临如何由管理向治理转变这一新课题。
(一)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必须看到考核在发挥指挥棒作用方面的重要性,因此,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实现交通管理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有些观点认为,交警的职能定位就应该是单一的路面执法管理,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保安全、保畅通”的交通安全工作目标来看,还是从具体国情来分析,把交警职能单一定位在执法管理,甚至简单地用纠违量来代替工作量是有失偏颇的。换句话说,执法管理是交通管理的手段,不是交通管理的目标。应该看到,目前国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与汽车社会还不能完全适应,交通违法现象仍大量存在,且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单纯靠执法管理这一手段无法解决问题:一是交通违法量大面广,打击工作让交警力不从心;二是打击面过大过严后不利于争取大多数群众甚至容易引发。当然,对酒驾、超速等一类重点违法要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做到打击重点违法不松劲。从法律层面来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条明文规定,公安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管理”二字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不仅仅局限于执法。所以,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还是要紧紧围绕“保安全、保畅通”的核心目标,任何有利于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的工作都应纳入考核体系,包括基层基础工作、路面执法管理、源头监管、宣传教育、交警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也符合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的要求。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交通管理社会化机制。实现交通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其核心就是实现管理主体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由政府来主导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必要的,这里的政府概念不单单是指中央、省、市、县(市、区)政府,也指以前常常被忽视的处于执行末端的乡镇(街道)政府,要更加注重发挥基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辖区内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交警的基层基础工作是离不开基层党委、政府支持的,只有争取到了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交通管理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公安交管部门才能全方位地调动基层的社会力量(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的资源和力量)来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弥补基层警力、财力、物力上的短板。总之,国情和现实条件决定了要实现交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展“专治、共治、自治”空间,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三)实现交通管理的重心向基层基础工作位移。笔者认为,从治本的角度来讲,交通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要放在提升公民交通安全意识、改进交通组织、完善交通管理制度和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因此,交通安全工作的重心也应是做强基层基础工作。基层基础工作的概念应涵盖车辆和驾驶人的源头管理、道路隐患治理、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教育、交通组织,以及往往被忽略的基层工作网络。康山交警中队在交警内部处于执行层的末端,基层交通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仅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往往力不从心。因此,笔者认为,基层工作网络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居于重要位置甚至是支配地位,这也是交通管理实现“共治、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具体而言,构建基层工作网络就是要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实现村、企业、学校、机关有从事交通安全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辖区中队的民警由具体做工作转为指导和督促,逐步推动这些社会细胞自我管理,最终把有限的警力从这些具体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路面执法管理中,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所以,做强基层基础工作非但不是放弃、放松路面执法管理,反而最终是加强了路面执法管理,通过基层基础工作,减少了路面交通违法和道路安全隐患,有助于消弥执法管理中的对抗与冲突。
(四)实现交通管理由单一管理向管理型服务型拓展。要实现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是必由之路,这就决定了交警的职能必须由以往的单一管理向既要管理又要服务转变。这里,首先要厘清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管理”是指包括路面执法、车辆驾驶人管理、交通事故处理等在内的所有执法管理活动,“服务”是与“管理”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是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衍生物,任何离开管理来谈服务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全面的。近年来推行的边远农村地区开展摩托车流动检测年审、执法短信告知、社区交通管理服务站、网上办事大厅等服务做法,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提高了机动车检验率、违法处理率、路面守法率,提升了管理的效能。所以,笔者认为管理和服务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做优服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加强管理。特别是在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在做好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服务。任何有利于加强管理的服务,都值得我们去大胆探索、大胆尝试,且任何管理都要从维护被管理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实现管理效益与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10月26日,上虞市发生一起死亡9人的严重交通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深刻吸取“10.26”事故教训,迅速落实强有力整改措施,坚决遏制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生产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10.26”事故表明,我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事故隐患仍然在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对此,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真正把“预防”放在第一位,切实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地各部门务必真正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执法到位、投入到位、宣传到位,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观念,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切实解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要纠正作风不实,搞形式、走过场的,把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人;要纠正满足现状、松懈错误思想倾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长抓不懈的思想;要纠正片面强调客观困难的错误认识,加大对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努力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要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一项具体措施和重要标准,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位置,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指标考核体系,做到与经济发展工作同步规划、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考核,真正实现安全与发展的统一、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安全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本系统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要集中精力抓。要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事故多发易发的部位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要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把着力点放在企业,实行企业“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督促帮助企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依法配备注册安全主任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引导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备设施“三同时”制度,确保企业达到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要实行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凡发生严重生产安全事故,按照“属地管理”和“谁许可、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照安全生产法规规章,追究所在地政府(或政府派出机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立即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检点为工矿企业、商场、饭店、专业市场、学校、车站等公共集聚场所,特别是对学校接送车辆和客运车辆要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必须及时整改、不留死角。
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矿山(采石场)、民爆物品、建筑施工、城市燃气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要组织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公路安全隐患大检查,全面落实省、市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各项措施,对营运车辆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对司乘人员要实行严格的安全教育,坚决打击道路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超载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客运车辆一经发现超载,要坚决采取措施,并对企业实行停业整顿,有效预防和遏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要积极探索安全监管的有效途径,督促监管对象及早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限期整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予以关闭。
四、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加大对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安全生产信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装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科技项目建设,以及重点事故隐患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等。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步伐。
五、加强宣传教育,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各地要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经常性宣传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举措,引导群众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大力营造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注意力分散 驾驶员 交通安全
1、背景
交通事故因其极强的“杀伤力”被称为世界“第一杀手”,我国的道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显示,我国的机动车数量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车祸死亡率却要高出许多。中国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美国的20 倍,而汽车的数量只为美国的几分之一。
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则是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注意力分散。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14%~34% 的交通事故和驾驶员的注意力是相联系的,国内的一些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
2、影响注意力分散的因素
2.1主体因素
2.1.1驾驶员的年龄
关于注意能力与年龄的关系,相关研究都表明,注意水平在年龄上存在差异。例如有人采用注意力测量表,对男性卡车驾驶员的视觉选择性注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卡车驾驶员完成视觉选择性注意的时间增长,正确率降低,而40~50岁则是卡车驾驶员视觉选择性注意速度和准确性下降的转折点。我国及国外的统计资料均表明,年龄为20~30岁的汽车驾驶员事故率最高,这一点可能也与此年龄段较低的注意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2.1.2驾驶员的驾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注意广度和注意分配能力一方面要受到客观对象特点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个体已有知识经验和个体对所从事的当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多数驾驶员来说,驾龄越长,他对驾驶活动的经验越丰富、驾驶技能也越熟练,那么其注意品质越高; 反之,则注意水平越低。
2.1.3驾驶员的开车性质
不同开车性质的驾驶员其注意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非职业并且偶尔开车的驾驶员其注意水平是最低的,职业或非职业但经常开车的驾驶员注意水平要高一些。职业驾驶员和经常开车的驾驶员在注意稳定、注意分配、注意转移和注意广度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偶尔开车的人,能够在汽车操纵控制技能,道路交通信息的分析处理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上保持较高的水平。
2.2道路环境复杂性
驾驶员注意力分散不只与车内进行的活动有关,由道路环境方面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也是一个主要方面。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呈现给驾驶员的视觉信息越来越多。新的公路建设中,大量的路旁广告,路侧摊贩和越来越拥挤的交通都说明了这一情况。1998年Horberry的模拟驾驶和眼部运动研究发现,如果道路环境中存在广告或是其他形式的涂鸦,驾驶员往往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观看,大约平均占驾驶时间的14%之多。
2.3疲劳驾驶
驾驶员因长时间在速度快、噪声大、驾驶姿势单调、注意力高度集中、身体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下行驶,在条件恶劣的道路状况和环境下行驶,或者长时间得不到及时的恢复和调剂,驾驶员的身体就会发生生理技能和心理技能下降,注意水平降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疲劳驾驶。在一些发达国家,因驾驶员疲劳驾驶所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10%左右。在一些路段,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甚至达总数的40%。同时,疲劳驾驶也是导致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同时睡眠不足也是造成疲劳驾驶的一个原因。
2.4其他相关因素
影响机动车驾驶员注意水平的各种因素中,除了驾驶员本身的主观因素外,还包括各种客观因素,如行车路口路段的特点:三支分叉口、多支分叉口、环形交叉、变窄路段和隧道等特殊路口与普通路段相比较而言都需要驾驶员具有较高的注意水平。另外不同的行车照明条件也会影响驾驶员的注意水平,在白天和夜间驾驶员的注意品质也会有不同的特点。还有像天气、行人特征、行驶速度等也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水平。
3、提高注意力的途径
3.1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训练,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第一、加大驾驶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机动车驾驶员更深刻地认识到心理素质训练对安全行车的重要性。第二、根据已有的心理测量工具和方法,开发、研制适合机动车驾驶员群体的心理测量系统,使之能够更好地为驾驶员心理素质训练服务。第三、心理训练应与技术训练融为一体,在模拟驾驶训练和实车训练中将培养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作为重中之重。
3.2提高车辆、路况、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治理水平
首先,在管理方面,各级交管部门要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给机动车驾驶员创造良好的驾驶环境。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设置公告设施应当经主管部门依法批准。其次,交管部门可以在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道路上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如:彩色沥青路面。再次,要加强道路交通标志的研究,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
3.3加强应用科研开发和立法工作
应该根据我国道路车辆交通的实际情况开发相关应用技术产品,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例如瑞典VOLVO汽车公司发明“驾驶员警示系统”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通过监测车辆的行驶过程,判断车辆是处于有效控制状态还是处于失控状态,并在司机进入睡眠状态之前及时给予警示。
4.结语
驾驶员注意力分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站在安全的立场,应该着重于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品质和注意水平,从各个方面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由于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应从驾驶员主观可控制方面,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增强驾驶员排除与驾驶无关的外界刺激的能力,处理突发险情的能力,提高交通安全,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参考文献:
[1]David Crundall ,Editha Van Loon,Geoffrey Underwood. Attraction and distraction of attention with roadside advertisements[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06,(38):671-677.
[2]刘援朝,孙忠友,魏玉桂.机动车驾驶员注意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01-02):89-100.
[3]成波,孟传,张伟.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员注意力状态监测技术研究[J].汽车工程,2009,31(12):1137-1140.
一、 造成涉牌涉证的原因
交通违法行为的产生是由于机动车所有者和驾驶员为了自己一时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往往是以发生交通事故给广大群众带来生命财产损失为代价的,有的则是使交通违法行为演变为违法犯罪。在这里,我们先从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的产生谈起。
(一)涉牌涉证的几种形式。要分析涉牌涉证产生的原因,就要对涉牌涉证的几种形式进行认真分析。具体存在以下几种。一是,无牌无证。在日常执勤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车辆无牌无证行驶在公路上,大多是以农用车辆居多。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一些群众为了节省办理牌证的资金而采取的一种逃避措施。在执勤中,当民警对一些无牌无证车辆的车主进行询问时,他们还振振有词"我们也不经常进城里,整天价在家轧地头,办牌证还要花钱,还要审车太麻烦,不值当的,不如就这样跑着,什么时候抓住再办也不迟。"二是,遮挡号牌。当前,随着电子监控的不断增加,对于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也越来越加重,使得一些驾驶员搜尽脑汁,挖空心思逃避电子监控的检查。为此,他们将光盘或者结婚用的喜字粘贴在号牌上,当遇到交警时便加速行驶,使交警在检查的时候不容易发现车辆号牌,即便是电子监控也没法对其进行取证。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就发现执勤交警对遮挡号牌的车辆进行处罚,车主总会找出一些理由搪塞。三是,假牌套牌。一些驾驶员为了逃避处罚,不惜使用假牌套牌假证,这样,如果交警不注意检查,违法驾驶员就可能逃过检查。更有甚者,安装遥控车牌,遇到一些情况后,便启动遥控改变原来的正常车牌,使交警无法根据搜集到的车牌进行取证处理。而套牌车更是给正常车主经济和审车时造成很大的麻烦和影响。前不久,笔者就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车主前来办理车辆年审时,发现自己的车辆被别人套牌,并且有几次交通违法。当笔者与其进行比对时发现,车主的车辆是北汽福田标志,而套牌车两是长城标志。幸亏从标志上能够看出来,这样,才避免了因此带来的一些麻烦。而套牌车时常违反交通法律法规,在他们看来,反正即使违法自己也受不到处罚。四是办理假证。在执勤中,一些民警经常会检查出驾驶员使用假证的情况,他们办理的假证如果不注意是看不出来的。当民警检查是假证时,开始,驾驶员还极力狡辩,但是,民警当将车辆信息让他们观看时,便会哑口无言。他们说,就是为了省几个钱。其实,不知是省几个钱的问题,现在电子监控对于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检测,搜集信息,这样对驾驶证进行扣分,驾驶员使用假证就会减少处罚带来的损失。笔者亲眼看到执勤民警对一个使用假证的驾驶员进行询问的情景。驾驶员说,就是为了驾驶证少扣分,大不了干脆不要假驾驶证,反正才二百来块钱的事情。
(二)涉牌涉证带来的危害
涉牌涉证的产生不但给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也给社会和谐带来不稳定因素。具体存在一下几点问题。一是,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威胁。一些无牌无证车辆在正常行驶中经常会出现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事情。在正常执勤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无牌车辆在城市的街道上风驰电掣,呼啸而过,没有按照基本的行车规则去做,更别说是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了。人们都纷纷斜目相视,非常反感。笔者认为,他们的行为似乎是,反正我的车辆没有车牌,发生问题也没有什么,交警又没处去查车的信息。是呀,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交警如何去查找这些车辆的信息。因此,给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二是,给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无牌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人们无从知道具体的车辆信息,给交警破案带来极大上的困难们甚至一些案件成为"死案"。陵县辖区在今年的9月26日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者驾驶着无牌车辆,将一名受害者装成重伤死亡后驾车逃逸。由于没有车辆牌照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陵县大队民警经过多方研究和查找,采取各种措施,历尽千辛万苦,三天内行程一万多里,转战南京北京才将案件侦破。三是,不利于管理。无牌车辆在管理上非常困难,造成车辆纳管率的下降,对于交警的整体工作开展非常不利。
二、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交警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将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危害减少到最低。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针对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影响,交警部门要从实际工作情况出发,积极围绕涉牌涉证违法行为带来的影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一是,以案说法,宣传涉牌涉证带来的严重后果。利用本辖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使广大驾驶员充分认识到涉牌涉证将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二是,加强协调,积极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交警部门要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及时向他们汇报本辖区的道路交通状况,并对涉牌涉证带来的危害进行调研和找出原因,使政府部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的作用。无牌无证车辆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行驶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交警部门要发挥驻地中队的作用,积极与当地派出所联合深入到辖区村庄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落实到每一个村庄家庭,确保宣传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