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范文第1篇

课程重构设计理念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四年在校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筑施工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掌握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作。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岗位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的职责和职业能力的分解,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基本操作技能和基层管理能力。同时施工岗位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根据施工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作业方式,并具备优化、改善施工工艺流程,构建和设计施工作业过程的能力。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建筑工程测量》是构成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模块的重点课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由专业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构成,成为支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支点,是学生进行综合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训练必须先行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课程,课程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测量技术与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支撑作用。

(二)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

应用型本科教育把传统的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上来。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改革,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重构后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包括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等五项施工岗位测量工作任务。教学中以典型的多层建筑施工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把过去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建立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以职业岗位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把典型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要求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在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实训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以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为主线,整体优化课程内容,以企业工程施工阶段应完成的测量任务为教学“项目”来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工程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任务“载体”,使教学过程及学习情景与模拟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基本一致。

(四)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调研,结合企业技术人员的一线工作经验,确定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面临的工作任务及完成建筑施工测量实际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社会能力要求,选取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统一。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基础、单一的技术应用岗位层面向项目技术管理层面发展,直至经营决策层面的职业成长所需要的职业岗位测量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

(一)概括工作任务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测量技术应用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结合企业岗位工作流程,总结概括出以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五项典型施工测量工作任务,涵盖了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进场、施工、竣工、验收、营运全过程,各阶段的施工测量工作。依此为依据设计、选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

(二)重组课程内容结构

重组的课程内容以训练学生施工岗位测量工作能力为核心,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注意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育。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与职业技术岗位相融合,并以此为基础将原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功能细化组合,将原教材十二章教学内容,精简重组成五个学习模块,组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学习情景,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与职业技术岗位相一致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等五项典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环境,明确了建筑施工测量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和工作流程,缩短了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差距。

(三)课程内容选取注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完成施工岗位测量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三部分需求。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在重组的课程内容中强化了全站仪使用等章节,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生涯岗位测量工作的需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应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基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施工过程的测量任务为基础进行整合、序化组织教学内容。

(五)构建三线并行的实训课程体系,形成“从控制到细部”的良性循环

首次循环:规划勘测设计阶段或工程竣工阶段的地形图测绘,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形成的串行路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中“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过程;第二次循环:施工阶段建筑物施工测量,由“施工区域平面控制测量-施工区域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施工测量”形成的串行路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施工测量过程的“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第三次循环:施工、营运阶段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由“变形观测平面、高程控制系统-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形成的串行路线,在前二次循环作业的启迪下,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完成,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过程的“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方式。

三、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范文第2篇

2011年9月至今的几个个月期间,我在河北天宇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裕华区职教中心工地)技术员岗位实习。主要实习任务就是看会图纸、抄平、放线和下工地等一些实践。

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的肩上开始扛着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

首先我来说一下看图纸。为了能更透彻的了解设计者的设计原理,我将办公室里的图集看了个遍,对图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还提出了很多有见解性的问题,我和大家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争取把每处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因为,实习过后就要真正进行工作了,对我们专业来说,看不懂图纸就不能当一个合格的工地现场施工技术员,所以看图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板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和老师的默默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长达一年的实习期间,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等等。

“在学校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我担任的是技术员一职,随着新技术规范的推出、新质量监督的推出、新管理模式的出现等,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促使我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来完善和武装自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飞速更新,靠原有的一点知识是不行的。我必须时时刻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我在实习过程中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了,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作为一名刚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从实践中对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是在工地实习,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骑自行车上班,我严格要求自己,再寒冷再差的天气,都得去上班。由于公司业务繁忙,周末都不休息,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很少。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像我就是每天的指挥民工们的技术质量还有做做试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枯燥也不能马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必须认真完成。

一直以来,都是靠父母的收入,工作以后让我体会到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我要合理的支配手中来之不易的钱。

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由于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像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刚出校门的我很多时候无法适应。但是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办公室,大家就会毫无眷恋之情,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定毫不犹豫的跳槽。他们情绪低落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家。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公司里同事之间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且在离毕业仅剩的几个月里,更加珍惜与同学之间的相处。

我是学工民建的,在书本上学过的理论知识,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的自己独当一面担当起一栋楼的工程师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通过毕业实习这几个月期间,我验证和巩固充实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了对本专业的需要。培养了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创业之路做准备。

综合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密切联系建筑工程实际,熟悉建筑工程的基本程序。初步掌握建筑工程的相关法规和原则,学会使用建筑工程规范及图集等,并初步了解建筑工程的相关应用软件。培养独立进行建筑工程的基本技能,完成课题项目的建筑工程。

通过这次实习,首先使我深切体会到实践经验对我们所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联系起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其次,使我初步掌握了工程组织的编制流程,熟悉了建筑工程的相关法规和原则,并初步了解工程相关软件的应用。再次,工程技术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及吃苦耐劳等。我在这次的实践中克服自己粗心和急躁的毛病,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实习期间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项目部以外的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参与公司的各项工作。无论自己项目部手中的工作多忙,总是服从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当时项目部比较忙,本人总是加班加点,合理、科学地利用时间,既完成了项目部的份内事件,又完成了公司安排的任务。积极适应和遵守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工作责任感。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施工管理 技术管理 工程成本

近年来,施工竞争日异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 通过技术管理,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可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1 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2)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

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2 技术管理工作的作用与确切目的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使施工中正确贯彻国家技术政策和上级有关技术工作的批示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要求,以达到高质量的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辩证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保证施工中按规律要求,按正常施工程序进行,决不颠倒工序、破坏施工规律。

⑵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发生之前,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⑶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针对工程特点和技术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攻关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营效果。

⑷通过技术管理,积极研究与推广新技术,促进技术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总结技术管理制度与内容

为了切实搞好技术管理工作,有关部门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与体会,将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归纳、分析与总结,编成技术管理制度和规定,作为技术工作的准则。尽管各地区(或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内容和基本准则是一致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有如下管理制度(土建部分):⑴熟悉图纸、审查和会审制度;⑵施工图纸设计交底制度;⑶工程技术变更洽商管理制度;⑷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制度;⑸技术交底制度;⑹施工试验管理制度;⑺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⑻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与工程预检制度;⑼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⑽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⑾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⑿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

4 加强技术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使各级人员都明确自己所负的职、权、责,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技术管理岗位上发挥各自的作用。

⑵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认真拟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补充,做到技术上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合理组织各项技术活动与生产施工。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当前,建筑行业的形势比较严峻,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要想在建筑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强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切实提高施工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因为影响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因有很多,会涉及到很广的方面,所以,必须进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如此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真正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

1.认真审核施工图纸

审核施工图纸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全面创优的重要技术环节。通过科学的审核,真正加深工程技术人员对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的认识,深入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计文件,进一步熟练地掌握设计、施工规范和标准图、通用图、参考图。检查设计文件中是否存在“差、错、碰、漏”,有效消除存在的问题。应该根据本阶段的施工技术调查和本阶段技术工作,提出有效的改善、变更设计对策,让设计更加合理。在审核时,应该优选施工方案,为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创造条件。应该全面系统的开展审核工作。施工时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审核重点项目。

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按照“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贯彻,应该具有全面性、可行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应该对施工组织设计从“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四方面进行审查和审核,并且重点控制施工方案的施工顺序、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选择、工程施工的流水组织。应该认真审核对于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对于技术有较高要求的结构,一定要在集体会商后及时修改不正确的方法和方案。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费用占到了整个建筑工程的主要部分,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好坏在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成本,必须加以重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广泛收集工程所需材料的供货信息,在反复对比后分析货源信息,找出性价比最高的信息。再有,应该科学编制建筑工程材料需求计划,可以以建筑工程实际所需的设备、材料总量和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建筑施工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充分考虑工程进度需要、资金的合理运转、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详细的季度计划、月计划、旬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保管制度和材料采购制度,建立完善的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货比三家,提高企业利润,减少工程成本,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材料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建筑工程会用到很多种类的建筑材料,总结起来,应该出来好下述问题。

3.1材料采购要点

建筑工程的材料采购单种类繁多,应该将材料的产地、数量、规格、品牌等标识清楚,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材料订购不符而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同时,必须一次到位材料的模板、材质、尺寸等。

3.2供应材料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与建筑工程设计方相互配合,对所需材料的数量进行科学计算,确定好所需材料的规格、品牌和材质,以便尽快地组织材料供应商来给建筑工程供货。

3.3材料的分类堆放

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应该要密切注意建筑材料的保管。应该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的顺序,在材料进场之后,要严格采取抽检抽样。同时,再分类整理材料,应该按照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的位置将不同类型的材料堆放于不同场地。

3.4发放材料

应该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来出库发放材料,同时也应该定期对所发放材料进行追踪,这样一来,能够避免出现材料丢失及材料浪费的问题,特别还应该对型材下料进行严格控制,对于那些防潮品和易燃品的材料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建立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技术档案资料为建设方、设计方和施工方三者开展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组织科学调查、研究和生产的重要依据,能系统地反映出建筑单位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的技术标准和科技积累。应该收集整理出建筑工程所需的相关资料:通过相关工程技术负责人审定、整理和积累的这些技术经济档案资料,以便真实地反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情况,为以后建筑工程的维护、改造和扩建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后期的安全使用。所以,应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实施作为建筑企业的重要技术的基础工作,并且应该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

5.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只有强化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才能为建筑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1强化安全意识与责任

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应该从观念到执行全面贯彻现场安全管理理念。首先,现场的安全意识培养需要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在现场管理人员内部开展安全教育,特别要针对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的管理或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观念培养,引导现场管理与施工人员树立施工安全意识,以使管理与施工人员时刻将安全贯彻到现场管理工作中,担负起安全责任。引导现场管理与施工人员树立安全责任意识,还可以通过在工程建设中定时组织开展安全主题讲座,并讲解一些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与方法,借助定时的安全教育与讲解,来提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5.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

现阶段,众多的建筑施工单位不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致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参考,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这种管理现状,施工单位应该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在现场管理工作中着重就一些违规施工进行管理,并基于奖惩责任制对违规管理与施工人员进行处罚。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定与制度,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权威性与有效性。

6.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直接操作因素,也是工程施工的设计、组织、指挥以及实际操作者,人会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必须予以重视。一是要加强审查施工企业技术资质。要确保其有按时完成工程任务的施工能力,有保障施工质量的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目前,由于建筑市场的急剧扩大,农民工成为建筑工人的主力,由于这些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把关不严,无证上岗的多,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培训就参与施工作业,带来了一定的质量及安全隐患;技术人员偏少,施工经验少。二是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现场施工应有明确职责,有完善的制度,统一处理施工现场的全部问题,管理人员要逐步适应建设管理的需要,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7.加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工序质量是项目部最基本、最重要的质量控制之一,应在每道工序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的检验制度。现场施工材料、设备等的质量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立材料的检验制度,合理配备材料试验设备和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检测,能够保证对材料质量的有效把关。对所有的进场物资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按相关规范堆放、储存和保管。水泥应该放进专门的仓库保管,钢筋管材要根据它们的规格、品种和型号码放整齐,贵重物品单库存放。配件、零星用品入库保管,门窗、保温、防水材料等应采取遮盖或入库保管。 [科]

【参考文献】

[1]李继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民营科技,201l(08).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必备条件;建筑节能;团队合作;顺利竣工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目前工程资料管理的现状

目前工程施工资料必须为合格工程资料,合格工程施工资料由于施工单位自身及验收规范等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合格工程施工资料往往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归档资料缺项、混乱,施工资料日期、部位不吻合,施工资料工序冲突等。而且随着施工工艺、规范的日益更新,涉及的资料内容表格设计及内容填写缺乏参考依据,施工单位只能依据自身对新工艺、新规范的理解来填写施工资料,而造成目前各个工程的施工资料内容上普遍不同的差距。

2、工程资料管理常见问题及其分类有以下几个方面:

(1)类:工序、日期不吻合:各个不同专业、分项工程、工序的交叉施工给施工资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资料报验滞后于施工报验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2)类:检验批划分及验收部位不交圈:现场施工员、质检员、技术员之间对工程施工区段及验收批的划分缺乏沟通,造成施工区段、检验批不一致而导致施工资料的检验批划分及验收部位不交圈。

(3)类:验收资料漏项、错项、重项:企业技术、质量等人员对新工艺、新规范的理解不同,造成验收资料漏项、错项、重项。

(4)类:质量证明资料不真实:工程实体质量证明资料(如混凝土试块强度等),取样时出现个别加工而造成质量证明资料不真实的问题。另外还有工程物资质量证明资料不真实,如钢筋质量证明书中常见的炉号、批号篡改,检验报告的检验日期篡改等。

(5)类:图表资料的实时编辑及管理:如施工测量资料,目前工程资料管理软件中普遍难以解决图表并茂、实时编辑功能,致使施工资料图、表分离。

(6)类:分包资料收集不整、管理混乱: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某些专业性强的分项或分部工程需由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参与施工,由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分包资料不够完善而影响工程竣工。

二、解决工程资料管理问题的措施

1、工程资料管理常见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资料管理中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施工单位管理模式及责任落实的问题,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及责任心的问题。管理出效益,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企业管理水平决定企业发展的效益,决定工程质量标准,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企业不止是表现在施工资料管理的好坏,他表现在工程质量、企业成本及效益等方方面面,施工资料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的缩影。

2、工程资料管理的难点及重点

2.1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难点 工程资料管理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工程是一件特殊的商品,专业及工艺繁多、建设周期长。 (2)、参建单位多,需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总承包单位及各不同专业分包单位的通力合作。(3)、国家每年都有新工艺、新规范出台,新工艺、新规范的更新日益加快。

2.2工程资料管理的重点是工程资料管理需特别注重的就是施工物资资料管理、施工试验资料管理及新工艺、新规范的资料管理,前两项资料是工程实体质量的有力证明,后一项是推行新工艺、执行新规范力度的体现。

3、解决工程资料管理问题的措施

3.1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工程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资料员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内容连贯、交圈对口,可以有效解决工程资料工序、日期不吻合的问题。

3.2落实公司管理机制,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认真落实公司管理机制及项目责任制,实行公司全员管理制度,技术及管理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现场技术及管理问题(如流水段划分、检验批划分等)及时沟通、人人明了,可有效解决施工资料的检验批划分及验收部位不交圈的问题。

3.3公司技术及管理人员共同及时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更新日益加快,对一线技术及管理人员来说,及时认真学习领会新技术、新规范,对现场施工的质量及资料管理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国标节能规范的精髓,确定建筑节能工程分项、检验批的划分原则及资料填写格式。经过对国标节能规范研究后发现一下两个心得,希望能带给同行业工作者有益的借鉴。

(1)避免资料重复及冲突:在国标节能规范未实施之前,在节能工程方面实行的是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地标保温规范),地标保温规范主要针对的是围护结构的节能保温,针对围护结构保温的分项及检验批划分比较细致,而国标节能规范里面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原装饰、装修、采暖、空调、配电等内容,规范涵盖面比较广泛,里面涉及验收的分项、检验批的内容的划分与统一标准中分项、检验批的划分有重复之处,如屋面节能分项工程主要验收内容里分为基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防水层、面层等,这就与统一标准里面的分项工程划分几乎一致,其他如地面工程、门窗工程等也出现同样的情况,以我个人意见,为了避免重复、反复的验收项目,原则上,统一标准及国标节能规范都有的项目,仍按照统一标准里面规定的分项、检验批划分的原则,但把原统一标准里面涉及的节能分项验收项目(如保温层)单独摘出,归入国标节能规范分项工程验收里面,国标节能规范有的项目,而统一标准里面未涉及到的,则仍保留在建筑节能验收分部,这样整个单位工程分部、分项、检验批的划分就比较清晰明了了,避免了资料的重复或错、漏项的问题。

(2)国标节能规范与地标保温规范的相互结合:在国标节能规范里面节能保温的某些验收内容及项目不如地标保温规范明确、细致,如墙体节能分项里面统一为墙体工程,划分原则除按验收面积之外按使用材料不同工艺和做法划分检验批,而地标保温规范里面涉及到的墙体保温首先明确为外墙外保温及不采暖楼梯间内墙保温的划分,然后按使用材料不同工艺和做法划分检验批。国标节能规范中地面节能工程划分原则按面积和不同构造做法来划分,而地标保温规范与之相对应的为地板、楼板保温,具体为接触室外空气地板保温和不采暖空间上部楼板保温。

3.4把握好资料真实性。真实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对资料弄虚作假。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必须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更改”或“后补” 的造假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取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绝对不允许对制作试块的样料“专门加工”,否则,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不真实的资料就会把我们引入误区,不仅不能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以致错判、误判。另外不真实的工程资料还涉及到工程物资质量证明资料,如钢筋质量证明书中常见的炉号、批号篡改,检验报告的检验日期篡改等,这就要求资料管理员对进场物资的厂家或经销商提供的质量证明资料认真审阅,看所报送的资料是否与进场物资的规格、型号等相符合,并仔细查看质量证明资料有无涂改等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情况时,坚决把资料退回要求厂家或经销商重新报送。为保证工程资料的可追溯性,所有物资质量证明资料必须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及抄件人、抄件日期等信息,以备日后一旦出现问题时的可追溯性。

3.5图表资料的实时编辑及管理.在工程施工资料中,如施工测量资料等需附图形才能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效果,而目前一般的工程资料管理软件中,只有一种插入或导入图片的功能,而没有插入、显示、编辑图形的功能。

3.6分包单位资料收集整齐.某些单位工程里的分项或分部工程专业性强,需分包给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施工,这就出现一个或几个分包单位参与施工的情况,总包单位应对单位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各分包单位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4.0.4条规定“检验评定各自承建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和整理资料,将评定结果及资料交总包单位,参加单位工程的评定”。总包单位资料管理员应对分包单位报送的资料及时检查、审核,合格后报送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登记在案,再返回分包单位,待分包单位分项或分部工程完工后汇总成卷,交付总包全套资料,这样分包单位的资料容易做到系统统一。需特别注意的是分包单位的资料要做到及时、准确,总包单位要督促、配合分包单位完成资料,以保证整个单位工程资料的完整及齐全。

总结:

工程资料是建设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的 必备条件。任何一项工程如果工程资料不符合标准规定,则判定该项工程不合格,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因此,工程资料管理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备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范文第6篇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从图样识读、下料加工、安装施工、质量验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讲解,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了感性认识,这比在课堂中学习更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此外,在实训工场的计算机中,可收集、制作一些有关施工过程的动画片,作为参观静态施工过程的补充。还可以收集、自行拍摄一些实际工程当中的施工照片和视频。了解、熟悉这些信息将极大地丰富示教模型实训的内容,完全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

2.施工实习

显然,示教模型实训场地不能仅仅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还应该作为施工实习的场地,即直接动手进行施工操作、现场学习施工技术。实训场地还要设有现场操作场地,教师根据授课的进度,随时安排施工实训,在校内实训场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必要时辅助施工照片、视频,比如制作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楼梯、楼盖、雨篷等整个构件或一部分,整个制作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决策实施,教师可以在之前课堂上介绍构件组成材料、制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按小组查阅资料写好操作步骤,做好充分准备,完成之后写出总结或体会。这种结合亲身动手操作,让学生更了解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技术的问题上,有更好的解决与分析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

3.复合实训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的全过程,这也涉及很多其他专业课程,比如: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测量、施工组织、建筑构造、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安装等重要课程。因此,还可以用来组织复合实训。例如,在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课程中都讲到雨棚,它有多种形式,可做成结构形式,也可做成建筑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的受力钢筋应设置在上面,这与一般的梁配置受力钢筋有区别,为什么呢?在建筑力学课程中可以找到答案,该课程常将结构形式的雨棚简化为平面的悬臂梁,与墙的连接为固定端支座,受向下的均匀分布荷载作用时,上部受拉,因此必须将受拉钢筋配置在上面。此外,在复合实训中由于时间长、涉及课程多,而且各门课程研究重点也不相同,所以也要注意场地的使用效率。如果某种构件在某课程中已要求制作过,在其他课也涉及时,不必再重复制作。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存取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可探讨在电脑中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动画模型。笔者认为在复合实训中可加强计算机的使用。如在平法识图教学中,梁中的钢筋关系十分复杂,理解难度很大,虽然在施工实训中可以动手操作,但不会反复去做。这时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三维立体模型,如三维模型软件3DMAX、MAYA、SketchUp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软件,并利用它模拟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构件及施工过程,这样学生对此更有兴趣,既学习了软件,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4.小结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范文第7篇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技术;工程施工

一、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特点分析

1、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环境效应在某些沿海经济开发区,建筑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差的问题较为突出。城市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集中在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的地方,并紧靠重要市政公路。而一般情况下,这些地方的原有建筑结构陈旧,地上与地下管线密布。因此,基坑开挖不仅要保证基坑本身的稳定,也要保证周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受破坏。深基坑工程的开挖,必将引起周围地基中地下水位变化和应力场的改变,导致周围地基土体的变形,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产生影响。影响严重的将危及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大量土方运输也对交通产生影响。所以应注意其环境效应。

2、基坑深度不断增加。为了使用方便、节约土地、符合城市管理规定及人防需要等,建筑不断向地下发展。过去建1~2层地下室,在大城市也不普遍,中等城市则更为少见。现在大城市、沿海地区,地下3~4层已经很平常,5~6层也很多见。因此,基坑开挖深度多在10m~16m之间 ,深度在20m左右的也很多。

3、基坑支护工程的事故隐患较大。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较复杂,而且当基坑支护失效时,会造成邻近房屋、地下管线及道路的开裂,引发工程纠纷,甚至出现严重的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的伤亡。因此,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科学设计和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并采用安全合理的支护技术措施保证深基坑施工至关重要。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作用是在基坑挖土期间挡土又挡水,以保证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并不对周围的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产生危害。支护结构一般是临时性结构,基础施工完毕后,也就失去作用。

4、深基坑工程具有很高的质量要求。由于深基坑开挖的区域也就是将来地下结构施工的区域,甚至有时深基坑的支护结构还是地下永久结构的一部分,而地下结构的好坏又将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所以,必须保证深基坑工程的质量,才能保证地下结构和上部结构的工程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进而保证整幢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深基坑工程中的挖方量大,土体中原有天然应力的释放也大,这就使基坑周围环境的不均匀沉降加大,使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出现不利的拉应力,地下管线的某些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等,故深基坑工程的质量要求高。一些支护结构可以回收重复利用。更多的支护结构就永久埋在地下,其中有部分(如特殊用途的地下连续墙)在基础施工完毕后也考虑作为永久结构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支护结构既要确保基础安全、顺利地施工,又要考虑方便施工、经济合理。

二、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的重点问题分析

1、转变传统深基坑工程设计理念。近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初步摸索出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陈旧的计算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做到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安全生产,贯彻“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认真分析施工中的土层特点和现象,及时反馈并能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问题进行处理。

2、重视变形观测, 并注意及时补救。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基坑边坡的变形观测、及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观测等。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以及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情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对设计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时校正设计参数,对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为此,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如果在实际测量中确实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即时研究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恶化。而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分析主要原因,做出可靠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研究和应用已有的基坑工程行业的和地区性规范以及当地的工程经验。对于重大复杂的基坑工程目前国内采用专家论证的形式,对保证工程安全、降低造价是有效和现实的一种方法。基坑开挖前应做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测点的布置应满足监控要求,从基坑边缘以外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监测结果应及时提交。

3、全过程控制基坑的施工质量。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过程控制,一旦施工过程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过程控制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前,有关人员需要熟悉当地的地质资料、本次施工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另外,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等,设计方案变更时必须重新经专家评审。基坑支护单位要与挖土单位紧密配合,坚持分层分段开挖和分层分段支护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具体开挖的方法必须与设计的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深基坑开挖完成后,应提醒建设单位尽快组织勘察、设计、质监、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验槽,及早开始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基坑回填前,支护层不能破坏,特别是坡脚部分。

三、结语

由于地层的非均匀性及非连续性,各地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千变万化,设计及施工规范又各有差异,施工人员和设备能力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深基坑施工的技术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重点问题,希望工程技术人员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将能逐步完善深基坑支护的技术理论,不断提高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减少基坑事故发生,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易运战 ,孟国民 ,孔凡林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8

[2]吴宇飞 .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范文第8篇

了解到建筑结构专家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建筑的质量是生命攸关的大事,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土木工程实习专业总结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土木工程实习专业总结汇报一

为期七天的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这些天来,虽然每天都早出晚归,感觉很累,但是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下面简要谈一谈我的一些测量实习收获以及自己的一些收获感想。

两个多月前,我们刚经历了大地震。地震后的场面现在还犹如眼前。到现在我还记得灾区失去亲人的同胞们撕心裂肺痛哭时的场面。到现在还记得那些压在废墟中的孩子们。还记得那些等在废墟外的焦急的家长的表情。作为一个将来可能投入到建筑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感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我为自己无法保护他们而感到惭愧。同时我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将来做一个有良知的土木人。建最安全的建筑,建最安全的房子。在这里我不想评论那些所谓的专家在电视屏幕上说什么学校本身就比较危险的话是否正确。天灾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天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地震后,材料力学老师给我们普及了一点地震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在网上了解到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我了解到我们在建筑质量方面做的很差,我为一些建筑从业人员感到惭愧。

当我了解到建筑结构专家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建筑的质量是生命攸关的大事,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同样对土木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很好的技术,专业知识过硬,同时还要做事细心。当然有良知是首要的。

测量是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举些例子,我们要建造铁路、公路,我们必须首先确定一条经济合理的路线,我们必须进行路线勘测,进行路线设计。当我们建造桥梁时,在建造桥梁之前,必须要测绘河流两岸的地形图,测量河床断面、水位、流速、流量和桥梁轴线的长度,以便设计桥台和桥墩的位置,最后将设计位置测设到实地。总之,任何工程建设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对我们土木建设技术人员来说,我们必须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经济,更安全的施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测量技能对我们今后工作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掌握,绝不能敷衍了事。

其实,做测量实习之前,我们就已经上过了测量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已经作了一些小实验。这次测量实习只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系统的实践一下。没做实习以前,我以为不就那点知识吗,上课都学过了,一定会很简单的,几天下来,感觉理论和实践真的不是一回事,学理论知识时是有老师带领着,你不用去探索只是接受老师的知识,而实践则是要自己探索,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打控制点位置的选择、控制点的个数、闭合导线、碎步测量都要自己考虑。对锻炼我们的全局观、合理统筹安排都有更高的要求,同样测量需要一个小组团队合作完成,而不是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的,所以团队合作在测量中也非常重要。

下面简要谈一下这些天我的一些工作以及我的一些收获。这些天基本上整个测量工作中每个环节我都尝试着做了一下,从一开始的选择控制点到大闭合导线测高程,再到碎步测量读数,从控制导线的高程、角度计算及高程、角度的改正。同样还调平水准仪、对中调平经纬仪、扶尺子。几乎测量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了锻炼,所以这些天感觉收获很大,真正起到了实习的作用。

土木工程实习专业总结汇报二

一、 理论是基础 实践是根本

没有理论基础,我们就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进行测量实习前,这学期张老师经过对理论知识精细的讲解,我们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致使我们很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对于学习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当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

无人不知“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就是实践。《建筑工程测量》是这样,其它的还是如此。我们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树立起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这一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 明确目标 制定计划

没有航向的船,永远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没有目标的工作,永远也无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这次测量实习首先明确了我们的目标。我们这次为期十天的测量实习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地形图测绘、建筑物放样、道路圆曲线测设。明确了目标,就应当为之拼搏。我们可不能盲目地拼搏,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们在进行测量实习初就对测量实习的进程做了相关计划。终于让我们少走了许多曲折之路。比如,我们每天实习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我们准备仪器时就只带需要的仪器,而并非劳神、费力全都带到实习场地。虽然这是在实习期间的亲身体验,我们却对此受益终生。

三、 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我们《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并非单枪匹马就能完成任务,必须由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如,在进行碎部点的测量时,在同一时间我们需要立尺人员立足、观测人员读取数据、记录人员记录数据、绘图人员绘制草图等。为此,我们需要让组员们树立起团结协作的意识,早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由此,我真的领悟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内涵了,正如时期,没有国、共两党的合作,没有统一战线的形成,也许将会持续更长时间。如果我们这次测量实习没有组员齐心协力地奋进,我们也根本不可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因此,团结协作是我们必然要做出的选择。

四、 老师指导 同学探讨

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离不开同学们的相互学习和探讨,更离不开张老师顶着烈日不畏艰辛仔细、耐心给我们的正确指导。让我们才茅塞顿开,思维也更加开阔,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 吃苦耐劳 自强不息

大家都明白一点,我们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工作地方一般大多是室外露天工作,遇到风吹日晒是再所难免。正如我们这次测量实习一样,由于时间是夏季,所以天气炎热。于是我们许多时候都是利用早、晚的这一段时间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早出晚归。虽然不习惯,但这是我们必然的选择。选择吃苦耐劳,选择自强不息。终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组员用十天辛勤的汉水换回了实习工作的圆满结束。

一个测量工作是这样,其它的还是要求我们这样做啊!因为如此,才有新的希望。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汶川地震的降临,没有压到我们。这归功于党和国家的科学发展,更是我们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我们打下了坚定的信念——中国加油,中国雄起!

六、 严格要求 求真务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进行仪器操作时,务必按照正规的操作进行测量实习。我们实习相关内容时,也务必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否则,我们将走许多曲折之路。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将时代性与规律性相结合,运用创造性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还应求真务实地不断进取。

七、 存在问题 不断完善

我们这些天的实习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们是团队工作,所以在组织协调人员任务时还有少许不足。有些仪器操作生疏,测量误差大等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解决问题。那么,解决问题,首先就要熟练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其次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不断总结中前进,达到熟能生巧,为我所用的目的。最后要树立起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观念,不耻下问,虚心学习。

为期十天的建筑工程测量实习,不仅是我们对这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在无形地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我坚信学会做人更重于学会做事。这次实习将时刻铭记心底,将我的心得运用于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土木工程实习专业总结汇报三

这周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一次测量实习,实习前老师给我们开动员会布置了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不知道别人感觉如何,反正我听着特别有压力。

我是实际操作型的选手,对于那些理论的东西明显力不从心,所以当迎来第一个实习任务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开始。

还好,我们组组员有12个人,经过短暂的商议,我们从整平仪器到使用仪器,从测量到计算,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配合起来相当默契成熟,我们各司其职,效率极其高。

为了不出现那一点点错误的数据导致返工,每当在测量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问题时,我们组总是会停下来进行激烈的讨论,实在不会的就问老师。

俺们朱老师也是一位比较和善有学识的老师,各种仪器和测量方案都非常精通,而且每天还会骑着自行车游荡在各个测量地点之间,检查和指正,让我们很有安全感,不怕出现什么比较大的错误。

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可是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更使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成功一起分享,困难一起担当,我不敢说我们小组是最优秀的小组,但确是最成功的一个小组,看着其他组三番两次的返工,而我们每次全然一遍成型,回头想想,虽然一站在烈日底下就长达几个小时,但我们擦掉的汗水却是幸福的。

我敢这么说,我们组哪怕少一个人,实习的难度都会大大加强一度,正是我们找准了自己擅长的位置默契的配合,才让整个流程简单和顺利。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上课时完全陌生的水准仪、全站仪,在实习过程中竟然也灵活的掌握了,实在让我感觉兴奋。

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我弄清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大概有三个方面吧: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为了减少误差,我们的做工精度就必须严厉加强,每次架仪器时,都要严格的进行整平,差些没把粗略整平当精确整平对待了。还有就是想办法补充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工程测量水平,掌握正确的方法,规范操作,降低误差。

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我还掌握了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及精确度。

通过老师的提点以及我们的认真地对待,很多问题我们都迎刃而解,非常感谢这一次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团结合作完成一项项目的机会,使我受益匪浅。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体会

土木工程实习专业总结汇报四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测量实习,让我们对过去课堂上的测量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对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更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当我们每个组都基本画好图后,老师一个个地检查,出现问题就让我们及时改正。其实想想每天校园中那些进行测量的我们也算是一道不错的风景。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磨练品格: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锻炼了我们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我们不曾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在一次次的改进中提高测量水平,磨练自己迎难而上的坚强品格。

实习磨砺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选点、搬仪器、对中、整平、照准、读数、记录、计算„„每个人都要能熟练掌握,谁也不能只做“指挥”工作,谁都要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来,不怕累,不怕脏,敢吃苦,能出力!

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通过实习,我们渐渐养成了凡事都细心、谨慎的态度。

(2). 团队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