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社保制度

社区社保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区社保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社保制度范文第1篇

【题目】企业退休员工社保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第三章】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第五章】完善企业退休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中存在不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接下来主要从法律制度、观念意识、经费因素来分析这些不足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法律制度不完善。

一、各地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制度的不统一。

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进程已经推进了十几年,各地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同时各地的社会化管理制度也有很大差别。从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审批,到企业退休人员待遇的社会化发放,再到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不同地区都各有不同的管理制度模式。

以企业退休人员待遇的社会化发放为例,现阶段苏州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在审批完成后默认将退休待遇打入个人市民卡的借记卡中,有些退休人员可能觉得不方便,需要更换待遇发放银行,实际操作时,苏州姑苏区在退休人员更换完待遇申领银行卡后需要到社保机构做备案登记,而苏州园区则是在对应银行登记待遇申领银行卡的变更,这个区别有时会让需要换卡的企业退休人员搞不清楚具体流程,有些在姑苏区申领待遇的企业退休人员以为在银行换完工资卡后就完成了换卡手续,等到退休待遇没到账后才发现问题。不同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和模式往往对企业退休人员造成困扰,因此尽快统一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制度变得很有必要。

二、各地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现状认证制度不统一。

目前,由于我国社保系统暂未实现全国联网,且各地的企业退休人员待遇领取的资格认证制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某些地区的企业退休人员的资格认证手续办理过程复杂,认证方法也各不相同,造成异地企业退休人员多次往返认证,非常不方便。还有一些地区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进行网络资格认证,而在线下资格认证时各地的认证要求又各不相同,造成异地企业退休人员和异地资格认证工作人员的困惑。

以苏州为例,通过社保一体化系统的部平台可以直接看到各地上传的对应地区的退休人员生存现状信息,对于苏州退休现居住异地的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在异地退休现居住在苏州的企业退休人员来说,他们只需要到居住地社保机构现场确认即可。但仍有不少地区没有将相关生存现状信息上传至社保部平台,仍采用邮寄纸质确认材料的方式来进行生存现状认证,这种方式效率低,流程复杂,对于异地退休人员来说很不方便。与此同时,随着移动终端科技的飞速进步,也有不少地区不断创新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现状认证方式,通过移动终端的程序来进行个人的线上资格认证,摆脱属地的束缚,不再需要各地社保机构来现场确认,如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在使用的手机 APP老来网就是典型代表,这款手机程序通过人脸生物识别的技术,让企业退休人员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完成生存现状认证,不仅方便了企业退休人员,让他们不需要跑到居住地社保机构,同时也提高了社保机构的工作效率。通过这些不同地区的生存现状认证方式可以看出,建立一个统一、快捷、方便的生存现状认证方式对企业退休人员和社保经办机构都十分有利。

三、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缺少相适应的实施准则。

虽然我国在近几年先后颁布了一些关于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仍缺少相适应的实施办法,这就导致了在社会化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各地没有一个统一的实施标准,造成不同区属之间的实施方式不一样,一方面是容易给退休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产生困扰,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且往往是出现问题后再着手解决问题,不能做到未雨绸缪。

对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系列完善的法律制度,由于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牵涉到的方面很多,社会化管理工作整体也比较复杂,因此常会出现问题后再出台相关政策去完善,往往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有另一个矛盾点突出来,又要针推新问题再去完善或出台政策或意见。

第二节 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观念认识普遍薄弱。

一、广大退休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社保管理社会化的重要作用。

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退休人员对其退休之后的管理社会化不了解,许多人对社保管理社会化的观念仅停留在退休待遇的社会化发放上,不清楚社会化管理已经不仅仅可以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企业退休人员的不了解与政府在前期社会化管理过程中注重社区设施建设,忽视社区退休人员的精神建设有很大关系。这使得企业退休人员认为社区只是一个满足衣食住行最基本需求的场所,而忽视了对社区社会化管理的归属认同。因此加强社区社会化管理的精神建设,增强企业退休人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很多企业退休人员的观念还停留在家庭养老模式上,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养老的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退休人员的精神、娱乐、社交、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企业退休人员只有融入整个社会化管理中来,才能享受到更加优质、更加全面的养老服务。

二、社会机构未能充分参与到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的进程中。

现阶段有足够的能力为整个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养老服务的社会机构数量有限,现有的社会养老机构不能独立担起社会化养老的重担,仍需要政府的指引和扶持。苏州市为了扶持社会养老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早在几年前苏州市就将护理院纳入医保定点机构。

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但现有的社会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数量和服务能力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中飞速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目前,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阻碍。首先,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仍有待完善。这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国家出台的政策不能与相关的社会组织、布局措施相配套。其次,相关的社会养老投资体制还不健全。目前看,国家投资多于民间投资,虽然民间资本投入在增加,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仍不高,相应的投资回报与经营风险补偿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机构养老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持续性投入的行业,社会力量往往缺少长效机制调控资金投入,也阻碍了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

第三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相关经费不足。

一、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是落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因此需要另行规划和建设,而与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相关的社区或街道往往缺少充足的资金来建设甚至改造,这就需要额外的资金来源去建设相关基础设施。

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给退休人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在现有建设情况来看仍显不足,不管是财政支出还是社会投入都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需求,所以需要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从而体现整体公众利益。

二、相关专业人员的招聘、培训经费不足。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熟悉业务,了解政策,因此在招聘相关工作人员时要保证其一定的待遇,减少新老更替的频率;与此同时,基于相关政策的不断更新以及不同类型活动开展的方式各异,还要不断组织对管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更好地为企业退休人员服务。

但在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的现状中,基层社会化管理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工作人员的数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在人事经费上的投入远远不够,另外作为提高基层社会化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各类培训,也常常由于经费的限制不能经常举办,同时培训的类别和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经常出现培训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加大基层社会化管理工作人员的招募,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并且让各类培训达到预期良好的效果,都需要加大相关经费的投入。

三、其他保障项目的经费不足。

社保管理社会化中会牵涉到其他保障项目,如心理疏导、家政服务,水电等,都需要对口的专业人才去完成保障,同时也可针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兴趣爱好专门聘请相关的专业人才,如很多退休老人喜欢种植绿植,就可以请植物医生来做一些针对性的专业讲座。这些专业人才在保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就需要一定的经费去聘请。

牵涉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专业的问题需要专业的人才去解决,但很多类似问题出现频次不是特别高,不是日常需要处理的事务,也就是说这些专业人才不需要长期聘请,这就需要划出一部分经费在需要时组织他们来做好相关保障项目。

第四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医疗覆盖层次不丰富。

一、企业退休人员医疗政策保障不足。

对特定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的保障不够,与相关的医疗、养老和医保财力受限制有关,很多护理项目不能纳入医保支付,使得特定老年人经济压力增大。

同时针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护理需求还没有完善的保障措施,现行的补助幅度不大,不能完全满足大量的护理需求。

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欠缺。

目前,很多社区基础养老服务不能充分利用辖区内额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通常只能提供日常的照料服务,不能满足特定老年人对生活护理及医疗护理双重的服务需求。在实际生活中,需要长期生活医疗护理的老年人数量较多,且他们之中大多患有多种疾病,急需生活医疗护理,但由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护理人员收入水平较低,以及设备投入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社区基础养老设施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端医护人才匮乏,流动性大,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大型医疗器械的配置跟不上实际需求,造成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退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苏州现有的专业护理机构数量和整体护理接纳能力也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

三、企业退休人员重预防、重健康的医疗理念不强。

身体健康不仅是老年人个体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托,同时老年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要等到真正生病之后才认真对待,过分依赖现代医疗技术,而往往忽视了预防的重要性。

社区社保制度范文第2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区成立新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制度,与各镇街道(管委会)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宣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各项政策,引导城镇居民增强参保意识,提高广大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积极性。一是专门成立了宣传动员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深入各镇、街道,各单位、个体工商户、学校、社区居民家中逐门逐户进行宣传。二是充分利用新华公众信息网和手机短信相关信息;在临街、广场等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等形式,广泛宣传参保目的意义、筹资政策、保障水平及待遇支付等相关内容。三是联合教育部门作出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各中小学学生参保登记工作,实现全区中小学生全员参保。

(三)网络覆盖,强化服务

2010年,我们将尽快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社区平台、医疗机构以及缴费网点的全面联网,同时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参保人员医疗信息共享,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居民登记参保、信息变更、政策咨询、就医管理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一是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为依托,以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建立社区医保服务网络平台。把宣传医保规定、提供政策咨询、汇集医保信息、经办医保业务、监控费用支出等延伸到社区平台;二是完善信息化办公手段,提高业务数据电算化管理水平,推进基金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利用金融系统的网络资源,开展社会化服务,方便居民缴费。四是加强经办机构和社区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建立经办机构与社区服务机构职责明确、相互衔接的服务体系,强调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参保居民提供方便、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规范管理,严密监督

去年以来,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严格执行《平顶山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试行)》等社保基金管理的各项制度,将医保基金纳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切实做到了应收尽收、管理规范。今年,我们将充分借鉴其他社保基金监管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基金管理,确保运行安全。一是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等制度,促进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合理确定基金的支付范围和比例,加强医疗费用支出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三是建立基金风险防范和预警分析机制,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四是加强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对基金的财政监督、审计监督,有效控制基金管理风险;五是建立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六是建立健全医保基金责任追究制度。财政、劳动、审计、监察四家部门定期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社区社保制度范文第3篇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环境、阶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新挑战新要求。苏州应当以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总体目标,建设公平社保、全民社保、充分社保、均等社保、安全社保“五个社保”。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加快建立社会保障统筹衔接更加顺畅、保障层次更加多元、覆盖人群更加广泛、体制机制更加科学、管理服务更加高效、长期发展更加持续、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为民生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社会保障基础。

率先发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着力规范各类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移衔接办法,积极将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及劳动年龄段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养老保障。继续实施城乡一体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覆盖率达到100%。探索整合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元化。逐步统一全市各项养老保障政策,包括制度模式、缴费标准及补充居保政策等。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推进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并轨。强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更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改革现行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及调整方式,提高退休时计发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加养老金构成中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因素的比重,适当调整养老金调整的挂钩指标,降低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幅度。根据国家和省政策规定,适时出台“降费率、提基数”政策,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与权威机构合作,研究社会保障待遇的梯度设计,探索建立不同保障对象之间的合理梯度,激励并引导参保人员加入高水平的保障制度,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机制。调整完善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转换衔接办法,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参保人员由居民医保转为职工医保。医保政策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报销比例,鼓励和引导参保人员就近就地在社区就医。放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限制,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大到所有城市常住人口。

创新发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身份的转变加快社会保障向落户人口覆盖。同时,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积极探索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社保提供机制。针对支出型贫困家庭、“夹心层”低收入家庭,结合苏州实际,探索建立覆盖面更广、帮扶力度更大的参保制度安排。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职工参保的帮扶力度。争取将在现代农业中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纳入财政参保补贴范畴,扶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务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推动工伤保险职业人员全覆盖。

统筹发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协同体系。完善企业年金相关制度,多渠道、多层次宣传企业年金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按照国家和省的政策规定,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参保人员参加职业年金的相关政策设计和业务工作。结合我市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探索和推动商业保险、个人储蓄等多种养老保障模式发展。调整完善社会医疗救助模式的大病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健全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体系,鼓励单位或个人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安全体系。坚持适度保障,按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合理确定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替代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职工失业金与职工平均工资比例等,适度控制普惠待遇的增长速度。同时,定期进行保险精算,建立基金收支预警机制,并对可能出现的警情及时预报和干预。发挥好公共财政的参保补贴、基金兜底作用,尝试在财政预算内建立市级社会保障风险储备金制度。扩大苏州市医疗保险实时智能监管系统的覆盖面,将监管从定点单位延伸到定点单位工作人员和参保人员,加强对医疗服务人员医疗行为的监督,健全监督处罚动态监管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公平性”的苏州医保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完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行”的改革要求,开展养老基金投资股权、投资基金试点。

社区社保制度范文第4篇

一、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

我知道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才能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水平,使自己在新时期发展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年来,我不断加强政治学习,认真贯彻上级下发的文件,不断强化自己的思想观念。同时,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不忘业务上的学习,因为我知道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才能知道我与企业的要求的差距,不断努力学习,不仅能掌握党在各不同工作目标、方针政策、各项法规,还能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水平,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把自己磨砺成为新时期里才兼备的干部。

二、今年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工作内容、项目不断增加,居民社会化管理的服务模式已经形成。作为基层办事机构的社保所,承担着辖区居民各项社会保障事务性工作。

今年,在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区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并结合我们所的实际工作,我们将各项任务指标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并建立了指标完成情况的反馈制度,随时掌握指标完成进度,做到任务责任、时限、标准三明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其中就业困难群体中实现就业人数达到人,公共职介机构失业人员推荐就业人,开展职业指导人次,开发就业岗位个,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失业人员人,其中参加创业培训人,征集创业项目个;推荐创业指导专家名;名失业人员实现创业并带动就业人;2014年辖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人,其中“一老”人,“一小”人,无业居民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以上工作均以达到或超额完成年初人保局下达的指标要求。

完善各项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我们在岗位职责、行为规范、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业务培训、信息报送、内部监督、外部监督、首问负责等各项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完善,细化工作交接和工作考核,包括对各社区工作站及社会保障协管员的考核,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规范理顺办事流程,建立争优创先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推动全面贯彻落实。为配合我国新出台的《社会保险法》顺利实施营造和谐舆论氛围,社保所积极开展《社会保险法》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了以“社会保险保民生全民参与促和谐”为主题宣传日活动,组织现场咨询,并通过社区张贴、发放普法宣传材料,提高群众对社会保险法的认识。组织参加全国《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基层队伍懂法、用法的工作能力。结合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社保卡的使用、医药费实时结算、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涉及到广大居民利益的民生保障政策,进一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社保所利用报纸、电话、网络等平台,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解释,并依托社区,充分发挥协管员作用,上门走访,入户讲解,开展工作。

突出“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深入做好就业帮扶。以全国实行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工作为契机,将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城镇失业人员全部纳入失业登记范围,实施动态监测管理,今年5月-10月,在人保局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换发工作。并通过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职业指导,召开了望京地区2014年春季大型招聘会活动,为居住在望京地区的求职者提供了较为满意的就业机会。还有进一步细化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措施,通过掌握动态、制定方案、细化分类,跟踪援助,力争做到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服务全覆盖、无遗漏。

积极稳妥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做好对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及工作台账的规范管理工作,今年社保所规范整理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数量已达到总量90%以上,超额完成了市劳服中心的任务目标。并组织了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平谷桃花节一日游”活动,到平谷金海湖进行为期一周的疗养活动,成立“老年乒乓球俱乐部”等等。

切实落实政策,社会救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执行救助政策,坚持制度程序,高质量完成低保的复审及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做到应保尽保,按照区民政和档案两局的工作要求,对保存的余份低保,医疗救助等档案进行整理,分装,独立成卷。做到一户一档。在今年的新申请和复审工作中,做到台账齐全,档案清晰,并达到公示,告知等事务档案电子化规范存档。指导社区,做好新医疗救助政策和低收入家庭认定的宣传、解释工作。

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严格财务制度,按照相关细则的规定,认真梳理和分析资金的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对涉及到资金经办业务的风险排查工作,切实做好各种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核、发放、使用,专款专用,截止到目前,社保所经办发放各类资金共计元,保证了各项资金及时准确的发放。

三、2013年工作创新机制中取得的成效

在去年,为了促进社保所的队伍和业务建设方面,突出民主化管理,强化“主人翁意识”,让社保所的每一人都认识到社保所的每一步发展都与自己息息相关。我们实行了所长值班制,开展了社保大学堂活动。这些工作的展开,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我们在社保所的作用,加强了我们自身的素质,提高大家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加深了领导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感情,所里团结气氛浓厚,凝聚力增强,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社保所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工作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

四、工作中的不足

回顾一年的工作,工作中的风风雨雨时时在眼前隐现,我不仅能在工作时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吃苦耐劳,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交际能力,且面对困难从不气馁,能够冷静、果断和全面的去处理,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永不服输的干劲。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是虽然能够大胆的创新工作思路,但是思路还不能彻底的打开。二是虽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但程度还不够深。

社区社保制度范文第5篇

(一)经办管理服务情况

城乡居保基层经办工作主要由乡镇(街道)、村屯(社区)承担。村屯(社区)负责对参保人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相关信息;负责政策宣传、情况公示、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等工作,以及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定、待遇领取、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负责向参保人员发放有关材料,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并协助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工作;负责入户调查和对享受养老待遇人员的生存认证。乡镇(街道)保障事务所负责对参保人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录入相关信息;负责政策宣传、情况公示、受理咨询、查询和举报等工作;负责村委会城乡居保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村屯(社区)每月5日前负责收集、核对参保资料、信息变更资料(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存折号码等)、注销信息资料(包括死亡、出国定居等)上报乡镇(街道)审核。乡镇(街道)保障所对上述业务进行审核,每月8日前报社保局办理相关业务。由乡镇(街道)或村屯(社区)查询、生成次月达到领取养老金待遇人员通知单,审核后于每月10日前报社保局办理待遇核定。政策宣传与解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摸底调查、基本信息采集、情况公示等根据业务的需要随时办理。

(二)服务对象与经办平台分布情况

长春市为农业大市,农业人口主要集中在榆树市、德惠市、农安县、九台市和双阳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城乡居保六分之五的参保对象集中在四县(市)一区。同样,为城乡居保参保对象提供经办服务的基层平台也集中分布在四县(市)一区。

(三)人员配备及工资待遇情况

城乡居保经办人员的人均服务对象人数不均衡,公益性岗位、兼职及“4050”人员占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工资水平偏低。乡镇(街道)经办城乡居保业务的机构为劳动保障所,承担除城乡居保经办管理服务外,还承担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工作。当遇到紧急或大型活动和工作时,会抽调这些工作人员共同工作,如城乡居保工作量大时,也会抽调其他人员来帮忙,或雇佣临时人员,即协理员;也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来负责城乡居保工作。村屯(社区)经办机构为劳动保障服务站,个别地方还没有专门的机构,由协理员、大学生村官或村干部兼任。

(四)经费保障和基础设施情况

各地经办费用多为原有的办公经费。新农保试点启动初期,基层经办平台需要购置必要的办公设施,投入经费平均每个乡镇2万元左右,每个村2000元,这些费用的90%以上为原有办公经费,各县区政府几乎没有根据新的经办工作需要,增加办公经费。城乡居保基层经办部门办公场所狭小或根本没有独立的场所,办公桌椅人均不到1套,电脑、打印机和网络更是少之又少,经费无法保障。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吉林省建立了城乡居保信息管理系统,采取集中式数据库,信息系统包括业务、财务和统计三大功能,共有500多个子系统。长春市市本级及四县(市)均启用了省级系统,网络延伸到乡镇、社区(村),管理参保人员的参保登记、待遇核发、基金收付及个人账户等。

二、长春市基层平台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评价

(一)建设成效第一,如期完成了启动试点的经办任务,维系着日常经办工作基本运行。

从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启动至今,长春市已经实现城乡居保制度全面覆盖,参保总量达220万人,62万名享受待遇人员按时足额享受养老金,基层平台承担了前期主要经办工作。业务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后,每年参保扩面、续保缴费、养老金发放等工作仍由基层经办平台负责落实,在没有增加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情况下,保证了经办工作基本运行。第二,初步建成“社保局-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较完整的经办管理服务机构。配合城乡居保制度推进,县(市)、区政府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在社保局内成立农村养老保险科,在乡镇(街道)普遍通过和依托劳动保障事务所开展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建立数据共享,联合办公,兼职服务,一站式办理,社保局-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基本建立。第三,建立了一支兼职经办队伍。各县(市)、区从乡镇(街道)到村(社区)均依靠现有的基层服务机构和人员、村干部等开展业务,在政府编制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兼职、整合协管员的方式解决了试点初期人手不足问题,初步建立了一支经办队伍,为城乡居保经办业务提供了人员保障。

(二)面临的问题

长春市城乡居保开展已近4年的时间,由于该险种制度发展时间较短、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模式的制约,存在经办力量不足、管理职责不清、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城乡居保的正常进行和持续发展。第一,隶属关系不顺制约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居保工作试点初期,基层经办工作大部分由各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原有工作人员来完成,在他们繁重的工作上添加了很重的砝码。城乡居保工作正式启动后,基层平台没有安排新的工作人员,仍然由原有工作人员来经办,而城乡居保所增加的工作量,是原有工作人员没有能力和精力来负担的,所以就造成职能缺失,配合不顺畅,县、区政府、人社部门和基层站所工作积极性不高。社保部门在基层平台没有机构和人员,却要指导管理基层平台经办工作,而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多为行政职能部门或人社系统派出机构,隶属关系不顺,基层经办人员自身缺乏约束性和积极性,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社保部门指导和管理,严重影响工作进程。第二,经办力量严重不足。一是没有配备专职人员从事经办服务工作。通过走访乡镇、社区,我们发现基层经办队伍中兼职人员所占比例相当高,由于协理员、公益性岗位人员收入水平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难以招收到高素质人员。二是原有经办人员数量少,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低,业务素质也低,很多人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基层专业化培训较少,很难胜任城乡居保经办服务工作。三是很多经办人员把城乡居保经办工作当成了临时性工作,一旦有了好的工作机会则马上离职。由于经办力量不足和经办队伍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城乡居保业务不办、晚办、误办、错办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进程。

三、深化长春市基层平台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强化职能,增加人员。随着城乡居保业务进入日常化和规范化,工作量在不断增加,应强化基层经办平台的职能,以职能规范业务经办。具体思路是,通过每年与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每年考核评比,逐步建立起城乡居保业务运行的长效机制。在为基层经办平台配备专人方面,一是人员是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人员到位,对下面的服务才能认真落实。以谁经办谁管理为原则,在市社保局增加人力物力,经过全方位专业培训后,依据各社区(村)参保人数按照一定比例配备经办人员数量,每个乡镇再配备3到5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公益性岗位人员,每个村(屯)配备1名相对固定的服务人员,充分调动、利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让专业人员深入到基层直接经办业务,可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基层经办的能力。二是为方便服务对象,减少由初审录入、再逐一复核通过等工作环节,由市社保局业务员进驻到各区政务大厅一站式办公窗口,直接具体经办城乡居保参保登记、基金收缴、待遇申报及基本信息修改等业务。

第二,改善办公条件、保障人员经费。经费保障是城乡居保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相对于繁杂的城乡居保经办工作,基层服务设施及办公条件是城乡居保工作顺利实施的有效载体。我们认为财政部门需一次性投入部分资金,配备、配齐城乡居保经办服务设施,切实解决基层经办机构“有人管事、有地办事”的问题。应加强服务经费和预算保障,各县市区政府按服务人口数量,将这项工作的正常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社区(村)经办人员每人增加300到500元的工资标准。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打造标准化服务平台,保证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得城乡居保服务。

第三,提升技术支撑,实现网络覆盖。要对基层经办单位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实现网络“村村通”,基本实现每村都有网络终端;在现有信息管理软件基础上,完善、规范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升级和新开发创造条件;完善终端设备,为参保人员提供信息查询和缴费、领取待遇等服务;借助省社保局数据中心,通过网络支持乡镇(街道)、村屯(社区)直接经办;建立与各级部门的网络数据传输和交换,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对基层平台的技术支撑,提高经办服务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办人员的不足。

社区社保制度范文第6篇

为进一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推进开发区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开发区转型发展,根据《区政府关于印发<市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开发区(汊河街道)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机构

成立开发区(汊河街道)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吴亚龙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开发区党群工作局、农村工作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各局(室)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各村(社区)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劳动社保科。

二、实施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4月1日—7月31日)。成立各村(社区)工作班子,抽调工作人员,逐户上门登记,核对基础信息,反馈疑难问题,填写被征地农民花名册及汇总表,报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宣传发动阶段(8月1日—10月30日)。召开宣传部署动员大会,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推选各村民小组代表参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宣讲。在前期入户调查宣传的基础上,展开重点宣传,每家每户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宣传栏、横幅、滚动字幕、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整理并建立被征地农民家庭和个人档案。

3、实施办理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本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本人自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组织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三、工作流程

(一)申请参保时应提供的材料。

1、申请参保人应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近期一寸免冠照片四张;

2、已参保人应在《申报认定表》上注明已参保的起止时间,提供已参保的社会保障号、《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等相关证明;

3、高中、中专以上学校毕业生提供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服兵役及享受国家规定视同缴费年限的,应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5、申请人为被判刑或劳动教养人员的,应如实说明,其服刑或劳动教养的年限不视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年限。

(二)参保业务流程

1、被征地农民、失地农民自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由户籍所在村(社区)组织其填写《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申报认定表》(以下简称《申报认定表》),失地农民需签订书面承诺书,村(社区)组织专人对申请人参保资格及相关信息进行初审,并报送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

2、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和汊河派出所、开发区国土直属所、财政局,联合对申请人参保资格及相关信息的初审结果进行复核认定;

3、对申请人资格及相关信息在所在村(社区)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

4、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区社保中心对申请人参保情况进行比对,查询已参保年限,确认向前缴纳与一次性补缴年限;

5、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请人享受参保政策进行核准;

6、区社保中心根据审核确认的《申报认定表》核定相关费用,打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核定表》(以下简称《缴费核定表》);

7、申请人持《缴费核定表》,到指定银行办理委托缴费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

8、申请人个人承担资金到账确认后,区社保中心下发《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凭证》(以下简称《参保凭证》);

9、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所将申请人《申报认定表》、《缴费核定表》、《参保凭证》以及申请时提供的相关资料归档,失地农民书面承诺书一并入档,建立申请人个人档案;

10、申请人符合区文件规定的退休条件,由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填写《区社会养老保险人员退休条件审批表》,并携带申请人个人档案到区社保中心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区社保中心核发养老保险待遇。区人社局核发《退休养老证》。

四、工作职责

1、各村(社区)负责做好入户政策宣传、答疑解惑等工作,同时组织申请参保人填写《申报认定表》并初审,对初审复核认定结果进行公示;协助上级部门机构调查核实被征地农民情况。

2、劳动社保科负责审核申请人资格,参与比对申请人参保情况,将《申报认定表》录入信息系统客户端并汇总上报;建立和保管申请参保人档案;向有关部门报送《申报认定表》,向申请人分发《缴费核定表》;办理到龄人员退休报批手续;申请人退休手续办结后将个人档案送区退管中心保管。

3、国土直属所负责审核产生被征地农民被征地块的征地时间、征地文号、因征地产生需要安置人数、安置人员、安置方式等。审核申请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人员所在村民(社区)小组耕地面积。

4、派出所负责审核申请参保人身份证号、户籍信息、年龄核准和被判刑和劳动教养等情况。

5、财政局负责参与对申请人参保资格审核,接收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安排的其他事项。

6、监察室和办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参保。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涉及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民心工程,具有范围广、任务重的特点,为实现全员参保,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享受惠民政策,解决养老后顾之忧,必须加强责任意识,加大政策宣传,各工作人员要主动上门送资料、讲政策,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引导农民参保,提高农民参保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社区社保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卡 一卡通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248-02

承德市自2011年9月开展社会保障卡建设工作以来,以便民、利民、减少参保人员负担和基层重复工作为原则,按照“稳妥起步、有序发行、逐步实现”的思路,积极组织,认真谋划,严把质量,全力推进社保卡信息采集、服务网点建设和社保卡发放应用工作。到“十二五”末,已实现该市参保人员社保卡信息采集全覆盖。该文对该市社保卡建设的现状及成效、问题及成因、建议及思考进行分析。

1 现状及成效

社保卡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信息化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合作银行、卡服务商等相关单位、多个部门的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内外协调、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按照省人社厅统一规划,该省发卡模式是“统一制卡、分散补卡”,即卡面的印制、密钥加载等由省厅负责,各市负责制卡信息采集整理及成品卡的发放和应用。该市社保卡信息采集针对五项保险参保人员,采集核实个人基础信息,数据统一集中到省,为该市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奠定基础。该市社保卡信息采集连续5年超额完成省厅下达该市任务。截至2016年12月,已实现全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等参保人群社保卡个人基础信息采集全覆盖,共形成制卡数据296万,成品卡入库252万张、发卡180万张。该市根据卡应用环境和业务部门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参保人群社保卡发放。

1.1 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按照国家、省厅文件精神,设立社保卡服务中心,确定卡服务商及合作银行,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社保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保卡建设总体协{工作。各县区也相应成立社保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区社保卡建设协调工作。在全市82个镇、123个乡、2 485个行政村、220个劳动保障事务站、17个街道办事处、161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社保卡建设协管工作体系,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四级管理的体系。该市推进社保卡建设的同时,制定了社保卡信息采集、发行应用等相关制度。

1.2 卡应用环境逐步完善

落实各县区卡服务网点场所、服务窗口、统一标识等配套设施,采用光纤和无线两种方式接入卡应用服务平台,共投入使用服务网点13个,方便参保人办理补换卡业务。在行政村、社区布设POS金融终端2 896个,方便城乡居民参保人群用卡。在医院、定点药店、社区门诊共布设可受理社保卡读写终端1 105个,方便城镇职工参保人群用卡。

1.3 卡应用逐步推动

完成全市各县区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布设和省社保卡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平台的联通,实现了发卡县区与市本级之间的社保卡在“一卡通”定点单位双向互通互刷,参保人在全市728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均可以实现无障碍刷卡就诊、购药;完成全市各县区行政村社保卡应用环境建设,并协调业务部门推进社保卡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域的应用,通过社保卡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托收缴费和待遇领取;通过卡服务网点柜台激活、密码信封、移动POS机激活等方式提高卡激活率,全市发卡县区激活率达90%以上。

1.4 宣传和培训工作逐步加强

为每位参保人制作一本社保卡使用指南手册,让参保人了解社保卡的社保账号、银行账号的启用方法以及在社保领域及金融方面使用功能。通过报纸、网站、通知、公告等渠道宣传社保卡制作、发行的意义、用途、办理流程和进展情况。公布热线电话,市本级五部、县区卡服务网点十三部,受理社保卡发放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分批组织社保卡发放专职人员参加培训,讲授社保卡发放流程和注意事项。

2 问题及成因

该市社保卡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压力、困难和问题。

2.1 解决首次制卡周期过长的问题

该市发卡县区有部分参保人员处于制卡环节,制卡周期达3个月以上,参保人员不能及时用卡,特别是城镇职工新增参保人员,在就诊、购药、住院方面用卡频率较高,制卡周期过长影响参保人员使用。

2.2 解决跨行手续费的问题

社保卡合作银行不一,参保人员在使用社保卡时,涉及跨行手续费问题。

2.3 解决业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

该市社保卡信息采集针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员,采集核实个人基础信息,数据统一集中到省。为实现社保卡在全国、全省异地应用,市级数据中心要实现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数据集中,实现各业务经办信息资源共享,市级数据中心要解决业务险种数据集中的问题。

2.4 解决社保卡有效应用的问题

社保卡的有效应用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为了取得应用实效,必须深入研究各类业务细节,通过卡的有效应用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规范业务经办、提高工作效率、拓展服务手段,实现各项业务资源的整合。

3 建议及思考

随着社会管理的不断加强和创新,参保人员就近方便快捷的享受公共服务的愿望更加强烈,社保卡建设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和突出,健全体系、完善职能,努力实现社保卡的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

3.1 缩短制卡周期,在流程上求高效

建议省厅缩短制卡周期,尤其是卡厂制卡和银行写磁时间;建议在市本级进行小批量实时补卡,解决补卡费用结算问题。

3.2 减免手续费,在应用上求畅通

在参保人使用社保卡合作银行不一致,当两个参保人之间进行交易会出现手续费问题。为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建议省厅建设资金通道,协调各家合作银行,减免跨行手续费。

3.3 数据集中,在服务上求便民

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按人一生的状态变化进行总体设计,实现信息系统进一步向省部级集中,实现跨业务、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和服务一体化。核心建设目标为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大力推进基本功服务均等化,实现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显著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数据实现向省集中,网络服务向下延伸,市级需要强化服务,做好经办机构各项网络服务,确保网络畅通。

3.4 发用并举,在卡的应用上求谋划

2011年是该市社保卡建设工作的启动关键之年,工作重心是制卡信息的采集整理。2016年,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保卡的应用上来,以社保卡建设为平台,实现个人基本信息的统一入口和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联动。按照“急用为先”的原则,承德市的社保卡将首先应用于医疗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后再稳步拓展到企业养老保险和劳动就业等各项业务领域。卡的应用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谋定而后动。要谋软件改造、谋网络建设、谋硬件基础、谋配套服务。

4 结语

发行社会保障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有利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水平,以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为核心,有效解决社会保险关系接续转移、信息资源共享、跨地域医疗保险费用实时结算、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和领取。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实现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险业务内容和模式的统一,早日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

参考文献

社区社保制度范文第8篇

坚持“两个确保”,着力抓好企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着力狠抓提高城镇职工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工作,努力将城镇各类人员纳入养老保险。截止到2012年9月底,泰州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数16605户,参保人数66.4万人,缴费人数64.8万人,参保缴费率97.6%,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18万人,农民工参保人数14.4万人,乡镇企业参保人数14.2万人,社会化发放率为100%。此外,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大力推进“差改全”结算方式改革和社会化发放工作。优化服务职能,规范“五险合一”社保经办服务模式。树立“双维护、两服务”的工作理念,本着精简、高效、平稳、有序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经办业务,调优经办流程,方便参保企业和个人办理社会保险业务。2009年下半年以来,打破按市区隶属关系和经办对象办理社会保险征缴业务的专管员管理固有模式,实行社会保险征收经办业务综合柜员制,真正实现了“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柜办结”的一条龙服务模式。改变了过去“人员业务量畸轻畸重,工作责任有大有小”的现象,极大地方便了参保单位和职工。创建综合柜员岗位业务经办、风险控制柜员业务审核、部门负责人综合监管“三层流程结构”业务经办模式,形成了事事有规章、项项有制度、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坐标的透明工作环境,确保了各项工作规范有效地开展。

夯实基础管理,不断优化经办服务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策性强,起点要求高,高质量做好业务经办工作是取信于民的重要前提。

(一)建立健全服务平台依托金保工程,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经办信息化系统,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层服务平台,按照城乡统筹的方针,整合全市社保管理服务资源,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相结合,在城镇的街道、社区和农村的乡镇基层普遍设立社保服务点,形成由市政府牵头、部门协作、街道管理、社区服务的工作机制。按照“全国联网,养老先行”的工作计划,实现“五险合一”统一征收管理。全市统一发放社会保障卡并不断拓展使用功能。运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站、12333咨询电话等社会保险信息平台,使参保人员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养老保险政策及个人信息情况。

(二)强化经办网络功能泰州市投入3800多万元用于信息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和网络建设,将各市区的劳动保障业务数据全部集中到市数据库,全面实现了金保工程“同人、同城、同库”的目标,各市区也成功应用了统一的社会保险应用软件。为方便百姓办事,又为各乡(镇、街道)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安装了社会保险系统程序,及时保证业务的开展。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实行联网收费。目前已形成“参保查询不出村、缴费领钱不出镇;信息网上走,基金银行流;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资源共享”的便民、规范、高效的社会保险管理泰州模式。

(三)重视经办队伍建设针对面广量大不断发展的社保经办业务,各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想方设法配强配齐业务工作人员,各乡(镇)在劳动保障所按照“六到位”的要求设立专门窗口,安排了专管员,各村(社区)按照“三个一”的要求,安排了协管员,具体负责城乡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信息收集、参保登记等。

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