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营销逻辑

数字营销逻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字营销逻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营销逻辑范文第1篇

但逻辑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就是能把糊涂人搞糊涂。糊涂得一塌糊涂。

这在逻辑里面叫悖论。

悖论,是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或现象。

它迫使明白人进入混沌状态,迫使他们面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决断。

悖论的妙处,是引导人们用独立思考来找到针对自己的逻辑,从而使逻辑的力量达到无穷。

这,才是逻辑的伟大之处。

首先需要强调一点:悖论不是自然奥秘、不是科学难题,它来自于人文。

悖论来自于人。有了人,才有悖论。

悖论是在人们跟自己过不去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闹心的旋律。

最著名的那个理发师的悖论,不就是故意斗气儿吗?

他们村儿里只有一个理发师,这不挺好吗?有的村儿还一个没有呢。可村里偏偏要规定:村里的任何人,都不能给自己理发,都必须让理发师理,否则杀头。那理发师自己怎么办?

这叫悖论。

悖论,永远有办法解释或解决,前提是要有自己的决断。

后来听说理发师搬到边上的村子去住,这事儿就过去了。

早期搞互联网的,都是些明白人。凑在一起,就有了竞争。于是,都变着法儿制造悖论,给别人挖坑儿。

当然,他自己不小心的话,就先掉进去。

为了深究思维,我们挑出六个著名的互联网悖论,跟大家分享。

一、数字的悖论

数据是互联网行业最常用的词汇。

网上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一切都是前台数据,更多我们看不到的,是后台数据。

只要能以电子方式记录下来的信息,都是数据。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无论是代码还是软件。

而数字,是数据的主要组成。

当I T 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参数出现在买卖双方面前,都会直接表现为数字。这些数字都是静态的,象征着不变、稳定、真实、可查证。

而互联网上的数字,主要是指各种经营业绩的表现。这些数字是动态的。

如果用于无意查看或随意评估,这些数字有可能是真的,象征一定参考价值。

但如果用于有意评估或正规考核,那么就有可能是假的,因为网络数字作假的手段无穷无尽。在很多情况下,作假成本几乎为零。

当用于买卖双方的交割或计量时,肯定是假的、必然是假的、只能是假的。利益驱动下,由于无法查证,没人会提供真实数字。

比如,微博营销里的粉丝数、转发数。

可是,不用数字的话,用什么来代替?用感觉吗?一般人不敢。犹豫一圈儿后,还只能用数字。

于是,阿拉伯数字成了商品。

在互联网行业,不管是融资、还是营销,不管是投票、还是评分,到处都在“制造”数字。这就成了悖论。

二、流量的悖论

互联网流量的概念,主要是指网站整体或某个页面的真实访问量。是对访问者的人头数或访问次数的记录。

这是者和浏览者都关心的数字,由于涉及经营管理和行为决策,本不该是假的。

然而,当数字悖论成立后,流量悖论也随之成立。当数字成为商品,流量的买卖就成为必然。

比如,一个网站正常的访问量是每天一千万人,世界排名是全球第六名。在融资时,投资人希望该站世界排名能进入前三名。

于是,网站经营者就去“买”了一个叫做“八千万”的数字。加起来九千万。过关。

这些勾当,任何人听起来都会有些糊涂。但做起来,人人都是心明眼亮、手脚麻利、不露声色。

流量买回来,不仅可以去融资,更多情况下,是作为广告价值往外卖。

这种罪恶的买卖,至今还在盛行。

须知,这是无成本、无风险的生意!贩毒的人听了这个,一定会服毒自杀、羞愤而死。

这既是个荒谬的骗局,也是个著名的悖论。

数字也好、流量也罢,都是参考。一旦作为审核标准或买卖计量,只能是双方的故意合谋。明白人不受这个悖论的困扰。

三、圈地的悖论

现实世界的圈地,好处无穷且显而易见。

最初网上的圈地,是一种注册行为,得到的只是个域名。圈来圈去,经营不好的话,最后剩下的还是那个域名。把域名卖出去赚钱的概率太小了。

后来网上的圈地,是指新领域的捷足先登。

成功了,赢家通吃。比如当当网卖书、携程做出行业务、微信做移动圈子。

不成功,革命先烈,尸骨无存。

这种无限趋于两个极端的风险,对于决策者或创业者,是个悖论。

这种悖论,是互联网发展的永恒驱动力,引无数风流人物前赴后继,直至永远。

四、内容为王的悖论

古今中外所有的经营者,每天都在做同一件事: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然而,内容就是成本,而成本是经营者的天敌。

内容成本的可怕之处,是它无休止的叠加和递增,日复一日,直到倒闭。

可是没有新鲜的、高质量的内容,哪来的真实流量?

用户生成内容,本来是简单的事,但审核的成本又来了。

这是个悖论。

五、首页的悖论

很多人说:对于面向市场和大众的企业,不开官网,就如同不装电话一样。其实不一样。

公司有了电话,可以立即主动跟外界联系;开了官网,却只能等着别人来跟自己联系。这是相反的旋律。

开个官网花不了几个钱,随便开。但要让别人都知道官网的域名,进而有兴趣来访问,进而产生行为或交易,需要花多少钱?天文数字。

既然如此费劲,当初何必开官网?很多人的回答是:不仅名片上有个域名显得挺正规,而且有了自己的“首页”,可以把业务介绍到上面。

终于说到了首页。

那只是个官网的封面,是自己看着玩的,不是首页。首页是给外人看的。

如今真正的首页,是挂在搜索引擎上的,按照公司名字一搜,会出现一个结果页面,那才叫首页,是随时面向全世界的。谁都能看见。

只要知道你公司的名字,只要对你的公司感兴趣,谁都会主动去看。

这个首页,你建了吗?

正如新浪、搜狐只是大型网站而不再是网络门户,如今的官网封面,也不再是首页。

建官网,还是建首页?悖论。

六、水军的悖论

小米手机的传奇故事,再度把社会化营销推向热点。

社会化营销的实质,是一大批代表商家的人和一大批代表消费者的人广泛互动,进而形成口碑,拉动购买。

这样说来,社会化营销跟水军没关系。

但无所不在的水军,确确实实参与了各种社会化营销,并不是正常的分享和交流。

是利益驱动?不可能。一个小时工还几十块呢,几毛钱、几块钱谁要?几个人有可能、几十个有可能,成千上万的人怎么组建、怎么协调、怎么奖惩、怎么预防反水?没人能够回答。这超出了人类智慧。

是兴趣驱动?更不可能。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是自愿的,但不可能是连续的,更不可能是旷日持久的。

虽然微博营销里的水军成千上万,动辄转发、评论,但那都是软件模拟的,不是真人。

数字营销逻辑范文第2篇

老百姓平时所知道数字电视由彩电生产企业热炒产品概念数字电视包含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信号传输、接收等整个链路数字化而仅信号传输角度又可分为三种: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其实就地面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收

二、市场营销环境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企业营销职能外部不可控制因素和力量因素和力量与企业营销活动企业生存和发展外部条件它内容和自身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

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环境因素对移动电视市场营销活动主要以间接而作用于企业营销

1、媒介自身趋利性其地寻求新经营增长点

在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一可以看到新兴数字技术广电经营升级、发展另一也呈现出广电经营寻求新利润增长点、新经营口战略姿态当前广电经营正逐渐转型由恢复自主经营意识个体向自身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能动性产业过渡

2、人口因素与移动电视市场营销关系密切

人市场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数字移动电视特殊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车站户外流动人口们大多无事可做空闲状态传统电视在某地方“静止”人群而白天出行在外人群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群体流动性大而且随时段呈现规律性为移动电视市场营销了更多机会

3、有线网络资源数字电视发展

数字化一场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只充当了广电业产业结构、经营效益技术基础和手段但它自身优势对营销支持

四、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顾客、竞争者和社会公众前面提到数字移动电视从传统“盲区”中挖出庞大受众群体它特殊受众群体——移动人群这就移动电视广告营销潜力蕴涵所在

1、受众群体流动性大

以车内受众为例乘客们乘车去往不同目地在车内停留时问各不相同因城市规模差异而不同

2、受众随时段呈现出规律性

不段内乘客人员结构呈现性比如说早晨6:30到7:00乘客以10几岁学生为主;7:00到8:30乘客班一族为主收入非常近似;16:30到18:30又以20到40岁上班族为主不间段观众结构可控稳定客户可以不段不同群体性广告投放

3、对受众垄断和伴随性传播

移动电视行动路线长而且固定它流动也电视广告能在特定路线上反复从而了广告受众和接触频牢决定了移动电视广告优越性能使信息更精确、更击中受众但另一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中干扰因素比在家里更多观众心态也更浮躁不安程度上会注意力关注屏幕频次高但单次连续观看短.

数字营销逻辑范文第3篇

关键词:营销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定量分析

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在引导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或使用者手中这一转移过程中所具有的经营管理能力。

目前理论界对营销能力主要进行的是定性分析,进行的定量分析很少。而定量分析在评价企业营销能力方面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它使对营销能力的评价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之间,进而使企业之间营销能力的对比更客观、简单、易于操作。

本文以营销能力形式的逻辑框架为基础,构建全面的、可操作的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企业营销能力指标的合理性、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行统计检验。

营销能力形成的逻辑框架

假设条件

营销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和顺利运行保证了企业营销能力的正常发挥。企业的营销信息系统收集各种市场信息,其中包括竞争者情况、消费者需求、政策法规等,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使企业营销活动有的放矢,从而避免了盲目营销带来的资源浪费,进而保证了营销能力的正常发挥。

营销战略规定了营销活动的基本方向,从而使营销能力聚焦,进而使营销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营销策略是企业营销能力的具体体现,对营销能力起决定作用。营销策略是实现营销目标的手段,是使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纽带,手段高不高明,能不能很好地转移产品,实质上就体现了营销能力的大小。因此,可以这么说营销策略选择适当与否决定了企业营销能力的大小。

营销实施保证使营销能力付诸实践,保证了营销能力的顺利发挥,营销实施保证是对营销活动过程的实施保证,而营销活动进行的过程就是营销能力得到体现的过程,从而可以说营销实施保证对营销能力的大小起一定的决定作用。

营销效益反映了营销能力的执行效果与利益,并量化了营销能力,使其更具体、更直观。

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之间互不兼容、不存在相关性。

逻辑框架

根据假设条件,可知营销能力的形成受到营销信息系统、营销战略、营销策略、营销实施保证、营销效益的影响,从而得出以下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逻辑框架可以被解释为:

企业的营销能力受到营销信息系统完善程度和顺利运行、营销战略的正确与否、营销策略的组合选择、营销实施保证的真正执行、营销效益高低的影响;而营销能力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是互不相关的。

营销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由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使用三个环节组成,营销信息系统新收集来的原始信息是零散的,必须输入信息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评估,经过分析、评估后的信息就具有了使用价值,要及时地传送到营销管理者手中以供其决策时使用;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了营销活动的方向,然后企业在这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市场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针对目标市场要进行具有独特性的市场定位,确定企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位置,最后将以上各项书面化、具体化综合成一份易于操作的营销战略规划;营销策略由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组成,各策略之间是不相关的;营销实施保证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支持,三者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市场效益从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方面反映了企业的营销效益,销售效益从赢利能力、销售成长方面反映了企业的营销效益。

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根据前文的逻辑框架,转化、扩展出更系统、全面、易于操作的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企业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构成,见表1。

评价指标的量化。营销能力评价的本质是一个量化分析的过程,即用数字来反映企业的营销能力,因此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由于本研究在评价指标检验过程中,依据的是专家学者和企业营销主管对各评价指标可靠性、合理性和相关性的看法与判断,所以使用态度测量技术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量表中用数字表征营销能力水平是出于两个目的,首先,数字便于统计分析;其次,数字使营销能力评价活动本身变得容易、清楚和明确。

由于李克特量表比较容易设计和处理,调查对象也容易理解,在邮寄问卷、电话访问和人员访谈中都适用,本研究使用5级顺序量表李克特量表。将营销能力评价指标对营销能力的影响与决定作用的大小分为: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相应赋值为5,4,3,2,1。

指标体系的统计检验

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其逻辑框架基础上形成,说明其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性,但我们所选指标是否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及相关性,还需要通过统计检验更进一步地证明。

本研究将设计营销能力评价指标问卷,分发给营销专家学者和企业营销主管,把他们关于指标对营销能力影响程度的看法与判断进行统计,以此来检验营销能力指标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相关性。

营销能力评价指标问卷的设计

我们根据指标体系中的第二级和第三级指标的内容,直接展开为调查问卷上的问题,进行了营销能力评价指标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测试工作。最后确定的问卷由22个5级的顺序量表构成。

问卷数据的收集

我们对厦门大学营销硕士生和企业营销主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0%。

统计检验

可靠性分析 就本研究而言,可靠性是指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中设置的指标反映企业营销能力的可靠程度。估计可靠性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说明的可靠性的不同方面,我们采用问卷分析中最常用的克朗巴哈α可靠性系数法来检验问卷的可靠性。

我们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的结果α=0.7714,一般认为在0.7以上问卷的可靠性较高。据此可以认为,前文提出的5个二级指标是影响一级指标的重要因素。

合理性分析 我们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我们根据评价指标的共同度检验每一项指标对营销能力的影响程度。共同度越大,表示该指标对公因子的共同依赖程度越大,也就是说用这些公因子来解释该评价指标就越有效。一般来说,当共同度大于0.4时,公因子就能很好地解释评价指标了,而相对较小的根据经验可以剔除。分析结果见表2。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各项评价指标因子的共同度都大于0.511,说明问卷中设置的评价指标对营销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没有必要删除任何指标。

相关性分析 为了研究5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我们对这5个一级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数据见表3。

对以上结果显示,5个二级之间既存在正相关也存在负相关,但总体而言,它们都小于0.3。一般来说,相关性大于0.8,则认为两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如果小于0.3,则认为两变量之间具有较弱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将较弱的相关关系忽略,说明前文提出的假设条件,5个评价指标之间是互相独立,不存在相关性的假设是基本成立的。

通过以上各项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前文提出的指标体系逻辑框架的假设条件基本成立,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选择是基本适用、合理的。

指标权重的测定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表明:从调查的实际数据出发确定权重,从数据本身提取相关信息,能充分体现顾客的意愿。其客观性较强,不易受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用数据确定权重的有效方法有平均赋值法、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法,研究发现平均赋值法的计算结果与营销能力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因子分析法,相关性最低的是主成分法,但是三种计算方法的标准差都不大。

由于因子分析方法的客观性比较强,我们采用因子分析法来确定各项二级指标在评价企业营销能力中的权重。根据因子分析的数据输出,使用共同度百分比的方法计算二级指标权重。结果见表4。

确定了二级指标的权重,通过营销专家学者为二级指标打分,最后加权平均,就能得到一级评价指标企业营销能力了。

目前理论界对营销能力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而对营销能力的分析主要是定性的。本文以营销能力形成的逻辑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易于操作的包括了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的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量表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并将反馈回来的问卷信息进行统计检验,证明了所选指标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相关性。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吴见平,田剑,姚慧丽,吴定龙.市场营销学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4

3.王方华,顾锋.市场营销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美]John Brown博士著,郭成译.市场营销管理[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5.冯振环,罗永泰.隐性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生产力研究[J],2004(3)

6.卫.构建企业市场营销能力指标体系设想[J].浙江统计,1998(4)

数字营销逻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出版 教辅编辑 能力结构

【Abstract】Teaching-aid book is struggling under the new policy, while it’s characteristic agrees with the digital publishing technique.Facing the challenge, a teaching-aid book editor should have new requirments in his own ability configuration, alter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way, master new publishing technique and knowledge, so as to form the publishing philosophy of multiple use and publishing of same material, and three-dimen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Key words】Digital Publishing; teaching-aid book editor; Ability to structure

1新的出版环境迫使教辅编辑能力重构

众所周知,我国出版业界人士普遍承认的两个事实是:一是教材教辅是我国出版业的根基和支撑;二是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未来。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数字出版具有网略下载、即时更新、编辑方便等特点,而这些优势,恰恰是作为教辅图书应该具备而纸质教辅无法很好做到的。由此可见,教辅图书的功能需求与数字出版的独特优势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教材教辅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教辅在新的出版环境中如何有效突破呢?这对作为出版中心环节的编辑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

1.1传统教辅出版的困境与局限性

一直以来,地方教育出版社因其业务属性,编辑和发行人员能有所作为的方向基本为教材教辅的出版与推广。然而,出版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变迁,近多年来全国580多家出版社大约有90%的出版社都涉足教辅出版领域,并主要依靠教辅的出版发行得以生存和发展。其次,中国的教育现状使得教辅产品具有次刚性需求性,这使得教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地方教育出版社一般都是依靠当地系统征订市场的销售来获得利润。然而,201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对教辅出版、印刷复制、发行、材料质量、价格、市场等多个环节的管理都做出了严格规范的要求。加之,2009年七月,人教社声明,认定没有人教社的授权根据人教教材编写教辅具有侵权行为,致使教育出版社如果得不到教材原创出版社的教辅授权,则无法上教育厅教辅评议推荐目录,从而使教育出版社的教辅系统销售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其次,作为读者主体的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都不一样,然而,传统教辅因为出版流程的固定性,是无法按需出版、给予个性化的服务。其次,纸质教辅的单一形式也无法给予教学丰富的资源等等,也使得传统教辅很难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变化。

最后,新媒体时代,数字出版大大突破了纸质图书只有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平面视觉的局限,而是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手段表现内容,与单纯的文字、图片呈现方式相比,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且具有网络下载、即时更新、海量存储、成本低廉、编辑方便以及及时互动等功效,使得教辅出版更加方便出版、传输并且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数字技术与教辅出版的特性相当契合。

种种的困扰,迫使教育出版社需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实环境迫使作为出版中心环节的编辑与时俱进,尽快适应时展,能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技术相结合。

1.2数字出版环境下新型教辅的适应性变化

首先,数字化出版可以发挥多媒体多样化呈现内容的特性,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读者对知识等的多样化需求,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补充只有文字、图片等传统出版呈现内容的单一模式,且以海量资源的存储能有效满足不同读者对训练内容的需求,使教辅能够真正“立体”化。

其次,数字化出版能有效解决互动性,数字化教辅不仅可以实现教与学过程的各主体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实现主体,特别是学生与所使用材料的互动。通过数字技术平台,有效评价“诊断”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老师以及学生等及时了解到难点所在,学生的薄弱点、盲点、困扰所在,根据诊断情况,自动生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量身定制出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学习资源。

再次,实效性是教辅出版在市场化经济中一直遵循的理念,数字出版的优势就是强大的“编辑出版”功能。借助高效的数字出版系统,编辑能够根据教材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等方便快捷地对数字图书进行实时编辑、审核、发稿等,有效避免了传统制造图书修订出版等流程的制约,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物力等,提高编辑效率,且顺应了低碳环保的时代需求。

编辑又如何应对面对新的出版环境呢?

在传统理论中,能力被认为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能力结构也多是从智力与心理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吴飞教授认为,编辑能力具有八个方面的内涵,即能力发挥的基础、内容、水平、合理性、效果、载体、价值和作用,并把能力划分为智力能力和工作能力,其中,工作能力有分为一般能力和创造能力。日本出版人鹫尾贤也在其《编辑力》一书中提出“编辑力”的概念,认为编辑力是在创意、策划和人际关系中体现出的非凡能力,可以说他已很好地总结了传统纸质出版编辑的能力结构。

教辅编辑特别是责任编辑作为教辅图书出版的重要”把关人”,在教辅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负有重要的责任,对教辅图书的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营销等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辅编辑,除了要具备作为一名编辑起码的政治认知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对信息书稿的判断能力等职业素养能力外,作为很重要的一项能力的策划能力,则区别于其他图书,不但应该参与到与作者的交流与沟通,选题的论证、体例的设计、版式的确定、卖点的提炼以及宣传推广活动中,而且一定要有整体策划能力。因为教辅图书一般是成套出版,少则几本,多则几十本、上百本。在策划时不能只考虑几本书或某一套书,还要考虑丛书、整个系列、品牌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且,在多学科、多品种、系列化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某个编辑的力量是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全套教辅图书的编辑工作的。所以,传统纸质出版时代,一个优秀的教辅图书编辑也是需要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的。然而,纸质时代的优秀教辅编辑能否胜任数字化出版时代的编辑工作呢?

众所周知,数字出版环境下,数字出版产业模式、产品形态及编辑工作范畴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出版,包括内容(文本)数字化、技术(手段)数字化、形式(载体、媒介)数字化、平台(渠道)数字化等。图书的整个出版流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给传统编辑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要求编辑除了要具备传统的案头工作、策划、统筹、推广、营销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在知识技能、经营管理、开发应用、产品延伸等角度全方位提升,具体表现为:

(1)信息集成能力。信息集成能力是教辅编辑的基本素质,要求编辑应善于从门户网站、图书网站、学校网站、博客、微博等渠道多方面收集、分析和运用来自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应主动与教研单位和学校建立联系,形成集数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一体的数字出版网络。尽可能利用教研单位网站、学校内网等整合教学资源和试题库,将教辅内容逐渐细化,以符合当地学校师生的教学水平和实际需要。并尽可能地争取一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数字化教辅产品的内容和品种。

(2)超媒体编辑能力。首先,数字出版为动态教学、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可能,编辑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教学提供更加动态、立体、生动的教学内容。如在实验的演示、图形转化过程的逻辑过程、课文意境及背景知识等方面引人动态演示、视频展现等。其次,教辅图书业不再是简单的辅导书、习题集,策划编辑可以发挥电子出版物的各种功能,比如借助电子出版的记忆功能、纠错功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等。这就要求编辑能对“超文本+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熟练使用,这也是转型时期编辑的核心竞争力。

(3)内容再生成能力。我们知道,教辅出版数字化不是纸质出版的简单延伸和扩展,教辅资源必须进行系统的整合、排序、重组,深度挖掘,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即通过整合、再生成和传播来实现增值。编辑应成为数字内容的深度加工者、知识生产过程中的设计组织者,引领传统的单一、平面、静止的内容生产方式向多功能、交互式、直观、立体、跨媒体的知识生产方式转变。

2.3多媒体传播和营销能力

数字时代,同一个内容,既有纸质载体也有电子书和网络载体,比如中高考模拟测试卷,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购买纸质产品,也可以一次购买电子,给学生付印等,图书内容的价值在多元化的传播过程中得以增值。另外,纸质出版物的营销,需要借助网络营销,数字出版物如手机报、数据库、程序包、App软件同样需要借助网络进行营销。编辑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必须具有多媒体传播能力和营销能力。

3数字教辅编辑如何应对新型的出版环境

3.1坚持已有的文案工作素养

任何时代,出版业本质上都是内容产业,无论教辅以什么样的形式面对读者,都需要在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等方面符合出版要求,所以,为了保证教辅的质量,编辑的文字加工能力是必须坚持且需要不断提高的。

3.2积极了解新型的数字出版技术

编辑根据不同层次的产品形态进行深度加工,如识别、拆分、标注、校对、格式转换、内容整合等,均涉及产品设计与技术应用,所以编辑必须主动了解新型的数字出版技术,以便在出版的策划以及编辑操作阶段,就能考虑到后期的出版形式,比如教辅的按需出版、教辅呈现方式的立体化、教辅的多元化等,从而在信息集成、内容碎片化整理以及营销策划等每个阶段,至少能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有效的技术要求。

3.3培养统筹营销策划能力

数字教辅的互动性、按需出版以及多元形式等特点,也要求编辑必须不断培养自己的统筹营销策划能力,在这种统筹策划的观念下,编辑在项目策划时,就能考虑到选题在纸质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上的运用,做到同一内容多次利用、多元,复合出版、立体营销。

综上所述,编辑力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工作阶段有不同的内涵,编辑力的扩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的能力结构必将得到进一步扩展,编辑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转变思维模式,学习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技能,为迎接新的挑战而作准备。

参考文献:

[1]鹫尾贤也著,陈宝莲译.编辑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2]李向红,陈晨.新形势下加快教辅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思考[J].数字出版,2012,(9).

[3]梁爽.在数字化视野下推进教辅图书的出版[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

[4]吴飞.编辑学理论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35-136.

数字营销逻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管理;营销分析

一、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构造基础

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针SMS系统特点、组网要求、分期建设以及未来不断展业务的需求,系统主体采用C/A/S三层结构体系。该技术是随着分布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起来的,是分布式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三层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在分布式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组件技术,把信息系统按功能划分为表示逻辑(客户层)、业务逻辑(应用层)及数据管理(数据层)三大块,分别放置在相同或不同的硬件平台上。

二、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应用

1.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在具体的实施推广过程中成功实现了部门间的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运营与客户的直接化管理

(1)部门间的信息化管理

营业厅分管到个人的操作员管理。通过前端软件操作,实现了具体的用户信息管理、购买设备,节目销售等操作,这种管理能够相对于有线电视管理系统而言更加的高效。

呼叫中心的客户服务功能强化,信息查询更加便捷。呼叫中心工作人员不仅能及时反馈解答数字电视用户的问题,而且更有利于为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

财务部门的核查校对资金应用。数字电视的费用标准繁琐,核查困难,而通过统一的系统管理,能帮助财务人员核对资金,生成票据及财务报表。并且,在核实的准确性方面更加的优化。通过用户管理系统在各部门的应用,可以看出,一套有效的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能够对各部门工作权限进行调配,配合各部门的工作。

(2)用户管理系统与用户间的直接化管理

收费管理。数字电视的收费多元化,通过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接口可以拓展更多的缴费方式,如银行、网上营业厅、充值卡等,管理更加的系统化、专业化。这不仅有利于区域性运营的业务拓展,更加能够创造用户的购买条件最小值,为运营模式的探讨提供技术支持。

业务管理。由于不同于以往的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的业务在初期就增加了付费频道销售,乃至以后推出的各种增值业务,如宽带业务、互动点播业务等,这就需要用户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控制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购买销售管理,并提供各种不同的订购方式。

2.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影响着直接经济效益和隐形社会效益

(1)从工作效益角度来看

对数字电视用户起到了有效控制和个性化管理。根据营销策略,按照不同销售方式,划分不同用户类型,控制管理到每一个实际用户。通过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能够对用户的智能卡开通授权或取消授权,这不仅能够控制用户的有效收看时间,而且减少了产品效益的流失。

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创新了数字电视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原有的有线电视用户管理模式,在实施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后,无论从销售服务人员到管理规划人员,传统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不但所有的用户信息录入、查询,设备入库、转储和退库等基础业务能够在计算机上完成,而且从系统的资费标准定义到最后的业务结算,整个业务过程都纳入到系统中,真正做到了电子化操控,再经过业务的完善过程,系统不断的优化和升级,能够很好的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投入的人力、物力。

支持经营决策,提升管理手段。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支持多种业务产品管理、多种方式的用户接入、多种业务产品的授权、多种业务计费模式和统计分析。由于这种特殊的性能,因此能够对用户进行分众化分析;对运营商提供战略指导数据;对营销决策起到准确定位依据。这种及时准确的数据判断,能够让公司管理层在对业务运作的判断和决策时更加实事求是,对各部门机构进行考核时更方便明了。

有利于财务核算的规范操作。原有线电视时期,实施的是人工收费,发票或收据采用手写,工作繁琐,错误数据较多。实施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各种票据和报表,收费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有很大提高,避免了人工收费的人为因素影响。

(1)从营销效益角度来看

付费产品销售分析。通过业务信息判别,用户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专业性分析手段,进行订购频率、订购区域、订购产品的综合分析,制订出适合区域性产品推广的业务标准,按照不同的需求结合推广时段进行业务宣传以及业务支持。如:可以对付费频道的订购综合分析,可以在判断出每年的订购旺季,并推断引起购买欲望的强势产品,优先占有市场。

用户价值取向分析。从经济角度看,数字电视增值产品就好比商品,用户在购买时都希望用最小的购买支付值交易得到最具价值的产品。但是不同的消费群体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通过用户管理系统,可以较为明确的将大众分类成小众。根据区域性范围较小的特征,研究出不同用户的价值取向。如:区域A的用户喜好股票,则推行股市频道优先,区域B的用户喜好体育的较多,则打出体育频道的优惠宣传。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市场策略。

三、未来管理系统的应用发展

1.以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背景

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单一的业务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推崇综合化服务是数字电视未来业务的去向,例如:视频业务、语音业务、可视化电话业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这些业务在管理上更加具有难度,因此,单单局限于现阶段的管理系统无法应对不断发展的数字电视需求。技术更新,多元融合才是管理系统的发展体系。

2.根据现有区域性运营不统一的现状

由于数字电视运营的态势受到政策的局限,各区域统一的局面还未出现,但是如何应对以后统一化管理的方案也应当值得运营商的思考,是被兼容还是被摒弃。一般而言,多区域并存发展更符合科学竞争,只有成熟的运营管理才能够得到延伸。所以,接受新的技术理念,跟上数字电视时代的脚步才是真正的管理之道。

数字营销逻辑范文第6篇

18个月形成中国RTB生态链

吴友平介绍,RTB在美国起源于2006年底,并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从产生到产业链成熟用了2年。谷歌在华推出Ad Exchange广告交易系统之前,在华开展业务的领先广告公司先后推出了自己的DSP需求方平台,通过广泛的cookie数据收集和整理,为广告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标人群。以爱点击iClick为例,已经拥有3亿cookie的强大数据库,覆盖了9070%的中国网民。“只有数据量越大,描述的受众特征才越清晰,营销价值也才会越大”,吴友平说。

Ad Exchange广告交易系统首次将中国的DSP需求方和SSP供应方两大平台无缝对接,整合海量流量资源为广告主的受众购买提供更加多元优化的策略。吴友平认为,18个月后,中国将形成成熟的RTB产业链,超过30%的网络广告预算将流向RTB平台,会形成更加精准、透明、高效的产业环境。“同时不排除有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推出自己的RTB平台,我们也将愿意和他们保持合作”,但他同时坦言,RTB平台的投入会“非常高”,数据积累、技术、资本等战略因素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很难实现。

价格到价值:产业链的深刻变革

中国网络广告依然大范围地保留着传统媒介售卖的“掮客模式”,即利用信息不对称将媒介资源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而基于RTB技术的广告交易平台使价格、过程、效果等因素变得非常透明,此时价格总量不再是客户考虑的首要因素,单位价格的价值回报才是他们更关心的指标。“同样的付出,别人能为客户带来50元的回报,而你的回报是60元,那么你就更具竞争力”,吴友平告诉《广告主》记者。

吴友平认为RTB的核心是实现从“媒介购买”到“受众购买”转变,传统展示广告投放以购买“关联内容”(Contextual Buying Approach)为主导,即把广告投放在与推广产品相关的网页上,以图提高精准度。“受众购买”则如股票交易所,当一个用户访问发生时,广告交易平台向竞价者提供尚未售出的广告空间,竞价者可根据多项信息,计算该访问用户的“价值”,从而作出竞投,价高者得。其优势在于广告买方可通过每次曝光报价的方法,匹配最佳的广告资源,从而实现零浪费的广告投放。

数字化整合沟通中的RTB

数字营销逻辑范文第7篇

摘要:《孙子兵法》说:“故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不竭于江河。”随着复制盛行、同质化日益严重,差异化生存愈加受到认可。“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数字移动电视技术成为继网络技术之后又一被传媒和市场追捧的热点,数字移动电视以独特的传播优势,以一种更直接的推送形式将广告“直接介入”人们的视野,无线传输、支持移动接收的核心技术特色,使移动电视拥有了先天的强大竞争力,它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和时间,抢占了一个没有竞争对手和低干扰度的传播环境。

任何企业都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企业的营销活动不可能脱离于周围环境孤立进行,而了解和预测环境因素,将有利于提高营销活动的有效性。本文将从数字移动电视营销环境的几个构成因素入手,结合营销学中的$WOT分析理论,对移动电视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浅析。

一、数字移动电视的含义

老百姓平时所知道的数字电视实际是由彩电生产企业热炒的一个产品概念。数字电视包含的是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信号传输、接收等整个链路的数字化,而仅信号传输角度又可分为三种方式: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其实就是地面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收。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容的扩大和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影响。

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移动电视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而作用于企业的营销行为。

1、媒介自身的趋利性促使其不断地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

在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兴的数字技术推动中国广电经营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广电经营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新的经营突破口的战略姿态。当前的广电经营正逐渐转型,由一个已经恢复自主经营意识的个体,向一个具有自身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能动性的产业过渡。

2、人口因素与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数字移动电视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车站的户外流动人口,他们大多处于无事可做的空闲状态。传统的电视针对的是在某一个地方相对“静止”的人群,而白天出行在外的人群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这个群体不仅流动性大,而且随时段呈现规律性变化,为移动电视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有线网络资源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化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虽然只是充当了广电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技术基础和手段,但它自身的优势是对营销的有力支持。

四、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顾客、竞争者和社会公众。前面我们提到,数字移动电视从传统的“盲区”中挖出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它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移动人群,这就是移动电视广告营销潜力蕴涵的根本所在。

1、受众群体的流动性大

以车内受众为例,乘客们乘车去往不同的目的地,在车内停留时问各不相同,这个时间因城市规模的差异而不同。

2、受众随时段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不同时段内,乘客的人员结构呈现明显的一致性。比如说,早晨6:30到7:00,乘客以10几岁的学生为主;7:00到8:30,乘客以上班一族为主,收入水平非常近似;16:30到18:30,又以20到40岁的上班族为主。因此,不同时间段的观众结构是可控,相对稳定的。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3、对受众的垄断和伴随性传播

移动电视的行动路线长而且固定,它的流动也导致电视广告能不断在特定路线上反复,从而增加了广告受众的数量和接触频牢,决定了移动电视广告的优越性,能使信息更精确、更有效的击中目标受众。但另一方面,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比在家里更多,观众的心态也更浮躁不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注意力,虽然关注屏幕频次高,但是单次连续观看时间短。

4、无竞争传播空间

移动电视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搬到了一个低干扰的环境里,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但同时,观众也要求伴随在身边的移动电视能提供更实用,更有效更贴近的资讯。观众是媒介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媒体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把握,要从规模和观众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考察,为特定受众服务,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五、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环境威胁和市场机会

环境威胁。环境威胁是指市场环境中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因素,对企业发展形成挑战,对企业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对移动电视而言,环境威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目好坏是影响其经营的关键所在。由于乘客在车内停留时间不长,在公交车上的收视常常呈现为一种伴随性的行为,移动电视的覆盖率和渗透率相对大众多媒介而言,还是小众媒体。如果不能根据自身传播条件及特色来生产节目,将很难维持市场优势。要把握目标受众,移动电视应该按营销学的思路来组织和设计自身的传播产品,有效吸纳受众注意力,使观众获得满意的心理报酬,从而更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开展。

第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收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音量的大小,人声与车声的嘈杂程度,乘客的密集程度,人群的流动性,移动电视图象信号的接收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视的传播效果。

第三,模式是运营中实际的问题。在模拟电视经营模式当中,主要是媒介、广告公司、客户之间的三角游戏。作为广告经营的重要依据,数字移动电视收视效果检测机制的建立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此外,数字移动电视该如何赢利,依据什么样的价格体系,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才能赢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开拓用户市场等问题,仍具备一定挑战性。

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第一,媒介产品的质量是根据受众满意来定义的,数字移动电视可提供的实用性信息包括:时政新闻、交通路况、出行气象、车位引导、消费资讯、商场促销等,这些信息看似平常,传统电视媒体也可以提供,但因为移动电视在户外实时传播的媒介先天优势,使这些信息具有更大的实用性,也使用广告的传播更有效,人们可以根据实时交通路况选择出行路线,可以根据消费资讯改变吃饭的地点,可以根据商场的促销信息决定逛街的去向等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视已经实现了在手机终端梦想成真,实现了面对面的商业传播。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拨开趋同认识的雾障,彰显自己的个性才能赢得市场。

六、结论

数字营销逻辑范文第8篇

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分享精神的CEO,视频网站风潮涌动之际写过“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一文,网络转载成风,令人印象深刻;从中可见,他于创业早期就在实践,以观点、以内容营销的方式来构建用户触点。在行业内,从很多方面看,李教授都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学习的对象。

闲言少叙,让我们回到课堂,来看看他是如何演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聊颠覆式创新”这一话题的。我以一种碎片方式,尝试把收获总结为15句话,也加些自己的分析感悟:

No.1商学院讲经典

教授说,商学院注重讲经典,为何呢?因为经典安全,不会犯错,于是西南航空的案例被讲了近30年……,

宇见:的确,只会越讲越安全,因为离你的新鲜认知越来越远;所以我很认可教授提的四句:“不是经典、是新锐;不是现象,是逻辑;不是中庸,是绝对;不是主流,是异端”;敢讲不安全的新鲜认知,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洞察。

No.2雷军有过很多失败

小米案例是教授此次课程主线,但他没有从小米的辉煌,而是从雷军过去的很多惨痛失败开始:90年代初即杀入互联网,黄金时间花在了WPS和微软的对抗上;金山时期敌不过360;米聊甫一推出,又遇微信横空出世……,悲催其实挺多的;所以雷军近年总结:“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不要逆天。”

宇见:如你所见,教授所言:成功在一个人的经历中是概率多低的一件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不提雷军,再看其他大佬,哪个不是伤痕累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才从大概率的失败中修出一个正果,这是常态。

No.3你不是跟别人竞争,而是跟消费者脑海中的认知竞争

小米定位有独到之处,教授提及“以高打低”:看似与苹果三星争高下,实则重伤中华酷联;

小米手机强调跟高端手机同样的高质量,比的是性价比。这里有两点不同,其一是创造了不同,其二是从品牌上给自己加了分:“你的对手是谁,也说明了你的水平在哪”。教授引用傅盛观点:“除非你和钱有仇,否则就别去教育你的消费者”;当用户已觉得苹果三星是最好,小米说的是“最快的手机”。

宇见:超越竞争对手颠覆用户认知,这有可能吗?当然有,只是像《盗梦空间》里Eames说的:“Inception?当然可能,只是难得要死!”还是留给乔布斯这种阿修罗转世吧;更现实的办法是创造一个不同,在用户脑海建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这是我对教授观点的理解。

No.4定位越小越好

教授说,过去我们喜欢宽泛的定位,常说,13亿中国人,每人给我一块钱就能发财,反而,这样的结果经常得到的是——“0”;

可口可乐告诉全世界,我们是正宗的可乐,百事可乐想,那正宗就是传统,传统就是“老”,于是定位年轻态,这样一来,一些年纪大的人想凸显年轻,也选择百事品牌;类似的案例有万宝路“男人的世界”,这么Man的形象让那些不太男人的男人和女汉子们都进来了;同理,小米的定位是“发烧”,“发烧”开始于一个极窄的定位。

No.5不同的品牌养成模式

教授对比了传统和互联网完全相反的品牌“养成”路径:以小米为例,先获得铁杆粉丝的忠诚度(100个天使用户),自内而外扩散美誉度,再形成相当规模的知名度。

而传统品牌的路径显然是先有知名度,再有美誉度,最后才是忠诚度。

宇见:我的个人理解是,互联网思维的两个基本特质——“产品是第一驱动力”和“体验营销”,决定了在用户越来越容易触达产品,越来越容易形成口碑的当前,品牌路径也发生了这种逆向转移。

No.6没有好的媒体特征的企业,将不能生存。

教授讲了企业的自媒体化,没有媒体、自建媒体、自成媒体,这个今天被聊得很多,不再赘述;这里也提到了小米的“线下同城会”,是黎万强从线下车友会得到的启发;现场还播放了小米三周年庆典,给自己的“荣誉粉丝”颁奖的视频,李教授当场提问:大家想一想,这个活动本身是在卖手机吗?No!而是增加粉丝与公司之间的接触点。

No.7客服广义化

教授提到了客服与营销的融合、互通:小米30人的微博团队,15分钟内快速响应……

宇见:最近我观察到一些企业高管的尴尬:团队开了微信公众号,自己从来不去看后台,某天去员工那突然瞥一眼:靠!怎么这么多人提问?都问了些什么?顿感亚历山大;首先想到:我要增加多少员工才能回复这么多信息?这会增加多少成本?

管理者们还没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被微信“教育”过以后,用户空前地期待与品牌做直接、快速的“点对点”沟通,过去投那么多广告才能建立起来的,梦寐以求的用户联系,今天通过新媒体真的进来了,他们的第一反应却是:逃!

No.8通过信息交互手段的变革,改变原有行业的成本结构,这是颠覆式创新。

这话谁说的呢?不是教授,是教授援引黄太吉CEO赫畅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对何为“互联网思维”的一个考证,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教授说,免费就是吗?或者说,搞个微博,给老板加个V,弄个微信,开发个APP,这就是吗?No!检验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有没有用新的信息交互手段,改变了你原有的成本结构。

黄太吉有一个数据,说它2012年的“坪效”(单位面积可以产出的营业额)是56000USD,同期苹果店的数据是44000USD。

教授继续举例,在传统手机的营销预算中,有10—20%用在了广告上,三星一年140亿美元营销投入,相当于1个摩托罗拉、2个诺基亚、3个HTC、4个黑莓,把广告投放玩到了极致;所以在小米这儿,当黎万强最早跟雷军要3000万广告费的时候,对一个新品牌来说并不夸张。但后期小米做了完全不同的方式:新媒体、自媒体,改变了成本结构。

这只是一方面……

现在有必要放进这张更加重要的图片!

教授继续深化大家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说,今天,太多人,包括大型企业管理者,也分不清两个基本概念——“数字化”和“互联网化”:他们以为自己做的是互联网化,其实只是数字化;数字化,你最多也只能改进10%,而真正实现互联网化,你才有可能释放另外90%!

小米的互联网化带来了成本结构变化:零渠道费、零广告费。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教授给出的,对互联网思维的三层理解,借此你或许可以顺带更新一下自己的认知:

层级一:数字化

互联网是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层级二:互联网化

利用互联网改变运营流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层级三:互联网思维

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

No.9降维:高维文明攻击低维文明!

“降维”是李教授非常形象和独特的一个提法,即便理解起来稍有晦涩,但值得保持耐心去理解:

教授现场问,有多少人看过《三体》这本书?《三体》描绘了宇宙中高维文明攻击低维文明的过程:它们投放了一个叫“二向箔”的东西,这东西开始只如名片盒大小,但它会不断扩大,每个与之接触的东西都会被迅速“二维化”,最后,地球被二维化,月球被二维化,太阳也被二维化……

高维文明不担心这个东西最终长到足够大,会来到它们的世界,因为它们已经可以在“二维化”的情境下生存,而类似地球这样的低维文明不行。

小米就是李老师比喻中的“高维文明”,他们能够适应“二维化”的世界,他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成本结构去挑战其它厂商。

李教授进一步分析了华为,联想。在小米成功之后,试图以同样的低价进行回击,但做不到,小米再降价,他们也无法跟进;究其原因,中华酷联仍然生存在“三维”世界,他们的大部分利润要外化给渠道,联想的净利润率只有2.2%,成本结构和小米有显著区别。

宇见:按我理解,小米能“降维”攻击,其实有赖于其信息交互手段变革带来的成本减少;更有赖于其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加”的是服务收入,依附于硬件销售的后项服务收入。

这一加一减,令小米彻底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物种,保证它在价格足够低的情况下还可以盈利!而其它企业一旦跟进……

No.10去中介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

教授提到未来一切以“中介”为其定位的企业都危险,因为去中介化是互联网趋势。

宇见:企业自己的媒体属性加强后,为摆脱“广告”摆脱“渠道”束缚提供了机遇,因广告和渠道的本质就是中介。

最近我在写一本营销书,对图书出版多了一些琢磨:过去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被渠道捆绑,很多利润贡献给了渠道,无论线下书店,还是线上电商;今天很多传统出版机构看待“多看”这种数字阅读服务商,依然是“数字化”的思维,不是“互联网化”的思维。

他们看到的是:把书变成数字形态、无纸化、阅读体验、支付方式,这就完了吗?他们可能忽视的是:数字提供商还在改变自己的成本结构!正在和小米手机做一样的事情:“降维”,通过自建媒体属性,通过新的信息交互手段,通过延伸后项服务,正在把自己变成一个可以适应“二维化”的新物种!迟早有一天,他们会主动发起“消灭”低维文明的战争。

马云说,狮子吃羊不是因为狮子恨羊,而是因为狮子自己要发展。三维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打赢二维战争,你怎么可能骑着马,去和特斯拉比赛百米加速度呢?

No.11不喜欢你的人不会喜欢你,你要做的是,让喜欢你的人更加喜欢你。

对这个不做过多解释了。

No.12“非广告营销”时代来临

刚才我们聊了传统广告在新时期的重大“原罪”:成本高、中介、无交互、无口碑、无体验,罪恶很多;

注意教授说的是“非广告营销”,而不是“非营销”;小米可以说“0”广告,但绝不是“0”营销,而是把营销拆解、打碎,融合到产品,融合到客服,融合到一切与用户链接的触点上。教授提到小米30人的论坛团队,30人的微博团队……,这难道不是投入吗?只是钱被花在了不同的地方。

No.13情感体验超越功能体验

教授提到,过去工业时代的产品是功能标准(FAB),是看功效,看你有什么功能别人没有;

FAB:Fact,属性;Advantage,优势;Benefit,客户利益。

今天做产品强调的已经不再是功能体验,而是情感体验,核心有两点:一是极致体验,二是强烈的情感诉求。

宇见:新生代现在追求的不是功能,不是功效,甚至不是逻辑合理性而可能只是简单一句“我乐意”。

过去我推荐大家看《商业秀》的时候总提到,营销是创造与用户的情感联系,教授对产品的这个概括显然更加简洁,也更加深刻,他说:“只有产品触动了用户的心灵,提供了超越商业的价值,才有机会。”

什么叫“提供了超越商业的价值”?我认为这真的是一个很棒很棒的表达!

你卖一个东西给我,我付钱,这是商业,这是合理逻辑;现在打破这个,提供超出这个动作本身的情感价值,你就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溢价;

大家今天其实可以通过产品、内容营销、服务,通过一千零一件事情去“提供超越商业的价值”。

最近我在为企业做营销服务的过程中,我努力想灌输给他们一个概念:“营销本身要创造出价值”,说这句话是希望大家尽快忘掉“宣传”这个概念。你有什么好宣传的?不需要,你的内容、产品、服务都是对你最好的宣传,你要做的事情不是宣传而是创造价值;

No.14互联网品牌是产品和粉丝间的一场合谋

教授在这一板块聊的是,小米很“狡猾”,他们高度重视的“用户参与”理念,最终倒逼了自己的员工。当用户的情感被极大激发,他们对产品有了更大的期待,工程师就不需要公司再给他下命令,用户的热情就会督促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宇见:过去品牌要塑造自己,是和谁去“谋”呢?你找媒体谋,找供应商谋,BD找合作伙伴谋,这些都没有找你的用户去“谋”可能带来更大的惊喜;翻译翻译什么叫做惊喜?还是直接引用教授的总结吧:“公司中心型”的创新方式已经落后,未来属于“用户领先型创新”。

No.15作品心态VS作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