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高效课堂

现阶段,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具体研究中,依然面临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实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面对的问题。

一、崇尚“解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1.崇尚学科“解读”的清晰认知

崇尚学科解读是指对小学语文学科要有清晰的认知,语文学科的“语”字,诠释着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功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夯实学生文化和精神发展的基石;小学语文学科的“小”字,诠释着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着力点集中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语文学科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要明确小学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与学科独有的特征,遵循学科标准的基本要求与学科定位,深入探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清醒地认知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任务,以崇尚学科解读的清晰认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2.崇尚学生“解读”的清楚认知

奥苏伯尔曾经指出:“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莫过于深入的了解学生现在都学到了什么,并据此去开展自己的教学。”崇尚学生的解读必须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智力发展状况有准确的把握与清楚的认知,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优劣了然于胸,这是解读学生的重要方面。因此,崇尚学生解读的清楚认知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必由之路。

3.崇尚本我“解读”的清醒认识

崇尚本我的解读,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自我学科的清醒认识,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语文基础知识的积淀厚薄,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语文学科能力的高低,以对本我的清醒认知为基础,不断增加语文学科知识的储备,不断提高自身语文学科素养,促进语文学科能力的有效提高。崇尚本我的解读还要深深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与才艺优势,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选择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崇尚“预设”,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预则立,不预则废,看似平常的道理却蕴含深刻的内涵,崇尚预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必由之路。预设既是计划,就要在教学的开展中,对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的内容优化、教学的流程设计、学生的活动安排等教学问题,都要制订出较为翔实的计划,开展与教学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预设安排。教师要在预设过程中追问四个问题:其一,追问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怎样的,以此解决因何而教的问题;其二,追问学生应该学什么,以此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其三,追问我该怎么教,以此解决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问题;其四,追问教的效果怎样,以此解决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在以上预设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思考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实践问题:其一,教学目标的简明扼要,教学目标的简约是教学高效实施的关键,目标的简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其二,教学内容要简单明了,教学内容求多求繁,教学中就必然会囫囵吞枣、顾此失彼,教学实效不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力求简单明了,以此促进教学的高实施;其三,教学环节的凝练,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环节不用过多,要力求凝练,以凝练实效的教学环节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其四,教学方法的简便易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越难越好,要力求简便易行,只有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容易应用,易于应用的教学方法必然是高效的。

三、崇尚“真实”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真实的教、真实的学,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反映的是一种符合教的规律,遵循学的规律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的实施是高效课堂实施的真实展现。崇尚真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的情感要真实,教学情感的真实,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真情实感是学生真情投入的前提和催化剂,是教学高效实施的动力之源;其二,教学的角色要真实,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教学定位准确,教师的主导定位要真实,学生主体定位要真实,在教学中落实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做到充分落实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到教学不超位,教学少越位,角色不错位,教学不缺位,以教学角色的落实有效到位,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崇尚实效性的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必由之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效性教学的实现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面临的问题,探寻实效性教学的有效路径非常有必要。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构建 教师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人类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推进使素质教育广受推崇,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学科知识,更要致力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其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要重视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积极寻找对教学工作开展有利的因素,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必要的保证。笔者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一定的课堂参与性,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考试内容,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考试成绩。这样急功近利的思想难免使处于活泼好动阶段的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制定和进行。新课程倡导素质教育,主张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为主要宗旨,充分信任学生,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只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顺利的进行,教学效率也能够有效的提高。

二.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主张学生在语文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多给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进行思考,确定思路并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学生自己实在无法解决,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长。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能够集思广益,使问题得到最为快速和最有效的解决。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还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与分享带给他们的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重视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某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表现所给出的评判,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不同学生间存在的学习、能力差异给出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使评价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过低或者过高的评价标准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赞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的关注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自信心。《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每一位同学的优势和潜力,促进班级整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把握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个性,不断进行教学评价方式上的创新,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如今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已不单纯的只是上好一堂课,而更多地体现为如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尤其需要正确把握自身职责的转变,积极领会现代社会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应兼顾自身素质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以载道、载情、载史、载文。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应用的现实情境来。其次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方面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对这些必须达到全面扎实、尽可能做到精通,对其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解读教材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随意的。教师理解文章肤浅,我们的孩子自然也会肤浅,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用心感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加工,感染我们的孩子,内隐地使他们提高审美素养、道德情操,提升人文修养。

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

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则主张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服从教师。上课是老师讲学生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厌烦、疲倦,缺乏思维和积极性。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者、引路人。

课堂是显示教师人生价值的舞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的活力。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帮助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从讲台走向学生,与生为善,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

三、加强文学素养储备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视频教学

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基本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模式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学、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而全面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为导向,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坚持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来选择语文教学内容以及设计语文教学形式,使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联系,尤其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增强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学习能力,使得小学语文知识教学转变成为语文能力教学。2.坚持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为导向,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好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尤其是掌握常用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简单语文阅读、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提升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起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3.坚持以学生语文实践操作为导向,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实践性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方法以及语文技巧的灵活准确运用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应该增强语文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次数,使得学生将掌握语文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过程中去,促使小学语文重心从“教学”为主到以“实践”为主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

1.利用语文游戏来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中来。为了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尝试使用语文游戏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性强、趣味性高、知识性明显的语文游戏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来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1]。比如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为四人一组的游戏小组,其中两人来进行一人比划一人猜的猜字游戏,第三人将猜出的字写在黑板上,第四人利用写出的字词来造句或者是解释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巧用语文教学视频来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视频教学法是依托于现代多媒体教学软件而实施的一种视觉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电影、图片、动画片等教学形式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听力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舌尖上的中国》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看中掌握一些具体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甚至是可以利用音频来进行学生的听写或是发音模仿,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下融入到语文教学情境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3.采用语文对话、写作、朗读等语文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来组织如语文朗读、写作、对话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立足于语文实践来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思维、提升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写作自己的生活日记、围绕“我的理想”进行讨论式学习,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进而全面优化学生的语文素质。4.做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融合,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可以考虑与音乐、绘画、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其他学科逻辑下进行语文学习与拓展,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比如教师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语文文章之后,通过自身的理解来进行绘画创作,将语文情感、画面转变成为图画,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思维习惯,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并以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导向来进行自主化、主动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从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转变成为能力型的语文实践教学模式,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全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质量。

作者:王美红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徐屯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教兴国;教育事业;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文化素质

在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学校高度重视的一门学科。从历史上说,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呈现了文化上百家争鸣的现象。这不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知识,还为我国人民储存了大量的精神文明财富。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的语文学科知识丰富多彩,历史悠久,都聚集了祖先远见卓识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很有必要。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与其苦苦地想法子迫使小学生认真、努力地听课以便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能够获取优秀的成绩,不如先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热爱语文这门学科,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以及平时能够自觉主动地查阅相关文学知识,了解、探究与语文相关的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呢?以下列出两个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兴趣。

1.引导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是每个小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增强语文阅读能力、丰富语文知识常识的必由之路。长期、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的作文写作表达技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1)充分发挥教师在

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激情,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故事。如,讲到故事的结尾时戛然而止,让学生保留这份好奇心去查阅故事的结局。(2)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在一个班集体当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各有异同。此外,学生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兴趣爱好。从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入手,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介绍、引导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

2.有意识地制订阅读目标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内心始终存在着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好好地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阅读并在阅读之前明确他们的阅读目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为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而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小学高年级的阅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制订:(1)认真把握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把握文章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2)画出自己觉得文章中绝妙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等。通过找出这些修辞手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尝试口头讲述文章主要内容。通过这种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掌握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想法。他们不仅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自尊,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以及思维能力,他们或许还有了人生的追求方向。他们的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并能够理解、认可。这时候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学生,并把学生当朋友一样看待,避免强迫学生学习。否则,学生对教师也会越来来反感。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毁灭一个学生的梦想。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种神圣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小学课堂当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知识储备、综合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优秀的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有趣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容易被学生吸收,容易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避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脱离社会发展轨迹,养成享乐主义的不良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此外,教师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人生魅力,寻求更多的人生乐趣。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既不要满足于现有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经验,避免语文教学教育水平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速度,也不要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的单面传播,要建立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不断地丰富语文教学实践内容,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端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9).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82-01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以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简洁高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宠儿"。这样的教学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1.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和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由于语文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赞扬或激励。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营造特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2.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语文学科具有很明显的学科特点,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从小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信息技术可以作用于语文学习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识字与写字,还是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或者是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等等,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到社会,无不抢占着教学的制高点,找准整合的切入点,培植课堂的生长点。

2.1抢占教学制高点。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制高点。其次是教学行为的制高点。

2.2找准整合的切入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怎样整合、什么时候整合、整合到怎样的程度等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找准些整合的切入点:(1)根据教师自身特长来整合。(2)根据学生实际来整合。(3)根据教材特点来整合,包括教材的文本、插图、音像等,力的教学流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空白点。

2.3培养课堂的生长点。现代教育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事物,还能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无法表现的许多事物。课堂上,教学课件的广泛使用,将抽象的教学材料形象化和直观化,达到课堂的生成效果。学生能在广阔的天地里生活、求索,思维能力必会产生飞跃。

3.运用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休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为目标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很多知识光靠老师的描述,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多媒体的使用就弥补了教学中的这点不足,它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形象,还可以将学生不熟悉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有如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在教学《我有一盒彩笔》时,学生并没有直接见过作者画出的情形,于是,我播放教学光盘上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立刻激发了学生想看个究竟的兴趣,在他们惊奇的目光和兴奋的言语中可以看出,这短短的一分钟,他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课文所描绘的景象。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课文中描写了美丽的景色,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这些赏心悦目的美。可以说,没有情境的渲染,就没有"语文",也就没有语文教学。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还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它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助于突破难点

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由于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

6.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补充丰富的课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科是一个信息量极大的学科。它几乎涵盖了其他几个学科。有人说,语文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也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

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改革与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及意义

1.语文教学是人类教育的启蒙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学段”。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人类自出生以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堂课,所以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人类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是要给小学生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通过语文教学的引导,让孩子能在小学的学习阶段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古代文学常识、诗词等,对国学有个基本认识,可以借此进入国学这扇大门,同时激起了小学生对的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传统的学习将会让孩子在创新的思维的培养方面有更多的启发。

2.语文教学是培养人类语言能力的根基和前提

人类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语文学习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正值语言积累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人类语言能力的根基和前提,在这一时期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通过多读、多看、多背、多写、多练是语言积累的主要手段。

3.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现今社会,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的用途的重要性、广泛性,已经引起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民素质是一个综合指标,语言水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但是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需要学习、交流、沟通,这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4.语文是提高学生语言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

4.1语文有效拓宽学生知识层面。

4.2语文素养是学生了解和培养自身文化素养的前提。

4.3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与能力是社会的客观要求。

4.4语文是学生自身发展与个性培养的内在需要。

4.5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需要。

5.语文教学水平是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是其他学科发展与提高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要实现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好坏,对学生学下与掌握其他学科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国内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与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社会、学校、个体的不断重视,培训、进修的比例提高,学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数量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了,学习成果明显进步,学生也由过去被动式学习逐渐转到自主、合作及探究式学习模式。

但是,在语文教学改革进步与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应试教育的影子还时隐时现,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还不够深刻;(2)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不同层次的出现各类学习困难;(3)对语文的活学活用能力不足;(4)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质量的差距仍比较明显;(5)语文教学实施过程、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弘扬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感染人、塑造人、引导人、发展人,最终目标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鉴赏能力与应用能力,最终为学习其他只是奠定基础。

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很多成功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的客观规律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在改革中教师是主力军和直接的实施者,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认清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注重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教学过程倾向于读、写、听、说等的语言练习。教师自身以及学生个体都应该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和推进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普及与发展。

2.语文教学改革必须遵循教育本身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

2.1符合学生个体成长与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及客观规律;

2.2教学内容尽可能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3.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1将媒介素养教育引进语文课堂。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为今后奠定良好的信息素养。

3.2美化语文,赋予语文教学灵魂。努力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3.3创新语文教学情景,激活语文课堂情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积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学习理念与精神。

4.语文教学管理、考试的改革

4.1小学语文教育评价、考试改革要突出学生的发展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语文学习力能、应用能力的培养。

4.2语文教学管理、考试的改革应严格遵循教育目标以及人的发展规律,为社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4.3推进“升学——应试”教育向国民素质教育的转变,加快以德育为核心的培养目标的全面实施,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4.4现代语文教学方法改革趋势。“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四大能力。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结构,改革实施手段与考试办法以及实践组织形式,以“听、说、读、写”为核心鼓励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阅读与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5.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0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69

生活化教学是学习小学语文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教师要启发学生去观察并体会生活,从中发现语文知识,总结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小学生虽然阅历不丰富,生活经验不足,不过相对来说,生活还是他们最为熟悉的,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学习和应用会让他们心情更加愉悦,大幅降低畏难情绪。下面笔者就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小学语文展开一些论述,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制订生活化的教学和学习方案

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强调体验和操作,因此除了常规的课堂学习之外,我们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教学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在组织管理上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别。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听,是在老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中逐步完成知识的接受过程。实践活动则与学生的生活更加接近,学生更乐于参加,主动性更强,但因为其开放程度比较高,学生的吸引力、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研究重点易发生偏差,因此认真制订活动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方案明确了每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时机、目标和具体的程序以及注意事项,有了这样的方案,到时候就可以做到按部就班、心中有数了。关于实践活动的时机问题,主要参考教学大纲的建议,并结合教学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安排。而实践教学的目标是需要在方案当中进行明确,并落实到纸面上,在活动之前向学生宣讲清楚,以使师生明确目标,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重点情况的出现。因此,在活动方案中,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实践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明确问题的答案所在,找到自己的体验结果。

在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方面,每个环节、步骤也要在方案当中进行详细的体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差异,组建活动小组,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方法,制定计划,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又在小组内做到了优势互补,还使活动过程做到了有条不紊,提高了研究实效。对于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意外情况等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一些户外的实践活动,更要特别关注安全隐患,注意提前排查。当然,最好是不要去户外,可以努力创设教室之中的生活化场景,或者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开展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这都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多观察, 多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多引导学生去用心体察生活,从中发现更多的奥妙,尤其是语文学科的一些奥妙。如文学创作就是来源于生活,正是作家们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会才让他们的笔端有了精彩作品的诞生。我们要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做一名有心人,不断去积累创作的素材,把一些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这些灵感往往稍纵即逝,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捕捉到它们。

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练笔的作业,每天用几句话记录自己的日常,如生活事件、心情感悟等,而从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生活多一份留意,更用心地生活。当然,最主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

三、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即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上田间地头去观察和了解土壤、植被、水污染等情况,然后到附近的村庄找老年人聊聊他们小时候的自然环境,看看如今和过去有什么不同,最后鼓励学生将这些调查的结果记录并整理出来,使他们从中发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生活。类似的活动可以有很多,但是不要安排得过于频繁,那样会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每个学期3到4次为宜。例如:学了《鸟的天堂》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公益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四、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

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能起到指导作用,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动。教师在评价方面要注意客观公正,多给予一些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考行为。评价的结果可以用在调查报告上写评语的方式进行,也可在学生的小练笔当中加以体现。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我们也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评,通过互评让学生之间学会欣赏和分享,进而增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有更多的体悟。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这种方式本身也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我们要立足生活,l现生活,将语文教育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以使其真正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