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口腔保健在临床中的作用,大力倡导口腔保健知识,利用各种保健手段做好口腔的护理和保健。方法:研究口腔健康保健,通过对社区居民以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宣传讲解,3年内对610位居民进行生活方式和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问卷调查,作出评价。结果:区居民对口腔健康知识的需求率达到60%~98%,经过3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居民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如(食 盐摄入量、饮酒、吸烟)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对居民实施口腔健康教育,有助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不会对人们正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不需要提供特殊的地点和设备,但所取得的效果令人惊叹,值的推广。

【关键词】口腔保健 口腔卫生指数 作用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居民的寿命也随着延长,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知识的学习,而作为一项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卫生行政部门、各级政府部门所高度关注。笔者从事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数年,从中较为深刻的感受到健康教育在我们日常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特殊地位。通过这些年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的经历,深有感受,现现就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 ~2010 年对几十个社区单位的居民进行普查,主要以随机分层抽样法的形式进行,共调查区民610人,年龄在45.5±18.4岁。其中,男性居民为315例,占51.64%,女性居民为295例,占48.36%。6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88例,占14.43%;7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16例,占2.62%。

1.2 方法: ①调查方法:以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作为此次调查的评价内容,对社区居民对以上口腔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出评价。共发问卷620份,回收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②健康教育方法:地点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前来咨询与就诊的居民发放健康宣传教育知识手册;每个月社区范围内进行1次健康宣传教育讲座,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通过与电视、广播进行节目合办,主要针对良好生活方式、日常护理、疾病常识进行讲座,每天定点播出;采用居委会组织座谈会、社区宣传栏、家庭访问等形式进行宣传。

2 结 果

通过回收的问卷中能够看出,居民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迫切需求其内容包括:日常饮食护理常识,相关注意事项。由于绝大多数居民对口腔疾病的说法并不是十分理解,所以,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的居民较多,占94.56%,另外,深入学习口腔保健的相关保健知识的居民,占85.36%;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饮食习惯中加以保护牙齿,占86.17%,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饮食护理知识,占87.45%。希望学习相关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占90.25%,以减少家人出现口腔疾病的可能。经过调查得出现在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迫切需求,需求率达到60%~98%,最基本的一半以上的患者家庭都希望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常识。经过3年的社区健康教育,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

3 总结分析口腔保健护理的效果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婴幼儿;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手足口病传播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下属机构郑州黄河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接诊97例手足口病患儿(共7种)。13例为复查,上报84例。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多为1-3岁,全年均可发病,多发生在5-7月。本组无死亡病例。

1.2方法本组患儿确诊后填写社区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患儿家长在社区医护人员组织下参加社区健康大讲堂进行培训,基本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和护理内容,取得良好效果。

1.3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针对患儿家长不同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内容通俗易懂,达到手足口病防治家喻户晓的目的。

1.3.1健康教育形式社区医护人员在流行季节,每周六开展健康大讲堂,以课堂授课、现场交流、座谈、个别提问、现场示教等为主要形式。以广播、宣传海报、图画、个别访谈等为辅助形式,进行多途径健康教育,使患儿家属掌握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和护理。

1.3.2健康教育对象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首次带宝宝进行预防接种的家长、托幼机构的婴幼儿和幼儿教师为主要对象。分类进行教育,防治交叉感染。并进行筛查,发现可疑病例,立即诊治,确诊后上报,填写社区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1.3.3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社区防治及护理。

1.3.3.1传染源手足口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患者潜伏期:2-7天,此期患儿咽部和粪便可检出病毒,由于无明显症状疏于防范而易造成传染。多数病人在发病1-2周内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3-5周)。

1.3.3.2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源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一般多是在婴幼儿中暴发流行[2]。

1.3.3.3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

1.3.3.4流行特点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男女均可发病,男:女1.8:1,全年均可发病,最常见于春末夏初,5-7月份是发病高峰,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因此教育幼儿教师及家长帮助做好婴幼儿个人及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1.3.4临床表现

1.3.4.1普通型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数可自愈。

1.3.4.2重症型个别年龄小、体质差、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的病例,可并发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神经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4]。

1.3.5手足口病的社区防治和护理

1.3.5.1控制传染源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需隔离2周,患儿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愈合后方可解除隔离,一般自诊断之日至痊愈后7天。

1.3.5.1.1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较大儿童进餐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注意棉棒不可过干引起疼痛不适,更不可过湿,以免引起误吸或棉棒脱落。

1.3.5.1.2皮疹的护理①指导居家隔离患儿家长给患儿穿宽松、柔软舒适的纯棉质衣服、勤清洗、勤更换,被褥要清洁,床铺应平整干燥,勤晒衣被。②剪短患儿指甲,勤洗手,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③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铺柔软小棉垫,勤换、勤洗、勤晒,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并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1.3.5.1.3发热的护理教会居家观察患儿家长测量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每天上报社区护士。鼓励患儿多饮水,若体温超过38.5℃,可在片医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1.3.5.1.4心理护理由于居家隔离患儿离开幼儿园单独隔离,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使患儿产生紧张、孤独,哭闹不安,社区医生、应每天1-2次进行家访,主动和家长、患儿沟通,态度和蔼,取得信任和配合,有利于疾病的康复[5]。

1.3.5.1.5做好居家患儿消毒隔离居家隔离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混匀消毒2小时后倾倒。

1.3.5.1.6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通风换气,温度适宜,避免过多探视,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1.3.5.1.7休息及饮食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发热患儿、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流质食物。

1.3.5.1.8注意观察居家隔离患儿病情变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1.3.5.2切断传播途径

1.3.5.2.1严格执行手卫生现场示教,指导患儿及家属饭前便后、外出后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给儿童洗手,教会家长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15秒,避免交叉感染。

1.3.5.2.2看护人接触婴幼儿前、替婴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对患儿排泄物应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1.3.5.2.3居家治疗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1.3.5.3保护易感患儿

1.3.5.3.1幼儿园、托幼机构发现手足口病可疑患儿,应立即带患儿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轻症者建议患儿居家隔离治疗,重症者立即住院隔离治疗。以免造成广泛传播。

1.3.5.3.2本病流行期间,家长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提高儿童免疫力。

2小结

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多发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控制传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杨智宏,朱启容,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2]廖炯,黄萍.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51-45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11.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00-02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成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与口腔健康相关的问题日益显著。口腔疾患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积累,到老年期达到高峰期。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结果[2],全中国65―74岁的老年人患龋率是98.4%,龋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龋患病率是63.6%,龋均是2.74,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是68.0%,附着丧失达4mm检出率是71.3%,牙周袋检出率是52.2%,牙齿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数是20.97,义齿修复率是42.6%,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是30/10万,口腔黏膜异常的检出率是7965/10万,中国的老人患龋率有上升的趋势,口腔的健康状况差,牙齿缺失的状况较普遍。同时由于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变少,对口腔卫生清洁不重视,记忆力退化,行动缓慢,动作准确性相对较差,难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两个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这一责任由本科生承担。

通过对口腔行为习惯的改变研究,有学者发现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的常识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为。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常识的不断积累,当它们增长到一定的量时,健康行为才会逐渐形成[5]。如果想要改变老人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与卫生习惯,适应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终提高老年人自己的护理能力。首先我们就要通过专项教育,让老人能够认识到,不正确的口腔行为会引起龋齿、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时还会危害老人身体健康,更甚者还可能引起肾、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对老人进行口腔的保健知识指导和教育,以增加他们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终形成其自己护理的能力,所有这些是提高和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面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传授口腔的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建立正确口腔保健的观念,最后养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可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坚决破除“人老掉牙”旧观念,树立起“牙龄可与年龄同在”的新观念。龋病和牙周病是威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众所周知,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龋病、牙周病的症状及其预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卫生,形成饭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饭后刷牙,睡前不再进食,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选择;摒弃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导致的牙体损伤,宜选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齿敏感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了解牙线、牙签的使用方法;坚持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细嚼慢咽,多吃蔬菜类食品,少吃糖类,老人可以多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锡和锶等以及多酚类物质,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内的变型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当发觉口腔有肿瘤或病变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时作义齿,知道义齿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义齿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重做或修改;应鼓励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专业检查,如果发现了口腔的疾病,就应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那些生活不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对他们的陪护人员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比如按时利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球清洁口腔及牙齿,可以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并且预防龋齿、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课堂教育或文字资料及多媒体的形式。(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一种较快的知识传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较高的知识素质,“欲给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丰富知识才能解疑释惑,说理深刻,进行有说服力的知识灌输。同时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恰当,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娴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力求将口腔保健知识正确,有效地传递给老年人。(2)文字资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时,应注意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可读性、趣味性等,同时内容不宜过多,重要的内容应放在前面,使用简单通俗的词语,避免医学术语,医学术语经常会导致老人无法接受或错误理解晦涩的医学专业知识,结果其依从性会下降,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医学的英文缩写,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词汇代替,就必须解释它的含义,尽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话表达一个主要意思。重点内容可用条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读者记忆。同时可辅以图片。(3)多媒体。多媒体利用动画演示、图片和文字解说,集合了教、视、听、学于一体,使得医学专业知识由枯燥变生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这是帮助老人促进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光盘,或者上传到网络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资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进行健康的教育,将老人对口腔的卫生知识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索取,这可保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多媒体保证了健康教育内容、时间、效果的落实,同时可化解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减轻进行健康教育人员的负担。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识,可以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又可增强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对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识,加强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维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区也可针对老人的空闲时间和比较大众的问题,及时开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动,去除旧的错的观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识,按时进行口腔健康专业检查,立争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最终建立家庭健康干预,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巡医队,鼓励社会资金创办养老机构,建立一个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贯穿生命历程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慧,郑衍亮,徐霞.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50-2.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秦立芳,李济功,吴血林,王军荣.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33(8):546-7.

[4]Rowan SD,DiBurro M,Westbrook S,et al. Prevalence of HPV associated oropharyngeal cancer among south Texans[J].Tex Dent J,2014,131(5):376-381.

[5]傅兆红.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2):25-6.

[6]杨宁,胡明,王曦,汪小彤,刘卫红.多龋和无龋者唾液变形链球菌及菌斑指数的检测[J].口腔医学,2013,33(6):392-4.

[7]余太平.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13,34(12):1833-4.

[8]邱百灵,常金兰,何涛,贺艳焱,李昕,吉宁,孙丽丽,韩南银.新型亚锡-氟化钠牙膏和交叉刷毛牙刷减轻牙龈炎和清除牙菌斑效果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6):821-4.

Discussion o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Oral Health in Undergraduates

LI Ya-dong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The Fr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龋病;口腔健康;幼儿口腔健康教育

牙齿对幼儿身体健康相当重要,我国儿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其中龋病最为严重。笔者查阅幼儿口腔健康方面的资料后,发现对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寥寥无几,a尚未形成较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所及之处也少有深入。由此对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和更具现实意义。以下根据查阅的各类有关幼儿口腔健康教育资料,从相关概念的界定、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分析和对幼儿园口腔教育的反思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探寻幼儿园如何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为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和现实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论文相关概念界定

1.龋病

龋病(caries),亦称“龋齿”,俗称“蛀牙”,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幼儿口腔健康教育

笔者在查阅众多的材料中发现,现行资料、著作和论文中对“幼儿口腔健康教育”这一概念的定义很少。笔者认为幼儿口腔健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概念为:各幼儿园、各家庭等其他社会社区对幼儿开展有关乳牙的知识介绍,采取爱护乳牙的预防措施以及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教育。狭义的概念为:指幼儿园承担起对幼儿口腔健康的教育,包括让幼儿建立对乳牙的认识、对龋病的认识和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以及联合家长进行教育。笔者在此论文的研究中,对幼儿口腔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狭义方面的研究。

二、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分析

这部分内容,笔者主要采取的思路是从国内口腔健康整体状况和所调查的幼儿个别状况这两个角度分别阐释。

1.整体状况分析

我国的学者一直比较重视幼儿口腔健康问题,在不同时期对其都有专门的调查和研究。幼儿龋病随着年龄不同,地域省市的差别,患龋率也不一致,尤其是5岁后的幼儿龋病呈严重趋势。

2.所调查幼儿园状况分析

笔者选择了某市的一所甲级幼儿园,调查时间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园有详细病历记载的幼儿进行调查。

全园有病历卡的小朋友(从小班到大班,托班尚未进行体检)共有720人,小班(3~4岁)有病历记录的90人,其中有44人患龋,患龋率48.9%;中班(5~6岁)有病历记录的276人,其中有96人患龋,患龋率34.8%;大班(6~7岁)有病历记录的354人,其中有211人患龋,患龋率59.6%。

从中看出,该幼儿园小朋友患龋率在35%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患龋人数也呈上升的趋势,大班达到顶峰即患龋率在60%左右。而中班患龋率明显呈下降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乳牙和恒牙开始交替。但到大班,由于家长、教师、幼儿对乳牙的保护还没有重视,于是磨牙开始患龋病,高发的磨牙龋病位在上下的Ⅴ、Ⅳ四个大磨牙。虽然一些患龋的乳牙都已被恒牙取代,但是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刚换的下门牙左右Ⅰ号也患上龋病,又加之磨牙龋病,因此患龋率又从中班35%上升到60%。

三、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现行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1)国外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国外对口腔健康教育十分重视,无论从普及程度、课程安排、政策落实还是相关方面的研究,都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比如意大利小学中推广“牙齿健康教育”活动;美国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程中提到,把牙齿健康作为重点领域中的一点突出;在日本开展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范围涉及孕妇等等。

(2)国内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我国研究者和幼儿园对口腔健康教育慢慢地重视起来。然而我国幼儿口腔健康教育开展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家长、教师对牙齿健康方面的忽视,以及当前在我国保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我国在法律法规、教育政策上尚未对健康教育形成重视。

2.所调查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笔者采用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10名平均教龄在5年以上和3名平均工龄在2年以上的医务人员,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提纲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该园的幼儿教师进行的访谈,访谈范围如下:(1)口腔健康教育在该园有没有开展以及开展的程度;(2)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是如何落实口腔健康教育的;(3)在口腔健康教育中保育结合是如何体现的。

第二部分是对该园的医务人员进行的访谈,访谈范围如下:(1)平时医务人员在晨检工作中有没有涉及幼儿口腔健康的检查;(2)面对幼儿龋病有没有采取过相应积极的措施;(3)对病历反映出的龋病严重性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4)在保护幼儿乳牙的过程中是如何跟家长建立沟通平台的。

通过访谈,笔者对该园口腔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1)幼儿园教师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该幼儿园开始开展保护牙齿工作是在2004年,但是并没有一开始推行就立刻重视起来,随着幼儿园推行主题教育形式后,慢慢的将爱护牙齿纳入到一个主题活动中来做,但仍没将爱护牙齿的活动融入到一天的生活中,没让幼儿养成主动爱护牙齿的习惯,也没有跟家长建立长久的一个反馈形式。另外,保育员工作和教师教育的工作没有形成有机结合而是脱离的。

(2)幼儿园医务人员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幼儿园医务人员在检查牙齿时,只是大略地记载有无患龋的牙齿数目,没有跟患有严重龋病的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也没有提供一些与该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预防龋齿措施。这些检查资料只作为年终资料整理时的参据。

四、幼儿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反思

现今我国在爱护牙齿方面跟国际上还有一段差距,除了中西方观念意识不同外,主要在于我国有部分家庭对口腔健康还没有重视。为了让幼儿能够拥有一口健康的乳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行:

1.教学和保育结合,与家园结合

在教学上从把口腔健康教育做为一个主题活动开展并融入到生活中进行教育,提高幼儿的爱护牙齿意识。加强保育员与老师的配合。

2.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幼儿期口腔健康进行宣传

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定期张贴在幼儿园宣传栏里。

3.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和医务室的装修

口腔保健室采用儿童化装修,对幼儿园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训练,并了解幼儿的心理。

研究中的大量实例举证,保持幼儿口腔健康的工作应该融入到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贯彻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时要保育结合、家园结合,不能使这样的教育活动孤立化开展。幼儿园应该对老师和校医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正确引导幼儿认识牙齿及牙病和换牙,不要因为牙齿脱落而感到恐惧,也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看牙医。只有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有牙病及时治疗这些措施,会使大部分幼儿能够有健康的口腔和灿烂的微笑。

参考文献:

[1]黄世勋.幼儿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45.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老年人 口腔健康 社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年人口比重的逐年提高,口腔疾患作为老年人群众的常见问题,也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次研究通过调查800名社区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现状和医疗状况调查,发现这一人群的一些普遍特征,也是今后开展社区工作的一个参考。

资料与方法

社区老年人:总人数800人,男357,女443;年龄55~75岁,以2006~2007年本社区老年患者门诊符合入选条件(入选条件:55~75岁;沟通无障碍;可配合口腔检查与问卷调查)。

研究方法:基础资料部分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一般情况及资料结果,总计发出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口腔专科检查部分以口腔科查体、就诊病历记录及专科问项的资料汇总统计分析[1]。

结 果

基础资料显示:55~65岁522人,其中至少有1项慢性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201人(40%);66~75岁378人,其中至少有1项慢性病231人(62%)。

口腔专科检查部分显示:检出各种龋、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疾病人数504人(63%);检出牙周病768人(96%),有牙周治疗需求的总计不足28%;牙列缺损(包括无法保留的残冠和残根)和牙列缺失681人(85%),有修复治疗史和现要求修复治疗的患者总计不足33%,近期有修复计划的约15%;口腔黏膜病32人(4%),其中以溃疡、白斑、地图舌、口干综合症多见,3例诊断不明转诊上级医院。据统计该调查人群中86%患者要求治疗或拔除主诉牙,而对于临床检见的其他口腔问题不予关注或要求暂缓治疗,集中表现在对牙周问题及牙列缺损重视不足。

讨 论

通过对社区老人这一人群口腔健康调查的汇总,55~75岁年龄段各种常见口腔疾病患病率高,与一般人群横向比较远高于平均患病率[2]。同时口腔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咀嚼消化、营养吸收,进而关系其身体素质和日常生活质量。而结果显示该年龄段慢性病患病比率本身基数就大,所以保障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疾病及相关保健知识了解途径少、信息窄更新慢的现状[3],加强宣教增强老年口腔健康意识和大力发展老年口腔医疗服务成必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2005:1-30.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庭医生制服务;手足口病;健康管理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C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经多种途径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和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或疱疹,除少数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外,大多数病例因症状轻、病程短,以居家隔离治疗为主。在居家隔离治疗期间,部分家长由于对疾病认知不足和家庭隔离治疗方面知识缺乏,会使患儿病情加重或者疫情扩散,因此对居家隔离治疗的患儿实施健康管理,是社区治疗和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关键[1]。近年来,家庭医生制服务作为一项创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正在实践和推广中,我中心试行将家庭医生制服务运用在手足口病患儿健康管理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2013年1~12月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本镇的手足口病患儿。患儿年龄4个月~8岁,平均年龄(3.6±1.1)岁。手足臀部皮疹123例,口腔黏膜疱疹66例,发热(体温≥37.5℃)74例,有咽痛、流涕、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29例,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4例。健康教育和指导对象为患儿家属,共计132名,其中男44人,女88人,平均年龄(29±5.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8人,高中或中专30人,初中69人,小学5人。

1.2 方法

1.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疫情监测人员每日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接收辖区内新增的手足口病病例,首先进行电话核实确认,第一时间将患儿信息通知其所在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

1.2.2 家庭医生接报后与患儿家属预约时间,24h内上门访视,为患儿建立健康档案,完成流行病学调查表。询问或观察患儿发热、皮疹、精神状况和饮食情况,对患儿目前情况进行健康评估。

1.2.3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掌握患儿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根据家长文化程度和手足口病知识掌握情况,开展针对性、个体化、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包括介绍疾病知识、治疗护理、饮食与用药、消毒隔离、预防措施等,发放消毒药品和宣教资料。

1.2.4 家庭医生向患儿家长提供咨询电话,接受疾病相关知识咨询,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提供耐心地解答,必要时及时提供治疗和护理服务。

1.2.5 接报14d后进行回访,了解患儿病情转归情况,再次评估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满意率。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设置逻辑检错。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对不同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 132例手足口病患儿在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开展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家庭护理指导,所有患儿均在诊治的4~10d内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2 家庭医生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健康管理后,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经 检验P

2.3 家庭医生对居家隔离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跟踪和随访服务,提高了家长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满意度,经x2检验P

3 讨论

3.1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复杂,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和疫苗预防。轻症病例门诊就医后回到社区,很多家长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未有效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是导致疾病在社区传播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医生掌握患儿信息后,入户为患儿家长开展健康宣教,让家长对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有充分认识并引起思想上的足够重视,避免患儿与其他健康儿童接触或到公共场所游玩,预防交叉感染。同时向患病家庭发放消毒药品,指导家长对患儿常用物品、餐具、玩具、粪便进行消毒处理,降低疾病社区传播风险,是预防和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3.2 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居家护理的重要措施[2]。家庭医生对患儿进行健康评估,针对患儿个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指导,有助于提高家长的家庭护理技能,也有助于家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减轻家长焦虑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促进患儿康复,同时也提高家长对重症病例鉴别能力,一旦发现病情演变及时就诊治疗。

3.3 家庭医生为手足口病患儿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健康管理,把患儿病情进展和注意事项告知家长,开通咨询电话为家长答疑解惑,让家长感受到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动态变化和连续性,在这过程中,家长与家庭医生间加强了交流,拉近了距离,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满意度,也有利于家庭医生与患儿家庭建立长期的、稳固的、友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鼻咽癌;放射治疗;依从性

鼻咽癌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手段[1]。鼻咽癌的放疗照射野范围大,射线剂量高,病变边缘结构复杂,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导致治疗终止。再加上患者对肿瘤的不良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对鼻咽癌知识缺乏出现的认识误区、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不够、医患关系紧张等,都将影响放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给放疗带来不利影响[2,3]。研究表明,多元化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在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114例,男性86例,平均年龄(49.8±4.2)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放疗护理。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多元化全程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加以强化,主要形式:①个体化教育: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口头宣教和示范。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教育,及时了解患者的掌握情况。②随机性教育:发现不良健康行为或患者存在疑问时,随时纠正不良行为及解答疑问。③多媒体教育:对患者及陪护进行健康讲座,1次/w。主要内容:①入院时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制度、设施的使用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②放疗前,主动与患者交流,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方式的了解,消除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出院指导:1个月后复查,防止感冒及头颈部感染。注意口腔、鼻腔卫生及功能锻炼。忌烟酒,适当锻炼身体。

1.3 评价标准 放疗结束后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皮肤保护、口腔护理、鼻腔护理、功能锻炼、生活方式改善等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经过多元化全程健康教育,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皮肤保护、口腔护理、鼻腔护理、功能锻炼及生活方式改善率分别为97.0%、95.0%、96.0%、95.0%和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86.0%、80.0%、75.0%及62.0%,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83.0%的总满意率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明显增高,为96.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咽癌的治愈率及生存率得到了不断提高,但鼻咽癌治疗周期长,放疗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以及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不甚理想,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报道,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采取相应对策,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参与诊疗过程的能力。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个体化教育、随机化教育、多媒体教育及文字教育多元化的方式,从患者入院时、放疗前、放疗过程中到出院后的全程健康教育方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中观察组的皮肤保护、口腔护理、鼻腔护理、功能锻炼及生活方式改善率分别为97.0%、95.0%、96.0%、95.0%和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86.0%、80.0%、75.0%及62.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达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表明运用多元化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有效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易俊林,高黎,黄晓东,等.鼻咽癌放疗的失败模式[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3):145-148.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第8篇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提高护理质量、强化对型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对社区护理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谨慎而合理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积极而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医护工作也从社区扩大到社会及每个家庭让更多的人获取了型糖尿病的健康保健知识使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医技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肯定也增强了对型糖尿病的保健和预防能力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评估:社区护士对所有社区检查的糖尿病建立健康档案采用交谈、体检、病历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做出初步评估为下一步制订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目标:从评估获得的资料如型糖尿病人缺乏哪些知识、病人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来建立学习目标和计划。医护人员首先制定初步方案主动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意见既可以提高患者自我进行健康教育的主动性激发其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投入健康学习中而且制定的学习计划也符合病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实施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形式与内容

由于病人文化层次参次不齐对知识需求量大故教育方法应符合个体化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可穿插多种方法进行如集中授课、发放书面材料、提供视听教材、医患交流等或者采用分阶段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组织社区居民定期测量血糖尿糖筛查高危个体建立健康档案填写记录表实施动态管理。

在社区内普及糖尿病预防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防治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指导居民识别易感因素和易感人群。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适当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预防感染、避免精神压力等。

教会居民识别糖尿病的症状和就医后应当作的辅助检查项目:血糖、尿糖、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素氮、肌酐、心电、眼底检查等。

家庭护理指导掌握测量血糖方法每月次空腹1次、次餐后。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至少次。养成记录习惯血糖、尿糖、血压、就医、用药、膳食、运动。做好饮食指导做好膳食计划。指导运动治疗方案。用药指导。

实施情况

宣传健康教育:首先应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资源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宣传如黑板报、画廊、宣传窗、音像教育等宣传病人心理、饮食、运动、自我检测血糖和尿糖的知识及发生低血糖如何处理。在门诊走廊社区板报张贴有关饮食种类、数量的图片及数据资料的宣传教育方法充分发挥“近距离”所特有的形象生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的特点使病人在无意中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开设咨询服务热线寻求解决办法解决个性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派出医护人员在公共场所设置咨询服务台免费为群众检测毛细血管血糖和尿糖告知病人型糖尿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并根据不同的状态和需求进行系统、规范的宣传及健康指导减轻病人不适和心理负担树立其自信心[1]。

入院后健康教育: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运用通俗易懂、准确精炼的语言详细耐心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及住院须知如陪护制度并发放病人饮食的宣传资料集中讲解有关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更好地配合医治。对于首次患病住院的护理人员更要增加床边交流次数与患者交流型糖尿病的治疗程序、方案及注意事项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对于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尤其要讲解脚部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糖尿病患者可发生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易导致感染、溃烂以致坏疽。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指导、纠正患者的不良日常生活行为提高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如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科学地进行运动保障;保持口腔卫生等。出院后由医生写好出院记录告知患者及时复查的时间。做好随访。通过以上健康指导使社区护士的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顺应了现代护理观的发展。

讨 论

健康教育阐明了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饮食结构促进了型糖尿病健康行为的改变。通过健康教育大多数病人均能提高了对科学饮食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了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的基本方法增加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血糖等方面的自我保健能力。既使有少数病人掌握不全我们也会通过家庭访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我们的健康教育护理始终贯穿型糖尿病有效降低了由于自我护理能力的不足或缺陷导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