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整合资金管理办法

整合资金管理办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一是强化领导。县政府成立了支农资金整合管理协调领导小组,以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由分管领导及发改委、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机、交通、国土、教育、卫生、科技、金融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明确了在支农项目整合工作中的组织、衔接、协调和监督职责,同时,县人民政府下设办公室,专人、专职处理日常事务。财政局也成立了整合资金协调领导小组;二是落实责任。采取“农办牵头落实规划,部门落实项目,财政负责资金管理,统一评审验收质量”的责任制度,有效杜绝了项目分散或一个项目多头投资,各自为政,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形成了齐抓共管促发展,整合资金抓支农的格局;三是坚持原则。以效益优先,群众实惠为目的,本着“同做一道菜,各待各的客”的原则,坚持上级扶持政策不变,坚持项目单位资金管理权限不变。(二)健全制度,规范运作。近年,我们建立健全了《项目责任制度》、《项目规划制度》、《招投标制度》、《项目监督制度》。坚持“五项管理”,即:项目立项管理的重点突出竞争立项;规划管理的重点突出群众意愿;概预算管理的重点突出财政投资评审;质量管理的重点突出群众监督和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监督;资金管理的重点突出资金直接支付及民主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方位公开,层层把关,确保阳光透明。到农户项目坚持“四审”、“三公示”(农户申请,村社初评,乡镇把关,县级审批;奖补标准公示、规划方案公示、验收结果公示)。由县政府项目办牵头组织财政局、项目单位、纪检监察及乡村验收,验收确认后由县财政拨付项目资金兑现给业主和农户。

(三)整合项目,严把关口。对资金的整合采取“四先四后”的整合管理办法,即“先规划后协调,先申报后整合,先财政资金后其他资金(企业资金、金融资金、民间资金),先重点后一般”。对整合资金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管理办法,财政、纪检、监察、项目单位联合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统一报账程序,实行专户专账管理和直接支付资金的运作管理模式;统一会计核算,落实专门人员、规范账、表、册,实行财务管理电算化;统一监督程序,把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统一考核办法,按照项目管理和实施单位的职能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实施的项目跟踪问效,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和工程的顺利实施)。把好整合项目的“五关口”:即“严把项目预算评审关、严把现场跟踪审查关、严把项目决算审批关、严把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关、严格项目绩效评审关”。整合就是为了集中资金做大项目,提高效益。以驷马园区为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整合中央小农水项目、福利彩票扶贫项目、农发土地治理等项目12个,整合财政资金5770万元,以“猪、沼、菜”为主导产业,吸引业主7个,引导业主和园区老百姓投入2.65亿元。近两年来,全县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国债项目共260个,整合资金约2.94亿元,引导业主和农户多元化投入资金额13.5亿元。

二、收到的效果

通过支农项目建设资金的整合,按“三为主”投入机制(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投入为主,经营、服务、产业性项目以企业或业主投入为主,入户建设项目以农户自投为主),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上级满意,干部舒心,群众实惠。

一是调动了农户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在支农资金使用中,全县重点放到了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解决“四难”为突破口,把全县43个乡镇528个村(居)委划分为六大主体功能开发园区,如元山片区以畜禽养殖和优质粮油种植为主;驷马片区“猪、沼、菜”为主。我们分村制定具体的阶段目标和任务,分步实施,梯次推进,使每一个村长远有规划,近期有目标,村村有任务,户户有责任。仅以元山镇泥池村为例,整合资金以园区建设为重点,该村土地流转350亩,入住本村的业主近20户,县以上的部门对园区建设投入资金750万元,业主及农户投入资金3450万元,生猪养殖适度规模户达到210户。种养殖年收入实现2000万元。村道路硬化2000米,文明路5000米,建微水池85口,渠系配套4000米,改土35亩,改灶改厕130户,改水350户,建沼气池135口,改善人居环境130户。民营企业8个,年产值700万元,利润104万元,实现税收14万元。如,务工返乡人员回家兴办的张公诚信页岩砖厂,年产值350万元,实现利润35万元,上缴国家税收8万元。全村拥有手机1105部,座机482部,电视619部,两轮摩托车131辆,小汽车12辆,运输车辆15辆,2009年考入大学的学生9人,近几年呈持续增长。估算2009年实现人均纯收入3100元,与2007年同期增加812元,增长35.5%,全村人均总收入增加1550元,增长37.2%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得到了不断优化。以江口镇光辉村为例,该村辖9个农业社,462户,1457人,耕地面积1245亩。该村以“三为主”投入方式,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多元化投入打造新农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大力招商引资和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目前,已引进业主20家,流转土地近1500亩。其中:引进汇科公司为代表的12家业主连片承租土地600亩,种植名优水果及蔬菜,并开办了向阳山庄和又一村农业观光等休闲旅游景点;引进西南竹业生态有限公司,在该村六、七、八社租赁土地300亩成片种植楠竹、毛竹、田农竹等品种;引进业主潘怡妃在六社租赁土地45亩兴办观光农业园,并在园内建有15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解决了生态有机农家肥的来源。

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支农资金整合后,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全县新增灌面0.48万亩,改善灌面37000亩,新增除涝面积1200亩,改善除涝面积58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800亩,年节水50万立方米,增加农田防护林0.19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如云台镇石城片区、元山镇大圆片区9个村,51个农业社的中低产田改造14800亩,营造防护林1900亩。同时,对大燕山和白衣两大片区的重点水毁工程进行修复,修建排灌渠道6490米,小型蓄集水工程49座,机耕道12000米。开挖疏浚渠50公里,衬砌渠道38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726座,小型蓄排水工程423座,新增工程有效蓄水48万立方米,改良土壤10万亩,机耕路526公里,建梯田埂60公里。

四是农业科技得到广泛应用。在业主的带动下,摸得着看得见的科技成果摆到了老百姓面前,大力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既反哺了投资业主,又推动了农业产业的优化,农业科技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越来越多。近年,在支农资金整合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开展无公害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还田技术培训18万人次,建优质稻示范片5万亩,推广优质良种,引进新品种5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以元山镇农业产业园区为例。该园区覆盖泥池、龙泉、长岗、新华、兴隆五个村,共农户2089户,农民7704人,有耕地7534亩、林地15600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81元。

三、几点启示

一是健全机制是整合支农资金的有力保障。只有健全机制,才能为整合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才能确保整合工作在没有统一实施模式的情况下顺利推进。整合多元化支农资金并不是简单的归并,而是要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规范运作。

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涉农专项资金种类繁多,资金多头,资金规模有大有小,交叉管理,各有一套独立的管理办法。各级财政部门承担着涉农资金的主要监督管理职责,如何管理才能真正地惠及广大农民。

1 源头管理

源头管理就是监督涉农资金的项目立项和分配。立项决定涉农资金的投向是否科学,决定资金效益的发挥。因此,资金分配之初,首先要明确涉农资金投入重点;其次是增加资金分配的约束机制,引入专家论证制度,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克服盲目投资;再次是引入专家评审制度,按照一系列评价的量化指标,确定资金规模;最后是对资金分配过程和结果进行公示,不仅要在同级财政部门内部公示,还应在资金下达对象之间公示,发挥基层财政监督作用。总之用制度管钱,而不是用人来管钱。

2 绩效管理

在实行绩效管理以前,各地、各部门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重分配、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支出的效益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财政资金的一大特点是供给永远满足不了需求,怎样约束不断膨胀的资金需求,用最少的钱做多的事,需要建立一个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机制。而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则是通过建立全方位的追踪问效机制,对财政支出的预算、执行、反馈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和评价,形成”科学预算一高效执行一问责监督一结果反馈一影响预算”的循环互动的新型财政支出管理模式,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传统财政资金管理模式的弊端。

绩效评价如果光靠财政部门的力量进行评价,一年做不了几个项目,评价面很窄。而开展自评,评价面就会很广很多。同时,部门使用了财政资金,也有义务交待一下资金的使用效果。此外,由于财政支出包罗万象,每一个预算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特点,通过开展自评,鼓励各部门单位运用适合自身情况的指标进行评价。新的管理模式完全颠覆了以前的财政管理模式,也触及了很多部门利益。让部门单位普遍树立起以绩效为导向的用财观念,当预算单位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逐步增强,更加关注资金使用效益,用款更加慎重和规范了。

3 资金落到实处

由于专项资金到达项目单位,层次较多,落实到项目上的时间较长,甚至部分地区经常发生挤占、挪用农业财政资金现象,被挤占、挪用的资金有些用于发工资,有些则用于平衡预算,使资金不能真正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资金经历的环节越多,造成的隐患就越多。给一些单位截留、挤占、挪用资金造成了可能。要保证花出去的钱都落到实处,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一些惠农资金直拨到农民手中,确保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项目资金采取招标的方式,直接拨到施工单位,确保了资金的安全;一些省市对于涉及专项支出的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民生问题,通过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来管理,保证财政资金由财政部门来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安全。

4 整合资金,发挥效益

多种、大量的涉农专项资金分散在多个银行帐户上,不仅带来了资金安全隐患,且资金调度不灵活,增值渠道狭窄,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难以适应建设效益性财政的要求。

对此,将管理的各项专项资金纳入一个专门的帐户进统筹归集、调度及核算,该帐户中除预留满足日常支付需求所需的额度外,其余闲置资金按照一系列的量化指标向各家商业银行进行存款分配。从而增加了定期存款量,定期利息收入大幅增加;有利于统筹调度资金,合理安排大额资金支出,节省了贷款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各项涉农资金都有各自独立的管理办法,整合资金,监督检查部门则认为是挤占、挪用。所以,整合资金应从上至下,由上级财政部门来整合。

5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虽然近年来财经秩序有所改善,但违法违规问题仍时有发生,财经秩序仍处于相对混乱的阶段。截留和坐支收入现象时有发生,收入管理不够严谨。财政支出管理刚性不强,缺乏有效约束。影响了财政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财政系统内部,建立健全了财政预算、监督和执行“三位一体”相互分工、相互制约的财政管理工作运行机制,这种工作机制的核心内容是,预算科等业务科室在编制部门年度预算时,监督科对编制单位上报的预算数据结合监督平台资源参与审核,促使部门预算的编制更规范,更科学。财政监督部门通过加大内部监督力度等措施围绕审核、拨付、问效等资金运行环节加大事前、事中监督力度,对资金的分配环节积极开展绩效监督,从源头上提高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水平,有效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

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效法定惩罚成本比较低。加快财经生态建设和加强财政监督力量有助于提高破案率,降低违法违规行为的预期收益。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定惩罚成本,必须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一、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严格资金使用。省水利扶贫项目及资金一经省水利厅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 、“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精神,要求各县设立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使水利扶贫项目资金做到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

二是注意发挥效益。对推进实施的项目,力求效益最大化,坚持做到建设一个,达到促进一片发展的目的。在农村安全饮水方面,2016年全市解决贫困人口中存在饮水安全人数6.8061万人,2017年全市解决贫困人口中存在饮水安全人数17.7921万人; 在防洪抗旱减灾方面,近两年实施了涉及十几个贫困乡镇的应急水源工程、山洪沟治理工程项目;在农田灌溉方面,实施了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涉及各县贫困村一百多个;在水保生态建设方面,实施多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向贫困村倾斜。

二、检查发现的问题

一是个别基层水利部门违规收取贫困村项目设计费。例如:团风县水利勘测设计室已于2001年被吊销营业执照,仍两次收取贫困村水利项目设计费共计2.7万元,且出具的发票未盖发票专用章。

二是个别贫困县水利部门违规发放津补贴及福利费。例如:红安县水利局违规发放节假日值班补助41人共1.96万元、以工会慰问名义发放购物卡80人共8.2万元。

三是个别地方水利扶贫项目落实不力,实施进度缓慢。例如:红安县安全饮水项目落实不力,其中城关镇云台村有3户贫困户靠挑水吃,永佳河镇有11户贫困户靠手压式水井吃水,上新集镇60户未享受安全饮水。

四是个别县将不属于整合范围内的资金纳入整合。例如:英山县将正在施工的水利工程项目资金1671万元纳入统筹整合。

三、整改的措施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由市水利局扶贫领域项目监管缺失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对**市水利扶贫项目统筹规划,建立统一的体制机制,整合资源资金,对水利项目实施情况、扶贫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性地制定完善措施。

二是强化扶贫资金监管。督促各县完善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监督,不定期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效益。

三是坚持突出问题导向,抓好整改落实。针对已经发现的问题,我局建立问题清单,督促相关县(市、区)明确责任领导,限时完成整改,每月报送整改落实情况。其中,红安县水利局已收回违规发放的值班补助及工会购物卡,相关责任人(徐乐平、程时胜、曾光)已由红安县纪委作出处理;针对安全饮水项目存在的问题,红安县水利局成立了10个督导检查小组,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确保整改到位;团风县水利勘测设计室已迅速停止了相关业务的开展工作,并已向县纪委作出了情况说明;英山县财政局、水电局对整合的水利项目资金1671万元进行了整改,明确水利项目资金使用范围。

                                                 

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主要问题

(一)资金申报阶段

其他项目资金大多需要对上争取,地方为了争取上级项目专项资金,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资金性质,对每个项目都要编撰实施方案等申报材料。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申报时间又不一致,这就在申报时可能存在不知道其他项目资金有多少,能够做些什么。这就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无法与其他项目资金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作用,致使项目实施中可能就存在项目调整或变更。

(二)规划设计阶段

由于整合的资金性质不同,在规划设计阶段可能存在使用的标准就不同。如:公路建设,交通资金的规划设计使用的是交通部门的标准,其他资金的规划设计使用的可能就是农机部门机耕道的标准。在概算方面,各项目主管部门使用的概算标准可能不一样。另外,有的项目需要农户投工投劳,属财政补助项目;有的项目又是财政全额预算。这就会造成在今后工程整合发包时,一样的工程不同的单价,不同的要求。

(三)组织实施阶段

1、整合项目实施监督管理要求不一样。有的项目需要聘请监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有的项目是要求村组、群众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由于监理单位与监督小组的专业、素质不同,在项目监督管理中无法一致。

2、整合项目建设方式可能不一样。有的项目由工程队施工,有的项目由农户自建或村委会委托建设,这就需要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增加更多的现场技术人员和指导人员。这样整合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困难加大。

3、整合项目实施对农户的要求不一样。如:国土整理项目不用农户自筹,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必须农户自筹,项目区农户存在攀比心理,给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4、整合项目实施招投标规定不一样。有的项目要求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实施“民办公助”,有的项目要求严格按招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全包建设,这些都会给项目实施和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四)验收报账阶段

1、整合项目验收确认有一定难度。有的在整合项目实施时,并没有明确哪种资金实施哪一部分,可能是把两种或多种资金合起来做一个工程,但项目验收又是各个项目验收各个项目。验收时就会无法确认各种资金完成的具体工程量。

2、整合项目报账难度大。由于是整合资金实施,可能存在一个工程的建设由两种或多种资金构成,如何实施报账,在哪种资金中报账多少,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比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建工程需要进行竣工审计,但绝大部分其他项目资金不需要竣工审计,只是通过财政投资竣工结算评审就可以与施工单位进行结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建工程竣工审计需要县级农发机构承担一定的审计费用,并作为工程成本间接费用列支报账;而对于整合项目在进行聘请中介机构或审计局进行工程竣工审计时,不可能只审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而不审计其他项目资金投入部分(实际上有的项目也无法分开),这样就会多产生审计费用。

二、对策建议

要真正改变财政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低下的状况,就必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的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形成规模出效益,实现“开发一片、见效一片”的目标。

(一)高度重视,形成整合机制

1、提高到项目整合的认识。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县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克服对财政资金整合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对项目资金整合仍有畏难情绪等困难和问题,积极创新,深入推进项目资金整合工作,形成机制,以保长效。

2、建立健全整合机制。在整合机制上要做到:一是成立整合机构,落实责任和人员。县级政府应当成立财政资金整合办事机构,负责对全县项目整合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同时,要明确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按统一要求进行项目整合,确保整合项目实施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明确整合范围。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整合项目资金的要求,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其它项目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的投入机制。三是坚持整合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围绕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将各类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各类项目资金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的聚合效应,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效益,避免重复投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科学规划是整合项目资金、实行规模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统一的中长期规划,就很难对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就仍然会“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整合资金、规模开发就会是一句空话。因此,县级政府应当对某个区域或哪些乡镇发展什么主导产业,建设哪些基础设施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在农业综合开发的统一规划中要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科学合理布局”的原则。一是注重项目区选择的科学性。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整合项目集约建设的原则,根据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标准,选定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的项目区。二是注重项目建设内容的完整性。整合项目区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编制,要按照“围绕产业搞开发、搞好开发促产业、做大产业促增收”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两大目标,做到既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又有高效农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三是注重项目工程的互补性。针对国土、交通与农发办之间项目建设内容交叉、标准不一的实际,对同类工程采取规划时地点结合、建设时工程互补的办法进行处理,确保工程标准一致、质量可靠。四是注重项目建设时间的连续性。为真正发挥规模开发效益,规划时始终坚持大手笔、高起点的原则,实行“滚动开发”、分步实施,而不是“遍地开发”,既有总体规划,又有年度实施计划,确保项目区建设时间的连续性。

(三)有序管理,统一实施

1、整合项目要做到有序管理。对农业综合开发与其他项目资金整合实施的项目,要落实牵头部门,避免多头管理,最终造成无人管理的问题;要形成整合项目实施方案,对整合的各个项目的实施地点、实施内容、资金投入、资金报账等进一步明确,对项目实施的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做到整合项目只有一个牵头部门,根据实施的内容明确责任人和技术指导人员,确保项目实施有人管理、有序管理。

2、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实行“四个统一”。一是统一质量标准。根据有关行业标准,结合总体规划,统一规范路、渠等基础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标准,使工程质量管理有章可循。二是统一管理程序。要对每个项目制订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对整合项目实行“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杜绝一个项目多人领导、多人管理。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理制,对凡不执行上述规章制度的,或未按规划设计施工且工程质量不合要求的一律实行“四不”,即不收方、不验收、不报账、不划款。同时,采取现场查看、临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矛盾协调。三是统一竣工验收。明确了复验内容,规定复验程序。县级复查验收时,要请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发改以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为成员组成的县级验收工作小组,对项目工程严格统一验收,凡经复核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资金结算手续。四是统一建后管护。工程竣工验收后,统一移交所在乡镇、村管理和维护,要求项目所在乡镇成立工程管护领导小组、村成立管护委员会,制订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筹措管护资金,进行经常性管护,并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四)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报账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资金实行了县级财政报账制,其他大部分项目资金实行乡镇财政报账。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运行操作,加强了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工作领导是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全州层层成立多个工作领导小组,如成立了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州农村义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规范和管理“两免一补”工作;成立了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拟定全州校舍安全工程的具体工作目标、整合资金渠道、统筹提出中央、省和州配套资金安排方案等相关决策工作;成立了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领导全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工作。形成了有领导管、有专人抓,专项监督到位的工作格局。

全州各级还在提升管理手段,实现动态管理方面下工夫。目前,13县市基本实现了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各县市教育局严格按照云南省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从统计源头入手,严格依法统计,严防虚报、错报学生人数,防止套取和冒领国家补助资金行为。对中央、省和州级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校舍安全工程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中央专项资金则通过中央专项资金财政零余额账户,由省级将资金直接拨付到县市级财政中央专项资金特设专户。省、州专项资金通过调度,由州财政将省、州级资金纳入县市级地方专项资金特设专户。各县市切实加强对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将专项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同时积极推行“校财局管”模式,成立了教育财务核算点及会计人员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对各中小学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

州级还与各县市教育局签订了《红河州教育局对县市教育局教育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和教育收费管理责任状》,实行责任状管理,把监督各县市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强化督促检查的力度,通过州级绩效评价、审计调查等手段加强监管,协调配合财政、物价、纠风等职能部门加大对专项资金的检查力度,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财政资金;监管;加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22

[中图分类号] F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038- 02

1 我国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财政改革过渡时期,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监管过程中的问题

自分税制改革之后,为了能够将财政溢出效应转变为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逐渐产生,成为我国财政体制中的一个修正机制。但是就目前来讲,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投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从现状来看,转移支付制度更像是一种应急机制,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和分税制相违背的问题。一般性的转移支付是为公平公共服务提供保证的,相对来讲比较规范、透明,但是专项性转移支付却缺少相关的法制规定与约束,且立项以领导决策作为依据,项目与投资的分配并不透明。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主要为:①预算的公开透明性较差;②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性较差;③管理制度的规范性较差。由于这些问题,导致我国教育、卫生等需要用钱的地方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整体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1.2 资金分配组织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资金的分配组织与协调的力度不足。由于财政发展资金多为分口管理和分配,较难进行整合使用,这样的分散决策机制,必然会导致我国财政资金的分散分配。在财政分配组织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专项资金的问题,一般专项资金多是由多头进行分散式管理,例如科技三项费用、农业资金等,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进行共同管理,而这些同类性质的专项资金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中的情况,必然会导致财政资金无法统筹使用。另外,我国尚无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在资金使用时,并没有突出保障基本的公共性追求、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追求等,使用纳税人资金的观念和责任感并不强烈,且在事后对一些资金使用失误等情况也没有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这必然会造成我国财政资金的监管不足。

1.3 财政支出制度中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家财力的增长速度,导致收支矛盾凸现出来。究其原因,主要为我国财政支出的管理制度改革无法适应我国整体财政制度的改革。例如财政职能的作用无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要求,财政支出既存在着缺位的情况,又存在着越位的情况,总体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再如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许多方法都不够科学,并且缺乏约束力和严肃性;另外,我国财政支出的效益较低,存在许多浪费的现象;我国的理财思想和思路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变化形势。

1.4 监督检查工作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财政监督工作较以前来讲,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财政监督和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现象;没有对各个财政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理顺;现行的财政监督方式和手段十分落后;财政监督队伍的建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没有良好的财政监督执法内外部环境等。

2 加强我国财政资金监管的建议

我国目前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较以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逐步加强我国财政资金的监管。

2.1 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管理

加强我国的财政资金监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不能一蹴而就,要有顺序、有层次地进行。通过加强各个项目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能够保障每笔项目资金都能够用到实处,从而实现对整体财政资金的监管。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项目资金管理小组来实现,让企业中使用项目资金的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让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等担任小组组员,共同实现对项目资金的管理。

2.2 完善监管制度

我国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便是我国资金监管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导致许多资金在下发之后,便无人过问,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因此,要建立健全资金监管规章制度,让监管制度能够落实到资金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例如企业内部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办法,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议管理》等。通过完善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能够让企业内部各项资金活动有据可依,例如在财政资金使用时,能够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来进行,资金的使用用途、使用效果、使用效益等都要通过书面报告的方式提交到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手中。另外,要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让财务人员能够实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监督和控制。

2.3 推行公开制度

要逐步建立财政管理事项的公开制度,保证科学、民主、依法理财,要对财政管理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宏观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财政资金使用之后带来的效益问题等进行公开,并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经过专业分析论证之后,有针对性进行调整和修改,让财政政务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意愿相符,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内容、方法、机制等,真正实现民主、科学的理财,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口碑,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促发展,构和谐。另外,要注重各项制度的落实,提升服务的质量,建立并健全财政规范体系,规范服务的行为,在保证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之上,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力度。相关单位要提高服务意识,规范业务管理流程,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明确责任,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自身服务质量。另外,要建立健全财政政务公开监督机制,将财政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中,与各个机关的作风建设以及测评活动相结合,形成长效的检查监督机制。

2.4 完善协调机制

由于资金的分配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因此需要高规格的机构对此进行组织和协调,防止多头安排和腐败等情况的发生,为财政资金的整合提供保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①建立健全资金分配组织协调机制,让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与相关部门共同组建领导小组,对一些需要整合资金的工程或是项目,召开会议进行集体讨论,组织并协调好相关工作;②明确资金整合的目标及范围,要围绕目前发展中的重点项目进行整合,统一进行项目计划以及分配方案的编制,让资金能够发挥综合效益;③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对资金进行整合,例如地方的安排和中央的补助、跨部门的资金等。

2.5 深化制度改革

要按照公共财政中的各项要求,实现我国财政发展目标,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转变理财观念,强化财政管理手段,深化制度改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财政资金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进程;其次,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再次,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另外,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除此之外,要推进公用支出的改革,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

2.6 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树立财政监督的意识,通过对目前财政监督工作进行客观的分析,建立起正确的财政监督意识。通过对财政内部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行完善,能够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防微杜渐,堵塞漏洞,保障资金安全,同时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之一。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的要求,各地区的财政部门要将内部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将业务部门作为主要对象,将下属单位作为次要对象,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笔者对目前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如何加强我国财政资金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秀芝.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五大问题[J].财政监督,2009(7).

[2]张杭平,王林尧.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07(7).

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7篇

一、科学规划,以规划引领民生工程建设

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民生工程,采纳了我们的规划先行的建设,每一项工程,都先制定规划,经过论证,报政府批准后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会同卫生、教育、水利、财政等部门,以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体筹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填平补齐,深化改革、配套推进为原则,陆续编制了《安徽省乡村卫生服务机构民生工程建设规划》、《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建设规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民生工程建设规划》、《安徽省农村安全饮用水民生工作建设规划》,并制订分年度的建设计划,逐年予以推进。

民生工程量大面广,涉及群众利益。在编制规划中,一是充分发挥各地积极性,注意听取他们意见。对各市县提出的建设方案,通过抽样调查核实,发现不科学的,及时反馈意见,采取二上二下的办法编制规划,并将规划草案上网公示,接受各方监督。二是注重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对于实施好民生工程至关重要。在编制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加强与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有些规划让部门牵头,发改委做好配合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三是注重加强资源整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意各工程之间的衔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选址,统一标准,分步建设,分别实施的原则,努力推进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大投入,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安徽省共实施12项民生工程,其中解决“生活难”的问题有5项,即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完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有5项,即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制度;解决“上学难”的问题有2项,即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

这些民生工程有些是中央决定实施的,有些是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的。其中我省新增3项,将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建立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纳入民生工程。扩大范围1项,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范围拓宽至城市学校。提前实施1项,将中央下达的至2015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标提前到2011年完成。提高标准3项,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30元提高到不低于260元,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由850元提高到1200元,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标准由600元提高到720、1200和1320元。

经初步测算,“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实施12项民生工程,大约要投入资金350多亿元,除了争取国家支持一部分,市、县配套解决一部分外,主要靠省级筹集资金。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各级配套解决。民生工程建设资金,除了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承担部分外,90%以上都是由财政投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规划5年需要投资12亿元,所有建设资金由政府承担,其中争取中央投入3.5亿元,省、市、县各级财政解决8.5亿元。在省、市、县承担的8.5亿元中,省级承担80%,市、县安排20%。二是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民生工程,规划5年需要投入建设资金18亿元,计划争取中央补助3.5亿元,省级财政解决3.5亿元,余下利用开行贷款解决11亿元。三是将资金合理拼盘,集中使用。按照统一规划,将中央资金、省级资金、地方资金合理拼盘,集中使用,互相补充,不搞重复建设。

三、加强管理,确保民生工程建设质量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和参与先后制订出台了《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实施意见》、《民生工程资金审计监督实施意见》及各项民生工程的资金与质量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并加强督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一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各项民生工程,都由省政府和各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列入省政府对各市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按照审定的规划和计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把好项目审批立项关,没有进入规划的项目一律不批,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三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在规划基础上,坚持先审批立项,再地质勘察和设计施工的原则。四是所有项目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制,规范施工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五是所有民生工程的资金使用必须按照制定的办法执行,让审计、监察部门全程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六是按照工程管理办法,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督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检查频次。今年,我们已对民生工程开展了二次专项督查。我委稽察部门也对中央投资的建设项目进行了稽察,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四、制定政策,努力降低民生工程建设成本

为加快我民生工程建设进度,优化建设环境,降低建设成本,2007年由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安徽省民生工程建设若干优惠政策》。提出各地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统筹考虑民生工程建设发展的布局,预留空间,简化用地手续,优先提供建设用地,减免相关税费等扶持政策。

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铁路货运改革 货运中心 财务管理模式

今年,铁路总公司在全路范围内启动了货运组织改革,这次货运组织改革打破传统的货运经营理念,面向市场和客户,以“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通过“敞开受理,简化手续,一口价收费”等一系列举措,实现“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提升铁路在货运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上海铁路局成立了9大货运中心,将原隶属于不同基层单位管理的货运、装卸和物流三大业务和人员整合成立货运中心,作为面向客户和市场的“前店”,承担营销客户、承揽货源的重任。货运中心如何整合资源、理顺管理关系,开拓营销业务,有效发挥整体合力,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此次货运业务由“站到站”运输改为“门到门”运输的巨大变化,财务核算如何体现业务的变化,如何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财务部门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从货运中心实际工作出发,笔者认为货运中心作为以经营为主的物流企业,铁路局可以改进财务清算管理办法,建立适应货运中心业务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目前铁路局财务清算办法及利弊分析

由于铁路运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批货物从发送地到达目的地有可能经过几个铁路局,因此铁路局按照“管内归己,直通清算”及“谁提供服务收入归谁”的原则确认营业收入,铁路局的营业收入主要体现在车务系统统计的客货运输总收入,而其他为铁路运输提供服务的机务、车辆、电务、工务等单位则不直接反映运输收入。基层单位根据业务性质和内容,完成铁路局下达的工作量指标,同时根据路局确定的工作量挂钩单价,计算挂钩清算收入,连同路局核定的工资及附加费清算及按规定计提的折旧清算等,作为基层单位的运输清算收入。铁路局对基层单位下达财务收支平衡预算,即运输清算收入应等于实际运输总支出。这是目前铁路局对基层单位采用的财务清算办法。

用挂钩清算单价来平衡各基层单位的运输清算收入强化了铁路局的收入分配主体地位,有利于铁路局集中掌握资源,在统筹分配上更有主动权,便于控制全局的总成本支出。但另一方面,由于车务系统实现的客货运输总收入全部上缴铁路局,基层单位只是路局的“成本归集中心”,它更关心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量指标取得的“成本有权支出”,而“经营效益”并不完全挂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站段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效动力。

二、改进铁路局财务清算办法的思路

此次铁路货改成立的货运中心是铁路改变运输经营摸式、参与货运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它的定位应该是以经营创效为主的物流企业,不能等同于铁路局下属的其他基层站段。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货运中心应该是“利润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因此,有必要改进财务清算办法,激励货运中心争抢市场、争创效益,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职能,从而实现铁路局整体效益的提升。具体思路是:

根据各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分别确定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对“利润中心”单位下达收入利润指标,“成本中心”单位根据完成工作量下达成本控制指标,实行全成本会计核算,真实反应各单位收支利情况,最后报表在路局层面汇总形成路局的经营结果。不同单位挂钩不同的考核指标有利于各单位明确定位,找准努力方向,围绕指标开展工作,同时,有利润指标的单位会主动通过增收、节支等措施来努力完成经营目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明显提高。

三、改进货运中心财务管理模式的设想

根据改进后的财务清算办法,显然货运中心应该是铁路局重要的“利润中心”。要实现这次货改的目标,除了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机制、提供客户满意的运输产品等一系列业务举措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必须要适应经营管理的需要。铁路货运改革才刚刚起步,货运中心作为铁路局下属基层单位的管理模式只是过渡形式,最终必然走向公司化运营的模式,其财务管理模式可按照模拟法人来建立。

(一)财务组织结构设置

货运中心是由原车务系统的货运车间(货运站)、装卸公司和非运输企业的物流公司三部分组成,有的还包括合资公司,管辖里程少则上百公里、多则上千公里,人员少则几百人、多则二千多人,具有管辖范围广和人员众多且经营网点分散的特点。目前铁路局对基层单位采取的是集约化的管理核算形式,每个单位设唯一的会计组织机构和银行帐户,对本单位所有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处理,按季形成会计报告交铁路局,内部经营实体或车间都作为成本费用报销点。这样的组织结构显然不能满足货运中心作为“利润中心”的经营需要,应设立货运中心和经营部两级会计组织机构,发挥经营部作为“利润分中心”的职能,通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利润最大化。主要优点有:

一是符合划小核算单位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货运中心下设的经营部是直接面向市场的经营实体,在公司化运营模式下相当于分公司的角色,它直接承担着完成中心收入利润指标的任务。所以经营部应该有独立的财务机构核算经营成果,经营部负责人只有掌握了收支经营情况,让他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才能进一步明确方向。中心再通过制订以责定权、以效定利的激励办法,将经营部的责权利统一起来,必能充分调动经营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完成创效目标。

二是符合现行的税收征管制度要求。货运中心的经营范围一般都跨地区,有的甚至还跨省经营,按照税收征管制度要求必须在经营地注册登记、领取发票和缴纳税款,但目前货运中心只在机构所在地注册、汇总缴纳税款,虽说税款未少交,但存在较大的税收风险,涉税事项协调困难。如果按经营部设立会计核算机构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风险,更有利于加强与地方税务部门的协调沟通。

三是两级财务机构各司其职,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中心财务部门工作重点在宏观控制,侧重于规范管理和监督审计,经营部财务部门工作重点在贯彻落实,侧重于经营核算和成本控制。两级财务机构上下协调,各司其职,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财务核算摸式

在两级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下,自然地形成了中心和经营部两级财务核算模式,不过,这种财务独立核算区别于其他基层单位的独立核算。

一是营业收入的独立核算。以往铁路基层单位是没有营业收入概念的,所有的运输收入都上缴铁道部,各单位只是按完成的工作量数据和路局下达的清算单价来确定自己的成本有权支出总额。货运改革后,铁路运输服务的范围内容延长了,从“站到站”延伸到“门到门”,即增加了“门到站”和“站到门”的两端服务内容,铁总将两端服务收入仍划归铁路局,因此根据服务项目,货运中心要设立接取送达、装卸、抑尘、仓储、装载加固等五项业务收入,并对照税法确定不同的税率,属地纳税。随着货运改革的深入和“营改增”范围的扩大,原来“站到站”的货物运输项目收入也必将转入各货运中心独立核算,属地纳税。这样,货运中心就具备了作为独立经营的物流企业的条件。

二是按业务类别的全成本独立核算。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创造利润,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目的不管是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货运份额、提升竞争力等等,最终应该归结在一点就是效益。现有的铁路货运主营的铁路货物运输业务和五项两端服务业务是否盈利,盈利能力又如何,因此必须按业务类别作为独立核算对象,通过直接成本对应归集,其他管理费用按人员比例或运输工作量等分摊列入的方法,实现各业务项目的收支利全成本核算,通过盈亏分析找出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在成本支出环节上采取措施,减少亏损或提升盈利空间。另外,根据铁路运力情况,在设计运输新产品的过程中也同样要独立财务核算,加强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今后按运输产品或货运专线进行独立核算将是财务核算的主要内容。

(三)资金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收入和支出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基层单位开设若干运输收入专户,归集运输收入,每天上缴铁路局,铁路局再汇总上缴铁道部;铁道部根据各铁路局完成的客货运输任务等指标下拨铁路局运营支出资金,铁路局再下拨基层单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资金管理高度集中,基层单位完全依靠路局拨款,往往铁路局也利用资金来控制基层单位的成本支出。今后铁路货运改革的方向是确立铁路局为法人的市场经营主体,货运中心作为非法人分支机构按管辖区域开展经营活动。传统的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营的需要,建议在铁路局层面实现收支一条线管理,货运中心的收支实行资金差额上缴。简单说,货运中心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应该有相对独立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权,铁路局通过资金统一调度和内部结算室来加强对货运中心的资金监管。这样,货运中心无论在业务经营上还是在财务管理上有一定自,必然激发出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

四、结束语

当前,货运中心作为铁路改革的新生事物,面临着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的课题,建立适应市场经营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将对货运中心的业务经营和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