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

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中小学教育模式、要求、目标、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改变,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教学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走向和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为了促进教学常规更好地贯彻落实,我们修整和完善了备、上、批、辅、考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力度,对课前候课、老师拖堂、不按时进课堂、随意调课、随意占课等各项常规进行检查。教学常规的规范实施,促使老师更加重视研究课堂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者的问题。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新课程的理念没有被真正内化为教学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淡薄,维持性过强。

2.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教学管理的目标不明确,缺乏整体性、持续性;教学管理系统开放性欠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与部分教师现有专业水平存在差距;教学管理方式方法落后。

3.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促进社会的广泛参与。总得来说,我认为,学校管理者要转变管理思想,树立促进发展的教育理念,开放管理系统,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教学工作者整体素质,踏踏实实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1.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教师要贯彻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就必须先从头脑之中真正理解新课标所传达出的理念和精神,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之下,老师要按照新的理念要求自己,坚决摒弃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目标。

2.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中小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3.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4.强化师生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5.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分数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表征。分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但它是学生学习的量化标志;另一方面,不应过度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应将眼光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改变上来。

参考文献

[1]刘银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长的教学管理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问题;改进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模式逐渐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明确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改进策略十分必要。文章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观点和浅见,希望能够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有所裨益。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问题

纵观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实际情况,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不足、教学评价模式比较落后以及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升等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能够使中等职业学校各类教学管理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空间。但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在中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很多学校与教师的管理思想较为落后,仍然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甚至有体罚的现象出现。致使不但教学管理的目标难以达到,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真正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但是当前很多中等职业院校中存在着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不足的问题,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2-3]。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中实践教学课时数量较少,实践场地不足,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融合。在这种问题影响下,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相对较差,难以真正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色。

(三)教学评价模式比较落后

当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活动中,仅仅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在这种教学评价体制下,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特点,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需要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制定全面的教学评价方案[4]。

(四)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中等职业院校中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以及教学管理理念等均会直接影响中等职业院校整体教学管理的质量[5]。当前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着较多关注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而忽视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而造成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思想较为落后,管理方式较为单一粗陋等情况,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也难以展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分析

新时期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注重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教学管理的总体质量等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

素质教育理念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也需要结合时展的具体要求,不断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理念,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改变传统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6]。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听证会或者设置投票建议箱等方式,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构建的过程中,广集建议和意见,使更多教师的建议、学生的建议能够融入到教学管理体制中,推进教学管理的民主化水平。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体制制定活动中,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构建的科学性、有效性,真正凸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

(二)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企业及社会中的用人单位均较为关注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针对于这一现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可以重点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教学指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平台,增强每一位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突出职业学校教育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首先需要保证学校中实践课时的有效开展,科学设定实践教学指导课时时间,保证实践教学指导活动的有序开展;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定期到校为学生进行技能知识指导,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实践技能发展情况与实际工作活动相结合。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近些年来所新兴的教学实践管理方式,即为在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共赢的前提下,实现合作与互动。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将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充分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检验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培养“订单型”人才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快速了解未来的实际工作需要,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更为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评价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点,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所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例如学校可以将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践成绩、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活动当中,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分配,适当降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更多的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以及综合素质。

(四)注重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教学管理的总体质量

优秀的教学管理人才队伍构建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注重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进而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总体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内部应该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指导活动,邀请相关的教育管理专家、学者到校为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学校可以指导教师多阅读一些先进的教学管理书籍,学习科学的教学管理方式等,使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都能够掌握先进的教学管理方式。另外,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从外部引入更多的教学管理人才,将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融入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设计创新。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方式的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新时期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注重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教学管理的总体质量等方式,有效改善当前中等职业学生教学管理活动中,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不足,教学评价模式比较落后以及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升等方面问题,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真正展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凸显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色,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肖力.“3+2”高职教育两段式衔接的调查与分析——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2):28-32.

[2]伍欣,彭文胜,江波.省教育厅全省中职学校教学标准开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21):274-276.

[3]胡学兰,林韶春.基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兼论中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管理制度的缺失[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16):21-24.

[4]殷海涛,闫志利.中职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认知差异研究——基于河北省唐山、秦皇岛两市中职学校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22):64-69.

[5]刘鸿雁.基于社会评价的目标驱动式中职本教学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5):107-110.

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范文第3篇

中职院校作为主要教育组织形式之一,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国家及人们对中职院校教育的越来越高度关注与重视,加强中职院校教学管理已成为其工作中的重点。文章以中职院校为基础,对其教学管理现状、教学管理模式改进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建立与完善教学服务机制和建立优良教风几方面对其教学管理模式的具体改进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改进建议;

一、引言

中职院校自创办以来,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为社会培养各类所需人才。所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新形势下,为保证中职院校能够与时俱进,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就需要对其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仔细的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有效的改进,以提高其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进行。

二、中职院校教学管理改进的必要性

面对多元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教学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方式的不断多样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中职院校不及时对自身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将很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中职院校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进非常必要。只有中职院校积极转变教学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自身管理实际对当前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同时,加强与其他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与吸收其他院校的成功管理经验和方法,才能够实现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目标[1]。

三、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学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一些中职院校至今仍沿用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管理。随着学生主体个性化的逐渐突出,以及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高要求,这些中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不仅难以满足当前教学发展需要、学生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对中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在市场中的竞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

第二,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管理质量与效率的高低。其中,校长、院长、教务处长等是教学管理队伍中的主要领导者,在整个队伍当中具有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在中职院校实际教学管理当中,存在一些工龄较长、年纪较大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在教学管理理念上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转变,对于新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接受能力也有限,且一些管理者现有知识已较为陈旧,缺乏对最新管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这些因素无疑会对教学管理的改进产生一定的阻碍和制约[3]。

四、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不足的改进建议

第一,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校建立的根本,是教学管理的重点对象。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管理,不仅仅包括日常秩序的管理、学习课程的管理,还包括所有教学活动与学生需求的管理。同时,将学生对教学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作为检验与衡量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与完善。中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当中,应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渗透到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贯彻到每一位领导者和教育者的思想当中,促进教育工作者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管理提供极大的便利。

第二,建立与完善教学服务机制。

从某种层面而言,中职院校既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服务形式。显然学生是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中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与完善教学服务机制是改进其教学管理现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它可以推动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突出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特点,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这一教学管理效果和服务机制的实现,需要教师明确服务主体,了解服务内容,掌握先进的服务手段,并对学生实施激励和惩罚机制,帮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对自我的不断调整与规范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学习习惯,从而对自身所在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给出一个满意的评价。

第三,建立优良教风。

教学活动作为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其开展效果对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风的优劣对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学习的好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教风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若教师具备良好的教风,则学生往往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相反,如果一个教师的教风较差,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既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给学校教学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因此,建立优良教风,发挥教师言行及人格品质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作用,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与成长,并通过良好教风树立学校美好形象,进而促进教学管理方式的改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现存的不足与改进,还需要相关人员与时俱进不断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全面做好各方面工作,积极引进具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先进人才,提高教育队伍的整体知识水平,重视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作用。在实现中职院校教学管理方式得到有效改进的同时,推动中职院校实现长足发展目标。

作者:孔凡玲 单位: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吕裕柱.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改进策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01:118-120.

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教学管理;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7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163-02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着研究生教育的新格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再继续承载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而研究生的基层单位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且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能够从传统的思想和管理模式,开辟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更加有序的开展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也成为了每一个基层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生基层管理单位的职能范畴

目前多数高校都采用的是二级管理的模式,研究生学院即为一级管理,主要是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进行设计,同时还要设定制定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正,同时还要能够与研究生学院的其他部门保持横向的联系和沟通,对工作上的宏观调控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制定,以达到教学管理的目标;而二级管理则主要是指研究生学院的各个基层管理部门,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能够坚决执行学校对于研究生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宏观政策,同时还要能够综合考虑学院的实际工作需要,对各项拟定的工作计划及部门间的工作进行协调,要保障学生的教育质量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并且积极探索与学院和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同时要负责对学院研究生日常管理、教育以及毕业的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生基层管理部门就是要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复试、导师管理、专业培养、教学安排、科研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撰写和答辩、就业指导等具体工作,进而保证校、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研究生的基层管理单位在这些工作中的自利,也更加有利于调动各个学院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对研究生的管理效率,进一步激发基层办学、教育和管理活力。

二、研究生基层管理单位的工作难点和重点

(一)建立并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并健全对研究生教学管理机制,能够大大的提高管理绩效。因为管理过程的状态以及最终的结果都是由管理机制所决定的,而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也多数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也是基层管理单位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

1、建立结构分明、层次明确的管理团队。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单位是学院,作为研究生管理的基层单位,其事务多、责任重。而各个高校也多数采用的是学院院长的领导下,研究生教学秘书以及研究生辅导员双重管理的方式,而这样的管理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已经不能够承载对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急需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优化基层管理人员队伍,明确人员的指责,促使各个管理机构运转更加灵活,提升基层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这也是研究生基层管理改革的趋势。

2、严格制定“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研究生管最为传统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坚决执行学校各项文件中的政策,但是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使得很多管理工作也无法像传统那样按章办事,一旦遇到规章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人为操作的随意性太多,这就导致研究生管理工作很多都无章可循,随意性的工作很多,如果想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且要对执行标准进行统一,促使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保证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程序规范、有章可循并且要快捷高效。

3、进一步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保障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因为管理类的工作其实弹性是非常大的,这不仅仅与研究生学院的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他们的工作热情密不可分。研究生基层管理单位在这样的一种体制下,基层单位往往缺乏自我监控和评价机制,即使有相关机制,其实施的力度也不够,因此建立基层量化的评估机制和管理工作考核,要能够对整体的教学管理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还要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这也能够大大的激发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且能够提升基层单位的管理绩效。要通过相关的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掘,并且要不断提出改进工作的良好建议,广泛采纳建议,以便于提升相关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保证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可持续进展。

(二)明确工作的切入点

要明确基层管理单位工作的切入点,这也是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更是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也主要是由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决定的。

构成研究生的人员比较复杂,他们的年龄也不一,其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研究生群体在人生阅历、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多重的差别。从整个群体的素质上来看,他们都是知识较为丰富的群体,由于其独立意识较强、思维敏捷、文化素质较高,因此就不愿意接受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满足其需求多层次的特点。

三、开展基层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教学管理服务理念

研究生基层管理单位的工作重心就是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以及为上级部门的管理进行服务。因此,对待教师,一定要尊重对方,遵循平等互助的原则,及时向上级反映问题,及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不推托、不拖拉、不推诿。而对待学生,应该要少训导多引导,切实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对待上级部门,则应该要多多的汇报请示,平时注意多多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了解研究生的整体情况,为上级领导的决策献计献策,变自身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随着我国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基层管理单位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从研究生的招生录取、专业培养、论文答辩以及就业指导等等方面,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良好的融入其中,要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能够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环节,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多级有效传输和实时共享,大大的减少了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从繁重的工作事务中解脱,大大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基础是对管理对象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管理,达到对研究生教学管理的预期管理目标和效果,同时这也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前提,更是所有工作中的难点,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研究生群体本身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离散性等特点,大大增加了教学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深入了解的难度,因此建立纵向班级或是学研集体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的集体是以研究生导师为核心,以较为相近的研究课题和方向为载体,突破固有按入学年份所建立的横向班级的模式,建立研究生交流较为频繁的集体,而这个集体就在研究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了解渠道,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需要时时与之保持网上交流或者是面对面的交流,要时常深入到研究生的寝室、课堂,积极和他们交谈、参加他们的活动,真正的关注和理解每一位学生,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四)寻求研究生导师的支持和配合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言传身教以及率先垂范等作用几乎涉及到了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多个方面,对研究生也形成了一种极为特殊的影响力甚至是约束力,因此基层单位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研究生导师保持有效沟通,及时通过导师了解研究生的情况,并且要适当听取和采纳导师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同时还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并要求研究生导师参与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是直接由基层管理单位的教学管理水平所决定的,如果每一个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者都能够坚持耐心细致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相信研究生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进而保证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青霞、赵会茹.研究生培养校院二级管理模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7-120.

[2] 李萍、刘红.研究生教育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探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11):69-70.

[3] 黄建民、罗庆生、赵小川.强化研究生教学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09):71-75.

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改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认识和建议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2日

一、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特点

1、专业性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所包涵的工作内容及特点要求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人员首先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熟悉高校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其次,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探索教学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和水平;最后,教学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地懂专业、懂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用专业化的视角去审订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更具有科学化、规范化、指导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2、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二级学院作为学校的基层教学单位,一方面办学理念与管理模式要与学校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二级学院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鉴于此,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既是一份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又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灵活性,实施人本管理。这就要求实际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在工作中要吃透有关方针、政策,头脑清晰,冷静处理问题,不夸张、不袒护,客观如实地反映情况;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为教师和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潜能。

3、服务性。教学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活动,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是为学院教学尽可能地提供帮助与服务。学院教学管理的目标应立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使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获得自尊和自信;同时,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制,给学生更多的自和选择权,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改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才。首先,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任务,如何安排好大学的学习生活,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尽快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二级学院可以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及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导师和班主任,帮助学生制定成才规划,并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选课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其次,学院可以通过强化学风,利用教师的道德风范、严谨教风以及渊博的学识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

2、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教师潜能的发挥。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资源,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教师的成长首先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但与学校和学院的激励机制、培养措施和成长环境有不可否认的关系。因此,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遵循激励、培养、尊重、关心教师的原则。既要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又要积极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人际和学术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

3、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为社会服务的价值。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这种服务往往是通过高校内部院系或科研机构所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来实现的。院系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专业布局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等等,直接关系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的大小。

三、改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

1、教学管理理念的革新。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要以面向基层、面向教学第一线、面向服务对象为原则,加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盲目性和经验性,实现由经验型管理转向科学型管理,由模糊管理转向透明管理的根本目的。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要养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好习惯,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新思想和思维,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不断思考新问题、拓宽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取得新成果,以避免低效、超负荷、重复、机械性的劳动,使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生动、严谨、活泼而宽松的人才培养环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2、在管理手段上做到刚柔相济。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保证。科学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而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还应坚持以人为本,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在规范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柔性与弹性,把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管理机制高效运行。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启迪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主体性,区别对待,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发展中自我启发、自我比较、自我提高。在教师管理上,应坚持“教学有方、教无定法”的原则,遵循激励、培养、尊重、关心教师的做法,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学院应积极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学术和人际环境,让不同类型和特质的教师对学院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空间,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及风格。

3、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传递,让师生更多地参与教学管理过程。信息的及时更新将会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广大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具体承担者,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体会最深也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学院教学管理者必须紧紧依靠教师,高度重视、认真听取教师提出的教学管理意见和建议,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管理。学院可以组织开展全院学生对学院、甚至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参与学院有关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评估督查任务,评价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工作,参与教学研讨与信息交流,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使教学改革工作更有针对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铁,王友群.关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有几点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4.

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范文第6篇

论文摘 要:在新时期下,如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学秘书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环节中的基层岗位,担负着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秩序、落实教学管理措施等重任。教学秘书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秘书能力结构分析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系(院)可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在教学系主任(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它明确界定了教学秘书的行政关系和岗位职责范围,高校教学秘书不是决策者,而是决策者的参谋、助手和执行者[1]。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需要将学校政策、领导意图、教学信息等准确而及时的传达到各环节。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将管理政策层层落实到各环节,并督促执行。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在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作好各类具体事务的协调沟通工作。管理角色的多面性,决定了教学秘书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一)公文处理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需要传达和协助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等。这就要求教学秘书熟悉公文写作知识、能熟练使用教学软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层层落实管理政策。 

(二)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协助主管领导制定教学计划、管理规定;定期安排教学检查、进行教学总结;落实授课计划;组织期末考试安排;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各类突发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应当熟知当前时期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弥补专业不足的劣势,更好地掌握教育管理的运行规律。 

(三)协调沟通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加强和学校多个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必要的时候给主管领导提供合适的建议,快速、准确、有效的协调解决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起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作用。比如:教学秘书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解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情况,教师课程教学的习惯等,在主管领导审核分配资源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建议。在排课时,做到最大化满足教师需求。在学生每次选课期间,会出现各种特殊的问题,欠费、模块学分修读不足、教学班人数上限不足、课程性质学分变动等。面对这些情况,就需要教学秘书熟悉每个版本教学指导书的变化,熟悉学校的相关制度,向教务处相关部门反馈问题、协调解决办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 

教学秘书在基层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其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秩序运行是否通畅。因此如何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充分给予教学秘书支持和信任。教学秘书工作繁杂琐碎,不易产生明显的成果,长久从事重复性的事务劳动,容易滋生消极怠工情绪。这就需要各级领导给予教学秘书充分的关心和信任,在必要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学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候,通常要花费大量精力,无法专心于教学管理理论研究,甚至难于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要激发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学秘书改变事务型的工作观念,应当适时开展业务再教育的研讨交流活动,启发思维、取长补短。同时,应当在职称评定给予教学秘书支持和肯定;在工资待遇上,应当等同于其他同等学历、资力的教职员工;关心广大教学秘书的切身利益,消除后顾之忧。 

三、规范教学秘书队伍管理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招生人数成倍数的扩张,二级院系的规模急剧膨胀,教务工作量成倍增长。因此,建议一支规范的教学秘书队伍,是保障教学管理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一)规范教学秘书任用选拔制度。长期以来,教学秘书在任用选拔上存在随意性。大部分教学秘书,专业不对口,上岗前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培训;大部分从业人员处于兼职状态,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兼职教学秘书事务。在教学秘书的选拔任用上,学校和学院领导应充分重视教学秘书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复杂性,严格把好教学秘书“入口”关,选择专业相关、能力、素质、学历层次等较高的人员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2]。 

(二)合理设置教学秘书岗位。针对目前高校招生人数急剧扩张,新专业增加的情况,高校应当就院系规模变化的情况相应地增减教学秘书岗位的人员配备。根据面向学生的学历层次高低、师生人数多少、专业多寡,配置1-3名教学秘书处理教学事务。其次,应当配置专职教学秘书。许多学校由于行政岗位编制的限制,教学秘书往往采取兼职的方式设置。教学秘书往往还兼职科研秘书、行政秘书等多种职务。诸多繁杂混合的工作,不利于教学秘书专注于教学管理工作,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今天,教学秘书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下,不断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建立快速、高效、专业的管理体系,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69-04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地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科专业不断地增多,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大,教学管理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仅从学校层面进行统一地教学管理,由于覆盖面过大也难以取得显著成效,有必要采取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满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然而,许多高校在学校层面上已采用信息化技术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但由于学校层面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学科和专业特色,不能如同学校层面信息化那样进行统一化管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二级学院仍然存在学校教学管理平台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在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不断提升的空间,有必要对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探索。

一、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按照学科或专业门类进行设置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立足于本学科和专业的建设,进行具体的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对上接受并执行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意愿,对下结合二级学院自身实际情况组织教学管理活动并监督教学质量,故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扩招给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致使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1.教学管理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自从1999年我国大学开始扩招以来,随着学生人数增加、专业增多、师资扩充,教学任务安排环节也在不断增多,致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不断增大,给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涉及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包括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学成果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等,还有许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正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还要协调教务处与二级学院、学院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显然,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繁杂且强度大,同时还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故必须借助现代信息化平台将其从繁杂的教学事务书面通知、电话通知等方式中彻底解脱出来,以提高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整个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

2.教学管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管理使用效率低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为了满足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需求,加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为教学管理人员购置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以改善传统的纸质办公条件。但是,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大部分都在各自的计算机上单独完成,其工作成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完全独立,且多以Word或Excel电子文档的形式零散存储,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安全性比较差,使得工作成果难以积累和传承,管理查询效率很低,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故教学管理过程实现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并规范管理教学文件资料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3.教学管理过程缺乏沟通与交流

多数高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渠道比较单一,一种方式是通过每个学期中间组织教学院长、督导组专家、教务人员、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来反馈意见或建议;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组织督导组专家听课和学生给授课老师教学评价打分来反馈意见或建议,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教学管理网上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广大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以增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为此,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二级学院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有必要构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建设资源,进一步拓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并与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对接,使得教学管理体系整体得以优化。

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方案

1.建设目标

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特点,充分考虑与学校层面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关联和互补关系,通过构建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学成果资料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学院公共信息管理等,实现无纸化办公;可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教学过程质量信息的反馈与处理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学院管理信息化平台可大大缩减教学管理流程,解决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事务繁杂及工作量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建设方案

以往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一般由多位教务员负责完成,每位教务员工作成果通常会产生大量文档资料,且数据信息完全独立,难以对这些文档资料信息进行查询、汇总和统计。通过学院教学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每位教务员工作过程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将会统一存储到数据库中,以方便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查询、汇总和统计。通过以上对二级学院当前教学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对以往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进行改善,具体工作运行模式转变如图 1 所示。

三、系统功能实现

1.系统平台构建

考虑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系统与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兼容,实现二级学院数据与学校数据共享,减少冗余,实现两个数据库的数据共享。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系统授予教务人员不同处理事务的职责,同时,该系统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部分教学信息。系统平台运行的网络环境如图2 所示。

2.系统功能设计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学院教学管理事务的集成平台,根据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分类,该系统总体功能可划分为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学成果资料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五大功能模块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目标,系统总体功能框架如图3所示。

(1)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

①学风警告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到课率不高(如迟到、早退或逃课)、不能按时提交作业或者作业剽窃现象严重、请假方面存在不正之风、上课多次睡觉、玩手机等情况通过系统及时上报,系统将自动汇总并反馈给学院教学科,学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比如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考试资格等。

②教师工作量管理:教师通过该模块核对教学工作量和津贴信息,若存在疑问可以通过系统将问题反馈给院办。

③教师教学资料管理:教师通过该模块提交教学大纲、授课日历、教案等。

④教学管理网上调查:通过该模块对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和政策、教学过程中教风和学风、教师在教学(如课堂教学、指导课程设计、实验或上机、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过程中教学质量反馈等与教学相关的事宜进行调查。

⑤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用于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⑥教学事务通知服务:通过发短信、电子邮件或QQ、微信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学事务信息重要时间节点的自动提醒机制,如重要教学会议参会通知、新学期开始第一周上课提醒、课程监考任务信息考前通知、国家法定节假日教务处调整上课时间信息等温馨提示,防止教学事故的出现,将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从打电话通知中解放出来,大大节约了教学事务通知的时间。

(2)教学档案资料管理

负责各类教学档案的整理和管理,教学资料如课程考试资料(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平时成绩单、实验成绩单、考场记录单、试卷分析单、成绩报告单)、课程设计资料、课程实验或上机报告、生产实习资料(日志、周记、总结、试卷、成绩报告单)、毕业设计资料(任务书、进度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说明书、毕业设计相关图纸、毕业设计答辩决议及成绩单)、教学评估和专业认证资料等,将其录入教学档案资料库,以方便各种检查或者教学评估时查询和借阅相关资料。

(3)教学成果资料管理

负责各类教学成果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将各类教学成果文档录入教学成果资料库,当需要查阅相关教学成果资料时,只需通过教学成果数据库设置查询范围进行自动查询,并可直接打印相关教学成果文档资料,提高了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以往手工查询方式出现的差错率,并避免了以往纸质教学成果资料长时间存放存在遗失或者破损等问题。

①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主要包括各类各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研究论文、教师主持或者参与教学建设项目等。

②指导学生创新成果方面:主要包括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比如,以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为例,在竞赛方面:指导学生获得各级“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高等数学竞赛、外语竞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工业工程改善创意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学生、指导学生申请专利等。

③其他方面:主要包括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获奖、青年教师课堂观摩教学比赛获奖、教师获得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优秀成果奖、中青年教师在实验技能竞赛中获奖、教师在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奖、优秀教材奖等。

(4)教学资源建设管理

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

①专业和教材建设:负责新专业和教材出版计划的申报、教材建设项目和优秀教材奖的申报,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填写相关信息,系统将自动汇总生成学校统一要求的格式,统一由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报至教务处。

②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负责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

(5)公共信息管理

①通知公告管理:用于学院各种最新通知公告,如: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工作例会、国家法定节日放假期间教学安排调整的通知、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等。

②学院教职工通讯簿:用于方便查询学院教职工的通讯信息。

③常用文件下载:用于各种与教学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文档与表格的下载。

3. 系统界面设计

根据系统总体功能框架结构,利用和HTML完成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和界面的开发,该系统主要运行界面如图4和图5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自身特点,通过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系统地应用有助于规范和简化日常繁杂的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轻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差错率,减少教学事故的出现,提高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推动教学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巍.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8-20.

[2]季燕萍.谈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者的素质[J].大学教育,2013(13):150-151.

[3]阎燕.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5):44-47.

教学管理问题和建议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有促进作用。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的实际,论述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制度改革对策

0引言

2O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以下简称信息员)制度。信息员制度是指学校及时、便捷地从学生那里了解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和对学生自己学习情况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密切师生联系、增强师生交流,以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管理的一项制度。我院于2002年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信息员队伍是为学院教学工作提供信息的组织,主要从事教学第一线信息(包括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专业设置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等)的收集、反馈,为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员活跃在教学第一线,随时反馈教学和与教学相关的各方面信息,使各部门领导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部门的教学和管理状况,对改进教学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该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信息员制度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本文试结合有关实践,对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问题进行探讨。

1信息员制度的作用

信息员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1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行信息员制度,可以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学生是教学的受众,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发挥信息员参与管理的主体作用,可以使教学管理者准确、快速地获取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教学主管部门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不可能经常深入第一线了解教学状况,平时难以监控教师的授课进度、讲课水平、调停课及迟到、提前下课等方面的情况,而通过信息员的信息反馈,就能随时掌握教学一线情况提高管理效率。

1.2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

实行信息员制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同步,信息员采集教学第一线的教学信息,对本班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或授课教师所在的系(部),据此,教学管理部门和系(部)领导可以及时掌握教师的真实教学状况,并做相应的处理。如:对反映较好的教师给予肯定;对反映“水平有待提高”的教师,再由督导组成员听课确认;对确实有问题的教师,可与其单独交流,并及时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每位教师都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讲课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说,在形成良好教风方面,信息员制度发挥了一定的鞭策作用,促使学生反映较好的教师做得更好,“水平有待提高”的教师不断改进,从而在全校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有利于良好教风的形成。

1.3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实行信息员制度,还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信息员是学生,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自身的学习状况十分了解,最具发言权,能准确了解和掌握学风状况,随时将不良学风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使得教学管理部门有根有据进行合理管理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2信息员的管理体制

2.1信息员队伍的机构设置

我院学生信息员队伍的领导机构是学生教学信息站。我院学生教学信息站主任由教务处副处长担任,下设两名副主任,由院学习部负责人担任。学院教学信息站秘书处设在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

学生信息员队伍由信息站站长和信息员组成。在学院信息站之下,每个系(部)均设二级信息站,各有1名信息站站长,由系学习部负责人担任。每个班级设有1名信息员,由学习委员或其他班干部担任。我院信息员的机构设置情况如图1所示。

2.2信息员的条件

(1)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2)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并具有参与教学管理的能力和积极性。(3)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并在同学中有一定的群众基础。(4)有奉献精神和尽职尽责的态度,能自愿牺牲一些课余时间,从事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3信息员的聘任

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聘任工作由教务处会同学生处及各系(部)进行,最后由教务处统一考核确定,并颁发“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信息员”聘任证书。由于每年都有一批学生信息员要毕业离校,所以信息员实行一年一聘制,可以连聘,学生毕业时自动解聘。

2.4信息员的职责

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收集全班学生对学院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定期填写《教学信息反馈意见表》,每两周向本系(部)的信息站站长提交一次;系(部)信息站站长整理汇总后,.1: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如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各班教学信息员可以随时分别向教务处和所在系部(部)反映。教学质量管理科由专人负责整理、统计和分析《教学信息反馈意见表》,及时反馈给有关领导、部门或教师。我院信息员教学信息收集、反馈与调控的流程如图2所示。

3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信息员制度有利于高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改善了学习风气,达到了学校和学生“双赢”的效果。但在信息员制度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如下一些问题。

3.1教学管理者、教师和信息员顾虑太多

教学管理苦担心部分信息员提供的教学信息不真实以个人意见代替整体意见,或带有个人情绪,结果导致教学管理者以偏概全,否定信息员提供教学信息的真实性。部分教师担心学生不懂教学方法和理论,不了解教学过程,对自己的评价仪凭主观意见而不科学,不能接受学生监督教师这一事实,对信息员心存芥蒂。部分信息员担心教师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所提出的教学意见,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受影响,因而不敢大胆工作,不去反映教师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3.2信息员素质有待提高

信息员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工作的,信息员队伍采用自愿参加、松散管理的模式,这就造成信息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例如,部分信息员不能深入到同学之中,广泛收集不同层面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能把握关键信息,致使许多有价值的细节信息缺失。少数信息员工作态度不认真,没有到同学中深入了解教学情况,应付这项工作,反馈信息三言两语,反馈信息的质量较差。部分信息员写作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不过关,对教学信息的报道的不够全面、深刻,给编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影响了工作效率。

4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学管理者、教币和信息员的认识

教学管理者要重视从信息员这条渠道获取的教学信息,对教学信息进行分析、辨别,不能囚个别学生的不实信息而全盘否定其他学生信息的真实性,也不能对信息不做全面分析而作决策。

由于误解,一些教师对学生教学信息员抱有戒心或存在对抗情绪,甚至把信息员看成监视者或是“教学特务”。应通过宣传,提高教师对信息员制度的认识,消除部分教师对信息员制度的误解和抵制情绪,使教师真正放下心理包袱,与信息员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对信息员反馈的意见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不抵触、又不盲从。

信息员也应认识到自己既不是监视教师教学活动的“秘密特务”,也不是学生任意发泄对学院、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不满的工具,更不是对教学纪律要求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成绩评定严格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进行打击报复的工具。信息员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的大局出发,准确、客观、公正地提供教学信息。

4.2不断提高信息员的素质

(1)改变信息员的聘用方式。学生干部担任信息员,责任心强,有较高的素质,又有一定的代表性,工作比较容易开展。但是,信息员限定在学生干部中选拔,在一定程度上又把希望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其他学生排除在了门外,无法满足这部分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热情。因此,应改变信息员的聘用方式,采取自愿报名方式。报名时由学牛本人提交书面申请和个人简历,经系部审核、同意后,由教务处统一组织面试,通过后方可正式聘用。从而把那些热心为学校和同学们服务、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同学凝聚在一起,为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同时又给学生干部之外的同学创造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2)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聘任仪式并不是单纯的形式问题,它可以激发信息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荣誉感。随着新老学生的不断交替,每一届新的信息员加入时,都应举行隆重而热烈的聘任仪式。在聘任仪式上,由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为信息员颁发聘书,并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通过这种仪式,强化信息员的责任意识,端正其工作态度。

(3)加强对信息员的培训。应每学期组织2~3次信息员培训工作。在培训中,为信息员发放相关的学习资料,让有经验的老信息员传授工作经验、介绍典型事例,并为新信息员提供一个问题解答场所,从而为信息员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不断增强信息员的工作能力。

4.3对教学信息进行实地调查

教学管理者要对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进行实地调查,以免被不负责任的信息员所误导,保证教学信息的真实性。在信息员队伍中,不排除有个别信息员不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以个人意见代替整体意见,或用信息员这个渠道发泄“私愤”的情况。所以对教学信息必须进行实地调查,以免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旦发现教学信息不真实,应马上取消信息员资格,并给以相应处罚。

4.4改进信息员的激励机制

对信息员的奖励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以精神鼓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在每学期的评优评先活动或评选奖学金时,信息员应优先考虑。同时,教务处应根据信息员反馈教学信息的数量、质量、出席会议以及工作表现等情况,每年对信息站和信息员进行一次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评选出“优秀学生教学信息站站长”和“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召开表彰大会。通过开会表彰,学校宣传栏、学校网页报道等多种渠道树立典型,激发学生参与信息员队伍的热情。

在精神奖励的基础上,每年应当给“优秀学生教学信息站站长”和“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奖励可分一、二、三等奖,一等奖比例在10%左右,奖励300元;二等奖比例在20%左右,奖励200元;三等奖比例在30%左右,奖励100元。

与此同时,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则应予以解聘,对违反有关规定或弄虚作假者,除予以解聘外,还应给予一定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