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精神病帮扶计划方案

社区精神病帮扶计划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区精神病帮扶计划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精神病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1篇

1.城乡低保成效显著。__市全面深化城乡低保管理工作,启动了新一轮城乡低保对象的动态清理工作,全面落实了低保动态管理机制。1—5月全市共新增城市低保 599户629人,减员376户391人;农村低保新增 1517户1821 人,减员739户1098人,月人均补助标准城市达 215.8元、农村达116.9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787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城乡医疗救助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了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建立了“一门受理、协调办理”制度,将全市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授权给入驻市政府政务服务大厅民政局窗口受理登记,方案形成后与社会救助股共同办理好大病医疗审批工作,简化了救助程序,提高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了救助对象覆盖面。一季度,城乡居民大病医疗累计救助 1825人、264万元;救助精神病患者新增37件,继续治疗 89件。资助民政对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市医疗保险,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养老服务事业建设工作。以条件成熟的农村乡镇中心敬老院为依托,建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个,开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重点支持新增民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300张、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50张;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10个。为推动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采用政府向各类养老服务组织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市27260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将民生工程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社区、敬老院等,正在组织实施。

1.烈士纪念园建设。拟建设烈士纪念园一座,建设面积75亩,计划总投资9800万元。墓区部分等一期工程于20__年9月开工建设,现投入资金6450万元,完成了工程量80%;纪念碑、纪念广场、入园梯步等二期工程已完成造价评审等前期工作,力争6月可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

2.__市康之源养老养生基地。计划建设养生养老基地一个,建设面积45亩。目前,重庆庚立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在与政府协商中。

3.__市__养生保健基地建设项目。计划建设国际康复调理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养生接待中心等40万平方米,拟建养老床位0.3万张。1-4月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目前已完成酒店 2号楼桩基施工,并修建完成承台,确定温泉设计公司,对酒店和温泉进行细化设计,道角弯路段完成酒店方向主体,基本完成整体工程的50%,确定多项酒店配套设备提供商,并达成初步协议,完成排水沟的建设工作。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__市下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3.5亿元,上半年确保完成任务1.75亿万。民政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项目办公室,结合__民政实际,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方案、倒排工期、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经过努力,1-4月基本完成了固定资产投入2亿元。

一是安全责任落实。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党代会、人代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落实了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层层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强化安全监管、隐患治理、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二是排查治理工作。我局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福利企业、光荣院、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殡仪服务站、救灾仓库等部门场所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提出整治处理措施。

一是明确责任。细化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其他成员“一岗双责”职责。进一步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主体,实行“分责、明责、定责”措施,实施责任分解,细化反腐倡廉重点工作责任;并分层签订责任书,实施党员干部监督、群众监督和服务对象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把责任制工作列入年度党务公开、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内容,实行“考责、督责、问责”举措,开展对落实责任制工作的重点考评、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加强落实责任制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督查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政法规教育和廉洁从政道德教育,把《廉政准则》、《__市党风廉政建设“一案双查”实施办法(试行)》、《__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与执行

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简称《两个办法》)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学习的主要内容。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不定期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主要通过典型案例学习、分析,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全体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严于律己,切实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三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执行市效能办各项文件和规定,在机关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外出登记备案制度、值班制度等制度;在服务规范方面,进一步细化本局《机关效能建设七项制度》;在工作纪律方面,严格执行规定,全面提高现代民政建设效能。

社区精神病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2篇

(一)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上级有关医改工作要求,总结三年改革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扎实推进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9.5万份,建档率达到96.9%,电子档案同步录入;深入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化管理,全县孕产妇和0-6岁儿童系统化管理率分别达到98.5%、95.63%;全面完成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深入开展慢病患者和精神病人管理,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相关患者病历档案,定期进行随访查体,相关病人管理率分别为85.6%、89.2%、82.5%。二是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使用基本药物,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其中,县级医疗机构基药配备占全部药物比例达到96.5%,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达到100%。去年6月15日,我县在12个乡镇卫生院同步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对卫生院使用的所有药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在此基础上,按照卫生院基药制度运作模式,今年3月份,我们在全县256个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截至目前,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药制度覆盖率100%,累计采购基本药物1650万元,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48.5%。三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发展水平。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全员聘用制度,明确岗位责任目标,12所乡镇卫生院岗位聘任率100%。深入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实行“双考核、双挂钩”,县局每季度组织对乡镇卫生院综合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满意度评价等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卫生院每月组织对工作人员的考核,把群众满意度、服务对象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将职工工资的40%作为绩效工资发放,与考核结果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全面落实“先看病、后付费”政策。3月20日,我们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政策,对于相关住院患者(医保范围内),无须缴纳住院押金,而是先行住院治疗,待患者出院时,信息结算系统自动扣除医保报销金额,仅交纳个人承担的少部分费用,有效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根据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要求,加强调度协调,强化督导落实,不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一是农村改厕工作顺利推进。今年全县总计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万座,在12个乡镇同步推进实施。加强督导考核,动态监督检查,不断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改厕任务19265座,完成率达96.33%。二是加快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根据上级有关工作要求,按照每所覆盖1500—2000人、步行不超过10分钟、“五室分开”等建设标准,新(改)建7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截至目前,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完成率达100%。三是统筹推进县中医院门诊楼改造暨能力提升项目。截至目前,门诊楼扩建工程全部完成(扩建600平方米),外墙涂刷真石漆已经完成(面积达2460平方米);内部装修工作全部完成,已投入使用。引进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各科室硬件设备已全部到位,全院职工的信息化系统操作培训、考核工作已完成,HIS系统、LIS系统、合理用药及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运行情况良好,电子病历和影响系统将于近期投入运行。积累计投资550余万元,先后购置了西门子彩超、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机、超声骨密度仪、动脉硬化监测仪、红外光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过敏源检测仪、比利时体外冲击波治疗仪、中频仪、除颤仪等设备11台(件)。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该院本月又新引进了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双温恒温培养箱、离心机、空气消毒机、麦瑞DC-8彩超等设备,现已全部启用。

(三)积极开展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

根据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和县委关于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确定2012年为全县卫生系统“深化医院管理年”,科学制定方案,强化督导考核,全面提高医疗卫生发展水平。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系统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管理体系,落实各级分工负责制度,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结合全县开展治理庸懒散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建立《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制度规定23项,对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和服务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强化日常监督和执行力度,狠抓制度落实。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考核机制,根据上级有关业务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定期对各医疗卫生单位依法执业、服务质量、医疗安全、服务态度、效率效益等工作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现场反馈,及时通报,并与年终绩效考核成绩相挂钩。三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每月组织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训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行医、医患沟通等为培训重点,采取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多种形式,突出学习效果,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开展教育活动15次。加强行风监督检查,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落实相关惩戒措施。畅通24小时举报投诉热线,严查各种不良执业行为,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四是加强环境建设。按照“花园式”建设的目标要求,深入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内外环境进行高标准改造,截至目前,累计绿化面积18500平方米,所有单位绿化覆盖率均达到40%以上。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动态保洁机制,确保医疗环境干净清洁。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展导医导诊、预约诊疗服务,增设夜间门诊、无节假日门诊,着力创建优质温馨的医疗卫生服务平台。

(四)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坚持将公共卫生作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规划范围内疫苗实施免费接种,各类疫苗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其中,麻疹、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等疫苗接种率达到100%;二是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传染病预测预警、疫情直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对重大传染病的实时监控,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各类传染病继续处于较低发病态势。截至10月20日,全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59%;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认真落实妇女儿童“一法两纲”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孕产妇和儿童系统化管理,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深入开展免费婚检,全县新婚男女参加婚检累计1950对,婚检率达到56.3%,位居全市首位;四是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在现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2个急救分站基础上,新建怀仁、龙桑寺2处“120”急救分站,进一步缩短了院前急救半径。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强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围绕职业卫生和医政监督两大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28次专项监督行动,累计出动卫生监督员2130人次,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监督医疗机构211处,规范75处,取缔7处,有效保障了群众就医安全。

(五)深入实施卫生强基工程。

一是市县医院承办帮扶乡镇卫生院发展成效显著。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4.21”会议精神,在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由市中心医院等9家市级医疗机构和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对口承办(帮扶)我县12所乡镇卫生院。实施以来,市县帮扶医院视对口卫生院为“分院”,在基础建设、规范管理、技术指导、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全面支持,促使各卫生院服务功能全面增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省委、市委调研组来我县调研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工作时,对帮扶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二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当前抓引进,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严格招录程序,顺利完成年度卫生人才招聘工作。放眼长远抓培养,5月23日至29日,举办1期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基层行管干部管理水平。继续深化重点专业人才培训、师徒带教等培训措施,截至目前,累计外派41名技术骨干到省内外医院进修深造。加强乡医培训,以乡镇卫生院为培训基地,以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预防保健知识为培训重点,截至目前,组织全县927名乡医轮训一遍,人均学习超过80学时,在岗培训合格率达到100%。三是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围绕“二制六统一”(即由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工资制;对村卫生室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收费管理、统一药品配送)工作目标,全面推进乡村医生职业化、医疗服务规范化、基本药物制度化、工作平台信息化等各项工作,整体工作推进顺利,为构建农村“10分钟健康服务圈”打下坚实基础。

(六)深入实施卫生惠民工程。

一是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县自2006年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质量推进”,农民受益率及受益面逐年提高。今年,全县累计参合农民524797人,参合率达到100%,人均统筹标准提高到3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240元,个人缴纳60元)。进一步提高报销补偿比例,在科学测算基础上,确定参合农民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85%,住院补偿封顶线15万元。截至10月底,累计补偿合作医疗费用14018.64万元,受益群众322784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到77%,位居全市首位。为进一步方便农民群众看病报销,我们先后与11家市级以上定点医院签订协议,使参合农民在我县和上级有关医疗机构就医实现即时结报。制定出台扩大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工作方案,通过实地考察和严格筛选,已经确定47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为新增新农合定点目标,目前正在开展相关设施设备配置工作,将陆续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二是深入开展农村儿童重大疾病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对5种儿童重大疾病(先心病、白血病、单纯性唇裂、脑瘫、血友病)和8种成年人重大疾病(宫颈癌、乳腺癌、血友病、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药性肺结核、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患者实行医疗救助,其中,先心病全额免费,其他病种新农合报销75%以上,确保群众受益最大化。截至10月底,救助重大疾病患者726例(其中,先心病18例,其他病种708例),累计减免各项医疗费用649.50万元。三是积极推出卫生短信服务平台。结合工作实际,与移动通讯公司联合,利用短信方式,每月为群众提供卫生资讯服务,提高群众健康防护意识,截至目前,累计发送短信68万余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及我县财力有限等因素影响,落实医改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难度较大,尤其在落实公共卫生项目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经费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从目前卫生系统从业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和服务能力来看,卫生队伍(特别是基层)整体学历层次偏低,拔尖技术人才较少,重点专业学科带头人不足,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卫生人才培养的机制措施还有待深化。

三是行业作风需要进一步强化。部分卫生从业人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标准不高,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要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组织开展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活动部署安排,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工作落实,并积极发掘推广新经验、新亮点,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要求,加强协调调度,及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按照规划进度完成建设任务。

(三)全面落实医改年度目标任务。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深入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各项工作,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按照改革目标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做大做强”县城的总体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解决社区卫生管理体制、房屋设施、人员配备等问题。同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发挥好“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年内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收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

(五)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做好对外出培训、师徒带教培训及乡医培训人员的跟踪督导,确保取得实效。

社区精神病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3篇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改革,努力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一)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深化医改的必然趋势,也是2014年十大卫生惠民项目之一,必须主动攻坚,积极谋划,全力推进。以取消“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合理确定改革范围、合理确定调价规模、合理落实补偿政策。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实合理的补偿政策。在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改革经验,梳理提炼工作亮点与创新举措,注意培植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继续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行医疗资源联合体模式试点。二级医院要与乡镇卫生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还要通过对口支援体系,拓展对口支援内涵,畅通双向转诊渠道。

(三)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以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为核心,探索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建立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加大人事分配自,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探索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对改革进度与成效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实时监督与综合评价,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进行。

二、着力改进医院服务

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重点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促进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四)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流程,针对门急诊服务、住院服务、围手术期关怀、出院服务等,通过预约挂号、简化门急诊和入院、出院服务流程、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和结算服务、导医服务等,促进服务流程的顺畅便捷。创新服务模式评价机制,促进流程优化再造,对候诊时间、服务态度、诊疗环境和操作规范等开展全程式体验,重视“患者体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预约诊疗开展情况的监测与管理,提高预约诊疗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2014年,二级医院与省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直连上线,专家门诊就诊率、患者预约率进一步提高。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4年,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在9天左右。

(五)广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实行弹性排班制,延长门诊时间。继续开展医务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开展“进乡镇、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农村、社区以及康复、养老等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打造科普志愿者服务品牌。继续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下级机构认可上级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的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分级分流和引导病人优先至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加强全市各二级医院、中心卫生院组织高年资医师每月二次的送医下乡活动,做好送医上门活动,争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血糖、B超、心电图等检查。丰富“健康大讲堂”内容。进一步做好“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周活动。继续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

(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着力搭建护理管理平台,动态反映护理人员工作指标轨迹,逐步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护士岗位管理试点,人民医院、中医院要进一步细化岗位管理实施方案,促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开展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改革专科护士市级培训资格选拔方式,完善各类培训方案,持续改进培训质量;改革年轻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方式,促进临床护理专科建设发展。开展专项检查和年轻护士能力考核。加强医疗机构护理队伍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岗位培训,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切实改善服务质量。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试点,将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2014年,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分别保持在85%以上,其中A类病房数不低于上一年度。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七)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实行各类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常态管理,建立健全重症病例病情评估、紧急会诊抢救、重点病例巡诊、远程会诊、特殊病例高级专家坐镇指导等各项制度,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规范院前急救医疗行为,开展院前急救技能比武和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推进院前急救提档升级。完善院前急救网点,做好为民实事工程。创新院前移动急救系统,优化急救流程,缩短急救半径,提升院前急救质量和效率。加快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尽快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统一受理、统一调度、就近抢救和快速反应能力。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规范化建设,加强院前急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等相关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方案和制度。密切关注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患有上述两种疾病且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救治的患者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薄弱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建设与管理;加强医院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和水平。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八)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修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科学布局区域医疗机构,促进优质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延伸。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事业。公立医院不得新举债建设。2014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例力争达18%左右。推进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检查检验中心、临床会诊中心等医疗资源集约化试点,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群众就医的可及性。

(九)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对周期内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动态考核。建立完善动态考核机制,努力提高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鼓励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医院积极创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大力发展儿科、急救医疗、康复、传染、精神等薄弱临床专科,制定并落实专科医疗事业发展规划,促进护理、老年医学、康复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十)加快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加快卫生信息化二期建设,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强势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区域业务协同,加快推动应用居民健康卡,尽早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不断完善卫生信息网络,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协同化、便利化,构建智能、惠民、便民、高效的卫生信息体系,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十一)支持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按照政府规划引导、行业提供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护理延伸服务体系建设,适度放宽规划限制,加快扶持康复医疗机构和护理院,使之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布局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鼓励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转型等形式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重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对养老服务的支撑,健全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养”融合的协作机制,加强业务协作,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加强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推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继续转型建设老年护理院。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加快促进医院转型发展,在天汾西宁、东元、向阳、聚南、寅阳建设老年护理院(因病托老病区)基础上,拓展服务,增加床位。

(十二)全面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健全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对接机制,实施对口支援目标管理。重点加强以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人员、技术、管理为重点的城乡对口支援工作。二级医院要落实定期下派任务,结合受援单位特点,重点加强“科室对科室”帮扶,带动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鼓励二级医院建立整合型医疗团队,探索建立以疾病或系统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覆盖、无缝隙”对接。按照既定的对接关系,选择2个以上特色专科,派出相应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义诊活动,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二级医院要强化对基层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建立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派院长、骨干医师制度,实行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四、着力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规范实施医院等级评审,促进持续改进。

(十三)强化医疗机构准入与日常监管。严格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管理。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工作督导检查。强化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日常监管,修订完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记分管理制度,依法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医疗机构管理信息化,加强医疗机构信息数据报送管理,完善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提高数据查询利用效率,推进医疗机构执业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十四)强化执业医师和护士准入与管理。依法加强执业医师和护士管理。严肃查处医师、护士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加强医师资格考试、注册、执业、定期考核全程管理,逐步实现全程管理信息化。完善医师注册管理,加强动态监管。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启动医师执业行为记录记分管理。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严格护士执业注册和执业行为管理,落实各种身份性质执业护士同岗同酬制度。

(十五)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医疗技术的准入、退出和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专项检查。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准入管理。严格实施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加强质控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质控各专业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质控和监管力度。完善质控指标体系,加强质控信息的反馈,完善质控信息系统,逐步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

(十六)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切入点,落实“三合理规范”,扩大管理覆盖面、专业及病种。二级公立医院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药占比,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临床路径信息上报制度,开展临床路径应用情况评价,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和水平。

(十七)持续加大基础管理力度。以落实核心制度、基本规范、“三基”训练为重点,狠抓医疗机构基础管理。继续开展医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每季度不少于1次,并及时通报。继续开展门诊和住院病历、处方质量检查,组织医政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活动,强化基本制度、规范落实。开展医嘱处方、病历、影像等诊疗行为的公开点评,每季度不少于1次。继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三基”考试,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检查,加强医疗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盲区。

(十八)加强医疗机构药事和临床检验管理。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辅助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的临床应用管理。大力推进临床药师制建设,加强临床药师培训,提高临床药师能力和水平。加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建设管理。切实加强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管理。加强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突出重点科室,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使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使用更加规范。强化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督查;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进一步细化互认要求,扩大互认项目;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管,减少和杜绝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十九)规范实施医院评审评价。健全医院评审员库,开展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同质化市级医院评审员队伍。全面、规范开展医院评审和复核工作。建立等级医院评审跟踪点评机制,对评审周期内医院运营与管理情况开展实时评价,加大日常考核成绩在医院评审得分中的比重,努力杜绝评审前突击、评审后松懈的情况出现,确保医院规范管理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将PDCA循环管理理念体现在医院管理的每个环节,做到长效管理,持续改进。

(二十)实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完善目标性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开展医疗废弃物管理情况的明查暗访,严格医疗废弃物分类、暂贮、收集、运输等全程管理规范,落实集中处置规定,严防流入非法渠道,规范未经污染的塑料输液瓶等耗材管理。加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备,组织开展岗位培训、中青年骨干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落实《省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机构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模式。

(二十一)加大医疗广告管理力度。加强医疗广告的监督检查。完善医疗广告监测制度,强化广告审批回访跟踪制度,建立医疗机构不诚信“黑名单”。加强与工商、宣传、公安等部门信息沟通,及时通报并公示违法违规医疗广告查处信息,形成监管合力。继续组织开展打击违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违法医疗广告,及时公开查处信息,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十二)严格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加强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无偿献血,完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机制,动员全社会支持并参与无偿献血工作。拓展无偿献血招募模式。组织开展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相关人员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闻舆论引导和临床合理用血培训。开展无偿献血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强化血液安全管理,落实血液质量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稳步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采供血机构核酸检测目标管理。进一步规范互助献血工作,严厉打击利用互助献血组织非法献血的行为。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加强医院输血科能力建设,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专项治理活动,力争全市医院临床用血总量与上年持平。

(二十三)开展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大力弘扬“崇德敬业,守信笃行”无红包精神。完善长效机制,加大“红包”行为惩戒力度。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严禁医务人员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接受企业捐赠资助外出旅游,严禁开单提成,严禁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坚决查处乱收费、大处方、开单提成、因不负责任导致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事故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广泛开展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卫生行风评价机制,强化结果运用,调查结果与医院管理评价相融合。规范院务公开内容,加强科学管理,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患者的监督。

五、着力深化平安医院建设

平安的医疗环境是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的期待,要通过平安医院创建,在全社会传播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护人员的正能量,促进医患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推动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

(二十四)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严厉打击伤害医护人员的行为,加强医疗机构治安责任和安全保卫工作。健全完善警医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制度防“四位一体”建设,提高医院安全应急防范能力。加强坚决打击“医闹”行为。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医院内部安全管理调研督查,提高医疗机构安保技能,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避免伤害医务人员事件发生。

(二十五)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严格执行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严格投诉管理,落实首诉负责制。继续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运行机制,提升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依法、及时、规范处置医患纠纷,涉及赔偿或补偿金额超万元的,必须引导至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或人民法院进行处理。创新完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医患沟通谈话室建设,组织开展沟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制作沟通技能视频指南读本,提高医务人员沟通处置能力。

(二十六)进一步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建立医疗风险基金制度,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在参与医疗责任保险的同时,投保医疗场所公众责任险、医务人员意外伤害险等其它险种,提高医疗责任保险的抗风险能力。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指导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工作。充分发挥医疗纠纷处置专家讨论分析机制,对经医疗鉴定、专家分析确实存在管理及质量问题的医院和相关人员,落实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及告诫谈话制度,充分吸取教训,确保质量安全。

六、着力推进其他医政工作

(二十七)加强干部健康体检、医疗保健工作的动态管理。健全完善干部保健规章制度,建立跟踪服务、电话回访、信息提醒等便捷服务举措,不断促进各类健康体检机构设备、人员、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提高定点干部保健机构科学保健、健康管理水平。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征兵体检、招生体检等工作,规范开展医务人员技能培训,确保体检工作质量。加大对医疗机构体检工作的规范管理,定期开展医疗机构体检质量抽查评估,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

社区精神病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4篇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现状

(一)阿克苏市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情况

截止2011年,阿克苏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222个工作人员,医生48个,占总工作人员的21.6%。护士65个,占总工作人员的29.3%。全科医生74个,占总工作人员的33.3%。全科护士31个,占总工作人员的14%。预防医生4个,占总工作人员的1.8%。从医护人员的学历水平指标来看,该市的医生本科学历占47.9%,大专学历占47.9%,中专占到4.2%;相比而言,护士的学历以专科及以下水平为主,占到89.2%,本科学历人数占到10.8%。

(二)阿克苏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情况

阿克苏市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有1000平方米的医疗用房。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一些基本的血糖仪、血压计、听诊器、电冰箱、疫苗标牌、冷藏包、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等诊疗设备和预防保健设备。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主要工作

阿克苏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测量血压,并重点为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按照国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目标是2011年城市建档率达到50%。目前阿克苏市全城区共建立健康档案人数183705人,建档率70.37%。电子建档案160194份,建档率61.37%。5个社区服务中心除了基本的建档工作,还完成了以下工作内容:对高血压、糖尿病进行随访,确保每年随访4次,指导患者正确就医,向居民宣传健康教育及卫生防疫知识,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达到了4.4万余人次;为0~36月婴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为辖区的孕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两次产后访视;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进行免费常规项目体检;对辖区的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月一次对他们进行随访康复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学历不高,综合素质偏低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阿克苏市全科医生和护士的比例约为1:1.3。与国家标准相比,阿克苏市的医护人员结构基本合理;现阶段我国医护人员基本学历平均水平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但从阿克苏市医护人员学历指标可以看出,该市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以专科及以下学历为主,与国家现阶段医护人员的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阿克苏市的医护人员缺乏定期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再教育,存在医护人员普遍技能水平偏低的问题。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不足

阿克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需要的基本设备严重不足。目前这些服务中心仅有极少的诊疗设备和预防保健设备,而卫生部、国家中医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中规定的辅助检查设备的配置严重缺乏,如该市五个社区均没有急救车等,最终造成该市五个社区医疗服务功能单一,难以组织有效的疾病监测和健康促进活动,甚至容易出现误诊,使小病变大病,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这也给大医院的资源配置带来严重压力,并导致大医院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不完善

阿克苏市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逐步按照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标准化等要求提供医疗服务,但其在卫生服务管理方面中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办公设施落后,医疗信息的录入和保存只能采用简单的手工记录,信息化程度很低。(2)医院对分科室管理意识不强,五个社区中心均没有设置基本的科室,对相关人力资源的配置安排也未做到岗位需求和其实际医疗技能相匹配。(3)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同时领导者没有及时监督、检查下属的工作,造成整体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4)工作人员的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不足,卫生服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对策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建设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核心。要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提高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就必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1)要加强对全科医师、护士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符合岗位要求。(2)积极发展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广泛吸引高素质人才走进基层,服务社区。(3)充分吸纳应届毕业生,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活跃人才队伍,保证人才梯度向上发展。(4)建立帮扶带教机制?,让优秀的人才指导基层医疗工作,提高社区整体医疗水平。

(二)增加资金和设备投入

资金是卫生建设的重要基础,国家应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对阿克苏市的社区卫生资金投入。(1)引入市场化机制,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当地企业和个人资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的建设。(2)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支持,扩大对医疗服务费用的划拨比例。同时,应组建第三方机构对诊疗设备和检查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3)健全社区卫生建设补助制度,各级政府要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适当给予补贴,并随着政府财力增长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三)完善创新管理体制

针对各社区的不同需求,实行特色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案。(1)优化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机制,采取科室分块化的管理,加强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采用短期学习和集中脱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学习专业业务知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2)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深化改革激励制度,形成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奖勤罚懒的内部运行机制,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3)适时研发和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一套医疗、健康教育、慢病与康复、保健、预防与计划免疫、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功能的服务软件,实现诊疗业务数据和健康档案的数据共享,实现一次录入多次使用。真正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信息的安全性、稳定性、易使用性。

【参考文献】

[1]丹,林梅.浅谈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资讯,2011(7):232.

[2]李洪玲.社区卫生服务的展望[J].泰山卫生,2009,33:16-17.

[3]丛庆美,孙爱国,肖辉川,刘新荣.威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7):100-101.

[4]谢显慈,陈艳,郑联.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及浅析[J].医学与社会,2011,(2):116-118.

社区精神病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5篇

一、组联工作:我县一直十分重视各级残联组织建设工作,把有人办事作为残联工作的头等大事,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全县18个乡镇、366行政村、10个街道居委会,全部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做到了人员到位,制度建全,工作职责、统计列表上墙;建立了电子档案并报市残联组联部备案。举办乡村残疾人工作者业务培训2期,受训人员211人次;县职中、县三中及乡村中小学的师生组成的助残志愿者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碘缺乏病日、精神病防治日进行了扶残助残活动和广泛的普法和专项宣传活动。18个乡镇还派出由公务员组成的志愿者工作队,协助县残联的“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确保了我县“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和残疾人数据库录入工作的按时、高质量完成。同时由于县残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基层残联的共同努力,我县“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非正常现象;县残联配备残疾人干部的工作也在请示运作中。

二、维权工作:残疾人保障法的贯彻落实一向是我们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三年大变样”中,凡涉及残疾人切身利益的事,人大、政协的有关部门都要过问,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三年大变样”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11月战海残疾人姚良与保险公司发生投保纠纷,在法律顾问袁斗一的积极努力下,回经济损失1500元;“三年大变样”已来,我县及时调整了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把“三年大变样”办公室领导做为重要成员,协调有关部门,在新建、扩建的主要建筑物建立无障碍设施,并在新修街道两侧铺设盲道5000米。县电视台的“曝光台”栏目还就车辆、货物挤占盲道进行过专门报道。在主要街道标牌上设置了盲文。

三、康复工作:一是认真实施了市“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方案。在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后,每年还要进村入户进行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康复档案,并及时准确的将情况上报市残联。二是白内障复明项目。两次配合宣化眼科医院在全县筛查患者302人实施白内障手术52例。三是“国家彩票公益金”救助项目根据省市下达的任务标准做到了人员落实、救助到位。建立健全了救助档案,并及时上报到市残联康复部。四是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完成盲人定向行走5名;智力儿童康复训练2名,并对家长进行了培训;训练肢体残疾人1名。完成了年度康复训练的各项任务指标。在乡镇村依托各级卫生组织形成了康复服务网络,做到了有训练场地、有专人负责。建立了全县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康复训练和康复服务档案。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为创建康复示范县而努力。

四、康复指导中心工作。根据市残联的要求和培训计划,我县于12月2日在残联四楼会议室举办了社区康复员培训班,18个乡镇的理事长、社区康复员、10个康复站的康复员等40名人参加了培训。市残联康复部领导和251医院的专家到会做了专项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还进行了考试,全体参训人员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县残联将培训与考试情况建立了专项档案,为今后乡镇对村级康复员培训打下了基础。对此次培训活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其及时的在了政府网上。

五、用品用具供应工作。一是县政府主管领导十分重视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的建立工作,多次亲自过问筹备情况。现在场地已按市残联的要求准备就绪,只是具体器具尚未到位,我们正在积极向 省市残联争取。二是建立了救助残疾人的有效机制,根据需求调查摸底情况,积极和有关部门联系,为残疾人争取需要的辅助器具共计80件,其中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的12件。三是完成了假肢需求的筛查和上报工作,并协助市残联用品用具中心完成了普及型假肢安装(2例)任务。

六、宣传文体工作.1、在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期间,由县主管领导带领残联、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到乡镇对10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慰问,送去慰问金1000元,慰问白面,大米各10袋;全县共张贴标语41条;县电视台播放了专题节目,并加配了字幕;各乡镇以及县职中、三中,也积极开展了为残疾人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2、按时按量完成了两刊订阅工作;我县二台镇马启贵同志在张家口日报刊登新闻稿件8篇,其中《沃土催生、帮扶促长、二台镇近百名残疾人创业增收》等反映残疾人生活、反映残疾人工作的稿件2篇。3、积极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一法”“一条例”的知识竞赛活动,我县选手在决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4、其他宣文工作。一是我县设有盲文专柜和有声读物的县图书馆,因城市建设已被拆迁,新的图书馆有望明年落成。二是随着我县三年大变样工作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文化和生活品味有了很大提高,文化进社区和红领巾助残已成为精神文明的标志和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红领巾助残蔚然成风。三是建立健全了残疾人特殊人才库,并根据他们的特长将其作品以及技能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推荐。我县残疾人郝鸿刚的书法、绘画作品,多次在河北省书法绘画展上获奖。五是我县残疾人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十分涌跃,的“燕赵残疾人运动员万人海选活动”中,我县有3名残疾人入围,我县小儿台乡的残疾少年张建国还被选送到省残联接受专门训练。六是我县组织开展了残联成立20周年活动。并组织先进材料,推荐典型人物参加市残联庆祝残联成立20周年全部活动,受到了市残联有关领导的肯定。我县的袁斗一等13名同志还受到市残联的表彰。

七、教育扶贫工作。1、我县历来重视残疾儿童的教育工作,全县共有71名残疾学龄儿童,已入学的64名,占学龄儿童总数的90%,达到了全市平均水平。今年我县又建成了特教学校,招收残疾学生35名,填补了我县残疾人教育工作的空白。同时建立健全了残疾青少年助学制度,每年中高考期间,县残联汇同教育部门都要对残疾考生进行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前做好对残疾学生资助的准备工作。今年共资助残疾大学生8名。初高中残疾学生10名。2、,县委、县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副科(乡)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活动的通知》,全县18个乡镇、76个单位的274名正副职领导帮扶274名贫困残疾人,建立了“一帮一”扶贫档案,包扶人与包扶对象签订了责任书。3、关于协调有关部门为残疾人贷款到户的工作,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协调,但资金至今仍未到位。4、今年我们又组织危房改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危改工作的效果进行了跟踪检查,进一步巩固了危改成果。5、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县乡村的无依无靠的残疾人全部进入了养老院,做到了老有所养。同时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

八、就业与培训工作。1、今年以来我县依托劳动就业部门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共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150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37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或进行了就业登记。2、今年我县上报参加盲人按摩培训人员2名。3、完成了个体从业人员调查摸底和上报工作,补助金已足额发放到补助对象手中。4、积极开展了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保障金增收工作,通过年审和检查,促使5个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6名,对安排残疾人未达到比例的增收入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50449元。完成市残联下达的指标。

社区精神病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社区为本; 抗逆力; 预防策略; 社工项目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5-0084-07

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高发。而由全国“农村留守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课题组对8省市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进行调查后报告指出,在各种犯罪动机中,由于学业受挫、家庭冲突和经济受挫而犯罪的比例高达45%[1]。因此,帮助面对挫折或逆境的农村留守青少年,提高其抗挫折能力或抗逆力,是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微观路径。本文基于对传统抗逆力干预思路过于个体化与心理化的反思,通过实施以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提升为介入焦点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分析其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以对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提供循证研究,并进而观察中国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模式、资源与发展方向。

一、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与抗逆力:文献回顾与服务设计

所谓抗逆力(resilience)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即一个人遭受挫折或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选择及应对,在逆境中保持健康、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能力[2]。随着社会的变迁及风险社会的来临,个体所遇到的危机事件与不确定性越来越多,需要增加社会公众对于风险与挫折的应对能力,阻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及行为的发生。从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探讨到近年被国内学者引入国内实践,抗逆力理论已经成为了针对特殊对象与弱势群体进行实践干预的重要理论范式。

抗逆力理论受到青少年犯罪研究专家关注的重要原因是,可以用抗逆力理论来解释传统挫折侵犯范式的理论不足,即为什么有些人受挫后出现攻击行为而有些人则并没有出现?如1985年美国心理学家加梅齐(Garmezy)对伦敦6个贫民区域的数个家庭进行了跟踪性研究,发现虽然这些家庭的生活环境充满了诸如、犯罪、精神病亲属、家庭暴力、恶劣的生活空间等不利因素,然而父母对孩子表现出了弹性的管教与反应态度,比如关注子女在校学习成绩、注重维持良好的家庭气氛、给孩子灌输对生活与人生的积极价值观等,使得这些子女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攻击或犯罪行为[3]。林光缇(R.Linquanti)也指出,如果具备抗逆力,即使身陷明显的压力和困境中也不会发生诸如物质滥用、精神不健康、犯罪等问题[4]。其他的研究也证实,青少年个体抗逆力的强弱与青少年是否犯罪密切相关[5]。

基于抗逆力理论提供的新视角,不断有学者将抗逆力概念引入到青少年犯罪实践工作中,试图通过提升抗逆力来预防青少年犯罪风险。如加拿大学者迈克・安戈尔(Michael Ungar) 运用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叙事疗法及建构主义视角,来帮助高危青少年挖掘和唤醒自身潜在的抗逆力,以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心理失调的发生,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6]。布洛克(Block)也通过青少年朋辈、家庭及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对其行为进行干预,明显地减少了问题青少年的偏差行为[7]。我国内地学者田国秀、范燕宁等也做了一些尝试,从提升或恢复抗逆力的多个视角,对问题青少年、未成年劳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青年群体进行了实务干预工作,使这些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挫折坚忍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不良情绪和负向感受的调节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变[8,9]。由于这些抗逆力研究的不断深化及其影响力的逐渐扩展,青少年犯罪预防方面的理论研究重心也在发生调整,从过去强调控制、惩罚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强化抗逆力的模式,转变为关注高危青少年的个人优势与未来发展的模式。

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实践努力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心理学的色彩还非常明显。从目前所采用的大多数干预方法来看,着重对青少年人格与认知的重塑,重“辅导与治疗”而轻“服务与支持”,主要用心理治疗的方式,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手法的系统介入,容易陷入“方法为本”或“问题为本”的狭隘视角[10]。其次,干预设计微观化而脱离地方宏观社区实践,偏离社会工作原初的专业使命[11]而导致所谓的外在社区环境支持流于形式。而对抗逆力的提升除了要从心理学上进行认知人格干预外,还更加需要关注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最后,对青少年抗逆力的服务模式仍然是一种单一的服务方式而缺乏整合性的服务方案,仍然过于关注个体而缺乏个体与系统的持续互动。

基于以上思考,本文试图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将既有的抗逆力模型加以本土化,并以一个农村社区为本的(rural community oriented)、整合性的服务框架来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加以干预,使之更加具有操作性及可复制可推广性,其框架与模型见图1。

图1整合性、农村社区为本的抗逆力提升模型

根据抗逆力理论,当个体在面临外界的风险和压力事件时,抗逆力会与外界危险因素相互对抗,当抗逆力能够抵御外界风险因素时个体就能维持原有的系统平衡,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而当抗逆力不足以抗衡外界风险因素时就会出现个体生活紊乱的状态,甚至有可能走向越轨与犯罪行为。因而要预防青少年犯罪风险,就有必要提高青少年的抗逆力。从上述服务框架设计来看,抗逆力主要从内部保护因子与外在保护因子两个层面得以体现。内部保护因子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同理心、责任感、挫折耐受力、社交能力、冲动控制力等特质。外部保护因子分为三个层面,即家庭、学校与农村社区。家庭在抗逆力中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家庭气氛、亲子关系、沟通方式等;学校在抗逆力中的影响包括学校文化、师生关系、学习压力、管教方式等;社区在抗逆力中的影响包括农村社区环境、农村社会风气与民俗、农村社区支持、朋辈群体等因素。

二、抗逆力视角下的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干预项目过程分析

(一)服务项目的背景

出于服务基层农村社会及拓展实习空间的目的,笔者利用高校资源与FJ省XM市A镇农村社区合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与营造活动。A镇属于一个典型的大型农村留守社区,大部分劳动力进城务工,留下了众多仍然在家接受教育、或辍学在家又未到工作年龄、或各种原因无法随迁入城的留守青少年。该镇户籍人口中14~25周岁的青少年有337人,而所谓的单亲、辍学、隔代生活、归正、闲散等“问题青少年”却有近90名,特别是该村近年已连续发生了几起牵涉到留守青少年的案件,因此留守青少年问题成为A镇特别重视的议题。镇政府干部及众多村民对此都有较为强烈的担忧,认为虽然现在很多村民进城务工赚钱,在经济收入上的确有了提高,但在家庭照顾与子女教育上却力不从心,赚的钱是建立在失去上一代与下一代的基础之上。特别是留守青少年的教育上,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辈根本无法管教,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很容易收到不良影响,变成问题青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对于高校合作试图改善村庄目前面临的留守青少年状况有极大的热情。在与A镇的接触、调查与评估后,笔者与指导的学生及农村社区工作者以上述抗逆力模型为框架,设计了一系列的农村社区工作服务项目,以减少A镇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风险。

(二)项目服务总体过程

因此,这个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提升项目属于A镇新农村建设活动中的一项青少年社会服务子项目。项目名称为“逆风飞扬”。项目首先根据相关研究并结合上述模型制订了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量表,对该镇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失学失管、有过偏差行为的留守青少年对象共50多名进行了测试,筛选出抗逆力比较弱的14名留守青少年,再根据自愿加入的原则,最终选择出8名留守青少年参加这个提升项目,他们的基本情况见表1。

1.基于内在保护因子的个案工作介入。在留守青少年个体层面主要采用了个案管理、成长困扰辅导、抗压小组等方法,以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同理心、责任感、挫折耐受力、社交能力、冲动控制力等特质。项目社工首先运用个案管理模式,通过探访、谈心、帮助做农活、辅导作业、上网培训等分别与这些留守青少年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让留守青少年及其家庭对社工产生信任感并表示愿意配合项目的要求。在对项目留守青少年的个人与环境资料进行搜集、分析后加以评估,为这些留守青少年制订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社工针对留守青少年的资源与生态系统进行了走访与了解,为整合这些资源与系统做好准备工作。针对这些留守青少年个体普遍存在的与父母关系淡漠、祖辈缺乏权威、受挫感强、易冲动、不愿与人交住等状态,社工通过“心声话你知”、“我的优点你来说”等小组活动等方式为他们开展了成长困扰辅导。社工还特别组织他们进行抗压小组的活动训练,以增加他们的抗压能力。在抗压小组活动中,社工努力通过为留守青少年组员营造一个真诚、有尊严和温情的小组气氛,积极引导他们归纳自己的优势,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优缺点、个性、人际沟通和生活目标等内容;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留守青少年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实现自我接纳、增强自我尊重与自信,学会勇敢面对自己的短处同时欣赏自己的长处。同时,还希望这几位留守青少年在这样一个互助团体中培养归属感和接纳感,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倾听、体察和关心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基于家庭支持系统的修复与再造。留守青少年家庭层面是项目的工作重点,社工通过开展家庭治疗对家庭结构进行调整,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关系加以调整,加强留守青少年与在外父母之间的联系。对于大多数留守青少年来说,家庭主要的问题是父母关系松懈、缺乏沟通、隔代教育方式不当、祖辈权威缺失等。针对这些问题社工一方面通过留守青少年开展“写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每周免费电话日”、“给爸妈留视频”等活动,要求留守青少年主动与城市父母联系,将心理想法传达给父母;另一方面社工通过电话与留守青少年的父母取得联系,将告知他们的状况并要求其父母增加联系的时间,尽量多找机会回家看看。通过这些形式社工帮助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青少年之间重新建立起新的沟通形式,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与家庭环境,以提升家庭保护因子。对于有残缺、变故或较大经济压力的留守家庭,留守青少年由于缺乏家庭支持关爱易导致感情冷漠、孤僻、攻击性强的性格,因而社工主要通过村庄资源链接、福利支持及危机干预等方法帮助青少年减轻压力感与挫折感,提升保护因子,如为符合条件的留守家庭申请低保、村干部定时探访、农忙季节农活支持等。针对祖辈权威缺失管教无力的问题,社工组织留守青少年进行角色扮演,要求留守青少年从爷爷奶奶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爷爷奶奶的不容易。此外,要给留守青少年的祖辈进行教育技巧讲座,传授隔代教育的经验与方法。

3.基于“生―师”支持关系的学校社工干预。针对6位仍然处在义务教育阶段但辍学的留守青少年,学校层面的主要社工方法是教师工作坊、建立留守档案、学业辅导等多种形式。失学导致失管,对农村留守青少年来说,学校对其行为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但由于现在“读书无用论”倾向的抬头、学业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约束、农村学校管理松散等原因,许多留守青少年不愿读书而辍学在家,这是留守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项目社工认为让辍学留守青少年“重返校园”是提高其抗逆力的关键。而农村学校干预首先要调整学校教师对留守青少年的关注度,把以往由“师”为中心的工作关系改变为以“生-师”为导向的支持关系。因此采取了A镇初中教师工作坊的干预方法,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教师的认知来建立教师与留守青少年的良好互动关系。由于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功利性与应试性的理念,由于留守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太理想且比较难管理,因此有些老师对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有意识地忽视甚至排斥。因而社工在A村教师工作坊中通过案例介绍、故事分享、角色扮演的形式让老师对原来的一些做法加以反思。教师们参加完教师工作坊后普遍认识到自己原来在学生的成长中除了学习以外能够起到如此大的影响,认为不仅应该关心留守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心他们的全面成长。在此之后A镇初中教师为这些留守青少年建立了日常表现档案,从情绪、身体状况、生活、学习情况等多角度进行观察,既能够及时发现留守青少年出现的风险,也方便外出务工父母细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老师还在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学习小组、技能小组过程中,要求留守青少年积极参加,并要求成绩好的同学与他们结成一帮一的支持关系,强化他们的学习生活,增加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兴趣。

4.基于农村社区为本的社会保护双向服务。A镇社区层面的保护是项目的核心内容,项目试图将农村留守青少年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两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各种社区服务活动来加强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保护因子,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村庄资源参与留守青少年保护事务反过来促进村庄社区环境的改变、农村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特别是农村社区自身能力的提升。后一层面看起来与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提升并无直接关联,但却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作用于农村留守青少年。因此,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工作内容,一是A镇服务于留守青少年,二是留守青少年反向服务于A镇,这种思路充分体现了一种社工整合的目标及以“社区为本”的原则。(1)是A镇正向帮助留守青少年抗逆力提升,如A镇法制宣传、A镇福利计划、社区支持等工作,主要通过这些方式来搭建提升留守青少年抗逆力的社区互动、互助支援平台。首先A镇政府根据这些留守青少年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福利支持,如办理低保、农忙支持、费用减免等。其次社工在A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走访了A镇内的相关组织和机构,让他们了解了留守青少年帮扶的意义及现状,并希望他们参与到帮扶的整个过程中。在这个基础上组织成立了由A镇热心人士、教师、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知青帮”社区组织,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与这8位留守青少年结成对子进行一帮一的支援活动。社工在这个过程别注意培养村民的公共事务意识与参与意识,提高A村凝聚力。之后又在A镇的一位大学生村官提供的一个办公室内成立了留守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一些有益于留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科普、文娱活动,将留守青少年从不良娱乐文化、过度网络生活中摆脱出来。(2)A镇留守青少年反向服务于A镇,通过这种方式让A镇村民更加关注他们,同时也让村民看到他们、他们的家庭以及A镇自身的变化。项目举办了“雨后彩虹”留守青少年才艺晚会,向A镇村民宣传及展示留守青少年的积极面貌,让更多的A镇村民关心留守青少年事务。社工与大学生村官制订了留守青少年村庄服务计划,组织各种公益活动让这些留守青少年充分参与。如针对A镇环境美化的活动“清洁村庄你我他”,受到村民的高度评价。

(三)多维层面的项目效果评估与反思

1.留守青少年个体层面抗逆力的评估。在项目后期,我们用同样的量表对这8名留守青少年进行了抗逆力的后测。结果发现,这些留守青少年的抗逆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自我效能感、责任感、自控能力、对未来的信心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的几名辍学留守青少年全部回到了校园,学业成绩也有了较明显的进步,还有的顺利考上了县城高中。同时这些留守青少年与外出务工父母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提高,祖辈对其教育状况也有较大的改善。

2.A镇社区层面等外在抗逆力的评估。

在对家庭、学校及A镇村民的走访后,也发现他们对这些留守青少年的看法有了积极的转变,也愿意继续关注并帮助这些留守青少年,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A镇的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A镇志愿者组织由原来的虚设变得更加具有活力。A镇邻里冲突现象少了,文化活动多了;网吧青少年少了,治安状况好了。A镇社区凝聚力提升了,对村委会的评价也高了,几个村委会还因此得到了许多荣誉与奖励。

3.项目整体评估与反思。通过这个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的社会服务项目,我们认为农村留守青少年在面对危机时的抗逆力是越轨犯罪行为的安全网与防火墙,设好这张网与这道墙,能更好地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风险及社会再适应问题。特别是在当前风险社会及转型社会的环境下,只有让农村留守青少年提升面对风险时的抗挫折能力,只有从家庭、学校及农村社区层面加强留守青少年外在保护因子,才能真正预防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风险问题。这个项目的特点体现在,它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会工作单一的实务模式,实现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有机地整合,避免了目标单一、方法单一、成效不好的问题,充分地利用了社区的各种资源帮助农村留守青少年,对预防A镇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起了比较明显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同时认识到,提升农村留守青年抗逆力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也面临着每个农村留守青少年各不相同的具体问题,然而相关理论并不完善,实践也不充分。虽然在项目组中8名留守青少年的抗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项目干预对象的范围较小,只是局限在一个社区中,同时服务对象的数目也过少,在其代表性上与效度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日后进行相应实践方法的系统总结与服务对象的持续跟踪。

三、中国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模式的思考与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空心化”的进程还将继续,留守青少年的问题依然长期存在,而在缺乏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现状下,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势头居高不下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此文以一个农村社区的留守青少年为干预对象,以社会工作抗逆力理论设计服务方案,并进行过程分析与效用评估,为社会工作干预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提供了循证范例。从这个项目范例可以得出,社会工作通过功能重建、心理干预、网络建设、资源整合等专业方法进行农村留守青少年干预具有实际价值。据此,为了减少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可以进行政策创新,利用当前正着力推动的社工人才建设活动,并结合暨有农村组织网络,积极发展社区为本、专业化、本地化的农村社工干预模式。

在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设计中应注意以“农村社区为本”。即无论是从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还是从生态环境系统的理论观点出发,在我国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设计中,应以农村社区而非以案主个体或其家庭为核心,因为社区在其中起着环境、整合、链接及反馈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从而预防犯罪风险,就必须结合农村社区建设,通过融入农村社区、营造农村社区、改变农村社区进而改变留守青少年。一方面,只有把农村社区建设好了,所谓的整合社区力量、挖掘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参与等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法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农村留守青少年状况改善了反过来也会促进农村社区风貌的改变,实现农村社区提升的目标,这种思路在现实中也比较能得到所在社区的配合与支持,不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导致很多农村社工项目无法顺利落实的情况,而这一现象在现在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非常常见。因此,农村社区为本的留守青少年工作方法反对传统的“方法为本”或“问题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12],认为抗逆力建设过程是一个强调多向互动的过程,致力于系统化的多向循环改变,一方面通过外在保护因子的提升激活留守青少年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内在保护因子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的认知,促进外在环境对留守青少年的支持与保护;此外,通过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变化来改变外在环境,提升与实现农村社区发展。

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方面需要倡导整合性的服务模式。在农村社会工作实际服务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农村社区的实况,将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教育、生活与情感状况视作一整体性、有机性的生态系统,超越传统整体与个体、宏观或微观、激变或保守的二元社会工作范式,从社区、人与互动的整体观去设计农村留守青少年服务与支持的策略。如抗逆力中的整合模式反对简单的分割内在保护与外在保护因子的作用,将农村留守青少年的问题归结为心理或家庭等单方面的问题,主张内在保护因子与外在保护因子存在互相影响的紧密联系,共同决定着农村留守青少年抗逆力的强弱。并立足整个农村社区的大环境,将抗逆力的提升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系统[13],从“人”、“环境”与“互动”的三角关系去设计农村留守青少年预防、治疗、服务及支持的策略。同时根据农村留守青少年不同的需求,整合多元化的资源及多层次的介入策略,通过不同的服务焦点及模式,以跨系统的合作方式去协助农村留守青少年提升抗逆力。

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需避免“问题化”的倾向。问题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把农村留守青少年问题化。在一些传统服务话语中,“留守青少年”已经被贴上了“问题青少年”的标签,被刻板化、问题化了。只要提起留守青少年,就想起了他们“悲惨”的生活境遇、“不幸”的现实处境和“难堪”的成长记录;只要留守青少年稍微有一些个性、冲动与叛逆行为,就容易把他们看作是问题青少年。因此农村社会工作者应注意避免这种价值判断,把握农村青少年的成长特点与社会状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综合评判。二是把社会工作服务内容问题化。比如人们往往容易认为抗逆力干预就是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具体困难问题,但社会工作视野下的抗逆力干预更加强调优势视角,认为压力与风险事件在带来问题的同时也伴随着改变的机遇,伴随着激发生命的潜能[14]。农村留守青少年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社会工作对于抗逆力的提升就是要挖掘这种优势,帮助农村留守青少年在一个立体、动态及建构的环境中开发潜能,弹性应对,发展自我。

基于中国农村实际状况,发展“本地化”的农村留守青少年社工干预模式。这种“本地化”的模式并不是重新组建新的组织与成员,因为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而是整合既有的村委会、村民小组、群团组织、学校甚至宗族等正式与非正式组织,从理论、方法、组织、服务上进行干预。利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农村社会工作的机遇,发展农村青少年社会工作、培养专业农村社工、构建农村志愿者队伍,形成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干预网络。如理论上研究符合农村青少年特点的社工干预理论;方法上利用传统农村群众工作的优势,形成独特的留守青少年干预个案小组及社区工作方法;服务上提供更加乡土性、个性化的心理介入与福利支持。此外,农村留守青少年干预中,“本地化”的社会工作模式还应特别注重当地农村的组织架构、经济条件、人际关系、地理状况、社会民俗及至社区文化等“地方性知识”,把握农村留守青少年独特的身心状况、成长生态环境等,形成有地方特点与实际的农村社工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卫东.我国8省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9(2):5968.

[2]沈之菲.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08(1):7177.

[3]Garmezy N.Stress Resistant Children:the Search for Protective Factors[M]//J.Stevenson,ed.Recent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Oxford:Pergamon Press,1985:35.

[4]Linquanti R.Using Communitywide Collaboration to Foster Resiliency in Kids:A Conceptual Framework [EB/OL] .[19921015].http://eric.ed.gov/?id=ED353666.

[5]Tugade MM,Fredrickson B L.Resilient Individuals Use Positive Emotions to Bounce back from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4,86(2):320333.

[6]Michael,Ungar.Nurturing Hidden Resilience in Troubled Youth [M].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004:126.

[7]Block J,Kreman A M.IQ and Egoresiliency: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onnections and Separate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 (2):349361.

[8]田国秀.从抗逆力视角对“问题青少年”实施干预[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59.

[9]范燕宁.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两面性特点――以北京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服刑者的情况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1012.

[10]王君健.社会工作介入“受艾滋病影响的失依儿童”抗逆力养成――基于河南省ZMD市的循证研究[J].青年研究,2011(3):6875.

[11]Specht,Harry,Mark E Courtney.Unfaithful Angels:How Social Work has Abandoned Its Mission[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4:3.

[12]张和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与灾害社会工作[J].开放时代,2011(10):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