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范文第1篇

一、前言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会计就是财务,财务就是会计,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也需要对这种财务与会计的观念更新,以发展的眼光来处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财务与会计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二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的关系。本文对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做了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对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财务与会计的概念

1.什么是财务

财务就是对资金的取得和使用、资金的耗费、资金的收入和分配等一系列的工作。

财务作为企业一个独立的部门,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起着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的作用,财务要对企业的成本支出、收入和资金做预算,财务的管理要对企业生产资料成本控制,生产过程的消耗以及劳动成果的分配,都要有准确的计算。另外针对各企业间以及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做处理,财务部门的工作就是掌握生产过程的资金来源、运用、耗费、收回和分配。企业中财务管理主要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决策三项,内容。财务的管理过程应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财务会计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相关的财务数据资料,进而可能影响财务管理措施的选择;而财务管理也会影响到财务会计的许多方面,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投入资金增值,即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目标是一致的;

2.什么是会计

古代,会计就是计算,而现代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的依据,通过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和分析做出预测,并且参与管理者的决策而且要对决策实行监督权,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对策对资金进行必要的管理。运用会计法规和政策对企业实行有效的监督,保证企业经济正常运行。会计的监督和和会计对成本的预算二者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有效结合,会使企业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企业中,财务会计对内要肩负着提供管理信息的作用,还要向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外部相关方面提供投资决策等一系列经济决策所需要的反映和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会计系统既具有财务又有会计的内容,会计工作体现出企业理财的成果同时监督着企业取得财富的过程和决策。

三、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财务与会计的共同点

从前的会计包括财务,财务是会计的一部分,如今财务与会计分开,它们有许多共同点:它们自身都不会从事实际的生产活动,而是通过货币的形式来体现各自的职能 ,财务和会计同样具有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又都参与成本核算和分析,并且要通过核算和分析对企业者提供依据,帮助企业实现经济利益、增产节约等作用。财务是以会计为基础,相互提供信息,

财务和会计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争取企业取得最大的效益服务。

2.财务与会计的不同点

2.1职能侧重点不同

会计主要是核算和监督,主要针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财务主要是对市场进行预测、控制、决策、计划,针对组织管理和运用资金。会计是针对过去,对已经过去的交易和事项确认并且记录,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做依据。财务主要是对未来进行预测和决策,可以以会计对历史的分析为基础结合现状,决策未来。

2.2依据法规不同

会计核算是依据国家的会计制度,在企业中具体实行时候由会计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政策和企业实际情况来处理。财务的依据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单位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理财自主权、自主决策权。

2.3目的和结论不同

会计要求的是一板一眼,信息真实可靠,不同人进行会计业务核算,其结果都不会有大的出入。财务的目的是如何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其结论相会计来讲是比较灵活,不同人的审核个人侧重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论,结果只具有合理性,没有唯一性,财务属于不确定性的,要求参与者有丰富的经验、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推理,最后做出决策。会计的结论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制约,企业制定会计政策要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的判断力来制定。而财务管理目标是和企业效益的目标是一致的,财务管理实现的程度和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相关的。

2.4财务与会计的独立性

财务与会计是各自独立的。这种独立性,主要由两者的各自特点与本质所决定,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资金运动,既需要会计反映它,以便了解其活动情况,并且据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在反映过程进行监督;也需要财务组织、推动它,不能任其自流,并在组织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处理好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以保证资金的正常流转,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进。这种独立性是比较明确的,它们之间谁也不包括谁。

3.财务与会计的相互作用

在企业生产中,会计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反映,并且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着监督作用。财务以会计为基础,根据会计提供的信息财务对企业做出预测决策、对企业的未来做出计划和控制。会计基础如果薄弱,财务管理基础就不会坚实。只有会计能能够针对企业的现实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才不会使财务决策有偏差,会计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稍有差错,就会对财务带来错误的判断,以致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财务和会计相对独对又相互关联。企业的生产活动既需要会计反映、监督,又需要财务来组织、推动,掌控方向 。财务与会计实际工作中,是互相补充和制约的。财务离不开会计,没有会计,财务失去了基础,编制财务计划或进行其他财务管理工作都缺乏依据;属于空中楼阁,空口说白话。会计没有了财务也不能做好反映和监督的工作,没有财务会计的监督工作没有了依据,失去了方向。二者是相互要求又相互促进的,二者是分工不同而已,不是谁包括谁的关系,只有财务与会计保持各自的独立,又能相互配合才能杨长避短,很好的完成各自的任务。

4.财务与会计人员的职责不同

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财务知识,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本单位的内部财务规定和规则都要熟悉,会计人员所做的是具体的工作。会计人员从业要注册,要注册会计师、通过会计师考试科目,考试的内容都包括财务成本管理内容。而财务人员工作中也必须懂得会计,具有会计的工作能力,可以熟练的分析和运用相关会计信息资料。

财务务与会计有着明显的区别,属于不同的工种,财务包括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会计应包括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与会计有着共同点又有不同点,财务与会计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财务与会计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贯穿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的始终。二者之间是人交差相连的关系,会计为财力提供了基础,基础不牢靠,上层建筑就不稳定,财务管理工作就会薄弱,会计和财务是以会计为基础以财务信息的形式向外界或内部有关单位或个人提出。如果会计信息的不准确,财务制定就会有偏差。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范文第2篇

摘要:从以往研究看,仅从区别和联系或边界和融合性方面探讨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需要从视角上创新。本文在分析会计学与财务学差异性和关联性基础上,引入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分析会计学与财务学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由此展开会计学与财务学共生关系现状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共生发展对策。

关键词:会计学;财务学;差异;关联性;共生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务学作为独立学科已成为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会计学与财务学作为平行学科观点也得到认可。然而财务学在我国并不是很重视,财务学(我国又叫财务管理学)的名称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也不像会计学具有专业学术期刊。究其原因,人们对会计学与财务学之间的关系似乎仍然模糊不清,导致了我国的财务学发展远远落后于会计学的发展。国内学者在20 世纪8 0 年代开始就展开关于会计学与财务学间的关系研究。黄寿较早认为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有着不同性质和作用,财务工作是“理财”,而会计工作是“算账”。

乔元芳(19 9 8 )在支持财务与会计并列的基础上,深刻探讨了财务与会计在其对象方面的差异性。余金树(19 9 9 )较早从会计与财务的本质、历史背景、工作业务和目标解释其联系。毕业论文罗帮清(2000)认为财务与会计之间区别、联系、交叉和配合的关系。还有学者从中西方经济、文化、观念差异性分析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王远湘,2004;张妙凌,2005等)。   从本质上说,财务是管理资金的活动,会计是对财务活动的反映和记录,两者之间除了业务上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之外,是相互独立的。李心合(2008 )从历史演进、职能、逻辑差异和关联机制等方面重新解读了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差异性分析

(一) 从产生历史条件看会计学与财务学              

会计活动源远流长,据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考证,会计行为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有十至二三十万年。但会计学产生于15世纪商品经济发达的意大利,其标志是系统介绍了复式簿记基本原理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面世。财务活动的产生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的产生为条件的,距今不过五、六千年的历史财务的产生来源于私有观念的形成,并与资源稀缺相伴随。显然,财务学也不像会计学那样古老,直到19世纪末股份制出现才产生,是以美国格林18 9 2年撰写的《公司财务学》的问世为其标志。虽然财务学的产生比起现代会计学的产生晚了几个世纪,但自财务学产生以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已成为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分支。

(二) 从发展路径看会计学与财务学         

从学科性质上看,会计学学科性质曾有人认为隶属于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20世纪9 0 年代,我国在指定学校设置专业目录上,将会计学列为管理类学科的二级学科。尽管对此提出了很多质疑,但会计学隶属于管理学得到认可。相比之下,财务学的性质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财务管理在专业目录隶属于管理学,随之财务学也被认为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然而,财务学源于资源稀缺性,注重资本配置效率问题,除了财务管理之外还包括财务经济学。因此,从逻辑一贯性立场看,财务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从发展趋势看,会计是一种国际化商业语言,会计的标准也逐渐趋于国际化,这使得会计学的研究可以选择普世主义的或趋同的模式。但财务学有所不同。财务学作为一种实体性的管理活动,深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文化的影响。跨文化的财务研究表明,即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管理方式也会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而表现出巨大差异。我国将制度、文化等方面作为财务学内生变量因素进行研究,形成我国特色制度财务学,就是很好的印证。

(三) 从理论体系看会计学与财务学         

会计学与财务学诚然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使得两者的理论体系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核心问题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点。从研究对象看,会计学已有向大会计学发展的趋势,对其研究对象必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是资金运动仍为主流观点;而财务学发端于资本市场,对资本进行有效配置,因而其对象是资本。从研究内容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学是以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为主要基础不断向其他会计领域拓展;财务学是探索资本运营规律,追求资本效率,总结资本运营观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不仅仅包括传统的财务管理学,还包括研究资本筹措和投放及其配置效率的计量问题的财务经济学。

从研究目标看,会计学一直以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为目标不断进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建设;财务学源于资源稀缺性,必然以实现稀缺资源优化配置为己任。从实践基础看,会计学是对企业这个微观层面资金运动过程进行核算与监督,而财务学既要关注企业自身融资问题,又要考虑资本市场宏观政策。从假设基础看,任何学科都是建构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的,会计学是以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为研究限定时间和空间范围,而经理与股东目标函数一致性假设、债权人利益得到完全保护假设、市场有效性假设、社会成本为零假设是财务学的假设基础,尽管这些假设远离“现实世界”并已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严厉批评。从核心问题上看,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一直是会计学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会计如果无力可靠地确认和计量这些对象,它就不会对其记录和报告,也就达不到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目的。财务学的核心问题是价值创造,其体系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价值最大化,现代财务学理论和实务的具体形态已是价值资源的开发、配置、利用和转变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联性分析

(一) 价值成为会计学与财务学的纽带           

从历史考察可以发现,财务与会计两者的共同特征都在于对资金运动背后的价值创造过程的管理。只不过会计更为明确的职能在于以确认、计量及报告的手段反映这个价值创造过程的信息,而财务是直接对现金流转形式及其价值的管理。从现代实务看,财政部2007年了39 项企业会计准则和 48 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其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现值一直是财务学的核心概念,现实中财务价值创造与价值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基于“现值”的计量。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基于价值的现值会计计量。由此可见,

--> 财务上的“价值”与现实中会计界定的“价值”已无限逼近或相等。

(二) 资本市场促进会计学和财务学发展与完善              

资本市场的出现与繁荣和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资本市场出现以后,企业与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资本的种类繁多,资本的价格波动剧烈,剩余索取权的不确定性增加。这时与资本运营有关的财务学知识与技术变得必不可少了,而且随着要素市场的发展,要素资本的流动性增强,以人力资本为首的其他要素资本逐渐有了发言权,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变得复杂了,对资本结构、财务治理、控制权等财务问题研究变得重要起来。资本市场提供的广阔空间和提出的关于管理和信息方面的需求,使会计的作用和效果得以被广泛认知,同时和资本市场完成了会计由簿记向现代会计的转变,并开辟了许多新的子学科和领域,资本市场对监管的需求促进了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使会计宏观管理的职能得到强化。

会计学与财务学关系的新诠释            

(一)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共生关系分析             

共生理论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体系中。从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社会、人文、法律等方面的研究中都借鉴和使用了共生理论。其实,会计学与财务学两者之间也是一种共生关系。共生形成的条件为:必须具有在时间和空间联系的独立共生单元,还需要为共生单元形成共生关系提供接触机会的共生界面;共生单元之间必须存在必然物质、能量或信息联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共生单元按照某种方式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流;共生单元的同伴选择是有规律的,不是随意的,共生关系的形成是逐渐相互认识和识别的,也会随着环境和时间变化而发生演化。会计学与财务学是有着不同发展路径和不同理论的学科,因而是相互独立的共生单元,资本市场成为会计学与财务学相互交换信息的共生面,而它们的共生关系是在资本市场逐渐认识和识别的,因而会计学与财务学是共生关系。

(二)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共生现状分析           

自然界共生有“偏害共生”、“偏利共生”和“非对称互惠共生”、“互惠共生”等多种类型。如袁纯清(19 9 8 )所认为的,共同进化、共同适应、共同发展是共生的深刻本质,共生单元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能使彼此间在经历中可以进化到更高层次的状态。会计学与财务学是相互依赖与合作关系的状态,因而最好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然而从会计学和财务学发展现状看(见图1),它们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中,会计学发展要比财务学的发展完善得多,在某种程度上,财务需要会计提供信息进行资本运行,本身不能脱离会计而存在。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公司会计与公司财务得以发展与完善,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政府相关的会计与财务由此而产生,这些方面会计学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与财务学有相似的路径。20世纪中叶,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碳会计应运而生,丰富了会计学领域的发展。然而,财务学至今仍然远离生态中心主义,相关的环境财务问题,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

从行为角度看,行为财务不管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行为财务成为现代财务学里的显学;行为会计为会计实践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很难断言行为会计已经从传统会计中独立出来。从教育角度看,会计学在教育方面取得丰富成果。自从19 9 8 年教育部明确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国内高校纷纷以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为时尚,然而财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大同小异,没有实质性区别,发展空间可想而知。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会计学与财务学发展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中,不利于两者和谐发展,也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只有“互惠共生”模式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计学要加强行为会计研究。现行财务学模式侧重于经济活动,缺乏对环境资源、环境成本和生态资本的相关资本运作,忽视了环境自身的物质补偿过程和从环境中取得资源或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引致的对环境的补偿责任,导致财务风险加大。因此,财务学应该向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的财务模式发展。同时,财务学应加强理论框架建设和教育方面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玮,卢兴杰,杨丹.实验研究下的行为财务会计综述[j].会计研究,2011(5)

2.李心合.重新解读财务与会计的关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 (11)

3.李国运.论资本市场与会计的演化关系[j].会计研究,2007(5)

4.成小云.简评“公司财务概念框架轮”[j].会计研究,2011(7)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范文第3篇

(一)财务与会计的区别是影响财会机构设置的理论因素

1.目标不同

财务越按照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决策,依据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上作。其目标连优化财务状况、控制财务风险、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则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大量的日常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整理,编制会计报表,向企业决策者和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个人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信息系统。其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映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2.职能不同

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活动的职能是运用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以资金运动为重点月绕着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通过企业资金预算,对资金运动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会计则是依据有关法规、运用专门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将日常会计核算资料收集加1:整理成有m的信息,并传递报送,负责解释,其主要职能是反映和控制。

3.工作对象不同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财务活动又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等五个方面内容。冈此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一种实际活动,属了资金流。而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冈此会计的对象并不足资金运动本月,而移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信息,即进人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属于信息流。

4.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不同

财务管理方式是对资金运刻的直接管理,在决策干起主导、决定作用;会计管理方式是对资金运动的间接管理,在决策中起附属、参考作用。财务管理方法是通过行政方法和经济方法(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检查等)对资金运动的职能性管理;而会计是运用经济核算方法,通过对经济信息的采集、变换、输出和反馈等的观念总结活动,参与经济决策,进行经济控制,足对资金运动的基础性管理。

5.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联系程度和服务范围不同

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其管理方式同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不同而各异,财务管理紧紧围绕着企业的资金运动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部门,它纯属于内部管理活动。而会计是运用国定的程序和方法,遵循公认的会计原则和统一的格式,对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它不仅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服务,也为企业外部有关各方如政府部门和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提供其所需信息。

6.人员要求不同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求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和财务会计制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财务工作者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懂得金融学、投资学、管理学和财务学,对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综合以上方面,不难看出,财务与会计在理论上的这些区别为财会机构分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影响财会机构设置的现实因素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其管理范围包括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生产单位,其资金来源、使用、分配全由国家统一安排。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就是执行国家政策,实施国家和上级部门下达的财务计划,没有自主的财务管理,因此财务与会计机构一般是合设的,其组织结构基本为:总会计师一一财会部(科)—财会人员,即由管理财务会计的总会计师来领导财会工作,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都由一个部门负责。但是在科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之电算化的普及,合设机构的不适应性日显突出。它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规律,不符合国际惯例,不符合目前的客观经济环境,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和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革新的要求不符,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管理水平、会计反映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以后,在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市场更加广阔,竞争也更加激烈。作为市场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有机体,面对变化着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市场中生存并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是每一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企业的活力在很人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内部管理的核心,在筹资渠道多样化、资金投向多元化、利益分配关系复杂化、财务风险公开化、企业经营集团化等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要思考如何进行科学的筹资、投资决策及财务预测,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来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如何正确估量和尽举减少投资风险等各种复杂问题来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有这些专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不是会计作可以包含的了的,由此可见传统的财会机构合设己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动力都要求企业将财务和会计部门分立。可见,环境的变化使财会机构的分设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二、财务与会计机构改革的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财会机构的设置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类型、业务规模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一般来说,经营类地简单、业务量少、处于发展初期的公司,财会机构的设置可以简单些;经营类别复杂、业务运多、处了成熟期公司,财会机构的设置应该更复杂完备些。

(二)牵制性原则

在设置财会机构时应贯彻内部牵制的原则:要求财务、会计机构内部每个岗位和财会工作人员应有明确的职权、贡任和具体的*作内容。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业绩考核制并落实到个人,起到分*协作、相互促进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三)配合性原则

在设置财务机构时应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使财务机构和相关机构特别始会计机构密切配合,共同为企业管理服务。

(四)效率性原则

精简高效的财务、会计机构是做好公司财会工作的前提。财务与会计机构一定要根据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业务的实际需要,进行符合效率性原则的合理设置,以使财务与会计机构及其内部各个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履行职责,避免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相互卸贡,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五)效益性原则

设置财会机构需要权衡利弊,只有当其带来的效益能够弥补其所花费的成本时,这种财会机构的设置才是可行的。

(六)国际性原则

设置财会机构需要考虑国际性,在考虑我国企业现状的同时,还应借鉴国外经验,以尽量符合国际惯例,这样才有利于和国际经济接轨。

三、设置现代型的财务会计机构

在西方国家,企业的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都是分别设直的。如英美国家的人别企业的会计部门组织系统通常是总经理下设财务副总经理来主管财务与会计工作。财务副总经理下面设会计部与财会部,分别由主计IJ和财务长负责,以一厂再据各白的职能设若干科室。借鉴西方企业财会机构设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在的具体情况,我国企业可如下设立现代型的财会机构:在财务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的统一领导下,设置平行的会计处和财务处,分别执行会计职能和财务职能,并在工作中密切联系,相互协调。

(一)会计处

会计处的职能主要是进行日常经济业务核算,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进行纳税的计算和中报;利用账面核算资料,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保护企业财产等具体可设置以下科室:

1.核算科。具体负责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会计程序和方法,组织记账、算账并及时向外部信息需要者提供有关财务报告等工作。

2.成本科。具体负资拟定成本核算方法,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编制成本、费用计划;核算产品成本,编制成本、费用报表;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和考核等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职策和控制依据的工作

3.资产科具体负责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拟定材料、产成品、同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实施方法,利用账面资料对一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工作

4.税务科。具体负贡按照国家税法进行企业纳税核算并申报缴纳税款,研究税法并进行税务筹划,以及控制对纳税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业务,使企业的K期总税负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工作。

5.审计科。具体负贡对内部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执行财会规定的情况、经济数据的可靠性等实施有效的审计与监督,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利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的工作。应该注意的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审计科的r作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

(二)财务处

财务处的主要职能是编制预算、筹集资金、制定投资经营决策;对营运资本以及信用和保险的日常管理;对日常财务活动的控制、分析与评价以及利润分配等、。具体可设置以下科室:

1资金科。负责现金、银行存款的保管、出纳与结算,对现金预算执行情况提出报告,核定流动资金需要量,筹集资金及优化资金结构,控制资金成本主要与投资科、会计核算科,各个问、仓库等资金占用部门等有业务联系。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 质量 对策

一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分析

最初的内部控制定义可以追溯到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本文认为所谓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其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协调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较为严密、完整的体系。

(二)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探讨

会计信息质量指的是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及时与可靠性的大小程度。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

第一,控制环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就流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第二,风险评估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会计信息传递过程中含有内部风险,合理地评估和控制企业的内在风险和财务风险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

第三,控制活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手段。与其他要素一样,用于防止和发现会计数据中的差错的控制活动加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会产生更为可靠的会计报表,包括批准、授权、安全控制、职责分工等,通过这些关键控制点,合理保证会计人员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

(一) 控制环境方面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环境运行的质量,对企业能否有效的实施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一项关于全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调查,很多企业在内部环境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计划经济的影子还在;企业机构仍然臃肿、效率低下,以及企业的管理的扁平化进程缓慢等。从而导致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缺乏信息的流通和协调。再加上由于企业的领导权利过大,导致了内部控制往往流于形式,得不到充分实施的空间。

(二)会计责权控制方面

在很多企业中,会计责权控制显的很薄弱,主要是目前财务与会计的功能划分不合理,很多企业没有明确会计和财务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此外就是服务对象问题,比如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问题,我们知道财务监督一般对企业的所有者,而会计监督的对象则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信息必须满足真实公允的要求。如果我们把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混为一谈,那么对象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内部控制上无所适从。此外目前现在很多企业责权利不对等权利、义务与责任不对等的现象。

(三)重审计监督,轻服务建设

纵观我国内部审计十几年来的发展,结合对企业调查,我们发现,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职能,首先是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独立性不够,然后就是企业在实际中内部审计却忽视了预防错误与弊端这一职能,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在各种正式的文件规定中,重视“监督”的多,鼓励“服务”的少,这种过分强调监督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审计认识上的一大误区,也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思想。

三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控制环境

首先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者职业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了企业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建立专门的职业化制度,可以有效的减少控制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加强企业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是企业经营道德得计出,是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合理化的精神力量。企业经营者作为一个个体,良好的道德是水准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否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会计责权控制

本文认为加强会计责权控制,应该首先健全制度建设,通过明确会计责权来达到责权控制的目标。在现有的会计法和会计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应该加快制订颁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规范,细化会计人员的责权,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其次要区分财务与会计两个基本点部门将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分别隶属于企业最高责任人领导。这样才能明确服务对象,进一步明确责任和权力。

(三)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只有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给予它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威信。在不违反国家法纪的前提下,内部审计人员应处处以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为重,努力担当好厂长经理的“法律顾问”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诊断医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去赢得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公众的信任。

参考文献:

[1]柳絮,刘小清.企业内部会计控制[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P78-90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136-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如何实现企业的高质量管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便成为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约束了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基础理论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种理论的形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经验,加以系统性科学性的改造,形成理论雏形;另一种是在已经成型的理论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形势,对理论加以综合性、针对性的改造,形成交叉的新理论。无论如何,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内部控制理论也是一样。

20世纪40年代内部控制的萌芽,是内部牵制的形成,管理者为了防止企业内部个人或部门的错误或者舞弊活动,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无比的可能性”这一基本思想,通过不相容职务的岗位分工达到内部牵制的目的。

40年代到70年代,随着职业会计师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关注,以及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职业审计的兴起和完善对考核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内部控制开始从基本的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可以说,在这一过程当中,“完善审计方法”的初衷推动了内部控制向成形理论的过渡,此时,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一件事物真正实现质的飞跃,外因只能起到推动作用,内因才是源泉,打上审计烙印的内部控制理论,随着企业对自身发展的追求,随着内部控制的研究者对企业整体利益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考虑,开始逐步实现质的飞跃。20世纪90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理论不再严格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形成了一个以“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监督检查”等多个要素共同构成的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系统。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的定义,不同时期的定义有所不同,不同机构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在这里,笔者采用COSO委员会在1992年,《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中的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由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员工所实施的过程,旨在为一系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行性。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片面

当前,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种种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将内部控制简单地等同于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发展至今,已成为包含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监督检查五种要素的管理系统,从上述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来看,内部牵制仅仅是内部控制的萌芽,属于内部控制的基础,是作为其一个方面存在的。虽然内部牵制对于内部控制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其绝不是内部控制的全部。

2.企业管理层认识到改革传统管理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改革却没有一个科学的看法。有些管理者认为,管理做到规范化,能够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转就可以了,有些则在改革中仅仅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二)财务与会计分工不清

在一般认识中,财务会计本是一体,没有明显的区分界限。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财务和会计职能合在一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发展。

财务与会计最根本的不同是其服务对象不同,企业的财务职能是面向企业所有者的,而企业的会计职能则是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服务的(广义的会计包括财务与会计,而在此处笔者讨论的是狭义的财务与会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分工不清则会导致服务对象模糊,对于各自职责的履行不利;另一方面,财务活动主要是负责筹资与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的管理,处理的主要是是企业内部宏观事务,而会计活动则是负责企业经济活动的核算,主处理的是企业的微观事务,两者不同性质的事务由统一部门操作,工作质量将会下降;再者,从宏观上看,财会部门负责筹资投资与收益分配,又负责日常经济活动的核算记录,与内部牵制理论相悖,对于防止部门舞弊不利。

(三)内部审计建设不完善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管理控制活动的再控制和监督、服务。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并不健全。

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独立性是审计活动区分与其他经济监督活动的重要特点,只有保证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其作用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然而当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由于直接管理者级别不高,难以对同级部门起到约束作用,且由于内部审计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有效地对领导者起到监督作用。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过分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的初衷,之所以要对企业管理控制活动进行再控制和监督,就是为了查找错误,总结经验,完善管理;而过分强调其监督作用,忽视其对管理控制活动的改善和提高的服务性作用,阻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再者,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将内部审计监督简单地等同于、混淆与会计监督,认为通过会计手段,会计核查查找错弊就是实现了内部审计,这种错误的思想,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无法真正展开。

(四)事前控制机制不健全

理想的状态下,企业内部控制对风险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而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下往往是对相关的管理控制活动进行监督过程中发现错弊,而后进行相关的补救措施,大多强调对企业业务环节的控制及事后监督检查的控制,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忽视了对风险事件的事前管理,无法对突发性事故或事件做出及时的应对,而且日常管理中很难对企业业务工作中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警示和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对风险缺乏严格有效的决策机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取决于企业管理者个人的风险偏好。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工作就薄弱,重大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就高。这样的现状,一方面是由于事前控制不易操作,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管理做法的约束,以及管理者的懈怠。

三、对策与建议

(一)端正态度,转变认识

企业如想从根本上改变内部控制不健全的现状,首先应该端正态度,转变对内部控制的传统认识。应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包含的内容,更要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内容保持关注。

如今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已经从最初的内部牵制发展成为一个利用各种管理措施防止和纠正错弊,规范和约束机构和人员的管理,降低企业风险的全面系统。已经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观念全局、概念严密、体系完整和可执行的立体框架体系,为组织的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完整和全面的标准。

(二)将财务与会计分开管理

企业管理层如果能够认识到财务与会计之间的不同,能够认识到两者服务对象不同,处理日常事务性质有别,且有出现部门舞弊的可能,就应该分设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将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分别隶属于企业最高责任人领导。本着物流系统和信息流系统相分离的原则,分工应该大致遵循如下内容:财务部门负责筹资、投资与利益分配等活动的管理,会计部门负责日常经济活动的核算与记录、报告事宜,以会计报告控制管理,两部门工作严格区分。

(三)深化认识,完善内部审计

为了使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首先应该对内部审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内部审计绝非简单的会计监督,它包括对企业各种管理活动的控制质量的检查,如财务活动,存货管理活动,销售管理活动,筹资管理活动,项目审批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监督,应该在对各种管理控制活动进行内部审计之后做好后续活动,认真总结出现错弊的原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补救,防止类似错弊的再次发生。

更为重要的是,要想使内部审计活动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应该使其处于一个较高的层级上,应该由企业高层领导者直接管理,必要时授予其独立审查权利。此外,为了弥补内部审计无法审查企业领导层等一些自身的局限性,应该重视企业的外部审计。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范文第6篇

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正在或打算进行IPO,去年以来已有三家成功上市。面对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IPO之前企业应做什么样的准备?新三板企业需充分关注财务与会计、规范经营、信息披露等方面,洞悉自己的问题所在,以顺利通过监管审核。

IPO提速同时监管趋严

2016年以来,企业上市周期缩短,已过会企业的挤压情况得到缓解。2017年加速趋势更明显。新股发行虽然被提速,但企业的过会率却在下降,2017年首月企业IPO过会率由2016年均值93%降至82%。统计显示,2016年共有268家企业申请上市,其中18家未通过审核;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2日共有49家企业上会,7家未通过审核。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综合发行条件中对主体资格、规范运行、财务与会计、信息披露四个方面的相关要求,统计这一期间发审会审核结果公告中对企业提出的87问题可以发现,财务与会计、规范运营问题最为受到关注,占比超过70%,信息披露次之。主体资格方面,2016年仅有锦和商业存在发行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化受到发审委发问的情况。分板块来看,信息披露问题询问中主要集中于申请主板上市的企业中,财务与会计、规范运营方面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中均为主要问询点。

而从此间发审委审核公告中对每个企业提出的审核回复看,企业被问及的问题涉及的监管方面中,2015年为2.07个,2016年为2.11个,截至2017年2月8日,2017年平均涉及2.14个方面,并且该数据有保持上升的趋势。

财务与会计问题问询占比最高

根据对发审委的审批公告分析,发问主要关注点集中财务控制、报表规范、会计核算、信息真实、关联关系和持续盈利能力六个方面。其中,前四个方面可归纳为财务规范问题。

公司内部财务内控制度完善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一条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简称《创业板办法》)第十八条的相关内容,财务控制指的是在审核公告中主要包括企业在劳务、采购、关联交易等具有法律效应的流程控制等重大方面所涉及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有效的,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结合发审委的会议审核公告,将对应企业面临的监管要求列出如下:

公司财务报表规范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三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七条中的规定,该项主要是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会计核算符合规定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会计核算主要关注编制财务报表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选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财务报表信息真实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财务信息真实具体指企业在披露信息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发行人编制财务报表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选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随着发审委审委愈加细致、企业IPO现场检查工作的展开,信息披露的准确和真实将越发重要。

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发审委要求申报企业在申报材料中对有大笔资金往来或交易占比较高的担保方、客户、采购方以及发行人实际控制人的其他关联公司等,发行人应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按重要性原则恰当披露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

公司应有持续盈利能力

企业持续盈利的问题主要包括经营模式、产品和服务以及经营能力等。根据《办法》第三十条和《创业板办法》中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该项监管内容主要包括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最近1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最近 1 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以及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涉及方面较多,发审委主要从企业所处的行业、自身的经营模式以及企业外部关系三个角度剖析企业的持续盈利模式。发审委在审核中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活动,也对其他社会问题例如环保等有所关注。

把控企业规范运营

除了百合医疗存在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任职资格和实际控制人收入来源合规性判定外,规范运行方面所涉及的监管内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和操作规范两方面。

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

根据《办法》中第十七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

公司经营规范合规

根据《办法》中第十八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九条中的相关规定,申报企业不得存在以下情形:最近3年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或者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或者以不正当手段干扰中国证监会及其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或者伪造、变造发行人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签字、盖章;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等。发审委关注了有违反相关规定嫌疑的企业行为,现将相关企业面临的监管要求列出如下:

公司控制人和董监高人员

满足任职资格

根据《办法》中第十六条和《创业板办法》中第二十条中的相关规定,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任职资格,且不得有相关违法行为。《创业板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发行人的股份不存在重大嗍艟婪住0俸弦搅粕昵朐诖匆蛋迳鲜校发审委就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提出相关问询。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电;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农村电网企业作为最基层的工作单位,为促进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动力支持。随着企业发展,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在理念与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而在农村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往往不能及时的跟上时代变化发展。导致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某些方面问题。难以有效的适应新的形式下农村工作开展的要求。需要立足于实际工作进行改变。

一、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者首先在对象上是相同的,都是资金与资金道产生运动。而在处理的方法上,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以财务有效管理作为目标。并基于此财务管理工作利用信息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一定的建议。二者的基础是相同的,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经济信息。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二者相互融合,产生了新的学科,管理会计,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成熟,成为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二者之间的桥梁。

二、农电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未健全

工作要能顺利与正常的开展,健全的制度是前提。而我国目前农电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制度问题。企业是以追求利益为终极目标的。在企业管理工作中通常是将生产效率提升与企业产品销售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开展相应的监督工作。工作人员与工作开展缺乏必要监督。造成了管理工作内部缺失。财务管理工作中,未能建立科学的审核制度,审核工作简单而缺乏实际效果。工作中,财务工作人员未能严格对资本流程进行监管,不存在危机意识。

(二)现金管理松懈

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对工作负责。而某些工作人员,只关心个人工作职能内的事情,没有考虑到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整体,也忽视了整体合作功能。比如在资金流动方面,有的部门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而某些部门则正好需要流动资金,而各部门之间未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现金流转工作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出现财务问题,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三)工作人员技能素质问题

基层工作人员在技能素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作人员个人问题会影响到财务与会计工作开展的效率。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专业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知识,缺乏工作经验。工作前也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没有专业的职能资格证明。管理工作未能有效开展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工作效果。而拥有工作资格认证并且具备专业工作知识的人员,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可能会造成工作失误,从而引发管理工作问题。

三、农电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新的举措

(一)明确职责,完善制度

企业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需要明确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基础,以资金控制作为手段,并且依据预防风险,管理投资要求加强对资金与预算方面的控制。明确不同时间段的预算工作,管理工作从资金集中管理与收支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对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完善。整合会计主体架构,撤销多余会计机构,将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集中到财县一级的财务管理部门。而对于非独立的管理运营机构,在内部则不单独设立会计主体。统一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财务报告的编制方法,会计核算办法等。通过社会机构对企业决算进行审计,以此来规范公司的管理行为。统一会计政策,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合规性,真实性与可比性,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提升对经济业务的反映与管控能力。统一信息标准,促进企业不同信息融合。结合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有步骤的统一企业的大成本标准。统一企业的业务流程,确保工作流程体系管理规范,运行高效。

(二)规范预算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编制要合理科学,坚持量入为出,先急后缓,统筹兼顾的原则。预算编制工作要结合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相关程序。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分解,使其存在于生产经营的不同环节之中。对于已经编制好的预算需要严格的执行,预算编制工作中是最基础的部分,重点在后期的执行工作,如果执行工作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预算编制就无法发挥其作用。预算执行工作到位,才能够对经营工作进行正确的指导,并对投资进行控制。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工作中出现推诿现象。为了确保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约束员工工作行为,也可以将管理工作与员工个人的绩效与薪酬等方面结合到一起。依据开展情况对预算进行合理调整。考虑到农电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在预算编制时需要将不可控因素对收支造成的影响考虑其中。并合理的测算预算调整范围。如果在工作中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需要获得相应的权限。

(三)加强内审工作

需要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持内审工作的权威,对内审工作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积极改善。要增强内审工作的实效性。避免由于企业规模扩大与管理层级过多而造成的审计工作复杂化与分散化。要建立与健全审计工作监督机制,对企业所承担的责任进行严格监督,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使企业利益提升。通过建立严格的制度与规范企业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利用内部规范体系对审计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并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审计工作人员也是影响到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工作中要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技能素质,强化其工作责任心,以此提升工作的规范性。

(四)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企业大部分经营活动都是围绕财务管理工作而开展的。企业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对于农电企业而言同样如此。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企业在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无论是对电网进行规划,或者是安全管理工作决策,都需要将成本问题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对资本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固有资产投资效益能够有效的提升。而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在资金投入前需要开展相应的调研工作,并对其进行测评,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五)实行精益化管理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与相关责任主体的协调机制,统一标准动态管理。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确保数据资料与实物一致。并且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制度,规范无形资产注册、转让、维护、权益保护等方面管理,加强资产的确认与核算。

四、结语

完善农电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效益。是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而随着社会发展,管理工作也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在理念与方法上都有了巨大变化。企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立足实际工作环境,利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改善现有不足,推动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璇.加强农电财务管理推进集约化进程[J].会计之友,2011(15).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范文第8篇

[关键词]税务筹划;利益对抗;利益关联;流程管理

一、从企业的利益博弈看税务筹划与会计处理、财务管理的关系

(1)利益对抗。企业在利益对抗等级中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最为激烈,不仅经济上会产生巨大的收益或支出,而且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企业的税务筹划活动,能够为企业带来税收收益,但也蕴藏着一定的风险。在利益对抗等级中,企业税务筹划活动的主要博弈对象是以税务机关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在利益受损时,金融机构类债权人可以停止继续提供款项并提前收回已贷款项,而由业务交往形成的债权人则往往进行债务重组,尽量减少自身的损失。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筹集资金、运用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等,在利益对抗等级中其主要的博弈对象是外部的被收购、兼并、合并等的企业。(2)利益关联。利益关联指一方利益的增减变化导致另一方利益的减增变化,但一般不会导致除经济上的其他后果。企业的税务筹划活动往往会涉及到交易企业的税务收支,对其筹划便会影响到交易企业的抵扣利益。(3)利益影响。利益影响指一方利益的变化将影响另一方利益的变化,但不一定是反向变动。企业的税务筹划、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在这一等级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企业税务筹划活动的利益博弈的主要对象有企业的所有者和股东、雇员和合作企业等,企业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利益博弈的主要对象有企业的所有者和股东、雇员。可见在上述三个利益博弈等级中,只有在利益博弈程度最低的利益影响等级上三者才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

二、从流程管理思想上看税务筹划与会计处理、财务管理的关系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通常有识别需求、设计流程、执行并优化流程、流程再造(BPR)等4个阶段。会计处理只是对业务流程的反映和对经济结果的总结,是整个税务筹划过程的一个环节。税收政策和筹划方法在流程中被具体运用,会计处理只是对税务筹划结果的一种反映。税务筹划的流程可以分为:企业计划实现的目标、业务性质的确定、税务筹划方案设计、选择方案的交易对象、经济业务的发生(包括谈判、合同的订立等)、财务处理、纳税申报等环节、税务筹划方案的评价,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筹集管理、资金运用管理和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等。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是对经营活动的价值抽象。财务管理不涉及到税务筹划活动中的谈判、合同的订立、档案的管理等环节。从这个角度看,将税务筹划完全纳入财务管理将缩短税务筹划的流程,忽略其他重要的筹划环节,使税务筹划脱离业务流程从而带有强烈的筹划色彩。

三、从受法律、法规等的影响上看税务筹划与会计处理、财务管理的关系

税务筹划与会计处理受法律、法规的影响较大,比财务管理的合规性要求高。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法、会计准则等对税务筹划和会计处理会产生交叉性的影响,而财务管理主要受《企业财务通则》等的影响,所以税务筹划与会计处理在受法律、法规影响方面的一致性高于与财务管理受法律、法规影响方面的一致性。这一方面解释了税务筹划与会计处理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将税务筹划简单地归于财务管理将削弱合规性要求在纳税人意识上的反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地发展,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越发成熟,管理水平也日益提高,将为税务筹划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操作平台。同时,我国法制将更为健全,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观念会越来越强,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会越来越高,将为税务筹划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税务筹划在实务和理论上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荣.企业纳税处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7)

[2]戴海平,张志军.另一个角度解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0)

[3]蔡昌.蔡博士谈税务筹划[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1)

[4]张文贤,文桂江.关于税收筹划误区的实证分析[J].上海会计.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