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范文第1篇

近年来,X市深入贯彻《X省教育扶贫规划(X—X年)》等文件精神,以“一提高、两降低、三全面、四保障、六倾斜、八免费”为总揽,以“义务教育有保障”为核心,以落实“两个X%”为主线,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优化师资,强力控辍、精准资助,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一、改薄强师,乡村学校一所不差。

为了让农村的贫困学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X市把乡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

近两年,X市投入“改薄”资金X万元。到X年底,该市X个省级贫困村的小学(教学点)全部建成合格学校,均达到“X条底线”要求,提前完成合格学校创建目标。X年X月,该市启动“教育一体化项目”建设,拟投资X.X亿元,将全市X所学校(幼儿园)纳入“四改三化”建设计划;投入X万元建设X所农村学校、X套教师周转宿舍,改善乡村教师住宿条件;统筹中央资金近X万元,用于大市中学、上架中学等X余所乡村学校的公租房建设以及围墙、道路、给排水、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现代化的美丽校园和教学设施,让学生更加专注自己的学习,不仅让“农村娃们”大开眼界,也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见识更大的世界”的种子,这是X市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此外,为缩小城乡学校管理与质量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X市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校校结对帮扶”活动,安排城区X所优质学校与X个省级贫困村小学“联谊结对”,分别从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条件改善、教研教改、校园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整体提升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成就一流的教育。一是抓补充,优结构。X市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补充新教师,X年共补充教师X名,新进教师优先安排到乡村薄弱学校和贫困村学校任教,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向农村边远学校倾斜。

二是提待遇,激活力。

在表彰奖励、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指标优先向乡村教师倾斜。出台《X市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根据偏远程度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开展“感动X十佳教师”、“最可爱乡村教师”、“师德标兵”、“四有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励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书育人、建功立业。

三是抓培训,提素质。

X年,该市教师(含校长)参加国家级和X省级项目培训共X人次(国培、省培计划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参加X市级各类教师培训共X人次(培训者月培训X人次;小学“送培到校、送教下乡”培训X人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共X人;普通话培训X人;普通话培训师培训X人;学分补休培训X人;合同聘用教师岗前培训X人;新特岗教师岗前培训X人;市本级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X人),通过培训,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二、精准资助,结对帮扶一个不漏。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能不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能否精准识贫、精准资助。X市把保障每一个适龄学生“有学上”作为教育扶贫的目标,把精准摸底、精准识贫作为精准资助的前提。该市为每个贫困学生安排一名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促进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

每年春、秋季学期,该市近万名教职工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一走访摸底,宣讲扶贫政策,摸清学生底子,告知受助情况,落实控辍措施,从生活、精神上、学习上给予关心和帮助。每名教师都有一本《帮扶手册》,学生就读学校、学段、家庭住址、帮扶教师、联系方式等清清楚楚,各学段的资助项目、资助标准、受助情况告知等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有帮扶资金、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情况,也能轻松找到责任人。

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识别无错误、资助无遗漏,X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自主研发一套Excel数据录入模板,即“学生信息匹配宏”。通过“信息匹配宏”,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园)学生信息与市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同时进行匹配,全市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更加准确,从根本上确保了“识贫”的精准性、“扶贫”的全面性。

此外,该市认真落实“学籍属地”资助政策,利用学籍管理平台,对本市在省内外县和外省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入学情况和享受资助情况,统计汇总后分别向学籍地资助部门发出公函,协调学籍地落实资助政策。对经核实未在学籍地享受资助的学生,将其纳入本市名册,同等享受资助政策。同时,对外地在X市就读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该市同等对待,确保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无遗漏。

靶向精准,扶贫效率才会高。在彻底摸清底子后,该市通过整合各类资助项目确保贫困学生受益,让教育扶贫政策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在求学路上掉队。据统计,X年发放国家政策资助资金X.X万元,资助学生X.X万人次,其中市本级落实“补天窗”项目资金X.X万元,受益学生X人次。

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共计金额X.X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X人,发放贷款金额X.X万元。此外,该市积极动员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资助学,X年发放助学金X.X万元,资助贫困学生X名。该市教育系统师生积极参与开展“助残日”、“X·X助学日”和“慈善一日捐”活动,X年共捐赠善款X.X万元,进一步扩大了贫困学生的资助面、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强力控辍,上学路上一个不少。

“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这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为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辍学,X市多措并举,狠抓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控辍保学体系,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为主体,积极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确保一个不少。

二是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力度。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学生、贫困学生及控辍工作实施意见》,落实留守儿童关爱监护责任,建立部门联动关爱机制,实行农村留守儿童跟踪动态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设学生心理咨询室,切实加强了对问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帮扶关爱活动,捐款捐物,扶志扶学,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范文第2篇

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实施办法》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电化教育机构、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中的在职教师和教研人员。民办中小学校可参照《实施方案》,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

《实施办法》明确,在职称体系建立上,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教师职称系列与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在职称等级设置上,改变原来中学教师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最高等级为中级的规定,统一将中小学教师职称设置为五个等级,资格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员级)、二级教师(助理级)、一级教师(中级)、高级教师(副高)和正高级教师(正高),与原中小学教师职称的对应关系是:三级教师对应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三级教师、二级教师对应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一级教师对应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高级教师对应原中学高级教师。也就是说,中学教师在原中学高级教师(副高级)的基础上,可申报评审正高级教师;小学教师在原小学高级教师(中级)的基础上,可申报评审高级教师(副高级)和正高级教师(正高级)。

此外,《实施办法》还包括按照突出师德素养、教育教学业绩的导向要求,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学历和论文的倾向;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业内评价机制两方面的内容。

据了解,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将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首次评聘,初步实现制度入轨,具体步骤为:6月底前完成资格过渡,8月底前完成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的评审和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申报推荐工作,10月底前完成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评审工作;2017年全省转入常态化评聘。

双江县多种措施抓实教育精准扶贫

《云南日报》消息 双江县围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把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谋划,把群众素质提升工程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8个重点之一来抓,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子女入学难,实施贫困村、直过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

自2014年起,双江开始实行高中阶段免学费入学,统一由县财政拨款支付。去年全县财政收入达48 356万元,教育投入达到25 666万元。从2014年至今共免除高中学费416.72万元。“2017年要实现全县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学龄前儿童入园(班)率达到90%以上,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确保无因贫辍学学生;继续实施高中免学费教育,农村贫困户幼儿入园每生每年补助300元,2018年起实施14年免费教育。”县委书记黄光富介绍。

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双江县全面落实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深入实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面向全县招收品学兼优的4种主体民族学生各15名,县级财政给予每人每年补助1 000元,并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培养。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范文第3篇

为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结合我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现状,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和《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以正确的教育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适合农村实际、适应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

二、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

力争通过今后三年的努力,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加强编制管理,优化农村教职工队伍结构,在二年内清退所有的代课教师,按有关规定配备各学科专任教师,且90%以上的学科都有本校在编的骨干教师。

2.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先安排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专任教师脱产培训,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一轮专任教师外出脱产进修(短期进修为主)。

3.强化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使农村学校净增区级学科以上骨干教师25名左右,其中梅山、白峰、春晓、下邵净增5名左右。

4.增加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使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该项比例差距在5%以内。

5.采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扶助相结合的方式,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原则上每年农村教师的流动率控制在10%以内,其中梅山、白峰、春晓、下邵控制在5%以内。

6.城区学校每年至少选派20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其中区教坛新秀二等奖以上骨干教师不能低于选派人员总数的30%。以点促面,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措施

1.合理配置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区域内教师的统筹力度,实行骨干教师“校用区管”的教师管理体制,合理配置各学校的教师资源。在区核定的教师编制总额内,首先保证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每年有计划地向农村学校尤其是相对偏远的学校充实优质师资,以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力争通过三年的调整期,使这些学校90%以上的学科都有在编骨干教师的引领。严格控制学校的领导职数和行政后勤人员比例,精简非教学人员,把更多的师资投放到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

2.实行城区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从20*年9月开始,凡在城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如无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必须到农村学校或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任教3年以上(相对偏远学校任教2年),其编制仍保留在原学校,期满经考核合格原则上回原校工作。在农村工作期间只转临时组织关系,其工资和一切福利享受原单位待遇;20*年以后新招聘或外地调入的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农村学校工作,如因工作需要安排在城区工作的,最多只能在城区学校工作五年,五年后带编制到农村学校工作;设定农村学校教师调入城区工作限制条件,原则上要求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满5年,并同时符合其他有关进城规定;继续执行20*年教育局制定的《关于做好北仑区中小学教师支教与晋升高级职务有关规定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实行支教工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相挂钩。

3.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面向全体,立足校本,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学科的教科研活动。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要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农村教师外出进修,尤其是相对偏远的学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一轮专任教师短期外出进修学习任务。教育局设立“农村学校创建优质教育资源专项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农村学校注重在提高现有师资水准上投资,开展校本培训措施有力、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的学校(两年评选一次)。区教科研训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业务指导,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4.充分发挥区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成立区骨干教师讲师团,每年由区教研室有计划地安排讲师团成员到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活动,原则上每位成员开展送教活动每年不少于20个课时。继续实施特级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跨校带徒活动,每轮活动时间历时二年。在选拔的学员中,相对偏远学校的教师应占15%以上。讲师团成员、跨校带徒导师的工作业绩作为区教育局进行骨干教师教研津贴发放和任期届满重新认定的重要依据(具体考核内容另行发文)。

5.创设激励机制,积极鼓励教师服务于农村学校。教育局设立“农村优秀教师奖励资金”,对长期工作在农村学校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和表现突出的支教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两年评选一次),并在各类先进评比、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骨干教师选拔工作中予以倾斜。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从20*年起全区义务教育段教师工资奖金福利实行统一发放,实现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段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与此同时梅山、春晓、白峰镇(郭巨片)下邵中小学教师和区内完小教师(包括到这些学校工作的顶编教师)继续实行专项津贴制度。从20*年起这类学校获得区以上骨干教师荣誉称号教师的“一次性奖金”和科研津补贴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10%。首次安排在这类学校的新招聘教师,第一年即执行定级后工资。

6.积极开展校与校对口结对帮扶工作。原则上一至两所城区学校(含中心城镇学校)与相对偏远的一所农村学校(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支援学校要把帮扶对口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制定具体支援方案,明确帮扶任务。每年要选派1—2名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到受援学校支教。对口受援学校则选派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教师到结对学校跟岗教学。同时结对学校之间要广泛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相互开放课堂,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给予对口支援学校以最大的智力扶持。

7.实施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捆绑式”办学,使师资力量较强的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形成更加紧密的联合体。实行教师资源、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的全面捆绑,从而实现两所学校的联动式发展。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捆绑的学校设置一名总校长,同时兼任两所学校的法人,拥有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和财务审批权。在实际运作上要追求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区教育局对捆绑学校的办学水平将实行捆绑式考核。

四、切实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范文第4篇

1.新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教学的新要求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我们发现,在农村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是切实可行的。而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一点,是先决条件,这一点做不到,新课程改革就会是一句空话。

农村教师角色的转变确实是一个问题。尽管许多农村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城市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农村老师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质。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由其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道德、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构成。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意味着要强化其教育科研意识,完善教育科研道德丰富其教育科研知识,提高其教育科研能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社会和家长对教育要求的提高,要求中小学教师不断加强修养和学习,获取专业知识和提高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实践卓有成效,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农村,一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淡薄,一般全凭自己原有的文化底子和教育实践指导教学工作。他们并没有正确意识到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之间的重要联系。在他们看来,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活动是各自独立的。在实际工作中兼顾二者是比较困难的。这实际上是缺乏教育智慧的一种表现。教育是一项使人聪明和睿智的工作,自己都缺乏智慧的人,怎能使人聪明起来呢?所以说,教育教学工作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劳动,更不是某种程式化成年累月的无效重复,而是一种日日教,日日新,时时充满活力的创新。

2.新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对策

2.1 加强业务学习,更新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或一到底的满堂问等陈旧的教学模式,摒弃相对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体验性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2.2 结对帮扶,指导新教师,促进老教师

新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新生力量,他们虽然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但角色意识,教学经验不足,学校应首先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要特别重视对新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学校有必要制定一些措施,帮助新教师迅速而顺利地走上教学之路,走好教学之路。通过老教师或给各年级配备骨干教师来辅助新教师,促使新教师尽早尽快地适应教师这个角色。学校要有计划地让新老教师结成帮扶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安排老教师指导和辅助新教师。要帮助新教师上好第一堂课,上课前要试教。试教时,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其组内的全体成员要一起来听课,课后大家一起给予评点,指教。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要坚持经常听新教师的课,并鼓励、帮助新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使新教师尽快进入教学角色,尽快成长成合格教师。

2.3 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而转变教育观念必须要加强培训,学校要支持和鼓励积极参加州、市各级培训,认真学习新课程教育理念,把握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改变教师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通过对比原有的教育观念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同时学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函授、网络教育、自考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更多在职进修机会,努力造就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个性各异,要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有成效,教师必须要有一套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

3.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建议

我国每年培养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不少,但农村音乐教师却是如此匮乏,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从全国的范围来看,我国基本上每一个地级市都设立了一所师范学院或师范专科学校,这些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省,其中本市的农村生源占主要份额。因此,笔者认為,加快培养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实行定向招生,地方师范院校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也能快速成长起来。另外,在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师范院校中实行音乐师范生免费制度,为农村输送专门音乐教师。享受免费教育的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将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这笔经费将由中央财政安排。免费师范生需回到生源所在地的农村中小学任教音乐8年以上。实行这种制度,一方面,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又愿意为家乡的农村教育服务的学生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音乐教育师资匮乏的困境。此外,要建立长期的农村音乐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对在职农村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可采用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等形式,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满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范文第5篇

中小学新教师培训是提高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障。由于师训组织者的专业性不足、对新教师培训的内涵理解偏狭等原因,使得其在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蓝结对”师徒化、培训模式“师本化”、组织形式丰富化、效果评估全面化将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中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改进

新教师,也称新手教师、新任教师,一般指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这是新教师开始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适应期,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为新手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缩短职业适应期。在课改大环境下,对于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教学模式、方法,提升学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实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教师培训的内涵

中小学新教师的培训决定着其今后的素质水平与发展潜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又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诚然,新教师培训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首先,新教师培训对新教师是一种内求而非外加的学习活动,其必须建立在新教师实际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真实地观照到新教师的发展内求,站在新教师的立场上思考新教师培训的运作,实现一线教师自下而上的内心自觉,才能达成新教师培训的真正目的。其次,新教师培训要面对新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所面临的问题。组织者开展的任何培训活动均须立足于新教师的实际需求。新教师培训内容须适当减少形而上的教育理论,以贴近新教师的教学实际为主。新教师难以胜任复杂沉重的教学任务,如果得不到具有操作性的帮扶、指导,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职业倦怠、消极抵抗等问题,不利于其成长,更有损教学品质。再次,新教师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导向。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1]。所以,实现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只是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还要关照到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新教师培训的任一环节中必须以教师的这种广义的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是否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标考量培训的效度。缺失这种导向性,一则新教师培训所学不能为其所用,甚至造成误导,致使其丧失自身的教学风格;二则造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失去新教师培训的意义。

二、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教师培训作为提高新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重要路径,在目标、内容、方式、评价四个主要环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目标:内涵窄化,难于落实

长期以来,新教师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被窄化,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只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了专业情感、专业价值观等的培养。而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与意识才是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训时缺少这种动力的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将难以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此外,新教师培训之后的继续跟进、职业规划的监督指导不及时,他们在执行规划时便常常陷入迷茫。新教师初入职场,对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不甚清晰,难以做出具体科学的发展规划。目标规划若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必然会减弱它的可执行性。在遵循规划执行教学工作时得不到及时的纠正、督导,也将难以从本质上改正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2.内容:轻视实践,漠视差异

培训内容是新教师专业成长所需汲取的关键营养,理应设置最合理的成分,但在实践当中却明显失调。一方面,注重理论传授,轻视实践指导。新教师培训内容多是依据培训组织者的经验总结,聘请的有些教育专家、学者缺乏与教育教学实际运作的接触,难以将艰深晦涩的教育学理论嫁接到教学实践之中,为新教师提供最切实有效的指导。而且在培训中缺乏对新教师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新教师即便经过培训也不能察觉自身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漠视差异,追求整齐划一。不能对新教师的学历背景、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考察,选择适切的内容来“因材施教”,一味追求效率却减弱了效果。同质化的培训内容难以适应异质化的教师多方位、多层次需求,不能调动起新教师的培训热情与主动性。

3.方式:单一枯燥,缺乏创新

培训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培训效果。大部分地区的培训授课为大班主题讲座、课题汇报等形式,这种新教师培训的主流渠道使得培训过程单调枯燥,缺乏生气。大规模的讲座式培训限制了新教师与培训者的互动交流。在培训过程中新教师难免觉得枯燥乏味,主体性受到抑制,培训内容的理解与内化是新教师主动构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加油”、“充电”,失去积极主动性可能造成厌烦情绪、懈怠心理等不良影响,学习效果自然十分有限。现代教育技术所特有的超越时空限制、促进相互交流、个别化学习等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数区域中小学校的新教师培训在方式、手段上过于陈旧。新教师对远程培训、个别指导、座谈研讨、合作探究等新形式的呼声日益高涨,单一的集中培训面对新形势已显得格格不入。

4.评价:偏重形式,偏离本质

当前的新教师培训评估主要集中在对培训活动的过程性材料的考核,而较少去关注新教师真正的内在改变,偏重形式材料,偏离培训本质。入职新教师适应单纯的教学工作本来就已经非常吃力,如果再强加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形式材料,会让他们因疲于应付考核而忽略自身素质的提升。培训之后的新教师部分技能与知识可能是内隐的,效果难以在纸上呈现,因为培训需要留给新教师一定的时间去反复思考、认真总结,最终内化为自身具备的素质。缺少导师、教研组对新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观察,最终给出的评价难免偏颇。

三、中小学新教师培训的改进

随着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各学校对新入职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立足新课改的现实场域与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完善新教师培训的各个环节,以新教师培训促新教师专业发展,以师资队伍现代化促教育现代化,亟待对当前新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

1.青蓝结对师徒化,给予新教师以稳定持续的操作性帮扶

开展师徒结对制的培训模式是现代新教师培训的大趋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新教师师徒化培训的理想期许。首先,拓展师徒帮带的内涵。现代意义上的师徒结对是“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形式。因此,师徒结对也应该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校内师徒帮带,让新教师与本校骨干教师共同组织业务结对,使新教师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其二是校外安排学科导师,为新教师提供更宽广的平台、更优质的资源,实现长远发展。其次,制定清晰具体的新教师成长规划。新教师对自己的成长路径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需要优秀资深教师与其共同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最后,给予新教师切实的反馈。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得到及时的指导与反馈,唯此才能内化为自己稳定的教学经验,倘若长久搁置必然造成其发展的隐患。此外,培训专家与学科导师应定期下校调研,通过听课观课、座谈研讨了解新教师的计划执行、教学困惑、目标达成、其他需求等情况,给予指导性意见。

2.培训模式“师本化”,建立教师本位的培训体系

在课堂教学生本化的教育大潮之下,新教师培训需要一种“师本化”的培训体系。在培训中要把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一个核心位置。首先,深入调研,明确新教师的基本需求,并依照提出的需求调整培训方案,如加强学科培训、增加互动交流机会、时间安排上尽量集中等,使新教师培训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更能体现培训活动的人性化,更好地服务于新教师专业成长。其次,培训活动课程化。将贴近新教师教学实际的培训主题固定下来,定期开设培训课程,尤其要设置激发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与意识的课程,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到自觉的水平。编著开发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材,提高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在新教师上岗之前就为他们发放培训课程表,提高其规划的执行效果。并且下发培训反馈表,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为不断调整培训课程内容提供依据。最后,三级联动,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高校、区域当局、中小学校合作培养的模式。“有些国家(美国、英国)的试用期培训既作为新任教师的入门培训,同时也是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正式的学历教育。另一些国家(日、澳、中国)则是单纯的非学历性的新教师指导或培训。”[2]这种非学历性的新教师指导在我国表现为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两者的相对分离,致使新教师陷于适应教师岗位的尴尬境地。因此,亟需整合教师培养过程,建立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

3.组织形式丰富化,基于培训内容选择适切的培训方式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日益多样的背景下,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也就有了丰富多样的要求。按培训内容的性质与组织形式的集约化程度可将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分为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任何培训形式都适宜于相应的培训内容,我们排斥的只是单一的形式。集中培训主要是主题讲座,面向的是各个学科的所有新教师,多是关于“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上好一堂课”等通识性的主题。这种形式尽管不能迅速提高新手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但极易操作,效率较高,可以为每个新教师提供对教师共性要求的指导,充分利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集中培训需要注意的一是建设包括一线名师、教研员、高校教授在内的多层次的专家团队;二是为培训对象创造充分表达自己意见、阐明自己困惑的机会,使培训效果最大化。分散培训,比如座谈交流、课例研讨等,针对的是个别学科。新教师与专家教师可以充分有效地互动,为新教师创造沟通互动的机会,切实解决新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培训方式针对的是不同的培训内容,绝不可坚持单一的培训方式或内容与方式的失调混搭。打破单一的集中讲座培训状态,积极开发创新新教师比较欢迎和认可的诸如观摩教学、课例研讨、远程指导、教学竞赛、新老教师交流座谈会等培训形式。

4.效果评价科学化,保证评价人员、内容的合理性

培训评估工作对新教师的学习、工作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所以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考核务必保证科学化。首先是评价者的科学配置,“研训一体”。评价工作需要培训科与教研室的精诚合作。培训组织者与教研员、学科导师一同下校监督考核,将培训评价工作落到实处,执行有理有据。因为前者并不具备新教师成长的专业知识,但是却掌握着整个培训的过程性材料,教研员与学科导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也了解新教师的具体教学情况,可以提出有效指导却不了解培训过程中的考勤、参与度等,两者相互合作能对新教师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其次是考察内容的科学选择,“质量结合”。重视新教师培训的量化考核固然重要,但新教师培训之后许多的内在改变不能外显为考核指标。此外,还可以打造网络平台,加强展示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各学校新教师提供网上交流展示的机会。在网络平台开辟新教师培训板块,文件公告、展示学校培训动态、发表培训感悟等,为新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将新教师们撰写的培训感悟择优在教育网的相应版面,激发教师自我参与、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形成并完善推动教师自我提高的激励机制。新教师培训的价值与意义逐渐得到教师、学校、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国家的广泛重视。《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3]。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等相关培训机构应立足于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创新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多元、高效、灵活的培训模式,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时期教师的职业要求,从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作者:蔡其全 王智星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山东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范文第6篇

帮扶重点青少年

2010年年初,四川自贡沿滩区关工委办公室印发了重点青少年群体情况调查表,各乡镇关工委组织力量逐村逐组、逐社区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据统计,全区有散闲青少年104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38名,流浪未成年人5名,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08名,受艾滋病影响的青少年2名。

沿滩区各级关工委在摸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落实具体措施,实实在在地开展了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

落实结对帮助,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区重点青少年群体共 257人,全部实行“一帮一”、“二帮一”结对。卫坪镇关工委还实行了“四落实”措施,即参与帮扶的“五老”人员落实,被帮扶的对象落实,帮扶的内容(解决的问题)落实,帮扶的措施落实,并逐一登记造册。通过27名“五老”志愿者近一年的努力工作,70~80%的帮扶对象有所转化。

落实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助困助学。沿滩区各乡镇关工委落实了在校由班主任联系,在家由村、组、社区干部联系,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克服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新城板仓社区有两个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家庭生活困难,新城管委会关工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政策帮助这两个家庭落实了安置房,办理了城镇低保,两个孩子已在沿滩二小就近上学。

落实培训,帮助闲散青少年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就业。沿滩镇关工委配合有关部门对待岗青年、失地青年、闲散青年等开展了订单培训、岗前培训、技能培训,通过推荐外出打工、动员本地企业用工等办法,今年已帮助86人就业。该镇开元社区19岁的潘阳,初中毕业后一直无所事事,去年参加技能培训后,已在市区一家服装店上班。

落实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救助。重点青少年群体中已落实城(乡)低保的有17人。卫坪镇詹市村村民李帮英夫妇都是艾滋病感染者,他们的孩子已到了入学年龄,但一直没能上学。经卫坪镇关工委协调,最终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永安镇七一村7组13岁女童曾丽英去年初发现右臀上长了一肿块,因家庭困难无力就医,永安镇关工委和学校发起了捐助活动,筹款6000多元,帮助她去成都华西医院成功切除了肿块。

(自贡市关工委)

四川雅安:

“老科技”指导果农

近年来,四川雅安猕猴桃种植在天全、雨城、荥经、名山等县迅猛发展。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雅安市关工委科技辅导团的老科技人员深入名山、雨城种植猕猴桃的6个村社进行调研指导。他们通过采集样品果实进行鉴评和现场调研,对进一步搞好猕猴桃生产管理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猕猴桃种植要尽量选在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基本不施化肥,以施农家有机肥为主,在发展初期规模不宜过大,做到精细管理,积累经验,逐步扩大发展,不使用膨大素浸果,为减少污染,果实全部套纸袋。二是红阳猕猴桃属早熟品种,采摘期应在9月上旬,过早采摘,果实不易贮藏,易造成烂果,品质下降。三是加强病害防治,特别是名山猕猴桃出现的早期落叶病、荥经青龙乡柏香村猕猴桃发生的溃疡病,应重视和预防。四是发展猕猴桃品种不能太单一,要做到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这些建议为果农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雅安市关工委)

“将来要超过师傅”

四川关爱元贞职业培训学校是四川省关工委、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和四川元贞集团联合开办的,是以工程机械操作、维修等为主要课程的职业教育学校。首批100名学生来自四川省贫困农村家庭,经过4个月的学习,考试合格的学生将从这里走向工作岗位,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为了让学生们学好本领,老师们绞尽脑汁、使出了浑身解数。

普通工程机械培训学校的学生学习45天就能“出师”,可四川关爱元贞职业培训学校有着30年工程机械教学经验的教务主任梁天华却把课程安排成4个月,每个星期的科目都不同,每周还有考试,考试不及格要补考。而像邓楠、罗委这样的专职老师,学校聘请了7名,都是既有丰富的工程机械工作经验,又在教学上有一套的老师,另外,还外聘了20多名兼职老师,全方位教学。

校长付善国则带领老师们把一马平川的训练场推出“山丘”、挖出“沟壑”,造出了工地的面貌,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练习。学校理事徐定远把工程机械操作方面的安全事项制成了38幅卡通画贴在走廊上,让学生们随时都能看到,谨记在心。

老师们细心栽培,在这里学习的100个学生也很刻苦努力。“学校的100个学生来自四川省14个地市州的贫困农村家庭,都是当年经过的老区。”徐定远说,“学生学费全免,每月发放600元,学校还为他们准备了衣物和生活用品。”

19岁的陶勇是泸州市纳溪区人,他是罗委老师班上进步最大的学生,他想学好本领,将来技术一定要超过师傅,找一份工作,用自己的努力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据徐定远介绍,这些学生学成结业后,平均月薪在4000元左右,如果愿意去边远地区或高海拔地区,月薪能达到6000元到8000元。

为了培养这些农村贫困青年,学校可谓“不惜血本”。徐定远算了一笔账,4个月的学习时间,每个学生的培训成本为12000多元。2011年四川关爱元贞职业培训学校招收了100名省内的农村贫困青年,今年,学校计划免费培训200名农村贫困青年。“学校还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的工作重点是巩固工程机械操作课程。”徐定远说,“到2013年,我们还要增加工业制造加工专业和维修专业。”

(阳虹钰)

留守儿童有了家长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最近我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好,你们放心吧,我的家长王开弟老师就像你们待我一样亲……”2011年11月3日中午,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大同乡小学六年级学生李霞又一次拿起笔给远在深圳打工的父母写信。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范文第7篇

 

**,地处川**原南缘,**江中游,幅员386平方公里。

**,因古**王蚕丛氏“青衣而教民农桑,民皆神之”而得名。

古中岩、清俊幽;**椪柑、色鲜味美,令人回味;**竹编,匠心独具,世人惊叹;革命老区,“红色”佳话……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光荣的传统,积淀和造就了**小县办大教育的优良传统。

 

【同期声字幕】1995年,**县在原**市十七个区县中率先“普九”;199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扫除青壮年文盲县”; 2001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推进两基工作成就奖”; 2007年,县政府教育工作接受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获优秀;2008年,省级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创建成功等。

**的基础教育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豪情满怀,激情跨越!

(教育局办公大楼;证书、奖牌)

 

【出片名】

豪情满怀,激情跨越

——四川省**市**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纪实

**,辖7镇3乡,拥有20万人口。全县现有单设中心小学9所,村小3所,单设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民办小学、中学各1所,小学有178个教学班,学生7602人,初中有123个教学班,学生6117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共111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432人,小学679人。(县乡镇图;学校分布图)

 

【同期声字幕】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乐!

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是**教育人共同心声和不懈追求。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统筹管理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管理等责任,改造危房、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加快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四大家”办公楼场景、会议)

【同期声】县委书记陈万忠谈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县委的教育工作部署(全县教育工作会场景)

**县委、县政府将教育职责分解到了各乡镇及县级部门,增强了乡镇和县级部门发展教育、支持教育的责任感。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合作、各界支持、教育具体落实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新格局。

(县委书记与各乡镇、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场景)

县委、政府各级领导常年来不辞辛劳,走遍了全县各村各校,现场办公,为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现场办公镜头)

县人大、县政协多次组织专班,一年几度深入乡镇、学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调研镜头)

县委、县政府坚持定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议,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办公场景;《**县“十五”规划》、《**县“十一五”规划》)

 

【同期声字幕】办教育,离不开投入。教育是政府最重要的投资项目。

**县教育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始终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在县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中优先安排。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保证教育发展需要为目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不断优化。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三个增长”、 教师工资、改善办学条件得到切实保障。

(财政局办公大楼;关于教育拨款的表册、数据)

教师工资落实。设立了教师工资专户,对教师工资实行“封闭”运行,由县财政委托信用社,教师工资直接进入教师个人专户,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教师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得到了优先落实,使广大教师更加安心教育。

(教师领取工资镜头;教师医疗、养老保险证;教师住宅区内外景)

学校危房改造资金落实。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危改资金和从财政挤出专项资金,大力改造学校危房,坚决拆除了D级危房,新建改建校舍22680平方米。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城区“23311”工程为载体,不断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档升级。

2008年,“5.12”**特大地震,我县学校全部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980多万元。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县领导亲临学校,指导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实施灾后重建项目30多个,新建校舍近3万平米。一幢幢牢固的大楼,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一套套高规格的仪器设备……**,校舍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根本改善!

(“激情跨越”专题片部分)

“普九”债务剥离,偿还落实。2007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以汪志超副县长为组长的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在严格清理、认定的基础上,将学校承担的“普九”债务予以锁定,由县委、政府制定偿还计划和措施。2009年,1810万元“普九”债务全部化解。

(化解“普九”债务文件)

 

【同期声字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是“重中之重”,控辍保学是“难中之难”

**县委、先政府紧抓“普九”这个重点,突破“两基”巩固提高的难点,全面提高普及率,全力降低辍学率,采取依法“控辍”、情感“控辍”、扶贫“控辍”、教改“控辍”等有效措施,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从源头上保障了贫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少年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了做好这项“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我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切实保障我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控制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防止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反弹。

通过电视、标语、宣传栏、讲座、家长学校、文化下乡等多渠道,广泛宣传《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规法则。

(文件;标语;宣传栏;讲座场景)

全县开展“挂、帮、包”“三深入” 活动,实行政府和教育部门双线包保责任机制。把县级干部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行政包保与教育局党组成员包片、股室包镇、校长包校、教师包人的部门包保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组织发动学生入学。

(文件;活动场景)

在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广大教职员工,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动,形成了结对帮扶机制。结对资助    名特困生,结对帮助1000名学困生。

(方案;名单;各级领导结对帮扶场景)

建立完善贫困生资助机制。从2006年,全县各中小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10年,社会团体(个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631人,资助金额达33万元;629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区中小学就近入学,顺利接受义务教育;98名残疾儿童全部随班就读。确保了全县学龄儿童少年不因贫困、残疾失学。

(“两免一补”表册;贫困生资助场景)

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四川省唯一省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试点县,全国12个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实验基地之一。留守儿童教育保护走进“新闻联播”,走进“小崔会客室”,亮相“公益之夜”, 先后被国务院《两纲通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加拿大广播公司等20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全国推广。2009年,主研课题《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县域环境治理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激情跨越”专题片部分)

一项又一项措施,一份又一份爱心,浸透了“普九”工作的艰辛和神圣。近三年来,全县结对帮教学生    人次。全县小学阶段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少年入学率达到99.52%,辍学率分别控制在2%以内。

【同期声字幕】城乡一体,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全社会的共识,更是**干部群众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的写照。一座座新校舍拔地而起,成为**城乡亮丽的风景。新学校、新校舍,星罗棋布在**城乡各地,嵌刻在**绿水之间,与百姓民居相映衬,是这样的如诗如画。

(选取校园环境优美的学校)

随着人口结构、人口流动的变化带来的生源变化,如何积极应对,我县做到科学预测,超前规划。2006年县教育局承研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顺利结题,课题成果荣获全国一等奖,课题研究为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论支撑。

【字幕】2006年,制定城区教育“22211”布局规划;2007年,“两校一园”上档升级;2008年,城区教育“22211”调整为“23311”布局,乡镇学校随行政区划调整布局

五年间,撤并单设小学3所、初中3所、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2所。结成办学共同体19个,送教到校、“上挂下派”、轮岗支教、助教工程强力推进,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调整规划)

学校管理着重于过程管理,抓落实,要效果。所建立规章制度、评价奖励机制,科学、实用、可行、连续,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地开展。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成立了全县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法制副校长,对学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健全了全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签订责任书,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明确了安全工作责任,全县学校均没有出现安全事故。

(学校管理制度;会议;责任书;教师表彰场景)

醒目的校训、名人的画像、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无不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校园内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目前,全县小学、初中在学校设置、校园校舍面积、图书、实验室、器材等方面均达到了有关规定的要求。

(学校校园、校舍、运动场、图书室、实验室)

为了使农村学校和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县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2005年,县财政和项目学校筹资     万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     万元,完成了   所学校的远程教育模式三工程建设。200  年,   所学校又投入    万元升级为远程教育模式四。从此,乡村的孩子也走进了计算机教室,步入了多媒体演播厅,教师又增添了一项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今日的**教育,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所学校都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

(学校远程教育教室、卫星天线、室内上课场景;蓝天、白云、飞鸟)

 

【同期声字幕】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所在。

**县委、县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上予以保障,不断完善教师工资直发制度,开展教师专业测试和远程教育运用培训……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全县教师专业成长。

县教育局拟定下发了《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意见》和《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改革,创新队伍管理机制。深化人事改革,调优农村教师职称比例,实施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推行校长“公推公选”,竞争上岗,教师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坚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等挂勾;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学历学位提升计划”,推进“名师工程”,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工程施工合同

——楼梯扶手加工安装

 

甲方(定作人):              身份证号码:                    

乙方(承揽人):              身份证号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双方充分协商,订立本合同,双方共同遵照执行。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内容:盛世融城二期楼梯扶手的加工安装。

(二)工程承包方式:包工

(三)工程包工造价:29元/米,施工面积约7000米,约合人民币约20.3万元(以实际施工验收数量为准)。

(四)付款方式:工程施工每40日付款一次(按实际施工完成楼梯扶手长度核算施工款)。

1.工程施工完成楼梯扶手涂刷完第一遍油漆时,支付施工款达实际完成工程施工款得70%(含每40日支付一次的施工款)。

2.工程施工完成楼梯扶手涂刷完第二遍油漆时,支付施工款达实际完成工程施工款得20%(含每40日支付一次的施工款)。

3.工程整体完毕验收合格后,支付实际完成工程施工款余留的10%。

二、合同工期

从20  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止。如有客观原因引起的延期开工,中途停工或窝工,经甲方认证后,工期顺延。

三、甲方责任:

1.为乙方提供楼梯扶手制作所需的钢材、油漆(含稀释剂)、玻璃等。

2.如期办理拨款结算。甲方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付款,将向乙方说明情况,待乙方认证后7天内进行拨款结算,每超出一天按结算金额总算的5%增加滞待金。

3.指派专人为甲方工地代表,对工程进度质量及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签证。解决在施工应由甲方解决的问题。

四、乙方责任

1.质量保证(焊接口、造型质量保证),保证工程如期竣工。

2.工程完工后,负责清理自己施工中造成的垃圾卫生。

3.指派专人为乙方代表,负责施工现场的管理和联系工作,参加工程验收。

4.乙方不得无故顺延工期,每拖延一天罚款100-200元。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将无偿维修和返工。

五、质量验收

以甲方的设计说明为评定标准为依据,达到合格标准。

六、备注

(一)在加工、安装、付款事项中出现问题,甲乙双方发生纠纷时,双方协调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施工所在地仲裁委员会或法院起诉。

(二)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合同条款全部履行完后,合同自行失效。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计划范文第8篇

政府重力支持

在2015年全旗教育工作会上,旗委书记赵向红在讲话中明确指出:“2015年为‘全旗课改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课堂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2015年10月下旬,他亲自主持召开了由全旗中小学校长、教育局班子成员参加的全旗高效课改座谈研讨会,会上他强调:必须进一步深化课改,通过课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课改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将实施高效课改与校长聘任、与教师职称评聘、与经济奖励挂钩。将课改列入竞争机制,开展各种类型的评比活动。要千方百计提高改革成效,整体提升中旗教育水平。

此外,旗委政府还从经费上给予课改工作大力支持。2015年以来,先后为教育拨付教师培训经费503.7万元,拨付教科经费319.6万元,拨付实施高效课改教师超工作量补贴100万元,拨付实施高效课改教育督导经费10万元,总金额达933.3万元。这为全旗实施高效课改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经费保障,极大地推动了全旗课改工作健康开展。

教育局有力推动

根据全市《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察右中旗教育局多措并举强化高效课改。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有关股室人员参与的高效课改领导小组。局长负总责,重点抓。分管领导及各相关股室负责人具体抓。二是进一步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全旗各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进行专项考核。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也废除了单纯以考试成绩“定终身”的做法,实行多元化综合评价。并决定今后评优评先、校长和教师的考核聘用、职称评聘、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以及教研教改等各项活动向课堂教学改革靠拢。三是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按照市政府办发(2014)56号文件要求,积极实施教科研“百千万工程”。把科研课题列入对学校的年终目标考核,定期组织召开科研成果报告会。四是试点先行,典型引领。按照市局要求,首选了一中、二中、东街小学三所学校为全旗区域推进课改试点校,一年来,三所试点校围绕高效课改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五是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围绕实施教学改革,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察右中旗实施高效课改的指导意见》《察右中旗课改达标课评价标准》《察右中旗课改优秀教师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相关规定,将实施高效课改纳入对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六是注重实效、活动推进。2015年以来,教育局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和一线教师座谈交流;组织教研员、骨干教师送教下乡,解决一线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两度组织召开了高效课改推进会;组织举行了“同课异构”高效课改研讨会;在全旗范围内举办了“高效课堂达标竞赛活动”;两次组织召开了全旗学校管理、高效课改交流现场会; 8月,全市课改区域推进专家座谈会在察右中旗召开,高效课改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此外,教育局还从经费上对课改校予以倾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开展好的课改学校予以奖励。同时,还通过选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参加“国培计划”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实现教师培训多形式、全覆盖。

校长主动带头

学校是实施高效课改的主战场,校长就是这场战役的现场指挥员。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近年来,察右中旗第一中学、职业中学、第二中学教学质量迅速攀升。主要原因就是校领导全部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全部身在其中抓课改,当好了课改排头兵、指挥员。这三所学校校长每年都要就新课改为教师进行多次专题讲座,校长能够把自己置身课改当中。特别是三所学校的副校长全部都是一线教师,有的还是班主任或担任某一课改小组的组长。正是由于他们深入到了课改的最前沿,才强化了对新课改全过程的指导,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崭新的课改理念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积极参与

实施新课改,主要在教师。教师素质决定着教改的效果,也决定着教改的成败。

首先,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有改革创新的师德修养,愿意为教改付出努力。为此,察右中旗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建设纳入目标考评,制定出台了《察右中旗教师师德塑造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了师德标兵评比表彰活动,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纳入师德建设的必修课程。

其次,教师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察右中旗多措并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一是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再提高。二是抓学习。近年来,教育局投资150多万元为各学校配备校长、教师必读书,加强学习;同时将教师假期学习纳入对学校、教师的目标考核,促进教师主动学课标、学教材、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三是外派考察、访学交流。教育局每年都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师赴发达地区先进学校考察学习,交流访学,拓宽教师视野、提升素质。曾先后派全旗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赴北京、山东、江苏、天津、东胜、呼和浩特等地考察学习,提高校长的业务能力。四是认真实施了“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学校开展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的“青蓝工程”。全旗先后涌现出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自治区级优秀教师10名,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200多名。五是积极畅通人才入口,最大限度地选招了部分紧缺科目教师。师资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生和家长大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