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环境概述

家庭环境概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家庭环境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庭环境概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室内;多溴联苯醚;污染物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33

1 多溴联苯醚概述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是一种溴代阻燃剂类化合物,它具有较高的阻燃效率,同时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对材料本身几乎不产生影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PBDEs常作为阻燃剂被添加到树脂、聚苯乙烯和聚氨酯泡沫等高分子材料中,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纺织品、电路板和建筑材料。目前最常用的PBDEs商业型产品主要有五溴联苯醚、八溴联苯醚以及十溴联苯醚这三类。其中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已经被列入到《斯德哥尔摩公约》在全球禁用。

2 室内环境中PBDEs污染现状

2.1 家庭环境

目前对室内环境PBDEs水平的研究中,针对家庭环境的最为广泛。黄玉妹等[1]对广州室内尘土中的PBDEs研究发现大部分居室室内样品和室外样品浓度比值>1,说明室内环境中有重要污染物源,电视和电脑可能是它最主要的污染源。刘洋等在上海市主城区选取了6个家庭作为采样点,通过对7种同系物进行分析发现BDE-209含量最高,五溴联苯醚次之。

2.2 办公环境

对中国中南部城市办公室内灰尘采样分析发现其PBDEs水平为3179 ng/g,是居室内的1.2倍,室外灰尘中的2.9倍;由于办公环境中产品种类及使用形式相似,而家庭中电器状况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与家庭室内相比办公环境中PBDEs差异较小。对香港办公室内灰尘通过分析发现电子产品工厂的PBDEs污染远高于学校、医院、购物中心,主要的同系物为BDE-209、BDE-99和BDE-47。Batterman[2]对密歇根办公楼室内空气和灰尘进行采样,检出21种同系物,其中放置计算机服务器的办公室中PBDEs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2.3 电子垃圾拆解厂

研究发现电子垃圾拆解车间与普通车间PBDEs浓度可相差7倍,拆解车间与拆解大厅浓度相差4.5倍,而拆解作业时PBDEs浓度为非作业时浓度的9.0倍[3]。同时,对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的工作人员血液进行采样,发现其体内PBDEs浓度为普通人2倍以上[4]。

2.4 汽车室内PBDEs

Lagalante[5]对二手汽车室内灰尘进行采样,指出二手汽车灰尘内含量最高的同系物为BDE-209。Harrad等[6]使用便携式吸尘器对英国14辆私家车乘客区和行李区内部灰尘进行分析,发现其乘客区灰尘中的浓度显著高于行李箱;而乘客区前排座位的浓度显著高于后排座位。Kalachova等[7]采用白色棉抹布在私家车室内采集灰尘样品发现其中PBDEs各组分浓度变化很大,但以BDE-209含量最高。Man对41辆汽车的室内空气中PBDEs研究发现其浓度随车龄增加而减少,随温度增加而增加。Cetin[8]分别在冬季和夏季对车窗内表面有机膜采样,发现冬季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夏季。

3 结论与展望

目前室内环境中PBDEs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对室内空气和灰尘展开研究。现有研究发现污染最为严重的是电子垃圾拆解厂,随后是办公环境、家庭环境和汽车。室内环境中含量最高的同系物为BDE-209,其含量随季节发生变化,冬季最高,夏季最低。

参考文献:

[1]黄玉妹,陈来国,文丽君等.广州市室内尘土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点及来源[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47-1152.

[2]Batterman S,Godwin C,Chernyak S.BFRs in office in Michigan,USA[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10,36:548-556.

[3]An T C,Zhang D L,Li G Y,et al.On-site and off-site atmospheric PBDEs in an electronic dismantling workshop in South China:Gas-particle partioning and human exposure assessment[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1,159.

[4]Thomsen C,Lundanes E,Becher G.BFRs in plasma samples from three different occupational groups in Norwa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2001,3:366-370.

[5] Lagalante A.F,Oswald T.D,Calvosa F.C.PBDE levels in dust from previously owned automobiles at United States dealership[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9;35:539-44.

[6]Stuart Harrad,Mohamed. BFRs in dust from UK cars - Within-vehicle spatial variability, evidence for degradation and exposure implications[J].Chemosphere,2011:1240-1245.

[7]K Kalachova,P Hradkova,D Lankova.Occurrence of BFRs in household and car dust from the Czech Republic[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2,(441):182-193.

家庭环境概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习倦怠;医学生;非医学生;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32-02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一类在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1]具体而言,学习倦怠主要指,学生因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对课业活动的热情逐渐消退、对同学的态度冷漠疏远,从而形成了情绪耗竭、乏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恶性循环现象。[2]有研究显示,医学生在抑郁、焦虑、自杀意念上的比率逐年上升,并且与他们入学前或同龄人相比,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欠佳。[3]为调查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基本情况,本文以温州医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引用了连榕和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4],比较分析两类学生的学习倦怠差异,探究引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诱因,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概述:

问卷共20个问题,每题采用5分制,5个选项“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分别对应1到5分。问卷得分越高,学习倦怠水平越严重。调查中,发放问卷255份,回收率100%,筛选出250份有效问卷,其中医学生占52.4%,非医学生占47.6%。

根据调查结果,两类学生的学习倦怠平均分为2.59,倦怠水平处于中低水平;三个维度倦怠水平的高低,依次为“情绪低落”(2.75)、“行为不当”(2.56)和“成就感低”(2.39)。

二、结果分析与反思

两类学生群体在学习倦怠及其三个维度上的水平,非医学生均高于医学生,其中两者“行为不当”的差异最大。同时,两类学生各自在三个维度的水平,高低依次均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下面从不同角度分析两类学生的倦怠水平。

(一)性别因素

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无论是医学生还是非医学生,女生的倦怠水平都比男生高,且在“行为不当”的差异最大。对于同性别的学生,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均高于医学生。而三个维度中倦怠水平最高的,医学类女生是“行为不当”,而医学类男生及非医类学生均是“情绪低落”。

(二)年级因素

纵观各年级学生的情况,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均较高,尤其是大二年级的;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总体上随学龄的增加逐步上升,且大四医学生的水平已与非医学生相当。

分析各年级学生三个维度的情况可知,大五医学生的“行为不当”是三个维度中最高的,且均高于其他学生的各维度;其他学生的三个维度中,“情绪低落”水平均最高;所有学生的“成就感低”,整体上随学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各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变化主要受“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维度的影响。

(三)成绩因素

不同学习成绩层次学生的倦怠情况,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与成绩负相关,即成绩越好,倦怠水平越低;而非医学生中成绩中游的倦怠水平最高,成绩上游的倦怠水平最低。

两类学生各维度的水平,也随成绩做类似的变化。除成绩下游的学生外,非医学生的倦怠水平均高于医学生。而从三个维度来看,不同成绩层次的两类学生,“情绪低落”均高于其他维度。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中,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高于医学生的主要原因是,两者在“行为不当”上相对有较大差距。

(四)家庭背景因素

来自类似家庭背景的两类学生之间,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均高于医学生;就三个维度而言,除乡镇学生的“情绪低落”外,非医学生各维度的水平均高于医学生。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来自乡镇的医学生,在医学生中学习倦怠水平最高,且“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的水平也是最高的;来自农村的非医学生,在非医学生中学习倦怠水平最高,且“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的水平也最高。而医学生的“行为不当”和非医学生的“成就感低”,分别与家庭环境的城市化程度呈正、负相关。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之间,各类学生的“成就感低”水平最低,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而“情绪低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是来自乡镇的学生。

三、降低倦怠水平的几点建议

学习倦怠是一种个人心理状态的综合表现,因此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和主观态度,均会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不同性别、年级、成绩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专业的认同感、兴趣及学习驱动力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大学生各类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改善学生家庭环境,是降低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改善学校整体育人环境

“泡菜理论”向人们揭示了环境育人的深刻道理,强调了优化校园环境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位置。校园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其中大学文化是核心要素。[5]大学教育管理者必须着眼于学生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的现象,营造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良好校风,建设严谨笃学、全面教导的优良教风,塑造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硬件设施在环境育人中的重要性,在于能赋予学生直观上的环境印象。由于医学院校常以医学生为主体、重点,较注重对医学类教学设施的投入,因此在相对被冷落的氛围下,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更易高于医学生。因此,医学院校在学习硬环境的投入方面,应充分考虑非医类专业的需要,创造、加强非医类专业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家庭环境概述范文第3篇

1超宽带技术的特点

1.1短距离通信

通信距离与信号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信息传播距离越短,信号强度降低速率就越慢,所以,在短距离通信方面,超宽频带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可知,信息传输距离超出11m后,超宽带技术与传统窄带技术相比,并不具备任何优势,反而其信道容量相对较小。因此,超宽带技术较适用于短距离信息传输。

1.2拥有较高的多径分辨率

超宽带技术所应用的窄脉冲,并不具备较长的持续时间,因此,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分辨力,这是超宽带技术拥有较高的多径分辨率的根本条件。除此之外,窄脉冲具有良好的分辨力还可以提高接收机的抗衰老能力,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它还不会受到墙壁、地板等障碍物的阻碍。利用超宽带进行信息跟踪、距测或是定位,所得数据都会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因此,超宽带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

1.3传输效率较快

超宽带技术的超宽频带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即使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发送信号进行调整,降低其谱密度,应用超宽频带,信息传输效率约在99~499Mh/s范围内,与传统窄带技术相较而言,传输效率非常快。

1.4发射功率较低

超宽带技术之所以在短距离信息传输方面,具有传统窄带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仅因为其可以对信号强度进行有效提升,在发射机方面,它还可以降低发射功率,将发射功率控制在0.9mW左右。相关规定表明,发射功率的谱密度不能比放射噪音的标准规定值高。谱密度较低不仅可以促使超宽带技术具有良好的信号保密性能以及隐蔽性能,避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被截获等问题,还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保护,除此之外,超宽带技术与窄带技术,在同频段内,可以实现和谐共存,从而有效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

2超宽带技术的发展应用

2.1办公环境以及家庭环境

超宽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超宽带技术,对于办公设备以及家庭设备,人们可以实现快捷使用。传统的传输技术需要在电子设备间进行有线连接,继而才能进行信息传输,而超宽带技术所采用的无线方式,为人们的信息传输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利用超宽带信息大容量、设备便捷等优势,可以对办公环境以及家庭环境进行有效优化。

2.2军事领域

超宽带技术具有良好的信号隐蔽性能,在军事领域中应用该技术,可以对新型雷达系统进行有效创新,对无人驾驶飞机进行技术完善。现阶段,军事隐身战术受到了大力推广,引用超宽带技术,可以探测出隐身战斗机,因此,超宽带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必将受到军事领域的高度重视。

2.3智能交通信息

超宽带技术可以对目标进行快速搜索与准确定位,在智能交通中,可以利用该技术研发雷达系统,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雷达系统的防障碍物性能,在汽车中安装该系统,可以为车辆驾驶员提供智能化服务,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开障碍物。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驾驶员对汽车进行定位测量、获取相关道路信息等。

2.4成像

超宽带技术具有良好的障碍物穿透能力,可以利用该技术研发穿墙雷达,如果有防暴行动,警察可以利用穿墙雷达探测墙体后方的敌人。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穿墙技术应用在搜寻工作中,例如,地震,可以帮助搜救人员对受灾人员进行快速且准确的定位,可以有效提高搜救效率与质量。

3结语

家庭环境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文学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162-03

一、伊恩・麦克尤恩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今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麦克尤恩在其作品中尤其喜欢描写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他曾这样说:“我就是有那么点儿观察的癖好,我观察不外乎两个领域,一是父母怎么跟孩子相处;一是男女之间如何相处,夫妻也好,其他形式也好。”[1]由此也可见,对于家庭问题的关注是麦克尤恩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水泥花园》、《赎罪》、《甜牙》等作品中都能看到他对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在《在切瑟尔海滩上》中,麦克尤恩运用巧妙的叙事技巧,描述了男女主人公两人的新婚之夜。读者不难看出作者一如既往地关注着男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种种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本文将从家庭伦理的角度来探讨家庭成员的关系如何影响了两位主人公的婚姻。

二、《在切瑟尔海滩上》和家庭伦理

《在切瑟尔海滩上》(以下简称《海滩》)出版于2007年。小说一经面世,便受广大文学爱好者以及文学界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布克奖提名[2]。这部小说主要描述了20世纪60年代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能够在新婚之夜圆房,从而导致婚姻结束的故事。三个主要场景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心猿意马的晚餐;失败的初次性体验;海滩上激烈争吵。在紧张的气氛下,作者运用闪回、概述、扩述等基本叙事技巧,将两个主人公的成长背景、生活经历以及两人如何认识、如何相处、如何结婚等情节通过回忆的方式拼接在读者面前,过去、现在、未来错综复杂地地交织在一起。麦克尤恩一直关注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海滩》里爱德华和弗洛伦斯的婚姻悲剧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们各自成长的家庭环境分不开的。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海滩》中的一些伦理现象,主要是从家庭伦理这个角度入手,探讨爱德华和弗洛伦斯的八小时婚姻悲剧的成因。

聂珍钊教授指出:“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与术语使用中,伦理主要指的是社会体系以及人与社会和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和道德秩序。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伦理的核心内容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被接受和认可的伦理秩序,以及在这种秩序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维护这种秩序的各种规范。”[3]如果破坏这种业已形成的、为社会所认同的伦理秩序,那将受到某种惩罚。家庭作为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伦理环境,对个人性格的培育和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是业已形成的一种社会秩序,一旦遭到破坏,一些家庭成员将会遭到惩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家庭作为人类共同生活中的最小单位,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和情感因素基础之上的温暖港湾,在个体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更是个体进行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预演的重要舞台”[4]。另外,家庭在伦理学领域被认为是伦理的始发点和首要载体,家庭关系对于培育是非善恶等道德情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关系都无法替代的,因此,社会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方面就是家庭伦理道德。考察家庭伦理主要考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即考察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合乎常理,必然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心理不健康、不健全。小说《海滩》中两位主人公最终没能跨过新婚夜这个坎儿,原因之一在于两人有着不同的家庭伦常关系。

三、婚姻悲剧背后的家庭伦理

(一)夫妻伦理

在家庭伦理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是一个家庭最基本的要素,夫妻关系是否稳定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稳定,同时对于子女是否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伦理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海滩》中,两个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是通过断断续续的回忆拼接在读者面前的。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身世背景:“爱德华的贫寒、粗率、乡土气,有精神病的母亲,忧郁的父亲,永远乱遭遭的农舍;弗洛伦斯的富有、精致、脱俗,盛气凌人的母亲,志得意满的父亲,永远奢华高贵的‘大别墅’。”[5]爱德华的父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穿梭于家和学校之间。但是他回到家以后的那套程序与一个职业男性的典型模式一点也不相干,因为他有一个脑部受伤的妻子,家里的一切家务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每天回到家首先是巡视孩子一遍,然后“他会花几分钟跟玛约蕾单独待一会儿,然后走进厨房,一边准备茶点,一边收拾早饭留下的残局”,“也只有晚饭做好以后,家务活才算大功告成”[5]。“要跟上迫在眉睫的要求可真够艰难的―厨房的炉子得添煤,冬天起居室的壁炉得一直生着火,还得替孩子们备好大体干净的校服。衣服都要到周日下午洗,需要在铜制的煮衣锅下面生火。碰上雨天,一屋子的家具都滩满了等着阴干的衣服”[5]。这些活儿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着实太繁重了,再加上他还得辛苦地瞒着孩子们他们母亲的真实情况,又或者是说和孩子们一起配合他那位神经失常的妻子的各种言行举止,好让“爱德华也好,安妮和哈丽特也好,从来都没有明显感觉到自己不如那个朋友幸运”[5]。爱德华的母亲玛约蕾患有精神疾病,她在家里就像一个幽灵,终日顶着乱遭遭的棕色头发,成天在屋子里晃来晃去,一门心思沉溺在自己的爱好和“事业”。所以爱德华的父母肯定是没办法相爱的,但是爱德华父亲又有责任不得不保护自己的妻子,爱护自己的孩子,因此形成了忧郁的性格。这样的夫妻伦理是比较怪诞的,因为丈夫对妻子的保护和宽容就像是父亲对孩子一样。与此同时母爱在爱德华家里是缺失的,他的母亲也没办法履行自己应尽的伦理责任和义务,必然对爱德华的个人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小说当中对于弗洛伦斯父母的关系并没有进行很直接的描写,只是从女主人公弗洛伦斯的回忆和感觉中发现她的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好,因为她觉得在家待着很压抑,她们三个之间相互都很冷漠。但是,小说对于弗洛伦斯与父母的关系却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这也是影响弗洛伦斯个人成长相当重要的因素。

(二)代际伦理

所谓代际伦理,主要是指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在家庭关系中,父母是否在真正意义上履行了对子女的伦理责任和义务,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是否给予子女正确的引导,都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果父母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没办法承担他们应该履行的伦理责任和义务,自然子女的成长就会遇到问题。

在爱德华家里,母亲和子女的关系是和正常的代际伦理不一致的,本来应该受保护的孩子们却变成了精神失常的母亲的保护人。他们经常合起火来制造骗局,来迎合母亲自己所幻想的世界。母亲坚信她自己是位贤妻良母,一家人之所以能正常运转全都是她的功劳。而实际上“他们一定得保护她――默默地保护她”[6]。爱德华也因为自己母亲是个不正常的人而感到相当的自卑,尤其当他和弗洛伦斯这样出生高贵、几乎和自己没有任何交集的女孩交往的时候感觉更加强烈。他一直不敢在弗洛伦斯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实情绪,导致俩人新婚之夜也没有一定的默契,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

弗洛伦斯的家庭环境也很“压抑”,母亲是大学教授,从未给弗洛伦斯任何爱的温存,母女之间很少有言语上的交流。从弗洛伦斯的回忆中可以发现她和她母亲在肢体上是非常疏远的,即便在弗洛伦斯小时候,她母亲也从来没吻过她,没抱过她,甚至对弗洛伦斯喜爱的音乐,她的母亲也觉得不胜其扰,这些行为都有点让弗洛伦斯认为母亲对自己有敌意。从心理上来讲,母亲在弗洛伦斯的生活中的情感角色是缺失的。正是因为这种母亲责任和义务的缺失,使得弗洛伦斯根本不可能从母亲嘴里了解到男女性事了。

而弗洛伦斯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使得她的家庭伦常显得有些隐晦。小说中描写了弗洛伦斯十二三岁时父亲带她出海的经历:“她讨厌听到他热情洋溢地闲扯那艘被他寄存在普尔港的船―名字就觉得荒唐得紧,叫什么‘小糖果’……她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带她出过几次海……关于那几趟旅行,后来他们谁也没提。他再也没叫她去过,而她也挺高兴。”[5]在新婚之夜,弗洛伦斯听到爱德华脱衣服的声响时,回忆起了一些往日情景:“那时她12岁,就像现在这样静静地躺着,等着,在窄窄的、四面围着桃花心木的船铺上瑟瑟发抖。她的脑中一片茫然,觉得自己很可耻。当时他们刚刚完成了两天的横渡……天色已晚,她父亲一边在昏暗狭小的船舱里走来走去,一边脱衣服,就像爱德华现在这样。她记得衣服的OO@@,记得解开一条皮带、碰响一串钥匙或者一堆零钱的丁丁当当。她别无选择,只能闭上眼睛,心里想着一段她喜欢的曲调。”[5]然而在爱德华的眼里,父女俩在他面前好像几乎不怎么说话,但是他也发现其实父女俩很在意对方,因为她有个印象,当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们俩会偷偷目光交流,仿佛在合起来对别人评头论足似的。小说中还提到,是弗洛伦斯的父亲而不是母亲被他俩订婚的消息鼓舞得兴奋不已,主动张罗午宴,当场祝酒6次,让爱德华闪过一个半真不假的念头:他是巴不得要把女儿嫁出去啊。实际上从书中描写来看,女主人公和她父亲的关系应该是较为亲近的,但是他们却在爱德华面前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点确实值得读者怀疑。直到弗洛伦斯和爱德华新婚之夜完全失败时,弗洛伦斯甚至说出这样的话:“也许我应该接受心理分析。也许我真正想要的是杀了我母亲,嫁给我父亲。”[5]虽然小说后面马上解释说这只是个鲁莽的小笑话,但是人不是往往在生气的时候才会脱口而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吗?这何尝又不是她潜意识的一种反应?虽然作者没有明确地写出父女之间的行为,但是诸多迹象表明,弗洛伦斯与父亲之间有着一种非常暧昧的关系,而这种隐晦的家庭伦理关系对于弗洛伦斯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弗洛伦斯所生活的那个连性事都不敢提的年代,父女之间的暧昧关系打破了那个伦理环境中的伦理秩序,使得弗洛伦斯迷失了方向,把弗洛伦斯的以及扭曲的婚姻态度归因于此也不为过。

综上所述,爱德华和弗洛伦斯的婚姻悲剧源于各自不同的性格,而性格的形成又源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稍显异常的家庭伦理关系即他们成长的伦理环境。在爱德华和弗洛伦斯所处的伦理环境中,基于血缘、情感的家庭伦理环境中缺乏正常的人伦之间的爱和温暖带。爱德华父母因为特殊原因,没办法履行他们的伦理责任和义务;出身高贵的弗洛伦斯,严重缺乏母爱,同时她又与自己父亲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这样不正常的伦理环境对于弗洛伦斯的成长也起着负面作用。所以读者也只能为男女主人公扼腕叹息了。诚然,伦理环境并完全是指他们所成长的家庭环境了,还包括他们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根本不可能对性事困扰说长道短的年代”。对于时代这个问题,那又是另当别论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蓝纯.伊恩・麦克尤恩其人其作[J].外国文学,1998,(06):23-27.

〔2〕郭国良,蔡婷婷.新婚之夜的悲剧―读伊恩・麦克尤恩新作《在切西尔海滩上》[J].外国文学动态,2007,(06):24-26.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01):12-22.

〔4〕冉光芬.家庭伦理及其构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5-26.

家庭环境概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家园合作 幼儿教育 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方法是幼儿园教学模式重要的参考对象和合作伙伴,我们应以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为宗旨,获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帮助家长解决与孩子沟通中遇到的困难。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在整个教育环境中的正确位置,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诸多困惑和不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一、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家庭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很多家长对此缺乏认识,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习惯。不少家长认为,幼儿的成长教育与环境没关系,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只要多花钱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孩子就会学习好、教育好,家长只要负责工作挣钱,供孩子日常生活花费就可以了。对于家长的这种想法,幼儿园应该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在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身体和智力都在快速成长,对这个世界形成最初的认知,所以家长更应该在这个阶段,对孩子的成长尽到必要的责任[1]。

二、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概述

(一)家园合作的概念

所谓家园合作,就是指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把家长与家庭教育融入教学中,使家庭充分与幼儿园合作,相互了解、配合,共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出努力。同时,家长与幼儿园应充分发挥最大优势,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家庭和个体,采取不同的措施,并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共同教育好孩子,使孩子成为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二)家园合作的目的

家园合作的目的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家园教育快速协调一致发展。一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及依靠自己独立完成保教任务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家长要改变思想观念,不要以为教育只是幼儿园的事,家长应主动学习育儿知识,关心幼儿园发生的事,经常与老师沟通并达成教育共识[2]。

(三)合作式的幼儿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的主体是家庭与幼儿园,两者互相合作,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等,双方共同商量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家长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要多学习一些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少一些责备,少一些要求,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一分鼓励与支持,使老师、孩子和家长成为密不可分的好朋友,达到“家园合作,共同育儿”的目的。

三、实施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教育模式的措施

(一)实现家园间的相互配合

实现家园之间的相互配合,要定期给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的培训,宣传科学保育和教育幼儿的相应知识。我们多次以家访、访谈、家长会和专家讲座等各种形式,宣传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对孩子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幼儿礼仪交往、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更具体的要求。比如,现在一些幼儿园就已经开展了这种相互配合的模式,老师会建立一个微信群,群里主要是老师和家长,老师会把每天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孩子学到了什么,回家后应与家长进行哪些互动,发到群里,让每位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配合教师完成布置的任务,家长也会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供教师参考,这样的合作模式将孩子、家长、幼儿园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了家园相互配合共同教育的目的。

(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

一些家长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了解,不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沟通,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盲目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但结果往往与家长的期望相反。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放纵溺爱,任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比如,向人吐口水、说脏话、骂人、虐待小动物等一些不好的行为,而家长若不对此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则势必会养成一些坏的行为习惯。当然,对孩子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简单粗暴的教育,比如,殴打、谩骂和冷暴力等惩罚,都是不可取的。也有家长对孩子进行一些不适合幼儿的教育,比如,对幼儿施行小学化,认为学得多学得早,对孩子有好处,这恰恰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造成损害。

因此,幼儿园应该向这些不懂得科学育儿的家长进行宣传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幼儿教育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幼儿教育必须遵循科学教育规律,这样才能让幼儿顺利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

(三)创造幼儿健康成长的教学环境

家庭环境是由父母的教育观念、态度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氛围的关系影响的,这关系到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部分。首先,家长要组建并保持和谐愉快的气氛,尊重对方。比如,父母若因一点小事而吵架的时候,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在孩子面前不争吵,同时,家长一定不要说脏话,不要吓到孩子,多陪孩子互动和玩耍,给孩子营造快乐的环境。其次,要营造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们喜欢美丽、干净、幽静的居住环境,养成一定的习惯并且学会适应。最后,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运用幼儿园里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生活习惯上的要求也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如,饭前便后洗手、不乱丢垃圾等,从而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家庭教育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优势,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4]。

(四)展开多元化的家园合作形式

多元化的家园合作是指各种交流活动,一般包括家长会、谈话讲座等。学校可以开展一个家庭合作的育儿活动,要求幼儿园每位家长都参与到幼儿教育计划中,家长将与孩子共同完成幼儿园安排的内容,比如,可以让家长协助孩子背单词,给孩子听写并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学校不仅要对孩子进行考核,家长也要考核。在考核时,家长和孩子只要有一方不合格,就算整体不合格,全面将家长与孩子的学习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而且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父母同他们一样在学习,让他们在父母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及刻苦认真的精神。

(五)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贯穿孩子一生的,要通过一定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并巩固下来。比如,告诉孩子在与人谈话时,要看着别人,不随便打断,听清楚别人说的话,使孩子逐步认识到这种良好的交际习惯。其次,进行行为方式的强化训练,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脱衣、收拾自己的玩具等,从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引导训练。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幼儿的良好教育是一生学习的开端,因此家园合作式的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幼儿教育的行为习惯模式,总结了家园合作式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教育带来的优势,并给出了实施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教育模式的措施:首先是实现家园间的相互配合,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其次是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让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营造良好的幼儿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最后是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改掉不良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冯佳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277-279.

[2]郭雪芳.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才智,2014(29):133.

家庭环境概述范文第6篇

一、人力资源多元化管理概述

1.多元化管理概述。多元化是指在既定的雇佣或市场环境下,携手相处的人们其社会、文化身份的差异性。多元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认识到员工有不同的需要,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要。多元化管理也称多样性管理,英国学者Kandola和Fullerton认为多样化管理就是根据商务要求,基于对雇佣者和被雇佣者双方的商务优势和利润的考虑而达到公平机会的方法。

多元化管理承认个体的差异性,从个体的层面而非社会群体身份理解人,鼓励对个体的不同待遇。个体差异可分第一形态与第二形态,外在可见的部分如人种、肤色、性别、年龄等特征即为多元化的第一形态,那些不能即刻辨别的差异为第二形态,如个体的能力、性取向、性格、工作方式等。管理者在关注第一形态的同时更要注重第二形态。

2.人力资源多元化管理。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多元化,人力资源多元化管理是客观趋势。当前,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员工在个体认同、生活需要、事业发展等不同层次上的需求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员工的多元化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必须从心理和行为上适应多元化的特点,充分尊重员工的不同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员工集体凝聚力和组织认同感。

从人事管理发展到人力资源多元化管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首先是人事管理从整个企业管理中独立出来,以优化企业员工的工作过程为目标;其次是注重人力资源激励,在管理实践中,人们发现企业员工并不是纯粹的“经济人”,而是受多种社会、心理等要素影响的“社会人”,于是企业不再单纯进行工作制度设计和工资报酬管理,而更多重视人力资源激励;第三,人力资源多元化管理不仅关注人,更关注人与组织的关系,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凝聚力与物质资源优势同样重要。

二、新生代员工心理与行为特征

1.新生代员工心理特征分析。一谈到新生代员工,有的管理者立即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私自利、任性、个性强、自我、回避压力、独立性差、缺乏理想不善合作等等,似乎他们始终都是“问题员工”。其实,如果全面地、辨证地看待新生代员工,就不难发现,新生代员工并不是如有的管理者想象中那般不堪。他们虽然拥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但同“70后”、“60后”等员工比较起来,其优势也十分明显。新生代员工视野更开阔、更富有朝气、更加敢想敢做的优势非常明显,而这些特质对于企业创新来说非常重要。新生代员工在心理特征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新生代员工成长于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政策环境宽松,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信息渠道,信息来源十分丰富,员工的思想束缚少,所以新生代员工想象力更丰富,创造能力也更强。第二,积极乐观。与上一辈相比较,新生代员工独生子女偏多,家庭经济状况也更好一些,经济压力比较小,在需要的时候常常能得到父母与长辈的资助,生活压力较小,这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三,对新生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强。相比较以前的员工,他们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也更容易接受,如无纸办公、SOHO(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自由职业等。其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够强。新生代员工的成长环境相对父辈而言更为顺利,经历的挫折也比较少,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更弱一些,当职场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甚至采用极端手段去处理工作矛盾。第二,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偏弱。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影响,新生代员工的集体主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相对父辈要弱一些,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沟通协调能力有所欠缺,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不够强。第三,自我意识较强。受家庭与社会大环境影响,新生代员工在家庭中备受呵护与关爱,其他家庭成员常常围着他转,以他为中心,这种家庭环境形成了他们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不善于妥协和忍让,重索取而不重奉献,情绪控制能力较弱。第四,职业观念多变。新生代员工职业观念多变,稳定性要差一些,他们更愿意尝试不同职业,在不同的职业转换中寻找最佳职业契合点,强烈渴望快速成功、成长和自我实现。

家庭环境概述范文第7篇

【关键词】软装饰材料;室内;环境设计;创新

一、前言

在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在生活环境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多,人们又更多的资源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居住要求而言,在满足了最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后,人们开始追求尝试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并创造更好的居住空间,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求。由此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装饰材料行业的发展,使得现在的装饰材料的附加价值越来越大,这仅仅刺激了室内设计环境艺术的发展,进一步满足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和品质享受。

二、软装饰材料概述及特点

软装饰材料顾名思义是在室内空间中点缀环境的一种装饰手法,根据人们不同视觉追求,我们设计员在和业主洽谈之后,了解业主最终需要什么的室内环境和舒适程度,这样的话装饰是第一大关,接下来设计员该如何满足业主的需求,就看设计员的技能和方法了。“软装饰材料顾名思义是指质地柔软的室内装饰材料。”①软装饰材料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气氛的布局和整个空间营造是很重要和必须的,装饰的布局和更新是我们现代生活环境的首要标准,在现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满足温饱和物质的前提下,在精神生活需求上也要更上一层的精神生活,我们的室内环境是每个家庭环境中入住之前首要的重要标准和意义。软装饰材料给人舒适温和的室内气氛,没有生硬的东西充斥人们的视觉,“软装饰材料是指室内装修中材质柔软的装饰材料。”②软装饰材料的特点也是各具特色,我们列举几个重要的特征:⑴.色彩、图案丰富,实用面广⑵.质地柔软,具有亲和力⑶.塑造室内环境艺术气氛能力强⑷.保养维护、清洗更方便。设计师在进行行为设计时,最核心的理念应该是尽可能充分了解人们的自然行为,,按照符合人们行为习惯的方式进行设计。装饰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的,在软装饰这一块的发掘和应用,就要全靠设计师的技能和了解业主心理的特点出发,在不断追求的和创新的前提下,我们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更新和上进。

三、室内环境设计概述及应用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在居住领域内还是比较重要的环境布置,我们所说的环境居住,首先是室内环境设计,然后根据业主的特征和爱好,设计师布局设计环境,最后,达到业主期望的要求和满意,才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最终的目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简称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应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③

四、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创新及发展趋势

软装饰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也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满足了居住舒适度之后,再一次追求软包装修在居家环境中的作用,我们不仅仅在硬装饰中点缀业主的喜好,软装饰才是装修的关键所在。人们的审美观念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形成不断的改变和继承传统不变的特点,这样既能改变现有的视觉观念,也能不忘传统文化,创新是整个时代所共有的,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结合时展的需求的情况下才可以创新,创新应该从基本做起,从点滴事情做起,不是立刻就创新和设计的。

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发展趋势也是很有前景的,我们应该提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就是利用原生态的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这样是为了以后原生态可以回收利用,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

五、结语

我国对软装饰材料的研究才刚开始,现代社会居住环境的软装饰材料更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环保的材料才能使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也是为了以后追求生活质量的前提。作为设计员来说,或喜或悲,喜的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设计才华,悲的是目前国内对环境艺术设计不是特别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是特别完善,需要时间和更高科技人员研发和做一些理论研究。与硬装饰材料相比,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创新的过程中,软装饰材料更容易达到目的,而且还应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易更换性。设计理念应该在创新的同时保持环保的基础上创新,否则我们所做的就会前功尽弃,软装饰材料的创新是从各个方面,譬如施工方面、材料、工艺等要素,这样的创新才是积极和有效的,在不断更新的前提下,空间是指一种领域,它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而就每一个具体的环境而言,空间以一种物质界面或构件围合而形成的三维领域。室内空间分隔、围合、组合、渗透的方法和改善空间形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空间的布局要靠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业主的需要来布置和装修的,结果吧空间装饰了有空间度的不同的装饰效果。

注释:

①蒋泽汉.软装饰材料及其施工技术[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②http://

③朱保良,朱仲炎.室内环境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阿诺德柏林特.环境美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鲍桑葵.美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家庭环境概述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隐性感恩教育;探究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1]从实施形式上看,感恩教育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所采用的都是显性感恩教育,真正实施隐性感恩教育不多。其实,隐性感恩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弥补显性感恩教育的不足,是感恩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显性感恩教育与隐性感恩教育概述

1.显性感恩教育

所谓显性感恩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说教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感恩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活动。在显性感恩教育下,教育者往往采取正面的、直接的理论灌输,具有目标明确和效果快等特点和优势。但是,显性感恩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目的性过强、教化色彩浓厚、形式有时大于内容等。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都是处在青春期,他们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意识,显性感恩教育的外在灌输性容易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实际上,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不容乐观,表现为:对于父母的付出、学校的培养、他人的帮助、社会的资助等只知接受,不知感恩,甚至抱怨不断,总觉得别人欠自己很多等。

2.隐性感恩教育

所谓隐性感恩教育,是指引导学生在预先创设的教育环境中,通过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活动。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感恩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化为学生的感恩情感,形成稳定的感恩行为。相比显性感恩教育,隐性感恩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隐性感恩教育下,采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感恩认知起着正强化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对感恩的主动需求,达到感恩教育的效果。因此,相比较而言,显性感恩教育可能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从长远来看,隐性感恩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二、隐性感恩教育的主要特征

1.强调隐藏性和渗透性

在隐性感恩教育过程中,强调“隐藏性”和“渗透性”。表现为:避免目的性很强的课堂说教和实践活动,将教育目的隐藏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在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活动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和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将感恩教育的目的渗透到其中,让学生从内心中接受感恩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2.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

在隐性感恩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被动教育。在隐性感恩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参与,也可以选择不参与,可以选择参与何种形式,可以选择何种感恩思想和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自我对照、自我总结、自我调整,实现自我内化,再由内化到外化不断完善和提高。

3.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

隐性感恩教育的时间、地点、形式和内容不固定,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来自由选择。它可以在课堂,也可以是第二课堂;可以是正式场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专题讲座,也可以是游戏等,真正实现多样性和全面性相结合。

4.实现稳定性和长效性

在隐性感恩教育下,采取学生所喜欢的形式和内容,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将感恩知识和情感真正嵌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稳定的意识和情感,这种意识和情感的记忆比正式说教所习得的术语更持久、更稳定,也更具有长效性。

三、实施隐性感恩教育的主要方法

1.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法就是高职院校利用各种环境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校园、家庭和社会环境。其中,校园环境处于主要的地位,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重要的外在条件。

2.活动感染法

活动感染法就是高职院校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感恩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来感染学生情怀,提高感恩思想,增进感恩情感,培育感恩意识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把感恩认知和感恩情感内化为品质,外化为感恩行为。

3.榜样引领法

榜样引领法是指高职院校运用感恩榜样的人格魅力、非凡成就等引起学生产生感恩感情共鸣,从而涤荡他们的心灵,给他们以教育,鞭策着他们的成长,引领他们模仿和追赶的想法和实践。榜样引领法是高职院校开展隐性感恩教育活动一个重要方法。

四、高职院校开展隐性感恩教育的途径

(一)积极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环境氛围

1.营造校园感恩环境氛围

(1)精心设置各类校园感恩物质环境。“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点出了校园物质环境氛围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校园建设规划过程中,要巧妙地构建具有感恩意义的物质环境,为开展隐性感恩教育提供外在的环境氛围。如:在校园显著位置树立具有感恩意义的塑雕;以感恩词汇为学校的楼栋、道路等命名;以横幅、展板、橱窗、显示屏等为载体,设立以感恩为内容和主题的宣传标语、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每天都学习和生活在感恩的物质环境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感恩思想的存在。(2)悉心优化形式多样的校园感恩文化环境。“所谓校园文化,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形成的人文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充满感恩正能量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规范和塑造学生感恩行为,培养学生对自然、父母、学校和社会的感谢之意、感恩之情,内化学生的感恩品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优化校园感恩文化环境:邀请专家老师等来开设感恩主题讲座;不同专业班级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辩论赛;定期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开展感恩先进学生典型的宣讲会,用他们真实的事迹来感动人、高尚的品质感染人。让“感恩”、“施恩”成为校园的主旋律,让学生在浓浓感恩文化环境中去体验感恩、施恩的意义。(3)着手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感恩文化。当前已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直播间、各类论坛等早已经进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新媒体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通过传播媒介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观点。”高职院校在开展隐性感恩教育中如果缺少新媒体的参与必将是个重大的缺陷。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着手打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感恩文化。可以通过采取建立感恩网站、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加强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沟通交流,探讨感恩知识、行为、事迹、实践等,这样既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发挥了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又迎合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联合家庭和社会创设校园外感恩环境氛围

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隐性感恩教育的构成内容。为有效开展隐性感恩教育,高职院校要联合家庭和社会创设校园外的感恩环境氛围,要求家庭和社会做到:(1)构建健康的家庭感恩环境。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如:父母亲对孩子的溺爱,让他们丧失了认识感恩的基础,长大后很难再产生感恩情怀;父母只注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品质培养放在次要位置,甚至被忽视,导致孩子感恩意识的淡薄。“您在爱自己孩子的同时,要教他们学会去爱您;您不教会这点的话,等您到了晚年,会痛哭流涕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父母亲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培育出懂得感恩和知恩图报的子女。(2)大力宣传倡导良好的社会感恩风气。高职院校感恩教育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进行的,良好的社会感恩环境氛围是开展隐性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要运用媒体大力宣传倡导感恩价值体系,在全社会中弘扬感恩的主旋律,积极开展各类感恩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对于社会上各类优秀人物要大力表彰宣传,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夯实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组织行之有效的各类学生实践活动

1.发挥第二课堂在隐性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课堂是学校教室课堂外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总称,是对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在高职院校隐性感恩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第二课堂中的相关感恩活动,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感恩知识转化为学生喜欢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变传统的课堂被动教育为课外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感受感恩情感和接受感恩知识,内化为自己品质,外化为实践行动。为此,高职院校要注意积极组织各类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如:在清明节时,组织学生参加祭祀、扫墓活动,感谢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在父亲节、母亲节时,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感谢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在教师节时,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在感恩节时,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感谢社会和他人对自己帮助之情等。

2.注重情境再现在隐性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情境再现在高职院校开展隐性感恩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开展情境再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体会到忘恩带来的“滋味”,从而在内心深处体验感恩的重要意义。为此,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下列活动:组织学生大自然实践活动,认识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学会感恩自然,不污染破坏自然环境;让每个学生干一天家务活,体验父母的不易;让每个学生上一节课,体验老师的辛苦;让每个学生到社区做一天义工,体验生活的艰辛;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各行各业从业者辛劳等。

(三)充分发挥榜样在隐性感恩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1.父母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养者、第一任老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从小开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父母对长辈、他人、社会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的思想。因而,为了培养孩子感恩意识,作为父母要时时处处以身示范,用感恩的心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懂得感恩和知恩图报的子女。

2.教师

(1)转变理念,变管理为服务。“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这种理念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已经不合适了。强制的、外在的灌输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起到相反作用。因此,作为实施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教师要转变理念,变管理为服务,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给予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心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对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所传授的知识观点认可,并内化为自己品质,外化为实践行动,这也是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前提。(2)为人师表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直接接触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其可以起到正面的引领作用,也能起到负面的导向作用,因此,高尚的教师素质是隐性感恩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变管理为服务,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同时,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具体到感恩教育中,教师首先自己对大自然、父母、单位和社会要常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感恩情怀来感染和引领学生懂得感恩、理解感恩和践行感恩。

3.同学

身边同学的感恩榜样,贴近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易于被接受,让他们觉得可亲、可敬、可学,避免抽象空洞的榜样形象发生。为此,高职院校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学生中出现的先进感恩典范,开展感恩榜样评选活动等,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在全校范围内加以宣传和表彰,用他们真实的故事感动人,用他们高尚的品格感染人,使其他学生形成自我感恩教育的心理,并逐步升华为感恩的主动行为。

4.社会人物

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感恩杰出人物都可以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榜样。如成龙、李连杰等心系社会,回馈社会等事迹都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榜样。他们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崇拜的偶像,更能激发他们模仿的动力,在与偶像的对比中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手段,隐性感恩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重视。高职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除了实施显性感恩教育外,更应该重视和发挥隐性感恩教育的作用,只有这样,感恩教育具有完整性,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真正塑造有感恩品质的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湛红艳.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79.

[2]程新桂.论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12):128.

[3]陈恃中.甘伟忠.新媒体时代高校感恩教育环境的构建[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99.

[4]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62.

[5]张戌玩.苏霍姐林斯基的德育理一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