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字:景观生态学 城市建设

Abstract: landscape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andscape dynamic change and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landscape beautification pattern, optimize the structur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subje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landscape ecology as a good idea to provide the landscape city ecological impro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fers the basic concepts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ity environment.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C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

1.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1.2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是上世纪30年代末前苏联C.特罗尔所倡导的学术方向。这个倡议和往后的B. H.苏卡乔夫提出的生物地理群落学说, 促进了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结合, 使生态学和地理学的观点日趋接近融合[1]。在生态学与地理学结合后, 一方面生态系统的概念扩大到与地理环境成分的有机结合和功能联系, 另一方面解决综合地理学的问题越来越多地采取生态学的观点。景观学移植到西方, 由西方国家的生态学家发展为景观生态学[2,3]。

我国改革开放后, 部分自然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十分重视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 如景贵和等进行的景观生态分类和农业布局的地段设计研究[4],在景观生态分类基础上进行环境建设的景观生态设计研究[5],钟晓青等的广西北海火车站广场景观生态工程分析研究[6]等, 实际上都是景观生态学应用方向的研究。

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研究和应用

2.1城市生态景观研究的基本内容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廊道、嵌块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适于人聚居。关于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基本内容, 主要应侧重以下六个方面:

(1)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城市廊道、城市空间资源和城乡交接带的发展与演化。

(2)城市生态过程能源供应与消耗、水资源利用与循环、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城市人口的积聚与扩散、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是其主要研究内容。

(3)城市环境问题。

(4)城市生态建设包括绿化、美化、环境优化、清洁生产与文明消费。

(5)城市景观风貌城市特征形象(CIS) 与景观视觉识别(CVI) 、城市风貌与环境空间艺术、景观文化与景观美学。

(6)城市景观规划包括城市规模与环境容量、环境敏感区的保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绿色空间体系的构建以及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

2.2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简述

城市生态景观主要依靠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来实现。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从景观整体上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 使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 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 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适于人聚居[7]。城市景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自然实体的统一, 它兼有两种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属性, 因此,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除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的基础资料, 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工作外, 其规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环境敏感区的保护、生态绿地空间规划和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8]。

2.2.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总的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 加强城市景观功能,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有如下目标[9]:

(1)安全性: 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重大灾害如地震、火灾中, 作为疏散居民的场所, 从而保证广大市民免遭不幸, 这是社会目标。

(2)健康性: 有两种含义, 一是维护城市景观生态健康, 即维持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二是保证市民在生理上及精神上的健康。这既是生态目标, 又是社会目标, 同时也是经济目标。

(3)便利性: 经济有效地确保城市生活、游憩的方便, 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范围内, 游憩不用乘公车, 步行可方便地到达, 这是社会目标。

(4)舒适性: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 诱发人的创造精神以提高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并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这既是社会目标, 又是生态目标。

3.景观生态学对城市景观建设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原理不仅具体的指导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为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城市景观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发生重大改变[10]。

(1)景观生态学的综合、整体等系统论思想有助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全局、整体意识的建立。景观设计的对象往往比较具体,尺度相对较小。景观生态学整体而系统地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能使设计者高瞻远瞩,使其设计界域提升到营造区域环境的高度,增加环境的生命力。

(2)可持续的城市景观不是盲目地堆砌自然元素,而是运用相关的系统知识,适度开发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的生态平衡。但环境设计师可以运用所掌握的生态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达到影响景观生态功能的目的。如增设廊道、增加景观连接度等来加强景观中各要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3)景观生态学原理提示人们要虚心向自然学习。自然不仅是可利用资源的宝库,也是解决所有设计问题的最好典范[11]。向自然学习美的形式,学习万物生长的规律。而最重要的,作为环境工作者,需要尊重自然,在设计中遵循自然的规律,做到生态设计,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努力。

4.结语与展望

当今世界的一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无一不与城市化、工业化有关。如何合理运用景观生态学在未来城市景观中实现原始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贯彻“适宜自然、保护自然”的宗旨, 从生态的角度进行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达到“天人合一”,将是未来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重点。同时,如何合理的利用城市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索恰瓦著(李世玢译).地理系统学说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79 - 80.

[2] Richard , Forman T T . Ecology of the landscape. Bioscience [J ].1983 , (10) : 535 - 539.

[3] Richard , Forman T T , Michel Godron. Landscape Ecology [M].New York : John Willey , 1988. 110 - 119.

[4] 景贵和.景观生态学•现代生态学透视[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5] 景贵和.自然地理学与环境建设[M].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 - 7.

[6] 钟晓青,张宏达.北海车站广场景观生态设计与工程实施问题[J].热带地理, 1999 , 19 (4) : 3003051

[7] 黄志新,张建平.试论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9.

[8] 张晓锋,张玉清,林宏贵.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J].阿坝科技,2007,1.

[9] 石铁矛,李团胜.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景观生态方法―沈阳市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规划师,1999,1(15) :41-46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造型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G2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达是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的标志。为了能与社会发展、时代步伐相适应,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技能技巧以及设计构思等课题日益受到关注。随着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其中,建筑造型的设计体现的是建筑物的风格,构成的是城市的整体面貌,是建筑学专业所研究探索的重点之一。因此,建筑造型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在进行建筑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造型设计原则,其次,应该依照建筑造型的设计方法进行。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而分析了影响建筑造型设计的因素,为建筑造型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1.建筑造型设计原则

1.1符合城市的整体环境

建筑物的造型千姿百态,但是如果建筑物的造型与城市的整体环境不相符,那么即使它再美也会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所以,建筑物的造型设计首先应该符合城市的整体环境,达到造型设计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最佳状态。具体建筑过程中,需要注意建筑物的顶部应该尽量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尽量避免雷同的现象,以免影响轮廓线的美观。

1.2坚持尺度有序原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尺度有序的原则。尺度有序原则是为了保证建筑的合理布局和规划,是建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建筑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城市的尺度、街道的尺度、整体的以及局部的尺度等等。这些尺度在建筑过程中是直接影响城市整体布局和局部布局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加以重视。

1.3坚持设计的可识别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是进行设计的主体,设计者对于自己的设计是十分了解和熟悉的,但是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一定是被所有人认识和了解,如果没有人理解设计的含义,那么这个设计也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所以,设计者应该坚持建筑造型设计的可识别性,使自己的设计易懂易识别。

2.建筑造型设计方法

2.1几何计算法

几何学利用点、线、面等组合,构成的是各种形态的造型,几何学中的三维空间也正符合建筑造型设计的原理。建筑造型的设计是由线条和面组成的,这与几何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进行建筑造型设计时,几何计算法是一个有效的设计方法。在具体的建筑造型过程中,也正是应用这种几何方法来进行有效的造型和设计的。具体的应用方法,是对几何学中的点线面进行组合和搭配,从而产生具体的形态特征,利用具体的数据、稳定性对比、节奏和韵律感受,来完成建筑造型的设计。

2.2符号学设计方法

符号也是建筑造型中应用的主要方法之一。符号具有指示、图像、象征等特点,通过符号来表达相应的概念和含义,可以利用符号来传达着相应的信息。符号在建筑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指示的作用。利用符号的特殊形态和主题元素等进行有效地重新组合和构建,比如,在建筑造型中,利用窗户的符号来表达通风和采光等意义,利用门口来传达交通和出入的信息。通过符号也可以让建筑造型变得更加明确合理。

3.建筑造型设计的影响因素

3.1建筑功能影响造型设计

建筑物的建设都是具有一定的建筑目的的,建筑物的功能则是建筑物建设的首要考虑因素。在过去的建筑过程中,所有建筑设计者都把建筑功能作为首要的参考条件,对于建筑的造型设计都依附于建筑的功能;现代社会,建筑造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也没有改变建筑功能对建筑造型设计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形态上。比如,对于政府办公大楼的建筑造型设计,就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不能设计得过于非主流,而是应该以庄重、大方、辉煌为主要的设计风格。可见,建筑功能是影响建筑造型的重要因素。

3.2建筑细节影响造型设计

建筑细节看起来似乎很小,不重要,但是建筑细节也是影响建筑造型设计的重要因素。建筑的节点、建筑的小型构件、建筑工艺等等,这些都是影响造型设计的小问题。在建筑过程中,为了考虑建筑物的某个细小的功能,可能就要考虑到建筑设计总体的变化。比如,窗户的分格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框架需要什么样的装饰和点缀,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细小,但是在建设完毕后都会对建筑造型产生重要长远的影响。所以,在建筑造型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整体造型,也要考虑建筑物的细节问题,使其与整体造型相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建筑造型设计达到理想的效果。

3.3新型建筑材料影响造型设计

建筑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原料也会产生不同的造型设计效果。许多设计者利用了材质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了很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所以建筑原料在建筑造型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比如,具有粗糙特质的毛石会给人一种天然、自然的感觉,将它应用于建筑造型中,就会让人们感受到这种清新自然的设计感。花岗岩具有坚固、光滑的特点,将它应用于建筑造型中,就会给人一种高贵和奢华的设计感。采用不同材质的石头就会产生不同的设计感和观感。可见,建筑原料对建筑造型设计的影响不可小觑。

目前,建筑市场上的新型建筑材料越来越多,这些材料的出现给建筑造型带来了新的体验和发展。同时,这些新型材料也给建筑造型设计者带来了更多的灵感,促使新建筑在造型上有了新的变化。新材料的应用对建筑造型方面的思维开创也更为有利,更利于设计师创造出更大胆的设计。比如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的代表,它展现给我们的是粗糙的表面、肥硕的底柱和夸张的色彩。我国的现代建筑中也有许多成功运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比如北京复兴门内大街上的国际金融大厦,其高贵典雅、气度不凡,色调沉稳,细部精制,就是依靠材质的合理应用而取胜。

4.结语

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功能上的享受,更多的是视觉上的享受。建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建筑造型设计是构成整个城市环境和氛围的重要元素,所以应该加强对造型设计的重视,注意细节,选用合适的方法,使建筑造型设计为建筑物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王文,刘弘,王霞.分形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6).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昆明滇池;污染;思考;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many cities began to develop tourism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scenery for city driving economically, but also caused serious pollution of the city tourist attractions. Kunming Dianchi Lake, the authors discuss and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cause of the pollution, the relevant control measures and proposals.Keywords: Dianchi Lake in Kunming; pollution; thinking;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S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滇池主要位于云贵高原的中部,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部,属于一种特殊的高原类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地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气候的变化,都对滇池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昆明滇池的简述

滇池作为昆明的一个象征代表,对昆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具有旅游、渔业、调节气候、水上运输、供水以及防洪等功能,是保持滇池盆地的生态平衡的核心内容。滇池主要位于我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部,是著名的疗养胜地和旅游胜地,由构造陷落而形成的。其中湖面的海拔为1886米,平均水深为5米,最深的为8米,滇池的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千米,属于金沙江型水系,其水面面积大概有300平方千米,其容积在12.9立方米,是云南省最大的一个淡水湖,被人们称为高原明珠。但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滇池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昆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昆明滇池污染状况以及原因

(一)昆明滇池污染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导致城市环境日益的恶化,其中昆明滇池污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昆明滇池污染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主要受到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严重破坏了滇池的生态系统,导致很多的生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同时由于滇池属于浅水性的湖泊,水体置换的周期较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自净能力。第二,据调查研究表明,昆明市每天大概有70万立方米污水,其中40%都会直接排到滇池中,造成滇池湖水的污染。第三,滇池中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外海北部和草海,由于滇池地质情况的不断变化,滇池的水面开始逐渐减小,其湖盆也越来越浅,导致作为高原湖泊的滇池源近流短,集水面积缩小,同时又加上该地区降雨较少,以至于湖泊水更新速度较慢,从而加剧了滇池污染物的沉积。

由于滇池污染的程度加快,导致富营养化持续不断地发展,不仅改变了滇池的生态系统,同时还改变系统中生物代谢需要的一些物质条件,其中以蓝藻为主的一些低等植物生产力出现过剩的现象,严重破坏了滇池的生态结构,导致滇池水质恶化。同时又因滇池水资源比较匮乏,难以保证该地区的生态用水。此外,由于水体物质的交换不够顺畅,加快了滇池的水污染,从而造成滇池流域附近的生物种类和植物种类急剧下降。

(二)造成昆明滇池污染的原因

1.近年来,城市规模的加大,滇池流域附近的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生活污染便成了对昆明滇池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尤其是水资源的利用,加大了生活污水的排放,给滇池供水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造成滇池水体的生态恢复能力下降,严重污染了水体。此外,由于近年来气候环境的恶化,不仅加快了滇池的水土流失速度,破坏了滇池流域的生态平衡系统,同时还减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滇池的营养收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2.内源污染较为严重,无法及时根除。近年来,在滇池底部淤泥中推积着大量的污染物,尽管滇池的表面和中间的水体得到了净化,但是其污泥的中心污染物依旧没有被释放出来,使其再次对水体造成污染。此外,由于滇池水流的速度比较慢,导致污染物在其长期影响下,成为了不宜清除的内源污染源。

3.没有及时控制和治理乡镇企业所造成的污染。由于在滇池流域附近沿岸分布着很多的乡镇企业,由于这些乡镇企业的技术比较落后,资金不足,缺乏一定的污染预防和管理知识等,对废水没有进行处理便将其直接排放到滇池中,滇池中的废渣和废水在受到雨水的冲刷后,就会以大面积污染的形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造成滇池水质严重下降。

4.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比较低。在滇池流域附近大多生活的都是以农民为主,由于缺乏相关的环保意识,滥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比较严重,农药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在经过雨水冲刷以后,通过松弛的土壤就会被带入到滇池中,造成滇池污染严重。

三、昆明滇池污染治理和控制建议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问题

现阶段,城市规划面临着全球化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之下,创建低碳化、零排放城市环境成为世界的基本共识。要想合理规划低碳城市,需要从方法、理念、管理手段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城市是有效减轻碳减排的关键所在,城市的合理规划应该为创建低碳城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要有效解决气候问题,发展低碳化城市是最基本的途径。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怎样合理调整城市化与低碳化、生态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 简述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最早出现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理念之中,这里的低碳思想就是采用最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所在,低碳城市的规划理念运势而生。想要了解低碳城市的概念,必须清楚低碳城市属于生态城市的范畴之内,注重低碳城市建设,事实上也是追求生态城市的创建。低碳城市的建设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是采用缩减碳排放量为主旨。低碳城市的概念就是把建设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理念相互结合,达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系统,进而创建出低碳型生态城市。

2 规划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

2.1 高效性

城市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水平各部相同,对所追求的东西也有所不同,生存竞争比较激烈。低碳城市的高效性主要表现在城市的运行、生产确保低能耗处于最小化,城市物质与能源获得最高效利用率,很好的提升城市规划的持续性。低碳城市内容的高效性则表现在城市能源的有效率,提升城市转换系统的效率和效率。

2.2 循环性

循环性是有很大生命力的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低碳城市的循环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城市不同层面的良性循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规划城市不同系统的循环速率,确保整个城市的循环系统处于平衡状态。(2)建立明确堵塞城市循环机制,可以快速辨别、解决阻碍城市良性循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3)依照自身完善的生态系统,为有效改善整个城市生态循环系统发挥积极的作用。

2.3 和谐性

规划低碳城市的和谐性,首先,这里的和谐性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之上,人们热爱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之中,城市和自然相互结合和谐发展;其次,低碳城市也展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低碳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采用自然景色修饰居住环境,从而建立关心人、陶冶人,实现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状态。这里的和谐性很好的展现出低碳生态城市的特征,也正是规划低碳城市需要达到的效果。

3 低碳城市规划设计要求

3.1 资源低碳化应用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产业机构存在较大的减排潜力。我国在发展低碳城市中,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缩减化石能源的比重,合理开发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性能源,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对产业、建筑、交通城镇三类碳排放主体,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确保达到产业、交通、建筑低碳化发展,从整体上缩减城市碳排放情况。

3.2 扩大绿源碳汇使用

碳汇就是采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于生物碳库的过程。依照城市规划布局情况,依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固碳效益相关要求,加大森林、耕地、草地的碳汇,科学合理的设置低碳城市人工生态系统。

4 低碳城市规划必须解决的问题

4.1 科学处理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

生态和低碳城市是目前世界各地关注的重点,这二者建设理念和规划内涵具有密切的联系,必须理清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在思想上必须保持一致,都必须关注生态环境相关的问题。同时这两者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生态城市更加重视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全球气候变化,由此可知生态城市范围更加广泛、综合性更强,低碳城市重点关注如何缩减碳排放情况,提升碳汇,从大范围来说低碳城市是生态城市的子集中的一个。所以,有关学者给出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把低碳当做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概念进行叙述。

4.2 合理定位低碳城市规划

为确保低碳城市规划更加深入,必须对低碳城市的规划给予合理的定位,。依照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可以采以下几种编制类型,现行城乡规划体系之外的低碳城市规划,这是一种新的规划模式;当做现在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展开编制,采用独立的编制形式规划到低碳城市设计之中;把低碳理念合理应用在城乡规划编制系统之中,确保城市各个规划内容达到低碳效果,把低碳理念落实到交通、用地布局、产业设施等多个模式之中。那低碳城市理念融汇在现今发送城乡编制系统之中,把发展低碳城市规划作为创新的主要方面。

4.3 创建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进行规划设计的主要掌控手段,是把低碳城市规划理念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创建低碳城市必须重视一下几点:(1)界定指标体系的范围,规划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无法包揽全部,重点在于是否达到减碳和固碳这一要求,确保指标体系更加明确、简化;(2)发挥指标体系的实效性:低碳城市的各项指标运用在城市规划模式之中,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操作,发挥有效的控制效果;指标体系的适用性;(3)因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资源环境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各个发展地区应建立不同的指标数值,确保指标体系更贴近实际,确保指标有利的实施和推广;(4)确保指标体系的可考评性能:依照常规的办法对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对城市规划方案碳排放量进行评估,这是考虑不同发展战略的因素之一。对各个地区碳排放量进行评估,确保城乡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评价作为本次分析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城市规划编制中,实现合理开发土地和生态绿色系统这两个概念进行整合评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分析,规划出生态敏感区域,创建生态安全网络系统。在已经规定的开发土地上,对基础建设、在建项目、已有规划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从而确保城市的布局和规划更加合理。

5 结束语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经济也处于迅速发展的状态,碳排放量日益增多,建设低碳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以低碳城市规划为研究依据,概述了规划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姗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创新体系研究[J].新材料新装饰,2014(2):415-415.

[2]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2):32-38.

[3]袁贺,杨 .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解析[J].规划师,2011,27(5):11-15.

[4]张洪波,陶春晖,庞春雨,等.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低碳城市规划创新体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5):302-305.

[5]孙强.临港新城低碳城市规划探索与实践[J].上海城市规划,2011(5):24-29.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第5篇

一、特征分析类

地理特征是某一地理事物异于其他地理事物的特点,经常考查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地形(地势)特征、水文特征及人口特征等。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的特征就是将其特征分解,并分别探究成因。分析不同于描述或者特征说明,需要在描述特征之前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基于这种认识,其完整的答题模式应是“成因+特征”,即表述该地理事物的主要表现特征,并分别解释形成该特征的原因。

例1 图1中甲省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来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将答案按照上述答题模式进行分解和整理(如表1所示),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此类问题的表述技巧。根据题目的基本要求把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进行分解,并把各分解要素对气候各要素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形成“成因+特征”的表述模式。另外,从“分析”这一答题要求来看,“成因”作为“特征”的上位知识,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由二者构成的答案层层深入,能够完整地展示气候特征的成因,符合“分析”的答题要求和规范。

学生表述此类问题时,主要的错误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分析”特征和“描述”特征混淆,只简单地表述特征“是什么”,缺少对特征进行相应的成因解释,即不回答“为什么”;第二,成因与特征错位,此原因而非彼原因,因果关系紊乱。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分析”与“描述”答题要求的差别,再举“描述”一例。例如:根据图2信息,说明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题并不需要把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表述出来,只要把图中显示的信息和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进行叠加分析,从河流水文特征的答题思维模式出发,说明该河具有径流量较大、汛期较长、无结冰期及含沙量较小等特征即可。表述过程不等同于思维过程,虽然表述是思维过程的外显,但绝不是全部思维结果的原样照搬,表述应该根据题目要求有选择性地展示思维的过程。如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36题第(2)题要求“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标准答案的表述就符合“成因+特征”的模式,“为大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是特征的“成因”,在其影响下,特征具体表现为“地势低平、自北向南倾斜”。二者的因果关系明显,如果缺少成因的铺垫,特征的分析就显得突兀,就成为“无本之木”。

二、分布分析类

分布对地理学科而言,既指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散布,也指其在时间上的变化,合称“时空分布”。可见,建立科学的时空观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地理事物在时间上的分布大多采用各类坐标图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则是在区域图上用一定的图例和注记来表达。无论是地理事物的时间分布还是空间分布,在分析分布成因时都应先指出分布特点,然后针对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其答题模式应是“分布+成因”。

例2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3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的示意图。读图,分析图中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很显然,答案的第一句话非常简练地指出了涝渍灾害的分布特点,第二句话则从致灾因子的强度和受灾体的特性两个方面对涝渍灾害的分布成因进行分析。假如答案中先不指出涝渍灾害的分布特点,而直接分析其分布成因,就使得对于“分布”的分析失去了附着点和停靠点。学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常常只是落脚于对“成因”的分析而忽视对“分布”的描述,从而造成因缺少“位于平原地区”这一答案要点而失分。

如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新课标卷的26题第(1)问:“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也需要运用“分布+成因”的答题模式,在说明地形分布特点之前,必须先分析等雪期线的分布特点,因为等雪期线的分布是判断地形分布的依据,二者具有逻辑上的承接性。又如,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36题第(2)问:“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此问答题要求明确,对要求回答的两个问题分别作答即可,无须套用“分布+成因”的表述模式。假设把问题改为“简析图中‘雪带’分布的成因”,其答案的组织则需要用“分布+成因”的语言表述模式来规范,以免漏掉得分要点。可见,在审题时应特别关注设问的构成,若设问中隐含着“分布”回答要求时,在答案中一定要先描述分布再分析原因,若设问中直接要求描述分布并分析成因时,则无须套用“分布+成因”的表述模式。

三、影响分析类

影响是某一地理要素对另一地理要素施加的作用,在表述“影响”时,一般应先说出作用的因素,再进一步阐述在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因此,影响分析类问题的答题模式可以总结为“因素+结果”。

例3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分析福建省的自然条件对种植乌龙茶的有利影响。

按照“因素+结果”的表述模式对答案进行整理(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当“因素”较丰富时该表述模式才适合,题中的“自然条件”可以分解为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多个要素。若题目对“影响”的因素限定得非常狭窄和明确时,就无需利用该表述模式。

有的试题答案需要借助答题模式进行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体会答题技巧,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2010年高考安徽文综卷33题第(2)问:“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答案为:安徽省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的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第二、三句话的指向非常明确,分别是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影响的回答,相比较而言,第一句话让人感到似乎与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无关。其实,对照“因素+结果”的答题模式则不难理解,第一句话是对“产业转移”这一影响因素的解释,是回答“影响”的前奏。

四、区位分析类

高中地理必修2的核心内容是区位问题,主要包括区位分析和区位选择两类问题,二者的回答思路不同。区位分析是已知某一地理事物的位置,然后从该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来分析其所处位置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区位选择则是已知某一地理事物的区位要求,然后为其选择一个与周围地理事物空间结构比较合理的位置。二者在提问表述上也有较大差异,如“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其区位因素”,属于区位分析的问题,该类题目的答题要求是知道分布“在哪里”,需要分析的是“为什么”。又如,“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因矿产资源地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哪些?为了保护城市环境,该城市主导工业的区位应选择在哪里?”该问题属于区位选择的问题,答题要求是在明确工业类型对区位需求条件的前提下,合理地把工业位置选择“在那里”。从上面关于区位分析的思维路径来看,其答题模式应是“位置+理由”,即先说出位置再作出相应分析。区位本身的含义就是包括“在哪里”和“为什么”两个方面。在此不涉及区位选择的表述模式。

例4 图4为北半球某区域图。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 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读图,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注意事项;地域性原则;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1、以人为本。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任务是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前提下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综合环境。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如使用无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甲醛或 Voc 含量最少,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地面等。选择材料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人体舒适性。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2、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3、建筑设计应树立安全观念,重视的消防设计,注意从防、堵、灭、逃、救几个环节周密考虑。不但注重单体建筑消防设施、通道、防护距离的设计,还要注重居住区消防设施配套设计,相关专业密切配合设计出安全、可靠、合理的消防系统。

二.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

建筑设计在风格化过后,人们开始期待本土文化的回归。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是建筑固有属性,也是当代建筑设计需要尊崇的原则之一。

1、建筑综合形态的地域性原则。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在介入原有城市环境时要特别注意形体与场地环境的调和,一个符合场所特点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特殊的场所性上升为明显的地域性。继承式协调包括形体塑造、立面组织、颜色质地和轮廓线等方面的相似或相近处理,使建筑与周围建筑在风格上统一、在符号上共用、在构图上相容、在形体上互补从而达到协调。继承可以是整体上的继承,也可以是局部构图或细部元素的继承当建筑面临城市线性街道空间时,多在建筑底部较自由地运用一些传统的造型元素,形成连续的立面形象,提高场所的印象性,而主体部分以简洁的现代形式为主,并适当地作些后退或体量分解的处理,以减弱体量所带来的压迫感,突出底部的人性尺度及与街道的协调关系。

2、建筑平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1)标准层平面形式的选择与地域环境的隐形联系。平面形式是建筑形体的根本,尤其是标准层平面的设计对整栋建筑形体的影响最大。平面设计除考虑基本功能外,还要对结构的可行性、经济性、施工的方便性等方面有所考虑。建筑标准层平面形态的构成主要分两种:简单几何形体构成,如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棱形、椭圆形等;由简单几何形变化组合构成,常用的有切割法、剪切法、平移法、叠加法。随时间的推移,建筑的造型虽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但平面的基本形式却逐渐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一些稳定的风格,比如“井”型、倒“丰”型、蛙形平面经久不衰,因为采用这些类型的平面形式每户的大小房间均可以获得自然采光和对流通风。(2)场地的相关因素与建筑平面的互动。基地现状对平面构思与外形创造的制约: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用地竖向拓展空间,腾出更多的用地以创造外部空间和绿化环境。建筑的平面形状多受基地大小、形状、位置的影响。小块的方整地多适宜建造塔楼,窄条狭长场地适合建板式高层,地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锐角交叉路口时,建筑平面要针对地形、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苦心经营,除满足功能要求外,对其形象的推敲要能在各方面争取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基地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与交通现状及景观等环境因素均会对建筑的平面和形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往往采用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构思创意,力求平面形式、空间组合与形体塑造能充分反映基地环境特征。

3、建筑立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1)立面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地域性。色彩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语言和因素,有序的建筑色彩搭配,不仅能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感觉,而且也使城市独具个性。建筑作为城市中醒目的元素,其色彩的运用对城市意象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传统建筑也有着特征鲜明的色彩运用模式,并蕴涵着深刻的文化传统、伦理精神和审美取向。(2)立面细部元素及装饰工艺的地域性。从立面细部元素入手,传统地域建筑和民俗建筑细部元素的借鉴对建筑的整体艺术形象的创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建筑立面的细部元素可以表现历史传统中的某些回忆、片断,表达地域的精神特征。建筑装饰工艺的地域性表达也大有可为。尽管早期现代建筑的先驱曾激烈地反对建筑中的装饰,但装饰从来就是建筑的一个重要内容,得体的地域性装饰使建筑更有亲和力、更具人性。热带地区建筑的遮阳就常常结合装饰艺术成为地方建筑的重要特征:把水平遮阳板做成漏空隔片、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垂帘式遮阳板、漏空花格或金属网格的处理、采用装饰性的活动遮阳设施等。(3)立面中材料质感的地域性表现。材料质感是建筑立面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建筑的重要表情。在现代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金属、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材料的优良性能均是传统材料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在建筑的材料中体现地域性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4、建筑剖面设计的地域性表达。(1)剖面设计与地形的结合.地域性建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建筑与所在场地的结合。平面设计要顺应地形,剖面设计要结合地势,两者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丰富且富有特色的空间形式。一些建筑,由于地形或竖向空间上的原因,其剖面设计通常与场地的竖向设计融为一体。(2)剖面形式与当地传统建筑空间形式的联系.借用地方建筑定意义的空间模式是建筑地域性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因为这类空间一般在地区和民族中具有特定的心理意义。在高度上将城市空间划分出多种层次,人们在入口处看到的是正立面倾斜的阶梯,这里布置的城市小广场,可供人在此休息。同时,在这个小广场中,人们可以看到建筑螺旋形体的迂回上升,随着高度的变化,空间也在不断地变化,螺旋大厦与日本人潜意识中的“打破中心感”是相符的。(3)剖面形式与地域气候的联系.建筑剖面设计与地域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着隐性的联系,对地域气候环境和场所交往空间的关注,直接影响了剖面的外观形式。为使剖面设计有利于通风和遮阳,住宅采用半错层的方式交错布局,且每户形成一个朝东或朝西两层高的大花园阳台,构成居民生活、起居的重要空间。这些国外建筑师对建筑剖面设计的重视,表明建筑是如何适应地域气候环境、组织通风和气流、考虑日照和遮阳等问题的。而且在剖面设计中对景观视野的分析也更直观。

结束语

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美观,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原则尤为重要。把握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可以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格,更好的融入环境,从而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包玉坤.浅谈现代建筑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宝马世界,蓝天组,开放性建筑,复杂性,,非线性,双圆锥桁架结构,开放空间

蓝天组(Coop Himmelblau)1968年由沃尔夫•德•普瑞克斯(生于1942年维也纳)和海默特•斯维茨斯基(出生于1944年波兰)在奥地利维也纳设立。1989年这两个建筑师在洛杉矶开设了第二间事务所,1990年开始由合伙人法兰克斯蒂普经营,其激进的、实验性的探索手法自MOMA的展览会以后,开始被称为解构主义。

蓝天组是当今奥地利最重要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其充满先锋性的建筑实践走在世界的前沿。他们以造云者自居,并坚持“建筑必须燃烧”的信念,体现着他们开放与复杂的建筑观。

1.设计理念

蓝天组在宝马世界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城市周围的环境因素,他们初始的出发点就是想要把建筑融入到城市中,使得建筑为公众所享有,而不再仅仅是某些公司的标志,而应该为提升城市的价值作贡献,重新定义公共空间的概念。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建筑不再仅是包容功能的外壳,而是未来城市的功能组件。并且坚持建筑具有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的能量,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建筑空间向城市开放,另一方面,城市空间又联系着建筑空间。蓝天组也充分尊重了客观现实的复杂性,并根据客观现实来展示空间的复杂性、偶然性、不确定性、戏剧性以及模糊性。在没有特征的城市肌理中,它们应该成为新的定位点。

整座建筑像是充满了动感的“漂浮的云”(如图1),各种体量根据功能、生态和形象等需要被戏剧性地整合在一起。巨大的屋顶显得轻盈灵动,成为城市中引人注目的景观。支撑屋顶造型独特的“双锥体”,则是设计中另一重要的活力元素。

2.城市规划与整合

虽然蓝天组的作品在外观上先锋另类。但与其他采用非线性方法的设计师不同蓝天组在思维起点上却有着清晰的逻辑和推理,建筑形体的塑造虽然自由,但却不随意建筑的高度、扭转、退让、穿插等因素的形成均可以找到其背后的形成依据。在宝马世界的设计中,蓝天组细腻地研究了慕尼黑的城市景观,通过视线、视角、视点分析具体研究了从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和地标观察宝马世界所需要的视觉效果,而这个形体复杂的建筑造型依据,也正是基于这一理性分析最终建筑朝向城市的重要视点,并与城市的重要节点形成对话关系。室内外空间的穿插和流动、透明的玻璃表皮是这座建筑的特点,这些使得建筑与周边的城市环境,无论在功能上还是视觉上都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以一种特别的姿态表达了对昵称作“四缸”的宝马集团总部(蓝天组Wolf.D.Prix教授的老师Karl Schwanzer教授作品)的敬意:在屋顶上刻意设计了一个楔形的豁口,这样在宝马世界的新车交付流程中的数个特定节点上,客户们都能感受到这座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如图2)

3.动态开放的空间体验

在西方城市的境遇中,由于缺乏公共资金,城市和地方当局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之中越来越不能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导致公共空间正在面临逐步的私人化,使得建筑成为了牺牲品。作为替代,他们将城市中最大片和最好的部分卖给那些能帮助他们的投资者。这样的结果却造成:当基础设施的建造使全球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时,却给建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蓝天组对此持反对和批判的观点,在他们宝马世界的设计中,可以感受到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空间的全新设计体验。对此,普瑞克斯更喜欢用“建筑如同下棋”来形容,他习惯于把建筑与周围的空间比作棋子与棋盘。“将二者的位置和关系协调好,就犹如下一盘好棋。”。

宝马世界形体和空间复杂多元,变幻莫测,在稳定中孕育着变化。同时通过对空间的逻辑解构和重组,把拥有个性的空间元素解放出来,再以不确定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空间品质,并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与传统建筑不同,蓝天组的建筑已经不再采用单一纯粹的空间序列,而是在功能并置中以不确定、非中心、无界限、空间延伸和冲突等手法在不同的人对同一空间,不同的“边走边看”的路径和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同时性和叙事性特征以及强烈的戏剧化效果。

沿慕尼黑西郊的高速路行来宝马世界漂浮的巨大银灰色屋顶非常引人注目。如漂浮的云一般,总面积达7.3万的宝马世界包括5个主要功能区块:新车交付中心、休息区、礼堂、“塔”、双锥体。室内外空间的穿插和流动、透明的玻璃表皮都使得这座建筑充满了神秘和灵动。

新车交付中心承担着新车交付的核心功能,在新车准备和交付的流程中涉及到了多个楼层之间的作业,因此这一流程就成了空间构成的枢纽和骨架。而其具体流程是新车从工厂运送到位于地下的接收区,这里安排了一系列的准备功能,还设有一个容量为250辆的自动存车单元。但这些准备过程对顾客和参观者是隐蔽的。备妥的车辆通过透明电梯输送到交付区――也被称为“首映台”(如图3),而这里才是真正的展示区域,从建筑的其他各部分都能看到这里,这里设置了将近20处旋转平台,车辆在旋转平台上交付给客户,然后从专用的坡道驶离这里。整个交车区域的地板中空,内设高压排气系统,使

得车辆排放的废气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处理,保证了室内的废气率能在规定范围之内。

休息区基于其设计理念,宝马世界基本上是一处开放的公共建筑,除了特定的内部区域外,其他部分完全是对客户和参观者开放的,从而使得建筑真正的融入到了城市当中。在主入口处,客户和参观者还可以入住专设的酒店并享受两个专用的休息层(如图4)。休息层被整合到屋顶结构之中,因此看起来就像是悬挂在交付中心上方,仅由一根柱子和服务管道支撑。新车交付的必要手续均在休息层中履行,休息层中还设有沐浴、休息的空间供客人们使用。一条下行的坡道将休息层和“首映台”连接起来,将客户引导到实际交车点。

礼堂被灵活的当作“房中房”来设计,配置在建筑的北翼,以一种特别具有冲击力的方式体现了空间和视觉一体化的同时,又保证了各功能空间极度的独立。而礼堂的大门可整个沉入地面,从而使得礼堂就与大厅连成一体以容纳大规模的活动。当大门升起后,就会使整个礼堂与周围声学隔绝,互不影响,礼堂的中心部分是一个可容纳800人的讲堂。礼堂还包括一系列会议室组成的会议区,而且这些会议室的大小可通过滑动的隔墙来调节。用来满足不同会议的需要。会议区朝外悬挑出大约20m,也成为建筑北侧最显著的形象(如图5)。

而被称为“塔”的部分则配置在建筑西南侧,朝向奥林匹亚公园。它以玻璃幕墙围合室内空间,但保持了与建筑其他部分和公园的视线联通,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这部分也是一个多功能的区域,这里除了两个主要的餐厅之外,还容纳了新车展厅、精品店(如图6)以及行政管理办公室、200人的技术与设计工作室和青少年课堂(如图7)。同时在设计中还特别注意了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地下联系,从这里的餐厅通过这些地下网络联系可以向整个建筑提供食品服务。平面为长方形的餐厅位于“塔”的东侧,在大厅内悬挑约10.5m高,而在其他部分则悬挑4-6m高。为了尽量减少悬挑部分的应力,保证结构的安全,设计过程中分析了结构的承重效果,制作了仿真3D模型并且使用有限元法进行了三维计算。结构中楼板采用了复合钢结构。

4.非线性的形体塑造

蓝天组在宝马世界的创作设计中已不再局限于用功能、结构、比例等有限的尺度作为其审美的唯一标准,他们突破了以正交体系和欧式几何学为主导的建筑塑形体系,用非线性的形体来塑造建筑的形态。对于传统的抛弃、对于抽象的偏好、对于特定尺度的含混等等复杂性形态设计的手法,都使宝马世界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公众眼前。流畅光滑的曲线,折叠变幻的不定形使它的建筑的形式表现迥异于传统的美学观念。这种形态表现自由化的趋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多元的视觉冲击,更丰富了整个城市的景观体系,为城市带来了活力。

充满了未来感的双锥体作为整个宝马世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可以容纳450人,贯穿数层的空间也是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活动的理想场所。内部空间借助可拆装的旋转坡道和楼梯,参观者和客户可以从各种角度欣赏和参与各类活动。而在旋转楼梯上部,参观者可以籍此离开双锥体进入画廊。通过一座天桥将画廊和街道对面的宝马博物馆连接起来,从而使得宝马世界本身与外部建筑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对结构而言,双锥体也是屋顶主要的支撑结构之一,双锥体形成一定的旋转力度,将整个屋顶托起,轻盈的屋顶如云般漂浮在双锥体上,成为城市中充满吸引力的形象。建筑个部分之各种桥和坡道的运用也是宝马世界内部设计的特色。建筑内的所有公共空间之间都被轻型桥连接起来。为了减少室内柱子的数量,这些桥梁被悬挂在天花上。借助复杂的结构和智能化的设计,整个建筑仅仅使用了11根立柱即支撑起了14000的面积。(如图8)

5.结语

蓝天组自成立以来,一直扮演着“叛逆者”的角色,对线性、简单化的建筑极尽批判。但是对建筑已有观念的颠覆并非蓝天组最终目的,他们试图对建筑进行重新诠释,通过建筑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世界与建筑现象“复杂性”的理解。充分尊重了客观现实的复杂性,并根据客观现实来展示空间的复杂性、偶然性、不确定性、戏剧性以及模糊性。在宝马世界中拥有丰富的异于他人的建筑元素。他们将建筑比拟为世上最为飘渺的云体,反映出他们对建筑现象复杂与丰富性的思考。同时,在塑造建筑体量时,蓝天组也十分重视建筑的尺度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对基地周边的建筑,蓝天组使新建筑以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和周边建筑进行对话。整座建筑如漂浮的云一般,成为了巴伐利亚洲首府慕尼黑的一个时尚新地标。

参考文献:

[1]蓝天组建筑事务所网站

[2]范东晖,张玉坤.复杂形态与开放建筑――评析蓝天组的“复杂学”建筑[J].建筑师,2004(6):54-58.

[3].

[5] 省略.

[6]Wolf D.Prix.Coop Hinmmelblau.Get Off Of my Cloud[M].Hatje Cantz Publishers.2006./

[7].建筑大师MOOK丛书《蓝天组》――《大师》编辑部,编著[M].武汉:华中科技出版社

简述城市环境的特征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污水管网;污水排放;雨污分流;处理方法

Abstract: "the sewage treatment" in the new period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ne of the new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 city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in view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emission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pipeline network is discus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city construction; Sewage pipe network; Sewage discharge; The sewerage rain; Process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十二五"末中国城镇化率将迎51.5%的历史拐点, 推动加快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建设, 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建设还存在许多弊端,如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污水处理及配套规划,污水处理厂选址的地理位置局限,具有指导性作用的排水专项规划、排水体制不够明确、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维护与管理力度不足、现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借助城镇化的推动以及节能减排的契机,可以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的覆盖率,同时也要避免以往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从“收集— 处理— 排放”的角度出发

1.1 从源头控制的集中收集方式

污水管网系统的作用是收集和输送污水至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收集应结合城镇发展的功能区划和地形地貌, 按不同的划分区域集中收集和输送污水。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全覆全收集”的目标,防止污水偷排、乱排对城镇水体及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对居民生活区的污水排放,应及时准确接入污水管,并加大宣传力度禁止将卫生用品和生活垃圾等容易堵塞污水管道的杂物排入污水管网系统;同时加大对工业、企业等污水排放大户的监管力度,根据污水水质、水量、污染物特征等建立信息库,超标污水必须进行预处理才能排入污水管网系统,防止超标排放现象的发生。从源头加强控制,保证整个污水管网系统的畅通稳定运行。

1.2 高效合格的污水处理体系

借助节能减排的契机及投资力度的加大,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及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快速 的发展。但总体发展还是不平衡,仍有许多地方缺乏系统的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管网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导致有些已建成的污水管道未能充分发挥设计使用功能的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正由大型化向中小型化转变,这样既摆脱了资金和土地的束缚又能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覆盖率。对于人口密度不大的地区可考虑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如广州京溪地下污水处理厂土建布置采用地下式组团布置形式,主要处理构筑物设于地下,地上用作绿化景观,不仅节约成本、节省土地,环境影响小,并且投入运行快,污水处理效果也能达到排放要求:对于人口众多且较集中的地区可考虑分期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的污水管网系统以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制度,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加强污水处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

1.3 污水排放的制度化与资源化

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不同时期内同一地区产业结构和人口数量的不同。污水排放标准应以 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基础,结合各地各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环境总体情况综合确立一套完整、科学、合理、有效的污水排放标准。对于不同规模或不同排放流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其污水排放标准也可有所区分。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收纳水体为 小流域封 闭式河流应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 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收纳水体为开放式的大江大河可适当放宽。同时,建立完善有效的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制度。设立实时在线监测设备,有关部门应定期取样检查。 对超标进水及时取样、拍照并形成 “及时上报、数据核查、情况通报、整改督查”为一体的监管机制。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也是未来污水处理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如用于浇洒道路和城市绿化带、用于农业灌溉、用于供给某些对用水水质要求不高的生产企业、用于补充城市景观水体等等,从而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城镇水体的自净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雨水和污水之间存在的问题

2.1雨水和污水混流分离的不彻底

污水量在时程分配上受降水影响变化明显,特别是遇到强降雨, 河流水位上涨时, 雨水和污水混流, 进入污水处理厂水量成倍增大, 水质 COD 在100m/ L 左右, 浓度偏低。另外, 在局部时段部分企业将工业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合排在污水干管内, 导致 COD浓度有时高达500m/ L 以上。水量过大和污染物浓度太大, 超出处理厂污水设计能力。

根据广州自来水公司提供的日供水量数据显示, 日供水量在15000m 左右, 另外还有部分企业的自备水源日供在5000m 左右, 按主管的截流率在60% 计算, 待处理的污水量在12000m 左右, 而且在时程分配上应有明显的变化, 但目前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显示, 现有的污水量中明显存在雨污混流的问题。

雨、污水管合流的排放, 增加污水的收集难度, 且由于广州海珠等老城区目前污水管网配套落后及管径偏小, 污水未能充分收集;另又如广州北部江高神山工业园部分工业污水不达标排放的现状超出污水厂设计处理能力。

2.1排污管道混乱

广州城市建设与排水工程起步虽然不是最早的, 但至今尚无统一的排水规划与排水管网系统, 除城市道路修建的同时在一些干道建设了雨污合排的排水管道和涵渠,其余老城区 大部分片区均处于无绪状态, 排水管网较为混乱。同时还存在着一个排污管道口径出口大, 中间小, 新建污水管大,旧有污水管小,形成“胀梗”现象。

2.2排污管道建设费用不明

城区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一个主要部分, 它即属城建规划又属城市防洪规划, 分属城建委和水务局管, 污水管网的建设是 一个系统工程, 从功能角度 划分, 包括总管、干管与支管三级管网, 总管、干管位于城市道路下, 归建设局或水务局管, 支管位于街坊内部, 归房地局或房产开发商管。两者排水体制不同,在建设费用投资渠道上交叉, 难以落实与实施,必须诸如建委的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牵头统筹管理。

三, 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措施与对策

3. 1雨水和污水分流

结合现有老城区的改造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 尽快制定出雨污分流的规划, 修建单 独的污水管道, 进行分类处理和排放, 保障污水管网与雨水管网的畅通, 把污水管网建设纳入市政建统一规划中, 做到分步实施有条不紊。

3. 2统一规划管网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 树立地上与地下同步进行的理念, 旧有污水管的小管径和不完善也是污水收集的存在问题之一,建议广州城区污水管网建四条主排污管道, 新城区和老城区各两道, 然后集中汇入就近各片区的规划或已有污水处理厂。并将老城区部分排污管道粗细不一进行改造解决局部“胀梗”现象。

3. 3建立合理的投资渠道和管理机制

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应当列入广州市经济建设计划中, 水务部门做一个完整的管网建设规划, 明确资金来源和投入渠道, 城建委与水务局各处明确投入与建设范围。在加强污水管网建设的同时, 更需加强管网的运行管理, 需建立常设机构, 专人管理, 以确保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让其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 结语

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建设要紧密结合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排水专项规划,符合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口集中快、污水量增长迅速的特点。并且要综合考虑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建设水平,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

[1]钱俊宝. 污水管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6) : 131-132 .

[2] 黄 毅. 简述污水管网施工[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5)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