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

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范文第1篇

一、活动目的:

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帮助“三困生”成长进步。

二、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三、帮扶对象:

贫困生、学困生、德困生。

四、活动内容与方式:

1.结合本校“三困生”的具体情况,暂定每位教师帮扶1-2名学生,帮扶期暂定一学期。期末时,视帮扶效果,再确定是否续帮或帮扶其他同学。

2.对贫困生:侧重于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他们克服暂时的生活困难,努力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并予以一定的经济、物资帮助渡过生活难关。

3.对学困生:采取定期谈话、指导学习等方式,了解其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在学习上给予指导或思想上给予鼓励。

4.对德困生:每周进行一次谈话,帮助解决思想问题,促进其观念和行为进化。

五、活动要求:

1.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活动中来,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行为表现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切实将帮扶活动落到实处。

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成功教育,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

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校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本学期学校根据每个学困生的特点,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制定了“学困生”帮扶控辍保学方案。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学困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成绩不够理想,有辍学的可能性。

三、具体帮抚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学困生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学困生进步时加以及时的鼓励。

3.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学困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学困生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学困生起初会很困难,但要鼓励学生坚持,哪怕一堂课只记住一两点,那也是学习成果。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4.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5、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6、在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环境。努力把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过程。如试行“今日我当家”干部轮流制度,让每一个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

7、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活动时间一般达到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教师一次持续性讲课控制在10分钟以内。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至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8、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范文第3篇

>> 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中职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谈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教育和转化学困生 班主任要善于转化学困生 例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小学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寻找转化学困生的闪光点 班主任老师要关注学困生的转化 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策略探究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试论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小学班主任如何面对学困生的问题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体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试论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试论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梁桂珠")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学困生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而且还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学困生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必须将学困生转化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从而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本文从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入手,对小学生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学困生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155-02

一 学困生的特点

1.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选择的方法正确与否不但关系到知识的掌握效率,而且对学习结果也有一定影响。绝大多数的学困生都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不会理解记忆,习惯死记硬背;课前不预习,课后不总结整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余时间的安排也不合理;常常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也不会制定学习计划,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总是习惯自己解决,不愿求助教师和其他同学。

2.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态度本身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反映了学生对待学习的多个方面,如果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则会使学习事半功倍,若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则会对学习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学困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与其他同学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喜欢被教师提问、不愿主动思考问题,有的甚至不做作业,对考试成绩漠不关心。他们对学习抱有一种冷淡、厌烦的态度,上课想着下课,下课想着放学,从不理会教师和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正是这种不良的学习态度导致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

3.学习基础差

学习既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个连续的活动过程,承接性是学习较为典型的特征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若是在入学的初期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随着课程难度的不断增强,会对后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无法做到有效的承接。通常情况下,学困生所掌握的知识中存在较多的缺陷,并且条理也不是非常清晰,由于持续的不良积累,致使其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导致作业无法按时完成、大量的习题不会做等情况出现,更有甚者会出现学习障碍。因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加之学业无成,久而久之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进取心,从原本的想学习,逐渐演变成怕学习,最终成了厌学、不学、弃学。

4.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然而,学困生在该时期却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缺乏学习主动性,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上课经常溜号,考试还有抄袭现象,课后不认真复习。

二 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的转化手段之一。首先,班主任应当让学困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可以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困生的学习注意力,并为他们多创造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情境,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相应的课外活动,借此使学习轻松化、游戏化,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愉快,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发掘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并尽可能从其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引导,逐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将学困生对学习以外的兴趣引导至课堂上来,在对他们已有兴趣进行肯定的基础上,找出这些兴趣与学习的共性,由此进一步提高其学习兴趣。

2.激发学习动机

强烈的学习动机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班主任要帮助学困生认识到学习活动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困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的含义,并将学习目标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班主任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巧妙地引导学困生进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道路上。同时,班主任还要始终保持乐观、积极、耐心的态度,对学困生表达出合理的期望。如班主任可通过贴心的话语、真切的交谈等,让学困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殷切期盼,进而与班主任产生情感上共鸣,提高学困生学习热情。

3.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精神感受,产生独特的心理效应。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班主任要与学生一同建设积极的班级氛围,加强生生交往,使学困生感受到来自同伴的肯定和激励,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在同伴努力学习的氛围下,也会促使学困生做出相应的积极行为,进而产生“森林效应”。首先,班主任要转变对学困生的消极看法,以善意的态度、积极的情感与学困生进行交流,公正地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引导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其次,班主任要增加与学困生交往的机会,给予学困生充分的信任,如让学困生担任班干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班主任重视;组织各种活动,给予学困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困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获取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再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建设班级文化。班主任要利用黑板报等交流途径,向学生传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使学困生获取前进的动力。

4.建立帮扶学习小组

出于工作的关系,班主任很难一直关注学困生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而通过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够弥补师生交往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增强学困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为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帮扶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帮助转化学困生,具体做法是建立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帮扶机制,将生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制度化,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组成两人的学习小组,一对一地进行帮助学习。同时,学优生可以参与到班主任与学困生交往计划的制定当中,进一步明确转化目标,了解学困生的弱点和优点,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而学困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可先与同组的学优生进行交流,如果没有得到答案,则可再与班主任交流。在课堂学习中,学优生要积极带动同组的学困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一旦发现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要及时进行提醒,借此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班主任可组织帮扶团体竞赛,评选出优秀团体,并进行奖励,增强团体内部成员的帮扶积极性和主动性。

5.适度批评和惩罚

目前,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当他们犯错时,班主任的批评和惩罚必须适度,尤其是在帮助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更要适度地对其进行批评和惩罚。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本着公正、尊重、宽容的原则,按照个体的承受能力选择他们能够接受的惩罚方式,既不能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在惩罚之后改掉不好的习惯。如对学困生的惩罚和批评不要过分张扬,尽可能单个进行,使他们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同时班主任要积极了解学困生犯错的原因,并与他们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班主任在对学困生进行惩罚和批评时,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如微笑、触摸学生的头和手,表现出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这样可以使学困生更容易接受批评,并将惩罚转化为促进其发展的外部动力。

三 结论

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结对逆向模式;实施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参与者。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结对逆向”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传授为一体。这种“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长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是多年来教师的教学行为,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能传授更多的课本知识,学生所掌握的都是标准答案。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结对逆向”教学模式,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优帮差、一对一帮扶,把教师从“教”中解放出来,把“学”的主动性让给学生,让语文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结对逆向”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学生课前预习

由学生课前先预习,然后备课教同学。因为课前备课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可以推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查阅资料中可以扩大视野,接触更多课本根本接触不到的东西。让孩子们完成预习课文的步骤,通过自己看文章,查找与文章有关联的资料。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充分让学生积极、主动、和谐、高效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实现老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学生变成了老师,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每当有学生讲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鼓励的尊称他为“小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小老师讲授的内容,配合他将重点记录在黑板上。或许学生讲课没有头绪,乱七八糟,但没有关系,老师可以适时的总结、贯穿知识点,插入一些提示,不要让课堂主题在小老师的引导下偏离的太远。如果小老师没有讲到的地方,教师可以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每堂课下来,学生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允许学生们讲错,要充分尊重这些小老师们,只有真正尊重了他们,他们才会放开胆子一展身手,如果孩子讲错做我们教师的就横眉冷对,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三)一对一帮扶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班级确定学困生和优异生名单,然后确定由一名优异生帮扶一名学困生的计划;具体可通过座位的优势调整解决,通过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学困生一同学习,共同进步。分层次帮扶,优帮中,中帮差,教师总把关。可实行共同捆绑记分!形成“共同体”!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结对逆向”教学模式的思索

经过对结对逆向教学的探索,我深深体会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帮扶接对为前提,以现有教材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

预习就是重点,自学就是重点。把预习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提出了需要教师指导的问题;教师通过与多组同学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清楚学生存在的疑惑和需提升的“点”找到了途径。教学重在“学”,“教”应服从“学”。“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这是逆向教学理念。

(二)“先学后讲,当堂达标”

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提高班级教学成绩,不仅是让优等生更优,更关键的是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提高,尽量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展示机会;二是在“预习、反馈”两个环节通过帮扶接对着重解决学困生问题,重点关注了“弱势群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取得进步。

(三)教师“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新课改并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而是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在重点的关键处,讲在知识的概括处,讲在思维的提升处。所以,课堂上教师不是要讲得“少”,而是要讲得“精”,讲得“好”,讲得“有序”,不是就题讲题,而是要由题生发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地讲,进而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主要体现于“预习课的筹划、指导、了解”,“展示课的组织、精点、释难”,“反馈课的纠偏、整合、总结”等方面。

(四)课内与课外结合

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困生;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8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67

“学困生”(又称差生)是指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的那部分学生,依据成因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学生本身智力水平低下,不能像普通的学生一样学习;另一种是智力水平和其他同学一样,但是学习成绩却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生。

转化是指在教师和家长共同帮助下,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经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一、具体实施

1.确定个案调查研究。在全校28个班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进行摸底,建立个体档案。

2.对“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进行问卷调查。从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

3.选取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家访或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与学生本人进行谈话,了解他在学习上遇到的障碍,进而了解其心理、情绪等。

4.通过对本班学生及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学困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

二、材料分析

山丹县第二中学“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2%左右,在调查的280名“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2.2: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

通过对“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得到一下结果:

1.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男生占“学困生”的大多数,其中大多是居住在农村,从农村转学而来的学生。

2.大多数学生有进取心,希望班级有好的班风,自己也想好好学习,但自我控制能力差,怕动脑筋,上课发言还不够积极。

3.这些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教师讲课的内容他们多数听懂的地方,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也不多。

4.大部分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但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而关注孩子的机会少,在家的家长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担起辅导的职责;大部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没有过多的家务劳动,但比较溺爱他们。

三、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家访,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平时贪玩,作业拖拉,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困生”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缺乏学习信心。

3.学习方法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懒得做笔记,课后不知道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外部原因

1.社会的因素。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它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便捷,也对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其沉迷网络游戏,逐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等。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抚养,他们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关心其学习,造成他们学习日趋困难。有的虽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对其子女在教育管理上方法欠妥,致使这些学生产生学习的困难。

四、转化的策略及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关心体贴、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教师,会被“学困生”所尊敬,“学困生”往往会顺应教师的期望,主动、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发现闪光点,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教学过程中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减少“学困生”学习的挫折次数,以此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向“学困生”介绍身边成功的经验,让他们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这样才能使“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也才能使“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三)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避免只用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有些“学困生”学习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不理想,主要是他们缺乏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及时表扬,消除恐惧心理。

(五)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

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学 学困生 转化 建议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学困生的存在,所以转化学困生是衡量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育人能力的一种标准。转化好一个学困生是一名教师工作中的最大“精彩”,是教师工作中最高水平的体现。经历十六年的德育工作,我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我觉得转化小学学困生应从以下九方面入手。

一、认真剖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要真正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了解其情况,分析致后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智商不高

一些学困生天生智力跟不上同龄人,也有的是因后天的意外身体伤害导致智商不高,致使学习困难,效果不佳。

2、学习不勤奋

有的学困生智商很高,但由于学习不勤奋,不认真,或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致使学习效果不佳。

3、社会影响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青少年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和游戏机的流行,“黄、赌、毒”的泛滥,“追星风”的盛起,无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负面影响。

4、家庭影响

一些家庭出单亲、离婚、再婚、夫妻关系破裂等现象对子女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还有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孩子疏于管教,性格不健康。

5、学校影响

有些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愿意上他的课而影响学习;有些学生又因为太喜欢某位老师而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影响学习;有些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被同学瞧不起而破罐子破摔不想上学成为学困生。

二、对待学困生要“因材施教”

教师在全面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以后,应针对具体对象,采取具体的转化措施,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课堂提问、布置作业方面要与其他同学区别对待,适当降低要求,切不可一刀切,使其无所适从。

三、用爱去温暖,用心去沟通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目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得到的温暖太少,得到的爱太少。周围的人对他们另眼相看,有的老师和同学嫌弃他们,就连他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所以教师一定要多与他们沟通,仔细了解他们,热心帮助他们,尊重理解、宽容、欣赏他们,用真挚的爱来感染他们,从而建立感情,加深理解,成为朋友。

四、耐心、细心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就是田地里缺少营养的嫩苗,平时挨批评要比优等生多得多,只有用心浇灌、细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转化一个学困生要比培养一个优等生难得多,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让学困生了解到周围的人都在期待他们的进步。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优先考虑他们,安排靠近老师的座位,课堂上积极提问,平时精心辅导,只要有耐心,能细心,就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奇效。

五、努力发掘学困生闪光点

最差的学生总有他好的一面。学困生由于学习差,往往信心不足,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心理。教师应全面了解学困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及优点,不要“吝啬”鼓励性话语,多表扬,少批评,帮他们树立信心,燃起希望与进取的火花,激发潜在的积极性。

六、同学互助,共同进步

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它占12%,这说明同学是最先影响他们的。让班级中的优等生或积极负责的中等生帮助学困生是转化学困生的一项有效措施,效果有时比教师辅导还有效。教师一定要挑选积极负责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并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确定一定的学习任务,由帮扶学生进行辅导和检查巩固。

七、充分创设展示机会,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困生虽然学习不好,但只要平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有点“闪光点”。所以教师平时要善于发现其他闪光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特点,展示优点,树立其自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八、家校协作,齐抓共管

“假如子女是本书,父母就是作者,老师近似编辑,而社会则是真正的读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化学困生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协作,齐抓共管。在每一位母亲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宝贝,都是可爱的。教师以利用家长会了解学困生在家的各种优秀表现,并在他们在校有比较大的进步时适当进行家访,向家长反映其在成长中的进步。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应共同查找原因,寻找措施,切实将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只要家校密切协作,学困生转化指日可待。

九、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

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范文第7篇

一、牧区学困生的成因

1 家庭环境及家长观念的影响

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家长的关心支持和监督有助于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其学习效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作业不管不问,也不为其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对其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也不能提供帮助。牧区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居民生活单调,喜欢喝酒。有些家长每天都喝酒,已经有了严重的酒瘾。孩子放学回到家里,看到的常常是酒场子或烂醉如泥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缺少关心,且醉酒后常打骂、责罚孩子。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往往性子急。常常惹是生非,喜欢打骂同学,他们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势必造成学习困难。还有些家长喜欢聊天或看电视,常常是一间房子里,孩子一边做作业,家长一边高声喧哗或看电视,影响孩子学习。甚至还有些家长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在家放牧比上学好。受家长观念影响,一些学生更不喜欢上学,拿学习不当一回事。

2 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较大。有很多家长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旦犯错便大打出手,而且语言粗鲁、偏激,造成孩子与家长关系紧张。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孩子形成任性、脾气暴躁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在学习方面,抗挫力差,课堂上听不懂就无心继续听讲,做作业时遇到障碍就难以坚持下去。

3 住校生活的不适应

我校有些孩子八、九岁就开始住校,住校后生活要靠自己打理,学校生活老师又比较少,不少孩子无法适应。比如晚上起夜,有些胆小的孩子不敢到外面去,也不好意思叫同宿舍的其他孩子陪同去,只好自己憋着,实在憋不住了就尿到床上。尿了床的孩子往往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这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还有些孩子受到欺负也不敢和老师说,他们表面上比较乖巧、沉默、胆小,也许看不出什么异常,但这些孩子若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援助,不但对学习失去信心,造成学习困难,而且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脆弱。

4 语言环境的影响

我们周边牧区大部分人多数时候说的是本民族的语言,部分家长即便有时候说汉语,说得也很勉强,往往不符合汉语语法。受环境影响,学生的汉语水平较差,主要表现为表达困难、用词贫乏、词不达意;阅读时跳字、跳行;抄写时漏字、漏行:朗读时结结巴巴、南腔北调。这种情况造成不少孩子学习困难。

5 过多的家庭作业

有些老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很不科学,不但数量多,而且有些作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有些小学生放学后吃完晚饭就开始做作业,一直做到十点多,有时甚至做到十一点。有些老师同时用四五套教材配套资料,每学完一课,学生都要做不同的配套题四五套。大量重复缺乏创新的作业使不少孩子读小学时就开始厌学,久而久之造成不少孩子学习困难。

6 缺乏与家长、老师的沟通和交流

在问卷调查“你愿意与老师交流吗?”,愿意的占40%,有时愿意的占48%,不愿意的占12%。“在家里你经常与爸妈交流吗?”经常的占40%,偶尔的占56%,从不的占4%。说明我校不少学生与老师、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援助,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孩子的学习心理,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恰当地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该效应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和真诚的赞美、信任、爱让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奋发向上。老师在平日的言行中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将这种信息暗示给他们。当这些学生获悉这些暗含期待的信息后,会产生前进的动力,通过自我激励将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也会更加信赖教师。

2 适时进行心理辅导

有些学困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解决其心理问题是转化他们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和他们谈心、互写心理交流信等方式进行心理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情感变化、思想动态,适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援助,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教师在给学生写信时要注意思想上贴近他们、情感上理解他们,生活上关注他们。

3 给予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多赞扬多激励,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力。如一个女孩的写作很差,作文要么一字不动,要么三言两语,但她善于观察,朗读也不错。为了激发她的写作欲望和信心,我给她写了这样一段评语:“做你的老师很高兴。虽然你的写作还没人门,但老师发现你很有朗读天赋,语感好,而且你善于观察。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你一定能把作文写好!”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她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4 积极和家长进行心理交流

要想转化学困生,就要转化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多和家长进行心理交流,想办法转变家长的思想,改善家庭教育模式,使学生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美满和谐的家庭环境中。

5 创设学习汉语的环境

尽量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形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可以让学生每天讲一个故事,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坚持每天都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可以组织“课前两分钟”演讲活动,学生可以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或一天的所见所闻,也可以自由演讲、背诵古诗、表演课本剧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汉语能力,突破语言障碍,提高阅渎、理解等学习能力。

6 作业布置要精当

布置作业要少而精,不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掌握就行。布置的作业难度要适宜,太难了学生失去写作业的兴趣,太简单了浪费学生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喜欢做作业并享受学习的快乐。

7 特殊的帮扶

首先,老师要尽可能地多给予学困生个别指导,要有耐心。其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很好地帮扶学困生。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因素,做到合理搭配,让学生互教互学,达到有效帮扶学困生的目的。

学困生帮扶情况总结范文第8篇

一、做好调查,找出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农村学校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缺失

有些农村的家长不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抚养,偶尔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能真正了解孩子学习中的苦恼。他们只管孩子吃住,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无暇顾及,造成这些学生自私、合作互助意识差,吃苦精神和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较严重,容易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

(二)社会环境影响

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如电子游戏(超过一半的学生有手机)、网吧、录像、不健康的书刊、一些不思进取的人等,从而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沦为学困生。

(三)学科方面

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严谨性,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都很高,学生要学好数学一定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懒于动脑,不善于思考,一味地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这是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方法不好。学困生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大多数养成等待、依赖的学习习惯,学习不主动,不会复习,也不去预习;在课堂上不能自始至终全身心地投入,养成了不投入、不参与的不良习惯,有的甚至拒绝听课;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抄袭或不做;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不会听课、记笔记,听课效率低下;课后不会及时地复习巩固,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数学成绩依然不尽如人意。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针对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我在平常教学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关爱。

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对老师、对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他们感到孤立无所依靠,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被歧视被遗忘的自卑感。实际上他们心里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耐心的指导、真心的帮助、细心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慈母一样的爱,用这种爱化解那颗冰冷的心,让他们感受到光明和希望,重新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并鼓励他们努力奋进。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找他们谈心,询问学习和生活中有无困难等,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观察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奋发进取。

有话说得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每一位学生是个神”。事实证明,对于学困生而言,最需要的就是关爱。转“差”的秘诀就是一个“爱”字。为师者要真正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将爱心倾注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受到你是在爱他们,你的教学行为才能为他们所接受。

(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多数是由于兴趣与自信心不足,导致胆小拘谨,课上不敢回答问题,课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总怕说错做错,所以他们一般总想依赖成绩好的同学,依赖老师。课间我经常与这些学生聊天,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向他们举例说明实际上每个名人、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是经过许多次失败之后才成功的;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只要积极思考,大胆回答,认真去做,出错是没关系的。错误是伴随学生一起成长的,都正确、不出错,课堂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不怕出错,才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出错、纠错,再出错、再纠错的过程。

从他们回答的问题和作业练习中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字写得工整、符号写得规范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而且经常会在课的结尾开展一些巩固知识的小竞赛,有意识地让学困生参加简单题目的竞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多用赏识语言。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地恶迹高明。”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我尽力抓住时机,多用赏识性语言加以鼓励。在平常的作业练习中,如果发现某个学困生作业稍有进步,我就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说:“今天,你的作业比以前整洁多了”、“你的字工整多了”等,或者写上批语:“希保持下去”,“希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会学得更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等等。学困生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上黑板,我就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答对了,我就不失时机地说:“很好,若你能主动大胆点就更好了。”学困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老师的赏识,那种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四)强化辅导,打好基础。

大部分学困生因为知识欠账太多,学习很吃力。教师要及时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及课后练习完成情况,针对数学学科特点,对那些基础知识没掌握好的,教师要帮助他们复习以前的知识,同时采用结对帮扶的方法。这样不仅使优等生更优,学困生也得到了“无时不在”的帮助。对他们的练习作业情况,要及时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予以纠正。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辅导也要立足于这个主阵地,具体做法是:上课时,设计问题要有层次;作业安排要有弹性,即当堂或当天反馈。

此外,还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经过认真辅导,他们将会有很大进步,对于每一次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成功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十足。

(五)树立榜样,激发学困生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