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移动支付市场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范文第1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借助技术的约束,可以实现更加有效的使用体验感。而借助NFC创意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移动支付的实际效果,从而能够提升技术层面带来的方便和便捷。

【关键词】移动支付 NFC技术 创意技术

随着近期,Apple Pay进入我国,逐渐引起移动支付的使用浪潮,而有更多相关技术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Samsung Pay进行公测;小米了新款小米5,再度支持NFC支付,根据相关市场调查显示,经过5年的发展之后,具备NFC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2亿部。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由此带来的实际效果也逐渐呈现出更多实际效果,这都必然带来更多的市场契机,从而为NFC技术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前景和空间。

1 移动支付发展历程

进入到21世纪,移动网络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让移动支付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始终停滞不前。而我国接触移动支付时间较早,但也与世界各国一样,发展时常是不温不火的状态,从其发展历程看,主要是因为:

1.1 缺少应用基础

要实现点对点支付,需要借助两个终端:具有移动终端微型移动终端以及具备移动支付技术的商家终端。

1.2 技术标准缺乏一致性

从实际情况看,商家个人为站意识强烈,采用的移动支付技术殊途同归,直接导致出现更多的限制和制约性。

1.3 消费者移动支付观念尚未形成

2010年之前国内的移动互联网覆盖基础稍弱,限制了用户使用近场支付的思维。

2 NFC支付市场启动条件具备,未来两年或迎来爆发期

目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在终端以及合作框架内进行,按照市场需求情况进行整体布局和安排,从而为NFC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2.1 手机终端输入NFC技术,为手机提档升级做好准备

在国际上享有更多声誉的手机厂商,都在着力将NFC技术在其中进行广为使用,为NFC技术的普及铺垫更为有效的渠道。

根据官方数据表明,仅在2012年,搭乘NFC技术的手机出货量就超过1.2亿台,而这样的数据到了2015年已经翻了一番,这样的速度已经可以看出目前NFC技术的使用,将在未来得到有效的持续。

2013年国内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是3.5亿部,到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9亿部。虽然目前看,国内手机生产商搭乘NFC功能的产品依然较少,但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增长,将为NFC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地契机。

随着NFC功能正在逐渐适应着手机市场的高端化需求,逐渐在手机上成为常见配置,但目前看,苹果手机还尚未与之交织。随着NFC技术的普遍施用,在未来的3-5年中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将得到显著提升,在2020年左右,搭乘NFC支付功能的手机将达到60以上。

2.2 POS终端基础:共享金融IC卡“闪付”POS机

NFC支付能够与金融IC的“闪付”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借助金融IC卡的“闪付”功能,在POS机上实现更为全面的体现,这在短短几年间已经得到显著应用,并且在未来几年间得到显著释放。随着银联系统的外放,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目前已经完成30%左右非终端系统的改造升级,而在未来的3-5年间,这样的比例将增加到70%以上,借助NFC技术打造的“闪付”终端将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快速便捷的服务。

2.3 技术标准统一,银行和运营商共同推动

移动支付的发展以及突破了互联网自身的发展定位,更是促进了互联行业与金融行业的一次有机融合,逐渐为二者寻找到更加有效地结合点和利益发展点。借助NFC技术的处理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运营商、银联终端销售商以及银行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发展良机,为市场定位提供更多有益地帮助和支持。无论是线上操作,还是线下营销,都是基于市场、基于用户和消费者的出发点而进行的,因此,移动支付都成为产业链各方整体发展的战略性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移动客户端、SIM卡、移动终端、接受环境、金融应用逐渐对NFC技术的关注度提升,借助互联技术与金融技术的融合发展,有效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将成为银行业务布局的新起点。从银行自身发展而言,借助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支付环节的工作效率,更能为衍生业务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3 结论

随着支持“闪付”终端POS机的逐步布局,动支付市场已经进入启动的前夕,随着金融IC卡在硬件和银行后台改造完成升级后,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占有率,有助于NFC技术的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姚钢.NFC技术将经由Android平台走向普及[J].电子设计技术,2012(03).

[2]刘浩.基于NFC技术的近场通信应用探索[J].中国无线电,2014(12).

[3]刘岩,董雪莲,傅坚.基于USB Key技术的手机支付应用方案与市场前景分析[J].电信技术,2016(07).

作者简介

郑秀莲(1985-),女,江苏省姜堰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三维动画。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 商业模式 滴滴打车 快的打车

一、引言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

汽车租赁是公路运输的重要一环,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目前的交通状况,租车出行必将成为舒缓未来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虽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买车已经不是问题,但是现实交通状况不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家庭购车,尤其在大城市限购和打车出行的需求将推动汽车租赁市场的增长,租车的新消费概念和和共享模式将代替汽车出行的未来,也将成为未来旅游出行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就目前的规模和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数辆来看,仍处于起步初期阶段,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出行思维的培养,租车将成就一个新兴的迅速扩张的朝阳产业链。

(二)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打车软件之争,明面上是腾讯与阿里之争,暗地里却是他们合伙在炒作,培养用户习惯和市场,让用户在占便宜的同时,占领手机支付渠道甚至是存款,最终从国有银行口中夺取利益。打车类应用软件并不是赚钱的工具,它仅仅是培养用户手机支付手段的一个工具,让用户习惯手机支付系统并最终信任离不开这个支付系统,就好像当初培养用户由现金支付转变为银行卡、信用卡支付一样的道理。

(三)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1.移动支付市场的现有情况:

移动支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进入这一市场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该行业目前是腾讯、阿里、百度三个企业的市场。

从以上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域来看,目前都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很难看出谁是行业的真正老大,为了争夺市场,可谓是群雄并起。

在近期召开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中文无线搜索服务提供商宜搜CEO汪溪也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极其碎片化,除了微信可以说在中国是国王式的应用以外其他都不是。任何应用在用户面前显示几率是完全一样。

正因为市场格局还未成形,大家的机会一样,众多企业才会争相加入竞争,毕竟结果是未知的。

2.移动支付市场的未来发展情况: 打造一站式移动互联网服务

从移动互联网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最初都是选择切入一个领域,这个领域与自己的主体业务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阿里巴巴的手机淘宝、移动支付,就是围绕着电子商务生态权展开的。

是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并不是终点,随后它又涉足移动社交、移动搜索市场,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腾讯的微信平台也不再仅仅是个社交平台,它还接入了旗下的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理财、移动游戏等应用服务,将微信打造成一个综合的移动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的PC时代,电子商务、娱乐、社交媒体等业务是独立的,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则聚合在一起,生活与互联网的界线模糊了。移动应用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移动互联网生活需求。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很大,全球还有将近50 亿的市场,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每个企业都有机会。并且随着技术服务的创新,市场格局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3.移动支付市场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支付宝、财付通、二维码等移动支付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冲击。

目前,银行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建立类似于淘宝那样的网络金融平台,如浦发银行推出手机移动支付产品,建设银行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中国银行也正在推出自己的网络金融平台。

信息和渠道高度融合、互通共享,网络金融将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逐鹿”的又一新战场。

二、项目介绍

1.调查对象

(1)他高校学生;

(2)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使用者。

2.调查目的

(1)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网络打车软件的看法以及对于移动交易市场的认识;

(2)对互联网交易市场的发展进行预估并且了解其发展对于传统交易市场和传统银行的挑战;

(3)使我们将课本的认知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3.调查内容

(1)移动支付市场的现有情况:

移动支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进入这一市场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该行业目前是腾讯、阿里、百度三个企业的市场。

从以上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域来看,目前都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很难看出谁是行业的真正老大,为了争夺市场,可谓是群雄并起。

在近期召开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中文无线搜索服务提供商宜搜CEO汪溪也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极其碎片化,除了微信可以说在中国是国王式的应用以外其他都不是。任何应用在用户面前显示几率是完全一样。

正因为市场格局还未成形,大家的机会一样,众多企业才会争相加入竞争,毕竟结果是未知的。

(2)移动支付市场的未来发展情况: 打造一站式移动互联网服务

从移动互联网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最初都是选择切入一个领域,这个领域与自己的主体业务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阿里巴巴的手机淘宝、移动支付,就是围绕着电子商务生态权展开的。但是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并不是终点,随后它又涉足移动社交、移动搜索市场,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腾讯的微信平台也不再仅仅是个社交平台,它还接入了旗下的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理财、移动游戏等应用服务,将微信打造成一个综合的移动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的PC时代,电子商务、娱乐、社交媒体等业务是独立的,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则聚合在一起,生活与互联网的界线模糊了。移动应用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移动互联网生活需求。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很大,全球还有将近50 亿的市场,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每个企业都有机会。并且随着技术服务的创新,市场格局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3)移动支付市场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支付宝、财付通、二维码等移动支付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冲击。

目前,银行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建立类似于淘宝那样的网络金融平台,如浦发银行推出手机移动支付产品,建设银行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中国银行也正在推出自己的网络金融平台。

信息和渠道高度融合、互通共享,网络金融将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逐鹿”的又一新战场。

三、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一)紧跟时代的步伐

毕马威新的《全球消费与融合调查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66%的全球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移动钱包业务,而中国的比率更高达84%。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做一些合理的假设,比如10亿移动用户中有20%属于优质客户,其中哪怕仅有一半的人使用移动支付业务,那么移动支付业务的用户基础也有1亿人,而已经实现移动支付业务成熟广泛商用的韩国总人口数也不过5,000万左右。而且,与全球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更愿意为移动应用付费,毕马威数据显示,只有28%的中国消费者从来没有付费下载过移动应用,而在全球这一比例达到了40%。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移动支付需求,使得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有了较好的市场基础。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时事,关注新闻,通过自身亲身体验进行调研。

(二)切合学生自身实际

大学生追逐潮流是一个不灭的话题,当代大学生与与原先大学生相比,其支付手段已发生巨大的转变,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相对于传统交易市场,移动交易市场更加方便、快捷 ,更加受学生推崇,并且了解移动交易市场和传统交易市场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了解当今金融市场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凭借高额的现金补贴“滴滴打车”在短时间内积累了人量用户,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以及补贴额度的逐步减少,打车软件市场逐渐进入了理性发展的时期,“滴滴打车”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提升客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减少对资本的依赖,并逐步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最终实现盈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和完善“滴滴打车”的盈利模式:

1. 收取佣金。

中国的打车软件市场潜力巨大。以杭州为例,共有约12000辆出租车,每辆出租车平均每天接单25次,按每单20元计算,每天的交易额约有600万元。全国约有30个与杭州规模相近的城市,如“滴滴打车”从每天1. 8亿元交易额中抽成1%,将有180万元收入,一个月就有5400万元收入,这还没算上软件内嵌广告等其他收入,可见仅靠佣金收入就利润可观。

2.商业信息咨询业务。在使用打车软件时,软件会记录乘客的打车起点和终点,然后汇总每位乘客的信息数据,总结出频率较高的起点和终点,形成类似商业地图一样的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把城市当作一个平而,这些数据就是城市上而的一个个虚拟建筑,有高有低,出现频率越高的地方,虚拟建筑就越高。通常来说,火车站、商业中心以及高校的虚拟建筑较高。以此为基础“滴滴打车”可以开展极具权威的商业信息咨询业务。

3.拓展O2O业务。先行发展O2O ( 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模式的打车软件行业可以拓展到更多生活服务领域。拥有一个简单的微信号就可以进行代购,在实体店铺的二维码上扫一扫便可以使用微信支付,而月_其最人的优势就是便携性和实时性。作为打车软件)一商,在开展打车业务的基础上,还可以拓展租车、拼车等业务,扩人平台覆盖而,增加受众群体,细化服务,并建立相应的商业模式。从用户需求来看,打车、租车、拼车的用户群体相互并不冲突,而月_租车、拼车等业务均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4.为市政建设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利用“滴滴打车”软件分析打车频率与常用地点,能够基本掌握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与堵车节点,借此可以为市政建设部门进行商业规划、交通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持,以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城市道路使用率,甚至可以细化到给每一位消费者提供出行路线方案。

五、结论

本项目的研究价值在于打车时的移动平台上的支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手机租车业务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探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租车业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开拓适合自己业务的营运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位置服务应用已经服务到个人,手机租车成为一种融合了移动互联平台和传统汽车租赁服务业的新兴服务,同时也是现代服务综合运营商的一条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它的服务模式和价值传递手段,将成为手机租车发展的关键核心。由于涉及到移动互联产业和汽车租赁产业的跨产业合作竞争,手机租车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形成自己特有的内容供应、服务提供、传输平台及终端接收的产业价值链结构并有待进一步开发。结合中国特有的移动服务模式,整合手机租车的价值链,探讨合适的商业模式,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运营平台,即企业在什么样的体系下运行,以使企业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它需要运用一系列要素来反映企业内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运转情况。凭借高额的现金补贴,“滴滴打车”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用户,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以及补贴额度的逐步减少,打车软件市场逐渐进入了理性发展的时期。“滴滴打车”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提升客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减少对资本的依赖,并逐步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最终实现盈利。

(指导老师:窦然)

参考文献:

[1] (美)殷(Yin,R.K.),周海涛,李永贤,张衡.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艾瑞咨.iResearch-2013年海外打车企业案例研究报告-Uber.

[3]宋宣,Uber送快递.国内商务租车或难亦步亦趋,环球旅讯,2014.

[4]龙富勇,Uber入华初体验:够高富帅,本土化挑战艰巨,虎嗅网.

[5]王祚义,易到用车对战Uber或成第二个快的与嘀嘀之争,微媒体,2014.

[6]庐陵子村,易到用车和Uber运作模式的异同,速途专栏,2013.

[7]打车软件分析,百度文库.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范文第3篇

1电子支付的内涵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或个人通过诸如移动电话等电子终端载体,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银行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以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

电子支付具有三个不同于传统支付的显著特点:首先,电子支付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支付方式取代了以现金等实物形式的支付方式;其次,电子支付方式是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完成的,传统支付方式是在相对封闭的银行专用系统中完成的;最后,电子支付足不出户完成支付充分体现了其便捷性优于传统支付。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以发起电子支付指令终端的不同为依据,一般将电子支付分为销售点终端支付(POS支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其他电子支付(电话支付、OTO支付、二维码支付等等)。

商业银行除了在自动柜员机交易和电话支付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在销售点终端支付(POS支付)受到了电子商务货到付款以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不断威胁;在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方面,也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而在新型的支付方式上商业银行又缺少强大的创新力。所以,笔者将商业银行电子支付发展的重点放在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和销售点终端支付以及其他新型支付方式上。

2电子支付竞争格局

(1)在销售点终端支付市场方面。根据2014年POS终端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POS终端支付约占据了销售点终端支付市场的45%,接着是中国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约占据了39%的市场份额,第三方专业收单机构虽然近些年虽然发展迅速但也仅占据了16%的市场份额,依然处于劣势地位。这说明商业银行在销售点终端支付方面仍然占据着较大的份额。

(2)在网上支付方面,根据2014年互联网支付的统计数据来看:支付宝占据了近一半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二梯度有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二者市场份额均为5%以上;第三梯队有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迅支付,这四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布在2%-7%之间。综合来看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三者总市场份额接近90%,在互联网支付方面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

(3)在移动支付方面,根据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的统计数据所示:支付宝以31%的市场份额仍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紧接着,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合资成立的联动优势占据了28%;在第二梯队序列的有上海捷银、中国银联、财付通、中国移动、钱袋宝,各自份额分布在3%到10%之间不等。目前该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和整合期,市场份额可能会出现较大变化。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只是在销售点终端支付市场方面占据着优势,而在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特别是在移动支付方面。因此,虽然现代电子支付业务市场规模巨大,前景非常广阔,但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迅速推出“易用、便捷、安全”的支付产品。

3商业银行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3.1电子支付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银行卡支付得到了广泛使用。银行卡的持有率得到了不断提高,同时银行卡的使用率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2014年我国银行卡业务发生了约200亿笔,累计金额达到了169.57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5.3%。

其次,电子货币和电子票据日益成为高效的支付手段。电子货币和电子票据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中电子货币是利用网络进行非现金性的支付具有快捷、成本低等显著特点;而电子票据支付不仅能够节约人力物力成本,而且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资金信息。这两项支付产品在近些年都得到了较大的普及。

3.2电子支付清算平台日益完善

从2005年起,我国就进一步完善了各个支付系统,如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等,进而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支付系统。商业银行运用这些支付系统实现了跨境支付即时到账、商业汇票无纸化等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的便捷性。特别是在网上银行跨行转账清算系统极大的提升了商业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服务水平。

3.3支付结算业务日益受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侵蚀

首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电商企业采用第三方支付,使用户不用登陆网上银行的支付网页就能够实现支付,这样就造成了银行和用户的失联。其次,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自己的支付清算系统,利用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以其低廉的交易成本迫使商业银行降低交易手续费。最后,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在存款收益、理财产品上开展自己的业务以此来进一步蚕食商业银行的业务。

4商业银行发展电子支付的可行性路径

随着互联网金融革命带来电子支付的迅速发展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巨大威胁,商业银行应该十分清楚的意识到电子支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仅是更多的客户,而是适应互联网金融而做出的经营方式战略的调整以及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商业银行要想在在电子支付领域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在网上支付方面

同第三方支付相比,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方式在用户规模、交易透明度、用户使用成本等上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只是在安全系数、信誉度、业务种类上占据优势地位,为了更有效的竞争,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改进,增强竞争力。

(1)重视网上支付业务发展,提升用户规模。由于商业银行的用户规模是和其交易额成正相关,因此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增加用户规模: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将网上支付业务作为其重点发展业务,扩大网上银行服务的支持地区,为更多用户接入提供站点支持。其次,加强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第三方支付机构用户规模巨大,商业银行可通过与其合作,分享其用户规模带来的规模经济。

(2)在政策法规范围内,加强网上银行运作规范性。目前,央行正在不断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越来越多的政策法规出台,规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因此,商业银行应发挥政策带来的正的外部性,在规范性的前提下拓展网上银行的服务范围。

4.2在移动支付方面

移动支付代表着支付领域的新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把握住以下几点:

(1)紧跟互联网金融趋势,完善移动支付的市场布局。

手机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支付以其稳定性、安全性符合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将NFC支付提升到移动支付主导型的战略高度上来。具体做法:首先,商业银行要深入改造IC卡工程系统,扩大异地IC卡的发卡量;其次,抓紧进行空圈平台建设进而能够为手机NFC支付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最后,商业银行应主动与银联的TSM平台对接,进而实现与银联的商圈共享,这样就可以大力推广商业银行的SIM―NFC支付业务。

(2)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移动支付方式。

商业银行可以与经验丰富的地方支付机构进行合作,借助他们的成功经验开展市场推广,让更多的市场大众了解到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如手机刷卡支付、手机银行话费充值、水电费缴纳等等。另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借鉴二维码支付的成功之处即在手机银行中增加二维码支付功能,按照手机银行中生成的二维码在线下进行现场支付,这样就能够真正做到线上预定、线下支付消费的新型消费模式,进而帮助商业银行增加客户人群。

(3)以手机银行为载体,建设移动支付应用链。

各个商业银行目前的手机银行功能过于同质化、单一化,已经很难满足当今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更无法满足用户对手机银行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在自己的手机银行中加入更多的商务应用如小额贷款服务、分期付款业务等等,而不仅仅是手机银行话费充值、水电缴费、查询、转账等日常生活业务。这样就可以以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为载体,建立起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应用商务生活应用链。

4.3打造第三方支付产业方面

商业银行可通过入股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优势互补,以打造出自己的第三方支付产业。具体分析如下:

就目前情况来看,各大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并不在商品买卖交易中作为信用的第三方来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而只是承担支付货款完成交易的功能。这样就造成了很多消费者对通过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进行交易产生不安全感。然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信用的中介对交易双方进行担保,交易完成前货款暂时存放在第三方支付企业账户中;当交易完成后买方确认收到商品后货款才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账户中划归到卖方账户中。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卖方销售商品的质量信誉问题又可以确保买方购买商品的货款能够及时支付。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网上买卖双方的相互信任感。因此,较多的客户倾向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鉴于此种情况,商业银行应该选择支付牌照比较齐全的三线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投资入股,按照淘宝与支付宝搭配的模式尽快开发出自己的电商平台和支付工具进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第三方支付产业。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范文第4篇

如果你曾经这样幻想过,那么该是梦想成真的时刻了。上海财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通电子”)的最新产品——WPOS就可以满足你这样的需求,无论是办公室白领、还是小企业主,无论你想何时何地查询账款、转账、支付,都能够轻松实现。

在电子商务机会与竞争并存的时代,财通电子是如何考虑研发这款产品,又有着怎样的市场反馈与展望呢?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上海财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卢成彬先生,从他的介绍中,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创新的产品,更是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时代,值得期待。

见证中国电子支付成长

采访从卢成彬的工作经历开始了。“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电子支付的成长。”短短的一句开场白揭示了他丰富的工作经历。

卢成彬告诉我们,20世纪90年代末,在电子商务还未崛起,在很多人还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他就对互联网十分感兴趣,甚至自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的毕业论文就是制作网站。2000年毕业时,他凭借MCSE(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DBA(微软认证数据库工程师)这两张比尔·盖茨亲笔签名的证书只身闯荡北京,并顺利地在首都信息股份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了第一份工作。初出茅庐的他负责网络技术支持、国家公务员电子政务网站建设培训及北京政府网站技术支持等多项工作,也由此建立起了第一批人脉关系。

工作1年多后,卢成彬转投中企动力科技集团公司麾下,同样从培训做起。这一次,幸运女神又眷顾了他。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被总公司领导“相中”,在经过数个月的轮岗后,直接进入总部负责销售管理及外联。这让他在精通互联网技术之余,又对销售管理、企业间合作有了了解。

2004年对卢成彬来说颇为特殊,这一年他加入了快钱,身为创始人之一的他主要负责销售部、售后服务部、技术支持部、培训部的运营与管理。“那时候淘宝网还不算成熟,电子商务还刚刚起步,而我们所期待的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卢成彬说,当时他所带领的是一个非常执着的快钱营销团队,为了“拿下”客户,他和业务员常常一整天都不吃饭。就这样从零做起的他们不靠打广告,发展了2000多家客户,为提升快钱品牌、占领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再后来,卢成彬有长达5年的时间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旗下各子公司任职,其中就包括建立国付宝品牌。

如今,想要寻求新挑战的卢成彬加入了财通电子商务公司,“尽管市场上做移动支付的公司很多,但我们的产品无论从功能上还是安全性上都相当领先,在产品设计上有着更多创新。”卢成彬认为,中国目前有9亿手机用户,手机上网、移动支付必定是未来趋势,而国外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已相当领先。因此,他对公司推出的WPOS系列产品很有信心。

那么,WPOS究竟是一款怎样的移动支付工具,它能帮助用户解决哪些问题,安全性又是如何保障的呢?我们有幸看到了全程演示。

创意移动支付工具带来全新体验

从外观来看,WPOS的正面与当下流行的手机款式没什么不同,而其奥妙之处在于,背后有一个刷卡槽。正因为这个附加的配件使得WPOS在具备所有手机功能的同时,又具备了ATM机的多项功能。

“我手上的WPOS是我们公司的二代机,也是最新研发的产品,你可以看到已经安装了安卓系统,这就使它具备了完整的手机功能。你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上QQ、用微信,也可以收发邮件、上网团购等等。”卢成彬介绍说,这款机器自带的摄像头有800万像素,同样可以与一般手机媲美。

在大屏幕操作界面上,用户可以看到一个‘WPOS收账宝’,点击一下就能进入这部机器的‘移动ATM’功能主菜单。如果你想要查询银行卡余额,只需点击“银行卡余额查询”,并在机器背面的刷卡槽中刷一下所要查询的卡片,输入卡片密码就可以了。只需1秒钟,你的这张银行卡余额就会显示在屏幕上。

在卢成彬的演示中我们看到,当刷过卡片后,屏幕上所显示的是已经加密后的卡片号码,这是第一层的安全防护。而输入密码的电子键盘并不是有序排列的,而是每次随机产生且加密,这其实就是第二层安全防护。再由持卡人输入密码,就有了第三层安全防护了。“实际上,在机器的设计上还有一个硬件加密,当持卡人输入卡片密码后会自动生成加密符号,银行收到这串符号后需要解密,再发回所需信息。当这些信息显示过后会完全清除,所以他人是根本无法盗取的。”卢成彬说。

除了余额查询外,WPOS还具有转账汇款功能,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异地、他行转账实时到账。“这是因为资金走的是人民银行小额清算通道,打包发送,所以效率更高。”卢成彬告诉我们,WPOS还支持一百多家银行的信用卡还款,从操作完成到款项到账,通常不到3秒。

此外,账单支付、手机话费充值、游戏点卡充值、公共事业缴费等功能也正陆续开通。

多渠道拓展,前景无限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范文第5篇

银行电商业务的市场参与情况

PC互联网电商参与度,银行落后于第三方支付

据第三方电商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已经占到了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电商改变零售业格局已经开始。网络化的不可逆转性、庞大的网上交易额、无处不在的支付结算,迫使各家银行不断延伸服务手段、纷纷加大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投入,力争在电子商务热潮提供更具创新意义的金融产品与支付服务。

然而,电子银行的网上交易在实现低成本及差异化的同时,也对网上支付和电商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理论上说,除了高资本、高技术支持的业务或法定执业资质限制的业务,传统银行的其他业务都有可能被互联网抢占。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渗透,传统银行越来越难以掌握客户的交易、支付行为和信用信息,在一些业务领域可能会出现客户流失和业务萎缩的情况。在与异军突起的第三方支付激烈竞争中,银行作为掌控市场资金流的重头,并未充分发挥其优势。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同比增长54.2%。预计到2016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50万亿。目前,央行已累计颁发支付机构牌照223张,伴随着支付市场逐步扩大,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有成熟业务模式和稳定客户资源的企业不会满足于现有的优势领域,还会不断地寻找、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从而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业务向各个领域的纵深拓展,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加速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逐渐弱化。例如,支付宝、易宝支付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转账汇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电费与保险代缴、手机话费缴纳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成为规模近万亿元的庞大产业,并以每年高达100%的增速发展。这对银行传统支付业务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已不仅面对着自身商业模式不够优化、技术驱动滞后、人才和物流缺失等多方因素,还面临着供应链管理能力较弱、用户体验稍差及支付结算链条上的外在竞争压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银行提供全新发展契机

PC端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人们动动鼠标就能进行网上购物、缴纳水费电费、给信用卡还款等,这些都已经是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了。区别于传统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移动性”、“随时随地”的特点,当然如果没有速度快、覆盖广的移动网络作为基础,移动电子商务就无法实现。近年来,伴随着3G网络通讯的普及、4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用户轻触手机键盘就能将更多的电子商务服务统统搞定。从传统电子商务到移动电子商务,我们摆脱了固定网络的束缚,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在有通信网络覆盖的任何地点,通过智能手机在线购物、移动支付、在线办理业务等。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最引人注目的是,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135%,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13年底,这一数字有望达1300亿元,迅速扩张的市场规模更加凸显移动支付的重要性。

如此庞大的支付规模,无疑给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移动电子商务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对用户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传统电子商务企业首先察觉并顺应了这种趋势,纷纷搭建起自己独立的电子商务客户端,开始了电子商务的“移动化之旅”,以求在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中,依托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能够立足市场、长远发展。毋庸置疑,移动电子商务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电商业务参与度并不高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搭建一个移动客户端入口,可以抢占手机用户的桌面、扩大公司影响、提高精准营销效率、形成行业壁垒、树立品牌。然而,如何引入移动互联技术?如何参与移动电子商务业务服务,如何清晰定位自身发展方向,都需要重新思考。

移动电商时代社区银行的新定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拿起手机就可以购物,当把智能手机和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RFID(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等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加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前瞻性信息运用支撑的互联网金融活动,移动领域的电子商务市场空间就会迅速扩容。与PC端电子商务相比较,手机购物是技术创新快速成长的一片蓝海,是未来电子商务的趋势,更是银行融入移动电商时代的有力切入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将进一步与线下融合,更趋于融入生活领域,即走向社区,变得区域化和个性化,它将直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移动电商模式下的社区化生活,将需要的是具备渗透式、随心、随意、随时、随地、覆盖生活方方面面的金融服务。以移动电子商务为业务切入点,结合银行社区化便民服务、手机银行快捷支付等多样化支付方式,以及银行所维系的商户构成的商圈体系,在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及企业需求的前提下,通过金融创新服务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平台,使银行线上业务与客户的线下消费以及实体商户三者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已有的核心资源及潜在资源建立互利多赢的电子商圈营销体系,铺展和深化商业银行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金融创新。

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将是以消费者信息流为源头的价值链聚合市场,面对消费者及企业行为的海量数据处理、渠道和供应链等商流的整合重组,银行也应适时将原有B2B、B2C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逐步转向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C2B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定制需求的社区化移动电商服务,必将成为移动终端用户的新宠。

因此,社区银行的新定位在于:除传统的社区化金融服务外,应紧密结合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展开,与移动电商服务提供商共同搭建社区化服务的移动电商服务平台,展开深入的区域化合作,快速“覆盖”本地区社区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合作、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吸引本地商圈的加盟入驻,提供广大用户综合、便捷、有特色的移动电商金融服务,实现用户满意、商户盈利、银行业务拓展等多方的共赢。

移动电商社区化服务案例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贴近生活,生活型移动社区已是未来移动电商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它能够对用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效应,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快速响应、便捷操作的服务诉求。可见,高效快捷的生活型移动社区应用更能够在移动互联大爆发的时代捕获人心。基于对社区银行的重新定位,一款能够满足用户购物及其他生活需求、商户盈利需求及银行自身业务拓展需求的便捷生活型移动应用应运而生——“十分钟商圈”应用。

定位

“十分钟商圈”是一个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手机轻松支付的创新型日常购物及社区化生活服务应用。它能够像拨打电话一样简单购物,周边商户随叫随到,用户十秒下单、商户十分钟送货上门;还能够添加、查阅和分享商户的个性化名片信息,真正做到专注经营地域用户、连结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移动电商商圈服务应用。

设计理念

拨号键盘式操作界面——像打电话一样轻松满足您的即时需求,购物与拨打电话轻松切换,带给用户随时随地随心的快捷购物体验。

随叫随到无需长时间等待的快速服务——掌上便利店丰富多样的商品,十分钟内即可享受周边商户的快速服务。

手机轻松支付——用户使用手机轻松支付,将随身携带的手机变成钱包,交易与支付“一气呵成”。

周边商户轻松掌握——与多领域商户合作,为用户提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生活优惠生活服务,周边商户最新促销信息,更多优惠轻松掌握。

生活圈的打造与记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商圈,每个人的“通信录”即涵盖了自己的生活圈,用户可以通过扩展后的通讯录打造个性化微门户,成为用户行为记录最灵巧的助手。

应用价值

“十分钟商圈”运用移动互联技术,打造社区服务平台,填补了互联网社区生活应用领域的空白,是诸多合作机构交汇的电商中枢,能够给多方带来丰厚的商业价值。

对客户而言,十分钟商圈实现了“账号体系+二维码+LBS+支付+关系链”的一体化,打破线上线下的障碍,并将这些市场价值全部整合,成为针对终端用户点对点全能服务的重要载体。其所面对的客户群也相当广泛,通过一段时间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和本地化生活圈服务的推广,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社区化电商服务,满足其更多个性化生活服务诉求。

终端用户群培养的同时也伴随着加盟商的入驻与商户市场拓展,十分钟商圈能够为商户提供一个全新的区域移动电商平台和管理系统,拓展商户的销售渠道、使营销手段更为丰富、为商户带来收益增值。对产品服务提供商而言,大大减少了商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对全社会而言,十分钟商圈是深入落实普惠民生政策、带动就业及整个产业链结构升级的有力创新,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助力作用。

对银行而言,“十分钟商圈”作为移动电商社区化服务的初步探索,是银行打造社区化服务、融入移动互联时代浪潮的良好尝试。十分钟商圈的每个环节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银行应选择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开展积极的合作,成为十分钟商圈业务推广的重要助推力量,通过针对客户、商户的精准营销,吸引广大用户、商户使用,进而依靠银行天然的业务优势和资金优势创新支付结算服务、融资服务,创新供应链协同的金融服务,进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账户管理、财富管理、信用服务和产业链金融服务。另外,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对于银行保持净息差的稳定至关重要,十分钟商圈平台交易产生的沉淀资金对于银行负债业务也将产生明显的拉动效应。在产品创新方面,借助十分钟商圈开拓的社区化生活服务,社区银行业务的开展也将同步渗透,这将大大加速移动金融服务的创新,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品牌延伸价值。

总结与展望

互联网与银行业务的融合,促使银行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减少依赖节点型的专用资本,尤其对于社区银行,学会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正是其未来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

移动电商业务作为互联网电子商务体系的重要创新和传统电商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市场前景广阔;移动电商业务的开展为社区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也带来了时代契机。其中,移动支付作为零售支付体系的创新,业已成为传统金融服务的又一重要渠道。移动支付能够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促进电子商务及整个消费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百姓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同时也能促进解决金融服务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普惠制金融发展。对于社区银行而言,布局移动支付市场不仅是拓展新业务的需要,更是出于长远战略的考量。除了提高银行客户的稳定性和黏着度外,移动电子商务可撬动银行卡、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再次增长。

当然,社区银行在布局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过程中,也存着诸多挑战。如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过程中能否找准平台、合作模式的确定,以及银行在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业务开展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选择风险。然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移动电商社区化服务已成为未来银行业务拓展的必然选择,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适合区域化经营的特性,促使社区银行必须拿出勇气迎接这些挑战,为本行的业务拓展占领先机。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范文第6篇

在物联网大众消费领域,纵观各种物联网应用,无论是即将或已经推向市场的,还是未来潜在的应用,大多数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或增加其近场通信、物体识别功能,或实现其远程控制功能,抑或实现智能数据处理功能。毫无疑问,移动终端不断普及,功能日益增多,将极大地丰富物联网在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

移动终端在物联网

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

业界普遍认为,物联网将是千亿元级的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我国政府已经把物联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全国各地掀起了物联网产业园建设的热潮。

现阶段,我国的物联网虽然在政策和产业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如交通运输、供应链管理、产品设备监控、环保及灾控、能源管理等行业都将成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目前,用户对物联网应用的认知度仍然较低。结合我国国情,物联网产业需要充分挖掘大众消费领域的潜力。大众消费应用的特点是与百姓生活相关,拥有较多用户群,因此用户认知度较高。发展物联网大众消费应用,能够提高用户对物联网产业的认知度,进而促进物联网行业应用的发展。

随着通信、计算机、微电子、集成电路和软件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此同时,我国移动通信技术正在步入全新的3G时代,移动电话用户已突破8亿,移动通信产业持续高速发展。这些都为物联网应用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原动力。此外,随着低功耗、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NFC、ZigBee、UWB等)的成熟,移动终端与周围物联网基础设施的直接交互成为可能,为移动用户提供丰富的物联网应用。

作为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能完成智能身份标识,已经基本成熟并应用于工业/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将RFID芯片内置在移动终端或其智能卡(SIM/UIM)中,在用户的RFID智能卡中存放个人的身份标识以及相关信息,便实现移动终端与RFID功能的集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移动终端使用的范围。

另外,在移动终端上集成标签读取功能,如集成RFID读卡器通过手机摄像头智能读取商品条码等,可以大大方便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再加上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移动终端将会内置各种新型传感器,那时移动终端将成为无处不在的移动传感器节点。在泛在传感器网络环境下,移动用户将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传感器数据收集,直接与周围传感器网络交互,还可以作为收集传感信息的移动汇聚节点,构成移动传感器网络。

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物联网应用开始蔓延

目前,物联网大众消费应用的热潮已经开始蔓延,相关厂商纷纷采取诸多举措布局物联网大众消费产业,挖掘移动终端在物联网应用中的潜力,抢占未来商机。然而,移动终端物联网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来讲较为简单且易于实现。如目前市场上的“物联网手机”主要是将手机集成RFID芯片,扩展手机的使用范围。

例如移动支付,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通过和金融、公交、民生等多个行业的RFID应用相结合,可替代传统的银行卡在超市、商场、餐饮、娱乐、加油站等场所进行刷卡消费、实现金融服务,也可以乘坐公交车、地铁,甚至可缴纳水费、电费。移动支付的优势在于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支付方式,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预计2011年移动支付市场将强劲增长,2012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目前,商品条码已经成为商品进入超市的必备条件,并且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条形码相比,二维码承载的信息容量更丰富且有较强的保密性,我国二维码市场应用趋向成熟,将逐渐取代条形码。

未来,RFID电子标签将有望作为商品辨认。通过集成标签读取功能,移动终端用户在购物时随手拿起一件商品,对准商品条码,商品相关信息即可显示在手机屏幕上。结合地理位置服务,用户还可以实时查询周围各大超市相关商品的价格及促销等信息。

伴随着物联网概念的热潮,家电厂商纷纷推出各种“物联网家电”设备,将家电设备接入网络,增加智能控制等功能。智能家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控制热水器、空调,煤气泄漏,或者当管道漏水时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及时自动报警,甚至可以让冰箱自动从超市定购所需食物。这种应用既可以通过短距离通信接口控制各种“物联网家电”设备,也可以通过接入Internet 并登录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进行信息交互,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范文第7篇

李彦宏在2012年百度联盟峰会上抛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并非拥有足够用户就可赚到钱”。这被外界解读为给移动互联网泼冷水,鲜花和板砖纷至沓来。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并不认同李彦宏的观点,他将其形容为“江湖大佬”看“小弟马仔”的视角,把其他竞争者都当成是“菜鸟”。胡延平更强调为服务用户创造价值,挣钱是第二位,当年PC互联网也经历了一个从泡沫到繁荣的过程。

“等用户积累到一定规模,盈利模式自然会浮出水面”,大多数创业者都持这种观点。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解读了目前商业模式缺失的现状:商业模式可以定义为核心能力+盈利模式,对于用户端来说,盈利模式仍旧脱不开电商、广告以及增值服务这三大块,移动互联网不是没有商业模式,是没到讨论盈利模式的地步,现在还在聚集核心能力获取流量的阶段。

门槛最低的App模式

创办于2011年的最淘网,正在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路上小心翼翼地调整方向,现在正推广今年5月份新推出的“唱吧”,被称作手机上的KTV,一个多月时间用户突破百万。而在18个月前它刚进入移动互联网创业时,切入的模式是移动团购平台,两个月后改为出售代金券的模式。从平台到应用,从电商到娱乐,每一次转型都是惊险的一跃,最淘网的经历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是一个非常长尾的产业,从最接近用户的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到用户平时直接使用的各种App(Application,即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软件),再到更下一层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及最底层的基础硬件设施及构架方案供应体系,构成了全产业链的线性主干。再加上各种为App应用提供支持的基础服务,包括移动支付、移动广告平台以及应用开发平台等,就构成了一条庞大且立体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现在的情况是,尽管手机终端风光无限,移动支付风生水起,移动广告平台的利润也羡煞旁人,但对于大多数人来,移动互联网最简单、最直接、门槛最低的玩法还是App Store模式。

移动互联网App模式的潜力毋庸置疑,但众多细分领域真正做到“名利双收”的应用却并不多。

通过移动互联网细分市场代表性应用图谱中的分布状态可以发现,用户数量与商业模式成熟指数既密切相关,又没有必然关系。虽然拥有相对成熟商业模式的应用大多都是用户在5000万以上的应用,但既有移动社交领域的新浪微博拥有亿级用户却缺失商业模式的情况,也有移动阅读领域的云中书城这样仅有几百万用户,却拥有了相对成熟商业模式的应用。

实际上,App模式中数量最多的应用当属以墨迹天气(墨迹天气是一款免费天气信息查询软件)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应用,其用户数量普遍较多,但限于中小开发者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服务类应用普遍缺乏平台属性,因此发展到后期最好的结果仍然是被大公司所收购。例外是导航犬这类地图导航服务应用,因为高门槛导致初期发展较慢,但地图服务的属性却有着成为平台级应用的机会。

“流量为王”的入口大战

手机浏览器、手机安全、移动游戏、移动即时通讯、系统管理等领域既有足够的用户数量,又拥有完善的变现模式。除了移动游戏是传统的盈利模式之外,其他模式均是移动互联网入口层面的应用。手机安全作为制约着移动支付的瓶颈之一,一旦突破将颇具潜力;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更是因为HTML5的普及,有着挑战App Store模式的机会。2012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达到2.18亿,占手机网民的55.9%,而作为独占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份额49.5%的UC浏览器,其未来发展不可限量。但无论如何,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应用,将流量变现的难度显然要远远小于其他应用。无论是与电子商务服务合作,还是依靠广告收入,亦或是作为内容分发平台,第三方手机浏览器等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应用都可以迅速简单地将流量变现。现在各大移动互联网入口级应用之所以收入没有实现井喷式增长,非是不能而是不愿,各大公司仍旧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除非现金流遇到极大困难,大多数公司仍然愿意“先用户,后商业”。

同样是对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觊觎,微博、手机输入法的前景就不那么乐观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均有重大缺陷,虽然目前的用户数量巨大,但缺乏流量变现的手段,未来发展堪忧。

以新浪微博为例,新浪CEO曹国伟在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透露,2011年新浪为微博投入了包括人员、基础设施和营销成本在内共计约1.1亿~1.2亿美元,而2011年新浪全年净亏损也达到3.021亿美元。显然,微博的亏损已经严重影响到新浪的整体营收。更重要的是,微博尽管用户众多,但活跃用户数量却一直不高。新浪的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目前新浪微博用户数虽然已经突破3.24亿,但活跃用户占比仅为9%。活跃用户不多,常年亏损,今年4月商业化以来却仍以展示广告为主,其货币化进程又不被业内所看好,微博的未来着实让人担心。

长期看好的“内容型市场”

移动阅读、移动音乐以及移动视频虽然分别受限于支付手段以及3G网络的制约,目前用户数量有所欠缺,但商业模式清晰,只需解决技术问题即可实现井喷式增长。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范文第8篇

中国移动互联网2012年发展概况

中国移动互联网在2012年的发展是全面的、均衡的。用户规模、基础设施、智能终端、应用与数据流量、技术支持等都获得了全方位发展,既有量的扩张,也有质的提升,在广度与深度方面都有实质性拓展。

一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而台式电脑网民只有3.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72%,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到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增加到4.2亿,较2011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增长18%,而同期台式电脑网民只增长了3.8%,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提升至74.5%。以上数字,只统计了中国手机网民,移动互联网用户还应包括平板电脑上网用户、各种电子阅读器上网用户,以及其他通过移动网络、移动设备上网的用户。很显然,移动互联网用户要多于手机上网用户。

二是移动网络接入提速。3G方兴未艾,4G时代正在加速到来,TD-LTE规模试验初见成效。2012年启动的中国移动TD-LTE扩大规模实验网已经在15个城市建设了超过2万个基站。2012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和爱立信共建的全球首个TD-LTE/LTE FDD融合网络——香港TD-LTE网络正式投入商用,不仅开启了香港4G网络的一个新时代,更极大推动了TD-LTE及LTE FDD技术在全球的商用化进程。

3G和Wi-Fi正在持续蚕食2G网络接入份额。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已超过11亿,其中3G用户超过2.2亿,3G用户渗透率达20%;截至2012年底,3G基站突破100万,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及88%的乡镇。据百度的《2012年Q3中国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2012 年第三季度超过 77.7% 的Android、iOS 用户选择 3G 或 Wi-Fi 接入移动互联网,虽然仍有 76.7% 的用户选择使用 2G 接入移动互联网,但占比持续下降。

三是移动智能终端爆发式增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2.58亿部,增速达到167%,在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智能手机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美国市场研究公司NPD Display Search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首次超过笔记本电脑;全年销量达879.5万台,增长78.6%,销售额达到248.96亿元。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平板电脑消费市场,占据了全球平板电脑消费市场27%的份额。

四是移动应用规模与应用深度空前。相对于Web,应用程序(APP)是目前智能终端移动上网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平台。2012年APP的总使用频率比2011年增长16倍,总使用时长增长12倍,用户对移动应用的依赖大幅提升。全国iOS活跃用户已达8500万,Android活跃用户达1.6亿,苹果和安卓设备组成的高端智能机用户成为中国价值最高的用户群体。

相比2011年,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人均使用的应用个数由4.6个上升至5.5个;各类应用使用率也有所上升,搜索、微博、电商等手机应用,增幅较大,一些用户黏性高、使用时间长的视频和商务类应用被广泛看好。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数据流量分别增长184%和112.4%,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对基础电信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

五是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阅读的综合性平台,经济效益的前景诱人。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549.7亿元,增长率为96.4%,受到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其中,移动购物和移动游戏等是移动互联网增速较快的细分领域。2013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和提高变现能力,而这两个方面目前还未见实质性突破,艾瑞预计,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增速将趋缓。

总体上看,2012年移动游戏和移动电商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同时手机游戏、手机阅读、手机音乐市场仍存在用户付费难的瓶颈,移动广告市场继续低位探寻。受国内整体经济环境、投融资市场的影响,加上商业变现的压力,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难有高速发展,但将会继续保持平缓发展。

六是移动互联网投资趋稳。2011年的第一波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已过,包括应用商店、移动社交、即时通讯在内的第一波跑马圈地已暂告一段落,新的机遇尚未充分显现,加上经济相对低迷,2012年不是移动互联网投资的年。据投中集团统计,2012年共披露移动互联网投资案例46起,相比2011年减少37.8%;投资总额5.94亿美元,相比上一年度增长17.4%。移动领域投资活跃度下降而投资总额反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小米科技新一轮融资的完成 ,此轮共融资2.16亿美元,占全年46起投资案总额的36%。

2012年,在细分行业方面,社交娱乐应用及生活服务应用最受投资者关注,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游戏等领域投资也相对活跃。总体上看,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和投资都趋向稳健,仿佛进入了深耕细作期。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虽未遍地开花,却也收获颇丰。移动支付开启千亿级市场,移动游戏成为最赚钱细分市场,移动购物增速超快,移动视频流量攀升,移动广告小有成绩,而微信、二维码、智能语音、移动云成为行业应用领域的亮点。

(一)细分市场纵深发展

1.移动支付开启千亿级市场,增长超过预期。近年来,经过资本和产业链各方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积极布局,加上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飞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移动支付需求的急速增长。第三方支付牌照陆续发放和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出台,2012年移动支付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长的新蓝海。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年度交易规模突破千亿,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市场增长大大超过预期。

移动支付能够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也能够带动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发展,前景诱人。但是,目前移动支付仍然面临产品创新和宣导不足、金融监管有待完善、用户消费习惯有待培育等问题,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走出“叫好不叫座”之困仍需时日。

2.移动游戏超规模爆发,成最赚钱细分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和销售量爆增,尤其是千元级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带来了移动游戏市场的繁荣。可以说,在移动广告发展缓慢、移动电商利润尚薄之时,移动游戏正主导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经济。2012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据中国出版协会游戏出版物工作委员会的《201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数据,2012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达到了0.89亿人,比2011年增加了73.7%;市场占有率为5.4%,高于上一年的3.8%;并且,2012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为32.4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90.6%。

经过2010年萌芽、2011年发展、2012年成长的移动游戏,无论是在网络速度、用户数量,还是在付费习惯、开发团队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201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使用移动游戏的用户数量占网络游戏用户总数的40%;2012年初安卓市场最高收入的产品只有百万元/月,年底最高收入产品超过2000万元/月,用户付费习惯提升明显;同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游戏开发者数量已经达到5000多人,而2011年的第四季度仅1000多人。

3.移动购物增速超过互联网购物。2011年以来各大电商企业就开始积极布局移动端购物,2012年借助移动智能终端普及和移动支付应用推进,网民的移动购物习惯开始形成,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随之迅速增大。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50.4亿元,和2011年相比大幅增长380.3%,第四季度交易规模为210.9亿元,移动购物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细分行业;移动网购在整体网购中的交易规模占比呈增大趋势,2012年达到4.2%;市场份额方面,2012年淘宝无线、手机京东商城、手机腾讯电商分别以76.4%、5.2%和3.9%的占比位居前三。

以支付宝为例,2012年支付宝手机支付人数增长223%,手机支付金额增长546%,430余万人的手机支付金额已经超过电脑支付。

4.移动视频流量攀升,视频网站加速布局。目前国内网络视频用户增长迟缓,已逐渐趋于饱和。视频企业逐渐开始向多终端化发展,未来移动端将成为视频企业争夺用户的蓝海。2012年中国移动视频用户增长了77%,超过1亿,全球移动视频流量已占到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59%。易传媒2012年的调查显示,39%的移动互联网网民每天至少在手机上观看一次视频。2012年初移动终端流量占爱奇艺的总流量不到4%,2012年底已接近28%。优酷移动端日播放量过亿,来自移动终端的流量已超过其整体流量的20%。乐视网官方宣称,其移动客户端总装机量已超过5000万,来自移动端的流量在峰值时可达到全站流量的30%。友盟数据显示,2012年,平均每个用户每日使用视频类应用的时长从9分钟增长到31分钟,增长了259%,使用频率也增长了24%。

为分享移动市场的大蛋糕,视频网站不仅大力发展APP,还推出相应的服务,以满足移动网民的消费需求。如迅雷看看把PC、手机和电视机三者打通,实现内容的无缝链接;而搜狐视频实现了新浪、腾讯、人人网、百度、淘宝等第三方账号登录及互动分享的功能;百度与爱奇艺宣布达成APP应用内搜索合作,使用Andriod系统手机的用户可以通过百度APP完成从影视搜索到高清播放的全部过程。

5.移动广告在“困局”中探索。迄今为止,移动广告形式上虽有突破,但还没有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仍以两面(广告主和应用开发者)烧钱的移动应用广告平台为主要模式。但是2012年,移动广告市场还是有所斩获,多数业界人士认为,移动广告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其未来值得期待。据统计,2012年中国品牌广告主移动广告费用在5亿元上下,这个数字大约是年度广告总投放的1/600,是互联网广告投放的1/80。虽然移动广告市场整体份额还小,但是品牌和行业广告主对于移动广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已大大提高。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数据显示:除短彩信外,包括移动展示类和搜索广告,中国大陆2012年移动广告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92亿美元,相比2011年上涨80%多,预计这一数字将在2013年达到3.14亿美元。

目前业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移动广告“前景美好、现实严峻、道路艰辛”,并认为关键问题在于时间点——移动广告甚至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尚处于发展的早期,网络速度、网络费用、广告形式、用户习惯和客户接受度等尚待成熟,这是导致移动广告逡巡不前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得到解决,到那时移动广告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互联网广告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二)行业应用:创新引领服务

1.微信成移动互联网最大平台应用。2011年1月微信上线,14个月后用户数突破1亿,又用了6个月时间用户数突破2亿,2013年1月,微信用户突破3亿,已经超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数。微信是2012年移动应用领域的最大亮点,发展势头超越了微博。从最初的1.0版聊天工具到实现短信和语音通信功能,再到类似Path、Qzone的熟人社区,再到公众平台的移动营销、财付通的移动支付,还有QQ邮箱、QQ新闻、QQ音乐、美丽说等插件,微信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多,在O2O领域也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微信已经对社交网络、移动运营商的业务造成冲击,给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埋入了颠覆的种子。

2.二维码成入口“标配”,为O2O模式添翼。2012年9月11日,腾讯公司马化腾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提到“二维码将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用微信引燃了二维码营销的热情。新浪微博也积极推出了二维码相关服务。其实,二维码诞生十几年来,已经辐射到超市、汽车、IT、旅游等多个行业,而2012年,餐饮、电子商务、广告、传媒、社交等成了二维码应用的主要领域。随着移动网络的提升、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识码软件的大量出现,二维码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它使多种媒体平台相互融合、转换,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跨媒体通道。

微信、大众点评、支付宝、淘宝、1号店,甚至QQ浏览器、360手机卫士、UC浏览器等应用和产品都加入了二维码功能。随着巨头们参与竞争,市场先驱者、小公司纷纷“出局”,不少历经市场培育期才刚见曙光的中小型二维码企业,只能转身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保一席之地。二维码正成为融合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领域的下一个金矿,当然也需要切实解决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3.智能语音加剧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苹果Siri的流行带火了消费端产品语音控制的概念,2012年语音成为搜索的重要技术,语音门户也成为移动互联网兵家必争之地。谷歌、百度、搜狗等搜索型的互联网公司一直非常重视这项技术。苹果iOS6增加了中文语音输入、百度推出语音助手、中国移动入股以语音立身的科大讯飞、联想推出乐语音、360推出手机语音助手、手机浏览器加入语音控制……从用户、企业到投资界,2012都在关注智能语音。

当前,语音智能交互在全球市场还处于起步和培育期,包括微软、谷歌都还没找到好的盈利模式。吸引更多的用户数比找到盈利模式更为现实,而语音云涉及的互联网业务对语音服务提供商意义较大,市场前景广阔。

4.移动云市场不断升温,大品牌彰显号召力。个人云与移动云的兴起,成为2012年云计算领域的热门趋势。2011年,移动云服务从喧嚣阶段进入到“过度炒作”的阶段,2012年则开始迈向主流应用阶段,在个人应用市场和企业应用市场快速铺开。移动云是“云+端”的模式,是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无缝结合,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威力,让网民和企业用户体验了从未有过的便捷。

2012年4月24日,微软SkyDrive在线云存储服务正式推出;4月25日,谷歌Google Drive正式;7月20日,腾讯微云正式上线;9月3日,百度正式开放个人云注册……2012年,随着巨头们纷纷推出移动云服务,这一市场不断升温。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的《个人云服务用户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个人云使用率为8.9%,相当于用户数突破5000万,显示出云应用市场的广阔前景。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

趋势一,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已经更加明显: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这些终端全都会通过移动网络连接,甚至不排除PC机也能通过移动网络连接。因此,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以移动网络为主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近两年互联网发展变化的最大亮点,它还将引领互联网发展变化之潮流。

趋势二,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重构移动端的业务模式下,传统行业甚至互联网传统业务在多终端、移动接入时代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移动互联网将会融入到传统行业和企业应用管理之中。例如:利用智能手机终端高效准确的GPS系统及LBS定位,预约出租车;以移动为核心的SoLoMoCoBo(SoLoMo为社交-本地化-移动,Co为礼宾,Bo为预订)模式,改造旅游业;金融业务办理不仅可以延伸至手机上实现,手机支付还将扩大金融领域的交易能力;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中心,以各类传感器设备作为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远程医疗服务……这些领域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创业者在这里应该大有可为。

趋势三,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其承载的广告也必须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有的虽然“轻”了,但不美、不好用、不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例如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仍基本照搬传统互联网的网页。PC电脑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网页,任用户反复比较商品,可是目前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只能打开一个网页,不能反复比较,移动网购的体验很不好。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应根据不同终端提供不同的网页,以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

趋势四,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从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来看,找到清晰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摸索期,移动互联网也一样。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曾表示,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从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细分市场来看,移动游戏越来越吸引用户注意力和时间,用户付费的意愿加强,移动游戏将进入回报期;移动电子商务如果能够解决好诚信和支付问题,未来发展潜力也巨大;随着手机屏幕的变大,网络的提速和资费的降低,移动广告的潜力也会展现出来;而移动视频可以很好地移植PC端的视频广告模式,收费APP的小额支付模式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量是基础,人气旺必然财旺。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赢利模式会更加成熟,现金牛会日益强壮。

趋势五,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APP Store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原来由厂家开发,操作系统自带,现在可以由第三方开发,终端使用者可以自由选择下载,这是具有极大进步意义的。但是,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8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同属Android系统,也要根据不同终端厂家进行适配开发,用户也不能跨操作系统下载。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如何互联互通?HTML5技术的创新应用让人充满期待。

HTML5是HTML的一个新版本,是下一代Web技术的代表,其第一份正式草案已于2008年1月22日公布,HTML5的规范已于2012年12月17日正式定稿,但现在仍在完善之中。HTML5大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它的跨平台性,能够降低对适配终端和应用的技术门槛,使跨平台跨网络快捷方便,改变现有操作系统封闭、割裂的状态,将Web带入一个广阔的生态平台。目前全球都在完善HTML5技术。我国在这方面有良好基础,许多互联网大企业、移动终端生产厂家、IT软件公司以及三大运营商都在布局,多家企业也积极参与了万维网联盟(W3C)HTML5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百度、腾讯、UC、海豚等浏览器平台在HTML5兼容性测试中表现不俗,阿里巴巴自主研制的阿里云操作系统将承载基于HTML5的云应用。如果在HTML5技术改进完善方面获得突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趋势六,大数据挖掘成蓝海,精准营销潜力凸显。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中国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在2012年9月11日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过去短短的18个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加了10倍,占到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0%。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DC的全球季度手机跟踪数据监测,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月均数据网络流量已经接近100M,如此大的流量为“大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数据资源,而移动端一般具有更精确的身份标识,数据更具有商业价值。

目前业内专门进行移动数据统计分析的研究机构已有不少,像国内最早跻身这一领域的友盟,还有CNZZ,以及2012年成立的后起之秀百度移动统计等,都在为开发者提供全面的应用数据统计分析服务。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仍然是以位置的精准营销为主,但未来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挖掘的不断深入,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应用服务和营销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它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片蓝海。

作者官建文系人民网副总裁、人民网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