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营销环境

农产品营销环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产品营销环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产品营销环境范文第1篇

电子商务是借助互联网而开展的电子交易方式,其主要是借助互联网络进行各种交易活动,并实现和提供相关的服务活动。电子新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商务活动包含方方面面、层出不穷。其中为发现、满足或创造顾客需求,利用互联网所进行的市场开拓、产品创新、定价促销、宣传推广等活动的总称为网络营销。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业务,带动了网络营销的发展,网络营销涵盖的内容也就不只局限在信息传递等方面,购物、物流配送等附带服务也逐渐的发展起来。有调查显示,根据各地信息分析顾客需求,之后企业制定专项营销策略、对产品定位开发、开展相关营销活动,让超过30%企业起死回生并得到极大发展。因此,网络营销的价值也逐渐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和重视。网络营销模式之所以吸引各大企业的关注,主要是其借助互联网技术,使得营销内容更加的丰富,加之互联网的开放性、公众性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另外,网络营销本身就具有广域性,其覆盖了全球的互联网市场,网络信息具有实时性,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参与进来并产生互动,客户与客户交流更加顺畅,并且能够让企业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因此,庞大的网络用户将成为企业纷纷争取的消费客户。在农产品贸易中,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借助联机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获取、处理和利用各类有效信息。针对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管理并开展一系列电子商务活动,企业依此在各地农产品贸易市场中能够占据竞争优势,通过网络营销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地农产品贸易市场供求信息。企业根据各地需求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物流配送,从而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贸易市场,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量。总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和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企业随时对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服务进行监督与控制,使得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更加的信任。根据近些年的相关数据表明,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企业,其网络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可以说,网络营销成为当今农产品贸易的主流,也是企业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当前企业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中,网络建设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网络信息是农产品与市场建立直接联系的桥梁,但在信息采集与的环节,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流通不够顺畅,包括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流通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信息共享的过程也会受阻;在现实中,部分企业的网站只是一个广告的牌子,作为摆设,不去维护,网站的实用性不强,的信息时效性差;加之,各个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同,网络建设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信息网络覆盖面较小,甚至没有建立网络。

2、网络营销欠缺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在我国的农业市场上,对农业信息的获取比较薄弱,其主要是欠缺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落后的信息服务平台使得信息不能得以及时更新,也就不能快速的掌握农产品贸易市场的最新技术、服务等,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不了充足的信息,企业的网络营销模式就无法顺畅开展。

3、网络营销模式不够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仍不健全,这是由于网络营销模式是客户通过网络查询,找到所需产品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活动,但多数交易是在网下交易,客户虽然在网上可以看到产品信息,但实际与客户建立网络交易的电子商务者几乎没有,电子商务网站的应用率不高,没有体现出网络营销的真正价值。

4、农产品在物流配送较为滞后。

网络营销是客户通过网络交易来进行消费,企业要对所售产品进行配送,以确保其快捷、安全的到达客户手里。但在物流配送过程,配送体系不够完善,对于农产品物流配送,我国缺少大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从事这方面的企业或组织也较少,即便是有,目前现有的物流配送组织缺乏专业化水平,且规模化较小,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5、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的标准化主要是质量、包装等,这些要有一定的标准,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多是以小规模、个体经营为主,生产规模较小,加之各个地区的不同农户的生产技能差别较大,缺乏一个标准化的体系支持。

6、网络营销体系自身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

网络营销是在虚拟的环境下完成的交易活动。交易会涉及到消费者与商家各自的利益,而网络营销在双方利益产生争议的情况下,缺乏法律的支撑,导致交易过程缺乏安全保障。一旦在网络虚拟的市场环境下产生问题,就缺乏一个明确的解决机制,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网络营销产生了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营销缺乏优惠政策的支持,导致企业和农户从事网络销售的积极性不高。

三、新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需采取的必要措施

1、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服务体系。

这个服务体系是指农产品在网络营销过程,涉及到的网络交易、产品生产、产品流通及消费的全过程,都要提供服务手段,为客户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平台,以快捷、安全的实现交易。服务平台的建立主要集中在生产、组织、市场、信息等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建立标准化的服务平台。其中生产主要是以标准化的基地建设为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管理,以此提升产品的品质;组织是针对农产品的农户,建立具有组织化、合作化的农产品生产组织,扩大产品流通中介的规模;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基础平台,要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就要以市场为载体,组建大型批发商群,增强市场的组织化、合作化程度;信息就是建立完善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建立完整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模式主要由虚拟批发市场、服务机制、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组成,但其基础平台也要进一步完善,实现多产地的信息中心,构建各个省份、地区之间的交易平台。加强对农产品信息数据库的更新,推进区域之间的交易平台协作。

3、强化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物流配送过程。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一个高效的服务过程,其中要配合完善的物流配送,以实现对客户的快捷、安全的配送承诺。强化物流体系的关键是要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首先,针对农产品的网络信息,建立物流配送的信息管理平台,统一配送的标准;其次,对于农产品流通的各个渠道,要进行全面的整合,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作为支撑,健全物流体系;三是企业要组建一支具有规模的物流联盟组织,以为农产品配送为核心,共享物流配送方式,培养专业技能的人力资源。

4、健全农产品网络营销保障体系。

对于保障体系的建立,政府要发挥其作用,在农村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农产品信息网络。对于知识匮乏的农户来说,可以开展农业信息化培训活动,使得农户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学会上网并利用网络获取所需求的各类市场供求信息。对于网络交易信息的安全保障,政府要投入力度,建立网上信用制度,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对于缺乏法律支持的交易体系,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网络营销法律体系,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律平台。

四、结语

农产品营销环境范文第2篇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农产品流通不通畅,销售渠道过窄的制约,并不能帮助我国农民顺利实现增收的目标。进入网络时代后,我国农产品长期实行的传统营销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农产品销售的实际需要了,必须记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产品营销的研究和探索力度,找出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本文从网络环境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着手,专门就网络环境下我国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旨在顺利解决农产品销售路径,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农产品;营销模式

1网络环境对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影响

1.1对农产品分销渠道的影响

企业通过网络这个专门的分销渠道,能够有效减少交易过程中涉及的第三方数量,能够实现直接销售,不经过中间环节使最终消费者拿到货。而农产品与一般的产品销售往往存在很大区别,它并不像数字产品一样通过网络就可以很快进行下载,并完成交易,相反,农产品往往都要一个十分庞大的供应链,这就意味着需要存在一定量的交易中介,在进行农产品营销时,可以实现实体店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无论采用何种营销模式,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产品营销过程中时,能够明显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还能让消费者享受到便捷的销售服务[1]。

1.2对产品定价策略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商品定价方式变得日趋复杂,同时厂商的定价方式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比如说,供应商可以通过对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消费层次进行定价,可以通过为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提供适当折扣。在网络大环境下,消费者的选择性与主动性通常比较强,往往更容易在商品间做出最佳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最终产品交易价格的形成还取决于消费者议价能力的强弱。通过运用网络技术,能够使厂商的经常性费用大大降低,从而使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但是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价格竞争压力。

1.3对农产品促销方式的影响

在进行农产品营销过程中,通过网络信息流的双向流通,消费者往往能够掌握更为详细和丰富的农产品信息。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健康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消费者必须通过了解更多产品信息来提高自己购买的信心。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农产品营销,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品促销成本。

2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2.1网络营销模式

依托网路的有利优势,能够实现对多种营销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够发挥其他任何媒体都不能发挥的作用。从品牌推广,到市场调查一直到市场销售,这些在过去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中因为成本过高往往很难得到有效开展。通过网络营销模式,农产品销售企业可以借助Email营销、搜索引擎营销以及各种网络广告的方式来达到吸引消费者,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关注度,从而提高使期对农产品产生欲望,能够为网路直复营销和体验营销的有效进行奠定基础[2]。

2.2网络直复营销模式

作为一种交互式的双向沟通渠道或媒体,网络能够在农产品销售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实现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直接购买一些比较标准和品牌化的农产品,直接登录网络平台进行订货和付款操作,农产品销售企业在接到网络订单后,就会通过物流渠道将产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网络作为一种直复营销方式,能够实现网络交易双方的信息交流,彻底改变过去农产品营销因农产品供应链过长而导致农产品销售企业与消费者无法直接取得沟通的现状。

2.3体验营销模式

所谓的农产品体验营销指的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对农产品产生直接认知,进而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比如说,蔬菜和水果这类能够进行感官体验的农产品,可以直接将农产品送至质量体验中心,消费者事先已经在网络平台上产生了对农产品进行适当了解,通过实际感官体验,能够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等产生直接印象。在这里只是称农产品体验中心,并不指传统销售中心或专卖店,原因在于体验中心其实是与网络相连接的实体店,主要是让消费者体验产品品质,从而给消费者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消费者在体验后可决定在体验中心或者网络进行购买。消费者在完成一次交易之后,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就能获知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而通过针对性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式让消费者更加满意,会进一步提高重复购买率[3]。

2.4口碑营销模式

口碑营销渠道主要分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两种类型。对于传统渠道而言,就是消费者在与亲朋好友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够将农产品销售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信息传播开来,从而吸引亲朋好友购买。对于网络渠道而言,则是通过网络平台,消费者借助文字、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向其他受众传达企业口碑信息,从而为企业开辟新通道,增加企业收益。由于网络渠道口碑传播更加便捷,并且传播是用户自发进行的,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大大加快传播速度。在口碑营销模式下,在网络营销、直复营销、体验营销中所形成的满意消费者就会通过各种网络论坛以及其他网络交流渠道让企业农产品形成良好口碑,从而让其他消费者登录网络平台,或者进入产品体验中,从而进行新一轮的营销和消费循环。

3结束语

通过各种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的运用,以及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相互融合,能够帮助企业拥有一批又一批的忠诚消费者,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周静.网络环境下我国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2,(6).

[2]孙毅.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浅析[J].农业经济,2014,(12).

农产品营销环境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随着近年来网络营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在线消费者特征和农产品营销因素分析探讨,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出针对性策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网络群体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这一群体因其经济基础好、文化素质高、思想创新快、发展潜力大而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特定阶层、一定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因此这样的一个消费市场是任何营销者都不可忽视的。故在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便迅速成为营销研究中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丰富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产品生长,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充足。但多年以来,受传统营销方式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产品存在“卖难”问题。随网络营销的兴起,农产品销路也有了新的扩张渠道,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较低,这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自身特点、农产品市场特征和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的。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收入较少,网络普及程度还比较低,而由于地方财政局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甚至欠缺,致使农民很难成为网络营销主体,而专业性的网站或者经济实体又较少,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 

2.农产品自身特点。由于农产品本身存在周期短、标准化程度低、运输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其在营销过程中对物流技术和保鲜水平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农产品单位价值又较低,对环境依赖性强,难以承受高额的运输成本,目前我国物流水平发展有限,专业化物流企业和人才欠缺,难以满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 

3.农产品市场特征。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产品分散在千家万户,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组织较少,农村现有农村合作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致使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规模效应、聚集效应,不利于进行统一快速的网络直销。 

4.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还没有适应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使得农民难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工具进行网络销售,农民难以成为网络营销的主体。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网络营销人才在农村分布十分稀少,导致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程度一直较为落后。 

二、农产品网络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账户的安全性和可靠度,其次是进入网站的方便可行性和产品特点。而农产品大多是食品,直接关系人体健康,产品的安全度就尤为重视,相关的法律环境和保护政策也较受关注。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维权中出现救济成本过高、管辖权不明确、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立法缺陷等障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积极性。 

其次,居民社区环境的网络普及程度也直接影响了网络信息受众人群数量,消费者家庭周边交通的方便性,超市、银行、邮局等的有无对网络营销的影响极大。部分人群由于居住地周围没有大型农贸市场或者超市,购买农产品耗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较高,也会选择尝试网络购买农产品。 

2.网络营销水平和策略。网站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平台,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组织提品、宣传产品的窗口,部分地方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质量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站点。而在线产品或服务质量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与否的直接要素。由于实体店铺可以选择最能展示商品特点和美感的商品陈列方式,而网络交易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去了解商品,因而商品的图片展示效果和文字描述对消费者就显得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产品的网络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的适时运用也会有效提升产品网络购买力度。 

 3.消费者网络认知程度。消费者对网络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其对网络购物的接受程度及网上交易的流程。此外,网络购物经验也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网络购物经验越丰富,进行网络交易时的知觉风险也越低,直接影响其对网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4.网络消费者特征。目前网络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注重自我、有强烈好奇心、追求新鲜事物、崇尚时尚便利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者最早的一批就是被网络这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尝试与时尚接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以同样的心理推测,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追求时尚购物方式,用网络满足日常所需农产品。而部分年长者,虽然也在逐步熟悉网络信息时代,但受传统购物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难以接受网络的虚拟购物环境。同时,由于消费者职业和文化程度不同,对网络认知程度和接触时间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网购条件、购物理念和消费档次也不尽相同。 

三、结论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现状,以及对农产品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立足于无站点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考虑到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主体自身实力较弱、经营规模小,不主张投资兴建自己的网站,而是优先选择在农业专业网站上供求信息,既节约成本,又实现了网络营销的目的。 

2.加强网站建设和宣传力度,采取适时促销手段。 

3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包装标准化,方便物流配送。 

4.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养。 

5.注重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吸引有需求的现代消费者,引导时尚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于慧.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农产品营销环境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新媒体营销

在我国的农产品交易中,供需矛盾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农产品的宣传不到位、购买渠道不够完善,是制约农产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信息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借助网络宣传的力量可以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让农户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一、农产品新媒体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新媒体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第二,农产品新媒体的营销意识非常淡薄;第三,新媒体的营销方式缺乏特色;第四,对农产品品牌的打造缺乏系统性。

(一)标准化建设不理想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性较大,使得农产品呈现多样化,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消费方式,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核心就是品质,对涉及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中主要以散户为主,各家农产品质量存在差异,生产时无法采取规模化措施,直接体现为标准化建设程度不足。产品的品质难以打动市场,不利于品牌的形成,更不利于大规模地进行营销。

(二)新媒体营销意识淡薄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农产品的营销已经逐渐脱离信息闭塞、销路不畅的问题。但由于不同区域的受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农户对于新媒体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对于新媒体的营销模式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部分人员不愿接受新的营销模式,被动地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对于新媒体营销投入的资金较少,难以充分享受互联网+农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三)农产品新媒体的营销特色不足由于我国新媒体营销的起步较晚,因此各方面的管理还不够成熟,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农户和企业未能充分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农产品实际营销时,存在不能全面分析农产品特色的情况,出现跟风模仿的情况,造成宣传农产品时缺少特色,无法体现自身竞争力。另外,农产品在新媒体平台宣传时,没有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大部分情况下,营销行为难以使消费者产生功能,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四)农产品品牌打造缺乏系统性我国的市场发展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缺少打造品牌农业的意识,不利于建设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大部分地区依然在摸索中前进。同时,大部分农产品企业与种植户缺少品牌意识,欠缺相关运营经验,实际农产品品牌建设时没有融合品牌文化价值与消费者需求,非常不利于新媒体的营销效果,进而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情况,不利于新型农业的发展。

(五)农产品营销人才欠缺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和绿色化发展逐渐被提上日程,甚至农产品企业的发展也开始朝着保护环境、绿色、有机、生态、可持续等理念发展。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农产品企业或者种植者,因为过度关注自身经济利益的增长而对环保、绿色等发展理念不屑一顾。虽然企业关注自身经济利益的增长也无可厚非,但是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都属于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其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予以重视。否则即使获得了短期利益的增长,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污染的加重,其所带来的后果不是简单的金钱就能解决的。所以,各农产品企业需要着眼于未来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提升,增大营销管理以及投入力度,在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新媒体营销策略

我国“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决:第一,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体验;第二,因地制宜地打造农产品;第三,多方合作协同推动农产品品牌化;第四,大力培养农产品新媒体营销人才。

(一)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体验当前,消费者体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利用新媒体对农产品进行营销时,应该充分挖掘产品的质量,并根据消费者的体验,为工作的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需要推动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切实发挥其推动农产品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也要发挥自身作用,引导种植人员提升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明确要求农产品各个环节的要求,实现行业标准化发展,切实满足消费者与市场的需求。同时,大多农产品都存在保鲜期的问题,使用新媒体营销时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尽量选择耐存储、保鲜效果较好的产品进行销售,从而保证网络渠道中产品的质量。

(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产品构成农产品通过新媒体营销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与农产品特色,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推进新媒体营销方式与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融合,实现提高农产品营销质量的措施。首先,准确定位农产品市场,全面规划新媒体营销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完成市场营销;其次,根据农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新媒体营销平台,深度挖掘产品本身的故事,结合网络受众群体的特点,做好宣传工作,对产品本身进行包装;最后,在打造农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农产品的生产周期,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农产品,呈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很多农产品更为适合当地市场。利用新媒体平台营销时,要合理运用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做好本土化的设计。由于产品的生产周期和特点存在差异,因此在营销模式的选择上需要做好区别处理。互联网经济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发展确实为农产品带来一定的机遇,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农产品的线上营销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同类型农产品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农产品要想保证竞争优势,需要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销售渠道作为核心环节,其丰富性和畅通性,对于农产品的盈利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电子商务农产品在进行营销设计时,还应该积极关注营销农产品的环节,积极进行合作发展,从而保证产品的流通速度,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最后,电子商务相对于实体店的区别,还体现在售后方面,农产品需要在做好线上经营的同时,完善售后服务工作,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还应该提升服务水平。

(三)多方合作协同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对于企业而言,农产品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于提升市场份额、引导消费及挖掘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形成合力,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时,政府部门要将各地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主动协调,引导各部门交流沟通,打造地标性农产品。发挥新媒体营销平台的价值,提高产品营销质量。同时,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质量的提升还需要科研工作发挥作用,营销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新媒体营销方法,根据农产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与方法。同时,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要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打破传统品牌建设的不足,增加农产品市场营销力度,切实提高农产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重视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营销人才本身也会对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因此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提高信息沟通的质量与效率,了解农产品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需要农户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在农村中发展起来,但仍有大量的农产品加工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影响力受到限制。加上人才匮乏的局面也制约着新媒体营销效果的提升。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牵头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的留守人员,需要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将相关的专业和技术指导人员汇集到一起,积极打造人才培养中心,为互联网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参与人员在获得技能的同时还能提升收入,不仅可以扩大新媒体营销的规模,提升经济效益,还能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基,是企业开展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所以,农产品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招揽、引进并且留住各类先进技术人才。其次,农产品企业还可与当地环保局取得联系,通过邀请专业环保人员来企业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宣讲,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同时企业还可将每次活动的内容汇总、升华、编撰成册,然后发放给员工进行学习和研究,彰显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单纯的人才引进还不足以支撑农产品企业的发展,还需以各种优厚条件以及合理的晋升渠道留住人才,提升其对企业的归属感,激发起在此长久工作、发展的决心。此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范化,提高其对公司的归属感。

农产品营销环境范文第5篇

农产品本身存在着生产规模小、受气候影响重、区域限制、难集中的一些致命性的缺点,所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优势难以形成。而农产品本身又存在鲜活的要求,产出及销售要求时间短,相当一部分农产品极易变质,这就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能力有限,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难以满足。农产品本身的局限性成为农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一个瓶颈。

二、农产品无规矩难成方圆

进行网络营销的产品都必须具有品牌编码化、标准规格化、品质等级化等要求。我国的农产品具有范围广、种类多、散而乱的特性,所以很难进行规模化管理和经营,标准化也就无从谈起。在现今农村小到自然户、大到村与村之间无论是耕种的种类、技术、方法、甚至连收获的时间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加上组织化程度和销售管理程度不高,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成为一个难题。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化很难形成品牌化。农产品无法形成品牌化,就使得农产品发展网络营销严重受阻。

三、目前我国网络的法律规范不健全,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由于农产品通过网络市场进行交易,交易双方互不相识互不见面,因此同样存在着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纠纷问题,如网络安全性无法保障、账号被盗用、交易信息泄露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来裁决,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

四、促进农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网络建设,降低农村联网成本目前政府虽然已将网络的基础建设进行到县级、乡级等地区,但对农村基础网络配套设备还应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相关的配套设备。首先,应该加快建设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就现有的情况来看,农村上网的条件要远远落后城市。无论是学校的公用机房还是街面网吧,无一不是环境简陋、安全存在隐患、设备落后、上网速度极慢。其次,降低农村电脑的购买成本。随着“电脑下乡”这一政策的出台,虽然改善了农村上网的终端设备严重不足的现状,但目前农村地区个人电脑持有率仍然较低,电脑应用普及率和城镇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应将“电脑下乡”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到户,提高农民电脑持有率,降低上网费用,提高上网比例。

(二)普及电脑知识与网络技能、深度开发专业型人才由于农民普遍思想保守、文化水平低、素质差,所以对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差。目前最重要的是应该先解放农民封闭保守的思想,充分加深农民对网络营销方式的认知,利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进行宣传教育,形成一个“口口相传、一帮一带、共同学习”的帮扶局面。这样才能加快普及教育的脚步。政府应以群众为基础,开设电脑培训班、职业技术学校、网络技能夜校的等相关的培训机构。改变农民的营销理念,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普及农民的基本电脑知识和网络技能,深度开发专业型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为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奠定基础。

(三)引入第三方物流,增加原助力物流是整个营销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整个营销的成败。我国农村大多交通不发达,有的甚至是闭塞状态。所以有很多地区缺少物流配送,这也是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遇到的一个困境。如何能将这个困境突破呢?还需要交易双方协商一致,引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的物流公司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经济实力,具有成熟的信息设备、管理经验和配送技术。在成熟的信息设备和管理经验调配下可以更快更准地将货物配送成功,降低运送成本。而专业的配送技术又可以克服农产品的不易保存、易损耗的特点,将农产品保质保量、保鲜保速配送成功。这样完全破除了农产品物流难、配送难的困境。为农产品发展网络营销增加了原助力。

(四)树立标准,打造品牌首先,政府应与国际农产品网络营销标准接轨制定出相应的农产品产销的标准体系。其次,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对农产品标准化基础建设的步伐。再者,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分级、管理、包装、营销,形成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形成农产品标准化。最后,农产品清晰定位,打造品牌形象,使品牌深入人心。

农产品营销环境范文第6篇

    一、新疆农产品营销:现状及营销难题

    新疆现代农业发展进入了市场开拓的新阶段,开始实施以市场拓展为重点的资源转换战略,新疆农产品营销也开始从传统生产观念向现代的农产品营销理念过渡。

    1.新疆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优势明显。在农产品的整个营销活动中,产品是根本和基础。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只有建立了稳定的基地,才能培育出稳固的农产品市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气候,新疆具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资源,新疆特色农业和林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已经形成。目前新疆不仅是全国商品棉、糖料和粮食基地,伴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与崛起,新疆已成为了瓜果、畜产品、啤酒花、番茄酱、甜菜糖、打瓜、油葵、亚麻、红花、芳香植物和大芸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啤酒花和番茄酱的生产基地,其中番茄产量占全国总产90%以上;啤酒花产量占70%;红花产量占20%;枸杞产量占60%。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的特色林果业种植带也初步形成,2010年新疆特色林果总面积达1700万亩,林果产品总产量达到670万吨,新疆是我国第一大杏和葡萄产区,杏的总产量占全国的26.5%,葡萄产量占全国的29.68%,是世界第一大绿葡萄干产区。新疆政府不断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重点,集中建设了一批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认证。2010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13个,绿色食品75个,有机食品16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620万亩,12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新疆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推行,符合“以质为本,以质取胜”的农产品经营理念,更加凸显了新疆农产品得天独厚的质量优势和竞争力,为其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奠定了产品基础。

    2.新疆农产品营销初具规模,但龙头企业培育滞后。新疆政府借力全国各地“农业援疆”契机,充分利用“市场援疆”,适时把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由基地建设调整到市场开拓上来,大力实施“走出去”开拓市场战略,着力打造农产品外销平台和市场开拓体系。新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树立新疆农产品品牌形象。着力建设好北京、上海、广东等农产品展销平台,扩大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到2015年,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为加快推进新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新疆政府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在上海市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中心建设新疆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立面向华东市场的外销平台;积极筹建面向华北市场的北京市外销平台和面向华南及港澳台市场的广州市外销平台。2011年10月新疆农产品北京展销中心运营启动,主要展销新疆名优特色农产品,实现新疆农产品在北京展示直销的常态化;建设面向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全方位开展农产品产销“一条龙”服务,有效引导生产和销售,开拓国际市场,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客服中心正被打造成面向中亚的最大农产品出口基地。随着新疆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新疆农产品营销主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其农产品市场经营理念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联合营销组织逐步成为新疆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国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19家,其中国家级23家,自治区级296家,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8881家。2010年底,全区农产品经营组织7200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186个,中介组织带动型984个。但新疆农产品加工型和流通型的龙头企业的培育相对滞后,具有一定实力又有现代营销方式的农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显得非常不足,结果导致新疆农产品卖难问题久拖不决。新疆的农业合作社也大多以从事种植和养殖等生产经营性活动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而在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品流通环节涉足很少,产品销售主要采用订单式的初级原料销售。可以看出,新疆农产品营销主体发展滞后极大地影响着现代农产品营销方式的发展。

    3.新疆政企开始注重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但品牌建设滞后。一般来讲,现代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品牌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不同生产者或销售商的产品和服务,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口碑。目前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代表的主要是绿色、有机、环保、健康等非常先进的产品营销理念;代表着消费者关注农产品品质、注重生活品味以及营养健康意识等非常前卫的消费理念。所以,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比工业品牌更受到整个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识别一个品牌依靠的不仅仅是它的名称与标识,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的产品质量水准和所承载的消费理念与文化价值。新疆政府目前正积极推动各类商标和品牌的申报。包括自治区工商局组织认定的“新疆着名商标”,推荐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认定的“新疆名牌产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由自治区农业厅组织开展“新疆农业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组织申报“中国农业名牌产品”。新疆自1999年开始评选、认定农业产品品牌,目前已有205个产品获得新疆农业名牌产品殊荣。新疆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获得初步成效,2010年新疆农产品中已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新疆着名商标33个;新疆名牌49个;新疆农业名牌18个。但整体来看,新疆农产品品牌经营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新疆在全国涉农中国驰名商标中所占比例仅为2%,新疆农产品品牌多而杂,品牌集中度较低,缺乏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农产品品牌,品牌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内涵缺乏文化支撑,难以满足新疆农产品“走出去”的市场拓展战略需要,提升新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整体品牌发展水平将是新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从新疆名优农产品进入中国一线城市的各项参展及推介活动来看,同一种农产品出现多个产地和品牌,如来自新疆不同地区的红枣、核桃的各类品牌,仅仅来自同一个和田或其他地区红枣品牌也多达数个,严重干扰消费者的鉴别与选择,而且无形中也加大了产品推介和品牌形象塑造的难度。所以,目前新疆农产品品牌建设形式大于内涵,品牌建设投资不足,营销手段缺乏,农产品品牌意识还远不能适应农产品市场化的进程。

    4.新疆农产品营销服务相对落后。农产品营销服务作为现代农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发展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物流一直是新疆农产品营销的薄弱环节,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不高,以信息传输服务、市场营销服务和现代物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相对落后。新疆由于运距和运输方式等方面限制,农产品流通链条过长,渠道环节多,周转时间长,农产品流通中产品损耗严重,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购货量和实际销售量间的缺口较大,加大了农民的交易成本。新疆大型农贸市场主要集中于城市,交易条件和市场环境较为简陋,农村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农村集贸市场规模小,交易方式落后,高效的“农超对接”一体化营销模式在新疆尚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新疆农产品营销主要依赖于各级各类农贸市场,现有的农产品专业营销机构规模小,市场覆盖围有限,无法满足涉农企业对各类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品牌推广和产品促销以及营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尽管新疆已开始有序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但缺乏对来自各部门各类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在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研究等信息化服务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促进新疆农产品营销的对策

    (一)加强农产品营销主体的塑造

    具有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理念的农业企业是新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农产品的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关键看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是农产品竞争力得以实现的载体。政府应该根据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扶优扶强,培育一批具有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规模大和辐射带动力强的生产型、加工型及流通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奠定和夯实新疆农产品品牌经营的微观基础,推进龙头企业崛起,以工业理念带动农业大发展。尤其要重点扶持具有一定品牌经营基础和品牌竞争力的地方特色农业企业,为将其打造成全国性品牌提供政策扶持和经营指导,鼓励当地农业企业自主创新,允许援疆地区流通型农业企业与新疆本地农业企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大新疆农产品“走出去”的力度和范围。借力龙头农业企业,利用现代的农产品营销手段,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有步骤和有目标拓展农产品市场,减少和避免“谷贱伤农”的盲目性生产。政府要在融资、信贷等方面给予农业企业倾斜,鼓励国内和国际大型企业与地方的合作,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品牌。此外,还需加强新疆各地农民营销队伍建设,针对各类不同的营销主体,通过举办市场营销带头人培训班,重点开展有关农业政策和农产品营销知识的培训,积极培育能够代表农民自己利益,具有一定谈判能力和议价能力的农民营销队伍,增强带领农民开拓农产品市场的本领。

农产品营销环境范文第7篇

1.农产品的特点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其他的商品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农产品有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受气候环境影响大,土地资源、人力、技术等各方面都对农产品形成条件制约,如何储存、保鲜等也是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农产品市场销售特点农产品市场销售必须遵循产品自身的特点而定,因为其产地的地域性和局限性,造成了农副产品销售市场较大的风险性。一方面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影响会造成农产品的产出问题,另一方面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容易变质,必须严格控制销售周期,形成生产、采集、加工、运输、批发、零售和服务等一整套营销体系,改善农产品生产销售流程中的诸多问题,在每个活动环节创造出多种产品效用,提高农产品的自身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形成良性循环。

二、农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销售市场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也更加专业,形成了诸如粮油市场、蔬菜市场、肉食市场、禽蛋市场、水产品市场以及干鲜果品市场等,这些专业分类一方面提升了农产品的交易数量和质量,同时专业农产品市场的运输、包装及市场硬件设施也有相应的提高。农产品逐渐进入大卖场,连锁超市,对其生产、销售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渠道仍然比较混乱,陈旧的设施设备不利于农产品运输和保存,而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产品销售成本较高,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等很多不利因素,总结得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淡薄受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影响,农民一般只是考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市场营销观念淡薄,很少关心市场需求,从事农产品销售的人员缺乏专业销售的指导和培训,很难与现代的营销渠道,营销模式相融合,不能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大势,无法达到农业产业化规模经济整体运营的要求。

2.农业信息网络滞后由于我国很多农村比较偏僻,分布广泛,因此很多信息机构不健全,尽管我国现在农村有一定的信息传播系统,网络,有线电视,电话等,但是总体来说还不能很好地分析、判断以及鉴别信息,因此对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销售还不能很好地服务,农业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的相对程度也较低,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需求。

3.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运用不充分市场营销策略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大多数农产品的质量都一般,优质的产品较少,这与目前市场高质量的产品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农药、化肥及添加剂,而这些会在农产品中产生残留,不利于人体健康。第三品牌意识淡薄,不重视产品的包装和宣传,农产品促销不受重视,没有广告意识;第四,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电子商务营销渠道,产品流通手段滞后,网上交易量极低,农产品营销理论不完善,没有利用例如差异化营销和水平营销等销售手段,造成农产品营销严重滞后。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互联网应用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重要的营销渠道之一,因此农产品的营销策略之一就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上供销信息,并对网站访问的客户端进行跟踪,及时回复,利用统计数据分析出产品的需求程度,从而进行合理化匹配,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即时通讯工具,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1.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目前我国农民普遍的知识水平不高,对网络相对来说比较陌生,要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正面宣传,对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消除大家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陌生感,提高全民的信息化意识;同时也要保障农户在参与网络营销活动的权益,确保网络交易的安全性。

2.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开展电子商务营销的物质基础,政府应加大农村网络信息化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促进网络设施的建设和网络质量的提高,同时政府需利用网络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以及农产品市场方面的最新消息,给予农民正确的指导。

农产品营销环境范文第8篇

一、抓农产品营销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抓好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营销是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农业生产者通过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抓农产品营销与抓农业生产一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能。各级政府及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好这一职能,通过营销组织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注重产品研发、生产、定价、宣传推广、售后服务等工作,并在各个环节收集反馈相关信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法制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要及时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需开发和组织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不断优化对营销的公共服务。

二、努力从宏观上实现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基本平衡

各级政府抓农产品营销工作,首先要从宏观上确保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基本平衡,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基本前提。各级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农产品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生产状况的调查、分析和预测、预警,并建立基本数据库,定期。对粮食、生猪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消费品,要确保必要的、合适的种养面积或数量,确保市场供给和价格稳定。必要时可通过政策激励手段引导农民增加或减少某种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市场供需平衡。对产量有大小年等现象,价格、数量波动较大的农产品,也应加强宏观调控,既保障市场供给,又确保农民增收。

三、大力培育农产品现代营销主体

(一)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企业。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农业产业化、流通现代化以及“双百市场”工程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发展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一条龙流通模式。加强对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营销、行业自律、风险共担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健康发展。

(二)积极发展多元化营销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中介流通组织。鼓励工商企业特别是超市等经营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企业参与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培育大型涉农商贸集团,提高农产品销售比重。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千镇连锁超市”等收购农产品,支持供销社、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营销网络和物流设施优势,发展配送、连锁经营等农产品流通业,使之成为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力量。

(三)大力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将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等农产品营销人员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帮助他们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技能。采取专业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农产品营销和管理服务人员,特别是外向型销售人才,逐步建立一支熟悉农产品产销、了解WTO规则和相关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现代营销理念的农产品销售与管理服务队伍。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

(一)积极推广新型交易方式。顺应现代流通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展示订货、合同交易、拍卖、经纪人、代储代销等新型交易方式,实现市场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引导产品相对单一的市场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建立集电子认证证书应用、网上交易、电子银行结算、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

(二)加快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在重点建设200家农产品连锁经营示范企业、20家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2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00个示范性农产品推广(配送、展示)中心的同时,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配送公司、物流中心,发展农产品配送业务。在鼓励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发展直营连锁的同时,以品牌、商号、管理、技术为纽带,规范发展特许经营;鼓励连锁企业采取联合重组、战略重组、集中采购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运行效率。对农产品连锁经营,可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

四、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加强品牌创新。引导企业加强对自身商标、商号等知识产品的保护和推广,支持企业和组织申报驰名商标、知名商号、中华老字号、名牌农产品以及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培育100个以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尽可能把相同品质或地域的农产品整合起来创品牌,着力培育公共品牌。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相关国际认证等所支付的认证费和注册费,除享受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助外,再由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给予一定的补助。

(二)推进品牌经营。鼓励企业增加自主品牌商品的比重,开展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品牌化水平。鼓励行业协会推行统一商标、标准、质量、包装“四统一”管理,培育和推广品牌。加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不法行为,改善竞争环境。

五、不断优化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

(一)加快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预警的同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建设,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和国家、行业、地方质量标准等相关信息进入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充分发挥“农民信箱”的产销对接作用,适时组织开展信息、产销对接和产品推介活动,使“农民信箱”成为传递农产品产销信息、引导生产的重要平台。

(二)继续开展农产品推广活动。省重点支持农业博览会、(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综合性农业会展,支持“绿茶”、“柑桔”、“竹子”、“精品水产”等农产品推介活动。积极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农产品站展览展销和产销对接,对其摊位费、公共布展费给予一定的补助。用于境外宣传推广农产品的相关费用,除享受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助外,省财政再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优化农产品出口服务。简化出口农产品检验程序,积极推行绿色通道、快速核放和出口免检制度,加快出口验放速度。针对农产品进口国要求,对自有生产基地的出口农产品,在企业具备自检自控能力又具有良好诚信的情况下,以抽查检测为主,并对抽查检测合格率高的企业逐步减少抽查频率,降低检验检疫费用。鼓励企业申请农产品出口免验资格。规范各类检验检疫以及运输、港口等收费,认真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减免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收费政策,对自营出口额较大企业的检验检疫费用,可由同级财政补贴。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大通关”制度,做到属地验收、关口验放。鲜活农产品进出口实行快速通关。

六、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与国际接轨。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森林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积极推广“市场+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并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标准建设基地、组织生产。对在省内建立的符合农产品出口标准的生产基地,由省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省财政给予专项资金奖励。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加强自控自检能力建设,对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及为大宗农产品出口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协(商)会等进口农产品专用检验检测设备,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00个摊位以上的农贸市场要配置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定性检测设施,每日开展定性检测。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引导督促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制度、标识制度和质量自控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建立经营者档案,场内经营者建立进货台帐、进货验货和进货索证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产品营销环境

(一)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点的规划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合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县级农产品展示和配送中心,力争本辖区80%以上的特色农产品品种进入中心展示、销售。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加强产地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大中城市销区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到年,全省力争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辐射能力强、年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绿色、高效、现代”的新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二)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改善设施。对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用地(如植物组织培养、仓储、冷库、农机具存放用房等),在不破坏土地耕作层,并确保土地可以复垦的前提下,可作为临时用地办理;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农产品加工用地,在上级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深入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加快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信息网络、检验检测、公共卫生、消防安全等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改善交易环境。重点产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要进一步完善分级包装加工整理、检验检测、冷藏保鲜等设施建设,发展产地加工整理、预冷保鲜和农产品冷链物流。

(三)确保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坚决取消农产品跨区域流通的非法限制,促进农产品顺利流通。各地要建立完善粮油、猪肉等主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和稳定市场供应的应急预案,加强产销区域合作,健全应急调运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四)积极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坚持走多元化的外向型发展道路,稳定和扩大日、韩、美、东盟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欧盟、中东、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努力发展拉美、非洲和大洋洲市场,分散出口市场风险。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农产品海外市场研究、营销策划、产品推介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到境外建立基地、设立贸易窗口或办事处。省进出口公平贸易专项资金要优先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及相关培训工作。

(五)落实农产品出口税收扶持政策。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出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实行“免抵退”政策。各级政府不得限制农产品的正常出口。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所需国产设备的投资,按税法规定可享受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为出口企业收购用于加工出口的农产品原料,收购原料视同农产品出口企业直接向农民收购的农产品,允许抵扣增值税;经主管国税部门批准后,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可在本省范围内跨地区使用,并简化操作手续。

(六)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金融支持。各级金融机构在继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重点要综合运用出口信贷、打包放款等多种手段,提供融资、结算、信息咨询等服务,并依据企业正常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实行优惠利率,及时满足资信良好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的资金需求,引导其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鼓励企业为出口农产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其保费在中央扶持政策基础上,由同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对省级农产品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支出,由省外贸出口发展基金给予30%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