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引言
作业分层设计是指对作业结构的弹性优化,是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布置难度不一样的作用,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均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合理、科学地进行作业分层设计,能够实际解决学生日常写作业时存在的“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等问题,使学生能分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尽量满意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初中物理作业的分层设计原则
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根据初中物理教材特点,制定如下的分层设计原则:其一,遵循优等生增加作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学困生降低难度、控制作业量的分层设计原则;其二,注意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科学性、整体性、可选择性特点,切实落实“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理念,尽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可选择、个体化、适合的教育,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评价与巩固功能,提升作业品质;其三,物理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20~30分钟内可完成,学科拓展作业尽量采用长作业的形式来完成,提供动手实践与实验性作业,鼓励物理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能从自己比较喜欢、擅长的角度完成作业[1-2]。
3.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策略
3.1根据学生学情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结合初中物理的学情进行分层,物理教师先要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智力发展特征、兴趣爱好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尊重个体差异、分层作业设计提供客观、准确依据。例如,一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强,智力水平较佳,但好奇心、好玩心重,动手能力强且比较调皮。这类学生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多些技巧性强、实践操作多、难度大的作业,少讲多实践,减少他们在完成书面作业时的枯燥感,让他们独立完成各项物理操作实验,逐渐提高注意力,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与巩固物理知识。再如,一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差,有一定的学习障碍,但学习态度比较良好,也挺热爱物理的。这类学生在作业设计上应该适当地放低要求,放低起点,多给予鼓励,遵循“浅讲多练、查漏补缺”的作业布置原则,最好能将书面作业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重复的书面练习,让学习弄懂物理基本概念,再结合物理操作,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能感受到学习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3]。
3.2根据作业特点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也可根据初中物理作业的特点进行分层,例如,根据作业的类型、内容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学习水平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布置一些课内作业,以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老师。再如,根据作业完成要求进行分层,如在九年级物理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的作业设计中,较低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功率概念,因此可设计如下作业:①电灯泡上所标示的“220V”“25W”分别代表什么意思:②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 时的电压,额定电压是指用电器在 时的电压。比较中等的作业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怎么计算电功率,因此可设计如下作业:当一只电灯泡两端电压均为220V,10分钟所消耗的电能为2.4*104J时,通过该电灯泡的电流为多少?灯丝电阻为多少:电功率又是多少?再比较难一点的作业完成要求是让学生根据物理图表分析来完成作业,教师便可根据电功率特点设计出一些符合实际的图,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来完成作业。
3.3根据完成时间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按照作业完成时间分为短期类与长期类进行设计,短期类作业设计比较简单,以巩固性练习为目的,尽量要求学生在校内完成,教师应及时布置、及时批改、及时反馈,以便能在最短时间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习知识的缺陷。长效类作业设计就比较难、完成时间比较长,多在家里完成。
4.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注意事项
虽然初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分层的误区,会影响作业分层设计的落实效果,因此,在实际设计中,还需提高对如下事项的注意与规避:⑴避免作业设计的盲目性。作业分层次设计时,不能过分依赖现有的教辅,应该适当地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物理知识,增加一些物理问题,以避免物理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笼统。⑵规避将学生划分时的等级歧视。初中物理分层设计的本意是好,但若是对学生根据成绩好坏进行分层次时,难免会让一些学习差、敏感的学生认为自己被歧视。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接受与理解能力强弱、知识水平等因素,结合物理教材内容,相应地分理解、应用、偏好等层次,以避免分层设计对学生心理素质造成的不良影响[4]。⑶注意只按难度分层设计的不合理性。实际分层设计时,一些教师对分层作业设计理论缺乏系统认识,很容易形成只按难度分层设计作业的误区,导致作业形式相对单一。对这一误区,可以在难度分层设计的基础上,确定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有选择的分层,以避免作业设计的单一性,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作业任务。
关键词: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作业分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61-1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人才的培养这项重大任务大部分是由伟大的灵魂工程师——教师来担任。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能最好地体现这样理念。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初二年级,经过了初一一年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的差异尤为突出,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两级分化严重,而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传统的“一刀切”的数学教学模式只会形成尖子生“吃不饱”,中差生“吃不了”,优等生学习没有动力,课堂没有激情,后进生课堂听不懂,学习没兴趣,信心不足。作为教师必须贴合实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都能有一定的提高,从而达到“培特、育优、促中、转差”工作的预定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1.学生合理的分层。学生分层不是根据数学成绩简单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保证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必须要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师要充分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实际情况,可将学生划分为四层:A层学生基础较好,能力出众,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帮助其他学生解决疑难;B层学生属于中上等水平,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但部分问题需要老师的引导方可完成,且能积极寻求A层学生的帮助;C层学生基础一般,能力普通,属于中等水平,能掌握课堂内容,课后只能完成基础性问题,稍有难度就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才能完成;D层学生基础较差,只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课本练习和部分简单习题。当然分组不是永远不变的,可以根据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以形成竞争意识,鼓励学生不断上进,从而更好地促进“培特、育优、促中、转差”工作的开展和提高。
2.教学内容分层。首先,要将教学目标分层,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计一些具体要求。如对A类学生可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同时能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对B类学生可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稍大的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并能训练学生一定的灵活性,对C类学生可设计些较为基础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简单运用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对D类学生只设计些简单的问题,梯度较缓,能掌握主要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最基本的能力。例如初一学习因式分解时,对学困生要求用两种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将简单的多项式进行一次因式分解,对于B、C层学生则要求他们熟练地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并能对较复杂的多项式进行两次因式分解,而对优生则要求他们学会换元法、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等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代数式的求值问题。
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课堂教学内容分层实施。课堂是分层教学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平方根”,通过预习,课堂上教师可以让D层学生简单叙述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并让他们模仿例题的格式,求一些数的平方根,像“如果和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则”“如果,则。”这类的题目可以让B、C类的学生回答。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作业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合理地布置作业是解决此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总结与同学们的交流意见后,笔者对布置的作业做了及时的调整,果然同学们的作业有了很大的改观。下面来谈谈笔者是怎样布置初中数学作业的。
一、精选作业内容
精选的作业要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加深理解,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作业练习要从紧扣上课所教知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后作业密切联系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是随便的拿现成的书布置课后的作业,而是根据班级情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题目的难度、数量等方面进行精选。教学中,改善基础性训练,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布置作业要贴近学生的年龄,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作业要分层布置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的主张。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主张量力而行,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着手,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设计分层次作业,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 为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生“吃不了”现象,可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措施,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学习能力弱、学习能力中等和学习能力强三个不同层次的组。布置作业时老师自己先做一遍,尽量做到难易要适度,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的题目。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 布置学生作业应因人而异。布置的作业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的比例为7:2:1;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范围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分层的作业激起学生的挑战性、好胜心,让学生向难的题目发起挑战,挑起学生不服输的劲头。分层作业一定要能持之以恒。
三、作业量要适当
基础题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的最基本的题目,对全体学生应统一要求;提高题和拓展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鼓励他们挑战更难一级的题目。布置的作业,明确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对较难的题目应向学生作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但不能越俎代庖。如果一概而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造成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布置作业要严格控制课后作业的总量,每日课外作业总量12小题左右,初二学生的数学作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到25分钟左右完成、初三学生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完成。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及不同类型的作业,提出作业书写格式的规定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对于一时没能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都会因种种原因不去向他人求教,最终只能是不做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而抄袭他人的作业。布置的作业尽量做到题量不同,但是做题时间上的差异不能很大,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因此,在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控制作业量的同时,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作业形式可多样
布置作业力求形式上的多样性,学生对一成不变的东西时间久了,兴趣不大,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改变一下形式,除了课后书面作业外,还可以是口头作业、回家小实验,小制作、查资料和制作小海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稍有改变的东西,都会有特别的好奇心,不同形式的作业,能发挥学生的其它方面的优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不同形式作业被完成的过程中,起到巩固课堂知识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五、最后是再布置作业
关键词: 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因人施教 初中英语教学
一、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分层教学,是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学习潜能、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小班化分层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小班人数较少,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思想可以得到充分的实施。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实施小班化分层教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学习主体的分层
教师通过科学、客观的观察、测试、家访等方法,认真调查研究,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成绩、学习英语的动机、兴趣、习惯、毅力、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划分学生层次,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以30位学生的班级为例,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主动,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基础不扎实,成绩中等,接受能力差,但有进取心,有发展的潜能。C层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成绩很差,存在学习障碍,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差。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性格、座次等因素,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五到六人的英语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确保至少有A层次的学生一人,B和C层次的学生各两到三名。A层次的学生为组长,负责B和C层次学生的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单词、短语和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每位组长记录组员的作业和默写、背诵的完成情况,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和抽测。
另外,学生的层次和分组是动态的。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竞争机制,依据学生发展的情况随时调整,鼓励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的分层
因人施教,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逐步树立和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应有的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对A层次的学生,主要是拓展、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四会能力”。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教材内容,消除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挖掘潜力,使“四会能力”得到提高。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最基础、最实用和常用的知识,运用一定的应试技巧,重点是提高学习兴趣。
在《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Speakup部分,教师要求A层次的学生进行自编对话,词汇要高级,语言要流畅,有创新的能力和吸引力。要求B层次的学生识记其中的“四会词和习惯用语”,用信息替换,力求语言流畅,无语法错误。要求C层次的学生记忆词汇和习惯用语,看懂课本上的对话内容,鼓励他们多讲英语,重点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信心。
如果学生达到本层次的目标,还显得学有余力,教师要鼓励他们挑战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且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以保护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施教内容的分层
教师实施小班分层教学,要充分重视每一个个体,对上课前的备课、课堂中的提问及所用的教法都要进行分层。
(1)设计教案时就要突出层次性,精细备课,备课到人,因材施教。尽可能做到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而学困生通过努力,跳起来也能摘到果子。
(2)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层次设计课堂提问,由简单识记到理解变通,直至综合运用,由易到难,使所有学生都能回答相应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因全体学生的参与而变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
(3)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后的分层辅导。适度放手,让A层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少讲多练,提高解题技巧和综合运用能力。引导B层次学生,通过精讲巧练,向A类学生转化。直接辅导C层次学生,主动答疑,帮助他们达成教学目标。
4.作业布置的分层
作业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反馈指标,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延续。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学内容、所设计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
一星题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二星题指变式题或简单综合性题,稍有灵活性,直观性强。三星题着重反映思考性、开放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综合性及灵活性相对较大。有的放矢地按层次布置作业,避免抄袭作业的产生,激励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5.评价的分层
新课程理念要求,评价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设计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方法,强化评价激励、调节作用,注重过程的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体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终结性评价的次数和比重,真正引导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激发学生的信心,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结语
小班化分层教学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对教师备课的深度、广度和精细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小班化分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是英语教师今后一段时间内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摘要】 我校倡导的洋思模式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一致。这种模式即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该模式基于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包括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大部分。
【关键词】 洋思模式 物理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先学后教,超前断后为基本特征,强调先学后教应该说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暴露、展现。这里,我就洋思教学模式下的物理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落实先学
先学就是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先学”是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对学生先学的培养,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那么,先学学什么?怎样学?这是构建洋思教学课堂教学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常规性先学,就是首先要读懂教材。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生通常认为语文、英语、历史等科目是需要读书的,而物理成绩是做出来的。其实不然,书没有读好,题意没有读懂谈何解题?何况许多物理,知识本身就是需要记忆的。物理先学应从读书、说书开始。我常跟学生讲有些知识记住了就懂了,通常因没有记住而不懂,因没有记住而解题出错。如第二宇宙速度ν=11.2km/s,第二宇宙速度v=16.7km/s,卡文地许测量出引力常量G = 6.67xl0-11Nm2/kg2,卢瑟福据a粒子散射现象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设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学案时,明确要记忆的知识、要读懂的图形、旁批小字,课堂教学才会减负增效。
二、怎么后教
后教即指课堂教学。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包括五个环节:课堂检测、自查自纠、小组质疑、师生研讨、总结提升。学生已经超前先学了,那么教师后教教什么?这里,我谈谈几点做法。
这是一种有别于旧常规的压抑、严整、呆板的课堂制度。它以学生精神放松,形体自如,活中有序为表征。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允许学生发言不举手,先上就上,畅发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学会补充,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解决物理必修2课本50页活动问题“利用近地人造地球卫星估测地球的平均密度”时,我将题意已知的引力常量G = 6.67xl0-11Nm2/kg2、卫星绕地球的周期T=5400s这两个条件去除,改为开放性的讨论题,让学生寻求有哪些思路和方法,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比比谁的方法最好。在一场“唇枪舌战”中,我深刻体会到一节课教师能讲给学生的太少了,学生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
当学生思维没有方向时,给予指点迷津,确立航标;当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铺路架桥,纠正错误;当学生思维外放时,给予正面牵引,把握教材;当学生思维定势时,给予侧向、发散的启发;在学生思维山穷水尽时,给个柳暗花明的启示。
三、做好断后
所谓断后就是课后巩固,强化练习,反馈矫正环节。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掌握课后作业布置技巧和教育教学的延伸及知识的巩固起若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1. 精选作业内容
精选的作业要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如深理解,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爱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作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要害,精心选择并准确掌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作业训练要紧扣上课所教知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后作业密切联系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是随便的拿现成的书布置课后的作业,而是根据班级情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题目的难度、数量等方面进行精选。
2. 作业要分层布置
关键字: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提高,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我对所带班级的生物教学进行了分层辅导模式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接受能力将全班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A层:生物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生物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生物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D层:生物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目标分层
要做到分层教学,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情况如下:A层:对他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书本练习外,尽可能的给他们留课外有关生物前沿知识或竞赛方面的练习。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有关生物生活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平时在报纸、网络及电视等媒体上多关注生物医学方面的新闻。B层: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鼓励他们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多提问,鼓励他们多多关注自身的生活规律,从中找出有关生物方面的知识点,并自己尝试根据书本知识进行解释。C层: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加强生物思维能力,平时多辅导多提问。D层:尽量让他们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生物思维能力。课堂课外要多鼓励多辅导,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
三、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渠道,根据生物学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所提的问题只是涉及上一至二节课的重点和新课相关的知识,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有为新课作了铺垫。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计了不同的问题,给C层和D层的学生的问题相对简单却又可以很好的掌握基础知识;而针对A层和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则注重探求、讨论环节。例如在讲"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我给C层和D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是"人体内的血管分为几种类型?分别叫什么名称?""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是怎样的?""怎样区分这三种血管?"等等。给A层和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是"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三种血管壁的形状和厚度各不相同?""为什么在静脉血管里有静脉瓣?如果没有这个瓣膜的存在会出现什么症状?""这三种血管中的血液是从哪里来的?又要流向哪里去?"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导入到心脏这一新课。
(二)学生自学。导入新课后,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所设计的问题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一般分为基础题和选做题,基础题每个学生必须回答,选做题则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回答,主要是用于提高A层和B层的提高题。
(三)分组提问,归纳总结。自学之后,针对以上问题,老师在讲述新课的过程中,分别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问,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做个别重点指导解决。针对重点、难点、共性问题,老师要加以讲解、归纳、强化,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作业分层
学习生物跟学习其他课程一样,仅仅依靠课堂的讲解和练习,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牢固和熟练的掌握知识和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应对作业进行要求分层,作业不同于上课,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外,有的放矢地按A、B、C和D四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对作业的要求是:D和C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主要是在于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B层通过选择、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侧重知识的综合;A层以综合和探究性问题为主。这样能使全部同学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五、辅导分层
课后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辅导可以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C层和D层学生,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归纳要点。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A、B层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给他们一些开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
对于C、D层次的学生,评价应该是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已取得的学习成绩并加强进行激励;对于A、B层次的学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识自已存在的不足。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分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生物学是一门走在时代前沿的学科,有些知识需要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才能 掌握,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深入浅出,针对初中生的特色使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4.
一、端正对待练习和作业的态度
(1)认真对待,独立完成。练习和作业既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措施,那么每位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努力完成才是。古人云:“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练习和作业也是如此,只有自己真正动脑思考,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当堂布置的作业和练习,都是与当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对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该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不应该对付、蒙混,必须认真对待,独立完成。
(2)准确、规范,从严要求。所谓准确,就是对练习或作业题回答的准确性。做到这点就要求对题意理解的准确,知识掌握的准确,对问题的表述也要准确。答后还要仔细检查,不出任何纰漏。所谓规范,就是要有专门的练习和作业本,做题必须符合要求,不能图省事而投机取巧。书写要按格式,写字要规范、工整。从严要求,就是一丝不苟,严格按要求去做,不能有一点迁就;要克服差不多思想,用高标准要求自己。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往往因一个字的错误造成重大失误,甚至因一个拼音字母或者一个标点符号造成错误。应提倡学习古人那种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精神,高标准严要求才行。
(3)知难而进。练习和作业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些难题或比较复杂的问题,是知难而进,敢肯硬骨头,还是逃避、退缩,是对每个人学习态度的一种检验。要想真正地学到本领,只有主动攻克难关,才能有大的进步。攻克一道难关,学习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思维和智力才会得到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这正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因此,每位学生都应该树立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勇气。
二、新形势下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策略
(1)作业布置要少而精,要适量。学生写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解决遇到的问题。适当适量的课后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是必要的。作为老师在布置作业前,应首先在“题海里游泳”,应该先认真考虑哪些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哪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哪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力等,老师经深思熟虑后,从中选出一定数量的题目。①作业的量要少。一题、两题,课余练一练起到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作用。②内容要精。布置的作业每一题都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要练到点子上,不做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做的练习都要有代表性。③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又要针对学生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加强训练。
(2)作业布置要有层次,重个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故而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现象,传统的作业布置只是“一刀切”,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作业设计要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要关注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有所发展。要求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即让优等生吃好,让中等生吃饱,让低等生吃上。①作业量分层。语文教师要因个体差异而对待,要一视同仁。由于学生的智商高低之分,他们的学习水平也存在高低之分,所以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因人而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去选做不同的作业,变以往教学中的统一作业为自主性作业,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自由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②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在语文能力上有差异的客观现实,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好难易程度,不同层次学生难易程度应有区别。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难易可分为三个等级: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创造性作业。③完成作业时间分层。由于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完成作业的速度上、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别。后进生、学困生完成语文作业的速度明显要逊于优等生,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远远大于优等生。为了有效保障后进生、学困生能“吃得了”的问题,语文作业的设计在完成时间上要分层要求。
一、划分学生层次,便于分层教学
分层推进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是对学生分层。分层依据是:根据学生平时、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参照标准分层;另一方面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等作为参考标准分层。按水平高低,一般分为A、B、C三个层次较为适宜,A层次的对他们要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B层次的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C层次的要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
二、确定分层目标,指导分层教学
每节课都根据学生的三个层次设计出与之相应的三类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低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达到识记和应用的水平,能直接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中等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应用和分析的水平,能灵活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高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能达到分析和综合的水平,能综合地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课堂分层施教,落实分层教学
3.1概念、例题讲解层次化。
概念讲解要起点低,台阶小,逐步暴露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教师分析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了解学困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起点。要求入口易,人人能进;小台阶,个个能上;慢速度,全体参与。
例题讲解要低难度,渐变式,不断提高思维的深度。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层次设计层次题,各层次题要融为一体,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益,促使学生向更深的思维层次发展。
3.2课堂提问层次化。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课堂提问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因此,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3.3课堂练习、课内辅导层次化。
“对号分层练习法”和“模糊分层练习法”。所谓对号分层练习法就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分别设计出与不同层次相适应得题目,一次性投影展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做其相应层次的题目。而模糊分层练习法,就是设计一组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不指明各层学生应作的题目,只是规定每人应作的题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自选其中的部分,这种设计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显示出分层教学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课内辅导是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学生板演、课堂练习等时间,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对优生着重在解题技巧上的点拨、引导,对学困生着重在基础知识上的辅导,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四、设计等级作业,进行多样批改
等级作业的设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讨论题等。要求A组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选做题,B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全做、选做、或不做,进行灵活掌握。思考讨论题常常是一些不定论题、多解题、归类讨论题、探究数学规律题等,要求学生课下相互讨论,共同解答。作业批改要改变传统的方法,在批改上吸收作文的批语批改法,对那些作业中反映出来的独特思维过程,巧妙地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严谨,书写工整等可加评语给以表扬鼓励,对那些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与不足,可用批语给予指正,希望以后改正。批改C组学生的作业时,应更全面,更仔细。
五、进行层次测验,实行分类评价
单元考试应分层检测、分层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和各层次学生情况,设计三个层次试卷,或在同一试卷中设计必做题、选做题和拔尖题,对三个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测验,人人有题可考,使考试真正成为检查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
由于分层测试不能准确反映整体水平以及个体在整体中的情况,不能反映各层次学生间的真正差异,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整体的科学的评价,难以提供下学期教学的决策性信息。因此,在期末测试中应统一测试,整体评价。试题的难度应以中等层次的学生水平为准,用绝对评价的方法,对整体评价的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反映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数据来获得教学的整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