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一、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有关问题的思考

(一)制定促进节约的价格政策

1、制定和完善节水的价格政策。在水资源费方面,根据水资源紧缺程度逐步提高水资源费标准;将水资源费征收范围覆盖全市,对未开征水资源费的地区限期开征,并做到足额征收。在水利供水计价方面,完善水利工程供水环节计费方法,合理确定农业水价格,逐步将农业用水价格提高到保本水平;对非农业用水价格,逐步调整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在城市供水价格方面,结合磨盘山水库供水的实施,逐步将城市供水价格调整到合理利润水平上;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加快推进抄表到户。合理制定直供饮用水价格,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城市直供饮用管网和直供饮用水生产。对城市特殊行业用水实施价格抑制政策。对限制发展和淘汰行业、产品用水实施高水价政策。

2、制定和完善节电价格政策。一是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实施加价政策,以抑制高耗能行业发展。二是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进一步扩大峰谷电价比实施范围,研究制定季节性电价、尖峰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高可靠性电价等政策,为用户科学、合理利用电能创造条件。三是积极落实煤电价格联动和油电价格联动政策,积极争取合理确定电力外送价格,缓解电力生产运营中的突出矛盾。

3、制定和完善节油节气价格政策。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建立与国际市场油价挂钩的灵敏反应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其他能源产品的比价关系,建立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机制。完善燃气价格政策,在条件具备时对居民使用管道燃气实行超定额加价政策。按照国家的部署,适时推进燃油费改税工作。

4、制定和完善节地价格政策。完善土地出让竞拍制度和土地出让价格管理制度,规范土地出让价格行为,严格执行土地最低保护价政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制止招商引资中竞相降低地价的行为。充分利用收费政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新增用地。完善土地闲置费征收管理办法和城市配套费的征收办法,适当提高耕地开垦费,促进土地节约和集约使用。

(二)制定促进环保的价格政策

1、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收费制度。全面实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产业化、市场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保本微利、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制定有关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全额用于规定治污范围。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理收费制度,积极促进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理的产业化发展。

2、完善排污费的收费政策。按照国家部署健全和完善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噪声超标等排污费收费政策,提高污染物排放成本,建立“谁污染、谁治理”、“污染者付费”的收费机制,运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主动治污和限制污染物的排放。

3、制定鼓励清洁能源生产消费的价格政策。逐步按照脱硫实际运营成本和“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脱硫加价标准;同时落实脱硫排污费补贴政策,制定脱硫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价格政策,促进电厂脱硫工程建设。完善清洁汽油优质优价政策,促进清洁汽油的普及使用。合理确定乙醇汽油等清洁能源价格,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4、完善绿色环保产品认证和检验检测的收费政策。合理制定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环保产品的认证和检验检测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促进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5、完善环境监测的收费政策。适当调整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促进环境评估、环境背景值调查、环境评价监测、治理工程项目环境效益评价监测等环保工作的开展。

(三)制定促进再循环的价格政策

1、制定鼓励减少一次性用品、抑制过度包装的价格管理办法。制定一次性用品价格行为规则,限制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使用。制定包装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比例,促使包装行业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抑制产品的过度包装。

2、规范维修行业的价格行为。研究制定维修行业价格行为规则,整治维修行业价格秩序,做好维修行业明码标价工作,促进维修行业健康发展,进而促进产品的修复、翻新的重复使用,延长产品使用周期。

3、建立废弃物资源化的收费制度。制定大宗废旧资源回收收费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回收利用废品废物生产,促进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4、制定鼓励使用再生水的价格政策。合理制定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与原水、供水之间的比价关系,建立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代替原水、供水的价格机制,既为污水处理行业提供后续发展动力,又为使用再生水的企业降低成本提供条件。

(四)制定促进能源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

1、制定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政策。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项目实行还本付息、合理回报的价格政策,按相当于现行电力行业的利润水平,制定核电、垃圾焚烧发电、风电、水电、太阳能电、地热能电、沼气发电等环保电能的价格。大力吸引各方投资,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2、制定矿产资源保护的价格政策。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规范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收费,研究制定以资源量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运用收费政策抑制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制止矿产资源浪费行为。

3、制定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收费政策。全面规范整顿涉及木材生产经营包括造林、育林、采伐、加工、销售、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收费。研究制定保障森林防火的收费政策。充分发挥公益生态林建设补偿金、育林基金的作用,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到对价格总水平稳定的影响

资源性产品价格位居整个产品价格的上游,对其他产业价格特别是下游产业价格是有很强的传导效应。调整和提高资源环境价格,必须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程度、下游企业的消化幅度和消费者的负担限度,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分步到位,将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传导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二)制定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方案,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从成品油价、天然气价、煤价、电价、水价,到排污费、生活垃圾处理费、公共交通票价等的改革,几乎覆盖了老百姓的全部生活资料价格。为了争取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必须大力宣传,加强沟通,提高改革的透明度。要改进和利用听证会等形式,客观评估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正确把握改革方案的出台时机、提价幅度、实施步骤、预期目标,增强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必须建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机制

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将增加群众生活支出。在推进价格改革的同时,要着手建立低收入群体利益保护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和失业养老保险等标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补贴,妥善安排好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对因资源稀缺引发的价格上涨和环保收费提高而增加的收入,要收归国库,真正用于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并对低收入群体和公共公益服务行业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必须与打破行业垄断、推动市场竞争相结合

从粗放型、低效型转向集约型、高效型增长方式,不仅要调高偏低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而且还要明晰国有企业产权机制,走出政策性价格保护的“怪圈”。国有垄断企业如果定位于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国家就应当对其政策性亏损予以弥补;反之,如果定位于以盈利为目的,国家就应当放开市场,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参与竞争。尤其要加大对那些投资回报率高的细分产业进行开放,由市场竞争决定价格走势,推动资源环境使用良性循环。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市场 流域管理 水利工程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短缺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主要问题之一.澳大利亚政府在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务院的水改革方案和墨累-达令河(Murray-Darlin)流域水资源的调配“封顶”决策,以及对水权界定和定价、交易系数确定和市场机制的制定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澳大利亚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大陆四面环水,分为东部山区、中部平原区和西部高原区.全国平均年地表径流总量约4400亿m3,每年可获得的有效地表水约1176亿m3,可利用率约26.7%,目前已利用150亿m3,占可开发量的13%.地下水储量年估算约1320亿m3,年可开来水量为703亿m3,现已利用的约为25亿m3,利用率为3.5%.澳大利亚水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a.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多.澳大利亚以人均水资源量18743m3位居世界前50名,是人均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澳大利亚国土辽阔,且蒸发量大,相对于768万km2的土地来说,又是相对缺水的国家.

b.地区分布不均.澳大利亚平均年降水量约为460mm,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且年内、年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之间,占全年总量的2/3.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很大,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时断时续.

从澳大利亚1995~1996年水资源利用看,畜牧业用水占35%,农业用水约占27%~28%,工业及其他用水占26%(采矿为主),城市用水占12%.

2 澳大利亚的水管理

2.1 水管理体制

澳大利亚水管理大体上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但基本上以州为主,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社会与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管理.

成立于1963年的水资源理事会是该国水资源方面的最高组织,由联邦、州和北部地区的部长组成,联邦国家开发部长任主席.理事会下属若干专业委员会,这些专业委员会从下属各水管理局以及有关的地方其他政府机构中抽调人员组成.理事会成立以来,在制定全国水资源评价规划,研究全国性的关于水的重大课题计划,制定全国水资源管理办法、协议,制定全国饮用水标准,安排和组织有关水的各种会议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澳大利亚各州对水资源管理是自治的,各州都有自己的水法及水资源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尽管机构名称不尽相同,但基本职责是一致的,都根据水法,负责水资源的评价、规划、分配、监督和开发利用,建设州内所有与水有关的工程,如供水、灌溉、排水、河道整治等.

2.2 流域管理

流域管理是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和经验.墨累-达令河流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流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域之一.该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状况的变化对加强流域管理的客观要求.最初的流域管理从1863年墨尔本会议开始,那时水的问题还不突出,州与州合作愿望还不很强烈,对流域水问题进行统筹考虑的意识还不强.19世纪末,人口主要聚居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和用水冲突,该流域连续7年发生了大旱,严重的水资源矛盾迫使三个州走到一起共商水资源治理开发问题.1902在科罗瓦非政府组织会议上达成了一个综合开发流域的可操作性协议的意向,成立墨累河委员会,负责分水协议的执行.

在此后的60多年里,流域管理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在分水协议的指导下,流域水资源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支撑了流域内经济社会持续60年的大发展,使这一地区成为澳大利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1%.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水污染和土地盐碱化等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流域委员会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重新评估,强化了保护方面的责任,加强了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达成了控制流域协议.1993年契约各方政府通过墨累-达令河流域法案.

墨累-达令河流域协议,通过促进和统一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希望达到平等、高效、可持续利用流域水、土和其他资源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立了三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墨累-达令河流域部长级会议、墨累-达令河流域委员会和公众咨询协会.这三个机构分工明确,相互衔接,互相配合,比较有效地进行了流域水资源的管理.

流域在各州内的管理职能由各州相关的政府机构承担,最终与灌溉协会或供水公司相衔接.流域各级水服务机构均向公众公布年度财务报告和供水价格测算结果,宣传水知识和有关信息,以便公众能真正参与管理.转贴于  2.3 水利工程管理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设施得以安全运行和有效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怎样确保水利的良性运行?如何解决水利工程的老化失修问题?近年来,澳大利亚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探索.总的趋势是工程经营管理逐步私有化、公司化.

在灌溉工程管理上,已逐步实施由政府管理转为私人企业管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工程实现良性运行.2000年以前,州政府鼓励原来负责灌溉工程管理的公务人员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管理公司,凭借他们自身的管理经验,将水利工程作为一个企业来运行,作为扶持政策,明确在15年内,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政府通过与管理者谈判,根据水利工程的状况和效益,给予持续的财政补贴,用于运行、维护、管理和环保.财政补贴的额度,依据工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每年100万~1500万澳元不等.每个工程单独核算,分别谈判进行个案处理.每个工程的水价不仅要受到政府的控制,而且要与用水户协商一致.总的目标是,通过15年的努力,使工程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

2.4 水权管理

澳大利亚水的使用权原来由政府相关机构无偿提供.20世纪8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政府推行水改革,目前,地表水的水权正逐步私有化,地下水水权的私有化也正在讨论中.过去用水灌溉等必须有政府颁发的证书,水权与土地密切相关,需要更多的水,就必须买更多的土地.各州政府拥有水的分配权,按照本州水法的规定,根据某一河流多年(10年左右)的来水和用水记录以及土地的拥有情况等确定一个额度,分给个人(农牧场主)或公司,在额度内,使用者需交纳水费,各州水费标准有所区别.拥有水权的公司或农牧场主,使用水量不得超过所拥有水权的额度.

水权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买进水权或卖出多余的水权.水权的市场交易由水权管理机构批准,办理有关手续,交付相应费用,并变更水权.水权管理机构对年水权交易量进行控制,一般不超过水资源总量的2%,并提前公布近期允许交易水量.水权交易使水向使用价值高的用途转移,多水者通过销售多余的用水许可权获得财务收益,缺水者可以通过购买水权来满足需求.水权交易改变了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的投、融资方式,使用水户更直接地参与供水管理.用水户和供水公司要考虑水价成本,采取先进技术,优化管理,节约用水.国家通过立法保障水权交易,规范交易行为和进行投、融资政策导向,控制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2.5 水价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程管理体制和水权管理体制的变革,澳大利亚对水价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澳大利亚政府要求供水水价能回收供水的实际成本,近年来水价平均每年涨幅在10%左右,各地有所不同.水价结构也在进行调整,以期更加科学合理.1997年8月,维多利亚州颁布了新的价格标准,新标准废除了原来供水、污水处理根据资产净值进行计价的办法,而转变为消费者根据其用水量和排污量来付费.居民水价分为基本水费(固定成本费用)和计量水费.基本水费包括供水、排污服务费和园林绿化服务费,分别为:供水基本服务费每户每季度8.25澳元,排污基本服务费每户每季度29.03澳元,园林绿化服务费每年收一次.根据1990年资产净值计算可以看出,排污基本服务费较用水基本服务费高出许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澳大利亚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注重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计量水费用水水价为0.72澳元/m3.

3 可持续发展水政策的基本思路

澳大利亚特别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994年联邦政府制定的水资源改革整体方案的基本观点就是水的可持续利用.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水政策研究中心主要对联邦政府、州政府及各大企业承担水生态、经济、工程等方面的水政策研究,就水的调配、定价、质量管理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政府据此对冬灌区、公司统一调配水资源,并据此对各灌区、发电站、环保部门提供服务指导.最近水政策研究中心、澳州水资源协会、悉尼科技大学等单位和专家针对澳大利亚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土地植被退化、河流环境恶化、水利设施老化等问题,提出了水利改革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总的思路是总体规划、环境合理布局、水综合利用以及注重水生态保护和防治等.

3.1 可持续发展政策

对每项工程任务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前期、中期、后期);研究新的法规措施,最低限度地使用自然水;实施水的回灌措施(补水);采用最新的水循环利用方式(工艺);运用市场机制使水的利用尽量靠近水源地;对工矿企业和农业布局进行结构调整,恢复水土生态状况;实施环境管理机制,以流域水系为单位(即不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管理.

3.2 保护水环境采取的措施

将社会、生态、环境诸因素体现在规划中;多目标利用、综合决策;认识水的价值作用;在水事管理上各方公平参与,听取多方意见;水工程建设规划包含环境原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注意社会影响评价;提倡社会各方面对水多目标利用;确认对野生、有景观价值水环境的评价和保护.

3.3 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效益;限额控制城市用水,提倡水的重复利用,更新利用;综合考虑水的供求关系,明确产权,建立水市场,通过水分配和交易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加强监督,实行水价审计,促进水市场的健康发展.

3.4 水管理措施

国家水改革依靠联邦、州、区域的合作体制,进行综合管理,并签订合同共担风险;水的开发利用,国家要有总体研究和利用规划;河流管理采用流域综合管理;国家注重信息系统的技术开发.

组成不同区域的合作伙伴管理组织;水资源跨区域接流域共同利用;加强全民水教育,保护水资源,增强水意识.水管理决策前充分考虑各区域、单位、个人的意见和专家咨询意见;用水法律解决矛盾冲突;财务上采取利润共享.

4 对我国水利改革的启示和建议

a.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目前,必须转变治水思路,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工程建设时就考虑环境治理保护问题,在水资源治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水资源城乡一体化管理,保证水资源持续利用.

b.积极稳步推进工程管理单位改革.在事业费逐步削减的情况下,必须探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对水管单位分类改革,供水、水电等水管单位要逐步走向市场,当然,其前提条件是水价改革,使之能完全达到成本水价,从而使水管单位具有自我造血能力.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着力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和“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二)总体要求。把保持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把完善政府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结合起来,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与活力;把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结合起来,着力健全改善民生的保障机制;把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着力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把加快国内发展与提升开放水平结合起来,着力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有效激发市场投资活力。(发展改革委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二)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切实把国有资本投资重点放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国资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三)继续完善对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健全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开展支持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创新试点,研究制订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银监会、财政部负责)

三、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

(一)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制订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并开展试点,探索建立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等负责)

(二)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完成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出台输配电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研究制订农电体制改革方案并开展试点。(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电监会、水利部、财政部、能源局负责)

(三)推进盐业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及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形成新型食盐供给体制和盐业管理体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四)加快推进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强化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国资委牵头)

四、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一)出台关于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的实施办法,简化电价分类结构,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继续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展改革委、电监会、能源局负责)

(二)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推进农业节水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财政部负责)

(三)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垃圾及医疗废物等处理收费制度,研究建立危险废物处理保证金制度,制订出台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并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的方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负责)

(二)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快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有机衔接的公共预算体系。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健全监督机制。研究建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防控机制。(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和收入管理制度。完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和使用管理制度。(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负责)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一)借鉴国际监管标准的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强化资本和流动性要求,确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信息共享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机制。探索规范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外汇局负责)

(二)修订出台《贷款通则》,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存款保险条例。(人民银行、银监会负责)

(三)加快股权投资基金制度建设,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完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管理机制。健全创业板市场相关制度,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财政部负责)

(四)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开展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试点,深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改革。(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负责)

(五)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研究制订偏远山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研究制订农村抵押担保条例,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在支持“三农”中的作用。(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负责)

七、协调推进城乡改革

(一)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条例,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出规范农村土地整治的指导意见。修订国有建设用地划拨目录,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国土资源部牵头)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三)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工作。制订出台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国有农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制订出台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思路,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农业部、林业局、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等负责)

八、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改革

(一)研究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的思路,提出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措施。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改革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分配和监管制度。(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等负责)

(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研究解决城镇集体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及城市无收入老年居民养老保险问题,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配套政策并扩大试点范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

(三)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推进城市和工矿区棚户区改造,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政策。(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九、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一)出台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和办学体制等改革,并启动相关试点工作。(教育部牵头)

(二)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做好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三)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推进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制订出台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意见,基本完成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转制任务。(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四)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部牵头)

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一)研究制订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可持续发展。(商务部牵头)

(二)研究修订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外资审批程序,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制订出台境外投资条例,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法制办负责)

十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制订出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为全面启动改革创造条件、积累经验。(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加快制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制定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和代建制管理办法,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制度。(发展改革委、法制办负责)

(三)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提出深化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管局负责)

十二、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战略任务深化改革,率先突破,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改革经验。各部门要积极支持改革试点工作,将专项改革试点放到试验区先行先试。支持和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发展改革委牵头)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一)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和流通。

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生产是稳定物价的前提。去年以来。搞活农产品流通,保证市场供应的政策,物价部门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抓好落实。一是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继续做好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落实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落实好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证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落实好化肥淡季贮藏政策,为保证今年春耕和“三夏”用肥发明有利条件。二是支持蔬菜生产和流通。依照市政府要求,今年起要从外地实际动身,动用一定规模的价格调节基金,支持蔬菜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和社区平价菜店的建设。三是整治流通秩序。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规范和降低农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加大打击扰乱市场流通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有序衔接。四是进一步完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防止生猪价格大起大落。五是加快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价格调控预案。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不同品种的价格调控预案,增加重要商品储藏。

二)高度重视民生价格监管工作。

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保证和改善群众生活。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保证民生的重点是保两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保证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一是要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切实防止动用行政手段打压农产品价格的倾向。政府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同时,要通过整顿治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价格秩序,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利益更多地向农民倾斜。要继续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的监管,切实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二是要保证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大的影响。要尽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编制工作,推动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建立社会救助和保证规范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实行保证低收入群体生活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通报制度。三是要进一步做好民生价格监管工作,要结合新版收费许可证、执收公务证的焕发,继续做好清费治乱减负工作。要规范学前教育、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殡葬服务、考试培训等收费行为;降低中小学教辅资料价格;扩大游览观赏点免费开放范围;加强有线电视收费监管;推动降低偏高的电信资费,切实减轻群众生活负担。

三)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妥善掌握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根据经济运行和物价形势变化。制定改革方案时,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好配套政策,充分考虑到对各阶层群众生活的影响。一是电力价格。市对国家和省定的高技术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企业用电实行优惠电价。积极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取消在电价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行趸售电价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各类用电同价,实现城乡统一销售电价。二是供水价格。做好南阳城区自来水价格调整工作。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推进农业用水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水价调整利息公开试点工作。三是医药价格。要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继续降低局部偏高的药品价格。四是环保收费。探索建立有利于提高垃圾处置费收缴率、降低收费本钱的长效机制;配合省发改委研究制定污水处置收费管理方法,规范污水处置收费行为;协调有关部门,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四)完善物价调控监管手段。

必需进一步丰富手段、完善机制。一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要建立包括价格监测、检查、演讲、应急协调等内容的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继续做好粮油肉蛋菜等重要商品价格实时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主要农副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密切关注大宗农副产品价格走势,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动态,以及农副产品供应和需求情况,为市场调控和政府价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信息。加强市场调查巡视,及时发现、跟踪、演讲、预警价格异常动摇问题。二是建立和完善保证市场供应和稳定物价的应急预案。市场物价发生异常动摇时,及时组织粮、油、肉等重要农副产品储藏、调运,确保市场供应不时档、不脱销,稳定群众心理预期,平抑市场价格。三是加强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各县市区要进一步依法修订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加大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力度,依法拓宽征收领域,壮大基金规模,充分发挥其在扶持生产、调控市场、稳定价格、保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的作用。四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舆论引导。做好价格监管工作,稳定社会预期,必需重视宣传工作,牢牢地掌握舆论主导权。要健全价格新闻制度,加强重要商品供求和市场价格信息工作。要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在稳定市场、稳定物价、保证低收入群体生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引导社会各方面客观看待价格动摇的影响,理性对待市场物价变化,坚决防止恶意炒作、制造紧张气氛、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五)大力整顿市场价格秩序。

物价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就是要推动建立并维护好公平有序的市场价格环境,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水平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打击价格违法行为。一是加强价格收费专项检查。今年重点对化肥等农资价格、惠农收费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涉企收费、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收费、资源性产品价格执行情况、医药、教育、交通运输等价格收费检查。依法开展反价格垄断执法工作,整合反价格垄断执法资源。严厉打击低价倾销、行业自律价、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集中力量查处影响重大的不正当价格案件,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二是加强价格应急检查。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健全价格应急机制,积极防范和妥善应对价格异常动摇。三是加强惯例检查。加强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完善节假日市场巡查制度,及时处置倾向性、苗头性价格问题。

六)强化价格基础工作。

不时创新工作方式,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肯定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强利息调查工作。以《政府制定价格利息监审条例》公布实施为契机,加强对公用事业、垄断性行业的利息监审。探索市场形成价格和收费的利息调查工作,探索抑制企业搭车涨价、不合理涨价的方法。继续做好农产品生产利息调查工作。二是加强价格认证工作。以调解价格矛盾、处置价格纠纷为重心,认真做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价格认证工作,扩大认证工作领域,积极做好涉税、纪检监察机关涉案价格认定工作。三是强化价格公共服务。继续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做好价格投诉、举报、行政复议处置工作;推进价格诚信建设;进一步发挥好价格社会监督组织、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继续发挥价格协会作用。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本刊讯 4月2―3日,2007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德铭到会并讲话。

陈德铭指出,2006年,改革工作呈现点、线、面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继续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陈德铭指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隐忧和问题,―些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艰巨。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继续围绕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消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

陈德铭指出,2007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否真正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和谐发展之路的重要阶段。关于2007年的改革工作,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今年,要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依法行政,抓紧研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着眼于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试点,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着眼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是,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的方案和措施,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体系。做好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有利于节能降耗的财税政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是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深化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改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股票、债券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重点包括: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协商机制,合理调整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研究提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二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尽快使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稳步扩大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开展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大力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研究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三是深化教育、卫生、文化体制改革。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助学贷款政策。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以新型合作医疗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四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重点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大病统筹水平。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关于进―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试点。

陈德铭指出,做好上述重点改革工作,需要各地区、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职能分工,周密部署,扎实操作,奋力攻坚。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协调和服务,并认真抓好自身牵头的改革工作,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一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加快对中长期改革工作的总体指导。根据中央对年度经济工作的部署,制定出台年度改革指导意见或实施要点。协调重大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实现改革的重点突破和整体配套。还要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前瞻性研究,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建议。

二要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是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的一项重大改革,各方面对这项改革的行动和效果十分关注,我们必须进―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完善配套措施,扎实推进这项工作。今年,要改进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程序,颁布项目申请报告示范文本,修订《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目录》,统一规范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继续推行代建制,抓紧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三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形成机制。

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制度、年底前所有城镇都要收缴污水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所有设市城市都要在规定期限内收缴垃圾处理费。

四要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垄断行业是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这些行业往往从行政性管制和市场垄断地位中双重获利,并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本行业的高工资和高福利,形成了丰厚的既得利益以及公共政策的影响能力。社会公众对此反映强烈。今年,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推动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健全电力市场监管体制。研究提出铁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改革。继续落实电信和邮政体制改革措施。

五要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少数人认为会动摇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有人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玻璃门”,好看进不去,许多措施至今没有落实到位。今年,《意见》的配套文件要全部出台或基本出齐,已经出台的文件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要认真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规定,切实消除“玻璃门”现象。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和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劳资关系。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中小企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素质。

六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点带面地推进改革,是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新时期推进改革的有效方式。这次会议,印发了我委拟订的有关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意见”,请大家认真讨论和修改。需要强调的是,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是给优惠政策,不是搞不平等竞争,而是试图通过区域性的体制机制的率先创新,推动面上的改革。有关地区要把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与完善宏观政策、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推动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体制机制方面先行一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要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

此外,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总之,做好这些工作,是发展改革部门的职责所系和使命所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切实抓紧抓好。

陈德铭指出,当前,改革和发展任务很重。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发展改革系统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政策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中央各项改革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所谓狠抓落实,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到方向正确、信心坚定;要合理选择需要突破的重点,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要精心制定改革的实施方案,做到决策科学、措施配套;要正确把握推进方式,做到已经推出的改革能够不断完善、新启动的改革时机力度得当、拟出台的改革各项准备充分;要严格落实监督问责制度,将改革决策、实施、风险应对、后期评估、改进完善等各环节的责任分解到位。

陈德铭就各方面推进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强调:

第一,各部门要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协调推进。新形势下,各部门是推进改革的重要主体。实践证明,只有各部门齐心协力、加强联动,才能提高改革的整体效益,防止改革措施间的相互脱节与掣肘,避免改革措施在推进过程中走形变样。大家要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落实好改革责任制,按照分工,把牵头负责的改革落到实处。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范文第6篇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做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研究提出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意见和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市编办牵头)。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第四批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精简和程序规范,及时对外公布。加强行政许可规范化管理,继续开展建设项目并联许可联动改革试点(市监察局牵头)。

(二)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制定、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地做好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准备工作,继续深化职称分类管理改革,不断提高职称评审质量(市人事局牵头)。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探索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市监察局牵头)。扩大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试点的范围(市政府法制办牵头)。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引进国内外技术、管理和资金实力强、市场信誉高的战略投资者为途径,加快推进行政性公司和工厂制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重点抓好长岭集团、陕棉九厂、化轻公司、宝嘉应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工作。红旗民爆集团、金属材料总公司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全市基本完成工厂制企业公司制改造任务。继续扎实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工作,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积极推行外部董事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市国资委牵头)。

(五)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重点支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金属、煤业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工业对我市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行业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一批大集团大公司。在产业整合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下划企业的遗留问题。加快企业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实施步伐,到年末,全市基本完成车辆厂、电力线路工具厂和北方照明公司等国有企业的破产任务,依法破产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国资委牵头)。

(六)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做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工作(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牵头)。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严格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程序(市国资委牵头)。积极探索完善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市财政局牵头)。

(七)深化公用事业改革。稳步实施盐业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市国资委牵头)。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分类养护、依法管理”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市交通局牵头)。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运营,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管理,继续推进以供热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市城建局牵头)。

(八)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继续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创业辅导、信用担保、信息网络等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市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市中小企业局牵头)。

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九)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以乡镇机构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全市要选择1个县(区)、每个县(区)选择1个乡(镇)进行试点。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教育资金、资源更多地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的机制。扩大“乡财乡用县监管”县乡联网试点范围,积极化解县乡“两政一教”债务(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

(十)配套推进其他涉农改革。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市农业局牵头)。稳妥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市级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市林业局、市财政局牵头)。继续抓好陇县、扶风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加快社有企业改制步伐(市供销社牵头)。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创新,制定出台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市农业局牵头)。

(十一)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市县两级粮食储备和应急管理体系。完成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务,以县为单位因地制宜组建1—2个国有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市粮食局牵头)。

(十二)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市联社履职行为和自营业务。积极推动具有条件的县级联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稳步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人行分行牵头)。

(十三)积极推进扩权强县试点。继续认真抓好凤翔、岐山县的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扩权强县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支持。继续抓好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工作,力争使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有新的进展(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四、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价格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十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各级财政支持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继续认真抓好太白县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监督制衡机制(市财政局牵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推进所得税、流转税、地方税等税制改革,深入研究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税收政策(市国税局、地税局牵头)。

(十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地方金融机构和保险组织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探索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支持已股改银行在宝分支机构加大改革力度。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之间以及同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人行分行、市银监局牵头)。

(十六)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根据国家新定目录,调整全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加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后的监督管理。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建立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示制度。研究代建制管理办法,扩大代建制范围(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五、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十七)完善价格调控体系。建立重要商品价格应急监测工作机制,从严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市物价局牵头)。

(十八)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继续做好红旗民爆集团、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忠诚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和秦源煤业有限公司等重点拟上市企业的上市工作,推进具备条件的已上市企业进行再融资。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抓住国家推出创业板的契机,培育扶持一批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到创业板上市。发展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探索扩大产权市场业务范围和交易品种。积极开展债券融资,积极探索优质企业公开发行债券的新途径,争取1-2家大型集团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市工交办、市国资委牵头)。

(十九)加快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深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与劳动就业关系间的衔接、配套,加快解决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切实落实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逐步建立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逐步消除由户籍制度引起的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不合理现象(市公安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牵头)。

(二十)有序发展土地市场。完善土地供应管理,规范土地有形市场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进一步规范经营性用地及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探索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研究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政策(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二十一)积极培育矿权市场。继续抓好矿产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矿业权市场,大力推进煤及其他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二十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按照拓宽领域、增强功能、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和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原则,大力发展现代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加大物流企业整合力度,培育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二十三)继续完善商品市场。完善和规范各类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大力推进涉农连锁企业发展,引导电子商务运营企业整合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发展社区商业(市商务局牵头)。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十四)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研究制定对低收入群体给予适当补贴的政策。研究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快推行节水型水价制度,实行用水超定额加价、阶梯式水价和差别水价制度。健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加强对污水处理收费使用的监管(市物价局牵头)。

(二十五)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体制和机制。严格执行节能减排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探索建立落后生产能力退出的保障和补偿机制。建立多元化节能环保投入机制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财政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牵头)。

七、完善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十六)加快就业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健全支持自主创业制度,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健全完善弱势群体就业的长效帮扶机制。强化和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推行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市人事局牵头)。加快市级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发放工作,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加快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管理制度(市房管局牵头)。

(二十七)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和落实各级政府养老保险责任分担机制。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积极探索建立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土地征收征用与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同步进行的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基本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继续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市民政局牵头)。

八、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二十八)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公办职业院校体制和机制改革,完善鼓励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全面推行学校收费公示制度(市教育局牵头)。

(二十九)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制科研院所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生产企业联合与重组,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市场环境和激励机制,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进程(市科技局牵头)。

(三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放宽文化领域市场准入政策。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做好农村电影放映改革发展试点。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制步伐,做大做强一批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市文化局牵头)。

(三十一)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国家部署,研究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指导各县区健全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药品行政监督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全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市卫生局、市药监局牵头)。积极探索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药品价格定期审核制度,继续解决部分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市物价局牵头)。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安徽太湖县;农村水利建设;问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经济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已经从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进一步的向多样化转变,从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农村集镇的城市化及农民住宅小区化,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不相适应,最重要的是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不强,农村水利科技含量不高,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转目标。为了开展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和维护,更好的保证农作物的稳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建设,促进了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缓解了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然而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1太湖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

我县大多数农村水利工程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当时勘测、规划、设计技术设备落后,建设标准不高,工程配套不全,建设施工条件简陋,经费不足,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差,加上后期缺乏维护和管理。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很多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老化损坏严重,灌区骨干建筑物及田间水利工程的完好率不足40%,灌溉时大水漫灌,“跑、冒、滴、漏”现象突出,水资源严重浪费,直接影响了灌溉效率发挥和农业生产稳定。

1.2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水利事业发展后劲乏力

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以及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转移输出,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我县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省市拨款、县乡政府财力有限,难以进行有效资金配套。群众自发投资投劳和采用社会资金办水利的机制和条件没有形成,从而导致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1.3农村水利工程产权不清,缺乏有效管理

农村水利工程地点分散,所有权不清晰,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划分不严格,管理制度不健全,小型水利工程“国家扶持、农民投劳、集体管理、个人使用”的管理运行机制,同千家万户自主经营,分散用水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群众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淡薄,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经常会发生。随意毁坏、侵占沟渠也屡见不鲜。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和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水利设施功能都丧失了,故而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1.4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缓慢,难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管理经费短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权责模糊、主体缺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国家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到”的工程仍较普遍,极不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2安徽太湖县农村水利建设对策

2.1坚持以人为本的水利建设理念

水利是直接关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我国民生的一个重要工程,针对太湖县水利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充分认识促进水利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大力抓项目,获取资金立项的同时,出台诸多的扶持政策,各乡镇从上缴的收入中,保证一定的比例配套资金投入,主要用于除险加固,林、路、田建设和对种植地块的整治,积极扶持并且组建农民用水协会,使太湖县的水利建设的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都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跨越,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经过全县干部群众30多年的不懈努力,尤其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了花凉亭大型水库,方洲中型水库,11座小(一)型水库,82座小(二)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长河、黑河等11条骨干河道的清淤整治工程,重建和改造人饮工程18处,大部分的当家塘、堰、闸,泵站得到加固整修,从多个方面切实满足了农民对水利工程的需求,全县农田基本建设标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逐步增强,粮食总产量由1985年的2.2亿斤增加到2015年的4.1亿斤,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是归功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2构建农村水利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对一些效益相对来说比较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新建工程,要鼓励个体和法人单位都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建,自管自受益,从而真正达到开发合理、配置优化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遵循“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重要原则,以水权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机制,促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节约用水创造条件。政府在政策、税收、信贷、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农民群众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有利于减少水事矛盾纠纷,减轻集体经济压力。太湖县于2015年开展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实施,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用水合作委托管理、组织管理、转让,拍卖等多种管理方式,逐步建立起投入多元化,产权明晰化,服务社会化,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管理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和良性运行机制,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更加的明确化,经营方式得到搞活,管护责任得到落实,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安全运行得到保障,做到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

2.3建立农村水利多元化长效投入

随着乡镇企业转制,农民增收速度缓慢且取消了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实行“一事一议”制度,这对农村水利发展带来了新影响,因此,各地要积极探索,尽快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制度化农村水利投入机制,首先是确保土地出让金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的落实,保证县乡两级将当年财力其中的2%~4%用到利工程建设中来,二是建立分级负责,划分事权的体制,明确政府投入主体地位,三是继续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重要原则,组织受防洪工程保护区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修改防洪基础设施,四是要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投资兴办农田水利,五是抓好“一事一议”工作的全面实施。安徽省太湖县政府在用好用足县级实行“以奖代补”资金的基础上,广泛吸纳民间资金,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利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了群众主动兴办水利的积极性,涌现出大石、徐桥、新仓、江塘等乡镇以及万秀园、绿之洲、珠珊瑚等农业开发公司加大对水利设施投入的一批典型代表。据统计,全县这方面的资金投入累计达7923万元,成为推动太湖县“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试金石”。

2.4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乡镇水利站的服务职能,水利站是县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区域内灌溉排涝,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协助做好规费收缴和行政执法,乡站人员事业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计划,乡镇水利站逐步向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尽快实现综合和专业相结合,公益与经营相分离,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要加强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成立了太湖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建设一支专业性较强水利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全县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规范,保证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提高了投资效益和工程效益。三是创新水利基层管理模式,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相继成立了小池镇八库连灌管理所、大石乡农民用水管理联合会、晋熙镇六库联灌农民用水协会和新仓圩管理委员会,制订管护规责,明确管护主体、范围、权利义务,县水利局进行监督指导,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3结语

总之,结合安徽省太湖县农村水利的发展状况,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的长远目标,充分利用优势,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不断完善水环境保护、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深化水利制度改革,采用良方,解决难题,太湖农村水利建设必然将会呈现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华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

[2]王海平.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水利工作发展——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

[3]冯贤亮.高乡与低乡:杭嘉湖的地域环境与水利变化(1368-1928)[J].社会科学,2009.

[4]艾克拉木•艾尔肯.昭苏县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范文第8篇

一、省物价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局党组和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在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价格环境、不断提高价格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上下功夫,基本形成了符合湖北省情特点,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区域性价格监管框架,实现了以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首要任务,以准确、及时、灵敏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为基础,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措施为手段,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又合理调节各方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既保障经营者合理利润促进生产发展,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民生改善;既恰当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又充分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妥善安排群众生活的工作目标要求。

概括地讲,近些年,省物价局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价格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深化价格改革,完善市场机制,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良好的体制基础;加强涉农价费监管,全面深化“三农”价格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强化民生价格监管,化解民生价格难题,促进和谐发展;强化价格检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严格依法行政,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夯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基础。

省物价局所有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理解与支持,得益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得益于全省物价干部的共同努力。

二、局党组和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共识

回顾十六大以来的价格工作,结合前一阶段的学习调研,局党组和全体党员、干部对物价部门应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共识:

第一,服从、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不够,仍是湖北当前最大的实际。因而,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促进加快发展上做文章,在服务加快发展上想办法;必须紧紧围绕“推动湖北科学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增强加快科学发展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紧迫感、责任感,不断深化价格改革、改进价格监管、改善价格调控、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和价格公共服务。

第二,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价格环境,是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经验表明,凡是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就会协调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社会稳定祥和;凡是价格总水平大起大落的时期,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就会失调,人民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滋生。因此,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致力于把价格总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既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又避免出现通货紧缩。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轨时期,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进一步增强为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自觉性、责任感;必须时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价格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第四,完善农产品和农资价格政策,稳定农业发展基础,是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深化“三农”价格工作,认真落实好各项支农、强农、惠农价费政策,进一步完善涉农价格形成机制,努力把粮棉油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

第五,不断深化价格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是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价格形成机制合理与否,既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和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又影响发展的方式和发展成果分享的合理程度。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致力于不断深化价格改革尤其是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形成符合全局要求,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和生态补偿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以正确、灵敏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使价格改革的过程成为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

第六,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30年价格改革的基本经验。物价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深化价格改革的全过程之中,始终注重统筹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处理好各利益集团与广大消费者、城市与农村、中央和地方、资源富集地区与匮乏地区、上下游相关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尤其是要特别注意维护好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证其生活水平不因价格改革而明显下降,促进和谐发展。

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分析检查过程中,我们对照科学发展观对价格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对照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对物价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通过认真查摆问题和自我审视,查找出省物价局及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得不够,积极运用价格政策促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对加快发展的认识尚不够深,部分价格矛盾疏导不够及时,主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识不强,思路不宽、举措不多;价格工作与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要求还不尽相适应,考虑应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较多,所实施的措施也较有效,但对如何有效应对经济下滑、通货紧缩的思考不多;在处理稳定物价与搞活企业的关系时,往往是过于强调价格调整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从搞活企业,发展生产、增加供给,进而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角度考虑得不够。

二是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做得不够,价格监管、价格形成机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尽相适应。主要表现:一些资源性产品、生产要素价格和环保收费,还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破坏的治理成本,价格形成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等价格调控手段还不够健全,价格调控能力尚需进一步增强;垄断行业价格监管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还不够高,强化市场价格监管的手段不够硬,市场价格行为不尽规范,价格监管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集体审价审案等制度有待进一步抓落实,价格决策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三是围绕群众关心的价格问题深化价格改革做得不够,民生价格监管有待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化肥等农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药品、医疗等民生价格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明显下降的动态补贴机制,尚未正式出台。

四是加强价格法制建设、依法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做得不够,价格环境有待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价格法制工作机构尚未理顺,工作队伍亟待扩充,人员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价格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价格行政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价格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尚未充分体现出来。

五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得不够,积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有待进一步拓宽。主要表现:围绕促进加快发展,围绕服务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围绕解决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的调研不多,也不够深入;习惯于凭经验工作,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不够,调查研究与工作决策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

六是支持基层做得不够,推进科学发展的全系统整体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对基层汇报的问题、反映的情况重视不够,回复也不够及时;规范化建设验收和“创建”评比太频繁,没有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帮助基层物价部门解决生存、发展的思路不宽、举措不多,基层物价部门的职能发挥得不尽充分。

七是加强机关建设、整合工作合力做得不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加强机关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少,但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机关建设与“更加风清气正、更加团结和谐、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加富有效率”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内设机构及其职能关系,亟待按照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作进一步的整合、理顺;调优配强干部队伍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以上问题的产生,除了有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影响国内价格变动的因素不断增多、越来越复杂;随着利益主体的日益多元化,各方面对价格问题的反应更加敏感,价格调控的难度加大等一系列客观原因外,从主观上查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习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应对眼前具体价格工作与事务牵涉的精力太多,静下心来钻研深层次理论少,科学发展的理论功底不够深厚,理论武装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滞后于新时期工作需要,还没有很好地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还没能融会贯通地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还没有很好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价格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导致在价格工作中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创新不够有力。

二是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体制机制的创新源于思想观念的转变。面对复杂变化的价格工作新形势和新挑战,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适应形势要求和发展步伐,仍然习惯于凭经验工作,习惯于用单纯的行政手段解决价格问题,习惯于“按规定办”、“按惯例办”,满足于“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快慢慢走”,缺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部分干部还没有从新时期对价格工作的新要求的高度来认识物价部门肩负的重要职责,知识更新不快,工作能力和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明显距离。

三是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还不够强。在思维力上,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长远,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研究、解决价格问题不够自觉。在决策力上,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研究和把握还欠“火候”,对湖北发展不够的关键在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够的认识还不深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运用价格杠杆推动湖北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创造力上,尚未形成李鸿忠省长所要求的“让规矩程序服从于能办成事、快办成事,在效率和规矩上服从效率,在权限和效果上服从效果”的创新氛围,紧密结合湖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精神、落实有关规定的本领不够强。在执行力上,对工作的整体把握还不够到位,统筹开展各项工作还比较欠缺;有时还存在经验主义、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惰性思想,缺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啃硬骨头”的决心不够大,往往只满足于“过得去”。

四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近些年来,虽然大力加强了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公务员,但部分干部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差距,突出存在重业务轻学习、重利益轻奉献、重经验轻创新、重表面轻实干、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机关“人人想做事、人人能做事、人人敢做事、人人做好事”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尽管明确提出了“四个更加”的机关建设目标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由于价格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把较多的精力放在了价格具体监管措施的决策和实施中,抓具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与高标准、严要求相比,领导班子在思想建设和党性锻炼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现象。

四、省物价局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与举措

在深入查找问题、全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基础上,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的要求,结合价格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理出了省物价局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举措。

(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价格机制体制问题,着力推进价格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物价部门职能作用,为促进湖北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重点是要加快创新“四项机制”:一是创新价格形成机制。要按照遵循价格规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原则,加快创新、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创新价格决策机制。要针对价格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价格听证、成本监审、专家论证、专家咨询、集体审价、集体审案、价格政策跟踪评估等制度,进一步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并不断强化价格行政决策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出台的价格政策、改革措施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是创新价格调控机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促进加快发展与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辩证关系,以把价格总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为目标实施价格调控,既防止通货膨胀,又避免通货紧缩。同时,不断完善调控手段,建立、健全防止周期性价格变动的机制体制,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四是创新价格监管机制。要针对市场价格秩序欠规范、违法价格行为不时发生等问题,进一步创新价格监管机制,创新价格监管方式、手段,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价格监管网络,保障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价格秩序和价格法规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体制机制的创新,源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观念的进一步更新。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正确认识价格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价格工作所肩负的新使命,坚持与时俱进,着力营造创新氛围,自觉地把促进湖北科学发展作为价格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检验标准,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科学开展价格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

(二)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价格环境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价格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围绕把价格总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价格调控。一是加快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价格实时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影响价格变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价格形势分析,准确预测价格总水平和具体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增强价格调控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三是健全、完善价格调控手段。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的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重要商品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和农资价格政策,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针,完善支农、强农、惠农价格政策,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一是要在继续引导市场粮价适度上升,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采取更有效措施,防止棉花、生猪、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过度下跌,着力减缓棉花、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对价格的影响;二是要在落实好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和淡储制度,保障农资市场供应、保持化肥等农资价格基本稳定,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三是要抓紧研究建立粮食、油料、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反周期补贴制度,确保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有持续稳定增加的收益;四是要进一步扩大“绿色通道”收费的实施范围,减轻农副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的负担。

(四)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效手段

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合理引导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围绕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失时机地、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

1、深化以电价改革为重点的能源资源价格改革。一是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扩大差别电价政策的实施范围,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气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是继续深化电价体系改革。逐步扩大竞价上网试点,积极鼓励大用户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协商确定电价;逐步实行按“成本加收益”的办法核定电网企业输配电价,切实加强输配电价监管;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进一步简化电网销售电价分类。三是进一步深化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要在贯彻落实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要根据湖北实际,着眼长远,研究、制定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四是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

2、深化以排污收费为重点的环保价格改革。要树立环保也是发展的理念,通过逐步提高排污、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缴率,大力推行“绿色电价”,对利用余热、余压、垃圾进行生产的企业实行鼓励性价格政策等价格措施,推动环保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优化投资和消费环境,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保障

经济增速下滑,已成为当前和明年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要围绕促进内需,进一步加大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和清费治乱减负的工作力度,通过规范秩序、优化投资与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一是要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减轻企业负担、保障价格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大价格收费专项检查力度。二是要围绕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进一步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依法严厉打击低价倾销、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价格违法行为。同时,积极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着力营造诚信经营的社会氛围。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节假日市场巡查制度,切实加强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及时处置倾向性、苗头性价格问题。四是对涉企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公示继续保留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同时,要逐步减少管理类收费、完善资源环境类收费,要逐步有序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收费工作,降低流通成本。五是要以推进武汉城市圈旅游景点“一票制”和通信资费“一体化”等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旅游价格和邮政、通信资费等改革。

(六)强化民生价格监管,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促进和谐发展

加强民生价格监管,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一是继续推进医药价格改革。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及与之相配套的医药价格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医药价格核定方法和管理办法、规范医药价格行为;要全面核定国家基本药物价格,并继续降低部分矛盾突出的药品价格;要积极推行对常见病、多发病实行按病种收费的价格管理方式,减轻患者负担。二是继续规范教育收费等行为。重点是要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服务性收费、代收费的监管,避免“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发生。三是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房地产价格与收费监管,并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走势,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四是健全、完善对低收入群体的价格补偿机制,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七)大力推进价格公共服务,主动化解价格矛盾,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价格公共服务,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化解价格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履行好价格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管理的思路、方式和办法,把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拓展价格服务领域,着力加强两个价格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要按照“全面进、扎实干、重创新、求实效、持久抓”的要求,进一步抓好“价格服务进万家”平台建设,及时主动把价格维权、价格信息、价费公示等服务送进千家万户;二是要按照“准确、及时、高效”的要求,进一步抓好价格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准确地收集、各类价格信息和价格政策,为社会提供全方位价格服务,真正把价格公共服务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八)加强全省物价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物价部门职能作用,不断提高促进科学发展的整体工作合力

要围绕形成、提高系统整体工作合力,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物价部门的支持力度。一是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帮助基层物价部门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打好充分发挥系统整体工作合力的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基层物价部门职能作用,真正形成上下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适时修订《湖北省政府定价目录》,将能授权基层管理的价格和收费,尽可能授权给市、州、县物价部门管理。调整、制定省管价格和收费标准,事先充分听取所在地物价部门的意见,积极采纳其合理建议。支持市、州、县物价部门依法查处价格违法案件,进一步加大对重大价格违法案件的联合办案力度,加快办案、结案进度。对基层反映的情况、汇报的问题,快研究、快答复。三是加强对基层物价部门价格认证等工作的业务指导,研究制定有利于全省价格认证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帮助基层物价队伍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五是尽可能地减少规范化建设和“创建”评比活动。自2009年起,各处室单位原则上不再单独组织开展规范化建设和“创建”评比活动。上级有要求的,统一改为年终由综合性工作专班进行一次性验收,减轻基层负担。

(九)从当前立即能解决的问题做起,将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在理清价格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落实长效整改措施的同时,我们将坚持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改起,从当前立即能解决的问题做起,将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着力办好以下12件实事:

1、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围绕“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安民生”等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制定、出台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发展的25条具体政策措施。

2、围绕确保全省337万特困人口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明显下降,保持社会和谐,促进消费,研究制定《关于建立特困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涨幅挂钩联动机制的实施办法》。

3、进一步降低涉企收费。结合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在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同时,将部分保留项目的收费标准下降20%~30%。

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化肥价格监管、调控,帮助化肥企业摆脱目前的生产经营困难,促进化肥企业均衡生产,保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5、着眼于解决“看病贵”,将会同省卫生厅在全省大中型医院推行电子收费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医院收费行为。

6、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清理涉及交通和车辆的各项收费,进一步减轻车主负担。

7、清理规范通讯资费和有限电视服务收费。降低部分电信资费标准,规范套餐资费和电信增值服务的项目、标准和服务条件;逐步统一武汉城市圈内固定电话区号、取消移动电话长途费和漫游费;按照既促进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又保障群众基本收视需要的原则,合理制定有限数字电视收视费标准。

8、修订《湖北省民用爆炸物品销售作价办法》,全力缓解民爆器材生产企业的困难。

9、进一步完善节假日市场巡查制度,切实加强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确保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促进节日消费,进一步拉动内需。

10、完善省、市、县三级价格监测网络,抓好对生猪、粮食、钢材、化肥等重要商品的监测,进一步提升价格监测预警水平,提高价格调控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11、进一步加强价格举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维护正常价格秩序的作用。

12、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对一些重大价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和重要保证,党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

进一步增强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强化改革创新的意识。坚持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认真读、系统学、仔细研究,把科学发展观理论真正学透、学通、用好,为推动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增强做好新时期价格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落实科学发展内在要求

坚持“六提倡、六反对”,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即:提倡爱岗敬业,反对消积怠工;提倡雷厉风行,反对推诿扯皮;提倡敢为人先,反对不求上进;提倡团结协作,反对各自为政;提倡相互信任,反对背后猜忌;提倡廉洁从政,反对。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找根源抓本质的能力和识人用人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坚持集体领导,重大价格改革措施、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调整等事项集体研究决定,依靠“一班人”智慧,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进一步规范价格决策程序,坚持并完善集体审价审案制度,完善并大力推行“检查、审理、执行”三分离的价格监督检查制度,建立价格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积极借用“外脑”,确保价格决策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夯实科学发展基础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服务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围绕解决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基层、企业和农村广泛调研,提出有根有据、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全力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总体目标。局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善于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团结和率领全省物价干部在新的起点上为促进湖北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先进性、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教育,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加大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力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防止在省物价局发生违法违纪行为。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价格工作的政治性、综合性、专业性都很强,必须有一支政治上讲正气,能力上讲才气,作风上讲硬气的干部队伍。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全体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全面推进价格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要着力加强业务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全局和全系统干部的综合素质;要坚持并进一步强化重实绩、重实干的用人导向,调优配强干部队伍。真正把从政重品格、用权重原则,做人重形象的优秀干部推选到重要工作岗位和职位上来,让想干事的人有平台、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要落实好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并以此促进干部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全局观念的进一步增强、机关整体工作合力的进一步发挥。

(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