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一)数量与规模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于20世纪末,且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由农民专业协会演变形成的,但总体数量较少,规模较小。XX年以来,尤其是自XX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据县农委的普查统计,截止XX年2月末,我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6个,其中:种植业36合作社个、养殖业合作社5个、农机合作社1个、食用菌合作社4个。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当中,**县祥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凤山五味子生产合作社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县华隆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46个合作社共有成员2219人,资产总额971.9万元。

(二)行业分布及分类

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其中:种植业合作社的比重为78.2%;养殖业合作社的比重为10.8%;农机服务合作社的比重为2%;其他为9%,这与我县种植业、养殖业在农业总收入的比例相关。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看,按牵头人划分:由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领办的39个。依托涉农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6个,其他形式创办的1个。由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领办的合作组织据主体地位,比例为84.7%;由涉农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13%。从合作社与成员结合的紧密程度看,较为紧密的专业合作社是主要形式,约占80% 。

(三)基本特点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机制和运行方式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全县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形式、行业各不相同,但有许多共性,表现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些基本特点。

一是在合作方式上,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二是在经营内容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合作社能够围绕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为成员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三是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自愿结合,民主办社。专业合作社由农民自愿组成,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专业合作社内部实行民主管理,重大事项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四是在办社宗旨上,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外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专业合作社对其成员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资供应,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范文第2篇

近期以来,商南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部署要求,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准绳,以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提升发展质量为目的,以集中清理“空壳社”为重点,坚持依法清理、分类处置、属地管理,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在对合作社发展情况摸底排查基础上,重点对被列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经营异常名录,抽查抽检中发现的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行、涉嫌以合作社名义骗取套取国家财政奖补和项目扶持资金等异常情形,变相高息揽储、高利放贷和冒用银行名义运营等违法违规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以及群众反映和举报存在其他问题的合作社,查核具体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分类清理整顿。

对辖区内所有合作社进行全面摸排,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精准甄别、分类处置。市场监管部门将合作社登记基本情况,特别是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抽查抽检存在异常情形的合作社名单,共享给同级农业农村、水利、税务、林业、供销、茶业、扶贫等部门和单位,各部门负责开展涉及本领域和本单位领办的合作社清理整顿工作。税务部门负责整理提供合作社税务登记情况。各镇办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辖区内的合作社进行摸底核查、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现场查看合作社经营场所、生产基地、管理制度、财务会计账目等,结合实地问询合作社交易相对人、成员、村两委等,对合作社经营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对摸底排查发现问题的合作社,逐一建立问题台账,为清理整顿提供依据。根据排查结果对存在问题的合作社区分类型,依法依规清理。对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行的合作社,引导其自愿注销;对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合作社,采用简易注销方式办理注销;对有生产经营活动、运行管理不规范的合作社,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政策宣传,指导其对照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办社;对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特征,但符合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设立条件的,引导其自愿设立、依法登记,并从政策咨询、经营方式等方面做好指导服务。

在清理整顿工作过程中,发现涉嫌骗取套取涉农资金补助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的,移交财政部门依法查处或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查处。发现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由地方金融工作部门会同银保监部门负责查处工作。发现涉黑涉恶问题,及时将线索报送当地扫黑办和上级主管部门。以专项清理工作为契机,为所有合作社建档立卡,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合作社规范发展长效措施,综合运用监管、信息公示等手段,开展合作社运行情况动态监测。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021-03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石家庄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全面系统掌握当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发现制约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矛盾和问题,以便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指导和扶持,石家庄市社科院联合石家庄市农业局、河北师范大学专家教授组成课题组,走访调研了四个县市区的8个乡镇,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石家庄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石家庄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农民自愿互利为前提,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多类型、多层次、多领域地推进了合作组织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 946家,比2008年增加846家,增长76.9%。入社农户达到了 6.5万户,辐射带动农户达105万余户,带动基地面积125万亩,养殖规模达到3.5亿头只。其中,以土地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明显增加,目前全市农民自愿以承包土地入股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3个,入股土地面积达0.8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2.4%。

为了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石家庄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合作社解决难题,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比如,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的对接方面,市农业局与商务局联合,对全市的农超对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单位,使保龙仓、国大连锁、家乐福超市、惠康食品、鹏远农产品超市等五家商企与高邑县千秋、鹿泉市栈道红等20余家合作社成功对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保证。今年还将在各县(市)区筛选3~5个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实行农超对接,全市开展农超对接的合作社有望达到100家以上;在评选先进方面,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工作的通知和评审办法,而后在各县市区搞好初选申报工作的基础上,对9个县市区申报的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情况,分别对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出了综合评价和认真评审,共确定市级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57家;在财政扶持方面,不断增加投入力度,2009年市财政安排150万元,对36个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表彰奖励,各县(市)区每年奖励合作组织的资金也突破了15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今年将继续抓好典型示范作用,开展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活动,在全市选择50个规模比较大、带动能力强的先进合作社进行扶持奖励,这些措施有效地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了销售、资金等难题,激发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从目前来看,石家庄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石家庄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生产、流通、仓储、购销、服务、信息等各个领域,已经构成比较完善的网络,发展进一步成熟。并且,合作组织增速明显加快,去年一年就增加八百多家,总量达到近两千家,呈现出积极良好的发展态势。二是品牌化经营迈上新台阶。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争相发展自己的品牌,申请商标和绿色产品认证等,如晋州的凤祥合作社的“凤祥”牌鸡蛋,辛集优质专用小麦协会、平山绿色散养鸡养殖合作社、鹿泉紫藤葡萄协会等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以及“行唐大枣”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合作组织市场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加。三是利益联结具有逐渐紧密的趋势。利益联结方式逐渐由技术合作、信息合作和购销服务走向资金合作、股份制合作,许多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发展成为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四是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凡是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民,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据测算,同一产业,会员比一般农户最高的每年增收1倍以上,最低的增收也在10%以上。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推动了石家庄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了龙头企业农产品的加工出口,增强了农产品抗风险能力。

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资金匮乏,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最大瓶颈。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成本较低,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承租、置换等需要大量资金;种植大棚菜,需要一定资金修盖大棚等基础设施;申请绿色认证、注册农产品商标等需要数量可观的评估费等。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机制还不健全,自身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资金缺乏是一个极为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地位不明确,许多金融机构考虑到风险因素,不愿向他们提供贷款,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的优惠政策,但缺乏配套的具体规定,很难落实到基层,农民群众无法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因此,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日益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发展十分缓慢。

2.组织化程度偏低,不能有效发挥规模效应。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应对风险考验,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石家庄市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章程和有关制度去运作和发展,合作社和社员之间合作意识不强,采用一种相当松散的合作方式,组织化程度不高,积累和分配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真正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缺乏长期发展的思路和打算,服务功能有待增强。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入社的社员少的仅有十几户,多的能达到上百户,且覆盖地域止于本乡本县,少有那种加入社员众多、覆盖地域广泛、竞争实力强大的“巨无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来说整体实力不强,规模效应很难实现,带动广大社员发家致富的能力较弱,在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很难占据主导有利地位,经济效益不高。

3.初级产品多,深加工项目少,科技含量不高。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大多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的基本上是初级农产品,如小麦、大枣、核桃、葡萄、苹果等等,缺少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这就造成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低,相关产业链短,并且农产品的收储、运输等环节压力较大,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另外,由于缺乏深加工的项目,农产品加工厂寥寥无几,也无法实现带动当地农民群众的就业,亦难以实现品牌化经营发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科技含量低、产品不上档次、整体效益差,不能很好地与一些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等进行广泛的合作,引进不到农业科技项目,造成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长期得不到改良和提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和股民效益不明显。

4.优惠政策难落实,亟须政府部门加强扶持和引导。虽然政府部门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重视、关心、扶持的力度还很不够,缺少明确具体的优惠政策和规定,上级的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以至很多合作社不能真正或不能充分享受到各种政策带来的优惠。如在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的过程中,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宣传推广自己产品时,无疑要加大广告的成本,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政府部门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如加强消费引导、进行优质农产品的推介宣传等,合作社产品在闯市场的进程中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在土地流转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合作社用地比较分散,不连片的经营成本较高,许多社员发展规模养殖需要占地,不仅没有优惠政策,还要缴纳罚款,极大损害了社员的积极性,但在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没有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还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设备,上新项目,改善经营环境,发展更多社员,建储备库、冷库、扩大生产场地等,往往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政府相关部门却不能给予足够的资金和政策帮助,不能满足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对策与措施

1.狠抓政策落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尽快制定出台《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措施和办法》,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如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金融部门尽快调研出台信贷细则,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困难;税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减免税政策;国土、电力、交通部门也应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种养方面的用地、用电和运输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和优惠等等。今后几年内,应当作为政府各级部门的一项工作任务,每年选择40~50 个运作较规范、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如对于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知名度,产品质量过硬的合作社,给予一定资金支持,鼓励其申请绿色产品认证和注册商标等,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快石家庄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发展。

2.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内部制度,强化培训工作。针对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甚至有些仅仅是一块牌子、一个章程、一个印章的情况,一方面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盈余分配、日常事务监督等项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要办理注册登记,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切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培训,提高成员素质,拓展发展空间。建议制订分级分类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可分层次进行,培训内容也可根据不同对象有所侧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或牵头人,侧重于培训合作经济基本知识、实用技术和管理办法、运行机制等;对于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般成员或会员主要培训合作社基本知识和专项技术。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蔬果主产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40-02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专业合作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专业化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在浙江,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已近5亿元,达到30多亿的固定资产。浙江省已经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水平、社员收入最高的省份之一。但是,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不够明确、农户满意度不高等。因此,要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很有必要提高农户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对于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影响专业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一是农民自身个体特征,包括自身的性别、年龄、知识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等(Peter Osterberg,Karin Hakelius Jerker Nilsson,2007;郭红东,2009;卢向虎,2008;孙亚范,余海鹏,2011;牛西平,2011);二是专业合作社在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对农户的影响(Thomas W.Gray,Charles A..Kraenzle,1998;Bhuyan,2007;Svetlana Golovina,Jerker Nilsson,2009;郭红东,2004;邵科,2012)。这些研究在调研农户的选择上,往往都以一个地区或几个省份来确定。本研究认为,不同的种植作物及其商品化程度的高低都会影响农户对合作社的参与行为与满意程度。因此,本研究以浙江为例,选取了若干典型性蔬果主产地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探明蔬果主产地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研究假设与数据收集

(一)研究假设

在考虑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满意度影响因素选择上,主要从个体因素、服务因素、收入因素、政府因素这四个方面来入手。首先,选取社员对合作社的了解情况作为指标来衡量个体因素。而衡量收入因素的3个指标则是农产品销售价格、生产经营成本、获得资金借贷。服务因素通过农产品质量、农民技能、提品储蓄或加工等方面来衡量。政府因素包括对政府政策的了解、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力度这两个要素。文中假设这9个指标对农户参与合作社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通过对农户的问卷调研来分析佐证。

(二)数据收集

为了使数据与研究主旨相符,2013年6―12月,我们选择了浙江省建德(草莓)、海盐(包心菜)、平湖(西瓜)、上虞(葡萄)、奉化(水蜜桃)等县市的200户农户(均已参加当地的合作社)发放了问卷,回收问卷175份,有效问卷160份,问卷有效率为91.4%。对于数据处理,主要是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的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二、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农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农户中男性有131人,占82%,女性为29人。从年龄上来看,41―60岁之间的占了71.2%。就社员的文化水平而言,初中水平的人数约为50.6%,小学文化及以下的约为23.1%,高中及以上仅占26.3%。就社员家庭年收入来看,农户家庭年收入在5万―10万元的比率最高,占了63.2%。

2.农户的家庭经营特征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被调者中收入来源最大的农产品主要是包心菜、西瓜、水蜜桃、葡萄、草莓,这5种经济作物所占总量的比重达到了约87%。被调研者中农产品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为0―25%的社员占到了将近一半,约为49%;其次是比重占家庭总收入25%―50%的为35%。可见,农户的农外收入占比较大。

3.合作社的组织机构与特征

从社员参加专业合作社的途径来看,大多数社员都是因为村委会动员而加入的,约占53.8%;其次为33.1%的政府动员;而社员主动找上门的占8.1%。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的发起者来看,被调者中参与的合作社组织发起者主要是村委会以及当地政府部门,这两者的比例占到总比重的绝大多数,约为83.2%。

4.农户的总体满意度

从调查所得结果来看,社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满意度的基本情况为:非常满意占4%,很满意为29%,一般占52%,不满意占15%。

(二)相关分析

如研究假设所述,本研究设了公变量F1(个体因子)、F2(收入因子)、F3(服务因子)、F4(政府因子)与因变量Y(总体满意度)。这里对它们作了相关性分析,以期得出公变量中哪一个因子对因变量Y的影响最显著。通过数据处理可见,F4(政府因子)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730;其次是F2(收入因子),为0.716;再次是F3(服务因子),为0.609。因为这3个因子的r值都处于0.3―0.8之间,表明F2、F3、F4这3个自变量与因变量Y(总体满意度)呈现中度相关,且相关系数的检验值P小于0.01,可认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

(三)回归分析

这里,我们将假设的9个变量转化为4个公因素变量,并且把这4个公因素变量作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由于受限于因变量的离散特征,关于个体(年龄、文化水))等决策主体对是否进行(参与)某些事项的选择(意愿)研究,理论界一般是用非线性的分析方法特别是运用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应用性分析(如McFadden & Train,2000;McFadden,2001)。而本研究在选取个体因子时已经排除了文化水平等要素,在分析中不考虑个体因子带来的影响,故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也是合理的。我们对回归模型进行了汇总(表1),并做了方差分析(表2)。由于F值为82.136,P值小于0.005,表明该模型是具有相应的统计意义的,也即四个自变量F1―F4 在该回归系数中是具有有统计意义的。

F4(政府因子):a=0.419,b=0.464,F4政府因素对Y满意度影响最大。政府因素所得出的P值小于0.001,非常显著,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对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越大,社员对发展合作社的相关政策越了解,社员的满意度就越高。

F2(收入因子):a=0.419,b=0.432,F2 收入因素与Y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F2对Y的影响仅次于政府因子,在同等条件下,随着收入因子满意度的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对合作社的总体满意度也会随之升高。

F3(服务因子):a=0.419,b=0.385,同理,自变量F3与因变量Y之间存在正相关,即随着收入因子满意度的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对合作社的总体满意度也会随之升高。

F1(个体因素):对社员的满意度影响相对较小,但其对社员的满意度影响也不能忽视。其个体因素的P值为0.237,表明他的显著性并不是很高,也就是说当个体因子有所提升时,其他条件不变,总体满意度被其影响的程度并不大。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农民合作社社员的满意度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如下。

1.政府因素。主要表现是合作社社员对政府政策的了解程度。当农户对政府政策了解越透彻,政府的支持力度越大,他们对合作社的满意度也就会相应的大幅提高。

2.收入因素。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否得到提高是决定收入因素的最重要指标,合作社帮助其社员提高产品售价的能力是对收入因素影响最大的因素。当然,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3.服务因素。为合作社社员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是最能体现服务因素的指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合作社应该能更多的去免费或者以较优惠的价格出售给社员相应的生产资料,突出抓生产、加工、储藏、技术指导等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4.个体因素。本研究仅采用了社员对专业合作社的了解程度一个指标,结果表明与最终的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另外,我们也对农户文化水平这一要素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三)相关建议

1.建议政府要更加注重相应政策的出台与宣传,让更多的农户了解到这些政策,以以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数量,提升现有社员对合作社的总体满意度。

2.合作社应该更多的去帮助那些收入低的社员,增加其来自农产品的收入。如合作社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合作社的原产地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从而不断增加社员的收入。

3.在服务方面,协调农技等部门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加社员的生产技术,让社员对生产更好的农产品更有信心。同时,合作社也应该尽可能帮助解决农产品后期的加工、储藏等,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 Peter Osterberg,Karin Hakelius,Jerker Nilsson.Members' Perception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Cooperatives:The Key

to Trust and Commitment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2007,(5).

[2] Thomas W.Gray,Charles A.Kraenzle.Member Participation 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Regression and Scale Analysis[D].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 Service,1998.

[3] 郭红东,楼栋,等.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9,(8).

[4] 孙亚范,余海鹏,社员认知、利益需求与农民合作的制度安排分析――基于江苏的调研数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思考:对策与建议

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形成特色产业带,促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市场地位,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组织载体。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江西省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3905家,比2010年底新增1502家,出资总额达217亿元,入社农户总数近15万户,带动非社员农户达155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江西省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多管齐下,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特色产业带或产业群形成的生力军。各地合作社围绕当地特色产业、优势产品,组织社员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有效促进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江西省已形成了以赣南脐橙为主的果业生产基地,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禽生产基地,以环鄱阳湖地区蟹、虾为主的水产品养殖基地,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以优质油茶和油菜为主的油料生产基地,无公害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以有机茶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苗木花卉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出现了大批柑桔村、茶叶村、辣椒村、红芽芋村等专业村甚至专业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同时,各地合作社通过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地连接起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社员在盈余分配、股金分红、二次返利等方面直接增加了收入。据了解,全省1/3以上农户纯收入来自农业产业化。

樟树市的药材、生猪、工业原料林、水果、蔬菜五大主导产业成为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江西省双金园艺场就是以园艺产品特别是水果为支柱产业,以提供专业生产服务为中心的樟树市百果园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综观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化程度低,二是规模小、牵引力小,三是凝聚力不强。对于这些起步阶段成长中的问题,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认真进行疏理与解决。

1 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1.1 成立和发展过程

江西省双金园艺场自建场以来,以不断发展果树种植为主,后承包到户,现有33个自然村队种植果树的土地为330hm2,职工群众都有自己的果园,少的几亩,多的几十亩。由于果农自主经营,果品销售价格相对较低,而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等)的价格年年上涨,导致果品纯收入低,果农积极性下降,果树多粗放管理。由于缺乏组织,在果品销售上果农间恶意竞争,各地商贩随意压价,当地中介人肆意抽成现象层出不穷,市场急待整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总场牵头组织成立了樟树市百果园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然而,合作社的发展是艰辛和曲折的,它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分散到结合的发展历程。

1.1.1自发组织,获利可观。在现代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网络发达,已覆盖各个村镇,这就使许多果农对国家政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果品的市场行情更加关注。2007年种植大户刘水生在目睹花生、柑桔被当地贩子低价收购时,组织几家种植大户,主动联系外地客商来收购,由于数量多、品质好,出售价格比当地贩子高出一倍。此事对当地果农触动很大。

1.1.2 政府帮扶,筹建合作社。2008年初,双金园艺场场党委得知此事后,建议果农们成立自己的果业合作社,并派出中层干部协助建立合作社。

1.1.3 合作社的成立。在场党委的关注和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樟树市百果园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11月8日正式成立。按照合作社章程,自发筹股,合作社社员63人共聚资69万元。资金将主要用于合作社社员果树肥料、农药的统一采购,果园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技术资料的统一发放,果品的统一联系对外销售和合作社的运行经费等。2009~2010年合作社经过2年的经营,已逐步走向成熟。

1.2 注册登记部门及时间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该社积极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于2009年7月取得营业执照。

1.3 成员人数和特点

以自愿参加为主,该社社员为63人,主要为江西省双金园艺场职工群众、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

2 合作社的运行情况

2.1 合作社组织构成

合作社设理事长1名,为法定代表人,实行理事长负责制,下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经理、财务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

2.2 合作社的产品、生产经营方式、收益分配方式

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以社员为核心,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目前合作社的产品主要是水果,采用“一分二统一按”的合作模式,即“分散经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按股分红”。 按照合作社的长远规划,逐步实行“五统”的合作模式,即“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统一按股分红”。

合作社的收益来源:社员的参股资金、每户果品销售资金的5%作为合作社经费。合作社的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年底按股分红。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民合作专业社 问题剖析 建议

一、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国家大力扶持和快速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决策。哈尔滨市位于产粮大省黑龙江省,农户众多。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国家都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和大力的倡导。在层层的政策传达下,研究哈尔滨市执行力度及运营情况都有重要研究意义。

二、哈尔滨市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

哈尔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多以经营种植果蔬、粮食为主。大部分合作社在管理方面,已经有了现代管理的思想,质检、销售、采购、会计等部门健全。在运营方面方面,非常注重产品的改良和创新。在资金良好的情况下,大部分合作社都会主动寻找技术支持。

在调查中,接受调查的农民中63%为男性,37%为女性,入社的农民年纪普遍成熟化,40-60岁之间的比例为69%。农民的学历普遍较高, 64%的农民拥有初中以上学历。可以看出家庭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下占调查总量的38.98%,由于子女花销及负债等原因,农民收入现状堪忧。

社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入呈两极化趋势,一种是作为合作社的核心成员,采取以实物抵押贷款或借款等方式投入大量资金,另一种是普通社员仅需缴纳会费即可入会。社员中 超过一半的社员从来不参与合作社的决策与管理。这种情况加剧了合作社运营机制不规范及经营风险的存在性。

根据调查统计,大约九成的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事宜具有一定的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被认知率还是较高的,这也侧面反映政府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是普及率较高位的。有61%的社员对所在合作社的现状不甚满意,据了解农民在加入合作社后不是十分了解合作社的基本情况,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

三、哈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建议与分析

1.宣传力度及深度还应加强

政府或相关合作社宣传力度和深度有待加强。一部分村民,根本不了解村里还存在合作社。问及合作社的相关事宜时,会让调查者介绍合作社的具体情况。在邻近某个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旁的蔬菜大棚了解情况时,蔬菜大棚的主人对此合作社毫不知情。还有缴纳一定金额入合作社者,有跟风的趋势,对所加入的合作社的主营业务不是很清楚。部分村民的漠不关心和相关部门的不够重视,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存在。在这局面的背后,是合作社缺乏与社民互动合作交流的结果。

2.注重表面文章

所调研的几家合作社,从表面风光的建筑至较大的占地规模,至少可以推测出合作社表面是风光无限、运营良好。某些合作社的相关负责人亦表示合作社正稳步向前发展。无论从政府还是媒体方面,合作社所获得的报道,合伙人或合作社的奖章亦很多。然而,从社民中得知,所入合作社早已有颓败的迹象,有的甚至已濒临或已经破产。这些合作社经营不善,表面辉煌宏伟,殊不知不稳的地基正裂开每一间房的墙皮,这种经营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3.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合作社凡涉及重要事项及重大决策,一般都按照出资比例进行管理。在一些重大事项需要决策面前,由于合作社政务的不公开等原因,社长具有专断的权力。然而,这样的做法,稍有疏忽,便满盘皆输。况且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公开民主。就成员大会而言,落实到实践方面,结果就大相径庭。大部分合作社不会召开成员大会,更不用提社员的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利。而且,合作社的人事任免问题,也只是几个主要出资者决定。这种低级的管理制度,是与其发展规模和所处阶段相决定的。

4.不透明的财务制度

很少有合作社能有完善的财务体系,这为广大成员了解其具体运营状况,无疑又增添一道屏障。即使具备较好的财务制度,公开不公开又成为了另一主要问题。在财务方面,有些合作社,不仅连合伙人都不知情,只是社长一人清楚。目前,合作社正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合作社刚处于回笼资金,盈亏相抵的状况。因此,日后一旦涉及到分红问题,必然会产生利益分歧。况且,这样的制度,往往会向家族企业垄断的势头发展。因此,解决利益纷争的首要问题必是要把财务透明化,摆到桌面上。

5.素质不高

不可置疑,以我国目前的形式,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者中,农民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农民,由于其所处的特定背景,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必然很低。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其自身接受教育的质量亦不容乐观。他们在决策方面,会受认识及思想上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正确客观地认识问题。同样,在管理合作社时,可能就会产生偏差,必会阻碍或者延缓合作社壮大脚步。在此情况下,另聘人员,协助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另聘人员,更涉及到信任的问题,此时,可以将外聘人员以一定的资金或物品形式入股。同时,管理者更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使合作社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6.实际获得的相关支持力度小

合作社要良好运营下去,除了要获得相关的政府支持外,还要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然而,据了解,真正能符合国家关于农民合作社的相关贷款的资金支持规定的,少之又少。合作社很难得到这方面的专业资金贷款。因而,目前,农村合作社的资金来源都一般是社员之前的私有财产。这也需要政府加大力度真正把政策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王天宇.我国农村合作社制度分析[M].宁波经济,2008.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范文第7篇

一、基本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甘南县逐步开展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依法规范工作,区分类别,分清轻重,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督工作。一是对已经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及有关合作经济组织要求,在内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依法规范和运作,建立和完善了以专业合作社、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对时机成熟、具备成立条件的,积极引导其尽快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在登记注册上给予优先办理,不收取任何费用;在税收上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给予优先扶持,有效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截止到2010年末,全县已登记的农民专业合社已发展到335个,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111个,占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3%;养殖业专业合作社206个 ,占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61%;农机专业合作社18个,占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8,572人。

二、具体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甘南县把领导机构和组织建设作为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的关键环节来抓,及时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委、县工商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单位为成员的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确定专人抓落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培训。甘南县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学习培训作为贯彻实施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开展了多层次的系统培训。培训人员865人。通过学习和培训,使参会人员深刻领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精神实质,切实增强了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和决心。

(三)强化宣传。甘南县把宣传教育工作始终贯穿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贯彻实施的全过程,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数量较少,发展规模不大,成员本身认识不高,还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所以带动能力还比较弱,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还很小,还没有形成很强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能力。

(二)不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管理还不够规范。目前还有一些以协会名义存在却没有注册登记的,其原因一是领办、创办人法律意识不强,认为登不登记无所谓,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不懂得怎样登记,到什么部门去登记,害怕收取注册费用,缴纳管理费和税收。

(三)制度不健全。已经登记的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还很简单,仍在沿袭家族式的管理方法,存在运行不规范问题。一是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与农民联系不密切,没有真正成为经济利益共同体。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联系不紧密,二次分配制度不健全。二是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完善的章程,有的有章程也流于形式,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在重大项目和活动中决策不民主,造成社员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关切度不高。

(四)资金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运行资金短缺。受自身发展限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融资比较困难,多数组织以成员个人名义贷款,不但利率高,而且额度小、期限短。同时,农民自愿投入身份股及股金股少,内部筹措资金困难,再加上地方政府对专业合作社资金扶持较少,这样促使合作社发展较缓慢。

(五)成员素质不高。尽管合作社成立了,但由于其成员大多数是农民,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农民的组织水平先天不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种恐惧心理,还怕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存在一种观望态度。

四、解决办法

(一)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一是县政府要在已经建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导机构的基础上,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明确任务责任;二是纳入政府工作日程。政府介入,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作用,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实行目标管理,签定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合作社、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坚持边发展边规范。

(三)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引带作用。一是要充分利用村级组织的的人才、资产、设施、资源等优势,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担负起领办,创办指导任务,成为农民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组织。要把发展农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同参与农业生产化经营结合起来,同打造和巩固主导产业结合起来,立足当地实际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实际需要,积极发展各类单品种专业服务组织以及专业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范文第8篇

七台河市三胜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宏伟镇辖区,距市区75公里,辖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人口2.5万人,辖区28个行政村,45个自然屯,境内有大泥鳅河、小泥鳅河、岚棒河、岚峰河、挠力河五条河流。主要经济作物白瓜、芸豆、红小豆,该区域多坡岗地,土壤疏松肥沃,土壤PH值在5.5-6.8之间,气候温和,水热资源条件好,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十分有利于物质积累,小杂粮(谷子)成熟度好,具有适宜发展小杂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依托地缘优势的同时,该社07年组建,08年工商局登记注册。合作社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现今以建库房1800平方米,办公室160平方米,晒场7000平方米,购置运输、清选、加工、检验等设备俱全,总投资490万元。该社对下联系广大成员,对上联系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活动,特别是在小杂粮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咨询、培训、指导,信息服务,市场网络建设以及小杂粮等产品收购销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入社农民25家,集中流转土地32户,耕种土地面积4200亩。生产的“三胜园”牌系列杂粮,于2011年通过了省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为“中国有机转换产品”,主要有小米、大黄米、玉米馇、绿豆、芸豆等10个品种。该产品经合作社成员在指定地块种植,施用有机肥,经东北农大、省农科院专家指导,科学种植,人工除草,再精加工、细磨制、严格检验而成。保持原生态,采取精品礼品盒式真空成型包装。201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星级示范社”、2011年被授予“七台河市重点龙头企业”、 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该社在市、区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朝着繁荣的方向蓬勃发展。

二、管理情况:

1.民主程序在具体操作上,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并聘用专职会计。理事会享有决策权,负责合作社的重大决策;监事会享有监督权,监督合作社的各项工作是否符合理事会决议;专职会计享有执行经营核算权,管理合作社的各项日常事务及财务,是决策的执行者。合作社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决定,理事会、监事会由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会计及其它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

2、取得的效果

合作社着力做好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农产品生产及产后的农副产品销售工作。

一是在生产发展上是农民的好帮手。合作社每年都要不同程度举办几期科技培训,让社员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还要及时请农业专家及农业技术人员为他们解答。合作社根据社员的需求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保证了质量。社员从生产到销售,都有人来问有人来管。合作社形成了一个整体,自然就有了抗御风险的能力。

二是努力提高社员收入。参加了合作社的社员,收入大幅增加,合作社社员不仅在技术上、信息上能及时进行沟通,而且还能得到低价高质的生产资料供应,社员的农产品不仅能卖个好价钱,得到好收益,而且入股的社员还能分红,提高了农民入社积极性的同时,为生活宽裕提供了保证。

三、分配情况

合作社对于盈余的分配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按章程规定,提取公益金、公积金和风险金。二是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帐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分配。

四、合作社存在问题

1、规模不够大。主要反映在入社农户少、入股资金少、融资难,因而制约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

2、政府扶持、部门支持形成的合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七年来,各级政府做了很多的推动工作,一些相关部门只是传达上级精神,但真正形成的合力仍然不够,多数工作只停留在会议上,可执行性、操作性不强,没有具体的详细的操作性举措,使合作社仍然还在观望等待和依靠。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性合作社扶持政策,对于有产品、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合作社政府应给予重点扶持。

五、下步工作打算

1、以典型为带动,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帮助专业合作社制定生产发展规划,把特色农业和名优农产品做大做强,发挥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载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