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范文第1篇

一、营造氛围,让家庭教育工作深植社会,影响家庭

我们深知,妇联作为群团组织,既无职,又无权,但妇联具有做群众工作的天然基础和独特优势。工作中,我们注重“借势”、注重“整合”,便形成了一股巨大力量。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必须首先营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已形成妇联牵头、协调,教育、民政、卫生等职能部门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和关工委等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我们建立了市、镇、村(社区)三级家庭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家庭教育工作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目前,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已形成以妇联干部和教育行政人员为主的家庭教育管理者队伍;以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为主的理论研究队伍;以教师、医务人员、优秀家长、老干部等社会热心人士为主的教学队伍;以新闻工作者为主的宣传队伍。我们依靠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举办各种培训班46期,受教育者达20000余人,使这些家庭教育骨干成为“播种机”,将家庭教育知识的火种传遍和龙大地。在此基础上,我们选好角度,明确定位,抓好载体,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把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工作重心,明确工作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工作。

二、强化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学校阵地作用

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家长学校主阵地建设,积极创建全市幼儿园、中小学、镇村及社区家长学校。

积极组建家教组织网络。1991年,市妇联组建成立了和龙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和龙市五中、六中两个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试点工作。2000年,市妇联把城市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学校,全面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确定以中学家长学校为基地,配合学校文化建设,以爱子工程为切入点,广泛建立了和龙市家长学校,积极组建家庭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成立了全市67个家长学校,并下发了家庭教育有关文件,使之明确了各单位的责任分工,规范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

自2000年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和龙市家庭教育工作深受家长的喜爱。2001年我们又和社区联合,成立了旨在为家庭排忧解难、培育健康家庭基地的社区家长学校,并积极引进香港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在3个社区举办了“温馨家庭乐融融”和“如何启发孩子智能”等讲座,开展了暑期“我爱我家”、智力竞赛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三、积极探索,不断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充实家庭教育工作的内容,才能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为配合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我们以家庭为阵地,开展了家庭文明建设。光明街妇联以“妇女喜欢不喜欢、家庭需要不需要、群众欢迎不欢迎”为出发点,在全区重点开展了“美德在我家”活动,开展“五方面知识”进家庭活动,即:文明道德、法律法规、优生优育和卫生保健、环保和婚姻家庭知识进家庭等系列活动,使600多人受到教育,在整个社区形成了一种热爱社区、热爱生活、自觉抵制的良好风尚,提高了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文明水准。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对家校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中小学家校合模式作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吸取传统模式中的合理成分并与现代模式进行整合,试图探索一种通过制度及组织保障,专家协助,教师与家长联手,技术支持的家校合作新模式,实现传统与现代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的整合与创新。

我国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始重视家校合作问题,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对家校合作的模式不断进行改革,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随着现代家庭一系列新特征的出现、新课改的开展以及中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家校合作的传统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家校沟通实效低。现状是形式多,实效低。主要形式有家长会、家校互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通讯联系(书面联系、电话联系、捎口信、网上交流平台)等。家校合作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如家长会每学期1至2次,依旧是教师的“独角戏”,互动少,反馈少,教师为之费尽心思仍无法面面俱到,家长耐心听完少有收获;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对全班学生来说,被家访对象是很少的,对学生问题的解决是不全面、不灵活的;而校访,有的学校为了应付家长“检查”而事先准备,使校访流于形式,家长无法真正了解学校,有的则未为家长校访提供接待的时间、场所和人员的安排,容易挫伤家长积极性;很多小学建立了家长委员会,但活动的次数不多,制度未得以贯彻,实际影响不大,家长委员会还未发挥应有作用;家长学校多开在起始年级,开办时间也不固定,没有很好地坚持,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些零碎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的体系,也难将其迁移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

2.家校合作连贯性差。现状表现为阶段性强,连贯性差。纵向来看,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家校合作活动应该是一贯的,要制订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家校合作计划,家校合作的方向、原则、理念要长期保持一致,目标和内容要有发展性。许多学校的家校活动在时间上时断时续,在内容上缺乏承接性,如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进行,如学期初、段考后、期末等,其他时间则基本没有活动甚至联系。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只停留在信息交流层面,未达到深层合作,利用自身资源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3.教师、家长沟通效果欠佳。现状是有教师与家长多种途径的沟通但效果欠佳。很多班主任都认为在家校合作中,最重要的是相互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但往往较难实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沟通上,缺少充分的家庭教育知识和与各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以致交流效果欠佳。另外,主客观的原因使得家长老师间难以形成稳定、密切和长期的联系,一般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发觉学生出问题了才会找对方。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家校合作模式思考

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在实际运用有它积极的作用,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所以,如何在保留传统方式中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整合新条件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家校合作的新模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六个方面考虑。

1.健全家校合作的制度体系。以家长委员会为主线,以线带面,在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上,把全体家长都纳入到学校管理的体系中。加强和保障家长委员会的自主权,保障他们的权利。在学校一级,有必要成立吸收包括家长代表在内所组成的学校委员会,以此作为学校最高权利机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家长代表委员在学校委员会占有相当比例。

2.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服务机构。目前要使家校合作相关组织机构进入良性的运行轨道,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服务机构是组织保障。为确保家校合作的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学校要建立由校长牵头、教导处、政教处或德育处、科研室及部分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家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依靠德育工作网络,推进家校合作常规工作的组织实施。服务机构要创设各种条件促进家校合作,如在校内给家长提供一个与教师见面和合作的场所,备有介绍学校各部门动态的小册子、近期活动的公告、师生的优秀作品和其他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等。同时还应承担起家长培训教育工作,编写系列家长学校教材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讲授,让家长从总体上把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并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3.利用技术支持完善沟通平台的建设。主要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应用于家校互动。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互动搭起了新的沟通桥梁,解决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各学校相继出现在线座谈、网上家长学校、家教论坛、“家校通”等互动方式,这些网络和信息平台在现实中发挥了它们不可替代的优势,使老师、家长和学生感受到了实质上的变化,收到了颇多良好的反映,但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自然有其不足之处。在家校合作的应用中,就需要扬长避短。利用现代技术的支持,网络、手机、电话、传真等现代化通讯方式确实让家校沟通变得及时快捷;但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如家长会、家访、家长接待日等活动能建立起教师和家长之间一般性的交流互动系统,这些是网络等无法代替的。因此,应将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等与传统的交流方式结合,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进一步提升家校合作的质量。

4.教师与家长联手。从教师方面而言,应该具有服务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培训好学习,不断提高水平。学校开展家校工作的目的是吸收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逐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水平,进而促进每个孩子的茁壮成长。教师的工作就是全心全意为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服务的,绝大多数教师同时也是孩子的父母,因此,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应换个角度去思考,体谅作为父母的一片苦心,尽量化解家长的抱怨与疑惑。台湾的学校为提高教师这方面的素质,一般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读书会、经验交流、参观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家校合作各方面的培训,很值得借鉴。从家长方面而言,家长应该改变对教师的不正确看法,不再视教师为权威,而要在尊重理解教师的前提下,敢于向权威挑战,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积极主动与教师交流,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问题要有宽容之心。要积极与教师联系,交换意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活动,志愿提供帮助与支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设计、教育理念的认知水平,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帮助学校推进教育方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转变家访观念,创新家长会形式。南宁市中小学家访的“五个转变”,值得探讨。即从“班主任单线管理”转向“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从“指责说教的批评教育”转向“以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从“事后告状的被动家访”转向“加强沟通,主动联系”,从“电话咨询单一形式”转向“网上点击双向交流”,从“无计划的随机走访”转向“制度化的定期访问”。这样的家访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减少了一些家长和学生的排斥感,增加了理解和支持。亲访与网访相结合的形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改善了师生关系,并且在家访中发现学生和家庭的实际困难,群策群力解决其问题,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家长会可以有多种形式,如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示式、专家报告式、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恰当方式。家长会后还有家长会单独找老师了解情况,但时间有限,老师可以规定一个接待家长的时间,让家长了解得更多,或根据学生不同情况举行小型家长会,如学生干部家长会、学习困难学生家长会、进步趋势明显学生家长会、纪律较差的学生家长会等等多种形式的家长会。

家校合作需要不断的理论研究,需要实证研究,更需要实践后的反思与改进,关键还是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学校、家长共同投入,携手学生一起形成“校—生—家”的统一合作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伟娟.关于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美]Mary Lou Fuller&Glenn Olsen,谭军华.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蓝鹤.广西“家校通”应用取得良好效果[J].广西教育,2004,(12):4.

[4]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19:26-32.

[5]全.苏州市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江苏:苏州大学,2006.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范文第3篇

家长学校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家长会往往只是单纯地向家长汇报学生成绩,然后提一些学习和管理上的要求,等各科教师轮流说完,家长会也就画上了句号。这样的家长会缺乏互动、没有交流,效果可想而知。随着新一代家长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数增多,家长们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了。面对当今社会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家长培训应建立怎样的组织机构、确定怎样的培训目标、采用怎样的培训方式?如何根据时代变化与新的社会背景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近两年一直行走在探索、思考、实践之路上。

2013年7月,江阴市承担了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下的子课题——“践行《弟子规》,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其目的在于依托国学文化中的《弟子规》,通过践行自觉德育的实践研究,能让孩子们在《弟子规》的滋养中,涵养少年儿童的善心、仁爱之心,培养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养成举止文雅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孩子们良好的品德,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弟子规》不仅适用于孩子学习,而且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指南。做父母的读懂了《弟子规》,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为此,在课题研究启动后,长山中心小学按预定计划依托家长学校全面开展了让家长学习《弟子规》的培训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取得了较好社会反响。

一、家长学校组织机构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

1.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在2012年11月成立的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长山中心小学结合教育局家长学校建设标准,成立了班级、校级二级“家长委员会”和“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先后修订完善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学校优秀家长评选标准》《社区、家长联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2.《弟子规》培训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的建立与相关制度的完善,为“弟子规”家长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依托家长委员会,成立了由校长陆建华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课题启动之初,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3次会议,就培训的目的、内容、师资、教材、课程安排、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方案。

二、家长学校培训目标是确定培训内容的依据

1.家长学校的培训目标

为体现家长学校课程的系列性、深入性、科学性,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参照德育科下发的《小学家长培训课程》,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制定了江阴市长山小学各年级段家长的课程总体目标,具体参见表1。

2.《弟子规》的培训内容

依据家长学校培训总体目标,针对本次《弟子规》培训,长山中心小学确定了“全面培训、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进行普遍培训的同时,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又各有侧重。表2是培训重点一览。

三、家长学校培训形式是取得培训效果的手段

1.家长学校的培训形式

家长学校采用何种培训形式决定了能取得什么样的培训效果,长山中心小学推荐使用多种形式,如,专题讲座、集中培训、交流研讨会、邀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学校活动、问卷调查、利用校园网站建立家校交流互动平台等。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进行选取,可选择一种或多种。

2.《弟子规》的培训形式

(1)集中培训与小组交流相结合。对全校1128位学生家长的分批集中培训于2013年8月开始,分2期,每个年级为1批,前后持续1个月,于12月全部培训结束。

首期培训以讲座的形式展开.由我主讲《学<弟子规>做智慧父母》。讲座的主要内容为:介绍《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并以第一部分一入则孝为例讲解指导;对当下很多人德行之弱的原因进行剖析;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如何督促孩子践行《弟子规》及如何使用好《弟子规家校联络簿》;如何配合学校一起开展《弟子规》进学校等相关活动。

虽然每次讲座的主题相同,但主讲都会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近期热点事件进行调整,并及时更新充实课件。精彩的讲座,能让与会家长在寂静的夜晚、在美妙的音乐和令人震撼的画面或发人深省的故事案例中体会“弟子规”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集中培训结束后,家长按班级分享听后感悟,并由班主任下发学习心得作业纸,让家长会后撰写。这样,可使家长在短时间内更新理念,获得长期受益甚至受益终生的启示、知识和方法。随后的时间,学校还通过每周五下发一次的《弟子规家校联络簿》来督促家长平时的自学和修炼。

(2)沙龙研讨与大会分享相结合。根据心理学,人们往往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的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本学期开始的第二期培训中,长山中心小学将讲座方式改为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沙龙研讨等方式。主讲人员从基层推荐,各年级根据平时了解择优推荐4~5名家长参与本年级家委会研讨交流,主题为《弟子规伴成长》,这是继上学期孩子、家长共同学习传统文化后的成长交流会;然后各年级再择优推荐2名家长参加校级沙龙,受邀对象为校级家委会成员和全体行政管理人员;最后再择优5位家长参与全校学生家长会,并在家长会上主讲,家长会后撰写心得感言。

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借助家长培训家长,这种方式更为家长所接受。同时也想通过这种自我教育受训的方式来锻炼产生一支有素质、有能力的家长讲师团,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说首期培训是“听话”,那么第二期培训就是“对话”。不管是“听话”还是“对话”,我们更关注的是彼此的成长。通过教师、家长等不同方式的培训和修炼,很多家长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有了明显进步。

在《弟子规》培训中,长山中心小学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和传播手段,在首期培训中,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孩子们的进步、活动的信息学校及时通过校讯通与家长分享,通过学校网站、家校信箱建立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学校还建立了微信群,家长教师在群里共同学习弟子规,交流孩子的教育经验,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

四、《弟子规》培训效果良好

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的弟子规培训,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同,不仅知道了培养孩子的品行修养的重要性,也逐渐知道了如何给孩子以更好的引领。家长经常与教师一起分享孩子的进步、自身的感受。

六年级家长姚泽军:为人父母,教育孩子不能仅凭一份感情,而是要做一名“学习型家长”,掌握更多的专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成为孩子的“终身教师”。

二年级家长申凯:非常感谢学校能把《弟子规》带入课堂,《弟子规》能促进孩子思想道德上的规范,对我们家长来说非常有帮助,希望教师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对孩子们严格要求,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二年级家长马福强:家长要从各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努力做到言行一致,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和性格。

四年级卜伶俐家长:通过前段时间学习《弟子规》,我的孩子每天在家能孝敬长辈,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比以前好了,我作为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让我又惊又喜!同时更感谢学校的教育。

五年级陆铭飞家长:孩子的生活态度和品质与家长平时的言传身教有着极大的关系!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家长也应反思自身,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的品质也有待提高。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范文第4篇

家教培训先进事迹材料

    近几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单亲及留守家庭的不断增多,学生问题、家庭问题日益凸现,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据调查,我市特殊家庭的比例增大,外来务工(包括到县城打工)子女约为15%,这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或畸形或缺失,成为问题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其他正常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存在不少误区:有的家长教育意识淡漠,对学生实行放羊式管理;有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严重不当,溺爱型、简单暴力型大量存在。鉴于此,我们通过对家长进行形式多样的家教培训,为家长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达到了“家校合力,同心育人”的目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灵活培训方式,提升家长家教素养

以学校为主体实施的家长培训活动,是针对我校当前家庭教育因素已经影响到学校管理的现状而展开的,目的是强化家庭教育功能,缓解学校教育压力,推动学校健康发展。培训前,我们从家长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调查和座谈,全面了解归纳给学校教育带来负冲击的家教误区;为克服形式主义,突出实效,我们对过去的家校沟通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围绕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充分征求教师、家长的意见,确定了“切合学校实际,服从家长需求,点面结合,分层实施”的培训策略。

1、专题讲座培训。主要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家教问题、学校需要家长配合的家教要求等进行全员集中培训。年内我校共举办两次,3月份在阶梯教室分年级举办“成功家教”的专题报告会,11月份利用家长会在教室统一学习著名专家卢勤《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教讲座内容。这两次集中培训,都与学校的自主重点工作“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对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方法,对出现的过程性问题进行了反馈矫正。

2、情景互动培训。学校开展的许多德育实践活动都邀请部分家长参加,这也是对家长进行培训的有力时机。在德育主题教育—“感恩伴我行”主题班会中,我们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活动,当学生对平日关心自己却视若无睹的家长大声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学生与家长的距离拉近了,我们对家长的培训目的也就达到了。像“星级学生”表彰会、读书节展演会等活动,我们力所能及的让家长参与,并留出与学校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空间。

3、问题矫正培训。主要是对家教存在误区和问题学生开展的有针对性培训。对家教存在误区的家长,由教师或级部、学校分类进行矫正式培训;对问题学生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学校、家长与学生“三位一体面对面培训”。以前,我校学生上网吧现象严重,有的家长不以为然,有的家长无计可施,为此,学校专题召开网瘾学生家长培训会,通过座谈,观看录像,帮助家长寻求解决办法,共同戒除网瘾。##

4、跟踪帮带培训。主要对家教问题较多的特殊家庭进行的培训。由于我校学生分散,以前开展的“百师访千家”活动效果不佳,今年我们重新调整思路,提出教师对帮教学生进行家访的同时,对家长开展帮带式培训,即将班级的问题学生责任到领导和教师,制定帮教方案,每周联系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利用节假日、双休日不定期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根据家教情况修正帮教方案。同时,学年结束后,各年级帮教教师对其帮教对象进行全面总结,新学年将帮教对象的帮教记录、档案以及帮教总结及时移交到新升年级帮教教师手中,并当面做好交接。避免了过去管理中的脱节、断层现象。从成效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家教环境得到优化,部分家庭的转化效果仍不明显,但即使有点滴进步,我们也从内心感到高兴。

5、自学拓展培训。我们在召开家长会、发放一封信、家校联系卡的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主办《家教指南》系列丛书,创刊《家教导航报》,每月一期,按时发放到每位家长手中;开辟校园家教平台、设立家长培训教室、提供名人家教热线,为广大家长自主学习拓宽了渠道。

二、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辐射带动作用,联通家校纽带

早在2006年,我区各学校分别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几年来,在家校沟通和参与学校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做法是:由各年级学生、教师从家长代表中推举产生家长委员会委员,辖区每个自然村至少一位。主要担当“五员”角色:一是教育政策宣传员。学校每月将实施的重要政策、开展的重大活动及学校的发展情况等,以会议、明白纸等形式向委员通报,并通过委员现身说教的形式,提高宣传效果。二是行风建设监督员。向各位委员统一印发了《城区办所属学校行风建设公开承诺书》,公开了承诺事项和监督电话,强化帮查监督。三是学生校外情况信息员。每月以电话、书信等形式,将社区环境、学生的家庭情况、校外表现及思想动向反馈给学校,以便有针对性地强化教育。四是家教方法宣讲员。每学期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宣讲家教知识,以委员的模范作用影响其他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五是学校管理众议员。代表家长参加学校的有关会议,对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当好参谋,进行监督。

为最大化地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建立了四项制度:一是每月碰头会制度,交流双方信息,反映家长诉求,确定改进目标和措施。二是领导班子“包片”制度。公开了各学校领导班子的联系电话;根据学生居所,初中以级部为单位、小学以学校为单位,为每一位领导干部划片落实了“包联”委员,分管领导采取电话、走访、座谈等形式,每月向片内的各位委员了解学生及家长的有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三是开放日制度。邀请家长委员定期参观考察教学现场,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教学计划、课程管理、教学过程及结果,协助、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家长活动等,以增进委员对学校工作的了解。

三、精细管理,创优服务,凝聚家校合力

1、温馨《告知书》,开通家校沟通的便捷通道。每学期,我们都会给家长发放充满着温馨与体贴的《告知书》:每学期,至少下发两份有关规范办学行为的告知书,公开师德监督电话,让家长充分了解和支持学校管理。为有效控制学生课业负担,我们印发《家长问卷调查表》和《学生问卷调查表》的同时,公布学校的监督电话。09年寒假,学校精心设计了家长贺年卡,随同《致家长一封信》和《家教导航·寒假版》一同邮寄给家长,既有老师温馨的评价,又有对寒假生活的指导,成为学生度过假期的指南。

2、特色家长会,让家校交流扎实高效。为克服把家长会开成形式会、告状会和批判会的弊端,我们明确了家长会的八字目标:创新、高效、亲情、互动。为此,每次开会前夕,政教处都组织班主任进行会前培训,研讨家长会的形式,制定会议流程,对创新并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动及时推广。班主任召集班教导会成员统一备课,制作家长会课件,列出发言提纲。从举办的过程来看,特色明显:有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加的“座谈式”家长会;有进行家教讲座的“辅导式”家长会;有召开问题学生与家长的“谈心式”家长会等等,家长会追求专题化或主题化,力求达到实效、高效。

     3、“教育热线”,实现家校沟通零距离。一是“干部热线电话”。校长和分管教学的领导干部的联系方式,用《家长一封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家长对学校管理有疑难的问题可以及时反映和交流。二是“班主任热线电话”。便捷的沟通方式不仅缩短了家长与班主任的距离,而且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提高了教育效果。三是“网上热线”。在学校校园网上开通“家教直通车”专栏,家长有问题可以和教师进行网上交流,学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家长反馈的意见进行汇总,提交有关部门进行解决处理。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人的成长过程中,教育的作用非常大,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教育,不仅会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结构的构建,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身体素质的养成也会产生直接影响,为了能够为中学生创建一个和谐、优质的成长学习环境,整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资源,构建“三位一体”合作模式,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模型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展开的合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是以学生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由家长和老师共同协作,完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向教育目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进行合作能够收获一个多方面的成果。通过两者之间的合作,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及时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会有所帮助,家长通过参与到一些学校的教育中,能够了解到学校中的一些学习进度以及教育发展方向,这样家长能够通过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辅导,家长通过参加家长协会,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使得学生不仅具有高水平的学习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开展的合作

因为社会教育的类型有很多种,所以学校教育在与社会教育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的社区教育之间的合作,社区作为一个中间的平台,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桥梁,为整个三位一体教育合作体系提供了一个基础作用。其次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的校外教育之间的合作。通过两者之间进行合作,能够将一些校外的教学资源引入到校内教学中,实现校内教学的多样性。最后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的大传媒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技术,通过传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

3.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携手的合作

第一,两者之间通过合作能够将教育功能进行结合,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多层次的发展。第二,两者之间通过合作能够将教育资源进行结合。一些社会中的教育机构针对学生和家长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了解,还能够提高家长的素质。家庭和学生通过一起参与体验活动,不仅能够构建一个和谐家庭,还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第三,将教育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一些社会教育机构中开展的家庭式教育活动,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家长能够借鉴社会教育中的活动来开展家庭教育,进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教学效率。

二、“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1.学校为本的“三结合”教育模式

这里所指的以学校为本的三结合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中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在整个教育中起到一个领导组织的作用,这种合作的形式是根据学校本身的特点进行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家长实际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家长不在是家庭教育中的主导者,家长也能够通过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和平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使得家长在学校教育中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发挥一定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联谊会,校长公开热线等等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在学校中还可以作为教学监督者,在学校的课程开发以及教学评估中能够提供一些重要建议,学校也应该鼓励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向学校反映一些基本意见,学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家长监察代表,督促学校按照正常的轨迹运行。

第二方面是学校对家庭教育做以指导。学校应该对家庭教育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不能够将一些教育知识准确全面的教给学生。学校可以针对家长的综合素质设置相应的家长课程,将一些家庭教育知识传授给家长,并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指导,进而形成一个双向的教育模式。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研讨会,将家长聚集在一起,针对家庭教育进行研究和交流,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具有先进的家庭教育模式的教育学家在学校中做讲座,帮助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使得家长在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一个较好的理解,在调动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家庭教育的教学效果。

第三方面是学校教育社会化。学校应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在社会中进行分享,与一些文明社区携手,创建一个良好的社区教学环境。学校老师能够主动走入到社区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将自己的知识都传授出去,提高社区的教育水平。学校还可以与公安部分进行联合合作,邀请一些优秀的公安干部担任学生的法律班主任,在学校中给学生开展法律知识与行为知识的教学。学校应该充分的将一些校外的教育资源进行引入,丰富学校的教育类型,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社会性的实践与公益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度。利用媒体开展素质教育,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能够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屏蔽,不受到影响。

2.家庭为本的“三结合”教育模式

这种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指应该将家庭教育所具有的基础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基础保障。家庭教育主要从下面这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个方面是家庭学业辅导。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帮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是一个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的部分。家长通过家庭教育,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知道学生对那些知识掌握的不好,进而能够针对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辅导。现代社会中很多的家庭因为家长事业比较忙,会选择一些家庭教师来辅导学生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于一些学习成绩弱的学生能够借助这个机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对于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借助家庭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激发潜力。家庭教育也有弊端,因为家长掌握知识陈旧,会在辅导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入误区,学生因为各种补习班,减少了对多方面知识的了解。

第二个方面是家长联合会。这是学生家长们自主组成的一个具有社会性质的组织,通过将家长的力量进行联合,能够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进而能够形成一个教育工作模式。家长在家长联合会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一些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还能够在这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家长在家长家长联合中能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家庭培训技能。家长联合会还对学校教育具有监督和问责的权利,有效的监督学校。家长联合会还可以利用一些社会资源,对学生按照安全和亲子教育,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为本的“三结合”教育模式

社会为本的“三结合”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主要依托社会平台和社会资源开展的三结合教育。主要包括:

1.社区为本的教育模式

包括:成立未成年人教育协调组织,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网络,组织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层面的发掘社区内的各类人力资源,动员、整合这些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未成年人教育队伍体系。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通过合并、回收、吸纳、置换、建设等多种方式搭建和利用社^教育阵地网络。积极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培育家长的现代育才理念和教子方法。积极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陶冶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操。坚持“堵疏”结合,优化互联网网络环境,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自觉践行网络文明公约,正确使用互联网。

2.社会化家庭教育指导

包括三种形式的社会化家庭教育指导:社区对作为本社区居民的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指导;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对作为本单位职工的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指导;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对广大家长进行指导。家庭教育社会化工作格局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配合与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载体。它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人际氛围,弥补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中的不足,有助于家庭、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成员素质的整体提高。

3.校外活动教育为本的教育模式

成立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校外教育活动,整合各类校外场所资源,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就校外活动场所本身而言,制定为未成年人开展活动提供便利的方案,采取流动少年宫、科普大篷车、巡回展览等方式,主动走进学校、社区,积极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娱乐活动以及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

四、结语

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但是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以教育的视角,分析三者的关系与区别,并加以合理利用,这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整合一切合理整合的力量,为中国教育服务,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们的责任,也是家长与社会各界共同承担的责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腾飞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任园园.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位一体”模式推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5:19-21.

[2]马萍.“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03:47-49.

[3]孙茂安.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16+19.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范文第6篇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日益滋生,金钱唯上、物欲横流的意识严重的侵蚀着人们的心灵。昔日宁静、纯洁的学校教育阵地和校园文化生活空间也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影响。加之独生子女增多,学生生活上的优越感增强,受家庭溺爱、社会关爱等诸多因素诱导,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引发了许多有识之士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改进教育手段,形成教育合力,尤其对于促进小学生身心能全面、健康、积极、向上的良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和掌握儿童的心理卫生常识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这是能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下面,结合自己在新课改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谈谈本人尚不成熟的部分体会和做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积极乐观面对现实

小学生的心理远比成人敏感、脆弱得多。教师的言行、情绪、性格的轻微变化,有时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挫伤学生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寡言、孤僻自闭的做法,都是不理智的,教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必须表现出健康、阳光、稳定、成熟、冷静、平和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愠不怒、不亢不卑、不威不欺、宽严适度的,积极态度永远多于消极态度。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均衡,一碗水端平,不凭自己的好恶,偏袒、鄙视、冷漠学生。处事要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偏执一隅,对学生应一视同仁,注重自我心理的不断完善。能正确对待挫折、积极乐观、自重自爱、自信自制、尊重他人、爱护学生、言行一致、务真求实,敢于直面生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这块主阵地和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外,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的耳濡目染和正面引导,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便于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自省、自我调解的能力。

1、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访问、调查、听讲座、开座谈会、演讲、主题活动、小组参与、个体参与、体验生活等多种方式。可组织学生到革命历史博物馆、社区服务部、敬老院、英雄连队、文明交通督查岗等单位去学习。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工作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不畏缩的良好性格,从而影响其面对挫败时的心理疏导,保持健康心态,增强在困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

2、加强家校联系,积极开辟和拓宽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及时收集和反馈学生日常行为中存在及发生的新问题。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成长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3、学校教育除教材之外,还要汲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优势,采取听、说、讲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收获中感悟,在感悟中认知,在认知中理解,在理解中成长。

三、加强帮扶疏导,关注特殊群体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上升。由于严重缺失父母关爱,家庭教育又不到位。所以他们的逆反心理强,对抗情绪高,行为怪癖,言语粗俗。这就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带好这个特殊群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1、用爱引领,培养良好习惯。

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日臻完善,人格非富多彩,个性充分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只要善于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模式,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我们必须重视多元化的班级管理理念,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发展途径,把教师的爱与他们的幸福、尊严、人生观联系起来,通过设计多种活动,培养他们重建人生的意义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文明、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完善充实全面的人性。

2、尊重人性,教给生存方法。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愈来愈成为全社会普遍推崇的时代风尚与积极倡导的自觉行为。

为此,我们必须尊重留守儿童,从人性发展上真正理解和关注他们,教给他们生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生存的技能与态度。

第一,学会生存。通过挫折教育等途径,让他们在逆境中不断获得生存技能,培养他们的个性和竞争意识。

第二,学会关心。就是要学会关心个人、他人、群体、全人类;关心社会、经济、生态、全球生存环境;关心真理、知识、学习等生存技能及其人道取向。能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学会学习。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尊重知识,牢固地确立知识价值观;其次要引导其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独立获取、掌握、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第四,学会创新。教给他们要学会发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挖掘出隐藏在自身的潜能,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个性。

第五,学会合作。就是在合作过程中,要学会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在人际沟通与交往中,要学会,相互谅解;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协作互助,精诚团结。

第六,学会负责。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需求的个人决定时,相互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集体

班集体作为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在各级各类工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更加人性化的管理,为之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达到我们所期盼的结果。

1、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本质要求。

构建和谐班集体,包含着促进师生间的和谐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等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不光有利于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目标健康发展,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有利于促进班集体的和谐稳定。

2、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必要前提。

(1)是个性化发展原则。班集体的每项工作与活动安排,都要按学生的特性潜质发挥及其长远的发展来考虑,不能仅仅从班集体功利性目标出发。

(2)是引导性管理原则。班集体中的所有成员,都要平等、友好,互相建议,互相协调,共同努力完成班集体制订的各项奋斗目标,在此过程中再谋求各自的个性化发展。

(3)是学生与班集体共同成长原则。班集体的发展不能脱离学生个人的发展,要在个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人为本管理的班集体。

(4)是环境创设原则。就是要创设一个能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间接地引导他们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学会自我管理。

五、创设适宜的育人环境,注重良好的育人方式

1、要创设优美、和谐的物质环境。

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翱翔;给学生一张白纸,让他们描绘七彩人生;给学生一块材料,让他们自行创造;给学生创设一个属于他们的空间,让其天性得以最大限度的超水平发挥。例如,教室、文化走廊作为学生主要学习生活的活动场所,我们应力争使其保持和谐优美,温馨舒适。所摆放的学具、玩具应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有益身心健康,所布置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具有诱发小学生多种活动的功能。这对于唤起小学生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生活情趣与创造能力,无疑起到了引导、带动、促进和激励作用。

2、要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述了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若没有“情感”这片“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也就无从撒落和“播种”。

(一)、建立平等、民主、宽容、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的心灵沟通。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再是教育的主宰者,不再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思想观念,以亲和、平等、友善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坦诚面对学生,缩短师生间的“心距”,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这样做,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结,消除师生间的鸿沟。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保护,情感得到了理解,理念得到了认同,行为得到了支持,他们的创造能量就会尽情释放出来,就会充分地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一名出色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用真诚换真心,学生才会自觉地和你交朋友,你才会及时了解、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才会真正成为一名辅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成长的文明使者。

(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考核与评价机制。

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在小学生中开展各种积极而有意义的活动。例如,组织书画、歌舞类活动,可对学生进行增强自信、美化心灵的训练;开展各种智力竞赛,可对学生进行心理的稳定性和抗压性训练;通过各类体育活动,可对学生进行承受挫折、克服自卑心理的训练;让学生自己设计各科作业,可对其进行创造能力的训练。

同时,学校还可根据校情、班情、教情、学情等因素,建立适合考查各级各类学生的成长档案,逐步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考核机制。

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推进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方式。坎贝尔曾指出,个人成就=能力×激励。一个有着较强能力的人,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激励,其能力的发挥程度就很低,因而也难以实现成就。要认清个体间的差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多种激励方案,实行个性化的激励措施。其次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它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表明,学生越乐意留在集体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越强烈,集体对他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各项工作就能顺利地实施。再次是实施科学的考核评估。要坚持公开透明和及时反馈的原则,把指标法和相互比较法结合起来,采取多种考核评估方式:一是教师对学生考核;二是小组评估;三是相互评估;四是自我评价;五是家长评价。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范文第7篇

找准成因,有的放矢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会遇到形形的学生。如:优生、差生、问题学生。我觉得,班主任必须要有一颗博爱的心,爱那些问题学生,甚至“捣蛋”学生,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问题,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要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或性格特征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助餐”,让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能接受的教学方法。作为优秀的班主任,更不要死死地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要找到每位孩子的闪光点,用心灵感受心灵,用情感赢得情感,和学生的心灵通了,我们就能找到学生后进的原因。即使是学科方面造成的原因,作为班主任也要关心,比如:可能因为学生功底差,学习自觉性差,欠账累计越来越多,因而失去了兴趣。比如数学公式,由于学生不能做到理解记忆,死记硬背又不会应用,终于积少成多,成为了后来学习的障碍,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还有,学生家庭环境影响,造成他们作业拖拉,家长开始还配合教师一起教育,然而孩子却屡教不改,家长失去信心,从此放任自流。时间一长,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了。所以,对待后进生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他们制定由易到难的学习计划,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信心、成功感:给每位后进生找一位他们最信任的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同学、集体的温暖。这样一来,后进生真的进步不少。

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心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应该学会控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为此,教师应善于形成学生必要的动机,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差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感,以激发他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后进生往往是“双差生”,思想品德差、学习差。因此在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之外,要改变他们学习落后的状态,使他们能听懂课,会做习题,逐步赶上学习好的同学。在参加“国培”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的学习中,聆听了特级教师桂贤娣老师的讲座,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可思议。她的班主任工作做得非常成功。她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首先就得“细”“广”,强化全员发展意识。她说在接受一个新班以后,班主任首先就得做学情调研。而学情调研也得关注人人:打一个温馨的电话;做周详的查档记录;做深入的家长访谈等。她还说,在班级建设上也得关注人人,每个月都把优、中、差的学生的成果都展示上墙。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变化。我觉得她的做法很好,我们平时的班级文化展示的都是优等生的成果,这对于那些差生、中等生来说,实在不公平。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也加重了对后进生的关注,比如在课堂提一些适合后进生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参与回答,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在平时上练习课时,那些稍简单的题,我会抽后进生上台来讲解,然后给予及时的评价。让他们也尝到当教学“小先生”的甜头。教材给我们也提供了很多简单知识,只要我们肯放手,然后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就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小先生”。看着他们一节课都因为小小的参与而喜悦,我相信他们在那一刻对学习是有兴趣、有信心的。

发挥集体力量的作用

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时,要注意运用班集体的力量。在一次骨干班主任培训中,一位田冰冰老师还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不是靠你一人就能做好,必须学会和科任教师、学生家长沟通,让他们都参与到你的班主任工作中来。她介绍:把有职业特点,有表达能力的家长用到课程中;把有热情,有时间的家长用到课程中;把有经验,有兴趣的家长用到课程中。这些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由此我得到启发,要让班集体中的每位孩子都释放出光和热,达到“你光明,世界就不黑暗”的效果。于是,我组织一些这个方面有优势的学生帮助后进学生,形成强大的教育优势,使他们慢慢的进步起来。工作中,我注意培养小干部,每一堂课都利用小干部的“辅教”作用,试着让他们去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为人。我从班内挑选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帮扶,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为了使转化更有效果,我把班上的后进生分组归类,制定出相应的转化方案,争取每一个阶段转化一个重点对象,努力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优良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学校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时候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此时教育学生最易为学生接受,效果最佳。如学生在新学年开始时,或一个新班主任接班时,他们往往都有“告别过去,重整形象”的想法,因此班主任要好好利用开学初期这段时间。此时必须重提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姿势等学习习惯;早睡早起、准备学习用品、不吃零食等生活习惯;与同学友好相处、乐于助人等交友习惯。开学期间,习惯先行,这样可以让孩子开个好头,为本学期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活动打下基础。此外,后进生偶尔得一次高分,偶尔做一件好事,这些时候都是教育后进生的最佳时机,让他体会到学习中和与人交往中的成就感。

建立家校联系长效机制

有人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比作“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足见对孩子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必须保持平衡。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尤其是与后进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培养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能成为后进生的学生,绝对与他背后的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有父母把他们的责任仅仅定位在管好孩子的吃、穿上,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当得知子女成绩差时,教育方法粗暴简单打骂一顿,一般后进生的家长都不大原意参加家长会,认为子女成绩差没有面子,无法面对教师及其他家长,所以召开家长会显然不能有效地与这些家长进行沟通。虽说有飞信、微信群、QQ班级群等这些平台,可我始终觉得它们冷冰冰的,少了一点人情味。我试着为每个后进生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家校联系卡,把孩子一周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当然尽量不告状,多讲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和孩子都比较容易接受。每周五由孩子带回,下周一孩子带来家长的反馈信息,一个学期下来,我的温暖传递,感动了家长,也感化了后进生,他们与我更加亲近。

结束语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方案范文第8篇

2009年,上海市少工委对本市550名小学和初中少先队员进行幸福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孩子明确表示“幸福感觉一般”或“不幸福”。孩子们认为“最幸福的事”是参加各类实践活动,而“幸福感最低的事”则是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居。研究表明孩子长期被家长和教师“管束”,缺乏自主权,成为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无独有偶,2011年网易在网上就中国儿童幸福感作了问卷调查。问卷从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活动这四个方面对孩子们的幸福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与前两年进行的同类调查相比,孩子们的幸福感在急剧下降,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学习活动和校园生活。

这一调差报告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知道,孩子们一天中在校园里生活的时间最长,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们都感到郁郁寡欢。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幸福感的缺失是他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

医治这一症结的良方就是打造幸福班级。

什么是“幸福”?《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是这样解释的:“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既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受教育者拥有幸福的人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欢乐和幸福。”这也就是说真正的“以人为本”就应该让孩子们以生命的本真状态生活,享受学习成长的幸福。我想,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打造幸福班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寻找幸福,在活动中体验幸福,在和谐中创造幸福,在实践中传播幸福,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打造幸福班级呢?我的教育实践经历告诉我班科一体是最佳的途径。在我看来“班科一体”可以分为这样两部分:

二是以“班级教育小组”为载体进行班级管理。这样的班级管理是在集体民主讨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理性的决策与行动。它不仅要吸取任课老师的意见,还要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这样的班级管理更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和谐健康成长,

巧妙整合学科教育资源寓德育于学科活动中

我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呢?这都要归功我的那群古灵精怪的孩子们。

三年级以前班上还算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比较平和而稳定。也不知是不是人大心大,到了三年级就一天也没安分过,每天,他们都能层出不穷地弄出新花样。不是在课堂上公然指责老师的错处,就是在班上“华山论剑”一比高下……总之,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怕谁,弄得集体涣散,纪律松懈,学生抱怨,家长不满。

对此我是说一千道一万,天天像唐僧似的,但是效果甚微。我苦恼不已,真不明白原本听话的孩子们怎么了。就在我信心为零的时候,一件小事启发了我。这天中午,学生又来告状“赵老师,不好了,刘璐又和曹诗楠她们争起来。”我急冲冲的赶去正准备开腔说话,教室里的场面倒把我深深吸引了。教室里一片忙碌,两帮孩子们分站两边。文成化、范莹莉、朱心悦正站在中间了解情况,邓嘉莹、余柯等正在帮着安抚情绪激动的刘璐和曹诗楠。虽然,两帮孩子还是会不时的大声争上一番,但形势已经明显安定……

这让我眼前一亮。是呀!平时总是自己评判一切,为何不让这群个个自我的古灵精怪当当“知心天使”,了解了解别人的想法和烦恼呢?这样不就能在他们心中一架“宽容、赏识他人”的绿色之桥吗!班级不就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幸福空间了吗?就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

我结合信息技术课中孩子们所学的网络交流知识,让孩子们建立班级“网上心里话工作室”,并由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立刻,他们就对心理辅导的方法,技巧等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并在大队长文成化的组织下列出了学习提纲,还给班级“网上心里话工作室”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心灵氧吧”。(班主任 banzhuren.cn)每天中午,文成化、董博文等班级小博士对孩子们进行专题讲座;每天下课时,这群小鬼怪们也会仔细了解同学之间的纠纷,进行现场实习……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心灵氧吧”正式成立了,小鬼怪们聘请了我为顾问,张宗番、林晨为网络管理员,每周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和我一起进行网上心理辅导,亲身地去了解同学们人际交往的困难。看到同学们难过的文字时,大家都低下了头。黄晓丹在辅导时对刘璐写道:“对不起,我不知道一句玩笑话会让你伤心。其实,我已经原谅你了。”宋奕霏也对李玥琪写道:“我为自己的举动感到羞愧,我太自私了”……

渐渐的,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理解,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人人都平等的道理,班上也形成了一种“人人都出色”的积极舆论导向。幸福的笑容又重回孩子们的脸上。

这次大胆的尝试让我看到了班科一体的巨大力量。的确德育是一门生活化的艺术,它渗透各个学科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将它们与学生的人格培养有机结合,寓道德教育于学科活动之中,就营造一种“大和谐教育”氛围,对于打造幸福班级,其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所以,当看到孩子们做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孝顺。我就利用校本教材《三字经》,开展了“我与古代圣人交朋友”的主题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首先,我引导学生读《三字经》、《古代名人品德故事》等书籍,感受圣贤的人格魅力,从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其次,我精心准备了一节《回到私塾》的主题队会课。在队会课上,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古代名人孝顺、谦让、诚信的故事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将自己的日常表现与名人做了对比,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想出了改正不足的方法。最后,我组织学生以“爱心小队”的方式定期到敬老院去为老人们服务。在服务中,孩子们学会了孝顺、谦让、团结。他们的爸爸妈妈也纷纷表示孩子长大了,变得体贴人了。

当班级行规有所退步时,我放弃了喋喋不休地说教方式,大胆尝试了利用品德课中的《规则在哪里》的素材引导学生内化行为准则。于是,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次“我和规则交朋友”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三个主题进行调查。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他们利用课间、假日深入到社区、家庭、学校收集相关规则。在调查中学生也明白了规则无处不在,做什么事都应该有规则、守规则。接着,在班会课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演示文稿、小品、拍手歌等形式进行了交流,从而使规则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最后,我在晨会中设立“三分钟规则论坛”,共同探讨班级需不需要规则,需要哪些规则,每节课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学生在讨论中明确了自己需遵守的班级规则和个人行为规则。同时,我在每节课后及时小结表扬遵守规则的学生,激发学生遵守规则的积极性。由于每一条规则都是学生自己商定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内化。班级的行规表现进步明显。

像这样的活动,我还开展了许多,例如:结合品德课《你真棒》让学生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男生和女生》让学生走出青春期交往的困惑;结合科学课《减少垃圾污染》让学生学会环保、节约,用实际行动创建两型学校;结合综合实践课《玩乐总动员》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选择有益的娱乐游戏……逐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体验、实践这两道催化剂加快自身良好品格的形成,班级呈现出了积极向上、乐观勤奋的良好发展态势。

建立班级教育小组集众人之长建幸福班级

我们都看过赛龙舟。一条大船上,众多船员在舵手的强有力的号子声中步调一致的划桨。于是这条龙舟能飞速前进夺取第一。每当我看到赛龙舟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的班级工作。不是吗?班级就像一条大龙舟,每位任课教师就如同龙舟上的船员,班主任则是龙舟上的舵手,只有大家凝心聚力,积极合作,才能使龙舟航行得又快又远。同时,它也告诉了我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仅班级的领导者更应是一名好的协调者。他能敏锐地捕捉各种教育信息将之、筛选,整合成最佳的教育资源,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他能细心发现课任教师的教育特色,统筹安排,并充分调动每位科任教师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使之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是比一个各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的教师要好得多。”的确,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的设计师,但是毕竟只是一个个体,对学生的了解及形成的印象,对班级管理的决策与实施难免会片面,会有所偏差。正如俗话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班主任只有做好连接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与任课老师分析班级情况,特别是主动向任课老师请教,集思广益,让科任老师以其优异的专业教学,良好的人格魅力等优势促进班级建设。这样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统一体,才能使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班级建设好,把学生管理好,把教育功能发挥好。

去年,我又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我在开学前的家长会上让每位家长填写了学生成长备忘录,并与科任老师一起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特点以及家长教育困惑,制定班级的学期工作计划。每天我及时与科任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个性特点等。每个星期,我都会和科任老师一同总结学生在学习、劳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的进步、不足,制定下星期的班级教育重点。一个月结束后,我还会与科任老师一起回顾本月班级工作,找出每名学生的优缺点,归纳出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建议,一一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以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重点,更好的落实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每学期我还通过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对家长进行访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情况,全面掌握学生的习惯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能清楚的了解家长对班级工作和学科教学的看法,以此来调整工作策略,使班级教育最优化。

不仅如此,我还积极与科任老师联系,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确定班级愿景、优化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培养其和谐个性。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他们或善于绘画、或善于奔跑、或善于朗读、或善于整理资料……但是班主任与孩子们的接触毕竟是单方面的。我们能看到学生的一个或两个方面,却不能立体化的了解学生。就如平时大家看到水晶球,只能欣赏它的美丽,可是专业人员却能一眼分辨出它的成分、等级。同样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打造和谐班级时,我们需要科任老师的专业眼光,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学生的才能,提出班级发展的最佳方案。

于是,在学校集体备班研究中,我开始了班级德育小组的探索。我与科任老师一起商量,根据学生活泼、个性张扬的特点确定了班级愿景“耐心+爱心+齐心+静心=开心”。我还邀请美术老师知道孩子们设计班徽,音乐老师知道孩子们创编班歌,这样的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张扬了个性。同时,我在各项活动中都聘请科任老师担任班级顾问,共同策划活动方案。学校要学习新的眼保操了。虽然我能在外部动作上纠正学生,但是缺乏专业的穴位知识,反而容易对学生视力造成影响。我请来了校医王老师,让她为学生作专业的讲解,指导学生正确按摩穴位。在王老师一次次认真细致地讲解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新的眼保操,在这次学校的眼保操比赛中,孩子们动作整齐、穴位按摩正确,获得老师们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