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

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1篇

小昕的父亲是公司总经理,每天忙着事业;母亲是媒体人,经常超时工作。虽然家中有祖父、祖母,还请了外籍帮佣来照顾小昕和弟弟;但是小昕3岁多时因情绪不稳,经常哭闹,妈妈带他去求助专业诊断,才知道是因为他还不开口说话,别人不了解他的想法,所以产生相处的困扰。妈妈依专家建议带小昕去上幼儿园,期望他多跟小朋友互动,有助语言发展。

3岁半入幼儿园小班时,小昕整整哭了两个礼拜才慢慢适应下来,不过上了半年幼儿园,他还是没有朋友。原来小昕话说得比以前多了,但跟小朋友起冲突时总是语焉不详,比同龄小朋友语言能力差。即便妈妈跟他对话,都觉得他有些语词含糊不清,要求他听指令做动作时他常常不会做,问他问题也总是答非所问,或表达不清自己的想法。

妈妈自认为在小昕生命的前三年自己做的太少,请来的保姆只帮助照顾,但不能承担起帮助宝宝发展的任务。在如此重视沟通的年代,小昕的沟通障碍恐怕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帮助,才能彻底解除。

沟通是王道

在原始社会,谁的体力能战胜群雄,就被尊为王。尚未被教化的婴幼儿,当想要取得某些东西(如玩具、糖果),或坚持某些行为(如缠着要父母抱、天黑了还要出去兜风),就会像动物或不文明的人,用咬人、打人的方式企图达到目的。

在文明社会,强调君子动口不动手,沟通才是王道。孔子曾在《论语》中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影响宝宝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就担负着这项重大责任。

运用法、理、情

“晓之以理”旨在知性、理性地用叙述理由、说明道理、告知律条,让对方透彻理解、解除疑惑、面对现实,达到双方建立共识的目的。

“动之以情”意在运用感性表达同理对方,或是让对方同理自己,打破双方对立的氛围或立场,成为伙伴关系或生命共同体,凡得好商量。

倾听与语言一来一往

人不喜欢被孤立,渴望与他人相处,人可以说是社会性的动物;若长期独处,情绪会陷入忧郁。然而人际互动需要拥有沟通的技巧,否则互动中产生的摩擦,反而成了压力来源。

所谓人际沟通是信息传递与接收的互动过程,以下依倾听和语言两部分作分析。

* 倾听的要素

1. 耳聪:宝宝在出生时,听力就已成熟得跟大人一样,能听到周遭不同的声音。如果新生儿对外界声音没有反应,父母要怀疑宝宝是否有听力障碍,应立即求医诊断并积极配合治疗。

2. 听懂:宝宝的各层次听知觉功能,随着脑部发展而成长,包括专心听、过滤周遭无关的声音、听到接收的速度跟得上说话者的速度、听得懂意思、记得住内容等不同发展阶段。所以父母跟宝宝沟通时,要随着他的成长,调整说话的速度与语汇的深度。

* 语言的要素

1. 发音:宝宝从婴儿期的牙牙学语,到1岁以后逐渐会模仿说一个字、叠音、短句、完整句子,逐渐学会使用名词与动词等基本语汇,发音也逐渐清晰。

2. 内容:1岁半以后,宝宝从单纯地观察、学习外在的人和事,毫无保留地储存到脑中,到开始会思考,会简单说出自己的需要(想吃饼、要喝水、要玩球)、意愿(要出去、不要睡觉)。2岁以后,宝宝会用更丰富的语汇表达细腻的意见,也会否定他认为别人不对的说法,进入言之有物的阶段。

语言沟通障碍有4种类型

A.不会说话:宝宝超过两岁,已经会思考,也有自己的意见,却还不会说话,其他人搞不清他的需要,更无法满足他,导致宝宝经常哭闹,宝宝和带养人同处在情绪高压下。

B.不开金口或说话结巴:宝宝会说话,但在某些有压力的场合(如幼儿园等家以外的场合),或某些给他重大压力的人的面前(如不分青红皂白就重重体罚宝宝的父亲),不开口说话或说话结结巴巴、不顺畅,至少持续半年。对于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特别注意宝宝处理心理及社会压力的能力。

C.表达不良:宝宝因说话口齿不清,或因逻辑不清而答非所问,只有跟他朝夕相处的父母可以略微猜出他的意思,外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宝宝会因为害怕窘困,拒绝到陌生环境,拒绝接近陌生人。

D.言多必失:宝宝老爱不停地说话、说话毫无内容、经常自言自语、不断重复同样内容、总是口不择言、别人还在讲话就随便插嘴。这样的宝宝会干扰别人,不利互动,还会阻碍自己的进步,因为他会失去倾听学习的机会。

7个培养宝宝的沟通小技巧

技巧1:建立倾听的习惯

从出生起,就要建立起宝宝倾听的习惯。生活中时时刻刻跟宝宝说话,“肚子饿了,宝宝要喝奶”,“下雨了,地上湿湿的,走路要小心” 。宝宝在还不会说话前,就懂得倾听。

技巧2:鼓励牙牙学语

发音器官的使用需要演练,宝宝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模仿他,也能鼓励他多练习发音。经常唱儿歌给他听,为生活增添感性元素,是个调节情绪的好方法。父母会发现,不久宝宝也会哼哼调,对丰富以后开口说话的抑扬顿挫打好基础。

技巧3:创造模仿说的机会

生活中当宝宝有需要时,不要立即满足他,利用这个机会鼓励他模仿着学说话,如叫“妈妈”、叫“爸爸”、说“吃”等。让宝宝随时可以模仿身边的大人、小孩说话,语句的丰富性就会突飞猛进。

技巧4:培养人际互动的基本礼节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尊重,从小养成宝宝基本礼节,见人就说“你好”,对别人的善意说“谢谢”,不小心侵犯到别人赶紧说“对不起”,与人分别道“再见”等,能在别人心目中建立正面形象。

技巧5:多问问宝宝的感觉

吃饭前问宝宝 “肚子饿了吗”,引导孩子觉察身体所发出的信号,并学习表达“饿了”或“还不饿”;宝宝玩完了拼图,问他“好玩吗”、“困难吗”,引导宝宝了解自己内心的感觉,并学习表达出来。

技巧6:叙述经过

日常生活中有机会就问宝宝:“刚才我们去哪里”、“我们看到谁”、“我们为什么去那里”、“我们做了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有时需要第三者的仲裁,所以叙事能力强的话,有助澄清事理。

技巧7:纠正不当的沟通行为

如果宝宝说个不停,你就要提醒他听听别人的想法;如果宝宝喜欢插嘴,你要告诫他先倾听别人说,别人说完了才轮到他说话,不可以随意打断别人;如果宝宝说话情绪化,你要教他先做3次深呼吸,平息情绪后好好地说,这样别人才愿意听他说话,否则他的沟通将会不战而败。

总结:

能言善道者在人群中经常是众人注目的焦点,在人生的关键点时也占尽上风。其实语言沟通能力是可以训练的,请父母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着手,必能水到渠成。

专家简介:高丽芷 (同前)

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2篇

走进了儿童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原来每个儿童都有自己“说话”方式,就像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言。美术教学中如何“说话”呢?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学生“有话可说”

要想让学生有话可说,首先就应该给学生自由的话语权,话语权很重要,没有了话语权,就不可能也更加没有机会能听到学生画里的话!就拿我教过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不管是上课发言还是自由创作练习时,很多学生都会有很多“话”,记得在《怪兽奇想》那一课上,当我问通过变形夸张、添加组合谁能设计出一个新奇有趣的怪兽时,就有很多学生举手,几乎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心里的怪兽说出来,再到后面自己介绍作品时,也有很多同学想介绍自己的怪兽,像这种情况在其他的课程中都有,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耐下心来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或者觉得他们说的都是错的是废话阻止他们说,对他们想说的想表达的“话”都一概而论或不以为然,那根本就不可能达到童“话”教学的效果,因为学生没有得到自由发言的机会,老师不愿意听又不让学生去说,学生会变得不会说不敢说,这样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应有的发言空间,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在画画时能说出心里话呢?那还能谈得上童“话”教学吗?

二、学生“有画可说”

让学生“有画可说”,就是在制定创作要求时要给足学生“画”语权,很多美术老师害怕学生画的效果不好跟主题无关,就在设计作业要求的时候加上了很多条条框框,或者干脆有的老师就拿出几张范画让学生模仿,这种条条框框和“范画式教学”让学生失去了画语权,阻止了学生自由想象的可能,没有了画语权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在画画的时候也更多的没有机会说出心里话,如果像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学生会忘记怎么去用画笔说出心里话,这种情况不是我们想见到的,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会“说话”有思想的学生,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发生,教师务必做到把画语权也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由表现的空间,让他们有“有画可说”的权利。

三、教师如何去说

针对教师如何去说,首先就要做到在平时授课时,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词语,可以把一些长问题、难问题用儿童化的词语化小化简,也可以在讲课的时候把一些专业名词替换成儿童能听懂的话,比如对“夸张简化”里的夸张从专业的角度来解释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效果的表达。这种解释方式学生是听不懂的,但在美术教学中又不能跳过这两个方法,毕竟这是常用的绘画方法,面对类似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儿童化的语言来解释“夸张简化”的意思:夸张就是多画一点,就如同加法一样,而简化就是少或者是省略,如同减法样。这样一个加法一个减法学生们自然也就懂了,因为加减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熟悉的容易理解的。

会使用儿童化的词语之后,要想学会说话,其次就要学会用有温度的语言来进行交流,这里“有温度的语言”是指,一切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或能重拾信心的话,比如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画得不好,或者没有其他小朋友画得好,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些话去鼓励他,可以对他说“你真有想法,真是太有趣了,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等类似这种话来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敢画并且相信自己会越画越好。再比如对于一些进步的学生或者是很认真的学生,我们可以用一些赞美的语言,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这样把两个权利还给学生,在拥有了说话的权利之后,教师又用儿童化的词语和有温度的语言来进行交流,这种教师的“会说”会让学生在画画的时候也“会说”,而学生“会说”才让我们有机会能欣赏到他们“说”出的内心世界。

儿童拥有的知识虽少,但眼里的世界却是丰富多彩变幻万千的,他们用小眼睛来观察这大千世界,用画笔来感受知世界并说出心里的话,如果说在儿童进行绘画时,我们强加给他们过多的技巧与方法,这就等同于在他们刚刚学会说话时,要求所说的话必须带上“主、谓、宾”,假设你非要有一个标准,那么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感也会被这些标准给泯灭,我们要的是儿童画画的“话”,它不一定很标准,可以像乱说话一样,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这种真实的表达才是“标准”才最“像话”,而不像我们所想的样因为“标准”才真实,艺术追求的本质是随心所欲表现真实的感受,能表现出孩子内心话的作品,才是最好最像话的作品!

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48-02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人在步入社会之前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都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人的素质是一种“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的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基础教育返朴归真,重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

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理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它既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也包括审美素质等在内的多方面的素质。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贯彻、落实而最终实现教育的这一目的和追求,课程规划为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创设了相应的课程,诸如: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等。制定教育目的及课程设置的初衷和理念无可非议,然而,由于“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的长期影响、社会大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广大学子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孜孜追求;由于升学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及大众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尺度。“考试分数”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唯一目标,“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学校、学生在升学率、在分数上互相攀比、蔚然成风,愈演愈烈。致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完全沦丧为高考的附庸和工具,在教育目标上完全背离了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教学中普遍采用了题海战术,教师分类归纳,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反复练习,进行强化训练,而置教育的目的和终极追求于不顾。以致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理论水平高,说起来头头是道;动手能力弱,做起来一塌糊涂;教育和社会和生活严重脱节,我们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就象天外来客,显得和社会、生活格格不入,难以很快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出现这一现象和结果,可以说完全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完全不符合、不能适应经济生产、社会生活对人的需求。减少、改变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务之急,呼声越来越高。传统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广泛共识。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则是对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历史应答。要改变基础教育的现状,既要变革现行的人才选拔机制、关于人才的衡量、评判标准,也有必要重新认识教育的内在追求和终极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同时也要探索和解决实现教育内在追求和终极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课程规划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创设了若干课程,诸如语文、数学、体育等等。我们这些已经受过若干年教育的人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看一看,我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都学到了什么?我们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到的这些东西又有多少是在生活中、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东西?语文课是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可以看一下,我们从中都学到了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识字、读书、写文章、讲字法、词法和语法,学生则进行相应的练习,认字、记词义、造句、背诗词、写文章。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直就这样进行着,我们从中学到的只是一些书面的字、词和语言的相关理论,我们对语言的学习与掌握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和理论上。这些书面的语言、语法在我们大众的生活、工作中能真正用得上多少?我们又有多少人依靠书面的语言、语法进行生活和工作?毋庸讳言,了了无几。记过的字、词,读过的书、文章,随着时间的流失,又让我们还给了老师,偶尔需要写字的时候,往往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难怪不少人会产生不上学,要上学、想上学;上了学,学的东西却用不上、没有用的困惑和感叹。应该说,语文是计讲究语言的,而语言是活的、发展着的、有生命力的,是一种实用的、应用性的工具。语言作为一种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时时处处相联系、不可或缺的应用工具,通常情况下,不是靠“想”、不是靠“写”去使用的,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说”来使用、来发挥语言的功能和应用价值的。我们有多少人是通过学习语文,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习而达到了“真正会说话”的境界。真正会说话是指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所有经历过的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不出现或少出现哪种想说而说不出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窘境,说是说了,自己也认为说的很清楚明白了、说了之后、别人却没听懂或被人误解的现象;真正的会说,还在于不仅能做到在私下场合、在朋友中间、在家人、在熟人面前敢于表达、更要敢于做到在陌生人面前、在公众场所、在大庭广众的注视之下能够轻松自如的表达。试问,我们有几人能够理直气壮的说:“我能”。没几人能做到,那么,我们学了若干年、十几年的语文,学习效果如何、在哪儿呢?语文课的核心价值和追求应该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过能力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技巧,开设语文课,让学生学习语文是必须的,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字、词、句和语法的理解与掌握上,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书面文章的追求上,而应该通过语文课的教学,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说话”的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表达、敢于表达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我们传统的基础教育在异化为应试教育之后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恰恰脱离和背离了语言自身的内在目标与核心价值。要达到这一目标很简单、也很直接,只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充分的、更多的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情境,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充分的口语上的互动,让学生多说,在各种情境和场合中通过说进行练习和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的技巧。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师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的机会、没有学生在公开场合面对公众进行表现的情境,也就难怪我们对语言的学习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脑海中而说不出口,不善表达,不敢表达。象语文课一样,其他各门课程均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与核心追求,数学课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掌握解题的坂巧;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仅仅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应是致力于提升和培养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促进受教育者由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目标简单而明确,我们不可人为地把教育目标复杂化,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各门课程的自身价值与核心追求,使教育回归到其自身应有的价值上来。不仅仅局限和停留在书面的学习和理论的说教上,让学生切实的行动起来、做起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就是做、做就是学。通过做与活动,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思考、掌握生存的技能和本领、学会生活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学会做人,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

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4篇

系统的提升口才的方法一、多看多看的含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多看一些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演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演讲者必须认真系统的看一些与演讲相关的书籍如:演讲学、演讲美学、修辞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交际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全面掌握演讲知识和规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再由理论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口才水平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较快的提高。

目前,国内和国外的演讲理论、演讲实践和演讲技巧的书籍越来越多,数不胜数;演讲与口才的杂志和报刊也纷纷面世,而且深受欢迎。如邵守义老师主编的《演讲与口才》杂志,自1983年来创刊以来,越办越火红,发刊量早已突破一百万,被广大读者誉为说辩的良师,交际的指南,公关的益友,人才的摇篮。曾荣获全国优秀期刊奖,是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之一。

第二、多看别人演讲,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讲录像,多看一些电视谈话节日和电视论辩赛。这样就能增强对演讲的感性认识,提高对演讲态势语言技巧运用的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演讲的要蒂和精义。

看演讲,特别是看演讲高手风度潇洒,动作优雅,举止得体,表情丰富的演讲,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在古希腊时代,人们都以看名人演讲为荣。在国外,人们参加演讲活动都要穿上正规礼仪服装,衣冠整齐,怀着十分虔诚和崇拜的心情注视着演讲者,他们把看名人演讲,作为一种文化层次高、社会地位高的标志之一。

第三、多看的含义还表现在要求演讲者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变化,观察与演讲内容相关的事物。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看表面,看本质,看点,看面,看深,看细,看过去,看现在,看未来。对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切不可心不在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是要用眼睛做摄像机把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素材拍摄下来,经过大脑的分析,整理后在储存在脑海里或记录在本子上。

演讲活动是一种高级交际活动,也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演讲者往往身负严肃的政治使命或教化使命,经常面对着生疏的变换着的听众,只有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听众的心理特征和交际需求的演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因此,演讲者在台上演讲时,还要多看听众,多用眼睛和听众进行交流,观察听众的表情和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演讲思路和演讲内容。

系统的提升口才的方法二、多听演讲者要把话讲给别人听,要使自己的演讲动听,其前提之一,就是演讲者自己首先要多听。

一是多听别人演讲,多听别人说话,以提高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资产阶级革命家、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二是多听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日主持人播音、讲话,提高自己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和音色、音质、音量的水准,以达到演讲语言流畅悦耳、优美动听的目的。

三是多听自己的讲话练习或录音(像)。正如罗马哲人塞涅卡说的那样:在向别人说些什么之前,首先要把它说给自己听听。初学演讲者在正式上台讲话之前,应该反复地练习讲几遍,可以对亲朋好友讲,可以找个偏僻无人的地方讲,也可以对着镜子或录音(像)机讲。每讲一遍,自己都要留心的听,仔细地找出语言上的毛病,或请内行人挑刺指出弱点和不足,并认真加以改正。如果每次演讲、发言之前都能坚持试讲、试听几遍,长此以往,其口语表达能力则会不断提高。

四是学会听话的艺术。要学会说话,首先就应该学会听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会听话的人既能很好地领会,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又能仔细地欣赏、揣摸别人说话的技巧,更能从别人的言谈中听出言下之意和弦 外之音,同时,还要做到察颜观色。

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说话能力;有话可说;敢说;喜欢说;有话会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52-02

以知识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化社会正向我们走来,在强调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素质时,在幼儿说话能力方面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可在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是强调做,而不鼓励人去说,家庭教育中大人说、孩子听的现象普遍存在,孩子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愿望,只需知道“是什么”和“怎样做”,不需提出“为什么”和“应如何”。试想,一个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能适应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由此可见,“说”的能力是越来越重要。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幼儿说话的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条件、教育方式和环境影响有关。在参加“幼儿素质教育课程综合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张学琴老师开展的“听说・识字・阅读”课题让我深受启发,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说话情境,让幼儿有话可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和其他人交谈,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语言是为交流和表达思想而产生的,“思想”就是“语义”,即语言的“内容”,要想让孩子说话,首先要为他们提供可说的内容,创造有话可说的条件。

1.看看说说。主要形式有:看实物说话;看图片说话;观察大自然、大社会说话等。在看图说话上,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把图片布置在环境当中,并有目的地组织幼儿去说一说。例如:在奥运会举行期间,从报纸上剪下每一个精彩镜头,并把图片贴在奥运会专栏里,再利用饭后、课间的时间组织幼儿进行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幼儿对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很感兴趣,加上有直观图片可观看,不但说的兴趣越来越浓,还学习了奥运会的体育精神,可谓一举两得。在观察大自然、大社会说话上,可利用和他们一起散步的机会鼓励他们多说。早晨,孩子们走在校园大道上,就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即便是平常寡言少语的幼儿也不会沉默不语。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没完,看见蝴蝶飞舞也会问个不休:这是蝴蝶爸爸还是蝴蝶妈妈?蝴蝶孩子呢?蝴蝶身上怎么会有这么多、这么漂亮的色彩?蝴蝶为什么飞走了?餐后的时间,可带幼儿到花园散步,或参观其他教室,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鸟语花香、春夏秋冬……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大胆地说出来。

2.玩玩说说。幼儿玩的时候也是心情最好的时候,同时也是训练幼儿说话的好时机。例如: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回来后,可组织幼儿围绕着这几个问题谈谈:你和谁一起玩?你今天最喜欢玩什么?怎么玩?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3.演演说说。幼儿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幼儿在表演中练习说话,能更好地促进手、眼、口密切配合。①在玩角色游戏时,先交代要求:让幼儿说话要符合角色的身份和所处的场合。然后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自编对话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地给予指导,不多加干涉。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是乐意说的,而且是能说的。②组织幼儿对他们所熟悉的故事进行表演。如故事《鹬蚌相争》是幼儿较喜欢的一个故事,他们在表演时能一字不漏地说出对话。如一些图文并茂的故事,在听过两遍以后,他们就能根据情节表演出来,所说的对话大致与原来对话相同,熟练之后他们自己会即兴加上一些对话,这是应该鼓励的,只要说得合乎情节就行。

二、借助生活点名活动,培养幼儿大胆地说

在幼儿园里,每个班级中总是有那么几个小朋友不爱讲话,无论班上开展什么活动他们总是不开口。其中的原因,大多数是怕说错话遭人笑。因此,我们要给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通过每日一次的生活点名活动,让幼儿练习说话,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点名的内容很广,父母名、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等,如:点动物名称时,首先由教师出示动物名字卡,一起读出;教师出示动物名字卡,全体幼儿答,请一名幼儿说出与该动物相关的几句话;每人手持一张动物名字卡,扮演卡片上的动物角色,教师点,点到的幼儿答,并说出该动物的生活习性及有哪些本领;最后可就点名的内容,视幼儿的兴趣点把话题扩展开来。此项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所说的话题幼儿非常喜欢,平时不大爱讲话的幼儿到点名时候也显出不甘落后的样子,幼儿敢说的能力在点名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鼓励争论,激发幼儿积极地说

争论是双方为了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对方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性的一种手段。幼儿之间发生争论是很正常的事情,适当的争论,可以刺激幼儿陈述自己的想法,为了取胜还必须设法采用最生动、形象、最具有逻辑性的语言去驳斥对方的观点。这就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还能激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作为老师,对于幼儿之间适当的争论不应加以制止,可以静观事态的进展,在必要时才进行引导、评论,帮助幼儿解决矛盾。例如:组织孩子进行看图说话活动中,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小明家着火了,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有的说:“如果我是小明,我会像消防队员一样,拿水救火。”有的说:“如果我是小明,我不会学消防队员去救火,救火太危险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引起了他们的争论,前者认为对方胆小怕事,不勇敢,后者认为自己没做错,逃命是最重要的。他们各抒己见,争执不下,只有请老师评一评。老师对他们说:“XX小朋友学习消防队员救火,是个勇敢的孩子,应该表扬,但当时情况不妙,你就应该快快逃出来,避免烧着。XX小朋友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你逃出来以后应该快快拨打‘119’,或者向大人求救。”我们不但要鼓励幼儿争论,而且要为争论创造条件,还要及时准确地回应幼儿,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提高说话技巧,使幼儿有话会说

在幼儿有话可说、敢说、想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幼儿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完整、有条理,讲得生动、贴切。

1.给幼儿规范的语言示范。幼儿善于模仿,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在组织幼儿一日的活动中,教师说话要做到语音清晰,发音准确,表达有条理。同时在适当时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做到自然、大方,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的技巧。

2.在语言游戏中运用丰富的字、词,说得形象生动。张学琴老师编写的《听说・识字・阅读》教材给孩子们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有声教材的听、说辅助,先让幼儿对课文的篇章进行整体听记、朗读,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再组织幼儿玩字条、字卡的游戏。实践证明,在听、说先行的前提下,幼儿玩字条、字卡游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词语、生字的认知率惊人地提高。字条、字卡的游戏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丰富的字、词。运用幼儿学过的字词玩看图说话游戏,能让幼儿增强看图说话、口头叙事的能力,并且能使幼儿注意到词语搭配。引导幼儿在语言游戏中运用词汇进行生动描述,久而久之,幼儿口语表达水平显著提高。

3.开展故事会活动,使幼儿言之有序。讲故事的活动首先要对幼儿进行定向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养成他们说前先想的习惯,把想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幼儿说话不连贯,采取提供连贯性的词语成句子的方法,让幼儿去说。如引导幼儿看故事书时,先引导幼儿去观察,然后启发提问:“他们在干什么?”要求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和“首先……再……最后……”等关联词语把话说连贯、完整。在教师引导下,让幼儿初步掌握按照顺序,有条理地说一段话的方法,久而久之,幼儿就能用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等方法来叙述,做到言之有序。幼儿每讲完一个故事,教师要进行评价,评价时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再提出不足之处,这样做,在帮助他们提高讲述的能力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他们讲述的兴趣。

五、家园配合,充分发挥家长“第一任教师”的作用,使幼儿的说话能力得到巩固

幼儿多半是生活在家庭环境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与父母的关系最亲密,父母对他们的引导教育是相当重要的。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若要与孩子说话,首先父母要学会如何倾听。听孩子说话是一种认同孩子的反应,当孩子有话要说时,父母耐心、积极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现的感觉,并因此信心倍增。

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教结合;聋生;有效;语言康复训练

背景情况:

学校新入学的聋班一年级有八名学生,年龄介于5―7岁,属中、重度耳聋。其中五名学生都是外省民工子女,一名是其他农村过来就读,由于父母知识的缺乏和条件限制,他们没机会接受学龄前的语言训练。其余两名学生有接受过一年语言训练,但效果不明显。他们中一名学生语调很高、很尖,音不准,另一名学生口腔打不开,声音小而不准。但这些聋孩子有残余听力,只要进行听力补偿,尽快对其干预,进行专门的语言康复训练,他们的语言是可以得到康复的。那么,如何把医学康复知识融入到教学训练中,为聋生提供有效的语言康复训练呢?

一、刺激发音器官,强化聋生的发音训练

聋生的发音器官一般没有损伤,结构相对是正常的,但因聋生听觉障碍,长期不说话,发音器官放着不用,致使变得不灵活、僵化,功能协调性、随意性不正常,出现发尖音、易嘶哑或失音等现象。要改善发音器官的性能,恢复其灵活性、协调性,必须帮助聋生掌握发音要领及技巧。我们做如下训练:

(一)舌口鼻部训练

对言语的正确发音,除了声带的振动发音,还要舌、唇、鼻等器官的灵活配合,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强化舌口鼻的锻练,提高聋生发音时对舌、唇活动的协调能力。创编发音器官训练操:第一节舌操,通过舌体的全方位运动,训练舌的灵活性。包括伸缩运动、左右运动、上下运动、抵腭运动、抖动运动、转动运动;第二节唇操,通过口面部肌肉运动,松弛面部大小肌肉块。包括嘴巴伸缩运动,张闭口运动,双嘴张闭运动;第三节是唱音训练,目的训练口型,训练声带的活动性和随意性。发长音: a- u- i-,发短音:a. u. i,发长短音:a. u. i- a. u. i- a. u. i-,四声练习:ā、á、ǎ、à,发音时用手触摸喉头,感觉声带振动;第四节是拼读训练,通过上下唇的闭合、张开,学习音节的拼读, P―a―Pa,Pa,Pa;P―o―Po,Po,Po……。这套发音器官训练操坚持天天做,在反复训练中聋生易出现枯燥、乏味,为此还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训练游戏,如嗑瓜子游戏,让聋生用舌尖儿把瓜子仁舔出来;吃西瓜吐籽儿游戏,比赛谁吐籽儿最干净。

(二)呼吸训练

“气者,声之帅也”,气息是发声的原动力,没有气息就不能发音,没有正确的控制气息的方法,就发不好声。因此,训练聋生自如地控制、调配气息,是语言康复训练重要一环。首先做吸气与呼气训练。让学生口闭合,用手摄住鼻子一下再放手,学生迅速用鼻或口吸气,这样设计聋生轻松地感知认识到吸气,同样用一小纸条置于嘴前5厘米处,纸条向外动,这样设计聋生也感知认识到呼气。再指导聋生做口呼吸、鼻呼吸、口鼻交替呼吸、深呼吸等运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一手按住丹田,一手置于鼻前,在反复练习中感知气流的缓慢或急速,进而学会控制气流。其次利用游戏锻炼呼吸器官。训练时穿插吹蜡烛、吹气球、吹喇叭、吹泡泡、吹羽毛球、吹小纸条、吹小青蛙赛等呼吸游戏,训练聋生长吹、短吹、断续吹、软吹,从游戏中掌握呼气、吸气的控制能力。

二、唤醒残余听力,强化聋生的听觉训练

听力障K阻断聋生语言的形成,造成他们语言能力的缺陷。因此,语言康复必须进行听觉训练,唤醒聋生的残余听力,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注意、辨别、分析、择取和理解的能力。

(一)感音训练

聋生长期在无声世界中,对声音不敏感,我们首先要唤醒他们的听觉,通过敲锣打鼓摇沙锤,让他们逐渐知道声音的存在。训练时要根据每个聋生丧失听力的分贝数,选择对聋生声音刺激的强度,声音不宜过强,否则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训练实例:(师)敲一下锣,听到声音举手,没敲下去,听不到声音不举手;熟练后背对着学生敲,训练学生集中听音,提高他们的听能。当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存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打雷、鸟叫声、关门声、汽车声、音乐、钢琴曲、各动物的叫声等,让学生感知各种一样的声音,认识到自然界有各种声音。

(二)辨音训练

当聋生能敏感地对声音作出反应后,就训练他们对周围各种声音的辨识,区分声音是否相同,即“一样”与“不一样”,能指认、模仿听到的声音。让聋生认识到不但存在声音,而且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训练实例:听到鼓声拍手,听到音乐声踏步,听到锣声跺脚。通过不同的声音作出相应的动作来加强辨音训练;做抢椅子的游戏,随着鼓声大家围着椅子跑,当鼓声停止,大家抢椅子坐,通过抢椅子游戏辨别声音的有无。

三、创设语言环境,强化聋生的言语训练

正常儿童能自然地学会说话,是因为他们出生后便处于语言的环境中。聋童因听力缺陷无法自然地学会说话,如果创造适宜他们学习说话的环境,他们也能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

(一)创设日常生活的学说话环境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大量的言语素材,聋生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人、事、物及自己的所见、所想,只要抓住这些生活语言及时进行训练,学生就可以时时学语言,处处学语言,事事学语言。如:下雨了,就带领学生去看雨,给学生复习“下”字,扩词“下雨”“下车”……,同时教学生儿歌:“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进行了语言训练,又使学生了解到雨水的作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内容。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展开讨论:“雨水有什么用处?”,学生积极讨论,“雨水可以浇花”,“雨水可以喝”……,学生你一句,我一句,会有说不完的话。

学校是聋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把生活场所精心布置,为聋生创造学说话的环境。将教室学习园地贴上语言训练的内容,供聋生平时反复认读和复习;给学校各地方的事物配上词语卡或句子卡,如:教室图书角、教室门窗、桌椅及其它物品贴名称卡,学校的各种花卉名称卡,感统室的各种教具名称卡等;各种行为习惯,礼貌用语句子卡,如:洗手盆上贴“请关水龙头”,入厕旁贴“请冲水”,饮水机旁贴“节约用水”等句卡。教师时时处处提醒学生认读,形成看见词句卡就主动读一读。聋生在这些现实的生活环境中,天天说,天天学,日积月累,他们就记住了这些词语的发音,并且发得越来越准。

(二)创设融入社会的学说话环境

聋生因听力缺陷,存在语言障碍,平时只与老师、同学或父母交流,很少与健听人沟通交往。为使聋生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像正常孩子一样与人交往、说话,努力为他们创设聋健融合的交际环境。一方面邀请卫校、电视大W和五邑大学等院校的青年志愿者当“爱心老师”,每周五下午定期来校为学生上课,带领学生在教室里做游戏、做功课,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打球、跳绳等,聋生的沟通交往和语言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联系普通小学来校开展少先队活动,让聋生与正常学生一起活动、交流。还常带聋生到公园游玩,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让他们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学说话,如:购门票、购冰淇淋、问路、乘车等。在这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说话交流,增强了说话的自信心,提高了实际说话的能力,他们的身心也得以健康发展。

(三)创设有趣活动场景的学说话环境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把语言训练融于活动中,而游戏是聋生最喜欢的活动。在语言训练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聋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语训于游戏中。如:进行“蔬菜”一课的语训时,就设计了“找食物”游戏。课前准备“小山羊、山羊妈妈、山羊爸爸”头饰,准备白菜、萝卜各种蔬菜教具,布置“白菜、萝卜田”。课堂上请三个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山羊、羊妈妈、羊爸爸。设计情景剧:一个小山坡的木屋里住着羊爸爸、羊妈妈和小山羊。一天,小山羊肚子饿,跑到羊爸爸(妈妈)面前说:“爸爸(妈妈),我要吃萝卜(白菜)”,羊爸爸(妈妈)说:“好的,我去拔萝卜(白菜)”。于是羊爸爸(妈妈)到田里拔萝卜(白菜),拔完拿给小山羊,小山羊高兴地说:“谢谢爸爸(妈妈)。”表演过程中,由老师独白,扮演学生边用动作表演边对话,在羊爸爸(妈妈)拔萝卜(白菜)这一环节,其余聋生都跑到羊爸爸(妈妈)后面揽腰边做拔萝卜动作边说:“拔萝卜、拔萝卜,拔呀,拔呀,拔萝卜。”这样从玩中去学发音、说话,学生非常喜欢,纷纷参与,在游戏中多次反复练习,他们也不感到单调、乏味,学习积极性很高,语训效果显著。

经过一年的语言康复训练,全班8名学生的残余听力得到补偿,听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对周围强度大的声音都能作出反应。通过长期做舌操、唇操等训练操,发音器官得到改善,已能自如控制,灵活使用,掌握了发音的方法,现8名聋生都能发出声音,且音响,口型基本到位,声音的清晰度和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读词语、句子或一段的话,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对话用口语交流。同时,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早上回校有礼貌地与老师、同学问好,平时用口语交流,能主动把自己所见、所想、所感受说出来。

参考文献:

[1]吴立平.听力语言训练.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黄昭鸣,杜晓新.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3-117

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儿童;发展方向;语言教学

语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工具之一,童年期是每个人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只有在学会说话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情绪、意愿等表达出来,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之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因此,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儿童语言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发音不清晰,单音节词偏多

儿童在3~6岁时,容易发音含糊不清,说话时常常发出个别词语,不能形成很完整的句子。此时,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放慢语速,引导孩子将不连续的词语用简短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孩子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句子的长度和难度。

2.代词使用混乱

孩子在发育到这个阶段,对一些代词,如“你”“我”“他”和“他们”等表达不清,比如孩子说“你吃”的时候,其实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是他们自己要吃。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孩子说短句子,常常为孩子示范正确的“你”“我”“他”和“他们”的使用情景和使用方法,帮助孩子渐渐分清代词的使用规则,避免混乱。

3.语句残缺,语序混乱

语句残缺和语序混乱是儿童常见的语病。儿童的语言能力要想进步,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思维能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3~4岁孩子思维能力较欠缺,构思不严谨、逻辑性差、语言表达不准确的现象时常发生。此时,教师要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顺序来讲述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语句残缺、语序混乱的现象会得到很大改善。

二、儿童语言教学的技巧

1.教师在与孩子沟通中提高孩子的语言素养

教师在与孩子单独接触的过程中,容易准确判断出孩子在发音中以及词语运用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利于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在点滴中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正确良好的方向发展。

2.教师在孩子们相互沟通中提高孩子语言素养

孩子由于智力、生活环境等差异较大,所以其语言发展水平也不经相同。儿童之间的交流也容易相互影响,相反,也容易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孩子们互相之间的交流,适时纠正孩子们语言中的错误,指出小朋友说法正确的地方,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提醒了其他小朋友在说话时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儿童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孩子语言素养

学会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C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教学

1概述

C语言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最重要且被广泛使用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它兼具高级和低级语言的优点,特别适合于编写计算机系统软件。高校的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算法设计等,多选用C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学生学好C语言,不仅是一门课和一种技能的问题,而且涉及到能否学好整个专业课。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越来越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各校纷纷进行C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试点工作[1-3],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笔者所在高校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4]。在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共同确立的教改思想和指导原则下,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其核心思想是,不断加大C语言的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编程技巧和编程能力的提高。尽管如此,部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掌握C程序设计技术。在C语言考试中,学生更易于完成填空、选择、判断正误等检验“基础知识”的题型,程序设计或上机编程题则完成质量较差。直到学习数据结构等课程时,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用C语言编写算法,这直接影响到了数据结构等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造成了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C语言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它是程序员和计算机相互交流的语言。作为语言学习,它也遵守人学习语言的最一般规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重视单词的学习和积累,重视语言的交流能力。

2像婴幼儿学习说话一样,学习计算机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的方法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2.1跟着大人,重复学习说话

婴儿学习说话,是从“mama、baba”开始,爸爸妈妈积极应答,并鼓励孩子继续“说话”。期间没有人在意,孩子是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的,孩子的发音是否准确,只要有声音,就给予足够的鼓励。之后,婴儿继续学习其他称呼和各种词汇,会说“开门、妈妈抱”等短句,直到“我要出去”等简单的句子。这一语言学习的过程特征很明显:跟着大人,重复说话,不在乎语法是否正确,能简单表达意思,大人能听懂即可。

C语言学习也一样。教师把自己看作大人,学生就是婴儿。从语言教学上看,不首先去强调语法等规则,而是教授“例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重点讲授一个又一个例子,在课堂上编译、连接并调试运行程序,让学生课后去重复这些程序。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真正“接触”到C语言,通过老师的程序实例和计算机实现对话。教师通过作业,鼓励和引导学生修改这些简单的程序,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新的程序。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就接触计算机,重视学生快速和计算机建立联系,让学生在编辑、排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实践过程中,和计算机对话,达到从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在例子中,学习和计算机的对话,让计算机训练自己。”

2.2不断学习单词,丰富语言的内涵

会说话的婴儿有了新的渴求,他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生存空间,大人们也非常配合他,不断教他新的“知识”,这些新知识,首先就是“单词”。婴儿会指着电视机“啊啊”地叫,大人们教给他说“电视”,于是婴儿学会了“电视”这个单词。他可能说“宝宝要电视”,虽然不符合语法,但他已经勇敢地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宝宝在大人的纠正过程中不断学习,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具有和人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不断学到“新词”开始的,是不断被大人们纠正提高的。

C语言学习也一样。教会学生编写基本的C程序后,接下来的工作,不是要写复杂的“让计算机唱歌跳舞”的程序,而是让学生不断掌握新词汇,扩大和计算机的交流范围。在C中,这些新词汇就是C的库函数。C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库函数,程序员不可能脱离开这些库函数妄谈编程。以往的C教学中,可能会忽视这些库函数的介绍,只有在课本的附录里,才能找到他们的索引。教师课堂上的主要时间,花费在介绍C的各种语法上。考试中,这些语法就是“基础”知识,这又会把学生的学习重点,引导在学习和背这些语法上,无形中又忽视了实际编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是造成学生不会“写程序”重要原因。

婴儿不认识新事物,就无法开口说话。学生如没有很好地掌握库函数,就难以写程序。比如,若没有printf()函数,学生就不可能知道如何把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因此,学习写C程序,首先需要学好C的库函数。教师在课堂上的重点,就在于在例子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库函数。让学生“见过”并“知道”有这样的库函数可以用,再通过编程作业,促使学生掌握库函数。库函数就是C语言中的“单词”,有了这些单词,才能开始编程,和计算机“对话”。

“不仅要会和计算机说话,而且可以天南海北地聊。”

2.3多说多练

学会说话的婴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已经长大了。他不仅和他的爸爸妈妈说话,他还要和其他人说。他要去上幼儿园,可以和老师说话,可以和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说话,他的语言能力不断进步,他会唱歌,会背唐诗、三字经、弟子规,他已经像个大人了。

学生学习C语言也一样。最开始模仿老师的程序,编写程序,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编程,最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编写一些应用程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排除程序中的错误,掌握调试程序的方法,逐渐能够书写小规模的程序了。

这些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此时教师可以使用特殊资源了,即上机课时。高校中C语言的课时一般由3部分构成:课堂学时、课后机时和专门的上机课时。利用上机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小规模的系统编程作业,让学生去完成。通过这种作业,让学生系统掌握C的编程知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和水平。

“多写多练,可以和计算机讨论问题。”

2.4上学后,我们再学语法

婴幼儿长成了小学生,他要开始上学了。在学校,他开始学习课文,通过课文认字、认词、认成语,写字、写词、写句子,他开始锻炼写作文。不知不觉中,他读了很多书,从童话开始,到小说、散文、诗歌,最后是名著。他开始系统学习语法,主谓宾定状补,不胜枚举。

C语言的学习也没有止步。实际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只能完成上述2.1~2.3部分的内容,这些部分教会了学生写程序,而不是教会了学生C语言的语法。C语言的语法,可以融于课堂的例子中,通过程序设计和调试,直观地介绍C的语法,通过程序练习和调试,由计算机来告诉学生,怎样符合规则,怎样不符合。对于一般的语法,要求学生自学。C程序中的众多语法,比如C语言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变量定义位置、注释写法、函数命名、参数以及函数返回、变量作用域、运算符的优先级等,多是规则,并不难理解,需要学生记住并掌握,而单调的看书和记忆,效果远不如在程序排错和调试过程中学习。

通过程序实践和例子学习语法,而不是只是在课堂上讲授语法。这样,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编程能力后,再回过头去研究语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对C语言的理解水平。如果在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语法上,可能反而无法掌握C程序设计技术。

实际上,C的一些语法细节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常用的。例如,判断闰年的逻辑表达式:( Year%4==0 && year%100!=0 )||year%400==0,其中涉及到运算符、运算表达式以及运算符优先级等问题。若要计算该表达式的值,当然需要记住表达式的优先级顺序等语法知识。但实际工作中,是不鼓励把程序写成那种样子的,实际工作中,要求程序书写清晰明了,简单易懂,强调程序的可读性。因此,上述代码可以写为:

(( ( year%4 == 0 ) && ( year%100 != 0 )) || ( year%400 == 0 ))

“不仅让计算机能听懂,而且要易于听懂。”

2.5学无止境

经过了中学阶段的学习,孩子已经完全掌握了“汉语”这一门语言,此后能否成为编辑、记者、作家、诗人,则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锻炼。他需要研读名著,体验生活,笔耕不辍。

C语言也如此。C语言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各种计算机编程竞赛、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等,不断锤炼自己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他可能逐渐接触到C语言课程永远无法讲授的东西,比如socket编程、进程与多线程、并发与竞态、Linux驱动程序、Windows驱动程序、研究开源代码等。他成了一名高级程序员、资深程序员、专家,他开始“用Word写程序”。

“计算机编程,一个玩具(计算机)的更高级的玩法(写软件)而已。”

3结语

C语言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C语言。所谓掌握,不仅指C的基础知识、语法结构等,最重要的目的是会用C语言写程序。C的其他所有知识,都在程序编写和调试中得到学习和掌握。

本文根据婴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提出了C语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其主要思想为:教学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用C语言写程序,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程序设计的水平;课堂上,主要通过程序讲授编程的方法和技巧,强调C语言的库函数学习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程序重点介绍难点和重要语法知识,一般语法由学生自学;强调大量的C程序锻炼,在C语言的编写、调试中,由计算机教会学生编写程序,在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中,学习C语言的语法。

致谢:本论文得到了国家级教改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莉.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09(12):28-29.

[2] 李业丽.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2):31-32.

[3] 赵金萍. “任务驱动式”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J]. 计算机时代,2007(8):25-26.

[4] 王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C]//王永生. 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624-628.

Teaching Methods of C Programming Language Learned from Baby’s Language Learning

ZHAO Shuaifeng, HU Shaoha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