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教育读书笔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小学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阅读一定数量优秀书籍,拓宽学生视野,夯实双基,提高素质,陶冶性情,努力培养学生做一个诚实、善良、坚强、勇敢、明理、智慧、自律、好学、进取、快乐的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促进我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读书目标

1、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阅读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朗读增加学生的积累,丰富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具体要求

1、撰写读书笔记

(1)篇数要求:1、2年级每人写12篇;3、4年级每人写15篇;5、6年级每人写18篇。

(2)格式要求:1、2年级田字格本 ,3---6年级横格软抄本,书写的格式语文教师统一指导,做到整齐划一。

(3)内容要求:每篇读书笔记分两部分:①内容摘要(词、句、段至少两项);②读书感悟。

2、把每天阅读的小故事讲给家长听,把练习朗读的课文读给家长听,把课后要求背诵的文章背给家长听,家长要督促检查,以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兴趣和习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夯实基础。

四、总结验收

1、在开学二周内评出暑假读书之星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指导 激发兴趣 检查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44-01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新课标要求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当前小学生阅读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阅读目的倾向于功利性,除了教辅书外,课外阅读资料匮乏,使得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且阅读效率低效。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钥匙",便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首先对本校高年级段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校五六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阅读没有计划,阅读目的模糊,对书目的选择十分随意等现象。现在图书市场良莠不齐,这很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甚至会给学生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此外,学生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既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好句好词,读后感就更不用提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很难养成,同时也没有达到阅读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引导。在调查中,我发现,我校90%以上的孩子爱看电视,仅有10%的孩子爱看课外书。由此可见,小学生对于一些直观性强的,能调动感官器官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书籍初看显得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老师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更多的家长认为学生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买大量的课本练习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课堂上,教师也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教学,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得不到有效的指导。

我认为,今天的语文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注学生的终身教育,使课堂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让学生能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境界,品读、领悟、积累,自主地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要有目的的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本校本班与书的感人事例和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需求。还可以利用广播摘取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或开头、结尾,并把故事情节进一步渲染,把学生带入文学世界里,正当他们情感交集之际,嘎然停止,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阅读相关书籍。还可以在班上开展实践活动,如读书节、佳作欣赏会等, 并让学生对自己对他人课外阅读水平进行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我们的教材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教材中有著名作家老舍、朱自清、鲁迅等写的优美隽永的文章,也有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的《猴王出世》、《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作家的同时,还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其它作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上完了《景阳冈》对故事的结局让学生自由发问,教师设置悬念: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自己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由解疑而去欣赏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备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及时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 教会学生精读摘录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并把文中优美的词句或需要的资料摘录在笔记本上,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并灵活运用。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3)指导学生活学活用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应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检查落实。

定期进行课外阅读的汇报会。为了了解阅读的成效,每半个月举行一次课外阅读的汇报活动。如读书笔记的交流,演讲比赛等,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平时的成绩。在学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在班内组织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作为教育者,应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探索一条科学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王义辰 著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学习使人进步。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着、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着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着。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生;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57-01

阅读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学生的阅读时间在整节课中占用时间最多。在小学语文课中,如果没有阅读,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不会深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受到束缚,甚至关系到语文教学的全局,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就如何能搞好小学阅读浅谈几点认识。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学阅读的书籍

从目前的图书市场看,真正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较少。书店里各种少儿书籍不计其数,但适合学生阅读的“精品”却供不应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购买学校图书和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时要有以下标准:一是符合小学教育的目的和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二是题材范围广泛,思想性、科学性较强;三是文字优美,语言规范;四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兴趣;五是形式美观、图文并茂、印刷的字体大小要适当。

教师应善于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学生推荐书籍。比如结合课堂教学介绍有关的书籍,如上完《一夜的工作》一课后,向学生推荐有关生平事迹的书籍;结合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介绍有关书籍,如三月份推荐有关雷锋事迹的书籍;结合本地实际介绍有关家乡风土人情、英雄、模范人物等的书籍。

二、培养阅读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要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有计划地读。同时,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认真做好阅读记录。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我想,对课外阅读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教师把握阅读指导的目标,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阅读指导,提高阅读的实效。

三、读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

1、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确,或是为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为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品味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

2、教给学生“记”的方法

“作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进行。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还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小问号,或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请教父母、老师,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有所得。二是摘录式笔记。这些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以及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归类,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三是创作性笔记。即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再创造,如续写、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我想,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都拥有一把通往阅读殿堂的金钥匙,在经典阅读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四、实施多元评价,呵护阅读童心

笔者觉得,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绝不能撒手不管,或者只是泛泛说说而已,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多元的评价。

1、在赏析交流中评价

可以组织学习开展赏析交流,既能检验阅读效果,又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可以从赏析一处绝妙的遣词造句、一节优美的景物描写、一段精辟的议论,逐渐过渡到赏析整篇文章、整部作品,赏析作品中的代表人物,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轻松、自由地表达读书的乐趣。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要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感、启迪思维,获取审美愉悦。

2、在成果展览中评价

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每个学生阅读的收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可以用墙上的统计表显示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会背的古诗多,谁写的读后感多等,让进步看得见,掀起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内容表演或配乐朗诵的形式来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可以举办“我为喜欢的书配上插图”,书写“我喜欢的一句话”等活动,通过图画、书法的形式进行展览,并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同学之间的互评,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以“展”代评的形式,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让每一次展览都会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助推器。

五、各门学科联动,构建大阅读的理念

诚然,课外阅读指导,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各个学生学习效果,况且与各个学科相关联的课外阅读读物不胜枚举,因此,课外阅读不单是语文教师的事,也是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使命,各个学科的教师应善于推荐相关读物,并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阅读,扩大他们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一、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语文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又是学习工具。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朗读课文的习惯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过程是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初读,是对课文有感性的、表面的认知。细读,是学生动脑思考探究的阅读。精读,要求学生能领会内容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并有所感悟。熟读,对知识要能游刃有余地学习。充满感情的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通过反复阅读,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准确,对抽象的语言文字有具体化、形象化的感悟。

(二)写作的习惯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好作文,平时应注意多看、多思,多练笔。写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必须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此外,要养成勤练习的习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作文水平同样是通过练笔来提高的。比如,平时养成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等习惯,学生自然能在写的过程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使写作水平达到从量到质的提高。

(三)倾听、交流的习惯

倾听是学习的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课时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有用思维去领会,才能真正听进去。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倾听意识。学生要想参与交流,需要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因此,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语文的基本要求。说话要力求做到简洁、流畅、得体、有条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与他人交流的通畅。

(四)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的过程需要手、脑并用,把不懂之处画出来,对一些精彩的语句重点标注,要用各种符号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在阅读时,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外出时,把所见、所闻记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勤查字典的习惯

字典是小学生识字的重要学习工具。学生在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一些学生求助别人,或教师直接给予解答,养成了学习依赖心理,不利于自主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字典的方法和作用,引导他们运用字典,自己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把字典当成学习的良师益友。

二、养成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性情活跃,喜欢热闹的气氛,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大胆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讨论学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加深了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多角度接收知识信息和自我检查的目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共同的问题,合理分工,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成功地完成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任务。

小组合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养成语文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的学习习惯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学习语文知识并不局限于书本。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因为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留心自己的生活,认真观察周边的人、事、物,把所看、所听、所想随时记录下来,这对学生养成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在生活中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广泛搜集信息的习惯。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外,还要能利用报刊、杂志、电脑网络等手段来搜集信息,为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让生活与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补充。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每一位小学生借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让他们在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乐园里健康成长,让他们那美丽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更加动人的光彩。阅读就会成为孩子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面向新世纪的教育,谁拥有了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在新世纪的挑战中处于主动。而优质的小学教育是人成才的基点,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举足轻重,关系到语文素养的更深层面。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要培养这些能力,阅读是关键,也是培养其他能力的途径。

(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通过一个教学班的调查发现:10%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5%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55%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29%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究其原因,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有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学的能力。

(2)学生对科学阅读的方法掌握不够。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阅读那片肥沃的土地。

(3)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学校在5~6年级中的学生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57%的学生不喜欢读《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 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78%的学生喜欢看《脑筋急转弯》。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窄,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三、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那么,如何使农村学生在进行独立阅读活动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学生往往很崇拜自己的老师,喜欢模仿老师。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常常在学生面前看书,表现出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再假装不经意地透露自己很喜欢看书的“秘密”,而且,经常利用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效果甚好。如请班上语文成绩优异的,尤其是写作文、讲故事水平高的学生介绍自己阅读课外书的体会,现身说法,直观形象,说服力强,让学生看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萌发了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2)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完《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向他们推荐了《中外神话故事》这本书,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又如学习了《草船借箭》,推荐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少年闰土》,推荐读《故乡》等。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文学之窗后,学生急切寻找书急于要读,兴趣盎然并一发而不可收,全班形成了人人“手不释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态势。

(3)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会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比方说:

第一,课前演讲,积极鼓励。 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分钟~3分钟,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上去。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第二,书面展示,树立榜样。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优秀习作、优秀周记等。定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在“心语屋”内。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心语屋”的内容不断更新。这间“屋”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读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让他们能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2]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社,2004.

[3]惠中.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导引[M].北京:中央广播电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第7篇

目前,教学改革走入深水区,教师的角色也有了多元化定位,但是更耳熟能详的是把教师比作“一眼”清泉,泉水常流常新,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知识。如今,我们作为新世纪下数学教师,必须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要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系统的新理论知识是前人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这些知识的瑰宝就像一座座航标,在我们前行的大海上指引前进的方向。为了改变教师观念,枣强县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读书计划”,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为教师推荐必读书目36本,每学期每位教师读两本,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如印象深的一本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讲了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理念、精神。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通过读这些书,即使的调整了教师的心态,其次,要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我校定制的“课程论”、“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技能”等对我们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对教育有追求和研究的人,我们也可以多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

二、要具备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要拥有丰富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我们数学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指“学科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数学知识的应用”等。我校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学习讨论,提升全体小学数学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也告诉我们,我们数学教师现有的知识应该不断地提高,我们往往缺乏"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需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数学老师学科专业知识也只有不断地更新,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要多研究教学,这也是最关键的。

系统的理论知识给了我们扎实的装备与武装,具体运用起来就落实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所以重视抓教学研究的过程,包括:课前、课上、课后、听评课教科研等。

(一)课前。课前我们要认真备课,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精心的准备,整个流程完整,各环节充实哪些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对学生要有充分预设,一个问题出来了,学生可能会有哪些答案,老师又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准备都能反映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实际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老师课前精心的准备,施教过程进行的就比较顺利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上。数学课堂的特色就是节奏感强,各环节环环相扣,干净利落。体现我们数学课的特色,我们的课堂上也有感情,但不是抒情。我们体验的是成功(或失败)解决问题带来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非常重方法。我们始终觉得,数学老师不是单单在教数学,而是在教人怎么学数学,怎么去创造。老师的方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三)课后。我们觉得要提高教学素养,提高业务水平,课后反思也特别重要。善于反思的老师才会有精彩的课堂。对于自己课堂上的得意之作,要勤于总结,精益求精,争取发挥到更多的地方;对于瑕疵之处,我们更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改进。在这种情境题中,我们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运用数学技能来解决问题,可能会事半功倍。经常这样的自我反思,从中寻找答案,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加驾轻就熟,完善自己。

(四)、听评课。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听评课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平时,利用网络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并研究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多听专家老师对学科教材的解析,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能更好的驾驭教材。

(五)、教科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个时代,不会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教师是不能算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的,之前,我们认为从事数学研究与数学教学不相干.通过近今年的课题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事数学研究对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从事数学研究可以使研究者体会数学思维的内涵,领略数学内在的真善美,领悟数学的精髓,肯定地说,这些体验会有意识地融入研究者的教学中,使学生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科研是一个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集中的体现。

四、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

小学教育读书笔记范文第8篇

随着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教师们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借鉴价值的成果。然而,由于研究面比较广泛,不易深入。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从而鞭策教师反思自身教学,避免成为学生厌恶习作的“推手”,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写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现状与对策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兴趣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对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来说,学生的兴趣无疑是最强有力的突破口,而现实情况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却害怕写作文。语文课因其丰富的知识结构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而文章的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字综合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检验,却让许多学生大为头疼,普遍表现为无话可写,提起笔头脑中就空空如也,逐渐变成了畏惧作文教学,厌恶习作。

2.缺乏素材积累

农村小学生之所以对作文习作产生畏惧心理,害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一定作文材料的积累。因为受到地域原因制约,农村学生在生活当中接触的范围小,基本上除了学校就是家庭,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加之平时相关活动较少,阅读量也不足,才导致了他们缺少写作上的素材积累。

3.教学脱离实际

农村小学教学缺乏相对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现代化教学手段较少,导致农村小学作文习作水平受到影响。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教师批改,教师评价,教师处于主置,学生十分被动,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学思维也相对固化,导致教师一提到写作“学雷锋”内容,学生就写“马路上捡到一分钱”或者“扶老人过马路”,再或者帮“大雨中卖菜阿姨捡拾掉在地上的蔬菜”等等,毫无创意可言。许多教师在追求片面的教学质量下甚至教给学生作文写作套路,让学生套用来进行作文习作,这是对学生自主思维的禁锢。

二、作文教学的指导策略

写作,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即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描述生活中的美好,还可以展开自己对未有世界的想象……习作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素质教育推行的大环境下,习作教学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对较为薄弱的环节。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兴趣低下,无话可写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应当从提升学生作文习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素材积累并改良教学模式三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小学作文写作中,只有将写作题材紧紧抓根于生活,才让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农村小学生过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比较闭塞,但是,对比于城市来说,农村虽然少了现代的繁华,却多了自然的秀美,在通往家庭与学校的路上,山川河水,林荫小路,无不是激发灵感的源泉,传统习俗与古朴的农家生活方式,都是其特有的写作资源。农村学生受到居住环境因素的制约,对身边的美好事物已经缺少了新鲜感,并非没有素材可写,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作为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对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比如观察树木、昆虫,组织学生爬山、捕虾、捕鱼,或者果实采摘,并鼓励学生将所思所感在脑中进行整理,存为写作素材,其后,安排相关作文习作内容,做到寓教于乐,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2.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农村小学作文习作中,学生之所以觉得无从下笔,主要是因为缺乏相关生活素材的积累,想要充分利用农村小学教育既有资源达到教学质量的最大化,必须从两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因受到教学条件的制约,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面较窄,对此可以通过提升学生课外阅读量来予以弥补。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是农村学生认识大千世界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对此并不会排斥。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开设课外阅读课来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利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第二节课展开讨论,并鼓励大家踊跃发言,将自己在阅读后的所思所感当堂以口述形式表达,锻炼他们的思维条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点。在课外阅读内容的安排上,可以相对放宽范围,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传记或者科幻小说,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书籍,重点在于阅读书目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果硬性规定所有学生都阅读同一种书籍,必然会造成学生的抵触,达不到教学目的。其次,培养学生对生活素材的记录。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性强,一些好的灵感往往稍纵即逝,对此,教师应当进行对学生素材记录习惯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日记、周记写作,也可以围绕课外阅读展开读书笔记训练,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累出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今后的作文习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立足于实际

在当今农村小学作文习作教学中,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师不能严格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作文习作指导,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编造成分过多,严重脱离实际。小学作文习作并不是为了满足片面的教学要求,而让学生写小说,它旨在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而胡乱编造写作内容可能会带来整体班级分数的提高,但是这种做法是断不可取的,是短视行为。对农村小学作文习作教学来说,应当贴近生活,从实际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将所积累的写作素材有效利用,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只有写出真正能够体现自己想法的文章,才能达到小学农村写作教学的目的。

【结 语】

通过对农村小学作文习作指导策略的研究,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小学的整体习作教学水平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程言梅.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 教师,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