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潜力;探究能力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的不断练习,提高公式的运用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传统的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减少,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积累的经验,这样会约束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失去独立解题的能力。数学题型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根据一定的公式转换。开放式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则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辅助学生学习。在开放式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数学题中摸索前行,在独立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是开放式教学的重要作用,也是教学的根本所在。

二、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才能轻松应对各种难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使课堂和学习更加开放,不再过多约束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在自由学习、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过多的约束不仅不能管好他们,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开放式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娱乐中进步。充足的思考空间,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以后学习的道路上更加轻松。

三、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开放式教学不是意味着学生能够自由地学习,而是让教师不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之间会有更多、更好的合作学习,以辅助开放式教学。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

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老师应给予重视。在教学前,老师应充分思考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最大的益处。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变式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49

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和公式等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概念类变式教学

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把握不住关键点,导致记忆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进行变式教学,将概念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促进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例如,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多数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识记梯形的概念,即一组对边平行但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在进一步学习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这样进行教案设计:

首先,让每个学生都准备4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和1把剪刀,然后如下图所示将平行四边形分别剪成两个四边形(应注意不能剪成平行四边形)。

其次,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梯形,教师还可让学生准备一张半透明长方形纸和3个三角形,将半透明长方形纸和三角形分别重叠,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四边形。

对于特殊的梯形,教师同样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剪纸去发现它的本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文字概念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图形教学,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把握了概念的本质内涵,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概念的变式教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基础,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正融入课堂中;另一方面,它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认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规律探究类变式教学

规律探究类题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其形式多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启发学生多思考,并由易到难开展变式教学,通过变式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水平。

例如,按照排列规律,分别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16、( )、( )

(2)2、4、7、11、16、( )、( )

(3)2、3、5、8、( )、17、23、( )

这三道题的难度较小,学生很快找出了答案:第一题中,后面的数等于前一个数加3,所以括号应分别填上19和22;第二题的规律稍显复杂,需要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得出2+2=4,4+3=7,7+4=11,11+5=16,16+6=22,22+7=29,所以括号应分别填上22和29;第三题则是第二题的一个变式,两者有很大的联系。在学生熟练掌握该部分题目后,教师应让他们进一步练习一些简单的变式题,如2、4、8、14、22、( )、44、( )。

其次是中等难度的规律探究题,如找出下题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2、4、8、14、22,3、4、6、9、13。

再次是高难度的找规律题目,如“一座拱形桥的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是15米,现在桥的两边各有10根柱子,试求这座桥有多长。”这类应用题。

在规律探究类变式训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他们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一题多变类变式教学

单一题型的教学往往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而言,开展一题多变的变式教学能使问题被阐述得更透彻,可效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

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出示三道题:(1)甲乙两地相距300米,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使60千米,而小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每小时行使40千米。问两车同时发动,几小时后相遇?(2)客车与小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客车每小时行使60千米,小车每小时行使40千米,三小时后两车相遇,试求两地之间的距离。(3)客车与小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三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使60千米,试求小车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第一题求的是时间,第二题求的是路程,第三题求的是速度,这三道题是路程问题的变式,可全方位促进学生掌握路程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对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对题目换个说法,简化问题,以便快速把握题意,从而将问题解答出来。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第3篇

新课程改革已经好几年了,中国的教育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顺应课程改革潮流,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深化到课堂。开放式教学模式正是其中的一类。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创造力的人才出发,开放式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情境、学生提问、学生解决、学生再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也存在着不足。

传统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课前准备――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以教师为本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无论那种类型都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学习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生是接收者,接受了结论,丢弃了过程,“教好”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历好几年了,但在我们的小学课堂中,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阻碍了课改前进的道路。过去它曾为基础教育带来过辉煌,但是,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角度看,它已经严重滞后了,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结构

2.1理论基础

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罗杰斯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成为真正自由独立的人,成为有主见、适应性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构建主义教学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强调让学生在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形成问题,在最近发展区内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核心要素便是自主和探究,这一过程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在师生互动下完成的。”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和“助产者”。

2.2目标定位

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面向全体公民,贯穿终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培养具备各方面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旨在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环境,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同时使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处理日常数学信息的技能。

〖HTK〗2.2.1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注重生活,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事物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能从一些生活情景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解释事物的目的。

〖HTK〗2.2.2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

掌握对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整理、辨析及其处理与运用能力,并从中得出更有价值的信息。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五颜六色的,众多的生活情景在我们的周围,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去采集数学信息,提炼数学问题,并对其整理分析,形成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到生活中去,体验数学,得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HTK〗2.2.3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举一反三,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提示老师要用多角度的观点看待学生的答案。新课标提出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开放式教学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不局限于固定的解法,鼓励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也正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能力。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要求,不能墨守成规,永远都不改变,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不同的评价。

〖HTK〗2.2.4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提出观点

参与实践,进行探索、发现和改造等活动,提高动手能力。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过去封闭式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形成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终将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基础教育就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开放式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要求学生从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并参与到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发现等活动,真正提高动手能力,并不是一种虚无的形式。

3.对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评析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第4篇

1.转变教育思想,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劝“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一是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二是通过数学教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细致,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三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学习过程,意会人类认识的发展辩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认识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感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2.优化教学方法,多运用启发式

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1 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2.2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第一,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促使认识内化。而观察操作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第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特点是在解应用题中要经常用到;抽象与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最终目标。第三,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优劣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加强审题分析,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练习,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注重同题多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2.3 要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做到依据学习规律确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四种主要的学习方法:①阅读学习的方法。教师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提纲挚领,抓重点,从而科学读书。②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讨论文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从小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③操作学习的方法。通过拼、摆、剪、比、画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④数学思考的方法。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等,并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3.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以及环境、教育等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有所差别,再加之社会对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在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也就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同时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在教学中做到提问侧重中下生,板演突出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优先中下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在学习内容上,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扩大知识面;在练习上,可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训练;在形式上,可组织他们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竞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法;开放式;原则

随着新课程深入发展,学校教育由原来硬性灌输式教育向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法发展,这种开放式教学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锻炼了小学生发现分析问题及解决分体的能力,增强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开放式教学法势在必行。

一、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以素质教育为理念指导,改变原有封闭教学,创造愉悦民主教学关系及方法,侧重于教育空间开放与学生心灵开放,并运用媒体或者其他载体,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封闭教学法是相对立的,所涉及方面很广,如教学目标、内容、环境、方法与评价等。而开放式教学法还具有主体性、合作性、现实性、过程性与开放性等原则,其中,过程性原则是指在学习小学数学当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操作、讨论与归纳等活动,充分感受学习数学方法所获得成功快乐,并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构建过程,而不是仅看到现成品,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法的策略

1.教学目标的开放式

在开放式教学当中,教学目标应突破技能、知识与情感等正常目标束缚,在知识和技能、情感和价值观、方法和过程等方面均给予重视。像设计能力、交流能力、合作力与创新能力等均可纳入数学教学目标中,数学教学目标要全面,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发展下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在人教版第十二册《圆柱的侧面积》一节中,教师原计划用15min完成圆柱侧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但在教学活动里,发生了数学教师没有料到状况。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及时调整,增加了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大胆自主探索,其结果令很多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研究出了多个有创意面积推导法。

2.多种开放式教学法应用

在新课程下,数学学习提倡运用合作、自主与探究等方法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以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运用开放教学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如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在《圆柱的侧面积》这节课中,教师设置了这样教学情境:某公司招聘小采购员,采购制作一万个薯片圆筒包装的硬纸板,如果你是小采购员,需要购买多少包装硬纸板?薯片圆筒即侧面使用的硬纸板。学生手中拥有某薯片包装筒,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拿出薯片包装筒看看,讨论讨论,并问有何发现,教师通过实际薯片筒侧面积问题转为课本上的数学问题,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情景创设下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探究式教学法,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法是将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根据教材当中的学习资料,依据学生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有步骤、有目的组织学生探究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发现数学规律,增强数学知识学习印象。在人教版第11册《比的应用》这节中,就可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在这里,教师运用了伊拉克战争题材。到四月二号,伊拉克平民大约6850人伤亡,并且受伤与死亡人数比是112:25,求受伤与死亡人数分别是多少?教师让学生分组交流,交流后,让各组学生代表将答案板书于黑板上,并查看此题共有多少种算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例分配应用,然后就此题文学生看到伊拉克平民伤亡与死亡人数感受,并发表其观点,接着引导出人道主义救援,从而引发下一题目救援,进一步应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在实例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学习,还丰富了学生价值观思想,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开放式的教学法还有合作式教学、变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等,这些开放式教学法的应用,有效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开放式习题的设计

开放式习题自身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特点,开放习题设计有助于学生思维空间开拓,让呆板机械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具有创造与探究性,可有效激发小学生创新能力与逻辑能力。像人教版第6册《面积单位》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并加深单位面积统一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在观察、测量与手势等实际操作中感受认识面积单位,从而加深了学生学习印象,并了解了形成过程。

4.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与评价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方法不断增加,教师若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实用性要差,而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更生活化,学生更具有亲切感,在教学开展上更具优势。像人教版第4册《统计》的学习,教师可不用教材中的例子,依据学生身边的例子进行统计,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教师想与小朋友办个联欢会,但班级的经费有限,仅能给每个小朋友买上一种水果,教师并把这些水果摆出,问小朋友喜欢什么水果,每种水果要买多少,让小朋友为教师想办法,从而使教学内容更生活化,并引起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评价上,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尤其是智力与创新力发展,因此,在教学评价上,教师要将考试成绩与过程评价并重,通过作业分析、课堂观察与调查活动等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变式训练 小学数学 思维发展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79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经指出,有经验的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那些并不复杂但意义深刻的习题,以此发掘学生的思维,使其进入神秘的数学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式练习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一、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教材中的教学难点,教师除了要考虑教学方法之外,更要从思维入手,因势利导,巧妙运用变式教学,深入浅出,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几分之一的本质内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变式练习。变式一:有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平分成两半的蛋糕的一半看做二分之一;变式二:怎样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二分之一?学生经过动手操作,不管是对折、横折或者斜着折,都能够得到二分之一;变式三:怎样才能折出更多的几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二次对折,三次对折,得到了分数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二分之一等,不管对折多少次,每一份就是几分之一。此时我继续引导:四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一相比,哪个更大?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折纸的实践,体会到对折的次数越多,得到的分数越小。

变式练习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表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去伪存真,克服定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复杂的数学概念往往容易混淆,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将内容相近的知识进行变式组合,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克服数学思维的负面迁移。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有这样一道题:图1中的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空白部分是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

图1 图2

学生认为,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 ,空白部分就是整体“1”减去 ,那么空白部分就占阴影部分的 。从这个错误可以看出,定式思维对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为了让学生突破这一误区,我特意设置了这样的变式练习:(1)在图2中,红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2)绿色是红色的几分之几?学生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在题目(1)中,要以总图为单位“1”,在圆形中,红色占圆形的二分之一;在长方形中,红色占长方形的 。对于题目(2),要求出绿色是红色的几分之几,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先要求出绿色和红色分别占图形的几分之几,然后再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绿色是红色的几分之几。

通过以上变式练习,学生不但能够去伪存真,深刻理解分数意义的内涵,而且从中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突破思维误区,提升了思维的严谨性。

三、对比辨析,深入本质

变式练习不但能够增大课堂容量,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拓展课堂习题的深度和广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比辨析,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辨别细微的差异,体验数学概念的本质。

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常犯这样的错误:一见到“几比几多几”,就以为要用加法;一见到“几比几少几”,就要用减法。为此,我设计了变式练习:(1)小芳跳绳跳了12下,比小明多跳了5下,小明跳了多少下?(2)小芳跳绳跳了12下,小明比她多跳了5下,小明跳了几下?(3)小芳跳绳跳了12下,小明比她少跳了5下,小明跳了几下?(4)小芳跳绳跳了12下,比小明少跳了5下,小明跳了几下?

先让学生用学具摆出来进行对比,然后思考:四道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虽然(1)(2)两题都有“多跳”这个条件,但前者的结果是比12少5,后者的结果是比12多5;同理,虽然(3)(4)两题都有少跳这个条件,但前者的结果是比12少5,后者的结果是比12多5。由此,学生通过辨别细微的差别,理清了数量关系,理解了“多”和“少”的数学内涵。

通过变式练习,既能够让学生把握多与少的数量关系,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第7篇

摘要: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具有低碳性、自主性、合作式、多层次、和谐性和高品质等六项内涵特质,能起到优化教学方式、清晰师生之间的思维、促进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表达和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等价值。本文简述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意义,指出了“对话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现状,并针对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对话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

前言: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学理念和学科本质特性在小学课堂中的有机融合。其特色在于从实践的角度入手,注重师生关系的转化、注重教学方式、课堂形式的丰富。为了使现代数学教学的成效更加明显,老师们应该有所行动,学习“对话式教学”中的优良方法,以使课堂的学习成效达到最优,

一、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意义

1.1优化教学的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践与深化,我们不难发现,“对话式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一种新颖的教学形态了。这种变化正悄悄的改变着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们接受学习的方式。生态课堂的展开,使“对话式教学”成为一种可能。首先,生态课堂应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学生氛围。根据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结构,使生态课堂的学习结构更加的灵活多样。课堂上,老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利于师生交流为原则,选择合适的桌椅排放模式[1]。

1.2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靳玉乐主编曾在《对话教学》中提及到: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的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因为,生态课堂中采用“对话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老师可以在每节课中都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同时再提供几个利于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的引题,一步一步的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当中,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从引题一步一步交流解决,直到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1.3丰富课堂形式

有许多人曾支出,现在小学生的课堂形式过于单调乏味。很多老师知识奴役性的完成知识的讲授与学习,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交流,没有过程,学生很难体会到课堂的乐趣。“对话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对话式教学”将传统的老师单向的信息输出改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一方式的开展,倡导了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的去获取在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

二、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现状

2.1认为“对话式教学”就使简单的问题式教学

通过调查,会发现,大多数老师认为“对话式教学”就使问题式教学,只要在课堂中进行提问,就采用了“对话式教学”的方法。这种观点肯定是不全面的。真正的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将他人有用的信息自己吸收利用,并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分享供他人使用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摩擦出思维的火花,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如果仅仅是单纯的设计一些问题,那么就失去了“对话式教学”的意义。

2.2老师在课堂中所占的“戏份”过重

尽管现在大部分老师已经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重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不能通过交流、探索所产生的矛盾。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师,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还是以自我的讲解为主,学生不能尽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造成了“对话式教学”不能很好的运用到课堂中,使课堂的教学模式回归了传统的单一的线性模式,使课堂的授课成效大大降低[3]。

三、提高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3.1精心的设计,唤起提问意识

对话,顾名思义,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一种谈话的方式。要想使“对话式教学”顺利进行,就免不了老师对课堂内容的精心设计。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认真的解读教材,按照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要点,巧妙的设计有含金量的问题。使教育过程围绕问题 有序的开展。如特级教师夏青峰在讲解《小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时候,主要会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关于小数,我了解什么;关于小数,我还想了解什么;通过自学,我能得到什么;我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解决。这四个问题的提出,使整堂课的运行畅通无阻,支撑起了整堂课的框架。

3.2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尝试着解决问题使数学的课堂更加具有意义。这一方式的M行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思考后的交流与沟通,不断的探究新知,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求师生之间要进行对话交流,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方向,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依靠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述。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八册《搭配中的规律》一课的讲解时,应该采用变式练习,要求学生多加思考――如增加一条裤子,上衣数量不变,会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或者在裤子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件上衣,又会有多少搭配方法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上衣件数乘以裤子数量等于搭配方法数的结论,不仅帮助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还帮他们解决了生活中对于衣物搭配的规律[4]。

3.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聚焦问题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不仅需要关注所有学生的整体特性,还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教案、制作活动单或者调查表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以更好的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老师应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自学教材,通过自身与课本的对话,结合自己缩拥有的知识储备,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在通过老师去答疑解惑。这一过程的实施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有效对接。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一课的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一页,并试着提出三个不同的问题。然后在课堂开始之初,让学生们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老师在综合总结大家的预习情况反馈后,对于通过交流还不能很好的解决的问题,暂时保留下来,带着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期间,老师应该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放在三个方面上――①什么是方程;②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③学会了方程有什么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起进入数学探索之旅。

结束语: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应该以“对话式教学”为主。倡导老师以生态的眼光、方法和态度去观察、审视、思考课堂。更多的关注学生发挥的主体作用,有效的关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使老师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上的引导者,使课堂呈现出师生和谐发展、丰富有趣的形态。

参考文献:

[1]陈惠芳.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5:59-61.

[2]陈惠芳. 追寻“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价值[J]. 江苏教育研究,2013,10:65-68.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式教学

采用探究教学和学习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突出特征。探究教学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采用观察、分类、测量、实验、交流、推理等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像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式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建构学习者自己的认知结构。探究教学具有指导性、建构性、自主性、协同性等主要特征。它关注人的发展,注重培养学习者良好的交流能力和操作能力,完善的知识结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当前,探究教学已对我国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1]。

1、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首先,指导性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这种指导更多地表现在教师的引领、促进、合作、监控和评价上。这表现在:在学生探究学习前,教师要创设特殊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能够发现和胜任的感觉,做好各种探究材料的准备。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对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方法的选择、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成果展示等各方面加以指导,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诊断学生的思维,指出错误或不足,促进其转变;对于学生知识缺失的地方,要及时弥补。其次,建构性是学习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建构知识结构[2]。在探究学习中,重视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差异性,强调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和联系实际的客观性,不能走徒有形式没有探究内容的虚探究。同时,教师要注重选择好真实、复杂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再次,自主性。主动性指教师扶着学生走路,学生毕竟还有自己走,教师把学生是为有个性、有潜力的人,根据其年龄水平和心理特征给予适当的指导或干预。最后,协同性。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还要强调不同主体间的协商、交流和对话,这样多种观点得以比较、被考虑。

2、探究式教学的培养目标

2.1良好的交流能力

良好的交流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它包括接受、加工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即用数学进行交流、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流活动。正是师生、生生的相互对话、交流和合作才能使学生的自助建构的意义更加完善。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思想、尊重别人的观念、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协商交流等,学生的交流能力因此得到提高。

2.2完善知识结构

完善的知识结构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学习具有封闭性,学生学习仅限于教师传授的范围。探究式教学应遵循开放性原则,使探究问题的提出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具有开放性。问题不止局限于学科、课本、老师,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3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态度是决定个体外部行为的内部准备状态。观察和模仿对于儿童态度的学习发挥关键的作用。当学生作为一个新成员进入探究共同体时,会观察和模仿共同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再以共同体为参照,在参与共同体活动中,学科共同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会内化并组成个体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

3、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3.1转变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观念,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方面做出努力

教师作为一代以接受式教学成长起来的人,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无论个人能力和教学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既要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又要给予充足的帮助,反对不顾一切影响后果和教师承受能力,对教师的失败的探究式教学给予质疑和指责,而应该对他们给予的积极尝试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的过渡要深入、全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首先,加强教师的专门化培训,结合当地可利用的社会人力资源如本地的科研机构或大学,对教师进行集中、专门、系统化的培训,使新的教学观念深入教师的心坎,同时也不过分加重他们食宿、工作、生活上的不便;也可以组织教师到优秀的学校进行一定期限的学习,有所在工作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也可以组织全国名师进行教学示范课活动,争取更多的教师参与,交流、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3.2在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尤其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媒体上做出努力

例如“长方体和立方体”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借鉴以下的教学行为:首先可以使用投影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通过呈现牙膏盒、饼干盒、冰箱、砖块等感受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的实例及应用;运用计算机课件的三维功能让学生多角度观察长方体的形状;,利用投影的抽拉覆盖展示特征,培养学生对立体直观图形的认识能力,教师将教材中的插图组合成一框抽拉片,如火柴盒投影片、一个长方体直观图抽拉片、火柴盒的颜色、图案。演示时,先出示复合片,然后抽动抽拉片,抽去图中非本质特征的颜色、图案,抽象出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再把实物与立体图形对照比较,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图,初步建立起长方体的空间观念。其次,利用计算机课件揭示立体图形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计算机课件运用要与教师的指导观察相结合,让学生从直观的图形中概括出抽象的几何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3.3注重探究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受年龄、知识结构、性格等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的探究能力具有差异性。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探究基本技能如观察、分类、应用数字、测量、使用时间和空间关系、交流、推理、预测等八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小学生基本探究技能的提高。

4、结论

总之,探讨探究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可以从一个整体出发建构自己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寻找更加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