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课堂;实践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04-01

受小学生既定特征及特点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除了具备基础的教学特性外,还需要具备趣味性等特点。构建快乐课堂,不仅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张力,同时还能从多样化形式上获取更多优化点,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是奠定学生基础逻辑、推理思维及能力的重要课程,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生今后理工类课程的学习基础,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依然面临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抗拒心理突出等问题的挑战。

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意识的萌芽期,他们对数学课程的认识并不全面,缺乏自律;加上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是一门“入门两极化”较为严重的课程,如果学生对数学课程了解不足或是兴趣不足的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多动的情况。纵然一开始比较全神贯注,但是上着上着课,可能就去关注其他事情了。从这一现状来看,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课程教学外,还应对课堂管理引起足够重视。所谓课堂管理并不一定指非要通过硬性管理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来达到引导和管理的目的,游戏化教学便是有效策略之一。

2、抗拒心理严重

除了认识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抗拒心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天性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而是采用较为传统、死板的方式,按部就班照着教学任务进行。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效率高,但是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抗拒情绪,重则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观念、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不从学生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的话,不仅会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对于其他科目也可能会产生连带影响。游戏化教学是将学生天性特点与教学任务结合的科学方式,既能顺应学生的需求,同时又能兼顾教学目标,实现二者的有效统一。

二、构建快乐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措施及测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快乐课堂构建,不仅能有效改善当前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丰富整个课堂教学的张力和延伸力,同时还能最大程度契合小学生的天性和特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意识。具体做法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找准兴趣点,进行合理设计

快乐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首先应找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情绪化较为明显的阶段,纵使教师已经不断进行教学手段及措施的革新,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学生简单的学习需求。就这一现状来说,主要在于教师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基于这一点,建议教师应从小学生的普遍特点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形式,进行科学的过程设计,培养教学过程中和学生默契同时,最大程度提升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就《认识时钟》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基础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以及竞争兴趣发起竞猜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设置一定的奖励(小物件),然后在学生都激情高涨的时候展开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加深学生对时钟读法的印象,还能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整个课堂的活力与张力。

2、构建立体课堂,实现多样化呈现

除了找准兴趣切入点外,还应灵活采用多种呈现方式,构建立体课堂,最大限度放大快乐教学的效果。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完成相应教学目标,教师惯用的方式就是理论灌输,即有条不紊的为学生示范解题思路,通过反复演练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随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学生的认知度和信息接受面也逐渐扩展开来,书本上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变得枯燥无比,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加上传统死板的理论教学方式,学生更是感到排斥和厌烦。基于这一情况,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对多媒体教学工作进行利用,比如就《认识立体图形》这一内容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平台收集一些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但是课堂中难以找到的立体图形,或是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或是短片,让学生在视频里寻找关键信息点或是相应教学任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快乐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来说,基于当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抗拒心理严重等情况,建议可以从教学的合理设计,立体化课堂的构建以及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几方面入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好基础,为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 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对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 王秀燕.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 崇 冲. 快乐数学: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懈追求――关于构建“快乐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3,11:83-8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灵活开展数学课堂指导活动,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全新的数学课堂学习体验。文章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方式,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评价方式较为片面等方面的问题。

(一)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当前虽然很多教师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开始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是仍然存在着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质量较差 [1 ]。新课程背景下较为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需要针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展现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

(二) 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新课程背景下,很多学校的教学评价方式仍然仅仅通过成绩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堂学习状态不佳,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方式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完善教学评价的制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式开展。

(一)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3 ]。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由身边的事物入手,进而循序渐进的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级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呢?”等问题,其后通过“老师今天就教大家一个辨别图形的好方法”等话语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二) 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高尔基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带领着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知识的世界中遨游,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合作教学法等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课“位置与方向”这一项内容中,在指导小学生学会简单的表述方式之后,组织小学生开展情境模拟活动。比如一位小学生站在讲桌前,小学生需要帮助他快速达到同学“张晓红”的面前,组织小学生一同参与其中,告诉这位小朋友他该走的具置和方向。

再如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其中的内容。在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倾听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想法,给与学生适当的思维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那么今天是哪一天呢?”等问题检验学生的知识学习质量。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

(三) 完善教学评价的制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创新意识以及合作能力等项目融入到综合评价体系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赞扬学生,关注班级中的“学困生”。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答对问题则可以采用“你太棒了!”等话语对学生进行鼓励,答错了则可以采用“非常好,但是只差一点点,你再思考一下,加油”等话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发言、积极提问,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

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加以适当创新。教师可以通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完善教学评价的制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继军. 新课程背景下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若干案例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6(12):48-5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学习兴趣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最主要的场所莫过于课堂,而教学质量,往往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能否达到的一个“标尺”。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似乎进入了瓶颈阶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责成相应教师将教学策略“合理化”,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质量。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一)以故事为主体的问题创设

课堂教学效率往往会受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故而,作为教师更应结合课堂教学和各种有关课外内容,并将之作为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因素,以此来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加以有效提升。如在“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将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依托,如可以将《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程的“引子”:“某一天,羊村要进行一次食物分配活动,而美羊羊和懒羊羊都想得到同一捆草,这样,应该怎么进行分配才能让它们都得到同样多的草呢?”学生必然会做出“各分一半”的回答,在此之际,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入“如何用数字来体现‘一半’这一概念”,从而制造“悬疑”效果,以此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乃至于其在学习活动中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则可以“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实践,以这种形式来对其教学质量加以最大程度的增强。

(二)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在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体系中,作为教师,可以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彼此相互结合。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组织,按照课本中一部分具备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零距离”的制作实验,以此来使得学生能够借助于亲自动手来感受到成功的,如此,除了可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之外,还可以对其动手操作能力加以有效提升,以之来进一步对其创新能力加以培养。

(三)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看到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和小学生具备的一系列特点,来“量身定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在此之中,可以采取各种形式营造一种“竞争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好胜心理乃至于培养学习兴趣。如可以在教育、教学日常活动中借助于适当开展比赛、游戏活动(包括算术比赛、知识竞答等)来营造竞争情境,并在这样的活动中有效融入新知识,以此来逐步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注意力加以激发和吸引,提供更多、更大、更广阔的数学学习动力和空间。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也应注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借助于创设竞争情境,来形成属于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平台”,以之来有效地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传统观念中的“枯燥乏味”消弭于无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人所共知,小学数学向来以“难学”著称,这一学科除了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之外,还有很强的实际运用性。在平时生活中,往往随处可见各种数学问题,但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对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有意无意地加以忽略了。故而,作为教师应尽一切努力来拉近学生生活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二者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乐为之者”,以之来对其学习兴趣加以激发。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将生活紧密联系于数学理论,以此使数学能够被学生所“具体化”,解脱其于抽象的符号“海洋”之内,以之来展示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新课程要求传统的学习模式要在根本上获得改变,其中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便是小组合作学习。借助于这一形式,可以将学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关系,并在其活动过程中塑造其世界观、人生观,促进高效、优质的全面发展体系,展示出小学数学所应具备的教学质量。如在“加减法”这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开展各自的教学活动,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寻找”自身的任务并相互探讨知识点。借助于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之间形成“互通有无”的关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塑造学生的竞争品质。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活动环节就是反思。故而,不管什么课堂过后,不管是教者还是学者,都应开展充分的教学反思活动。借助于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有效地认识到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的进度。学生方面更可以借助于不断的反思而开展“常态化学习”,从而尽最大可能促进课堂反思习惯的形成。故而,作为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动态性”地引导学生反思相应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之类,从而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加以“最大化”。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后的集体“课堂反思”活动,在此之后在在下节课上课时开展集体的“总结交流”活动,在其过程中有效地注意改善不足,并将之运用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从而尽最大可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应依据小学生自身和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各自的特点,开展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加以充分的把握,以此对学生的真实需求加以应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根本依据在于学生,对其学习兴趣加以有效激发,将其学习“主动化”。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借助加强教学反思、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密切联系实际、情境创设等一系列办法提升教学质量,以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加以有效的实现。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前言

从目前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占有的重要地位来看,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其教学质量对小学阶段教学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这一现实需要,小学数学必须重视教学水平的提高,应将课堂教学作为重点,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满足实际要求。为此,我们应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持续提高,满足课堂教学要求,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发展的目的,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满足实际要求,就要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规律,制定具体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积极进行课前调研

所谓课前调研,是为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我们不但要正确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规律,还要将学生作为重点分析对象,采用具体的分析方法,保证课前调研能够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起到积极作用。

2、认真分析学生的数学基础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是决定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对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做好数学基础的了解工作,才能保证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需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的基础进行了解之外,还要以教学实际为重要依据,从教学实际出发,保证教学目标能够符合课堂教学需要,为课堂教学提供明确指导,保证课堂教学目标能够更加明确,并达到指导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一样,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将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主要手段。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教学情境的创造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利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并保证教学情境的构建效果。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构建,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保证学生的生活能够与数学产生交叉,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利用数学知识提供有力的参考。

2、创设数学内部前后联系交汇的情境。

考虑到数学基础学科的地位,以及数学工具学科的属性,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应积极发掘数学内部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小学数学能够成为了解其他学科的媒介。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情境构建中,应创设数学内部前后联系交汇的情境。

3、创设过程展开的情境。

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分析学科特点之外,还要注重创设的整个过程能够符合实际教学需要,使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达到促进课堂教学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改进教法、注重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保证课堂教学满足实效性要求,就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应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选择直观的操作,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使学生能够用最短的时间理解教师的意图。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中正确分散教学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实际,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兴趣培养过程的重要载体,使教学方法能够满足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数学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不但要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改进教法、注重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入手,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海芹;;关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48期

[2]伏彦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5期

[3]姜春年;;关注精彩细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石油教育;2010年01期

[4]张淑芳;;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提高中职栽培课教学实效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10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教育工作人员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给予严格的保障。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得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从而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数学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抽象化、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加强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述有关分数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应用题解答。例如针对一项工作,小明需要四天才能完成,小红需要八天才能完成,若是让小明和小红合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可以在演算纸上根据自己的喜爱绘画图形,或者是线段,然后依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师角色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真正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是数学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给予一定的尊重,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述“几何图形认识”这一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几何图形对学生进行展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找寻一些几何图形对教师进行展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紧跟时展的脚步进行转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找寻有效的措施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喜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性;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32-1

当今社会,无论一个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工作中,逻辑性对他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数学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接触逻辑性,并通过以后慢慢的学习,了解了逻辑性在小学数学当中的重要性。不论是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还是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熟悉,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作用

(一)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我们都知道,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来源于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让他们对于某个知识产了好奇心,才能让他们对这个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去学习、去研究其中的奥秘。因为小学数学的特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去观察、思考和总结。并且能够从生活中,从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当中去研究和发现新的问题,成为他们不断学习前进的动力。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也要注意对学生好奇心的引入,要多问他们为什么,让学生能够通过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

(二)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首先我们应该知道逻辑性是指导我们发散思维,从而获得知识的间接手段。不管我们对什么学科的学习,都是通过逻辑性的思考而获得了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学习当中的每一门学科,不管是自然学科或者是社会学科,都是通过概念性的问题,然后进行论证和实验,最终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和推理。通过逻辑,我们可以掌握真正的思维工具,提高我们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通过逻辑性思维,来开启学生的心智,让他们好好的学习小学数学这门学科。

(三)有利于更好的表达和论证思想。逻辑性思维不仅仅是我们认识知识的工具,也是我们对于思想表达和论证思想的工具。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他们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更加应该要具备良好的思想表达和思想论证的能力。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接受过程,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师的作用

(一)对于教材而言。针对小学数学的教材,很多都是通过逻辑性组织起来的,虽然教材的本身主要还是以数学内容为主,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一些逻辑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只是注意到了数学本身的内容而忽略了那些逻辑性的问题的话,就会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不利因素。只有我们教师本身对逻辑性思维的问题熟悉一些,才能更好的针对教材对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知识要点。

(二)对于教学方法而言。因为小学生都是才处于逻辑思维的接受和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发展程度不一样,我们都要运用逻辑性的工具,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发展水平做出相应的选择和针对性。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取决于教材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逻辑性思维发展能力,还有教师自己本身的条件等。从逻辑的方面来讲,学生获得的知识最终分为四个方面,主要就是:概念、命题、逻辑规则和方法。通常对于前面两种知识的来源,在小学教材中是明确的表现出来的,只要学生自己去认真阅读并且掌握就可以了,而对于后面的两种,则是需要通过逻辑性的思维去思考和理解掌握。

(三)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逻辑性思维的整体提高,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逻辑性思维已经在各个方面开始得到应用和推广,开始运用到很多的新兴的事业领域当中。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能够更好的适应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掌握好逻辑性思维的一般知识,并且能够合理的利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去,全面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自身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数学逻辑性作用的介绍,我们明白逻辑性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充分发挥逻辑性的作用,才能保证我们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举一反三,真正的掌握学习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福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讲究逻辑性[J].考试周刊,2013,(14).

[2]周芳.浅谈新课改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读与写(下旬),2011,08(3).

[3]胡静莲.优化小学数学的逻辑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7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114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的意义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能够展现学科的本质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能够展现教学的价值所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学会学习,并挖掘数学逻辑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作为逻辑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无形之中也加大了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让教师和学生能有更好的交流。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于问题可以分成两个过程,一个是提出问题,另一个是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先发现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假象,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有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观点。这种独特的方式能够给学生自评的空间,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如果能在课堂上充分做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就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学习长处,弥补短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若能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问题设计,学生的积极性就能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观念依然存在,学生缺少主动性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会采用家长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对于学生的主动性缺乏重视,使学生得不到提高,还很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见解。传统的教学,并不是教师为学生讲的越多越好,这样会取代学生的看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学习。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表达,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教学,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危害,同时还和新课程改革相违背,不利于素质教学的要求和人才的培养。

(二)片面进行师生互动,缺乏目的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师认识到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越多,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这种盲目的互动,并不能起到作用。由于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提问,就会没有重点,学生也会麻痹,引起反感。即使师生之间互动的情况比较好,也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不能有所改善。因此,学生的思想要想提高,单靠教师教和学生学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两者结合,才能使互动起到作用。

(三)师生之间的互动存在表面性,没有从根本上加以重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师生之间的互动存在表面性,为了互动而互动,不能正确地了解知识内容,这对学习的目的性没有加以思考,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表面性的互动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对学生的发展也不利。教师给学生随意地分组,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这种学习只是表面性的,在本质上是不能起到作用的。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独占整个课堂,应该留给学生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时间,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整个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从根本上起到作用,并能发挥一定的效果。否则,学生都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这样师生互动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应该建立在师生有效的互动基础上,并引起他们的重视,从实际生活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巧妙地进行互动

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知道,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幻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促进他们的思维,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并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果学生能对所提出的问题产生疑问,那么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得到了提升,这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理念下学习,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只有敢问敢答,才能进行创新。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能主动地发现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Chen Yu-hui,Cheng Ya-li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hat: "Teachers should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provide students engaged in math activities opportunities to help students in self-explor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tru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mathematical ideas and methods, to obtain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mathematical activity. "this concept to our math clas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but also for our teacher preparation clarified the thinking. Effective teaching requires careful design. Teachers prepare lessons not only to prepare "Teacher's teachings," and to prepare "the student's Law"; must not only organize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students, but also to consider how to guide students; not only hav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classroom, but also to constantly teaching reflection. The only way to each lesson carefully designe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Primary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knowledge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riod, reflected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and implement this idea,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learning to cultivate 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has significance.

【Key words】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数学课标》指出的一个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达到这个目的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小学是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和打基础的时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和落实好这一理念,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培养和打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我有几点体会:

1. 掌握并要牢记各年级以及各阶段课程的目标体系

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明确的目标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就有了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动力,这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不会出现数学课堂教学的 “心中无数”、工作上“出力不出心”,工作态度上“应付差事”以及“一团乱麻”、“费力不讨好”的现象。这样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教学目标,就容易协调、加强、局部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明确好适合的教学方式

《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明确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特点,也就是有较强的基础性、逻辑性、抽象性、工具性的特点,要反复强化和训练才能事半功倍。同时要注重小学生的另一特点:大都是从感性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和事物,具有多动性和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兴趣转移较快的心理规律和成长规律。学习有不可替代性,只有从他们已经感知了的事物和知识进行引导才会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严格尊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的规律,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成长规律,这个时期是成长和大脑逐渐发育的时期,就是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量”上要适当,一步一步的逐渐增加,否则出现“因咽废食”,“消化不良”的现象,从而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把握学习数学知识的规律。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 “了解”、“理解”、“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丧失信心,从而影响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4 利用生活中的原形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