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学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数学教学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数学能力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开展,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针对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实施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要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实现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发挥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中,以合理的教学目标确立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目标与以往的教学目标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主要关注的是知识性的教学目标,此种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忽视了其他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确立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多维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知识性的教学目标,也有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还有情感的教学目标和态度培养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备课中,备课的内容一定要全面,要兼顾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设计中既要体现知识性的教学目标,也要体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还要体现良好的态度与情感的培养目标。只有教师在科学确定与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活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才能够更具实效性。课堂教学的开展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实施的方向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作为根本的实施方向,这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或者在黑板的一侧将本课教学目标的内容写出来,让同学们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本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同学们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才会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积极的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的目标,这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大有助益。

二、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以及教学的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多个教学环节中,都需要创设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对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不够重视的,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一种机械的知识讲述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实施以教师的教学实施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只能在那种较为枯燥的教学氛围中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课堂讲授,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对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学习的实效性不高。因此,要改变这一教学的现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实施中要重视良好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以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更好实现。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创设教学的情境,要知道小学阶段的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因此,教师在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要尽可能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趣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游戏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充满情趣的游戏教学活动,以有趣的游戏情境创设,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够信其道。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中,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是发自内心尊重的,学生佩服教师、喜欢教师,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会积极的配合,在教学中也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相反,如果这位教师学生不欢迎、不喜欢、不敬佩,那么这位教师的数学课堂就会失去吸引力,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中,也不会做到努力的配合,也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不会太高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中,只有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够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要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就必须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教学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关注、多帮助、多鼓励,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

四、结论

开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生数学知识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教学活动.新时期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要求更高,需要从全面培养小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出发,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创新.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改革尝试和教学实践模式之一,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探究思维等进行培养,要找准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方向,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其次,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新颖,脱离了小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另外,问题情境创设要控制“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小学生学习的盲点进行创设,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总之,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有目的、有方向、有重点的,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二、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模式的途径和策略

(一)趣味问题情境模式的设计

设计趣味问题情境模式指的是通过有趣的情境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趣味问题情境设计主要是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素材,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基于小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具有多元化和趣味性的教学素材,可以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问题情境设计素材,可以是从生动的童话故事中引出问题,也可以是从小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趣味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有关“喜羊羊回家的故事情境”,首先,引入学生们都十分熟悉的喜羊羊卡通形象.其次,通过喜羊羊引导小学生一步步认识生活中的角,如,课本上的角、黑板上的角、教室窗户上的角等等.最后,设置问题探究,喜羊羊家门锁密码是图片中角的数量,但是“喜羊羊回家的开门密码忘记了,怎么办?”引导小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图片中的角进行研究.类似的问题探究教学情境符合了小学二年级的认知特点,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喜羊羊这一小学生们喜欢的角色,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性问题情境模式的设计

实践性问题情境模式就是创设让学生实践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实践,激发小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教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小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小W生操作摆小棒,在此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加法和减法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在设计实践性问题情境模式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进行创设,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分组,数一数校园内的花盆、某一层教学楼上的窗户个数等等,这些实际的条件都可以被应用到实践问题模式的情境创设中,要注重问题情境创设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三)生活化问题情境模式设计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数学的生活性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化问题情境模式的创设.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要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素材的提炼,并且注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引导小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超市货物的包装上标注的重量、自身的体重等进行了解,并且将这些素材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1千克物品,然后,让小学生掂量,对1千克这个重量概念形成认识.

三、结束语

问题教学情境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基于教学实际和小学生实际,创设趣味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的问题教学情境,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如.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258.

[2]林国平.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5):63.

小学数学教学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形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小学教育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改革方向也在变化。国际教育发展从最开始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后来又从“死板”的课堂教学向分层――协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转变;现在又有人提出了主体参与式教学的模式,这些方式在国际教育学中都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大多数国家接受了这些教学方式,并促进了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十一五期间以教育改革为主要目标的会议提案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利用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和发展规划需要重新分析和定位,笔者通过分析一些最新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料,发现了问题,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概况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是指针对6--13岁的小学生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数学知识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进行基本数学知识的引导和灌输,以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为主,发散逻辑思维能力为辅。小学数学教学的五个子系统: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课的方法、学习的方法, 课堂结构。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在学习过程中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式,学生要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为主,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进行教授的数学上课模式,现在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主体换位,将学生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利用国际先进的分层教学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帮助他们学会团队配合的解决问题;开展探究式课堂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难题,自主研究数学相关的复杂知识和相关问题。

三、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性不强

小学现代化教育模式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学习能力差,我国小学生欠缺创新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被调动起来,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没有与老师进行知识的交流和互动,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调动课堂积极性,气氛的活跃意味着教学开展顺利的前奏,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性不强是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2.教学形式单一化,课堂教学“死板”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过于单一化,形式过于简单化,对小学生进行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很是不利的,因为我国国内数学老师延用传统教学方式,固有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逐渐下降,学生不能与老师进行教学沟通,在课堂上教学的模式单一,导致小学生产生过多的疑问没有解决,当堂没有解决好,课下又不敢问老师,时间一长学生都感觉到课堂教学的方式过于“死板”,失去了灵活性与简易性。

3.教学课本本身没有吸引力

我国教学体系的缺点之一就是课本的修订,在小学数学课本的修订方面应该注重课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延用过去单一化的教科书为教学内容,小学生本体的认识和理解就存在抵触情绪,大多都是以被动的心态接受学习数学知识,缺乏课程的系统性指导和奖励的引诱性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对美国小学数学课本的研究发现,美国数学课本每一节课可以以一个融入了小学基础数学的简短故事为主要讲授对象,通过在过程中设定不同的类型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加强师生沟通,以此来实现每一节课的趣味性教学。

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分析

1.课堂主体参与式教学改革

通过现代化教学过程中的研究发现,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希望以自我为教学主体,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指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性学习是新形势下的新方向,自主性学习是对被动适应学习的超越,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现代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2.分层与探究式教学方式

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利用分层与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小学生自我的团队配合能力和个人探究分析能力。将科学的方法与理论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班级内部的数学分组,了解数学知识结构,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究,利用学生的兴趣加上老师的特别引导,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我收益最大化。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加清晰和透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探索能力近一步提升,符合国际化教育发展的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方向范文第4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

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认识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思想品德的养成都是与良好的数学能力分不开的。而计算、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形成又是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决定着学生学的进程,还影响着学的方法。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认识、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掌握,把人类在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种转化,体现了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

(一)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着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科教学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因此,整个过程及其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师生活动既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那样客观具体,它是以观念的形式预先存在于师生头脑里的活动结果和追求目标。由于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了这种追求的目标,才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活动结构的安排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教师

教师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便没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像教师不教学生也能学好数学,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歪曲。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和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来说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由此表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强加于学生去完成,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实现。

再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来看,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目的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内容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不仅无法体现出来,而且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中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反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量表。

(四)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确定了教学的程序。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安排的逻辑顺序进行。任何离开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构成严格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师、学生一样,也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教材就其实质来讲,它是一种知识结构,是人类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成果,是教材编写者思维过程的记载。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与教材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狭义的教学手段通常是指除教材以外的教学媒体,包括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等。从本质上讲,我们可以把教学手段理解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联系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使用。如果把教学手段视为教学工具,那么教学方法就包括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起来作为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们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实践证明,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上述五个要素集中概括了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五大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教师和学生更是两个最活跃的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及其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其阶段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根据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必须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

教师教的准备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个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心理准备过程。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学中追求的目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由于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胸中有数,早有思想准备。显而易见,这一阶段对教师教的活动来说,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动力作用。

学生的学习准备,也包括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方面。前者是指在开始新课学习以前,有意识地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积极回忆,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矗后者主要是指教学前通过教师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产生学习需要,并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不过,学生学习准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启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方法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前启发学生:“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家都会算了,你们会计算圆的周长吗?其实,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只要找到了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就不难了。怎样去发现这个倍数关系和用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呢?在明天的学习中大家就会明白的。”结果学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涨,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还自觉地作了预习,可见学习准备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相互作用阶段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系统地提示、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数学认知结构。这既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又是新的数学知识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扩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面看,在这一阶段只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发生相互作用,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其它各构成要素都对该阶段产生制约作用。首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必须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据和对象,小学数学教材是师生相互作用赖以发生的中介;其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不能离开教学目的去漫无边际地发散,只能按照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的方向展开;再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见,这一阶段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

根据实践经验,在具体实施这一步骤时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教材的中介作用。

首先,教师的讲解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及其逻辑顺序展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其次,在讲解中不要什么问题都合盘托出,应给学生留有看书学习的余地;学生在接受教师讲解的同时,也要重视看书学习,根据教材的提示主动发现有关的结论。

2.教师的讲解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展现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了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在讲解中一定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去实现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同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在这方面,教材已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安排。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更好理解。3.用直观手段为学生的理解提供必要的帮助。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抽象逻辑思维活动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作支持才能顺利进行。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讲解水平外,还要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利用动作和感知来密切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理解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巩固运用阶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使其真正掌握,这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保持、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阶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严格地讲,巩固和运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住,后者是指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作出严格的划分,因此将两者综合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阶段。从活动过程的构成来看,这一阶段虽然主要是学生的练习,但由于学生的练习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因此巩固运用阶段仍然是一个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这一阶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组织学生有效地练习。

练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重新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搞好两种形式的练习:一是新授课教学中的巩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及时强化新知识;二是练习课,通过集中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2.搞好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经常,既要重视阶段性复习,也要重视平时的经常性复习;其次,要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并让他们养成自觉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习惯。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此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3.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四)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对前三个阶段的展开情况以及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总结,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为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总结评价,不仅是宏观上的单元、学期以及整个小学阶段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而且也是微观上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步骤,它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构成元素

我国数学教学的教学现状决定了我国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而且良好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还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这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于小学教育中实现有效教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本文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作深入分析。

一、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含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不断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数学素养,这是影响小学数学学科能够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次,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还是反应老师教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其次,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设置,为此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还是保证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的保障,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该要求和督促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供最实质性的帮助。

二、我国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

当前,我国从事数学教学的小学老师在设计能力和理论上普遍不成熟,而且有的小学甚至缺乏健全的数学设计体系,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通过借鉴一些国外的教学方式来应用;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外国的教学经验在我国的教育中未必适用,在运用上难免存在一些欠缺。其次,我国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并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问题;许多老师在数学课堂上也只是以为的按照形式进行教学,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教学形式也过于简单,往往都是老师讲,学生记;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各种弊端,会让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最后,当前的教学设计往往还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许多老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学,进而导致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不适应;为此,在教学设计中,保证老师真正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三、提升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分析并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老师进行教学的最终任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指导教学的重要保证。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前,都应该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保证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是对教学内容的确定,都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这是因为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程序的建立,教学策略的选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只有保证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为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学方案的正确实施指引正确的方向。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对教学方向起到确定作用,而且这也是提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注重新科技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迅速发展,这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其中多媒体技术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进而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上有着不错的成果,而且这往往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许多数学课堂上,许多老师都以PPT课件教学取代以前传统的板书形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够充分带动起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自身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老师对于课程的设计能力是对教学整体性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首先,在进行课前设计时,老师应该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充分把握课程主体,保证能够及时的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各种突发状况。其次,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还应该注重教学策略的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课堂趣味性的体现,只有充分把握这些因素,才能够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动力。最后,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区别,数学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潜在各种问题,所以老师应该不断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出现的问题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并且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和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保证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老师的设计能力是其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老师设计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老师的设计知识水平以及设计技能,进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朱龙,胡典顺.美国小学数学专家教师标准的内容与特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

[2]“厦门市第四期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9).

[3]刘兴福.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6).

[4]顾苗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的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2,(11).

[5]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十大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2010,(09).

小学数学教学方向范文第6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措施

小学数学是学生认识万物、了解基本生活常识、学习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方法的主要学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与计算能力,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接受程度存在严重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低迷。游戏性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必须达到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高度融合,才能产生更好地效果。

1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游戏性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就是因为游戏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发掘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正是处于灵活记忆的时间,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不愿意记忆,而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恰好打破了小学生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僵局,在数学教学中增加了小学生极易产生兴趣的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加深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利用游戏的多变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小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综合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产生重要的效果,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游戏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的,需要注意游戏激发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加数学的生活化等问题,同时一定要遵循针对性、全员参与性、带动数学启发等原则,让游戏真正起到辅助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效果[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游戏,这种游戏一定要是符合该节授课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参与的冲动性,并且保证学生具有足够的参与能力,在参与游戏后是否能够学到相关的知识,否则游戏的设置就是不成功的。

3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措施

3.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数学游戏内容: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首要措施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数学游戏内容。虽然新课标推行已久,但还是有很多老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愿意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喜欢一字一句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游戏性教学方法下不适宜的,教师必须改变。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要求老师亲切地面对学生,改变传统的严肃教学,在教学中多多加入适当的游戏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节课时时,老师在可以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用身高、桌长、树高、距离长短等单位的配对游戏,加深学生的课堂记忆。

3.2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激发数学游戏魅力: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激发数学游戏魅力也是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主要应用措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够在感觉平等和尊重的情况下放松心理压力,感觉到数学游戏的魅力,更加活跃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学会感悟和升华,促进小学数学的小学效果[2]。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时时,老师可以事先准备与学生人数相同的卡片,并在卡片上写好两组结果分别相同的数字计算公式,随机发放卡片,让同学们计算得数后结果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进行加减计算大赛,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巩固课堂知识。

3.3多利用多媒体工具,添加数学游戏乐趣:多利用多媒体工具、添加数学游戏乐趣也是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应用措施之一。多媒体是进行来比较新颖的教学工具,其可以为数学游戏的进行提供更好的辅助,其不但能够丰富数学游戏可以进行的种类、加快游戏进行的速度,更能够添加数学游戏的乐趣,增强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融合度。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这节课时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图形的多种变换展示,并通过不断的变换产生各种精美图形,让学生精确理解变换的意义。

3.4善用游戏软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应用措施还有善用游戏软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游戏软件数不胜数,学生也极易被这些软件吸引注意力,但是如果对这些软件进行筛选选出适合对学生授课的部分善加利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时,老师可以采用“镜像画板”这一游戏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在不断的自我选定对称轴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对称的含义和图形对称的效果,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种独特的数字游戏,采用游戏性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学习、学习数学、发展逻辑思维,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设置数学游戏时一定要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为主要方向,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数学游戏内容,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激发数学游戏魅力,多利用多媒体工具、添加数学游戏乐趣,善用游戏软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法来提高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何泽民 郭颂 王涛 单位: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方向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主要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38-01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长期目标,但详细的素质教育实际操作方法还迟迟未能提出。目前教育者发现,利用生活情境展开数学教学,能够让小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掌握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更好更快地学到小学数学知识。同时,结合生活情境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启发并开阔学生的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印象直观。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给小学生们制造出简洁明了的直观印象,让其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与自己息息相关。这样一来小学生便容易受到启发,意识到学习好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书中,就提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不可分割。数学在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用处,它能使人们对数据进行便捷、高效的统计和分析,又可以对各种数据进行推敲、比对、论证。许多学科都必须以数学为主要理论基础。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普遍没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导致其较难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某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二)形象化数学内容。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据形象化、实体化地展示出来。这样的方法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收,可使其更好地吸收有关的课本知识,并对其进行掌握和运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通常还未具备较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小学生的认知情况。而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也不算是简单的科目,因此如何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小学生能更高效地把握和理解相关知识,就是广大教育者眼下最急迫的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小学生们通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而这些难题经常都可以用到与数学有关的知识来解答。基于这一点,老师可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把这样的生活情境直接搬入课堂,让小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加强学生数学能力。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还能够培养小学生实际操作和探索的能力。按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学习模式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已跟随新课改的大潮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等多个方向都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也收获了不少重要成果。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是持续讲课而不关注小学生对课堂所讲内容的接纳、理解能力,那小学生也很可能感到课程难懂,课堂烦闷。这样一来,就难以使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热情得到有效的发挥。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制造出有关的生活情境,这样小学生就会感觉到数学与自己平常生活的相关性,从而使其在生活情境中积极运用数学,发现数学的巨大作用,也能引导学生争先恐后地参加数学实践活动,科学合理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技能。

二、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联系学生实际。老师所采用的与数学教学有关的生活情境一定是与大多数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状况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在导入教学情境的时候,数学教师先要针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对班上每个学生的行为、性格、背景等各方面条件进行一定的了解。选出适合大多数班级学生的生活情境,不能让小学生们对老师提供的生活情境产生较大的陌生感,这样会使学生更难以理解和接受。比如,对有些农村学校的小学生而言,老师选用的生活情境要切合当地生产、生活的实际状况。例如,在教授“几和第几”这一课程时,由于农村学生对家禽比较熟悉,老师可以画一幅动物赛跑的图画,上面有小鸡、小猪、小牛和小狗,问学生谁能够跑第一。这种生活情境能帮助农村学生较快地掌握问题实质。而对于城市学生,就需要引入能切合城市生活的情境。比如,向学生提问,假设你去商城买了30元的玩具车,给出50元,收银员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对于经常进商城或买东西的城市学生而言,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因此,恰当地运用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生活情境,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兴致高涨。

(二)符合学生特点。老师所选用的数学教学生活情境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年龄阶段不同,认知和理解能力也不同。比如,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认识物体”一课,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正方体或球形等物体,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多拿出多个苹果,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数量等。了解物体简单的特征,切合低年龄段小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挖掘生活。情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数学这门学科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对生活的整理和升华,对初学数学的小学生而言,可能会感受到一定的难度。所以引入生活情境时,要基于学生本来的知识功底,创造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消除畏难情绪。例如,像“169+99”,“167-99”这类题目,学生较难把握,因为“169+99=169+100-1”,属于加法计算,而“167-99”却正相反,变成了减法计算。老师讲解时可以引入生活中买东西时常见的付整找零现象,这就是一个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顺利解决疑难问题。

三、结束语

要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就要结合实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理解数学,再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以解决好各种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144-145.

[2]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110-112.

小学数学教学方向范文第8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研究意义,首先体现在对话教学所主张的教学新理念的探讨上;其次,有助于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整合,让原有的教学理念更加丰富和创新化,从而将完善的教学理念继续发展下去,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同时,通过对对话教学实践和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为数学教师提供提高教学效益可行性的发展方向。此外,通过对话教学还能够发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民主精神,如何从人性出发,让小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良好学习环境下放飞思想,实现师生间的真情对话,发展个性,改变课堂学习氛围。

因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不能完全脱离人群,人是需要社交,需要交流的。对话作为人生命存在的最基本诉求,从外在形态来讲,对话就是人与人之间诸多交流和沟通的形式之一,在汉语里面的解释意义是人进行言语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对话作用于教学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更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话和平常情况下的畅谈不同,和学术讨论等也不一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是存在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受教学内容的制约。而这类制约不同于学术讨论等是逻辑性质为主的过程,这种对话只是一种教学现象,也是一种数学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和所有教学形式一样,也会受到师生关系的制约。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数学教学中的对话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数学教师对话题的制定,引导小学生向高智力和良好的德性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核心元素

1.情景

对话中的情景就是要满足人的需求,让人脑发出影响心理的环境。而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景应该具备民主平等、互动交往、沟通合作以及开放等特征,课堂中要想得到自由开放的对话情景,首先应该考虑课堂空间的布置。比如将课堂作为设置成对阵型,将学生分为两个阵营,适合学生面对面的进行问题辩论。

2.话题

话题就是师生间、生生间进行对话开展的重要依据,它主要是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展现的,教师通过对话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层层深入,不断从该问题延伸出新的问题或者是知识体系。在师生对对话题探讨的时候,还可以加深师生间情感关系。因此教师在对话题目的设置上一定要保证问题是结合学科知识结构所展开的,避免过于突兀地提出问题,导致学生不知所措,这样很容易让学生缺失学习的自主性。

3.思维

思维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意义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脑中所想事物)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主观意识层面所产生客观认知认为特有的一种单体生命形态的特一性逻辑分析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话是将美中出现的观念进行仔细审视,小学生通过倾听教师和周边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将观念问题弄清楚,这些都是将人的思维作为依靠。数学教师想要学生全面的认识对话问题,就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关注,学生的思维是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认识的重要依据,始终贯穿整个对话过程。只有充分关注了学生思维走向,才能继续进行对话,不然就会重蹈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覆辙。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特点

传统数学教学大都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中缺乏平等意识,学生的学习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台下被动学的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太过呆板,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一直提升不上。而在新教学对话模式中提倡课堂的平等性,让师生在对话过程中都处于平等地位,不能因为是教师就享有绝对性的权威,对话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预想答案就完全否决。如果回答错误就应该逐渐将学生引领向正确的方向,如果解答方式生僻或不常用,还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普及和讲解,并鼓励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

在对话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倾听,因为教师不注意对学生对话的倾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只顾自身讲解,就不能完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倾听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回应,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分析和探讨,然后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从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增强学生主动发言和思考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