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理念创新

教学理念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理念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理念;新教学模式;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108-01

一、课改理念

课改的本质是对课程系统中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深层次的革新、改造,使其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直接或间接地重新建构与改造社会。

1.新课程改革的五大基本理念

《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提出:“展望 21 世纪将是一个资讯爆炸、科技发达、社会快速变迁、国际关系日益密切的新时代。因此,跨世纪的九年一贯新课程应该培养具备人本情怀、统整能力、民主素养、乡土与国际意识,以及能进行终身学习之健全国民。”这就是所谓的五大基本理念:一是人本情怀方面,指了解自己,尊重与欣赏他人及不同文化等;二是统整能力方面,指理性与感性、知与行、人文与科技的调和与统一;三是民主素养方面,包括自我表达、独立思考、与人沟通、社会服务、负责守法等;四是乡土与国际意识方面,包括乡土情、爱国心、世界观等;五是终身学习方面,包括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资讯与语言的运用等。

2.教师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中坚力量

课改实施的关键在第一线的教师。教师的个人教学理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在课改中的作用很大。教师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给自己重新定位,积极投身改革,积极进行反思、探索课改新路,不断把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善于与同伴合作,吸取同伴的优势,让自己在课改中成长。

3.探索课改新路

课程改革必须同时改革其赖以实施的组织,否则只会流于表面,以失败告终。学校的内涵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为每一位成员提供继续学习和成长的组织。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每一个人都应该成学习者,拥有持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每一位成员都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实现自我超越,发展批判思维和反省能力。在这个学习组织中,每一个人可以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平等地与人交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与同伴对话、沟通,让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探究和大胆创新

教室是建构知识的基地。社会是教学的大课堂。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选择,倾听每一个生命的声音,关注每一个生命成长的独特,形成平等对话的舞台,重建新的教学规范和秩序。关心弱势和学生群体,走进他们的世界,营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空间和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去争论、修正、共享各科知识以及求知的方法。

1.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观

教师的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教师备课就应该备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备学生的学法,而不是备自己怎么做。

2.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观

教师要改变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如你同意吗?你还有什么补充等等。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往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关爱有加,而对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不那么端正的学生只有批评与责怪。因此上课只提问好生,给好生很多机会,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觉得压抑,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其实这样的学生,他并不是天生笨蛋,只不过是这方面的潜能没得到很好的开发,只要教师给他机会,鼓励他,他是可以转化好的。

3.具有现实意义的教材观

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新课程是体验课程。一切教学都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奴仆,照本宣科,编写什么内容就教什么,教科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无视学生想不想学,愿不愿学,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对于教材,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其知识点有没有应用价值,学生愿不愿意学,切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如果不适合本班的学生,就可以把此教材进行整合与取舍。可从学生生活中提取教学实例,使学生愿学、乐学。

4.具有发展性的评价观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以学业成绩给学生下结论,应该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等进行全面的评价。给予客观、激励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重结果,轻过程,这样不仅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评价应该是多元双向的,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评价的互动就是要改变以往评价的单方面性,也就是只有教师给学生的评价,而没有学生给老师的评价,现在应该强调,教师可以给学生评价,学生也有权评价老师,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以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汇报小组意见时,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这样便于借鉴别人的方法、经验来促进自己的发展,还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充分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找出不足之处来鞭策自己、完善自我发展。

第三,要有机地利用现有的评价手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不断探索与完善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这样对考卷进行具有人文精神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自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参考文献:

[1]杨妍梅.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之比较[J].教育科学研究,2000,(01):73-80.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更新 理念 培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118-02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主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的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遵循这一原则的同时,本人认为,当前在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美术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那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新美术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十几年的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肤浅认识和做法。

一、鼓励参与,激发创新意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高中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注意这一心理特点,创设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创新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多给于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并通过创新体验到成功与快乐。这样,他们才会对创新有举动、有激情。有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成熟,甚至出现偏颇,教师也不应立即做出否定评价,对学生要宽容与了解,并及时予以指导和充分激励,相信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坚持下去,那些对创新无举动或有畏惧的学生,都会在激励下,积极参与,产生创新的兴趣,形成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毓秀墨韵”、“美术鉴赏能手”、“制作高手”等活动。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个个跃跃欲试,人人争先参与,不亦乐乎。在去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参加了校举办的“毓秀墨韵”书画比赛,在获奖的作品展出中,有构思巧妙的《母子情深》;有见解独特的《老师的手》;有别出心裁的《校运会,有我一份》……虽然创作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但毕竟是学生们自己设计创作的作品,我还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就这样,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二、巧用相通,引出创新方法。

教师应抓住学生乐于探索的心理特点,运用美术知识之间的相通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美术的奥秘,让学生学会创新,掌握创新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运用类推、归纳、转化等方式引导学生推出新的方法。

1.巧用类推,推出创新方法。

类推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许多相近和相关的知识可引导学生用类推法探求。如:在教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时,让学生找出南方剪纸与北方剪纸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明白南方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相同点:在题材的表现和图形中蕴含的寓意等方面具有许多共通性。不同点是:南方剪纸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为风格;北方剪纸则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为特点。这样,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推出创新的方法。

2.巧用归纳,导出创新方法。

归纳法是指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手脑并用中开发创造力,寻求创意,完成抽象概括的任务。如在教学《绘画》第三单元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的中国画这一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基本技法的练习,启发学生梳理归纳中国写意画的基本技能技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牡丹花画法的掌握,概况总结出用这种方法画类似的花卉,如、茶花、玫瑰花等。进而指导学生学会在运用作画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多尝试、多创新,掌握新的方法。

3.巧用转化,诱出创新方法。

转化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关键环节,通过有序观察、思考、领会等使之顺利地转化。如:在教学《绘画》第三单元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中的水彩画时,铅笔淡彩与中国画写意花卉、中国画工笔重彩在表现技巧上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何做好这三部分知识间的转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掌握色彩知识及调色、上色技能技巧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铅笔淡彩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把中国画花卉的造型方法、中国画工笔重彩的上色技巧转化到铅笔淡彩中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这样,在教学中不仅达到探索的目的,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创新的方法。

三、设疑激趣,培养创新精神。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其实就是如何设置疑难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勇于探究新方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观察,一起画画,一起鉴赏,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而积累一定的素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教学《绘画》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的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时,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喜欢想象,课前,我利用业余时间带学生到超市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超市,要求学生参观后用线、面组合创作一幅关于超市印象与合理的想象相结合的绘画作品。上课时先请一名学生讲述他观察到的印象中超市是怎么样的,讲完后,以小组为单位,就“印象中的超市究竟是怎样的”展开讨论。我因势利导:“人类未来在高科技信息时代的超市又是什么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就如何设计、美化超市说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见解和主张。创作出来的画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尊重个性,发展创新思维。

以往的美术教学,整个过程不但没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体现自我,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陶行知先生曾说:“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作为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学中有乐,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绘画》第三单元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的中国画的诗与画的结合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首古诗,请学生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并指导学生如何表现诗与画相互结合。进而,让他们自主创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画面、展现自我。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凸显、个性飞扬,创作出一幅幅诗与画相互依托,表达深远的意境、真切的思想感情,立意新颖、构思独特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凭借评鉴,拓宽创新能力。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该文首先介绍了C语言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一些可以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最后总结了教学改革的效果和体会。

C语言是一种理想的结构化语言,其语言结构清晰,便于学习,而且编译、运行效率高,数据类型丰富,灵活性强,特别是有助于初学者学习模块设计思想,并对数据结构的运用有一定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它已成为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甚至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因为C语言是一门比较抽象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运用C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只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上机实践,就算再讲究什么方法、策略,往往是事倍功半,让学生感觉C语言太难、太深奥、不好学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达不到本门课程教学目的。下面本文从上机实验的角度探讨了C语言的教学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1C语言实验课的重要性

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应当充分注意实验环节。首先老师在上实验课时尽量要求学生多编写程序,多上机调试程序,上机实验的目的决不仅是为了验证所编程序的正确性,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上机操作要领和调试程序技术,积累编程经验。其次上机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语法规定,光靠课堂讲授比较枯燥又难以记住,但它们又很重要,通过多次上机就能自然地熟练掌握,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最后,学生在上机调试通过一个程序后,可以自己改变程序中某些部分,甚至故意设置一些障碍,观察和分析在不同情况下的编译和运行结果。应当说,上机实验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堂听课,这是巩固和发展课堂知识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2C语言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不少高校C语言实验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2.1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以前只知道使用计算机娱乐或办公,认为计算机的学习应该很轻松。但是C语言的许多基础知识都是概念性强、理论性强,内容丰富且抽象,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习难度比较大。这时有的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而老师又没有及时引导,因此许多学生学习兴趣开始降低,不听老师讲授理论课,甚至连实验课也干脆不去。

2.2很多高校的C语言课一般是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教学,任课老师只负责理论教学,实验部分则是把学生丢到机房由实验室老师负责辅导,任课老师很少或基本不去机房,学生上机调试程序的自觉性当然很差,就算任课老师布置了作业,也有不少同学在偷偷玩游戏浪费时间,有同学有问题也是由辅导老师负责解答。任课老师和辅导老师沟通不够,学生到底哪里不懂,上机时在干什么这些情况任课老师很少知道,当然也不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教与学在这里脱节了,任课老师上课就失去了针对性。

2.3学生的作业存在抄袭现象,有的程序错误百出,根本就没上机调试过。对批改过的作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不认真去分析,交作业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对于C语言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靠布置作业和书面批改作业的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习和了解学习情况是很不全面和客观的,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2.4学生每次上机时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虽然教师事先也向学生布置应准备的内容,但没有督促和检查,完成完不成无所谓。上机情况与期末总成绩没有直接关系,这常常导致学生上机前不充分准备,上机过程中时间抓得不紧,思想上没压力,故而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提高不快。

2.5不少高校目前C语言的编译软件还在用DOS下的TC,现在是WINDOWS横行的年代,如果还是坚持让学生面对纯英文操作界面的TC,运行一系列难以记忆的DOS命令,很多学生看第一眼就被吓倒了,更不用说去仔细分析调试程序时产生的诸多英文提示,而且TC本生也有不支持鼠标操作,输入中文不方便等缺点。

3C语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方法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在上机实践教学中应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3.1为了方便管理任课老师最好兼任实验室辅导老师,或者要和实验室辅导老师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上机作业情况,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加强机房管理,端正学生的上机目的。上机考勤、纪律情况记入期末成绩。

3.2在每次上机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老师(任课老师或实验室辅导老师)根据每人完成练习题的数量、质量与时间,现场打分并做为平时成绩,影响该课程的总成绩。练习题可在上机之前提前告诉学生,方便他们事先做好准备。这样一来即可有效地避免学生互相抄袭作业、不求甚解的弊端。

3.3凡讲过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学生必须事先复习好,上机时一律不予解答。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课的听课质量。

3.4取消原来的书面作业,换成学生写实验报告,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总结编程经验。实验报告的格式可以参照上机实验指导书,此类书现在书店很多,比如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设计》就比较不错。

3.5改进C语言的编译环境,选用WINDOWS下的编译软件,比如WIN—TC,WIN—TC的内核实质上和TC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是操作界面不一样,WIN—TC的优势主要就是纯中文菜单,支持鼠标操作,在WINDOWS下编辑TC代码,充分利用WINDOWS的剪贴版,可以很方便的输入和显示汉字等,这是一个免费软件在网上很容易找到。

3.6笔者结合国内外优秀编程语言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并经几年来C语言的教学实践,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设置成1:1,千万不可为赶教学进度或其它任何理由而压缩实验课时,那样做会得不偿失。新晨

4C语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效果

上述方案经笔者若干循环的C语言教学实践后,明显感到改革前后的情况大不相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1课堂听课质量明显提高。因为上机时老师要当场检查程序,根本就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就算抄来弄不明白也是白费心机。要想上机时顺利通过,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记笔记。因此课堂教学时学生基本上没有迟到和无故缺的,并且课堂上都能专心听讲,记笔记,课间10分钟还问个不停,因为上机时就没有这么多时间详细问老师了。

4.2实验课上机效率明显提高。因为要赶快把程序调通过让老师检查,否则这次作业就没成绩了,上机时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根本没有人有时间去玩游戏、上网,甚至于有的学生下课后都还要拖堂调试程序。

4.3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深入了解,便于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对比过去单纯的批改书面作业老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更客观,同时也有效地避免学生互相抄袭作业、不求甚解的弊端。同时大家提问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实践证明采取这些措施后,同学们对C语言掌握运用能力及上机调试程序的水平明显提高,教改方案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这些改革措施不但对学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且对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工作量也势必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比平常付出更多。

参考文献: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 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既能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注重体验和实践环节,又能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呢?我从2009年秋季起新课程开始使用到现在,一直进行教学设计的探索创新,努力更新理念,不断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以前的教学目标相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情感态度观念目标。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维目标有机组合在一起,教学目标更加科学、合理,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我在进行《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企业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认知目标:理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理解中职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运用目标:通过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途径,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市场需求的劳动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正确分析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全面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职业中学学生的学情,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重点,围绕重点进行教学活动,并顺利解决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问题要浅显易懂,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忌深奥难懂,淡化一般概念。要坚持学生为本,教师备课时就要立足中职学生的视角和需求,选取中职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构建针对性较强的内容,并将知识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符合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规律。以《企业中的劳动者》为例,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依据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未来产业大军的主力,能否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的质量,学习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常识,落脚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作劳动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行动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因而这是本课的重点。受传统文化中重文轻技观念的影响,学生包括家长对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有抵触情绪,但如果不能以劳动为荣,就难以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这也是本课的难点。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注意启发诱导

教无定法,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基于学情,注重实效,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适时导入新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案例教学法。通过举例说明,层层分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4.讨论法。针对课前、课上自主探究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或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又可以让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最终树立学习信心。5.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的魅力,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

(二)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拓展知识的运用,注重实践、体验、养成,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合理选择多种教学辅助媒体资源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图片、案例、材料。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动态合理选择整合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用好教材中的图片、互动空间、连线职称。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更要把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用好实物资源,场馆、教具、仪器、设备等。充分挖掘社会蕴含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使得每位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学生更是教育的资源,学生的爱好、体验、能力是资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探究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道理,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五、强调师生互动,突出以生为本

以《企业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为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播放视频《共和国的脊梁蓝领精英邓建军》提出问题:1.邓建军的故事和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2.你认为成为优秀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劳动模范显身手,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好本领大有可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体现教师主导地位。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探究解疑。教师列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学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质疑:为什么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师生通过互动空间展开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教师举例说明。本环节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生质疑,师生探究解疑。学生质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中职生的就业前景如何?连线职场当代工人杰出代表――孔祥瑞的事例给你什么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加于肯定和表扬。导出我国技能型人才匮乏,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成为党务之急。就此教师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学生极其关心的用工情况,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学生即将面临实习就业,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就业前途。教师适当地加于正确的引导和导向,教学效果将会非常显著。从而引出要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呢?

(五)体验探究活动。课前教师布置任务,让五个小组分别从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五个方面搜集相关材料,说明成为高素质劳动者需要什么素质,为什么需要?怎样才能培养这种素质?1.活动分组。学生分成五组,每组选出组长。各组具体分工明确。2.活动探究。各组依据自己的任务进行组内讨论,发表各自见解,完成合作探讨任务。3.全班分享。各组选派代表上台,在全班分享本组的活动成果,说明成为高素质劳动者需要什么素质,为什么需要?怎样才能培养这种素质?4.师生互动。教师及时汇总学生的探究情况,并引导各组同学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激励学生。5.教师点评总结。通过学生精彩的讲解和表演,我们知道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这五方面缺一不可,我们每组同学都提出了培养这五方面素养的具体行为。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未来优质的“中国制造”奉献自己的才能。师生评出最佳活动小组和最佳表演个人和最具活力个人,加于鼓励和表扬。教师坚持“三贴近”原则,设计体验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实现本课的育人目标。

(六)学习评价。通过学习检测看了“我的青春故事”――全国优秀中职毕业生事迹报告会你的感想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你打算怎么做?检验学生的认知、运用目标。通过课外拓展,检验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对学生的德育课成绩采取综合评价,重在体验,重在感悟,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把对学生的个性、品德、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的考查作为学生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本课来讲,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问题的解答、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课后拓展作业的完成,以后两项为主要依据。

六、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最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探索创新,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以《企业中的劳动者》教学设计为例。

(一)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探究活动。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说话,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激发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而达到本课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针对新大纲要求和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职业出发,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精选案例,设计问题,组织活动。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开展活动,层层深入,分析讨论使学生的认识从抽象上升到理性。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理念;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

创新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不同,创新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市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要求逐渐提高,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推广应用创新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体制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提高学生就业程度,实现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

一、创新理念基本概念与意义

(1)创新理念基本概念。创新理念是基于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体制提出的,是对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旨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不仅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技术普及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的大幅度提升的要求。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需要同时具备传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在最短的时间成长为社会紧缺的应用型综合人才[1]。学校与教师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创新教育理念的融入与发展,实现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优化,为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标准人才做出努力。(2)创新教学理念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创新教学理念通常是以“培养创新人格”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思维”为辅助手段,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创新教学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解放学生的头脑与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创新教学理念能有效提高学校的综合教学水平,实现学校的长久稳定性发展,教学方式与内容等的创新优化,有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过于薄弱

由于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对口专业技能为主,所以与普通高校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文化知识水平与创新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普遍性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管是在专业技能还是在理论知识教学上难度系数均较大,学生并没有对自身就业与未来发展形成良好的规划。这种过于薄弱的知识技能基础,导致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偏低,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状况频出。

(二)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中职学校受资金、规模等因素影响,办学环境较差,部分在岗教师并非正式编制,甚至没有教师从业资格证,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给教师队伍的整改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加上学校配套基本设施过于滞后,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师专业素质培训体系,导致中职学校教师素质与专业教学能力普遍性不达标,且教师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也严重不足。

(三)硬件设施严重欠缺

与传统教学项目不同,计算机教学更偏向实践性与综合性,所以对需要着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进行培养,但多数中职学校均为民办属性,所以在实践教学大部分教学资金需要自筹,导致计算机专业硬件设施严重欠缺,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2]。

(四)教学理念滞后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中职学校教师创新思维意识严重匮乏,导致教学方式、内容以及理念等过于滞后。在教学中仍旧以采取“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学严重缺乏互动性与实践性,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创新教学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创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首先要实现对学校与教师思维意识的转变,同时要注重对教师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让教师在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有能力根据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素养水平以及实际接受能力,对计算机教学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实现对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2)扩宽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目标等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扩宽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材料编写方式,将现代化的创新教学内容引入其中,使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多变,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创新性,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形成“教、学、练”为一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引入小组讨论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与挖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能力,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并及时对学生提出的干扰点进行有效解答,逐渐形成良好的激励制学习氛围,但仍需要注重对课堂纪律的维持。(4)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鼓励激发式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身进行问题的发掘与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学更为形象针对化。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智能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图文、视频等,使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方式多元化,让学生在吸收课堂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6篇

【关键词】装饰图案课程 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5年西安工程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ZXSK32。

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设计人才成为高校装饰图案设计专业思索的重点课题。日益成熟的创新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装饰图案课程的教学是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唤,是新时期大学生要求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渴求。

创新教学理念下装饰图案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加强课堂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依据学生情况实施个性化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善于独立思考,强化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摹教学为例,临摹作为学习传统装饰图案基本内容,是装饰图案课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在学习临摹初期学生如果缺乏耐心,对临摹基本功的练习敷衍了事,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效果。另外有些图案由于年代久远,拓片破损,学生临摹时如果使用传统的拓印方法,透稿、画形、深入、上色、调整、完成,按部就班地完成,即使能够复原图案也无法体会到古代图案所拥有的意境和神韵。比如在临摹汉代的瓦当图案时,这些图案是古人取材于日常的生活经过大胆的想象、合理运用形式法则对其美化再创造,做到画面丰富而有主次、统一却不单调,被赋予了多种含义,蕴含着不同的意境,由于历经岁月的磨砺,这些瓦当的棱角大多已不同程度风化,图案、文字也比较模糊,传统的临摹方法无法复原整个图案,这时教师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几个不同的临摹方案供小组参考,各小组自由地选择临摹方案进行临摹,临摹结束后让各个小组比较成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原有做好底色的材料上用针尖进行刻画,巧妙地通过一些肌理手法的临摹方案临摹出的瓦当图案更能表现古代瓦当恢宏的气势,更有原作的滋味。这样整个的临摹过程就不是学生独自思考、独自创作的过程,而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深入掌握知识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也大有裨益。

研究表明,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学生成为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启发,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贯穿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力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地进行概括小结、提取思维精华。

(2)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缺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装饰图案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释放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青龙瓦当图案图片设计时,通过互联网先共享有关图片的资料,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大概了解,接着让学生对设计进行构思,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对图片设计进行细节分析,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探讨。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实物展示等单向沟通形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学生对传统的瓦当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装饰艺术的视觉语言和形式美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

2.巧设课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题设置这一教学形式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课题设置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题的参与者、探索者。学生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自由分组、搜集课题所需要的材料,之后进行创作,在课题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课题组内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展座谈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还可以使课题组与课题组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思维的碰撞,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纽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与表现方式的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启发作用。

3.注重实践,结合市场进行教学

装饰图案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避免闭门造车,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市场观察,研究装饰图案在实际中的运用。在实际的市场观察中学生可发现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装饰图案和装饰画,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应用于作品的设计中,深刻体会到课程的后期应用,实现设计与生活产品的近接触、零距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使艺术作品体现强烈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

4.建立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

健全考核体系的建立是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考核体系要能够考查学生对基本的装饰图案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因此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实施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考核比例的30%,以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为衡量标准,期末考核成绩占考核比例的70%,且期末考核要采取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能力考核的内容为让学生根据学期内容独立创作一幅装饰图案作品,因为装饰图案的创作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学生只有仔细观察生活,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素材再遵循图案创作规律的基础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才能赋予作品以生机与活力,表达自身的个性,这就需要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才可能实现,有利于创新能力考核体系的建立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富有探索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创新教学理念应用于装饰图案课程有着巨大的优势,笔者从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分成两个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实验班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对照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并不告诉实验对象属于哪个班。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教学效果的提升、实施评价等方面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Excel和SPSS进行实验效果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表1,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效率、自主学习情况及创新意识等方面都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班的学生,可见应用创新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装饰图案课程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语

装饰图案设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新教学理念下,高校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研究教学和管理教学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构建信息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增值,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设计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装饰图案设计课程获得生机与活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装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阳林杰:《环境艺术专业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研究》,《现代装饰》(理论) 2011年第3期。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思想政治课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的教学理念,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各种教学环节,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三贴近”

根据“三贴近”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单纯的知识能力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角度转化。

(一)从知识和技能角度看。所谓的知识和技能其实就是生活的知识和生活的技能。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三贴近”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能力,对先进文化生活的认同能力。

(二)从过程和方式上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通过搜集和处理生活信息,获取新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将会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对自己的生活道路进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必须引导学生憧憬美好生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教学准备“三贴近”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即贴近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学生自己的切身感受。如,在讲“消费心理面面观”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提前采访自己的同学,问:“同学过生日时你会送什么样的礼物,为什么?”同学们的回答不同,也就反映了不同的消费心理。这样将知识放在学生的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政治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他们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展了他们的体验渠道,使他们感受到了思想政治对自身的重要价值。

(二)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即国内外时政热点。如,在讲“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时,我先让学生做一个市场调查:这些天哪些商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如何能买到既物美又价廉的商品。这样,将思想政治的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教学过程“三贴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贴近”。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又如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基调。精彩恰当的课堂导入就像磁石,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牢牢地吸引学生。为此,我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努力探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如:音乐导入、图片导入、漫画导入、问题导入、新闻视频导入等。在讲“劳动与就业”这一问题时,我先播放滦县风光图片:时代广场、光明商城步行街、岩山新村,森林公园。然后提出:“这些美丽、壮观的建筑物都是由家乡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成为一名劳动者,为建设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这些关于学生生活、成长的图片就像一座桥梁,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走入了未知的殿堂。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三贴近”。

1.创新教学模式,突出主体地位。

立足教材,面向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把教材中的重难点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在讲“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时,我组织学生辩论,正方“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政府”,反方“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自身”,通过辩论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澄清了生活中的误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竞争意识、团队意识。

2.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资源,我们应把生活搬进课堂,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如讲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时,我先把学生分组,让他们事先采访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就业的过程中,您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地方,您是怎么解决的?”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采访结果,让他们小组讨论“采访的这些劳动者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劳动者享有这些权利有何意义?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样,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系统梳理,课堂总结“三贴近”。当课堂教学进入尾声时,我们应对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使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得到归纳、整理和系统化,模糊的、错误的地方得到纠正;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强化。为此,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然后我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指导,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创新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新 教学理念 改善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17-0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实际需求”所以,负责讲授中职英语的老师必须结合自己本身的条件,颠覆传统观念,将工作中心逐步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靠拢,最终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实际有用的指导。

1 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

1.1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中心的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语言潜能,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效。所以说,要想获得教学成功,就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开展教学。首先,要充分掌握每一个学习对象的基本情况,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传授方式,同时还要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正确深入的了解,并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这一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其次,是紧紧结合工作需要对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安排,补充与英语相关的各方面知识,达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使授课效果得到改善的同时对学生的工作岗位也指明方向。

1.2 围绕兴趣展开教学工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同时,也是刺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改变学生厌学,学生不想学习的状况,我们不得不将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融合,在教学中把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合理化,高效化。所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把重点放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活跃的思维,彻底改变在学习中被动的地位,与老师课堂教学保持一致,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并增进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意愿,将英语授课效果提升到更高的台阶。

2 改进中职英语教学的策略

2.1 营造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习创新氛围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祥和,自然,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作为主要学习环境中的引导者的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开口讲英语的精神,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团队意识,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在结合工具书的理论知识下,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以阳光的面貌接收知识,在心理上彻底放松,以一个愉悦的氛围与学生进行互动,最终将学生引向创新的学习之路。

2.2 融合情、境、景,把握课堂教学核心

将人们的感情和人们对表象的认识结合起来,运用生动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情、境、景等各方面的完美结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境教学。创设鲜活的学习生活活动情境,合理设置课堂教学任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活动情境创设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对于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有着核心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针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构建合适的情境,使每一个学习对象都有实践的机会。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可以利用戏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活动为语言活动创设职业场景,体现职业特色。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1(基础模块)》第6单元“Would you like to order now?”为例,让学生分别扮演customer和waiter或waitress,并根据不同的职位要求在不同情境下的应变能力,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说英语的能力,激发他们利用英语进行沟通的欲望,并使学生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所认识,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另外,还要在教学中设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背景、或电影电视或学生喜欢游戏中的情节等方式来创设活动情境,安排课堂教学任务,让教学目标完美实现。

2.3 利用教学辅助设备给学生以直观的知识输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PPT进行教学让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同时还可以随时对知识进行更新和补充,增强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中职英语在课堂中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将不同性质的英语知识整合起来,营造出一个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思维上的升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He decided to have a big Christmas party.中的“Christmas”为主题进行讲授时,可以利用部分关于圣诞的图片和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把圣诞节中赠送的形形的礼物逐一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这样一来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想,让每个学生对自己收到的礼物进行描述,任何一个礼物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说英语,全体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自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实现“以语言为载体,拓宽文化视野”的教学目标。

2.4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实现学生课堂参与

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也是要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利用每个团队成员的不同想法和思路,集思广益,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中职英语的讲授过程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团队学习的优势,加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交流,改善教学环境,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中职英语的教学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的设置合作小组的大小;其次,老师在研读参考书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要传授的知识设置出不同的情境进行教学;最后,让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指引,将团队中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仔细观察,及时纠正活动的不断深入,及时审查各组的学习效果,加强监管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作文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团队合作:(1)团队中的各个成员参照已有的图像进行描述,剩下的成员对这一描述进行补充修正;(2)各组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也负责不同的领域,针对不一样的语句进行完善和表述;(3)在团队中,产生一个队长负责将创作好的作文读给大家听;(4)团队中的队员互相沟通发现缺陷并加以改正;(5)教师对每个团队的最终成绩进行估计。合作学习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充分提高英语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在对中职英语教学进行改进时,课堂就是改进工作的核心,老师要在教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接收知识,提升自己,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国家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姚红霞.创新教学理念,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4):115-116.

[2] 王丽仙.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优化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1(1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