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道德的途径

职业道德的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职业道德的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道德的途径范文第1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会计从业人员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一个好会计,若说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是从业的基石,那么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则是从业的灵魂。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培养途径

论文关键词 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培养途径

一、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

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的共同约束标准,代表的是社会公众的意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计职业道德就是社会公众对会计从业人员行为的共同愿望,是会计人员在从业活动中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它既是会计工作中要遵守得准则规范,也是衡量会计行为好坏的标准。

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要做到:第一,爱岗敬业。要热爱本职工作,积极钻研业务工作,掌握专业技能并熟练运用,满足会计工作的要求。第二,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不弄虚作假,正确核算。守信是讲信誉、重信用、履行会计人员应承担的义务。第三,熟悉法规。会计工作涉及面很广,不只是记账、算账、报账等表面上的工作,还会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提高法制观念,了解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使自己能够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章循章、知法依法。第四,依法办事。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准则,是树立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和人格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另外依法办事也要求会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第五,客观公正。做好会计工作,也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是会计人员必备的行为品德,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微观决策,而且关系到宏观决策。否则,很可能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假公济私,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后果不堪设想。第六,保守秘密。任何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会了解某单位内部的财务和生产经营等保密信息,甚至有可能接触到单位的重要商业机密。而这些机密对于给竞争对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会提升自身的业绩,更会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作为会计人员,要严守秘密,不得为一已私利而以任何形式泄露机密,做一个有职业操守的正直会计人。

职业道德的途径范文第2篇

    审视时下国人有关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可以说,在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给人留下的突出印象是:“外在视角”过份张扬和“内在视角”相对稀缺。有鉴于此,需要补强“内在视角”,强化从法律职业自身的特性和需要出发来认识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纠偏,有助于按照认知的规律性形成健全而平衡的视角,而且还能够改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品质,体现道德的属性以及人类道德实践的特殊要求。

    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关于是非、善恶的判断,是一种诉诸于人的良知和内心确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东西;道德实践包括道德教育则是一种求于内(道德认同)、达于外(道德行为)的活动。就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如果在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不贯彻一种“内在视角”,如果不能揭示法律职业特性与法律职业道德之间的内在关联,使从业者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于其事业的至关重要,那么,就不可能使他们形成内在的道德确信,并基于道德认同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道德自觉。

    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单纯的“外在视角”、仅仅从时势政策的需要来阐说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显然忽视了法律职业自身的需要和特性,忽视了法律职业作为道德判断的主体地位。它向职业者传达的信息是“社会有需要,你(们)不得不”,而不是“你(们)有需要,你(们)应该”,因而很容易使从业者从心底里产生隔膜,并进一步造成道德上的压迫感或强制感,使人如有重负。因此,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兼顾内、外两种视角,在对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既考虑时势政策的要求,更顾及职业主体的需要和职业的特性。

    那么,什么是“内在视角”下的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呢?从法律职业的形成来看,法律职业道德在其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法律职业道德的支撑,就不会有现代法律职业。因此,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的重要性,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的一个基本的构成因素。对此,我想从法治社会中法律职业的特有品质的角度,做一点具体阐述。

在《法治社会中的法律职业》一文(见本报2001年11月23日第三版)中,我曾提到,现代法治社会中的法律职业必须具备四种有机联系的品质,即掌握专门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致力于社会福祉、实现自我管理、以及享有良好的社会地位。法律职业道德之所以重要,从“内在视角”来看,就在于它与法律职业的这些品质密切联系。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知识和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法律职业实现自我管理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法律职业享有良好社会地位的有效保证。

    作为法律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内容。从事法律职业必须掌握专门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艺术”,其中就包括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判断是非、善恶的准则。要成为一名法律职业者,其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要通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和资格考试,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为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必需,它应该属于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最低限度的能力的要求。法律职业者必须知道自己的责任,知道一个社会的法律事务应该如何来完成。具体地说,他应该知道道德是关于是非、善恶的判断,它不同于美丑、真假、神圣和世俗、称职和不称职等价值判断;知道决定职业行为对错、好坏的标准,以及证明职业行为和道德主张为正当的适当理由;知道职业上的“善”为何物,其依据何在:知道在面临道德争议时如何形成自己的立场,将不同的道德理由整合为连贯一致的形态,以及解决道德争议的办法是什么。

    作为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从事法律职业必须具备职业精神,而法律职业精神的核心,就是致力于社会福祉、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服务。在这种精神中,特别强调的是利他主义的伦理性。它所遵循的不“只是赚钱的要求”,也不以赚钱多少来衡量、评价职业成就的高低。这样一种克己利他的属性,恰恰也是道德评价的精髓所在。道德评价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利他的评价,追求的是有利于他人和群体,有利于国家、民族和社会,并在此前提下定位自我利益的实现。法律职业道德也不例外。法律职业道德在处理职业与社会、职业个人与职业整体、以及职业个人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关系方面所提出的各种要求,都体现了服务于社会的利他主义职业精神的要求。从动态实现的角度看,法律职业者之所以能够以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关键是因为在这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中所包含的职业道德成分,发挥了定向规制的作用。

职业道德的途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培养策略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恪守职业道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载体是日常生活。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载体,有意识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高职学生要想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道德,应做到以下几点。

1.锻炼职业道德意志。

在日常生活中,高职学生要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在行为处世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管好自己。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学习和工作得更好,坚决杜绝外界的所有不良诱惑,坚决不做违背良心和原则的事。人要有自信,尤其在困难面前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能因为暂时的挫折,觉得承受不起就放任自己,自信是长足发展的基础。

2.树立职业道德信念。

要树立勇于争先、开拓进取的信念;要树立敏而好学、精益求精的信念;要学业务、练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要树立勇于负责、刚正不阿的信念。

二、在专业实训中培养

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形成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职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

1.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实训过程中,实训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工厂的技术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对他们要进行特殊的管理,片面按学校或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都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因为,要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让高职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如果这一点都不满足,则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只是一句空话。而要让高职学生热爱上本职业,就必须使高职学生对目前所从事的岗位或职业有好感,必须让高职学生觉得这份职业很适合他,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实行特殊的管理方式。目前,很多学校在实训时,完全把高职学生当做工厂员工看待,管理完全按工厂模式进行。由于学校生活和企业生活相差很大,完全按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高职学生很难适应,如很多高职学生一到企业就实行白班和夜班制度,而且每天工作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会使学生吃不消,致使部分学生讨厌所从事的职业,不利于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在实训这样一个过渡期中间,学校要对高职学生实行特殊管理方式。

2.建立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高职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

通过建立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职业道德因素纳入到高职学生实训成绩评定中,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应着眼于实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通过职业素养的提高,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通过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践行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内容的职业道德理念和规范,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切实提升高职学生进入职场、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在顶岗实训中培养

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主要途径。职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途径。

1.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高职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进而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我、熟悉职业、体验职业、陶冶职业情感。高职学生长大后要独立谋生、自食其力,如果不爱劳动、不会劳动,那还谈什么成才呢?某些高职学生只将劳动看成负担,因此,在社会实践中,要让高职学生通过劳动有所得,不仅是报酬之类的物质刺激,更重要的是自己被认可的心理愉悦。当一件产品包含着高职学生的辛勤汗水诞生后,高职学生就看到了自己的才能和劳动成果,劳动也就成了一种创造性活动。这样高职学生就有了劳动的动力,就会热爱劳动,自觉自愿地劳动,并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2.学做结合,培养高职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职业道德的途径范文第4篇

摘要:继2013年3月,创业板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公告出的财务数据说明,无论是从财务舞弊所涉会计期间,还是从利润操纵额占报告金额的比例等角度看,万福生科均可谓是“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严厉的处罚方式和财务舞弊的背后同时引发我们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分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及原因,从而找出合理、准确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我国转型期间新兴资本市场的运行和稳健发展。

关键词:万福生科;财务造假;职业道德;建设

1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分析

万福生科已经成为典型的通过财务手段来掩盖经营亏损的案例。上市之后的财务造假数额巨大令人怀疑,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数据发现,万福生科从IPO时就已经存在诸多问题。在其2011年9月27日登陆创业板前的材料申报中就涉嫌虚构交易和虚增销售收入。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暴露出的的问题如下:

1、 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缺失问题,财务总监形同虚设。

2、 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形成一人掌权的局面

3、 公司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未尽职履行职责。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广泛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资本市场造假现象不断,是监管者的失职?是中介机构的怂恿和纵容?笔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不完善及其对会计品质教育的不重视。不断涌现的上市公司造假行为不仅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侵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俨然成为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尚不完善,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审计工作、乃至政府的诚信,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件正呼吁着更多的立法者重塑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2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2.1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为财务造假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原有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限制要求来防止企业的过度会计造假行为,但是由于各行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及准则制订者个人存在一定的利己行为,导致新的会计准则仍旧存在一定的可操纵空间被各大企业利用。例如:旧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存在过度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而新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在利润调节方面可调整和可利用范围大大减小,限制企业的舞弊动机,加大了舞弊成本。另一方面,我国会计政策过于宽松,不利于会计信息保持真实性和可靠性。

2.2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直接对会计信息质量负责,而会计人员的主观行为有时会与企业当期的财务目标相违背,处在会计环境不完备的市场体制下,难以保持自身独立性和主观性。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混乱、内部控制不健全、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实现时,会计人员所处的会计环境直接决定了财务信息最终的可信程度。同时,外部法律体制的不完善,也成为会计人员形成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的限制因素。

2.3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虽然我国的《会计法》、《财经法规》等多项法律法规均明确说明会计人员违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业人员也均获得了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并进行了每年的后续教育,然而与低的违法成本相比,众多的财会人员选择挺而走险,追求会计造假背后巨额利润带来的薪酬报酬和相应分成,会计造假行为已经有不可扼止的趋势。从业人员自身无法端正职业态度,使得职业道德逐渐丧失,最终走上违法的道路。

2.4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的忽视

对会计人员而言,具备过硬的会计知识固然是职业必备的基础,而职业道德修养却是会计人员不可缺少的灵魂,指导着会计工作的进行。现在,众多财经类高校的教育体制也限制了学生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接受的教育程度,越来越多的会计类专业学生只重会计理论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再者,我国继续教育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的培训严重缺乏,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到根本。

3会计职业道德的思考及对策

3.1建立健全会计法律制度,让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会计法》等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立法在实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立法中的各项法规、条例应该具体、明确,以保证执法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强制性。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使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认知度和判断力,进而自觉地调节自我行为。

3.2会计职业道德与社会经济环境相结合

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必须依附于社会环境的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局限于会计领域,更时刻处于市场经济变化的大环境下。因此,进一步完善与会计道德直接相关的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并加强执行和监督体系,能确保会计人员执业的法律环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养成不仅需要会计人员自身责任感的制约,同时需要优质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依托。社会人员的有力监督,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的设立都可以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形成压力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社会各方的支持与配合,在稳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使会计人员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心。

3.3健全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机制

良好的会计环境为会计人员提供财务信息提供保障,会计人员的自律性支撑着最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两者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财务报告的提供。

完善整体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会计人员个体道德是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主要目标。一定程度上,会计行业自律组织的成立,有助于会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自律性和独立性,并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督和诚信档案的管理。

3.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

教育是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根本性途径,只有把好教育、培训的关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所有会计从业者的努力,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途径大力颂扬优秀的会计执业人员,形成全民守法的大好局面,激励更多的会计人员遵法、守法,加强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公司和企业应该定期聘请外界培训机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加强外部教育。只有通过内外教育的机制,才能保证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孙艳阳.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背后[J].财务与会计,2013.(3):29

[2]鲁娜.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思考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9):317

职业道德的途径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团结;社会分工;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007-03

涂尔干是较早对职业道德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研究的西方学者。作为一名社会学家,他结合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以社会分工为切入点,将职业道德与社会团结联系起来,认为职业道德建设是现代社会加强社会团结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分工并不能完全产生社会团结

涂尔干认为,在传统社会,由于生活在特定的小范围内、相互间交往的频率高、相似性大,因而人们之间形成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在这种强烈的集体意识上,社会达到了团结。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涂尔干认为,这种激烈的“生存竞争”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分工使人类避免发生动物界那样的“只有一部分被淘汰,另一部分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现象。但是,分工的发展也使个体间的异质性越来越大,使原来那种强烈的集体意识变得越来越稀薄,越来越弱。现代社会的社会团结何以可能呢?

亚当·斯密等传统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分工的发展本身对于现代社会的团结具有极大的意义,因为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导致个体之间、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它们谁都不能独立生存。现代社会的“协调一致”正是建立在由这种彼此差异所决定的相互依赖性之上的。对于亚当·斯密等人的观点,涂尔干并不否认。他承认,在现代社会,“劳动分工逐步替代了共同意识曾经扮演过的角色”。涂尔干在此认为,分工与传统社会的集体意识的功能一致,也能促进社会的团结。但需要指出的是,涂尔干对于亚当·斯密等人的观点仅仅是部分赞同。

与传统经济学家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仅仅依靠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就可以把才能、动机、思想意识等各不相同的人们维系在一起,从而实现社会整合的观点不同,涂尔干认为,仅仅依靠分工本身还不能完全实现社会的团结与整合。他看到了伴随分工所产生的“社会解体”的潜在危险。这种危险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反常的社会分工。涂尔干认为,表现为“失范的社会分工”、“强制性分工”、“非人性的分工”的反常的社会分工,会剥夺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感,给群体团结造成负面冲击。其二,极端个人主义。在分工发达的社会中,由于集体意识放宽了对个人愿望的约束,进而形成了对个性解放的极端崇拜;同时工业化又刺激了个人欲望的膨胀,导致贪婪之心的极度发展。“贪婪自上而下地发展,不知何处才是止境。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平息贪婪,因为贪婪试图达到的目标远远超过了它能达到的目标”。

涂尔干指出,正是由于以上伴随社会分工而来的种种潜在危险,使现代社会面临解体的危机。显然,在涂尔干的眼中,对于社会团结而言,社会分工的发展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分工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克服社会解体的危险而促进社会的团结?涂尔干认为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

二、职业道德是促进现代社会团结的关键因素

涂尔干认为,道德是社会有序团结的重要力量,在现代社会分工下的竞争只能是一种冷冰冰的事实竞争,只能造成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在这种竞争下的社会团结是暂时的、不稳定的。所以,他强调道德的整合力量,认为道德是现代社会有序团结的关键性因素。“任何能够在整体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活动形式,要想不陷入混乱无序的形态,就不能脱离明确的道德规定”,“人类的秩序状态与和平状态,不可能依靠纯粹的物质根源或盲目的机械论而自发地形成,即便这种机械论是科学意义上的机械论,总之,这就是道德的任务”。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个体活动都被牵涉到经济生产中。由于“大量个体生活都已经被纳入到工业和商业领域”,所以涂尔干进一步明确指出,提高现代社会团结的必然是职业道德。“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经济生活必须受到规定,必须提出它的道德标准,只有这样,扰乱经济生活的冲突才能得到遏制”,“疗治邪恶的真正办法,就是为经济秩序中的职业群体赋予一种它们从未得到过的稳定性”。不论是经济领域的道德标准还是赋予职业群体的稳定性,在涂尔干看来都属于职业道德的范围,所以他提出“有必要确立职业伦理”。

在他看来,在职业群体中培育的职业道德,在个体层面上可以遏制个人利己主义的膨胀;在群体层面上有助于群体成员相互认同,增强群体团结;在社会层面上能消除一些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危机,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与健康发展。

1.从微观层面看,职业道德有助于个体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随着社会分工的推进,在私有概念的影响下,必然出现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差别,而且两者之间经常出现势不两立的局面,这就涉及个人的协调。要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利益,个人必须首先意识到社会利益。涂尔干认为,职业道德的约束性能使个体认识到社会利益。“有一种体系似乎必然会把这些社会利益带给个体的心灵,迫使个体尊重它们,这种体系就是道德纪律”。涂尔干在这里强调的道德,是经济组织里的道德,实际上正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既具有约束性,同时又具有神圣性。“当我们发现道德能够把伦理的基本原则变为具人神圣起源的戒律时,道德的这种超验性质就可以在通行的概念中得到表达了”。“表达”的结果是,唤起个人对经济活动的正确认识。“经济功能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它们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器官,而社会生活首先是各项事业和谐一致的共同体,特别是当心灵和意志结合起来,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的时候”。这样,借助于职业道德,职业活动不再仅仅限于经济目标,社会整体利益的观念为个体所接受,最终降低了极端个人主义出现的可能性,增强了社会团结的可能性。

2.从中观层面看,职业道德有利于群体自身的稳定性。“既然职业伦理的每个分支都是职业群体的产物,那么它们必然带有群体的性质”。涂尔干认为,当形成一定职业道德时,“适用于群体的道德规范就越多,群体统摄其成员的权威就越大。群体越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个体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越频繁”。这种密切联系和共同的意识将会在个体间创造出整体感,同时群体中的个体会“情不自禁地依附于这个整体,与其休戚与共,用行动去报答它”。涂尔干认为,由于职业道德,群体对成员的控制力加强了,成员间的联系增多了,而群体成员在相互的联系中增大了认同感,增强了整体意识,并在行动中自觉维护整体利益。这样,职业道德增大了群体间的团结,“所以我们可以说,职业伦理越发达,它们的作用越先进,职业群体自身的组织就越稳定、越合理”。

3.从宏观层面看,职业道德也是解决社会发展危机的有效手段。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经济生产上的示范效应,人们的经济意识得到扩大,实用主义精神受到推崇,而传统社会联系纽带(如宗教、行政等)的功能则降低了。“两个世纪以来,经济生活都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膨胀。它们从被贬低和委诸下等阶级的次要功能,一跃成为首要的功能。在经济生活面前,我们看到军事、行政和宗教的功能逐渐败落了”。涂尔干认为,正是这种无限制的经济意识扩大化和传统社会联系纽带(宗教、行政等)功能的弱化,使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遭受了种种危机。“显而易见,正因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欧洲社会目前才会遭受危机”。那么,如何改善这一局面,避免社会危机呢?涂尔干提到职业道德,他认为:“没有道德纪律,就不可能有社会功能。”涂尔干强调生产领域的职业道德建设,主张用道德精神约束人对物的欲求,用道德崇高升华人的认识,用道德情感增加人们的互动、提高社会团结。总之,职业道德能有助于增强社会整合、降低经济意识的过分膨胀,最终为解决现实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危机提供可能。

正是通过个体、群体、社会等三个层面的分析,涂尔干认为,要想祛除现代社会的混乱和危机,加强社会团结,职业道德是可以依靠的关键性精神资源。职业道德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应当如何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或者说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关键是什么?涂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法人团体。

三、职业群体建设:提升职业道德、增强社会团结的具体途径

在论述如何建立现代社会职业道德时,涂尔干多次提到了“法人团体”。他认为:“对我们来说,法团或法团体系的必要性似乎并非基于经济基础,而是源于道德的理由。惟有借助法团体系,经济生活的道德标准才能形成。”在这里,“法人团体”(法团)成了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暗含了“法人团体”建设是社会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具体途径的思想。那么,“法人团体”又是指什么呢?“满足这些条件的独立群体是由那些从事同一种工业生产,单独聚集和组织起来的人们所构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人团体,即职业群体”。在涂尔干的理解中,“法人团体”(或法团)即为职业群体。所以他肯定法人团体在职业道德中的作用。涂尔干重视“法人团体”,实际上体现了他对职业群体的重视。

涂尔干之所以将职业道德的形成基于法人团体(职业群体)建设之上,主要是出于他对职业群体作用的认识。

1.从职业道德生成来看,职业群体是职业道德生成的实际操作者。经济机制总是在不断地运作着,各种人员也要通过不断的相互协作来促进这种运作,因而,职业活动中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都应该得到规定。“在这里,我要重申的是,国家已经不能够再承担经济事务了,因为经济本身对它来说太专业了。只有职业群体才能胜任这项任务”。涂尔干在此认为,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行业发展的专业化,职业群体将取代国家成为经济事务管理的主要承担者。自然,制定相关的行业规定、限定行业职员的权利与义务也将由职业群体具体承担。所以,从制定道德规范的角度来看,涂尔干认为,没有职业群体就没有职业道德的生成。

2.从道德的权威角度看,涂尔干认为,职业群体是增强职业道德权威的重要保障。职业道德的权威更要依靠舆论。舆论压力使个体感受到外在的道德要求,有助于将道德他律转变为道德自律,让道德要求落实到个人行动中去,因此,舆论的作用对于职业道德的权威性影响巨大。涂尔干认为,整个社会对具体职业的道德舆论是分散的、不稳定的。“既然舆论得不到个体间频繁联系的有效保证,它也不可能对个体行动实行充分的控制,舆论既缺乏稳定性,也缺乏权威性。这样一来,职业伦理便找不到意识的基础,其本身也会被归结为无足轻重的东西”。在这句话中,涂尔干提出了组织基础对道德舆论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有一定的组织基础,才能保证个体的频繁联系,才能形成稳定的舆论,才能最终有效地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群体正是一种有组织的团体,所以,涂而干实际暗示了职业群体是形成有效的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从形成稳定、有效的舆论角度看,职业群体是增强职业道德权威的重要保障。

正是由于职业群体在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群体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群体建设也是提高职业道德的具体途径。

职业道德的途径范文第6篇

1.错误的思想观念

一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有着错误的思想观念,他们缺乏创业意识,更多的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家人身上,在学习中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悲观心态。这种思想观念并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校为酒店管理培养专业的、优秀的人才,长期以往,这也危害到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2.服务态度差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服务态度较差,根本没有达到酒店管理行业的要求。这种较差的服务态度主要表现为:冷淡的服务态度,行为懒散怠慢,对待客人的态度不能一视同仁。酒店行业作为一个以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为衡量基准的行业,能否对宾客全心全意服务关系到了未来酒店的发展。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多也关系到了职业道德的问题。

3.缺乏敬岗爱业精神

敬岗爱业体现了人们对所选职业所表现出的一种认同与热爱,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话,是人们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的表现。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少热情,工作中一旦发生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的冲突现象时,那么不可避免的出现学生会优先考虑个人的利益。由此,高职院校在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之余,还要重点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工作责任心。

4.诚信度不高

很多毕业生在工作中,通常会忽略顾客的需求,对客户许下难以兑现的承诺,对行业形象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还应当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二、引起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长久以来,在中国教育行业中,学历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两者通常被混淆,因而,在教学中老师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甚至根本未设置职业道德课程,即便是有,也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这种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对职业性质、就业形势与政策只能通过学校以外的信息途径。如此,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学生迥然不同的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道德标准的影响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教师是传道授业的人,他们组织和实施具体的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扮演着表率和榜样。但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并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给学生一种与职业道德相悖的错误观念,在学生中间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

1.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上岗之前,他们的择业动机与职业理想,多是专业思想的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刚入学之际,普遍对该专业的认识不足,甚至带有偏见。“酒店行业低人一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必然业导致引起他们的错误行为。因此学校要对新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提高非专业任课老师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中,非专业课老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通常是片面,在授课过程中业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因此提高非专业课老师对本专业的认识极为有必要。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酒店行业中,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里汇聚了各种思想,倘若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那么很容易就被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所腐蚀,从而影响价值观与道德观。因此学校在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根本起不到作用,为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所有机会和场所。利用酒店管理的实训基地,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训练。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结论

职业道德的途径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104―1.5

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日益突显出其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需求者若想获知企业真实的经济运转情况,通常会选择分析会计信息的方法。然而,近些年虚假会计信息事件频频出现,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广大投资者深受其害。这导致社会质疑会计信息提供者不断下滑的的职业道德,并引发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分析,试图提出解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迷失问题的措施,以有效地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状况

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状况目前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少,并且主要有两个方向, 按其研究思路可将其归纳为下面两类:第一种是在会计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会计的职业道德;第二种是以理论研究方法分析会计职业道德产生的原因,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下面便简要分析这两类研究成果。

(一)基于会计实践基础上的会计职业道德研究思路

一些研究人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在性质上属于会计实践操作的层次,持这种观点的研究人员认为若想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只要约束会计实践的环节便可达到目的。在具体操作上,可从法律、制度上规范会计的职业道德,从法律、法规、条例等角度适当增加相关规定。如国家现已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规,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各省份也颁布了指导会计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条例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二)分析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论述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问题上,主要有伦理学角度、哲学角度、儒家思想这三种代表性思路。第一,从伦理学角度分析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在这类研究中,研究人员普遍认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并不与职业密切相关,会计人员的个人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职业道德品质。道德品质良好的人,在工作过程中较少出现道德缺失问题。依此观点,若想有效地解决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必须对会计人员进行伦理学教育。第二,从哲学角度分析职业道德问题。这类研究依据矛盾的原理,持下面这种观点:社会各种矛盾包括地方政府、企业领导者、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催生了会计职业道德。这些利益群体的利益不断妥协,这才是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决定因素。对此,应该将协调各群体的利益冲突、做好利益群体的利益划分当作一种有效途径,以解决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第三,将儒家思想作为工具,分析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源。这种研究强调“仁”、“诚”、“信”,认为这些思想深刻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问题上,主张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儒家思想教育。

二、在制度基础上对会计的职业道德进行分析

在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论述中,上面的三种分析分别提供了自己独特的分析思路。但是这些分析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观,孤立地分析职业道德问题,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唯一的分析对象,而忽略了对整个经济环境体系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分析必须结合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分析,因为会计职业道德只是社会经济环境体系问题中的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与单独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相比,加强对整个经济环境体系的研究得出的答案更为有效。

(一)分析经济契约变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契约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契约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它的签定过程、执行过程必须遵循 “公平、合理、诚信”的原则。经济契约的实施环境完善与否,会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从实施成本上看,如交易双方按照交易原则进行,契约的实施成本可降至最低,而如果违背交易原则,将会因后续契约的签定提高交易成本、增加交易难度。而契约的有效实施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要求交易双方具有的良好职业道德,有赖于交易双方的诚实交易、提供的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双方遵守契约实施原则等条件。而在这种契约交易行为中,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有无、高低十分重要,在具体操作上,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本性诚实,职业判断技能也要熟练,这样才能保证有效实施企业契约。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若要保证契约资料的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二)分析交易成本变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社会交易成本的大小决定经济交易的数量大小,交易成本与交易量成反比,交易成本减小则交易量增大,交易成本增加则交易量减少。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交易成本密切相关,两者的关系类似于系统环境与经济个体之间的关系。交易双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着交易成本的大小。在交易活动中,交易成本属于系统环境问题,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则是经济个体问题,系统环境影响个体的经济行为。由此可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交易双方信用度,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提高交易量。社会交易成本较小的经济环境要求会计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不仅要本性诚实,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其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三)分析企业产权问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关于产权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产权的明晰程度和产权的保护。对产权保护过程中的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产权明晰的企业里,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准较高。这是因为产权明晰的企业大多能够准确界定各利益群体的权利,各利益群体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要求得到准确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这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制约力量。这样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性,企业会计人员基本上会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发展的真实情况,其作假压力不大,不易发生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因为严格的产权保护环境会导致会计信息作假的较高的社会成本,这会加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压力,必将使得会计人员作假现象减少,从而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三、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制度保障措施

以上分析说明,制度经济环境的变化制约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影响其作出不同的选择行为。因此应重视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的建设,以此提高会计的职业道德。

(一)采取措施建立良好的社会制度经济环境以制约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

这种经济环境产权明晰,重视对产权的保护。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压力是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建立明晰的企业产权制度而使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摆脱企业内部的管理压力。建立明晰的企业产权制度,明确企业的所有权,这样拥有所有权的企业所有者之间便有了一定的行为制约,便不会对企业会计人员严重施压,从而使企业会计人员能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二)建立严格履行契约的制度经济环境,制约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

契约能否履行、履行的程度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企业签定契约、履行契约的情况、对于契约的理解、出现问题后所采取的制约措施,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后续契约的签定及执行,并进而影响一个企业在所属行业中的地位。企业必须遵循和严格履行市场契约的原则,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增加获得后续契约的可能性。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依据,是其从事会计行为的基本准则。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法律、法规教育是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这样能提高他们的执业水平,减少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作假行为。在加强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让会计人员主动学习、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学习效果。利用会计案例资料来加深会计人员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提高其对法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胡喜生.会计信息失真预防对策研究[J].上海会计,2005(1).

职业道德的途径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职业道德

一、旅游职业道德及其意义

旅游职业道德是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品质以及所应该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旅游业是旅游从业人员为旅游者服务的行业。与旅游者相比,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掌握着信息优势。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职业道德欠缺,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就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培养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自觉地遵守旅游职业道德规范,是维护旅游者的权益,使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的旅游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而且长期不能很好地解决,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

(一)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现状

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现状如何呢?可以说,不同的具体行业表现不完全相同。以导游人员和饭店服务人员为例,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是私拿回扣即损害游客利益,饭店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态度差。

导游人员私拿回扣几乎无孔不入,加点拿回扣,购物拿回扣,吃饭拿回扣……,而且回扣的比例还高得吓人。最近,海南省价格监测中心对海南旅游市场收费进行了暗访,发现多数景点仍给导游高额回扣。如潜水价格每人300元,回扣270元;某演艺景点门票价格150元,回扣90元;某风情景点门票价格50元,回扣45元。为了私拿回扣,有些导游人员就会欺骗游客,让他们去买假冒伪劣的旅游纪念品;为了私拿回扣,有些导游人员就会擅自改变旅游合同,让游客去游那些旅游合同以外的景点。于是,游客的利益大受损害,该游的景点没游好,不该买的东西买了一大堆。

饭店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的表现有:用擦过马桶的抹布擦漱口杯;对客人服务不热情;对客人说话不礼貌等等。如果说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的特点是损人利己,那么饭店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的特点就是损人不利己了。

(二)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于当前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种貌似正确但有一定影响的错误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素质低下说。即认为当前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和综合素质越来越低下的结果。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根据对一些游客的调查和对广西区旅游质监所、桂林市旅游质监所的游客对导游的投诉统计资料统计,可以看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变化是呈现为马背型的,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变化成非正象分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导游人员队伍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了,而游客对导游的投诉却增加了。显然,这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是无法用前面所谓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来说明的。

第二种说法是教育乏力说。即认为,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主要是由于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乏力造成的。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旅游职业道德的教育是越来越重视的。表现有:一是旅游职业道德的课程从无到有,现在已经在各旅游院校和旅游专业中普遍开设。二是旅游职业道德的培训也已经普遍开展起来。特别是对导游人员的以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年度培训已经成为严格的制度。三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管理越来越到位。2002年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其别规定了对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监管,这无疑能对旅游从业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有关各方对旅游职业道德的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措施还是比较有力的,教育乏力说是不成立的。

那么,什么是造成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严重滑坡的真正的主要原因呢?

还是需要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唯物主义来加以说明。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由旅游业的社会存在即旅游经济的客观运行状况所决定。

先说导游的主要职业道德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吧。

导游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导游的职业道德问题与旅行社的经营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的旅行社经营状况非常混乱。首先是旅行社多如牛毛,再加上不少旅行社又违规玩起了分身术,而“旅游蛋糕”就这么大,结果必然要引起恶性竞争。恶性竞争的结果就是“零团费”、“负团费”的普遍出现。旅行社光靠计划内行程,所获利润很低甚至无利可图。在这种形势下,旅行社要生存,就只能把危机转嫁给导游。因此,现在很多导游在旅行社带团是没有基本工资的,更不用说其他补贴了。有些旅行社还要求导游交钱买团,即所谓向旅行社交人头费。在这种情况下,导游也要活下去,导游带团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就不是让游客吃好、住好、玩好,而是如何能把买团的钱挣回来,把工资挣回来,把补贴挣回来。导游似乎是情势所迫,一接到团就开始掉到钱眼里了。于是,旅游团游览景点的时间压缩了,购物的时间增加了,甚至计划内游览的景点减少了,计划外购物和游览增加了,旅游团变成了采购团,导游变成了导购。总之,在这样的旅游中,游客得到的服务降低了,花出的钱增加了,导游的职业道德也丧失殆尽了。

再说饭店经营中从业人员的主要职业道德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吧。

到饭店去食宿,游客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接触到的饭店服务人员年轻人居多。据调查,到饭店工作的人,70%超不过3年,符合人们常说的服务员吃青春饭,是“临时工”的说法。我觉得,饭店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相当一大部分原因与这个“临时工”现象有关。因为,服务员干的时间不长,业务和技能就不可能十分娴熟;服务员既然认为自己干的时间不会长,就会产生临时观念,就会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就会经常发生服务质量问题,就会很容易产生职业道德问题。

那么,饭店服务员的“临时工”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经过分别对饭店经营者和饭店服务员进行调查了解,可以得出两者各自不同的看法。饭店经营者认为,饭店的服务工作从技能来说是比较低的,所以,不应该给饭店服务员太高的工资。这就是饭店经营者的人力管理理念。但是,饭店服务工作对服务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又是比较高的,因此,他们又不得不尽量雇佣有一定文化的各种毕业生。饭店服务员认为,自己是有一定综合素质的人,年复一年重复一些简单的劳动,工资又比较低,长此以往,是不能被接受的。于是,除了一下可以升上去做管理人员外,一般的服务员就只好另谋高就了。

我认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比较严重的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是存在和意识的对冲效应造成的。这种对冲效应,就是我们有时说到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5+2=0的情形(即5天学校正面教育被2天社会不良影响抵消)。

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旅游从业人员身上发生的职业道德问题,真正的主要原因不是旅游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不力,不是旅游从业人员本身职业道德素质或综合素质太低,而是我们旅游业的经营环境混乱和人力管理理念的错误。

三、解决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基本清楚了,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根子在旅游经营环境的混乱和人力管理理念的错误。按照除病要治根的原则,解决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只从旅游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学习入手,要下大力气从解决产生旅游职业道德问题的根源入手,狠抓旅游业经营环境的整治,改正错误的人力管理理念。要进行综合治理,具体途径如下:

(一)解决导游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途径

导游人员的私拿回扣的职业道德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导致的。即:旅行社太多零团费、负团费导游无工资导游私拿回扣。所以解决导游人员私拿回扣的职业道德问题应该按以下途径进行:

1.提高旅行社入门门槛,清理违规挂靠经营的旅行社,遏制旅行社的过度竞争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旅行社太多的问题。旅行社太多,必然造成僧多粥少,过度竞争,恶性竞争。过度竞争,恶性竞争又必然造成旅行社经济效益低下。旅行社经济效益低下就会驱使导游去私拿回扣。所以,解决导游私拿回扣的职业道德问题,必须从调整旅行社的数量开始。通过提高旅行社的进入门槛,既可以提高旅行社的质量,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又可以减少旅行社的数量。通过清理违规挂靠经营的旅行社,既可以净化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市场,同样也减少了旅行社的非法竞争者。旅行社的经营环境宽松了,效益就会提高,导游人员才有可能拿到工资,也才有可能不再私拿回扣。

2.严罚零团费、负团费行为和导游私拿回扣

旅行社的数量合理后,只是为零团费、负团费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但并不等于就一定不会再有零团费、负团费问题了。如果说,在旅行社太多的情况下,旅行社搞零团费、负团费是情势所迫的话,那么,旅行社的数量调整合理后,有些不良的旅行社经营者,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仍有可能主动地搞零团费、负团费。同样的道理,在旅行社保障了导游人员的工资福利后,一个素质低下的导游也有可能会由过去被迫私拿回扣,变为主动私拿回扣。因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必须履行监管的职能,严格查处旅行社和导游的违规行为。

(二)解决饭店服务员职业道德问题的途径

饭店服务员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

服务员的高素质、低收入临时工问题与旅游职业道德相关的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因此,解决饭店服务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可以按照如下途径:

1.提高饭店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增加单位工龄工资

对一般行业工资收入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饭店服务员的工资是跟相关行业的同类员工相比工资待遇是偏低的,跟相关行业同类员工与他们的领导的工资差距相比是偏大的。于是,就产生了以上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饭店服务员的工资待遇,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把人留住,把人才留住,把人心留住,解决临时工问题,解决与旅游职业道德相关的服务质量问题。

2.完善服务质量考评体系,使收入与服务质量挂钩

饭店服务员的服务工作,如果不出质量事故,服务优劣是比较难分的。这也是一些饭店服务员工作不尽心尽力的原因之一。提高饭店服务员的待遇是应该的,但并不等于应该吃大锅饭。要促使饭店服务员自觉地遵守旅游职业道德,完善服务质量,考评就是必须的。这样既能为饭店服务员提出努力的目标,也能对他们进行客观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评价。

此外,还必须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虽然我们在前面并不认为职业道德的教育问题是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要全面地,持久地解决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职业道德的教育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可以相信,如果我们端正了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认识,从问题产生的源头入手,标本兼治,措施配套,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的顽疾是可以医治的,旅游业是可以健康发展并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的。

参考文献:

[1]宋晓玲.饭店服务常见案例570则[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