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指导计划

学生指导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生指导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指导计划范文第1篇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每位同学应该根据这次复习的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期末考试科目多,内容庞杂,很多同学复习起来感觉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适合于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后几天的学习作出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数。当然,光有计划还不够,还需要同学们集中精力,充分利用时间保证计划的落实。那么时间哪里来呢?有人说一个用“分”计算时间的人,比一个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出59倍!鲁迅先生正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把一些零散的时间“焊接”起来,才铸就了令人羡慕的丰碑。我们要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多背一段文章,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上讲的重点,保持这样的“挤”的恒心与韧劲,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

二、完整的看一遍教材,理清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

我们平时学习的时候,大脑中接受的是相对单一的知识点,一学期下来,许多同学会感到头脑里装了很多东西,很多很乱。所以在考前我们应该将平时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理清教材的思路,完整地把教材看一遍。这样我们能够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的提取。

三、明确重点,攻克难点,侧重疑点。

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我们应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对于重点应吃透,并尽可能在实际中进行运用。对于难点则要努力攻破,一方面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在交流中解决这些难点。而复习更重要的是查漏补缺,对于一知半解的疑点决不可轻易放过,任何问题在我们的头脑中都不应是模棱两可的,可以准备一本本子把平时的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都记录下来,再进行一次分析,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讲究方法,适当做题

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有时我们常会感到一种本来十分灵验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得不再灵验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改变方法,以不断提高复习的效率。当然复习时适当地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可心选做不同类型的题目,在练习中使知识点得到了巩固,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调整心态,考前虚心考时自信

在复习时,要有虚心的心态,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明确的知识点,还有没完全掌握的技能方法,这样才能在复习时深入钻研,仔细琢磨。而在考试时同学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放松自己,以必胜的信心,坦然面对考试。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可以将一些期末的练习题当作正式的期末考试,利用它们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从而使自己在走进正式考场时能进入一个状态。

学生指导计划范文第2篇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重要载体。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论述了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方案、成效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创新创业训练;科研导师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导师的科研项目或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1]。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重要载体[2]。2012年,教育部了《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现已形成国家、省和高校的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不仅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且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

扬州大学是较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之一。近年来,本文作者所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已逐步探索出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方案、成效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方案

1.1项目申报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对象以全日制本科二至三年级学生为主,要求申请者品学兼优,课程无不及格记录,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项目申报以课题组为单位,课题组成员需分工明确,总人数不超过5人。每个课题组应至少聘请1名专业教师担任项目指导教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兴趣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项目选题,研究内容可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导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科技发明和工艺设计;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等多种形式。

1.2项目评审

项目申报至学校前,需先经过学院的初评,由专业学科组从“食品学科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以及解决当前食品工业重要问题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在学院初评基础上,由教务处和校团委共同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与立项。在获准立项的校重点项目中,择优推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申报项目。

1.3项目资助和实施

根据评审结果,项目资助类型分为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重点资助项目、校一般资助项目和校立项不资助项目等。学生受资助后,学校将划拨首批项目经费到指导教师科研账户,用于资助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学生需主动与导师联系,了解导师对研究项目的要求,并听从导师的安排和指导,合理地安排好课程学习和项目研究间的关系。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受资助的学生要有较充裕的时间投入(至少600~800小时)。

1.4项目的中期检查

为了解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研究计划,由学院组织学科组专家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学生应提交项目中期进展报告,简要介绍课题研究进展,是否按时完成研究计划,以及累计投入研究课题的时间等。同时,指导教师应审阅所指导学生的中期进展报告,并对学生的研究工作做出评价。学校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中期报告和指导教师的评议意见,确定学生是否通过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合格者,学校将拨付剩余资助经费;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学校将终止对其资助。如果学生在项目执行期间受到学术警告或出现考试课程不及格,学校也将取消其项目资助,并追回已资助经费。

1.5项目的结题验收

项目结题验收时,学生应提交项目结题报告书和结题材料,结题材料可包括科技论文、专利或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经指导教师、学院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学校对通过验收的项目负责人将认定创新学分4学分(其中2学分可认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必修课2学分,另2学分可折算成公共选修课学分)。项目结题验收为优秀的项目负责人,符合免试推荐研究生条件的,学校将予以优先推荐。

2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成效

近年来,本专业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平台,顺利实施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成功构建了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以来,本专业在国家、省、学校三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数上一直保持较稳定的水平,并在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立项上取得了突破(图1)。依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并申报了10余项专利。优秀的创新创业计划还被推荐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或创业计划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以来,本专业学生的考研成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40%左右,同时,学生的就业率一直维持在100%,高素质的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3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需要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积极性

如何吸引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指导项目的积极性,已成为顺利推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从项目申报、成果认定、奖助学金评定以及免试推荐研究生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不断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和教师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折算成教学工作量,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等方面优先考虑,并提供适当的配套经费,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

3.2需要保证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时间与精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在本科二至三年级进行,而该时期也是学生完成必修和选修课程的主要阶段,造成部分学生难以处理好学习与研究工作的关系。而项目指导教师除了需要完成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外,还要投入额外的时间指导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在精力上也难以保证。因此,项目学生应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敬业精神,要服从导师的指导,合理安排时间,正确处理好课程学习与研究工作的关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尤其是暑假,集中精力完成研究项目。另外,学校要高度重视导师队伍建设,鼓励校内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担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导师,同时,积极聘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与实践。

3.3需要搭建多元化的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

学校应该为项目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将各类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共享平台;同时,各专业实验室、实习生产线和校内外实习基地也应定期向学生开放,向学生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硬件支撑[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学生使用仪器的规范性和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此外,学校可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基金,用于补贴学生参加项目的材料和水电消耗等。

3.4需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按照教育部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应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部署、指导、组织管理与协调等。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工作。各学院应成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工作指导和质量监控等工作。同时,在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全程的监督与管理,及时跟踪项目的进展,合理评价项目成果[4]。

4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为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平台。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应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积极性,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并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5(15):15.

[2]高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6):158-160.

[3]张臣,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262-265.

学生指导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计划 高等教育 创新 大学生

为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发明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在高校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文化,教育部于2006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试点工作。2007年,该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吉林大学作为第一批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60所高校之一,自2007年实施以来,学生积极参与,计划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文在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概况和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指导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经验,从中总结出一些体会,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供借鉴作用。

一、吉林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概况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在2003年以来开展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实施的。截止2011年末,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共立项五批,批准确立资助项目216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48项,参与学生14000多人,资助金额近800万元。立项项目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全校35个学院均有立项。立项项目在数量上逐年递增,而且形成交叉学科课题,如在2010年立项的国家级项目中,交叉学科占17%。

截止2011年底,立项项目共结题1185项,优秀项目67项,取得显著成果。如,首批结项的34个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申请专利2项,其中《Sr-Sb复合变质对Mg-Si-Al合金中Mg2Si生长形态选择规律的影响》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3篇,申请专利1项。在2008年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论坛上,吉林大学提交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4项,并有2名参与学生被选定在学生论坛发言。

二、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配套政策,规范项目管理

为确保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顺利实施,学校设置了两级组织机构,实现分层管理: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及35个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组。2008年4月学校制定了《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详细提出了项目申请、立项、运行、结题等各环节管理措施:学生申报项目,实行逐级考核立项制,先后通过院、校两级答辩评审;项目运行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实施,导师积极督促研究开展,院、校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学生申请项目结题,参加院、校两级结题答辩会,严格结题鉴定。

(二)提供多重保障,有效推进计划

一方面,为保证项目指导质量,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每个项目配备1至2名指导教师,且每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超过2个;项目结题后,为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一次性计算教学工作量。同时,鼓励学术成就卓著的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积极参与项目指导。据统计,在2007-2011年度的项目指导教师队伍中,448个国家级项目有指导教师477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322人,占67.5%,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94人,占19.71%,讲师及工程师61人,占12.79%。

一方面,确保资金投入,提供实验保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经费来源于教育部专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教育部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用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配套支持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资助。同时,实验室对创新项目无条件开放,保证学生自由实验。对需要跨学院利用实验条件的项目,或进入科研、重点实验室使用设备、设施,学校直接参与协调免费为学生开放,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三)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

为扎实推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深入开展,营造校园创新实践氛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活动,包括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师生座谈会、专家系列报告会及经验交流会等。如,截至2011年底,全校共组织规模不一的汇报会200余场次;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副院长、“DIAN团队”指导教师刘玉教授等为学生做了专题报告。

同时,为了及时总结计划取得的成效,推进计划的深入开展,在校园中广泛征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并已集结出版《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项目成果集》一、二两集;特别优秀案例推荐到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征集办公室,进行示范推广。

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作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指导老师,作者2010年度指导了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过项目选题、申请书撰写、立项答辩、课题实施,现项目实施已近一年。在指导学生及与其他指导教师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对大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颇有体会。

(一)学生是项目的主体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直接面向大学生设立的创新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明确指出学生是项目的主体,参与项目的学生一定要出于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敢于探索与实践,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实验研究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每个项目都要配备指导教师,但指导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辅助作用,项目的选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报告等工作都必须由参与项目的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完成。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过度依赖指导老师,指导教师成为项目主体,违背兴趣驱动、自主实验实施原则的案例。以项目选题为例,题目来源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完全由学生自主构思立意确立;二是学生构思,教师引导,共同确立;三是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参与部分实验为题;四是完全由教师构思选题,学生被动参与。前两种情况能真正激发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实验计划的初衷与倡导;第三种情况由于受现有科研项目实施分工、进度等因素影响,学生创新、自由发挥空间受到限制,但对学生建立科研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仍具有一定作用;第四种情况则因为在前期工作中,学生较少参与或零参与,容易导致在后期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积极性、被动跟进,无益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选题立项中应尽量避免。兴趣驱动是大学生申报项目的前提,自主实施是参与项目的根本,学生与指导教师双方都应遵循学生主体原则开展创新性实验。

(二)重在过程

重在过程作为实施原则之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中解释为“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其目的在于通过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养成创新意识,使其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方法的训练,逐步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系列能力的习得,都是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形成的。

由于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在日常评奖评优和免试推荐或录取研究生等方面会获得优先考虑,这就导致了一些功利性较强的学生以参加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目的,而忽视了项目实施的自主性、实践性和过程性,失去了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参与团队协作的机会。创新源于实践,参加创新训练,从寻找课题、撰写项目申请书到申请立项;从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到确定技术方法、实验方案;从购买实验器材用品到学习使用、管理实验仪器;从安排实验进程、按步实施到处理突发事件;从协调组队成员分工合作到与指导教师有效沟通,培养的不仅是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创新基本技能,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团队合作等创新人格。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验收评价机制事关参与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切身利益,对激发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创新活力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发现,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中,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一味重成果数量、轻研究质量,重结果、轻过程,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悖“重在过程”的实施原则,并不可取。

一方面,创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过程极其复杂,需要依托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的科研背景之上继承和发展。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大二、大三,在以往的本科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当中,刚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且较少涉及科研,专业知识薄弱、经验不足,因此科学研究领域对其恰是一个弱项,从选题阶段的提出想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题目,到项目的开展、付诸实施,处处充满着困难与挑战。同时,创新总会伴随着失败,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也是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减少“功利性”, 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收获,提供给学生更宽松、活泼的创新环境。另一方面,创新实验项目成果的产生是大学生实施创新训练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结果。这种成果不仅指论文的发表、专利的数量,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更多是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创新思维、科学研究方法、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及严谨认真、不惧困难、团队精神等优良品质的形成。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创新计划的学习过程、实验过程,科学评价实验过程的收获与体会,评价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进一步促进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健康深入发展。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的当代,创新被视为经济发展、民族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急需大量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强大生力军,肩负着重大使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形成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Z].北京:中国教育部,2007.

[2]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 http:///innovation/news_views.jsp?id=61,2007-01-22.

[3]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Z].长春:吉林大学,2008.

学生指导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业指导;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54-001

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12年9月全面实施大学生班主任和学业指导老师双轨并行管理制度,新生进校后,由班主任负责学生的生活、思想等日常管理工作,学业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学习相关的工作。学业指导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只能在工作中进行思索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度过大学四年,我从学业导师角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学习指导

1.顺利过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怀着“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的理想经历了“暗无天日”的高中时代,于是他们带着自己的“轻松梦想”来到了大学,发现没有大堆的试卷等着他们,没有老师每天跟着他们,他们会失落,会漫无目的,在这个时期,学业导师要指导新生迅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解读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大一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和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我在班级充分利用学习委员及其他班干部团队,组织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风建设活动。

2.制定学业计划:学业计划的制定对学生很重要,应该每学年定学年计划,根据学年计划制定每学期的学业计划,并在每学期期初检查上学期的学业计划实施情况,适时调整本学期的学业计划。大一新生《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对专业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课程体系、各主要课程和教学环节的学习要求、及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等,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所学专业的特征。学业指导老师指导新生进行学业规划、选课,并辅导和督促学业计划的落实,以便顺利进入大学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根据培养方向的课程模块,选择性的阅读相关书籍,拓展自己的视野。进入大学三年级以后,很多专业课陆续开课,要指导学生进行行业分析、专业发展动态分析,指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前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进入大学四年级,部分学生将面临考研的严峻考验,大部分同学会面临应聘工作的问题,学业导师应尽量详细为学生介绍相关单位的概况,并指导学生选择招聘单位。

3.引导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服从分配调剂来的学生。部分同学对本专业不了解,有比较强的专业情绪。通过正确的专业前景及我校开设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优势介绍,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去向,对专业感兴趣。由于本专业是工科,但是班级大部门同学是物理生物方向的学生,化学基础非常薄弱,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因此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课程学习效率。

二、因材施教,针对性指导

1.针对学习障碍的同学进行指导:关注贫困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学习障碍学生等特殊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及时与学生工作部门联系,协调合作,共同开展对特殊学生的学业指导,确保学生的学业能够顺利完成。对因学业困惑进行咨询的学生,从学习动力、学习方式、身心状况、师生关系、家庭环境和个性特点等若干方面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开展个别指导。

2.有创造性、学有余力的同学的针对性指导:除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外,及时发现引导一部分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和帮助学生尽早联系参与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要清楚本专业发展的方向,指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热门方向和冷门方向,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向,并向学生介绍本校的专家学者,根据选择的方向,推荐给相关的专家,在教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计划课题。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同学,在掌握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同时,加强对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科研活动,写科技论文,申报发明专利,为毕业设计及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三、利用共享资源为学生学业咨询提供指导

我校学业指导工作实行学校、学院、班级学业指导教师三级运行模式。学校建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网站,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网上咨询服务,以及各学院邀请校内外专家及企业家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学业、学术及企业对人才要求等专题举办系统的、新颖的学业指导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体学业指导;及各学院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业发展等问题上的疑惑及困难,根据不同专业成立“学长互助组”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学业指导老师通过班级学习委员建立联系,制作反映近期学生学习方面的困惑以及学生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汇总,通过汇总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出现问题的同学并适时干预,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作为学校新专业的学业指导教师,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这也是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情况下我们必须面临的挑战。在今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院各级资源,并通过开展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逐步加强学业指导工作建设。

[基金项目]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开放课题资助(2011ZYX5-006)

学生指导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拓展计划;职业学院;素质教育

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2002]14号),自此,全国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陆陆续续开始制定针对本校实际情况的综合素质拓展计划。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制定并执行了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等四个环节的计划,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以下,笔者就从综合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意义谈起,对计划实施过程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科学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途径。

一、综合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

(一)实施素质拓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校内校外素质拓展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学习中来,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政治素养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帮助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拓展对培养社会需要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参与各类校内校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接触社会、接触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了解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参加学术与创业活动可以提升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文化艺术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培养他们高层次的兴趣爱好。

二、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现状

(一)计划理解不透彻。在素质拓展培训会后,部分班级和学生未能形成对素质拓展的统一思想与规划,未能参与到后续的党委、团委、院系组织的各级素质拓展计划中来。

(二)活动组织盲目性。以班级为单位的素质拓展计划小组没有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系统性、思想性、可行性高的素质拓展实施步骤,只是随即地、被动地组织一些活动。这使得素质拓展成为了一项以获取学分为目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失去了素质拓展计划本身的意义,打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三)申报项目简单化。各班级、社团、小组在申报素质拓展计划时填写过于简单,整个项目只有基本框架,没有具体策划、缺乏具体实施步骤。这导致素质拓展计划难以得到批复,即便批复实施效果以及评价反馈也较差。

(四)参与活动被动性。学生对于综合素质拓展计划的认知仍停留在学分上,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深层次意义。对于自己参与计划的目的很盲目。这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较为缓慢。

三、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体制,保证环节流通。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率先构建了三层素质拓展计划申报与实施结构,其中,校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用以指导和认证校级素质拓展活动;系部学生拓展中心用于对本系部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初审与指导;班级设立素质拓展小组,主要用于制定素质拓展实施计划。

(二)搞好宣讲培训,重在计划指导。素质拓展计划涉及申报、认证、授予学分等多个环节,学校需在各环节设置培训宣讲活动,发挥自身指导作用,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理解综合素质拓展计划的目的、实施步骤。

(三)打造优质品牌活动,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党部、共青团、学生会等各级学生组织应依据自身特点与训练目标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校园素质拓展活动。精品活动应具有特色鲜明、实效性强、可参与度高等特点,方便让广大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就目前来看,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的品牌活动有“暑期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大赛”“挑战杯大赛”“人文论坛” 等等。这些多样化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素质拓展活动氛围,对于学生锻炼自身能力、发挥自身特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总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发挥课外活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举措。为了积极响应这一计划,学校要积极为青年学子的综合素质提升打造了良好的平台,指导他们完成素质拓展活动,从多方面为其能力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学生指导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访谈;模拟;交流;自主

一、一节课

在一次综合实践“疑难问题”研讨会中,笔者执教一节访谈指导课。课堂中,通过各种采访失败视频,学生明确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同时通过范例让学生明确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学生以组进行访谈计划的设计;接着观看成功视频,明确采访中的技巧;之后进入现场模拟。设计环节紧紧相扣,主题明确。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采访中的基本流程及技法。

二、一点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放任、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而是需要教师有效指导下的自主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华丽转身,做到有形到无形的转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范例、模拟、展示交流是访谈指导中的“有形”;在此前提下,教师进行适时、适当、适度的引导、启发、点拨,进行“无形”的转化,从而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三、一些尝试

“自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访谈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参加社会实践、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访谈前的指导至关重要,而综合实践讲究学生的自主,即使在课堂中的指导也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所以课中教师不能一贯地进行知识指导,但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的自主,而应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笔者进行以下尝试:

(一)模拟访谈,适时引导――提供发现问题的机会,体现学生自主

在访谈指导中,模拟访谈创作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机会。课开始,学生进行以“初中生对网络的看法”为主题进行现场的模拟采访,通过现场模拟学生发现制作访谈计划的重要性,是访谈成功的关键。通过实践模拟访谈,学生自主总结访谈前做好预约、确定时间、地点等细节,从而明确访谈计划中问题设计的关键。

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自主就是让学生自己做主,不但要学生自己决定研究的主题及实施的过程,同时也要他们学会自己反思和总结,懂得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的知识点发现问题。而模拟访谈为他们提供了发现问题的舞台,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通过实践模拟发现问题,这比教师直接通过观看采访视频更加直接和深入,让学生感受到访谈前期准备的重要性。

(二)范例为主,适度启发、点拨――提供自学时间,体现学生自主

访谈能否顺利完成,访谈计划的设计是关键,而计划中的问题设计是整个计划中的难点。解决这一难点,笔者采取范例为主,适时点拨,提供学生自学的时间和通过相互合作的形式来体现学生的自主研究。

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看同一类型问题设计的范例,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设计,之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和现场模拟访谈。通过模拟让学生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此时,教师顺势进行适时点拨。

1.问题设计的精确性

采访者要能够精确地提出问题,不能含糊不清,让被采访者听着迷惑不解。

2.问题设计的针对性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紧扣主题。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设计的问题是不同的。如同样的上网问题,采访家长和学生时在问题设计上就有所不同。

3.问题设计难易结合

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问题可以采用问答式及开放式循序渐进的形式展开。

(三)一对一展示模拟,适当点评――提供互动的机会,体现学生自主

访谈指导中,笔者进行了两种尝试。第一种是让每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访谈计划表格,然后让其他组的同学提出意见。明显可以发现,学生感觉都很好,没有提出意见的冲动。最终以教师的评价来结束这一环节的展示,效果显而易见,收获不大。

第二种,笔者让6组学生进行一对一问题设计的模拟访谈。两组分别饰演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让他们经历两个角色的体验。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你们觉得你们的计划需要改吗?有问题吗?”这时,学生的思路好像又一次被打开似的,学生忙着修改自己的问题设计。而此时教师只是一个观众,看着他们精彩的演出。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生活,但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自流,而是教师适时指导下的自主。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规划好蓝图,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范例、模拟、展示的舞台,在“有形”的前提下,教师进行适时、适当、适度的引导、启发、点拨,进行“无形”的转化,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践的机会、空间,提高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无形”下促进学生一步步走向“自主”。

学生指导计划范文第7篇

元认知能力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评价与监控的能力,是保证认知活动有效进行的人的心理条件。培养学生掌握次认知技能,对提高学习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元认知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一 计划能力:计划能力指在认知活动中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协调行动,并随时调控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调节修正的能力。二 选择能力 选择能力指在认知过程中,比较各种认知路线,认知结构和认知方法,在研究解决特定课题时,选择一种体现自己特点的角度与策略,并力求获得好的效果。三 监控能力 监控能力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表现为自我测试,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在其认知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各科教学内容,密切配合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

一 指导学生定计划

学生指导计划范文第8篇

一、学习管理策略的内涵

学习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而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分为认知活动管理策略和情感活动管理策略。(文秋芳,1996:55)管理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子系统之一,它影响和控制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管理策略的使用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骤,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的调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导包括制定计划、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反思以及情绪的自我调整等方面。认知活动管理策略包括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效、调整学习行为。情感活动管理策略包括调动积极情感因素,如学习者的自信心和毅力;克服消极情感因素,如焦虑、怕丢面子、怕失败等。在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中,每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管理策略对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处于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之上。

二、学习管理策略的培养

文秋芳(1996:55)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不再单纯是科技的较量,管理的优劣常常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同理,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纯粹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否善于管理学习已成为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管理策略是学习者为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步骤,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的调整和自我管理,管理策略指导包括制定计划、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反思以及情绪的自我调整等方面。为此,笔者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管理策略的目标描述制定的调查问卷,对笔者所任教过的高一年级好、中、学困生三类学生英语学习管理策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自觉的有效的运用管理策略。这些情况也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习策略的运用,更多只是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学习。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相应英语学习管理策略的培养显得尤其必要。

(一)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实施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蓝图。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管理策略指导中,一定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制定详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因为人在认知过程中需要成功感、成就感和进步感以及从中获得的鼓舞和激励(夏纪梅,2003:503)。如果计划不切实际、目标遥不可及,学生就不可能产生成就感,就无法坚持执行计划,这无益于毅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中、短期目标,以此制定详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是周学习目标、月学习目标、学期学习目标;目标既可以是每个单元的也可以是每一课的,完成了一个目标,才能升入上一层的目标。学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奋进,这样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努力方向,才会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朝自己的目标迈进。确定好目标后,老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即经过周密安排,策划好在什么时间去做什么,打算怎样做。要搞好学习,有了学习计划,一切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时间和精力的安排和分配才能作到合理。同时教师在指导初期要严格要求学生每两周交一次学习计划,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在完成计划、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坚持按计划行事,逐步训练自己的毅力。让学生慢慢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自我评价,就是学习者采用各种方法考查自己在某方面达到何种水平,同时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所得的结果不仅可以反馈给教师,使其改进教学,学生也可根据这个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或改进或调整,从而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自我调整是个体认知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状态的一种动力机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内容包括自我测评学习的进步、检测方法的成效和监控学习行为。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成败做出客观、恰当的归因。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的进步、成功,哪怕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相比所取得的微小进步、点滴成功。都要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自信心。鼓励学生努力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知道可能无法一次就直接达到目标,但可以将目标分解为一天之内可以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每达到一天的目标后,就自我肯定一次。使学生相信自己的无穷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惊人的。对暂时的失败,则应进行冷静的分析、反思,找出原因,学会自我心理安抚,自我鼓励,减低焦虑,不灰心泄气。再通过调控学习策略和行为,去争取新的成功。为了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对自己学习进行阶段性的监控和评估,笔者还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表,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纪律、参与合作及创新等方面进行自评,不断强化学生自我激励,形成良性循环。

(三)指导学生培养学习信心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不少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较差,无法学好英语,这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在指导中笔者利用赏识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经常对自己说“我行,我能”(周弘,2004:35)。因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相信、鼓励他们,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越强,学生通常为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就越高,对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庞维国,2003:50)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Little(1990:7)指出,自主学习基本上是一种对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心理反应,是一种学习态度。告诉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以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其核心是提高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在整个学习决策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意识到应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四)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自我反思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反思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是相统一的,都是新课程的精神。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笔者要求学生写阶段学习反思,告诉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具体内容,比如,某阶段是否能够按计划学习,采取何种学习方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学习效果如何,有否达到目标。如果没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问题出在何处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如果目标已达到,应考虑重新设定自己的目标,让目标不断与自己的需求一致等。笔者在每篇反思上,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学年总结,以此进一步了解学生自主意识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已开始懂得管理、调控自己的学习和情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