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阅读教育

小学生阅读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生阅读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阅读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92-01

一、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小开始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学生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思维和智力会得到同步发展,这就揭示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智利的开发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而小学生又以八、九岁时求知欲最旺盛,好奇心最强烈。这个世界很精彩,现在的小学生聪明,知识面宽,但他们对世界渴求了解,渴求知识的欲望很强烈,这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大量的阅读自然而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语言也会越来越丰富,也就学会了写日记,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二、阅读教学要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习惯,在读书时会进行圈、点、勾、画,能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阶段,题目首先映入眼帘。教师要教如何理解题意,如教授《亡羊补牢》一文时,可教结合课文谈体会,从而理解课文的方法。开始读文章时,应教学生读的慢些,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和读得连贯上。教学生熟练运用字(词)典,自己去学习生字词。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用分解词素、组词、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去解决。在学生初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读书方法,会提高初读能力。在精读课文阶段,要教会学生如何了解各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读书要领会其中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总之,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教育中逐步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它不只表现在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能够独立的阅读并理解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循序渐进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以识字、词到理解文章内容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的特点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他们的学习过程是有声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对朗读是学习阶段,教学过程中要在“正确”上下功夫,不能对八、九岁的孩子强人所难,拔高要求,否则欲速则不达,结果会事与愿违。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趣味性

当人们对某一类事情感到有趣时,便精神饱满,心情愉悦,脑垂体分泌活跃,新陈代谢加快,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水平提高,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思维敏捷。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很差,因此,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变换不同的方式,适时运用领读、伴读、齐读、竞赛读、分角色读,借助插图、录音、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五、培养阅读要注意“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阅读能力的目的。

1、动口是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种机会,引导学生“动口”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要动口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

2、动手,教学时,不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且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效果才能更显著。如在教授《窗外》一课时,只引导学生对“春”的段落进行了分析。“夏”、“秋”、“冬”则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通过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进行了拓展训练的目的。另外在学习完一些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既能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

3、动脑,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学与思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期坚持不懈,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六、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是阅读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教授《曹冲称象》这一课时,首先设计一个融洽的课堂交流气氛,让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紧接着问:同学们,如果不用石头,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吗?这一问,顿时学生的极大兴趣,思维也变得更为流畅了。有的说:用泥土,因为泥土比石头方便;有的说:用水,这样既省时又不费力气;还有的说:用人最方便了,能上能下。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更新和创造,有利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只要大家携手努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小学生阅读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开发和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56-02一、目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目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都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必须要累计达到145万字以上,能够正常阅读一般读物,同时还要具备阅读简单文言文的能力。这一要求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而提出的,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但是,现实层面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距离这一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小学生没有养成主动读书的好习惯,除非是老师在课堂上领着阅读,否则在课后的时间内,基本没有做到主动读书,甚至没有想读书的愿望。

2.小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没有章法,没有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导致在阅读的时候,小学生感觉很吃力,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3.小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目前虽然实行了素质教育,但是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没有得到减轻,各种补习班占用了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使得小学生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要想全面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认识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明确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小学对于孩子而言,是学习的基础教育时期。在这一时间段内,应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做到迅速接受新知识,领会新内容的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之一,是学习一切学科的基础。如果阅读能力差,将会直接影响日后各个学科的学习。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有些学生由于阅读能力欠缺,在考试的时候,读不懂题意,不知道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也就导致无法正确回答试题提出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基础的能力来抓,明确培养阅读能力的必要性,搞好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工作,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措施

目前在小学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范文阅读是一个基本方法。这一方法经过普遍的教学实践,被证明是有效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在小学课文中,有许多经典段落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利用这些范文,采取领读的方式,将文章中的意境完美地呈献给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领读中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的范文阅读之外,还要在阅读方法、阅读素材、阅读难度、阅读重点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切实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掌握。目前小学生在阅读中普遍遇到的困难就是不会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导致在实际阅读中感觉吃力。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加强引导,在语文课堂上传授小学生多种阅读方法,以及每种阅读方法所对应的文章类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从而使小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收获知识,获得乐趣。因此,要想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掌握。

2.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注重关联性和趣味性。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中,要选取适宜的阅读材料,保证阅读材料内容健康,文词优美,能够对小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作用。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使阅读材料能够前后衔接,做到既相互关联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阅读材料与阅读能力的培养相得益彰。好的阅读材料,能够启迪学生思想,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3.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难度。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处于开发阶段,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难度,使能力与难度相适应。这样才能起到对阅读能力的正面促进作用,千万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高难度的阅读材料,那样将会造成小学生的阅读训练脱节,伤害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生实际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难度。

4.把经典段落列为阅读重点,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重视语文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在目前的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经典的段落可以作为开发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素材,对这些经典段落,要作为阅读重点。要在课堂上仔细分析这些经典段落的内涵,通过对经典段落的解读,达到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全面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我们归纳了几种开发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并经过了教学实践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能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培养,我们还将继续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天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J].世界教育,2006,(8).

小学生阅读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效性

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教学内容对知识的延伸与表达,课外阅读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的深度。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感知,这更是小学教育的总目标和计划。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广大家长们和老师们所重视和关心的问题,热切的期盼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一、当今的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现状

(一)小学老师的引导能力不强

当今的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小学老师的引导能力不强,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需要加强对小学老师的引导能力。虽然只要做到这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当今的小学老师的引导意识还很薄弱小学老师习惯性的注重对书本上的教学,并没有对课外的阅读多加练习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进行很好的起到引导的作用和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这种现象和局面在很大的程度上严重的限制了小学生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的视野,降低了小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

(二)学习环境不当

小学生在学校缺少老师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放学后家里不是学习的环境和场所对读书产生厌倦和疲惫的心理。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很薄弱并且家中又没有学习的气氛,小学生只想着玩耍以及看电视节目他们认为这样的课后生活才是正确的,有些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又不强,综合因素导致了小学生逐渐的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自然而然语文课外阅读也渐渐的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消失不见,导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水平直线下降。

(三)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量不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量的娱乐节目丰富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业余生活。随着时间的变化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监督逐渐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逐渐下降把时间都集中在业余生活上,导致对学习和阅读的时间明显的减少和成绩明显的下降,也更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和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实际上当今的电视和网络节目对学生都有一定的误导,他们改编了历史的原始事件,将一些虚假的信息结合电视和网络进行大量的传播,在很多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从小学国的历史文化是祖国培养的未来的花朵,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对于引导小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首先要让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长生强烈而又浓厚的兴趣,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如果没有兴趣教学计划就失去意义。小学老师引导学生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对书本的知识学习进而展开兴趣的引导,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之前布置学生寻找一些和学习的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资料,做好学习前的全面了解也间接的预习了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老师的教学也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供学习环境和气氛

由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充分利用在家中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虽然家中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远不如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但是家长们可以帮助学生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家长们要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心,在家中家长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教导他们学习又要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全力以赴的配合为了学生的学习和祖国的未来。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不容忽视,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家长不应该与学生一起看电视和网络节目,这样的做法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例如:家长可以给学生按期定时的订阅一些优质的期刊(意林读者)进行阅读,还可以给学生购买一些他们喜欢阅读的文学和历史书籍,希望这些书籍和期刊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帮助和起到一些作用。家长还可以花大量的业余时间在自家的书房进行读书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使全家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的海洋和学习的世界,家长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有利于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学习和提高能力。

(三)正确分辨网络信息

随着电视和网络节目的不断发展,占用了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大量业余时间,严重的影响家长的正常休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间接的导致了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时间不够,小学生和家长的大量业余时间被电视和网络节目占用和使用。这些电视和网络节目的信息传播存在一定的错误信息导致学生无法分辨电视和网络节目的虚伪与真假,严重的影响了小学生的历史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学习与成长。家长要及时的提醒和纠正对电视和网络信息做出正确的分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扩展对知识的视野,给予学生更多有利于学习的正确指导。

总 结

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与小学生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将会严重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整个学科。随着电视和网络电视节目不断的发展和对信息的大量传播,由于老师和家长忽视了对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这方面,导致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很差。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这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学习,家长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的同时要和老师互相配合学生的学习工作对于电视和网络节目的信息传播的真假性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纠正,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俊莲.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109.

[2]阴艳红.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课程探索,2015(8):95.

小学生阅读教育范文第4篇

    自塑教育的主体主动顺应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价值取向,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其主体地位。在自塑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不同视角反观自己,促进其发展,让小学生不断产生自塑理念,进行自我内化,把完善自我变为内在的需要。在自塑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能更好地体现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塑教育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意识小学阶段,自塑教育的基础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参与意识,构建自塑教育的基础就是使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与自我的成长过程相一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小学生知识系统的主动建构,强调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果没有小学生的主动参与,自塑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失去其发展的本质动因。在自塑教育中,小学生开始追求成就感,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鼓励他们,则能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格。可以说,自塑教育所具有的内化动力能够激发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首先,应依据自塑教育的目标,重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自塑教育的本真在于人格的建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合理地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又要将自塑教育渗人其中。其次,构建以自塑教育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强调“自”,又强调“塑”,基本过程可为:第一步,理清每一单元的自塑教育目标,使其与单元主题相吻合;第二步,适当调整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第三步,融人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第四步,发展学生的自塑能力。讲课前,教师应先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引出自塑教育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的融合点;在读书过程中,养成批注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进人文本的情景后,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实现学习自塑与情感自塑,并通过对内涵深刻的语句的把握,将个性化的理解变为自塑意识。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健全学生的自塑精神。成长中的小学生有着许多不确定性,也有许多可能性,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针对这些“可能性”,应尽力拓展自塑教育的内容,构建课外阅读体系,健全学生的自塑精神。课外阅读指导是自塑教育的基础,它能为小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是小学生自塑教育的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找自我,塑造自我。这中间,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推荐不同阅读层次的读物,为自塑教育奠定基础,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全新塑造。每个学生都有自塑意识,教师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唤醒学生的这种意识,健全学生的自塑精神。在写作教学中健全学生的自塑人格。写作教学在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必须提升学生的人格和精神境界,使小学生的写作过程也成为人格上的自我发展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为出发点的写作意识,擅于表达自我,抒发自我内心情感,感受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对活动的体验和对文学作品的体会。在表现自我的写作中,也必然包含各种社会、生活内容,学生的会因此而有感受,有认识,从而对自我塑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写作更能彰显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的内涵,个体感悟、情感抒发是写作的价值所在。教师应帮助学生提升精神境界,注重情感的指导,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尊重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写作中体现同情与理解、信任与宽容等,注重做人与写作的融合。教师还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学生对生活、社会和生命的感悟越多,他们的自塑人格就会越完美。自塑教育所要求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正确认识事物能力等在写作中都能得以培养。

    让学生参观博物馆就是让学生了解所展藏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体会博物馆的独特魅力,感受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积淀,活动后可让学生写出感触最深的内容。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体验、感悟和探究的机会,以此来拓展他们的自塑素养。自塑教育强调个体的人格完善与塑造,关注学生发展过程的自我教育内涵,把更多的权力和空间赋予个体自身,体现自我教育的价值,侧重于建构个体人格和自塑意识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与自塑教育有着深刻的联系,二者互相融合。我们应基于自塑教育的内涵建构小学语文教学自塑教育系统,为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理性视角,以更加充分地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小学生阅读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课 教学模式 流程设计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选择什么阅读材料,学生就看什么文章,很少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阅读往往成为一种负担。这样的课外阅读课对小学生往往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这样的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也很难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所以探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解决现有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1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的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阅读课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较少。教师提问问题,学生往往是异口同声的回答,而不是举手回答。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不能够如实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程度,会忽视一部分对文章理解不够全面的学生。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很多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都显示,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这也是传统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流程设计流于形式,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很多教师根本就不考虑阅读课程的流程设计,对学生的教学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这样的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必然会让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

1.3 教师对于小学生阅读的引导不足

当前的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能给予充分的引导。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接触还不是很多,阅读往往很盲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多加指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端正小学生的阅读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往往只给小学生选定阅读材料,让其自由阅读,对其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这就造成了小学生不能适应语文阅读课。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课外阅读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探讨

概括来说,改善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设定主题

教师在进行每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之前都要先考虑这一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什么,例如爱国、敬老爱幼、团结等等,但是一节课的主题不要过多,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的主题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是能够激发并保持小学生对每节课外阅读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热情,避免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第二个方面是能够适当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2.2 文章筛选

在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就要根据相应的主题来筛选阅读材料。在筛选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筛选的文章要主旨明确,与确定的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第二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难易程度要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不能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三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要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筛选的文章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些文章筛选上要注意的问题给教师的文章筛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文章的筛选上做足功课。

2.3 交流提升

文章筛选完之后,教师便要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在进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课堂上的交流。课堂上的交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时,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第二个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们的想法,以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想法的不同之处,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2.4 迁移运用

在课堂交流之后,学生对于文章都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这时便要进行文章的迁移运用。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几篇类似主题的文章或者让学生自己搜集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然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作答,考察学生对于这类主题文章的理解程度。迁移运用阶段是考察阅读效果的重要阶段,教师们应该予以重视。

3结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根”。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写作中的重要性。根据目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改善当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媚.“阅”以育人“读”享快乐――论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模式[J].教师,2014,03:22-23.

[2]万明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探究[J].成功(教育),2013,18:73.

[3]程建超.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48.

[4]孙娟.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浅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63-65.

小学生阅读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

众所周知,小学生其年龄较小,思维却异常活跃。也因为其年龄较小,其可塑性也会很强。因而,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这些优势,利用阅读教学,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意识。

介于此,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结合小学生特点和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也找到开展小学语文的发展性阅读的策略。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应试教育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为了顺利进行发展性阅读教学,我们首先应该找出传统应试教育下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因为只有在看清两种阅读教育后,才能你明确我们我们在以往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处于“应试”这一终极目标的指引之下。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注重于“句读的学习”“语法的理解”而忽略了阅读真正的意义所在。

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次第一单元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多要求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记下生词,背诵文中优美句子。却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教师要求孩子细细品味文中带来的秋意,感受作者的情怀以及自身阅读情绪的改变。这样的阅读教育模式既死板又缺乏思维开拓力,不利于小学生阅读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进行情境创设,渗透、指导阅读学法

小学生由于学习年限短,学习深度浅,学习理解力不够,导致阅读过程中无法实现思维的发展。如果此时教师将阅读内容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的话,就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一种僵化。

比如我们在讲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我给献花》这一课时,可以在教室的四周贴一些画像,再在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前为学生讲解一些的生平事迹,加深小学生对课文主人公“”的认识,营造出课文氛围。使得小学生能够对文章存在一种更为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的生机,发挥阅读本生的魅力。

(二)回顾过程,从过程中总结学习新方法

阅读不是简单的文字辨识,而是一种有方法有技巧的学习方式。而作为教师,我们则需要带领孩子在对往期的阅读回顾中找出阅读的技巧,已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阅读的作用。

比如,学生在阅读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一课时,由于我们已经学习阅读过相似的文章,同单元第十八课《维生素C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对上一课阅读技巧的进行回顾总结然后运用于这一课上,这样不仅能缩短阅读理解的时间,还能为学生带来更顺畅的阅读体验。

1.生活迁移,阅读难点生活化处理

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仅限于已学到的与生活上可接触的部分,因此在一些相对深奥的文章我们需要将其引入生活的只是加以辅助理解。

比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对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诚实与信任》这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对“诚实”与“信任”这两个词的理解仅限于会读会写而不明白真正的内涵时,就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种阻碍。因此,我们就需要将这类词进行生活化的简化。比如“诚实”可以阐述为一个小朋友往地上扔了一个垃圾,过了一会儿老师发现了,这位小朋友就站出来承认了自己扔垃圾这一行为。而“信任”一词则可以阐释为一位小朋友把自己最心爱的小狗托付给另一位小朋友养几天,因为他尽管他没有亲眼所见,但是他相信哪位小朋友会善待自己的小狗。这样的解释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2.“阅读学习迁移”“序列训练”

“阅读学习迁移”“序列训练”都是小学生发展性阅读培养的重要方法。“阅读学习迁移”又可以分为“句子与句子的迁移”“段落与段落的迁移”“文章与文章的迁移”,甚至是“类型与类型”的迁移。而在“序列训练”方法中,则又有随年级变化而产生的“横向序列训练”,也有随能力而产生的“纵向序列训练”。都对学生阅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生阅读教育范文第7篇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其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小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可见,语文教育必须做出创新,才能确保语文教育的效果,从而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一旦小学语文教育实现创新,小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便会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展现,使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更加契合小学教育规划及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不难看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就是以小学生为教育对象,并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原则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大有益处。然而,创新教育也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合理开展,确保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当然,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使创新教育的方向更加正确。

1.尊重个性化特点原则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他们的各方面素质还不是很高。因此,在开展语文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忽略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尤其是个性化元素,而是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学习状况,重视他们的年龄、心理、爱好等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快乐地投入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配合老师进行活动。可见,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化因素,能够有效推进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进程。

2.与时俱进原则小学生的变化日益明显,因此,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不能陷入僵局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变化及教育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转变,这就是与时俱进原则的内涵所在。如此,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及时融入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保障小学语文教育的成效。可见,与时俱进原则要求对语文教育实行动态的推进,使教育过程在充分尊重变量的前提下开展,达成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目标。

三、开展学习语文创新教育的积极策略

在推行小学生语文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得当的措施,以此保障语文创新教育的成效。

1.重视语文创新教育的价值,有效夯实教育基础小学语文老师要以学习为渠道,充实自身的教育管理知识,放长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眼光。老师要通过学习认清小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及创新教育的现实意义,并考虑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认真分析语文创新教育与他们未来学业的深层关系。如此,才能针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更好地开展语文创新教育,保障预期教育目标的实现,巩固预期的教育成果,语文作为工具型学科的价值才能得以呈现。

2.从教材资源中加以挖掘,有效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相对简单,却传达了很多重要的人生哲理。小学语文教材是一项优质的资源,教材里面含有很多优美的诗文。老师要适时运用这些诗文,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这无疑是语文创新教育的应有之义。

3.拓展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原有的语文教学更注重课内内容的传达。然而,这并不能满足语文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要适当注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慢慢适应课外阅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如此,小学生会在课外作品中逐渐形成独立的思维,从小就培养作品鉴赏能力。

4.强化作文训练,让创新教育化为有形小学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还要体现在对作文的重视上。因此,语文老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他们合理运用书中学到的经典词句,使自身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提高写作水平。当然,老师要学会表扬学生,让他们适应写作,逐渐喜欢上写作。

四、结语

小学生阅读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对策

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育目标中要求教师要实现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读书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很多语文教师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希望能够寻找到提高其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开始阶段,学校和课堂是其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现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为其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持的基础。另外小学生正处于其学习方法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外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它学科涉及到的知识,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的教学现状

虽然小学语文教师都在不断进行阅读教学新方法的探索,并且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理论的扩展。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1.教学脱离文本,缺乏价值引导。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创造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任务,随心所欲的进行创造,导致教学过程严重脱离文本。同时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某个目标丧失了其道德底线。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虽然素质教育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学生都是被动的进行学习,缺乏自主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的学生进行课外材料的阅读都是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他们不能够正式阅读的重要性,即便是进行阅读材料的学习,也是唯老师是从,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够掌握阅读的方法。

3.师生关系不融洽。调查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对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是耐心的进行引导和教育,而是动不动就采用教师权利给予其一定的惩罚。如罚学生抄写课文、抄写生词等等。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了较强的畏惧心理,他们害怕自己回答问题不好会受到惩罚,因此在学习时就会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缺乏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个性。

三、提高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效果的措施

为了确保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的效果,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

1.提高教师对创造性教W的认识。创造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使其能够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因此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够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小学生不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认识。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正确认识到创造性阅读教学可以采取的模式和方法,实现自身教学思维的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小学生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对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才能够真正做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够实现小学生阅读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将其培养成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的人才。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上下级关系,使得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师生关系比较紧张。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朋友、服务以及老师,即要具备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关心,还要具备教师的教育功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遇到问题愿意向教师进行请教,教师也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3.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学生给出的否定或者疑问,切不可盲目进行批评,而是应该首先肯定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态度,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现其问题的解决。

如在某次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你们听过蟋蟀的叫声吗?学生们有的回答听过,有的回答没有听过。然后我让听过的同学描述下他们听到的蟋蟀的声音。这时同学们非常积极,踊跃模仿。这时只见有一个小男生说蟋蟀叫声像小孩子在哭。这时大家都说他胡说八道。这时我没有直接批评这个同学,而是让他也描述一下,并且问他可不可以再找到那个蟋蟀,让大家一块听听。他非常乐意的答应了。通过这次课,同学们更加乐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不再盲目跟随老师或者其他学生的想法,对事物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4.争取家长的配合。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地方,也是其接受教育的第二场所,因此家长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实现跟家长的合作,确保小学生每天放学后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确保小学生具有足够的阅读数量,才能够实现其阅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