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奖励办法

创新创业奖励办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挑战杯;指导;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82-02

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深化发展阶段。经过短短十一年的发展,“挑战杯”竞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已成为青年大学生交流创新创业思想、展现智慧才华的有效载体,对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成为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为响应浙江省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形成与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学生局面,温州医学院自2004年以来,认真组织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比赛,并力求在组织指导和运行机制上寻求改进和创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第一次参赛时仅获得浙江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三等奖一项,而到2009年除荣获诸多省级奖项外,还荣获了国家二等奖一项和国家三等奖两项,进步明显。

本文简要从项目选题、学生团队组队、教师团队、大赛运行的环境和政策机制等因素对高校组织“挑战杯”大赛工作做以下研究与思考,以期为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挑战杯”大赛的选题

选题是大学生从事“挑战杯”活动的首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选题不但决定了研究的目标、方向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途径。合适的选题有助于推动研究的开展,提高学生对研究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对科研活动的参与度。

选题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个人、团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从问题线索的搜索与寻找,要素的选择与重组,到问题的初步形成与定义,以及题目的评价与修正等进行广泛参与。发挥团队的集体作用,组织团队的讨论和思想交流,促进创新思维的产生;另一方面,指导老师应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不断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科研方法和科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深度。最好还要结合自己的科研选题经历,将选题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科技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培养其问题意识和选题能力,促进其科研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个好的项目应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1)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指具备与前人、众人不同的独特见解,提出新原理,创造新模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一定作用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

2)成果的获得性。成果一般从教师的科研成果中寻找,选择适合市场开发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品,有较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项目。

3)成果的含金量及应用价值。选择的成果最好是获得专利或经过科研成果鉴定,有潜在的广泛应用价值,并有相应的市场应用证明材料,选择的成果最好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科学基金等资助,并有相应的科研论文公开发表。

温州医学院作为一所拥有医学类特色专业的大学,能扬长避短。在选题方面注重发挥权威专业的优势;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力求借学术优势;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对于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则借助已经得到的成熟技术,致力于发展其辅助技术。在选题上同样也花了较多的时间进行精心准备。据以往的经验,选题一般最少要用半年时间,最长的则需要一至两年才能发现并明确研究的问题。

2学生团队的组队

组队是参赛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二。组织大学生“挑战杯”团队时,最好选择偏重于有科研学术精神的学生,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择团队成员要有一定的互补性,如组织管理型、理论研究型、后勤服务型等具有科技创新潜质、性格特点和特长、互为补充、相互不可替代的5~10名学生组成参赛小组。

团队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一定综合能力,有一定的感召力,有较好的综合知识储备,口语表达能力要强,特别是要在组织、协调、沟通方面相当擅长,有创业意识、协调组织策划能力,同时要有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这样的领导者在团队中能起到比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

团队成员的能力需达到平衡,最好要均具有善于主动观察与思考、兴趣爱好广泛、不轻言放弃等个人素质,同时对创新创业还要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公关表现能力、英语水平和电脑应用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有过竞赛经历者最好;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诚信的科研精神,要有责任感;同时,全体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此目标是团队前进的动力和实现团结的保证。

当然要能挑选出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对团委老师和指导老师实属不易,必须在和同学生接触中(如在课堂、实验室或其他学生活动场合)多观察,不放过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做储备人才的有心人。

3指导教师团队的选择

虽然科技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指导教师素质及其核心作用举足轻重。据资料显示,在学生获得奖励(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的项目中,有近90%的项目在科研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课教师的指导;尤其是获得高级别奖励(省级、国家级)的项目,几乎100%得到过专业课教师的详细辅导,甚至是教师的科研课题资助。实践证明: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是大学生参加“挑战杯”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指导教师首先应是科研成果的主要研究者,对产品研制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理论技术水平,必须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较为深入地了解产品的研制、市场前景等,尤其注重在产品技术上把关,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尝试和利用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多媒体制作、作品汇报和答辩等方面也要给与相应的指导。

作为指导教师同时还应具有其他方面的重要素质,如要有时代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要吃苦耐劳,拥有由使命感激发出来的激情和热情,并具有持久性;一个参赛项目的完成需时长达1~2年,要使团队里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契而不舍的科创激情,指导老师一言一行影响着所带团队的士气;同时指导老师还必须解决科技竞赛活动中随时出现学生思想问题,如个人主义、功利思想、正确对待困难和失败、纪律、工作责任心等问题。

4大赛运行环境的营造

在“挑战杯”大赛的开展过程中,学校也需要做好竞赛环境的营造工作。“挑战杯”项目顺利进展所需的很重要的三个因素就是氛围、平台和经费,围绕这三点,学校要开展以下工作:

1)加大宣传,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目前,一些学生、教师对“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的设置还比较陌生,因此有必要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使全校教师、学生、社团、教研室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均对其有足够认识。

2)继承创新,进一步完善创新平台。在“挑战杯”大赛之外进一步设立和健全其他形式的平台。如温州医学院开展的校园科技文化节、校级学生科研立项、系列科研讲座、瓯越大讲坛、大学生医学学科竞赛、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等活动,培育参与群体,增加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使这些平台作为“挑战杯”的前期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3)强化资助,保证科技活动顺利开展。一要设立固定的课外科技活动基金,作为课外科技活动日常活动的开支和对重点项目的支持;二要广泛地争取社会的支持,获取外界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资助。目前温州医学院在这方面也成立了相关创业园区,面对当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结合学校的实际能力,有选择性地支持、扶持一些符合实际市场需求、具有真正可行性的创业项目,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5 大赛运行机制的建立

要使“挑战杯”项目研究顺利进行,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实在实践层面上,在政策机制完善方面要做到:

1)完善大赛运行的领导体系。如温州医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相关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二级学院也相应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小组,由学院领导担任组长,统筹协调本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相关部门和各学院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有条理地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巩固物质保障基础。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已有的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馆等,除保证正常的教学外,尽量为学生科技活动服务,积极发挥各创新基地的作用。如温州医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的重要基地,课余时间也逐步为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为学生的课外科研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尽量为学生科技活动服务。而且不断加强基地建设,设立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学科竞赛基地,通过考核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支持。

3)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机制包括在学生奖励机制和教师奖励机制两个方面。如温州医学院完善了学校工作考核制度和相关奖励办法,将各学院和教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制定《温州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办法》,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和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

6大赛与地方经济、银行、风险投资等的结合

“挑战杯”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组织和参与项目的运行,自身创新创业的素质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指导教师的科技创新、创业的思想和能力;对于确有前景的项目和优秀的创业团队,高校作为“挑战杯”大赛组织者,可以尝试适时的引入地方经济、银行、风险投资等资金,对项目的后续工作进行支助和开发,使项目真正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做大做强,实现真正的创业目的。

相关的事例可以参考像第六届全国“创业杯”大赛后,四川大学临界点创业团队《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制革技术推广与应用产业化创业计划书》获得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8000万人民币总额的连续投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翔宇循环创业团队的《江苏翔宇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获得江苏翔宇科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000万元人民币投资等。

参赛团队能在“挑战杯”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这种综合实力包括:管理体制与投入、师生综合素质、科技活动平台等方面。高校大力开展“挑战杯”大赛,通过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到完成参赛作品及最后参加汇报答辩竞赛的锻炼,培育和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学生对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相信,随着指导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挑战杯”大赛必将举办的一届比一届精彩,从而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温州医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专项,项目编号:XSZ07003

参考文献

[1]单耀军,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教学研究,2008,31(2):140-142,147.

[2]罗春丽,吴绮思.“挑战杯”竞赛的思考医学教育探索[J].2008,7(11):1209-1210.

[3]杨致邦,秦思栋,田一玲等.“挑战杯”竞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平台[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2:228.

[4]侯宏虹.挑战青春,创业人生-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45-46.

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范文第2篇

一是优化“人才特区”建设环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产业、科技等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形成区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出台了《“十百千”人才工程暂行办法》、《“天山火炬”之星评选奖励办法》、《人才开发奖评选办法》、《鼓励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开展订单式培养的工作办法》等一批从引才、育才到激励现有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将人才开发基金由原来每年财政收入的0.5%调整到1.5%,并配套科技扶持基金6?000万元,企业创新基金2?000万元。2008年以来,用于人才建设的资金达2亿元。

二是大力引进以高层次为主的各类人才。启动实施“十百千”人才引进工程,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利用5年时间为相关企业引进至少10名杰出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专家,100名中青年专家、博士后和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员,1?000名实用技能人才。其中对列入“十”和“百”的人才提供科研经费30-200万元,安家补贴30-100万元,工作场所100-200平方米,月生活补助2?000-3?000元,并奖励三年内的个人所得税,提供10%-50%的贷款贴息和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担保。目前已引进3名院士和20多名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博士、博士后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以及200多名实用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同时,组织实施“2050”党政人才引进工程,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通过公开招聘、挂职锻炼和异地交流等形式吸纳20名博士,在全国重点高校招聘50名优秀毕业生补充到党政机关,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三是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大力推进院士服务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目前建立院士服务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企业博士后分站5个,累计进站博士后14人;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新疆国家大学科技园、百花村软件园、中亚科技合作园的建设,改进孵化方式,提高孵化水平,为各类人才创业初期提供研究、生产、经营场地和政策引导、信息咨询、科技担保等方面的服务,目前投资1?800万元的创业服务中心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加快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建设,投资5.2亿元建设集研发、中试孵化、生产制造、服务配套于一体的全疆最大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为人才集聚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平台;支持企业建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科研机构,为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目前全区已建有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37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占全疆的50%。

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范文第3篇

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的,给予5万元奖励。

2.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

3.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3年内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定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4.对当年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经费支持的,一次性给予企业获得支持经费的20%、不高于100万元的配套资金。

对当年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经费支持的,一次性给予企业获得支持经费的10%、不高于50万元的配套资金。

5.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给予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组建的省院士工作站给予30万元奖励、博士后工作站给予20万元奖励。

6.对新获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给予每件3万元的奖励。对通过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考核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通过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考核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

7.对获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的企业,给予所获奖金的同等奖励。

8.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

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9.企业新购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成果或专利,产业化后当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分别一次性给予企业科技成果或专利实际购买费用的10%、20%、30%专项补助,补助最多不超过50万元。从项目获利年度起3年内,每年因科技成果转化而产生的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定向用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

10.对省外、市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落户,投资高新技术和创新产业的,给予实际到位投资额10%、最高100万元奖励。

具备上市条件的省外、市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总部迁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注册上市,并将其上市募集资金的70%(1亿元以上)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投资的,给予200万元奖励。

11.企业牵头组建国家级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

12.对各类投资主体新建的科技孵化器,符合条件的,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助。孵化器内毕业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注册并产业化的,对孵化器给予奖励。具体补助、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13.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国家级、省级考核优秀等次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

14.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在孵企业,符合国家在孵企业条件的,所缴纳各项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企业。

设立科技孵化引导资金,对入孵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予以资助。

15.对正常运行一年以上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咨询、评估、信息服务等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由市科技部门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对其进行业绩考核,分别给予5至10万元奖励。

知识产权机构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内开展服务,年专利申请50件以上,且发明专利占申请总数的30%以上的,一次性给予机构2万元奖励。

16.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回国创业人员携带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创办企业的,经市科技部门组织专家论证认可,在建设工程基础出地面后,给予企业注册资金10%,最高100万元的资助。

三、加大科技投入

17.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从年起,市本级财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财政各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以不低于20%的增幅滚动发展,用于落实本规定各类项目资金、资助、奖励等支出。有关税收、土地出让金的各类奖励、资助,由受益财政承担。

18.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各项行政性收费实行免征;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所缴纳企业所得税新增部分的地方留成部分,3年内全额奖励企业。

19.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因上市补交的企业所得税、土地出让相关税费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企业。

20.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和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项目的贷款,凡未纳入信用担保支持的,可给予不超过银行基准利率70%、期限2年的贴息。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单项贴息总额为30万元以内,其他项目的单项贴息总额为10万元以内。

21.支持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联合开展发明专利质押贷款试点工作。

22.对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投资、经认定为省级以上的高新技术项目,优先提供“七通一平”净地,在缴清土地出让金且在合同期内竣工投产后,两年内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的,由所在地财政按土地出让金额度给予奖励。

四、激励人才创新创业

23.对高端人才(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和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技师)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企业创新创业的,给予政策支持。

24.对企业员工通过全国专利人资格考试并获得专利人资格的,给予1万元奖励。

25.对企业引进急需的高端人才,在该企业工作满两年的,给予该企业5万元奖励;对企业引进急需高技能人才,在该企业工作满两年的,给予该企业3万元奖励;对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子女入学给予照顾,可任选市区一所公立学校就读。

26.对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的博士后每人每年给予生活补助2万元。

27.对高端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孵化器内创办高科技企业,实行房租优惠政策,所租场地第一年全免,第二年减半;对购买的研发仪器设备提供不超过20万元的资金支持。

28.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内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高层技术、管理人员,年薪10万元以上的,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个人。

五、其他事项

29.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及创新团队引进等特殊情况,采取一事一议。

30.市直工业企业比照执行,对符合本规定条件的对象直接报市科技局。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兑现。

31.本规定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

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范文第4篇

一、明确发展导向

1、制定《市现代服务业鼓励投资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对符合《目录》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鼓励和支持其加快发展。

2、编制年度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对符合《目录》、列入年度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在要素投入和项目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二、突出重点领域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经省、市有关部门确认后,参照国家试点物流企业政策给予一定奖励。

4、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服务业。对新建的应急救援中心、农用航空服务中心、航空救援中心、生态航空旅游中心、FBO服务中心(固定基地运营商)、航空飞行培训中心、航空俱乐部等项目,自开业经营之日起,对所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两免三减半”奖励(前两年每年给予100%奖励,后三年每年给予50%奖励,下同);纳入国家规划体系的,另给予奖励。

5、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和全国100强及其他大型企业在设立企业总部(含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电销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的,对所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两免三减半”以上奖励。

6、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业。对投资咨询、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节能评估、清洁生产审核咨询等商务中介企业,获得国家最高等级资质认证且认证当年主要业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0%以上的,经认定后,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7、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对获得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称号的,分别给予50万元和10万元奖励。对新创办的文化企业,前3年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每年给予100%奖励。

8、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用新技术和现代管理制度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并给予一定支持。

三、鼓励企业创新

9、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现代服务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年损益的,可在据实计入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鼓励符合条件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于服务业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凡股权持有满2年的,可在满2年的当年按其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对在市内发生的技术转让合同所得,经省级科技部门认定并出具技术合同证明后可以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10、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对现代服务业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或买壳上市等方式直接融资的,按市政府关于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11、支持生产业企业加快发展。对新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节能减排等生产企业缴纳的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分别给予50%和30%的奖励。对获得电信业务许可的企业提供的增值电信业务,按“邮电通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12、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争创品牌。对新获得省级以上质量管理奖励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按照市政府关于质量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13、支持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分离后新设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税负如高于原税负,地方留成的高出部分3年内由财政部门给予奖励;分离后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可按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如纳税有困难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减征。

四、加强用地支持

14、对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第三方物流、通用航空服务等生产业项目用地以及落户的知名现代服务业企业,各类大型企业在新建的总部、区域总部,或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电销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新建营业场所和办公用房,对现代物流的仓储、货场、停车场等用地,参照工业项目用地政策予以支持。

15、优先安排生产业项目用地。对符合《目录》、总投资在10亿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优先争取省项目用地计划点供指标的支持。

16、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的前提下,鼓励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

17、对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和年纳税5000万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可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扶持。

五、优化服务环境

18、放宽准入条件。坚持“非禁即入”,除国家法律特殊规定的以外,所有投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进入,并享受同等待遇。只要达到法定最低注册标准均可以登记注册,注册资本允许分期到位,但最长不超过2年。放宽公司出资方式限制,知识产权出资比例可以达到70%。现代服务业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应及时予以登记。

19、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12年起设立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视财力逐年增加。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服务业企业(项目)投资奖励、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奖励以及各种活动的开展等。

20、完善现代服务业价格政策。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用水、用气价格,比照工业企业用水、用气价格标准执行。现代服务业的动力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执行相同价格,逐步缩小服务业照明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的差价,最终实现与工业用电价格并轨。

六、附则

21、本试行办法所指现代服务业是指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

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范文第5篇

《徐州矿工报》作为具有国内统一刊号、面向江苏省煤炭企事业单位发行的企业报,自从1950年创刊至今走过了61年的历史。徐矿有线电视台自1991年经广电部批准建台,目前也已走过了20年。近年来,我们借鉴兄弟单位媒体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探索,对报纸和电视的管理作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不断强化新闻传播的软实力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徐州矿工报》先后获得“全国百优企业报”、“全国先进企业报”、“全国二十佳企业报”、“江苏省十佳企业报”等光荣称号。每年都有数十件新闻作品被各级新闻协会评为好新闻或优秀作品。徐矿有线电视台的装备水平和采、摄、制、播的实力得到持续提升,先后推出的《黑色风度》、《惊心动魄壮歌行》、《刘远志的金牌梦》、《“黑小子”漫画家》等20多部精品节目,获得部省大奖和江苏省及徐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充分展现了徐矿人的良好形象,获奖的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在全国煤炭系统和江苏省企业电视系统名列前茅。

一、根据读者需求,对报纸和电视进行多次改版,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吸引力

2007年前的《徐州矿工报》,前4版分别为企业要闻、经济、安全、政治新闻,后4版全部为网络新闻,从网络下载。随着办公室电脑的普及和进入家庭,特别是集团公司的局域网开通到矿区后,待报纸发行到读者手中时,报纸刊登的网络新闻已滞后两到三天,读者意见较大。2007年5月,进行了一次全面改版,将报纸分为A版和B版,A版即原来的前四版不变,B版取消了网络新闻版,开辟了生活服务版面,受到了读者的好评。2009年5月,我们以《徐州矿工报》成立60周年为契机,对报纸进行了再次改版;2011年8月份,我们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再次对报纸进行了改版,对报头、版式重新设计和包装,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经过改版后的矿工报进一步明确了报纸定位,对部分版面作了“关、停、并、转”的处理,增设了“区队班组”、“企业文化”、“科技之窗”、“行业扫描”等版面,更多地加入了美编的元素,使得版面风格更加端庄、稳重、大气。在此基础上,对《生活周刊》进行了“瘦身”,由原来的8个版缩减为现在的4个版,同时又创办了《非煤周刊》,集中报道宣传徐矿集团非煤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徐矿有线电视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周只播出3档电视新闻,每档10分钟,其余时间除了对集团公司重大会议进行直播外,全部转播中央一套的节目,机制的僵化造成观众数量骤减,影响力也在持续下降。针对此情况,我们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片源,恢复播放文娱、影视片,并增加了贴近职工、贴近观众的专题类自办节目的播出频率,收视率稳步回升。2011年初,徐矿有线电视台的资源吸引了江苏广电集团财经频道的关注,5月份我们与其签订了长期“好享购物”电视广告播出合同。

二、服务企业异地创业发展大局,及时推出报纸数字版、视频新闻网络版,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时效性

随着徐矿集团外出创业步伐的加大,已经在新疆、陕甘、贵州等地建立了煤炭生产基地,部分职工从本部转移到了异地,为了让这部分职工及时了解到企业本部的情况,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是将报纸邮寄到异地单位,但由于路途遥远,大部分产煤基地在山区和交通不便地区,报纸寄到当地大约要7至15天,新闻变成了旧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利用互联网络,把数字版报纸上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为了节约资金,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攻关,自己动手,成功地摸索出了报纸解析、拼版和上传技术,并建立了我们新闻中心自己的“新视点”网站,定位为文化传播网,逐步将报纸、电视节目全部上网,让异地职工及时了解本部的信息。据我们了解,目前煤炭系统甚至是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徐州矿工报》在企业数字报上网方面的做法起步较早,坚持也较好,得到了中国煤炭记协领导的好评。2012年初我们又上马了北大方正报纸文韬采编系统,我们将利用这一平台,通过与移动公司合作,将在全集团推出手机报,进一步扩大报纸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另外,我们还准备利用新闻中心的“新视点”网站将电视视频新闻到网上,方便异地干部职工收听收看。目前,网站的视频相关资质我们已经具备。

三、尝试开门办报办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为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同时增加收益,我们尝试了开门办报,每周拿出4个版面,与江苏省煤矿安全监督局徐州煤监分局联办了《江苏煤矿安全》专刊,已经创刊7周年。今年5月份,我们与江苏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在西安联合举办了《江苏煤矿安全》专刊出版365期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并筹措专刊联办费用40余万元。与此同时,我们结合徐矿集团实际,每月拿出4个版面与集团离退休管理办公室(老干部管理处)开办了《夕阳红》老年专刊;每月拿出1个版面与集团公司纪委联办《本廉徐矿》专版;每月拿出1个版面,与集团公司教委联办《职教·人才》专版,每月拿出1个版面与集团公司工会、团委联办了《工团建设》专版等,调动了各方参与办报的积极性,不但有效地传播了企业文化,也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2009年国庆60周年,我们出版了108版的国庆特刊,既取得了政治效益,又取得了经济效益。在2011年改版时,我们考虑到徐矿集团非煤企业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的事实,筹备创办了《非煤周刊》,每周三出版4个版面,提高了非煤企业的话语权,受到了非煤企业干部职工的欢迎。

四、加强制度建设,激励采编人员提高媒体质量,增强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在合力

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但就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分析、决策、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等能力,使高职院校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为就业创业打基础。

一、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把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针对有强烈创业动机并具备创业条件的部分高职大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发展其优秀的创业品质,使其最终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二、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运行体系不够完善

经过调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健全的学院创业组织机构。有的院校把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团委,有的院校把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就业指导处,还有的院校把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工商管理系。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复合型的复杂工作,现存的机构设置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二是创业教育制度建设缺失。这将直接导致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缺乏规划,很难取得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三是没有适合的创业模式。一些院校对于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缺乏目标,也缺乏具体措施。

(二)校园创业文化气氛不够浓厚

纵观很多高职院校,丝毫看不出任何校园创业文化气氛,创业宣传工作非常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缺少创业宣传渠道,既没有标语、口号,也缺少宣传创业典型事例的各种校园媒体。二是没有创业社团,或者虽然有社团组织,但不能够成熟地开展各种创业主题活动。

(三)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的创业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忽视隐性课程,难以形成创业氛围。二是内容空洞,难以形成本土化特色。三是缺乏实践环节,难以满足创业要求。

(四)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高职院校现有的创业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全校范围内遴选有创业经验或者有创业热情的教师。二是现有的工商管理类或经济类的教师。三是兼职的校外创业成功人士。但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以黑龙江职业学院为例,2012届新生有5000人左右,开设创业教育公选课的教师只有10多人,明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三、提高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运行体系

1.健全学校创业组织机构。为了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工作以及促进创业教育项目的有效实施,应成立以院校主要领导负责,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下辖创业教育中心,并在中心下设立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明确各方职责,全面协调创业教育工作。

2.加强创业教育制度建设。依据国家相关创业政策及文件,制定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保障文件,出台《大学生校内创业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竞赛奖励办法》等相应制度文件,并将这些制度文件配套完善,加强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创业师资培训管理、创业实训资源管理等制度建设。

(二)建设以培育创业精神为目标的校园创业文化

1.借助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广泛利用校内橱窗、专栏、报刊、电子大屏幕、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对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事例等进行宣传,营造积极向上、人人参与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通过社团活动扩大创业影响。组织成立网络创业协会、大学生服务中心和志愿者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创业社团。通过组织活动,使创业理念在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

(三)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创业教育课程

创业教育课程要遵循开放性、动态性和兼容性的原则,保证内容的针对性与实践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化需求。

1.加强隐性课程,形成创业氛围。加强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除了现有的教育课程体系之外,起主要影响的还有各种创业主题活动。所以,隐性课程应该是高职院校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学校的定位、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而精心设计的。

2.丰富创业课程内容,形成本土化的特色课程体系。由于区域经济环境的不同,创业课程的内容就应具有针对性,形成有区域经济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义乌工商学院就依托小商品城经济形成特有的淘宝特色创业课程体系。

(四)建设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1.锻炼提高教师队伍。鼓励创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或参与创业项目,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积累创业经验,(上接第49页)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水平。

2.创建创业咨询顾问团。由专兼职创业教师组成创业咨询顾问团,主要负责引导和协助具有强烈创业动机和创业条件的学生,指导他们开展实施创业项目。

参考文献:

[1]刘艳华,朱俊玲.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研究――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为例[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

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范文第7篇

一是坚持以更加开放的观念尊重人才。要在全社会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的观念。广泛开展人才宣传工作,通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组织“人才工作巡礼”活动等形式,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市人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宣传人才工作的有关形势和政策等。在仪征电视台、《仪征信息》、《仪征人才网》等媒体上开辟“优秀人才事迹介绍”专栏,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切实关心各类人才的进步和成长,为他们创新创业搭建舞台,提供空间。深入开展“十佳创新之星”和“优秀创业人才”评选活动,加大表彰和奖励的力度,确保各类优秀人才政治上受表彰、经济上有奖励、舆论上有地位、待遇上有落实,使人才价值得到肯定和认可,努力营造出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认真执行《仪征市人才柔性流动管理暂行办法》,及时发放《仪征市特聘工作证》,落实人才在仪征工作、创业、居住、生活等相关政策待遇。修订完善《仪征市人才引进及奖励办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选拔机制和生活保障机制,重奖为仪征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二是坚持以更加开阔的视角引进优秀人才。主动顺应沿江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力争把仪征建设成为苏中地区重要的聚才“磁场”。20*年将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首要任务,结合高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网上招聘等形式,注重引进支柱产业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其中:石油化工150人、汽车及零部件110人、船舶制造60人、高新技术30人,为主导产业加速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把领域里、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引到仪征,切实提高仪征产业层次。深入实施“人才项目采购工程”,坚持以项目带人才、以人才引项目,为持有科技成果、开发项目来仪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平台。采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实施重大项目合作等灵活方式,主动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借脑”、“借智”,吸引市外优秀人才为仪征经济发展贡献才智。借助经济手段、政策激励等措施,通过“假日博士”、“双休日研究生”等灵活方式,引进一批“候鸟型”、“季节型”高级人才,使他们定期来仪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扩充人才容量,20*年力争引进各类人才1100人;加大柔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技术攻关、企业顾问、短期聘用、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柔性人才150人、各类成熟人才100人,尤其要注重吸引仪征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

三是坚持以更加超前的意识培养各类人才。全力打造专业技术人才。20*年举办10期专业技术培训和专题研讨会,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脱产培训不少于72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0学时,确保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率达80%以上。参与省机械汽车行业“313人才工程”、教育行业“青蓝工程”、建筑行业“当代鲁班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实施“510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在5个行业各培养10名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中专及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在石油化工、机械汽车、船舶制造等主导产业实施“学历提升教育工程”。精心锤炼经营管理人才。成立“仪征企业家协会”,举办“企业家论坛”,打造优秀企业家群体。举办工商管理专业班、经济管理大专和本科班、法律本科班。引进清华大学“远程学堂”教育,在全市设立15个左右教学点,每年引导20家规模以上企业800人到1000人参训。在“仪征市干部培训网”开展“企业班组长系列培训”、“中小企业管理与创新”等培训。加快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重点在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汽车制造与维修、化工、建筑、现代服务等专业实施高级技工培养计划,20*年培养技师150名、高级技师10名;培养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的5年制“双证生”1800名。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组织技术革新和攻关,开展技能大赛,促进技术工人岗位成才;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探索设立1—2名“首席技师”。扎实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成立仪征市农业科学实用技术宣讲团,每年开展科技下乡、智力支农活动20次左右。出台《仪征市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聘暂行办法》,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加大农村成人教育力度,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民经纪人四支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奖励办法范文第8篇

1.统一认识。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对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建设大港口、发展大物流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及时把握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港口物流业发展,对带动腹地全面融入大港口、大开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降低生产成本,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型服务业融合发展格局,对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新一轮经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全市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此项工作。

二、明确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目标

2.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国家和省物流调整振兴规划为指导,以沿海开发为契机,以建设大港口、大工业、大物流为目标,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益为目的,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物流发展竞争和国际经济合作,再造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新优势。

3.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我市在长三角、全国乃至国际物流供应链中的明显节点地位,致力发展国际物流、绿色物流和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积极发挥港口优势和一类口岸开放优势,形成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通道,接轨、辐射世界,形成承载能力强、运行成本低、信息平台优、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建设以件杂散货、液体化学品、集装箱为主要货种的长江中下游最具活力和效率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之一。

4.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亿吨吞吐、百万标箱、2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的目标。

三、促进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5.重点项目优惠政策。重点项目指注册资本1亿元或2000万美元以上的、占用部分资源的绿色环保低碳型的加工物流项目,且达到约定的投资发展目标。(1)用地优惠。凡属于重点发展的物流项目用地,原则上按工业用地的价格和程序供应,在土地预审、指标安排、挂牌出让等方面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2)规费减免。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服务性收费按下限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免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缓缴,散装水泥费参照重点工业项目标准执行,白蚁防治费减半收取,其他行政性规费本市层面的免缴;符合建设人防工程条件的必须按标准要求建设到位。对煤炭、铁矿石等货物按港口的规定标准收取货物港口费;对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绿色环保低碳型、经济效益显著型货物优惠收取货物港口费。(3)税收奖励。凡新建重点物流企业,在开业后两年内,增值税按4%,所得税按10%给予奖励,用于企业发展。

6.鼓励人才引进。市政府设立现代港口物流业特别贡献奖,对物流业企业领军、创新、创业人才,年底进行评选,参照《市高层次领军创新创业人才奖励办法(试行)》(办【】36号)和《市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技术津贴发放办法》(委办【】5号)进行奖励。

7.鼓励各镇区规模企业在港口物流园区发展仓储、贸易业务。项目投入、注册资本及经营收入等经济指标,按港区80%、镇20%比例统计考核,税收按港区80%、镇20%统计考核,不纳入镇级财政体制结算。

8.鼓励市外企业在港口物流园区注册公司,建立总部经济。

(1)奖励对象。不占用土地、岸线资源的、且注册地在港口物流园内的贸易公司、运输企业、船货代公司等,可享受下列财政奖励政策。

(2)奖励标准。贸易经营公司按实缴增值税、所得税总额(含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下同)采取分段分档方式给予奖励,具体标准详见下表:

船舶运输企业、汽车运输企业及船货代公司按实缴营业税等纳税总额的35%的标准给予奖励。

同时,对纳税总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物流和贸易总部经济公司提供800至12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由港司在物流总部经济基地内建设。

9.鼓励企业集约节约用地。对注册资本1亿元或2000万美元以上的物流加工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鼓励建设多层仓储用房,项目验收后,建二层仓储用房的由财政奖励每平方米40元、建三层的奖励每平方米60元(按总建筑面积计算),建四层的奖励每平方米80元(按总建筑面积计算)。

10.鼓励发展集装箱业务。凡各镇区属地企业通过港码头出货的,给予各镇区每箱10元的宣传组织费用补助。按照年6月22日《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港集装箱运输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政发〔〕110号)执行。

11.资金来源及兑现方式。享受财税奖励的企业为在规划中的港现代物流园区内的现代物流企业。本意见中第5条与第8条财税奖励资金由港区财政先行划拨铺底资金设立财政奖励基金,实行即征即补、专款专用,根据享受企业的数量与奖励金额进行滚动管理。本意见中第6条、第9条与第10条奖励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