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案教学设计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优化分析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并在教学系统方法的统领下,逐渐成为了一门正式的学科,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理论引入我国后,其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引介、消化与吸收国外成果的状态,除获得少数研究成果之外,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研究成果不多.
十多年来,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教学设计综合了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媒体技术以及哲学和艺术等多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 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设计理念,形成了现代教学设计实践操作的理论基础.
但是对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流程图”的优化研究却不多,本文对教学设计中“流程图”的优化分析的特点、步骤等作些浅显分析,旨在抛砖引玉.
一、教学“流程图”
生活中存在许多流程图,黄瓜种植流程图、手袋生产流程图、手机PCBA生产工序流程
图、味精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图等等.
教学“流程图”就是用特殊约定的符号或图形将教学设计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按一定的顺序结构表示出来,我们把这种图形叫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是一种多线性组合的动态图形,图中标明了各个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教学结构、基本活动内容与时间,因此非常适合于做各种教育科学分析与研究.
二、教学“流程图”的优化分析的特点与实施步骤
1.教学设计是指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念、学习理论和
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流程,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2.“流程图”的优化分析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设计前期工作,是从整体结构上对教学环节、教学问题等因素进行的各种综合性评价分析,主要分析各个环节的教学功能、目的、设计的依据,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先进性,其目的是使教学环节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流畅,最大限度地达到其教育功能与价值.
3.“流程图”的优化分析的特点
(1)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与情感为主要目的,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实现其
教育功能.
(2)教学“流程图”的优化分析是以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教学分析为
主要手段,以环节的教学功能评价为核心,以流程结构设计优化为主线,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为目标,以求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流程图”的优化分析是一种以集体智慧为基础的教学创新活动,最好以科组或备课组集体活动为主.
(4)教学环节是否科学合理,过去一直是凭着教学经验来进行评价,而现代“流程图”中教学环节功能评价提倡用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科学理论、教育教学科学理论、传播科学理论与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提倡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提倡群策群力,以求获得对各种方案的最优选择.
4.教学“流程图”的优化分析的实施步骤
三、教学“流程图”的优化分析的案例
现代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映射着教师的各种教学思路和轨迹,决定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效果,由于发展性、生态性、生成性、差异性、开放性、反思性等形成了现代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扬弃与超越传统教学设计的思想,重新审视与分析现代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正确处理标准与多元、分析与综合、探究与接受、预设与生成、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关系,这些都是现代教学“流程图”的优化分析的主要课题与内容.
下面是必修一“函数的零点”的教学“流程图”的一个设计.
这是“函数零点”教学流程的一种设计图.实际检验,过程流畅,结构分明,主题突出,研究与细化环节极为方便.流程图分为四个子系统,两个关键联结点,导入子系统,建构子系统,合作探究子系统,巩固总结子系统.流程图运用了系统科学的一些知识,充分渗透了新课程的一些教学思想,渗透了建构主义提倡的一些教学理念.例如在建构子系统中设计了二次认识的过程,一环套一环,环环递进;在合作交流子系统中,预设了三个环节.因为合作探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过程,给教师充分运用教学机智,不断捕捉、判断、筛选、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激发“蝴蝶效应”提供了空间.如果一个问题解决了,教师可再引导、激发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不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对这个设计,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知识构建系统,一个是开放探究系统.如果学生学习程度较好,可以快速通过“知识构建系统”重点进入“合作交流系统”,如果学生学习程度不太好,重点放在“知识构建系统”上,而对“合作交流系统”可适时处理.因此对教学流程的优化改进调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然而用什么内容去观察,用什么内容去拓展,去探究,则是教学设计中的另一个工作环节,一步一步的细化流程就形成了教学设计、执行教案的内容.
四、教学“流程图”的分析与优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理论在不断发展,观念在不断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由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转变,由集体、统一设计向个体化、个性化设计转变.因此教学“流程图”的优化分析就成为了设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它决定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决定了整个课堂的结构与发展走向,是执行教案形成的基础.因此教学“流程图”的优化分析对教学设计、教案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一、利用“教案、导学案一体化”展示设计理念和梳理教与学方式
“教案、导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个过程,从学生学习到教师教学,“教案、导学案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它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班级特点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先按年级分学科、分课时分解给各个科任教师进行个人备课,然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查好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并由学科带头人把关定稿,形成教案、导学案。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完成导学案所列练习题,课堂上学生展示导学案的完成情况。通过上述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改进,并且进一步纠错完成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学生留存导学案以备复习之用。教案、导学案的设计内容主要是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对概念的理解、知识准备、联系、相关链接、拓展、归纳小结等。思想品德课每天半张纸,习题每天半张纸,按需发放。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根据本校情况完善导学案,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学案设计的有效性对我们提出了三种能力要求:一是教学设计中的“设计师”能力。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素材深度开发,精选认知策略,精设反馈渠道,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突“?y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教师要不断创新钻研。二是选择教育资源中,教师的“学习型”能力。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眼球,活到老学到老,在学校与社会切换点上学习新的东西,转换给学生使用,教师要不断学习。三是教师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具有“纽带”能力,学生需要什么,家长关心什么,我们怎样教育,在传递中关爱学生,构建桥梁中建立起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纽带作用,我们的教案、导学案不仅仅是一张纸,承载着我们的殷切希望。
二、通过“助”与“抓”双管齐下落实政治教与学的主体
要想达到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还要善于疏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问题的关键,使学生的提问不断地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以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采取月考制度,所考内容全部出导学案,促使学生重视导学案内容,熟练掌握导学案知识,保证让学好的学生考出好成绩,这是“抓”学生的体现。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电话通报给家长,让家长来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调动家长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抓好两头促中间,促使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增强团体意识。
三、采用“听、评、议”三步走逐步提高政治学科教学的专业水平
我们认真听取每一节课,评价每一堂课,进行课后反思,主要落实在备课组所有老师讨论本节课的心得体会,讨论成功与不完善的地方及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撰写课后反思,追求教学的天时、地利、人和。教学构思中的每一个想法、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每项教学策略,我们都要深入思考,这有利于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能力;策略
Astract: At present the curriculum reform activated the young teacher teaching thought that the classroom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he new idea, new form, new design, new behavior”, this was encouraging, but young teacher in studied and in the teaching, if only pursued “the shape” the thing, did not study “the nature” the content, seriously will restrict the young teacher teaching faculty the enhancement.
Key words: teaching faculty; strategy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地把教学中合作理念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化地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的第一环节中:做到理念理解到位,目的明确,要求具体,重点突出。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存在不足:自己教学习惯的做法代替了原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的合作理念目的不明确,要求随意,重点不突出;学生反馈学习成果时,指名学生发言,还是用理想的学生发言代替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果,学生讨论的形式是民主的、合作的,但反馈的是个人的。教师的主观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生成的好奇感、新知识及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一并被抹杀了。
青年教师能把这个环节设计理念(合作学习)与教学实施不一致地方反思到位,这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一个突破。
这样的反思使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知道教学理念,不但有教学设计,也有具体操作要求、方法和达到的效果;反思不断把自己引入教学深层次研究;反思在教学过程的点滴不满意中进行,反思意识不断增强,方法不断改进,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
教研员指导青年教师反思的关键是研究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应用;指导和帮助教师解决在应用理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指导教师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服务和满足教师在教学中各种需求。
针对本节教学片段所需的反思内容:①教学顺序,包括环节设计、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②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③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教师有意识、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反思,从突破课堂教学中微观问题开始,反复、持久地研究下去,可以逐步增强自己的反思意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具体操作:①教师把自己实践过程的行为与思考、决策、设计的过程作为反思时的对象。②教师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听课者、研究者、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设计过程,理想的预案过程和实际教学效果中落差在哪里?
先从教学理念、目标、行为、方法和效果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再从第一个层面对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方法与效果逐个环节与教学活动前决策的教学理念、目标、效果进行反思,发现哪些是理想的,哪些没有达到预定的要求,哪些深层次的是自己事先领会不到的,这样的反思会使自己逐步意识到主体作用和责任,认识到自己学习与实践的距离,渐渐地找到自己教学中希望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会使主体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反复进行,会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专业得到发展。
[个 案]教师上完区级数学研究课《观察物体》后,笔者与教者交流的内容如下:(本案例主要帮助教师整体反思教学过程)
笔者:课上完了,你的感觉怎样?
教者:这节课我上得很认真、挺投入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教学活动上。
笔者: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我听课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你的教学活动上。这样的效果你是怎样产生的?
教者:第一次我按照课标和教学要求,认真设计了教案,我自己认为比较理想,但试讲后感到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差太远,自我分析原因是教学方案设计考虑到教师本人的太多,根本没有分析透学生。于是,对教案的不足地方进行了修改。
当第二次试讲时,对原教案理想的变成学生能接受的,每个环节设计目的、要求及方法清楚明白,但学生不感兴趣(因学生不是本班的,可能是预习不到位)。对问题反思,虽然不是本班学生,但我也从主观去思考,去重新设计。设计研究的重点内容是:①如何利用课件演示,突破重难点;②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变换学生的座位,多角度观察物体;③观察的方法多样化;④利用评价功能,调动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学习兴趣;⑤过渡语突出儿童的趣味性。
笔者:本节课上完后,你对自己课堂评价是什么?(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调动教师关注自己教学行为的积极性。)
教者:本节课我感到:①有趣。(如学生能主动学习)。②师生状态好,学生的回答语言生动,每个学习环节都是学生自然进入的。③每个教学环节比设计的发挥好,教学过程中有新的东西生成。(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上,可以看出教师已经能够从学生学的角度评价教师的教,体现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新理念,这应该说是教师深入思考之后的进步。)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对策研究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课堂教学与教师出色的教学设计息息相关。在对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分析与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教学环境闭塞等原因,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设计因循守旧的问题。为快速转变这一不利局面,开展对教学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一、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现状
1.习惯以教材为中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已经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但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环境闭塞以及中考压力的影响,数学教师依旧习惯于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师看来,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即视为完成教学目标,很少有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认识不足
生本教育理念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
的,崭新教学设计理念应运而生。新教学设计理念对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更新发出呼唤,但是,通过对“我怎样认识教学设计”这一问题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写教案,忽略了“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关键问题。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不足,缺少对教案与教学设计有效区分的正确理解。
3.严重脱离学生生活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是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是一个具有生命力、动态多变、开放性的系统,与学生生活的经验世界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开展教学设计。但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并没有考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很难理解学习数学知识对于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受到阻碍。
二、导致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不利局面的原因
1.环境因素
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初中数学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比较封闭,这对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创造,但教师反映,新课程参考资料匮乏、教学资源有限,对教学设计质量提高造成负面影响。
2.教师因素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困难重重,农村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师普遍是本科文凭,有的教师甚至不是师范院校毕业,自身职业素质“先天不足”,加上后天“营养不良”,加剧了教学设计形势的严峻。一些教师对教育教学观念、数学课程学科规律、教育心理学等问题缺乏专业认识,职业素养频频扯后腿,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提升教学设计能力。组织教研会议时,大多数教师都是自顾自,敷衍了事,导致教研名存实亡,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成为一句
空话。
3.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最终服务对象,教学设计以学生能力为前提和基础。但在农村地区,学生成为制约教学设计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教学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培养,因此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尝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学生自身基础知识储备不足,他们经常跟不上进度,表现出厌学心理。学生明显缺乏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三、对策研究
1.深入与课程标准对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初中数学教材编撰、课堂教学组织、中考命题的根本依据,也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根本参考。教师应当深入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当中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笛е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这就明确启示广大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激发,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机会,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一道经典问题: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35个,数脚有94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鸡兔同笼”是最常见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大热的综艺节目中也曾经出现过这道题目。上课之前,笔者一在黑板上出示这个问题,底下学生就纷纷来了兴致,绞尽脑汁想要找到答案。笔者趁势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提示学生设鸡的只数为x只,则兔为(35-x)只,即2x+4(35-x)=94,解得x=23,所以兔有12只。通过对“鸡兔同笼”这一趣味问题的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知识顺理成章被导入课堂,再开展方程教学学生就明显配合得多。
2.深入与学生主体对话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师应当对学生情况有良好把握,并针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当中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开展教学设计。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具体需求,将教学设计的重点转移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这方面来。
班级学生人数多,不同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不尽相同,教师应当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至课堂教学设计当中。学生可按照数学成绩高、中、低,均衡结合成4~6人小组,实行组内帮扶学习制度。学习上一旦有任何需求,可尝试先在组内讨论解决,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组长向教师反映,从教师处获得帮助。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而且在互帮互助之间,学生加强了交流与合作,优等生学习品质进一步升华,后进生学习水平进一步提高,班级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3.深入与乡土资源对话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农村地区经济面貌落后的局面一朝一夕难以转变,教师不妨考虑如何在教学设计当中关注可利用的乡土教育资源,转变以参考书、教材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真正将数学课程内容延伸至学生生活的每一个场所。
例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课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锥、棱柱等基本几何体的认识,教师可以联系农村学生生活当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教学设计。
比如,葡萄与球、水桶与圆柱体、砖头与长方体、纸箱与正方体、吊锥线与圆锥、走马灯与四棱锥等。又如,“数据在我们周围”一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到本村调查10户人家,了解本村某一年11月水稻的平均产量。通过这样的调查任务,学生加深了对总体、个体、普查、抽查的理解,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可谓一举两得。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成为一名合格数学教师的前提。在农村地区,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受到一些制约,想要彻底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不利局面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这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全面提高,也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帮助,只有在全体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设计色彩;顶层设计;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建设新理念,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教材建设工作的新观念。从目前现有的资料来看,国外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得如火如荼,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就宣布,该校把所有类别的课程都放到网络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学校现在也全都把相当大比例的课程放到了网络上;英国也一直在进行远程“开放式”授课(够年),几乎每个学科的课程都免费开放。
国内方面主要集中在文理科课程立体化教材的设计和研发,分析立体化教材的基本特征,提出立体化教材的教学设计框架、媒体选择,设计的模型和原则,立体教材的结构体系以及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现实意义等。设计类方面的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资料有:魏静的《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实践与体会》、卢世主《艺术设计.立体化建设――江西财经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漫谈》、徐丽红《美术设计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等,主要立足于分析该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但对于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以及将顶层理论应用于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的研究尚处于空缺状态。
1本课题的作用和意义
(1)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有利于高校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
(2)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研究促使教学信息化、网络化,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式、个性化、交互式、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新理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
(3)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教学资源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给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更大的交流空间,有利于理想教学环境的创设,从而提高设计色彩课的教学质量。
2具体研究内容、目标
(1)内容。立体化教材是指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动画、声音、图像、影像、文本等多媒体技术,包含网络资源的一种新型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它突破了以往以纸质教材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局限,利用不同的媒体优势从不同的视角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效应。立体化教材是目前教材建设的一种创新。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顶层设计理论运用于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是指将该专业课程的建设目标从总体上进行构想,从整个专业的角度建设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对教材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同时,针对不同的使用对象要有层次差别,从视觉传达专业教学设计的整体化出发,构建多功能、多样式教学包,形成系列化的教学解决方案,将教学包与课程学习网站相结合,营造教师教学方便、学生学习自主的教学环境,有效延伸“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设计色彩课程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紧密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色彩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抽象思维和抽象表现,进而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色彩艺术的整体表现形式,使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视觉效应、色彩的心理感应规律,从而为自己的专业打下坚实基础。基于顶层设计的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研究从总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特点出发,从根本上突破了单纯的纸质印刷媒体的局限,将单一的印刷教材发展到教学课件、音像制品、教学资源库(或者试题库)、素材库、网络课程、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等多种立体化状态的呈现形式。同时,修订教学大纲,将顶层设计、一体化设计理念融入进去,将以上的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形成一个交叉和补充、重复与强调相互配合的信息化课程的有机整体。总之,基于顶层设计的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研究是集中教学资源并以多种形式展现,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布局,制订建设规划,分期分批,稳步实施,也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
(2)目标。将顶层设计、一体化设计理念融入教学大纲中,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单一的设计色彩课程的印刷教材发展到主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或者试题库)、素材库、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等多种立体化状态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
(3)解决的问题。第一,根据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将顶层设计理论融入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修订中,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后续的专业课教学。第二,基于顶层设计的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建设将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主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教学资源库(或者试题库)、素材库、案例库以及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
3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建设
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是利用不同的媒体,从不同的视角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时效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元素,设计色彩立体化教材体系依然以传统的纸质教材为基础,它在立体化教材体系中具有指导和规范教学的作用。同时,教材应该根据学校的特色,选定符合学校特征的教学内容和教案。
(2)教学参考书。设计色彩教材是一些围绕教学内容的知识需要教学参考书来进行补充,教学参考书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资料,有助于师生剖析知识点,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打开更广泛的视野空间。
(3)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设计色彩课立体化教材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可以将音、视和文字融为一体,让设计色彩技能的传授更加直观化、标准化,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
(4)其他资源。设计色彩课立体化教材在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建设网络第二课堂纳入大量学科背景知识,同时结合主教材中提纲挈领的讲授,使学生对知识的涉及面更加广泛。
关键词:农村学校;语文;集体备课;尝试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7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42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特别是在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村人口,都越来越集中到附近的城市,使得城市学校学生严重超员,平行班级众多,而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村原有的村校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少,平行班级消失,有些学校甚至个别年级消失。这就导致分布在农村各村级建制的小学教师人数也越来越少,并且同一乡镇不同的村级小学之间距离又相对较远,每个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有像城市学校一样的教研环境与氛围,严重制约了农村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使农村学校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我认为“集体备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集体备课”就是让一定范围内的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同一时间或地点(或在网络上),对所承担的学科教学设计、学情及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最后形成共同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与实践。“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方式,对避免教师个人单打独斗,发挥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帮助薄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热情参与、团结协作、互帮互进。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观念在交融中碰撞,火花在创新中闪烁。通过课堂教学反思,大家不断地审视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否定自己。在不嗟胤穸ㄖ校学会了吸取他人的良好建议;学会了解决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一起集体备课,产生了一份易于操作的教案,站稳了课堂,增加了备课效率,达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一)集体备课使教学目标得到突破
练习和作业设计更为多样。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如何把握教材和上好课。更主要的是抓知识点、考点、练习。产生的易操作的教案使全体教师都能按一定流程上下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集体备课减轻了教师负担,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
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时,同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集中在一起,就某个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中心发言人,讲述教学思路,其余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研究教法,攻克难关,大家彼此启迪,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然后再对教案进行修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卸下机械抄写的艰巨工作,减轻了教师负担。
(三)资源共享,提高素质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互通有无,提升了教师素质。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平台,使教师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二、集体备课的原则
(一)变“备教案”为教育科学研究
先进的课程理念,来源于个人的学习,来源于成功的教学实践,也少不了同行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每个教师是不同的,集体备课,应将其作为突破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完善和改进“集体备课”的流程,使之制度化,并且对“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寻找问题的根源与解决的办法,不但使“集体备课”成为了教师们的自觉行动,而且在“集体备课”中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并发表了许多相关的论文。有些教师还以“集体备课”中的一些问题为突破口,确立了科研课题,有效地推进了校本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借此,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结构和体系,真正做到了把教育科研与实际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座平台。
(二)确立专题,重点研讨
我们的“集体备课”,大家总是先花上一定时间,讨论前一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接着大家交流自己对将要进行的1到2周的教学内容的总体思考与设想,特别是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不但回顾一周内容,还分析下周要进行教学的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流程。因此,在集体备课中,事先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工作QQ群或学科联盟等,确立专题,先把大家认为值得研讨交流的问题集中起来,由学科联盟组长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在“集体备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研讨,这样就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三)理性反思,拓展提高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反思是“根据情景和推论对自己的信念或知识结构进行的积极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其进行有效的教学,还能促使教师认清自己的行为和观念的核心因素。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1.请专家讲学,进行专业引领
为了让教师树立新课程理念,我们多次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其中,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刘正言教授,全国特级教师靳家彦,华应龙老师、俞国娣老师,姜铭芳老师等教育专家,结合自己的示范课,为我们做新理念讲座。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深入浅出的理念讲解。使教师对课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还多次请到市教研院的杨长久主任,高明珠主任,解读新课标,分析新教材,并与一线教师共同备课研讨。使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形成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新格局。
2.利用内部资源,成立校内讲师团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这是每一个二十小学教师的座右铭。我们深知,坚持经常化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我们掌握教育改革最前沿的信息。为此,我们把学校的领导、教学骨干、学有专长的老师聘为讲师团成员,每年学习一本专著,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理解、消化、查阅、补充,将书中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并力求将抽象的理论与形象化的语言有机融合,精心制作演示文稿在开学前一周,进行专题讲座,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至今,这样的讲座已达39人次。教师从这样的集中学习中吸取精华,做到系统提高。这些系统化的学习,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拥有了更丰厚的底蕴,为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利用网络优势,搭建学习平台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和更新快的特点。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校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园网,开通育龙网服务项目,班班配有数字化高清电视。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业务提高,教师经常在多家网站上浏览、查阅、下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提高。并积极参与网上教研。2012年的10月至11月,我校的全体教师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网络展示――说课大赛。从赛前的跟帖,对教案进行修改,到竞赛专帖中浏览全省各地市的选手参赛内容,观看现场说课,聆听专家点评……教师从中受益匪浅。通过专题的网络教研的互动,使二十小的每位教师都紧跟住课程改革的步伐,走向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二、多层次同伴互助,引领教师实践新理念
1.进行学年组开放式备课
结合我校骨干教师多、组内平行班级多、新调入教师多的特点我们开展组内开放式备课,以整合资源,共同提高。具体做法是:每一位教师先独立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会学生哪些方法,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在集体备课时间里,由教研组长带领,请每课的中心发言人,说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意图和教学流程,在此基础上大家就这节课进行研讨,从教材的把握,资源的利用,到教学环节设置、难点的突破都要进行仔细的探讨,并由中心发言人执笔完成教学设计的预案,然后每个人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特点再做相应处理,突出了教师的个性和特色,形成既有集体智慧,又有个性风格的教学设计。
2.开展学年组课题研究
为了使教研活动真正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师生双赢为目的,我校开展了以学年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各学年根据自己学年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学年的研究课题。各组组长组织学年开展系列研究活动。
五年组作为课改的先行学年,结合省级数学研究课题“促进小学生数学评价的研究”,确定了组内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他们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数学评价方法,如,数学卷后感悟、数学日记、数学作文等,促进了学生数学潜能的发展。2012年初,他们学年又确立了“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课题。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力求形成初步的数学综合实践领域的教学模式。为后面的学年提供良好的借鉴。
我校通过“一课四讲”活动,有效落实学年组内的这些研究课题。组内确定研究课题后,由一位教师负责准备,大家研讨后确定教学设计。在班级试讲,其他几位教师听,听后评议,修改,再到第二个班,第三个班讲,大家再评,确定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后,组内其他成员也依次进行。在多次的讲、评、议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组内的研究成果。在学期末,上成果汇报课,以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果。
3.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校本研究必须是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切实进行了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研究,专题研究与常规研究相结合,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专题研讨和现场观摩活动。在学年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专题讲座的内容。我校开展了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如,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快乐作文尝试。数学四大领域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等专题。让教师在理论学习,实践验证,理念升华中不断进步与提高。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
全体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学校发展的优势资源。为了激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因素,为了巩固研究成果,再度创造辉煌,我校开展了特色课评选与展示活动。无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还是老年教师,把自己在各级赛课及公开课中得到好评的课申报为特色课。不论年级如何改变,老师都可以跨学年上特色课,随时接受其他教师的咨询。在不断实践完善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达到资源共享和保护资源的目的。
三、多角度反思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自我反思
我们倡导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对自己本课的成功与再研讨之处进行反思,在教案上写反思小记。每月上交一份最满意的反思,可以是教学方式方法,也可以是课上的精彩生成,还可以是根据校领导及同学年老师的建议进行教学后的收获。
2.组内反思
(1)每周一次的学年备课,中心发言人首先进行说课。全体教师把自己课上的成功之处和组内的老师分享,把自己的困惑和组内的同志共同商讨。在每月的“一课四讲”中,学校不给教师打分,让实验教师充分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寻找感觉,走向成功。
(2)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沙龙式反思,交流当天或近期课堂上的成功与困惑,互相当参谋,集思广益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难题。
3.定期进行反思交流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设计 着力点
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理念的系统工程。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组织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设计中,如何通过一个“着力点”呈现知识,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基本设计技能与设计方法,如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流程的控制等。
一、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通常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我们只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而忽视了其他两个目标。这样,我们对教学目标就定位为学生学什么,如何获得知识与解题技能,忽视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单一的教学目标的实施,直接导致语文教学应试现象依旧严重的弊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初中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错位。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实施,必须摒弃应试教育模式,让语文教育焕发应有的生机。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我们在肯定传统理念思维,肯定愚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同时,也要从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愚公的做法是否与时俱进。这样,我们就会重新审视这篇寓言故事,觉得传统的教学目标有大而空的嫌疑。有资料显示,华师大教育系曾对一所重点中学35份教师的教案做过教学目标统计:其中5份无教学目标的陈述,30份对教学目标阐述的词语都是要求学生“掌握、了解、能力、培养、理解”这样的要求性词语,没有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二、设计个性化内容,进行课文个性化理解
阅读文本时因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个性阅读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最新理念。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与文本对话,注重理解文本内涵。教师的引导面面俱到,却忽视了让学生心灵与文本对话。这样,学生没有自己的心得与感受。学生面对至理至善的文章,没有自己的个性理解与心得,这样只能是俗读、浅读,甚至是误读代替理解,这样的解读可能会让精彩的文章变得庸俗。因此,我们应该设计个性化的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性化的理解,在对文本提炼、加工、组合的基础上,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老王》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有个性化理解,就设计个性化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感受作者的善良。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变得越来越好。因此,教师要通过“善”与“愧”方面引导学生。学生就会对文本有整体的思考,若没有以这样的教学角度切入,就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
三、着力优化问题设计,注重适时适度合理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问题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纽带。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引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成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教学设计中如何优化问题设计是每个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随口发问,结果很多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课堂上学习要点,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度肯定不会高。因此,我们在备课环节就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并把握好问题的适时、适度与科学合理这个原则。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效度明显提升。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范进中举前后不同人的态度的变化是怎样的?为什么作者详细叙述这些人对范进的态度?作者是怎样勾勒这些人前后的表现的?用什么样的词语概括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通过这样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文本进行了深刻的对话,从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设计有效品读,课文语言品得实在
语文的学习就是对语言的咀嚼与品味,语文教学设计中离不开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当看到文本中写得好的句子与段落时,我们总会驻足,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这些语言。但是,我们通常还是比较模糊地对语言、语段进行分析。在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实践证明,品读语言还必须在“情”的带动下认真地品,让学生感受作者语言中的表情达意,从而体会其丰富的表现力。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就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小山的动词,并把用儿化音的句子找出来。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作者北方语言的特色,从深情的视频范读中感觉有了儿化音的韵味,从而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从这样的品味中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样的品味语言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认真品味文本的语言,进而让学生在品味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综合上述,精彩的语文课堂来自于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循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认真研究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动态、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巧燕.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设计[J].新作文(教学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