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剂学的作用

药剂学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药剂学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药剂学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剂学;教改;整体化教学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c)-0167-03

Application study of holistic pedagogy method in pharmacy teaching

ZHANG Lei MAO Dong-dong CHEN Qiu

Pingdingshan University,Henan Province,Pingdingshan 467000,China

[Abstract]Pharmac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for pharmaceutics students,which is systematic and practical strong,not easy to digest.Based on this problem,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idea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holistic pedagogy.Holistic Pedagogy ha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in emphasizing the contact of the overall knowledge,radiation from a point to the whole,and thus form a network of knowledge.It will be a perfect form to link the knowledge betwe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nd cognition and memory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knowledge.To some extent it will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pharmacy teaching.The holistic pedagogy has great advantages for pharmacy teaching and also useful for other pharmacy disciplines.

[Key words]Pharmacy;Educational reform;Holistic pedagogy method;The quality of teaching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利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1],知识点繁多,理解记忆具有一定难度。不少学生反映在药剂学的学习中很难瞻前顾后,学习了新的知识,忘记旧的知识,导致难以最大程度地掌握药剂学的重点难点[2]。笔者根据多年药剂学授课经验,思索出了一套整体化的教学法,用整体化的思维方式来讲授药剂学,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去掌握药剂学的知识,达到药剂学教学的目的[3]。

1整体化教学法的原理

整体化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建立知识的“骨架”和讲解的“重复”[4],这个骨架如同人体的骨架一样,联系着身体各个部位[5]。任何一门课程都是有“骨架”的,而这个骨架恰恰就是课程体系中分散于各个章节中相通的部分,多数章节都会涉及共同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形成联系各个章节的网络,并让学生去掌握这些重要的骨架,于是教师在授课时,有目的地、反复地去重复这些“骨架”级别的知识点,就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深化并达到稳定记忆的目的。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反复的复习是记忆的良好“法宝”[6]。教师反复地去重复相同的内容,就相当于让学生反复地去复习和记忆[7]。当学生掌握这些“骨架”后,那么,对于课程的全局自然也就很容易掌握,这样也就很好地避免了学习新的知识而忘记前面的知识的问题。

2药剂学实施整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剂学知识点繁多,笔者所用的教材为201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药剂学》,全书分为17个章节,分为四大模块:基本理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粉体学理论)、常规制剂(片剂、胶囊、注射剂、栓剂等)、新剂型和新技术(包合物、固体分散体、微囊、靶向、植入剂等)、医院药学部分,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讲到本章内容,仅仅介绍本章内容,后面章节中未讲到的便不去讲解,这种一章章的走马灯式的授课方式的缺点在于:越往后讲,学生对于教材前面的东西忘记的越多,等讲到第13周时,前6周讲的内容忘记了大部分,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8]。这种授课方式只是一条线式的授课,首尾难顾,无法达到整体的授课效果。

将整体化教学法应用于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将药剂学中的共性、重点内容抽出,作为药剂学的骨架,然后用这个骨架将药剂学的整体内容进行联系,做到讲到一个点,可以将这个点对应的知识点都讲授出来,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一个骨架点,便可以建立起一个整体的知识联系[9]。此外,授课的方式也不仅仅再局限于一个章节,不再按照机械的按部就班的顺序进行讲解,而是以骨架点为引导,实现跳跃式、穿插式的讲解,做到“讲一涉三”,讲一章的内容,穿插其他章节的内容,这样到讲到对应章节的内容时,由于已经有了之前的印象,再学起来就会比较轻松,将整个教学内容都按这样的方式进行重新整理,便可达到一个整体化的教学效果[10]。

3药剂学整体化教学的实践

3.1整体化教学骨架知识点的选择

笔者以药剂学中贯穿全课本的知识点为骨架,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

3.1.1辅料 辅料是药剂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药剂学授课中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花费在辅料的讲解上,而药剂学的辅料却有着很大的相通性,如片剂的四大辅料,填充、黏和、崩解、,几乎贯穿整个课本,几乎每一章都能见到这些辅料的影子。

3.1.2工艺流程 每种制剂皆有自身的工艺流程,如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理压片包衣包装质检出厂,涵盖了片剂、散剂、颗粒剂的制备过程,因次在讲授过程中可以作为一条主线进行联系。

3.1.3剂型特异点 每种剂型都有其特异之处,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些特异点进行对比和联系,往往能贯穿章节,达到整体化教学的目的。

3.1.4重点案例 对重点案例的汇总同样是整体化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案例,主要是指能够贯穿教学章节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反复应用的内容。

3.2整体化教学在章节中的体现

3.2.1课程讲授的调整 将片剂的辅料部分、表面活性剂部分的内容调整到基本理论中来讲解,然后进行其他章节各论部分的讲解。

3.2.2各论的授课 笔者以注射剂的授课为例,说明整体化教学的实现:①讲解到注射剂的分类时,由于是按照分散系统进行分类,因此便可以和液体制剂的分类、气雾剂、凝胶剂建立整体化的联系;同时对这三个部分进行复习和简要介绍。②注射剂中的附加剂中的增溶剂、乳化剂可以与表面活性剂部分进行联系,对表面活性剂的内容进行回顾和复习。③助悬剂部分的PVP、CMC、MC、明胶可以和片剂的四大辅料建立联系,同时去复习这些助悬剂在片剂中的作用;同时,这几种辅料在混悬剂、包衣材料、固体分散体、胶囊中也有应用,那么就将这些作用专门作成几页精美的PPT,在课件中将这些辅料在后继章节中的作用也做一个展示和简单的讲解,不求全部掌握,只需让学生们有一个印象[11]。④在讲到胶囊、包衣材料等部分时同样再去展示这几页PPT,同时让同学们回顾起在注射剂中的作用,于是在授课过程中便重复展示了多次;每展示一次,便让同学们对这部份内容多熟悉一分,完全掌握之后,就可以直接跳过。⑤在讲到工艺流程时,将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注射剂、大输液四个流程进行对比和联系,让同学们在学习注射剂工艺流程的同时,复习了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的制备流程,同时事先将大输液的流程进行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跳跃式学习的目的。⑥注射剂不同与片剂、液体制剂及其他制剂,其特点在于无菌、无热原、无可见微粒,此时便可以优先将章节最后的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输液剂的质量要求进行联系,做到未到讲时提前讲,提前建立起印象[12]。

4药剂学整体化教学的效果

笔者在平顶山学院2012、2013届药学班实施整体化教学模式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往届药学生采用的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的药剂学理论及实践课的成绩均有明显提高,2012级75名药学生与2011级67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理论×70%+实践×30%)比较,分别为(66.31±10.03)分和(72.77±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6,P=0.000)。采用整体化教学模式后,2012届学生的药剂学综合成绩比上一届学生的综合成绩提高了6分左右,达到了73分,充分证明了整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5对药剂学整体化教学的思考

整体教学法的重要特点总结起来就是:未到讲时先讲,随时进行复习,纵横联系知识点,从一点辐射至整体。但是,对于整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5.1合理建立整体化的联系

创建知识点的关联是整体化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合理地创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于引导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联系有着重要意义[13-14]。笔者认为,应将大纲中最重点的内容、能够起到“骨架”作用的知识点作为整体化教学的联系点,经过多次联系后,学生能够将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熟练掌握,并能够根据这些“骨架”知识点去进一步联系到更多的知识点,如从片剂的崩解时限注射剂热压灭菌的时间灭菌法的分类滤过除菌微孔滤膜无法除去热原热原的知识点……,甚至牵引出更多的方面。

5.2整体化范畴的拓展

药剂学课程是一个小的整体,而整个药学的学科体系则是一个大的整体。从教学的层面来讲,建立起整体化的教学观念,从一开始就告诉同学们为何要学习这些学科,对以后的专业课有什么样的作用,将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5]。对于教师而言,若能将药学专业课程中的药代动力学、医药数理统计学中的数学公式作为重要的内容应用于高等数学中进行教学,以后学生再学习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和药动学的微积分、拉普拉斯变换时,必定会感到非常轻松[16]。但目前大多数的情况是:教师的精力仅仅局限在本门课程的局部,无法实现整个药学学科的整体化教学,因此,对于整个学科的整体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7]。

6小结

整体化教学法对于教师而言,更加有利于建立所教课程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对药学课程的授课将会有一个整体、全局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知识面的拓宽、知识结构的更新、勇于探索创新,进而达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目的[18]。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应用的把握,使药学生能够尽早理解四年药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洞悉专业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学习的方向,懂得F阶段学习的知识以后将会用在什么地方,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看到长远和未来,将未来的职业场景与当前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机联系,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而学习,从而形成学生对职业、知识之间的关联的认知,促进自身整体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静,余天雾.探究“PCE”三联合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80-81.

[2]郑杭生,王娟,李范珠,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药剂学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6,32(2):51-53.

[3]张华,陈文,应雪,等.特色药剂学课堂教学及实例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3):46-47.

[4]王珊.关于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0):266.

[5]王伟,孙志颖,王世英.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视频库的建设与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1):68-71.

[6]王广成,欧阳玉祝,彭知云.PBL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6,45(4):102-103.

[7]孙黎.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体会[J].安徽医药,2016,20(1):201-202.

[8]邵Z,孙永霞.药剂专业中开展一体化教学的若干体会[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5):152-153.

[9]刘颖,冯年平,林晓,等.药剂学教学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讨[J].药学教育,2016,32 (1):53-55.

[10]廖乃英.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6,(19):116-117.

[11]李学涛,程岚,吕佳,等.多模式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3):161-162.

[12]郑杭生,陈思思,王娟,等.《药剂学》PBL教学的问题设计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11):836-840.

[13]朱磊,鄢海燕,孙淑萍,等.提高药剂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J].广州化工,2015,43(11):228-229.

[14]杨群,张锴,张娜.药剂学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6):143-144.

[15]王云.基于创新教学的药剂学教学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3):238-239.

[16]周雪妍,李成林,汪建云,等.提高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效果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598-600.

药剂学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药剂学;设计型教学法;互动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77-02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同时也具备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涵盖了较多的知识内容,不仅需要充分结合理论知识,还需要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疑增大了药剂学教学的难度。因此,在药剂学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方式并进行实践,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就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与整理,并提出设计型、互动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

1.教材的选定。药剂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与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还与教材有着紧密的联系。试想,如果教材质量不佳,那么再好的教学方法势必也无法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材的选定时,需要保证教材中相关药剂学概念清晰准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需要由浅至深,有着适当的坡度,便于药剂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另外,教材中还需要适当穿插一些数据准确的图表,便于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可靠数据作为依托,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现阶段,药剂学专业学生在从事的工作涉及到生产、研发、制剂调配、医院临床药学等众多领域,不仅涉及到药品的生产、制备,同时也涉及到临床合理用药及用药的个体化监测。因此,药剂学教材在选定时,也需要涉及药物相互作用机理、剂量及其换算、鉴别、血药浓度监控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知识,提高学生药剂学整体知识水平,使药剂学专业学生在具备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并拥有一定的制剂能力。

2.教学大纲的制定。在教材选定后,需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制定首先需要立足于药剂学教学的特点,以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药物制剂的生产与质量管理作为重心。一般来说,学生就业后经常涉及到药品质量监测等实际问题。因此,可以将教学的中心侧重于药物制剂的生产与质量管理,在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紧跟药剂学发展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在药剂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新成果与新技术。另外,针对将来学生有可能涉及到的药品研发工作,教学大纲应制定一定的较为前言的学科发展介绍,以利于学生就业后对本专业知识的继续深入学习和深造。科学合理制定教学大纲,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有目的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药剂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联系十分紧密,但是课堂上依靠老师口述往往使得一些专业理论知识显得较为抽象,尤其是药剂学教学中,相关药剂的制剂工艺单纯依靠教师口述或图表显然无法充分让学生了解制剂工艺的核心内容。传统教学方法在药剂学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引起学生共鸣,影响了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在药剂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制定,制作有针对性的多媒体大纲应用于教学,能够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药剂学中制剂工艺的流程与操作,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药剂学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零散,但是相互之间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由于缺乏全面的药剂学知识基础,无法自行将其整合并充分串联,此时,药剂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采用框架图表示。笔者通过这种方式制作了层次分明的知识点框架图,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尤其是一些细微到被忽略的知识内容,却可以发散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制作知识点框架图,帮助学生轻松地记忆药剂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促进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而且知识点框架图还可以帮学生巩固旧的知识点,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使学生具备牢固的药剂学基础知识水平。

三、互动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应用

互动型教学法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案例式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案例与论点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与互动,然后得出一定结果后与药剂学教育工作者进行互动分析,确立学生主体,教育工作者从旁辅助的模式,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

1.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案例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结合实际,便于学生理解,这种方法与药剂学的特点十分契合。在药剂学教学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案例讨论与分析过程,在思维的碰撞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制备过程操作不规范使瓶中液体本身就带有细菌、针管消毒不彻底添加药剂时将病菌带入等。在谈到被污染注射液如果注射进入人体会对人体产生何种危害时,学生都支支吾吾地不知道从何说起,笔者便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①xxx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会出现什么反应?②xxx细菌将试剂污染后进入人体后是否会使反应加强?这样,既使学生巩固了旧的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也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通过设立一个问题,然后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究问题的出现原因、出现的过程、处理的方法、避免该问题再次出现的对策等。探究式教学法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自身定位,确定以学生的主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合作配合、共同探究的能力,然后给予学生积极地鼓励与基本地指导,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药剂学中的一些现象往往会出现困惑。因此,药剂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实验课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做实验,亲身体会相关药剂学现象的出现原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药剂学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了解该种药剂学现象的出现原因。

四、设计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型教学法一般分为两大类,即任务式教学法与引导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任务的设计,让学生以工作的模式,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尽早适应未来进入社会后的工作模式;引导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实验的设计,引导学生了解药剂的使用、仪器与试剂的使用,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实验能力。

1.任务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首先需要药剂学教育工作者立足于教材大纲,根据现阶段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一般来说,教学任务目标确定后,需要分层次、分难度地分配教学项目,让学生逐步完成工作项目,直至完成工作任务为止。任务的设计需要由浅至深,逐步深入,保证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提高。依靠任务式教学法,能够使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提高,在药剂学教学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2.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探索与研究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仅仅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是无法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药剂学教学中,往往会涉及众多实验分析、药剂组成分析等知识,单纯依靠板书或者多媒体课件教学显然没有学生亲身体会更为深刻。通过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了解各类药剂现象的产生原因,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其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药剂学教学应用的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案例式教学法、双主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设计型教学法、互动型教学法等,本文就选取上述几种教学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探讨设计型、互动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广大药剂学教育工作者参考与研究,以推动药剂学教学工作良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俞媛,钟延强,孙治国,等.PBL结合LBL教学模式在药剂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

[2]王秀敏,高学敏,朱铉.药剂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6).

[3]李学涛,程岚,贾天柱.CAI动态化模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

[4]韩翠艳,马晓星,刘畅.制剂创新设计在药学类本科药剂学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1,(8).

[5]沈志冲.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

[6]钟延强,陈建明,徐爱民,等.药剂学教学改革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初步探索[J].药学实践杂志,2009,(3).

药剂学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 中药性能 应用 研究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233-01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的任务是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加速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研究,是加快中药药剂学“从经验开发向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发”过渡的重要研究内容;积极寻找药剂新辅料,以适应中药药剂某些特点的需要。该文重点从中药药剂中的中药性能及应用以及某些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作了具体阐述。

1 中药的性能

药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叫四气,并有酸、苦、甘、辛、咸五味的味道,称为五味。

1.1 四气五味

四气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而确定的。如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镇静作用的药物,则为寒性,用于治疗各种发热性病证。凉性药物作用同寒性药,但较缓和。如:具有祛寒、温里、助阳作用的药物,则为热性,用于治疗各种寒证。温性药物作用同热性药,但较缓和。此外还有平性药,即介于温凉之间的药物,临床根据其功效而应用。

五味主要是由味觉器官直接辨别出来,另一方面则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来确定的。酸味药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自汗、盗汗、遗精、久泻、久痢等证。苦味药有泻下、燥湿、降泄作用,用于黄疸、哮喘、便秘、腹泻等证。甘味药有调补、缓和作用,多用于虚证。咸味药有软坚、润下作用,用于肿块及便秘证。辛味药有发汗、行气作用,用于表证及气滞证。此外还有一种味道不明显的药物叫淡味药,其作用是渗湿利水。

每一种中药都包含了气和味,如果单从四气五味来看似乎很简单。但有些药物的气味却是很复杂的,如有的气同而味异,有的气异而味同,还有的一气而兼数味。也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情况,才反应出了各种药物的不同治疗作用。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治病用药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用药规律,我们在学习和运用时除了要掌握它的共性之外,还要掌握每一味药物的特殊治疗作用。

1.2 升降浮沉

是指药物的趋向而言。升是升提的意思,降是降逆的意思,浮是上升发散的意思,沉是下行泄利的意思。升浮的药主要是指有向上向外的升散作用,如发汗、催吐、升阳、止泻等药性沉降的药主要是指有向下向内的作用,如降气、平喘、止吐、止汗、通便、利水等药性。

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可以概括药物的性能,是中医用药物的基本理论。

1.3 归经

药物归经是古人根据中医经络和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结合药性四气五味,如五味入五脏是药物归经的重要依据。所谓归经是指某种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病,起着主要作用的一种归纳方法,也可以说归经是一种用药规律。如肺病咳嗽,则用入肺经的药物,肺热用黄芩、浙贝清肺热;肺寒则用麻黄、杏仁温肺。但多数药物能治疗几个脏腑的病变,故可归入几经。如主要治肺经外感风热表证,又能治肝热目赤肿痛,故主入肺经,兼入肝经。根据归经理论用药,不但治疗方便,而且还能掌握药物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如手少阳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互为表里,又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相通,因此,入足厥阴经之药也可以,入手厥阴经,如柴胡可清肝经及心包经之热;木通能上清心窍,下泄小肠,治心烦尿赤,是因心与小肠相表里之故。

根据上述理论,对一腑或一脏治疗上有显著作用的,同时对其它药物有引入某一脏腑作用的药物,称为引经药,今摘录于下:

手少阴心: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木通、竹叶。足少阴肾:肉桂、细辛。手阳明大肠:白芷、石膏。足阳明胃:白芷、石膏、葛根。足太阳膀胱:羌活。手太阴肺:桔梗、升麻、葱白、白芷。足太阴脾:升麻、苍术。手厥阴心包络:柴胡、丹皮。足少阳胆:柴胡、青皮。足厥阴肝: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手少阳三焦:连翘、柴胡。

2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使用除了少数的药单独使用外,多数都是配合起来用。如配合适当,可以加强药效或监制毒性。如配合不当,就会消减药效,甚至产生不良作用。古代医家把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概括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相须:两种以上功用相同的药物,合用后可以互相助长疗效,发生协同作用的叫相须。如知母与黄柏合用,滋阴降火的作用更强;人参与炙甘草同用,增加补中益气作用。

相使:两种以上功用不同的药物,合用后能相互促进,提高疗效的叫相使。如黄芪与茯苓合用,能增强补气利水的功能;大黄与黄芩合用,则泻热的功用更好。

相畏: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而足以减低或消除其烈性或毒性的叫做相畏。如生姜能制半夏毒,所以半夏畏生姜。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低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不良反应的叫相杀。如绿豆杀巴豆毒,生姜杀南星毒。相畏、相杀是药物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能相互牵制而使作用降低或消失药效的叫相恶。如黄芩能减低生姜的温性,所以生姜恶黄芩。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剧毒作用的叫相反。如甘草反甘遂。相反药原则上不能同用。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

2.1 中药的用量

药物的用量大多有个范围,用量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用量太小达不到疗效,药量太大可能发生副作用,重者可致中毒。用药的药量还必须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药物的性质以及配伍剂型等灵活确定用量,如性质平和的药物用量稍多,反应不大;毒性剧烈性药物,用量过多就会发生副作用或中毒。如大黄、三棱、枇杷叶等常用药也应注意,过之则耗伤正气。金石贝壳类质重而无毒性烈性的药物,用量可稍大,如龙骨、牡蛎、石决明、石膏等。花叶类而质轻的药物用量宜轻,如通草、蝉退之类。

2.2 常用中药

解表药。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解表药,解表药多具有辛味,因辛能发散,所以这类药物适用于病邪在表需要发汗的证候。

这类药又包括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羌活、生姜等。辛凉解表药,如薄荷、柴胡、葛根、升麻、、桑叶等。

2.3 祛风药

凡具有祛风胜湿,能够治疗风湿疼痛的药物,称为祛风药,祛风药多属于辛散苦燥之品,有发汗解表和止痛作用。

2.4 祛湿药

凡有燥湿、化湿和渗利水湿的药物均称为祛湿药。服用后小便畅利,尿量增多的叫做利尿药,可用于水湿停蓄体内产生的多种疾病,如水肿、黄疸、风湿、淋浊、疮疹等。

2.5 清热药

凡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作用,能治疗热性病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参考文献

药剂学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 药剂学 教学改革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31-02

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开设该课程的学期为大二下学期,它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尤其和药物制剂学联系甚为紧密,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就必须结合药学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进行适当的课程整合。

1 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联系紧密

物理化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物化难记、抽象、难学、难于掌握和理解。调查发现学生觉得难学、枯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教学的过程中,物理化学教学中缺乏与药学知识的密切结合,学生在学习物化知识后不能学以致用,因此,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实际上物理化学中涉及的很多知识点,都与药学专业的很多专业课有着紧密的联系。药剂学是所有药学类高校都设置的重要学科。在药剂学科研方面,药物有效期测定、新剂型的开发等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必须以物理化学知识为前提,因此,物理化学是整个药物制剂学的重要基础,目前有很多物理药剂学教材几乎有接近半数的内容是关于物理化学的知识。因此,把物理化学知识纳入到药剂学学科中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也体现了当今时代学科融合交叉的特点。

2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如何使这门枯燥的课程变得有趣、生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物理化学与药剂学的融合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我校一直尝试教学方法改革,在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这两门课中也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PBL、TBL、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改革中坚持以物理化学教材为基础,并结合药剂学教材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构建“发现探索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 究其原因―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结合物理化学和药剂学专业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1)教学资源整合。新编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新编教材:《药剂学综合实验》Ⅰ―物理药剂学实验;将药剂教研室和物理化学教研室教师,实验人员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实行集体备课,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由专业课教师对该门实验课进行理论导入,基础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实验室空间扩大,新增了大量设备,实现设备共享。

(2)课程内容整合。学生通常认为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很抽象,主要是是由于热力定律贯穿于物理化学的各个部分,该部分内容如果理解不够透彻很难学好这门课程,而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药剂学专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其他课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另外我院学生高等数学为考查课,学生学习不深,基础薄弱,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和药剂学吃力,因此,不能以纯化学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药剂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基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我们必须要优化教学内容,授课时遵循如下原则:①对于较为基础的理论,采用讲授式,其中融入大量实例,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得学生易于理解。②降低理论深度,着重讲解物理化学和药剂学衔接较多的内容,对于应用性较少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鼓励深入学习,做到因材施教,强调思维方法,针对药学专业特点,合理筛选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相平衡的时候开始从相律、单分组、完全互溶双液系统和部分互溶、完全不互溶的双液系统在到二组分固液系统以及三组分系统的相平衡[1]。这些知识点在药剂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采用教授启发式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该部分内容。实验课同样如此,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物理化学和药剂学的实验课必须要进行融合。例如:物理物化中化学动力学[2]内容是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稳定性的理论基础。授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条件给学生出实验讲义上没有的动力学实验题目,再由学生独立进行资料的搜集、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做实验,得出结果后再次进行分析总结并写出实验报告。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为了使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更符合学习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分析探讨物理化学实验和药剂学两门课程将其中有着广泛和密切联系的内容融合到一起,具体内容见表1。

(3)制定新的考核方案。原来的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理论课的一部分满分20分,整合后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满分100分。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分值分配如下:预习报告5分,课堂实验操作20分,实验报告20分,英语专业词汇考核5分(随堂考口试),每个实验都按照该标准进行,最后取平均分做为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分两部分其一是操作,学生当场抽签确定自己的考核内容,40分,这样学生会把这门课程系统的复习,便于总体掌握两个学科的关联,其二写一个该课程的心得体会或者某一个实验的小论文或者PPT:10分(例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测定实验做完以后,写一个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小论文或者将小论成PPT)。

3 整合后效果

整合后物理药剂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将物理化学知识与药剂学知识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得物理化学课程真正的对药学专业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对于一些很多综合性问题,学生要课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对学生的查阅文献及对有用资源分析整理的能力也有一定提高。经过两个学期教学方法改革,我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改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加强物理化学和药学融合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物理化学教师与药剂学教师共同的教学宗旨,为达到这一目的,任课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此外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和研究所的药学研究人员及药厂工作人员交流,时刻关注药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沿,为物理化学和药剂学两门学科能更好的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药剂学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药剂学 教学体会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它的理论性、综合性、专业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同时也是中药、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专业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学生能否进行药物生产和调配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它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突出性,它牵涉面广,专业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如何提高《药剂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增强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药剂学》教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药剂学》教学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如何上好这门课,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体会如下:

1.提高教学质量,严把备课关

1.1 紧扣课程要求,结合生产实践进行备课

课堂教学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要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因此,要求教师本人要积极钻研业务,多看多研究多讨论。药剂学技术更新速度很快,教师要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课前认真备课, 将每一次上课都当作新课看待,将好的教学经验不断溶入其中,避免流于形式,炒旧饭,做到常备常新。然而,药剂学教材的更新速度总是落后于临床用药及新制剂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药剂学授课老师,要经常查阅药典和文献,并与临床保持接触,积极扩充和更新自己的药剂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药剂学研究进展。如我校现在所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版的《药剂学基础》,教材以2000年版药典为标准,而现行药典已经是2010年版,这就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和介绍,在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检查中也应以最新药典为标准;在教材绪论中没有介绍药品的有效期和失效期、批量和批号等,而在生产和生活经常使用的,可以作为课外知识添加进来。

2、拓宽教师知识面,增强综合知识能力

药剂学课程内容涉及化学、数学、物理、材料学、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治疗学等学科的知识,加之医院药师正面临职能的转变,从“以药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不再限于发药和调剂,而是指导合理用药和进行临床药物检测等[1],因此,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学习本课程的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学、机械学和材料学的知识,如在介绍粉碎方法时使用的万能粉碎机、流能磨粉碎机等时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机械学知识;在介绍渗透压、冰点降低值时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在介绍药品包装材料时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材料学知识。在备课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对相关的科目进行学习和掌握,俗话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有综合的知识面。

2.优化教学内容,严把上课关

2.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

本学科上课伊始,即要阐明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结合学生的就业需要, 向学生介绍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与医院药学、制药企业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2.2 注重启发引导,提高课堂效率

在讲课方式上, 要注意启发式教学, 避免“填鸭式”灌注,巧妙使用课堂提问, 启发学生去思考, 尤其在引入新课时, 要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表面张力时, 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为什么清晨我们去公园玩时, 看见荷叶上的水珠是圆的?”“为什么撒落在地上的水银是球状的”, 通过这些现象,引入表面张力的概念,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在讲授丸剂的时候,可以问同学们亲手做过汤圆吗,汤圆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这些问题的提出, 可以引起同学的极大兴趣,从而引入新课,效果非常好。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必要时可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例如:“有人说丸剂是一个古老剂型, 味、型都不如片剂, 应该淘汰, 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了方便服药和维持药效稳定,应该大量应用缓释剂,你怎么看”“为了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应该大力发展靶向制剂”等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药剂学的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在上课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药剂学从古代的丸、散、膏、丹、格林制剂到现代的片剂、注射剂、滴丸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的发展历程,无不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天津天士力、西安杨森等大型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是不断创新的结果。我国新药研究目前仍以仿制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很少,基本上处于低水平重复,创新水平较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2]。这样,可从爱国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鼓励学生大力发展民族药,积极创新新药。

2.4 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加课堂趣味性

药剂学涉及到很多制药机械,学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制药设备,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备集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课件,全方位展示制药企业的车间设计、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以及操作要点。如在讲解喷雾干燥原理时,可以播放喷雾干燥原理动画;在介绍片剂制备时,可以播放药厂制备片剂的过程;在介绍胶囊的全自动生产和半自动生产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全自动生产设备和半自动生产设备的生产设备,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用图、声、形象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制作幻灯片时,版面设计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整洁美观、生动形象 ,不要随意插入一些与讲授内容无关的图片和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备课时切忌照搬别人已制作好的课件,应根据自己对教材、对学生的理解,对别人已制作好的课件进行加工和处理,以逐步形成适应本班本校学生同时具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课件。

在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同时,要注重课堂示教及实物展示的作用。在讲解软胶囊和硬胶囊的区别时,可准备一定的实物,让学生通过看、摸、分解胶囊等方法来进行鉴别,在讲解丸剂时,可准备滴丸、蜜丸、浓缩丸、水蜜丸,让同学们从外形、气味、形状上进行区别学习。

3.理论实践两手抓,,培养实用型人才

3.1 加强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针对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使用会操作会维修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突出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且药剂学实验操作性强, 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为了验证所学的理论内容, 强化对理论知识理解,在学习完相关章节理论内容后应及时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亲自动手参与制备制剂,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药物生产和制剂生产的兴趣。在实验课中, 要严格考勤制度, 对实验成绩评分,在学期考试时, 对制剂操作进行考核,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实验课。

我校的药剂学期评成绩为:书面考试占总成绩 40%为宜,平时作业占30%,实验考试以平时实验考核内容为主占 30%, 其中实验操作过程 60%,实验结果20%, 实验报告 20%,实验操作不及格需重考。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应试的心理,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2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

我校在注重学生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掌握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性环节。在课程设计初始就与实习就业科相协调,与药厂、医药企业、医药公司和药店等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利用寒暑假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社会实践,必要时可由老师一起带教,着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结语:药剂学作为中药制剂、药物制剂以及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质量以及我国药物制备的水平和质量。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课堂教学向“一体化教学”的转变,我们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在药剂学教学中进行一些有益探索,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药剂学的作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 教学体会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25-01

生物药剂学是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l]。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使用由梁文权教授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药物动力学合为一门课程,其教学过程涉及《药剂学》《药效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教材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枯燥乏味且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如何讲好《生物药剂学》这门课程[2],笔者总结了自己和同事们的教学经验,体会如下。

1 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分为概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几个部分。概述部分着重介绍生物药剂学的概念,生物药剂学在药剂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发展。药物的吸收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2],内容包括口服药物的吸收和非口服药物的吸收。这一部分教学中,除重点阐明的相关基本概念外,对口服药物细胞膜转运机制及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讲解,非口服药物的吸收部分在口服药物吸收内容的基础上从给药途径的角度以各论的方式分别阐述,此部分对内容应进行精选,精讲了几种最常用的给药方式的吸收,如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给药的吸收等。药物分布的内容同样是从基本概念入手详细阐述组织分部与药效、化学结构以及药物在体内蓄积的关系,了解药物在体内各组织中分布的情况,简要阐述影响药物分布的种种因素,此部分的内容从逻辑和层次上与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非常相似,只需简单介绍即可。药物的代谢内容相对较少,重点比较突出,首先是参与代谢的酶的种类及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其次,代谢反应的类型只需从总体上把握即可。再次重温了前面的内容。药物的排泄重点讲药物的肾脏排泄和胆汁排泄,其中肾脏排泄的机制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研究方法为学生自学内容。通过对以上课程内容的精选,既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显现出各个章节间的相辅相成,让学生感觉内容丰富而不杂乱,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 授课方式

本院的《生物药剂学》课程采用PPt课件教学。该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作用机理简单化,同时辅以鲜明、生动的图画,总体上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也使教师从整堂课的“写擦”中解放出来;以往的授课方式完全采用老师边讲边写板书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老师和学生心理上的疲倦,由于教学过于死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多媒体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学时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每一节课有足够的信息量,在课堂上须争分夺秒,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脑扫描、数码相机拍摄等手段制作PPt图片进行授课,文字、图形、色彩甚至动画融为一体,教学效果大为改观。为此,我们把生物药剂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深受学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除了上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之外,教师主观上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教师主观上的教学风格主要指教师个人的言语风格以及与学生间的互动情况,如有的人讲课热情澎湃,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而有的人可能讲课如一湖春水不起波澜。虽然大学生已经具有了足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同样必不可少。有笔者认为课堂提问是中小学生式的讲课方法,显得幼稚,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大学课堂也可采用问答的方式教学,在讲课过程中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关键性或者概念性问题仍行之有效,这是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提问的过程中可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概念或疑难问题的思考、理解和记忆。需强调的是教师的提问需在轻松、愉悦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毫无思想包袱,无论对错,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对容易错或易模糊的概念性和疑难性问题,课堂上的问答方式尤为重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很多,不仅限于此。例如,针对某一问题或事例,可让学生自己调研文献,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或者进行角色互换,鼓励学生上台讲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建立教学效果反馈机制

为了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掌握和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意见,我们采取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建立联络人制度,每班选派一名代表(一般为学习委员),作为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者,负责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老师;二是向学生发放不记名征求意见表,学生认真如实填写对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方法的意见或要求;三是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交谈;四是通过各种通讯方式沟通,学生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把意见及时反馈给老师。通过采取上述方法增加了师生间的沟通渠道,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4 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相关。本院的生物药剂学课程是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毕业班的重要专业课,针对毕业班学生普遍面临考研择业等现实问题,部分学生学习注意力转移,面对多门专业课同时开课从心理上存在浮躁情绪,上课不如低年级时踏实,学习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这时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仅对学生从心理上产生约束,而且可有效改善部分学生学习注意力转移的现象。改变传统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考核方式,建立更重视过程的成绩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外,把每次问答或课堂作业及考勤情况都计入平时成绩纳入综合成绩评价体系,期末考试成绩并不占有很大比重。笔者认为在生物药剂学这门课程中,进行上述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的改良,有利于药剂学等专业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药剂学的作用范文第7篇

药剂学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了培养合格的化学制药技术专业人才,要结合高职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基于学生满意进行药剂学教学。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 药剂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Abstract:Pharmacology is a trunk course in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order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harmaceutical talents, pharmacology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society demand. 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ome notions on the re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conduct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Pharmacolog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高职化学制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化学制药生产运行、管理和药物生产的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设备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化学制药企业从事生产运行、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制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应用等工作,同时也能够从事药品销售等相关工作。药剂学是化学制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综合和应用,是药剂学最重要的外在特征,同时药剂学具有学习内容多而分散,记忆性、背诵性强的特点,难以系统掌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课程组展开了对该课程的全面建设工作,尤其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的模式,在教师理清教学主线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侧重讲练结合、讨论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教法与体会,与同行交流共勉。

1 教学内容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能对学生掌握药学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学生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围绕着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来进行,主要包括药剂基本理论、药剂剂型的处方及生产工艺、药物新制剂、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等4个方面。

1.1 药剂学基本理论基本理论的研究对提高药剂的生产技术水平,制备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顺应性好的制剂十分重要,对完善和丰富药剂生产工艺、开发新剂型、新制剂和新型给药系统及提高产品质量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高职的主要培养对象是高技能人才,但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溶解理论、常见药剂辅料特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理论等,还是十分必要的,没有理论指导的技能就犹如空中楼阁,缺乏发展的后劲。

1.2 传统剂型的处方及生产工艺方法、原理和技术成熟的、目前相关工作岗位常用的符合《中国药典》规范的药剂剂型的处方及生产工艺应该是我们课程的重点,教学时间占课程学时的一半以上。常见剂型包括:溶液剂(Solution)、栓剂(Suppositories)、糖浆剂(Syrup)、片剂(Tablets)、注射剂(Injection)、胶囊剂(Capsules)、气雾剂(Aerosol)等。对这些剂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①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等,这是一种剂型有别于其它剂型的特征;②制备流程、处方和工艺,这是学习的核心,也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主线。

1.3 药物新制剂高效、长效、速效、低毒、缓释、控释、定位和靶向释放等各种新剂型与新制剂始终是药剂学的中心工作,也是体现高职课程先进性的地方。课程主要介绍比较成熟的新剂型的制备方法、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及相关理论,以典型实例贯穿实际生产操作全过程,以生产或实验室操作过程顺序组织课堂教学。我们讲解的药物新制剂主要包括: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透皮给药系统等。

1.4 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是药房的重要工作,也是药剂工作者必须要熟悉的内容。该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日后在药品流通行业的工作。

2 教学方法

2.1 流程教学法药剂学具有知识点多而分散,叙述性和记忆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清晰明确的引导性思路,内容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采用流程教学法可以将药剂学的主要内容整合进药物剂型的制备或应用流程中,使学生对药剂学的内容有清晰的思路,沿着剂型的制备流程,非常容易掌握各种剂型的学习内容,学习药剂学不再是死背硬记,提高了课程教学的系统性、趣味性,便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1]。如对中药剂型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将内容归纳到以下流程中,对本章所有知识点的学习都围绕着这张流程图来进行,提高了学习效率。

2.2 启发式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能”为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教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对药剂质量要求的讲解过程中,抓住“安全、有效、稳定”的原则,启发学生探究如何才能使片剂、注射剂、输液剂等实现以上目标?对个生产环节如何控制?对生产环境有哪些要求?需要哪些质量控制指标?使学生在能够带着问题听课,积极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讲练结合式的课堂教学 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讲-练-讲”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即教师讲习后,出一些灵活性高且能体现课堂重点知识点的习题由学生自己练习后,教师再总结,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注射剂这一章关于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的方法(如冰点下降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计算同一道题,结果数值有差异,再提出问题:用冰点下降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计算同一道题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同学马上就会仔细地翻阅书本,找到答案:原来冰点下降数据法计算出的是100 ml该溶液需加入等渗调节剂的量,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则是实际溶液所需加入的氯化钠的量,自然有区别。此后教师再对调节等渗的几种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多媒体教学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图声俱全等优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药剂学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像、视屏、动画等,并在使用过程不断完善和补充,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概念和课程难点[2]。如在片剂讲解中我们通过动画影片展现压片的全过程;通过网络将药剂学的发展动态和企业状况介绍给同学,推荐课程国内外相关网站;通过网络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5 改革课程作业与考试方式从促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出发,改变常规的作业与考试方式[3]。课程作业除了传统的书面题目外,还经常布置药剂学文献检阅与综述题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了综合考核的方式,如以期末开卷考试为基础,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核、综述能力(归纳报告)、平时测试和课堂讨论、课堂出席等情况综合给分,引导学生平时加强学习、注重活学活用,防止期末突击应付考试。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药剂学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从社会、岗位、学生的需求出发,合理的设计、调整、改革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龙晓英. 流程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9.

药剂学的作用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口服药物;生物药剂学性质;吸收

 

医院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展开救治,然而,药物于胃肠道的粘膜快速吸收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即将其归纳为生物药剂学。而生物药剂学是指药物于跨膜转运期间,受转运蛋白所影响,造成药物难以快速被胃肠道的粘膜所吸收,最终使药物于患者机体中的利用率、吸收率不断下降,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1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具体生物药剂学因素

 

1.1循环系统因素

 

循环系统因素由:肠淋巴系统、胃肠血流的速度、血流量、肠肝循环等组成。其中,血流量对于胃吸收的速度会造成影响,而血流量针对小肠的吸收并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主要由于小肠黏膜的血流量比较充足;随着肝首过的效应逐渐增大,所代谢的药物就越多,这就使血药的浓度慢慢减小,最终影响药效。如果患者体内肠肝循环药物存储的时间较长,则会导致部分药物的血药浓度渐渐转变为双吸收峰。而且,药物于消化道内大量吸收,大多数是经毛细血管由循环系统完成相应的转运,而淋巴系统在机体内的转运往往可以将其忽略,但是针对一些大分子的药物吸收其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1]。

 

1.2化学障碍因素

 

化学障碍经胃肠勃膜的上皮分泌大量的勃液、消化液等组成,主要有:胰蛋白酶、胃酸,如果蛋白多肽药物被酶、胃酸严重损坏,相对分子数量大,且脂溶性较弱时,则难以穿透生物膜,使其在人体中难以发挥其药效。

 

1.3消化系统因素

 

消化系统因素有:肠内运行、胃肠代谢、胃肠液pH值、食物影响及胃排空率等,而消化道内不同的pH环境,对弱酸性、弱碱性等物质解离状态会造成很大影响,且分子型的药物与离子型的药物相比,容易吸收。而胃肠道内的酸性、碱性环境,对于部分药物安全性、稳定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使部分胃粘膜面积大及接触机会多的药物,于胃中对于弱酸性的药物吸收则会渐渐加大。尤其针对需及时产生作用的药物,如止泻药,其胃空的速率对于药效发挥会产生直接影响。此外,肠运动也会使固定制剂渐渐分散、崩解,待其和肠的分泌液完全混合之后,可使药物和肠表面上皮接触面积扩大,这样可促进一些溶性较难的药物于人体内快速吸收。

 

2生物药剂学性质如何影响口服药物吸收

 

2.1影响药物溶解性

 

在药物吸收期间,溶解性、稳定性属于核心影响因素,这一过程主要指药物由制剂内得到快速释放,直至患者消化液内,经消化液直接跨过胃肠道粘膜的阻挡,直到被转运出。患者所服用药物的可溶解性,对于所服药物由药物制剂直接融入整个消化液、血液循环内的速度均会产生影响,此速率即溶出速率。该速率针对部分较难溶解的口服药物,可直接由药物的制剂内溶解且释放一些除病成分及之后被吸收,此过程较限速,对药物持续时间、药物起效速度均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药物应用强度,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

 

而针对部分口服药物吸收性非常好,且溶解速率较快的药物,虽然药物溶解性好,但是随着药物释放速度的加快,常常会使口服药物在患者血液内的含量较高,且溶解度非常高,这就使得药物的持续时间慢慢缩短。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其药物溶解速率可做相应的控制,主要经药物制剂的技术能够较好安全、精准地解决一些难题,从而有效缓解药物的溶解性影响患者服药效果,以使药效较好地发挥出来,最终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2.2影响机体膜通透性

 

患者口服药物之后,药物经消化道的上皮组织的细胞快速运转,其运转速度和药物所吸收的浓度依存性存在直接联系,会直接影响机体膜通透性。而且,首过作用主要包括:肝系统代谢、消化道等,对于吸收程度会产生严重影响;而胃肠道和肝脏间所出现的转运蛋白以及药物所代谢的酶体系,对于药物膜通透性、首过效应等均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医生给予患者用药,以及为患者开具口服制剂期间,需多关注上述因素对于药物吸收所产生的影响,且重点观察药物生物学的药剂学性质[3]。

 

针对口服药物的制剂吸收初始过程,其经过释药体系来控制整个药物的释放技术,在当前研究及发展也渐渐成熟,然而药物的跨胃肠道勃膜不断转运以及系统之前所引发的代谢,当前还难以较好地控制,值得重视的是,上述药物针对释药体系内的药物吸收以及提升治疗疗效等方面就有积极作用。此外,在设计相关口服用药前,相关人员应全面了解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尤其关注药物服用期间的首过作用、膜通透性等,以降低药物跨膜的转运体系对代谢产生的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经分析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具体生物药剂学因素,进一步探究生物药剂学性质如何影响口服药物吸收,这对于药物的设计、口服用药指导等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而当前于此方面的分析还比较浅,需于今后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杜龙江.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J].商品与质量,2016,14(40):324-325.

 

[2]张文平,杨久春,吕正兵,等.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27(5):90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