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案的教学设计

教案的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案的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案的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研讨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一、引入学习

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上市?”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例如,学生描述白菜时,应引导学生描述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开花,什么时间成熟等,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也可能有些地方说不清楚,这实际上就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不一致,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形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有了倾听,学生才会知道其他同学描述的还有什么不完整的地方。

二、汇集资料

1、在学生描述它们认识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关于这些农作物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是一样的吗?它们成熟的时间又相同吗?谁知道?学生可能了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但对多数农作物,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2、提供常见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相关资料:你想知道哪些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看谁收集的资料多。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已经收集的资料,一方面促进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三、研讨交流

1、学生汇报、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成熟时间。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

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课外拓展

课后收集资料:

1、调查收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思考: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都一样吗?

2、调查搜集本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的资料,思考:本地区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研讨本地区适宜什么农作物的生长。

一、交流引入

1、提问:你搜集了哪些农作物,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它需要什么生长条件?

学生可能收集到很多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有些是本地区没有的,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交流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如小麦、棉花、大豆、高梁、红薯、水稻等。

2、大家说的这些农作物,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

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也各有不同。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前搜集本地区没有的农作物品种,了解这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二、研讨

1、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在本地不能生长?这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推测,这些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2、讨论:本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这些农作物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

3、除了我们知道的本地区的农作物外,你推测,还有哪些农作物可以在本地区正常生长?

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也许适合有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种植和实验,在本地还没有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实践活动。

三、课外实践

1、访问有关农学专家,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的种类。

教案的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耳朵的构造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

能够根据耳廓的构造提出有关耳廓功能的假设。

能够使用助听器进行耳廓功能的模拟研究。

2、科学知识

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认识到噪音的危害,学会积极地应对噪音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耳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难点:正确区分噪音和非噪音。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纸屏、塑料泡沫小球、小鼓、鼓槌;耳朵的模型。

2.分组实验:学生自备一大张纸和透明胶带、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教师播放录音,并让学生听了说说分别是什么声音。

3.学生汇报,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

4.提问:你们是用什么器官来听这些声音的呢?(学生回答)

5.谈话:那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去的吗?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展现声波被阻碍时发生的现象

1.演示实验:用鼓和吊有小球的纸屏做实验。

2.学生观察: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3.汇报观察结果。

4.小结: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

(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1.耳朵的构造

(1)谈话: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耳朵的外部,耳朵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2)(出示耳朵的模型)介绍人耳的内部构造: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等组成。

2.怎样听到声音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耳朵的各个部分都有些什么作用呢?声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前两节所学的知识来猜测一下。

(2)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把假定的声音传播路径画出来)

(3)小组汇报:声音的传递路径是“声源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大脑”。(板书)

(4)讲述: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鼓膜的振动与敲击鼓面振动不同,鼓膜振动是空气振动引起的,属于声波引发的振动;而鼓面振动是由被敲击产生,是产生声波的振动。

(5)教师提醒学生:儿童谨慎用药,有些药物会损伤听神经,造成耳聋。

(6)小组讨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7)汇报交流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入大脑。

(9)播放光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1.学生制作喇叭状的“助听器”,教师巡视。

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

2.学生猜测: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

3.讲述: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4.思考: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么样呢?

5.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6.教师演示课件——人工耳的制作。

7.学生分组制作“人工耳”,并对着“人工耳”说话。

8.展示各组制作的“人工耳”,并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当对着“人工耳”的耳廓说话时,发现吸管在振动,乒乓球也在振动,水面出现道道波纹。

9.谈话:刚才你们假设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递路径,又动手制作了“人工耳”并进行验证。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秘密终于被同学们揭开了,耳朵真是一个奇妙的声音接受器。

(四)引导学生认识噪音,了解减少噪音的方法

1.利用教材上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声音听起来舒服吗?

2.思考: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噪音污染?

3.提醒:长时间地用耳塞听音乐也会损伤听力。

4.讨论:(从三个角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噪音研究)

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为减少噪音污染,政府和社会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三、拓展活动

1.游戏:猜口型。

游戏规则:每组选一个同学塞住耳朵,到前面去,老师轻轻地说一个词,要求选出来的同学看口型说说老师说的是什么。

2.学生和教师一起游戏。

3.塞住耳朵的同学说说感受。

4.提问:如果我们的耳朵有一天突然听不到声音了,想像一下会怎样?

5.学生交流。

6.提问: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身边那些听不到声音或者听力不好的人呢?

7.学生交流。

8.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教案的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教学策略:

在本课的学习中,多让学生了解民间传统工艺的魅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雕刻制作的过程,学习不同雕刻方法,提高对雕刻艺术的认识与欣赏能力。本课内容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在雕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激发其创作灵感和动手实践的欲望。通过感悟、发现、尝试、创作、拓展学习几个环节,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雕刻的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探究,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作业展示中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评价,把他们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展示、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间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体现人际间的交流与关怀。

教学目标:

1、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雕刻一件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各类雕刻作品,认识雕刻的种类。寻找并运用身边的媒材,引导学生将平面的内容用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刻艺术,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体验雕刻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雕刻的相关知识,对雕刻作品的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雕刻的刻制方法。

教学准备:粉笔雕刻的酒杯、ppt

教学过程:

1、出示展示物,引出课题。

2、生活中的雕刻品(公园里的石像;故宫里的图腾;寺宇里的佛像;精美的玉坠)

共同特征:通过雕刻而成。

3、解释雕刻的含义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塑、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4、请学生举手发言:生活中你所知道的雕刻品。(引出雕刻的不同种类)

5、雕刻的种类(1、按空间占用分类。2、按材料加工分类。3、按功能分类)

6、雕刻的表现形式:圆雕、浮雕、透雕

图文解释各种雕刻品及形式,着重将圆雕与浮雕做对比,帮助学生分辨两种雕刻品(请学生在学习了圆雕和浮雕后,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理解。)

7生活中不一样的雕刻艺术(知识拓展:水果雕刻、冰雕、蛋雕、粉笔雕刻……)

8、介绍雕刻工具

9、学习雕刻步骤(1、设计草图。2、切基本型。3、构画样稿。4、确定刻法。

5、进行雕刻。6、尝试敲印)

10、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件小型雕刻作品(分小组讨论,设计初

步草图)

11、课外知识补充:知识窗

传统雕刻即以手工的方式运用刀、斧等工具在木材、石材等基料上

教案的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第一步: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板书设计

我见过很多教师教学用书里的教案中没有板书设计,而在教案后面附有板书设计,且与教案不配套,这样的板书形同虚设,教师用这样的教案上课时,附在教案后的板书设计是写不在黑板上的,这样的板书设计实属床底下躲雷公――无用,教师应该在上课的过程中,按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把设计好的板书写在黑板上。伟大导师曾教导我们说: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其实,板书就是个纲,纲出现在黑板上,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才有整体感知和把握,学生在自学时就明白了自己要学的内容是什么,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即通过学习后自己要学到那些知识,懂得什么等。可见板书是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缩影,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检验自学是否达到板书要求达到的目标,

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板书不仅能直观地显现课文的特点、表现手法及写作手段,还能直观地显现课文的脉络,教学设计的脉络,课堂教学过程的脉络。怎样才能设计好板书呢?教师要熟悉课文后,把课文的各部分内容和所含的知识及教学目标,通过化复杂纷繁为简明扼要,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做为板书设计写在教案中,如同教学论文的提纲一样。上课时,教学那个环节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概括出所学的主要内容及所获得知识和感悟做为板书写在黑板上,也可以把教学内容做为各个教学环节的自学提纲,先由教师工工正正书写在黑板上,辅导时,再让学生总结出所获得的知识及感悟也写在黑板上做为板书。这样的板书才有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第二步:化板书设计为教案

教案的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好的教案设计,是对一节课的重要规划,既要确定教学目标,也要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还要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每一个教学环节等。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要立足于构建高效课堂,对于一堂课要进行精心编排。其实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就是课堂构思的过程,好的教案,要预设教学环节,同时也要把教师应说的话进行提前设计。教师如果不精心准备教案,就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纰漏,导致课程安排不够紧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把教学过程摸清,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毕竟教案需要不断完善。教师要保存好自己的教案文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逐渐让自己的教案趋向完美和高效。

二、确定清晰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堂课能否上好的关键所在。明确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众所周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文本在进行编排时,就已经明确反映了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点的分布等。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教学目标,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针对小学数学的具体特点,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放在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上。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兴趣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同时还要兼顾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通过检测来检验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这样既符合教育精神,也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目标要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予以贯彻。

三、有效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效把握一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首先是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其次会导致课堂教学过于分散,使学生听课后无法把握教材知识,不能做到学有所获。教学重点是一堂课中教师依据课程目标确定的,一般而言,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只集中在一两个知识点上,教师要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有效把握,并在课堂上充分落实。教学难点一般而言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需要教师运用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明白,让学生真正理解。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找规律”这一内容时,依据教材给出的场景,给学生规律性地摆放了三种物体:盆花的颜色依次是蓝、红、蓝、红……彩灯的颜色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彩旗的颜色依次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能观察到盆花、彩灯、彩旗这几种物体的摆放规律吗?按照这种规律,右起第12个是一盆什么颜色的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是重点。但笔者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多样的方法找出规律,运算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具体方法,这样才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四、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生成

教学设计是理想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其实是教学生成的具体效果。教学设计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检验其设计得科学与否。因此,教师要把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中,并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设计一些师生间的互动或者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设计之前一般只是设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状况,比如由于学生知识的不足,导致教学环节不能充分有效地开展;或者由于预留时间不足,导致在活动后,教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去发现和改进。有的时候,课堂教学的生成效果和不同班次间学生的差异性也具有密切联系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班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要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样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学设计是理论,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师必须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五、结语

教案的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以下是于松峰老师给我们栏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不同的教师观察点和学习点不同,作为一名最普通的基层体育教师,我一直比较困惑“通过这个栏目,我想看到什么?”

1.称之为教学设计吧,缺少很多的要素,其中有些直接就把教案称之为教学设计,这让我们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如果是详细的教学设计,篇幅就会受限。

2.通过这个教案我们最想得到的是:这位教师在这一课次的教学中采用了哪些好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为我们自己的教学寻找可借鉴的有效参考;从这一角度出发,一份详细的教学片断描述强于一份详细的教案。

3.从这份教案中,我们想得到作者确定的教材重难点是什么,与自己的有没有出入?作者如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自己能想周全吗?能够得到这些答案也相当不错,但是在有些教案中,我们得不到。

建议:多选取有教学亮点、方法科学合理、针对性强并切实有效的教学片断;如果教案涉及到方方面面就应可圈可点;教案就是教案,不用教学设计代称。

一、表格式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和范例

于老师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正是我们目前较为困惑的,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感叹投稿命中率低,从某种角度讲,命中率是由这份教学设计能给读者带来多少启发而决定的。一份课时计划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组织等基本要素,按照人教社《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范例表格式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几个内容。(见表1)

二、基本部分设计核心要义是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于老师提到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在设计中的体现,这是稿件是否能录用的最重要指标。一份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基本部分的教学,而基本部分教学设计的核心要义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这是类似于医生为患有相同疾病的不同病人提供处方的问题,这一步骤的本质就是规划学习过程,为相同的学习运动技能提供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很多老师按照教学的常规,在基本部分教学中设计的不是策略和方法,而是练习的一种形式,比如,两人一组合作练习,集体统一练习,没有考虑事先预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一个方法,比如,前滚翻技能学习中需要解决“低头含胸”的问题,可以设计在下颌和胸之间夹纸片的滚翻练习;解决篮球运球体前变向“转体探肩”难点时,运用比肩稍宽的两根标志杆限制身体的横向过杆。以上两个例子中所提到的方法就是基本部分教师指导和学生活动中要写的内容和步骤,所以基本部分所要写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针对于事先预设的教学重难点,如果涉及到学生参与练习时,要标明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比如,两人一组合作练习,一般教师就写到这一步,没有提到进行合作的方法,这会让老师们看的云里雾里;再有分层练习,一般教师就写到根据技能水平进行动态分层,怎样分层?依据是什么?这些没有写明。老师们设计写得很详细,字数也很多,但关键点没有突出,关键步骤没有写明白,让很多老师看了教学设计,第一感觉是看不懂,借鉴价值不高。

本栏目推出“教学片断设计”的意图就是让老师在某一技能上提炼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从单纯的方法开始,省去一般性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直奔主题,提炼方法。但是在审理稿件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用案例的形式来描述,过多充塞学生上课的细节问题,偏离了编辑的真正意图。

三、设计的理论依据分析

我们几乎在每篇稿件中都能发现“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的理论依据板块,但更多的“指导思想”不是在真正指导着自己的教学(或教学设计),而是在给自己的教学戴帽子、贴标签,把自己的教学冠以新的理念,比如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等,但是在教案中却丝毫没有体现,指导思想与教案成为了两张皮。可以说这一部分拿来主义的成份比较多,很多老师没有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学情分析,即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等等。只有准确分析学情, 真正做到了钻研教材和分析学情相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教学设计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起点提出“学生要达到事先提出的目标应该要做些什么”,从而一步一步揭示出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进而选择、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等。

教案的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深深体会到,不仅仅是上课不会教了,甚至连写教案都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过去使用的现成格式的教案,对于新课程而言已经不适用。然而,教师们除了手中的一本老教案作参考之外,再没有可借鉴的资料。所以在我们对实施新课程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都急于想知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案到底该怎样写?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参阅了相关的教学设计版本,对教案的写法与要求有了肤浅的见解,现写出来,仅供参考。

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长期教学活动的规划,比如,学年计划、单元计划和周计划等。另外一类是对一、二节课教学活动的规划,通常称为课时计划或称为“教案”。

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过程的设计,尤其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这样教师就应该转变以往单纯写教案的旧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这样一来,书写一节课的教案,在教学过程设计一栏中需要几个精心的活动设计。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是导演和演员的关系,课堂上演员的角色就转变成了学生,教师则承担导演的任务。同时,教师也是课堂的参与者,参与学生的讨论与总结,参与学生的问题设计与解决等等。

教学设计是一个对长期或短期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地规划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设计可以确保和推动有效地教学。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关注哪些事情呢?笔者通过学习、研究认识到,教学设计大致可包含下列内容(但绝不是唯一的、绝对的,教师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调适。)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应在以新课程理念、学科的课程理念及学科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为依据。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指导还要根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真正体现出教学的指导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1、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标准规定的主题之中的那个主题,其内容是什么?教材编排上注重了哪些能力?

2、重点是什么?

3、难点是什么?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原有的知识分析。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要提出的问题分析。

3、相应的学法指导分析。

四、教学目标设计(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陈述教师做什么。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

以上目标的陈述方法主要适用于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对于情感目标,由于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是一个长期教育影响的结果,教师很难预料在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内在情感会出现什么变化,而且情感类知识应广泛深入地渗透在各部分知识之中。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应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步骤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可选用一些方法,教学方法不能太固定和单一。

3、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纳入教学方法设计之中。

4、将课时安排纳入其中。

六、教学媒体设计

1、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

2、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等。

3、对实验课要合理地选择相关的仪器、药品、材料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参考表格: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注重教学过程的各个栏目,也可不列表。

2、对学生的活动要重点设计,何时探究、何时分组,何时讨论问题以及预期讨论的结果都要有所体现。

3、教师活动的设计,要求教师设计一些教学情境、问题,尤其提出探索性问题的设计。

八、教学评价设计

1、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设计,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有所体现。

3、注重多提出些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

4、注重提出一些与实际联系、应用性的问题。

九、板书设计

教案的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说课更是从更高层次展现了教学的自身的水平:思想品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因此,说课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智慧”要求:“把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包括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敏锐捕捉,深入研究教学教育对象,准确把握,全面总结教育规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自主创新,不断积累、总结、领悟深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既然如此,那么说课在促进匠人型、模仿性教师向智慧性教师转变方向起什么作用呢?

第一,促进教师创造性思考,一个真正的创造型的、学者型的教师绝不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仅仅是整个教学教育活动的“冰山一角”,而应此之前后应围绕“为什么”进行深入思索和探究,要上升到教育规律的高度。

第二,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性质目标的研究;自觉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不断靠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

第三、促进教师对具体班级和学生个体的研究,以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针对性。

第四,促进教师建立团队意识和教科研意识,以增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实现教学相长。

为了使说课更充分地发挥其效用,我们必须正视目前说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用介绍教案代替“说课”,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往往不注重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而是盲目地照搬《教参》,尔后照本宣科,或者生套他人教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的理论修养严重匮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更是薄弱,说课创新从何谈起。二是一些管理者仍然热衷于增加课时拼时间,一味加大学习强度,迷信“水大了泡倒墙”的做法。结果导致教师疲于奔命,无力也无心潜心钻研课改,只会去做“鹦鹉”式的教书匠了。

“说课”应解决的问题及说课的一般规律。提高说课水平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掌握说课的特点、内容、程序等不是难事;但难就难在提高教师职业综合素质方面。第一,要终身学习。系统全面、科学地构建自己的教学教育理论体系,以最快的速度捕捉最前沿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并以恰当的方式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做好以上这些只是说好课的前提和准备。与此同时应博览群书,开阔视野,进行知识领域的渗透,尽全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基础性、灵活性、开放性”教学的需要,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念。第二,全面了解、钻研学科特点、课程标准、教材体系、知识内容;最关键的是提高自己处理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因材施教,熟悉并研究授课班级学生的相关状况和个体情况,提高教学的目标性。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最虚弱的环节便在于此;离开具体的施教对象,任何教学设计都是无的放矢,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第四,搞清楚“说课”与“授课”的区别,为此我们把说课稿与教案做个简单比较:1、目的不同,说课稿是说课的书面表达形式,内容与语言与“说”完全一致,只是有书面语和口头语之分。而“教案”是授课的方案,从某种角度讲是“授课”的备忘录;因为“授课”是教师对“教案”进行再创造的过程。2、内容不同。说课稿包括:①编写教案的理论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教材)和事实依据(学生状况)。②教案的内容及确定相应内容的有关依据。③实施“教案”可能出现的情况和解决的预案。④如果是课后说课还要有体会和总结。同时,在具体的说课过程中,还要回答听者提出的问题。“教案”是授课的蓝本,出现在整个说课过程中,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表述所受到的制约因素不同。“说课”不管是口头表达形式还是书面表达形式,必须在规定的时间――10分钟或15分钟之内说完。教案由于与授课语言不相等,当然不受时间的限制。因此既可以写成详案,也可以写成提纲式的简案。4、服务对象和达到的目的不同。“说课”主要是讲解和介绍,说课稿是给读者阅看的,必须把作者意思尽可能表达清楚。“授课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对方,并且努力使对方接受的“双边活动”。因此,作为“授课”蓝图的“教案”是作者为自己授课编写的,在某种情况下,自己看懂即可。由此可见,教学设计是“说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教学设计就会无“课”可说;说课是在介绍教案设计的根据,离开说课也会使人感到教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案”正是借助说课这种形式,把不好表达或无法说明与介绍的内容展示出来。换句话说,说课旨在重点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案所涉及到的诸多所以然。

那么,说课应遵循怎样的程序呢?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广泛借鉴和虚心请教基础上,深入探究学科特点、课程标准,大致了解教材体系和单元教学内容,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1.该内容的“地理位置”及编者的安排意图。2.该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训练哪些方面的技能或者科学方法、发展他们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建立怎样的情感、养成怎样的态度和形成怎样的价值观等。3.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只有分析透这些内容,教学目标的制订才有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导向和监控作用。确定和描述教学目标时,应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强调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因此,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也是说课活动必须阐述的一个内容。要确定重点、难点,就必须搞清什么知识是重点、分析学习难点是如何形成的。

四、说学情。深入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在于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但仅仅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学情分析也是说课必须突出的一个方面。

五、说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进的时间序列。换句话说,它就是教学活动如何引入、如何展开以及如何结束等。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一般过程,教学流程先后顺序一般为导入新课、新课研习、课堂小结、巩固训练等。当然,新课研习包含多个环节在其中,说课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的内容来进一步的细化。

阐述教学流程的说课的重点,因为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等,都是通过这个环节来实现的,而且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必须通过它来体现。那么,如何在说课活动中阐述教学流程呢?

1.根据学习过程的要求阐述教学流程。2.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从教师教和学生学阐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设计。

六、说教学反思。一般说来,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或视角,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对教学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反省与批判;对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坚持。所以说课时说教学反思,无非是剖析自己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特别是教学设计等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