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

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范文第1篇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目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及优势互补

学 号

院、 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学历 本科

2011年09月22日

填 表 说 明

1、指导教师意见由指导教师填写;

2、开题小组意见由开题指导小组负责人填写;

3、其余由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填写.

4、此表供学院参考使用,各学院可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的学术规范作适当调整.

论文(设计)题目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及优势互补 学科分类(二级) 790.37

题目来源(a.教师拟题;b.学生自拟;c.教师科研课题;d.其他) c

本选题的依据:

1)说明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2)简述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研究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算化会计逐步的将代替传统手工会计,而手工会计的发展历史悠久,有着较为成熟的思路与规范,而电算化会计则有许多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搞清楚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差异,达到优势互补.

2、应用价值:

网络经济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会计在网络经济时代面临着更加巨大的责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与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尖锐矛盾.那么如何使电算化会计更好的运用,并逐步代替传统会计,使得会计事业发展得更加简洁,完善,快速,那就是会计的电算化.

主要内容:

一、传统会计

(一) 传统会计的含义

(二) 当前传统会计的发展

1、发展速度慢

2、发展范围广

3、发展潜力小

二、电算化会计

(一) 电算化快的的含义

(二) 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及影响

(三) 电算化会计的未来发展

三、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四、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缺点对比

五,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互补

主要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收集法、分析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实际操作法

研究进度计划:

2011.10.01到2011.11.05 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11.11.06到2011.11.06开题报告答辩

2011.11.06到2011.12.30完成初稿

2012.01.01到2012.02完成修改初稿

2012.02到2012.03完成初稿

2012.03到2012.04定稿

2012.04到2012.05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 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于庆华.审计学与审计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范文第2篇

一、德语论文题目背景和意义(宋体小三加粗缩进2字符)

(内容宋体小四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题目和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题目理论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充分搜集国内外研究此类论文的最新资料,全面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中应列示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三、德语论文中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解决的问题。)

四、德语论文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应列出使用的设计方法和预期的实施方案。)

五、论文进度计划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根据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写明的建议进度计划安排,制定个人具体的时间计划。)

六、论文参考资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出开题阶段所用到的参考资料,并写明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包括德语和中文的材料)

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一、德语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格式按照学校规定模版填写,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5cm、左:3cm、右:2.5cm,装订线在左侧,论文开题报告正文的行距为20磅。

二、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封面上的一些栏目内容如果为空,可以不填,但不能将空栏删去。

三、对于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封面上“协助指导/联系教师”一栏,若填写协助指导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协助指导教师”;若填写联系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联系教师”,并且将宽度调整为与上一行“指导教师”对齐。

四、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封面上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数字字体为TimesNewRoman,例如“2005年12月31日”,字号为小三号。

五、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封面上填写学院名称时,学院名称前后各空一个汉字符。

六、德语论文开题报告内的页码格式为“-1-”、“-2-”等、字体为TimesNewRoman小五号居中。

七、本填写说明只供学生撰写德语论文开题报告时使用,不要装订在开题报告或毕业设计中。模版中红色字是对字体、格式和填写内容的说明,开题报告撰写完毕后,应将红色字删去。

青岛德语网

开题报告范文:

如何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

摘要:开题报告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从研究论文题目的选择、选题的可行性分析、文献综述的撰写以及研究计划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在研究生开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开题报告;研究生;创新;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2-0186-02

引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有良好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一跃迈进高等教育大国之列,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的奇迹。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代表世界科研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不多[1]。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更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在1999年时,我国招收的研究生仅为8.6万,其中硕士生为6.5万,到了201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为53.4万,其中硕士生为47.2万,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研究生教育事业也随之进入大发展时代,我国从此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在学校教学设施与科研资源、研究生导师的数量与质量、研究课题与经费都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必然会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李岚清同志在第十四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上指出:“研究生教育必须更加牢固地树立起质量第一的观念,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上下工夫。”可见,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数量扩张的迅速发展阶段后,已逐渐迈入一个坚持质量导向、注重质量提升的新时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持续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学位论文的开题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2]。作好开题报告有助于研究生厘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4]。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在教学与科研实践方面的相关经验,详细介绍在研究生开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

一、确定研究论文题目

论文选题是否得当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每年招收研究生数量逐年扩增,找一个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研究生又能胜任的选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5]。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去提炼,因此,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常常需要多方面的讨论与推敲[6]。研究课题,无论是布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主选择的,都必须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一般情况下,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尽可能地结合老师已有的科研项目来选,这样的选题常常是在导师的研究方向内,有利于学生和导师的交流,也有助于发挥本专业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研究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在选题中导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要学生有选题的自主权,但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由。恰恰相反,导师要留给学生更多选题的余地,就要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6]。一个好的导师,会详细地询问学生的兴趣,考察课题是否合乎他们的兴趣,导师不应该凭着个人研究偏好来指导学生,同样也不能因为个人对某个课题不感兴趣就给学生泼冷水[7]。

二、论文题目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生开始论文研究前还需要对论题进行可行性论证。这主要是由于并不是所有具有研究价值的选题都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制约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很多,这就要求对完成研究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尽可能充分考虑到,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去选择论文题目。研究生作为研究的新手,往往认识不到选题的可行性牵扯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导师在指导学生选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既充分了解所选论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前的研究动态,充分估计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又要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评价。通常,导师可以要求学生尽可能现实地从“课题研究理论是否可行?所必须的实验条件是否具备?研究者的基础和能力水平是否能胜任?”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选题的可行性[7]。要鼓励学生主动就可行性问题与导师进行探讨,防止学生在设计一些不可行的研究课题上浪费时间。

三、撰写文献综述

在确定了一个重要的设想或选题之后,首先要进行文献查阅,查阅与本题相关的重要文献。无论是什么学科,研究生都必须很好地熟悉文献资料,学会如何查找、阅读、吸收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评论。真正的文献综述,在很大程度上是透彻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独创性结论,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了哪些重要的工作?哪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哪些是遗留下来尚待解决的问题?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他们所得出结论的科学性如何?这样的文献综述既能体现开题人对本研究领域的理解与把握,又很自然地把自己学位论文的创新点及学术价值凸显出来[8]。

通常情况下,许多本科生对自己学科领域内的各种期刊并不熟悉,但是,研究生在进行研究时需要弄清楚,哪些是与他们论文有关的重要刊物。在推荐学生阅读文献方面,有三类论文值得学生首选参考:导师自己的研究生论文对学生往往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可以从中看出学术领域发生的变化,领悟到导师也曾经历过一个起步阶段。第二类论文是本校学生就相同领域写过的优秀论文。学生们需要对这些论文的目的、方法及研究结论有大概的了解。第三类值得学生参考的论文是其他国家大学。作为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共同讨论哪些是最新的期刊,哪些是最具有权威的,哪些期刊的受众较小,哪些期刊的读者群较广。这些讨论对引导学生熟悉文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经历,比如你的论文在哪里出版的等。

导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查找、阅读文献,还要指导学生面对大量的文献,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只是占有文献材料还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要想从占有的材料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理论,还得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导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到,运用文献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重要部分,要将学生的研究与相关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思路联系起来,要使学生在阅读文献的同时能够发现和探索新想法,他们的论文质量取决于他们是否对相关领域作了充分的研究,而他们在阅读时记下的笔记的质量则是衡量他们是否很好掌握相关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7,8]。

四、设计论文研究计划

选题确定后,就要制定论文研究计划,以便能够及时地开展研究工作[9]。当学生设计他们的论文研究计划时,导师要保证学生们正在进行超前的思考。学生不仅应该计划好论文形成后的基本框架,还应该拟定一张粗略的时间表,并向导师展示研究设计、论文计划和工作时间表,而这些都需要规范的评价并进行修改,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导师与学生定期地讨论计划和时间表是非常有益的[8]。目前,研究生开题报告的研究计划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时间进度安排等内容。由于研究生缺乏科研经验,他们不一定知道该如何进行导师的学科领域的研究,正是因为他们正在学习如何进行设计和开展研究工作,他们需要导师的及时指导。导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确立论文研究目标,抓住论文要点,把论文的研究方案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内容。研究方案设计是选题思路的展开和细化。对于研究方案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分解成几个关键性问题,然后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去解决它。研究方案设计的质量,是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证。在研究计划安排过程中,导师通常比学生更具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对课题的时间安排也会更合理一些。导师也应提醒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要定期调整时间表,确保它始终是现实可行的。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问题的日益凸现,作为研究生导师,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使他们能够对现实问题保持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的敏锐眼光,学会选择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他们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积累了经验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其凤,王战军,郭,翟亚军.研究型大学与高等教育强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5):78-79.

[3]陈明功.指导化学工艺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5,85(3):112-114.

[4]曹正善.论开题报告的逻辑结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9-12.

[5]辛逸,黄延敏.开题报告质量控制的程序与要素[J].中国高教研究,2010,5:30-32.

[6]阿迪拉·艾山,秦洁.加强选题和开题报告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526-1528.

[7]萨拉·德拉蒙特,保罗·阿特金森,奥德特·帕里.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龚放.素质教育—南京大学的思考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王彦.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范文第3篇

论文题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文献综述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研究述评

国外对农业保险从农业经济方面的理论研究自上世纪30代就已经开始。Wright和Hewitt(1994)发现,历史上尝试使用私人来承担农业保险多重险的尝试无一幸存。对于农业一切险和多重险的保险,基本上都由政府来直接或间接经营。1970年以后,运用经济理论在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私人多重险和一切险保险市场的失灵问题时,理论界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首先,由于农业风险具有系统性风险的性质,其覆盖面和灾害深度较为严重,因此,保险很难克服这方面的困难。其次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而讨论较多的主要是由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KnightandCoble1997)。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表现在农业保险的参与率问题上,国外有很多的实证和计量经济学方面的成果,也存在很多争论。Calvin与Quiggin(1999)发现,农民参与联邦农业保险项目的原因中,风险规避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因素,而主要是为了得到政府的补贴。一些模拟研究结果显示MPCI收益会随着农场位置、作物和区域有显著的差异。其中一些研究表明,MPCI主要是对于所有没有保险的农场或者对于那些风险厌恶的农场主。另外有些研究表明由于MPCI所提供的收益比较小而放弃农业保险。计量经济学分析表明,那些对于保险能够带来的期望收益比较高的农户倾向于购买保险,说明MPCI存在着逆向选择。其他在计量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随着农场规模的增大,农业保险的参与率增加、农场在各种作物和牲畜的管理上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其从MPCI中得到的益处越少,而越倾向于不购买MPCI。随着保险费率的增高,那些农场自然风险或者收入风险变化显著的单位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1989年美国农业部作了一项全国调查,对没有参加联邦农作物保险的农民,分析了他们之所以不参加保险的原因,并进行排序(WrightandHewitt,1994),调查发现,前五位原因分别是保障太低、保费太高、更愿意自己承担风险、农场是分散化经营的、拥有其他农作物保险,前五位原因占到总量百分比的84.9%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见,国外对于农业保险市场的需求问题主要是从逆向选择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也有Serra和Goodwin等(2003)在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对于美国农民,随着其初始财富到达一定程度以后的增加,其风险规避减弱,因而购买农业保险的动机降低。

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农民在生产规模和结构,以及财富存量等方面与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对于美国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适合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这个前提下,中国经济学家在解释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以及农业保险需求较低问题上也做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述评

我国对农村保险的理论研究起始于1935年的农业保险理论研究,以王世颖(1935)、黄公安(1936)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学家对当时国外农业保险的运作制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实施意义及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始了农业保险研究的先河。然而,农业保险在1980年代以前的研究由于各种原因而进展缓慢,直到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新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之后,以郭晓航(1982,1983,1984a,1984b等)、庹国柱(2002等)、李军(1996等)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学家又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国内学者对农业保险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农业风险以及理赔的复杂性(龙文霞、姜俊臣等2003等)、农业发展水平低下以及保险费率高昂与农民收入低下的矛盾(丁少群、庹国柱1994、刘宽1999等)、庹国柱、王国军(2002)从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角度分析,指出大多数农业保险产品尤其是多风险或一切险,不具有私人物品的特征,而具有大部分公共物品的特征;陈潞(2004)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指出,农业保险是混合产品中具有利益外溢特征的产品,是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另外,李军(1996)、陈潞(2004)在分析农业保险特殊属性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的正外部性两方面阐述了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性三方面的制度供给提出自己的看法;吴晓慧、张巍、刘虹(2006)从“三农”保险市场全局出发,分析了“三农”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危机,以及由此要导致的政策性保险(郭晓航1986、庹国柱和王国军2002、皮立波、李军2003、杨世法、王荫祥、刘国祯1990、史建民、孟昭智2003、胡亦琴2003等)。

归纳起来,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以及农业保险需求不旺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1)保险费率过高,农民难以承受;由于农业风险的复杂性以及高成灾率,农业保险费率一般都比较高(比如山西、陕西);(2)险种设置不能满足农户要求,高端保险产品供过于求,相当多投资型保险在农村保险市场上缺少购买力,而中、低端保险产品的供给又十分短缺(景纬,2006);(3)认为农户的侥幸心理严重,购买保险的意识不强;(4)农业保险消费过程中的正外部性作用,以至相对于社会最优化的需求不足;(5)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民收入中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的下降,在保障水平不高(低于70%)的情况下,由于这种补偿收入的预期很小,农民没有动力进行保险。这与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类似。同时,庹国柱(2002)和刘京生(2000)也分析了农民还可以通过其他传统的风险分散途径,例如,中国农民土地规模的分散化以及种植的多样化等因素,客观上产生了一种内在风险调节和分担机制,同时,农民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种植及民间借贷等方式分散风险,从而他们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将会降低!。

然而对于中国农业保险福利增进问题和农业保险失灵现状进行规范的实证分析的研究目前还较为少见,尤其是从农村保险产品的高、中、低端三个层次对农险的类型进行研究更为少见。本文将在对历史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问题做系统的理论分析,并提出治理我国农险市场的“双轨式”发展模式。

3.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

前期主要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学术专著、学术论文以及有关机构的相关资料。利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利用保险学、金融学、制度经济学、法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经济学方法论、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力争做到多而全、专而广。并结合我国农村保险机构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整体方向,使理论最终服务于实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从制度、社会、公司、个人四大层面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恰当地运用于研究之中。

预期可以得出,我国农村保险需求的症结在于农村保险的需求不足、供给更不足,导致了最终的萎缩。从农村保险需求与供给规律找到我国发展农村保险的激励方法与手段,为我国发展农村保险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农村保险,尤其是现代意义上的农村保险制度则是管控农村风险的有力、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而且也符合国际通行的“绿箱”政策。构建现代农村保险制度必须基于政府、保险公司、农户三方行为主体进行考察,三者缺一不可。而农村保险必须努力构建其激励机制,保险公司、政府供给、农户需求。与农险约束机制共同构成供需双方共有的动力机制,切实为我国农村保险的发展和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本课题追求理论创新,体现研究成果的“实、深、新”三个特点。在农村保险研究领域构建一个新的平台,并为农村保险的实际运行建策建言,寻求农村保险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之道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

二、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其中近九亿在农村,只有让农村保险发展起来,中国保险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工业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并把探索和发展农村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保险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保险业要主动承担起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保险业要为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开展服务,为生产生活提供保险保障,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保险理论研究的创新,更好地发挥农村保险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保险经营风险防范的特殊性,农村保险的发展面临着众多困难特别是农村保险的发展更是日趋低糜,使其成为保险业发展中的“钉子工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面貌虽然有所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然而由于自然灾害的困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另外,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农村人口的养老、失业、教育等方面的经济补偿问题也突现出来,因此,发展农业保险特别是农村保险,建立起稳固的后备保障基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险扶持农村、安定农民和稳定农村的长效机制。

纵上综述,国内外农村保险理论研究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大多偏重于基本的理论分析,尚未有学者专门对农村保险的福利增进和供求主体进行系统研究,更谈不上深入。而农村保险的发展的根源因素正是基于此的框架设计异常欠缺,最终导致我国农村保险发展举步维艰。我国农村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以此为基础,对农村保险供求主体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农村保险供求规律及其特征,分析制约农村保险供给的因素分析,并对农村保险市场的治理模式进行系统分析。

三、初步拟定的论文提纲

农村保险与农村保险市场治理刍议

一、农村保险与农业保险

二、发展农业保险对农村生活福利化的影响

(一)农业保险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

(二)农业保险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

(三)农业保险有利于农村综合支持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农业保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失灵分析

(一)农村保险产品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农村保险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

1.农村保险市场对中、低端保险产品的需求十分强烈

2.高端保险产品供过于求,中、低端保险产品的供给十分短缺

(二)农村保险“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与农村保险的市场失灵

(三)农村保险经营中的道德风险与逆选择

四、我国农村保险市场治理模式选择

(一)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增加农村保险市场上中、低端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坚持市场原则,调整我国对农民救济政策,提高农村保险的风险管理能力

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过程管理 硕士 研究生培养

一、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背景

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与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经验,缩短学制,特别是缩短硕士研究生的学制,适当延长博士研究生的学制已经成为国内很多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这是因为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除了传统的学术性岗位如高等学校教师、科研机构工作人员,非传统的学术性岗位对高层次创新性人才也表现出了巨大的需求。中国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经过酝酿和研讨,在2005年将部分社会通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两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位列其中。在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逐渐多样化的情况下,两年制硕士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大趋势下对于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都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如何在学制缩短的情况下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滑坡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过程管理,如果我们能够将两年制硕士研究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很好地管理,那么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

二、丰富过程管理的内涵,将动态管理贯穿始终

所谓过程管理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所涉及的过程进行描述、设计、改进、监控和评估等各方面的活动。它主要是在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它是相对于目标管理而言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目标管理,又要加强整个培养中的过程管理。具体来说,在我校研究生院的宏观管理下,我校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学部对其研究生的过程管理内涵包括:严把入学关、创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完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重视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与答辩几个环节,下面本文将一一详细说明我们是如何操作实施、细化过程管理并保证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

1.严把入学质量关是保证两年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研究生的入学质量直接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素质和水平,因此把好研究生的入学质量是提高研究生水平的重要先决条件。首先要吸引优秀生源,我们需从内部挖潜,提升自己的实力,包括完善学科结构、提高学术水平、改善培养环境和条件,同时通过导师的影响和知名度吸引优秀生源。其次,在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客观、科学地测评生源水平,我们在教育部调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以来,将初试科目改为了四门,按照规定做好研究生的入学命题、考试工作。将专业课如语言学、文学等加入到复试笔试当中,同时提高了复试在录取工作中的权重,强调面试中考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经过初试和复试环节的层层选拔,研究生生源质量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

2.进一步改革完善导师遴选制度,创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研究生导师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保证的最重要环节,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高水平的导师往往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预见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严谨的学风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学生们的治学和为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研究生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与导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分不开的,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导师的作用,完善导师负责制,使其做到责、权、利的统一,我们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以规范导师的行为,如《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遴选实施办法》《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岗位职责》《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等。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的成长全面负责。我们对新上的导师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导师职责以及关于研究生培养的相关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于导师应肩负的责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导师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研究生的成长和做人具有终生的影响。导师的学术思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因为研究生是在导师的人梯上攀登学术高峰,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目的。我们依据多项管理制度,要求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程负责,对自己的学术声誉、学术地位负责,把导师的责任、学术地位和研究生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以确保外国语学院形成一个良好培养研究生的氛围。同时,我们形成了导师组,每个导师组定期进行一定的学术研讨活动,并鼓励导师们每年参加一定量的学术会议,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力争使我们的导师队伍上层次、上水平,为研究生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导师环境。

3.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方针和指南,它能够直接反映办学过程中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如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和优化、课外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环节等。因此,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改革也是要随着形式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我校研究生自2007年进行两年制学制改革以来,原来的三年制培养方案显然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了。应该说,原来的三年制研究生基本上是延续了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培养思路与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而两年制研究生学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是适应我国当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始终把扩宽研究生培养口径,提高研究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建立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作为指导思想。两年制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应该是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外语基本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衡和融合,最终培养出兼有学术和应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硕士研究生。最新的培养方案从教学规律出发,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学术修养、科学的研究态度、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中西文化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能够在语言学、翻译学和外语教学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毕业后能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研究和应用方面能力突出的高级外语人才。 转贴于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对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使研究生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如我们将原来的“英语应用和实践”改为“英语教学实践”,这是因为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是教育工作;我们设立了“读书报告制度”,要求学生定期举行读书报告,根据研究方向组成不同的汇报小组,就自己所读书目进行交流,探讨,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并促使我校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们还鼓励研究生进行学术创作,将与奖学金等挂钩,要求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激发题目科研创作的积极性。

4.加强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对于两年制硕士研究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时间为一年,论文写作时间为一年。课程教学对于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我校关于研究生教学各项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规定》。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根据本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国际学术前沿,推进研究生的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此外,为了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拥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我们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知识记忆型变为知识建构型,从而开发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同时,为了加强对研究生教学的监管,我校研究生院成立了研究生督导组,督导员深入研究生课堂听课;学生在学期末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学院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这样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一个监督作用。

5.严把选题、开题报告和论文评审与答辩关。选题、开题报告和论文评审与答辩是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重头戏。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高水平的选题是完成高水平论文的基本前提。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学部要求导师们时刻把握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如何选题,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在选题的过程中,强调研究生论文的三性:理论性、实用性、创新性,三者必须具备一项。理论性研究课题,必须在丰富和发展基础理论上有意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必须对应用理论有指导意义;应用性研究课题必须具备应用前景或实用意义;所有类型的课题必须在理论或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严把开题关。文献综述一定要细致、深入,文献检索全面,尤其是分析过去和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准确。开题报告要全面、细致。在开题报告审核阶段,由我校学位分委员会组织开题报告会,严格要求,如果第一次开题报告会时论文题目未通过,则会安排召开第二次开题报告会,直到他们的选题得到所有出席开题委员会成员的同意,认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才能进入下一步的论文写作阶段。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工作,我校对于所有研究生的论文进行了匿名评审和学术检测。对于匿名评审未通过和学术检测超标的研究生要求予以修改,再次不过的不予授予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要求严谨认真,对于论文质量差和答辩表现不够好的学生要重新答辩,以真正确保学位授予的质量。

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范文第5篇

在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课题的理论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即需要对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进行恰当定位。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定位上,宜按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模块进行选择。工程管理是交叉学科,所研究的理论领域和对应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广泛。在理论研究领域方面,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可分为3个模块,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模块、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模块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模块。[3]在实际选题时,学生应根据自己对上述理论模块掌握的程度、毕业去向等因素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作为研究的大方向。有的学者提出了以本专业的四个平台知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4]事实上,这四个平台知识只是工具性知识,是为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管理工具与技术,不宜作为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方向。选题内容范围宜小不宜大,即选题时要尽量选择其内容范围较小的课题。由于教学计划中提供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长,故不可能完成较复杂的大课题。论文的价值不在于课题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在校学生,其经验和学识都有限,很难驾驭较大的课题。因此,学士论文适宜于选择较小的课题,这样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5]在实际操作中,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宜立足于某一理论领域中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以专项理论为研究的突破口,结合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集中精力解决工程中的某一专项管理问题。对过去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检查显示,毕业设计选题为领域型课题研究的论文,如“**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其内容空洞、雷同,抄袭、数据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专注于专项理论研究的论文如“**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工程成本管理计划”等,构架与层次都基本清晰,内容都比较完整,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得当,也鲜有雷同、抄袭和数据造假的情形,完成的质量明显优于领域性课题。选题背景材料应立足真实工程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均符合本科专业培养的要求”。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2009版)中对毕业设计(论文)所提四条评估标准中的第一条,该标准首先强调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工程管理其实质是管理工程,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模拟性的)实际工程的管理问题。要做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首先要做到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施工图、一份商住用地拍卖文件、一份施工承包合同等。我们从2010年起,在设计任务书中就明确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以真实工程为背景资料,并且各不相同,背景资料还应成为毕业设计文件的一部分存档。单凭学生的能力,很多学生难于找到真实适用的工程资料,为解决这一难题,学院每年通过与市施工图审查中心、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等单位联合,收集了大量的施工图、项目开发规划等原始工程文件或复印件,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未来的工作需要综合选定。实践表明,与以往的选题相比,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中选题,能加快学生定题的步伐,让选题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外,真实的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完成的毕业设计效果较好。

二、选题深度的定位

在[1]中,作者将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分为三种: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型课题、工程实践型课题和常规模拟题。事实上,这说的是一个选题深度的问题。这里说的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选题的深度可概况为研究型题型、应用型题型。工程管理本科毕业设计宜选用应用型题型。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创造环节,并不要求论文非要有创见性、有发明或发现不可,因此,毕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理论的应用问题。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问题,现有的工程管理规范和很多专业书籍都提供了程序化的工程思路、管理工具与技术,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PMBOK指南》等,如果学生毕业设计是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四年来所学的相关理论,再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计算、分析,较高质量地完成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是不成问题的。

三、选题工作量的定位

很多大学或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字数给出一个下限限制,其出发点是以一定的字数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也容易造成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字数越多,质量越高,盲目追求论文字数而忽略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导致设计论文冗长,篇幅过大,无效的内容和相关性不强的东西太多。工作量与选题内容范围、选题深度关联密切,选题范围大,工作量必然大;选题深度深,工作量也会增加。因此,对毕业设计规定一个字数的限值是缺乏依据的。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应以设计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准,而不是字数。要控制学生设计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设计论文内容的层次构架,内容层次构架至少要有二级及以上的分解目录。也就是在定题的基础上,学生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论述思路和工作思路。以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程的进度管理计划”为例,该论文内容的一级分解可以是: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进度控制等;其中“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子项目进度目标、年度目标等;“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工作分解、工作顺序排序、工作量估算、资源需求估算、工作时间估算、绘制网络计划图或横道图、编制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进度控制”的二级分解可以是:进度检查计划、偏差分析与纠偏措施、计划调整措施、进度报表等,如下图。通过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层次构架理清研究的思路;其次,能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学生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另外,教师通过指导与审定学生的论文构架,以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准则,学生论文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定型了。要做好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必要的环节是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通过编写开题报告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地层次构架,通过这种层次构架形成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骨架。

四、结语

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范文第6篇

全日制工程硕士是涵盖工程最多、研究生规模最大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是体现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拟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入手,谈谈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过程管理,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一种新兴的培养模式,还未形成完整和成熟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选题把关不严,没有真正体现出工程特色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形式。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需求或工程实践,通常还要体现一定的职业应用背景。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生的导师既带学术型研究生,也带专业型研究生,由于精力有限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等原因,对论文的指导容易偏向于理论性研究,让工程硕士的选题缺乏技术的应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偏离了工程硕士的培养初衷。

(二)缺少对中间环节的监管

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学生需要到企业去进行工程实践或论文创作,在企业实践期间,学校导师对学生的管理会变得相对困难,无法有效地跟踪学生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详细情况和指导学位论文的进行,企业导师的管理和指导学生的方式往往又不够成熟规范。

(三)对学术成果的要求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这能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不高、合格率低下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发表文章上,而没有踏踏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忽略了学位论文本身的创作。

(四)对学位论文的评审要求不够严格

没有建立公正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论文评审容易被一些非学术的因素干扰;没有建立具体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应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审标准应突出学生的工程能力、技术难度和经济社会效益,弱化理论研究。

二、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措施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借鉴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经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可采取如下八点措施来保障其论文质量。

(一)严格规范选题和开题,明确开题时间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既要考虑到选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要考虑选题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充分体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技术价值、工程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学生要提交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明确选题依据、技术路线、研究方案、预期效果、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参加开题报告会的除了本学科的专家以外,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也必须参加,以论证选题的应用价值、技术难度、工作量和可行性。

(二)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根据开题报告中的研究计划,要求学生定期向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汇报学位论文完成情况,如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的科研成果、遇到了什么困难、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有条件的企业或课题组还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答辩,督促学生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三)加强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学校组织导师和专家组进行检查,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方面使学校对学生的论文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论文工作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科的专家们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确保学位论文工作的可持续性。

(四)多样化要求学术成果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要求多样化,而非局限于学术论文的发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可包括学术论文、工作总结、技术报告、结题报告、专利、科技作品或学术竞赛等。学术成果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向实用成果进行转化,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学术成果与学位论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为了防止学生抄袭他人研究成果,遏制学术腐败,学生在提交学位论文评审前,必须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学位论文的总体复制比在要求的范围内才能送审。

(六)建立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机制

双盲评审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评审专家不知道评审的是哪个学生和导师的论文,学生和导师也不知道是哪位专家评审了学位论文。只有三位专家的评审成绩都合格,学生才可以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若有一位专家给出不合格成绩,学生就必须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学位论文,并重新进行学位论文的送审。双盲评审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地排除评审中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杜绝暗箱操作,是建立公正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基础。

(七)建立企业评审专家库,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都要求有企业专家参与

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评审专家,分学科和研究方向建立专业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库,学位论文评阅时,自动随机抽取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同样,学位论文答辩时,也应该聘请一定比例的企业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以企业专家的评判标准进行评判。

(八)打造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完善学位论文过程监控体系

利用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对学位论文的整个流程实行全方位的管理,从论文开题到毕业答辩,每一个关键节点,学生都要在管理系统中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相关的信息,并在信息化平台进行审核。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的管理,方便学生和导师进行异地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方便管理部门对学位论文过程实施监控,确保各个节点的工作能按时按量地完成。

三、结束语

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制定统一的流程和规范,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过程监控和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整体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莹,杨雪.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价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

[2]邱立春,李成华,李永奎,等.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宋如华.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09(3).

[4]谭德荣,高松.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5]张林林,罗尧成,孙跃东.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

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范文第7篇

体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1】一、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20XX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0XX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0XX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

20XX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开题报告格式要求【2】一、封面

封面题目:小二号 黑体

封面其他内容:小三号黑体

二、内容

一级标题:四号宋体 如: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如:1 关于娱乐排球科研数量的总体状况

三级标题:小四号楷体 如:3.1关于“娱乐排球”运动的研究

(如三级标题为一大段,可用小四号宋体。例:5.3 关于娱乐排球运动形式的研究基本上是从该运动的项目简介、推广的可行性、技战术及规则层面展开的,而很少从全民健身视角下分析其价值的实际推广普及;)

四级标题:小四号宋体

标题下内容统一用:小四号宋体

行距:1.5倍距

对齐方式:左对齐

开题报告的理论研究范文第8篇

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背景及目标

3.课题研究内容

4.课题研究的方法

5.课题研究价值

6.研究条件

7.参考文献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两点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列: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目标(也有人是吧背景和目标分开写的就像最后的范文)

首先,要写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就是根据什么、受什么的启发而开始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会有什么价值,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而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和想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一般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会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也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课题研究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六、研究条件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七、参考文献

像下面需要把写论文时用到的参考文献一一列举出来(也可以不列举类似下面范列)

1、《××××》,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2、《××××》,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3、《××××》,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4、《××××》,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5、《××××》,作者名称,杂志名称,***年第*期

一、课题名称:

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校地处山阳县城西2.5公里处,近年来,经过“双高双普”、“教育强县创建”,学校基础设施配备完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良好,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但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始终不尽人意:班级管理消极被动,教育教学缺乏开拓创新,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率低下,教育质量始终稳步不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为切实弄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探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策略,帮助学校管理层,调整管理策略,修订管理制度,充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故开展此项调查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出影响我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形成报告材料,交学校校委会,为学校管理构建更为科学化的学校管理策略,制定更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教师工作兴趣、责任心、积极性调查分析与研究;二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因素调查分析与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整过研究过程计划采用调查问卷法、交流座谈法和综合分析法:设计涉及课题内容的相关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发放给全体教师,然后分析研究,交流座谈,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形成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时一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填写课题评审书,制定研究计划,上报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获取资料阶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交流座谈等方式,获取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第一手可信性资料;2014年1月至5月,用5个月时间,整理、研究分析调查资料,弄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形成初步理论材料,印发给研究小组人员及大部分教师,让他们阅读,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确定结论的准确性。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6至7月:形成结论阶段。将形成的初步材料,结合教师、小组成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分析,去伪存真,精炼升华,形成一份《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调查分析报告》交校委会,作为学校调整学校管理机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参考资料。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表现形式

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谐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科课题的研究结果将以报告的形式交学校校委会。本报告的形成,将有助于学校管理层确立更为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机制,制定更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八、课题组织机构和人员

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杨玉卓成员:张丽杨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