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服务化、销售市场的分散化与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带来了复杂结构的物流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项指标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一个新业态,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变着工作和职业的性质,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数字技术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可能有多达2.2亿中国工人需要换工作,占中国总劳动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这样的冲击,势必需要快速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空间布局、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等已经无法适应工业4.0背景下物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创新体系缺乏系统性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思想要求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新文科建设要求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垒,运用“新”(新经济、新技术)、“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学科、跨领域)、“特”(有特色、很特别)的新文科思维,创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学合作协同优化、创新设计新时代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推动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贯通。这与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谋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设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观看了创新教育需要将改革策略及具体举措集成在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适应性体系建设上,只是通过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无法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单纯运用一些类似翻转课堂、课堂APP等授课技巧也只是旧有教学模式的完善。

1.2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社会发展趋势没有保持一致

需求的刺激、市场结构优化和技术变革等改变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促进了传统物流产业的变革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正在让物流行业发生一场效率革命,这些都带来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紧缺,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链的迭代更新。而物流管理教学的目标更多是旧有知识的输出,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更加关注课程的设置与质量,培养物流管理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竞争力、领导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及社会责任等素养。

1.3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对课程研究较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较少

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物流课程”的中心性最高,围绕该关键词,出现了“物流课程”,“国际物流”,“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等高频词,也有结合行业发展背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例如徐龙闪,肖红波(2021),吕雪(2020),潘鹏(2021)等学者主要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但教改领域中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研究较少。

1.4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应用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持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层出不穷,日益创新,发展迅速。其中典型的成果是北美地区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机构CaffarellaRS(2002)提出的BOPPPS教学模型,因强调激发授课对象的主动性,被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因为物流同时根植于工程和管理实践的,既体现了工程与管理门类学术研究主题的综合,也体现了物流实践中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交叉融合,因此麻省理工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物流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新文科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CDIO的核心思想在于鼓励学生以主动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之间相互交融和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重要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改革行动之一,迄今为止,CDIO在中国的发展已逾十年,但CDIO模式多数仍局限于机械、电气、化工、土木、农业类专业,因此结合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现状,我们认为“BOPPPS-CDIO”教育模式更能够有助于复合型、多元化创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1.5提高管理管理课程群教学效果的需要

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物流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教学效果并不匹配。目前整个教学环节与实践中存在着重传授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化的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实践相互脱节、学生兴趣不浓的现象,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

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新需求

2.1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就业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DonTapscoti在20世纪末提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0年)》中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造成了物流管理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很多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尤其在消费市场创造了大量物流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特点,物流业中重复性、机械性劳动更容易被机器和软件替代,此类岗位大幅减少,一线工人的工作日也将因自动化而重新配置。

2.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国非常重视物流产业人才培育,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就达396所,而物流智能化,物流平台,物流资本化,物流新零售等创新经济所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模过小。从物流行业细分领域人才需求表(见表1)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二是熟悉物流服务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流程。三是能通过数字的牵引,具备整合管理、业务和技术的能力。

3.数字经济时代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基于数字经济背景建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分层教学模式

3.1.1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通过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调研走访,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对物流管理就业状况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同时整理物流领域需要的数字技能,建立通用的数字技能分类,例如物流数字化开发类,物流数字化运营类等,根据技能分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指导,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目标上,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结合,按照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对学生进行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分层次分阶段教学的培养。通过层次化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基础差异,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课程理论内容相互衔接与融合,形成较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与思路。教学计划上,拟定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教学计划,使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够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

3.1.2提升教师数字经济和专业知识水平当今的物流业很难避免数字化竞争,现代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区块链,流程自动化RPA等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经济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让教师参加数字经济及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讲座和研讨等方式,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数字经济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引进企业教师,充分发挥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企业教师不限于物流行业,互联网、新零售、电子支付等高科技行业,这些导师一方面能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生动还原企业营运环境。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指导三重师资队伍结构,进行通识教育,物流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教学,着力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技能又具备计算机、大数据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3.1.3丰富物流数字经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需求、经济、技术、产业链等环境变化以及物流与金融,IT,工程学,建筑等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增加物流数字化运营管理的知识体系与发展动态知识学习内容,保持知识结构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在设置经济、管理、工程等一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断更新迭代的细分领域,例如物流与金融学科的融合产生出的仓管质押、代收支付、货车信贷等细分领域;物流与IT的融合产生出的车货匹配、智慧物联网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的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合理设置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物流营销与管理、互联网金融与管理等课程方向,将物流与供应链的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突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特色。

3.2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渠道学习和教学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搭建“数字技术+物流”教育平台,平台教程和案例数字资源库由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设计和完成;运用“BOPPPS有效教学模组”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架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在线课程,智慧课堂、学习通等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并合理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学情等数据进行分析,营造参与式教学氛围,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上,持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契合,增加物流仿真实验等实践项目、企业实地研究和实习机会,激发学生对实用技能的兴趣,培养学生考虑数字经济背景下解决复杂物流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与高级思维;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学科交融讨论平台和课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强化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充分应用实训场地、设备、软件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动手完成各项模拟业务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每年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全国各项物流大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用“课程+兴趣+社会”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观察家乡或者身边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物流成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物流管理等文科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增加校企实习实践考核力度。企业实习不局限于熟悉物流日常操作,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沟通渠道,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同学物流实习,鼓励企业问题进课堂,课堂理论企业应用,利用APP,QQ,微信,腾讯课堂等数字手段,进行现场讨论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

3.3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解决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实行过程性考核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实践性。构建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参与度和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试卷考核,线上答题,线下调研,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评分采用试卷评分,课堂和线上讨论评分,同学互评等方式。优化评价方式。加大线上考核比例。线上考核内容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权重设计,比如线上考勤,学情考核,课堂APP讨论等,提高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现象,自发拟定讨论话题。线下学习布置进阶式任务,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物流方案设计能力。优化实践环节评分体系。除了考核学生现场实习表现,同时要求学生针对企业问题提出独立的方案,在最后的评选环节,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同学组成的评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该分数是小组间横向评比、集体评议的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

4.结语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第2篇

 

一、制定背景

我市2019年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数字枣庄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大数据中心,印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设了鲁南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云网等数字基础设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滕州市列入省级四星级城市建设试点,其余区到达二星级标准。省工作会议后,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市大数据中心结合我市实际,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原则,通过调度梳理相关部门信息化建设情况,组织开展研讨,初步形成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在前期调研、收集资料、充分论证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代拟稿)》,并征求了市直相关部门和区(市)的意见建议。

二、决策依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调度。9月份,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审议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会上刘家义书记特别强调,这项工作非常必要,要加快进度,保质量、重实效;李干杰省长要求各市各部门抓住机遇,扛牢责任,趟路子、破壁垒、解难题,争取形成一批成果。

三、出台目的

按照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今后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落实好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加快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走在前列。

四、主要内容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出版单位 图书印制 印制成本 合理控制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且同时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图书出版的利润大大的减少,而图书出版的利润将对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要加强对图书印制成本的控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降低图书印制的材料费

一般情况下,纸张是图书的基本载体,所以在合理控制图书印制成本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和节约纸张。所以在控制图书印制成本时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纸张。第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用纸品种,从读者对象、纸张性能、质量要求及出版意向等多个角度出发,统筹考虑,禁止一味地追求奢华;第二是要在印制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提高纸张的利用率,例如在满足美学的原则下通过版式设计来扩大纸张的字容量,进而有效地提高纸张的利用率;第三点则是要选择最合理的采购及储存方案来确定纸张的质量及纸张的储存方式,尽可能减少纸张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其次,在控制图书印制成本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少附件,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勒口、藏书票、函套、书签带、腰封、护封、衬页等的使用。再次,在控制图书印制成本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少工艺,在印制图书时要少做精装本,多做平装本,由于特种装帧工艺材料及特种印刷资料的价格较为昂贵,所以印制图书时会大大的增加图书印制成本的开支,且过度的使用这些昂贵的材料,会降低图书的美感,并且降低图书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印制图书时也选择合适的工艺及材料会有效地提高图示的印制品质及增强图书的美感度,进而有效地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最后则是在选择图书印制的设计方案时要从经济性、适应性等多方面考虑,在出版图书时图书编辑要从图书的纸张、版式等多角度做出图书印制的最终决策。此外,图书印制的整体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详细的了解纸张的装帧材料的价格、纸张装帧材料的性能、印制工价及印制工艺等,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节约图书印制成本。

二、科学决策,降低印制费

目前,我国的印刷行业的规矩是不足千册的图书按千册收费。通常情况下,随着印数的增大,平均成本将有所降低且利润将有所提升。所以如果在图书销量好的情况下,一次性印数越多则图书的印制成本将会节约更多。但是如果盲目的增加的图书的印数,图书的销售状况滞销,这就会导致仓储资源及流动资金等遭受到意外的浪费。所以在图书印制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控制图书的印数,对于初版书而言,一定要在出版图书之前对图书的销售潜力及销售情况做详细的调研,从而保证初版书的印数效益最大化。

三、采用高科技,降低制版费

在传统图书的制版过程中主要是先出胶片,之后再进行拼版,然后才进行制版晒版。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的图书制版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CTP技术(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随着这项技术在图书制版中的使用可以省去胶片曝光、胶片冲洗及拼版晒版等传统工序,也可以减少胶片、冲洗化学品、晒版机等材料的使用,在节约制版费用的同时也加快了制版的速度及提高了图书制版的质量。

四、选择合理的重印、再版时机

在对图书做出重印、再版的决策时要精确深入地了解图书的实际销售状况。所以,在决策之前相关人员要对图书的潜在销售能力、同种类书销售情况、市场饱和度、读者反映、图书当前销售情况及图书的覆盖率等做详细的市场调查,从而保证自身掌握信息的准确及时性。此外,在进行市场调研时要加强对基层书店重视程度,详细的了解基层书店中图书的销售速度及销售状况,在进行决策图书重印、再版的印数时要保证不亏损。

五、采用数字化印刷技术,按需印刷

在解决印量较少且印刷成本较高的学术类图书时主要是采用数字化印刷技术及按需印刷。数字化印刷技术主要是指在图书印刷之前不需要进行印版、装版,只需要在印刷之前提供图书的电子档就能够直接印刷或直接制作印版的印刷技术。采用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印刷机是实现数字化印刷的前提。现阶段,我国当前的图书市场具有个性化、按需、及时、短板等特点,而数字化印刷机的特点则是印数周期短、随时印刷、印刷工序少,它与当前的图书市场相吻合,所以在图书印制时才有数字化印刷机能够有效地控制出本社的图书库存,减少图书的积压情况。

六、采用新型的数字化出版技术

采用新型的数字化出版技术就是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采用数字化的储存形式,在图书印制的过程中将图书中的所有信息按照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储存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中。在进行处理和接收图书信息时则是利用手机、计算机或者是其他终端设备。数字化出版技术主要强调了读者学习形态、阅读消费、图书传播载体、图书印制运作流程、图书生产模式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数字化出版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印制图书时不需要走印制工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图书内容的载体,从而节约了图书印制的成本。

总而言之,如何在提高图书印制质量以及缩短图书出版周期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图书的印刷成本是值得当代每一个出版单位及印刷厂家深思的问题。所以,出版社应该加强对图书印制成本的合理控制,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经济实用、质量过关的图书。同时相关的图书印制管理人员在印制图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最大努力来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为图书出版的每一个过程把关,实现图书印制成本全过程的合理控制。

参考文献:

[1]商务出版社副社长崔笏. 合理控制印制成本是保障图书印制质量的关键[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11-07.

[2]赵艳霞. 图书出版项目管理的应用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第4篇

对抗行业颠覆者

随着数字化交易和在线商务的兴起,零售行业的进入门槛大大降低。由于零售企业随时随地都可能崛起,传统零售商日益感受到来自行业外部的竞争压力。同时,零售商还必须不断适应消费者在价值和互动观念方面的变化。零售商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行业内外的许多情况和事件都可能会掀起颠覆大潮。

首先,技术使零售真正成为全球性的业务,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与零售商有机联系起来。市场颠覆者利用技术创新打造全新的零售业务模式和收入流。其次,各行各业的客户体验期望持续融合。消费者发现,许多不同生活领域的购物和服务体验越来越好,因此对零售业也有同样的期待。再次,零售业态和领域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传统的零售商扩展自身的产品服务组合、产品类别和服务范围,试图保持竞争优势,吸引竞争对手的客户。最后,消费品企业均希望绕过零售商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侵占过去零售商的专属领地。

为迅速发现和应对新的威胁和机遇,零售商必须提高企业的敏捷性和弹性。它们必须思考如何调整业务模式、技术和创新方法,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自身竞争力。但是,零售企业成功秘诀的“保鲜期”很短,因此零售商必须积极发挥创造力,持续重塑自我,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期望,应对其他各种地缘政治、经济和技术因素。为帮助零售企业对抗各种颠覆力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发挥社交媒体潜力。社交媒体是成功零售商的一项重要武器,它为了解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想法、愿望和生活体验打开了大门。通过集成客户分析与行为数据挖掘功能,零售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中丰富的非结构化数据,为每一位客户量身打造最理想的购物体验。另外,社交媒体还可以帮助零售商发现并有效规避市场颠覆因素,以及了解可能威胁自身市场地位的新竞争者。

不断试验,努力创新。开发和实施新型业务模式离不开创新和创意。但是只有极少数零售商能够有效地让客户参与进来,共同发现新趋势、新喜好和创新技术。我们建议广大零售商采用试验性的方法和“设计思想”原则实施业务转型。

这就需要培育创新文化,鼓励成功,宽容失败。某些零售商以创新实验室的形式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试验,结果表明,这有助于更迅速地将新解决方案投放市场。例如,John Lewis Partnership 启动了 JLAB 创业加速器计划,收获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开展协作式零售。零售业 CEO 必须重新思考自身与客户、供应商乃至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方式。新型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注重协作,运用彼此的系统、流程和数据解决问题,推动实现新的业务模式。在生态系统中,零售商可以分摊原本一家企业难以承受的成本和风险。事实证明,加入零售商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因为零售商、制造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及其他服务提供商可实时调整业务流程和数据,从而缩短产品和服务的上市时间,提供最理想的全渠道客户体验。

塑造客户期望

由于消费者体验到各行各业提供的创新型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对零售购物体验的期望值也在迅速提升。遗憾的是,最近的一项 IBM 消费者体验指数 (CEI) 调研表明,对于大多数零售商而言,打造真正整合的全渠道购物体验依然遥不可及。

从历史角度而言,零售成败主要取决于 4P:产品 (Product)、价格 (Price)、定位(Placement)和推广 (Promotion)。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这一焦点正在悄然变化。展望未来,随着零售商努力满足客户的跨渠道期望,他们将围绕 4C 提高自身能力:

・一致性(Consistency):在所有渠道提供无缝购物体验;

・内容 (Content):帮助客户及店T方便地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

・简便性 (Convenience):支持客户采用自己选择的方式与商家开展互动;

・环境相关性 (Contextual):根据每个客户独特的期望和需求量身定制各种互动。

CEI调研分析了神秘的购物者对和 4C 有关的特定能力的体验评价,确定每个领域的百分比分数。零售商 4C 中每项的平均分数都低于 50%,其中“一致性”平均分数最高,“环境相关性”平均分数最低。

客户希望零售商能够支持数字化服务。这包括以全新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数据,帮助他们作出明智的购物决策,而不受渠道的限制。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零售商都必须大规模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客户体验。CEI 调研数据表明,客户对实体商店的服务标准比较失望(见图1)。传统实体零售商必须改进经营规则,否则势必会败给网络竞争对手。

零售商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主动塑造客户期望:融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获取独特而深入的洞察,在客户自己意识到之前就发现他们的需求。但是要取得成功,必须分析消费者的数据,而这又需要消费者对于零售品牌的信任。没有信任,零售商就无法确保客户忠诚度和支持度。

为有效塑造客户期望,我们建议零售商围绕以下理念制定业务战略:

了解客户期望。了解目标客户的共同愿望,以此作为战略决策和业务执行的指路明灯。利用认知计算能力加深对客户期望的理解,形成统一认识。开展战略投资,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预测客户需求。在体验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运用消费力的目的越来越多的是为了获得体验,而非单纯是为了拥有商品。可供客户选择的商品日趋定制化,3D 打印等技术的诞生进一步扩大了个性化商品和服务的选择范围,丰富了拥有体验。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将购物本身作为一种活动体验。零售商必须为客户提供亮眼的绝招,走在客户期望的前面,使自身脱颖而出。目前有一种趋势日益流行:邀请消费者或俱乐部到店内集中参与运动健身或烹饪活动等。借此机会可以和其他消费者互动,丰富购物体验,使零售商成为客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超越基本的交易关系。消费者希望加强互动,参与网络和实体零售环境,这意味着商店环境和增强现实将起到关键作用。

以客户为中心。所有消费者忠实遵循的通用的线性购物旅程这一传统概念,已然跟不上时展的脚步。零售商的系统必须能够适应各种(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购物体验要求。通过先进的个性化功能和实时认知数据分析,零售商将不再仅仅关注于根据有限的世代及其他社会人口因素所划分的客户群,而是着力打造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客户体验。

全渠道零售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模式,最终将成为客户的唯一渠道。日益精明的消费者推动着购物方式的发展。零售商面临的挑战在于,必须关注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购物习惯,及时发现因个人喜好和需求原因而发生的品牌忠诚度变化。

打造数字化整合企业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零售业唯一不变的一点就是会不断变化。尽管我们相信,未来的零售仍将作为单独的行业存在,但其状态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目前,零售商可以借此良机思考一下新的业务模式。它们需要确定如何重新设计供销网络,以及如何创建能够不断扩展的敏捷基础架构。另外,它们还必须转变业务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 (KPI),摆脱基于交易/商店的模式,进一步朝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零售商应从“企业内部的数字企业”思维转变为“数字化无处不在”理念,使数字化涵盖产品、商品销售规划、市场营销、销售/商店、供应链、财务和 IT 战略等方方面面。它们必须建立数字化的员工队伍,配备移动技术装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以便能够轻松访问客户和产品数据。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认知能力,零售商还能够更深入地洞察特定客户的购物目标,使店员与客户的互动能够带来更高的价值。

为做好准备迎接将来,零售商必须立即开展明智的投资。平心而论,零售商并不情愿为没有经过检验的解决方案投资。2016 年 CEI 调研清楚地表明,零售业并非先驱行业,近70%的受访者均被归类为“快速追随者”。零售商需要的是经过检验的增值解决方案,能够实现理想的投资回报,而不是代价不菲、华而不实的点缀。零售商应根据相关性和回报确定解决方案的优先级。

最近的一份 IBM 消费者期望调研表明,购物体验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零售企业能力。与 CEI 调研数据对比,充分体现出零售商的表现与消费者期望之间的差距(见图 2)。

为弥合这一差距,零售商必须利用自己对目标客户需求的了解,优化投资,从而满足相关需求,比如促进实现无缝而又一致的全渠道购物体验。应当对相应的后端系统划分优先级,确保在所有接触环节实现无缝的最终用户体验。

在创建数字化整合企业的过程中,零售商必须充分考虑技术在商店未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技术改进营销和供应链运营。

重新发挥实体商店的作用。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实体商店概念,希望为客户带来非凡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开展简单的交易。随着弹出信息、移动商店以及其他灵活的形式成为零售平台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商店必须与时俱进。我们认为,不同的实体商店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实体商店可以成为样品间、品牌营销工具、仓库或上述角色的任意组合。为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实体店内复制在线功能(比如监控实体环境中的客户行为),以便促进建立客户体验能力方面的标准。

必须部署成熟的增值技术,更有效地为客户服务,为店员提供更出色的支持,并且改善运营状况。例如,嵌入货架的信标和数字标牌可用于跟踪购物者的移动设备,生成位置跟踪数据,帮助零售商深入洞察客户的逛店模式。借助这些信息,可以改进店内商品的摆放布局,实现更出色的客户体验。商店信标信息可以帮助商家了解实体环境中的客户行为,如果再和客户的在线购物习惯相联系,势必能够为实现新一代客户体验铺平道路。

店员将履行前台迎宾导购职能,提供与众不同的优势。零售商需要人才管理系统,帮助发现、吸引及留住适当的应聘者,以便提供客户所需的高水平服务。配备移动设备的店员可完成多种任务(例如运营工作、产品研究/比较和付款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客户服务时间。此外,许多零售商还在尝试采用机器人,希望提高客户体验的新奇性,或者完成较为基础的任务,使店员能够腾出更多时间开展客户互动。机器人可接受编程,以便协助客户和员工,执行常规检查,收集商店层面的数据或履行现场安保职能。

零售商应当在传统实体环境中优化最满意的在线购物特色和个性化功能。这包括部署互动式数字触控显示屏(用于玩游戏或者与社交媒体社区互动);创造性地使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丰富实体商店体验;支持智能手机功能,使客户能够检查库存状态和履行选项。

重新思考认知世界的商品销售规划活动。消费者希望在风格、设计和价值方面不断获得零售商的指导,帮助他们定义独特的品位和愿望以及个人身份。另外,零售商必须设法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和产品推荐。未来零售商必须强化商品销售规划能力,从而提供杰出的品牌体验,提升客户忠诚度和支持度,智胜竞争对手。

商品销售规划一直是零售业的核心“艺术”。将来,精明的商家将从“设计者”转变为“编辑者”,收集、解释和挑选非结构化数据,尽早发现趋势,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购物行为变化的原因。另外,它们还会与客户合作,结合使用社交媒体工具和认知型销售规划能力,开发新产品以及高度本地化和定制化的商品门类。这样,零售商可以通过丰富的个性化方式大规模与个体消费者开展互动。

通过技术优化供应链。正如参加我们调研的消费者所指出的那样,供应链(库存监控和履行能力)对于全渠道体验的诸多要素而言至关重要。但是,许多零售商只是希望“翻新”一下全渠道购物出现以前所设计的供应链。库存控制力度不足会导致严重问题,比如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客户不满以及丧失销售商机等,因而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未来的供应链必须融合新技术和认知分析能力。物联网 (IoT)与高级分析技术相结合,必将在零售商供应链战略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IoT技术和分析解决方案有助于将供应链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成业务网络,使企业能够更为深入准确地了解库存的动态变化,并运用生成的新式数据进一步发展业务和提升效率。将实时库存数据输入强大的分析工具后,零售商不仅可以保持最理想的库存水平,还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产品需求。此外,解决方案可以运用气候及其他数据预测当地的情况、事件和趋势,帮助零售商在最后关头调整库存水平,推出促销活动。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第5篇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的深入发展,全国有线数字电视建设已由局部试点进入到全面推广阶段。县级广播电视如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不断开拓数字电视市场,转型发展推动县级广电超常规、可持续发展,让数字电视惠及千家万户,让更多的百姓收看到高质量、高清晰度的数字电视,从而实现县级广电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先行发展?

1襄汾县有线数字电视的提出、准备和发展机遇

1.1襄汾县数字电视的提出

襄汾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48个行政村,50万人口,是晋南地区的平川大县,素有“金襄陵、银太平”的美誉。在“十一五”期间,襄汾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已把数字电视平移、数字电视改造纳入中心议事日程,到2010年底,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了2万余户。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襄汾广播电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先行发展的关键之年。五年看三年,襄汾广电人牢记发展理念,把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光缆网络的开发和利用再次列为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1.2“十一五”期间襄汾数字电视准备工作根据“十一五”期间数字电视发展目标,我们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襄汾县数字电视发展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要求,我们及时组织相关人员介入到此项工作之中,开始了具体各项准备工作。分批次派人外出考察、下乡调研。2007—2010年的四年间,我们由中心分管副主任、总工程师带领技术骨干深入到全国数字电视发展比较好的陕西省和本市周边县市进行考察。通过考察,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数字电视管理经验和运营办法。同时也给了我们的很大的启示,要想在县级广电推广数字电视业务,就必须借鉴一些大中型城市数字电视发展的成功经验,使数字电视的各种业务在县级广电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另一个原因是,数字电视发展前期投入大,县级广电这些年在事业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资金短缺已成为数字电视发展的瓶颈,其发展空间虽然很大,但进展并不是很快。

2010年4月16—18日,我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由中心领导带队,兵分三路,利用三天时间,深入全县乡村,就广大群众对数字电视的认同进行专题调研。调查中,我们发现广大群众对发展数字电视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对于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到底有何不同,数字电视究竟会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有什么好处,绝大多数群众心里还很模糊,只是认为能多接收几个台。涉及到收视费有所提升,80%以上的用户有异义。这种新的收视方式、收视习惯和消费习惯,一般用户特别是农民还无法在短期内接受,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宣传推广。通过下乡调研,我们深深地感到,数字电视这一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是今后我们县级广电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襄汾广播电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先行发展的关键和努力的目标。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宣传,让群众更深地了解数字电视,使用数字电视,发展数字电视。

2襄汾县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过程的转型

针对襄汾县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该怎么办?我们经过多次反复讨论研究,数字电视平移,发展高清数字电视,实现“三网融合”,这是全国广播电视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不容置疑的。在襄汾数字电视发展史上,我们科学发展、合理规划,实现了广播电视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先行发展。一是全面实施了全县光缆网络改造。早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我们就提出了“一年一大步,三年一跨越”的发展战略,利用一年的时间投资1500余万元进行全县有线光纤网络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光纤、村村通有线电视。这为发展有线电视用户特别是下一步发展有线数字电视迈出了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二是全面实施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2008年特别是2009年山西省农村公共事业“五个全覆盖”工程(广播电视全覆盖为其中之一)安排以来,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程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全县有线电视‘户户通’全覆盖”。即:由县政府投资1200余万元,对未安装有线电视的用户每户补助250元,让全县90%以上的用户收看到55套广播电视节目。通过三年的时间,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了89000余户,“户户通”工程共完成了29000余户,全县有102个村已率先实现了“户户通”。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是襄汾县委、县政府提出并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是襄汾县有线数字电视转型进展过程中的一条成功之路,为下一步发展数字电视夯实了基础。三是加快光纤网络的开发和应用。我们利用现有广电光纤网络,采用推送技术(PUSHVOD),开展准交互点播服务,满足广大用户点播收看的需求;同时从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出发,大力开发电子政务、社会教育、生活信息、文化娱乐、电视商务、银行支付等多种业务同,不断丰富节目内容和信息服务业态,使有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娱乐工具、信息工具,让数字化惠及千家万户。在增值业务的开发上,我们根据本县实际,已经成功利用广电光纤网络,完成全县“天眼”工程建设,使有线网络的附加值进一步增加,推动了广电产业建设的步伐。下一步,还可以增强全县视频会议系统及数字化平台建设,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使广电光纤网络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是把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上升为政府工程。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把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上战略高度,襄汾广电中心抓住这一机遇,结合全县打造文化名县的战略,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议,得到了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列入次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成为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以县长为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总指挥的领导机构,书记、县长多次视察、调研,亲临指挥,定措施、定方案,提建议,排困难,领导的关心支持,全县各级干部的齐心协力,促使“户户通”工程顺利向前迈进。二是调动乡村两级干部,取得他们支持帮助。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上升为全县的“政治工程”。我们积极与乡村两级干部取得联系,统一他们的思想认识,站在想民、利民、为民的高度,把“户户通”这一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竭尽全力进行了全面实施。特别是村干部能协助我们积极主动地深入农户搞宣传,讲解政策做动员,想方设法解困难,大大促进了入户,加快了工程进展。三是广电中心倾力,求真务实为民。面对“户户通”工程量大、面广、资金严重困难的实际,我们竭尽全力稳步实施,出台“户户通”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六个工程小组,制定详细的可操作办法,出台了工程安装维护新规定,明确每个人的目标任务,落实了相关职责,用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推进了“户户通”工程健康发展。四是技术人员攻坚,保证工程质量。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涉面广、线路长、环节多,难度大,面对困难,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从未畏惧,迎难而上。冒严寒、战酷暑,翻书籍、定规划,跑路线、绘图纸,搞测量、定指标,寻难点、强攻关,一张张图纸完美绘就,一个个难题迎韧而解,确保整个工程建设进展顺利。#p#分页标题#e#

4“十二五”襄汾数字电视发展思路及发展机遇

4.1“十二五”期间襄汾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襄汾县把数字电视列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之中,作为全县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重点工程。不断加快高清、标清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步伐,及时做好高清、标清数字电视落户襄汾工作,使全县80%的用户收看到数字电视,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县数字电视全覆盖。

4.2襄汾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机遇

一是环境机遇。随着央视、省台、市台数字电视的平移,尤其是2010年临汾市数字电视的普及和大力宣传,使更多的百姓对数字电视有了全新的了解,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数字电视提出了更加旺盛的需求,对广播电视的图像质量和数量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丰富,为襄汾县发展数字电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机遇。二是政策机遇。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基本政策已经出台,配套设施正在完善,市场环境正在形成,全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给我们指明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广电的传媒空间将逐渐扩大,为我们广电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历史赋予襄汾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三是战略机遇。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和普及,国家出台了数字电视产业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整体转换时间表,并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这为我们发展数字电视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同时,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等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广播电视的投资力度,2005年、2006年把光纤网络覆盖工程,2007年“调频广播到村、有线电视入户”工程、2008年、2009年、2010年把“户户通”工程列入全县的重点工程,更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5如何做好数字电视落户襄汾工作

我们要抓住“三网融合”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有线数字电视,使广电产业经营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先行发展。主要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注重宣传推广。作为广播电视宣传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自身媒体优势和其他各种方式和渠道,大力宣传推广数字电视,普及数字电视知识,扩大数字电视影响,使广大观众能够充分认知数字电视,获取数字电视相关信息,方便选择和收看。

二是加大数字电视各项业务的开发力度。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传输的同时,大力开发数字电视、视频点播等新型业务,大力开发政务信息、社会教育、生活资讯、文化娱乐、电视商务、金融支付以及各类接入服务业务,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拓展服务范围,让用户真正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地籍测绘数据入库方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土地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对全国的土地利用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也随之启动,相比于1984年的第一次土地调查,此次调查更加全面和系统化,不仅要归纳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建筑用地等各类土地的总面积,还要求建立可以反映土地实际情况的包含图形、影像、归属地等在内的信息数据库。如何对地籍测绘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处理,建设完善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成为土地调研人员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一.数据的采集

数据的采集工作是土地调研工作的开始,也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地籍信息系统数据而言,其自身具有两大基本特点:数据信息种类繁多以及图形数据的精度和准度要求较高。以一般的城镇地籍数据为例,其数据信息必须包含土地的面积、地形特点、地质类型、土地归属等一一系列问题,数据信息极其庞大和繁杂,必须仔细进行分类收集,以免出现漏报现象和错误。而采集到的数据是对当地土地资源实际情况的系统全面的反映,必须保证极高的精准度。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要在±5cm,这显然是一个特别高的要求。实际上,提出这样的精准度要求,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为了解决土地之间的归属问题,减少因边界模糊造成的争议,维护土地归属单位的合法权益。

地籍数据信息的采集主要有两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1.传统模拟式外业测土法

传统测法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在对地籍进行测量的基础上,使用解析的方法测定权属界址点坐标,以该点为基础形成地籍图,如果要实现数据入库,还要对原图进行数字化才能实现。其方法较为简便,但工作量巨大,而且误差较多,对测绘仪器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很难达到规定的标准。

2.野外全数字化数据采集法

相比传统方法,属于新兴的测绘手段,一般采用直接测定坐标法,将测距仪器放置在测站上,对界址点上的移动棱镜进行角度和距离测定,使用电脑进行信息记录和计算。相比传统方法,虽然也存在误差,但是其误差较小,可以满足规定的标准,同时工作量大大减小,操作也更加简便,因此,是保证数据精准度的最佳数据采集途径。

二.数据的处理

数据库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相应数据的调查和管理而建立的,其中包含的数据必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直接应用于相关的处理设备,而无需经过转换,这就要求在数据入库时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正常使用。就目前来看,数字化地籍测图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测图成为主流,但是,多数数字化测图软件使用的是较低版本的CAD,只有图形文件,无法进行数据信息的转换,其实质仍是纸质图形。少数虽应用了更高版本的CAD软件,但没有考虑其与GIS的数据共享问题,其数据的利用效率仍显低下。

针对传统的模拟图或者图形文件,数据的处理和转换只能采取原图数字化的方法,对原图进行相应的数字信息化处理,之后才能加以利用,但是其精准度的缺失却是难以避免的。

对于使用了编码技术,可以进行信息转换的数字图,可以通过数据的转换进行数据共享,但是由于CAD和GIS的应用数据在格式、内容甚至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转换工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数据格式转换

由于软件功能和操作方面的差异,不同的软件所能处理的数据格式也是不同的,部分数据可以通过通用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是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

2.数据元素转换

CAD软件中的图形元素与GIS软件中的图形元素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相比于GIS图形文件,CAD图形中的数据元素种类更多,相对也更加复杂。要将CAD中的复杂图形转换为CAD中的简单图形,就必须仔细认真地进行考虑和分析,哪些元素需要转换,哪些元素不需要转换,使得转换后的数据元素可以正常使用,同时,还要重视转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问题。

3.拓扑关系的形成

拓扑关系在CAD软件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实现由CAD向GIS的数据转换时,要对转换后的图形数据进行编辑和处理,建立符合GIS运行环境的几何元素的拓扑关系。

三.数据的入库

通过以上的处理,地籍测绘所得到的数据其实应经可以直接进行入库管理了。但是,为了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还要进行最后的质量检测。

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查,并进行实地对比,确认没有出现遗漏或地形地质方面的错误,确保数据的精准度符合规定标准。

其次,在进行数据的处理时,要首先考虑数据的丢失问题,转换过程中要尽可能认真细致,减少人工原因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同时,还要考虑数据的兼容性问题,确保入库数据有着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实现不同软件之间的共享。

最后,对于整理完毕的数据,要将其导入相应的软件进行应用测试和检查,对于数据中存在的细微错误可以通过软件自动进行处理,也可以发现数据是否存在损坏现象,确保入库数据的实用性。

结语:总而言之,运用计算机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大大减轻土地调研人员的工作负担,可以节省大量工作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精准度,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数据真实有效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为庞大的土地调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使土地调查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英志.地籍测绘中数据入库方案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6,(6):38-40,43.

[2]徐健元,李云岭,李靖龙.德州市德城区地籍调查数据整理入库工作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1,27(5):36-38.

[3]朱光兴,李龙强,湛国毅.地籍空间数据库建设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60.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第7篇

《市场调查与预测》作为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但是,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并辅以必要的作业练习,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经济和管理现象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及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却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二、研究设计

1.项目导向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运作

(1)组建市场调研项目团队。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课程的整体实施方案,然后每3~5名学生自由结合为项目小组,并推举组长。

(2)接受市场调研任务。调研项目来源于实际问题,一是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调查项目,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选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项目。近几年,学生调查项目涉及到了居民消费现状及需求、企业经营现状与竞争力、大学生行为及就业能力、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近百个调查项目。

(3)确定行动领域,构建学习情境。教师对于完成市场调研项目需要开展的工作,确定行动领域,并通过案例、资料、典型成果等建构学习情境,确保课程学习处于工作场景与氛围中。

(4)分解并提出完成调研项目的阶段性学习与工作任务。教师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带领学生剖析阶段性工作过程,提炼学习与工作任务。

(5)学习与训练结合,完成项目。上课时学生按项目组集中就座,在了解课程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之后,分阶段完成小组调研项目的企划方案和调查问卷、完成200份问卷访谈、完成调查资料整理和编码录入、数据分析、调研报告撰写,实现了学习与训练的有机融合。

(6)伴随着教学进程,学生协作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调研任务,实现了培养市场调研素质与能力的预期目标。

2.工作过程分解与技能模块设计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这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中可细分为若干个子环节,也就是技能模块。其设计思路为:基于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知识、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完成职业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项目为依据。就企业营销调研活动过程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项技能模块:

(1)方案制定技能模块。《调研方案》是对某一具体调研项目所做的安排,如《顾客满意度调研方案》。一般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对象及单位、调研项目、调研时间安排、组织实施计划等,其核心内容是调研项目的设计,它是问卷设计的基础。任何一项调研活动,无论其规模大小,都要设计一份调研方案。

(2)抽取样本技能模块。这一模块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抽样调查”知识,学会编制抽样框,按调研方案要求确定调查单位,抽取样本。

(3)问卷设计技能模块。一项调研活动的关键在问卷设计,问卷设计技能包括根据调研项目设计问句及回答方式、问卷版面设计等,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比较笼统、抽象的调研指标和项目转化为在问卷上反映、被调研者直接回答的问句,并以调研对象易于接受、便于回答的作答方式一并构成问卷格式。

(4)调研方法技能模块。调研方法是运用调研问卷获取数据资料的桥梁,不同的调研主题、调研对象需要选择不同的调研方法。调研方法包括文案调研法、访问法、观察法、网络调研法、电话调研法和实验法等,这一模块的技能训练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涵义、特点、运用条件,能根据调研对象、环境、条件等,确定适宜的调研方法。

(5)数据处理技能模块。这一模块的技能训练包括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数据资料的整理,是提高数据资料价值和调研分析报告的基础和关键,包括统计分组、设计整理表、计算汇总等,应训练学生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调研对象特点正确分组、设计整理表,并根据整理表进行归类整理;数据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掌握统计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如何有针对性的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挖掘出数据的深刻内涵。这一模块的训练,还应包括学生运用Excel或SPSS分析软件上机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训练。

(6)调研报告技能模块。调研报告是整个调研活动的最终结果,一切功效都是通过调研报告体现出来的。这一模块不仅要进行调研报告撰写格式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如何用数字说话。包括如何选择最能反映所说明问题的数据;采取哪一类型的数据表达方式:如何在报告中恰当地使用图表等。

(7)市场预测模块。市场预测就是以市场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事物未来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断。本模块重点是要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市场预测的基本原则及程序、预测的内容及方法等。

3.进程设计。教学既可以采取单项训练,也可以采取集中综合训练。单项实训,是将七个模块作为七个子项目,随各章节教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法是过去常用的方法。综合实训是一种“单独设置”的实训方式,一般集中安排1~2周,其设计原则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按照“讲做结合、以做为主,分块推进、逐步合成”的做法,采取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模块化与综合化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操作相结合。

4.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活动的实施,可以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即按照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的指导思想实施。采取“讲做结合、分步推进”思路逐步展开,指导教师应做好专业指导和进程控制,实施全过程管理。

三、结束语

本课程改革将以学院的“三大园区”为教学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教学流程,以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这将极大的促进工学结合和产、学、研结合,有力的促进学院“三大园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凤秀: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6-68

数字经济调研方案范文第8篇

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

一是明确工作思路和方案。分局针对当前系统的内外环境,经过认真分析和调研后,确定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市场主体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型工商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具体思路是:以整合、共享、挖掘工商信息资源为核心,借助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专门应用软件,实现针对每个企业的不同需求,对辖区经济主体的登记监管信息进行快速统计分析,产生报表、图表和清单。同时,对企业相关经营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搭建专门信息沟通平台和工商注册窗口,快捷、主动、免费、实时地为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经济信息服务,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增强辖区企业竞争力。为实施这一思路,分局在年初就建立以信息办和企业注册分局为主要责任科室的工作机构,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和业务培训会,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和软件开发进度,使整个工作有条不紊、高效有序的进行。

二是建立三大应用平台。根据确定的工作思路和方案,分局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建立了市场主体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三大应用系统,即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企业信息超市网站(88.省略)和手机短信综合应用系统。在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中,设置业务数据抽取、领导决策支持、企业市场调研、业务运行分析、综合信息查询等主模块,通过该系统,实现工作人员针对企业具体信息需求,可以对辖区在册市场主体按某一时间段、某一类型、某一行业、某一辖区和某一注册资金五个条件的随机组合进行快速分析统计,生成相关报表和清单,为企业提供有效经济信息创造条件:在企业信息超市网站中。设有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企业展示、企业风采、企业信用、政策法规、实用知识、信息参考、开业公告等模块。通过该网站,实现企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自行上网查询和分析辖区企业相关经济信息,学习了解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实用知识、政策法规、信息参考、企业管理创新等信息,为生产经营提供帮助:通过手机短信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使用普通手机查询各类经济主体基本情况、工商部门各类信息、预先核准企业名称、受理投诉举报咨询、接受社会各界对工商部门的意见等功能,创新工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渠道。

三是提供全程信息服务。分局借助这三大应用系统,通过全局各注册窗口及互联网平台,为辖区每个企业提供个性化、全程化、网络化的经济信息服务。首先是事前服务。在全局各个注册窗口,工作人员通过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为新办企业当事人免费提供一份有关欲开办企业所在行业目前数量、分布、经济类型、注册资金大小等相关经济信息的综合报表。并提供企业名称予核准服务。广大企业通过普通手机发送准备申请的企业名称到分局手机短信综合运用系统,分管名称核准注册人员的手机马上就会收到企业申请的短信,然后通过业务系统进行查询,并将能否核准的信息反馈给企业。其次是事中服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以随时到工商部门索取有关经济信息情报。在年检、验照时可以免费得到一份该企业所在行业当前的有关信息。企业也可通过路桥企业信息超市网站,随时获取更多生产经营信息。最后是事后服务。企业在营业执照快要到期换照、年检、验照等情况下,通过手机短信综合系统,自动进行提醒服务,督促企业及时办理。在企业提交开业登记等行政许可材料获得核准后,也会及时收到工商部门的手机短信领照通知。

在为企业直接提供全程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分局还为企业直接相关的工业经济局、税务、发改委、各乡镇街道工办等单位寄发按季编印的《工商与路桥经济同行――路桥经济主体信息情况通报》,并告知路桥企业信息超市网站的使用方法,使这些单位也能充分利用分局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企业。

四是重视社会媒体宣传。为扩大分局信息服务平台的影响,分局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在路桥直通车门户网站最显著位置,连接路桥企业信息超市网站。利用手机短信综合运用系统,群发告知辖区企业相关服务信息。同时,分局印发了10000份“致全区广大企业的公开信”,放置在全局各工商所及政府办证中心的注册窗口,主动发放给到工商部门办理事务的相关企业。目前,分局正在筹备召开由政府相关领导、各乡镇街道、重点骨干企业参加的新闻会和工作座谈会。设法通过电视媒体告知更多的企业和公众。

二、市场主体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和影响

自2008年4月1日分局市场主体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行以来,已向企业免费发放市场主体统计分析报表320份,发送手机提醒换照和年检服务21000个次。路桥企业信息超市网站点击率也超过50000次。整个信息服务平台不仅引起社会各方强烈反响,而且在多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是增强了工商部门高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给付信息服务是工商部门继市场准入、维序维权等职能之后的又一服务内容。分局以广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加强部门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整合和共享,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最有效的信息服务。在服务平台中,每个企业不仅可通过工商窗口索取辖区企业情况分析报告,而且还能通过互联网随时分析查找路桥辖区的相关经济信息。勾勒路桥当前各个产业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促进自身生产经营,有效提升了服务型工商建设。

二是提升了工商部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分局开展信息服务,高效率、创新性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经济信息,将本部门掌握的最宝贵的企业数据资源服务于社会,增强辖区企业和商家竞争力,从而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是主动、努力扩大公共服务的举措,是推进“两创”战略的重要实践,是工商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扎扎实实服务经济、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做法,是当前全省各地开展市场主体分析报告制度的创新和深化。

三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路桥区政府、区发改委、工业经济局、各乡镇街道等部门主要领导及诸多企业对分局推出市场主体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价值和作用予以充分认可,对工商部门积极创新思路、引导地方经济科学发展表示赞赏。社会公众特别是企业界和投资者对工商部门根据企业不同需求,主动快速提供有关经济信息情报,协助开展市场调研,予以高度关注和支持,使工商部门的服务形象深入人心。

四是信息化建设提升工商执政能力再次得到验证。分局根据企业需求,探索真正为每一个市场主体提供个性化、全程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为企业打印一张具有重要价值的统计信息报表。在申请名称登记方面,企业还能通过手机短信实现与工商人员的互动。企业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上网进入路桥企业信息超市平台,对辖区企业进行各种分析,了解相关资讯。建立信息化应用平台需要花费投资,但对工作能力和效能的提升作用却是成百上千倍的。因此,信息化建设提升工商执政能力再次得到验证。

三、市场主体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完善和推进

为确保市场主体信息综合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分局将采取系列措施完善后续工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增强服务平台数据分析功能。借助省市局数据库,重点研究实现服务平台能自动分析辖区中符合某一条件的企业数量在全市和全省企业总数中的比例,分析某一类型或行业企业在近几年来发展变化趋势。借助企业年检数据。分析当前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和企业生命周期等信息,使平台产生的报表对企业更具有指导价值。

二是充实服务平台信息内容。分局将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加强与区工业经济局、统计局、发改委等相关政府部门协作,对各个部门掌握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整合,力求使路桥企业信息超市网站的信息内容更加贴近经济主体投资导向需求,做出特色,挖出深度。